社会因素剖宫产(精选10篇)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1
摘要:目的总结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依据剖宫产指征标准[1], 并根据术前讨论时记录的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有以下7类:①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无痛苦96例, 占26.0%;②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79例, 占21.4%;③不能忍受疼痛63例, 占17.1%;④认为剖宫产对小孩有利54例, 占14.6%;⑤认为自然分娩后致盆底肌肉松弛, 害怕影响以后性生活质量29例, 占7.9%;⑥有迷信思想要求择时生产26例, 占7.0%;⑦医务人员因素22例, 占6.0%;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关键词:剖宫,护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至2008年12月, 本院分娩总数1445例, 其中剖宫产821例 (剖宫产率达56.8%) , 属于社会因素剖宫产369例 (占44.9 %) , 其中初产妇326例, 经产妇43例, 年龄21~43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依据剖宫产指征标准[1], 并根据术前讨论时记录的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剖宫产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有以下7类:①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无痛苦96例, 占26.0%;②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79例, 占21.4%;③不能忍受疼痛63例, 占17.1 %;④认为剖宫产对小孩有利54例, 占14.6 %;⑤认为自然分娩后致盆底肌肉松弛, 害怕影响以后性生活质量29例, 占7.9%;⑥有迷信思想要求择时生产26例, 占7.0%;⑦医务人员因素22例, 占6.0%。
2护理对策
剖宫产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 挽救围生儿和孕产妇的生命。多数文献资料显示, 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 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能降低到相对的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如再升高, 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 徒增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2]。因此, 如何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
随着剖宫产手术方法的改进、麻醉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发展, 以及术后镇痛技术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大有提高, 产妇术后痛苦减少。与此同时, 由于大多数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缺乏, 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 担心胎儿的安全、担心试产失败, 惧怕产痛, 担心阴道分娩后阴道松弛影响性生活质量, 导致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 故选择“方便安全”的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者也越来越多。另外, 错误地认为剖宫产是安全、完美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儿聪明、产妇痛苦少且能保持体形, 甚至因封建迷信思想而提出择“吉日吉时”分娩的要求;不良的医疗环境和紧张的医患关系, 也使产科医生不愿承担风险而有选择剖宫产的心理趋向。以上因素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针对不同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 需要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现就护理方面总体上提出如下几点。第一, 加强产前宣教。举办孕妇学校, 讲解分娩有关知识, 包括自然分娩的过程、分娩时如何减轻产痛、如何配合, 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解说剖宫产的利弊,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方式, 毕竟是一种手术, 对母体是一种侵入性创伤, 对胎儿来说, 由于缺少了产道的挤压, 新生儿患呼吸窘迫、湿肺、感觉统合失调均较阴道产儿多。并让家属共同参与, 让其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努力创造阴道分娩的和谐环境。另外, 产前让孕妇熟悉分娩环境, 熟悉医务人员, 尽量减少由此引起的恐惧感。 第二, 开展特需服务, 加强产时护理。开展导乐分娩, 实行一对一服务。产房护理人员要注意态度温和, 言语规范, 多予宽慰性、鼓励性语言, 要有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给予产妇尽可能多的心理支持, 以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并要注意及时与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积极开展无痛分娩, 减少因无法忍受产痛导致的剖宫产。加强产时监护,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保障母婴安全。第三, 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加强工作责任心和业务学习,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努力提高处理难产的水平, 加强对剖宫产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认识, 对无剖宫产指征的, 多从孕产妇角度出发, 做好耐心的解释和沟通工作, 给予充分的试产。有报道, 无指征的剖宫产中有1/3可以自然分娩, 如果经产科医生及孕妇共同努力使之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可大为降低[3]。 第四, 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医务人员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 改善医患关系, 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而不是怕负责任而任意选择剖宫产。反对迷信思想, 进行科学知识宣传, 消除少数人的不正确观念。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83.
[2]王晓东, 王世良.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10) :633-635.
[3]郭丽岳, 白炳清, 龙鲸.孕产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8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篇2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83-02
剖宫产是产科创伤性操作之一,作为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在产科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会诱发晚期产后出血,败血症等,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探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病痛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选取两组患者,对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以便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03月到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200例剖宫产患者,10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1100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者。孕妇年龄20-40岁,孕周37-42周。患者在年龄、妊娠史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症状统计见表1。
1.2 术后切口感染判断标准
切口处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切口深处穿刺抽出脓液或引流出脓液;切口局部有压痛或自然裂开,打开切口后有脓性分泌物,患者发热≥38℃[2]。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产妇的基本资料,妊娠情况及分娩情况。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合并其他疾病,腹部脂肪厚度,夏季手术,贫血,阴道试产时间长,手术时间,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瘢痕子宫,失血量,手术时机,手术季节,妊娠期糖尿病、预防应用抗生素,切口长度,营养状况,剖宫产史,护理干预等方面的差异[3]。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和x2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效果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别是腹部脂肪厚度大,夏季手术,贫血,阴道试产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发生胎膜早破,急诊手术,生殖道感染,瘢痕子宫,切口长,术中出血量大,护理不及时,孕产妇年龄大,手术后营养支持不足等。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其并发症之一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也在增加。术后感染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患者不仅要经受手术的疼痛还要经受并发症对身心的二次伤害。有研究显示,造成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其特殊的产科因素密切相关,如腹部脂肪厚度,夏季手术,贫血,急诊手术等。此外产妇自身因素也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如腹部脂肪厚度大,生殖道感染,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等。腹部脂肪厚度大与孕产妇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呈正比,由于肥胖者的腹部脂肪较大,因此手术缝线的时间较长,延长了手术切口暴露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且由于脂肪厚度大,在术后卧床时间较长,造成血流不畅,出现液化现象,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率。夏季手术因天气炎热湿润,给予了细菌及真菌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大了感染的机率。阴道试产时间长,过频的阴道检查也可能使病原菌直接进入阴道后通过宫颈口进入羊膜腔,造成术后感染,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产妇尝试自然分娩时试产时间过长,阴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感染细菌的机率。手术时间长增加了创面的暴露时间,为细菌的繁殖增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增加了病原菌污染的机率。产妇本身贫血或术中出血量多导致贫血,会降低产妇抵抗力,减少产妇切口血液及营养供应,均可增加切口感染,故孕期注意纠正孕妇贫血,术中尽量减少出血。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医生的操作,也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由于创面暴露时间长造成细菌增多,创面干燥,使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切口易发生感染。孕妇胎膜早破、阴道炎等均可上行感染至宫腔,增加切口感染机率。
综上所述,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术前做好产妇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严格控制产妇体重,及时纠正贫血,积极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状态,加强机体免疫力,在手术时要严格按照术中操作,提高技术水平。做好各方面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保彦,赵青,顾雪静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13)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社会因素,子宫疤痕
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 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剖宫产是解决难产、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分娩的观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剖宫产成了越来越多孕妇的选择, 尤其是择期剖宫产。本文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间实施的2279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相关的随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2279例, 年龄20~40岁, 初产妇1899例, 经产妇300例, 有医学实行剖宫产指征的产妇779例。
1.2 方法
收集260医院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间实施的2279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相关的随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279例剖宫产产妇中因有医学指征实施择期剖宫产的为779例 (34.1%) ;因社会因素实施择期剖宫产的为1500例 (65.8%) 。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和孕妇对于疼痛耐受的下降, 剖宫产率在国内外均不断上升。
3.2 社会因素与剖宫产
社会因素指孕妇临产前要求剖宫产, 拒绝阴道试产。社会因素在择期剖宫产中排第一位。分析原因: (1) 对自然分娩认识不够, 紧张, 害怕痛; (2) 由于社会压力增大,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事业有成后, 再要孩子, 造成孕妇的年龄偏大; (3) 生活水平提高, 巨大儿比例增高。
3.3 不良后果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4
525100广东省化州市妇幼保健院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寻找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分析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妊娠特有因素、产妇基本因素、术中相关因素。结果:腹部切口感染共16例,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7例;产程超过12小时11例;入院前有感染或并发症12例;肥胖者10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3例。结论:破膜时间长、产程过长、术前有感染或并发症、肥胖者、手术时间过长是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1
剖宫产是产科的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尽管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剖宫产也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手术并发症仍有发生,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不良后果。为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潜在高危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必要依据,本文对我院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16例,作临床统计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资料来自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2748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16例,年龄28~35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39~42周。
剖宫产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体温监测标准:依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测指南》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手术24小时~10内有2次体温≥38℃或手术次日~5天每天体温的平均值有2次≥38℃为发热。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编制统一表格,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登记统计,包括妊娠特有因素,如破膜时间、产程时间等;产妇基本因素,如入院前有否感染及并发症、身高、体重等。BIM(体重/身高)大于30kg/m2为肥胖者;术中相关因素,如手术时间等。如同一人有多种因素存在,作重复统计,即若某一病例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又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等,分别统计入相应因素中。
结 果
影响切口感染的妊娠特有因素:在16例腹部切口感染病例中,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有7例;产程超过12小时11例;羊水污染3例。
影响切口感染的产妇基本因素:16例中,入院前有感染的4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8例;合并糖尿病的2例;合并贫血的6例;肥胖者10例。
影响切口感染的术中相关因素:16例中,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3例;急诊手术2例。
讨 论
本资料显示在影响切口感染的妊娠特有因素中,破膜时间长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破膜后,阴道和宫颈处细菌易进入宫腔,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胎膜早破本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感染引起,更是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产程过长是切口感染的另一因素,产程过长,肯定会增加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由于操作次数增加,相应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进入宫腔机会,术后切口感染机会增加。适当检查对判断胎方位,产妇分娩方式等有重要意义,但一定注意不要过于频繁,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本资料表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在产妇基本因素中主要原因为术前有基础疾病或有感染存在,以上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容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孕妇贫血、营养不良、机体防御机能差,是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孕妇应在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加强营养,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中,肥胖者亦较多,因为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肥厚易影响操作,可使手术时间延长,同时单位组织供血少又易形成死腔,故其感染机会明显增加,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该资料结果中显示,在术中易感相关因素中,手术时间过长,腹部切口感染者多,主要原因是创面暴露时间过长,细菌繁殖,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术中为了暴露良好,难免来回移动拉钩,有时用力牵拉,使组织压榨伤更为严重,导致愈合缓慢[2],切口易感染。
参考文献
1 陈萍,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住院分娩总数2910例, 剖宫产864例, 率29.69%,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60例, 占剖宫产例数的18.52%。
1.2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
(1) 无临床医学指征; (2) 未临产或未经阴道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项利, 但产妇及家属坚决要求手术者。
1.3 方法
利用每月收集整理病历之机, 将剖宫产病历中因社会因素剖宫产者, 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列表登记, 每年小结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降消”项目的实施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 住院分娩人数逐年增多, 这是项目实施和党的惠民政策的具体表现, 然而从表1资料可看出, 随着住院分娩人数的增加, 剖宫产率, 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在逐年递增, 不容忽视。
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指无任何剖宫产指征, 严重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而选择手术的剖宫产是临床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表2资料显示:就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3.1
孕产妇及家属的主观因素, 包括恐惧、分娩阵痛不能耐受, 择吉日分娩, 担心母儿安全, 怕经阴道分娩试产失败经历了腹痛后再行剖宫产而强烈拒绝试产等, 对此必须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开办孕妇学校, 充分利用产前检查和待产之机, 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益处及剖宫产的利弊, 引导孕产妇及家属客观看待剖宫产, 消除其对自然分娩的恐惧焦虑心理, 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寻求恰当的无痛分娩方法, 使其在无痛或减痛的状态下分娩, 从根本上解决产妇惧怕疼痛的问题, 以降低孕产妇主观因素剖宫产。
3.2 社会对剖宫产的认可:
主要因为围产医学进展, 剖宫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麻醉技术的推陈出新和术后镇痛的成熟应用, 以及良好的腹部伤口愈合率。有些孕产妇及家属盲目认为剖宫产绝对安全, 胎头免受产道挤压, 胎儿智力不受影响, 故而一入院, 无论有无指征都强烈要求剖宫产。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及沟通交流能力, 加强产程监护, 以及对难产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正确处理产时产后并发症, 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以改变孕产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安全的错误认识。
3.3 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医生是剖宫产的最终决策者和执行者, 所以医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表2资料显示:医务人员导向因素所在比例为22.73%, 主要源于产科医疗风险高;B超、胎监等先进仪器的使用使一些诊断 (如:胎儿宫内窘迫、脐绕颈等) 过度化;年轻医生对一些难产的诊断处理把握不大, 无力使用胎头吸引器, 低位产钳, 徒手转胎方位等阴道助产技术;个别医生责任心问题, 为免去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及其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等, 对孕产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的态度, 从而放宽了剖宫产的指征。为此, 笔者呼吁社会、家庭和管理层人员要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 为产科医生创造适宜条件, 理解和支持产科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 减轻他们在处理试产中的思想压力, 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同时要求产科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强化职业道德,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耐心而通俗地解释麻醉及剖宫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 正确评估B超及胎监结果, 尽量减少脐带、羊水、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等作为指征的剖宫产机会;加强产儿科合作, 让儿科医生进产房和手术室, 加强接产人员的培训, 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水平以及降低死亡率。
总之:剖宫产率上升不仅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降低剖宫产率, 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让分娩回归自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摘要: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原因, 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措施及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 本院16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人数及剖宫产人数逐年上升,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60例, 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①孕产妇及家属主观因素;②社会对剖宫的认同;③医务人员的心理导向。结论降低剖宫产率, 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应当控制在12%-15%[1], 而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上升, 大多在40%-60%, 有些地方甚至高达70%-80%[2]。为降低剖宫产率, 我院自2010年起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 对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医患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在我院就诊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600例, 年龄22-34岁、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明显的剖宫产指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孕妇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居住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孕妇在孕12周到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手册,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观察组孕妇有专职人员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培训、拉梅兹呼吸减痛训练、音乐疗法、产时采取产时激励、陪伴分娩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孕期检查及分娩时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产前教育和产时护理。
1.3 评价指标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对社会因素剖宫产和有医学指征剖宫产进行比较;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26%, 对照组剖宫产率4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28.2%, 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4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后2h出血量比较
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 产后2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 对照组为80.7%,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大量调查表明, 造成剖宫产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无明显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因此, 只有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尽量使妊娠分娩回归于自然, 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 才能逐步降低剖宫产率[3]。
3.1 孕期健康教育可使孕妇正确认识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
研究组通过宣传画册电视录像等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 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孕期保健知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分娩疼痛的特征及应对技巧, 明显增强了孕妇的产前认知水平, 降低了她们对分娩疼痛的恐惧, 使孕妇在分娩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明确了剖宫产只是在有医学指征时的不得已选择, 阴道分娩才是符合自然生理规律的主要分娩途径, 正常健康的产妇完全有能力完成分娩全过程。
3.2 拉梅兹呼吸减痛训练、音乐疗法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感
希望减轻分娩疼痛是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客观原因。本呼吸法可使产妇在宫缩时身体放松, 使母儿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降低了产程中的体能消耗, 保证第二产程有足够的体力正确使用腹压, 缩短了产程时间。舒缓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放松, 分散注意力, 降低因焦虑恐惧造成的疼痛敏感和体力消耗。利用音乐能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唤起产妇的内在潜能, 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从而加速了产程进展, 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完成。
3.3 陪伴分娩、产时激励式心理护理可促进自然分娩
温馨的家庭式陪伴模式满足了部分产妇寻求丈夫支持的心理需求, 对丈夫角色转变及共同承担的养育任务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丈夫对产妇进行舒适的抚摸、亲切的心理支持使产妇在陌生的环境里不再孤单无助。助产士一对一的导乐陪伴, 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给予鼓励、安抚及个性化的心理激励, 讲解分娩过程、告知分娩进度、提供专业的心理、生理的全面支持。助产士一对一的服务,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产程, 早期发现异常, 消除了产妇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 使产程进展顺利, 有效降低了心理性难产, 降低了剖宫产率。
3.4 传统护理模式易增加难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
传统护理模式有1-2名助产士观察护理所有待产妇, 由于倒班的需要, 经常有的产妇要经过2个班次以上助产人员的管理, 可能会造成护理不连贯或者出现推诿、处理不积极现象, 延误产程, 使产妇缺乏安全感, 影响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据调查表明:98%的产妇对分娩有恐惧感, 82%对住院有心理负担[4]。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 也是治疗的条件, 并能提供防病的依据。产妇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可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障碍等导致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等异常情况, 导致胎儿窘迫, 增加了难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5], 进而增加了剖宫产率。
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产妇生理与心理的正向影响, 使产妇不断得到支持和鼓励, 增强了阴道分娩的信心, 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最大潜能配合助产人员, 可缩短产程, 有效促进自然分娩,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减少产后出血量, 改善医患关系, 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 提高了产科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Belizan JM, Ahhabe FC, Barros, et al.Rates and implicationof ceasarean section in Latin America:ecological study[J].BMJ, 1999, 319 (27) :1397-1402.
[2]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40-543.
[3]程馨, 李艳, 吴梓英.产前教育及心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 2009, 15 (12) :55-57.
[4]赵有业.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过程的心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1997, 32 (11) :670.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到2008年8月, 我院产科分娩总数1200例, 其中顺产900人, 剖宫产300人例, 产科因素手术者180例, 社会因素手术者100例 (有产前征兆行剖宫产者20例不在观察范围内) , 择期手术孕妇年龄23~32岁, 平均年龄25.4岁, 孕周38~41+6周, 初产妇70例, 经产妇30例, 均为单胎。术前均无产前征兆, 无胎儿宫内窘迫。对其中随机60例予小剂量催产素诱导出现宫缩后行剖宫产 (观察组) , 40例直接行剖宫产术 (对照组) , 2组在年龄、孕周、孕次、身体状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5%葡萄糖+催产素2.
5 U静滴, 从8滴/m i n开始, 专人观察用药后子宫收缩情况。适当调整滴速, 最大不超过20滴/min。出现不规则性腹胀、腹痛时为达效。置手于宫底可触及阵发性宫缩为宜, 达效2h后入手术室行剖宫产术。
1.1.2对照组均未行催产素诱导宫缩, 直接行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
60例术程顺利, 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发生宫缩乏力。
2.2 对照组
30例术程顺利, 1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宫缩乏力, 经积极处理后30min内恢复宫缩7例, 1h内恢复宫缩2例, 1例积极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宫缩乏力者术后2h内出血量都达到500m L。宫缩乏力率及产后出血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它的发生时刻给医务人员敲着警钟。如何降低产后出血率一直是我们苦苦探索的问题。而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宫缩乏力[1]。人工合成纯化的催产素是一种九肽激素, 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在体内被催产素酶破坏, 半衰期约3min。所以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而在临床广泛应用[2]。过去对催产素的认识不足及使用不当, 造成人为性产科医疗事故。此后催产素被严格控制使用。我院在整个静滴过程中对催产素浓度和滴速严格控制, 对孕妇及胎儿进行严密监测以确保其安全, 在临床上确实降低了择期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率及产后出血率。值得推广试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催产素在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的术前应用, 以期降低术中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因社会因素择期剖宫产100例孕妇, 对其中60例实施术前小剂量催产素静滴诱导宫缩。结果 观察组中, 在诱导出宫缩后行剖宫产, 术中宫缩乏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催产素静滴用于择期剖宫产的术前准备, 其术中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小剂量,催产素,剖宫产,宫缩乏力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4.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广西龙泉山医院4860例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9~43岁, 平均 (28.13±4.23) 岁;其中初产妇3920例, 经产妇940例, 孕34+6~43+3周。
1.2 社会因素剖宫产诊断标准[2]
社会因素指产前、产时无明确医学指征而个人要求剖宫产, 包括产妇和家人要求的、不愿试产的、医师放宽手术指征的剖宫产。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剖宫产的指征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各项指征的构成比, 同时调查影响产科医师实施剖宫产非医学因素。
2 结果
4860例孕妇中实施剖宫产2250例 (46.30%, 2250/4860) , 2250例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1040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46.22% (1040/2250) 。社会因素原因构成包括孕产妇及家属760例占73.08% (760/1040) , 包括缺乏阴道分娩信心360例 (34.62%, 360/1040) 、分娩知识认识不足310例 (29.81%, 310/1040) 、封建思想的影响90例 (8.63%, 90/1040) ;医源性因素280例占26.92% (280/1040) :回避医疗风险140例 (13.46%, 140/1040) 、年轻医师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70例 (6.73%, 70/1040) 、医师责任心的淡化40例 (3.85%, 40/1040) 、经济利益驱动30例 (2.88%, 30/1040) 。
3 讨论
3.1 社会性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理念已由医学因素转变为医学与非医学因素并重, 即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医师的行医模式也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使剖宫产成为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手术[3], 本文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46.22%, 与文献报道50.21%一致[4], 其原因构成复杂。
3.1.1 孕产妇及家属原因
760例占社会因素的73.08%: (1) 缺乏阴道分娩信心 (34.62%) 。分娩虽是生理现象, 但对于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 产生生理、精神心理上的应激, 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难产、惧怕产痛、会阴切开等手术操作, 因而对分娩感到紧张, 抑郁和恐惧, 导致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 (2) 分娩知识认识不足 (29.8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提高, 手术操作时间缩短, 手术损伤减少, 剖宫产切口由原来的纵切口改为横切口, 使外型较以前更美观, 同时麻醉技术的提高, 输血技术的完善和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孕妇及家属过分相信剖宫产安全有效, 对剖宫产并发症知之甚少。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安全, 小儿聪明, 产妇既可保持体形, 又不影响产后的性生活[5]。 (3) 封建思想的影响。满足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时间的特殊要求, 比如选择“吉利数字”、“黄道吉日”作为分娩日期, 本文共90例, 占8.63%。
3.1.2 医源性因素
280例占社会因素的26.92%: (1) 回避医疗风险 (13.46%)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产科医疗纠纷增加, 使产科医师的风险意识受到了干扰, 同时我国目前针对医护人员的保险几乎还是空白, 使医疗风险增加;另外由于医疗消费作为一种特殊消费被推向市场, 患者具有选择权, 而一些孕妇和家属不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权利拒绝阴道分娩;种种原因使产科医师为了回避医疗风险过于谨慎, 采取了纵容或妥协的态度而选择剖宫产[6]。 (2) 年轻医师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 如产钳、臀位助产等, 以及助产过程中可能对母婴造成的伤害, 使年轻医师丧失信心, 致使原来阴道助产中的大部分改由剖宫产来处理。 (3) 医师责任心淡化 (3.85%) , 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 短时间内可以结束分娩, 免去了医护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麻烦, 也减轻了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 从而扩大剖宫产指征。 (4) 经济利益驱动占2.88%。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下, 政府对医院投入相对不足, 而剖宫产手术较自然分娩可以增加一些检查、围术期药物使用、手术费用等等可以为医院及个人增加了收入[7]。
3.2 降低社会性因素剖宫产对策
妊娠和分娩本身是一个生理过程, 剖宫产可以解决妊娠分娩并发症及台并症, 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剖宫产也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剖宫产孕妇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者[8], 因此应降低剖宫产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比例。
3.2.1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产前宣教, 进行心理调控, 剖宫产实际上属于人为创伤, 不是分娩的捷径, 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发生, 存在母婴近远期危害, 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其对分娩的正确认识, 使其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转变错误观点, 杜绝择“吉日”剖宫产。
3.2.1 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积极开展分娩镇痛, 在无痛或者减痛状态下进行分娩;提倡导乐陪伴分娩, 减少恐惧, 焦虑, 紧张心里对产程的不良影响, 减少不必要的产程干预, 提供自然分娩的心理, 生理和医疗支持, 给予产妇分娩过程中科学指导。
3.2.2 改善医疗环境, 提高医师责任感提高产科医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其医疗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医德, 正确处理产程,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行业自律, 避免经济利益干扰;为产科医师创造安全的条件, 如医疗保险, 人身保险及聘请法律顾问以解决医师的后顾之忧, 使其能够为患者尽心服务[9]。
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构成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广西龙泉山医院4860例住院分娩孕妇中剖宫产的指征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各项指征的构成比。结果 4860例孕妇中实施剖宫产2250例, 社会因素剖宫产1040例 (46.22%) 。孕产妇及家属原因760例占73.08%包括:缺乏阴道分娩信心34.62%、分娩知识认识不29.81%、封建思想影响8.63%;医源性因素280例占26.92%:回避医疗风险13.46%、年轻医师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6.73%、医师责任心的淡化3.85%、经济利益驱动2.88%。结论 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手术,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改善医疗环境, 提高医师责任感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关键词:剖宫产,社会因素,原因
参考文献
[1]邓昆芳, 周世梅.剖宫产适应证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94-95.
[2]张巧媛, 袁晓梅.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9, 20 (6) :373-37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83-992.
[3]蔡燕.剖宫产的社会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 :260-261.
[4]唐淑琼.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l2) :112-113.
[5]代娓.剖宫产社会人为因素的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 2010, 23 (2) :45.
[6]冯国样, 华凤珍.人为因素剖宫产原因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 2001, 16 (2) :107.
[7]张霞, 王俊霞.社会性因素剖宫产术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0) :2885.
[8]张军莲, 王伟.我院5年剖宫产率及社会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l5 (9) :52-54.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9
【关键词】剖宫产;尿潴留;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1-01
尿潴留属于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术后腹压降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作用等具有密切关系,如处理不当,则易诱发尿路感染、疼痛加重等情况,甚至会影响产妇机体恢复与母乳喂养[1]。因此,为减小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缓解病人疼痛,增加术后舒适度,现对我院108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后拔出尿管出现尿潴留的108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排除孕前存在尿潴留病史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年龄范围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4±3.5)岁;初产妇有62例,经产妇有46例;剖宫产原因:妊娠高症42例,头盆不称32例,臀先露14例,主动要求20例;所有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均为24h。
1.2影响因素调查
对108例剖宫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别记录每一位剖宫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专业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调查如下表1所示。
表1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例数百分比(%)重视不足6257.41生理因素4844.44心理因素3936.11麻醉药物因素3229.63术后疼痛2624.07饮水不足1816.67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单一因素、多种因素都能够导致发生尿潴留,其中临床上以多种因素作用更为易见。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视不足(57.41%)、生理因素(44.44%)、心理因素(36.11%)、药物麻醉因素(29.63%)、术后疼痛(24.07%)、饮水不足等(16.67%)。
3.1.1重视不足
护理人员在产前与术后对排尿相关知识宣教不足,或产妇及家属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3.1.2生理因素
术后腹壁因妊娠时长期扩张导致产后松弛,腹压急剧减小,同时产妇腹肌、逼尿肌收缩乏力;第二产程时间过长,胎先露长期压迫产妇膀胱与尿道,使得黏膜与尿道括约肌发生充血、水肿,造成会阴部位肿胀从而影响排尿;因产后短期内体力缺乏而无力排尿。
3.1.3心理因素
产妇难以适应床上排尿,特别是在亲属及朋友面前羞于排尿,或由于产妇自身心理紧张、焦虑等情绪使膀胱括约肌太紧张,从而导致尿潴留[2]。
3.1.4麻醉药物因素
麻醉药物可造成排尿反射异常,不但能抑制中枢神经反射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及张力增大,引起输尿管平滑肌肌力提高,最终造成排尿障碍[3]。
3.1.5术后疼痛
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切口疼痛,或是因为尿路感染而引起的尿道口疼痛,产妇因害怕疼痛而排斥排尿,使得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膀胱括约肌发生痉挛,最终发生尿潴留[4]。
3.1.6饮水不足
产妇长期卧床,饮水欲望低或不饮水,膀胱内尿量积累较慢,使得膀胱输出或输入感觉下降而诱发尿潴留。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宣教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指导排尿相关知识,告知发生尿潴留不仅会对身心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增加泌尿感染概率,给生活造成不便;指导产妇学习床上排尿和使用便器的方法,使患者及家属给予高度重视。
3.2.2心理护理
入院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介绍住院环境,使其快速适应。为患者提供隐蔽方便的环境,排尿时用屏风遮挡,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应尽量回避。嘱咐患者尽量放松锻炼,并鼓励、安慰患者以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排尿的信心。
3.2.3尽早主动排尿
因麻醉镇痛原因,患者对尿意反应显著下降,再加上术后疼痛,患者也不愿主动排尿。因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应尽早主动排尿,告知其拔导尿管后4h内应首次排尿是降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3.2.4誘导排尿
患者感觉排尿困难时,可采用辅助方法帮助排尿,如采用按摩法、热敷法以及冲洗会阴法等,此外还可采用中药、针刺穴位等措施刺激排尿。如有必要,则遵循医嘱实施导尿术。
3.2.5疼痛护理
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效果,在有效止痛的基础上,尽早下床锻炼、主动排尿,减少尿潴留发生。
3.2.6鼓励患者多饮水
告诉患者排尿是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尿量、排尿次数以及液体摄入量与饮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水分摄入量越多,则排尿量与排尿次数就越多。
3.2.7严格无菌操作
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管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正确进行操作流程,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情况要尽早联系医护人员。术后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护理会阴部位2次,以免发生尿路感染,观察并记录尿量及尿液颜色。
4结论
重视不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药物麻醉因素、术后疼痛、饮水不足等均会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尿潴留。因此,可采取加强宣教、心理护理、主动或诱导排尿、疼痛护理、多饮水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杨鸿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54.
[2]耿云霞.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85.
[3]陆烈红.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3-125.
社会因素剖宫产 篇10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10月—2009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产妇的资料, 统计社会因素剖宫产 (指没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或尚不足以构成指征的单一因素实施的剖宫产) 发生率, 分析其原因构成比。
2结果
3年间我院共行剖宫产1 140例,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20例, 占36.8%, 其原因构成: (1) 孕妇及家属方面310例:婚育年龄的延迟140例, 分娩知识缺乏110例, 经济收入提高60例; (2) 医生方面110例:回避医疗风险70例, 阴道分娩技术限制30例, 经济利益驱动10例。
3讨论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社会因素占有相当的比例, 本文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率的36.9%, 与文献报道一致[2], 其原因主要有孕妇及家属和医生两个方面。
产妇的婚育年龄、社会背景、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等是影响其分娩方式的主要社会因素, 共310例: (1) 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 女性的婚育年龄也相应延迟, 高龄女性因年龄增加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的改变对其分娩方式的抉择有重要影响。高龄初产妇增多, 大多娇气、怕痛, 对自然分娩心理承受力弱;产妇没信心试产, 担心年龄偏大怕难产而选择剖宫产术。 (2) 分娩知识缺乏:认为剖宫产能保持体型, 不影响日后夫妻性生活质量;怕产道挤压胎头影响新生儿将来的智力;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时间的特殊要求, 比如选择吉利数字等。 (3)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收入人群重视分娩过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产后的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 对于农村孕妇, 特别是生育第二胎的孕妇, 由于对第一胎阴道分娩所承受的疼痛还心有余悸, 加上经济上的宽裕及农村合作医疗给予承担部分医药费, 而选择剖宫产分娩。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建立孕妇学校, 强调产前健康教育中剖宫产相关知识的宣传, 使孕妇及其家属认识手术的利弊和自然分娩的优越性;尊重科学, 破除迷信, 杜绝择日分娩;给予良好的医疗支持, 医院可通过各种途径 (如播放录像、参观、咨询和交流等) , 使孕产妇熟悉分娩过程、分娩环境, 使孕妇在轻松、舒适、无恐惧感的环境中分娩;推广适宜的产科新技术 (导乐陪伴分娩及无痛分娩等等) 以提高自然分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3]。
医生方面因素共110例: (1) 回避医疗风险:由于医患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互动交流, 特别是在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时, 医方要承担举证倒置的责任, 促使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而实施防御性医疗措施, 使得产科医生过于谨慎, 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诱导产妇选择剖宫产。 (2) 阴道分娩技术限制:因为剖宫产率的升高, 经阴道分娩的几率下降, 而对难产的发生、处理相对减少, 年轻医生更是没有机会, 对胎头吸引、产钳、徒手转胎头、托宫颈等助产手法没有剖宫产娴熟, 产程中处理难产的经验少, 将剖宫产术当作处理一切困难情况的常规措施, 从而放宽手术指征[4]。 (3) 经济利益驱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效益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 剖宫产作为一种中型手术, 需要术前麻醉、术中监护、术后治疗, 整个过程所需的医疗费用在正常情况下要比自然分娩高1倍以上[5], 因此导致为医院及个人增加收入而选择剖宫产。通过改善医疗环境, 创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和秩序, 公正客观地对待医务人员;提高产科基本操作技术水平和分娩质量,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实施合理考核制度, 有关部门要将剖宫产率与产科质量考核相结合, 放宽经济指标, 重视社会效益, 是可以把剖宫产率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的。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产妇的资料, 统计社会因素剖宫发生率, 分析其原因构成比。结果2006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共行剖宫产1140例,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20例, 占36.8%.其原因构成:孕妇及家属方面310例:婚育年龄的延迟140例, 分娩知识缺乏110例, 经济收入提高60例;医生方面110例:回避医疗风险70例, 阴道分娩技术限制30例, 经济利益驱动10例。结论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原因复杂, 应针对其相关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社会因素,预防对策,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亚香, 苏利娜.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19 (6) :577-578.
[2]聂小毳, 刘立红, 刘冬梅.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4, 7 (5) :290-293.
[3]惠爱玲.关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4) :856-857.
[4]张霞, 王俊霞.社会性因素剖宫产术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0) :2885.
【社会因素剖宫产】推荐阅读: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06-13
心理社会因素08-01
社会和家庭因素06-26
心理及社会因素07-05
社会心理因素07-26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08-30
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研究结题报告07-22
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10-13
人为因素环境因素06-21
性别因素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