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因素

2024-10-16

兴趣因素(共11篇)

兴趣因素 篇1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推动或终止某项活动的动力,可以强化或抑制认知发展过程,并影响制约学生活动和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霍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认识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日常学习中,情感在学习创造机制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是推动或终止某种活动的动力,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知发展过程,并削弱制约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数学情境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呢?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和合作者。”因此,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能使教师真心弯下腰来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是爱,是母亲对孩子般发自内心的爱。所以,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才能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大胆探索。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时,先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并配上讲解:3月25日是小明的生日,小明在妈妈买回了12块蛋糕。妈妈对小明说:“如果今天你的小朋友来家做客,你就请大家吃这些蛋糕。注意:一定要平均分给大家。”晚上,小明在房间点上了生日蜡烛,有人在帮他庆祝生日。请大家猜一猜,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刚好能平均分这12块蛋糕,而且分得的是整数块?每人平均分几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得到了多种答案。有一个学生说:我猜房间里一共有2人,平均每人分得6块,写成算式是12÷2=6。另一个学生说:我猜房间有6人,平均每人分得2块,写成算式是……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想法一一板书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得出:12能被1、2、3、4、6、12整除。此时教师说明:1、2、3、4、6、12叫做12的约数。这样使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我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情感随着认知的过程得到了发展,知识也得到了正确迁移。

三、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在气氛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即可。应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使其“进入角色”,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也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培养了打破常规,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时,设计一组开放性题目:在2001年申奥第一轮投票中,中国获得44票,加拿大得17票,法国得15票,日本得6票,请同学们从以上内容中选出几条信息,编成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编出了不少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学会用数学思维看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活动包括各种感官参与下的运算、讨论交流和搜集整理数据,调查研究,建立结构模型、解决问题等活动。在教学“统计图”时,让同学们周日回家调查家中3年来经济收入的情况,整理数据后制成折线统计图。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判断哪块广告牌做得好,哪块用的油漆多?同学们通过同桌或小组间的讨论合作,用“数方格”或“割补法拼图”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在这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他们经过操作、交流、实践亲自体验并发现公式的过程,掌握了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既是教会学生求知、认知的过程,又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情感交往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在数学中的功能,创造情感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因素 篇2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也愿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但受学习就业压力、运动氛围、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增大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配备,增加体育赛事举办频率,积极营造体育运动氛围,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作 者:王朝阳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   影响因素   学生  

 

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写作兴趣 篇3

一、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然后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诸如《这件事不该发生》、《误会》、《理解》、《收获》、《吃一堑,长一智》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二、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练”。初期的作文训练,可以进行说写、仿写、篇章的训练。所谓说写,就是让学生先说后写,要求将身边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所见所闻,先用说的形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等方面次序的调整,发动学生对过程进行扩展性补充,然后将基本成文的事情写下来。仿写就是模仿某一习作写出身边的事情。篇章训练就是在某一阶段进行相关片段训练,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个文章片段,获得初步的成功感。

2、“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赏”。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教室开设一处“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学校电视台或广播站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5、“赛”。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写不长,写不具体是常见的问题。并非是学生不能写,而是部分学生怕写,讨厌写。为此,在训练开始时,我开展了“看谁作文写得长”的比赛,而后,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看谁作文有真情实感”等一系列比赛,逐步引导学生爱写作文,并能把作文寫具体,写得生动。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发掘乐学因素激发学习兴趣 篇4

一、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课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好狼和山羊的头饰,课堂上由一名男生扮演凶恶的狼,一名女生扮演小山羊,让他们模仿狼和小山羊的口气进行对话表演。这样,课文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狼狡猾、蛮横无理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寓意。这样,化难为易,寓教于乐,学生学得轻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画面,而且以其多样化的直观手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无意识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首先,笔者用多媒体播放轻快的音乐和热闹的锣鼓声,接着展示猴子爬杆、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等有趣的画面,学生个个轻松愉悦,笔者顺势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马戏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利用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可以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提问诱导,体验成功

成功是激发兴趣的主要动力。小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格外强烈,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达到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出的问题要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的效果。

例如,在《六个孩子七个坑》一文的拓展中,教师这样问:“除了老爷爷的办法外,你还有别的办法能让他们确信是7个孩子吗?”接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产生多向联想,从多方面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把这些孩子排成一队后让每个人报数,有的说每人伸出一只手就行了,还有的说每人手里拿一个苹果,数数苹果就行了……针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都要充分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 篇5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联系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凭借书本间接地认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把教学过程简化为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联系为主的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必然是“一言堂”“灌输法”和“填鸭式”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最注重的个人体验和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被牢牢地禁锢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3.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把书本的知识以口述的方式传给了学生,学生只要接受就可以,教师只是一个传递的载体,忽略了启发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与领悟情况,教学的重点变成将一大堆知识或材料传授给学生。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习态度不端正,持有英语学习无用论。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2.学习条件不佳。学习条件是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学习的物质条件。学习条件好无疑能促进英语学习,反之则阻碍英语学习。3.对英语任课教师反感而生厌。教师的教学如果有足够的吸引力,内容充实有趣,讲解准确生动,教法运用得当,并且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吸引学生的风度,都足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处于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相反,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对该教师所教的课失去兴趣。4.不适应中学学习方法。小学升学压力不大,课堂气氛较活跃,因此,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能够较主动地学习。5.学习成果甚微。有些学生刚入学时学习英语兴趣浓厚,但由于学习不得法,虽然花费了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便对英语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竞晖学校)

浅谈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篇6

一、人为因素的影响

1.传道者忽略学生的情感, 抢占课堂主体

首先, 每当走进教室, 大多数教师都是吝啬自己的笑容, 教师拉长了的脸意味着:我是老师, 我说了算, 而你是学生, 就得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服从我的.在这种教育框架的约束下, 学生表面上成了老师的忠诚听众, 而实际上他们心不在焉, 因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的同时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忽略了为学生创造欢乐的学习氛围.再次, 教师太过于“敬业”-, 每走进教室总担心课程上不完, 开门见山就是滔滔不绝地将枯燥的知识点三下五除二地传给学生, 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容器”是否还能承受下, 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尝试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堆积得越来越多, 增强了学生的自卑感,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出现种种厌学现象.所谓教学, 就是教与学.而我们老师已经把它扭曲成单纯的教.最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言听计从、缺乏创造能力.针对这些因素, 我认为:首先教师授课前应该连培养情感所应达到的目标一起制定到教案中, 把微笑连同知识一起传给学生, 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其次, 教师在课堂中要巧设导语或引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新课题, 并配上恰当的目光、手势、表情;最后, 让数学回归生活.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等特点, 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均是以解决生活典型问题为多, 更能让学生产学习兴趣.

2.受导者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处于被动状态

数学的学习同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基础的链接性强.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情绪往往是已有的基础与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现在的中专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 老人对他们溺爱或者根本没时间监督他们的学习, 只能照顾他们穿暖吃饱, 所以很多学生小学毕业时都没法解决一些基本的应用题, 甚至连基本的运算都没过关.到了初中, 面对着所学科目的增加, 所学的内容的抽象性加强, 学生努力尝试过几节课, 由于基础的影响, 听不懂后就慢慢泄气了.在我所上的班级里, 大多数学生害怕老师瞬间运用到过去学过知识点, 因为学生感到自己没学过这样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告诉老师说他们以前很少学习数学!根本没知道数学课本中写的是啥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结构是多么的脆弱, 经不起轻轻的触摸.从我任教的班级情况来看, 凡是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 进入中专以后, 尽管老师因材施教, 耐心引导, 但由于学生没能自觉把失去的基础刻苦补上, 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很少甚至从未拿出数学课本;有的学生拿出来了, 但老师一走, 数学课本就被搁在一边, 从未想到去复习或者练习;还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这科目没有实际意义, 会基本的算术就可以了.这就是大部分学生读了中专依然跟不上教学进程的原因.

二、教材及教学因素的影响

九十年代的中专生在中专阶段的学习还是以语文, 数学, 英语三门科目为主, 随着社会所需的人才越来越专业化, 职业学校为谋取发展, 将专业分得越来越细, 专业的方向越来越明确, 越来越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 从而迫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创新.然而由于职业中等学校专业分门类别的多样化, 现用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连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有些数学内容在教学大纲的排序中排在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的时间之后;第二, 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虽然已出现在课本中, 但例题所涉及的内容及辅助练习题的设计方面过于单调乏味.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协作

即数学教师在授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就根据各班各专业的不同情况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协调, ××专业的班级应该先授哪些章节, ××专业的又应该先跳过哪些内容等等!如模具专业、服装设计专业, 学习了“集合”后, 就可授“立体几何”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电子类专业, 应把“三角函数”的内容提前一些, 尤其是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应该作为重点讲解;计算机专业, 可以适当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 如二进制等知识, 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2.例题应该走进生活, 用课本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明白数学的用处

即设计一些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有很强的时代性如承租铺面、生产经营、运输途径、市场经营等的例题,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例题应该有探索性, 便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在讲授新的知识点前后要适当给学生提供大量探索数学奥秘的教材, 为学生创造“设疑—思疑—解疑”机会, 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探究数学问题的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 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巩固和提高.

3.选配的练习题要高效, 典型, 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因素 篇7

一、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因素

1、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儿童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 就是说他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 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 即指钢琴学习中儿童对钢琴本身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 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我认为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 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 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

2、课堂的气氛

学生上钢琴课时虽然都带着好奇心, 但是难免也会有紧张的情绪。因此, 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一定要先尽量的减少他们的紧张情绪, 这时他们的学习才能继续。对于学生来说, 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气氛不活跃, 学生们就没兴趣好好的上课, 所以课堂的气氛一定要活跃, 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 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如:“让学生自己来弹奏并说说他对这首曲子的理解, 这样技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效果也明显。”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孩子们心情愉悦, 还让他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 这样才达到了上课的目的。

3、家长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影响

“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给儿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小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不集中, 一般只能持续练琴时间10—15分钟, 家长还应该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家长如果强制的要求他们练习, 这样时间久了, 孩子们学习钢琴的信心慢慢减弱, 兴趣全无, 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因此, 在学习钢琴这个漫漫长路上, 家长必须认识到钢琴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乐器, 并非是可以快速学成的, 而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练习才能看得到成果。

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对策

1、教师的语言及态度

教师的语言能力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 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 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 幽默风趣, 语速要慢, 语调要抑扬顿挫。就能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 启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钢琴老师的态度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优点去弥补他们的缺点, 他们没弹好, 你可以带着他们慢慢, 细心的指导他们并让他们改正错误。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 要多多注意他, 主动的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 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

2、教材的使用

授课时, 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直观重要的影响。在选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的教材;另一类是选弹的教材。必弹的教材, 例如初学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等, 这些是权威性绝对具有的, 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钢琴曲, 学生还可以喜欢哪首就练哪首, 这样, 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 学习的效果当然也就事半功倍。

三、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常用方法

1、“模糊教学法”运用

所谓“模糊教学法”, 是针对儿童钢琴教学中实施准确性教学而造成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的, 这主要是由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 其依据是儿童模糊思维能力和音乐中大量模糊记忆的存在。

2、激励教学法

及时反馈是指学生及时接受有关自己各种表现的信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能不能及时进行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用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展开过程中实施的评价情况来看, 大部分的教师表示当儿童取得一点儿进步时, 能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而小部分则表示不能。

3、提倡儿童学习练琴的方法

儿童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发育都很不成熟,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自控能力弱。游戏是儿童最大的兴趣, 在这一时期儿童都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 巧妙地将识谱、钢琴弹奏方法等基本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 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

四、结束语

培养儿童的兴趣, 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 教师的素质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教师的素质普遍提高, 运用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钢琴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而学习兴趣则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动力源泉。对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因素以及在学习兴趣中教师对儿童学习钢琴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影响、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本文就从教师和家长等方面出发, 阐述了钢琴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因素, 使儿童在钢琴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儿童,学习兴趣,对策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社, 2000.

[2]朱名燕, 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M].安燕玲,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4][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6]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7]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8]吴燕, 谢晓英.少儿钢琴教学艺术十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

影响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因素 篇8

一、化学实验危险、污染、繁杂

化学实验不同于物理实验和生物实验、地理实验, 其使用的试剂以及实验过程, 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 还有污染性。如使用的酸、碱、盐、氧化物等, 不是有毒就是有腐蚀性, 实验过程产生的有毒气体等物质, 容易对学生的衣物、身体造成伤害, 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国中小学校实验设施缺乏, 一些必要的保护设施更是缺乏甚至是没有。如:通风橱、护目镜、实验衣等等, 大多中小学校基本是没有, 有的话也是一两件让老师或实验员使用而已。对于现在受到家长、学校象宝贝一样“保护”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讲, 由于缺少这方面“冒险”的经历, 不少学生是不愿意甚至不敢“冒险”进行化学实验的, 其兴趣必然受到影响。

二、物质间的反应纷繁复杂, 很难掌握其规律性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 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地方, 也是初中化学最大的分化点。我们不要责备学生没有认真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特点及相互间的变化规律, 我们可以想一想, 他们有多少时间来学习化学呢?特别是初中学生, 两个学期不到的时间, 还要应付毕业考、中考, 留给正常教学的时间不多。所以, 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掌握好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特点及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确实是不容易的, 于是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酸、碱、盐、氧化物的溶解性, 就成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最大难点, 造成中学化学学习的又一个分化点, 在此之下,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受到影响。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学课程设置和考试设置, 化学科逐渐边缘化

新课程改革, 意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对课程提出新的设置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提倡使用科学课程, 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 综合课程的设置, 物理、化学周课时量的减少, 必然也削弱化学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高考的趋势, 从传统的文、理科考试, 到3+1或3+X, 现发展到3+综合, 化学科的份量在逐渐降低;中考也有这种趋势, 理化合卷、理科综合等设置;以及在等级制录取的比较顺序中, 化学科排在第5位, 同样削弱了化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这是从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方面考虑, 这里不谈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但从考试的指导意图看来, 化学科在教师、学生心目中的份量已大不如前, 逐渐变为第一副科, 逐渐边缘化。

四、日常生活生产中, 化学的正面宣传报道过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逐渐更加重视人类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在其中, 影响人类生命质量, 生存状态的事件, 绝大多数都与化学有关。如:各种假药、假食品事件;各种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地球气候的异常、极端变化等等, 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都与化学有关。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 中学生最不喜欢从事的就是“煤矿化工”、“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这些与人们心目中的“脏”、“累”、“危险”有关的职业。而这些行业发生的污染事故、安全事故也是最多的, 有的甚至令人注目惊心。这些事件的大量报道, 给中学生甚至是许多家长无意中造成对化学的负面影响。当然, 他们却没注意到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促进作用和为人类带来的巨大便利。而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多, 这也许是新闻的“特点”吧, “反面报道”、“突发事件”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其负面的影响是:误导了人们对化学的科学认识, 其结果也影响了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化学与其它学科更加融合, 我们也许不必过于杞人忧天。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要达成这一目标, 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而, 作为化学教师, 我们有责任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其中, 确定化学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

摘要:造成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减弱的因素一是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二是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影响;三是现实生活中媒体宣传的无意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影响了人们对化学的正确认识, 减弱了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 应当特别注意。

影响中学女生体育课兴趣因素浅析 篇9

1 中学女生体育课兴趣现状

本文对江苏省苏州市六所普通中学的210名女生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进行分析。

中学女生的体育课兴趣应加以重点关注。现在的中学女生的兴趣很低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中学体育课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基础应该给予重视,只有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中学女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大众锻炼意识起到基石作用。

2 影响女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2.1 内部自身因素

2.1.1 传统观念影响

作为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对女生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像“轻柔纤细,文静之美”。作为一个在传统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女孩子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样奔放、激情的体育课大大被削减了。

2.1.2 心理因素

初中生此时期的心理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比较内向、害羞、敏感、爱美。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微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怕别人嘲笑,在做以前很少接触的滚翻、分腿、倒立等技巧性较强的动作时,自以为不雅观,表现出嬉笑、躲闪、不愿意练习。初中女生的心理正在过渡时期,有一定的不稳定和不成熟性,与胆大、敢闯、敢于尝试的初中男生有着很大的心理差异,在参加体育课的运动方面往往都是在充当观众的角色,很少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课上来。

2.1.3 生理因素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在这阶段生理变化明显迅速,但是没有达到完善程度。此时期大部分女生一般身体发展较差,生理负荷量小,如胸腔、肺活量小等。皮下脂肪组织增厚,骨骼肌不发达。在体育课上表现为协调能力差,动作迟缓,力量、速度、耐久力等素质也较差。往往女生在参与某个体育活动时因为身体的力量、速度问题不能达到要求,力不从心,产生了恐惧和厌倦情绪。

2.2 外部因素

2.2.1 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场地器材

在中学阶段时的体育课内容一般以田径、技巧、篮球、排球为主,而且这些内容反复进行,致使大多数同学对教材内容失去兴趣,影响了积极性。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传统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新颖和创新性,内容方面大大降低了女生参加的兴趣。

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都是讲授法加上学生的模仿示范,往往缺少能吸引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体验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的起始阶段就造成了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与培养。

中学体育课的器材往往没有根据初中生的需求去增减,往往造成了体育课程实施的资源的紧缺和浪费。

2.2.2 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实施的主导。在体育课的进行中起导向和控制的作用,体育教师的素质往往是参差不齐的。目前初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对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全面,缺乏了解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思想、身体状况难以运用丰富的知识、优美的示范以及新颖独特的组织教法来激发女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初中体育教师往往缺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的重视,造成了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跟上学科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和帮助,削弱了体育课在她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增强女生体育兴趣的对策

3.1 根据初中女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由于初中女生对自己的身体缺乏正确的分析与估计,在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的教学时要做到对动作的要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并通过自己的示范讲解给女同学一个清晰轻松的表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保护与帮助。

3.2 根据生理特点加强素质练习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女生身体的基本素质的发展锻炼是体育课的基本精神。体育教师应当注意到初中女生的手臂,腿部和腹肌力量弱,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加以锻炼和调节。如在每次课中穿插一些素质练习,把这些素质练习和游戏竞赛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3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新颖的组织教法

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选择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以促进运动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尽量安排符合他们渴望健美、追求时尚的愿望,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锻炼身体。处理好传统教材和时尚运动技能类教材和休闲类项目的关系。在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步骤中是提高体育课兴趣的最基本的途径,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初中女生兴趣。

3.4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体育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要对任何人学生有偏见,对学生要积极热情负责有责任心。在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现在,仅仅的掌握现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强体育教师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4 小结

中学体育课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基础,对我国国民体质增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女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底下阻碍了体育课在初中的发展。提高初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直接带动体育在中学的发展为增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2008北京奥运会的落幕,我国群众体育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学校体育的兴趣问题不容乐观。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已日益为广大体育教育者所关心。本文就江苏省苏州市中学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提高中学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课,中学,女生,兴趣,对策

参考文献

[1]陶国富.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86.

[2]傅文生.浅析影响高校女生体育课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7).

[3]铁维义.对女大学生体育课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

[4]陈学东.体育教师素质对高中生体育兴趣的影响[J].教育教学研究,2010,(6):119.

兴趣因素 篇10

关键词:主动性;动机; 情感教育;学习效率;轻松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99-01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着手内部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是驱使人们做好一件事的动因和力量,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情感、信念、理想、荣誉感等内部心理因素都可以成为学习动机,这些动机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学艺术不仅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情感心理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也很重要。在课堂上,教师的快乐会影响到学生的快乐,教师的精神会使学生更精神。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体谅和坦诚。

2、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内在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的动力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情感得到尊重,那么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释放,能力得到更大地发挥2。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关心、体贴、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

3、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内在动机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利用心理好奇,激发内在动机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调动外部客观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外部的客观条件往往能吸引、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外部客观条件:

1、因人而异,设定目标

在教学中为不同学生设定各自的目标,既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培养信心,又能提高学习能力。

2、注意形象,做好表率

教师的个人魅力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个人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正如“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长流水”,教师的个人魅力还来源于自身的言行准则。师乃生之表。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应“言必行,行必果”,且言行表里如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教师的个人魅力还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爱护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之下,必然获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要保持教师的个人魅力,就要求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养。

3、注重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的精彩与否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讲解枯燥的课堂,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可言。而一堂精心准备,充分考虑教、教法与学生实际的课,老师自然能讲得妙趣横生,学生自然也学得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必须从本班实际出发,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使知识加以运用。”知识来源于生活,亦可应用于生活5。学以致用,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以致用,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了力量,深刻体会到运用智慧思考、概括、运用的快乐,体会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郭亨杰.心理学——学习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2] 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3] 《朱智贤全集》,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篇11

一、学习者本身存在的原因

1. 兴趣与需要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多数是为了应对高考, 很少想到以后有什么用, 这说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也说明我们的高考制度有一定的弊端, 使很多的学生忽略了数学的价值, 忽略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取向。

2. 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者的年龄的关系

3. 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者的性格和能力的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 思想活跃, 性格开朗,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教师如果引导到位, 特别是刚入学的高一学生, 教师一定要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要使他们对数学望而生畏。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很多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 启蒙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那么到高中以后, 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 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与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 易于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数学的情况和潜力, 提出正确合理的学习数学的期待和希望, 这就是数学学习中父母的期望。

三、教育环境的影响

1. 数学教师的影响

数学老师通过其课堂教学, 特别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都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兴趣。教师不但要注意其在课堂上的言辞, 更要注意对学生的关爱, 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关怀、期待厚望、指导帮助和行动表率等, 不仅产生积极的效应, 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2. 同学之间的影响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学科志趣不同的同学在一起, 讨论的时候可能产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一个对数学有兴趣的人就会带动几个同学对数学感兴趣。时间长了, 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 这种学习上产生的友谊, 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甚至会影响终身。

3. 数学书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 学生爱读的多数是文科方面的书籍, 数学方面的不是很多,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没有兴趣或兴趣不足的同学, 可以让他们读一下数学史和古今数学名人传记, 特别是数学对其他学科的推动, 比如在航天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的影响, 都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媒体事业下一篇: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