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挖掘

2024-07-22

兴趣挖掘(精选11篇)

兴趣挖掘 篇1

关联规则挖掘是Agrawal等人[1]首先提出的, 此后许多学者对对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大量的挖掘算法[2,3,4]。数据挖掘的目的是有效识别出存在于数据库中的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效用的模式 。支持度和可信度指标是对关联规则在统计意义上的有效性度量, 但它们不能作为有用性的指标[5]。 从数据库中挖掘出的大量规则中, 有一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何去除这些无意义的规则, 文章给出了关联规则问题的形式化的定义, 讨论支持度/可信度指标存在的问题, 引入了关联规则兴趣度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兴趣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避免无意义关联规则的产生。

1 关联规则问题的形式化定义

我们假设I={i1, i2, …, im}是由m个不同的项目组成的集合。给定一个事务数据库D, D中的每一个事务T都是由I中的一些项目组成的集合, 即T⊆I, T有一个唯一的标示符TID, 关联规则就是形如X⇒Y的蕴涵式, 其中X⊆I, Y⊆I, 且X∩Y=ф, X⇒Y的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指定的最小支持度 (minsupp) 和最小可信度 (minconf) 。支持度和可信度的定义如下: X 是I的一个子集, 其补集记为Xc。如果满足X⊆T, 则称事务T支持X。否则, 如果Xc⊆T, 称T支持Xc, 设X是I的一个子集, X的支持度是指数据库D中支持X的记录数与总记录数之比, 记为P (X) , 也可理解为X在D中发生的概率, 蕴涵式X⇒Y的支持度是指数据库中同时支持X和Y的记录数与总记录数之比, 记为SX⇒Y, 则SX⇒Y =P (XY) ;蕴涵式X⇒Y的可信度是指数据库中同时支持X和Y的记录数与支持X的记录数之比, 记为CX⇒Y, 即:

undefined

由此可见关联规则的支持度给出了该规则发生的频度, 其可信度给出了规则发生的强度。

从统计学的角度解释, 关联规则的开采问题就是在事务数据库D中找出具有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关联规则[6], 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

(1) 找出事务数据库D中所有具有用户指定最小支持度的项目集。

(2) 利用频繁项目集生成规则。

2 支持度和可信度存在的问题的提出

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支持度和可信度框架的完善和改进[2,3,4,7], 在实际应用中, 发现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为标准来产生关联规则, 会产生大量不相关、甚至是误导的关联规则, 有一些规则即使满足用户指定的最小支持度和可信度, 但仍没有给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些规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

例1:设事务数据库D由以下事务组成:

T1={i1, i2, i3, i4},

T2={i1, i4, i5, i7, i9},

T3={i1, i2, i3, i6, i9},

T4={i0, i1, i2, i3, i8},

T5={i0, i1, i4, i7, i8},

T6={i0, i1, i9},

T7={i0, i1, i2, i3, i6, i7, i9},

T8={i0, i1, i6, i7, i9},

T9={i1, i2, i3, i4, i5, i6, i7, i8},

T10={i1, i4, i5, i6}。

假如最小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为45%、90%,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条规则:

i2 ⇒ i3, 其支持度为50%, 可信度为100%。

i0 ⇒ i1, 其支持度为50%, 可信度为100%。

观察数据库D我们可以发现, i2和i3总是同时出现, 因此i2和i3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所以关联规则i2 ⇒ i3被挖掘出来;而对于i0和i1来说, 不管i0是否出现总有i1出现, 也就是说i0和i1之间没有关联性, 因此规则i0 ⇒ i1是错误的。但在现有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中, 它仍被挖掘了出来。

下面再来看一个关系数据库的例子。

例2:如下表:

其中im表示男性, iw 表示女性, ie表示工程师, iot表示工程师之外的其他职称。

通过计算支持度和可信度,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规则:i1 ⇒ i2, 其支持度为40%, 可信度为66%。然而, 挖掘出的这一条规则并没有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 因为事先我们从数据库中已经知道了男性职工中大部分是工程师。

从例1和例2中可看出, 一条即使可信度和支持度都很高的规则, 它的实际价值已经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高了, 更严重的话, 这条规则确实会是误导性的。因此, 人们引入了新的标准——兴趣度来加强对关联规则的判定[8]。

3 兴趣关联规则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挖掘出的关联规则X⇒Y, 尽管满足用户指定的最小支持度和可信度, 但当Y与X不相关或先验知识知道较多的情况下, 这些关联规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或者说我们对这些关联规则并不感兴趣。为了克服这些问题, 引入关联规则的兴趣度概念。

规则X⇒Y的兴趣度为: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

当规则X⇒Y的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指定的最小支持度minsupp和可信度minconf, 并且它的兴趣度大于用户指定的最小兴趣度minint时, 称规则X⇒Y为兴趣关联规则。

分析I的含义:

当I>0时有C-C’>0, 即P (XY) >P (X) P (Y) , 从而有:

undefined

说明X的发生对Y的发生起积极作用。特别当I=1时, 有P (XY) =P (X) 成立, 说明X发生时必然有Y发生。

当I<0时有C-C’<0, 即P (XY)

undefined

说明X的发生对Y的发生起抑制作用, 也可理解为Xc的发生对Y的发生起积极作用。特别I=-1时, 有 P (XcY) =P (Xc) 成立, 说明X不发生时必然有Y发生。

当I=0时有C-C’=0, 整理得P (XY) =P (X) P (Y) 。

说明X与Y没有关系, 即Y的发生独立于X的发生。

当I的值越接近1时, X与Y的关联性越强, 规则X⇒Y越具有现实意义。

当I的值越接近-1时, Xc 与Y的关联性越强, 规则Xc⇒Y越具有现实意义。

当I的值越接近0时, X与Y越不相关, 规则X⇒Y没有提供太多有用的信息, 这些规则没有实际的意义。

再来看上面的例子。对于例1来说, 由于I=0, 所以规则i1 ⇒ i2将不被发现。对于例2来说, 如果设最小兴趣度为30%, 由于I=-23.85%, 因此规则i1 ⇒ i2也不被发现。

4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修改

下面将只考虑支持度和可信度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修改, 将它运用到引入兴趣度之后的情况。

由于关联规则的挖掘分为搜寻频繁项目集和产生关联规则两步。对于第一步, 我们可以采用现有的挖掘算法如Apriori等, 来产生频繁项目集。对于第二步, 找到的规则, 除了满足用户指定的支持度和可信度之外, 还要满足兴趣度阈值。

兴趣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描述如下:

(1) 利用Apriori等算法得到所有频繁项目集[9,10]L。

(2) 对L中的频繁项目集A和A的每一个非空子集B, 计算支持度P (A) 、P (B) 和P (A-B) 。

计算规则B⇒A-B的可信度C和兴趣度I的值。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

(3) 根据C、I的值输出规则

如果C≤minconf, 说明规则B⇒A-B的可信度较低, 淘汰。

如果C> minconf, |I|

如果C>minconf, I>minint, 说明B对 (A-B) 具有积极作用, 规则B⇒ (A-B) 的兴趣度较高, 具有实际意义, 输出。

如果C>minconf, I<-minint, 说明B对 (A-B) 具有抑制作用, 此时我们对规则Bc ⇒ (A-B) 感兴趣, 输出此规则。

整个兴趣度关联挖掘算法描述如下:

输入: 最小支持度、最小可信度、有趣度阈值: minsupport、minconfidence、ri。

输出: 所有有趣的强关联规则。

首先利用经典 Apriori产生出大项目集:

再利用大项目集产生有兴趣度约束的关联规则:

5 应用结果说明

在用引入兴趣度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局部的学生成绩数据库挖掘后, 得出了以下所示的兴趣度阈值和挖掘出的规则数目的关系如表1。

根据表1可以看出, 随着兴趣度阈值的提高, 挖掘出的规则的数量急剧减少, 成功的实现了无用规则的过滤。

6 结束语

文章对现有关联规则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有些关联规则即使支持度和可信度都很高, 但仍没有实际意义。提出了一种度量关联规则兴趣度的方法, 并给出了兴趣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通过对关联规则兴趣度的度量, 在挖掘关联规则时可以避免无意义规则的产生。

参考文献

[1]Agrawal R, Imielinski T, Swami A.Mining association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J].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MOD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Washington D.C, 1993, :207-216.

[2]Wu Xindong, Zhang Chengqi, Zhang Shichao.Mining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sociation rules[C]//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Learning (ICML-2002) .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2:658-665.

[3]张梅峰, 张建伟, 张新敬.基于Apriori的有效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19) :196-198.

[4]宋海声.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J].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47-50.

[5]刘渊, 吴以才.基于效益度的高效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vol.41 No.6 Jun.2007:909-914.

[6]史忠植.知识发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7]Han Jiawei, Kamber 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8]李伟东, 倪志伟, 刘晓.基于兴趣度的关联规则挖掘[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6) :80-82.

[9]王珊等.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M].科学出版社, 1998.

[10]宋海声.快速开采最大频繁项目集[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3) :45-46.

兴趣挖掘 篇2

一、充分利用歌曲,挖掘“兴趣点”

课前一首歌是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它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为上好一堂课作前奏,所以我在这次活动中以歌曲开头,调节了课堂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二、以身体语言,培养“兴趣点”

教态即教师的身体语言,它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教学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教“bybus””bycar”“bybike““byplane”时,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边说边做,在活动中带动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效果比较好。

三、精心组织活动,寻找“兴趣点”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很注意课堂纪律,课堂上静静地听老师讲,然后跟老师读,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点”。学生好玩好动是天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他们寻找学习的“兴趣点”。比如:我在授 “Let`sgotothe…”“Ok/Allright/Great”“Buthow?”“By…”这组句型时,采用游戏邀请朋友出去玩的接龙形式,使他们的身心达到完全投入,加速了他们撑握句型的速度,并且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培养习作能力,挖掘兴趣爱好 篇3

一、目标定位

1.能乐于将课余生活的见闻经历写下来,增强习作自信心。

2.能将课余生活中的活动、一件事写完整,写清楚。

3.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尝试展开联想,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

二、案例描述

1.导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课余生活吗?

生:就是课堂外的生活。

师:这个单元《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课余玩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等,《爬天都峰》的作者喜欢在课余爬山。那么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上周我们围绕我的课余生活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并请同学们进行了课余生活记录。请同学们拿出记录表来谈谈你一周的课余生活有些什么?

2.指导选材

学生小组交流,并投影展示两份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集中交流后老师进行指导选材:

师:你们觉得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我的课余生活”的材料?

生:看课外书拓展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是个好材料。

生:踢毽子跳绳活动强身健体,而且我们天天在训练,也值得写。

生:整理自己的书房,看妈妈做菜,加强劳动锻炼有益身心,写下来很有意义。

……

师:没错,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觉得哪些有兴趣,有意思或者有苦恼的都可以写下来。

3.指导片段

(1)说说踢毽子过程有哪些动作,随机板书。

(2)老师根据板书连成一段杂乱无章的话,问:如果像老师这样把我们讲的各个动作连起来讲,别人能够明白踢毽子的过程吗?引导学生明白必须有顺序有条理地讲。

(3)引导学生对各个动作进行分类。如:

脚的动作:抛、接、踢、跳、换、伸、弯、捡

毽子的动作:飞、落、舞

眼的动作:瞧、看、盯

(4)自由练说踢毽子的过程。

(5)个别说踢毽子过程,随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把第一个同学说的连起来组成片段,老师当场电脑打字或写在黑板上。

(6)告诉学生像这样把踢毽子的过程有条理清楚地写下来就是好文章,但是在看方红踢毽子过程中,每个同学一定还有很多想法,要是能适当加进些联想就更好了。让学生说说当时的想法,老师及时点拨,并插进原来的片段中。

(7)四人一小组练说活动的过程,要求把过程说清楚完整,能干的同学可以适当加进些联想,听的同学认真听完了提出修改意见。

4.自写片段。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课余活动,对活动过程某部分镜头特写。

5.组成篇章。给自己的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组成篇章。

三、教学思考

1.结合特色活动,创造习作素材。我们学校是一座百年老校,陶艺和体育是我校的主打特色,每月几乎都有已形成的特色活动,而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愛,就像珍珠一样恰好贯穿在整个学期中。特别是体育,清晨出操铃一响,所有同学腰系短绳开始了练习,三跳活动已是学校体育特色中最闪亮的明珠。三年级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因此沟通课堂内外,增强习作体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从而培养作文能力。

2.通过对比筛选,提高选材能力。丰富多彩的具有我校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鲜活真切的作文素材,使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给学生的选材很大的余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为学生进入写作过程,避免了作文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3.进行无痕渗透,习得表达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作文写清楚,写得有条理是本次作文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生硬地讲解写作技巧,势必破坏学生写的兴趣。所以必须无痕渗透,循循善诱。选择学生最愿意参与的踢毽子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说说踢毽子的各个动作,然后组合一个无序的片段让学生体会,从而使学生明白习作要写得有条理让看作文的人明白事情的过程。然后再来练说活动过程,说清楚明白就会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接着利用电脑速成片段或板书片段实际提示了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这样很好地实现了低段说到中段写的过渡。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对于能干的学生还让他们“跳一跳”,尝试运用联想的方法,使习作表达具体生动,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挖掘兴趣之源,享受音乐快乐 篇4

1. 把握教学环境, 转化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 把握教学环境会让你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学生心境 (内部环境) , 环境的熏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利于把学生的直接兴趣有机地转成间接兴趣, 一个好的环境会让学生心旷神怡。

1.1 利用媒体资源

实践表明,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如, 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优秀歌曲, 让学生多听;利用校园电视网开设音乐知识讲座,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学生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音像资料, 供学生学习使用。

1.2 布置教室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 通过布置优美的教室环境,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例:我教学《小雨沙沙》一课前, 将准备的一些鱼、小苗、绿色的田野、彩色的雨点等卡片, 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并从电脑上下载小雨的声音。学生步入教室时, 伴随着雨声和歌声, 看着教室里的贴画, 感受着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切, 在美的环境中学习, 兴趣一下子被激活。接着, 我便示范歌曲中的几个乐句, 请学生谈一谈对其的感受, 从而引出音乐知识。如此一来, 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一下子被学生接受, 他们想学, 他们想唱, 他们想参与, 我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课后我深深地反思:原来环境布置竟有这么大的魔力, 让一切不可理解变得理所当然。

此外, 我还尝试经常换一换学生的座位。新授课采用矩形座位;复习课安排马蹄形座位, 以方便简易律动和表演;器乐课安排圆形座位, 以方便学生从各个角度学习我的姿势和演奏方法。

1.3 营造快乐心境

学生的心境也很重要。我常用自身的行动和态度告诉每一个学生, 每节音乐课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上课, 会给自己一种轻松, 给同学一份舒适, 给老师一份满意的回报。因为你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支柱, 你的表现带动大家, 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会让你周围的人因你而自豪, 因你而开心。正因为有了这份老师暗示的信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示自我, 超越自我, 主人翁的学习精神得以充分显现。

2. 开展自主评价, 增强学习动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功能。然而, 新课程在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评价指标涵盖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 高度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着力提倡学生自主评价, 要求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歌曲《蓝皮鼠大脸猫》一课时, 我将学生有机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画、唱歌、舞蹈等各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在一生展示的过程中, 我要求本组和他组成员分别给予评价打分。评价过程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本组和他组成员常为了获得正确评分, 进行激烈的争辩。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践表明, 争辩产生不同, 引发创新。在自主评价中, 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 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而且通过评价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开阔了音乐学习的视野, 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3. 组织音乐活动, 深化学习兴趣

组织各种演出活动是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又一方法, 是音乐课的扩展, 是将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短暂兴趣转化为对音乐爱好以及审美的稳定兴趣的重要桥梁。

3.1 广泛开展班级训练

音乐课有着大量丰富的音乐语言, 每个乐句就是一个灵性的对白。而如何让小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歌词, 我运用大量简易的肢体语言加以表现。简单的动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唱好歌曲。有些学生对教室内的音乐课明显有些压抑。我就经常带他们到室外青青的草地上尽情地歌唱, 大胆地舞蹈。有时我让学生模仿我的跳舞动作, 训练学生的形体;有时师生共同串编书本歌曲舞蹈, 先练习乐句后练习短小的歌曲,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放开地跳自己的舞, 学生张扬了个性, 尊重了与众不同, 尊重了有差别的美, 学会了评价和审美。通过先让学生小组比一比、评一评, 然后进行班级比赛,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了兴趣的进一步发展, 实现了从兴趣的有趣阶段向乐趣阶段转化。

3.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在音乐课的基础上, 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准备了大好舞台,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校的艺术氛围帮助学生由对音乐课的兴趣扩展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由短暂兴趣渐渐转变成稳定的爱好。此类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开展节庆音乐活动。如:元旦的“庆新年文艺汇演”、“三八节”献给妈妈的爱、“清明节”的革命歌曲音乐会、“六一”庆祝活动、“八一建军节”的军旅歌曲总动员、“国庆节”十月歌会等活动。活动中, 学生以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形式表达少年儿童对祖国和母亲的热爱之情。 (2)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我校曾先后开展“菁菁校园”校园歌曲大赛;“共享一片蓝天”环境教育专场演出;“书香校园”舞蹈、音乐剧的表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 要想让学生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快乐地遨游, 教师就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愉悦之情。

摘要:“如何挖掘兴趣之源, 让学生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着重从三方面进行论述:1.把握教学环境, 转化学习兴趣;2.开展自主评价, 增强学习动力;3.组织音乐活动, 深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兴趣,快乐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里,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4.

如何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点 篇5

一、什么是兴趣激发点

情感激发永远都蕴藏在发现之中。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激发它们的总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新发现。如果没有发现丑恶,人们就不会愤怒;如果没有发现美好,人们就不会怦然心动;如果没有发现趣味,人们就不会开怀大笑。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常处于希望发现、努力发现、有所发现的状态中,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渐入佳境。

那么,发现活动的契机在哪里呢?实际上,提到发现,就必然涉及两个关键词:“材料”与“兴趣”。在这里,所谓材料,就是值得去发现的那个标的。所谓兴趣,就是以这些材料为谜底的一个个“有意味的悬念”。两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发现的契机就藏在“有意味的悬念”里,就藏在发现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兴趣里。作为教师,围绕教学的知识点,寻找一篇课文里那些有趣味、有意义的关键材料,是促使他不断有所发现的动力源泉。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是促使他们不断兴奋起来、进而投入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而兴趣激发点正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那一个个有趣的、能引导他们发现关键材料的问题。

二、怎样挖掘兴趣激发点

挖掘兴趣激发点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感兴趣本身,而在于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因此,教师挖掘关键材料的工作必须时时紧扣课文,而不是节外生枝;必须时时紧扣知识点,而不是不着边际、离题万里。

如在教学一篇题为《Brave New World》的科幻主题课文时,我先梳理出了这篇课文的基本特点。一是生词多,排除生词障碍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关键。二是这是一篇科幻读物,如不能将学生导入科幻作品所设想的环境中去体会,去感同身受,学生是无法体会文章表达的人文精神的。

基于课文的这两个特点,我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了几个有趣的发现。一是课文所反对的正是将人的生产与养育当作动物来处理的反人道行为,因此,引用的一些生词都是描述动物行为的词汇。而动物恰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样一来,何不用大家所熟悉的有关动物的材料来快速地学习新词的基本含义呢?二是课文中刻意用了一些非常冰冷的词汇来反映作者隐藏的深刻喻意,而体会词汇的冷暖不也是一个好的材料吗?因此,根据这两个发现,我精心设置了以下两个兴趣激发点。

兴趣激发点一:鸡的生产和狗的训练。为此,我准备了4个关键问题。问题1:How are chickens born? 问题2: Are chickens nowadays born in the same way? 问题3:Can you imagine a world where babies are produced in the same way?问题4:How would you train a circus dog to jump through a burning hoop?在问完这四个问题后,第一个兴趣激发点使用完成。经过这次的兴趣激发和快速记忆,我很轻松地带领学生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和初步理解。

为了使学生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我在这时引入了本课的第二个兴趣激发点。

兴趣激发点二:体会字词的冷暖。问题1: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找出觉得温暖的语句和冰冷的语句。问题2:为什么某句话会让他们觉得冷或暖。问题3:Why are the babies conditioned not to like books and flowers?

挖掘幼儿潜能,培养探索兴趣 篇6

科学教育内容很广,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与科技教育等。幼儿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理解深奥的科学道理,所以选择时要注意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兴趣需要,从而激发孩子在科学方面的探索。

(一 )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科学活动生活化, 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到探究和学习对自己的同伴意义,他们会发现,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如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刷子”,刷子是孩子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每天都需要使用它,并且有很多关于刷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经验知识,也知道它的一些特性和用途,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会觉得更感兴趣,对它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

(二 )兴趣化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因此,可以选择幼儿好奇、有趣的内容的科学活动。如科学活动“影子”的由来。在一次绘本阅读活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中,小朋友对于绘本故事中的手影游戏十分感兴趣,在阅读了故事之后,老师问:“小朋友,你们想玩手影游戏吗? ”得到的是一致肯定的回答。我直接开展了科学活动,继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留心使用多种手段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而且他们喜欢各种科学小实验与小游戏。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科学小实验和小游戏中挖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一 )科学小实验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尝试与体验。幼儿在科学探究小实验活动中,体验、尝试、生动、直观地了解科学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而且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活动“沉浮”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用实验方法了解物体沉浮的现象。通过活动,孩子自己尝试、实验后,发现有些东西是沉下去的,比如:纸、铁、瓶盖,有些东西是浮起来的,如瓶子、糖纸等。同时,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的猜测提出异议, 将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科学探究中的合作态度。而且孩子们大胆地描述他们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孩子倾听的能力。

(二 )科学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把科学活动目标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鼓励孩子们通过游戏获得丰富经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或许由开始到结束都是在“玩”,但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科学学习活动。如在科学活动“好吃的菜”中,我们组织幼儿玩“买菜”游戏,我让孩子们认识各种人民币,什么蔬菜是多少钱,还让孩子们到游戏角“超市”中玩买菜游戏。通过游戏认识人民币,孩子们可以在主动学习中发挥自如。

三、细心指导幼儿活动

孩子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学习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投放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真正参与勘探活动,体验其中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 )允许探索中的小意外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我要为孩子们的探索创造更多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与外界亲密接触,让这些天生的“乐学者”延展探究的“领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正是这种好奇不断推动他们探索,一直想探个究竟,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因此, 我们要允许探索中小事故的发生,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如科学活动中提供了丰富材料,几个孩子拿着玩具玩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一些孩子跑来告诉我李婕闻把玩具弄坏了,她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 见我来她立即停下来解释:“我想知道它怎么会发出音乐,只是看看里面有什么。”我没有阻止她,鼓励她继续探索和尝试组装玩具。在探索过程中经常出现“破坏”,“破坏”并没有任何刻意破坏的色彩。如果严厉批评, 则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会失去探索精神。

(二 )及时进行积极性评价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理念,以促进每个幼儿发展为目标。从多方面评价幼儿,采用多元评价标准,避免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获得作为单一评价内容, 同时应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纳入评价内容。教师不仅要将探索评估的结果作为唯一标准, 而且要注意孩子参加活动的态度,重视探索过程中孩子的不断尝试和不怕困难,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及时肯定、鼓励和赞美,进而提升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如科学活动“不倒翁”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很顺利、很成功地完成不倒翁的制作,我及时给予表扬。但是吴卓轩小朋友尝试了好几次,一直不成功,失败的作品摆在桌上,旁边的小朋友都在嘲笑他。这时,我立即对孩子们说:你们瞧! 吴卓轩小朋友真厉害,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真是勇气可嘉,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因此,正确的、科学的评价活动更激发孩子渴望再次参加活动的愿望。

总之,科学探究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要精心挑选活动内容,留心使用多种手段,细心指导幼儿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摘要: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幼儿期是人生成长中最快获取知识、智力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同时有很大的潜能有待开发。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精心挑选活动内容,留心使用多种手段,细心指导幼儿活动等途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挖掘“兴趣点”优化政治课 篇7

当前,有些中学政治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和“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和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做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何在政治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教学效果良好。

一、设计好课堂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应对教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有十分准确的把握,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方式。一是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典型的故事、幽默的笑话等导入新课。二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要具体,难易度要适中,要有思维价值。三是教师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有条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要根据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和感悟,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不是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采用案例法教学时,选用的案例要典型,富有针对性和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知识。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对说教篇幅较多和道理易懂的内容要略讲;对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要精讲。二是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讨论和练习的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练习。如分组辩论、角色表演、知识竞赛、观看时事报道等,吸引学生去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形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四、正确解答学生疑惑,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排除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的热点结合起来,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学会质疑,大胆创新。

另外,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让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劳动者等参与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三是通过使用录音、录像、图片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挖掘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8

一、问题引入的艺术美

(一) 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在引入《四种命题》时, 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主人很热情地约了四个朋友一起过生日, 结果只有三个朋友赴约, 主人见人没有齐, 便说:“怎么该来的没来.”过一会一个朋友走了, 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时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见情形不对, 对剩下的一位说:“我又没说他.”结果三个全走了.提问:主人的朋友为什么会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达与四种命题有着惟妙惟肖的关联.

(二) 文学与数学的完美结合:诗歌趣题

学习“等比数列”时, 可以将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类大全》中的一道题抛给学生:

远望巍巍塔七层, 红光点点倍加赠;

共灯三百八十一, 请问顶层几盏灯?

这种将文学渗透到数学的导入方式更为新颖, 如果在导入时再加以手势予以辅助, 营造出那种诗境, 让学生在“绿水塔影”的意境中感受数学,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数学, 相信效果更佳.

(三) 实践产生意料之外的“惊讶美”

《集合》第一课时, 说:“请个子较高的同学站起来.”学生的反应是:自己要不要站起来?以观望的态度, 观察周围同学有没有站, 又以疑问的眼神看着教者:“老师我要站吗?”此时我说:“那就请1.8米 (包含1.8米) 以上的同学站起来.”这时班上刷的一声站起来七、八个人.接着又说:“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利用现身说教突出重点:集合的确定性.在让学生掌握的同时,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兴趣, 可谓是“一箭三雕”.

二、数学中简单的图形美, 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 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在课的重点、难点的讲解阶段,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这就需要教者仔细斟酌, 如何设计才能有“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的效果呢?

《椭圆及其性质》这一课的引入可设计为:两名同学相互配合, 图钉固定绳子两端, 用笔将绳子拉直并在绳子上滑动, 笔下形成椭圆;然后将绳子放长点, 再放长点……这样多画两个椭圆.让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椭圆的性质, 而随着绳长的变动引入离心率这一概念.

这样的引入方式, 比之常规的引入法更新颖、更具吸引力, 让学生感性认识椭圆这一几何图形, 尤其是通过操作实验, 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智力环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数学中的“残缺美”让学生感到“有惑”, 激发想学下去的欲望

数学中的不和谐“比比皆是”, 这就构成了数学的残缺美, 而我们的教科书, 数学始终在自我完善中.探索数学残缺美的过程, 为丰富我们的数学内涵, 培养我们的数学能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结局”的不完整性, 激发学生去研讨、解惑.

在讲“平均数”时, 最后留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某市体委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运动员参加全运会, 每人射击5次, 打中环数:甲:7环、8环、9环、8环、8环;乙:5环、10环、6环、9环、10环.据以上数据, 你认为选谁参加全运会较为合适?可是对成绩进行分析: (1) 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 (2) 中位数:甲是8环, 乙是9环; (3) 众数:甲是8环, 乙是10环.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 乙都优于甲.但市体委却选中了甲参加全运会.你认为公平吗?请谈谈理由.学生激情高涨.是呀!为什么不让乙参加?因为乙发挥极不稳定.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 于是学生迫切继续研究能体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教者并不急于讲解, 只说我们以后会学到.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让学生去研讨、解惑,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 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 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 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的情操, 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易南轩.易南轩中学数学美育探微.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2]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兴趣挖掘 篇9

一、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目前我们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数对职业学校没有良好的认识, 没有认同感, 在进入职业学校后也没有目标与方向。原因是学生的来源:第一, 农村学生占所有学生的50%以上, 因为国家免学费的政策, 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便无从衡量。第二, 家庭成员复杂, 造成学生心理脆弱, 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第三, 职业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不够,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学生自信心缺乏。第四, 学生家长忙于生计, 疏忽对孩子的关爱, 造成孩子学习上的不主动, 生活上的随意散漫。

二、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

根据具体情况我制作了调查表, 在新学期即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在课堂上做做文章。附表:

三、如何调动学生兴趣, 利用兴趣有效教学

在课堂上, 有效教学的要素包括多个方面,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和解决课题;了解并沟通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做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 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最牢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触类旁通文理交融)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性竞赛)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找到这些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点, 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每一堂课的教学。

四、有效教学的方法手段

实行有效教学, 主要是做好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教学指导思想的“一句话”:教师教会学生学改“老师教, 学生学”为“学生学, 老师导”。学生先自己学习:通过看书、读书、注释、例题、钻研、实习、试验、思考、质疑、联想、拓展、记忆等各种手段, 其实是做好预习。后教: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讨论、教师评点讲解, 师生小结、补充, 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相长。

“二”:衡量教师的两条标准:教学受欢迎、就业有出路

什么样的老师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1) 友善的态度; (2) 尊重课堂里每一个人; (3) 耐性; (4) 兴趣广泛“他懂得那么多, 跟他学习真幸福!” (5) 良好的仪表; (6) 公正 (他会给你应得到的, 不抱任何偏见。) (7) 智慧、幽默感;“他的课堂充满了欢乐, 一点不感到单调, 不知不觉中我变得聪明了。” (8)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他跟别人一样会发脾气, 不过我从未见过。” (9) 宽容;“他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将来也会是这样。” (10) 有方法;“不知不觉间我能顺利地学会了, 我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三”:教师授课的三个要点——“三化”: (1) 化空为实:关心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积累了什么? (2) 化虚为形:强调形象和印象, 理论落实于实践 (精彩的片断) (3) 化平为奇:给学生予新鲜与惊奇△化深为浅:把深奥的知识和道理用最浅易的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讲出来。 (科普读物、趣味数学)

“四”:对授课教师的“四力”要求:魄力、魅力、活力、效力。

“教师才能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并保持他的注意。”“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 绝不能成为好老师。”教育家们都曾经这样说过。

“五”:一节好课的五条标准: (1) “小”教学内容开口要小,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析清楚, 抓教学效果的落实; (2) “核”——每节课核心问题要明确, 发动学生人人“参战”,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 (3) “密”——每节课有一定的密度包括相应的难度; (4) “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灵活教法, 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知识学得活; (5) “会”——教学的落脚点:学生能懂会用, 提高能力。

“六”:实施课堂教学的“六动”要素: (1) 主动——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 以学生学懂会用为最高标准; (2) 活动——课程的基石, 以活动的形式构件课程; (思维、辩论、实验、制作、游戏、表演、探究、练习、记忆、写作……)

(3) 生动——调动多种手段, 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语调、手势、幽默、机智、应变、深入浅出……)

(4) 挑动——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认知上的失衡;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 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学生在课堂内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在教学中, 教师似乎在挑动着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向老师靠拢。这就是教师在讲解中要能够引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 从教材中激引出他们内部的诱因。”

(5) 互动——课堂是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 适应学生, 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6) 感动——好的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领悟和感悟知识和道理而长留心间。

兴趣挖掘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育;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当前,学生学习任何科目都具有“有用”就学的心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升学,他们要学。而其他升学不用考试的科目,他们觉得哪科“有用”就学哪科。因此,在绪论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还必须多列举些该地区常出现且学生普遍体会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真正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霍乱(02号)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近两年春、夏流行着02号病呢?为什么在这时期大家少吃或不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呢?”由于前些年02号病在当地曾流行过,且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各种流言也比较多。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求,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最新资料的信息,不断地丰富教材、完善教材,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获取知识以至从真正意义上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生物学科最新的发展。如在“非典”时期,介绍“非典”相关的知识:什么是“非典”,它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如何进行预防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做好预防工作,而且还获取了相关的科技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适应于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挖掘生物教育的潜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乡土生物,组织参观、调查,使生物学活动服务于社会

乡土生物是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思想的最好课堂。我工作的所在地河北衡水,是著名的水果产地。我有意识地安排同学们看果农嫁接、疏果等田间管理。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对本地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把本地农作物中常见的病虫害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预防和治理的主要方法整理成册,成为本地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手材料,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结合时事开展各种生物知识讲座或报告会,扩大知识领域

为了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脱节,无法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现象的问题,结合时事开展各种生物知识讲座或报告会,不失为一种很好办法。当前,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策略,并且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退耕还林”。有的同学百思不得其解,当初为了增加粮食总量,提倡垦荒种粮,而今搞开发不但不巩固既有“成果”,还“背道而驰”,为此,我结合西部的特点,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在了解西部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中央这一举措的正确性,并安排了一场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也根据所学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特点和作用”及其“光合作用的意义”等有关知识,阐述“退耕还林”之举措的正确性(有的同学甚至超前地引用有关生物圈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是确保生态平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等知识进行论证)。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创造打好了基础。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列举黄河和长江沿岸因掠夺式砍伐而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事例,给学生开报告会,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观。

三、结合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开展相关的生物活动

一年365天,有大家期盼的各种节日,同时也有与我们生物教育有密切相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减灾日、世界粮食日、世界人口日、世界无烟日、爱牙日等。本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节日的气氛,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宣传活动,宣传本年度这些节日的主题和在实现主题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我们去努力,并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说明其中道理。这样,同学们轻松地掌握并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动机,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合学生个人实际,安排自由活动项目,组织学生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学活动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以使学生对生物学活动兴趣经久不衰。我们在活动的安排上有分有合,如由学生自由选择,养花种草,制作叶脉彩色书签,制作一些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和分类卡片,亲自解剖鲫鱼、青蛙,观察蚯蚓和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甚至做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玩具、游戏、生物摄影,观看“动物世界”栏目等,投其所好,形式多样,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

五、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融合音频、视频和通信技术的产物。能够把文本、图像、音响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融合、贯通,并生动地加以再现。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手段直观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多种传播功能的技术优势,是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强大,人机交流最方便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生物界的丰富多彩,生物体的各种生态结构和复杂生理功能得到了多角度、真实、生动的再现。所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提高生物学课堂效率,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充分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培养学生能力,辅助以教学目标的完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

目前,中学生物不受重视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生物教学上积极进行探讨、总结,以不断提高中学生物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确保国民素质的提高。

作者简介:

兴趣挖掘 篇11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兴趣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要重视学习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力, 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学起来也就轻松, 无负担。因此, 教师应设计一些幽默, 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以活跃课堂气氛, 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 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节课。那么在英语教学中,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呢?下面我想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全身心投入, 激趣促学, 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自主学过程--“主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切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才能实现, 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激学, 激趣促学, 激趣促思,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是思想, 问答是方法, 启发在营造学生学习的“愤悱”的心理状态。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学生若不能进入第一个“愤”的状态, 就不能启;若不能进入第二个“悱”的状态, 就不能发。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之前在教学思想上的准备。教师肩负着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任务, “发现”不等于“发明”, 而在于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 当然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才能去发现。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教给真理的教师, 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的教师。”这句话也深刻地揭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推动课程改革中的今天,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因此而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要“导”着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这样他们以后走到社会才有能力自己去发现, 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所谓“思考重于知识”也源于此。

因此, 在新课改中, 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这是课改的关键, 要否定那种无动力、无兴趣的学习, 学习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柏拉图说:“自由人是不能用强迫或苛酷的方法施教的。”学生的兴趣能否调动起来, 是我们教育的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比如, 在上课铃敲响时, 我总习惯让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喊“Stand up”“Good morning Miss Xu.”以振士气, 而我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这节课的英语教学。在教到一般过去时时, 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时态, 并能和现在进行时准确区分, 我使出了浑身解数, 充当了导演的角色, 指导学生上演了“played”“is playing”、“did”“is doing”这两个不同的动词时态。到做练习时, 我发现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Last Monday, Yang Ling_____ (do) her homeworkat school.错误率明显很低了。再如, 在一次的评讲试卷中, 我向学生提议“我想和你们交换一下角色, 让你们讲一讲解题思路给我听, 谁愿意上台分析试卷?”学生们觉得新鲜, 就会有人饶有兴趣地问:“老师, 讲哪一题”,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 一组讲一类, 阅读理解每小组一篇。”讨论结束后, 各小组按题目顺序上讲台讲题, 只见他们有的由小组代表讲解, 有的则四人共同上来分工合作。平时爱闹爱笑的小孩上来后个个有模有样——分析, 有板有眼;教态, 大大方方;在同学质疑讨论时, 点拨恰到好处。这样的尝试, 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 积极参与, 乐于探究的热情高潮起来。

二、用有趣的口诀和系统的归纳来帮助学生记忆某些知识点

在教学中, 编写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如parent和present这两个单词, 我编了这样一个口诀:父母are在中间坐, 阿姨 (re) sent来送礼。在教学以f , fe结尾的名词复数变化时, 我用这样一句话来帮助记忆:小偷的妻子拿起书架上的半把刀, 杀死了一只吃树叶的狼。就把thief, wife, shelf, half, knife, leaf, wolf全部归纳在内了, 还有在教学序数词的时候我就说, 序数词们都很胆小, 出门的时候都要带上一个“保镖”—the, 以及教house和horse这个两个单词的读音时我就说, 我们的house都比较大, 因此读house时嘴巴要张大, 马的脸都比较长, 所以读horse时中间音要拉长些, 而同学们则在笑声中掌握了这个单词的读音。

三、松严有度的课堂把握, 幽默风趣的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课堂效率提高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易分散的, 有时上课爱开小差, 爱发呆都是小学生的通病。碰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一味地批评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骤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增强, 肯定不能多批评, 但一味地宽容, 可能导致课堂纪律松散, 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处理。在教到Public signs这一课时, 正好教到have a chat这一词组时, 我发现坐在讲台旁的两个同学正在讲悄悄话, 我马上这样说:Look, they arehaving a chat now.那两个同学不好意思了, 赶紧调整状态, 认真听课。

四、奖罚分明, 明确目标

正确的学习评价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里健康。在英语课堂之余有许多练习题, 校对练习时, 我对同学们提出明确目标, 校对题目用红笔, 讲过的题目、选择、词汇不能错, 句子翻译题, 书本上有类似例句的不能错, 书本上没有例句的允许有少量错误。凡是讲过两三边的题目一个错连带小组受罚 (如:将题中的语法知识点背诵给老师听或将练习重做一遍) , 促使同学们形成集体观念, 迫使许多英语差生不得不听好, 谁都怕做这个罪魁祸首。另外, 有些简单题或重要题, 一个都不许错, 如see的过去分词saw, chat的现在分词chatting, 做错就得接受惩罚, 做得好就受到奖赏 (设计“免做卡”五次作业全对可换一张“免做卡”) 。

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 事实学习动力的源泉。英语教学中, 兴趣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唱歌、讲故事、游戏、猜谜、表演等举不胜举。因此, 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有机结合听、说、读、写,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规律和理论, 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不断提高注意力, 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真正达到爱学乐学。总之,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抓住“兴趣点”展开教学, 要找准一个最佳切入点, 引发“静水投石”的中心辐射效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英语课堂效率, 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之建.中小学教学小百科[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增昌.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刘显国.中小学教研手册[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传统开腹修补术论文下一篇:二维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