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教材

2024-10-10

挖掘语文教材(精选12篇)

挖掘语文教材 篇1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学科, 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生机和活力, 讲求的是自由和个性。因此, 教师要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 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 要努力挖掘教材特点, 凸显语文特色。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全面,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切合学生实际;体现语文特色,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品中升华;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层次:课文写了些什么 (内容) ?又表现了什么 (思想) ?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怎么写的) ?注重指导学法, 启发创新思维:从中可以吸取哪些语言表达上的营养 (积累、内化) ?针对学生差异,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完成相应的语言训练题 (理解、运用) , 形成能力,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互评互改。

下面我结合苏教版二年级课文《会走路的树》, 谈几点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路。《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之间纯真的友情, 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课文语言浅显流畅, 生动活泼, 文中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从字里行间、文字背后都能读出各种有趣、生动的画面。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课题质疑,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质疑, 可以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在质疑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 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教学初始, 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 培养学生质疑, 教师提出问题:“树为什么会走路?”“是谁看见会走路的树?”相机板书:“为什么?谁看见?”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 立即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接下来, 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后, 畅谈初读感悟, 在相互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是导趣、导向、导法,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二、以“情”为线, 以“读”为媒———感悟思想

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过:“语文其实很好教, 就是读书, 读书, 再读书。”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 “读”占鳌头。因此在进行教学时, 应抓住一个“情”字, 把蕴藏在文本中的小鸟与驯鹿相遇时的一见如故;相识时的形影不离;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及小鸟与小驯鹿重逢时无比激动的感情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1. 采取“四步读书法”

初读感知———通 (过“音”关) ;

再读理解———懂 (过“意”关) ;

精读感悟———入 (过“悟”关) ;

品读升华———出 (过“诵”关) 。

让学生通过“读”, 理解字里行间动物们的友情,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内化语言,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真正体验小鸟与驯鹿一家的纯真友谊。

2. 抓住重点词句

抓住重点词、句和关键的标点符号、提示语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句子。如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 师问:是谁看见会走路的树?生:小鸟!师又问:小鸟好奇什么?你能学着小鸟好奇地问一问吗?接着课件出示: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抓住“好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让学生真正体会小鸟的好奇心。师又问:那小树是怎么做?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引导学生从“当然可以, 来吧!”这句话中体会小树答应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热情, 又从“坐、带、天天陪”等词语中体会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时, 让学生感受驯鹿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常常、叫、激动”来体会, 还应抓住小鸟、小鹿的对话, 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小鹿认出小鸟时的惊喜、开心与激动。

三、激发想象, 拓展思维———积累内化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 想象力需要保护。课上,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丰富的特点, 抓住“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一句, 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并出示学习卡片, 让学生用“小鸟跟着小树去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又去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的句式写一写、说一说。学生有的说:“小鸟跟着小树去到了大海边, 看到了蓝蓝的海水”。有的说:“去到了果园, 看到了满树的果子”等等, 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师再问:小鸟和小树即将分别, 一定有好多话要说, 如果你是小鸟, 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小树, 又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不要拘束, 用语言加上动作 (握手、拥抱等) , 同桌相互说一说、演一演。学生有的说:“小树, 我就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有的说:“小树再见了”。有的说:“小鸟路上小心, 祝你一路平安!”……从学生的对话中, 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小鸟和小树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的情景创设,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的想象, 进入了一个自主驰骋的思维空间。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 为学生理解全文、朗读全文, 打下感情基础。

四、拓展延伸, 升华内化———理解运用

新课程改革, 使课堂进一步向着“有趣”、“有效”、“有用”转型。因此, 教师应抓住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拓展延伸, 升华内化, 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让学生续编故事。在续编故事中, 让学生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知道这种友谊并不是见面时互相问好就能体现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回忆他们过去快乐的时光, 相互倾诉分别后各自的所做、所见、所闻, 进一步体现出他们深厚的友谊。这样, 不仅在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感受了小树和小鸟之间的快乐、融洽。

总之,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特点, 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层次, 不能只为应试而教, 不能只限于讲解课文, 不能脱离生活。要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每一堂语文课上得扎实、有效。

挖掘语文教材 篇2

高考作文素材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

中学作文教学中,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素材,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积累、充实。在考试前一般都要求学生对素材加以分类、整理。所以说,每个中学生应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作文最大的几种缺陷中,学生素材运用方面出的问题最多:材料单薄、运用不当、使用不准、滥用乱用、记忆不清、张冠李戴、老调重弹、生拉硬拽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导致作文内容不丰富、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观点等问题。

所以,后期作文复习,除了要搞好审题立意、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积累素材,更要教给学生合理运用素材,准确引用素材,紧扣观点分析素材,这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过于热衷社会新闻、名人逸事、时文选粹、明星动态、流行歌曲之类的素材。这些并无不当,但是千人一例,未必产生一例千用的效果,大凡高考前半年内的社会热点是学生素材运用的热点,别人已经用玫瑰花赞美女人,你不妨用桂花、梅花、海棠、迎春花,或者用玫瑰花或赞美其他人或批评讽刺某种人,总之老材料要写出新意思,新材料要把握准本质含义。

其实,多数阅卷老师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是为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中,包括高考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把教材读薄,再把教材读厚,从每天所学的课本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不必好高骛远,不必舍近求远,认真研讨教科书,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高考优秀作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列举一组成功运用教材,灵活、深入选用教材内容作为素材的例子,试做引导。

教材:《荷塘月色》 心灵一荷塘

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的奔波,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一处宁静。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批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教材:《故都的秋》 借得清秋一缕魂

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

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在秋雨中漫步,可以睱观,可以细想。这秋,给人实实在在的悠远。

秋的原野,那么辽远,那么空旷。脚下皲裂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紧挨着,组成了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来去去的路,承载着他们宽大而厚实的脚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上起来,路边的野草,披满霜露。雾就在睫毛,就在发梢,真实而朦胧,轻盈而缥缈。路的两边,白菜叶儿正绿,萝卜皮儿正红,探出头来的姜芽儿正黄,如毯似毡的麦苗儿正青,树的叶儿也不枯黄,风中,像在舞蹈,又像在歌唱。一阵咕咕的叫声,惊起的野鸡飞到河的对岸了,飞到更远地前面树上去了,而后什么声息也没有。这满目的秋色,透着幽微的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面对这秋,我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我想,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不会觉得冷,因为,我已向秋借得了它的魂魄。

教材:《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穿上绿军装,像《国殇》中的将士一样奔赴沙场。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世界上没有寒冷饥饿和忧伤。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让每个人的脸上出现灿烂的笑容。

我想穿上绿军装,像花木兰那样驰骋在沙场。我想把属于我们祖国的一切都拿回来,拿回那流失在外的敦煌,拿回那无数不平等条约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两黄金白银,每一粒珠宝,每一尊雕塑,每一片秦砖,每一叶汉瓦,每一卷字画„„

我要穿上绿军装,驻守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当洪水冲向百姓的村庄,我会纵身跃入激流中和千百万战友一起阻挡;当暴风雪席卷整个南方,我会和千百万战友一起手持铁锹,破冰除雪,奋战在每一处农舍每一条街道每一条铁路„„

我能穿上绿军装,因为我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更重要是我有一颗对祖国忠诚的心房。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实验室里,我仔细观察;运动场上,我步伐矫健;行进路上,我歌声嘹亮„„

我有一个梦想,穿上绿军装。为了我们的祖国长治久安,为了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教材:《孔雀东南飞》 孔雀,飞来兮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人间无法逾越门当户对的阻隔,只好化作蝴蝶双双飞舞朝夕相伴。看着那双双起舞流连花间的蝴蝶,兰芝,你是否会再为那化蝶的凄美爱情而伤悲?许仙和白素贞在青春时光难以穿越人妖之间的障碍,只好等雷锋塔倒掉之后终成眷属,看着那用忠贞捍卫爱情的一对有情人。兰芝,你是否为他们高兴?兰芝,你知道吗?当你拭去腮边的清泪,举身清池,所有的如锁链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轰然断裂。你像一只美丽的孔雀,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自己美丽的天堂。于是,人世间所有的人们面对忠贞的爱情,默默地祈愿:孔雀,飞来兮!

教材:《归园田居》 悠然人生

凝望袅袅炊烟,静对悠悠南山。有方宅十亩,草屋九间,悠哉游哉,何等安闲。

你的人生如诗般动人心弦。日出之后,便扛起锄头,奔向南山。且让鸟鸣作为自己最灵秀的钟声,且让浮云作为自己最清悠的雨伞,切让流水作为自己最动听的旋律,且让清风作为自己最忠诚的伙伴。夜幕降临时,便索性高歌一曲,踏着清露,伴着月光,奔向家园。原来生活是如此这般的清闲。

你的人生如美酒般甘醇香甜。你爱喝酒,一喝就必定喝醉。或在浓霜月影之下,或在草盛豆稀之间,醉了就在梦中饮,醒了就与月攀谈。当日光再次刺痛了你的双眼,这才不见了醉意,但那股淳美的清香却始终不散。

你的人生又如茶一般淡淡。那淡淡的日光,那淡淡的细雨,那淡淡的松菊,总能让人从中看的出你的影子。早晨起来,一杯清茶,一碗稀饭,便足以在院中度过一整天。没有人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更没有人能够理解你的真正内涵。

你并不是真的就如此不问世事。你还清楚地记的在彭泽的岁月,或许你不愿提起,虽是为了养家,但你却是百姓心中的好官,是你给他们带来了安居乐业的激情,是你成就了那一方水土的百业俱兴。可是你以一句“吾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愤然离去。这是你本性的豁达,就是你做人的骨气。你虽不再做官,但从不感到惋惜,因为你做了真正的自己。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的,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我们还要用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相信明天会更好。在那个不适合自己做官的时代里,只有归隐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才是你最理想的归宿。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南山,你一个种豆人面色坦然,静对南山;只顾锄草,忘了时间;高兴就唱,倦了就睡;远离世俗,出泥不染。这就是你呀——陶潜。

教材:(读本)《荆轲刺秦王》 选择壮烈

壮烈是一碗酒,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以为劣势的坟前。渴望壮烈,就选择壮烈。壮烈的人生更值得品味,壮烈的生命是哲学!

渴望壮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变。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水都有权拥有。当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而凄美的离歌声是何等的壮烈;当屈原纵身投向汨罗江,滚滚波涛浮起他的衣袂,这是何等的壮烈!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的壮烈!生命之花无论花期长短,只要开得灿烂开的辉煌,花期的长短又何必太在意!

其实,壮烈也并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他就是一种平凡。秋风起,秋叶落,为了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落叶不也是一种壮烈的选择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蜡不也是一种壮烈吗?当我折断一枝花茎,很快便会有液体从断伤处流出,这一定是根在流泪吧,当花枝慢慢干枯,我将它连根拔起,哦,根,你已不再丑陋,因为花的美丽便是你灵魂的甘露,你也选择壮烈,是因为你渴望一种自由吧,所以我会赞叹你的壮烈。

壮烈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候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甚至是细微的自然中。在蜘蛛妈妈产下卵儿之后,她的生命就所剩无几了,慢慢地,小蜘蛛会渐渐长大,接着要破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蜘蛛妈妈一动不动地呆在儿女旁边,等待着死亡前的那场磨练。第一只小蜘蛛在妈妈身上咬下了第一口,蛛液流出来,循着腥味,一个一个的小蜘蛛都来吮吸母亲的“乳汁”,蜘蛛妈妈一动不动,人成百上千的小蜘蛛在自己的圣体上一口又一口的咬下去,又吸干汁液,三天后小蜘蛛们已经能自己出去寻找食物了,可旁边剩下的却只有妈妈身上的几根毛发!当这一切在我们的眼前播放过,你的心是不是已经被震撼了,抑或是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悲壮!

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蛩音和深深的足迹,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让人扼腕击节,让我们选择壮烈吧,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因为壮烈也是一种生命哲学!

生命因勇气而精彩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困境,我们应该像鹰一样直冲云霄,当我们深陷事业的低谷,我们应该鼓足勇气冲出去。勇气是挑战者擂台的鼓点,它击退了人的胆小与怯懦,勇气如航船上的风帆,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彼岸。生命因勇气而精彩。

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看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有勇气的人。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偷盗,我们应该有勇气不再闭眼沉默;当同学之间发生打架现象,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教室里老师提问,我们不应该再知而不答;运动会上我们不能再只当评委和看客。让我们的勇气归来,生活定会更加精彩。

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留下空白,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有青年人的热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不再虚度,我们更应该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

教材:《鸿门宴》 我为项羽说句话

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难道项羽真的如范增所说“竖子不足与谋”?项羽真的应该当机立断斩杀刘邦不成?不。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关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试想,如果当时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那他能真的称得上一个英雄吗?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不解项羽,今天,我要说:自古谁为真英雄?项羽。(侯丕忠)

教材:(读本)《召公谏厉王弭谤》 箴言无价

箴言如同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为明智者做短暂的停留;箴言如同一朵盛开的玫瑰,虽然有刺,但馥郁芳香;箴言如同绝壁上的一朵雪莲,千载难逢,但常为珍惜它的人而开。回眸历史,洞察现实,才明白:箴言无价。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最珍贵的语言不是甜言蜜语,而是真实的劝告。我们应该珍惜那些给我们提出建议给与忠告的人,也许他们的话语没有流水的潺潺,没有鸟鸣的婉转,但对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只要翻开历史,我们就会知道箴言是多么的珍贵。

回眸唐朝。我们看到魏征的坦荡直率,我们看到了唐太宗的大度从容。“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正兴替”,面对魏征的直言劝谏,唐太宗察纳雅言,终于开创了唐帝国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恰恰相反,周厉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后只落得个流放的下场。楚霸王项羽更是不听劝谏,连一个范增的话都听不进去,最后也只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蜀国的后主刘禅面对诸葛亮的苦心规劝,置之不理,最后也只能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谈。箴言无价,如花,不可能总是盛开,如果不懂得珍惜,等花儿谢了,那么后悔也就晚了。

面对现实,让我们珍惜箴言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我们虚心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发现自己的缺点,努力去改正,从而不断进步。正如雕刻一座雕塑,只有去掉不必要的边边角角,雕塑才能变得完美。人也只有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这就要听进去别人的箴言。可以说,听取箴言,美丽就在我们身边。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箴言无价。做一株虚心的麦穗吧,留着箴言,框住美好,人生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生命才会发出绚丽的光彩。

教材:《杜甫诗五首》 选择,心灵无悔

你也爱江南水气氤氲的小桥流水人家,你也想骑一匹快马把江南一路看过。可你却选择了干旱荒芜的大漠,选择了漫天黄沙的胡地生活。

“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尽蛾绿。”你的魂魄就是那寒冬的腊梅,暗香。说你貌美,却不如说你的心灵更美。国家临难,你不曾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没有语“男儿何不带吴钩”,而是静静地登上了那驶向孤寂的天山马车,你流泪了吗?你伤痛了吗?我只知道你在用生命诉说着无悔。

我不愿想像你在异域美丽的眼角流出那思乡的泪水,可你离去时娇柔的身影却永远地印在了历史的北国汉宫。正如老子所言“守柔曰强”,柔美是你决然果断的刚强,汉宫的绸带在摇晃的北风中让你把头转向了故国,而马车却依然不停地驶向黄暗的塞外大漠,傍晚的斜晖拉长了你行程的脚步,黑色的夜幕吞噬着渐逝的宫阙。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在为你哀怨,“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玉龙哀曲。”姜夔在为你感叹。你也曾作“怨思之歌”,可你的心却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不是因为貌美,你被写进史册,而是因为你在个人幸福和国家的安定前做出来心灵的选择。让你的美丽留给汉元帝去悔过吧,让他去愚蠢地寻杀那些庸俗的画工吧,你的精神留给了历史,写进永恒。

深邃的天空升起来一轮明月,峻峭的山脊拂过一缕清风,炙热的沙漠出现了一片新绿,是你吗,昭君?你知道千年之后,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你心灵的无悔而歌吗?

遥望那一片青冢

当西去的辇车随着塞北的风,在夕阳下渐行渐远,汉宫的青瓦粉墙终于消失在了地平线,再也看不见„„塞北的风雪,一年又一年,辇车再也没有回来过,只留下了那一片青冢,化作永恒。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畏画工。”你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宫,却因为不愿违背自己的本性而受到冷落,任宫中寂寥的时光暗淡了你娇媚的容颜。我不知道宫里的日子是如何难熬,但我知道你的心一定在忧伤。

终于,你被赐嫁匈奴。我不知道你离去时是否秋风萧瑟,但我觉得那西出阳关的背景应该是秋。只有秋的凄凉和萧索才配得上那意境。于是我痴痴地望着你的背影,随着萧瑟的秋风去风沙中的大漠中寻你。

我曾在唐诗的流韵中寻你,我曾在红楼的旧影中寻你。我在每一根返青的树枝条上寻你。你来,在我行径的小路上,如花寂寂地开放。依然是旧时的模样,深红的灼灼心事,柔黄的浓浓缱绻,雪白的是淡淡哀怨。一片如水的月光里,那青冢上分明闪着粼粼青光,是露?是泪?

我不知是否该为你流泪,为你的红颜,为你的遭遇。也许你倦了,从宫里的猜忌嫌隙,到大漠的风沙和苍凉,从宫里的寂寥落寞,到大漠的乡愁和悲切。你的心已倦了,身也累,已经不想再去想世俗之中的事了。那幽幽的胡笳蕴含着相思,也已经被岁月沉淀了下来,当这一切都化成那一片青冢,你终于放下了一切,做了一回自己。你看透了繁华落尽,如影如浪,你看透了浮世沧桑,如梦如幻。

秦淮依旧,金陵五殿躲不过冰消瓦解,大厦楼宇,曲终人散终于不过是过眼烟云。秦淮的美景有多少人不知?巍巍阿房又有多少人没闻?现在只不过是一堆瓦。只有你呀,昭君。化作了那一片青冢,月月年年,年年月月,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遥望那一片青冢,我无言。

教材:《罗密欧和朱丽叶》 爱,冲破一切坚冰

两个世代仇杀的家族,他们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没能阻挡一对纯情恋人爱的狂潮,罗密欧和朱丽叶就像一对洁白的并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使他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忧愁,忘记了危险,忘记了仇恨。爱,如莲花般纯净,泯灭一切罪恶;像火山般喷涌,冲破一切坚冰。月下幽会是他们用圣洁的心灵谱写的爱情神曲,双双殉情是他们生命不屈的光辉人性。仇恨杀死了爱情,但爱情却在泪水中获得永生。

教材:《等待戈多》 等,现代生存状态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爱斯特拉冈精疲力竭地脱靴子,“使尽平生之力”脱下后,往靴内又瞧又摸又倒又望,弗拉季米尔脱下帽子又窥又摸又抖又戴,两人各自反复做着无聊的动作。他们说着语无伦次的话,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为了生活,两人都有过上吊的想法„„戈多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等他?戈多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两位流浪汉自己也不明白。人类的现实生存状态又何尝不是充满着如此的“等待情结”?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英雄擦去脸上的泪

当我们看到英雄在刀光剑影中风光无限时,我们会为英雄叫好鼓掌,但当英雄在无可奈何的命运前潦倒落魄时,谁又能为他们擦去脸上的的泪?

林教头花枪一抖,死敌一片。人们惊叹他的功夫,惊叹他的侠肝义胆,但可曾有人告诉你,他也会哭,他也有泪。香港电影中的小马哥手枪一抬,那些小混混便应声倒下;《第一滴血》中的蓝保红巾一系,便浮尸千里。而又有谁看着小马哥在最后泪流满面的呻吟?又有谁知道蓝保在最后抱头痛哭的倾诉?看到英雄落泪,又有谁为英雄擦去脸上的泪。

其实,英雄并不是就永远伫立在风中。就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就像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就像岳飞的回朝请命。英雄也会因苍生而酸楚,也会因失败而彷徨。就如林冲刺字于脸而依旧忍气吞声,就如韩信爬于胯下而依旧默不作声,就如史迁遭遇宫刑而依然隐忍苟活。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是英雄。

身为英雄,何来眼泪?就如西楚霸王四面楚歌时和着垓下歌而落的泪水,就如“邮差”马龙在人过四十却没能戴上NBA总冠军的戒指而花落的无奈的泪,就如阿虎横立拳坛却没有钱给女儿治病而流下的泪水。太多的英雄,太多的眼泪,让人感动,给人震惊。

英雄有泪,却很少有人能为英雄擦去脸上的泪。人们都为施瓦辛格的肌肉惊奇,又有谁曾为他擦去幼年穷困无以生计的泪?人们都感叹阿里拳坛无敌的风光,又有谁知道阿里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被白人杀害而流下的泪水?其实,英雄有泪,却无人问津。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独立,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有多少无名的英雄战死病死累死,今天,假如我们不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不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生活,他们即使在九泉之下,能不有泪吗?

一个英雄,在战场生活上,他们已经流了血,请不要再让他们流了泪。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教材:《边城》 青山绿水一片天

看倦了霓虹闪烁的纷扰,听够了市井红尘的喧嚣。静静的夜,心却飞翔于青山绿水间。

我向往高山流水,云淡风清,月照花拂,自然轻灵。捧起沈从文《边城》,山依旧青,水依旧绿,人依旧那么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看山望月赏水是消遣,千里之外,唯有这才是一种淡雅闲适。我惊诧于边城将陶渊明的理想演绎地如此浪漫而又美丽。许久,才发现在浮沉奔波的人生旅途中,半日的清闲又是何等的美丽。难怪诗人李涉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连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花香送微影,风清涤埃尘。临风听蝉,抒不尽闲适对空林。天之涯,海之角,流水是天上的浪花,流云是地上的江河。云海之幻,姿态百变,不变的是情怀,我依然是行云流水一片天。

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 花儿绽放才是美

小小的花苞只有绽放,才能展现生命的美丽;青色的蝶蛹只有冲破丝茧的束缚,才能破茧化蝶;冬末的小草只有冲破坚硬的泥土,才能看见春天的希望。我们周围的事物就像一个套子,或大或小,只有冲破它,生命才能绽放出美丽。

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给人无限的期盼。假如有人为了防止外界的伤害,把它单独隔离,给他套上套子以保护它柔嫩的枝条,但最终它会大出主人所料,花苞不但没有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反而凋零枯萎了。由此我们说,固步自封是人致命的弱点,只有冲破它,生命才会美丽。

生命应该在绽放中美丽。假如布鲁诺没有坚守自己真理,冲破教皇谬论的套子,科学史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假如伽利略没有冲破世俗去与教会斗争,科学的日心说不知还会埋没多少年?假如陶渊明没有冲破封建官场的污浊,“采菊东篱”又从何而来?他们正是冲破了各式各样的生活中的套子,他们的生命才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2007年6月在为非洲贫困儿童捐助的慈善晚宴上,备受关注的不是捐了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了800万美元的比尔,而是露西。她只是一个捐了30美元25美分的普通女孩,因为她的一句“捐献的不是钱,是心,不是吗?这些钱是我的所有。”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小女孩朴素的一句话语,打破了只有富人才能捐款的套子,使美国许多普通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无数的人们的生命因此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回望我们的身边,生活中的套子还真不少。涂脂抹粉固然美,但为了不使自己丑陋,过度的浓妆艳抹只能增加自己的俗气。生活中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多看看世界。正像毕淑敏所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封闭保守?

花儿绽放才会美丽。生命只有在绽放中方显美丽,不要固步自封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教材:《归去来兮辞》 让心归来

身体只是心灵之花的绿叶,只有心归于本真,生命才会熠熠闪光。——题记

我爱碧绿的湖水,因为它波光荡漾,即使偶尔飘过一片落叶,它也总是把落叶轻轻地推向远方;我爱枝头的夜莺,因为它快乐欢畅,即使偶尔吹来一阵寒风,它也总是把自己的歌声传播四方;我爱带刺的玫瑰,因为它美丽馨香,即使偶尔被人采摘,它也总是把自己的幽香留在别人的手上。因此,生命只有在高贵的心灵下才能不断前行,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心归来。

翻开史册,那些让自己心灵归于本真的人,即使在历史的尘封中也会光辉灿烂。自然真情地呼唤着陶渊明,当世俗的黑暗企图要淹没他时,他断然拒绝了高官厚禄而选择了耕织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与山为伴,与月为友,他种豆南山采菊东篱,他让心归来,生命之花才得以高贵的绽放。

当伯夷和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时候,我懂得了心灵应该怎样地守护;当杰奎琳一生只与大提琴为伴的时候,我懂得了心灵应该怎样的坚守;当波德莱尔发出让人惊叹的感叹,我懂得了人生应该怎样去追求;当海军上尉斯科特用僵硬的手指在南极的冰雪上写下自己的日记时,我懂得了怎样让心归来。伟大的人不在于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他的心是否回归到本真,心灵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相反,那些不能让心归来的人往往被历史所淹没。他们面对物质利诱和权利力的争夺,去追求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偏离了自己人生的轨道。在历史的风尘中,那么为了金钱而屈膝谄媚的人,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那些为了利益而出卖尊严的人,又有谁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当时间流驶,他们只能被历史所淹没。

回望现实生活,我们又有多少人让心归来?我们太忙以致于忽视了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太忙了以致于把“金钱至上”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却没有发现我们的心灵家园是多么的空虚。只有让心归来,生命才能绽放,生活才会美好。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落叶归根,净水出洁冰。身体只是心灵寄托,只有心归来,生命才会绽放出光彩。清风飞扬,我依旧爱宁静的自然,因为它让我心归来。

坚守灵魂的高地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在高贵中坚守;八年七旱而不见浅,十年九涝而不见深,这是大海在拼搏中的坚守。然而,圣人的伟大与我们的不同,更在于他们坚守了自己灵魂的高地。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看见了浔阳柴桑的桃花源隐居着一位高洁的诗人,他本是怀着“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然而十三年的仕途让他饱尝了官场的阴暗和残酷。面对诡谲不定的人生,他决定重返田园,远离世俗。纵然“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还是解印还乡,飘然离去。他选择了清贫,同时也坚守了高洁。

漫步在汨罗江畔,一位伟大的诗人映入我的眼帘。我仿佛听到渔父劝他“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而他却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他选择了自沉,也坚守了他的不屈。

徘徊在茫茫大漠,一个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不禁令我钦佩。擎一支汉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在茫茫的大漠之间。拂一阵驼铃,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塞外寒沙。他用睿智铭记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漫风雪中且歌且行。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中他举起了手鞭,选择了作高山雪莲般圣洁的守望,守望自己的执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块高贵的土地,关键我们能否坚守。青莲懂得坚守,选择了浪迹天涯;东坡懂得坚守,选择了寄情山水,杰奎琳懂得坚守,选择了终身与大提琴为伴;一九零零懂得坚守,选择了在甲板上度过自己的一生。在虚情假意中,要保持真诚,在趋炎附势中要保持人格。坚守是寂寞的,也是痛苦的,但它是伟大的,更是光荣的。

坚守灵魂的高地吧,让我们的心如一把火炬,在夜晚照亮前行的路,在迷失时,为自己指引前进的方向。唯有坚守,人生才能熠熠闪光。

教材:《短歌行》 守护心灵的航道

世象纷繁,人很容易迷失心灵的航道,忘了回家的路。——题记

教案下载站 http:///ja/ 精品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欢迎各位网友下载!

《海上钢琴师》中的一九零零,只要轻轻迈过船与岸之间那道舷梯,他就可以大红大紫,声名显赫,就可以拥有豪宅,汽车,以及美丽的爱情,幸福的家庭,然而他却拒绝了上岸。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将自己横溢的才华,年轻的生命交给一艘破旧的客船?我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一种物质的力量让他改变心灵的航道?当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我感叹1900那富含人心光辉的生命之姿——守护心灵的航道。

守护心灵的航道,生命才会于平淡中绽放美丽。星空是美丽的,每一颗星不是在自己的航道上航行吗?雁阵是美丽的,每一只雁不是在自己的航道上飞翔吗?驼队是美丽的,每一只骆驼不是在自己的航道上行进吗?生命是美丽的,每一个美丽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生命的航道上运行呢?

曹公有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世事浮现,人生有限,人啊,怎能不守护自己心灵的航道,像一朵花,走过一季,芳香一生。守护心灵的航道是孔丘的”不饮盗泉,不受嗟食”,是亚圣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陶公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太白的“放鹿青崖”,是焦裕禄的只身贫瘠土地,把骨灰也撒在那片盐碱地。守护自己心灵的航道,如冰上芭蕾,寒冷一生而美丽永恒。

水利专家张光斗,耄耋之年下井,勘检,讲学,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水利事业。风华之年,他放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头衔,依然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翻山越岭,渡河过江,贫穷中,苦难中,他守护心灵的航道,才有了我们民族今天的葛洲坝水电站,才有了世界瞩目的三峡。

然而,当城市林立的楼房越来越高,当沿街的广告越来越炫,我们看见有人在灯红酒绿中一掷千金,有人为缺斤少两嚷嚷吵吵,有人在虚应客套中虚掷光阴。人们在浮华中学会了浮华,在麻木中学会了麻木,在虚荣中学会了虚荣。只因为人们迷失了心灵的航道。

挖掘语文教材 融入感恩教育 篇3

一、挖掘教材,领悟自然之恩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美丽的自然界中,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比如花草树木、碧空万里等,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而正是因为这些珍贵的自然财富,才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情操得以陶冶,胸襟得以开阔。所以,在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的时候,首先要从自然之恩的领悟开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之中领悟自然之恩呢?教材中不少的文章是感恩教育的好素材。因此,从教材中挖掘出合适的课文,并融入感恩教育,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比如《特殊的葬礼》、《鸟的天堂》以及《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感恩教育。比如,《特殊的葬礼》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大自然所遭的破坏越发严重,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对我们子孙后代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因此,不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领悟自然之恩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当他们彻底懂得自然之恩之后,他们还可以为日后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创建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挖掘教材,领悟父母之恩

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宽如东海。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最心疼子女的人,他们几乎不向子女索取回报。所以,领悟父母之恩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要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了父母,善待了家人,才能更加平稳地立足于社会之中,并得到大家的尊重。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恩意识却无比的淡薄,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我曾问过自己的学生,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生我养我,所以他们对我付出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这样的答案让人心痛。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了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感恩教育,没有人对他们诉说感恩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们才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父母的文章,较为突出的有《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那无边无际、不图回报的无私关爱。前者,当灾难发生之后,父亲及时鼓励儿子,并用无尽的爱去保护儿子;而后者,母亲不辞辛劳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哪怕是儿子的性格变得易怒、暴戾,母亲仍然不曾抱怨一句。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之爱的宽广和伟大。教学时,我将感恩意识融入课文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作为子女不该表示些什么吗?子女不该回报一下父母吗?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也是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

三、挖掘教材,领悟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存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疆土,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风景等。当我们看一些描写祖国的文章时,除了感受其中壮丽景色和趣味人文的描写内容,同时还要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祖国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我们才会共同组成这个家庭,互相联系、和谐共处,共同建设这个大家园。因此,在感谢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的同时,我们还要感谢祖国,是祖国给予了我们这个生活与成长的平台,是祖国为我们呈现了无尽的文化财富,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的经典文章,比如《万里长城》、《赵州桥》等。另外,还有许多彰显个人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和《詹天佑》等。前两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明,而后两篇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感恩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眼前的一切。这对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感恩意识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作用。

总之,感恩教育不能流于表面。特别是在现阶段,由于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功课和课外训练越来越多,使得他们无法抽出时间接受感恩教育。再者,个别家长和教师认为学业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感恩教育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这使得感恩教育无法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不过考虑到当今实际情况,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越发严重,所以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变得越发重要起来。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资源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并让他们懂得知恩图报,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建立、情感培养来说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挖掘语文教材的诗意点 篇4

“诗意就是诗一般的情意, 是经历生命感动后反思性表达的情思意旨。”“诗意语文”课堂正是注重对学生心灵的触动、生命的感动。所以挖掘语文教材的诗意, 实际就发现是教材中能触动学生的点。

一.学生个性化解读, 寻找诗意点

学生只有与文本产生碰撞, 与作者产生共鸣, 才会真正对文本产生兴趣, 并完全投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思想情感、关注的问题各不相同, 阅读同一文本, 所获得的感受也自然各异。也就是说, 同一文本, 不同的读者会发现不同的诗意点。

如学生在阅读《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一段时, 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语句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有味, 认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形象可感, 生动有趣, 涉及地域广, 气势壮阔。有的学生认为“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之武库”非常好, 前句用“腾蛟”、“起凤”比喻孟学士文辞之美, 想象非富, 构思奇妙;后句用紫电、青霜名剑, 衬托王将军武艺高强, 形象威武, 前后两句形成对仗, 有力地表明了与会者地位显赫、本次集会盛况空前。有的学生认为“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 躬逢盛饯”能展现作者谦虚儒雅的风度, 对这一句很欣赏。这几个学生中, 前两个感动于文章的修辞文采, 后面一个感动于作者的襟怀风度, 这是由于他们生活、学习的经历不同, 所以对文本的感动点、赏读点也不同。对于学生找出的这些不同的欣赏点, 教师可以顺势点拨, 稍作延伸, 让学生感触更深入, 情绪更激烈, 从而知识掌握更牢固, 人文情怀更浓厚, 真正发挥“诗意”点的作用。比如我们可让学生就喜欢的相关语句写小评论语段, 也可让他们用现代语文作扩写、仿写等。

又如学习《雷雨》时, 有学生认为鲁侍萍过于柔弱, 三十年后再次见到周朴园, 为什么不马上诅咒他, 倾泄几十年来的愤恨?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 就说明他们已经被剧本的情节所感动, 他们已经痛恨周朴园, 同情鲁侍萍, 这就是找到诗意点。这时教师再为他们的这种心理浇些油, 添把火, 就不难以此作为课堂的情感牵引力, 引着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文本。

二.教师个性化解读, 引出诗意点

文本中, 有些地方本来很富于诗意, 但学生囿于知识面和经验, 难以领悟体会。教师作为学识更广、生活经验更丰富的阅读个体和课堂主导者, 应对这些地方作些引伸、补充, 引导学生领悟其诗意。如学习《后赤壁赋》, 学生对“鹤”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 教师可让学生集体收集关于鹤的成语、诗词、文章, 从中领悟“鹤”在中国文化中的“仙”味, 如果学生学习时间不允许, 教师在课堂上作些引导和补充, 也可在课前发一些关于鹤的资料。如鹤的清瘦修长、鸣声清唳、羽毛洁白、神态优雅等特征。问问这些外在的特征象征着人的哪些品质?然后可让学生说说有关鹤的成语、诗句和文化名人典故加以印证, 如“闲云野鹤”、“鹤发童颜”;杜牧有“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的诗句;北宋高士林逋更是隐于浙江西湖的孤山, 三十年中足迹不及城市, 终生不娶, 以梅鹤为伴, 享有“梅妻鹤子”的美誉。于是得出鹤被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 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 有时也是一种长寿的象征物。从而得出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延伸意, 也体悟到这种文化中所蕴含着的人的情意———诗意。“同样“道士”“羽衣”等意象也可这样处理。

课文中能触动教师的地方, 不一定能触动学生, 只有教师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诗意富于感染力地展示给学生, 学生才能充分地, 激动地领悟这种诗意。教师只有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有激动, 课堂上才有激情, 才能做到“以智慧激起智慧, 以激情引出激情”, 所以教师的个性化解读是很重要的。在这里, 强调个性化解读, 不是说教师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解读, 而是指教师不受参考资料的限制, 读出自己的感受, 作出自己的思考, 酝酿自己的情感。

三.让“思考、练习”荡漾诗意

教材后的“思考、练习”是编著者苦心经营的结晶, 有些题本身就是“诗意”的。如《与微之书》课后第一题:“微之报之以病, 而乐天报之以‘三泰’, 体会我们常言的‘平安信’、‘报平安’的社会心理。想一想, 如果你写一封家书, 是报喜呢, 还是报忧呢?为什么?”这个题既与课文联系紧密, 又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与学生情感心理联系紧密。面对这样的题目, 学生有思想, 有情感, 有话说, 所以这样的题本身就是诗意点。对于这样的题, 不能轻描淡写, 一笔带过, 要让学生自由地说, 说出他们的真话, 让课堂充满诗意。

有些题如果处理方式得当, 也能洋溢着诗意。如《与微之书》课后第二题:“文中数次直呼‘微之微之’, 体会其中的情感色彩。”这是一个训练语感的题目, 就得用感受语言的方式———读来处理。教师范读, 学生反复多次地读, 读出感觉, 读出感受, 读出感情, 也可以用“微之微之”这种重叠深情的方式呼唤班上某个学生的名字。如此元白间的亲密平和、白居易对元稹的深切记挂之情就自然从读或呼唤中流出来。

四.变传统教学的重点难点为诗意点

传统教材的编写系统是按文体来分的, 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放在文体特征的把握、各种文体写作技巧的分析理解上, 注重知识的传授, 这样学生常常感觉乏然无味。其实各种文体固然有其特征和写作技巧, 但这些是形式,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我们完全可以从内容着手, 去理解把握形式。现在的教材有些是以主题来编写单元的, 如粤教版必修1-5册每册的第一个单元, 就是按照“认识自我”一类的主题来编写, 这样, 我们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课文内容的感悟上就更是当然的了, 而承载了人文的内容当然比其形式有诗意。

承载了丰富思想情意的文章本身到处充满了令人感动的诗情、诗思、诗理、诗语, 只要我们师生以一颗聪慧敏锐的心来审视这些文章, 就会发现教材中处处充满了诗意, 关键是师生是否有一颗纯净澄彻的心, 能否进入文本的境界。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挖掘教材因素,指导学生练笔 篇5

练笔是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可以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地设计好课堂练笔,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看图作文,练习细节描写。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提供的画材料想象事情发展过程的各种细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写具体”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大有好处。例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指导学生进行3次细节描写练习:①人物外貌;②自然景色;③奔跑追蝶。由于依托插图,进行想象练习,因此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二、仿写作文,进行迁移训练。

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如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讲述了狮子的5中形态,段末的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想象一下狮子的形态,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写一段话。学生跃跃欲试,短短的几分钟就写好了,有位学生这样写到:

有的小狮子双脚踩在大狮子的肩膀上,好像在向远处的小伙伴招手;有的小狮子抚摸着大狮子的头,好像在给大狮子抓痒;有的小狮子望着天空,好像正在思索问题;有的小狮子扒在母狮子的腿上,好像在听妈妈讲故事;还有的小狮子真是太娇惯了,总是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

学生的思维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在这一课的练笔中,教师抓住了文中出现的一组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串珠连线”,在练笔训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联想作文,训练联想能力。

联想,即人们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某一事物而又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象的初级形态,能把分散的思想片断联结在一个思维链条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想象的原型,精心设计练笔,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教学《白杨》一课后,学生体会到了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随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各种思路,从眼前所见的事物引起联想,想到所要表达的人和事。如从蜡烛想到老师,从雨花石想到用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的革命烈士,从路灯想到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人等。

四、续写作文,进行想象训练。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对故事的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就故事的发展安排学生续写作文。这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想象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及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发展。如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笔练习:以《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题续写南郭先生的未来。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动笔。其中一位学生续写的寓言故事发表在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第235期《小浪花》报上,她这样写到: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一定知道故事的来历,但你一定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南郭先生后来的事情。请你慢慢听我说来。

那位南郭先生自从逃出了吹竽的队伍,生活没有了依靠。有一次,他实在饿极了,饿得头昏眼花,腿也发软了,只好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没想到门刚开了一条缝就窜出一只大狗,吓得南郭先生撒腿就跑。

南郭先生艰难地又来到一户人家,小声地向主人讨饭吃。主人说:“你怀里是什么呀?”南郭先生说:“吹的竽。”主人说:“那你给我吹一段好吗?”南郭先生听了,不好意思地走了。

后来南郭先生遇见一位卖唱的盲人,盲人把讨的饭分给南郭先生一些,才救了他的命。南郭先生非常感激这位盲人,也被他高超的演奏技法所震惊。一个盲人都有饭吃,而我一个正常人却没有饭吃?是我太懒惰了,是我没有练会真本领。我再也不能混日子了!

从此以后,南郭先生下了决心学习吹竽的技法,有时为了学好一个技法,他忘记了吃饭、睡觉,甚至在梦中都在鼓着腮帮子练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南郭先生经过勤奋学习,终于在民间出了名。齐宣王的儿子听说以后,命人将南郭先生请到了宫中。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续写作文,砸开束缚学生想象力的镣铐,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人和事,使他们敢于奇思妙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迸发创新的火花。

五、情境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作文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教师有意选择、创设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情境作文的应变能力。

如学习《丰碑》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笔练习:同学们,军需处长的事迹在革命博物馆里展出,看完展览后,工作人员请你在“留言簿”上写上几句话,你想写些什么呢?当教师翻开学生的随笔集,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完全是学生情感的真实写照。有的同学写到:“军需处长爷爷,您是我心中一颗闪亮的明星。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您光辉一生将记录在共和国的英雄史册里,您那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还有的这样写到:“敬爱的老战士,您安息吧!敌人已经投降了,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是一名成长在新中国的幸福孩子,参观了您的展览,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永远不受列强的欺侮,以告慰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们!”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伴随着情感,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写了出来。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才使学生动情、动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真挚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作文、仿写作文、联想作文、续写作文、情境作文等方式进行练笔训练,不仅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写作兴趣,学生写起来也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激发了学生想象力,使学生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形成创造人格,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挖掘语文教材 篇6

一、语文教材的价值特点

每一门学科的教材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影响时间最长、获得人文知识最多的读物,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道德情操最富有价值的教材之一。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价值的多元性至少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教育性

语文教材一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文化的提高、思想的启迪、人生观的形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途径有两个:一种是通过亲身实践直接获取,一种是凭借阅读书刊、媒体等间接获取。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体现在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间接获取经验。其次,它能丰富语言,规范表达。语言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之分,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而书面语又对口语起着规范、净化和优化的作用。

2.示范性

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文质兼美是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既要语言文字好,又要具有思想教育性,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具有示范性。语文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众多可以直接仿效的正面形象,形象的典范作用扣动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对英雄人物产生无比的崇敬,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对象。正是这些正面形象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明辨是非,热爱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在学生内心积淀为高尚、恒定的思想信仰。

3.感染性

语文教材选取了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图画,并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当这些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同时,也传达给他们一种作者的感情,使他们在感觉上获得愉悦,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心灵上得到陶冶,进而达到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的目的。教材中不仅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感染作用,就连那些普通人的朴素、真挚的情感也具有感化作用,反映着人类真挚而崇高的感情之美。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施以感染教育。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培养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

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广泛的现代科学信息,它是多种知识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发挥语文教材的这种载体作用和价值,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知识的求真,品质的求善,精神的求美是健全人格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要从智能、德育、审美三个方面挖掘语文教材中培养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

1.从智能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是百科之母,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是语文教育的要求。当一个学生基本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不仅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从德育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要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入手,并通过道德品质的培养,健全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内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水平。而语文教材一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从审美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自古以来,文道统一,语文教师自然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涉及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由爱美而动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研究语文教材的价值特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价值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

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 篇7

一、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

日月星辰的光芒、山川人体的形态、红花绿叶的色彩、鸟鸣水响、空气的清新以及建筑物的宏伟壮观、工艺品的玲珑剔透、山林的幽静、大海的喧腾等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小学课文《索溪峪的“野”》就为我们呈现了秀丽的山川之美。这里的山是野的, 或断壁悬崖、拔地而起, 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竟然在人们头顶的树枝上撒尿;而人们, 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对于课文中自然美的因素, 教师要认真发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描述, 精彩的对话, 丰富的表情, 感情真挚的朗读, 直观形象的表演, 以及运用教学媒体创设一种美的意境, 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使之产生一种审美和学习的欲望。

二、挖掘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语文阅读活动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那些记叙和描写人物、景色的课文, 每一篇都具有社会美的教育价值。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耐心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体会, 让学生的灵魂产生震撼, 情操得到陶冶, 心智受到启迪, 思想得到升华。如, 《虎门销烟》中林则徐的不容外辱的民族精神所展示的激动人心的社会斗争之美;《军神》中刘伯承超人的勇气、胆识和惊人的毅力所展示的人格之美;更有许多被歌颂的伟人、英雄、科学家等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理想之美、心灵之美、人性之美和力量之美无不为我们一路播撒美的种子。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所在, 细细品味, 认真把握, 探究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从而获得刻骨铭心的美感体验。

三、挖掘课文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表现, 是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就语文教学的特点看, 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指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指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的美。《赵州桥》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是因为作者构思奇特, 借助赵州桥的磅礴气势, 驰骋丰富的想象, 以表现人物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使情为景生, 景为情活, 达到情景的和谐统一, 并运用排比句, 加强了语言的气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激情的讲解、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再现这些美, 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文章中的艺术美。

四、挖掘课文中的形象美

从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审美对象来看, 它蕴涵着宽广而深厚的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性、人情的审美情趣。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中, 母亲勤劳一生, 但从不计较劳累、辛苦, 深爱自己的儿女, 母爱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课文中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在潜移默化中, 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讲授这一类课文时, 应让形象说话, 将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将文学作品美的观点、美的情感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目的。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篇8

一、语文教材中人文性体现之一:汉语民族性的挖掘

汉语的民族性是指汉语言文化中所包蕴的民族的思想认识、民族的情感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汉字为例, 汉字作为东方魔块, 具有稳定文化的功能。如果全部拼音化、拉丁化的话, 那么我们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 恐怕只需一代两代人就会失传, 这种文化毁损非常可怕。汉语这种蕴含着鲜明的自身特点的语言, 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这种民族性不仅指汉语作为表意文字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 而且更重要的是汉语言中深蕴的民族思想与情感, 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民族文化的精髓正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支柱和勇气。

语文教育是汉母语教育。承载汉民族文化的汉语, 不同于强调精密、准确, 以严格的词法和句法为特征的印欧语;它是一种组合灵活、表意自由的语言, 语意丰满、形象, 重意象、重感悟, 强调顿挫与节奏, 更鲜活地记载了说话者彼时彼境下的气度与情怀。在印欧语中“绿”是名词, 不能充当谓语;但在汉语中却全然不受限制:“春风又绿江南岸”中, “绿”字用在此处省却了多少繁琐的描绘, 却又包含了所有精雕细刻的写真!语言本是一般的、概念化的、抽象的。但中国历代文人利用汉语言的丰富性、灵活性、重意象的特点, 在“言外”建立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作为作家心灵感受外物所创构的意象, 就可以突破语言一般化的缺陷, 间接地却是强烈地唤起我们的感觉和想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前一句中的“愁”是一般的概念, 并不能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但第二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已是形象表现, 它强烈地作用于我们的感知;想象、理解使我们从这超越语言的画面中, 领悟到无限的言外之意。“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诗中捕捉的是“莲动”、“竹喧”的瞬间, 却包含了此前由静而动、此后渐复平静的无数空白点, 既使诗文本身充满生气, 又在“言外”建立了一个更为阔大的表现空间。可以说, 汉语及汉文学的这些特点, 也为我们挖掘语文作品的人文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语文教材中人文性的体现之二:文化心理的挖掘

即通过对语文作品生成时的历史背景、作者处境的介绍, 以及作品情境的解说, 引导学生从心灵上走进那个时代, 走近那个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彼时彼境的心境与感受, 从而沟通学生与作者的心灵, 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感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字面无比精美, 却包含着难以言说的哀愁与苦闷—那月下的荷塘, 花儿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是“袅娜”地开着的:那塘中的月色不是“朗照”, 而是“隔着一层淡淡的云”。作品中精美的笔墨所表现的结构是内敛的、压抑的, 全无夏夜微风的清爽与酣畅。只有将这一切与作者彼时彼地的境遇勾连起来, 才能穿越字面去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的生活领域, 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作家就个人而言, 有个人的命运、个人的喜怒哀乐、个人的意志和目的;但他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之所以能够被认同、引起欣赏者的感动和共鸣, 就在于他以个人的遭遇、情绪体验, 捕捉到了人类所能认可的普遍的、共通的情感, 演绎着我们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或悲哀。典范的言语作品亦然。它不仅是作家个体情感、命运的表达, 更是人类共同情感的负荷者。正是这种共同性, 为我们进入艺术世界, 返回人类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

三、语文教材中人文性的体现之三:语言的挖掘

尽管从理论上说整个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 但由于文化渊源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了民族性的必然存在。中国的礼乐传统和西方的酒神文化是迥然有别的。因此, 语文教材中语言的挖掘更主要的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优秀文学作品的解读, 从而返回本民族的精神故园。

人类精神的家园不是泥砖瓦砾堆砌起来的, 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起来的。正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这把钥匙打开一扇扇门, 一次又一次引领学生进入这个精神家园, 才使学生感触到民族文化的脉搏, 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胸怀, 使其心智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用美的情感体验开启学生的心智, 把学生一时的情绪体验加以强化, 并使之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血脉中, 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如陆游的《示儿》, 岳飞的《满江红》, 杜甫的《春望》, 屈原的《涉江》, 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 着笔角度也各有不同, 但其中流露出来的作者在国家危难关头、发自心底的深沉热烈的爱国之情却是一致的。爱国, 作为学生心底潜藏的情愫, 常常不易被点燃。但在学生长达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中, 他们却能不断地接触到富有感染力的此类作品。这些作品中传达出的深沉而激越的爱国主义情感, 间断地、反复地感染着学生, 许多零星的体验不断地被激活并串联起来, 从而强有力地塑造着学生的个体人格。

四、结语

挖掘语文教材 篇9

语文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名篇, 无论从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素材运用、思想立意哪一方面看, 都是作文的范例, 历来被大家推崇和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 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我收到一定效果:我教的一位学生在初一时不会写作文, 几乎每次作文他都苦恼, 我就让他从记叙文入手尝试仿写, 我对他仿写成功之处及时给予表扬, 到初三时, 他作文写起来已经得心应手, 后来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唐代的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偷语就是仿效别人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 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透彻地学过相当数量的优秀课文, 有过长时间的写作实践, 有过很多原材料积累, 心中都存有许多自己喜爱的佳作, 这些都是模仿的蓝本。我们可以仿其开头, 力求别出心裁, 先声夺人;仿其结构, 力求布局合理严谨;仿其结尾, 力求出奇制胜, 后发制人;仿其构思, 力求语言生动活泼, 光彩照人;仿其立意, 力求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仿其精彩片段, 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 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 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同时,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练笔。如每次学完课文之后, 我都让学生即兴说上三五句, 写上一两段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有了提高, 而且习作兴趣也浓了。

只要学生坚持模仿,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可善于模仿,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别人长时间完成不了的优秀习作。

二、变换角度

有些课文素材太熟, 大多已成旧例, 可能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 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高考作文如果使用了这些例, 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其实, “熟”并不可怕, 相反, 太“生”, 反倒可能给人伪用之感, 关键是挖掘熟悉素材时, 要做到不同凡响, 且有新鲜感, 怎么办? 关键是不落俗套。其实有些材料, 只要经过认真分析, 在原素材的内涵上加以拓展发挥, 使材料既有广泛的普遍性又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以司马迁为素材, 人们大多从“逆境出人才、毅力、坚持、忍辱负重、成功需要积累”等角度挖掘立意, 但我们可以再改造扩展, 另寻新意: (1) 只有生存, 才有发展———蒙受奇辱, 以刚毅的意志顶住讥讽, 十年著述;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父临终前要司马迁继承遗志; (3) 要想成功, 先立目标———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 立志写一部史书; (4) 实践出真知———各地考察, 收集史料。既然太熟的课文素材已成旧例, 以致太“俗”, 难以表达出独特、新鲜的效果, 我们不妨另辟溪径, 变换角度挖掘文章立意。

三、多维思考

对同一个问题思维可以是多维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避开从廉颇、蔺相如的角度整理, 而从缪贤、赵王、秦王等角度挖掘, 就会给人新颖之感:缪贤身为宦官, 却能舍命举荐门下食客蔺相如为国效力。“完璧归赵”后, 相如的地位扶摇直上, 升为上卿, 权位远在缪贤之上。而缪贤却甘居下人之下, 毫无怨言。这种坦荡胸怀、甘当“人梯”的恢宏气量, 与满脑子庸俗的名位观念、嫉贤妒能的廉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这也是创新思维, 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法门。变换角度天地宽, 懂得多角度思考, 才有利于积累。

如《鸿门宴》, 挖掘的角度:

1.名言———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

2.人物———除项羽、刘邦、张良、樊哙、范增外, 项伯知恩图报、好心办坏事;曹无伤利迷心窍, 栽在自己手上, 祸莫大于欲利……

3.情节———项羽集团, 一盘散沙;刘邦集团, 团结一心。

4.事件———刘邦卑词谢罪, 项羽坦率说出告密者, 曹无伤被诛。从不同角度看: (1) 坦诚是有条件的, 对敌坦诚只能被敌利用; (2) 必要的时候要有点城府和心机; (3) 保守秘密, 保护投诚者, 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4) 铲除内奸, 纯洁内部, 取胜之道。可见, 同一素材, 能适用于不同的话题。

四、多篇整合

多篇整合, 是同时对几篇课文铺陈挖掘, 除旧布新。概括综合同一作家:有的作家, 在整个中学时代, 我们学过他的多篇文章, 对他的生平耳熟能详, 那么, 可以采用集束式的急火猛攻, 将该作者拿来作一番总结。

如, 苏轼———初中、高中 (含选修) 课文:《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记承天寺夜游》《核舟记》《江城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壁赋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 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方山子传》《石钟山记》等。请看2008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摘录) :乌台诗案, 彻底粉碎了他的梦……路遇贬官南下的黄庭坚, 师徒二人相叙……迎风于赤壁之下……最爱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泛游西湖, 亦醉心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一曲《水调歌头》使其对人生处世的态度达到至高境界。

对于相近 (相同) 内容, 我们学过多篇文章, 不妨撷取精要, 整合创新。自如运用, 能起到以一当十之效。如下文贯穿同一主题:努力奋斗、执着追求。

孔子曰:“生无所息。”孟子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屈原《离骚》道:“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余秋雨说:“行者无疆。”这些名言可成为上述主题的素材或论据。

再看2008年广东考生的满分佳作《不要轻易说“不”》:当然, 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 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 如屈原投江, 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 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他们, 才是真正的勇者。

该考生从不同课文中撷取相同的内容, 集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献身理想的豪情壮志, 丰富了内容, 深化了主题。

多篇整合, 要善于分类归纳, 以便于查找记忆。采用的标准可自定。如人物类、史事类、风俗类、见闻类、名言类等。也可分:自然与人类、精神与物质、科教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创新与继承、经济与文化、人生与对手等。

五、分析重组

分析重组就是用时代的目光审视素材, 不只改造整理, 还要思悟评点;并围绕某一中心, 有层次地组合成文;或变换角度, 巧妙剪辑。

如, 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 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 自刎乌江, 从此霸主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 不对漂母说“不”, 不拒绝她的帮助, 忍辱负重, 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 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 殊不知大丈夫应如韩信能屈能伸。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 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 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六、再现情景

再现情景, 就是对课文中的名言、典故以及人物事迹, 用时代的目光去审视, 略加改造, 稍加整理;或通过丰富的想象, 进行细致描写, 再现典型人物当时的情景, 或创设新的环境, 展示人物风格:一个冷清、幽深的囚房, 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 一个无奈, 但又沉重的声音, 低低地说:“我, 接受腐刑。”抬起头来, 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对, 他就是司马迁, 他直言进谏, 即惹来君主的大怒, 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人耻辱的刑罚。

这段文字通过超越时空的想象, 把历史中寥寥几笔记载司马迁的遭遇, 加以渲染扩充, 逼真地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 使人物活灵活现。

挖掘语文教材 篇10

新的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 而实际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我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向课文寻“生花妙笔”, 向课文寻“题目”, 教会他们自主命题。如写人记事时, 我会引导学生想想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以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既借鉴了如何命题, 又学会了如何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品质;写叙事的文章, 我会重点引导学生读《窃读记》《慈母情深》;写景状物的文章, 我会引导学生借鉴《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 《小书虫XX》《冬阳下的温情》《迷人的秋》等作文脱颖而出。

其实, 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都很典型, 可归类指导, 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逐渐能够根据写作内容给自己的习作确定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

二、挖掘课文中的习作内容

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 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 可一写作文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 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产生共鸣, 很难实现读写的有机融合。所以,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熟悉的生活。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 学生与文中的情境产生了共鸣, 朗读后, 我问学生:“你记得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吗?”教室里顿时沉默下来, 只有寥寥几只小手举着。我借此契机开展读写结合: (1) 选一件具体事例, 写一写你与文中小朋友相似的经历。 (2) 学完本文后, 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 写一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悄悄话。学生文思泉涌, 纷纷落笔, 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真情实感, 又不失个性。

看来, 只要教师巧妙点拨, 引导得法, 学生就有可能实现语言文字与生活实践的对接。

三、挖掘课文中表达的方式方法

每篇课文在句式、结构、修辞等表达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仿写是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会写了, 才能向写得好、写得精过渡。仿写可以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低年级时, 我让学生从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开始, 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中年级, 我就进行仿段训练;到了高年级, 我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如写记叙文, 学会顺叙、倒叙、插叙;记事要从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面交待清楚;写人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去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 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或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表达形式方面如课文常见的开门见山、过渡和照应等都值得学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 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我先让学生围绕一句话“课间活动真丰富、村庄的早晨真静啊”写一段话, 再到运用此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由于有了课文这个例子, 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构段方式。通过几次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 以写促读, 学生实现了阅读、习作的双赢。

这样看来, 通过阅读教学, 适时渗透文章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以致用, 以读促写,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挖掘课文中的其他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 实现读写结合, 关键在于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捕捉学生的兴奋点, 设计出学生乐于动笔的训练点。我主要通过文体改编、创造想象、填补空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构思。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 父亲经过38小时的挖掘会遇到什么困难? 怎么挖的?这是文中的空白。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合理想象, 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源头活水”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材;写作;文本材料

一、走近文本材料,以说带写,打开生活体验之窗

我们可以让一篇篇文章唤起学生的记忆,联想到与课文材料相类似的生活情节。比如,讲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大

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第一次“骑自行车”时爸爸偷偷松开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以前一个人在家时,很恐惧,但在爸爸的鼓励下,学会了男子汉的坚强……说出了这些相似的小事,就能完成“成长”“爱的教育”“我不再——”等话题抑或半命题作文。

二、积累课文靓词雅句,以学仿写,扮靓写作语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精彩的语段层出不穷。比如朱自清的《春》中,两个“盼望着,盼望着”的连用,让学生学会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修辞的连用,写出了春花色彩的绚丽,让学生学会调用一些色彩词使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比如,一个学生在写作《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时,这样写道:“父亲啰啰嗦嗦说了一堆。我争不过父亲,只能乖乖听话自己写。我嘴上认输了,心里却很不服气,别人都会抄的,我不抄不是吃亏了吗,我暗自嘲笑他的迂腐、古板,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显然是借鉴了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语言,褒词贬用,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不理解。

三、学习课本中的行文技巧,以读促写,提升作文层次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教材里优秀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敢于“拿来”。例如,我们平时进行的都是记叙文写作训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对于表现文章很重要,这时,我们就可以借鉴名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的肖像“她的小脸粉嘟嘟的,犹如一朵出水的芙蓉花”,从脸色上美化了这一人物;写自己考试失利后的沮丧,可借助“腿仿佛灌了铅,慢腾腾地向家的方向挪去”的动作强化出来。

参考文献:

田瑞云.语文教育行为论[D].青岛海洋大学,2002.

挖掘语文教材 篇12

一、借助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亲情教育

亲情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健康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是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亲情教育, 进而强化学生对情感的体验, 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 在教学《妈妈的葡萄》时,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也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选择了情境表演法, 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妈妈、小狐狸、猎人、葡萄村庄的主人等角色, 然后, 将这则故事改编为“剧本”,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而且, 亲身的表演、主动的参与也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感受到狐狸妈妈的伟大, 并顺势将亲情教育渗透其中, 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看待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借助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只有一次”这句话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其真正含义。记得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一幕:“一小女孩, 因为得知父母给爷爷奶奶买的小狗是为了将自己接到父母身边生活, 竟然把小狗从高楼上扔下摔死。”这样的一件事情, 从侧面表现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命”的不珍视, 也表现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所以,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也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 在教学《生命奏鸣曲》时, 我选择了直观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所以,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最大化地实现,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心脏”“肺脏”“胃肠道”等器官, 并向学生介绍了各器官的作用, 同时, 用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各器官之间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同时, 也能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体会到生命的存在价值, 进而促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三、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每个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美, 并在美的陶冶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 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 在教学《荷塘旧事》时,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材中对“自然的赞美”, 对“人类淳朴的爱的赞美”,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首先,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然后, 组织每个小组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进行讨论思考, 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本中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 也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真正感受到教材中的美, 并能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当然, 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这节课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还可以借助《晏子使楚》这节课来帮助学生认识“尊严”的重要性等。总之,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进而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也是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以及学生健全发展的保障。所以, 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 也为了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地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 在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 也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语文,情感因素,亲情,生命,审美

参考文献

【挖掘语文教材】推荐阅读:

挖掘教材内容09-11

精细挖掘07-18

兴趣挖掘07-22

挖掘能力05-23

使用挖掘05-23

经验挖掘06-16

挖掘分析06-26

挖掘潜力07-01

知识挖掘07-12

挖掘机械08-11

上一篇:临界参数下一篇:信号室内设备维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