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2024-09-23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共13篇)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1

激活兴趣,让儿童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

——兴宁完小 黎爱好 何春梅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一个人前进的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夸美细斯《大教学论》中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诱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心是推动儿童主动、积极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我们应经常在学习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已主动去学习,在乐趣中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读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题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中是这样做,先引导学生阅读,然后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引导学生学完后,提出想了解的问题,此时,一位同学提出,想了解假如青蛙跳出井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空间,同时,学生也积极动脑,把握住了机会提出质疑,给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感悟

我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先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春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再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来想像“园内景象”作一回叶绍翁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地改写最后一行诗,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推敲,师到各组参与讨论,合作学习5分钟后,这时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浓郁花香扑鼻来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阵阵花香扑鼻来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蜜蜂蝴蝶翩翩来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绿柳如丝出墙来„„

丰富的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园内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美妙生动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中感情,领略到了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地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改写了最后一行诗,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 1 练,也是对学生对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有的学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思考

在讲授《田忌赛马》一文时,进教室前我故意让学生看到我带来了六匹电动小马,并告诉学生三匹红色的属于齐威王,三匹黑色的属于田忌,学生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马,都想抢着要先动手演示一下,我则要求他们先排出文中两场比赛马的出场顺序,再排出与文中不同的出场顺序,看看比赛的胜负如何,这下子,连最坐不稳的同学也开始冥思苦想了,并由此总结出了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善于观察、思维严谨的军事家。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中积累

在进行实践活动《成语故事会》的学习时,题目只要求讲出故事,我则问同学们有没有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的本事?他们都很想试一试,于是,我指着教室的光荣榜说:“本节课能讲多少个故事,你们如能全部写出成语,则可上光荣榜,即使不能全部写对,但写出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里的成语,只要凑够课堂上所写故事的数目,也可上光荣榜,写得最多的人,还可获得一个小小的储蓄罐,学生们听到后,劲头可足了,一节课结束,全班44人全都上了光荣榜。

五、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所讲内容自然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反之,沉闷死板甚至紧张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隔阂甚至恐惧,因此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会产生排斥甚至难以接受,虽然学生知道教师所讲内容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性,但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排斥,所以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的讲一节课,也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有时候我们感觉讲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重视师生情感培养,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感”,还应是学生的益友。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当他们有困难时帮助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要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帮助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诚挚的爱,教师是真正的朋友,是在诚心诚意的帮助他们。

师生情感培养的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课堂上,课堂上教师不应是用威严去征服学生,压倒学生,而是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感染学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征服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展示自已肢体语言,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六、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竞争可以使学生增强的好胜心,精神充沛,干劲十足,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已不足,在竞争与反思中不断进步,同时,竞争还可以增强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思强的特点,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组长定期轮换,竞赛内容有写字,读书,上课发言数量,单位测试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当学生以上内容表现好时给小组加分。成绩每月总结一次,并对成绩好的小组进行表彰鼓励!这种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和进步,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好,学得快乐,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更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断的摸索和坚持,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才可以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观念,不断进取,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学生知识的取得与兴趣的提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学习!

综上所述,激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收效是令人满意的,不妨你们也去试一试吧!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2

一、树立自信心, 引发求知兴趣

初中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希望, 但因所学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都大大提高, 一下子无法适用, 不能及时采用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学习, 再加上几次考试不理想, 有的人一下子就悲观起来,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 慢慢地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 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克服缺点,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成绩就会提高。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下, 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 最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

二、融洽师生关系, 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比在任何强迫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所收到的效果都要好。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 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朋友, 彼此都有一种亲切感, 而这种亲切感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怎样建立这种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要热爱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位名人曾说:“教育的奥妙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同样学生也特别期待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对其人格的尊重。在课堂上, 教师应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师长, 又是他们的朋友。教师还要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循循善诱, 耐心鼓励, 及时发现和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地关注着、关心着他们, 在这种“师爱”感情的沐浴下, 愿意学、快乐学, 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增强。

三、巧设悬念, 激发学习兴趣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 一个人有了欲望, 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巧设悬念, 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讲“夏商周的历史”时, 我就联系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封神榜》进行描述, 商纣王、周武王、姜子牙非常熟悉, 评论得头头是道。我告诉同学们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有一些是虚构的, 是后人添加的, 那么真正的人物形象就是著作中所写的, 从而使大家急于了解历史的真实性, 在上课的时候都听得非常认真。

四、模拟情景, 浓化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于提供的人事材料由于呈现的形式不同, 认识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 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方式发生兴趣时, 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在教学中应贯彻形象、直观的原则, 尽可能地采用图片、模型、实物、投影、视频等, 用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 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图片、生动的文字, 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 从而持续发展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国民政权崩溃”时, 就可以借助历史影视资料, 再现“三大战役”的真实情景, 再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这样做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身、如见其人、如观其行, 使教学化虚为实、化静为动, 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过程简明化, 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只要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历史课堂就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角度、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唤起学生的思维梦想, 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引发求知兴趣,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融洽师生关系, 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巧设悬念,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模拟情景, 浓化学习兴趣, 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消除对历史学习的畏惧情趣,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创新指南.光明日报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政治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兴趣;培养

对于初中课程来说,每一个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政治这门课程就具有很强的理论体系。如何让学生学好政治,学透政治,一直是每一位老师需要钻研的课题。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政治这门学科,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常见的生活事情为例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政治。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利于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传统的政治课堂气氛是:死气沉沉、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良好、有效的激发和调动。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课堂做出一些改变。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反馈、教学模式和手段做出及时的调整。因为课改后提出的新要求是:要让学生在开放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环境中学习,并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比如,在讲“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时,让学生讲讲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战争,还是友谊,都可以讲出来,并让学生谈谈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和父母和睦相处,如何成为一个交心的朋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使课堂充分成为他们交流和学习的阵地。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领悟知识的真谛

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这也说明了光从书本上得来知识是不行的,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真谛。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也会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响。比如,在讲“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常有哪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事情。让每个人都在课堂上说一说,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就会更加刻苦学习,排除万难,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我国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无论是大城市还是穷乡僻壤,国家依旧在积极地为这些地区进行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在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强化。因此,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也越发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比如,在讲解“友好交往礼为先”这课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礼仪,然后播放一些错误的礼仪,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说出为什么这种礼仪是好的,为什么其他的礼仪是不好的,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礼仪的深刻记忆,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礼仪。

四、合理利用政治课程中的事实,塑造学生的人生观

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只会学习的人,我们要求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及时地提出相应的时事政治,抓住教育的时机,这也会对教学成果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这得来不易的教学时机。比如,在讲“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的老师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关心学生的,通过老师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辛苦,让他们对老师更加尊重,也对每天辛苦工作的父母更加理解和尊重。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中还有很深的传统教学的烙印,老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学习,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主动去开拓思维。在政治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生活,把政治和生活完美结合,用生活诠释政治,让政治走进生活中,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永虎.把快乐还给学生激起学习的欲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几点认识[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3).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4

[摘要]:学生对历史课兴趣如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是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再次语言魅力,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四是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五是课外活动指导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再加上多变的授课形式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导言

语言魅力

课堂情境

课外活动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这也就是说明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好坏既取决于其自我意识,也受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学生所以对某一学科深感兴趣,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情况下是受老师的感染,启发,鼓励而促成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肯定学习态度的产生,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热爱、关心、信任,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每堂课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仅用寥寥数语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比如:在教学《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采用了歌曲导入的方式,先播放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然后让学生去想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它是为哪一战争而创作的?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或新颖别致,或幽默谐趣,或富有哲理,或富于思辩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全神贯注于这堂课之中,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相反,平淡无趣的导言则无疑是告诉学生这节课没意义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语言魅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夸美纽斯在《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同带进去。” 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只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学,爱学。《百家讲坛》栏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专家们知识渊博,而他们的语言艺术也令人为之赞叹,总结起来,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通俗易懂,准确性强。历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具体明确的,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准确性,少用模糊语言,如“从前”、“大概”、“或许”、等,语言要深

入浅出的阐述深刻道理,比较生僻晦涩的语句,应尽量口语化。第二,形象性、幽默性。形象性比如: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幽默可展现教师智慧,提高学生的兴趣,它就像“味精”,可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在讲述二战前期的“绥靖”政策时,对“绥靖”一词的理解是为了让狗不咬人,就要给它扔好吃的,轻轻的抚摸它的毛,逗它开心,这样,学生自然就容易理解“绥情“的含义了。第三,以身示范。在讲授中,我们的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比如,描述林则徐指挥销烟时的神姿,邓世昌的就义情节,罗斯福的演讲,黄继光的英勇就义等等,如能运用的话,所讲述的内容会更加形像、生动,提高了学习的欲望。可见,教师的语言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和善用历史地图和图片,发挥它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的生动感和良好的效应。课文中地图和图画的大量使用,目的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中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多运用历史地图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并且增强了趣味性,像真回到战场一样。例如,讲淮海战役时,可以利用《三大战役作战示意图》来生动展示战役的概况,此时边讲边指导看图,并用红色箭头显示进军路线。这样,历史地图全面展示了战役形势,给学生以客观的认识。历史地图的演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在历史情景创设方面,历史影视、音乐、课件等因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场面,学生的情绪高昂,一种愤怒的情绪产生了,激发了;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播放了一段上甘岭战役的记录片,学生为最终创造当时世界史上的又一次战役奇迹战胜美帝国主义而鼓掌欢呼,课堂中的沉默被打破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很多,如果加以利用,课堂会增添更多的精彩。音乐是激发人情感的催化剂,革命歌曲《长征组歌》、《南泥湾》、《地道战》、《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等,会把学生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可以利用革命歌曲来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比如,在一次庆功会上,八路战士们要求彭德怀唱一首歌,他不可能唱的歌是():A、十送红军B、义勇军进行曲C、松花江上D、解放区的天;在今天,一些革命老歌仍然被人们所传唱,大家想想《黄河大合唱》是反应我党革命历史中的哪一时期的革命歌曲呢?():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类似的题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回顾了经久不衰革命歌曲,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温习了学习的知识,一举两得。

3、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历史小活动,既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走进历史,领悟历史和人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发展。具体方法:演讲、辩论会、历史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讲故事、角色扮演等。

五、课外活动指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在学生中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这也是我们可以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机会。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试着让他们去探寻这段历史,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让他们爱上历史吗?如:有的学生爱好集邮,其中有很多邮票是纪念历史事件的,像朝鲜于1998年发行的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

念邮票,很珍贵的历史邮票,而这小小的邮票却又反应了一段段历史故事。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学生中间还有很多的活动,不同的活动也都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使他们也会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历史。

除此之外,组织教学时,还应多注重课型的变换,比如:今天用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型,下一节课用以自主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然后再用以探究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等。多课型的变换使用,也可以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5

学生在小学阶段期间,因其年龄较小,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形成或者固化,比较容易引导他们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多方面看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对画面的勾勒,吸引小学生相关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阶段,情景教学法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喜欢学习语文,达到我们的初始目的。老师们通过语言、图片等对相关的片段进行勾画,让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了所描绘的画面,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产生了疑惑。老师们很自然的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的方式,自己找寻答案,并且在班集体中相互交流,在充满乐趣的情景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也达到了老师们提高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小学生的快乐是十分简单的,在这一年龄段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听别人讲述故事等事情。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课堂的严肃性,让学生跟随着自己脚步,自然而然的了解了相关语文知识,减少了对学习的不耐。老师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经常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态,使得语文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兴致一直保持高涨的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们也会心情愉快的进行教学。长此以往的采取这些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自学的习惯,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二、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十分敏捷、发散的,我们要利用他们这一优势,因时制宜的设定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增加其对事物的认知。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对老师们所描述的事物或者过程有了真切的认知,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形象,让学生在简单中学习,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兴致的学习兴趣下,老师们再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

三、对知识发出质疑

质疑是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思考是起因也是结果,因为产生了疑问所以才进行思考或者因为思考对已有的`结果产生了质疑。在老师们的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质疑。通过质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进过反复的循环过程,最后想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这一方法。在这种不断提问不断解答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技巧,增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思考而产生质疑,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循环中,对相关内容更加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四、使用诙谐语气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将传统的课堂氛围打破,压抑性降低,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轻松,学习时就更加的有兴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老师站在领导的位置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比较严肃,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高,难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水平。这种和谐的教学课堂中,对学习的兴致也得到了提高,老师们也喜欢在这种情景下教学。不知不觉间知识也学到了,还觉得十分轻松,所以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从很多的资料来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好书引读。

由于初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收获激情。

浅谈物理课堂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7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情境入手, 培养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如: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 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 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 人们不以为然, 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 人们会望而生畏, 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契机着手, 诱导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着手处,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 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 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 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 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 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 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三、设计过程, 激发兴趣

物理教学中,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精心设计。例如, 初二物理讲到“沸腾与蒸发”一节时, 教师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 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 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那么, 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肯定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 待纸盒湿透了, 倒出水, 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 结果纸盒没有燃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些稀奇, 纸盒湿掉了, 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掉了, 就不会燃烧呢?”此时, 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急切地等待教师讲解。这时已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再讲授新课内容, 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学习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从“有趣”开始, 产生“兴趣”, 然后向“志趣”发展。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 奠定他事业的基础。因此教师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 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格式变化的作业内容都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起更高层次的求知欲。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 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 他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兴趣激发,精心设计,巧妙诱导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3-01.

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8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对教师做出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当学生上其喜欢教师的课时,学习兴趣高,精神饱满,教学效果好。而要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是关键所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学生期待着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期待变为现实,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偶像、知识的化身、人格的榜样。当然,教师只有渊博学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和学生沟通感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这就是素质教育所呼唤的新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尊敬、信任和喜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导课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有些教师对导课并不重视,认为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导入环节可有可无的,上课是总是千篇一律,枯燥无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导课固然简洁,但它势必减损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导课的目的不仅是要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起到以下三个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

2. 引导学生学习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刚上课时,心理还处于消极状态,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 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故事导课、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物理学史上的争议等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导课,都要引人入胜,都设有悬念与矛盾,如果没有悬念,就没有思维的火花,也就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课,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导课。

三、改变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极好的载体。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学生都是被动地实验。课堂演示演示实验,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教师是主导,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教师甚至要“精心设计”实验,编造数据,引导学生沿着教师预定好的方向观察和思考。对于分组实验,学生所做的工作也是很少的,题目是由教材定的,结论多是已知的,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读数据和记录。久而久之,学生变得麻木了,原本活泼的思想受到了局限,多数学生渐渐的对物理实验失去了兴趣。因此,必须改变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的要求。

1.将演示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如在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本质的研究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大胆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只是协助学生代表来完成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出现的问题大家讨论,对实验数据大家分析。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非常牢固,同时更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把必备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还需要哪些器材可以提出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弄清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和改进方法即可。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既能享受劳动的乐趣,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种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实验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的事例,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是否见过、是否接触过,如果没有就对学生理解现象和知识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五、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善待学生的错见、鼓励学生的创见。教师要抛弃高高的师长身份,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学生,不讥笑、讽刺、挖苦学生,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学生的自卑,使一些学生丧失参与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产生对学科的逆反心理。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偏爱一些学生,冷落另外一些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落后的学生,那怕是一点积极的表现,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中肯的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浅析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如今,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兴趣教学,自己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是做到教师本身所引导要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要尽可能知道教师

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想达到的效果,而由于各种条件及因素的影响仍然很难达到这一点。怎样才能做到呢?一是与学生和睦相处,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学生当中。我从一开始就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平等、活跃、民主的师生氛围,保持自己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力求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一种亲近感、兴趣感。培养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产生兴趣,参与学生们的游戏,与学生交心谈心,解决他们这个时候所提的所有的问题,与孩子成为课下的朋友,以达到让学生了解你。二是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结构,想学生之所想。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也了解教师。在了解的方式上,切忌采取直接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直接谈话的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们不敢说真话。我主要以作文为载体。在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当中都会写上对他们的肯定及我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一种间接的交流。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这也更增加了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达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逐渐达到了他们对教师大胆提建议,然后教师在班上向他们坦诚对建议的采取情况,以达到他们所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而真正的形成“教 1

学相长”的格局。

二、教师竭力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仅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这些感性材料融入一定的理论知识中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份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放到课堂中去验证,从而选择一种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使之行之有效,才有可能做到运用孩子的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如果能将自己教学的思维尽量简单化力求接近学生,用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教案,安排教学,这样的课堂必然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力图达到这一点。教师作为一名受过长期教育和社会影响的成人,真正能做到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教学,与学生成为一体,看似简单,而真要做到确实困难很大。如何解决这一方面存在的矛盾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语文不同于音乐、体育等科学这一类的纯“兴趣”的教学。联系实际,我有以下尝试:

一是教学时融入课堂,与学生成为一体,构建出和谐、活跃、敢言的课堂氛围。这一点的成功与否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从设计教案到课堂实践,我都力求将自己融入其中,避免成人思维的干扰,从语言及身体语言上力求实现,以达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教师语言行动力求幽默、风趣化。这一点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也是在课堂上能与学生成为一体的最基本的前提。当然这种言行的幽默、风趣是有一定的度的,不能违背教师形象,有损学生尊严,这涉及到课堂的组织管理,而这个度却是视不同的班级整体水平而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恰倒好处的分配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实现恰倒好处的分配学生注意力,这就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能力,引导能力强效果佳,否则,反之。

三是建立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主要集中在平时的作业布置直接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相融合。布置作业的多少由学生自己决定。要让学生不感到为作业而痛苦,在整个学期当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注重实践型的作业的布置而避免布置那些枯燥乏味又易引起学生反感的作业形式,从而将作业的主动权放入学生手中,进而激起学生个个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将想利用这一点激起学生的自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负担感,进而达到学生能自觉而愉快的学习效果。

四是抓住特点,培养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开始”,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由不学转为愿学,由愿学转为乐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把兴趣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宝,而且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着他们自觉地努力探索,奋勇攀登。

比如,学生在语文写作训练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凡是那些对写作

有兴趣,有积极性的学生,他们就会主动的勤读多写,其写作水平相应地提高得就快。反之,有些学生讨厌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那么培养兴趣由何入手呢?这就需要捕捉学生的特点,并利用其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心正在茁壮成长,活泼可爱、好问、好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克服困难越多,兴趣越高,同时通过质疑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只有处在中等焦虑的状态才能有效地产生学习需要,如果我们一走进教室总是说:“我们今天学习„„”势必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抑的气氛,学生也会因枯燥乏味而厌学。然而用恰当的诗词句子等知识,则可创造学生似曾相识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可以先设疑: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那些关于“春”的诗句呢?这是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许多:“两个黄鹂鸣翠柳”,“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这是教师适时地引出因课,这些诗句只是选取了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来写春,而春天是阳光明媚、春风拂柳、白花盛开的美丽季节,朱自清先生写得这篇散文,描绘了、水、花、草、树、鸟、蜂、蝶、风、雨、人等,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色彩,平时你们注意观察到了吗?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学习集体回答所产生的强大声浪,使每个学生受到感染,而且把以前学过的写春的诗句和将要学习的散文比较,达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同时她也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量超出了其他的任何学科,因此,教师应当立足课本,拓展平台,扩大外延,联系实际,在平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语文知识的获得也更多的来自生活实践。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我在不同的课文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展开。如:在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演自评;利用网络将课本延伸开来,让学生现场感受祖国的各种文化遗产以及爱国主义的战争影片。此外,在较长假期的作业布置上,也尽可能的采取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推荐好书读后让写读后感,自编作文选,讲故事,成语接龙等。通过这些形式,在丰富课堂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10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于阅读评价着重强调“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有社会及教育观念的客观因素,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却是问题的关键。如何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的课外生活的必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找准兴趣点,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时代是读图时代,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的诱惑使得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如果教师能引领的得当,运用影视来激发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兴趣,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影视,可以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个大体的认识,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拿来原著细细品读。学生一旦接近原著,就会获得比看电视更高的享受。

二、巧设悬念,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什么是阅读中的悬念?简单来说就是抓住文章中任意两个精彩情节的衔接点,将其以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其实,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每一回最后的问题,就是起到了悬念的作用。例如《水浒传》中第二十二回,主要讲了武松打虎以及武松被阳谷县知县任命为本县的都头。而这一回的最后忽然提出了一个悬念:“那一日,武松走出县前来闲玩,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叫道:‘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来觑我则个?’武松回头来看了,叫声:‘啊呀,你如何却在这里?’不是武松见了这个人,有分教阳谷县中,尸横血染;直教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毕竟叫唤武都头的正是甚人,且听下回分解。”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的出现会让阳谷县翻天覆地?种种疑问都在吸引每一个读者去读下面的.文章。所以,悬念的意义就在这里。而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就是从创设这样的阅读悬念做起。

三、方法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怎样才能让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1.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小说、童话、故事、寓言等文章都有“故事性”,所以都有角色,人是角色,动物是角色,植物也是角色。只要把角色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文章的结构、情节、主题、写作特点等也都一目了然了。

因此,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本文有几个角色(有谁);

②每个角色主要做了什么事(做什么);

③每件事是怎么做的(怎么做)。

2.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品味经典片段。

经典中的精彩片段不仅文质兼美,对人生具有深刻的启迪。对于这样的片段仅仅让学生去“读”是不够的,在读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品”。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好在哪里?这段话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这段话让我受到了什么启发?把这些问题作批注写在这段话的旁边。这样边思考边读书,读书就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过程。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才能品出文章中的“三味”,品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在读书笔记上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四、成果展示,巩固阅读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兴趣课进行赛读。(速读赛、朗读赛、读书知识赛等)。

2.展评。

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

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名著人物评论会”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11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80-01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只有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准确地说学生对老师是真诚的,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真诚,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应是严格的,但也应做到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 精心安排,巧妙引入,振奋精神,引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便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使学生沉浸在愉悦气氛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开首几句生动巧妙的导语,学生课前热烈而活泼的演讲等,都会使一堂课别开生面,熠熠生辉。比如,我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课前安排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叫《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这首诗里写的那个妃子是谁吗?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满足她的要求,不惜人力物力派人千里迢迢从南方把荔枝运到长安,劳民伤财。那么荔枝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惹得杨贵妃如此喜爱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贾祖璋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荔枝这一水果的。这样一个开头,使学生对荔枝顿生好奇之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还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演讲。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前气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同时,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大大增强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 设置问题,投石击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播放电视连续集《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片段“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后问学生: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题,再扣住“拳打”两字,围绕歌词设计以下中心问题:为什么出手?什么时候出手?怎样出手?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按见解的对立冲突将全班学生分为“百草园派”和“三味书屋派”两大阵营,请学生陈述各自的理由,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人与事,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段的内容与写法。

四 放手让学生自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树立起这么一个观念:课堂也应该是学生的,况且当代中学生强烈的自信和参与意识,也决定了他们不愿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因此要让学生在参与和实际运用中产生兴趣。带着兴趣自学,且在自学中一步步提高能力。

初中生有遇到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盲从、疑问多、喜争论的特点,因而,在语文课中,应多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加深理解,以增强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伟人细胞》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他们各自提出疑点、难点,并从中概括出几个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点拨归纳。这样,在质疑、讨论、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同时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

五 提供时空,力求新颖

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好奇是初中生的特点之一。在课堂上,老师一次不落俗套的引入,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语,一回出人意料的设计,一件精巧制作的教具,都会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学习《杨修之死》时,我启发学生:“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请大家结合文本,围绕“杨修之死”的原因,各抒己见,进行一场辩论比赛,最后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简洁的话。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12

(1) 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直接, 对事物的偏好程度也会直接用情感来表达。譬如学生喜欢某个老师的课, 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积极发言和讨论, 课堂气氛活泼;相反, 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的兴趣不大, 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生和教师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学生在课堂上易处于被动位置。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课堂上只有集中精力, 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但如果小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不感兴趣, 无法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 就会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厌倦感, 知识自然难以进入他们的脑海。因此, 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集中精力应对课堂的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效果。

(3)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动力的来源, 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 就会对该事物产生情感。因此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英语课堂上, 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2.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的方法

(1) 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尽量选择趣味性的内容, 以及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日常的问候语和谈话, 也可以是常见的动物、植物、水果等, 这些内容所指的事物, 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 用英语表达出来, 学生通常会感到新奇, 如果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就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英语教学, 缺少必要的语言交流环境, 而是直接教会学生如何“读、听、写”单词和句子, 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墨守成规, 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情境操练的机会, 将生活中的事物搬到课堂当中, 盘活教学内容。

(2)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英语学习对情境要求比较高, 而情境需要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态综合体现出来。为了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笔者认为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图画、投影、视频等模式, 为学生提供声音和图像等学习场景, 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也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征,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突破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帮助学生记忆, 体现英语的实际应用优势,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听”“说”为主, 尤其是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 应尽量通过“听”和“说”的学习方式, 减轻学习的负担, 也便于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是让学生接触各种英语故事、音乐、儿歌等, 初步感受英语的语音和语调, 以及所体现出的节奏感, 然后要求他们模仿;另一方面是“说”, 在没有限制说话内容、时间, 以及发音正确的情况下, 让学生用模仿的方式, 用英语自然地交流, 在学生习惯用英语交流以后, 再尝试纠正他们的发音, 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快就能被调动起来。

(4) 组织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课堂上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个特点, 组织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英语语言环境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这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一方面, 课堂活动要有趣味性。譬如用“蒙眼猜物”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蒙着眼睛摸“苹果”“香蕉”“书本”等东西, 然后老师在旁边提问“What, s this?”, 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出所摸到东西的名称, 通过这种方式, 既能够训练学生的听力,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 课堂活动要有竞争性。譬如, 让学生比试谁猜得准、谁发音更加标准, 老师则要表扬或者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对于表现不突出或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要“惩罚”他用英语唱歌, 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综上所述, 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性, 体现在能够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等方面,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组织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全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摘要:小学生在8~14岁之间, 这个年龄阶段具有好奇、爱表现、喜欢模仿的特点, 对于新鲜的事物, 他们通常都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小学英语对小学生来说属于陌生的语言, 在教学当中, 应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激发他们的语言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在分析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重要性的基础上, 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彭静.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师, 2013 (5) .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篇13

谈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李志刚

中牟县刘集镇第二中学,河南 郑州 451450

目前许多农村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看法发生改变,改变为:要我学――我要学。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听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上更是张不开嘴、开不了口,让他们上台表演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每一模块都围绕中心话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他们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例如: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说爱动,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强,我就重点培养他们开口说话的能力,要求他们响亮、清楚、正确地说英语,坚持Daily Talk,Free Talk,又要求学生轮流有准备地到讲台来复述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话题,复述完后鼓掌表扬并作点评。然后由其他同学回答简单问题,学生们要认真准备,聚精会神地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课本和课外文章进行精读和粗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运用,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有关打电话的交际英语时,让学生用道具电话、真实电话号码、真实姓名打电话参加一个party,打电话相约去郊游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口、耳、眼、手、身体等一起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效果令人满意。

二、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故事改编成小短剧,通过绘声绘色地扮演,可使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及胆量。如可以让学生表演“A wolf and two bears”“Go shopping”“In a restaurant”等,并告知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当然这种方法难度比较大,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利用活动课进行。

三、联系新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新旧联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法则,它着眼于新旧之间的联系,通过重现有关的指示,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不仅能减缓新知识学习的坡度,而且能通过检索“线索”的作用,激活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读、背和抄写,很容易让他们厌倦。因此,我在教单词时运用集中识词法、分散记忆法、单词接龙法、联系法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单词的`积极性,而且掌握了更多的词汇量。对于初中阶段要求的课本外的300―400个单词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机会,坚持下来,收获不少。

四、在课堂上利用简笔图画、顺口溜、口诀等,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来组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例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我会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学习用品(如书包、书、篮球、足球、钢笔、铅笔、尺子、橡皮擦等等)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在教英语介词:in、on、under、beside等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这些东西学生天天接触,非常熟悉,都能准确地操练,效果不错。

再如: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我就请3名班里个子不同高度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比较说:“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重复一遍后,让学生跟着重复。而后,请另外三名较矮的同学上台,依此方式教学“short/shorter than/the shortest of all”,最后,让学生用其他物品(如尺子长短、粉笔的长短、课本大小、身体胖瘦等)进行练习,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准确地操练,而且笔者还编了一个顺口溜“good bett er best,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不断得以提高,在操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掌握了。

五、多鼓励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因为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会尽力去表扬他。或者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今天的作业很好、你近来表现不错、希望你今后的学习进步更大、You are a good boy、You are a good girl。”

总之,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而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主动接受新的知识。

上一篇:快活的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毕业实习心得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