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共12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1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小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爱学生物。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分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1]。通过这几年的生物教学, 笔者深深体会到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 笔者一直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生物。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期待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好每一节的“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版后的新教材在每一节课的起始都新增加了“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 在新课引入环节, 充分利用它来激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心理期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 笔者随手从教室里的生物角花架上搬几盆花放到讲台, 结合本节的“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晚上的时候把这些花都放在卧室, 你们觉得行吗?为什么?问题一抛出, 同学们就在小组讨论开了, 有的说行, 有的说不行, 大家各抒己见。笔者因势利导, 让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各自的理由, 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把“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作为新课的“引子”, 让学生先想先议, 不但引起了学生对新知的心理期待, 更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操作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快地形成生物概念, 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2]。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通过视、听、触、嗅等活动, 全面感知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讲授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时, 笔者先向学校申请买小鲫鱼, 然后按4人一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同学们既能够在低倍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又可以通过高倍镜看到一个个红细胞移动的动态情形。通过这样的动手实验, 同学们能直观地感受血液的流动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明白毛细血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在观察过程中我随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3. 开展好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是一种多方面的活动, 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很多。不管是什么探究活动, 我在上课的时候都尽量, 努力把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开展探究活动前, 我布置学生抓鼠妇, 或用黄粉虫代替鼠妇, 上课时将鼠妇和铺着一层湿土的纸盒一起带来。在课堂上, 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探究, 学生看得不亦乐乎, 对鼠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也加深了对鼠妇的了解和印象, 明白了环境会影响生物。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用好课外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时, 笔者给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细菌和真菌在食物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然后鼓励和指导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米酒与酸奶。同学们纷纷动手制作, 上课时把制成的米酒和酸奶带到教室里与人分享。同学们在分享米酒和酸奶的香甜的同时, 也分享了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也随之增强。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都装有“班班通”,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每册生物书都配有光盘。在上课的时候, 播放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录像, 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身临其境地感知所学知识, 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一目了然。如教学八年级上册《鸟》一课, 播放“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视频, 形象逼真地展示了鸟的主要特征, 在播放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暂停、反复播放或局部放大, 让学生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理解得更透彻。
2. 通过播放网上相关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班班通最大的优点是在课上能上网搜索所需要的信息[4]。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过程”时, 笔者上网搜索电视节目“探索生命的奥秘”, 并把人的受精过程:即成千上万的精子游动进入子宫, 进而进入输卵管内, 最后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形象、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察。大大满足了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需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生物知识, 从而对生物课和生物知识充满期待。
三、充分利用小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课本剧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0后”初中学生崇尚个性, 爱好独特, 渴望表现自我。利用这一特点我在生物课堂上充分利用小游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 笔者让甲同学演感冒患者, 乙同学演易感人群, 甲同学朝乙同学打几个喷嚏, 并且不让乙同学开窗, 几天后乙同学也感冒咳嗽了。通过“传染病小短剧”不仅为学生构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概念搭桥,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食物链”时, 笔者同样也让几个同学头上带着画有草、兔、狐等图片, 代表草、兔、狐等生物, 然后让带有兔图片的同学手搭在带有草图片同学肩上, 代表兔吃草, 让带有狐图片的同学手搭在带有兔图片同学肩上, 代表狐吃兔, 这样连起来就代表草→兔→狐的食物链。通过这种表演形式学生很快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学生精彩搞笑的表演, 使课堂不时响起阵阵的笑声和掌声,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 通过教具制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常常会指导学生自制教具以辅助学习。指导学生用蜡烛把塑料袋粘成四格, 并且让它上下相通, 左右不相通来代表心脏的四个腔, 然后每个腔连上小皮管代表血管, 制作成血液循环教具, 在课堂上让同学走上讲台, 往小皮管里灌水演示血液循环过程。尽管学生自制的教具很简单, 但笔者和学生一起发挥联想和想象, 在不断创造、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学习的兴趣再一次被点燃和激发。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最能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内驱力, 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 学生爱学、乐学, 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且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生物知识, 探索科学奥秘。
参考文献
[1]杨彩琴, 王伟.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药学教育, 2012, 28 (5) :44-45.
[2]张艳.生物教学中, 如何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1) :27.
[3]徐月娟.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体会——例谈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J].成功 (教育) , 2012, (2) :236.
[4]杨黎明, 潘丽君.浅析思维模式的创新——从教学与网络的结合谈起[J].成功 (教育) , 2013, (6) :247.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2
进入冬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耐久跑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如何变单调为兴趣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堂耐久跑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一、正面思想教育
首先应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知道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好手段,让学生体会耐久跑是锻炼人意志品质的好方法。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跑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基础。除了我们常用的绕圈跑、自然地形跑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更有趣味的跑步形式:如男女生追逐跑、听哨声返身跑、两路纵队并列跑并换位,通过这些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起到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3
关键词:职高学生;英语学习;激发兴趣;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我国职高英语学科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于职高教育的重视逐渐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但是与此相对的却是我国职高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迟迟不能得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职高英语学科的成绩评价也迟迟不见改善,如何进行职高学生关于英语学习心理、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成为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激发职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分析就应是刻不容缓了!
一、目前我国职高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职高教育发展缺口重大,英语学习在该类特色型技能学院的重要地位不能凸现出来。职高学校办校宗旨向来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特色明显,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讲,对于文化学科的要求较低一些,近些年来的发展缺口也因为办学理念的限制越来越大,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疏于管理和监督,导致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无法从分数体现。
2.国家人才政策趋使职高学生多以技术型、应用型发展为主,对于英语等语言专业的学习较为懈怠。无论是文化课学习还是技术性能力培养都是为了就业方向的选择。近些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职高学生无暇顾及英语这类非专业型学科的学习,导致英语学习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无法受到关注,甚至是相对懈怠和忽视,英语成绩迟迟无法得到提高。
3.职高学校招生范围较为广泛,入校生源特点和学习能力各异,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态度、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班级文化课成绩出现严重分化的状况。职高学生在英语语言类学科方面的学习受到自身接受能力的限制,词汇量的积累不能够达到课标要求,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也不能够与语言学科要求相适应,对于英语学习持较为淡漠的态度。
4.师资力量未能跟随我国英语教学的需求发展,教学设备较为落后,无法达到预期的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团队的强大一直以来都是办学力学的关键因素。职高院校的师资队伍向来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对于英语等语言类文化科目的教师资格审核和再培训少之又少,教学设备多用于投资技术类学科,对于英语学习的设备配置、教师培养等都不够全面完备。
二、激发职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分析
从以上问题来看,我们英语教学必须注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英语课堂多实施角色反转模式,也就是学生与老师对调课堂人物形式,学生做老师,而老师做学生。可以采用大课堂模式,进行合班制授课模式,众多学生聚集在一起,更方便交流沟通,进行英语知识方面的讨论和学习,学生通过做老师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也会相应提高,自我改正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在我所教2008级财会班时,我常让学生做知识辨析和讲解,那个班英语每个单元一测,学生学风剧增学习效果很好,师生角色适当时大胆互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进取,但这需要老师们从接手一个班就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确保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参与。
2.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多设置英语舞台剧表演课、英语演讲比赛等集体表演课,增添课堂趣味,参与程度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将听说读写渗透到英语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我特色,并且将个人优势充分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不仅能够增添英语课堂的乐趣性,更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针对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生、差生进行同步指导和帮助。职高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兴趣不高,信心不足。教师需要掌握班级优生和差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将优生和差生组合分配,采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监督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们在班级内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能够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增进学生之间感情,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品格。并且要严格杜绝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现象的发生,防止班级成绩出现更加严重的分化。如上职高英语Unit 6 的短文-An invitation在教学设计时我为了照顾到好中差学生参与,在上课文前我让学生们先自读找出自己的生词难句做好记号,我在一段一段打印到PPT展示到电子黑板上一句一句让学生指出,并教读,重点考察中等生差生学读情况,理解短文时我以提问翻译和不同的指导方式让不同程度学生回答思考猜测,尽量让好中差学生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4.优化完善教学设备,积极采用多媒体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将与英语有关的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图像、视频、声音的模式,把英语发展的历史和起源融入到每堂课的讲授之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们更加喜爱电子形式的授课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也能够在结合视频、声音的基础上,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现在的教材都附有光碟,我们可把光碟内容转到优盘存到电脑或教师的一体机内,上课时打开使用,尽量避免只看书和只在黑板上书写,尽量有效利用学校和自己的学生的产品帮组教学。
5.增强自身亲和力和信服力,改变职高学生叛逆心理。尤其是针对职高男生。师生关系。所谓师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最为重要的。职高学生在性格特征方面也许存在着张弛、过分活泼的缺点,但是教师需要做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们学习英语知识,还需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多一份关心,让学生们回报以更多的信任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想要更多地与老师接触,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是无穷的。
6.将英语学习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在班级内设置英语角,老师要抽出时间参与英语角的活动,带学生有话可说;在宿舍门窗、教室墙壁、教学楼走廊设置英语标语等。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转化为生活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想要职高学生学习好英语并且对其充满信心和热情,就必须要让学生们体会到英语的作用。职高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通过张贴海报、标志语等方式进行日常性的英语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潛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设置英语角的作用也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读书看报,在找寻乐趣的同时,提高对于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逐渐转变更加具有针对性,各大普通职高院校的教学措施也在逐渐整改和完善,只要职高学生与教师们一起努力,通过新鲜有趣的教学模式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职高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不断创新和吸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让职高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我们国家普通职业学校的教育成绩一定能够蒸蒸日上,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祖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柯应建. 浅谈激发职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114-115+87.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4
作为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 文学理论在中文系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使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关注社会、人生及自我的发展。而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 我感到以下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欣赏优秀文学文本, 关注具体文化现象
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二或大三学年, 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上过古代文学课程和现代文学课程, 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把握仅仅停留在文学史的知识层面上。而且, 近十多年由于社会传播媒介的变化, 影视音像技术的强劲发展, 学生课余受到优美的文学文本的熏陶机会明显减少, 对文学作品缺乏直观的、感性的直接认识, 文学阅读量小, 阅读面窄。这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 如果不能联系实际的文学作品, 那么理论教学会显得十分枯燥。因此, 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扩大他们的阅读量。比如, 在讲到“扁平人物”与“圆整人物”的问题时, 我举了《聊斋志异———画皮》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不少同学在课下阅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 并在阅读中思考人物的塑造问题, 有的甚至还阅读了包括《画皮》以外的其他章节, 并提出了一些见解。比如, 有的同学就从中举出一些篇目, 来说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有相对比较圆整的。
看到同学们如此浓厚的阅读兴趣, 我趁热打铁, 安排了一节讨论课, 讨论的内容是比较文学经典名著与由名著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 进一步思考当代社会的审美意识问题。其教学效果又是出乎意料的。因为由于当代学生对改变后的影视作品比较熟悉, 而对于文本比较陌生。因此, 不少同学重新找来了文学文本, 比如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与影视版的比较、红色经典系列的比较《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还有被当今选秀之风拉动起来的《红楼梦》的阅读。总之, 有了学生这样充分的准备, 使得后来讨论进行得十分热烈, 不少同学甚至走上讲台结合着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效果收效良好, 而我也从学生的发言中获益良多。这种激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兴趣的方法, 使得文学理论课的学习生动而富有趣味,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了对于理论学习的渴望。
二、秉承应用性的教学理念, 培养分析问题的理论素养
文学理论兼具了指导性与工具性的性质, 虽然它是一门理论学科, 但其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上, 而是应该秉承应用性的教学理念, 切实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素养和提高理论写作的能力。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包括文化生活方式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纯文学与杂文学的关系, 专业写作与非专业写作的关系, 纸介质文学出版物与互联网上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文学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 都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正视新的现实, 通过观察与思考, 逐步引出新的见解, 并落实到具体的理论写作实践当中, 从而将文学理论应用性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底。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可以分为两步走:开放的讨论, 严谨的写作。
比如, 关于手机文学的问题, 这是教材当中没有作为教学内容的部分, 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 其阅读方式和文学特点几乎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文学形式。对此, 我提前给同学们布置了几个问题, 打开他们看问题的视野, 请同学们在课下大量搜集各种手机文学现象, 这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是极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然后, 再接下来的教学中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讨论中, 我对大家的发言适时做出相应的评论或进行更深入的提问, 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而不做倾向性的对错判断, 将学生们引入到一个开放有序的讨论氛围当中, 使他们在这样的讨论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的课堂讲授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紧接着讨论后, 请某些持代表观点的同学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补充, 这样既可以对某些问题进行全面而明确的把握, 也能发现理解过程中的普遍性欠缺。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这种互动式的交流, 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 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讨论只是第一步骤。因为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容易产生思想上的碰撞, 在思维的敏捷性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但口语性的表达就免不了随意的成分, 从而灵性有余而严谨不足, 这与理论思维强调的严谨性就有了距离。而严谨性的理论思维是文学概论这门理论学科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的特殊要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我在手机文学的讨论环节结束后, 布置了写小论文的作业。使学生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能够感性地体悟到文学现象的分析与理论的密切关系。亲身体会理性思维的选取角度、观点提炼、具体表述当中呈现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 篇5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
姓名:郝芳
单位:大甜水井小学
日期:.10
论文摘要:
1、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宗旨。教师则成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播者和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路人。
2、教学过程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和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双边活动的过程。
3、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课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动手探索未知空间的时间。
5、我认为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巧,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其次是提高思想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方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宗旨,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深入以及在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下少年儿童暴露出来的缺点,使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成为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中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就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成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播者和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路人。
教学过程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和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认识儿童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能够抓住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87-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此外,新课程的深入发展把兴趣教学理念带进了小学教学领域,广大教师开始加大对兴趣教学的关注力度,这一系列教学措施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学的教育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无心学习,从而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理论能力知识。其次,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所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学生面对沉闷的教学工作,无法提起兴趣。另外,教师无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其实思维是十分活跃,但由于教师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都不一样,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下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追求知识的源泉,是学习的先驱,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跃因素。可以说,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可见,兴趣是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进行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知识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知识情境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江南水乡优美景色有关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各种优美景色,同时提出问题:“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那个词与米有关?”让学生在兴趣之中带着问题思考,此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图片信息当中的知识点上来,思考探索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1世纪的今天,创新能力是考察综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驱使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如:小学一年级《识字八》课文学习中,这篇课文主要是以谚语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般来说,谚语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谚语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到学生的注意。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先自己联系拼读拼音,假如还不认识字的读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向同桌、教师请教。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识字趣味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换部首认字”、“做动作猜字”等小游戏。通过读与游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学习中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爱老师、爱语文的情感
兴趣对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并逐渐喜欢所教科目的老师和科目内容。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老师的引导、培养才能形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作用,言传身教,恰当运用特别提醒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以一颗热爱语文的心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遨游,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步,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方法,获得了一些应用语文的能力,才能变语文学习的被动为主动,才能感受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获得情感体验,才能在兴趣中培养爱老师、爱语文的情感。
三、结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能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故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学生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出发,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冀虎.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习主动性[J];小学时代(教师);2010年09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篇7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上课总是那几个人举手,太没劲了!结果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多数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气氛不够好,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才能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悦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会爱学与乐学。如果老师“唯我独尊”,学生有的只是紧张和依赖,根本不可能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自我探究的意识,何谈有自己的看法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二、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多媒体教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声像效果带来的刺激,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由于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文化的差异,江南学生无法对安塞腰鼓这一表演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仅仅是读一读,议一议,无法让他们体会到安塞腰鼓特有的魅力。于是,我先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盛大场景,学生一下子被它的豪放、粗犷、强有力的节奏震撼了,他们兴奋了,陶醉了,于是很主动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自主地感悟、探究文章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想来一次远行,亲自去观赏一场安塞腰鼓!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增加。
三、指导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一篇文章,能掌握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多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浓厚。如“语言品味”这一块,是阅读中的重头戏,《课标》也有明确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我专门设计了一组“记叙文中语言品味”的阅读材料。如“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一点地舔了去。”“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方法:(1)写了谁?写了哪方面?什么特点?(表层信息)(2)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隐含信息)(3)修辞的判断及作用(表达效果)。之后,多数学生果然能够举一反三。
可见,帮助学生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大提高。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性评语。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是成功动机,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经常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对学生的欠缺和不足要包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个性表达,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此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一、创造师生关系的融洽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微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有时候, 学生就因为对某个教师有好感才爱上某一门功课。教师每一次和学生亲切的交谈, 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让学生敢想、敢说, 充分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二、充分利用教具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此就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直观的教学媒介, 能使学生真正的感知, 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中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具,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灵活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对于任何事情, 当然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要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表现的自由、创新的自由。不能千篇一律, 墨守成规, 那样再好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空话,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对于每堂课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上, 设计问题要新颖、有趣, 难易适度。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可以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这时, 就需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备课时应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 让他们同样有机会表达自己, 表示对他们有同样的期待和信心, 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给学生肯定, 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
教育家罗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者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 等待我们去唤醒”。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 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 教师要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 将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温暖他们稚嫩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法”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领悟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引用实例生活化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挖掘与学生已有经验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巧建认知桥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踏步动作入手。上课时,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做踏步动作,另请一位学生为该学生喊口令(一二、一二)。学生边喊,教师边板书一二、一二、一二,并提问:“如果不喊‘立定’的口令,这位踏步的同学要怎样?”学生回答:“一直走下去。”教师接着问:“老师也要把‘一二、一二’写个没完。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踏步踏个没完呢?”学生回答:“用省略号表示。”“那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无数个‘一二’不断重复”。这样的教学过程,把“不断、重复、依次”等几个重要概念,自然融入生活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静态知识动态化
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是教师处理教材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法应用题的两种含义”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全面认识“除法”,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苹果。第一种分法:把八个苹果,每次拿出四个,依次放在四个盘子里。第二次再这样分,直到把八个苹果分完为止。第二种分法:将八个苹果,每次拿出两个放一盘,分完后可以放四盘。在学生动手分苹果的过程中,教材上静止的知识内容变“活”了,除法的两种含义也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充分理解。
三、公式推导操作化
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并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硬纸板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放一放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梯形的面积与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自己归纳、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枯燥材料生动化
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数学知识由于过于枯燥或者抽象,学生难以对它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使枯燥的学习材料生动化。例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教师先出示标有等数字的卡片,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做完后还要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做完并说出正确答案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不用计算能判断出来吗?”学生思考后,还没得出答案时,教师让学生随便说几个分数考自己。不管学生说的分数多复杂,教师都能很快说出答案。这时,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这是有规律的。很显然,下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枯燥的知识也变得富有魅力了。
五、难点知识儿歌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拥有了兴趣就相当于拥有了无穷的动力, 尤其是在低龄段学习阶段, 影响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比如坚持等等学生年龄小无法做到, 所以兴趣就显得很重要。有很多的学生在小时候对于学习是很有兴趣和活力的, 但是到了初高中却失去了兴趣, 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没有做好, 日积月累, 学生可能对于学习知识失去了兴趣。
一、有效活动激发兴趣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就有他实际运用的一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鸿门宴》的时候, 通过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可以调动很多学生的兴趣, 因为里面人物比较多, 达十几个之多, 再加上他们朗读表演的到位, 使得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就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从小学到中学, 传统课堂中增加设置的活动, 总是能让学生感受到变化, 有了新意, 再加上如果活动设置更加合理到位,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成功的奠基石”。我们要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 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佳, 比如一些非常优美的语言──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刀尖上的舞蹈, 其所以能够夺人心魄, 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 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 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 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引导学生思考, 扩散自己的思维, 它可以用到话题“规矩”上, 成为“刀尖上跳舞的规矩”, 也可以用在“假如……”半命题上, 成为“假如我能在刀尖上跳舞”, 让学生意识到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 不能为俗人言也。真正感觉到书籍中自有颜如玉也有黄金屋。
二、巧施幽默激发兴趣
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 时间久了学生就难免开始厌学, 面对此种情况, 教师要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
语文教学课堂中灵活机动随时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不像理科知识学习丁卯界限分得非常清楚, 所以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理解, 尊重学生, 尊重是互相信任的开始, 不可轻易否定, 反而可以利用, 同时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比如我们写了这样一个话题作文: 一粒沙子进入蚌的体内, 为了把沙子排出体外, 蚌不停蠕动, 身躯被磨得血肉模糊, 而此时的沙子已变成一粒珍珠。没有磨练哪有耀眼的珍珠? 学生们就能很快明白了我的用心, 在作文中写到: “没有暴风雨的洗礼, 哪有美丽的彩虹; 没有挫折的打击, 哪有坚强的意志。人生注定与挫折相伴, 而自胜者才是强者。”一个小小的细节调动起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却让学生印象深刻, 讲省略号时, 用到《孔乙己》中的话, 有人问孔乙己的腿怎么了, 孔已己回答: “跌断, 跌, 跌……”, 当时一个学生响亮“哎”了一声, 班里一阵哄笑, 马上又鸦雀无声, 几十双眼睛直盯着我, 看我如何处理那个当我“爹”的学生。我想骂他无聊, 但转念一想, 发火影响课堂教学不说, 那个起哄的学生必定无地自容, 与他们的交流可能遇到障碍, 所以我只说了一句: “记忆中, 我的爹肯定没有那么年轻。”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教育教学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以前教师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走遍讲台都不怕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教育教学了,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 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各级教育教学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语文能力。
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电子产品而成长起来的, 对于视频、音频、图片等互联网信息无疑有着浓厚的兴趣, 只要我们稍加引导, 在课堂上,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 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 有关别里科夫的三重套子, 利用多媒体给出了直观的效果, 使得学生们激情难抑, 纷纷举手, 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 语言和思维双训练。比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播放经典的80 版的视频资料, 更直观更有兴趣地去感受, 讲解《雨霖铃》诗词的时候引入李叔同的送别, 勾起学生很多的回忆, 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了。
当然我们一定要谨记多媒体对于语文教学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绝不可以过度使用, 有些课程其实不用多媒体可能效果更好。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 我们教学运用多媒体最大的弊端是学生课堂上留下的笔记太少, 不利于课后进行巩固学习, 所以教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要把握住一个度的。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 “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 就象很多人都觉得工作难找一样, 其实是多数人学到的水平是一致的, 没有学到最好的状态, 所以语文的提升也一定是有方法可寻的, 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 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11
一、设疑、释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经过思维才能释疑,才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疑、释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适时给予释疑,就能给他们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比如我在讲解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包括奉献和索取两个方面,然后设问:“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索取是什么关系时,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奉献大于、等于还是小于索取的时候?”问题一经提出,各学习小组都热烈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效果。
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在讲授中如果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国必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鞋要合脚”来做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子。并说明随着年龄的变化,脚不断地变化,所穿的鞋子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样鞋子穿在脚上才合适。可以接着问学生:“买鞋子时,你是愿意买大一号的、小一号的还是买正好合脚的鞋?为什么?”这样设问,学生就能明白两者的关系了,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决定的。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容易、轻松。
三、以生动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漫画不仅生动、直观、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中。透过生动形象的漫画,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浅显生动的漫画中深思,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例如,在学习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时,可以充分运用教材漫画“被打之后进行教学”:有三个学生在同学被打之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是算了吧,人家势力大,我们惹不起;二是等伤好之后,把对方痛打一顿;三是一定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明辨是非,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以恶对恶,非法报复对方。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漫画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四、理论联系实际,思品课堂生活化
生活是思品课教学的基础,它既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如果思品课不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就会感觉学习这门课毫无用处,就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让学生看课本漫画——两个学生在诉苦:一个说,真倒霉,新买的球鞋才穿了两天就坏了!另一个说,我也一样,刚买的圆珠笔就写不出字了。问他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学生纷纷列举:校门口有很多三无产品;新买的书包,用了两三周带子就掉下来了;買的橡皮泥味道很刺鼻;买了双便宜耐克鞋,味很大且不耐穿……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问了几个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他们一般都不了了之。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告诉他们,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许侵犯的。如果你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应该依法维权。如果你买了三无产品,买了断带的书包、写不出字的圆珠笔,应该怎样维权呢?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联系生活,思品课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思品课教师要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思品课,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12
一、感情投资, 培养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则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 做到处处关心学生, 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 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 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 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 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 诱导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 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例如在讲酵母菌时, 我利用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 安琪酵母和面里”来设计语言, 学生能流利的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跟着提出, 什么是酵母?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 可以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三、设置悬念, 引发兴趣
上课开始, 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 它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便于他们的大脑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此同时, 还应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我在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 设问:如果去掉鲫鱼胸腹部的偶鳍, 鲫鱼在游动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去掉背鳍又会怎样呢?倘若去掉尾鳍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置悬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直观教具, 激发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 同时也可激发兴趣。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片和照片等。要上好一节生物课, 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好这些直观教具。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 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 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 效果也相当不错。
五、联系实际, 发展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使理论再回到实践, 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大分子不能通过后, 我提出腌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 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 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六、运用电教媒体, 调动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 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 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 采用动画、图像等形式将难化简, 解决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示范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 我用多媒体显示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 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 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 踊跃发言, 你一言我一语, 最后自己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 课上得很成功, 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总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并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 为学好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 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03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06-15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09-28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5-27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09-01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07-02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07-09
体育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7-01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10-22
精心设计小学英语课堂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