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24-09-07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共12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

多年的语文教学, 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然而教学现状告诉我们, 学生乐意上语文课, 却不愿意写作文, 甚至怕作文。原因何在呢?我以为, 这是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 长期强迫学生写作的后果。我们应当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 将社会生活实践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以学生的写作激情为动力, 在愉悦轻松、一吐为快的写作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以课文为范文择其特征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精典的语文篇目都有它动人之处, 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以轻松活泼、生动优美的语言见长。在教学时, 应抓住其特点让学生细细品味。还可收集其他的讴歌春天的文字加以比照, 深入体会。最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写出当地自己眼中的春景, 那就是一次具有写作热情的模仿练习。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金钱关系。其中菲利普夫妇那种多变的丑恶嘴脸, “我”的那颗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就此引导学生看社会, 看生活, 让他们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必然引出他们本想封闭的许多东西, 让他们试着写出来, 加以修改和整理, 或将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这类歌颂亲情的叙事散文, 都能引发学生对父爱母爱的切身感受, 在共鸣的场景下, 产生写作的冲动。总之, 有了写作的热情, 就有真情的流露, 也就当然会写好自己的作文了。这是在学习课文范文时, 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事实告诉我们效果非常好, 值得推广。

二、以阅读欣赏背诵精典名篇为入口, 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

初学写作者往往感觉到无从下笔, 没东西可写, 这实际上就是缺乏表达材料和表达方法。对于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对其大讲写作方法, 更不可能向他们灌输枯燥的文学理论, 由于写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只有从模仿开始。慢慢地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给他们分析讲解这些作品的取材技巧, 表达方式及效果, 使学生从阅读中悟出一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 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知道了欣赏就会有模仿的欲望, 这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选择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名篇, 鼓励他们多多背诵, 在反复的吟诵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作者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结构及用词的魅力, 从而不断吸取为他们认可的精华字句, 甚至慢慢形成作者的独特的表达风格。

古人说得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就是强调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这就给初学者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 积累了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材料, 一旦有情景触动, 这些词汇与方法及技巧就会脱口而出, 慢慢转化为自已的语言, 自已的表达方法。这是文学启蒙的必修课, 开始得越早越广泛, 对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越有深远的影响。这项工作做得好, 我们的有潜质的学生就会很顺利地步入文学殿堂, 开始慢慢懂得欣赏文学作品, 开始把自已的心声写作出来。

三、以生活实践为基础, 择其典型激发写作兴趣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虽然年龄不大, 阅历很浅, 接触面不广, 但是, 学校、家庭、社区中的生活景象是他们每天耳闻目睹的, 只要留心, 善于观察, 许多东西都会触动他们的思想, 感化他们的灵魂, 这都会激起学生的高度的写作欲望。一旦与他们积累的素材及表达技巧相吻合, 就会有很好的情感文字喷发。

因此, 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应该组织学生多开展、多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的精彩, 足以吸引学生的眼光;技艺的高超, 足以引发学生的思索;场面的壮观, 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参观展览, 会令人耳目一新, 触动学生的思维;参加生产劳动, 会令人感觉劳动光荣, 浪费可耻, 也会唤起感恩的情怀;参加社区活动, 或许会令人遇到前所未遇的许多事物, 触及到人的心灵, 这都非常容易让学生萌发写作的念头和写作的灵感, 教师只要稍作指导, 写作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决不会是干巴巴的几句挤压出来的文字。当然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有了感动还不一定能顺利表达出来, 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作正面鼓励, 积极引导使其痛快表达, 感觉到淋漓尽致, 就会有下一次的写作冲动引发。语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当基础具备了, 多带领学生深入社会, 深入生活, 寻找感动, 寻找表达。当感动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表达起来就会情不自禁, 写作水平就会节节攀升。就象2007年那场汶川大地震, 很多同学在看了新闻画面之后, 擦干眼泪, 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文, 这就是感动的力量。当然感动有大事的感动, 也有细节的感动, 只要我们用心挖掘, 感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存, 有了足够的感动, 时时会有佳作, 处处拥有妙笔。

四、以观察训练为手段, 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

初中学生在字词的使用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有话不好说, 针对这种情况, 平时多在这方面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拓宽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观察荷叶上滚动的露珠, 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从草尖上的露水可以想到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的明珠;从滚动的形态可以想到玻璃球;从闪亮的程度可以想到繁星。又如, 面对一棵松树, 从植物学角度看, 它是针叶林木;从美学角度看, 她曲屈盘旋, 属于自然美;从文学角度看, 它极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 属于形态美, 等等。这样遇到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思路就宽了, 语言就多了。当学生的思维能够慢慢从不同的方面发散、展开时, 我们要及时引导表达, 对表达比较准确、优美的给予肯定或表扬,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开始爱好, 喜欢写作。

五、以展开联想为突破口, 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人们常说:“一粒沙子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相关的另一件事物, 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另一件事物时, 都离不开联想。想学生有话说, 有话写,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联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联想, 并告诉学生联想的类型:有空间或时间上相近事物形成的接近联想, 如由水库想到发电机;由相似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 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由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 如由光明想起黑暗;由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 如由火想到热。并且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联想训练, 他们的发散思维会被完全打开。记得有次上语文课时, 讲到牵牛花, 要求学生联想, 有个学生说到“碧绿的牵牛花藤爬上我家后园的篱笆, 粉红的牵牛花挂满竹篱, 远看似红红的灯笼, 喜气洋洋, 近看又似千万只朝天的喇叭, 我仿佛听到了丰收的唢呐……”联想得非常大胆而自然, 并且, 说起来滔滔不绝呢。只有找到了联想的突破口, 学生的写作激情就自然有了倾泻的渠道。

作文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依赖某一个单项训练所能成就的, 多种方法交叉配套使用, 并且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 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不断注入写作动力, 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总之, 任务式地要求学生作文, 只不过是要学生带上镣铐跳舞, 十分艰难, 而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让他们自己想写, 自己要写, 就显得十分轻松, 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2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驾驭作文呢?兴趣的培养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再难的事也敢做,也愿意做,并且可以做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以让作文回到生活中为嵌入点,促使学生懂得作文写什么。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中,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人或事物。我们以此为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嵌入点、突破口,促使学生懂得作文应该写什么。因为自己的事,身边的人(事)或物都是小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的,他们感受深刻,体会真切,感到有话要写,有话想说,易于克服怕学当头的畏难情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写,可以避免生硬套用,胡编乱造等作文弊病,学生容易写出“合格+特色”的作文来。

人生的感悟往往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这样的作文不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课内课外都应立足于“应需”,是课内与课外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学生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学生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级市场、城市环保和乡村变化、可以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有了亲身体验,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那么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只要感到作文有用,有必要,学生就会乐意去写。

三、及时捕捉写作时机,鼓励学生即兴作文。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的,而生活又是给我们灵感的写作源泉,所以老师、家长要多带领学生涉足户外,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及时摄下身边动人的镜头,捕捉写作的时机,进行即兴作文。

最近,我们班上的个别学生由于迷恋游戏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就适时地开展了一次“远离游戏机”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列举了沉迷游戏机的种种危害,纷纷表示要远离游戏机。这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很快同学们就能完成习作。连平时作文能力并不强的同学也说:“老师,作文原来这么容易呀!”是的,只要有素材,还怕同学们写不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吗?

四、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有很强的语感,笔下表达就会更加通顺、流畅。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需要不断激活,才能使他们不断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在和别人谈论、交流时,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口头语言又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言为心声,平时说话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作时,怎么说就怎么写,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五、注重积累,丰富底蕴。

学生语言积累,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内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积累。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一些课内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背诵,逐步培养积累意识。课外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做好摘录笔记,印象深的文章写好读后感,并把偶尔产生的灵感和对学习、生活的感受随手记下,到了写作时也就不怕无内容可写了。

六、以精讲巧练为侧重点,培养学生会写乐写的积极性。

教师讲得精,学生练得巧,学生不但从中掌握作文方法,会写而且乐写,并从中培养自己热爱、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好写作准备。

写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法,观察得细,才能体会得深刻,联想得合理,描写得生动。因此,我首先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如教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时,我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观看学校的风光图片,各项配套设施,让学生对学校有个全面认识,然后带领同学们走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2、强调作文前先列提纲,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学生观察了校园,对学校的认识各不相同,大家头脑中的材料需要梳理,分类。我先让大家口述作文,在大家的讨论中,不断完善。最后,同学们认识到写作的条理性很重要。如这篇作文先要总体介绍学校的情况。(位臵、面积、各项基础设施的分布。)再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具体介绍。最后对学校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作文的散乱现象,又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剖析代表性作文,引导学生自改作文,写出精品。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如何,是衡量小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作文课上,要选一些成功的作文,让小作者读给大家听,既增强了小作者的成功感,同时又暗示同学好作文的标准,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要写出好作文,该怎样进行修改润色,进而体味到修改的乐趣,写出好作文来。

七、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享受到一种成功的自豪感。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学生有了展

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例如,把写得好的作文投向学校广播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一经采用,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创作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3

关键词:乐于去做 文笔精华 妙词佳句 启迪心智 寓意深刻 催人奋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5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总是乐于去做,并且做得十分出色。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无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前提。因此,有无写作的兴趣是能否写出好作文来的关键所在。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做了一下探索,愿与各位同仁请教!

1 鉴赏 文采飞扬的领航灯

中学生多数活泼好动,乐于探求新知,淳朴自然,他们追求完美、欣赏美,更愿意学习美。而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学大师数不胜数。他们笔下的文章更是妙不可言,流芳百世。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再有楚辞《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有秦代诗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唐代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不与秦塞通人烟”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大笔一挥,将览物之情,怀古之思和身世之感柔和在一起,气势磅礴,成为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还有近代富有斗争精神的的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更有现代文学精品,如冰心的《寄小读者》、鲁迅的《秋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等等,笔者经常抽出时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录音、讲解、欣赏。这些文笔精华,妙词佳句,如涓涓溪流,滋润着孩子们娇嫩而干渴的心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江河之领航灯,如夜幕之领路人,引导着孩子们走向光明,走向希望、走向文学之高雅殿堂。

教材是最佳范例,对名篇锦文,应多想好方法引导着学生读。兴趣盎然的读,卓有成效的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精。在反复的朗读中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在熟读成诵的情境下,学生写作的兴趣水到渠成,自然激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文辞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不必说碧绿的……光滑的……紫红的……也不必说……还是还有趣味无穷的捕鸟等,总之,我国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笔下的小院子充满了快乐!生机盎然,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2 笔记 博览群书厚薄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感读物产生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读得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说出来,也就慢慢的摸到了文章的妙处,自己提笔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了,左右逢源,写作兴趣大增。为此,我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必须保证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节假日可以增到二到三小时,并且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一边读,一边勾画积累妙词佳句,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启迪心智、寓意深刻、催人奋进等妙语!同时批上自己读此句子或段落的感悟、体会。开始不要求学生读得太快、读得太多,而要求学生尽量读懂文章的意思、内涵,如果有读不懂的地方,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也可以向父母、长辈等讨教。在每天阅读的课外书中,选择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格式是:(1)题目;(2)读书时间;(3)摘抄妙词佳句;(4)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中心主题;(5)读后感受,在批阅学生读书笔记的时候经常给他们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摘抄的这些句子,老师也非常的喜欢!”“你摘抄的妙词佳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恰当的运用到作文当中去”等,学生看了这些批语,心里很高兴,写读书笔记的兴趣会大大的提高,有的时候,笔者还推荐学生上台念读自己的文章,自己写出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总能博得全体学生的掌声。如此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每天必读,每写必精,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量大增,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大增,写作的兴趣也随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3 观察 美丽家园金色梦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欣赏田野、感受绿树葱葱、体验绿树成荫,放眼远望……促使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家园,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家园。请看学生自己的用“心”写出的句子:炽热的心,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奔放,是夸父追日的执著,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热情。心中炽热的火,心灵沸腾泉,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自信的微笑,满怀热情的工作,用明火点亮生命的每一刻,用泉水温暖你我每一颗心。与人合作,帮助别人,学习他人,获得他人的帮助和赏识,你会发现你的世界从此变大了。生活不再单调,不再平凡,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美丽的家园在哪?美丽的心在哪?就在学生的眼睛里。写作的兴趣在哪里?就在学生的心灵之窗里,就在学生的五彩斑斓的梦里。

4 生活 绚丽多姿的五彩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课堂以及课余生活。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几乎每周都举行一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均由班干部轮流担任主持人;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都由该主持人决定,并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准备内容,自由组合准备节目等。因此,班队活动课就成了同学们每周渴望的精神大餐,全员参与,群情激昂,台上台下欢声雷动,有了这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学生自然愿意把这难忘的的时刻记录下来。一篇篇声情并茂、趣味盎然的佳作跃然纸上。

除了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还时时提醒学生热爱生活,充实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的方法”。

5 赞赏 信心倍增加油站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了以上方法外,笔者还抽出大量时间批阅学生的作文、每天的读书笔记、每周的周记、每次的课堂小作文等,笔者都要进行精批细改,然后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在全班读,并让学生评说该篇文章的优缺点,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然后让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学校每年举行的作文比赛,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信心倍增,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兴趣更浓了。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4

一、在快乐的活动中激发写作兴趣

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厌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其实周围一些事、物,甚至小朋友们平时玩的游戏都是写作的素材,如果能把游戏活动列入写作范围,先游戏后作文,效果就不一样了。如今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如我在指导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班级内开展游戏活动“吹泡泡比赛”。选红、黄、蓝三队代表上台来比赛,台下的小朋友为台上小朋友喝彩、加油,比赛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兴致特别高,使学生感到活动有趣,比赛完毕,让学生回忆刚才那个热闹的场面,并口述比赛经过。因为学生都有了切身感受,是耳闻目睹的真事,也是亲身体验,所以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在愉快的观察中发现写作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如:我们山区低年级学生可先察看他们兴趣浓厚的小动物,小花猫、小白兔、小羊羔、小牛崽……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毛色、体态,观察它们是怎样活动的,是怎样吃食的,边观察边说出一些特征。随身带上笔记本,即时写出它们的特征,为今后的写作做好铺垫。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逐步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培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的能力。如:观察周围的人,像父母、爷爷、奶奶、同学、小朋友的外貌特征,以及工作学习情况;观察大自然,像日出、日落、风、云、雨、雪等气象;观察社会生活;参加访问。总之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多提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了收获就记录下来,哪怕是点滴。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写,教师给予肯定,多做鼓励。

三、从自由的拟题中获得写作兴趣

学生总觉得教师命题作文这种形式太死,自己自由命题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自由拟题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习作方法,因此,要力改以往那种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旧教学模式,多一些自由拟题,采用自由表达的形式。如:写一件事,可命题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讨厌的事,伤心的事,奇怪的事;写人的文章学生可写某人的天真、无私、大度、爱哭、贪玩……写作时可以编写故事、谈幻想、倾诉心里话等。教师的思想要开放一些,学生的胆子就会大一些,流露的感情就会更真实。我们坚信:不管学生怎么写,都要涉及人、事、物,都离不开生活。

四、在美妙的阅读中感受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肯定诱导法

肯定诱导法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6

一、消除害怕心理,培养自信心

害怕作文,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固有的一种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作文难”。为此,首先是要让学生“有话说,能成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切忌贪功急进,否则就有弄巧反拙的可能。教师可让学生先练习写片断,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再就简单的记叙文渐渐深入。对基础差的甚至还可允许他们适当模仿,待时机成熟再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其次,要认真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写作前,教师应说明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有时还要加以适当的提示,如文章结构、立意、表现手法等,必要时还可以先读例文再作文。有时候,写作前教师还要亲自“下水”,做一次技巧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领,消除害怕心理,免得有些学生“淹死”于海岸。等他们敢“下水”,能“下水”了再让他们自己畅游于作文的海洋。

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就不会被困难吓倒。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成功点,无论是立意,结构抑或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而在批改作文时,教师不宜删改过多,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鼓励,使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指导阅读,鼓励投稿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圈子窄,阅历不多,知识面不广,作文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写不出新意。加强课外阅读可陶冶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看小说成痴,走路、吃饭、睡觉总是书不离手,上课不留心,总偷偷看小说。她的成绩很差,但作文却非常好,清新流畅,构思独特。后来我有感于她的“成就”,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的书籍主要是有益于写作的《读者》、《读者文摘》等。(这些读物和《作文选》不同的是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其作用是一般《作文选》无法比拟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还是词句的运用等,均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课外阅读决不能是“放羊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其次,实行“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及时推荐优秀篇目;“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可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了出来,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对其他同学,其激励效应是无可言状的。一次,有个学生写了篇《绿叶的畅想》叫我修改,我见文章写得很好,帮她修改后又帮她投到了校刊《晨曦》。不久,该文被选登了。当登有她文章的《晨曦》发到她的手里时,她激动得掉了眼泪,全班学生也为之沸腾了。想不到的是竟因此掀起了一场写作的热潮,许多同学除积极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外,还经常自发写文章叫我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三、以身作则,引起共鸣

要想学生喜欢作文,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认真对待作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做到指导认真,讲评认真,作文活动的组织认真。此外,还要注意作文的收集认真,免得有的学生偷懒,养成写作的惰性。在作文的批改中,有必要时可适当面批面改,面批面改虽然工作量大,但效果却比其它批改方式好得多,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当面指导,还可适时鼓励,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总之,要想学生重视作文,热爱写作,必须先要老师重视作文,认真对待。教师的极大热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回报,形成教与学的共鸣,造就良好的写作氛围。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7

一、引导阅读, 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教材所选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文章, 我们应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这样,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自然文思如泉涌。要写出好文章来, 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向课外涉猎,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互评互改, 激发兴趣

语文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 善于发现新问题, 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 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适应信息量大、节奏快、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活动, 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为自己说的话和写的文章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 增强作文的投入感。从教育心理学来看,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具有爱表现的强烈欲望。教师创造互评互改的条件, 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 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要教给学生学法, 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者本人。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人, 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而且也包含了一切真知均来源于自身实践的哲学观点。一旦让学生做批改的“主人”, 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兴奋。因为青少年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旁窥心理, 对阅读他人文章有浓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认真评价, 从而使他们在作文上得到更多的交流、借鉴和收获。基于此, 我们从把重点放在学生写成的作文上, 转变为教师介入学生作文的过程, 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通过控制作文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技巧。

三、学以致用, 培养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 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 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 可谓就地取材, 两全其美。例如,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 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 诱发写作欲望。比如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 就可设计“童年”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以课文为范文, 迁移思维,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 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进而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四、名人激励, 挖掘兴趣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阶段, 也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学生走进中学后, 一种趋向成年的自豪感、好奇心, 就强烈地激荡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眼里, 未来是无比的神奇、无限的美好, 但这种向往意识却往往缺乏责任感和自信心。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思想、信念、前途等方面进行教育, 鼓励他们立志成才、走向成功,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 还要有目的地搜集课文中有关作家的生活经历、写作趣闻等故事, 利用阅读和作文辅导课向学生介绍,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 把对作家的崇拜和敬慕转换为一种“我也要做到, 我也能做到”的向上信念, 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引发和建立, 但是也容易转移变化。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不仅要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来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还要在设计作文训练的同时选择简明易行的突破口, 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培养和巩固这种兴趣。

五、赏识学生,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8

通常教师布置同学们作文时, 往往令同学们感到头痛, 觉得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无奈之际只得胡编乱造, 勉强凑合, 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 乱如一团麻……甚至有的同学还会说:“我天生不是写作文的料。”因此,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才能扫除“学生怕作文”的这一心理障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应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难

作文只不过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有选择地记录下来, 再经过艺术加工就变成了一篇好的作文。

二、要让学生积累素材

怎样积累素材呢?我认为, 写好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

(1) 每周布置学生写一篇周记。没有限定字数、内容, 也没有命题,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 自由地发挥想象, 把想要说的话写出来,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浓缩, 取其精华部分, 这样反复练习, 可提高写作能力。

(2) 每周布置学生写三则观察日记。开始我布置学生写, 他们总是找不到有什么好写的, 因为他们觉得生活空间太单调, 于是我便启发他们, 只要能够开动脑筋, 可写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3) 每周布置学生写好两则生活日记。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觉得一天中有意义的一件事记录下来。

(4) 对于布置的日记, 每间隔一周就收上来阅读后进行讲评。讲评时对于一则好的日记要读给大家听, 对存在的不足要结合自己的日记进行对照。然后在教师的讲评下, 使学生取长补短, 写好日记。

三、应开阔学生的视野

(1) 如要求学生写篇观察游记, 就抽时间带学生到附近的某个地方参观, 参观时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怎样找准立足点, 并不时变换立足点……这样, 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条理清楚, 并且能分清主次。 (2) 组织学生听专题讲座 (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 让学生懂得作文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组织, 还应有一定的写作技巧。 (3) 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让学生选择对作文有帮助的课外书, 如《中小学生优秀作文》《语文报》《初中生写作方法》等, 仔细阅读积累精美词句, 会得益匪浅。通过以上措施,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对比较好的作文进行宣读

对于写得好的作文, 首先在班上讲评后, 然后贴在班刊上, 让同学们互相观摩, 取长补短。写得非常好的作文或经过教师修改后可发表的作文, 则推荐到相应刊物上去发表, 这样同学们一旦看到班上有同学的作文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 就会兴奋不已, 就会觉得作文并不难, 也定会跃跃欲试, 使自己的佳作变成铅字, 并尽心尽力地写好作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9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写作素材, 精心设计出令他们耳目一新的作文题目。好文题的标准是既贴近生活, 又标新立异, 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 又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 不是通盘考虑、整体打算, 而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使题目缺乏新意、多年雷同, 导致学生丧失兴趣, 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冲动。其实, 作文命题看似简单, 却是一名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体现, 它关乎到作文教学的好与差、成与败。因此,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命题工作, 力求使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要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瞬间。

二、广泛阅读, 提高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任何人穷其一生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 不可能知晓万事万物。博学如孔子也不知道到底是“日始出时去人近”, 还是“日中时近也”。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多读书, 多积累间接经验。俗话说, “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 就是这个道理。书读得多了,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范例, 写起文章来必然会得心应手, 如探囊取物, 游刃有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写作箴言, 我们必须珍藏于心, 并且用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实践。读书是吸收、是积累、是储存, 吸收思想、积累素材、储存感受, 也可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语言的表达方法。到写作时, 这些丰富的宝藏就会像一股股清泉, 喷涌而出, 种种奇思妙想, 就会纷至沓来, 供你使用, 供你驱遣, 一些神来之笔就在此时诞生, 一些妙词佳句就会偶然天成。多读书的确是一条通向写作成功的终南捷径。此外,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传播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却非常闭塞, 每天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间穿梭往来, 甚至被无情地禁锢在校园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因此, 他们更要多读书, 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 以积累素材, 活跃思维, 拓宽视野,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积累, 多练笔

写作是一种创新性劳动, 必须在反复历练中不断体味、揣摩, 才能悟出其中的奥秘。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断写作的, 学生只有多写, 才能会写、善写。就连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在谈及自己的写作体会时, 也如此强调:“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 初学写作者应勤于练笔, 只有日积月累、笔耕不辍, 才能收获“质”的飞跃。所以,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这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认真仿写, 提高写作兴趣

仿写并不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而是一种有借鉴性的再创作。例如, 在练习人物外貌描写时, 不能千人一面, 把所有女性都写成高鼻梁、鸭蛋脸、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的美女;把所有男性都写成高大魁梧、英俊潇洒的帅哥。难道世界上除了“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的白富美, 就是白马王子般的高富帅吗?这种脸谱化的“仿”, 其实是“抄”。这样的例子让人啼笑皆非, 却又司空见惯。因此, 语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就体现在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冲破惯性思维的藩篱, 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 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感觉来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仿写一篇《秋》。

五、多激励、多表扬,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使学生树立信心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作家、诗人也不是天生的“文曲星下凡”。有的几易其稿, 甚至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碰壁之后, 才被大家认可。巴尔扎克等很多著名作家, 都是从等身的草稿纸上站立起来的。教师用这些名人的成长历程,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 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 都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以帮助其树立自信。也许一开始, 有的学生的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逻辑混乱, 但教师也不要把它贬得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句话甚或一个词用得好, 也要给予高度评价。

六、多元评价

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一锤定音”的局面。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作文的优劣, 采取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方式, 让学生平等参与作文的评判。每一位学生既评别人, 也被别人评。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班内作文展”、创办班内小报、开办“作文诊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共赏互评、取长补短,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摘要: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发现作文是最令学生感到困难的事, 学生们往往谈作文而色变, 避之唯恐不及。究其原因, 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所致。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作文, 老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写, 而是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成长, 在快乐作文中发展。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从命题入手, 引起兴趣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绪、爱好、心理等实际, 拟定训练题目, 例如, 初中生处于心理上的好奇、成长期, 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 他们希望多参加各种活动, 多方面锻炼自己。表现在作文上喜欢写一些生动活泼的东西, 就可以布置写《我喜爱》 (横线上填自己喜欢的活动, 如画画、书法、制作、篮球、乒乓球、郊游、学习等) 、《我渴望自由》一类的文章。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心理的题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兴味, 自然就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形式灵活多样, 增强兴趣

实践证明, 传统的命题、指导、写作、讲评四步骤以其呆板的流程, 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只有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使训练始终具有新鲜感。在计划的指导下,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 课内写与课外写, 老师命题与学生命题, 一题多作, 办手抄报、黑板报等,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写作中来, 发挥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在作文教学中, 适当变换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3. 互披互改, 调动兴趣

教师不能把学生所有作文始终抱在怀里自己批改, 那样既累又不讨好, 效果不佳。教师应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既在批改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 产生自信心, 又把自己的作文同被批改者的作文对比, 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同时掌握很多作文技巧。总之, 作文批改应灵活多样, 切忌单一呆板, 使学生失去兴趣。

4. 及时反馈, 激起兴趣

写出的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他们把作文交上以后, 大多是以急切的心情等待老师给以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迅速地批改作文, 及时地评讲作文, 在批改和评讲中对学生多加鼓励。

《教育心理学》 (藩菽主编本) 指出:“及时的评价一般比不及时的效果要好, 因为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 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则往往在激励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 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景已经比较淡漠了。”在评改作文中, 坚持在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多加鼓励的原则, 有利于巩固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 讲评表扬, 引起兴趣

在评讲作文时, 在班上多表扬好作文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表扬形式要多样化, 表扬要实事求是, 可以让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或抄出贴在教室里, 可以由教师选读一些好的句、段, 也可以让水平较高或进步显著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经过。这种精神上的鼓励, 面可以宽一些, 不要集中于少数“尖子”, 也可以向课外延伸, 如出“优秀作文选刊”之类的墙报等。这样既能增强被表扬学生的信心, 争取下次写得更好, 又能激起其他同学的好胜心, 争取下次自己的作文也能被老师在班上表扬宣读, 这样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 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

6. 赛、荐结合, 激发兴趣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 并把学生平时的优秀作文和竞赛中的获奖作文推荐到有关刊物上发表, 这种做法可大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7. 加强课内﹑课外阅读, 做好摘记, 培养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 文质兼美, 只有加强阅读教学, 通过阅读才能读出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古仁人的胸怀;读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和特定景物;读出当代作品中昂扬奋进的时代脉搏。从读中培养构思行文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情感, 增强语境, 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农村地处偏远, 受经济条件限制, 受时空限制, 学生生活圈子狭小, 见少闻寡。光靠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要放开图书室, 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中的书籍, 让学生自己去借阅图书、名著。用名人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名著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来升华学生的灵魂。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中感悟意志的坚韧和刚强……读后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 熟读成诵。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多了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 运用时得心应手, 终身受用。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真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了学习兴趣, 为今后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随着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 改变农村中学写作教学长期滞后的状况, 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极其必要而且紧迫的。面对农村中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落后等不利因素, 我们要发挥农村自然人文优势, 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潜在因素,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积极处理好“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 使教学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走全方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之路, 共同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藩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1

关键词:作文指导 生活 想象 探究 评语

多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下列几种情况:一是下笔难不知写什么,怎么写;二是难感人,不会以情动人;三是缺少应有的视角,没有求异思维。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体验和认识。作文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认识与表达的统一体。作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说话和阅读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在作文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在生活中学习写作

学会观察生活,触幽探微,注意采撷生活中闪光的细节,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二、在想象中学习写作

想象力,是在已有表象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再创造,是人脑的最重要的智力活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要指导学生积累表象。主要方法有:(1)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采用卡片摘记法和剪报法收集资料;(2)表象默记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3)绘画法和照相法,将自己看到的最有特色的情景人物用笔将其特征勾画出来,或者拍下来,并配以必要的文字,为以后的读书和作文用。

其次,要引导学生感知情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还必须训练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务求做到两点:(1)感知事物前蓄情于意;(2)感知事物时融情于物。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感想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树、木之中,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彩。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情景美。

三、在探究中学习写作

素质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它作为语言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作文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提供探究素材,在探究中学习写作。

四、利用评语进行作文教学

评语是习作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的延续,通过积极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热情,使习作更趋于完美。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评语以激励为主,赏识一个优美的片段,甚至一个贴切的词汇,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你某次鼓励而改变一生。

要根据作文内容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结合学生年龄段和心理特点,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评语,不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舞台,而是一个师生自由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引起心灵的共鸣。

评语要采用多种形式,文中的眉批,文末的总批,适当的面批,可以一段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同时评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好的评语要赏心悦目,文采斐然,可尝试抒情式、言论式、哲理式。好的评语都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评语进行作文教学,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摆脱写作的困扰,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投身自然,体验、辨别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2

一、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引发写作兴趣

跨入中学, 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 一种渴望成才的上进心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成为作家、诗人, 这就要求中学的作文教学, 一定要与上述学生心理状态相适应。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树立他们的信心, 激励他们立志成才, 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这方面, 我有目的地收集杂志上有关作家、诗人、写作能手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传记,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同学介绍。使学生了解到, 作家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从而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并让同学联系作家、诗人艰苦成才的过程, 设计自己的未来, 使学生把对作家、诗人的强烈崇拜和敬慕, 在内心转化为“我也能做到”或“即使成不了作家, 也可以成为写作方面的人才”的向上信念,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开辟第二课堂, 激发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 封闭式作文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没有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 因而缺少写作兴趣。中学阶段, 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 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迫切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了解。为此, 立足课内学习的同时, 让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收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好效果。结合课内教学,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学过《变色龙》后, 我就指导学生把其合理改编成课文小品;教古诗文后, 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把它们改写成散文。多年来, 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举办课文戏剧表演、故事会、诗文朗诵比赛、小品表演比赛等,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内容,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写作兴趣, 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活动能力。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提高写作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写作好的同学都依仗课外阅读。因此, 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书是知识的源泉, 智慧的阶梯, 可以使才思敏捷, 笔下生辉。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点, 感受到书的魅力而自觉去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前提, “下笔如有神”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 采用了多种形式:1.片段赏析 (课前5分钟) , 要求学生摘抄好的片段, 语文课前把精彩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铃响后, 学生朗读包括这个句子的片段, 然后集体赏析。2.美文导读 (每周作文课, 时间10分钟) 。由一名学生朗读一篇好的文章, 并加以赏析。通过以上活动, 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 也提高了作文兴趣。

四、捕捉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激励写作热情

青少年学生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好胜心强, 极力想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盛赞。因此, 学生每次作文都力图老师在众多的同学面前诵读自己的习作, 哪怕是作文中的一个闪光点, 都能激发他们高度的写作积极性。于是, 我每次作文讲评, 都选出大量的成功作, 闪光点予以表扬, 在班上学习栏抄出, 有时推荐给校广播站、黑板报, 直到向报刊杂志投稿。每当荐评的优秀作文刊发或领到竞赛奖证书时, 同学们真是欣喜若狂, 写作兴趣盎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情之不动辞何以发?因而, 培养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 学生对写作有兴趣, 就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写作水平就容易提高。心理学告诉我们:浓厚的感情和兴趣促使他们一吐为快, 在这样的激情下, 学生写作文也就容易多了, 也就不用再为写作文发愁了。

摘要:现在许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提出几种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 应在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方面做文章;立足课内学习的同时, 让学生走出课堂,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从书中积累情感;利用青少年学生极力想得到人们尊重和盛赞的心理, 对作文成功之处, 给予表扬, 激励写作热情。

上一篇:电网扰动信号下一篇:物流业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