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24-10-08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共13篇)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

文章标题: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历了许多教学观验的更新,传授的知识和传知的方法以及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唯有一点教学方法——写“随笔”仍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独占一席之地,时间越长,越觉得它的意义深远。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容纳着

许多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翻开一篇篇“随笔”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道风景比得上它的美丽,海洋上没有一场风暴比得上它的强烈,地球上没有一遍废墟比得上它的荒凉……它是撒播精神种子的沃土。面对如此巨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来耕耘这片沃土呢?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写“随笔”是较好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坚持让我的学生每人每周写一篇“随笔”,“随笔”的范围、题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想写的事,想说的话都可以写,字数一般300字以上。每周星期五由科代表收齐交到我处,接下来就是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痛苦、接受理想的震撼、品味激情的燃烧的时候了。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一篇篇“随笔”在率真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在清纯中呈现着心地的善良,在低沉中渗透着内心的苦闷……这里他们写下了青春的誓言,留下了青春的热情,录下了青春的思考,记下了青春的迷惘……

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当一名探险家,登上地球之巅;做一名飞行员,穿越于祖国的蓝天之上;练成一名呼风唤雨的使者,让绿色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做一名铁臂英雄平息世界上所有的战火……我为他们喝彩,我为他们加油。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家庭的幸福:周末和父母一起爬山、野炊;逛商场,购惊喜;进馆子,品佳肴;去漂流,找勇敢。他们更多利用暑假长途旅行,观光祖国大好河山,欣赏祖国文明古迹,增强爱国情感。我为他们高兴,我为他们祝福。青春固然是美好的,有激动、欢乐、兴奋、幸福,但也有苦闷、孤独、忧郁与伤感,学生在“随笔”中流露出来的苦闷与伤感,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要像朋友那样来倾听,用那满蘸着真情的笔墨与他们交流,去抚慰,去疏导,使其最快地摆脱困境。有个别同学写下了自己难以自拔的网上之恋,父母的苦心,亲朋的劝导始终不能使自己摆脱出来的痛苦,我为他痛心,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做他们的好朋友,同进网吧,实践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说法,经过我的努力,他们对网吧的兴趣逐渐减弱,生活也充实了很多。班上有几位同学家庭情况相似:父母离异,各寻幸福,无心照管子女;或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为了挣钱将子女抛到一边,他们缺少父母之爱的阳光,每到放归宿假,眼看着别人有父母开来的小车,有父母电话亲切的问候,也有父母在校门外等候的身影……而他们拥有的只有孤独与伤感。我没有为他们流泪,我向他们呼唤:“孤独与伤感对于那些臆造的虚假幸福来说,如同一个坚贞不屈的少女,圣洁无比,孤独是一种尊严,是最崇高、最圣洁、最动人的美。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遭遇和感受过孤独,体验和认识过孤独,把握和拥抱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升华。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说‘我爱孤独’,陈景润在孤独中创造了伟大的智慧。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用我们的平常心来拥抱这份孤独,享受这份孤独。让我们以此共勉!”这几位同学领会了其中的含义,高兴起来了,他们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记住了你的话”。另有一位同学思维不算敏捷,可父母对他要求很高,希望很大,这几次考试有些不随,因此父母唠叨,施加压力,这位同学真有大厦将倾的感觉,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我为他写下了孟子的这几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起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是你生命中出现的一场暴风雨,令你刺骨冰寒,但雨后有更多鲜花开放,它们还会结出果子,你被逆境的大雨浸洗后,谁会知道你酝酿出什么呢?培根说过‘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让我们坚强起来勇敢面对一切。”没想到,自信与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我舒了一口气,又去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位同学的成绩逐渐提高。

“随笔”是同学们心灵的栖息地,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地方,同学们开心时我们一起分享,他们伤心时我们一起共度,老师在领悟真爱的同时充当良师益友,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做人。“随笔”不仅是我走进学生内心的途径,也是我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每周一,我已欣赏过的“随笔”本发到同学们手中,于是我利用周一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评议,当场将所有同学的作文的编号随机抽出几个,然后大家对这几篇习作评议,评议可以从命题、选材、中心、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有所选择地点评,强调同学习作中的优缺点,以发现、鼓励为主。凡是每次评议优胜者贴入班上“优秀作文选刊栏”,供大家学习。然后充分发挥同学们绘画、书法、电脑等特长,将这些习作经过一番加工,变得新颖,别致,搜入班级“优秀习作集”中。每次评议,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习作不足地方他们不断补充,修改,趋于完美,这样以来,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这种方式既是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加强,又是对平时教师命题作

文讲评的补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积极的心里状态下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在评议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同学们写的内容就更多了,有时来自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有的受课文启示,有的还会受同学习作的启发,题目、选材丰富多彩,活泼新颖,又不失童趣。习作更像是他们描绘生活的画册,而不在是单纯的作文,同学们都觉得写作有意思,就是有几个过去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同学,现在也不怕了。《幸福就在身边》出自我班“眼镜”之手,文章一出,就得到“真是生活有心人”的评价;《二十年后的我》读后让人笑破肚皮;《妈妈的白发》是小作者仿写《背影》一文所作,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欢乐的周末》是一位同学仿写习作《难忘的减负日子》而作,模仿是最深的爱慕,是写作的“助跑器”。

有了读课文而触发的灵感和同学习作的启发,同学们不断创造出好的习作,即使是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他们也会变换着不同的内容,不断有新鲜的感觉,不会厌倦,不会没话说。在评议过程中,同学们从表扬中得到成就感,从不足中深感不完美的遗憾。成就感成了他们习作的信心,遗憾却促使他们产生新的习作愿望,每次的一点成功,他们都会视如珍宝,让它成为自己今后习作中的闪光点。

当然,关于“随笔”的评议活动我还尝试着放在每堂语文课之前,每次一篇,原文采用投影仪展示,评议时间不超过六分钟。因为同学们喜欢口头表达,兴趣大,这样也能为这堂语文课拉开一个漂亮的序幕,同学们期盼某个同学的“亮相”,等待着又一个精彩的“表演”,大家会为某同学的一个别具匠心的命题得意、拍手,也会为某同学独具慧眼的选材惊叹、叫绝。当时也有为自己考虑不周而遗憾,于是老师借此东风引入课文,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总能“水到渠成”。但学生在评议时,老师决不先入为主,也不放任自流,在学生评议时,老师除了认真听外,还应充分利用态势语表示注意,赞许,提示等,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最后老师只言片语的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成就心里,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完成本课时学习的关键。

教学观验的更新,应在教学具体操作中得以体现,坚持“随笔”习作不但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学习活力,提高习作能力。同时也能走进学生心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祝福,为他们解忧,让他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平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让做人的信念在做人的历程中继续锤炼。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源于,欢迎阅读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2

一、培养观察能力, 力求写实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 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硬要他们去表达, 那么学生写出的作文就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就像挤牙膏似的, 想一句写一句。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例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时, 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 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 每处放一种小动物, 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想象。学生有大量的写作素材, 写文章起来就不觉得难了。要想有清甘的水喝, 必须寻到源头, 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提高分数, 平时很少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语言华丽多彩, 生动活泼, 意义深远, 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说, “写”以为耕, 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 我们平时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 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这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限制, 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 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 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 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三、提倡模仿, 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充分发挥大家的观察模仿能力, 从模仿中实现自我创造。小学生具有跟着别人学习一切的本能, 教师提供范文让他们进行阅读, 然后给予恰当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要领, 他们就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 增加别人的写作与自己生活的贴近感, 消除怕作文的不良感觉, 从而产生写作能力。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 口若悬河

作文时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是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 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作文时, 让学生构思后,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 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激励学生, 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3

关键词:如何激发;写作;兴趣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真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二、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萬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怎样激发学生自觉作文的兴趣 篇4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历经沧桑,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但同预期的目标和培养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相比,还不尽人意。老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室: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种教学忽视了逻辑思维训练和口头作文训练,学生被禁锢在这种程式话的单向交流的攀笼中,扼杀了自由表达,无法激起“作文”的兴趣。目前许多学生害怕作文,很多老师苦于改作文,这是作文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如何改变这一可怕现状?我的认识和做法是:以“解放思想,开放胆量”为起点,以“依据教材,攻克文体”为线索,以“单元训练,养成习惯”为中心,以“肯定成绩,增强信心”为手段,尽量促成学生对作文产生爱写,想写的心态,以达到“激发兴趣自觉作文”的目的。下面是我对改革作文教学的三点看法。

第一、改革作文教学的命题方法。

吕淑湘老先生早就指出:“有的题目出得太死,有的题目出得太活,有的题目出得太深,有的题目出得太浅。”然而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怎样避免呢?最佳的方法是将教师命题改为学生自由命题,即使教师偶尔命题,也应该遵循情感原则

和选择性原则。情感原则,就是在命题时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现在的学生都怀有一颗好奇心,在使劲探索周围的世界,骚动着不安的情感。老师就要适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捕捉情感的火花来设计命题,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选择性原则,就是在命题时尽量把范围放宽些。例如,要想训练学生写书信,命题应是《给××的一封信》。这样学生可有选择的余地,选写他们熟悉的人物和事物,使他们“心有所思情有所感。”同时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使最好的老师”倘若让学生对作文发生兴趣,从“恨”作文到“爱”作文,那么作文就可谓取得了巨大成功了。

第二、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

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恨多,总的来说,无外乎“作前指导”,“作中指导”及“作后指导”。以前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作前指导,即命题后,先提示和规定条条框框,再读范文,抄词汇等。像这样,只能使学生要么东施效颦,机械模仿所读范文;要么按框框编一篇与自己毫无相关的谎话敷衍了事,实际上是老师抱着学生作文。其实此法不可取,最好采用“作前指导”——引导学生自由命题、审题、选材、构思、立意、想象和抒情。如今学生已经开始感受生活,已能在自然界的事物中赋予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审美标准亦有一定的尺度。所以作文指导时,应注意诱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冲动,写作时着重驱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表达欲,努力写出自己的心声,达到言之有物,以诚为文的境界。

第三、改革作文教学的批改方法。

以往教师评点作文多是写“层次不清”或“中心不明”等模棱两可的话,使学生的作文改与不改一个样。这种方法不好,应该拼弃。我认为最好采用“学生讨论互评,师生共评”的新模式,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改,在创造性的评改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同时评改学生作文切忌拿所谓的标准来衡量。因为“文如其人”作家如此,学生同样如此。评改作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个性去评判。在注意个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上、中、下”的不同档次。只要比上一次作文有所进步,就应该算有成绩的,应加以鼓励,千万不要吝惜分数,分数可以增进他们的自尊心,消除心中的“怕”字。消除了“怕”字,无疑将会有新的突破。还有,过高的要求学生作文也是不行。要知道学生作文与作家作品不一样。作家的作品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而学生作文则是用文字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即“用笔说话”。若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强其所难,那只会导致拔苗助长的结果。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批改作文要“其意义不谬语而尚有不完全之处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切记“但为词句之修炼,不为情意之增损”文也

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教好学生作文,并非易事特别是初一新生,但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积累作文素材——借助范文习作”这一流程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要写好的作文,离不开广阔的思路,而多读正是拓展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之源泉。多读了,准备作文的“米仓”丰富了,选择的空间也就开阔了,写出来的文章就更新颖了。

2、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为作文准备素材。只是靠不断地积累,但人的记忆力有限,读过的书,时间一长,印象就淡薄了,甚至遗忘的一干二净了。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专门设一本读书笔记,边读边摘抄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并进行分类。通过不断积累,学生就拥有一个小型的知识材料库。读的越多,写的越勤,积累的材料品种就越多,作文的素材就越充足,从而解决了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

3、借助范文,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多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素材,或者产生类比联想,感到有东西可写。常言道见多识广,只有多读才能识广,才能手到拈来。例如,我们在教《第一次真好》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许多个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 篇6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平时多阅读,记录优美语句

平时的积累对写作文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像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句好段,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勾勒出动人的 篇章。

二、审明题意,选取素材

在我们要写一篇文章之前,应该学会审题、选材,在我们选取材料的前提下,必须要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割舍材料,所以这样就造成了下笔千言的现象,在我们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培养审题能力,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概括文章和提炼文章的能力,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成一句简短的句子,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我们提高对文章审题的技能,是十分有效的。

三、灵活运用修辞、论点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7

一、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物理教学。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很乏味很抽象的学科,不像语文、英语那么形象,那么具体,因此我们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语言一定要形象、具体、准确到位,甚至是逼真;同时还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幽默的、有趣的语言,使同学们能够欢畅乐学。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而且可以强化他们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能力。所以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枯燥的教学知识赋予新的含义。

风趣幽默、丰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往往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渐渐的学生自己就会愿意学,喜欢学,主动研究,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的奥妙。这些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比如我们在讲相对运动的时候,可以讲一些时事新闻,或者是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比如我们可以举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液体浸润、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落汤鸡”而不说“落汤鸭”的道理;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就可以很好地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相对有趣、形象、逼真,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类型、知识内容、学生的基础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一些非常抽象难懂的物理理论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一下子就直接正面接触课题,而要灵活地采用一些迂回战术,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自然过渡,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学生也像看悬疑小说一样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尽可能多进行物理模拟,演示实验。

实验是物理和化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一些物理实验是非常抽象难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非常愿意并乐意动手,动脑,这时候老师一定不要破坏他们的积极性,反而要启迪他们思考,要求学生不仅要想它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因此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对于一些物理课题来讲,除了一些必做的一些物理实验以外,老师还应想方设法自制一些教具,改造一些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多进行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多一些,使其手之所演,目之所视,耳之所听,鼻之所嗅,心之所想。久而久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些概念、现象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记忆,最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激活课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广泛。如果我们的物理课不与时俱进,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用一些陈旧的毫无激情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手段,就吸引不了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物理学习兴趣,最后干脆放弃。所以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尤其重要。中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未形成,还很幼稚,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注意力也不易持久。而中学物理课的理论性、概念性又很强,而且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物理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最重要的是要生动、形象、具体。只有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8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所看到、想到和听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可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法下手,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走向成功,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善于写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情感,用意志,用思考去观察事物,去触摸事物的本质,然后用一些简单的日记、片段把观察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富含哲理的,如果学生从小学会了细致的观察和想象,且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从中得出值得阐述并给人启迪的哲理。历史上许多成名作家的创作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教师平时就应重视训练学生,让他们从小有一双会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的苦读、集体的劳动、有趣的游戏、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以及春雨秋风等等,都是我们训练学生观察的好材料。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二、读写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摹仿写作。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的精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新颖别致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从小多了解。学校、老师应为学生创设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组织读书班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有读的机会和相互交流读书经验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办墙报、校园作文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从古今中外名著和诗文中汲取健康高尚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这样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活跃了思维,就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四、注重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素材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加强写作训练

平时要加强习作训练,在一次次训练中,慢慢地学生就会知道什么作文用什么材料,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作文训练时,要把片段训练与篇章练习相结合,积水成渊。片段训练最终是为能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服务的,因此,训练中应注意将片段与篇章结合起来训练。根据近期片段训练的重点,教师可适时地安排一篇相关的大作文,让学生把大作文当成是片段训练的综合运用,使他们逐渐体会到“片段描写是否成功,决定篇章的成功与否”的道理,并在这种成功的体验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六、巧设题目,诱发创作欲望

多年的小学浯文教学生涯使我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生活实际。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作文命题,要么题目太大太空,学生无从下笔;要么太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可爱的大海》,孩子从未见过大海,也没见过沙滩和贝壳,怎么能把大海写得可爱呢?那教师应怎样进行命题呢?从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角度来说,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激情性,这样的命题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情景之中。如传统题目《我的家乡》《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远不如《请到我的家乡来》《妈妈,您是我学习的动力》《老师,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等题目具有写作的诱惑力。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9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1、学生怕写作文;

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写起作文没素材、写作能力低、不知写什么好。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没有文字的自然巨著,我们只有让学生真切的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激起他们生活的乐趣和写作的兴趣,才可以摆脱学生写作的困境。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去引导学生发掘作文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呢?

乡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蓝天、白云、田野、村庄、群山、溪流、花草、树木,到处都是一幅幅美妙的风景画。平时教育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积极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如:放牛、打柴、喂养牲口、种植农作物等,都会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生活的充实,劳动的快乐。如教学生写景,可把学生带出教室,回归到大自然中,站在高山上,放飞他们的童心,望一望山下田野的碧绿,闻一闻花的芳香,听一听树林里的鸟鸣,在草地里打几个滚,对着高山放声高歌,听着那山谷回声其乐无穷。在这种境界里,孩子们不仅心旷神怡,情绪高涨,而且还使他们建立了表象,觉得有东西可写,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欲一吐为快,再加上教师有目的的从景物的形、声、色、静、动等方面分层指导,他们慢慢就学会了怎样去写,怎样去表达。

尊重写作主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倾吐积蓄的过程,和以引导学生吸收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不同。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学生主动倾吐将一无所获;而其倾吐的状况又各不相同,不能同样对待。这就要求教者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尊重他们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征,能够较具体的更切实际地加以引导,使他们能不断兴味盎然地进行作文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的乐趣中接触作文,清除作文的恐惧感。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参观、主持班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动腿。当学生在一起创造着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学校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同样,在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教师要教会学生及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兴趣将自然而然地来到学生身边。此时,“外发性”的写作需要与学生内在的写作需要平行叠合,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活动才能得以展开。

学生自由谈吐,解除畏难情绪。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他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老师这时所要做的,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写什么都可以!”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但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感想、认识深度以及对语言运用能力都差不多,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松要求,不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然而,观察到的东西往往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如外貌、形态、颜色等等,它们只具备了对象的“外壳”。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必须抓联想。少年儿童对物、对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情感。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情感修辞手法,写出事情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重视阅读,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作文“蓄足”底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认为,以往作文训练实际上老师已注意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多次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已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识水平有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使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产生写作的冲动。生活和读书,都是写文章的基础,让学生多背一些名篇佳作,还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或摘抄,也可以积累知识。使学

生会有很多收益,共鸣多了,认识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经历以及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如有位学生港第一次火车,他就详细地记叙了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他说,第一次坐火车感受到了新鲜,但同时也感受到紧张和不安,他想火车跑出火车道怎办呀,这是学生对生活关注。

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我的作文能够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写作文一定能写好„„这样的自信,是老师抬出来!因此,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如果细心地去挖掘,即使作文最差的学生写作文时都会有闪光的一面。老师的高明之处应在于抓住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讲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是怎样好的,这样的夸奖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重视批改环节,引导学生精益求精。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活动,其呈现出的问题会各不相同,最需要通过批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因材施教。这不是一般的指导和讲评所代替得了的,很难想象不以批改为基础的指导与讲评会是什么样子。

作文的批改方式也很多。最传统的是由教师包办的,有旁批、总批、改个密密麻麻。其实,现在批改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让学生对优秀作文进行讲评,老师再作些归纳,然后由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各自再修改。又如: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本进行批改,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层次的文章,在帮助别人修改批改的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并让学生在评析中取长补短,掌握写作方法,并学会评析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了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怎样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篇11

一、激发情感,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例如,汉语拼音第10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范读激趣,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同学排队跳。摇得低,像小船,摇得高,像座桥。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要读的愿望。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用小手指着字跟我读,一遍、两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圈一圈:拿出铅笔,在儿歌中把“跳”字圈出来,看一看一共圈出了几个“跳”字。然后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什么是“跳”,借助动作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整体上认记了“跳”字。这样,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有意识记:让学生再跟着我把儿歌读几遍,边读边注意圈出来的“跳”字,“跳”字在多次反复中被认記。

二、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就变得轻松自如。

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依赖于任何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运用,持之以恒,不断训练,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三、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教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阅读带音节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我是……。“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于是,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还收集商标字及有关图片,剪贴成集,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并把其中的得意之作张贴在教室周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总之,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2

一、引导阅读, 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教材所选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文章, 我们应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这样,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自然文思如泉涌。要写出好文章来, 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向课外涉猎,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互评互改, 激发兴趣

语文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 善于发现新问题, 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 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适应信息量大、节奏快、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活动, 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为自己说的话和写的文章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 增强作文的投入感。从教育心理学来看,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具有爱表现的强烈欲望。教师创造互评互改的条件, 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 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要教给学生学法, 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者本人。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人, 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而且也包含了一切真知均来源于自身实践的哲学观点。一旦让学生做批改的“主人”, 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兴奋。因为青少年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旁窥心理, 对阅读他人文章有浓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认真评价, 从而使他们在作文上得到更多的交流、借鉴和收获。基于此, 我们从把重点放在学生写成的作文上, 转变为教师介入学生作文的过程, 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通过控制作文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技巧。

三、学以致用, 培养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 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 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 可谓就地取材, 两全其美。例如,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 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 诱发写作欲望。比如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 就可设计“童年”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以课文为范文, 迁移思维,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 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进而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四、名人激励, 挖掘兴趣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阶段, 也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学生走进中学后, 一种趋向成年的自豪感、好奇心, 就强烈地激荡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眼里, 未来是无比的神奇、无限的美好, 但这种向往意识却往往缺乏责任感和自信心。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思想、信念、前途等方面进行教育, 鼓励他们立志成才、走向成功,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 还要有目的地搜集课文中有关作家的生活经历、写作趣闻等故事, 利用阅读和作文辅导课向学生介绍,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 把对作家的崇拜和敬慕转换为一种“我也要做到, 我也能做到”的向上信念, 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引发和建立, 但是也容易转移变化。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不仅要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来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还要在设计作文训练的同时选择简明易行的突破口, 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培养和巩固这种兴趣。

五、赏识学生,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13

摘 要 :让 学生 “乐”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小学 语文新课程标 准中对作文教学提 出了总目标 :“能具体 明确、文从字顺 地表述 自己 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 的表达方式 写作。” 然而,有 的小学 生一提起写作文就 叫苦不迭。爱 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 再是 一种 负担,而是勤 奋 的探索,执着 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 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 中的一些做法 :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 是写不 出好作 文来 的。我们要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 境才能获取和积 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 实践 活动、文 体竞赛、游戏 等,以让学 生 获得更 多 的生 活体验。金秋 十月,学校组织 了一 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 了果园,满眼都是红 的绿 的苹果、枣子,这 可是他们 头一次见 到啊!学生 兴奋得不 得 了,飞也般得 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 着,提着沉甸甸的 “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 的笑容。回来后,他们 以 《快乐的采摘》 为题记录下 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 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

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 比赛、老鹰 捉小鸡,打龙头。这样 学生 既是活 动 的参与 者,又是 活动 的观 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 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 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 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 “下水文”.激 发写作 兴趣。

叶圣 陶先生说 :“语文 教师教 学生作文,要是老师 自己经常动 动笔,或者 作和学生相 同的题 目,或者另 外写 些什 么,就 能更有 效地 帮助 学生,加快 学生的进 步。经常 动动笔,用 比喻的说法 说,就是 “下水 ”。

这话是极 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 坚持 “下水 ”练笔,不仅能使 自己得 到提 高,而且 有助于激发 学生学习写作 的兴趣,从 而大面积地提 高他们 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 经常写 “下水” 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 的作用。一 次,我指导学生写 《我 熟悉 的一 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 子的习作草稿 中,几 乎个个都是一样 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 的长相,各有各 的特 点。小 孩子 的长 相绝对 不会 彼此 相 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 没有 细致 地观察,想 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 体共性 的问题,我首先从学 生的习作 中抄 录几个片段让 大家 “认领 ”,由此让学 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 的特点 写的重要性。接着我 朗读 “下水” 文,让学 生猜猜老师写 的是谁,并说 出根据 什么猜 出来的。我写 的学生是 这样 的:“个 子很高,身体消瘦。

他 留着短 短的平头,浓黑 的眉 毛下有一 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 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也 许是身上没有力气吧,他总是 弓着 背,下 巴搭在课 桌 上,显 出一 副无精 打采 的样子。你再看他那一身黑乎乎 的校服,可想 而知定 是个淘气包。” 我读 了之 后,学生们马上猜 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 生们跃人文教育 .291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 特点猜人物。

三、利 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实践证 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 性之类 的抽 象道理并 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 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 “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 而不枯竭,溪水 自然活泼 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 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 良好 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 写作。

例如 :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 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 写景的重要原 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 留心,缺乏 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 的火候不到所 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 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 文倍感头痛 的关键所在。在一次 《我爱家乡》 的作 文教学 中,我首先演示CA]课件(小兴安岭美丽而富 饶的景色),这 样学生 自然 就被带入一 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 巧妙 的用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 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 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 景作文 这道 难关。学 生在课 堂上 同时受 到音乐(音乐论文)、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 的熏 陶,如f晦其境、如见其形,如 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 活跃,学 生的积 极性 相 当高。学生习作题 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 的意境,文章颇富新 意。

四、以赏识激励,激发 写作热情。

当代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论文)研究指 出,在教育教学管理 中,强化 手段 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 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 触情绪(逆反 心理),而对赏识却欣 然接受。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当然是参差不齐的,但从学生的写作愿望来说,他们都有追求美好、憧憬未来、渴望成才 的共同特征,他们 都想 用优美的词 句、新 奇的立 意、巧妙的构思 来写一 篇 “杰作 ”,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因此在批 改学生作 文时,我对 每一 位学生的作 文都会认真地写下评语。哪怕学 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 给予鼓励性 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 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 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 点 “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 动、一 个句子写得 好或一个地 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 “我也会写”,从 “怕写” 向 “要写 ”、“乐写” 迈步,循 序渐进,最后达 到共 同的 目标。学 生在看到那些恰到好处 的批语后,不管 自己写得好不好,都会有一种舒服感,更激发 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增强了 自信心。

五、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 动力。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拼音论文下一篇:2021幼儿园中班家长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