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2024-09-28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通用12篇)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篇1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觉得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上课总是那几个人举手,太没劲了!结果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多数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气氛不够好,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才能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悦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会爱学与乐学。如果老师“唯我独尊”,学生有的只是紧张和依赖,根本不可能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自我探究的意识,何谈有自己的看法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二、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多媒体教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声像效果带来的刺激,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由于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文化的差异,江南学生无法对安塞腰鼓这一表演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仅仅是读一读,议一议,无法让他们体会到安塞腰鼓特有的魅力。于是,我先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盛大场景,学生一下子被它的豪放、粗犷、强有力的节奏震撼了,他们兴奋了,陶醉了,于是很主动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自主地感悟、探究文章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想来一次远行,亲自去观赏一场安塞腰鼓!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增加。

三、指导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一篇文章,能掌握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多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浓厚。如“语言品味”这一块,是阅读中的重头戏,《课标》也有明确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我专门设计了一组“记叙文中语言品味”的阅读材料。如“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一点地舔了去。”“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方法:(1)写了谁?写了哪方面?什么特点?(表层信息)(2)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隐含信息)(3)修辞的判断及作用(表达效果)。之后,多数学生果然能够举一反三。

可见,帮助学生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大提高。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性评语。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是成功动机,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经常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对学生的欠缺和不足要包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个性表达,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此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教师还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作文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篇2

进入冬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耐久跑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如何变单调为兴趣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堂耐久跑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一、正面思想教育

首先应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知道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好手段,让学生体会耐久跑是锻炼人意志品质的好方法。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跑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基础。除了我们常用的绕圈跑、自然地形跑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更有趣味的跑步形式:如男女生追逐跑、听哨声返身跑、两路纵队并列跑并换位,通过这些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起到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预先的设计,来“制造”兴趣。

一、教学过程的新颖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应用知识形成技能;(5)巩固知识技能;(6)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要根据教材实际,精心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使各个环节达到有机组合,给人清新之感。

1.举一反三。在教学几个写法大致相同段落的教学时,就可重点讲读一段,其他段让学生仿照自学、议论。这样模仿、练习和检查三者结合,使儿童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

2.重点突破。有些课文“高潮”明显,讲读可直入此重点。

3.牵线理脉。抓住课文线索可简化阅读步骤,即抓住内容这一条主线来讲读,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

4.直奔中心。有的课文中心思想显露,可先由儿童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思想的。

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

1.口头语言。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发言准确清晰,措词精当科学,条理清楚分明,表意明白易懂。

2.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1.声像直观。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2.板书(画)直观。板书、板画能直观地反映教材的精华,提示教师的教学思路,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之点。

3.活动直观。创造条件让儿童参与教学,开展教学游戏,进行教学实验,也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让儿童根据课文内容画意境图,在课外搜集课文中出现的物品,观察自然与生物等,都能使儿童自己给自己提供直观性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兴趣好比路灯,引导你走向成功;兴趣好比一双羽翼,领着你翱翔天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你走向光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一、创造师生关系的融洽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微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有时候, 学生就因为对某个教师有好感才爱上某一门功课。教师每一次和学生亲切的交谈, 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让学生敢想、敢说, 充分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二、充分利用教具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此就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直观的教学媒介, 能使学生真正的感知, 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中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具,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灵活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对于任何事情, 当然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要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表现的自由、创新的自由。不能千篇一律, 墨守成规, 那样再好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空话,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对于每堂课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上, 设计问题要新颖、有趣, 难易适度。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可以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这时, 就需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备课时应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 让他们同样有机会表达自己, 表示对他们有同样的期待和信心, 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给学生肯定, 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

教育家罗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者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 等待我们去唤醒”。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 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 教师要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 将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温暖他们稚嫩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 篇5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

姓名:郝芳

单位:大甜水井小学

日期:.10

论文摘要:

1、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宗旨。教师则成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播者和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路人。

2、教学过程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和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双边活动的过程。

3、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课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动手探索未知空间的时间。

5、我认为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巧,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其次是提高思想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方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宗旨,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深入以及在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下少年儿童暴露出来的缺点,使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成为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中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就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成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播者和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路人。

教学过程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和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认识儿童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能够抓住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6

关键词:导入;悬念;情境;论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81-01

怎样让“枯燥”的思想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这些都要靠教学的魅力。那么,怎样焕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魅力呢?

一、趣味导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导入会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一杆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听课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全身心地投入了听课的过程,同时被教师的导入所引导也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二、悬念期待

推理小说的悬念总让人爱不释手,有不看完绝不罢手的强烈欲望。诚如小说的悬念一样,教师不失时机的一个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时,有些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而我却不慌不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很想知道答案吧,但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不妨同桌之间先讨论一下。”正是这让人期待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恰当地设置一个悬念会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通过分析悬念,从而分析问题也解决了问题。

三、参与表演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潜在欲望,青少年恰是展示自我的时期。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导演的功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则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景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四、真情感染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落在情感道德和价值观上,要变枯燥的教学理论鲜活起来。作为一个政治教师,他在课堂上的说教更真实地与现实紧密地联系着,在某种程度上说政治教师就是一位“布道者”,而青少年学生涉世未深,面对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假如老师在课堂上“讲经诵道”,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想象一下学生的感受,他们就会怀疑老师的说教,怀疑老师的启蒙教育,怀疑刚刚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今天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受多元价值的影响他们已经变得很复杂起来,要想统一思想,谈何容易?老师课堂上的说教往往显得很苍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人性情感。教师强烈的感情,只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在教学“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时我再次提到了它。我给学生们讲了有关“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真实故事。史密斯夫人回忆说:“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了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处于母爱,我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经坐上了此艇的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上,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刹那功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大概是我太会动感情吧,讲到这,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学生们见此情景,深受感染。我相信此时此刻用不着我多说,学生们会明白,在普通人身上,也有无私的举动,人性并不是“自私”二字能概括得了的。

五、“学生论坛”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又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由于都是被动接受,导致“消化不良”。开设学生论坛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完“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有的学生结合家乡实际写出了《萝卜为何丰产不丰收》等小论文。一篇篇结合教材、关注现实、眼光独到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得以交流,他们从中相互借鉴别人的优势与值得发扬的闪光点,以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并相互学习,也从中体验到快乐。在学生论坛中,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这里成了他们表现自我的场所。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论坛开设明显地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丰富了课堂生活,增添了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讨论求职的欲望和兴趣,深受学生的欢迎。

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7

一、感情投资, 培养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则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 做到处处关心学生, 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 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 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 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 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 诱导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 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例如在讲酵母菌时, 我利用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 安琪酵母和面里”来设计语言, 学生能流利的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跟着提出, 什么是酵母?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 可以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三、设置悬念, 引发兴趣

上课开始, 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 它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便于他们的大脑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此同时, 还应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我在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 设问:如果去掉鲫鱼胸腹部的偶鳍, 鲫鱼在游动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去掉背鳍又会怎样呢?倘若去掉尾鳍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置悬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直观教具, 激发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 同时也可激发兴趣。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片和照片等。要上好一节生物课, 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好这些直观教具。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 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 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 效果也相当不错。

五、联系实际, 发展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使理论再回到实践, 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大分子不能通过后, 我提出腌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 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 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六、运用电教媒体, 调动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 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 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 采用动画、图像等形式将难化简, 解决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示范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 我用多媒体显示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 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 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 踊跃发言, 你一言我一语, 最后自己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 课上得很成功, 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总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并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 为学好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 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法”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领悟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引用实例生活化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挖掘与学生已有经验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巧建认知桥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踏步动作入手。上课时,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做踏步动作,另请一位学生为该学生喊口令(一二、一二)。学生边喊,教师边板书一二、一二、一二,并提问:“如果不喊‘立定’的口令,这位踏步的同学要怎样?”学生回答:“一直走下去。”教师接着问:“老师也要把‘一二、一二’写个没完。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踏步踏个没完呢?”学生回答:“用省略号表示。”“那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无数个‘一二’不断重复”。这样的教学过程,把“不断、重复、依次”等几个重要概念,自然融入生活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静态知识动态化

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是教师处理教材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法应用题的两种含义”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全面认识“除法”,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苹果。第一种分法:把八个苹果,每次拿出四个,依次放在四个盘子里。第二次再这样分,直到把八个苹果分完为止。第二种分法:将八个苹果,每次拿出两个放一盘,分完后可以放四盘。在学生动手分苹果的过程中,教材上静止的知识内容变“活”了,除法的两种含义也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充分理解。

三、公式推导操作化

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并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硬纸板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放一放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梯形的面积与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自己归纳、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枯燥材料生动化

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数学知识由于过于枯燥或者抽象,学生难以对它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使枯燥的学习材料生动化。例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教师先出示标有等数字的卡片,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做完后还要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做完并说出正确答案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不用计算能判断出来吗?”学生思考后,还没得出答案时,教师让学生随便说几个分数考自己。不管学生说的分数多复杂,教师都能很快说出答案。这时,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这是有规律的。很显然,下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枯燥的知识也变得富有魅力了。

五、难点知识儿歌化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9

一、应用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孔子的“乐学”之道。我积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基础,老师和谐的语气,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深爱、尊重、理解和期待,他们会用加倍的爱来回报老师。就会对之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心态,有趣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促使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

二、坚持值日演讲及每日一句

坚持值日演讲及每日一句等常规活动,每天我让学生坚持做值日演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话题广泛,形式多样,有猜谜、讲故事、唱歌、笑话、小品等等。生动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通过上台演讲体验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感和愉快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毅力。

三、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我常使用的有“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故事法”等。英语课堂不能仅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挖掘一切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的载体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我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卡片、录音等以及体态语言等进行教学,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我在英语日常阅读课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实施了“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尝试,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篇10

一、从多种角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教学、开放教学, 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 会有多厚?请你算一下,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40次, 会有多厚?

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 根据教学内容, 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 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 学生兴趣高涨, 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 答案有多种可能性, 此时, 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 再用剪刀沿棱剪开, 展成平面, 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3. 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 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 设置诱人的悬念,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适当分段, 分散难点,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 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 找不出等量关系, 列不出方程。因此, 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 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 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 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 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 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 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 思维容易雷同, 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 培养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 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 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确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 才会去刻苦, 才会感到“苦”中有“乐”。

在《函数》复习中教学, 可设计以下的开放题:1.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 (3, 4) 和点 (4, 3) 请写出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2.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像及其性质, 并尽可能多写出结论。这些开放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 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情境, 让学生“学中做”。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 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 探索其应用价值;面对实际问题, 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学生只有不限于教师提供的案例, 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 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 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 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数学》中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和“3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篇11

一、教学过程的新颖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应用知识形成技能;(5)巩固知识技能;(6)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要根据教材实际,精心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使各个环节达到有机组合,给人清新之感。

1.举一反三。在教学几个写法大致相同段落的教学时就可重点讲读一段,其它段让学生仿照自学、议论。这样模仿、练习和检查三者结合,使儿童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

2.重点突破。有些课文“高潮”明显,讲读可直入此重点。

3.牵线理脉。抓住课文线索可简化阅读步骤,即抓住内容这一条主线来讲读,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

4.直奔中心。有的课文中心思想显露,可先由儿童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思想的。

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

1.口头语言。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发言准确清晰,措词精当科学,条理清楚分明,表意明白易懂。

2.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1.教具直观。阅读教学的教具包括挂图、模型、标本、实物以及实验用具等。通过布置、演示、让儿童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指导,以保证观察的目的性和功效性。

2.声像直观。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3.板书(画)直观。板书、板画能直观地反映教材的精华,提示教师的教学思路,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疑难之点。

4.活动直观。创造条件让儿童参与教学。开展教学游戏,进行教学实验,也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让儿童根据课文内容画意境图,在课外搜集课文中出现的物品,到野外观察自然与生物等,都能使儿童自己给自己提供直观性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措施,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又坚持让学生主动看、读、想、说,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主动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学一篇课文,我总是让学生先默读,再轻声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是: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轻声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写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写段意。通过让学生主动地读课文后,再汇报自学的情况,并提出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再让学生互相补充回答、理解,教师只抓住重难点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就收到了主动读的效果了。

二、让学生主动看

看是观察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看后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学生字时,先让学生看生字,找出它的音近字、形近字,再想生字的音、形、义,然后讲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如有错误,教师点拨、纠正。再如学习看图学文时,我让学生先看插图或挂图,说图意,再图文对照看课文,再找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主动想

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想,从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方法。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我板书课题后就问:“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想到了许多,课文写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我又问:“看了这个题目,你估计课文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又想到了许多问题:可能会写一次跳水比赛的经过;可能写跳水训练;也可能会写遇到危险时跳水得救,还可能……大家思维活跃,想得合情合理,真正起到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作用。

四、让学生主动说

进行说的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说,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提出“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碰壁?”“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在坐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适当地介绍了时代背景,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对以上问题说得非常好。再如教“绿色的办公室”一文时,让学生说说课题为什么用引号,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各抒己见,最后弄懂了绿色不是指颜色,而是列宁在树林里办公,因为地下是绿草,周围是绿树,所以叫“绿色的办公室”。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2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应该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通过实验, 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与动手能力, 通过多媒体的适当运用,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适当增加课文教学密度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成了化学教师的首要课题。

一、挖掘美感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

各类化学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无不使我们感到惊叹。就说碳和碳的氧化物吧, 虽然是同一元素所构成的物质, 金刚石是如此的璀璨夺目而石墨却貌不出众。钟乳石、石笋不由自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但他们都是碳酸钙的不同化身。因此, 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欣赏到物质的自然美, 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另外, 在实验中, 各种奇妙的实验的现象, 会使学生领略到了化学这门课程的独特的美感。即使化学实验不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也会给学生别有洞天的感觉, 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以一种另类的精彩和奇妙, 这就使化学教学像美妙的舞台剧, 充满了变幻, 使学生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化学实验充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因而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 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设置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在不忽视知识的同时, 还要求注重技能, 还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

其实,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如果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

临近中考, 天气非常炎热, 同学们都出汗非常多。有一次, 刚上完体育课, 同学们都汗流浃背, 于是, 我设置了一道题目:人在大量出汗后应该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 Mg2+ (B) Ca2+ (C) Na+ (D) Fe2+;我引导学生回想, 运动大量出汗之后, 若汗流到眼睛里或嘴里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流到眼里, 感觉刺眼, 难受, 流到嘴里, 觉得有咸味。我继续启发同学们思考:有没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为时间关系, 不能够把出汗后的湿衣服及时换洗, 一段时间之后, 衣服干了, 会看到什么现象?有一个同学说, 看到一些白色的固体物质从衣服上出现, 同时请学生回顾是不是经常干重体力活出汗多的人吃的菜要咸, 而经常不太出汗的人吃的菜要淡, 从而使学生明白是选项 (C) Na+ , 而且知道了一些生活常识。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可以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 变主观为客观, 变枯燥为生动,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引起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 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固然, 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非常直观的, 感性的了解、认识、掌握化学知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讲授新课时老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 改进实验。尤其重要的是, 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但是, 在一些农村中学, 实验器材的限制, 以及时间和场地得限制, 有一些实验一时还做不了。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多媒体CAI动画、录像等手段, 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从互联网上选择一些课件和录像。通过这样一些手段, 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立体感和丰富教学手段, 从而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 从而化难为易。当然有老师担心, 多媒体尽管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又害怕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有老师担心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牵扯太多精力和时间。我认为, 凡事总有优点和确定, 教师的教学还是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至于个别老师担心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通过教师的合作来解决。老师之间可以通过分工协作, 就能有效地减少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费时费力的现象。

上一篇:合作共治下一篇: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