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2024-07-09

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精选12篇)

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篇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 根据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参与形式和参与程度, 我们可以把教学方式分为单向被动式和双向互动式两种。单向被动式就是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的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多数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反映冷淡, 这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 而双向互动式则是在教师讲, 学生听的基础上, 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并且使他们意识到不论自己学习程度如何, 都同样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学生的高涨情绪也会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使整个教学过程得以轻松、顺利进行, 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两种教学方式的差别主要在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

当然, 各门功课的特点不同, 有些课便于学生参与, 而有些课则不便于学生参与。所以不能硬性要求所有课程都要实行互动式教学。机械制图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 枯燥的课程, 他的学习要求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方位感, 所以如果能合理的把互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去,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通过增加感性认识, 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使学生对这门课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一些规律的简单记忆上。下面就互动式教学谈一下自己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多年所积累的一些经验, 请各位同行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互动式教学在讲解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时的运用

在讲解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时, 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运用投影箱重复演示视图的形成过程, 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已达到对方位平面化的认知与理解。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 教师在台上独自操作, 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观察。虽然当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但过后容易遗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手掌翻转辨方位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它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且简单易学, 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方法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用手掌表示正投影面 (V) , 侧投影面 (V) 和水平投影面 (H) 的空间位置, 然后在V面保持不动的情况下, 用手掌的翻转演示H、W面的翻转, 从而使学生辨别出三视图对应的物体的方位。以W面的翻转为例来说明。将右手掌自然倒立放置, 代表W面的空间位置。大拇指靠近眼睛, 代表前方;小拇指远离眼睛, 代表后方, 指夹向上, 代表上方, 手腕在下, 代表下方。当W面 (即右手掌) 向右翻转900, 与V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后, 大拇指转到右侧, 小拇指转到左侧, 尽管这两个部位的位置分别由前、后变为右、左, 但是仍然表示物体的前与后, 而指尖和手腕仍分别朝上和朝下, 所以它们代表的方位不变。

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 关键在于它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 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会投影面的翻转和视图的形成过程, 以及方位平面化的演示过程, 最终达到加深对三视图理解的目的。而且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 就如同随身携带着投影箱一样, 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读图效率大大提高。

二、互动式教学在讲解投影规律时的运用

投影规律是机械制图全部教材的核心内容, 也是我们作图与读图的依据, 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程度, 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讲解这一问题时, 通过“设疑、实验、总结”三个步骤,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投影规律,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 设疑, 也就是提出问题。在讲解投影规律之前, 我首先暗示学生, 物体放入投影箱内投射, 形成的三个视图位置不是随意的, 它们两两之间分别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排列, 但是不告诉他们究竞是什么样的关系,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第二步, 实验。让学生两人一组, 相互配合, 其中一人用书本建立一个投影箱, 另外一人拿一块橡皮当成物体进行投影, 并用笔认真画出物体的视图位置, 最后展开投影箱观察。

第三步, 总结。在学生们自己做出物体的三视图之后, 让他们根椐各目的实验结果, 总结出他们所体会到的“投影规律”。

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为了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不厌其烦地用不同物体多次重复实验过程。而我也会和学生们共同实验, 共同观察, 共同总结。这样的课堂气氛既轻松活泼, 又民主和谐, 学生们在“玩耍”的同时, 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寓教于乐性。最后我所要做的, 只是在他们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把投影规律概括为“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这九个字。

三、互动式教学在解题中的运用

学生理解了知识之后, 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达到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习题小游戏, 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动起来, 而不只是面对黑板或习题册。事实证明, 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游戏, 在巩固知识方面,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仍以投影规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规律,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摆放视图”的游戏, 将班里的水桶放在讲桌上, 请学生观察它的三视图形状, 接着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圆形, 两块矩形共三块纸板, 将其中任意一张固定在黑板上, 令其分别作为主视图, 左视图和俯视图。然后找学生在剩余两张纸板中选择正确的图形并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投影规律, 通过不断地试错, 最后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且可以把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进行, 各小组派代表参加, 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就把竞争和合作两种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来, 在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成果表明, 这些小游戏的练习效果远远超过单纯做习题的效果。

在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练习时, 我会有意识地让平时上课不听讲, 不爱学习的学生来做, 使他们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又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一位己经毕业的学生在信中的话反映了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良好效果。信中说:“我太喜欢上制图课了, 它使我一次次体味到学习的快乐。衷心感谢您老师, 没有放弃我, 我会努力的”。这位学生的话使我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只有学习程度的差别, 而没有好与坏之分, 同时, 它也将促使我以更高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篇2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效性

感受

过程

内容摘要:小学生是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我所上的几乎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提前好多分钟到计算机教室,下课后也要过好几分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说明他们都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真正想学什么,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真正理解了吗,学生的能力真的提高了吗?这些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村孩子也能较多地接触电脑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追求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通过这几年我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最想做的是上网玩小游戏和QQ,而不是想掌握我们教材上要求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正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而要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我认为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我这几年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经验,我渐渐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比较盲目,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比较机械化。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我所上的几乎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提前好多分钟到计算机教室,下课后也要过好几分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说明他们都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真正想学什么,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真正理解了吗,学生的能力真的提高了吗?这些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村孩子也能较多地接触电脑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追求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通过这几年我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最想做的是上网玩小游戏和QQ,而不是想掌握我们教材上要求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信息技

术教学有效性的反思。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在网上的其它地方的老师交流,我总结了几条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让学生感爱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如何让学生才能感受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呢?我认为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精彩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课型生动活泼,素材可爱、有童趣;突出实用性,体现生活的实际,课型侧重综合动手能力。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主题就是学会制作非常有趣的小人的动画制作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逐帧动画。

二、搞好课堂的组织。有收有放,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欣赏教材素材中的欣赏作品《小小之过关斩将》,精彩的动画作品让学生们的情绪非常激动。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刚才的动画精彩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吧。”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一起回答:“好的”。课堂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了起来,我让学生们先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制作,和有问题的学生一起交流完成,学生二三个也可以商量着完成。等绝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以后,我找几个学生进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最后大家都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能不能在今天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多做几帧动画,能不能让你的作品有所发展(在动作的精彩度、人物的个数等方面)。

三、准备丰富实用的素材和资源。有时候为了让讲、练的效率更高,让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提供丰富、贴切、方便的教学资源是一种良好的保证。资源包括两大类:教师讲课应用的范例资源、学生制作作品使用的素材资源。资源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来存储与传输,分类要准确,检索要方便。为了便于学生使用,尽量做成按教学设计所需的主题资源网站,节约

学生的检索时间。资源的质量要高,包括图片、声音的清晰度以及视频等资源的丰富性都要有所保证。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我准备了学生的动画欣赏素材《小小之过关斩将》和一些打斗的声音素材,通过计算机教室软件,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中,方便学生取用。

四、乐于接受不同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说,我们的作品要在教材和老师讲评的基础是有所发挥,鼓励学生多样化练习,防止学习成果的千篇一律。现在提倡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差异教育的针对性,所以通过不同的作品成果来显示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要让学生明白,和老师以及其它同学做的一样,哪就是没有完全成功的。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我就发现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和老师讲的不一样,有的把小人的颜色改成了其它颜色,有的做的动作不一样,有的增加了小人的个数,有的增加了很多帖,有的在小人的旁边还画了其它的东西,我都表扬了他们,我觉得有些同学已经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很好的。

五、恰当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不能把评价沦为形式,这样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

1、过程性评价。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完成作品,发现一些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极待解决的重大新问题。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在要下课时,我对班上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检查后,对有发展创新的学生作品进行了展示,让学生的作品不局限于教材上。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

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要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六、延伸拓展课堂教学。课讲完了,如果时间有剩余,要灵活安排一些学生的拓展练习,没有拓展的时间也要布置一下课后的拓展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对一些疑难问题的拓展,也是为可持续教育创造条件。在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动画小人》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老早就完成作品了,我让他们完成课后的“试一试”,并完成“我的记录”。布置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学生到网上收集三个Flash小动画。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结合信息技术本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对小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一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奠定基础,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设计一些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事物,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从而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咨询》浅谈在信息技术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光平

2、《科学咨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导入

作者:赵安文

涪陵区马武镇中心小学校

余冲澜

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篇3

1、即时复述。这其实是个锻炼说者口语和听者听力的一个好方法。因为说者只有努力表达清楚了,听者才能复述,而听者也只有认真听,用心记了才能将说者的意思表达准确和完整。比如在新的班级里第一堂课,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同桌之间做自我介绍,介绍姓名、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或者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小故事,然后再由另外一个同学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复述其中一人所说的内容。这种方法既能让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也进行了听说结合的训练,学生也会有兴趣参与其中。

2、每日演讲。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课前指定话题,让两个学生自由组合一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前找好资料,互相讨论后确定一个话题,然后由一个学生上台演讲。演讲完毕后教师或者演讲者对所演讲内容进行提问,抽取同学回答,并且对演讲的学生和提问的学生记分。例如,高一牛津版英语模块三的第三单元主题是古代文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和回忆曾经去过或者了解的古代文明遗址。准备好之后上课时上台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对有疑惑的地方提问。之后,教师马上给以极高的评价。这样,演讲学生就会在上台之前反复诵读材料。可见,这类活动可达到督促学生不断练习口语的目的。而下面听的同学,因为回答正确则可以得到奖励,就会认真听,积极的思考,回答问题。听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3、表演小品。小品表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运用语言的方法。它要求表演者不但能用英语会话,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此,指导学生表演小品可以看作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契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展开想象,编排小品。然后教师从中选出几组上台表演。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表现欲非常强烈,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丰富、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掌握。

4、游戏竞猜。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竞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例如,现在我正在上的高一牛津版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介绍了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课本上给出了一些广告图片。但是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就在网上查找了很多一些著名广告的广告词,在导入课时,我先做了个示范,简要说明广告的内容,然后再说每则广告的广告词。很快学生就能说出是做什么广告。接下来,我讲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让他们先在组内讨论,将预习时搜集到的有关广告语的资料整理好,然后按照老师所做的示范,一个组描述,另外一个组竞猜,看哪个组猜的最多。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能意识到现在广告可以说无处不在,同时又可以让他们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5、引入辩论。用英语进行辩论可以说是语言运用的一种较高级别的方法。它不但要求能听懂对方所说的话,而且还要做出回应。辩论的题目或内容来源于问题。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基础,设计多层次问题,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多元要求。老师还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向自己挑战,提出追问性的问题,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和合作交流。辩论题的选择要遵循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同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程度以及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要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用英语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热情的指导和有效的控制,使整个活动达到学生广泛参与、气氛活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努力使得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等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用所学的语言做事的目的。在辩论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对他人的见解提出质疑、评价、修正、补充。因此,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6、鼓励评价。即使的反馈和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要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在学习中每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向下一个目标迈进。教师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展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倾注关爱之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寄予他们的期望。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努力的效果,产生积极的成功体验,不断强化自我努力学习的意识。

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把兴趣这个情感因素看做影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因素。要使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上来,必须不断的提供新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要努力通过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进而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习者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化的自然结果,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去,这种内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

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篇4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内容, 即环境教学。寻找真实的课堂教学材料, 设计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 师生双方共同拓展课堂的内容。将传统的“老师为中心, 读写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和“学生为中心, 听说为主体”的形式有效结合起来。课堂上, 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者, 还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对达到老师课堂要求准备充分而又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 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学习文化的工具, 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 在讲解课文时, 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英语谚语、典故及习惯用语, 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为此, 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除了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外, 还要广博地收集、阅读、积累有关资料, 以便对课堂要讲授的知识做出必要而又有趣的扩展。因为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对课文内容按部就班的讲解, 而对课本内容以外的知识更有兴趣, 希望摄取更多的与专业或自身相关的知识。如果老师在课前多准备一些相关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拓展, 一定能学生更感兴趣, 让他们有进一步获知的欲望。例如:在讲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4 American Dream的时候, 应当结合美国的历史, 对美国作为一个移民 (American as a immigrant country) 的情况和特点作讲解, 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美国的历史和现状。联系题目American Dream使学生理解美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同时, 对整个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大萧条时期 (Depression Days) 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进行讲解。以上内容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让全班学生查找和记录相关的资料, 并指定某些同学做口头发言。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总结概括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期受到的是应试而学习的“填鸭式”教学, 这使学生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另外,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家长制的色彩, 学生在内心、潜意识里感受到的是教师的威严和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学生普遍存在害羞、实践语言的主动性不强的弱点, 使得学生更乐意埋头作笔记而不愿开口配合老师。在学习上, 学生容易有依赖性, 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老师所讲而不是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寻找答案。老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己从国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自己查找和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 并在课堂上组织讨论, 或鼓励个别学生进行解答或讲演, 并将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当改变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采用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是信息不断传送和反馈的复杂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教与学协调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 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和接受。教师应该多用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使课堂中的教与学能够和谐发展。启发式的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培养学生分析、批判、估价和综合教材的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 加强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断提出问题, 学生不断的解决问题。以此,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5 Romance的时候, 将和爱情有关的常用表达方式总结一下。先写出中文, 提问让学生猜测英文, 或写出英文让学生猜测中文。如:爱上某人 (fall in love with) , 初恋 (first love) , 白马王子 (Mr.Right) , 早恋 (puppy love/calf love) , 一见钟情 (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 情书 (love letter) , 相思病的 (love sick) , 风流韵事 (love affair) , 失恋 (lovelorn/be crossed in love) , 分手 (break up) , 相亲 (blind date) , 绝交信 (a dear John letter) , 情人眼里出西施 (Beauty lie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 爱情是盲目的 (Love is blind)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 笑声不断, 发言也很积极。

在教与学的一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变换教学方式, 多样的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手段, 以及抑扬顿锉的语音语调, 都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能够参与同教师的配合, 形成互动的气氛。教师要用自己微笑的表情, 活泼的语言来创造一个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例如, 讲一篇情爱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如果缺乏激情、像一碗“白开水”的课堂教学怎么样也说不上成功。因而, 在讲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5 Romance的时候, 笔者的做法是:将故事在情节总结为, 相识在图书馆>见字生情, 相知在战场>鸿雁传书, 相爱在纽约>通过考验, 针对每一个情节中的细节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 最后邀请几个水平较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在ppt课件中, 搭配精美有趣的图片。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不但了解了课文的脉络和大意, 掌握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细节, 在读课文的同时, 体会到了爱情的美丽和实质。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可以有目的的灵活采取一下一种或几种课堂组织形式, 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组织短剧表演和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所学课文或课外的剧目创作和改编英语对话和英语短剧, 并分小组进行表演, 并将表演较好的小组录像, 在班级播放, 激发他们的学习、模仿的兴趣。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部分。课堂小组讨论主要培养学生面对面运用语言的能力。以3-6人为一小组最好, 将讨论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例如:在上新课前布置同学将课文的作者和背景情况做研究, 在上课前进行提问。另外, 在阅读文章前可提出一些与文章有关的问题, 做好ppt展示,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然后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核对答案回答。

2学唱英语歌曲, 观看英文电影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英语歌曲, 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陶冶情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适量的播放经典的英文电影, 模仿英文台词。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 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 尤其是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投影、录像、电脑等, 多为学生提供学习纯正英语的机会, 尽快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网络支持下的灵活教学方式

学生通过电子信箱, 提交作业, 老师通过网络批改作业。教师设立公共邮箱, 通过邮箱促进老师和同学以及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信息共享。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搜寻和查找各种文化现象、课文的历史背景、故事人物的生平等等。

此外,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尽量少批评, 多表扬。采用“师生协商式”的民主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多花精力去引导学生参与, 使之积极配合, 师生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的课堂气氛,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周爽.从学习动机理论谈大学生外语学习兴趣胡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吴兵东.学习兴趣与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 2006.

[4]付文龙.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篇5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五彩池的美景,通过展示课件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

二、巧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鼓励他们。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调动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秋的原野》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为学生多提供参与机会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秋的原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美丽景色,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贪婪、不由自主、生气”等词及重点句子赏析,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理解。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了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

五、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熟记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篇6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征,政治课教学应注重采取师生双向交流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投入学习活动,才能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引人入胜,导入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助燃剂”,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趣味横生,使教材新颖,风趣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促使学生接受新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开始便索然无味,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教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大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往往取决于思想品德课教师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使政治课教学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且富有实效。

教学内容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创设情景和组织探究上,大大减少了“预设”的因素。改变了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的主动灵活了,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了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1、“问卷-反馈-总结教育”法

对于某些学生较为敏感的问题,如果采取公开讨论的形式,学生不一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往往较为合适,有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这一问题时,我事先每人发一张纸,简单设置一个题目“你参加过公益活动吗?A、参加过,有哪些?B、没有,为什么?”,并让课代表将结果反馈。经过统计,大约80%的学生选A(多种),而20%的学选B,即认为现实生活中,没什么可参加的。在他们陈述的活动中,认为“帮助家长去倒垃圾,在家扫扫地、洗洗碗等诸类也算为家里做了事情 ,也算参加过公益活动”。第二天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调查结果,并且引用了一些学生的观点理由,学生们哄堂大笑,兴趣大增,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最后我作了总结教育: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这种行为是把个人前途、国家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日益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符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当代青年勇于承担责任的具体体现。

2、“思考准备-辩论-总结教育”法

思想品德课的某些理论,或者某些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如果仅仅采有用单一式的讲授法,学生有时不容易接受,或体会不深,而如果采用辩论的形式得出结论,效果往往更好。在形式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创建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在内容上,它要求学生依据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往往要围绕论题阅读大量的有关书籍,收集大量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知识。

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常识教学中讲到“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课时,学生都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将“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观点一 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观点二 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这一论题引入课堂,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各派出四名主辩手,为扩大参与面,延长自由辩论时间,规定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发言。经过准备,辩论开始了,气氛是超乎想象的热烈,尤其在自由辩论时间内,双方展开激烈舌战,并最终深刻认识到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加深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3、“时事演讲-设问-竞答”法

这一方法,我认为尤其适用于初三中考复习中的时事热点学习阶段。为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在一些专题热点学习中,我采用第一,在开始五分钟就事先通知的专题热点让一位同学进行时事演讲,内容由演讲者就主题事先进行收集准备;第二,根据这位同学演讲的时事背景资料,设置一些问题,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第三,由学生来竞答,最后教师总结。我认为,同样是热点专题复习,如果从头到尾都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而采用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抗击冰雪灾害 高唱英雄赞歌”这一热点时,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就他所搜集的时事背景资料进行演讲,内容主要是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国家采取的措施……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设置一系列题目:一、你知道暴风雪来临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二、在迎战暴风雪、抢险救灾的危急时刻,最让你感动的事有哪些?三、英雄们的事迹突出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他们的义举为什么能感动中国?等等,让学生回答,从而对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有了全面了解,并且学会联系教材对事件进行分析。

又如,我说:“今年3月22日是第几个世界水日?提到水你想了什么?”这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学生们都在动脑筋。一会儿的功夫,班内就躁动起来,有同学就要跃跃欲试。我一看是时候了,叫起一位举手最高的同学,他非常自信的说:“我们要节约用水。”我又接着问:“怎样节约用水?”同学们情绪高涨,仿佛自己是科学家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仿佛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按捺不住,你争我抢的站起来发言。

三、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当他兴致勃勃时,对周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表现兴高采烈,甚至平时不关心的事也能引起他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应善于设计教学兴奋点,以增加课堂生动色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能力,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让互动教学激发学生课堂有效学习 篇7

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因此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交际者、合作者、创造者。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为能真正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针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问,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老师是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是听众。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个体。

《新英语课程标准》特别体现语言的实践性,语言呈现形式不以语言知识体系的描述为主线,而是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作为主线。强调学习是在有意义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人际互动发生的,任何学习都必须存在于某一具体的环境中,是通过和他人互动完成的。互动的性质和意义是成功学习的关键。语言学习尤其如此,因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互动。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在专业上应具备的十种能力之一就是互动能力(interactive competence);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的形成,互动模式的转换和变化,实际中的互动技术等。

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结合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合我校开展的互动教育科研课题,对高中英语新教材逐渐摸索出一个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及以交往能力、自学能力为主的“揭示导学—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总结评价”的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互动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生生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同时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一、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导学。

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如SEFC 1A Unit 1第一课,笔者提示导学时提出目标。一是认知目标:复习或学习有关描述好朋友的形容词和句型。二是情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是好朋友的观念,以及如何交朋友。三是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论辩的能力。

揭示重点、难点。提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习排除障碍,如step1。

提出教学要求。老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如step2—step6。具体操作如下:

Step1:Give Ss (students)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

1.honest, brave, loyal, wise, handsome, smart, classical, etc.

2.Sb is...

Sb likes/loves/be fond of/enjoy...

Sb should be/do...

Step2:First, write down your own standard of good friends.

Step3:Then, discuss the questions on the book with your part-ners, trying to use the words above and the sentence partners.

Step4:Third, design and form new standard of good friends.

Step5:Ask few students representing their team to report their conclusion of discussion.

Step6:Self-assess and inter-assess to perfect their standards of being a good friends.

Step7:Teacher gives a conclusion.

二、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进行自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如SEFC1A Uint1的阅读课,老师可让学生根据题目Chuck’s Friend及课文中的图猜测课文大意。学生的猜测结果如下:

From the title, we can predict that the writer will tell us:who is Chuck’s friend;why/where Chuck makes friends with him/her/it?Friendships between them.

From the picture, we can predict that something wrong must have happened to Chuck, who is nearly bare with long and disordered hair like a wild man, alone on an island and we can lso predict that Chuck’s friend isn’t a human being, perhaps it is the volleyball with grass being hair etc, so it is unusual.

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便实现学习迁移。又如在预习时,学生复习有关谈论天气和旅游用语,为上课时进行对话做好准备。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弄懂了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取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的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情意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的组织。

教师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小组宜小,4—6人为一组,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好是中等2—4人,优差各1人)。各小组设有主持人(支持小组讨论)、记录员(简单纪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和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思考结果或答问;其次,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习中仍未理解的问题,提供大家研讨;再次,各人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第四,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或补充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见解及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以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支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如同样在Unit 1 Chuck’s Friend

为了更有效地完成第一单元阅读文Chuck’s Friend的读前活动,把post-reading的第三个讨论问题If you are alone on the island, what would you do in order to survive?与Pre-reading的问题结合讨论。

Step1:Students who have the same choices are in the same group.

Step2:Present the question‘if you were alone on the island, what would you do in order to survive?’then have a discussion.

Step3:Have a debate between the teams, then decide who will survive on the island.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生活化的场景,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况赛等形式进行,如上例的step3。

五、总结评价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在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形填空、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如在SEFC1AUnit 8 Sports,笔者根据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Games的线索,列举各个阶段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时间线索复述课文,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施教客体,或是储存知识的容器。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际、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调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发展。

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篇8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学习中, 学科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做到平等相待, 教学相长, 民主开放。尤其是对班中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 更应该爱护有加,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安全、学习交流的民主。学生的思考和情绪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够尽情流露, 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2. 科学的提问艺术。

提问是课堂上连接师生思维的重要载体, 也是触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线。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有效地激起不同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难度的控制、提问方式的运用都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都有所获得。

3. 合理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班级授课制。为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起点的把握上, 我们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现实基础, 远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也不能为了照顾个别后进生而放弃应有的目标要求。而应该按照数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本班学生的现实基础, 通过知识、方法迁移作用的充分发挥, 情感因素的充分调动, 使学习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效展开, 让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

4. 激励的学习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 主动探究学习 篇9

教学《麻雀》一课时, 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 你们说猎狗和麻雀谁大?”学生齐说:“猎狗大。”还有的学生说:“猎狗怎么能跟麻雀比大小呢?”这时我板书出课题《麻雀》, 并说“你们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吗?请读课文。”学生都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又想知道猎狗和麻雀之间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只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同猎狗展开激烈的搏斗的故事”之后, 教师又让学生读课文, 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个故事的,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读课文。这样学生参与了全教学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使一些问题不是老师给解决而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但是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仍具有他们的共性———不随意注意现象占主导,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情境,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不随意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物体的容积时, 上课铃声响了, 我端着一杯水走进了教室, 并把水杯放在讲桌上, 这一举动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在下面小声议论, “老师讲课不喝水, 今天怎么端来一杯水呢?一定有问题。”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时, 教师指着水杯问:“谁知道这只被子里装了多少克水?”学生开始思考, 小声议论, 当学生不知所措时, 老师板书课题《求物体的容积》, 并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计算物体的容积。”把学生不随意注意迅速地引向了随意注意。于是, 学生做好了参与学习的精神准备。

数学教材中, 已知概念与新知概念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逻辑联系, 在教学中抓住已知与新知在认识过程中的联结点,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中心环节, 它将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当学生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法则和试商方法之后, 教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433÷6, 并说出试商方法和法则, 学生顺利做完并正确讲后, 教师又出一道题是:“430÷62”,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第二道题的除数有两位, “那么你们知道这样的题怎么做吗?”教师设下疑问, 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多数位数》。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理智上的要求, 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 那种愉快、满足的情绪伴随他们去探究新知。这时教师激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做这道题 (这道例题) , 而不是教师讲例题。学生都想看着这道题怎么做。于是, 都积极动手去解题, 教师还说看谁能很快地解出来, 并能说出方法。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因为学生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法则和试商方法, 他们能做出例题。学生都做完后, 教师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做, 并让他把做题的方法说出来, 教师再找几名学生说说做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看书, 看着自己做的题和书上的例题一样不, 学生发现自己做的方法和书上一致时, 那种喜悦感就会明显地表露在脸上。在学生积极性很高时, 再让学生做练习, 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学生的练习教师当堂批阅, 这样一节课, 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全过程, 练习的时间能达到20多分钟, 基本上做到了练在当堂、修改在当堂。学生做题的速度快, 准确率高。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篇10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 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甲有12本书, 乙有8本书, 甲比乙多几本书?乙比甲少几本书?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太完善, 理解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把各自所有的书的本数在桌上摆一摆。甲有12本书, 放在第一行;乙有8本书, 与甲一一对齐, 放在第二行。通过实物, 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教学过程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官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帮助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感性化

为减少学生认识事物的困难, 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 利用多种感官多方位进行感知, 获得丰富直观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 教师可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 周围镶上蓝线作为教具, 让学生仿此法做一实物圆。教学时, 学生观察到明显暴露的圆周长, 然后再沿实物圆周边摸一圈, 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伸开手摸一摸圆面, 获得平面的感觉。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圆的周长, 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 以加深印象。这样“圆周”和“圆面”相应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 不至于二者混淆。

三、发挥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在动口中培养兴趣

说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多样化, 避免单调、无趣。例如:指定单人说, 也可以分组说、前后位讨论说, 全班一齐说;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说 (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抢答等) 。这样越说越明理,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也解决了教学难点,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情趣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意向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是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启迪学生心智的良好方式, 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 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 而情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制,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刺激,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联系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情境创设, 如教学长方体, 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教学周长, 可让学生触摸黑板一周、课桌面一周等。 (2) 用数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以用天平称1千克沙子, 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 也称出正好1千克的重量, 放在天平的两端, 正好平衡, 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由于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师生一起实验得出结果, 记忆也牢固。在创设的情境中, 由于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自主学习 篇1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如何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便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前提

1.转换角色,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剥夺了学生思考空间,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也不会被有效地吸收。因此,教师现在应转换角色,把学生变成主角,把自己变成配角,给足他们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

2.注重个性,教师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在语文教学上,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个性的张扬,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赏识学生,教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现在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没有开动脑筋,或是认为他们天生就很笨。我想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担心答错后受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不要一味地追求完全和自己的答案一模一样,况且,这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足了,就能把自己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主地学习。

二.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亦如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在学《我与地坛》时,首先我让学生通读文章,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及作者个人经历,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母亲的情感。

2.积极参与,勤于动脑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导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我采取戏剧舞台的模式,让几个学生分别饰演周朴园、繁漪、侍萍、鲁大海、周萍。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点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理解、鉴赏语言主要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例如《观舞记》中的美句,我指导学生从内容(语句内容)、修辞(修辞手法)、情感(作者情感)、作用(结构作用)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

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积累摘录,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

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

2.掌握步骤、理解文意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则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感受是一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文章,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回过来统观全文,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此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

3.利用文本,辅助学习

这里的信息主要指: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习题、课下注解等。

“单元提示”是对一个单元的整体“俯瞰”。“阅读提示”是文章的导读,它或揭示文章主题、或指导重点内容、或引领进行情感体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自学课文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可以这么说阅读提示读懂了、会用了,课文就学好了一半。所以上新课前我会有意提起单元的内容,考察学生对其熟练程度。“课后习题”是对“阅读提示”的扩充与落实,它通过具体的题目使“阅读提示”提示的重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当然它也更兼顾三个维度的学习,其中既有内容的理解,又有语言的赏析,还有情感的体验,而且题目设计也是逐层深入的。这些都大大扩充了“阅读提示”所涵盖的内容。因此从“课后习题”入手来学习课文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课下注解”则是学习课文的突破口,比如对课题的解读。综上所述,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学课文是大有帮助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兴趣乐于学习 篇12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我们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喜欢我们, 学生才会有兴趣学我们所讲的内容.

在课堂上, 教师要满怀激情, 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要亲近学生, 热爱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教师, 不能认为自己是教师, 觉得高人一等, 对学生冷冰冰, 板起面孔, 甚至怒目以待, 冷嘲热讽, 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可以采取暗示的方式, 如调整我们说话的语速或语调, 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自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学生喜欢上了教师, 就会相信教师教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我们传授的知识, 自然就对我们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们不能歧视他们, 而应倍加关心、爱护他们. 并且我们要有勇气接受学生的意见, 随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强课堂吸引力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从而使他们神情专注, 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1.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课堂上, 应少给学生以成规的约束, 多给他们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认识千米”这一课时, 在复习导入部分, 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填空题, 最后一题为:马镇到江阴的实际路程大约有25 () . 有名学生回答是25厘米, 当时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这名学生的答案, 而是开玩笑地说:“张老师每个星期都要从马镇送女儿去江阴读书, 看来张老师不用开汽车去了, 只要跨出一小步就到了, 张老师的本领竟然如此大啊, 可以和齐天大圣孙悟空PK一下了! ”课堂上立刻充满了笑声, 孩子们马上就大喊要填一个比厘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 其中有个孩子叫出了应该填千米, 老师马上就导入新课, 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度单位千米. ”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立刻放松, 使课堂气氛和谐, 学生听得更认真了, 学得也更投入了.

2. 鼓励学生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因为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一句巧妙提问, 固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但学生的质疑也同样会折射出他们智慧的灵光. 鼓励学生质疑, 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而这些问题远比教师替他们去提出和分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适当组织竞赛, 激发竞争意识

争强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爱争强好胜, 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重.

三、采用新颖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乐于作业

传统教育机械劳动多, 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了一件“苦”差事, 要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就应当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 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件乐事. 我们教师应合理引导, 改变作业的形式, 既有动口说的, 也有动手操作的, 既有数学活动的, 也有数学学习与美术、音乐等融为一体的……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作业, 而不以作业为负担.

四、多加鼓励与表扬, 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 做到“好话多说, 坏话好说”, 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你的声音真好听, 老师太喜欢听你读题目了. ”“敢和老师比一比, 看谁算得快吗? ”“你真像一个小老师, 讲得这么清晰……”教师的爱心、激励和期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活跃了儿童的情绪, 能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赏识每一名学生, 善待每一名学生, 教师的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支歌、一个手势……都可以成为评价激励的手段, 使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

上一篇:质与量下一篇:铁路信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