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从这里激发

2024-05-13

兴趣从这里激发(共5篇)

兴趣从这里激发 篇1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目前, 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尽管语文教师大声疾呼要加强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种种情况导致当前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以为然, 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文学习的开始阶段低门槛, 小学初始阶段的语文活动集中于生字生词的积累, 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 语文学习逐渐呈现了他的贵族化, 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情感的积累丰厚, 需要情感、创新等高级思维活动地有效参与, 但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错误地认为阅读占去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学生阅读是在浪费时间, 多做一个数理化题目, 也许对他的升学考试产生的帮助会更大, 能立竿见影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活动没有温度, 阅读视野没有广度, 阅读理解没有深度, 阅读水平没有高度。这种短视的观念对学生的一生, 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 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将产生严重地危害。阅读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是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智慧之门。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至今耳熟能详。“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幸福成长, 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精神层面的充裕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人的幸福不是由百年一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 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聚成的, 阅读的作用从不立竿见影, 但却能滴水穿石, 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 这是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使命。要积极营造氛围, 转变观念, 积极创新, 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为语文新课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 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 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 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我以学生对视觉影像的喜爱为切入点, 利用文学欣赏课播放“百家讲坛之李白”, 让学生对李白坎坷的一生有初步地了解, 李白一往无前、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心灵和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倾向以及为此所付出的终于被世人所弃的人生悲剧吸引着学生。接着我又以几首李白的代表诗歌为基点, 分析作者的形象, 李白一生钟情于那如仙露琼浆般的佳酿, 倾慕于对空洒清辉的圆月, 他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豪放飘逸, 与之高明的剑术不无联系, 我们不妨称之“侠客”, 这样李白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三个身份定位, 分别是“酒仙”“月仙”“侠客”。接着我就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去读有关李白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 让学生有了一个定向的阅读方向和崭新的阅读领域, 而不是局限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几篇孤立的可怜的李白诗歌。学生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如火如荼, 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之前, 我提前向校方申请购买有关古代诗歌的书籍, 让学生能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料。学生的成果非常不错, 有学生甚至将李白的年谱列出来后, 对应着李白的经历整理出此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诗歌, 脉络之清晰, 内容之全面, 令所有人都十分震撼。我立即顺水推舟组织了一个竞赛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最理想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我认识的李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中“月”“酒”这频繁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生在朗读品位诗句中感受着李白的侠骨豪肠。这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催化剂, 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我国博大渊深, 灿若星辰的文学殿堂, 汲取中华文韵, 去遨游在宏观的经典阅读海洋之中。

二、活动是理想的伙伴

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以图书馆为依托, 开展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 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行为。我让学生每人制定一本阅读笔记, 并为自己的阅读笔记起一个生动的刊名, 学生的刊名异彩纷呈, 有“青苹果乐园”“行云流水”“如梦令”等等, 每周末学生每人推荐一篇自己阅读过的最美的文章, 并且写上推荐的理由。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推荐文章三篇, 最佳赏析三篇, 并发一些本子之类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项活动策划比较成熟后, 我联合语文组、图书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我一直认为, 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 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 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 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 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全校师生每两周每班产生3篇阅读成果后, 在图书馆进行展示, 并向师生全天候开放, 师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读鉴赏, 这样一来, 不仅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 学生在写推荐理由的过程中,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后来我们又不断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如手抄报展示、演讲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知识竞赛等, 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在对话中交流, 在交流中辩论, 在辩论中提升。经过这样活动方式的强化训练, 学生逐渐习惯穿梭于阅读文本中, 不再对阅读活动陌生, 取而代之的是宁静温和亲切的心灵休憩。

三、成果是飞跃的舞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 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 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 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在争论“韩寒”, 似乎当代中学生很关心这个人物, 我对韩寒的了解也仅止于那本《三重门》, 社会对韩寒的评判也褒贬不一。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趣味, 不能简单粗暴道听途说地遏制, 此时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 相似的梦想, 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教师要储备丰厚的评论能力, 平时要多阅读评论文章, 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交流阅读经验, 分享阅读成果, 我随即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韩寒的文章, 掀起了“韩寒热”, 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藏书和图书馆网络搜集韩寒的言论, 以及其生活历程, 客观全面地分析“韩寒现象”, 让学生正确把握对待事物“入”与“出”的尺度, 做到不盲目崇拜, 不人云亦云, 勤思考, 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我引领学生去研究韩寒,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收获非常大, 学生作品《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韩寒, 走稳了!》获得了全校老师的好评, 尽管文笔略显稚嫩, 但文章中呈现出的辩驳的态势、智慧的碰撞让每一位见证的老师无不欣喜于孩子们的进步。我想在这种长期孜孜不倦地阅读探究中孩子们的思维犹如小溪中的卵石被溪水冲刷得光洁圆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想这次成功的探究活动一定能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 孩子们在前进的步伐中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欣喜若狂。这样以小见大, 举一反三, 学生今后会怀揣自信, 镇定, 平和之心, 体验阅读的幸福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大。”可见, 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 有目的地学习、汲取, 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在耳濡目染中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在幸福中翱翔未来。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阅读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对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情况的滞涩, 文中指出了其危害。文中就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效阅读活动的开展、创新阅读成果的提升三方面浅谈如何组织学生积极自主有效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动,成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王一平:《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3]陈建华:《课外阅读指导要“六给”》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兴趣从这里激发 篇2

内容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形象直观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也让课堂充满生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巧用、妙用、活用多媒体在开课时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改革评价方式,从而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形象直观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声像同步,形象直观,信息容量丰富,传播方式快捷,能使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巧用多媒体,开吸引之课

导入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恰到好处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中。

在教学《长城赞》导入新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几幅长城的图片,顿时,学生被长城的雄伟壮丽所震撼。我请他们用自己的话赞美长城,学生兴致盎然。当他们听到,文章作者用了一幅长对联来赞颂长城时,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文本去看看。

除了图片引入之外,还可用音乐引入、引用导入、介绍背景导入等,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妙用多媒体,创学习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如讲授《金色的鱼钩》时,为了拉近学生与“长征”的距离,一开课,先播放一首主席诗词《七律•长征》,让学生在熟悉的歌声中感觉到红军的豪迈气概。再运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红军长征路线图,感受长征的的伟大,催发出学生对红军战士崇敬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三、活用多媒体,改评价方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作文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可以对学生作文给予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评价,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作文兴趣。

(1)上交形式多样化。学生作文可以书写在作业本上上交,也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可以从QQ上发文本或者是即时聊天,也可以直接发到班级作文网页。(2)互动式评改。学生作文除了教师的批改外,也可以发到QQ群中,老师也可以介入其中。大家互相欣赏作文大家点评,可以一人作文多人点评,教师平时灌输多发现别人优点的观点,这样学生间会互相寻求亮点,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产生共鸣,提高写作兴趣。对于作文中的缺点老师可以提出,由大家互相商讨,同龄人的建议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3)多渠道发表。教师可利用校园广播台的“好作文”专题栏目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校内广播,也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班级网页或校园网上传,让大家共享创作成果。用这种成果展示的形式作为整个作文训练流程的终结,并努力营造好文共评、奇文共享的广阔而生动的交流空间,这样,无论创作者还是读者都能在得到老师、同学认同、肯定与赞赏的愉快情感体验中巩固作文兴趣,提升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从语言入手,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篇3

一、以故事激发幼儿绘画热情

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 教育孩子的好教材。故事是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的。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笔者也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每次讲故事的时候, 幼儿是最安静的时候。在幼儿园里, 笔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个班级的幼儿随意分成两组, 组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 经常讲给幼儿听, 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另一组按照传统方法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我们发现讲故事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通过讲故事, 除了能使幼儿学习语言, 能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品德教育外, 还可以运用故事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杀死小老鼠》中, 幼儿学习短线, 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故事:小猪胖胖家今年大丰收了, 有许多粮食, 可是最近来了一群小老鼠, 经常偷吃胖胖家的粮食, 胖胖很苦恼, 他请机灵聪明的小猴帮忙, 小猴给了他许多药膏 (出示蜡笔) , 可是小猪犯愁了, 他一个人来不及杀死这么多小老鼠, 怎么办啊?小猪胖胖灵机一动, 想到了我们小朋友。他请小朋友帮忙。由此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即在情景中培养情绪、激发兴趣;然后进一步启发幼儿活动思维, 对幼儿提出要求:看谁能最快、最好的把小老鼠杀死, 鼓励孩子画与别人不同方向的短线。在绘画的过程中,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一边画一边嘴上还说“杀死坏老鼠”

二、以儿歌激发幼儿绘画热情

儿歌有韵律、有节奏, 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人耳动听。教师把画的内容编成生动有趣的儿歌, 深受幼儿的喜爱。实践表明, 幼儿根据儿歌画出来的画, 想象力、创造力明显要丰富得多。如画小猫。边说边画“一个西瓜 (画猫脸一一圆形) , 两颗豆子 (猫的眼睛) , 咧开嘴巴, 开始发芽, 左边一片叶 (猫嘴左边线) , 右边一片叶 (猫嘴右边线) , 中间一片叶 (猫嘴完成) , 左边伸出三条根 (猫的胡须) , 右边伸出三条根 (猫的胡须) , 两片叶子坐在西瓜上 (猫的耳朵) 。”

三、以谜语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谜语能生动、形象、有趣地描绘事物的特点、特征及用途等, 最主要的是谜语能够巧妙的把事物的名称隐藏起来, 启迪幼儿开动脑筋, 发挥其想象能力。比如:画螃蟹和大象的时候, 在没有告诉幼儿所画的内容之前, 先让幼儿猜螃蟹和大象的谜语“八只脚, 抬面鼓, 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 嘴里常把泡沫吐'”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老师说完这些谜语后, 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 不假思索就猜出了谜底, 而螃蟹和大象的外形特征也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这样幼儿学起来也特别地感兴趣。

四、以对话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皮亚杰认为, 课堂的相互交流是“一个整体范围内的智力相互交流和作用, 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如果幼儿不能了解彼此的观点, 那么将会长久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加以适当的引导, 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如在一次毛线想象添画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先出示几幅范作请幼儿欣赏, 让幼儿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示范用一段段的毛线浸入不同颜色的颜料后随意弯曲摆放在半张纸上。接着合上另外半张纸, 轻轻按一下, 最后打开纸, 取走毛钱。教师让幼儿观察、想象这幅图案像什么?有的说像飞碟, 有的说像小鸟。教师随即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上来示范添画, 没画几笔, 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头鹰跃然纸上。教师在旁启发大家:猫头鹰喜欢在什么时候出来?躲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朋友又在纸上添画了树枝、黑夜、星星、月亮和几只偷东西的小老鼠。这样, 在教师的启发下, 幼儿的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全身心地沉浸在整个活动中, 接着又画出了“我的好朋友”、“动物园”、“龟兔赛跑”等等奇特的画面, 并且还为自己的画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效果极佳。

五、以评价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征的关系, 对任何事物都易产生兴趣, 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 而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无疑是巩固兴趣的绝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并理解幼儿在探究中的思维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 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要把“这是你想出来的吧?真棒!”、“画的真有趣!”、“你还有哪些不一样的想法, 讲给我们听听好吗?”等一些激励的话常挂在嘴边, 使孩子体验成功和满足。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如在一次图形绘画活动中, 大多数幼儿都画出了与笔者示范相同的图形画, 我发现有一位幼儿用图形画出的画颇有创意, 就及时地展示他的图画并表扬了他, 然后说道“这幅画真漂亮!我想, 你们一定还有许多不同的好画法吧?赶快试一试。”在老师的鼓励下, 幼儿积极尝试, 大胆探索, 发现了各种图形, 思维能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兴趣从这里激发 篇4

下面, 是初中化学三维评价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体现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又体现联系实际、联系技术和社会的思想与要求;同时,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注意“由近及远”, 让学生从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开始学习化学, 以减少学习难度, 增强学习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中, 初步掌握常用的科学方法、形成辩证思想, 并在涉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知活动中, 培养与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科学、物质、社会以及自身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规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行为, 体现了新时代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针对学业评价的总目标, 笔者认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学业评价应注重以下几点评价内容。

一、坚定不移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 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试题要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验特征, 探究特征的同时, 突出应用, 关注社会, 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在情景中提出, 问题在社会实际中提出。如常州市2006年中考第1题, 将化学变化的知识设置在生活常识中, 以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为载体, 让学生有一种亲近熟悉感, 有利于以轻松的心情完成下面的答题。扬州市2006年中考第4、16题, 将社会关注的热点 (三峡大坝工程, 生产假药致人死亡的某制药厂主要产品) 引入中考试题中。双基评价应长期坚持, 要把双基评价同时代特征相结合, 同时注重在多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经验与广大化学教师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二、继续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新化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 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查时要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可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例和现象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 并通过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三、凸现学科特点, 继续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评价化学实验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 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 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逐步学会探究, 同时在考查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品质。此类试题, 应更关注新科

“分数的初步认识”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2页的内容) ,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分数的知识构建过程中, 其具有举足轻重的知识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质承载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的重任, 它也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作了如下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兴趣感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具体、感性的材料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兴趣的情境。这样, 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为学生学好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伊始,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 创设了一个两只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引入课题, 使学生兴趣盎然,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 形成对分数这个概念的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又举出了很多用“一半”表示的事物。此时, 教师指出“一半”也可用一个数来表示, 那就是“1/2”, 并说明这是一个分数。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1) 一天两只小猴子找到了四个桃子, 小猴子一看, 每人拿了两个高兴地吃起来。 (2) 第二天小猴子们又找到了两个桃子, 小猴子一看, 每人拿起一个走了。 (3) 第三天小猴子们只找到了一个桃子, 小猴子互相看了看, 傻了眼, 这该怎么分?问题出来了, 学生的兴趣也来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很容易地得到答案: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一半”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十分常见, 学生非常熟悉, 大家纷纷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用“一半”表示的事物。这样, 就很快地引入课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分数的环节。

二、深入分析, 加深理解

良好的开端, 意味着也成功了一半。此时, 学生兴趣未减, 兴奋的神情洋溢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这时, 可让每个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 折一折、涂一涂, 表示出“1/2”。通过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也就是折法不同, 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就都可以用“1/2”表示。

概念的形成, 是经过多层次比较、分析、综合才能达到深入理解。下一个环节认识“1/3”时, 学生有了对“1/2”意义理解的经验, 教师出示图片 (图略) , 引导学生说出涂色部分是“1/3”, 并能说出表示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 抓住分数的意义不放, 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1/4”并将其涂色, 在小组中交流“1/4”所表技、环境问题 (尤其是电子垃圾等新兴问题) 、能源危机、新材料的使用等;应多采集此类信息, 并将此类信息活化为实验试题, 将基本实验信息隐含在试题背景中, 而且要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四、注重阅读、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本素质。评价这一能力时, 要非常重视, 每道试题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部分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由于探究活动的探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因此探究过程中要加强问题开放性的思考, 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开放, 也可以是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开放, 或者是答案的开放, 或者是兼而有之。

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已渗透到新课程教学当中。考查中, 重视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规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行为, 体现新时代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类评价试题, 要将学生爱国热情, 凸现民族历史辉煌及赞美美丽生活示的意义。这样, 问题逐步深入, 学生的兴趣也越

来越浓三。、操作深化、拓展思维深

对知识的探索,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要深入其化程中内涵, , 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 维视野。得以开阔在这个深。比如入的过, 课在学习了“1/2、1/3、1/4”的意义后, 我认为并没有真堂手操作正地完成, 折一折本节课、涂一涂的教学任, 务再创, 造出更多的几分之北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河教一。于是, 在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 滦县学份数不同通过分析, 每一比较, 让学生感到份的大小也不, 同 (图略) 相同的物体。平均分的这样的问●拓题思考, 为今后学生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做了李翠展很好的在铺这垫个。荣环节, 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学理解, 能够明白分数所蕴涵的意义。但教学并没生将知识有终止, 进一步深化还需要结合。鼓励学生自知识的外延, 主去尝试作进一步、讨论探索, , 思积极地参与探索, 让他们想、做、说, 尽量地展示维思维过程。于是,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指

导学生观察思考, 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同样表示的是‘1/4’, 图中涂色部分的大小为什么不同?” (图略) 要引导学生认知、感受, 所分物

体大小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分数其大小也不相同, 这样为后来学习分数的其他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至于停留在表面。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 基于分数所处的知识地位, 对分数的教学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结果, 既非来自外部提供的信息, 也不是原来的长时记忆, 而是思维过程的产物。”因此,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各种方法的运用, 各种形式的讲解, 都不是目的, 只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手段。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 自主学习。而教学方法的运用, 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感性到理性, 最终形成知识能力。

的情感观、价值观与中考相结合。

六、学业评价应注重导向功能

新课程标准更替的过程中, 教师最大的困惑是对老教材中有、新教材中无的知识和题型的处理。因此, 学业评价要忠实于新教材, 为一线教师清晰、明确地指明方向。比如:扬州中考在分析说明题中, 剔除了以往多年惯用的气体流程推断、酸碱盐反应关系推断, 在综合探究中剔除了繁杂的多步计算。整个试卷的命题中, 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 学以致用, 启蒙引导, 注重探究, 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但是, 出现了新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有关镁与氮气、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及其计算。因此, 学业评价要注重导向功能。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从词汇积累入手 篇5

一、在听英文歌曲的同时掌握英语词汇

在听英文歌曲的同时掌握单词词汇, 是高中英语词汇兴趣化教学的最常用教学策略。英文歌曲通常发音纯正且意境鲜明,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英文歌词并加以记忆, 不但能够使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多彩, 还能让学生在聆听优美音乐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英文中出现的陌生英文词汇加以记忆。通常出现在英文歌曲中的英文词汇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较常应用的英文词汇, 属于高频词汇。学生通过对高频词汇在英文歌词中使用的感悟, 更能加深对词汇的掌握和了解。例如《Innocence》这首歌:

Waking up I see that everything is ok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And now it's so great

Slowing down I look around

……

And now I let myself be sincere

I wouldn't change a thing about it

This is the best feeling

在聆听英文歌曲进行词汇掌握这种学习单词的方法中, 艾薇儿的歌曲无疑是首选。上文中, Waking、around、sincere、change这几个单词, 基本上是在牛津版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英文单词。在这首三分半钟长的《Innocence》中, 出现了多个需要掌握的英文词汇, 可见聆听英文歌曲进行词汇的学习是很高效的。这里笔者推荐几位适合在听歌同时进行词汇学习的欧美歌手, 以供教师参考, 供同学们学习。具体有:西城、碧昂斯、布兰妮、麦当娜、克丽斯蒂娜等等。这种英文词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避免学生在听英文歌曲的同时忘记了学习词汇的现象的发生, 还要求教师对英文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以便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学习英文词汇的音乐。

二、顺口溜记词汇

传统意义上的单词死记硬背的方式, 一直都是学生最不愿意采取却不得不采取的记忆方式。这样的记忆既不利于长时间记忆, 也使学生倍感枯燥, 产生厌烦的情绪。针对这样的词汇记忆现象, 笔者提供一种顺口溜记英文词汇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记忆单词, 同时对学习单词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口溜记单词的前提是顺口溜中出现的单词后缀是一样的, 这样才能够使整段顺口溜朗朗上口。例如:ain。彩电品牌是mountain (山岳) , 请你不要再bargain (讨价还价) , 别把价格来complain (抱怨) , 听我仔细来explain (解释) , 质量很好是certain (确实的) , 价格把服务contain (包含) , 三年内免费maintain (维修)

教师在采取顺口溜记忆词汇的模式教学时, 要注意顺口溜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并且要尽量应用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新单词, 要具备一定的情节, 才能够使学生更快捷深刻地掌握单词。下文中, 这段顺口溜也朗朗上口并且情节鲜明, 但是由于其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单词出现的较少, 因此就没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必要性了。

Ing:花开又是spring (春天) , 钟声响亮ring (鸣响) , 走出一个king (王国) , 边走边在sing (唱歌) , 到花园里swing (荡秋千) , 黄蜂有对wing (翅膀) , 飞过来就sting (叮) 。

采用顺口溜记忆词汇的方法是趣味性英文单词词汇教学的另一种可行性很强的词汇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要进行顺口溜编撰, 使学生学习词汇更加方便快捷。另外, 教师也可以积极要求学生加入到使用大纲词汇进行顺口溜编撰的行列中来,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在编撰的同时更加加深对英语词汇记忆的兴趣, 并且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学习。

三、构造合理的词汇链

英文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 一个词汇可以派生出多个新词汇, 这就涉及了另一种兴趣性英文单词教学策略:构造词汇链。具体说来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构词法对已有的单词进行巩固, 并且掌握新的单词。例如:create—creature—creation—creation—creabve1y—creative。这就是一个词汇链, 它将与create相关的各种词性都加以总结概括。这样的词汇链不但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还掌握了多个词汇。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 也是使学生产生学习词汇浓厚兴趣的词汇教学策略。

上一篇:管理数学模型下一篇:有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