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时间

2024-05-13

有效时间(精选12篇)

有效时间 篇1

一、有效把握时间的误区

1.忙。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并不是把千头万绪的工作, 把属于市场管辖的事情或者把属于下属做的事情都通通包揽给自己来做。所谓的领导就应该做好“掌舵者”, 应该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方向并做出决策, 把属于市场管的事情交给市场, 做好政府宏观调控, 把本来应该属于下属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 做好指挥、监督的工作。但是不少领导却事无巨细地操心、担心, 将本应下属做的工作“抢”来做, 本应下属承担的责任“抢”来扛。

2.盲。

一些领导者不管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管权力是否运用达当, 不管目的是否达到, 他们都会盲目地使用权力。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要保证权力的顺利使用, 需要考虑和分析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 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没有可行性的权力驾驭都是盲目的和有害的, 领导权力驾驭的可行性应该包括:领导行使权力的目的、方向是否正确, 如果用权的目的不端正, 方向迷失, 则整个权力的驾驭活动就是盲目的;群体成员对领导权力驾驭的目的、方式认同与否, 人们不认可或者持反对意见, 则这种权力驾驭就不可行;权力驾驭目标是否可行, 如果困难程度超过实际条件, 权力驾驭不适应下属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行使了该项权力就是盲目的用权。但是一些领导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并没有认真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而是盲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

3.累。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者并不是非常累的领导, 这里的不累并不是不管, 而是放收自如, 应该学会分权, 把属于下属的事通通交给下属去完成。领导先要确定他们累的是不是干正确的事, 他们是不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一个好的管理者, 第一是要做正确的事, 然后才需要正确地做事, 最后才是把事情做好, 做一个有效而不累的领导。

二、出现有效把握时间误区的原因

1.一般认为有效的领导应该抓时间多干事。

2.缺乏信任, 担心下属完成不了工作任务。

3.害怕下属抢占政绩风头。

4.领导与下属各自的工作划分不清楚。

5.政府、领导与市场的职责划分不清楚。

三、领导做好有效把握时间的几点建议

1.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必须弄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能够使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能够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诸多局限, 并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政府把属于市场管辖的事情放归市场,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它的基础作用。但是市场并非万能的, 市场也有其缺陷, 在应对公共物品的供给、经济的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外在效应及社会公平等问题上, 就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 运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只要政府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市分开、政事分开, 做一个有限政府、一个高效率的服务政府, 政府的事情不但减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同理, 对于一个领导来说, 只有处理好政府、市场与领导三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有效地把握好领导的时间。

2.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应弄清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因为领导的工作职责与下属的工作职责明显不同, 下属强调的是具体问题的执行, 而领导主要是对问题宏观方向的把握与决策。所以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应该具备战略眼光, 在许多复杂的问题中, 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 驾驭全局, 突出重点, 决策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3.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应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领导也一样, 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揽下来自己做, 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同时还可能影响下级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领导要善于授权和放权, 鼓励下属把事情做好。一是扩大管理幅度, 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由于受领导能力、经验等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 一名领导能够实现有效领导下级的人数是有限的, 超过一定的管理幅度, 其领导的管理效率必定受到影响。管理幅度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在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的博弈。强调宏观管理的管理者可以使管理幅度扩大, 组织层级减少, 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扁平化。二是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 提高其工作热情。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处于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进行合理科学的授权, 可以让下属在一定的约束机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完成某项工作, 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热情的同时, 也使上级领导赢得了下属的尊敬, 改善了整个组织的工作环境。

4.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重在用好人。

确定授权对象是有效授权的前提, 高层管理者在放权时, 把权力交给什么样的下属才放心, 这是比较头痛的事。管理者在授权过程中, 应当仔细地观察、教育和考验下属, 根据他们的成熟度, 逐步扩大授予他们的权力。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下属, 应授予与其能力相当的权力;对那些已经成熟的下属应给予更大的权力;对那些未能很好运用自己权力的下属, 则应收回或缩减他们的权力。用好人是做好事情成败的关键, 所以下属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是授权考虑的必备要素。基于这样的考虑, 作为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就要选好人, 把下属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5.有效把握时间管理的领导重在指挥、权变、激励、回馈等战略工作。

在授予职权的过程中, 管理者不是简单地将职权一放了之, 而是继续履行管理者的必要义务, 支持和监督被授权者的行为。要使被授权者明确管理者的意图, 给予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及时引导、指导和协助并监督检查其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有效的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调整权力的应变方式, 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当下属遇到困难和挫折, 甚至犯一些错误时, 领导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下属。正确的授权程序包括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和及时检查监督, 被授权者负有向授权人汇报工作的进展和结果的义务。管理者应做到:建立健全请示汇报制度, 以制度约束被授权者;了解实情, 体谅被授权者工作中的困难;依据标准公正客观地检查, 避免太多的主观倾向;上下及时沟通, 齐心协力, 共同履行职责, 完成任务。

6.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要有创新意识。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者不仅要掌握常规的领导工作规律和经验, 而且在常规和经验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要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所谓创新就是打破旧的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领导者要善于用宽容的心态去促使创新的发生。高明的领导者把握时间的艺术是能审时度势, 发现时机, 分析时机, 寻找可乘之机, 占得发展的先机。

有效时间 篇2

一.时间-效益曲线

数学、英语、政治三门课的复习有对应的三条时间-效益曲线,分别表示了随着花在各门课上的复习时间增长而发生的水平增长情况。

曲线1表示的是政治复习效果,它在初始阶段的上升速度远远大于代表英语的曲线3和代表数学的曲线2,但这是一条凹曲线,随着时间的增长,效益增加的速度也就是曲线的切线斜率是逐渐降低的(凹曲线的 ,即 递减);代表数学的曲线2是一条凹曲线,( , 递增),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数学效益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英语曲3也是一条凹曲线,但是比曲线2要平滑的多。

也就是说,在一开始复习备考的一段时间内,政治的进步最快,很快就能达到接近于最终水平的层次;而处于同样时期内的数学复习进步速度居中,英语复习进步最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复习的深入,政治的提分空间越来越少,而数学水平开始突飞猛进,由于前期复习大量、有效的积累,数学的提分幅度开始快速提高;英语在复习后期的水平提高幅度也要比刚开始复习时大,但还是不很明显,整体感觉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这些曲线能反映实际情况的话,就可以推出以下3种复习策略:

1.如果你手头时间非常紧,以至于不太可能把三门课都复习完的话,花时间学政治最划算了,因为在短时期内复习政治所获得的提分幅度要远大于复习数学和英语;

2.如果你三门课都有扎实稳固的第一遍复习作为基础,但现在的剩余时间不够做到“面面俱到”,那么花时间学数学最为划算。因为在有扎实基础的情况下复习数学的收益最大,复习政治则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复习英语甚至就好像是一件“杯水车薪”的事情了。

3.如果你现在还处于考研萌芽时期,有十分充足的时间做准备,那就应该依据三门课的复习特点早做安排。英语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什么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好事,只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投入来换分数――所以英语应该及早动手,甚至在大二大三考四、六级时就可以加大对英语的投入,打下牢固基础以后再过渡到备战考研英语,打一场持久战;数学的复习应该放在政治以前,关键是保证到考试前能够空出充足的时间来进入“快速上升阶段”;政治则不用操之过急,因为本来就花不了太多时间,复习过早反而会面临遗忘的问题,如果在考试的四五个月前就把政治弄好了,后来的几个月主要就是“与遗忘作斗争”,非常不划算。即:英语动手越早效果越好;数学备考要依据个人情况安排;政治可以放在后期复习。

二.知识点网格观点

不论是政治、数学还是英语,都可以从“知识点网格”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网格有三要素,分别是知识点的数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方式、点对点连接的强弱程度。以下通过比较三个科目来讨论各科的知识点网格:

与其他两门课相比,政治的知识点数目居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度也介于数学和英语之间。政治网格最大的特点是点对点连接的规则性最强,逻辑关系和框架结构清晰、容易理解,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树型结构;具体到某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更为简单线性结构。

数学对应的知识点网格中的知识点数目较少,与其它两科相比突出特点是连接的.强度最强,而且不规则,这与数据结构中的图状结构最为相像。

英语的知识点数量是三者中最多的,因为每个单词、词组、语法都可以算作是一个知识点。其网格最大的特点是点到点的联接强度最弱,时有时无。这用数据结构的观点无法描述,因为基本上没有结构存在,只能用大量离散的小点来表示,有点像星空。

这三科的知识点网格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点到点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的强弱,也就是知识点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强弱,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各科具有不同的出题方式和应对方法。

政治题目要考察的知识点比较明确,虽然政治出题专家总是试图在一道多项选择题中考到几个章节的内容,或者是在一道大题中以几层小问题来考察跨科目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他们也尝试做一套数学考研真题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在一题中融合多个知识点的技巧还很不成熟,甚至有生拉硬凑的感觉。政治试题的难度并不在知识点的跨度上,一道融合多科目、多章节知识点的题目看起来很好但往往难度较低;大家普遍感到那些多选题题干的模棱两可、选项的大同小异、单选题的出其不意、辨析题的莫名其妙才是政治试卷的难度所在。与政治出题老师相比,数学出题老师“编织”知识点的能力要强得多,尽管每道数学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只是一个两个,但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常常要用到其它的知识点,数目根据题目大小不同而多少不等,小题少大题多。数学题目的考察点一般都很明显,各知识点结合的即顺畅又紧密,而且条件清楚、问题明确,但就是让人做不出来。

时间计划:有效对付心理压力 篇3

时间计划:有效对付心理压力

基思·贝利

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聪明的人会通过使用”时间计划”这一工具来避免受到压力困扰。所谓”时间计划“,就是把时间分成块,然后针对你所想要完成的事情,把一块一块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当然,这并非要求把时间精确到1分、1秒进行分配和计划。

国外的研究表明,那些给完成任务设定明确日期和时间的人,75%~100%都完成了任务。通过明确设定完成某一项目的时间、日期,人们会建立起一个时间框架和观念,增加了完成任务的机会,从而有效避免心理压力的侵袭。

那么,如何做时间计划呢?心理学研究者总结出以下“两步走的时间计划”。

第一步:根据精力状态安排活动

每个人的精力、注意力和兴趣点都有高峰和低谷。知晓自己的“精力模式”,就能够建立一个发挥本人“节律优势”的时间计划。首先,反省和思考一下自己的“精力模式”,也就是说,找找自己在哪些时段精力最好。以下这些问题可能有助于掌握自己的精力状况:

1.你喜欢在当天早上还是头天晚上为下一天做规划?(喜欢做规划的时间往往是精力较好的时间)

2.一天当中什么时候你最具创造力?(最具创造力的时间肯定是精力充沛的时间)

3.一天当中,不管是早些还是晚些时间,你有没有在什么时间段觉得,即使是那些困难的事情,做起来也相对容易?(精力状态上佳时,困难的事情做起来相对容易)

结合以上这些提问以及个人的观察和体会,找出你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并利用这些时间段来做最困难的项目;而用精力低迷的时间,去做那些常规的、比较简单的项目和差事。

第二步:学会分解时间做一件事

当你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仔细翻看一下自己的安排,并就此做一份时间进度表。每一段时间以15分钟到两个小时最为有效。千万不要长时间坐在那里,试图一次性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还记得学生时代复习迎考时的“临阵磨枪”吗?很多人一直拖到大考前夜,才开始在那里通宵达旦、填鸭式地用功复习。这么做心理压力一定很大,效果也不好,原因就是根本没做时间计划。

那么,遇到这样较大的项目,如何合理地做好时间计划呢?关键是要把项目分解一下。也就是说,把完成这一项目所需要的时间分解成若干个以1小时为单位的时段,而且,要把这些时段放到不同的几天里。这样,做起这件事就会从容很多了,不至于时刻感受到压力的存在,而且效果也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大约每1个小时,就要安排10分钟时间休息。这样既可以避免大脑疲劳,也使得大脑能从容处理所有的信息。

秘书有效的时间管理 篇4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 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 早已不是人与人竞争, 而是与时间赛跑, 哈弗的管理百科全书将“时间管理”列为成功的管理者的总要因素, 许多的美国企业在培训员工时也常常加入时间管理的培训过程。秘书作为协调领导处理事务的人, 以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一样, 要做好工作更要合理的分配时间, 分清轻重缓急, 明确工作目标, 加强时间管理, 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工作。秘书对时间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领导的工作效率, 使得领导的工作不得头绪, 杂乱无章。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时间, 我们每天都只有24小时, 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大致相同, 然而人生之所以不同, 在于其余时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然而我国对于时间管理的观念还是较落后的, 所以我们往往会掉入时间陷阱, 例如拖延工作无效率的加班等等。一是由于领导的原因, 由于自身的陈腐的观念, 没有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 不把时间当做可利用的资源, 在会议、仪式中注重排场, 注重表明功夫而忽视了节约时间, 以及工作分工不明确。第二个原因是由于, 秘书自身的原因, 对于时间安排不合理, 不能分清轻重缓急, 不能与领导主动的沟通, 而是被时间安排。

秘书, 对于时间的管理有着特殊性。所以在工作中, 要有效的安排时间, 避免因自己工作的失误而造成工作效率低, 使公司落后于他人。那么怎么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工作呢?

管理时间必须遵守四个个重要的原则, 1) 时间合理分配原则2) 最大限度地为领导获取可控制时间3) 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4) 有计划、有目的。在遵循着三个原则的基础上, 来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安排、管理时间, 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对于时间的管理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制定时间安排表

这个时间安排表不单单是对一个时间段的安排, 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种时间安排表, 我们大概可以做出5种时间安排表, 一是全年预定时间表, 在这个时间表里, 制定一个一年的计划, 不用每件事都详细地列出, 例如, 7月份公司要签订一份大的合同, 12月份进行年终总结, 列出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二是每月预定时间表, 在这个时间表里可以把这一个月的会议、面谈、签约等事项逐一地列出, 使时间一目了然。三是每周预定时间表, 每周的时间表, 要在下周一前完成, 完成后请领导过目, 征求领导的同意。在这个时间表里, 可以记载员工的生日, 代表领导对员工表示祝贺, 以及下周要参加什么会议等。具体细节一定要明确, 例如这个会议是什么性质, 是否要穿正装出席, 是否要发表讲话。把项目的有关部门以及主要人员, 一一列出, 一遍突发情况, 可尽快联系相关部门。四是每日预定时间表, 在每日预定的时间表里, 事情安排不仅要明确, 而且要明确到具体时间, 例如, 10点各个部门开会, 下午2点签约合同等, 把公司时间, 私人时间逐一列出。

二、利用80/20的法则进行管理

80/20法则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法则, 在19世纪的英国, 他通过数据研究法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社会财富极其的不平等, 社会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的手中, 20%的人拥有80%的人的财富, 通过持续的研究发现, 很多情况都可以用这一法则来解释, 例如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财富, 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同样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原则来对时间进行管理。把这一天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四类,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约占20%,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必须当天完成, 剩下的三类, 按顺序先完成AB, 如果C实在不能完成, 可安排到明天。在分类的同时, 要对工作的开展进行跟进, 例如一个会议预计是半小时, 结果一个班小时才开完, 秘书就要在其中寻找原因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准备时间过长, 还是开会的资料不够充分。对这类问题进行总结, 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地避免这类问题, 来更高更快, 有效地完成工作。

三、工作有秩序以及分工明确

对于处理完成的工作一定要及时归档, 把自己收里的工作进行分类, 每天固定的时间处理邮件、文件、电话, 以确定工作有秩序, 避免在此环节中浪费时间, 对于突发的时间要预留出时间, 一遍事情发生打乱了一切计划。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 一定要明确, 哪些是自己的, 哪些需要同事协助完成的, 避免事必躬亲, 使自己陷入琐事之中, 从而耽误了工作进度, 降低了工作效率。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时间 篇5

每当和别人聊天,聊起自己的职业时,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说:“教师多好啊,待遇高,又轻松,每个星期都双休还有寒暑假。”每每听到他们这么说,我都会觉得无奈,我感觉自己过得并不轻松,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甚至有时还会有心力交瘁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我细细一想,其实教师的工作确实是不少,很繁琐,但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把工作做得那么从容又有效率呢?反思自己平日的行为,确实有许多不妥之处,没有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备课、上课,还有其他各种任务。例如管理班级、培训、写论文、搞科研、还有一些学校的行政工作等等。对于我来说,每星期有十六节课兼任班主任,再加上这边学生的生源稍微差一些,我感觉每天都疲于应付备课、上课还有管理班级的各种大小事。白天没课时本来计划好要备课、写教案的,可是又时常有学生过来说班上谁又欺负谁了,谁上课又违反纪律了,谁又没有擦黑板、打扫卫生等等,再加上各科任老师的一些投诉、意见等,感觉自己已分身乏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繁琐的事物。其实根源就在于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没有分清这些事物的紧急性,本末倒置了。其实有些事情自己是可以放手交给班干部来完成,不需要自己事事亲力亲为的。而有些重要紧急的事情自己却没有及时来完成,许多工作没有时间去做、许多计划朝令夕改,一拖再拖”等等。

教师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高效的完成工作就必然要思考时间管理的问题。时间管理是一种技巧,在专业学校读书,也很少开这门课,分在学校工作也没有人指点我们,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学习这门技巧。否则,不管你多聪明,还是会觉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那么,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呢?经过学习、思考,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的计划时间

从学校管理学角度讲,时间是可以设计、可以调控的。教师要围绕工作的目标和工作计划安排好时间,做到学期有中心,阶段有重点,每周有时间安排,每天有工作程序,形成制度化。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时间的分配比例,规定各项工作的耗时总量。一般情况下用于教学的时间不低于50%。

二、合理的利用时间

时间是常规,无弹性,不能增加,不可逆转、无法取代,一切活动和工作都要耗费时间,教师要把时间用在重要事情上,必须做到和起作用的事情上,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教师要通过切身经验,找出自己的“时间高效期”,用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最难办的事情。每位教师都具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周期。有些教师在上午工作效率最高,有些教师是在午后或晚上工作效率最高。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处理,把例行的和相对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工作效率低的时间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先做最紧急的事情

一年开始,一学期开学,每周一,每天早上开始工作的时候,要考虑自己所有的的工作,并花一定时间整理出待办事项的优先级,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方法。因为即使你不能在一个小时内做完所有事情,当你一旦开始工作的时候你会感觉更轻松。作为一天的工作内容,最好能在前一天的晚上分清优先级,这样,当你在早上开始工作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是哪些了。

时间管理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如何安排时间。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管理中的“时间矩阵”理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将时间的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做的事情一般可以按照“紧急——不紧急”和“重要——不重要”两个维度将自己的工作任务分为四类:重要——紧急型,重要——不紧急型,紧急——不重要型,不紧急——不重要型。对于教师来说“重要”与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教师素质为标准。先做紧急的,最后做不重要的。

四、克服办事拖延、做事拖拉

应该马上做出的决定延期去做,应该付诸的行动一再推迟,经常这样,就养成了拖延的习惯,使你失去时间,错过机会,增加最后时限的压力。许多时候因为害怕失败,以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以致会让我们的生命就这样被拖延。从而久而久之会使你养成了懒惰的行为甚至失去了信心。

五、工作中一心不可二用

正常人都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内同时完成几项工作。无论是谁,这么做都会降低工作效率。有的教师,特别是开会时,抱着作业本或带着教案本进会场,一边开会一边做业务,表面上教师在挤时间,在加班加点工作,不放弃每分每秒,而实际上会上领导安排的工作没有记,作业本上学生普遍出的问题也不知晓,待到领导问会上安排的工作做得如何时,还反问哪时布置的。学生作业又如何讲评。这样工作效率从何而谈。因此,教师要设法避免这种情况。

有效时间 篇6

一、多给学生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公式推导过程,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 ,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先让每组学生把准备好的已经被平均分成十六等份的圆柱体拿出来,引导他们把这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他们小组探讨研究,最后他们汇报的结果真的让我很惊讶。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说:“把圆柱转化成底为长是rπ宽是r的长方形,高为h的长方体,这样圆柱的体积公式就出来了。”,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说:“我们把圆柱转化成底为长是h宽为r的长方形,高为rπ的长方体。这样得出的公式和他们一样”第三小组也不甘落后说:“老师我们是把圆柱体转化成底为长rπ是宽是h的长方形高为r的长方体。虽然想法不一样但结果一样。”在这之前我一直是自己抱着教具,只要学生能明白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行了真的没想到孩子们今天会看的这么精细这么透彻。所以我觉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引导之,只要给学生时间学生会在一次次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二、多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给时间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运用了“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得到了三个同样的饼,分别将每个饼的四分之三、八分之六、十六分之九分给三只小猴,请大家说一说猴王分饼分得合理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合理”、有的说“不合理”,这时教师先不作评判,对学生说:“只要我们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能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情境。思考的方法还很多。这时教师抓住契机和他们一起学习,孩子们对于整个过程就会很关注。自然而然学会这节课的内容成了学生自身求知的欲望。

三、多给学生快乐的时间,学生会主动参与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因此快乐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上,对于比较枯燥的知识点,不要急于教学,如果你让孩子先乐起来,我觉得这样他们才会学得开心学得主动。我在教学“两位数整除一位数”:我先和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下午学校要为我们班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炸鸡腿,听到炸鸡腿很多孩子笑了说“真的吗?”,“真的,但是有个条件只有自己会分才行。“没问题”于是出示:幼儿园小朋友今天下午分点心,老师一共拿来96片面包,每位小朋友分3片,这些面包能分给多少位小朋友?有的说9片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6片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所以一共可以分给5位小朋友。许多小朋友说他说的不对,9是90不是9,应该是90片不是9片,因为9是在十位上,90片可以分给30个小朋友,6片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所以一共可以分给32个小朋友。学生参与率非常高,所以我觉得多给他们一点快乐的时间,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才会主动地乐于进入角色。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诱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最佳。

四、多给学生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创造数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然后让他们观察这些数,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交流猜想,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让他们设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让他们自己总结结论。接着应用结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很快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很激动。他们经过自主探索的时间,“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多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去解决,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时间和思考问题的空间。让他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良好心理体验,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又能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焕发生命的光彩,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理科课堂讲授多长时间更有效 篇7

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不能全篇搞一刀切, 有模式可以, 但也要随科目、课节、课堂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像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 有些东西教师不讲透, 不讲清楚是不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改革不应该反对教师的讲。

但教师也绝对不能一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中学数学教师都做过下面这道题: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 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教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 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 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 用f (x) 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 (f (x) 值越大, 表示接受的能力越强) ,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 (单位:min) , 可有以下公式:

(1) 开讲后多少分钟, 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时间?

(2) 开讲后5min与开讲后20min比较, 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这道题我们算它并不难。笔者想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它:当x=0时, f (x) =43;当x=16时, f (x) =59是最大值;当16

所以课堂教学传统的满堂灌不可取, 而一节课只要求数学教师只讲授10分钟、15分钟也不一定科学, 因为10分钟、15分钟的讲授时间不一定能把基本知识体系、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的来龙去脉讲透, 也不一定能把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向学生交代清楚。对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来说, 有些东西学生不一定能看明白, 特别是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有些东西你不讲, 他根本都不知道, 这时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很有必要。

有效时间 篇8

一、“吃透”课程标准, 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多年教学以来听过许多节实验课探究课, 经常有些实验课各实验环节面面俱到, 教师学生疲惫不堪, 但哪个环节也没有突破, 学到的知识也不多。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前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没有明确通过一节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得到怎样的情感感染。为了避免以上教学现象明确教学目标非常关键。

二、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一) 合理安排, 优化教材内容

要上好一节实验课, 准确把握时间, 不仅要确定好重点和难点, 还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合理的取舍, 要明确什么需要讲, 什么不需要讲, 什么要精讲, 什么要略讲, 不能面面俱到。

虽然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工具, 但教材是“死”的, 教学是“活”的, 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应塞给学生, 而是应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围绕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把握教材, 处理好教材, 优化教材内容。合理处理教材, 根据课堂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让教材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 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

(二)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1.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处理好两种学习方法的关系:

物理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和探究式, 教学过程中要将它们统一起来, 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不是什么东西都在探究, 还要有接受式的学习, 只不过是通过典型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与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与能力可以使学生独立地获取新知, 将教材中的各点滴的探究集合起来, 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探究学习具有辐射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需要探究的内容一定要通过学生探究获得, 学生很熟悉的不适合探究的内容不要盲目探究, 徒然浪费时间。

2. 探究有两种:

理性探究和实验探究。理性探究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学习物理知识的探究方式, 实验探究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亲自利用器材实验探究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如在电磁铁一节中有两个探究:一是探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和通电螺线管谁的磁性更强”。二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探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和通电螺线管谁的磁性更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探究, 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 铁芯被电流的磁场磁化, 铁芯的磁性与通电螺线管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使电磁铁比外形相同的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得多, 然后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验证, 学生接受比较好, 没有必要学生按实验探究的环节进行实验探究。而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时, 必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评估———分析论证的全过程, 体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两种探究, 该理性探究的没必要实验探究, 给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时间保证, 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 实验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 实验探究并不是七个探究环

节一个不差地按顺序进行, 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抓住探究的重点要素, 重点突破。

三、严肃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素质

谈中职数学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篇9

一、精心设计导入, 做到课堂时间恰到好处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节课尤其是数学课来说, 一些新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于是, 新课导入的好坏往往关系着授课的成败。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到20分钟, 而刚开始上课的前两分钟有个适应过程, 因此要准确把握好导入时间。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 导入既要具有趣味性、概括性, 又要体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时, 可以让学生课前做个小研究, 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 (x) =x和二次函数f (x) =x2的图像。这样, 课上,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 最后由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 (x) =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 而二次函数f (x) =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 在 (-∞, 0) 上是下降的, 而在 (0, +∞) 上是上升的。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 (x) =x2表达式描述函数在 (-∞, 0) 上的图像?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把导入延伸到课外, 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二、巧设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注意力,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 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 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时, 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当烟花盛放时, 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 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 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 (t) =-4.9t2+14.7t+18。烟花冲出后 , 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 这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 新异的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三、用心设计提问, 让课堂时间更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因此,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 使教学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我认为, 善于提问的教师能很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进课堂, 并能使学生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出教室。

例如:我在教学“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时, 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镜:某人有10把各不相同的钥匙, 其中有一把能打开房间的门, 由于不知道哪一把是这间房门的钥匙, 只好将这些钥匙一一试开。如果钥匙可以重复试开, 问第一次打开门的概率大, 还是第二次打开门的概率大? 由于钥匙可以重复试开, 每一次与第一次试开的情况完全相同, 概率都是P=1/10。这样, 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 不仅理解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有价值、有生命力。这种问题情境让课堂时间分配得更合理, 活而不乱。

四、精心设计练习,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差异, 因此, 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 或太难, 或太浅, 他们的兴趣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 增加练习的层次感, 供学生选择。课堂练习设计可分为A、B、C三个层次, 即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在练习中, 要求后进生必须做A组和选做B组, 中等生必须做A、B组和选做C组, 优等生A、B、C组全做。这样就可以面向全体, 各有所得, 让优等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 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信心, 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而不是被这样那样的人为因素制约或干扰。

五、重视小结, 完善课堂时间的分配合理性

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只占一小部分时间, 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小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过的内容, 更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 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当然在小结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学生的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评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方面的表扬。通过小结和评价让学生对学习增强信心, 促其发展, 促其进取。

有效缩减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措施 篇10

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电作为主要能源动力对于工业、商业、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推进作用不言而喻。然而, 无论是对企业或者是居民生活的供电都必须保证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难免会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停电, 使客户受到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损失。因此, 如何将停电时间的平均值有效地缩减, 值得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1 引发停电的主要原因

引发停电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暴风雨雪、火灾等。发生这些自然灾害后, 一般发电厂、变电所、电塔、电线输送杆等供电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还有可能出现短路的情况。如果这些供电输电的基础设备和设施受到损害, 灾后抢修工程难度以及工作量都比较大, 则停电的时间会较长, 供电恢复较慢。

2) 电力供不应求。当工厂或者居民生活需要的用电量超过供电企业的负荷, 或者供电企业因为某种原因削减供电量的时候, 就会适当地通过停电措施来合理分配电力资源。特别是夏季居民解暑降温耗电量增多, 比较容易出现停电的情况。但是, 这种情况引起的停电时间较短, 供电恢复较快。

3) 工程施工。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由于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小心破坏了输电设备, 例如电线杆被撞倒、线路被挂断等;第二种是输电设备和设施优先给重要的施工工程使用。

除了以上3种导致停电的主要原因外, 还有某些特殊的原因。例如, 某些业主长期拖欠电费, 使得供电企业迫于无奈不得不对其进行停电处理;电厂或者电网的升级调整等也会多少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停电影响。

2 缩减平均停电时间的措施

2.1 停电时间的评估

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意想不到的停电事故, 在排查停电原因后, 恢复供电之前, 供电企业需要对停电时间做出一个大概的评估, 并及时地通知到每个被停电的客户。由于大部分停电事故都会影响数量较多的客户群, 而且每个客户的停电时间可能长短不同, 因此, 对于停电时间的计算公式通常用平均停电时间来表示。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和非人为控制的停电时间标准做出时间的评估。

对于非人为的未知因素导致停电, 则停电时间只有通过事后统计得出。假设平均停电时间为T, 每个客户每次停电时间为Ti, 客户总数为M, 则平均停电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T=∑Ti / M

如果每次是人为控制的停电, 假设平均停电时间为T, 每次停电时间为T0, 每次停电的客户数为M0, 客户总数为M, 则停电时间的计算方法为:

T=∑ (T0×M0) /M

2.2 应急抢修措施

发生供电故障后, 供电企业应当及时地发现问题, 并展开抢修工作。抢修人员应当立即响应管理层的号召奔赴故障现场, 在最快的时间内排查故障原因及找准故障的准确位置, 尽量隔离故障的扩散以减少停电故障的影响范围。

需要抢修的停电事故一般都是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由于自然灾害难以预测, 以及带来的灾害程度的未知性, 因此抢修的措施应该参照具体的灾害情况而定。例如地震之后的供电恢复需要等到余震结束后, 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及时地抢修。

对于一些非灾害性的停电故障, 如果用电客户很重要, 又急需用电, 需要及时地安排移动应急供电车。

2.3 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缩减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有效措施在于提高供电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提升整个电网长时间的供电能力。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对供电设备定期检修和及时更换。长时间工作的供电设备可能会出现老化或者损坏的情况, 因此, 有必要对供电设备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全方面的检修, 排查可能会存在的故障。对于有安全隐患的旧设备应该及时更换。

2) 带电作业技术的使用。当前一种有效并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提高供电系统稳定性的方式是使用带电作业技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停电对于电网的施工影响较小, 减小了电网建设以及设备维护和更新对客户供电的影响, 变相地减少了计划内停电的总时间。

3) 做好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工作。引起停电的诸多原因可以归结为供电企业内部的计划停电和外部灾害或其他原因的破坏引发。大多数的停电故障都是由外因引起的, 例如有些电线、电缆等设施被盗, 电线杆被撞断, 高层居民楼的居民乱扔杂物等。对于这些可以避免的事故引发因素可以通过宣传预防来解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单、电视广播等形式来号召社会、个人注意保护相关的电力设施, 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3]。

3 加强停电管理

缩减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停电管理。当前停电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水平虽然有了较高提升, 但仍有待提高, 仍然需要改善停电管理的措施, 计算优化合适的停电方案以减少对客户不必要的停电影响。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计划停电, 以预防为主。除了人工的方案措施之外, 还应搭建一个先进的电脑软件停电管理系统采集各个供电网的供电信息, 以及停电影响到的客户数量和位置信息等, 配置优化一个合理停电方案, 使受影响的客户数量达到最少、停电时间最短。加强停电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 其中主要的有以下2点:

3.1 向客户传递信息

向客户传递信息包括2个方面:①加强与用电客户的沟通, 通过交流获得客户的用电情况以及可能加大用电量需求的情况。对于前者, 需要尽可能地排查潜在的停电故障, 并做到合理地解决;对于后者, 应该调整供电设备的网络优化, 做到电能合理分配;②保证对客户停电通知率达到100%的程度, 供电部分应该按照客户的不同性质和客户对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需求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停电预告方式, 使电力客户停电预告和停电执行程序规范且有制度。停电预告的通知方式有媒体公告、电话短信通知、书面通知以及当面通知等多种方式。其中媒体公告又包括电视广播通知、报纸图文广告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通知方式, 都应该提前通知到户, 让客户有个准备的过程, 从而将客户因为停电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3.2 供电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

人工的计算优化供电方案在供电设备的分布网络、复杂电力网络以及不同的客户群组面前显得非常的笨拙, 因此,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辅助设施帮助应运而生。先进的供电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很简单地做到对客户分组, 对客户业务进行详细记录整理, 以及停电的次数原因信息记载等。通过输入一定的约束条件, 分析相关的停电数据要求, 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一套最优化的停电时间分配方案。这样既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 又保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4 结语

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停电的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停电时间的控制。因此, 对于如何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如何有效缩减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措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摘要:电力企业的一个发展重点就是尽可能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尽可能有效地缩减客户停电时间。文章分析了各种导致停电的原因, 探讨了有效缩减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措施, 从而提高对客户供电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电力,停电时间,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电力公司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2, 19 (5) .

[2]林丽.减少用电客户停电时间的措施[J].农村电气化, 2012 (1) .

有效时间 篇11

关键词:关键历史时间 “支架” 高三复习

“支架”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的智力活动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在最近发展区中建立“支架”的概念,通过这种 “支架”作用,把学生的智力从“现有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一切历史事物都是在时间长河里产生、发展的。离开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因此,掌握历史时间既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需要,更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淡化了历史时间和历史时序,导致高三学生在复习阶段缺乏时间概念,历史知识混乱,复习效率低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避免高三学生在复习时出现这些问题,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变革和尝试,最后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找到了运用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非常重要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即关键历史时间作为“支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学习意识,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迈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

一、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高三复习阶段,由于必修和选修均已上完,历史知识繁多,因而历史时间众多。不仅如此,历史时间的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历史阶段,历史时间比较密集,有的前后相差不了几年,容易混淆。再有的就是历史时间的重复性,同样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模块和专题中均有呈现,只是用来说明不同主题知识内容和历史事件的体现不同。这些情况使得历史时间不利于被有效记忆,并容易产生混乱,使得学生对历史时间望而生畏

1.以生为本,确立关键历史时间

面对众多的历史时间,要让学生全部记住是不太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关键历史时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那么又如何来确定关键历史时间呢?这不仅需要教师从宏观上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需要及考试要求来确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复习中积极参与,通过确定关键历史时间的过程,寻找到历史时间复习的诀窍和突破口,从而寻找到学习规律。

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教学内容中的历史时间,在学生搜集好历史时间后,引导学生就这些历史时间分布有什么规律、哪些历史时间需要掌握、哪些时间最关键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合作学习。在经过合作学习后,老师和学生再一起围绕“关键历史时间”进行平等对话,围绕着“为什么要确立它为关键历史时间”阐述各自的理由,在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关键历史时间。

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改变了高三复习中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这样产生出来的关键历史时间一定是重要的时间点,并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

2.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按时序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的原因,历史时序概念成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时序概念。

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时序概念。在复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在确定关键历史时间的基础上,将历史事件与相应的历史时间相对应。通过对应,将历史时间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从时间方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顺序,由此及彼,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并运用历史发展时序的关联性,建立起历史发展脉络。在此过程中,关键历史时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路径作用。关键历史时间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点,或是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连接点,或是历史阶段中的转折点,或是高三学生历史知识的盲点和支点,或是教学内容的难点或重点,它在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一些关键历史时间及与之相对应的历史知识,可以很清晰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历史脉络。

通过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梳理,体现了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变化规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二、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突出历史主干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面面俱到,缺乏重点,缺乏针对性的复习导向,复习效果不够理想。而通过关键历史时间,能突出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分布阶段,从而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1.突出复习重点,合理安排复习进度

高三复习阶段内容众多,学生在复习时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历史知识很重要?它们分布在哪些时间阶段?该怎样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由于关键历史时间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确立的,因此,它不仅从宏观上考虑了课标、教学内容、考试要求、学生的能力目标及历史知识的体系和分布,还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担任“支架”作用的关键历史时间为复习提供了路径和指向。因此,通过这些确立的关键历史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复习。

2.突出关键历史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主干知识

通过关键历史时间,不仅强化了这个历史时期,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支架”,突出了此时间点相对应的历史主干知识,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分期。这样方便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加深这些主干知识。比如在中国现代史复习中,学生一看到1956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首先复习的是与这一时间相对应的重点主干知识。与这一时间相对应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三大改造”完成、《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重要历史概念有: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从1956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链接关键历史时间前后的历史主干知识

利用关键历史时间,不仅可以突出这个时间点上的历史主干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关键历史时间前后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延伸复习。同样是中国现代史,在对1956年时间点上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后,还可以带领学生以这个时间点为原点,前后延伸主干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复习到1956年前后的很多历史主干知识,如:1954年的第一届人大会议、日内瓦会议;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等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复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还不容易将前后的历史知识搞混。

三、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有效整合历史知识

布鲁姆曾说,有组织的和有联系的知识比具体的和孤立的知识要好学、好记些。以关键历史时间来整合历史知识,就是要利用关键历史时间将历史知识组织或联系起来,方便记忆和理解。

1.以“关键历史时间”为节点,横向整合历史知识

在三本必修课本中,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时段,并且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但是由于这些事件分布在三个模块和不同专题中,为不同的主题服务,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将它们割裂开来。如果我们将这些“关键历史时间”发生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多视角地理解历史知识。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经济繁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期。与此同时,古希腊也进入了他们的辉煌期。为此,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有助于从东西方文明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

通过这样的整合,不仅基本上能将同时段的主干历史知识一网打尽,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刻认识到东西方文明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2.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纵向整合历史知识

除了将历史知识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进行横向整合外,还可以进行纵向的整合,这种纵向的整合就是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将此时间点及前后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这种整合通过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同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将这个时间点前后的政治、经济、思想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立体性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综合、迁移等学科能力。比如笔者在给学生复习世界近代史时,以1765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将这个时间点及前后的历史事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并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不仅能复习到1765工业革命前后的这些历史知识,还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政治前提,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需的市场、资本和劳动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德国和法国相继确立了代议制度,并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演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这里,笔者利用了1765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将历史知识进行最大可能的集中,并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贯通,提升了学科思维能力,复习效果显著。在历史复习中,通过几个关键历史时间进行类似这样的集群,历史复习就会变得简单。

有效时间 篇1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差异有很多,其中对课堂自习时间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习时间,才能改变学习困境,稳步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 教师预设

学生在听完课之后,如何安排课后的大量自习时间,老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例如:学生在面对9门课程的时候,优先选择哪一学科的作业主要是看老师是否认真检查,是否落实到位.学生会优先选择认真检查作业的老师的科目进行复习、写作业;假如某学科老师经常不布置作业,或不检查作业,学生有可能课后对该学科不复习,也不写作业.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和课内的自习时间安排进行指导.

1.1 准备内容要详实

教师对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要明确3个“www”: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因此,教师要在规划的自习时段,准备针对上课所学内容的适量练习,让学生有具体事情可做,通过行动发现问题,培养兴趣,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 关注学生要全面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他们迅速从听课状态转入练习状态,有效利用课堂自习时间.虽然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但是一定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至于少数的特优学生和特困学生要单独谈话、交流,让他们也有满意的收获.

1.3 安排自习要明确

没有具体目标,学生会迷失方向,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会不知道干什么,他们会去说话或看课外书,做些与上课无关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的授课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剩余的时间会留给学生自习,这时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①本节课所讲到的重点、难点,学生要掌握的做题方法、做题技巧;②针对本节课布置作业、练习;③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如果下节是新课的话要求学生预习,那么上课的自习时间或者课外时间学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如果下节课要处理练习题,学生会在课堂或者课外时间提前处理练习题.这样不但会使下节课进行得很轻松,也会使学生有事可做,不会浪费宝贵的自习时间.

1.4 承诺话语要兑现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的改进方法,不是随心所欲、想当然的,这些方法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学生们够得着、做得到,这样才不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计划.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出现意外情况要提前通知学生.假如说好的事情在上课后突然变化,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影响教师的信誉度,经常不遵守承诺,学生就会逐渐地不再跟随你的计划进行学习.

2 问卷调查

针对我们的自习课情况,对学生做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调查:

2.1 被打扰时的反应

对于“自习课的时候你在专心做题,突然有同学问你题,你理不理他(她)?”这个问题,我们班的75位同学,70位同学都回答说“理”,只有5位同学选择不理.当然,理与不理以及怎么理,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自习课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宝贵时间,学生们碍于情面不得不说话是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无干扰时的表现

对于“你自习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有82.7%的同学答案都是集中,但是自习的时候我发现班里只有10多个同学不会被外面的声音、突发事件影响,半数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会有左顾右盼、转笔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为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习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自习的效果.

2.3 遇问题时的行为

对于“你在做题时碰到问题,你是独立思考,还是问老师或者同学?”这个问题,有回答“独立思考”的,有“问老师或同学”的,也有“先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问老师或同学”的,还有“感觉太难就放弃”的.教师素来欢迎学生问问题,不会反对学生问问题,但是我要求学生在问问题的时候必须熟悉题目,对题目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在问题的时候,我说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时,他竟然问“为什么?”我是一定会批评的.所以学生在进行了必要的思考之后还不明白,选择问老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至于同学们之间的讨论完全可以在课下,或者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进行.

2.4 用答案时的习惯

对于“你做数学题时,直接抄过手边的答案吗?”这个问题,回答抄过答案的学生人数最多,占77.3%.做习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答案放到手边,这样的习惯虽然有利于自己参考答案,但是无形中也会影响自己的思路,稍微有点儿难度,就会去参考答案,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看见学生这样做,我会说:“你们不是在做题,你们只是数学课上的搬运工.”简单地将答案搬运到资料上而已.

自习时间本来就不长,老师在的时候,最好不说话、不讨论问题,遇到难处理的习题要问老师,不要把大量宝贵时间用到讨论上.如果老师不在教室,有问题可以下课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学习.

3 学生改进

教师为学生自习时间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么,学生应该如何改变自习的不良习惯,更加有效利用自习时间呢?

3.1 把握课内的自习时间

每节课的自习时间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学习,针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练习,没有熟练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暂时不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教学中所有的任务完成以后再去进行练习,处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处理本节课对应的辅导资料.

自习课进行的顺序一般是:复习———做题———预习.每节课都坚持这么做,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提高.每节课课内自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去做布置的作业,碰到不会的知识点会往前翻课本.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把上课的内容整理完,记清楚,然后再去做题,这样的做题才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样做以后,知识点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几个月都不会忘记.

3.2 把握课间的自习时间

课间很多同学会出去玩,等上课铃响才慌慌张张地进教室、拿课本,要好几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听课,而这时候老师已经复习完毕,本节课有用的知识在强调的过程中你错过了,显然会影响本节课的听课效果.课间10分钟,正确地安排方法是: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厕所、学生交流等,然后拿出下节课的课本,复习上节课或者再看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自己要认真对待的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3.3 把握在家的自习时间

中午或晚上回家以后的自习,首要任务是回顾学过的内容,整理并加以思考,然后是处理剩余的作业.根据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及时复习可以加深一天内学习内容的印象,加强学习效果.

3.4 把握周末的自习时间

每一周末是一个总结的时间,任务是总结一星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针对自己遗忘的部分进行复习、再记忆.长此以往,良性循环下,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是外因,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身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自己的自习习惯,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水到渠成.相信天道酬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高中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是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差别的原因之一,学生正确把握并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需要教师全面、详实地准备与认真、细致地落实.经过调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存在盲区,有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低效甚至无效学习行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进课内外自习时间的利用习惯与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际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2).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07,(1).

[4]龙宝新,张立昌.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上一篇:兴趣从这里激发下一篇:引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