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2024-06-28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精选12篇)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1

摘要: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 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就能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有意识地运用造型、构图和色彩等技巧表达认识经验、想法和愿望。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策略,方法

幼儿期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产生的时期, 在绘画方面则处于涂鸦期和图式期混合共存并向写实萌芽期逐渐过渡, 是学绘画的一个重要时期。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其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审美环境, 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 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同时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成情绪上的兴奋, 进而转变为绘画的欲望, 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才能激发创作动机。 比如, 要求幼儿画太阳, 最好的办法是把幼儿带到户外, 观察和欣赏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 体会到太阳在不同时间里是有变化的, 这样, 画出来的太阳就不再只是一个红圆加几条光线。 又如, 要求幼儿用相交、相切等方式把硬币组合成各种形象时,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可以在活动室里多放一些由圆形组合起来的玩具, 在墙画上多布置一些由圆形组合成的物象, 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的个性自由发挥

在绘画活动中, 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 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 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 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 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 例如, 小班教学模式要以故事情境导入、游戏、模仿等为主。 在小班的《桃花朵朵开》手指点画时, 我们可以和“点豆豆游戏”结合,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 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 促使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 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 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在美术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工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不仅深得幼儿喜爱, 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 因此, 幼儿教师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 “学画画” (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得不像到画得像) 。 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到寓教于乐,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 为幼儿投放操作性强、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例如, 在“认识秋季”活动中, 我设计的主题活动是这样的:带孩子们到林带里捡树叶, 嘴里念着“秋天到, 树叶黄, 片片树叶掉路旁。小朋友提起筐, 捡片树叶喂小羊”。 各式各样漂亮的落叶被小朋友拾到筐里, 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兴奋的表情挂在了脸上, 带回了教室。我把做好的几幅树叶粘贴画展示给孩子们, 激发孩子们的动手欲望, 让他们用自己捡来的树叶通过小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也粘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粘贴前交代注意事项和粘贴方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专注地开始操作。 有的把叶子拼成带翅膀的蝴蝶, 有的拼成花朵, 有的拼成小船,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时, 洋溢的是成功的喜悦。

四、善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力量的深信, 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小到生活自理, 大到事业追求。 一位哲人说:“谁拥有自信心, 谁就成功了一半。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 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 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在巡回指导幼儿绘画时, 对于幼儿的作品总是给予肯定的评价, 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地完成下面的作品。 幼儿创作完一幅作品, 他们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 他们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 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 这时, 教师应该用鼓励的语气和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 如:“你瞧, 画得真好! ”“颜色真漂亮! ”“你很会动脑筋! ”等等。 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 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 从不敢画到敢画, 再到高举作品让老师点评。 幼儿自信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促使其不拘一格, 大胆尝试。

总之, 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动手动脑, 直接体验,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让他们真正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愉快的翱翔。

参考文献

[1]丁品, 戴士和.想象力与作品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 09.4.

[2]郭声键.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2

激活兴趣走向成功――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策略

文/姚晓华

摘 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必不可少的。但现有教学并不利于开展全面的美术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不爱学习美术的原因,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一起感受、体验、参与、思考、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愿望。

关键词:兴趣;多元化;评价

美术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到底期盼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上有什么态度呢?很多美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但事实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太看重学生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久之,许多学生对美术并不上心,或者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他们眼中,美术课是一种外加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地让美术学习由外在的学习行为变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此,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美术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求趣――营造愉快的导入

现象:课堂导入枯燥

美术教材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是短暂的,那么课前的导入部分对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实是,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前并不重视导入的设计,甚至忽略了导入的存在。一上课就很直白,无趣地进入新课中,这样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点燃他们那小小的兴趣。

策略:营造活跃的课前氛围

一堂课成功与否,导入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成功的导入,能很快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分析学生的年龄和个性,选择一个“寓教于乐”的导入。如,选择谈话、故事、实录、想象、游戏等导入的方式。

如,14册《人类的朋友》一课中,我在课前先让家里养宠物的学生介绍了一下宠物的`特点,其中有一位平时上课很“文静”的男生,主动要求来介绍家里的斗牛士犬,介绍了狗的长相、性格等,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狗的趣事,逗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后来我知道这位男生超级喜欢小狗,所以他能第一次主动要求发言。接下来又有几位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一件小狗的趣事,不知不觉就让全班学生热烈地参与进来,点燃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求新――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

现象: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会毫无变化地采用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欣赏课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造型课上教师让学生一味地照书本上的范画临摹;设计课上教师规定好学生做什么,或者让学生毫无目的随便设计。这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觉课堂的枯燥,()心理上对美术课的麻木,导致兴趣的丧失。

策略: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初中生也活泼、好奇、好胜,但自制力薄弱,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也可分组让学生进行擂台赛,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顾及他们的参与,用新颖的、平等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6册的《历史的画卷》属于欣赏课,很多教师都怕上欣赏课,因为自己要准备很多的历史资料,而学生更怕上欣赏课,因为45分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舞台,听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能接受多少知识可想而知。所以在上这堂课前,我一改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而是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寻找这节课的作品背景、画家资料等。在课上,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学生熟悉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小组寻找到的资料表达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欣赏作品的魅力,发表每个人的见解,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依然用这种欣赏、交流、分析的方法进行,而我只是在学生发表之后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点,充分表现了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的这个思想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画的发展、每个阶段的表现手法,充分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而我也适时地播放了“9・11”事件的录像,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以“9・11”事件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三、求需――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现象一:教学内容空洞

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课程的灵魂。如果选择了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这节课就事半功倍了。但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味地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要,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把这些不“消化”的内容强加给学生,如果这些知识没有被学生吸收,就永远只能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策略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但也有少许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在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灵活机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开发。

曾经我带过的一位实习生,在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在白色T恤上用花卉的图案画连续纹样。这一作业马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要知道,在统一着装的学校里,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衣服,在学生心里是很时髦的。但学生对什么是连续纹样却不知其所以。在课上,通过这位实习教师的介绍,的确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象二:教学内容难易不适中

新课程改革以后,每课中都有重点、难点,但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接受程度,选择的教学内容过难,美术学习如果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快乐,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吓退学生。

策略二: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大胆设计和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水平能力的主要方面。多年来的初中美术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就是在教学中采用高要求、低起点的办法去处理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要求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升华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但要简化技法上的难度,设计出所有学生都能做出来的作品。当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适当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只要能让学生爱上这节课,教师又好上,就是成功的一节美术课。

四、求评――及时反馈学习成果

现象:作业评价匮乏

教学中的作业是对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很多教师虽然十分注重美术课的效果,但往往会忽略作业的评价,我总结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美术评价存在的问题:(1)虽然教学评价存在,但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地方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获取学习信息,改进学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既影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策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评价,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评价与教学的统一,摈弃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的思想,要成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在评价作品时,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三评”即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此期间要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既能发挥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看法,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就。再从互评中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使作者发现崭新的角度。

在16册《边吃边看的艺术》中,有位学生制作了一件像伞一样的餐盘,从外观上看,制作很粗糙,当他的作品在展示时,全班学生都在笑,我让这位学生介绍了一下设计思路,了解到他平时看妈妈在端盘子的时候,经常被烫伤,所以想到了在盘子上设计一个把手。虽然这个学生制作的并不是十分美观,但他的设计意图却很好,观察仔细,贴近生活。在互评时,有些学生就在制作技巧上给了他更多建议,这位学生在课后利用这些方法改进技巧,设计出来的餐具更美观了。

所以,在评价作业时,教师要客观地评价作业,主要以鼓励为主,因为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下,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对任何学习,都不会有100%的学生都感兴趣,所以不可能盼望所有学生都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我们美术教师的责任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教,用情去感化。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高等教育出版社,-03-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第八中学)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3

关键词: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40-01

每一位孩子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东西,都有欣赏美、追求美的渴望,但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不是天生就有的。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往往是浅层的自发的兴趣,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阶段,并且具有不稳定性。

我有几点体会:

一、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欣赏能力,首先我们发动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店,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欣赏各种商品的精美设计和装潢设计,欣赏色彩鲜艳、样式新颖的服装:欣赏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装饰品。回到课堂,我们启发孩子做小小设计师,进行各种小设计,如:设计服装、提包,给妈妈设计头巾等,来锻炼幼儿的色彩搭配的能力,从而对美丽的色彩进行充分的感受,积累感性经验。这些活动使幼儿接受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了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了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引发孩子对美的向往。

二、选材贴近生活,形象直观

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还经常请家长带幼儿接触田野、公园、街道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并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内容作为绘画题材。例如:在小班幼儿画圆形的活动中,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又喜欢的物体,象气球、太阳、皮球等,以代替教师在黑板上的简单示范;

在中班绘画汽车的活动中,首先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再带幼儿去参观马路上有些什么车?车子的内部构造又是如何的?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画出的汽车肯定各不一样,充满了童趣。

三、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

四、引导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不受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的联想、拟人、神话,哪怕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强调幼儿在绘画中自主性的发挥也是对以往在幼儿美术教育采取“依样画葫芦”,你教我画的方式的否定。因此幼儿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几何图形、实物图形的认知后,应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

绘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如何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是很关键的环节。我们大多数人在评价孩子作品时,特别是家长,一般很注重孩子的绘画结果,往往用像或不像做出简单的评价:“乱七八槽的,这是画的什么啊,什么都不像,就只知道乱画。”往往大多数的家长会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往往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画,二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画面内容。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当然对于我们幼儿老师而言,首先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外 ,很重要的事要有理解孩子,善于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绘画课上,老师引导孩子想象并说一下自己妈妈长什么样子。有的孩子说妈妈大眼睛,有的孩子说妈妈长头发、卷头发、短头发、扎辫子等等,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的这种简单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通过回忆自己妈妈的样子,引导孩子们把妈妈画在绘画纸上,当做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孩子们一听,自然很开心,能送给妈妈礼物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事情了。看着孩子们画妈妈时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对于孩子来说,妈妈是最重要的。环视四周,忽然看见小朋友看着绘画纸在发呆,什么都不画,走过去,轻声问原因。“想不起来妈妈长什么样子了,怎么办呢?”看着他无助的眼神,我很亲切的说:“老师就是妈妈啊。看看老师长什么样子,就把妈妈画成什么样子就好哦。”他嘻嘻嘻的笑了,开始动笔画了起来。绘画也要联系实际,即使孩子们不会画,即使孩子们画的画让大人看不懂,但是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反映他们内心的最好的方法。对于孩子的画,我们也要尽可能的给予评价,给予鼓励,让孩子能树立起心里,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画,画自己想画的画。

绘画结果怎样,每幅画都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思想”。我也曾遇到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画了一幅人物画,并且说是画的他自己,其中一颗纽扣没有画上。我询问原因,孩子告诉我说等妈妈回来后再给他缝上。我同孩子的奶奶交流才晓得,妈妈出差已很长时间,我终于明白孩子是想念妈妈了。我便特意亲近孩子,慢慢缓解孩子的思念之情。我相信关爱孩子的老师是不会轻易忽视孩子的绘画作品的。

1、幼儿美术欣赏并不是一个两个活动所能达到的,而应该在美术活动及日常活动中随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材料,以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从而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并为了让它真正行之有效,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良。

2、欣赏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心理过程,因人而异。美好的事物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但同一个美好的事物却不一定能为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的美好感觉。即使是那些公认的好作品,仍然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3、欣赏并不需要与理解同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抽象的图饰,闻到一种气味,听到一段音乐,或是触摸到一种质地时,我们会感到快乐,感到轻松,感到愉悦,感到是一种享受。而当有人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情感体验时,往往说不清,它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幼儿也相同。孩子们的感受也许都很直接,但局限于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就讲不出道理了。

4、欣赏是需要培养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的欣赏能力虽是与生倶来的,但我们喜欢什么、欣赏什么却也是后天形成的心理习惯。幼儿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度过童年,学会欣赏美,喜爱美,追求美。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4

一、营造有趣情境

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要靠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氛围的潜在熏陶,而且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因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要根据所进行的美术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热情。

幼儿阶段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基础,学生既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渴望,又有面对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如在学习“五角星”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壮观画面,并配以《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童谣歌曲,使幼儿在美妙的视听享受中对“五角星”产生亲切感,既引起了幼儿对“五角星”的绘画兴趣,又陶冶了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效地将幼儿美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好感。

当然,有趣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是由现代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也包括能够唤起幼儿美术创作欲望的实际情境。如在进行“五彩的鲜花”涂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的围墙,深入大自然实地观察形态各异的鲜花,会使他们对五颜六色的鲜花满怀喜爱,对“鲜花的涂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形成疲惫、倦怠的不良状况,不利于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美术活动的实际效果,开拓学生的美术思维,幼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绘画知识。如在进行“彩色泡泡”的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小游戏,教每个幼儿用吸管吹出美丽的泡泡,然后指导大家根据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完成“彩色泡泡”的作图,看哪位小朋友画出的泡泡最美,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就使孩子们学会在游戏中捕捉美术信息和绘图对象, 展示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而表演法也是增加美术活动吸引力的有效形式。表演法是指让一位学生把自己绘画的经过表演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观察这位同学在绘图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如在画“斑点狗”时,教师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幼儿把自己的绘画经过与大家分享。有的幼儿会感觉到:“这个同学画得真好看,我要向他学习请教。”有的幼儿则会指出:“圆圈画得有点过于太密了, 影响了图画的美观。”这样不仅使幼儿在不断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相互督促中共同进步。

三、尊重个性创作

受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幼儿对美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也会有所不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幼儿“以我手绘我心”,增加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绘画“我心目中的房子”时,有的幼儿将房子的屋顶绘制成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幼儿把屋顶画成了椭圆形,有的幼儿选择的是平行四边形……而房子墙壁的颜色格式也是各不相同,这时教师不能用一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应对整体结构和色彩相互和谐的作品都作出肯定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点燃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5

新课程要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要求学生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是那些天才对美术就是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美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

生没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这样,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

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美好的童年》这课时,我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朋友分享。然后,我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都把鸟儿吓跑了,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哪你打算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比如我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

五、运用竞赛,激发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我在上《古诗配画》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出一首古诗,看哪一队写出的古诗数量最多。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即复习了很多学过的古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接下去的古诗配画教学做好了铺垫。

六、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比如我在讲《桌子、椅子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来说说对现在使用的课桌椅有什么不满意的,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设计一套课桌椅,并象产品说明书一样附以说明。先让各组讨论所做课桌椅款式及功能。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泥塑小动物》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途径 篇6

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必须转变美术教育的模式和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探索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儿童纯真无邪,美术教师应当善于发掘他们幼小心灵中五光十色、璞玉般的智慧宝藏,逐渐培养他们观察美、认识美、描绘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情境导入,提高参与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时巧妙地导入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干扰,使他们集中精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专注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谜语、动画等辅助材料来启发学生,同时自绘一些有趣的图片,使学生对形态、色彩、景物等产生兴趣。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的《鱼儿游游》时,笔者让学生先观看投影《美丽的海底》,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游进了海底,引导学生观察鱼的不同特征和形态,从感官上对各种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向他们讲授画鱼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作画。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融为一体,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优化了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画的作品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

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一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课前笔者搜集了一部分鸟的图片,同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鸟的外形特征、情态,鸟与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绘画、剪贴、制作鸟的图案,并重视画面背景的取舍和氛围的营造。学生因为有了对鸟的认知,创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这种情境的导入无疑激发了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观察,增强动手能力

小学生画画的最大乐趣是在涂鸦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学《美术》教材中范例作品表现的题材、涉及的范围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针对绘画对象,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知道和理解应当怎么欣赏,如何用各种形式表现,最终让他们主动拿起画笔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和感悟。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现实生活,感受自然或人文景观,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品位。

如赣教版美术教材里的《漂亮的蝴蝶》《下雨了》《校园趣事多》等都非常适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动手写生的兴趣。随着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增强,绘画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小学生的特征是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情景的支配,所以教师必须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美术知识。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动物王国》时,笔者就先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动物王国的故事》,使学生置身其境,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接着让学生交流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感受,同时让学生在美妙活泼的音乐中想象创作,学生兴致极高,思路大开,创作的作品画面丰富、色彩和谐、具有童趣。

三、团结合作,激励艺术创新

教师不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应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临摹与写生相结合、手工课与绘画课交叉进行的方式,使他们心手协作,手脑并用,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创新和突破。

如教学《十二生肖》一课,在课前笔者准备好了十二生肖动物图,在课堂上用投影逐一展示,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生肖图片,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动物形象的不同特点。接着以蜡笔画、水彩画、撕纸、剪纸、捏泥等不同表现方式分组进行作画、制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拼成十二生肖图。结果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收效甚佳。

四、课外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书画兴趣小组,并经常让他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使学生的兴趣猛涨。通过这些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切实提升美术技能和艺术审美。到了学期末,可以组织作品展,把一学期的作品全部摆出,师生共同评价,还可以邀请家长参观。这样,他们既有荣耀感,又有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美术水平的提高。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 篇7

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挖掘隐性非技能性目标

教师在制订美术教学活动计划时,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潜在的非技能目标。美术活动的选材可谓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如,故事画、图案画、线描画、刮画,还有小制作、泥塑、撕纸、欣赏等,这其中就蕴含着诸多非美术技能性目标。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形式,就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如,写生可以让幼儿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美丽的景色,感受喜悦的心情;意愿画、故事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思维发展;纸工、泥工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美术欣赏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可见,幼儿的多种潜能都能通过美术活动得到很好开发。同时,要从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素质能力三方面去设计制订每节课的美术活动目标,从而达到不忽视非技能性目标的目的。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不是依样画葫芦,而应该体现智慧的亮点——创造力。要树立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置后的观念。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学着画: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画着学:指的是孩子在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

要辩证地处理教和放的关系。孩子的潜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指导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只为孩子出示范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

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宽松心理环境的完成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我们只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非主体,我们应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

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有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除了丰富生活经验以外,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

总之,广大教师要树立小课堂大教育的观念,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幼儿美术技能目标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幼儿非美术技能目标的培养,要让幼儿多种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很好的开发,从而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J].教师,2015(13).

浅谈激发美术兴趣 篇8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学校外部因素, 家庭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 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 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 兴趣爱好是次要的, 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 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 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 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 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

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 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 美术设备不齐, 教师因缺乏资料, 或图省事, 课堂气氛低沉, 讲课呆板, 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育是不能忽略的,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从兴趣入手, 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 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 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 不动脑思考, 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 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 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这个学期我很荣幸的带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 我希望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出色, 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变换方式, 通过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 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审美意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 使美术教育参差不齐,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 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 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 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 只有随着年龄增长, 知识的积累, 技巧的提高, 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 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 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 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 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 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 渗透各学科, 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 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在学生价值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的前提下, 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一堂写生课中, 我把学生分为四组, 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 然后分散, 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 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 然后看了看表, 再看同学们, 他们也是你看我, 我看你, 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 我说开始呀, 他们仍无动于衷, 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 操场上空荡荡的, 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 仔细看看, 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 蓝球架, 单杠。我说, 再往四周看看。“有树, 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 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 第二组画树, 第三组画房子, 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 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 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的前提下, 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 组织也不容忽视, 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 人生观, 价值观也相对形成,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 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 对自己负责的角度, 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

学生美术兴趣激发的策略 篇9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 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使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教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

一、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教师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现象;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 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二、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 不管年龄性别, 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 假如在读书的时代, 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 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 更快乐, 更有进步了吗?”课堂游戏是一种最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 灵活运用各种游戏, 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 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 和学生一起玩, 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例如在一次美术教学中, 内容是物体形状的介绍。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道具, 有书本、铅笔、圆球、魔方等, 很神秘地告诉学生, 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 想知道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吗?谁想摸摸看, 同学们都很好奇地想上来摸一摸, 有个同学忍不住了直接跑上来说:“老师让我摸摸看。”可惜的是他摸完没法准确地告诉我们箱内是什么, 其他同学都觉得好玩, 也争先恐后地上来摸摸。先后有几个学生能准确地说出物品名字来。笔者从中发现学生们是通过摸物体的形状来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这样在游戏中引出今天的主题, 更让学生们对物体形状产生了兴趣。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 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 巧妙设置疑问, 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点燃思维的火花, 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 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比如在教《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 笔者提出让学生“考老师”, 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 只要老师添上几笔, 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 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 但都被笔者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 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 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人人投入, 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创设精彩情境,激发美术兴趣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精彩情境,美术兴趣

小学美术是一门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重要课程。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精彩情境,不断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教育小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弯下腰和学生有效对话,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每个学生,陶冶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小学生创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把美术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个性,乐于学习,积极探索,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创 设 精 彩 情 境 ,活 跃 课堂氛围

1.1趣味诱导 ,唤起动机 。

导入是小学 美术课堂 教学的前 奏 ,能起到酝 酿学生情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 教师巧妙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小学生美术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趣味的美术课堂导入能调动学生好奇心,保持对美术知识的浓厚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是美术教学取得成功的首要环节。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看图片猜猜她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她在吃水果。你们想吃水果么? 让学生品尝这些水果,注意观察同学们吃水果的样子。以前上课时,老师是不允许同学们吃东西的,今天居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吃这么好吃的水果,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边吃边观察,带着问题进入吃水果状态,教师在学生吃水果的时候,及时拍下孩子们吃水果的样子,播放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和同学们吃水果时憨态可掬的样子,孩子们兴致勃勃。教师及时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好吃的水果》一课,动笔画画自己或同学们吃水果的样子。孩子们跃跃欲试,迅速进入作品创作状态中。

1.2图 形 联 想 ,激 发 想 象 。

图形联想源于生活。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画出各种不同事物,比赛哪位同学画的变化图形最多。杜威说:“不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教育就会造成浪费。”图形联想就是让学生画出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体验的事物,对所给图形进行加工、创作,激发形象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动”起来,在生活中“活”起来。不断创新思维,在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美术审美情趣。如用联想训练法训练低年级小学生的美术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发挥思维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 让小学生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图形?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说变成了小岛、老鹰,还有的想象成鹿角。也有的同学利用图形大胆想象在白色背景上画上五彩的小圆圈,可以看成大海的浪涛。有的学生联想到天空中放飞的热气球。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美术天空中遨游,尽情地享受图形变化带来的快乐。他们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的想象发明力,小学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幻想和发明,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美术课应着眼于童心释放,启发小学生的发明力,努力传达美术文化,维护学生独特个性,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2.鼓励 精心创作 ,激 发美 术兴 趣

2.1拓展思维 ,放飞梦想。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 能调节小学生情绪, 表达小学生思想,陶冶小学生性情,培育小学生开拓性,是小学生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可谓思维绘画一石多鸟。教师以小学生喜欢的绘画为载体,以早期开发生命潜能为教学主旨,以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为绘画核心,以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基点,缔造非凡的属于小学生的思维绘画,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2.2巧 用 生活 ,演 绎 精 彩 。

美术艺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美术教师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认真观察, 把美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大胆想象,演绎精彩课堂,更热爱生活。引导捕捉生活中的美,不断创造美。例如:教学画小动物时,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发现动物各自的个性美。然后让学生思考:你喜爱什么动物? 动物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眼睛、鼻子、耳朵、嘴及四肢都是什么样子的? 动物的坐立神态如何? 走起路来又是怎样的? 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动物信息,积累了一定经验,画起小动物来就会得心应手。通过观察,学生就感到小动物的可爱,突出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焕发学生内心的审美体验,则画小动物就水到渠成。学生富于想象,使课堂激情无限。

让“装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11

关键词:创造性;装饰艺术;动手能力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体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一种运用高度概括美学语言,体现作者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地探索,大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来美化社会,美化人们的生活。

《装饰画》这节课在上课前我就已经设计好思路,让学生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材料自身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巧,为美化自己的居室作贡献,这一课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如下:

1.直观分析:悬挂不同材料品种装饰画,和学生一起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

2.启发思路: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引导他们如何在装饰画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列举有些材料直接可以利用排列组合。

3.自我发现:利用自己方便的特色材料如废旧文具,独自创新制作可拼贴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小组分工协作:根据自己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享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评或互评他人作品,感受成功喜悦,学生用表演方式表达作品内容,点评出选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运用方面。

利用生活中与学生最亲近的物品作为引导学生兴趣的导火线,确实收到不错的效果,以至于在之后的课程中,学生会自觉发掘身边的废旧材料,用到创作中来,例如在《摆件巧安排》中,学生利用包装纸和中性笔做成的手工作品造型独特,形式美观,达到了教学计划意外的收获。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开发美术探索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

单一的课本内容教学设计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新颖的课程设计是求知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生活中的物品產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再让学生创作,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创作。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让他们认识到,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美术随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创造美的巧手,以及坚持不懈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感受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呵护感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用心去欣赏艺术作品和进行艺术实践,热爱生活、扮美生活,成为具有高品位艺术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赵跃度.美术教育与美术教师的素质[J].中国美术教育,2011(7).

[4]陈敬良,戴建华.现代装饰画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篇12

1. 改变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教学普遍采用教师“一言堂”的讲和学生临摹教师范画的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教学民主, 始终把学生置身于“主角”的位置上, 积极创设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 同时要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七年级《服装搭配》一课中, 教师应抓住服装设计这一教学目标, 于课前布置学生穿出自己的风采和多带一两件衣服, 并将教室桌椅重新布置, 留出“T型台”空间, 上课后让学生扮演服装模特分组表演,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热情投入对“模特”着装搭配的探究, 并以此为契机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着装的相关知识, 这种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探究融于学生活动之中的教学设计, 贴近学生生活, 自然而然地丰富了学生的着装知识。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美术课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 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 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 现代多媒体光盘资料容量大, 选择性强;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 图文并茂, 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教学的实效性强, 有省时、省力、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 在七年级的《结构素描》一课中, 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 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 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 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 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 也看不清楚。如今,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 导入各种信息, 并有机组合, 声形并茂。这样, 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 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同时, 一个美术课件可以为多所学校下载, 网上资源可以共享, 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 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可想而知, 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 无疑大有裨益。

3. 教师语言感染学生, 人格魅力感动学生。

教师就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演讲家, 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有所不同:言谈必须幽默睿智, 举止必须大方得体, 装束必须高雅和谐, 面貌必须饱满热情, 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教师的不同风采, 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 关心和爱护学生, 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 从而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到对美术学科的热爱。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 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 但教学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 富有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 有感情和吸引力。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

以《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 笔者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 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 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 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 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 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完整意义上看, 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课堂气氛宽松, 学生思想活跃, 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 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 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 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4. 拓展教学材料, 丰富教学内容。

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 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 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 在七年级的《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进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小队活动的标志, 从而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队形象, 这样既省时、省力, 又符合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如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快感;再如, 在八年级《纸的造型艺术》一课中, 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纸的剪、折、裁、叠、卷等方法, 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制作特点,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 做到学以致用,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开展课外竞赛, 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各级各类的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 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小型绘画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 学生在这种活动中, 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倾向的束缚, 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 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挥洒, 创作出令我们难以想象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现场短新闻下一篇:管理塑品牌品牌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