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

2024-09-13

幼儿美术(精选11篇)

幼儿美术 篇1

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幼儿美术教学反思:

浅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作为小班老师一定要做好初期的选材工作,选一些游戏性强的、幼儿能够接受的、既简单又出效果的题材(如手指点画,蔬菜印画等),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进去,而且在老师指导下都能完成,在老师积极性的评语中能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特别是小班幼儿绘画,形式应多样化,不能让幼儿单一使用一种绘画工具来作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失去新鲜感,减弱学习兴趣。因此每次作画,教师要尽量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奇特,例如刚开始我让幼儿用广告色进行手指点画、蔬菜印染,当孩子对印染画有一定的了解时,我便及时调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和形式,如:撕贴画、纸团粘贴、水彩笔画、蜡笔涂画等,这样既让幼儿认识了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了解了多种多样的作画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作画兴趣。

三、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认识基本的三原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并运用于绘画过程中,如用小点表示花朵,用短斜线画雨,用小射线画小草,用竖线画树干,用横线画棍子、绳子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教画点、线,然后过渡到点线组合(花草)、线线的组合(格子布、方形)、再教画图形(如吹泡泡,画手绢)及涂色,最后是点、线及图形组合。先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方法及对笔的控制力,然后再教幼儿在绘画中画线、弧线、长短直线的基本的线条组合,最后到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眼中的事物。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培养好习惯,赢在起跑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很重要。首先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坐姿,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我们要不断提醒;其次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因为握笔姿势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手把手的教,而且要时时观察提醒,还要让家长在家配合教育;第三是作画卫生习惯的培养,如:不拿水彩笔、蜡笔乱涂乱画,印染画后不乱抹,要将手洗干净再搬椅子,粘贴画时将撕掉的双面胶纸放在指定的地方;最后是收放学习用具。

五、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丰富幼儿内心情感世界。如:教画鱼时,教师配上儿歌“鱼宝宝,胆子大,天黑下雨都不怕,能唱歌,会游泳,乐得爸妈笑哈哈。”吸引幼儿在教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的叫长耳朵,有的叫红眼睛,有的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了,给幼儿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调动了幼儿作画的兴趣。

六、激发幼儿想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是丰富幼儿经验,为幼儿提供想像的经验基础。对于幼儿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教师不仅要保护,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七、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心态正确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走廊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我对完成作品较好的孩子总是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好的也总是先表扬,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昂,作画兴趣便会更浓,积极性便会更高。

总之,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做好幼儿小班的美术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祖国的幼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美术 篇2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所。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可感知、欣赏、体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笔者曾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镇淮楼、文通塔、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署、胯下桥等名胜古迹,感受民间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采纳以往经验,选民间艺术内容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遵循。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小班为初始层次,以民间绘画、撕纸、面塑为主。中班为发展层次,以面彩塑、泥彩塑、蜡染、扎染为主。大班为提高层次,以刺绣、编织、剪纸为主。

如:剪纸,那些贴在窗棂上的红窗花、新房中的并蒂红双喜,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见过。幼儿剪纸时的心理动机和民间高手一样,自我表现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在稍微具有操纵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情趣的图像来,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游戏成分,因此幼儿非常喜欢,作品也有强烈的独创性和即兴感。

三、创设区域,享创造美之乐

在各区域设置民间艺术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许多比较原始的材料,开展制作活动。如剪窗花、做灯笼、捏泥人、蜡染等。幼儿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染染这些较简单的、能够尝试进行的活动,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俗话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眼睛”等;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大胆造型:孩子们在饭勺、锅铲上堆色画脸谱,在杯垫上描绘各色花纹,利用碎纸屑制作纸浆画,在鹅卵石上大胆造型,在快餐盆上描绘中华吉祥图案……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的小手中变得精美异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四、结合民俗,家园互动

1. 开展与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活动

如花灯、年画、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本地本社区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与家乡的民间艺术对话,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又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欣赏中国结、年画、剪纸等与春节节日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放寒假前,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春节习俗,关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及家家户户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粘贴彩条,布置班级环境。放寒假中,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如逛花市、挂年画、贴春联、走亲访友拜年等。寒假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春节见闻,欣赏各自收集的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在浓浓的民俗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活动

幼儿美术 篇3

关键词: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会接触到美术教学,通过学习美术幼儿可以在美术中认识世界,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在美术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幼师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

一、调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在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时幼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孩子们对绘画感兴趣,热爱美术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先给孩子们一些有背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些背景中按照自己的想象画一些小花和小草,使学生在这些简单的绘画中对美术感兴趣。孩子们对美术感兴趣,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开心地绘画,有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美术技能。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能力

教师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让幼儿进行绘画练习。幼儿画一些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可以感受到的事物会使孩子们更容易地画出这些事物,为绘画积累经验。例如,幼师可以让孩子们画一些苹果、桌子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这些熟悉的事物的绘画中提高美术技能。而且幼儿还可以通过美术来了解生活,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见解和看法,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

充满信心地前进会使幼儿更好地学习,所以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幼师要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幼儿在幼儿园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幼师的肯定和表扬,这将成为他们骄傲的事情,会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前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幼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学习美术。例如,幼儿在画好一幅画时幼师可以对幼儿说“你真棒”“好样的”等这样的鼓励性的语言,幼儿受到鼓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美术,这样会使幼儿更快地提高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能力会一直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幼师要重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培养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幼师一定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俞燕婷.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创新[J].科学大众,2009(03).

幼儿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了解纸圈有趣的特点,发展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纸条若干,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现纸圈的特点。

1、观察长方形、三角形纸及中间挖去一块纸,谈谈这些纸有几个面?

2、制作纸圈

通过示范,指导幼儿将纸条做成两种纸圈。

3、看看这两种纸圈各有几个面?

二、通过剪纸圈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它有趣的特点。

1、学习将纸圈一剖为二

教师示范剪纸方法,幼儿操作、讲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第一种变成两个分开的圈;

第二种变成一个大圈。

2、幼儿自己动手做有趣的纸圈

鼓励幼儿做和刚才不同的纸圈,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及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秘密。课后小结:

第二课 小手变什么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2、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3、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4、观赏作品

5、小结,评价。课后小结:

第三课 五彩脸谱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导入: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吗?以前的脸谱可以分几种?(4种)哪4种?(黑脸、白脸、红脸、蓝脸)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

讨论:

1、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所以现在的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

2、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

二、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请其他幼儿说说同不同意,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从主要颜色上进行讲评)

评析: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除此以外,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将脸谱装饰安排在大班后期,能够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有选择地安排色彩表现主题情感作了一个铺垫。

因此,活动设计《五彩脸谱》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课后小结:

第四课《绕绕涂涂》

活动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态。

2、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绕绕涂涂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重点难点:

让学生能通过涂画能画出较复杂的组合物体,让学生在边画边看的过程中去揣摩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

图片,范画,线,大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小猫滚线团绕出几种物体形状的情景。

2. 让学生拿着线学着小猫的样子,绕一些简单的物体。

二.新授

1. 出示菠萝的图片及用绕涂方法画的菠萝,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试着把自己绕出来物体画下来。(学着老师画菠萝的方法画)3. 出示一个布娃娃,让学生试着画画。4. 教师示范,学生再跟着画。

5. 欣赏书上学生作品,谈谈感受。三.作业

1. 请学生在黑板上的大纸上涂绕出一两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形状。四.讲评并小结

1. 画完后请小朋友谈谈自己画画时的感受和想法。课后小结:

第五课 《花花绿绿的糖纸》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活动准备:

各类糖纸、糖果,剪刀、胶水,纸巾,橡皮,常规用品 学生每人带一颗糖果 活动过程:

一、1、同学之间友好的互赠糖果,吃糖果。

在音乐声中,学生们把自己带来的糖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可以说一句祝福的话。

2、糖果吃掉了,还剩下什么呢?(糖纸)

让学生们把刚刚剥下的糖纸整理平整。

3、看一看,糖纸好看吗?

想一想,糖纸好看在哪里?

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美丽有趣的花纹图案。

二、1、欣赏各种包装的糖果。

糖果都有哪些包装? 包扎、捆扎、粘贴

2、欣赏各种糖纸(平面、展开的)

三、1、刚才好朋友送你的糖果已经被吃掉了,现在我们自己来设计包装一颗糖果回赠给你的好朋友吧!(你有很多朋友的话,可以多设计一些)

2、学生设计制作 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尝试包扎糖果。比比谁的糖纸最漂亮,谁的包的糖果最精美。

3、展示、回赠。课后小结:

第六课《美丽的色块》

活动目的:

1.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

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线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画中联想到的事物。

4.演示课件,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1)出现有基本形状的画面,这幅图画什么?在上面添加线条,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折线、圆圈。

(2)教师强调要点:从基本形状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添加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交织在一起,但线条不能太多太密,块面可以大一些。

(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只老鹰,就给老鹰涂上颜色,后面是五彩云,最后涂上底色。

5.幼儿创作。(1)教师提出要求。记住,画的时候,想怎么画线条就怎么画,画好线条后,看看你们画的线条里藏着什么,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进行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了些什么。(2)请幼儿讲述别人的作品。

7、小结评价 课后小结:

第七课 美丽的花瓶

教学目的: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的几个部分及其变化设计花瓶。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瓶。

2.绘画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勾线笔,用水果包装网扎成的“菊花”。3.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教学过程:

一、1.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②这些花瓶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二、探索创作

1.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①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2.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①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②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③示范用水果网扎成“菊花”印画花瓶上的图案。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2.印花时要幼儿注意优质画面的整洁。

四、讲评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课后小结:

第八课 伞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要求幼儿选择一种或多种颜色涂色,涂色要 求均匀饱满,勾边深,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创造性地装饰伞面。

2、把图案粘贴在纸的合适位置,学习合理布局,并添画、雨点。

3、教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活动准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将幼儿分成三组:能力差的一组为小猫组,能力一般的一组为小鸭组,能力强的一组为小朋友组。

2.制作好各种姿态的小猫、小鸭、小朋友标志,粘贴在相应的幼儿身上。3.每人一张作业纸,上面印有各种姿态的小朋友。彩色水笔,固体胶若干。4.活动前幼儿观察过各种花型、颜色的伞,装饰过手帕、围巾、帽子等。5.学过儿歌《共伞》。录好下雨音乐、打雷声音。活动过程:

一、情境演示,导入主题

师:初夏的一个早晨,一群小朋友在街上散步、锻炼(录音机放打雷声)。要下 雨了,他们都要被雨淋湿了怎么办?我们怎样来帮助他们呢?好,我们就来做一把漂亮的伞送给他们吧。

二、教师示范讲解装饰伞的要点及各组具体要求

师:大家想一想前几天老师给你们看过的伞是什么颜色、花型的。

对,伞有一色的、多色的,有花纹、动物,还有的伞上有点、线、格子等花色。这是没有装饰好的伞,我们怎样使这把伞变漂亮呢?先拿一支你喜欢的颜色把伞勾出来,要勾得深、浓,从伞顶朝下每个角画直线,现在我们来分工做。小猫组的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鲜艳的颜色勾边、涂色,注意涂色均匀,向一个方向涂;请小鸭组的小朋友选择一种颜色勾边,多种颜色涂色,要注意哪几种颜色在一起好看;请小朋友组的幼儿大胆地选用多种颜色、多种花型来装饰伞。

三、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想一下,你准备怎样来装饰伞,想好了就可以画了。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画好伞后,要求幼儿把装饰好的伞与其身上的标志一起粘贴在印有小孩的白纸上,注意粘贴的位置要恰当,贴好后再添画上雨点。

四、展评作业 1.幼儿自我互相讲评。

2.音乐声中, 幼儿与纸上的小孩一起共伞,边念儿歌边送他回家。

附:儿歌

刮风了,下雨了, 幼儿园放学了。

看一看谁来了,妈妈撑着伞来了。

走出门回头看,屋檐下站着张小宝, 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

幼儿美术教育 篇5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美术:0~7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区别率:在知觉上,某一物体的特征没有区别开来,就会被简单的形状描绘开来。

3、涂染法:不勾画形象的轮廓线,直接用笔蘸颜料涂画的形象。

4、线描法:先用线条勾画形象的轮廓,然后再涂上颜色的方法。

5、平面装饰:运用各种花纹、色彩按照图案的组织规则创作装饰画或对各种物品纸进行美化。

6、谈话欣赏法:老师以语言为中介启发幼儿,与之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的方法。

7、综合欣赏法:将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结合起来欣赏。

8、再现: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

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术的含义:(1)以幼儿为主体;(2)年龄范围:7岁以前;(3)幼儿美术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内容、广度上与成人美术不同,反映幼儿园周围生活环境的一些简单事物;(4)幼儿美术作品主要是再现性的,情绪、情感更多起动力作用,年长幼儿用色彩来表现情感、情绪。

2、学前儿童美术的种类:分为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美术创作分为:(1)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水墨画;(2)手工:剪贴、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3、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因素:(1)感知:(2)、情绪、情感(3)、再现能力(4)、动作活动(44)

4、教育的对策:(1)全面入手(2)具体指导 :不同幼儿要具体分析(3)把我尺度 :1)视孩子对事物的感知熟悉程度 2)视孩子对再现式样的掌握程度,提出新的样式。

5、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1)写实是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2)以故事结构课程引导学前儿童创作,也往往最能激发学前儿童的创作灵感和思维;(3)幼儿年龄越小,画面中的形象越简略,随着年龄增加,画面越复杂丰富,有细节和较个别化;(4)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

6、7、四种涂鸦线条:(1)杂乱线(2)单一线(3)圆形线(4)命名线

8、涂鸦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总特点):(1)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形式随意进行画线活动;(2)幼儿对手的控制程度和线条的分化程度及与实物的相似程度是渐进发展的。

9、象征期幼儿绘画的构思过程不稳定表现在:(1)动笔后构思;(2)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3)绘画内容转移;(4)形象含义易变;(5)易受他人影响。

10、幼儿绘画造型经历了一个由无区别到有区别的发展过程,体现在哪些方面:(1)构成形象的形状的发展变化;(2)形状组成关系的变化;(3)形状在表现物体深度上的变化;(4)由于以上变化带来的画面形象的发展。

11、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顺序:零乱式、平行式、并列式、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遮挡式

12、选色发展过程:(1)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用的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的出现社么颜色(2)一两中色彩出现讨厌和 1 喜欢的情绪,于是开始更多的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色彩。(3)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的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

13、涂色的发展顺序:涂色面积的变化:(1)起初幼儿画画时往往只用画笔勾画出一个轮廓。(2)四岁以上的幼儿开始会给形象小面积地涂色(3)五六岁以后开始给形象大面积涂色。涂色质量的变化:(1)不分化的任意涂色(2)有控制的顺轮廓涂色

14、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1)从主题内容出发引导创作(2)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3)从材料特征出发引导创作

15、开展系列活动分为哪四个阶段:(1)获得最初的经验;(2)收集资料,扩充知识;(3)引入各种表现媒介和形式;(4)导向创造性表现。P52

16、在活动的过程中予以指导:(1)具备背景知识经验(2)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3)学会等待(4)营造宽松的气氛(54判断题?)

17、小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要点:

特点:

1、三岁左右处于涂鸦期,喜欢用笔随意涂鸦;

2、三岁半左右幼儿开始陆续进入象征期,3、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

4、总的来说,在一个小班中幼儿迅速的成长变化着,但同一个群体中同时存在着处于不同表现阶段的幼儿。指导要点:

1、要密切注视幼儿发展的进程,根据转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美术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对幼儿即将出现的新阶段要有预感,为其转化创作条件,做好准备,并适时地导入新的阶段;

3、进的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工具材料。

18、大班:特点:大班幼儿在表现事物情节上大大进步,能够表现除了空间关系以为的更复杂一些的事件关系。

指导要点:应注意向幼儿揭示事物的差异和由此而来的简单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变化,指导幼儿将其表现出来,形成有情节的作品。

19、幼儿用色要求:(1)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颜色来画;(2)增加深浅颜色的区别;(3)引导幼儿运用色彩区别主次:

1、把主体色彩丰富,背景白色单一;

2、利用色彩的对比。20、幼儿欣赏的作品种类:(1)一般性的美术作品;(2)以幼儿为对象而创作的作品;(3)幼儿的作品。

21、幼儿审美认识的特点:(1)小班、二三岁的幼儿在欣赏绘画作品时,看不出画面中形象之间的联系,更不能区别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2)中班、四五岁的幼儿能看出画面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出主要形象和环境景物(3)大班、六岁的幼儿能较快的看出画面人物、事物、事件、情节,而且能连贯地描述,还能看出画面形象的空间关系。但是他们讲不出为什么。

22、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1)幼儿的美感与良好的情绪体验想联系(2)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3)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

23、谈话欣赏法适合年龄段的方法:(1)小班:开始主要是教师讲解,加一些少量的提问;中大班:过渡到问答,教师以提问来引导幼儿欣赏;(3)大班后期: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先做一些欣赏提示,然后让幼儿自己欣赏,最后用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4、指导幼儿欣赏一副作品的方法:(1)叙述作品内容;(2)分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3)对作品做出情感上的共鸣;(4)了解画家情况,他的生平、作品的风格和最擅长的题材

2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1)萌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美好的情感;(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3)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和创造力,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4)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6、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四大板块:集体活动、美术角区、美术环境、家园联系

27、优秀作品的评价标准:(1)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2)有童趣:画的内容是幼儿验眼中的世界 富于想象(3)艺术性线条稚拙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

28、设色:(1)、选色(2)涂色

29、美术创作的教育对策:全面入手、具体指导、把握尺度

30、从主题内容出发引导创作中主题内容所具备的条件:(1)贴近幼儿生活(2)生动有趣(3)有创造的余地(4)适合以美术的表现方式

31、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教师应注意几点:(1)好的作品是前提;(2)生活的折射必不可少;(3)持续的过程是最佳的保证效果。

32、持续的过程是最佳的保证效果:(1)留有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回味(2)引进新的相关要素(3)同伴的分享不可忽视

33、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的步骤:(1)感受材料特性;(2)引导幼儿由材料的特性回忆、联想、想象有关的事物;(3)边构想、边制作/边修改,直到完成作品

34、幼儿运用色彩的方法:涂染法、线描法

35、审美注意指向 美术作品的内容: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大些的孩子喜欢描写幼儿生活的作品;女孩子偏爱有生命的物体,男孩子则更热衷于机械、运动型力量型的形象。

36、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1)幼儿的美感与良好的情绪体验相联系;(2)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3)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

37、幼儿美术欣赏的指导方法:谈话欣赏法、综合欣赏法、游戏法

38、谈话欣赏法的三种水平:讲解、问答、表达

39、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1)创作(构成要素):教师、幼儿、工具材料、主题内容;(2)欣赏:教师、幼儿作品。

40、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线条、形态、构图、色彩、内容

41、评价幼儿美术能力的层面:(1)评价幼儿美术的活动过程(动态):

1、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记录幼儿行为特点;

3、提问或谈话了解幼儿活动时的想法。(2)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静态):

1、分析一副作品;

2、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比较。(93)

42、美术用于表现的媒介和手段是:线条、构图、形体、色彩、内容

43、幼儿美术创作的规律:动态平衡、低项决定、两极现象

44、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水平:(1)罗列形象;(2)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3)形成背景与主体;(4)形成特定环境。

45、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构思、造型、构图、情节的发展、设色

幼儿美术教案 篇6

1.初步感知不同的画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作刮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竹签若干、刮画纸若干、教师范画、轻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七彩世界,可是,七彩世界里有一个老巫婆,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色,小动物们哭的很伤心,被仙女姐姐听到了,仙女姐姐就送给了我们每人一支魔术笔,帮小动物们把这个七彩的世界找回来。

二、欣赏范画

1、出示黑色画纸

2、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如果我有一支魔术笔我现在最想把菊花画出来,因为现在菊花会开始了,我觉得菊花很漂亮,也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造型,让人们去欣赏。所以我最想把菊花画出来,出示范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画法,叫做“刮蜡画”。刮腊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三、演示范画并讲解

1、我们刮画所用到的工具有竹签和蜡画纸。

2、讲解刮画的技巧与方法。(划、涂、刮的基本技能。)

3、教师小结

四、大胆尝试,自由创造。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着有趣的画纸和魔术笔,把你最想画的七彩世界画出来。

2、幼儿进行蜡刻画创作活动,提醒幼儿注意构图,画面不能画得太满。

3、在幼儿进行蜡刻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作品展示

幼儿美术教学浅谈 篇7

一、丰富感性经验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情趣”。说明了环境对于幼儿感知和体验美的重要性。幼儿感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表现就越丰富,因此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首先,可让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胧的下雨天,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画面显示出的色彩和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各种各样的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丰富而且造型美观,都能让幼儿有美的享受。老师可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游戏,如用泡沫塑料蘸上颜色点成花纸,用蜡笔画出形象,再涂上水彩色;用藕片、象棋、瓶盖及手掌蘸上颜色作印印压压的活动。还可利用各种色纸、旧挂历和糖果纸作自由撕贴,进而作色彩明暗对比的拼合。这样,不断以美的色彩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老师可利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幼儿的审美经验。平时还可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的不同风格的名画、图书或影视节目,经常给他们讲解或引导他们观看。可以和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家庭及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创作题材,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老师还可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多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展览馆等环境。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正确观察,用语言多与孩子交流,以加深他们对家庭、身边环境、社会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二、树立明确目的

幼儿天性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往往不能自觉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地观察。比如,运用色彩鲜明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讲述,活泼有趣的游戏。先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情绪高涨时,不时地向他们提出一些观察任务,让他们注意色彩的差异,游戏中不同幼儿的行动、过程等,从而使其观察力得以发展。比如让幼儿画水彩画“可爱的小松鼠”,教师可以用教学录像或幻灯片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的直观法导入,在几种动物中让幼儿说出哪个是小松鼠,进而让幼儿找出小松鼠和其他动物的差别,幼儿会概括出“小松鼠拖着大尾巴”等典型特征。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让幼儿观察小松鼠的色彩及生长环境等,最后进行总结,并用简洁的手法,通过描绘将这一形象画出来,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的绘画过程,以及对于小松鼠的典型特征的描绘。可以告诉幼儿,先用红色或橘红在纸的中间上方画出小松鼠圆圆的头,前后两只尖耳朵,再画上尖下圆的身体,依次画出上肢、下肢及上翘的大尾巴,再用淡色画上圆圆的身体、鼻子,勾出耳朵上的小毛毛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就活灵活现地出现了。

三、点燃创造火花

以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大。情境教育的优势在于情感的激发,能以境激情。情感的特点是具有感染性,能以情激情。教师首先自己要进入情境,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带动幼儿,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和创作的内在动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如:大班有这样一个活动———“背太阳”,教育目标是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充满激情地讲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照射万物,温暖了大地。小动物都说:太阳太累了,明天我们得把它背起来。第一天,房子说:让我来背,一间背不动,两间背;两间背不动,三间背;三间背不动,四间背……终于把太阳背起来了。第二天,第三天,还会有谁来背太阳呢?孩子们纷纷说:“请大山来背”、“请树来背”、“请石头来背”……最后孩子们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创作了多种景物的重叠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广泛观察生活

一个交际能力强、接触面广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开阔,想象力丰富。让孩子走进人群,大胆地与人交往合作,在交往中注意观察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发现人是活动的,是有感情的,每个举动每个表情都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情。让他们广泛地接触生活,走在马路上,注意观察来往汽车、红绿灯;到商店、超市购物,观察货品的分类摆放;到公园、动物园游玩,观察动植物、风景、游客。在生活中教会幼儿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把这些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就可成为幼儿创作的素材。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看、多问、多想,把现实生活和想象联系起来。幼儿对事物认识往往停留在直觉反应的层次上,这是本能的、生理的,同时又受个性气质的影响。他们力图用最直接的方法表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心绪,我们应适当以成人生活世界作为他们的参考,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表现自己理解的世界。通过交往和观察,幼儿热爱这个生活着的环境,热爱周围的人们。正是有了这种热情,幼儿才会产生绘画的欲望和激情及创作的灵感。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探索 篇8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当他的眼睛能看到东西的时候,妈妈美丽、丰富的面部表情,周围舒适、安逸、色彩丰富的居住环境,还有美丽大自然中那些繁茂的树木、缤纷的花朵、弯弯曲曲的小路、清凌凌的河水……这一切都在刺激着儿童的视神经。于是,他们有了原始美术创造的冲动。一旦条件成熟(小手的肌肉发展到能拿住东西),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大胆地进行艺术创作。

我在20多年的儿童绘画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虽然他们只是处于涂鸦阶段,画出的东西成人往往看不懂,但他们却能乐滋滋地向老师和家长讲述他们画的是什么,并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此时是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

一、呵护孩子的纯真天性,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人们常说:天真与单纯是真正天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幼儿,恰恰有着纯真的天性。因此,也可以说绘画是每一个生而正常的孩子都具备的天赋潜能,而不只是少数天才儿童独有的能力。然而,这种天赋潜能必须经过教育者的精心引导、开发和培养才能表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能力。对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及其美术作品的不当评价、粗暴否定以及强制的、单调重复的机械临摹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失去绘画的兴趣,进而终身失去学习绘画的能力,这是十分可悲的。

二、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采取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眼里,一直视美术为一门技能课,所以他们会觉得,美术创作是大人“教”会孩子的。其实,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自然而然的需要和自动自发的游戏,也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认知和想象的工具。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儿童、引导儿童。

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想象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因为任何创造性想象都源于原型的启发,正所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美术创作也是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因而,形象的储存是幼儿创造能力得以发展的源泉,观察则是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表象越丰富越清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提供基础。譬如:我们常常带幼儿到公园观察路面砖石铺设的规律、广场地面的装饰、城市的不同建筑以及河边树木的排列等,以此来丰富幼儿创作装饰画的素材。

2.开拓儿童绘画途径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理解和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美术创作也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出示一张范画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引导幼儿如何有序地呈现图像,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绘画越来越模式化,他们与生俱来的独立创造潜能就会泯灭,最终丧失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自我表现的信心。一旦离开老师,孩子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现在,西方的自由画教学已进入许多幼儿园。自由画的基本特点就是创设必要的条件供儿童自由选择而不是由教师选择,就是给儿童以自我表达的机会而完全拒绝教师的干预。这样的教育观念影响了许多教师,幼儿园的美术课因而完全成了孩子们自由涂鸦的世界。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孩子的绘画创作完全处于漫游状态,一个个成了“抽象派”画家,我们只有通过孩子的亲自讲解才能了解其作品的含义。这种现状值得高度关注和思考。

当我们认真揣摩新的艺术教育理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幼儿时期的美术教学目的,不在于幼儿学会画几种物象,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幼儿整个身心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审美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这正像一位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的那样:“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已有的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表现特点的新途径、新模式。在立中破,在破中立,探索幼儿美术创作新路。

3.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绘画、剪贴、手工制作、泥塑、面塑、剪纸等,每种美术形式对孩子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孩子们做起来真是乐此不疲。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由绘画,指导孩子进行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在快乐学习中不断增强艺术敏感性和绘画兴趣,让他们的心灵真正进入艺术世界。

教师看孩子的画,不要按照大人的标准,不分青红皂白就指手画脚,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画作是否干净完整,而是应该先听听孩子对自己的作品的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理解孩子的创作动机,二来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那些乍看起来一团乱麻的画作,经“作者”自己解释后,竟可以发现其中让人惊喜的想象和灵气。

总之,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绘画氛围,同时,还要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支持他们的自主思维,走进他们色彩斑斓的绘画世界,分享他们观察、发现、想象和创造的喜悦。

幼儿美术月饼教案 篇9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不完全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

我班就设计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中秋节的活动

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选择色彩印画“月饼”,并展开想象,让“月饼”飞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2、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了,感受团圆、快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1、蓝色背景图(长卷)、大萝卜切片做印章、黄色圆盘(后面贴两翅膀)。

2、各色颜料、薄海绵、冰盒、美工服;

3、有关中秋的歌曲,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我们要做些什么的?”(赏月,吃月饼)

二、展示背景图

师:“蓝色的夜空静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圆盘,“月亮在这里呢!月亮你快飞到天上去吧!”

打开圆盘后面的翅膀,演示飞到背景图上。“中秋节月亮宝宝一个人在天上好孤单,她想请圆圆的月饼陪她一起玩。月饼在哪里?你们知道月饼在哪里吗?”

三、教师示范用萝卜蘸颜料印月饼

师:“月饼月饼在这里”(用萝卜蘸色印在画纸上)。引导幼儿一起说:月饼月饼在哪里?月饼月饼在这里。

师:“小朋友们的月饼在哪里呢?我们也来印月饼吧!”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提醒孩子蘸色时颜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励孩子交换颜色印画。

伴奏:《爷爷为我打月饼》

五、想象添画

1、师:“这么多可爱的月饼宝宝,我们怎么让它们飞到天上去和月亮宝宝玩呢?”

鼓励幼儿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师简笔画出。说到长翅膀时,教师演示双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点:翅膀要印在“月饼”的两侧。

2、幼儿添画,提供勾线笔和颜料,用画或印的方法让“月饼宝宝”飞起来。

六、展示作品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亮宝宝好开心啊,她给小朋友们送来了月饼感谢。”

出示圆圆的月饼,让小朋友闻闻,一起切月饼,分享。

活动评价:

孩子已经融入了主题,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还有圆圆的月饼,他们参与活动是快乐的,自由的。

对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画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拿起“月饼”就印满了画纸,似乎也过于投入自己的作画游戏而忘记了还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着他们去碰触。

尤其在让月饼“飞起来”时,让双手蘸上喜欢的颜色,印在圆圆的“月饼”上,让孩子的快乐达到了高潮。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更加体会了目标为教学、为孩子服务的意识,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生成孩子喜欢的活动内容。教学内容是要我们去选择的,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有意识的设立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活动反思:

一个完整的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操作过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的观察,对孩子能力的了解,设立一个可行性的目标,适合孩子才是正确的。在一个活动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发展是在老师的预设之内的,也有是预设之外的,这才是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思考。

幼儿美术研究方案 篇10

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经验,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要为他们绘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而小班幼儿绘画能力不强,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应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投放材料及对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多研究利于幼儿绘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教育策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真正做到、做好对幼儿的美育

二、幼儿现状:

长久以来,我们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我们已习惯了教师示范作画幼儿模仿,虽被摒弃但还是会不自觉的套用这个模式从而导致了小班小朋友一拿到白纸就喊“老师我不会画”。哪怕老师以在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想象,可以模仿但是还是有小朋友不愿意去作画。由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若在用这样给与题目后让幼儿模仿创作那么幼儿的绘画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在头脑中的表象较少。不能很好的进行再现。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头脑中的东西多了,而且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喜欢绘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材料的展示,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3、运用多种绘画方式,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研究怎样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如何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

2、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3、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 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相关的资料 卢梭的话 “应完全依赖具体事物”,就是说幼儿应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习,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幼儿抽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一开始要收集大量与绘画相关的材料。不仅对于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师自身也要收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研究。

2第二阶段:提高绘画兴趣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绘画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构图等手段,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第三阶段:提高绘画技能研究何种方式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单一的绘画方式往往让孩子们枯燥乏味,我们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多样性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玩在其中并能学到知识。在这个阶段就要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设计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技能。如《下雨了》、《大草坪》、《妈妈的长头发》等等,不断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4、第四阶段;总结

浅析幼儿美术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3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其它各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础元素和造型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美术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美术的源泉,美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而且许多美术创作的题材也来源于日常生活,美术正是用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如:小班美术活动《画房子》。应该说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感知基础,但这种基础肯定不很广泛、不很深刻。他们一般只熟悉自己家的房子和周围房屋的形状,给幼儿的印象是初步的,有局限性的。因此,大部分幼儿画出来的房子形状单一,缺乏想像,针对幼儿的这种实际,要画好房屋,我们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园门,去见识一下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村平房及小楼,夯实他们的感知基础,为绘画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通过播放电视画面,展示图片资料等途径,让他们知道造型各异的楼房,认识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了这样的活动,幼儿就可画出各具特色的楼房、平房。幼儿通过形式多样的、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既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又丰富了感知。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绘画能力,甚至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就会在美术教育中得到提高。

2 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在游戏等活动中,幼儿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想,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经验,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去表现,这样画出来的画就更富有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

例如,在“美丽的夏天”活动中,首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的花园、草坪、池塘或种植园进行游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亲近那些小花、小草,感受夏天的气息,听一听蝉儿的叫声,看一看蝴蝶、蜻蜓的纷飞,让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追随着蹦蹦跳跳,快乐地奔跑;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里的小鱼,与池水嬉戏;有的则会在蝴蝶、蜻蜓之间翩翩起舞……经过这些准备活动后,孩子们和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从而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又如在画水果之前,可以带幼儿去水果市场参观,让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水果商店”,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拿着画笔大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于是,孩子们笔下的花草虫鱼和水果就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了。

3 將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

以往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一。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这种活动还会使幼儿对某种工具产生偏爱或单方面发展,从而影响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使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轻软的沙地作画纸。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幼儿用吹塑纸、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班的混合兴趣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协调能力。

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可以陶冶人的素养,提高人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创设美的空间和环境,这不仅要体现在幼儿园内,也应当延伸到幼儿生活的家庭里去。采取多种美术教育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去园外、户外熟悉生活,体验大自然,体验多彩的世界,为幼儿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母爱作文400字六年级下一篇:白鲸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