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美术教学(共12篇)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 篇1
摘要:幼儿的美术活动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在美术中幼儿可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会接触到美术教学,通过学习美术幼儿可以在美术中认识世界,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在美术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幼师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
一、调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在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时幼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孩子们对绘画感兴趣,热爱美术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先给孩子们一些有背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些背景中按照自己的想象画一些小花和小草,使学生在这些简单的绘画中对美术感兴趣。孩子们对美术感兴趣,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开心地绘画,有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美术技能。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能力
教师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让幼儿进行绘画练习。幼儿画一些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可以感受到的事物会使孩子们更容易地画出这些事物,为绘画积累经验。例如,幼师可以让孩子们画一些苹果、桌子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这些熟悉的事物的绘画中提高美术技能。而且幼儿还可以通过美术来了解生活,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见解和看法,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
充满信心地前进会使幼儿更好地学习,所以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幼师要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幼儿在幼儿园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幼师的肯定和表扬,这将成为他们骄傲的事情,会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前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幼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学习美术。例如,幼儿在画好一幅画时幼师可以对幼儿说“你真棒”“好样的”等这样的鼓励性的语言,幼儿受到鼓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美术,这样会使幼儿更快地提高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能力会一直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幼师要重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培养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幼师一定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俞燕婷.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创新[J].科学大众,2009(03).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 篇2
幼儿课堂效果是建立在幼儿兴趣基础上的。因此,要提高幼儿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幼儿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要让幼儿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他们上好每一个活动,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幼儿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营造轻松愉快氛围,把握良机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爱好的最好手段,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绪、思维,使其以挥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语言活动中,《纲要》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例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坐在孩子们中间,改变以往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在前、学生在后的课堂模式。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教师保持积极的情感更加可以感染孩子,呼唤起孩子们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引领孩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活动中,对孩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老师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了角色,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确,教师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协调的动作都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孩子敢于说、乐于说,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二、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假想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例2:
在大班语言活动《天鹅蛋》中,教师把故事设计成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可爱的小老鼠,体验发现蛋、运蛋、吃蛋过程中的快乐情感,身临其境地去经历这个有趣的情景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具是几幅图片,图片中的老鼠形象生动可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如在语言活动《小兔乖乖》中,教师在知道幼儿欣赏故事时,搭配了挂图和背景音乐,让故事更加的生动。接着老师带领幼儿做一个游戏《聪明的小兔子》,并提供幼儿不同的兔子头饰及其他相关物品。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更深刻的了解故事内容。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三、要认真研究教材、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地在每节课上下功夫,结合教材内容,选准切入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律动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3:
在美术活动《花儿王国》中,教师采用了讲故事导入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幼儿带入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良好地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了小朋友的求知欲,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幼儿在活动中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例4:
在教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中,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模拟的动画,把“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在天空中越积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变成了“雨”,降落下来。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幼儿都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全神贯注的观看,在画外音的讲解下,“小水滴”、“河流”、“太阳”、“水蒸气”、“小雨滴”、“雪花”都动了起来,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教师在清晰、动感的画面中帮助幼儿寻找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对于不谙世事的幼儿园小朋友而言,老师是他们开始真正系统化认识世界的开始,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自己面对的小朋友。幼儿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向小朋友传授知识,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向小朋友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活动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掌握教材的程度、对小朋友情况的了解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与教师对课堂语言的运用也密切相关。为此教师必须注意掌握课堂语言的特点,对于小朋友而言,老师的语言是最直接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会努力尝试理解,接受甚至模仿老师,教师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起到极大的作用。
例5:
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低沉的声音来扮演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来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的顺利且充满活力。相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例6:
在大班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把大熊的快乐与难过演绎地淋漓尽致,吸引了幼儿。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也可以让教学事倍功半。例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边画边说。
例7:
在美术活动《长颈鹿》中,在教幼儿画长颈鹿时,一边画一边说:“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门前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了一根电话给打电话给大蛋说:“大蛋,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去想象大蛋和小蛋的组合究竟是谁?幼儿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有效的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五、教师提问要简洁、指向要清晰
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要有关键提问,提问的背后体现的是活动设计的目的与思路,对幼儿可能会如何回答,以及教师的跟进性提问都要有所思考。
例8:
在大班语言《我想飞》中,教师在第二环节中让幼儿猜想小动物飞上天的办法,由于同一个问题重复提了三次,而且每次都让个别幼儿回答,使幼儿思维疲劳,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反思这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的回应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与调整,如果这一环节改成教师提一次关键性问题:“小动物会想出哪些办法飞上天?”先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这样的调整不仅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也会让教学节奏紧凑许多。提问中关键词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例9:
在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鸡宝宝怎样出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用榔头砸,有的说:用来摔一下等,这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又连忙改换成“小鸡宝宝怎样从蛋壳里出来?”孩子们就想到了用嘴巴啄出来。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周到,才能真正使你的提问为目标服务。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另外,教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设计提问的时候,立足于孩子,从目标出发,就一定能提高提问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孩子。在我们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总会碰到那么几个胆怯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每次碰到这类孩子,我都会给予他们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鼓舞他们勇敢大胆的话,如:“说下去”、“你真聪明”、“说得真好”等,他们会从我的鼓励和表扬中得到自信,进而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其实不光是内向的孩子需要被鼓励和表扬,对于开朗的孩子教师也应该常常给予鼓励和赞扬,多对孩子们说些鼓励和赞扬的话,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使孩子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更加促进课堂积极气氛的形成,从而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注细节,提高幼儿美术素养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活动 细节关注 美术素养
提到美术,很多人就想到了画幅画,再深一些就是大孩子的素描或写生等,其实幼儿园美术教学不是纯粹教孩子画一幅画,它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內容,它是运用多种手法帮助创作的综合活动,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幼儿情感得到了体验,身心的到了愉悦,能力得到了发展,整个活动过程是一种轻松、愉快、享受的过程。它讲究的是让幼儿在饶有兴趣的情况下,在玩和游戏中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上的体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注重对细节的关注,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一、关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对幼儿的美术兴趣进行培养,使之有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而不是让孩子一开始就创作。我们要善于找到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进行美感、技能美术教学尝试。小班的孩子从欣赏入手,通过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美术作品欣赏,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使幼儿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引起强烈的美术欲望。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中大班美工教学在小班的基础上,形式多样化、材料多样化,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扩大绘画和题材范围,提高幼儿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技能,发展幼儿连贯的表现事物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制作,训练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表现物体色彩的技能,传授给幼儿图案装饰的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从兴趣这个细节入手,让幼儿在玩耍中接受绘画技能,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探索欲望,满足好奇心。
二、关注幼儿家长对美术活动的看法,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
1.从幼儿美术教育的地位上看,众多的家长已从思想上重视了美术教育,不再把美术当附属科目来看,已把它同孩子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幼儿园也把美术课提到了同语言、计算等传统学科一样的地位上来,并进行了多種教学形式的挖掘。
2.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但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仍有一定的片面理解,错误地认为幼儿美术就是绘画,评价的标准仍然以像与不像来衡量。
3.对于绘画,有些家长的理解也有些片面,过分强调幼儿美术的技能技巧,觉得孩子画得不像、不圆、不方、不正,这实际上没有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认可,孩子有时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最终造成儿童的片面发展。
4.绘画的表现手法虽然是众多家长比较认同和易于理解的,但仍有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教师要帮助幼儿家长改变印象、转变观念和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少儿学美术,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美术活动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是要结合幼儿园的美术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表现事物的能力。
三、关注教师自身知识的准备和能力技能的掌握,便于对幼儿的指导
1.从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上看,学校和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它强调的是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并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教师自身美术素养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教师的行动将成为幼儿的榜样。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创造力,有丰富的美术底蕴,了解幼儿美术教育,具有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在活动中,应多鼓励幼儿用多种材料和手法去表现作品,不拘泥于用一种固定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大胆“试试看”。
3.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对教师实际操作中的细节的要求:⑴示范画要严谨,要突出主题,画面画满,将色彩的要求、勾线的技巧、绘画的基本元素、造型、构图、涂色灵活渗透给孩子。⑵其他美术活动时材料的选择要丰富,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⑶操作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便于思维的扩展。首先从欣赏入手,引起强烈的创作欲望,然后运用范例的描绘方法,帮助幼儿临摹。当然,范例应是多样化的,可以启发幼儿思路的,要留给幼儿想象自由的空间进行创作画。所有的选材是幼儿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来源于生活或有所准备的。⑷要有正确的评价观。用孩子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杜绝成人那种像与不像的错误评价。以孩子个体为评价的标尺,根据孩子自身的进步进行纵向评价。评价要真实,不要夸大,还要因人而异,评价方法要多样,注意个别差异性。对能力强的孩子的评价既要进行自身的纵向评价,又要进行和他人的横向评价,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四、今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探索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用于美术教学;观念的更新要和家长的观念更新一致,要帮助家长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 篇4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 幼儿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对每个幼儿做到不偏不倚, 让他们同等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其次, 幼儿最善于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 这时老师就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教育时, 不仅要求幼儿记住礼貌规范, 还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带领大家学会宽容他人。最后, 幼儿老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 严格按照原则处理幼儿所犯的错误, 让幼儿们明确对错、明确是非, 并且勇于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
二、采取多种教育手段
幼儿都是喜欢做游戏的, 所以老师可以把对幼儿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游戏之中, 教会幼儿合作、宽容、理解等道理。同时老师也可以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在问题出现时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指导, 这样就可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在下次出现同样问题时, 学生可以自主思考, 避免问题再次重演。总之, 要适时把握道德品质教育的每一个时机, 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将乏味无聊的道理生动地教授给学生。
三、家长、老师互相配合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动作行为, 发表一些关于孩子道德教育侧重点的意见, 让老师在学校里着重培养幼儿的某一方面道德素质,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全面的道德素质。同时, 家长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多加注意, 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避免孩子随意模仿。还有, 老师可以和家长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活动中进行思想的交流, 共同汲取对方所提的建设性意见, 为提高幼儿道德品质做出最大的努力。
总之, 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 并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复杂, 但幼儿老师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 为提高幼儿道德品质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舞蹈教学质量 篇5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作为一种丰富多彩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以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舞蹈的年龄跨度一般为4-6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性强,思维方法简单,性格情绪落差大,身体各部机能不协调。因此,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正确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每个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为此,我对幼儿教学体会和对幼儿舞蹈教学的认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表现是以错综矛盾和身体机能的改变为突出特点的。主要表现在:
1.好奇心与注意力: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处于兴奋和抑制功能不平衡阶段,兴奋占优而抑制较弱,此时期表现出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奇心强但热情持续时间短,学习能力强却易于产生疲劳、厌倦。
2.情绪的起伏与冲动:幼儿时期思想方法较为简单,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易于产生情绪波动,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欣喜若狂或痛苦绝望,导致冲动行事,不计后果。
3.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4.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判断力。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
三、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舞蹈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他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1.要善于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舞蹈活动产生兴趣。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要丰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要随目的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作来感染幼儿,来促进了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3.在活动中保持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主要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游戏的重要性。如果把动作融入游戏中,这样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参与舞蹈训练的主动性。
4.在活动中增强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学道具要突出主题,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出示教具要适时,并要不停地变换教具演示的方式和顺序,不断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来增强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舞蹈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总之,在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并不断地激发、保持、增强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才可以调动幼儿?W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不断强化,兴趣水平不断提高。
(二)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领悟力、创造力
幼儿舞蹈教学一般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即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幼儿必须记住舞蹈的律动、节拍以及流动路线等。这种学习方式效率较低,时常需要教师采用其他手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保证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延续性。比如,教师让幼儿提出舞蹈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又如,当幼儿不能表现舞蹈动作或表现不充分时,教师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启发进行联想、回忆、理解,从而用形体表现出来。
舞蹈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要把握好舞蹈教学形式的主动权。教师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对舞蹈进行创编,力求舞蹈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名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三)对幼儿的尊重和自信心的树立
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只要教师用点赞许的眼光或口吻进行鼓励。如点头、微笑、拍手、伸拇指等,对幼儿都能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因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因太复杂而感到缩头缩脚。
总之,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各种策略、方法,给幼儿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舞蹈的氛围,幼儿的舞蹈水平会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幼儿的表现力、节奏感欣赏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能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促使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的策略 篇6
1.增加有效语际量,力促临界量的突破
可以通过多种办法,实现有效语际量的增加和临界量的突破,如增加英语有效教学课时,将英语作为其它课程的教学语言,创设更为合适的语际环境,扩展英语语言讯息刺激的类别,等等。这既包括量的扩张,又包括质的提升。人们已意识到,应该把语际量的有效性放在第一位,语际量虽多但有效性不强,不仅对英语学习不利,还会影响幼儿母语思维成熟,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英语以听、说为主,有语音学习优势,不适宜大量识字与记忆单词,但幼儿若能自然进入看、读、写的世界,则可赢得宝贵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使幼儿语际交流的感知领域得到拓展,最终实现有效语际量的增加和临界量的突破。作为幼儿阶段性的英语文字符号,与英文字母相比,音标更适应于幼儿的拼识,更适宜于创设幼儿可感知的语际环境,音标是辅助语音识认,并帮助幼儿自然进入看、读、写世界的最好媒介。
2.优化语言板块结构,排除板块结构性干扰
可以通过文字板块的优化组合,解决幼儿英语文字板块结构性干扰问题。我们认为,英语音标和汉字两文字板块组成的幼儿双语教育“两板模式”,是较少结构性干扰的文字板块组合模式,是一种相对最优化的幼儿双语教育模式。
英语音标是准拼音文字,板块音标的符与音单纯的一一对应,可组成独立的语言文字形、音、义系统,实现其释义与识音的双重功能。音标板块这种单纯对应的关联特征,与幼儿凭借单纯的感性与直觉进行认知的思维特征是相适应的,与幼儿“自己发明并经常使用的单纯‘字母——渎音’的方法”是相吻合的。汉字是象形文字,与准拼音文字英语音标间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识读相似性干扰。实施汉语识字——英语识音的幼儿双语方案,是解决常规幼儿双语板块结构这两个干扰问题的合适途径。
3.激活拼识感悟天赋,培养认知自我扩展能力
我们试行的“两板模式”幼儿双语教材和教学辅助字典,砍去英文和汉语拼音两大板块,为幼儿双语学习减了负。我们将汉语定位识字,依托母语汉语,构建了“物图→母语→汉字”的幼儿识字认知关联体系;将英语定位识音,依托音标的助识功能和幼儿音标拼识感悟的潜能,构建“物图一音标一言语”的识音关联体系。由于两个认知体系都可有效沟通幼儿双语学习思维网络,有效激发幼儿语言区自识感悟的灵感,两板模式的两个认知体系,使幼儿的自我认知有了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基本素质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语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7种不同的智能。幼儿英语不仅要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多种智能发展和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在实施两板模式中提出了素质培养的程序化要求:①打开通道——打开幼儿心灵与外界环境的通道,构筑相对适宜的愉悦的语际环境;②激发天赋——激活幼儿内在的识音拼读潜能和天赋,实现英语学习和认知自我拓展的目标;③自然程序——倡导自然习得、自行拼识的幼儿英语教学程序,从而构建起简洁明了符音统一的有益于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幼儿双语学习快车道。
4.让幼儿学会自主使用“语音标准尺”
解决语音标准化困难问题,必须发挥音标的“语音标准尺”作用。音标不仅是老师语音教学的工具,也应该成为幼儿语音自主学习的工具,成为师生判断语音标准与否的共同尺度。
为解决幼儿语音标准化问题,我们在两板模式课题实验中,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对幼儿英语教师进行规范语音知识培训,进行标准国际音标的严格训练,为语音标准化奠定师资基础。二是确立以标准国际音标为基准的幼儿英语教学体系。我们在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创编中,坚持以国际音标为基准,以音标板块为主导,让幼儿自然进入音标文字世界,逐渐把握音标的正确发音和拼读,最终使国际音标成为幼儿识音读词,判别词句读音正误的依据。
解决幼儿英语教育问题的根本的出路是,以科研引领幼儿英语教育,探索出一条与人文环境、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合的幼儿英语教育模式。当前,幼儿英语教育科研“投入不足、水平偏低、力量分散”,已与社会对幼儿英语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外语教育科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并且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失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人们呼唤社会对幼儿英语教育科研的重视与投入,呼唤幼儿英语教育尽早实现大众化与科学化。当今世界,外语教育的低龄化、外语教学直接拼读法、外语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从英语报中看到:近几年,美国加州积极探索与大力推行外语教学直接拼读法,州议会还专门通过法案,拨款1.5亿美元,让幼儿园至三年级的教师强化学习直接拼读法。美国加州幼儿外语教学直接拼读法的经验与思路,和英国科学家对欧洲语言对比研究获得的英语最难学的结论,这对克服英语板块结构弊端,帮助我们探索幼儿英语音标直接拼读之路,是非常有益的。
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
绘画教学存在误区,不少教师不是把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置于教学的首位,突出幼儿个性发展,而是把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置于教学的首位,突出了教师的“教”,评价教学以幼儿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目标。本末倒置的教学认知,往往使幼儿逐渐丧失了绘画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幼儿个性的良性发展。
2. 幼儿绘画的动力不足制约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些教师为了竞赛出成绩,绘画教学用成人绘画的标准要求幼儿,总是反复强调绘画的技能技巧,而忽视了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和开发,使孩子们体验不到绘画的乐趣,致使孩子们画画主动性的丧失和兴趣的抹杀。于是就出现一上美术课,一些孩子就头疼,甚至纷纷请假等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3. 幼儿绘画的想象力不丰富也是问题之一
由于过分重视教师的“教”,而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学”,且绘画教学以画得像不像为主 要评价目标,致使班上的绘画作品几乎千篇一律,缺乏了幼儿应该具有的丰富想象力。
二、提高幼儿 绘 画 能 力 的主要策略
1. 真正树立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教学主体地位的理念
教学不能是教师“教”的独角戏,而在于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绘画教学要以幼儿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要善于教育引导他们平时养成多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通过观察、认知,使事物在幼儿心中形成一定的形象,从而使幼儿主动参与绘画教学活动。
例如,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到河边、湖边、小溪等有水流的地方,让孩子们注意观察小蝌蚪和小蝌蚪妈妈的形象,观察它们游泳的各种姿势。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小蝌蚪和小蝌蚪妈妈的形象自然会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果再上绘画教学,幼儿的绘画兴趣也十分盎然,“小蝌蚪找妈妈”美术作品就丰富得多。
2.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夯实绘画教学的基础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这句话道出了幼儿绘画教学的真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绘画天空。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有特色的绘画教学,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而是引导幼儿大胆创作,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与众不同,从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为其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准备画太阳的教学之前,我先给幼儿一周观察太阳的时间,观察每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要求把印象最深刻的太阳画出来。结果,这一周的天气状况几乎每天都不一样,有万里晴空,有阴云密布,有雷电闪鸣,也有半阴半晴等。后来,孩子们画的太阳,有的红彤彤的,有的被云彩遮住了半张脸,还有的画出乌云密布,但乌云的四周却是光芒四射等不一而足,我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所折服,为每一幅精彩的独特作品而喝彩。
3. 用赏识教育方式构建幼儿绘画评价机制
其实,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的,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的,每个孩子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画作也是如此,有时,他们的画作往往反映或者折射出他们当时绘画的心情和感受,有时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实理解其作品隐藏的涵义。
因此,评价幼儿绘画作品要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尊重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的作品,还要善于发现并指出每一幅作品的优点和特色。多用鼓励、激励、赞许、肯定、欣赏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幅作品,避免这幅作品真好、这幅作品真差的简单粗暴式评价。赏识教育绘画评价机制的实行,往往会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绘画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增添几分自豪感,从而引发他们主动创作的热情和动力,主动探究绘画的真谛,提高其绘画的水平。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 篇8
“建设一支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良好职业道德的幼教队伍”是我国幼教改革的关键和发展根本大计。幼儿园要正常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使全园教师真正看到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 以高度的社会感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终身从事幼教, 今生无悔”的坚定信念, 在工作中讲师德、铸师魂, 为人师表, 以“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作为师德目标, 用“两心” (幼儿在我心中和孩子在我心中) 严格自律, 使教师们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身作则, 树立为幼教事业发展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二、研究幼儿绘画特点, 掌握规律
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从小训练出美术家, 也不是对美术技能的机械训练, 而是在于根据幼儿绘画的特点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1. 幼儿绘画要充分的自由表达。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 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由于他们作画的出发点完全是因为“好玩”“有趣”, 所以就随心所欲, 自由表达。其实, 每个幼儿都是“画家”, 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我们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 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幼儿天真的好奇心, 它可以任意挥洒, 像天空中的小鸟那样自由飞翔, 这种天真烂漫充满稚拙情趣的绘画之所以感人, 就在于它完全出自孩子纯真的意念, 这是真正能够体现孩子个性的作品。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自由表达的能力。
2. 幼儿园绘画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性为主的。
幼儿的思维特点, 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 属于具体直观性的形象思维, 是一种初级的形象思维, 幼儿作画是边想边画, 不会有意识去思考构图、比例, 色彩绘画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幼儿想象的形象是比较零碎的, 不完整的, 和有关形象、特征之间缺乏联系, 往往会把实际不存在的现象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有的离奇古怪, 有的滑稽可笑, 这是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3. 指导幼儿绘画要顺其幼儿的天性, 因势利导。
老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 要顺其幼儿的天性, 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 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才符合教育要求。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 鼓励他们大胆作画, 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该这样画, 应该那样画”。就是画得不像样也没有关系, 要注意发现积极的因素, 尽量找出好的地方, 表示你的赞赏, 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更新观念, 研究教法, 促进发展
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 在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中, 必须教给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1. 课堂教学转化为游戏型。
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游戏的特点, 力求将美术活动游戏化。如:幼儿画《小兔拔萝卜》命题画时, 可以出示小白兔的模型让幼儿观察, 然后让幼儿戴上小兔头饰做“小兔拔萝卜”的游戏, 最后让幼儿动手作画。
2. 启发幼儿进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要常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入园或回家路上的见闻, 各生活环境的趣事, 事物的各种形态等。同时也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观察时一要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 使幼儿不仅注意物体的外形牲, 还要注意到其内部结构;二要让幼儿积极发言, 使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熟悉了生活, 发展了语言;三是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 而要启发幼儿自己找答案, 并要求幼儿利用课余时间把看到的画出来。如:在教幼儿绘画《马路上的汽车》时, 可以先带幼儿在路边观察马路上的车辆, 这样一来, 幼儿的创作思维就不仅仅局限于范画上的汽车了, 甚至有不少幼儿不用看范画就能画出形象逼真、多种类型的汽车。
3. 实施分组教学, 因材施教。
美术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 在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时, 可以将不同能力的幼儿分开:即能力强的幼儿分成一组, 能力弱的幼儿分成一组, 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泥工活动《捏小动物》时, 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求捏出难度大一点的小动物 (大象、小猴子等) , 而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他们捏出小鸡小鸭之类, 并逐渐提高要求, 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在美术活动中, 还可以将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分组进行“强带弱”活动。如装饰画《美丽的秋天》, 可以把全班幼儿按强弱搭配分成几组, 每组一幅秋天的背景图, 提出要求, “看哪组装饰的秋天最美丽”, 能力强的幼儿带着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这种分组教学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还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较快的提高。
4. 教学过程多分散少集中。
把幼儿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体活动, 虽然有利于幼儿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但过多地进行集体活动会束缚幼儿的手脚, 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型教学为辅, 以分散教学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如泥工活动, 过去规定捏什么孩子们就捏什么, 实行分散教学就可以让幼儿捏好规定的内容外还让他们随意地搓、捏、压、拉, 这样的话, 一次泥工活动就会有幼儿捏出多种多种形象逼真的物品来。孩子们创作时的那种愉快的体验会永远留在心中。
5. 学习现代教学技术, 优化教学手段。
幼儿教师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绘画活动中, 单纯的示范会遮挡部分幼儿的视线,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示范, 绘画过程幼儿看得清楚、完整, 而且幼儿也感到非常奇特、新颖, 丰富多彩的画画和形式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 同时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足, 解决了教育中的难点, 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
摘要: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而要加强幼儿美术教育, 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关键。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 篇9
一、幼儿语言教学的特点
(一)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随机性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并开展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通过有计划的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而有步骤的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提供语言知识,从而全面实施幼儿语言教学的目标。另外,幼儿语言教学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会随时发生许多事情,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教师都能随时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是将幼儿置于语言环境中,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幼儿语言教学还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幼儿,使其积极参与到具体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语言交往能力,从而获得大量的和丰富的语言经验。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
语言具有自身的结构要素及规则,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通过专门组织语言学习活动,能够使幼儿对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有集中学习的机会,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另外,教师通过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对所获得的语言经验进行相互交流,使其能够在人多的环境下具有开口说话的勇气。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需要开动脑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发展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此来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有效的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来。
(二)运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
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流来实现的,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和使用机会,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游戏活动,增加幼儿语言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热情。具体教学中可以利用自编图书游戏,利用废旧图书和画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并针对具体的画面进行描述,对幼儿的语言进行记录,从而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也可以利用拼词游戏、钓鱼游戏等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通过这些游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没有压力,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使其在语言学习中没有压力,更好的对语言文字的意义进行感悟。
(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在幼儿教师语言教学中,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说的机会。同时与具体的事物、情景、动作及形象相结合,并在具体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观察力,使其充分发挥想像力,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利用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积累语言经验,丰富表述内容,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使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能够主动的想听、愿意听、想说和愿意说,以便宜于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份真爱。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辨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
三、结束语
语言作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幼儿阶段作为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在这阶段充分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的发挥语言的魅力。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全规范化的语言,并在教学中注重激励性和趣味性,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氛围,使其能够在表达、交流和争论过程中不受束缚,更好的满足幼儿“说”的愿望,在良好的语言教育下,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倩.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3(5).
[2]孙巧玲.幼儿教师应用故事教学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
如何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游戏性 篇10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的环境
在为幼儿创设环境时,应该注意活动室室内墙壁的装饰和布置是否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绘画的创造性。教师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情况允许下,教师可以带着他们到大自然或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多活动、多感知,让他们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有想象、创造的空间,能更好地投入绘画活动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有着无限的创造性和可能性,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会让他们的作品更富有创造性。
二、为幼儿提供多样的丰富材料和多样选择性的工具
幼儿们正处于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的阶段,为他们提供多样的丰富材料和多样选择性的工具,能够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如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的时候,不仅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油画棒,还可以提供蜡笔、彩色笔、粉笔等。这样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能够让幼儿有多一样的选择,让他们更有兴趣参加到绘画活动中去。再如当幼儿把黄色的颜料和蓝色的颜料混在一起时,幼儿会高兴地发现变成了一个新的颜色。两种颜色混合出了新的颜色,会让幼儿更有探索的兴趣,想要再试一试其他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出现其他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们更加轻松、印象深刻地参与活动,并且学到本领。
三、教师可以试着增强在美术教学中方法的游戏性
论幼师如何提高幼儿故事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幼师;故事教学;策略
儿童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以及活泼可爱的形象,成为幼儿接触最多而又极其喜爱的一种形式。好的故事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使其心灵和情感得到良好的熏陶,还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和品德提供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儿童故事充满想象和幻想的空间,幼儿可以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这对触动他们思维灵感,推动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故事教学中,幼师要根据儿童天真、好奇、无拘无束以及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改变传统模式的条框限制,将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多形式的开放性教学,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到故事教学中来。
一、手势在幼儿故事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幼师,我们在故事教学中会经常运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用一只手做小猫,两只手做长颈鹿等。这些手势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其中手势具有形象性、动态性和表演性的特点。形象性的手势能够使故事的角色和情节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幼儿,从而促使幼儿展开积极的形象思维。动态性的手势能够从视觉的角度增加动态,使角色和情节在幼儿眼中活动起来,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利于幼儿的接受。表演性手势实质上是一种生动、活泼而简单的表演形式,幼儿自己运用手势讲述故事能够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获得乐趣。幼师在运用这些手势时,不需要准备太多的材料和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运用。
1.运用于故事的讲述
在故事教学时,幼师最好是能够边讲述边用手势对故事内容加以表演,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动物的影子》时,我们可以运用手势做出大象、蛇、鸵鸟等动物的形状,这样边讲边演,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听得更加专注。
2.运用于幼儿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时,手势的运用并不是辅助现成的故事讲述,而是让幼儿对手势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比如,我们将一只手握成拳头,让幼儿来说说这个手势与什么比较相像。幼儿通过大胆的想象,会给出像苹果、橘子或者石头等各式各样的答案。幼师还可以做一连串的手势,让幼儿对此进行想象和创造,如做手势之前先让幼儿明确我们的意图,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我们所做的手势,像什么以及是什么意思,让他们根据这些手势来创编故事。
二、设问在幼儿故事教學中的运用
设问的类型包括有分析性设问、体验性设问和创造性设问等。分析性设问是故事教学中所普遍运用的,这种设问不仅要符合故事的特点,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接受特点。而体验性设问能够诱导幼儿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它是依据故事的内容而定的,一般用于情感色彩较浓或者是非分明的故事中,因此并不是每次教学都能够用到。创造性设问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发散其思维的设问,大多是由故事内扩散到故事外的发挥。幼师在讲到故事的某些关键处时,可以适当地暂停一段时间,向幼儿提出想象的要求,这样既能吸引幼儿,又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乌鸦喝水》之后,幼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向幼儿提出:“乌鸦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喝到水呢?”
欣赏故事重在审美的愉悦过程,幼师要注意不能够过多地设问,多数时候可以用到体验性设问,需要时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分析性设问。如果故事教学的重点着重于理解、领会作品的教育意义或者是学习某种知识,那么主要用到的就是分析性设问。相对于有些故事,除了要求幼儿理解故事之外,还要通过创造性设问引发幼儿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幼师需要抓准设问的点。
三、关键中断法在幼儿故事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关键中断法,就是幼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做有意义的暂时停顿和中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关键中断法不仅能够运用于短篇故事和中长篇故事的讲述中,还能够用于创造性故事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故事教学活动不仅仅要求幼儿对故事本身有较深的理解,还要求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对故事加以改编。例如,我们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可以在讲到小蝌蚪找妈妈时暂停,提出设问:“小蝌蚪会使用怎样的方法找妈妈呢?请小朋友们帮小蝌蚪想一想办法”引导幼儿分析当时的情况,大胆合理地展开创造性想象,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分析各种方法是否可取,最后再继续讲故事。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小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幼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其兴趣为中心,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华.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
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12
一、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说话
小孩子最大的天性就是愿意观察, 愿意看有图形的物体, 愿意看彩色的物体。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生理特点, 作为教师, 就要刻意引导他们到户外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去活动, 让他们感知四季景色的美好, 从中体验到快乐。怎样才能通过观察四季美景体验到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耐心地去引导, 比如说, 看了某一处景色之后, 让孩子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呀?这幅景色里边都有哪些景物呀?都处于怎样的位置呀?都具有怎样的情态呀?看了这些美景之后你有怎样的心情呀?让孩子们说一说, 并且在说的过程中, 能够用上表达季节的词汇, 如,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早上、中午、傍晚等;用上表达心理状态的词汇, 如, 高兴、愉快、痛快、渴望等等。这样, 在说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之中, 培养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喜爱, 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并且实现了情感、认知、技能教学目标的整合。如此坚持多年, 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一定会有大大的提高。
二、引导幼儿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人交流
有一句话叫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情景不同、人物对象不同, 语言表达的状态、使用的词汇肯定就不一样, 这些交际常识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 从小就养成会说话、会表达、正确表达的习惯。所谓从小打下什么底, 长大就是什么样,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要明确地告诉孩子, 和长辈交流的时候, 语言要温和一些, 要谦卑一些, 要以尊重的口吻, 要以请求的口吻;不能生硬, 不能蛮横, 不能耍蛮, 不能不讲道理, 不能哭闹。与平辈或者小朋友交谈, 语言要平和, 要用商量的口吻, 要用有好的口吻, 不能用指责的语气, 更不能说粗话。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 还一定要注意不能自己一直说,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 要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三、引导幼儿学会复述故事
现在小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愿意看电影、看电视, 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比较热闹, 怎样把他们这种只看热闹的心理状态扭转过来, 让他们不仅愿意看热闹, 更愿意而且会看“门道”呢?这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觉得孩子愿意看电影、愿意看电视这本身一点错都没有, 关键是家长和教师如何去引导看的时间、看的方法, 要引导孩子们看过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以后,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说出剧情, 说出自己的喜好, 说出喜好或者厌恶的理由, 说出所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大概内容, 这样,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概括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摘要: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是幼儿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 因为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交往, 在这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语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必须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说话, 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人交流, 学会复述故事,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幼儿绘画教学的实效性06-18
提高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水平01-22
创意美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01-17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7
幼儿园提高教科研水平的教学及教研工作计划12-16
提高我国幼儿教育05-29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12-20
提高幼儿的社会性05-22
提高幼儿道德判断力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