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2024-06-23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精选8篇)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1

一、理性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 这充分说明张扬个性, 凸显特色, 让学生体会成长快乐的个性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用环境, 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 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 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这一句话的实质就是文化育人。那么如何创建这种教育文化氛围, 为不同学生设计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成长之路呢?显然已成为了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们选择将“特色班集体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研究, 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中倡导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适应我校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希望通过研究和具体实践, 在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之间, 架设一座桥梁——利用班级文化疏通班集体与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 通过班级文化的价值功能激活班集体与学生个性的互动作用, 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重要基地。我们确立了两条主线:一条以学校德育理念为主线, 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活动课程、课堂文化建设等内容;另一条以班集体文化建设为主线, 研究班主任专业成长、班集体文化建设、班队、班级活动的开展等内容。凸现四个研究重点:教师文化建设、课堂文化的建设、班主任专业成长、班集体活动文化建设。旨在使我们的班集体建设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 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真正使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本质。

二、操作样式

生命是需要唤醒的, 唤醒了生命, 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精神是需要引领的, 引领了精神, 才会有一种执着前行的内在情结。一个智慧的教师, 一个灵动的学生, 一个和谐的校园, 需要通过文化润泽来造就。下面就理论与实践谈谈师生通过文化润泽, 让诗意生活从这里开始的研究内容及具体操作:

(一) 专业提升, 演绎精彩, 这边风景无限好

学校立足于教师发展,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较浓的竞争意识, 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的各项活动早早拉开了帷幕, 构成了独特的教师文化风景线:教师在这里忙碌而充实, 教师在不断提升的星光大道上享受着为学生发展导航的幸福。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为着力点, 大力营造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在全校倡导做学习型的教师, 读书是教师人生的必修课成为校领导对教师的规定。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每学期给老师规定必读书目, 并作好新书推荐工作。学校组织了多种沙龙学习活动, 如《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生命教育读书交流会》, 读吴非的《致青年教师》有感等。在交流中广大教师畅所欲言, 正是这种开放的文化点燃了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生命之火。

2、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日, 让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感。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锻炼的机会, 需要展示的舞台, 让教师随时感受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因此我们学校把每月双周的星期二设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日”, 其意义不只是关注教师的一天, 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发展日前准备和实施的过程, 关注发展日后的反思和升华。双周的星期二, 成了广大教师心中的美丽期待。在教师专业发展日里, 我校组织了“新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拜师会”、“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新一杯论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提升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造就了一大批树得起、立得住的“学习型”先进人物。

3、让教师行走在“实践—思辨—提升”的有效教学之路上。抓教师的校本教研。我校以教研活动带动整个教学工作。大力推进基于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里出现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好现象。微格课, 这是学校语文教研组为实现高效课堂而进行的新尝试;“磨”得有效, “磨”出精彩, 这是学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开展的“课堂有效性”——滚动式课堂教学研究新举措。校本教研, 合作互助, 取长补短, 智慧分享,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对话, 让理念“升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才能得到成长, 使自己的理念随时处于版本“升级”状态。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较好地为教师创设提升的平台, 多方面地引导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让教师的经验在经历中总结, 在反思中成长。全校多次举行了沙龙研讨活动, 如“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有效课堂”、“解决我身边的小问题”等。在活动中广大教师有时既能得到专家的引领指导, 有时教师之间又能开放合作, 既能谦虚研讨又能合理争鸣, 既能各成一派又能资源共享, 一个在共同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赢取、共同发展的氛围形成了。

走教学科研一体化之路。近几年我校启动了“我的课题我作主”——“从问题走向研究”活动。教师们从自己开始, 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 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在“我的课题”的研究中, 广大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了“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 也真切体验到了“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中成长已成为全体教师教学的理念, 教学的文化。

(二) 睿智力耕, 点化生命, 她在丛中笑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 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一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在课堂里面是开放的, 才能够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促进生命成长, 提升生命质量”必须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精神文化, 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文化, 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行为文化。下面谈一谈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的策略:

1、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创建一种心灵融通的课堂精神文化。课堂是儿童发展汲取营养的重要场所, 也是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所。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儿童的文化, 那才是有效的课堂, 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 要知道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从童年走来的, 都是曾经的儿童, 那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什么就不能蹲下来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理念引领和模式课基本功训练。例如:对教师要求, 第一要有激情;第二要懂得如何欣赏赞美学生;第三要学会组织引领课堂;第四要学会调控课堂;第五修正自我。在新一许多课堂师生间正用充满魔力的心灵对话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诗情新课堂。教师是上课, 但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彻底放松, 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 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 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2、构建富于生命张力的课堂文化, 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行为文化。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 用叶澜教授的话说, 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构建富于生命张力的课堂文化呢?我们要求教师的引导必须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和谐融合在一起。当学生茫然时, 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困惑时, 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 给他们以帮助,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带着问题走出课外。在新一教师和学生心中好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 在课堂上我们关注学生的三个世界, 那就是生活世界, 知识世界, 心灵世界;在课堂上我们构建多向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 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名字叫人, 叫生命, 叫儿童, 叫今天, 叫未来。

3、架设通向广阔生活桥梁的时空文化, 构建开放的课堂文化。现代社会, 国门大开, 网络时代, 天涯若比邻, 知识、经济、信息一体化;“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已成为活生生的社会。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学, 在我们新一学校每位教师树立了大课堂教学观, 人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学生架设通向广阔生活桥梁的时空文化, 探索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文化的策略。在我们新一学校的课堂师生关系开放, 语言环境开放, 教学内容开放, 组织形式开放, 开放的课堂文化之花飘溢出浓浓的香味。

在我们的课堂中体现着如下要点:

一是关注学生的经验, 确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目标;

二是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创设学习生活情景;

三是紧紧联系学生面临的客观生活, 运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和知识, 对生成性的内容巧妙把握, 因势利导, 把思维引向深入, 把课堂引向生活, 把情感引向生命的更高境界。

(三) 学会创新, 激发内需, 提升班主任教育智慧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的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 我们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 其责任是重大的, 其劳动是神圣的, 可以说班主任是学生生命成长中重要的他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立了班主任培训工程:全校统一部署, 各年级统一行动, 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抓重点, 抓关键环节, 组建名班主任讲师团, 以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 以创建优秀集体为载体, 以学习、研究和交流为主要形式, 以校本培训为基础, 形成多层次培训网络;以岗位培训为重点, 形成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以创新实验为核心, 形成自我研读—集中辅导—研讨交流—分析反思—课题攻关—创新实验等系列化培训模式。落实德育主管领导、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和后任班主任的全员培训, 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队伍。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把实施名优班主任培养与带动工程作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与途径作规划, 激发内需, 接着是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发展水平与品位的引领, 最后是实现班主任工作整体推进与提升。

创设校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具体做法如下:加大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力度, 有计划地实施名优班主任带动工程, 组织名优班主任到外地考察, 聘请外地教育专家或优秀班主任到本地讲课, 举办优秀班主任论坛等, 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教研能力等。

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项科研。班主任工作专项科研是我校深入实施班主任管工作创新工程的需要, 是班主任增进自身思想理论修养、丰富教育底蕴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技巧、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校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紧紧围绕班主任工作动力、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师生关系、家校协作等主题, 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都有一个有关班集体建设的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在实践, 重在应用, 重在交流,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科研之路, 实现了我校班主任工作在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经典润泽, 滋养心灵, 让孩子在班本阅读中成长

没有特色, 学校就失去了追求, 没有文化, 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头活水。我校把读经典, 诵美文, 品古韵作为全校师生的生命状态, 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内核去支撑学校的发展, “口诵心惟”。“口咏其言, 心惟其义”。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 也为班集体建设带来了一片生机。

1、开展“晨读、午赏、暮诵”活动, 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浸润在经典的熏陶中, 让诵读经典成为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每天每班开展了“晨”“午”“暮”经典诵读活动, 是我们所作的形象化的说法, 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这些特定的时间, “晨读、午赏、暮诵”是将诵读活动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

2、坚持将“经典诵读”与我校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班级成员从经典诗词、经典美文中找到与本班文化相契合的篇目进行学习和诵读, 并开展相应的读书系列活动。

3、通过阅读方式的多元展开, 让孩子在班本阅读中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班级共读: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 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班级共读, 通过共读一本书, 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 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借助“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导读”、“交流”等共读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参观阅读:参观博物馆、公园、故居、古街等, 观察艺术文化并阅读, 获取相关的阅读经验;将参观、游玩时获得的知识、优美的风景、有趣的事件变成定格的画面, 成为班本阅读的内容。

活动阅读:活动是学生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我们以活动的形式推进班本阅读, 如好书推荐海报设计比赛、书评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阅读的习惯, 发展其能力。

生活阅读:在学生的一日生活、各项教育活动中有机、自然地开展阅读活动。如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听音乐编故事, 自制成音乐图画书;将自己制作的图书摆放在阅读角, 让大家分享;在自然角, 让学生张贴自己制作的生物卡相互学习等。

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现代的科技、信息网络普遍进入了班级, 我们还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 如电脑、电视、影碟、录象、录音等媒体, 利用这些媒体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学生在班本阅读中, 与经典为友, 与博览同行, 开拓了视野, 陶冶了思想, 净化了灵魂, 班本阅读对班级文化建设散发出它那独特而沁人心脾的芬芳, 那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五) 丰富经历, 和谐发展, 在活动中打造班级个性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可见, 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 且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立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2、各班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向“优秀+特色”这一目标发展。把班集体特色文化建设作为锲入口, 各班或各年级都有亮点。首先要求各位课题研究的教师了解所带或执教的班级学生个性或班集体建设情况, 确定研究重点, 制定个性化的班集体文化建设计划。方案包括特色中队简介;特色中队名称的确立。如:“健康快车班”、“七彩阳光班”、“巴学园”、“小蚂蚁班”等。每个班级确立方案后, 将依此进行班级文化环境布置, 布置班级背景板报和各类展示台, 大队部和教科室对班级文化布置进行检查评比。特色文化环境布置旨在提高班级文化建设质量, 让学生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氛围中更快乐的学习生活。接着各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特色班级创建系列活动, 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个性文化。有侧重书香班级建设的“冰心小屋”、“书香墨趣阁”、“童心飞扬创作屋”;有侧重于科技创新教育的“蓝猫”科技班、“快乐小鱼”科技人文班;有艺术与文学结合的“诗画漫游”、“笔绘童心”“健康与快乐同行”阳光班等, 形成了百花齐开竞争艳的班级文化。

3、为了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沙龙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构建独特的班级文化。定期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 如每个星期四有特色晨会, 特色队会。还有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了不少于2次的文化建设专题活动等。在系列活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特色的班集体。为学生创造了较为丰富的经历, 在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痕迹。如五 (3) 班阳光列车系列活动, 三 (4) 班的小蚂蚁团结合作系列活动。

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中也不断得到快乐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 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人性化管理, 特色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缕缕春风, 它促进了好的班级习俗的形成, 集体习惯的养成, 并让班集体更加和谐, 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和关怀, 班集体日益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营造国际化和谐班级人际氛围, 让就读的外国孩子在班集体中快乐幸福成长。如在同学交往活动中展开多元文化的交流, 韩国孩子教中国孩子韩语, 韩国孩子表演中国诗词。瞧五 (2) 班的中队活动中, 伴随着音乐, 一个穿着宋代长裙的女孩正表演着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她迈着轻盈的舞步上台了, 举手间, 眉宇里分明是宋代那个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谁会想到表演者是五 (2) 班韩国女孩南多熙。可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能超越国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彰显班级个性特色, 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才能让孩子乘着优越与他人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新一”的乐土, 因为有了班集体文化建设的无限创意, 才有了教师的灵动, 才有了学生诗意的学习生活, 才有了校园和谐的新篇章。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2

您知道吗?有了您的一路陪伴,有了您的热情支持,《婚育与健康》才走过了创业的艰辛,以她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为您对我们的无比的信赖,无限的关怀,积极的参与,是激发我们工作的源泉和动力,鞭策着我们潜下心来编好每一篇文章,斟酌好每一个标题,改好每一个句子,鼓舞着我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对栏目进行调整,把最贴近生活的内容呈现在您的面前。我们深深地感谢您。

我们还要深深感谢为我们撰稿的医学专家,科普工作者,是你们把原本深奥的医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出来,让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就掌握了科学实用的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了权威可行的性爱艺术,得以享受健康快乐的婚恋生活。

有一位热心的读者朋友在给我们的信中说到,《婚育与健康》的世界是温暖而精彩的,在这里,可以体味到孕育生命的激动人心,可以领略到爱情的缠绵悱恻,可以感悟到婚姻的美满幸福,可以触摸到性爱的美妙神奇,可以排解生活中难言的苦恼,还可以和广大的读者一起分享难忘的快乐……这样的信我们收到了很多,我们在感动之余,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将一期比一期更精彩的内容奉献给您,希望您喜爱这里的每一处景致,留恋忘返,而这,就是我们最高的荣誉。

携手助学——充电从这里开始 篇3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 对计算机算是外行。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一种先进的理念, 培训教师的精湛技术, 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

O ffice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办公软件。以前, 我总是用笨拙的方法去编辑书籍目录, 用繁琐的方法将幻灯片转换成W ord文档……而通过这次学习, 我了解到了许多O ffice技巧, 一些原有的疑惑在培训教师的讲解中迎刃而解, 一些原以为O ffice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在经过培训后也能简单快捷地运用。

辉煌从这里开始 篇4

——沿滩区瓦市中学开学典礼主持词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沐浴清晨,充满了新学期的希望。再起秋风,吹拂着跳动的心房。清爽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和谐的气氛中,让我们倾诉心声。敞开你的心扉,共享这难得的时光。

自贡市沿滩区瓦市中学2013年秋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第一项: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全体同学,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

升国旗、奏国歌,行礼!

礼毕!

第二项:我们瓦市中学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我们有勤奋博学、进取争先、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新的学期,新的希望,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罗岗校长为本次开学典礼致辞。

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罗岗校长。从校长的谆谆教诲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新学期的奋斗目标,努力的方向。

第三项:同学们,从你们的掌声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激情和力量。我们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有一流的学生。同学们要在学校所提供的条件下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将来立足社会、奉献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接下来,请学生代表魏岚艺同学发言,大家欢迎。魏岚艺同学代表同学们对新学期表了态,希望大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项:人们说老师像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老师是人梯,用自己的双肩把一代代人托起。无私奉献是老师的信念,我们的成长是老师的希冀。我们瓦市中学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乐于奉着献、以校为家;他们热爱教育、富于创造;她们是老师、更是妈妈,在同学们成长的路途上无私地撒播着阳光雨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教师代表唐丽娟老师讲话。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全体老师的敬意、谢意,好吗?

校长的要求,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心声,我们要时时铭记在心。同学们,当你早上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开始第一天的学习时,你要抬头,你要挺胸,精神振作,信心百倍,你的心里要装上一个伟大的决心;当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要摸摸自己的书包,问问自己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有没有白白浪费一天的光阴?距离你那神奇的梦、伟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是不是又近了一步?同学们,让我们跟着秋天,拿起小画笔,把生活描绘得更美丽。让我们放飞心灵,展开歌喉,共唱一首春天的歌。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起点,新的航程中扬起前进的风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谢谢大家!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5

目前, 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尽管语文教师大声疾呼要加强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种种情况导致当前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以为然, 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文学习的开始阶段低门槛, 小学初始阶段的语文活动集中于生字生词的积累, 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 语文学习逐渐呈现了他的贵族化, 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情感的积累丰厚, 需要情感、创新等高级思维活动地有效参与, 但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错误地认为阅读占去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学生阅读是在浪费时间, 多做一个数理化题目, 也许对他的升学考试产生的帮助会更大, 能立竿见影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活动没有温度, 阅读视野没有广度, 阅读理解没有深度, 阅读水平没有高度。这种短视的观念对学生的一生, 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 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将产生严重地危害。阅读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是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智慧之门。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至今耳熟能详。“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幸福成长, 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精神层面的充裕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人的幸福不是由百年一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 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聚成的, 阅读的作用从不立竿见影, 但却能滴水穿石, 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 这是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使命。要积极营造氛围, 转变观念, 积极创新, 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为语文新课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 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 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 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我以学生对视觉影像的喜爱为切入点, 利用文学欣赏课播放“百家讲坛之李白”, 让学生对李白坎坷的一生有初步地了解, 李白一往无前、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心灵和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倾向以及为此所付出的终于被世人所弃的人生悲剧吸引着学生。接着我又以几首李白的代表诗歌为基点, 分析作者的形象, 李白一生钟情于那如仙露琼浆般的佳酿, 倾慕于对空洒清辉的圆月, 他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豪放飘逸, 与之高明的剑术不无联系, 我们不妨称之“侠客”, 这样李白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三个身份定位, 分别是“酒仙”“月仙”“侠客”。接着我就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去读有关李白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 让学生有了一个定向的阅读方向和崭新的阅读领域, 而不是局限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几篇孤立的可怜的李白诗歌。学生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如火如荼, 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之前, 我提前向校方申请购买有关古代诗歌的书籍, 让学生能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料。学生的成果非常不错, 有学生甚至将李白的年谱列出来后, 对应着李白的经历整理出此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诗歌, 脉络之清晰, 内容之全面, 令所有人都十分震撼。我立即顺水推舟组织了一个竞赛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最理想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我认识的李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中“月”“酒”这频繁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生在朗读品位诗句中感受着李白的侠骨豪肠。这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催化剂, 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我国博大渊深, 灿若星辰的文学殿堂, 汲取中华文韵, 去遨游在宏观的经典阅读海洋之中。

二、活动是理想的伙伴

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以图书馆为依托, 开展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 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行为。我让学生每人制定一本阅读笔记, 并为自己的阅读笔记起一个生动的刊名, 学生的刊名异彩纷呈, 有“青苹果乐园”“行云流水”“如梦令”等等, 每周末学生每人推荐一篇自己阅读过的最美的文章, 并且写上推荐的理由。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推荐文章三篇, 最佳赏析三篇, 并发一些本子之类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项活动策划比较成熟后, 我联合语文组、图书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我一直认为, 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 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 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 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 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全校师生每两周每班产生3篇阅读成果后, 在图书馆进行展示, 并向师生全天候开放, 师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读鉴赏, 这样一来, 不仅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 学生在写推荐理由的过程中,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后来我们又不断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如手抄报展示、演讲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知识竞赛等, 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在对话中交流, 在交流中辩论, 在辩论中提升。经过这样活动方式的强化训练, 学生逐渐习惯穿梭于阅读文本中, 不再对阅读活动陌生, 取而代之的是宁静温和亲切的心灵休憩。

三、成果是飞跃的舞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 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 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 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在争论“韩寒”, 似乎当代中学生很关心这个人物, 我对韩寒的了解也仅止于那本《三重门》, 社会对韩寒的评判也褒贬不一。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趣味, 不能简单粗暴道听途说地遏制, 此时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 相似的梦想, 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教师要储备丰厚的评论能力, 平时要多阅读评论文章, 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交流阅读经验, 分享阅读成果, 我随即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韩寒的文章, 掀起了“韩寒热”, 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藏书和图书馆网络搜集韩寒的言论, 以及其生活历程, 客观全面地分析“韩寒现象”, 让学生正确把握对待事物“入”与“出”的尺度, 做到不盲目崇拜, 不人云亦云, 勤思考, 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我引领学生去研究韩寒,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收获非常大, 学生作品《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韩寒, 走稳了!》获得了全校老师的好评, 尽管文笔略显稚嫩, 但文章中呈现出的辩驳的态势、智慧的碰撞让每一位见证的老师无不欣喜于孩子们的进步。我想在这种长期孜孜不倦地阅读探究中孩子们的思维犹如小溪中的卵石被溪水冲刷得光洁圆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想这次成功的探究活动一定能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 孩子们在前进的步伐中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欣喜若狂。这样以小见大, 举一反三, 学生今后会怀揣自信, 镇定, 平和之心, 体验阅读的幸福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大。”可见, 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 有目的地学习、汲取, 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在耳濡目染中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在幸福中翱翔未来。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阅读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对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情况的滞涩, 文中指出了其危害。文中就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效阅读活动的开展、创新阅读成果的提升三方面浅谈如何组织学生积极自主有效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动,成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王一平:《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3]陈建华:《课外阅读指导要“六给”》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6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可以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延伸, 又可以是课外训练的开端。基于此, 我与学生一起研究了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形式, 制订出了一套多层次、多环节、多内容、有深度、比较广泛的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方案。这样就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活动, 从喜爱语文开始, 踏上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之路。

周一、周二,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优秀习作盘点。学生首先将自己上周的优秀习作———可以是单元作文, 可以是随文练笔, 还可以是生活日记———进行盘点, 反思整理, 比较选择, 然后修改再创作, 内化积累,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选文内容要求首先是鲜活的;其次是真切的;再则是有体验的、是自己经历过的;最后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是正在发生的、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东西。

学生在学会反思积累的同时, 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增强习作的信心, 而且选材广、视角宽, 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 听者还要给予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 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或者找到与自己的共鸣点。另外, 其他的同学也在听评价的同学的发言, 可以听到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对同学文章以及同学阅读情况的分析的内容, 能听到弦外之音, 能听出其中的问题, 能产生共鸣。

周三, 以同伴的方式对语文教材进行积累盘点。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厚积薄发。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 “回顾拓展”的“日积月累”中推荐了很多名言警句、古诗词语, 教师绝不能忽视教材, 忽视教材的编排意图。所以, 我们在周三的课前三分钟进行教材里的优秀段落篇章、“日积月累”的背诵积累, 引导学生在熟读精思、感受领悟的基础上, 背诵积累, 借鉴迁移。

周四, 以自由的方式进行即时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的表达, 是一项长期的训练。我们的课前三分钟口头作文训练, 力求体现“快”“准”“好”这三点。口头作文的内容多样, 一是根据学校活动出题, 如“今天我参加了合唱比赛”“读书汇报会”;二是根据生活节日出题, 如“老师, 节日快乐”“国庆阅兵”;三是根据教学内容出题, 如“废墟下的阿曼达”“我眼中的毛泽东”;还可以根据天气、季节出题, 如“雪”“好冷啊”。在教师出示题目的三分钟后进行口头习作。要求:一要“快”, 是说口头作文的表达要适应快速作文的表达要求, 张口就来, 而且言之成理、头头是道。二要“准”, 是说审题要准确, 材料要准确, 特别是语言要准确, 不能跑题。三要“好”, 是说口头作文的表达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融理、情、趣于一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考虑表达中心, 选择材料, 安排顺序, 又要推敲词语, 思维活动是十分复杂、十分紧张的。但是长期的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有助于学生写好书面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五, 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中华古诗文诵读。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滋养生命的诗文,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 宛如一只只短笛, 吹奏出诱人的曲调, 使人遐想, 让人感叹, 催人奋进。结合我校承担的“中华经典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实验, 保证周一至周五晨读为中华古诗文诵读时间, 在每周五的语文课前三分钟将一周背诵的中华古诗文进行温习、整理。仅中华古诗文这一项, 目前我班的学生已经将《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的篇目全部背诵完毕, 中学生必背的篇目已经积累到初二年级下册课外部分。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 诵读古诗文, 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极为有意义的事。我们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播撒传统文化种子的任务,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诵读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诵读好的学生, 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 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和谐。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7

1. 交际性。

我们知道, “听话”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 “说话”也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 而“口语交际”则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交际能力不只是一般的听说能力, 它除了听话和说话这个基本能力外, 还包括与人交流的能力, 待人处事的能力。从人类交际的本质讲, 人类交际是因为个体之间相互存在着“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后面是个人的情感, 文化背景, 生活经验。单纯的听话, 说话只停留在表达能力上, 忽视了人的表达后面的语言机智, 个人经验, 情感等因素。交流和需要则是通过表达和反馈的双向互动实现的, 而交流和需要恰恰是以往的听话说话单方面的语言训练所欠缺的。

2. 实践性。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理论知识, 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交际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理论性的, 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课堂的特点来说, 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 因为课堂里的训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在教师安排下进行的, 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 学生得不到临场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 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双线训练;立足课文,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体验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二、口语交际训练要做到三个结合

1. 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一条重要途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 也是学习口语交际的范本。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朗诵、背诵训练, 以读学说;进行口头简要复述、综合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的训练, 充分利用课堂问答、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 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更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2. 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教学结合。

写作教学中的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等教学环节, 同样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作文训练中, 教师给出命题后, 每个学生会思考这样的题目该写成怎样的文体, 可以确立怎样的主题, 怎样组织材料, 怎样构思文章的结构。每个学生的思路不一样, 有的可能不是很广阔很深入。此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一起来讨论交流, 既可以活跃大家的思维, 开拓思路, 甚至激发灵感, 同时讨论的过程又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口语交际训练与课外活动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给口语交际训练提供广阔天地。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大语文观, 不能把语文课局限于课堂, 要开放教学途径, 以课堂为主,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建立一个崭新的口语教学新体系。比如, 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辩论、演戏、模拟法庭、看图解说、影视欣赏、听说综合训练等等。都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此外, 还可以利用早自习或语文课前的几分钟安排学生轮流讲话, 内容自便, 使口语交际训练经常化, 生活化, 真正落到实处。

三、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修养。

由于长期为“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所囿, 有些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匮乏, 致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质性要求, 总在形式上花力气, 事倍功半。语文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修养, 除了要努力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 还要能自觉使用普通话, 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论辩能力。

2.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地参与进去。

教师的身份应该是双重性的, 既是教学的主导者, 又是参与者。教师不能将训练任务, 达标要求布置完毕后, 便将讲台完全让给学生, 自己做“讲台下的守望者”, 这样的效果是不会好的, 只有当老师真正参与进去, 在活动中发挥表率典范作用, 在活动中形成师生共同对语言情意和人生的体验与感受, 只有如此, 才会有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教学氛围, 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

口语交际训练的对象应该是所有学生, 而不能只是几个活跃的学生, 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经常处于“倾听者”的位置, 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 造成教学训练中机会不均衡现象。所以老师应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这样责权分明, 学生不会推卸懈怠, 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 教师要激发那些平时胆小羞怯学生的交际冲动, 保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对于胆大的学生, 则是要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这样, 人人都积极参与, 和谐交流, 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有效地进行。

完美生活从这里开始 篇8

●赛项理念剖析

1.“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这是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倡导把教学重心转向学生学习的积极尝试。为了支持教师通过竞赛实现从“为教师设计”到“为学生设计”的职能转变, 组委会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版, 引导参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可供操作的学习任务, 并提供学习建议, 方便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可见,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就是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 就扮演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

2.配套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支架

用微视频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是本届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另一个创新点。竞赛要求参赛教师根据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任务的要求, 事先设计、开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 使自主学习成为目标明确的高效学习方式。这种资源的最佳形式在当前表现为微型教学视频, 即微课。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 可以通过观看教师预先录制的微视频来完成自学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 观看视频的过程是自主控制的, 可快可慢, 既可只看一遍, 也可反复多次观看, 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回归学生手中。可见, 制作配套微视频是教师提供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支架。这里, 教师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

于是, 我们欣慰地看到, “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视频、“云计算”教学环境, 以及之后将要发生的课堂内化知识相结合, 就能形成“学习知识在课前, 内化知识在课堂”的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将会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课堂学习的组织者的转型。

●赛场规则解析

本届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成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配套的学习资源、教学设计循环评价、修改完善“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其配套资源、可视化陈述与答辩四个阶段,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配套学习资源的制作。以下就“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达成目标、学习预告、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 以及学习资源制作中的一些规则做解析。

1. 达成目标的设定

规则: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请用“通过观看某种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旨在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

解析:所谓的“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是指其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学生, 而非教师。其表达的是, 当学生完成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后, 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 该目标的设定必须既切实可行又简洁明了, 既有操作性又便于检测。

2. 学习预告的定位

规则: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也可用流程图代替。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

解析: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目的是, 使学生在着手自主学习知识之前, 发现自主学习与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 为准备参与课堂学习做好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 其结果会提高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质量。

3.学习任务的设计

规则: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学习任务 (提示:含必要的提示等帮助性信息) 。

解析:规则中的关键字“自学”提醒我们, 这是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 独立完成的任务, 而不是一份教案, 不能用过往的写教案的思路与方式设计, 其中没有教师角色的参与, 因而不能出现诸如“教师总结、学生协作讨论”等词汇。任务的描述要清晰具体可操作;任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由浅入深逐步递进;任务的数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恰如其分, 以预估学生能在20分钟内完成为宜。

4.学习资源的制作

规则:制作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配套的学习资源, 制作的配套学习资源的播放长度应控制在8分钟之内。

解析:规则中的“播放”一词, 提示了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倡导以微视频支持学生自学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模式, 鼓励参赛教师现场录制、制作配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教学微视频, 并对视频的时间长度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相适应, 组委会在赛前发布了允许教师自带“耳麦”参赛的信息。

●参赛作品评析

第十一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 涌现出许多思路新颖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现场也看到了一些较为优秀的微视频制作团队。下面以初中信息技术参赛团队的作品为例, 分别就达成目标、学习预告、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资源的设计, 做一些评析, 期望与本届参赛教师们一起回顾与总结, 也为今后的参赛团队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案例背景:

竞赛课题:以“图片处理”为课题,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设计一份能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并制作与此相配套的学习资源。

教材简介:江苏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图片的处理”, 其学习目标是“学会利用常用的图片处理方法, 通过图片处理来更好地表达主题”;实践创作的主题建议是, 制作“保护水资源”作品。教材介绍了两方面的知识, 一是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 涉及了ACDSee、Photoshop、我行我速三款软件的简单应用;二是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 分别有调整色彩、旋转和裁剪、图片合成三种基本操作方法。

参赛团队都对教材的内容、次序、深度等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在创作主题上呈现出了“魅力河北跟我来”、“一图变四季”、“情系灾区, 爱心义卖”、“魅力云龙湖”等精彩纷呈的创意设计。下面将以“一图变四季”设计主题为主, 展开评析。

1.简洁明确的达成目标

案例1:

以“一图变四季”为主题的参赛团队, 设计用一张图片, 通过色调、对比度、滤镜、裁剪、旋转等不同的处理手法, 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效果。为此, 设计的达成目标如下:

(1) 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一,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秋景”图片效果的制作, 掌握对图片色调的调整。

(2) 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二,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冬景”图片效果的制作, 掌握饱和度的调整, 以及使用“滤镜”美化图片。

(3) 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三,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夏景”图片效果的制作, 掌握旋转、裁剪、合成图像的基本操作方法。

(4) 通过观看“微课资源”中老师展示的作品, 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

评析:达成目标的四点描述体现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特点。三项实践操作和一项知识学习的要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且三项实践操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的技能层次分明。如果能够在文字描述之后, 添加如图1的图示化描述, 将有助于提高目标的可读性, 给予学生视觉享受的同时, 提高他们对“预学习”的兴趣。

2.清晰明了的学习预告

案例2:

主题为“一图变四季”参赛团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 设计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如下:

(1) 检查任务单所要求制作的作品, 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点评。

(2) 分组讨论, 分析作品, 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工方法;互助完成图片“阴、晴、雨、雾”的效果。

(3) 将处理后的图片作为素材, 用“我形我速”软件制作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电子作品。

评析:团队成员很好地理解了“学习预告”的含义和设计目的, 将任务单的自主学习要求与后续课堂教学间的衔接作了较好的说明。如果在表述上能运用图形化 (如图2) 或流程图 (如图3) 的方式, 将大大提高其逻辑性和易读性。

案例3:

本届决赛中, 有不少的团队对“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理解有误, 同样的以“图片处理”为课题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有两个团队是这样设计学习预告的:

学习预告之一 (团队1) :

(1) 自学“微课视频”;

(2) 运用自主学习任务单, 结合自学辅助网站进行探究;

(3) 在Moodle学习平台中完成作品上传与互动评价。

学习预告之二 (团队2) :

课前预习—美化调整图片 (美丽云龙湖) —图片合成 (暑期日历) —综合练习 (旅游贺卡) —上传作品—浏览评价—评选优秀小组—课堂总结

评析:“学习预告之一”中, “自学‘微课视频’”环节已在课前的自学环节完成, 没有必要出现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预告之二”中, “云龙湖图片的美化调整、暑期日历的图片合成制作、制作旅游贺卡的综合练习”等都是“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同样理应课前自学完成的任务就不该出现在自学习预告中。以上两种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体现出参赛教师尚未理解“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意义和功能, 对“预学习”的目的认识还不到位。将自学后的教学预告写成了“在课堂内使用任务单的步骤说明”, 显然不符合赛项规则中的设计要求。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是“预学习”的后续环节, 既不是关于“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说明, 也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实施教学的过程。

3.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

案例4:

主题为“一图变四季”参赛团队设计的学习任务如下三个表格。

通过观看微视频教学资源自学, 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节选)

评析:在这个案例中, 三个学习任务由浅入深, 由简入繁, 层次分明, 逐层递进。每一个任务的描述都非常细致,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总体达成目标之下, 还有每个任务的分阶段目标。每个任务描述中都用显著字体列出了关键性动词“想、试、看、做”等, 要求学生完成的动作很明确, 同时指明实施任务的方法, 简单易读。每个任务之后, 还附有作品展示栏, 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支架的特质。三个任务之后, 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题, 作为后续进入课堂教学的铺垫, 并与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中的内容相衔接。

4.有趣务实的学习视频

案例5:

该参赛团队为“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了时长为5分56秒的配套学习微视频, 现截取部分的画面呈现:

图4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一个任务“春景变秋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图5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二个任务“春景变冬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图6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三个任务“春景变夏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评析:“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 又有“精深奥妙”的含义。这里, “微”字所代表的意义, 不仅仅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和“见微知著”。这个短短将近6分钟的微视频, 完整、清晰地演示了由同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 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图片处理手段, 演绎出秋、冬、夏三季不同景致的过程。期间融合了调整色调、RGB颜色、饱和度、滤镜效果等多种图片处理方法, 有趣而实用, 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操作, 很容易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学任务。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 留给每一位参与教师的是对翻转课堂的探索欲望, 是对微视频教学的实践动力, 更是对未来高效教学模式的深刻思考, 愿以此作为我们新的起跑线, 让我们对探索高效教学方式的思索由此启程。

上一篇: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下一篇:检测与维修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