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精选12篇)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一、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1. 教师设疑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做到巧设问,一是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某种联系,二是问题的答案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中直接获得,而是存在于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联系之中,通过学生的一番思索,才能找到答案。例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中提出:父母亲的现状是怎样遗传给自己后代的呢?为什么会有相同和不同呢?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同学们会很乐意地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将一个较难的知识点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就学得轻松、自然。
2. 学生设疑
在教师设疑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质疑,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从思考。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努力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的同学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这就使教师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对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结束时,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已经知道叶绿体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下能产生淀粉,那人类为什么不能制造一种类似叶绿体的机器,自己生产大米、白面呢?我用鼓励的语言告诉学生,光合作用还需要多种催化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它的结构和成分,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同学们的这些设想一定可以实现。这样以问题为纽带施教,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通过问题设计,创设求知情境
设置一个新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学生带进探索者的行列。例如,在讲“爬行动物”时,出示蛇、鳄鱼、壁虎等的挂图、标本。然后提问,从外形上看与大鲵,蝾螈等很相似,它们是否也属于两栖动物?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他们很快就发现前者与后者有明显不同之处,例如鳄鱼、蛇等动物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而大鲵体表是裸露的。教师就能很自然地提出爬行动物的概念。依此为契机,进一步抓住学生的思维,提出“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这样,通过新奇的问题触及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2.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
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到最低程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提问学生:“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这些性状与父亲、母亲是否相同?”等等。“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学生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节奏张弛有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良性循环中得以体现。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现,这就能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力量时,有信心有毅力去实现使自己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满足的成功。
3.通过实验、开展课外活动,创设实践情境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能广泛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努力创造条件拓宽教学渠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如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创设这样的情境,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视听情境
视听觉媒体承载并传递的教学信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引起刺激,它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造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遗传”部分的内容时,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等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轻快,形成一种严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兴趣
1. 巧用诗词、成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出植物开花的习性与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再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就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油光满面”是人的皮脂腺活动加强的表现。“蜻蜓点水”指产卵。“金蝉脱壳”是指蝉的蜕皮习性。
2. 介绍趣闻、趣事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 课堂抢答,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四、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提高兴趣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绝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 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2.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3. 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
4. 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5. 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如在讲《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发现班上的女生比较积极。每逢问题,频颇举手的都是那些女同学,而男同学举手发言的少之又少。老师灵机一动,说:“女同学发言积极,男生到现在为止动静太小。难道举手回答问题也与性染色体有关?是因为女生多了一条X染色体而更积极,还是因为男生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更拘谨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接着说:“在科学研究尚未结论时,希望男同学们多加努力哦!”随后,课堂上那种“男女失调”的情况果然大有好转。
五、成功体验,稳定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生物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通过开展竞赛、收集资料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使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篇2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作者:李春凤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3期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这一点早就取得了社会共识。从200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我们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一年级上册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但对于刚刚踏进小学校门的孩子们来讲,那些形象的具体的东西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而学习拼音符号是抽象枯燥的,学生不感兴趣,很难让孩子记忆。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否则,拼音将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的学习环境,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以此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效课堂理念中特别强调“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学校里经常有这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位老师的课程,从而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要想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仪表着装要端庄大方,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因印象在人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判断力,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随随便便,就会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太好的印象,而这个印象有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这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甚至影响一些学生的听课情绪。2.加强知识修养和业务素养,以广博的知识面和自然、大方、生动的谈吐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仰。在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的21世纪,教师要想使自己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跟得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加强业务素养的同时,要多看一些与中学生心理、生活有关的书籍,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你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从而使教育体现出应有的尊严,散发出生命的活力。3.关心、爱护学生。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条通道,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4.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中必然存在优生和差生,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有时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负责。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方面,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也才能使学生以为“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乐意听,乐意学。在文秘专业《公共关系基础》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用恰当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公关交际礼仪,可联系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礼节知识,启发学生讨论:我们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的,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等,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和鼓励,激发学生发言的踊跃性,提高互动的温度,拓展的宽度,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智慧,从而有效消化课堂知识。再比如,教师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站、走、坐、蹲”姿势;用“练习法”让同学们结合设定好的场景,分别扮演主人、客人、面试主考官、求职者、商业谈判中的甲方乙方等,为学生模拟职场情景,在逼真的情境中练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公共关系技能,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切实体现出专业课突出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三、全身心投入教学,适当使用“体态语”
教室走上讲台,首先应该强化“角色”意识,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情境中,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一样,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一举手一投足都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也进入“角色”。另外,教师还要会用“目光语”。比如用关注的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注意;用微笑的目光鼓励学生、用关切的目光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难点等。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不仅是教师在讲课,而且自己在参与,有一种课堂主人翁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因为老师对自己的在意而去在意老师所讲的课,此时,教师只要教法得当,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公共关系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践,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与此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调查了解本地区不同企业的公关营销方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比如礼仪服务等。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公共关系技能,真正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谋生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课外活动越活跃,越丰富有趣,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篇4
一、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情感沟通, 我认为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学活动是双边的, 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 教学活动才能有序、有趣、有效的进行。记得去年听示范课时, 南京的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学生只有喜欢我们, 才能喜欢我们教的课。”因此, 在教学中, 我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更注意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 达到潜移默化。早读课上, 我带着他们一起大声朗读;大扫除时, 我不怕脏和累, 和他们一起劳动;节日搞联欢, 我跟他们一起表演英语小品剧;学生参加体育比赛, 我为他们呐喊加油;学生生活有困难, 我热情帮助;学生生病, 我带他们去看医生等等。这些不经意地做法, 缩短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拉近了我与学生的感情。学生信任我, 视我为亲人, 班里所有的事情都第一时间告诉我, 我的话他们乐意听, 我教的课他们乐意学, 认真学, 仿佛学不好英语就对不住我似的。因此, 我的课堂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学生的成绩也总处于同年级前列。
二、语言生动激发兴趣
英语课与其它科目不同, 我们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需要我们老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如食物、图片等, 并且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鲜活内容, 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对每个学习内容都感兴趣, 并乐于接受。例如在新课导入时, 我们可以采用Tell a story Free talk Sing a song Show pictures See a video等有趣方式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4第一课时时, 在导入过程中, 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 似同真的, 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解释, 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 他们喜欢看动物世界, 并且很想了解这些动物, 非常好奇, 由此他们很乐意接受这一新课。再如学习或复习单词时, 可以用搞笑的肢体语言向学生解释该单词的意思, 或自编顺口溜, 简洁明了, 利于学生记忆, 而且形象有趣。九年级复习词汇时, 以f结尾的单词变复数形式, 我给学生总结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小偷的妻子一生中用一把小刀杀死了三只狼。生动有趣,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一些语法规则, 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既有趣又高效。
三、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中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逞强, 争强求胜, 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竞争平台, 创设竞争情景, 提供竞赛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如单词接龙、分组讨论、抢答、限时背诵、课文朗读等。有时在课堂上, 我看学生记单词的热情不高时, 就立即调整教学方法, 让他们两队同时进行接龙比赛, 用时多的, 要继续与下一队比, 为了不影响所在队的成绩, 每位同学都拼命的记单词, 表现非常积极, 这样不一会, 单词就记住了, 学生心理也很高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对于已经付出努力地“差生”也要适时的给予安慰和鼓励, 使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不丧失争取成功的信心。
四、鼓励成功激发兴趣
享受成功的快乐, 是每个学生乐意做的事情, 因此, 成功与否对学生有重大影响, 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所以, 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多鼓励”的原则去寻找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之处, 努力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以此鼓励他们, 激发其学习兴趣。去年班里有一个学生, 性格内向, 英语成绩总体很好, 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 但是听力较差。鉴于这种情况, 我找她谈了一次, 给她讲了一些听的技巧, 并鼓励她从简单的句子听起, 学会抓重点。两周后她来找我, 高兴的说:“老师, 我能听懂了。”我知道她已经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接着鼓励她继续练习听较长的短文, 结果在年后的‘人机对话’考试中她得了满分。还有我现在班里的一名学生, 脑袋很聪明, 但由于基础差, 不愿意学英语, 经过鼓励及我一段时间的努力, 现在他渐渐的爱上了学英语, 每天午饭后找我背课文、默单词。成功的快乐给了他自信, 激发了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篇5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讲究导入艺术。利用精彩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语设计的方法很多,如讲述历史、引用名言、展示图片、讲述故事、设疑激趣、社会热点等等。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并注意可操作性。导语的设计也是变化多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就是好的导语。
二、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对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故事可能产生的种种结局。如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鼓足勇气,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对续写故事的结尾有浓重的兴趣。
三、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常有问题,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与创新。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受最深的句子,即:“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再诱导学生对此句质疑:前后两个“鸟的天堂”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思考,逐步理解,排疑解难。
四、组织表演,激发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篇6
关键词:兴趣;课堂效率;积极动脑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09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21-02 收稿日期:2012-08-20
一、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1.贴近生活,激发其兴趣。
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教师给学生创造、提供逼真的密切联系生活的语言交际环境及情景。例如开展收集电话号码、汽车牌照活动来学习运用英文数字,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自制教具,调动积极性。
对于初学者,直观的教具或实物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卡片、图片,我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提早两天布置下去,并对纸片作统一规定。当他们的作品被运用到课堂上做游戏、学习单词时,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竞赛,调动好胜心。
中学阶段是孩子们身心蓬勃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好胜心都强,教师精心组织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或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又在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去争取集体荣誉。例如,看哪组记的日常用语最多,问答变为抢答竞赛、拼单词竞赛、书写比赛、角色表演赛、朗诵竞赛,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竞赛穿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巧设游戏,提高吸引力。
众所周知,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五彩斑斓的游戏和灵活多变的形式深深吸引住了师生的目光,为过于拘谨的传统英语教学注进了清新的元素。英语游戏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主要有猜字谜、单词接龙等,让孩子们边学边玩,就能减轻学生对单词厌烦和焦虑心理,帮他们清除心理障碍,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教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味,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精巧,讲解生动。有的放矢地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易学。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活动内容是客体,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点,使学生都能参与,而且都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地实现。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灵活教法,激发原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通过问答、对话、采访、表演等形式, 实施情景教学。还可以开展教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进行各种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进而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录音、电脑等教学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这些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
2.主宰课堂,增强探索欲。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式中,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宰了课堂,他们才会牢固掌握课本的知识,并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3.增加阅读,突显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最主要方式。通过英语新课标,我们了解到,如果学生想要拥有广泛的英语知识以及培养终生英语学习的能力,那么英语阅读必不可少。兴趣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在英语学习上,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是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难度适当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适当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优秀的短文如小故事、笑话等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它会驱使学生完成阅读并留有较深刻的理解。长期培养则会使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也有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精设作业,体现个性化。
有些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缺乏个性化,随意性强,经常是简单机械的单词抄写、默写,或是将导学练习册中的练习抄在作业本上,学生对此感到枯燥无味,往往抱着马虎应付的态度去完成,这样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削减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要知道,每天吃着同一种菜,谁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应该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想方设法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好学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促使学生更乐意地完成作业,更主动地学习。如在教“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这个话题时,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让学生课后去调查班级同学的上学方式以及出外旅游方式,学生们积极地去完成,并且在调查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种交通方式的表达法。总而言之,作业设计的个性化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注重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榜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就是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尤其是了解中国数学家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或者课外。方式上一是老师讲数学家的故事;二是学生学习教材上数学家的故事;三是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 学生可以向家长了解、在报纸杂志上了解、在互联网查找;四是开展“我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我喜欢的数学家”等的班队主题活动;五是开展“我心目中的数学家”、“我和数学家”等主题作文。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 学生通过探究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后, 让学生阅读63页祖冲之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当学生们说出很多想法后老师要因势利导:同学们, 只要你们现在认真学习好数学, 数学领域里面的很多还没有被发现的知识将会被你们发现, 你们现在愿意好好地学习吗?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鼓励学生向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学习。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恰恰就是他们的同学, 这些同学的潜移默化作用远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感召力和感染力, 比如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作业展评, 评比一批“数学学习之星”、数学喜好者等, 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行为去感召、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
二、重视联系生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用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 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让学生说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时长方体?是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必须要学好。紧接着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后让学生求出某房子四周夜晚彩灯的长度, 让学生深知用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激发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老师作用
古语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的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 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去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 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这就要求老师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不断用富有激情甚至幽默的语言, 以及带有一定影响力的姿势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老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娴熟的解题技巧、高尚的师德去赢取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但切忌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 不屑一顾, 要做学生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伙伴, 生活上的朋友。心理学家强调, 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被尊敬、受重视”的高层次需要”, 并相信人强烈地而且是本能地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用此教师要尊重学生,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予关爱。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你这位数学老师, 也就会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 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如在小组探究学习、学生练习时深入到学生中去, 以及课后多抽时间到他们中间去, 这样可以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想法, 有时还可以指引、点拨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自信培养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 能够激发潜意识, 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帮助人们获得成功。人做任何事情, 一旦有了自信心, 可以说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所以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要多用赞扬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或者特点并加以表扬, 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 怪罪学生, 要用一颗包容大海的心去包容学生的一切, 从而达到让每一位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同时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鼓励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在作业后面加上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的批语;也可以个别交流,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指出正确的方法。
五、创设有效情境
实践证明,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境, 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多媒体等手段, 创设生动、具体的有效学习情境, 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境之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 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 先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要求学生说任意一个自然数, 我能一口说出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开始将信将疑, 学生说了5个左右的数后, 我告诉学生:“我是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并把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 才有这个效果。如果同学们今天认真学习了, 我相信比我的速度还快, 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有!”这节新课的导入我通过猜数游戏把学习内容——找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及熟记100以内的质数告诉了学生。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有所了解, 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理产上生了一定的需求,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篇8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
新教材中鲜艳、生动的图画, 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缺乏持久性, 如果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看静态的画面, 学生很快就会兴趣索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 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教学中,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个叫淘气的小朋友从小就喜欢乱扔东西。一天晚上, 他被一阵哭声吵醒, 原来是他的玩具熊、足球、书本正因为被淘气乱扔而伤心呢! (多媒体演示各种物品的对话) 淘气听到这些物品的对话, 非常后悔, 决心把他们整理好。可早上起来, 他发现房间里太乱了, 不知该如何整理房间。 (大屏幕显示物品摆放零乱的房间) 小朋友们, 你们愿意帮淘气收拾一下房间吗?东西怎么放才显得整齐一些呢?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发言非常积极。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不仅能够用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而且还亲身体会到分类整理事物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积极质疑
1. 看图质疑。
如,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 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 提出了许多问题。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 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2. 倾听质疑。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如, 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后的一节练习课上, 学生讲完故事, 让另一名学生评价讲得怎样?由于学生们认真倾听, 所以他们的评价都有理有据。
3. 困“惑”质疑。
在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请大家一起思考, 帮助解决。如, 在学完上册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后, 一个学生问:“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转到这边和转到那边, 左右会不一样呢?怎么左右变来变去的呀?”这个问题提出后, 我没有给他答案, 全体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之中。不一会儿, 就有学生主动上讲台边表演边讲解。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1. 放手调查, 开阔视野。
“调查”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 我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 以丰富教材资源, 令课堂向课外延伸。如, 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 我根据课本信息窗内容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况。课前, 我让学生调查每个同学的换牙情况, 让他们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课前的调查情况填写统计表, 并画统计图。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调查, 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们才感到统计真实有趣。
2. 放手操作, 加深体验。
“听了你就忘了, 看了你就记住了, 做了你就理解了。”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我提供条件,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 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 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的学习用具有多长 (铅笔、小刀、橡皮、课本等) ?课桌、凳各有多长?黑板、教室各有多长?……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厘米、米的实际长度, 从而真正认识了厘米、米。
四、组织学生进行竞赛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9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 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 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 指导他们阅读,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重视每一节课的引入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 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课犹如写文章, 要整体地构思本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好的引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是讲故事,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二是承上启下,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过程中, 和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 在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 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 教学应该有一种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方法, 让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
1. 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总结
比如讲一元二次不等式, 因为任何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都可以化为求ax2+bx+c<0或>c) (a>0) 的解的问题, 我启发学生运用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去找不等式的解, 同学们通过图象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这样做, 同学们情趣很高, 很感兴趣, 并总结如下规律“画图象, 找交点, 写结果”。对做部分内容, 同学们欣然接受。中学生有一种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适时地随意设计一个个障碍, 让学生时而坠入千里迷雾, 时而又走出迷宫, 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状态。
2. 冥思苦想, 拓展思路
随着学生知识面不断扩展, 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多方位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思维在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得到发展,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解题过程中去思考, 用了那些思想方法寻求这类题的规律, 掌握这类题目的特点, 举一反三, 提高解题能力。
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篇10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加之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
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归类识字法。
2.编故事识字法。
3.猜字谜识字法。
4.近、反义词识字法。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6.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比较法、析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让学生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乐意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篇11
【关键词】历史课程;创设情境;历史演绎;媒体
很多学生表示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但对历史课程却往往是提不起兴趣,觉得其枯燥,且概念性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程的原因,有着其历史课程教材内容的因素,也有着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因素。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中心,以致教学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们在其中的参与性并不高,这自然就难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摒弃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自觉的去探究历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将学习历史知识作为自己的一种需求。那么,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历史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呢?接下来,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历史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是情境教学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即是教师通过有意的设置一些场景,以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以及态度的体验,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到教材上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起到激发学生们兴趣点的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历史距离自己过于遥远,所以觉得难以去想象当时的事件,而情境的创设,则可以帮助学生们去更好的体会历史,感受历史,减少了距离的陌生感。而创设情境能否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点,往往则取决于教师如何去设置场景,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在创设情境时,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精心的设计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悟历史知识。
例如,笔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课时的讲授中,笔者就会向学生们详细的说明在那个年代里大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正受着“左倾”错误的影响,不能实事求是分清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为了促进文艺与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将这“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原因,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情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通过这样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们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问题,则能够更加的理解到了“双百方针”提出的必要性。
二、历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们感悟历史
有些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往往是由于他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历史课程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让历史再次在学生中演绎,这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如何让历史在学生们中重新演绎呢?这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历史事件的重新表演,在演绎过程中,感悟历史。
历史课程上枯燥沉闷往往是由于学生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那么,要活跃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气氛,教师们就应该积极地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程上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学生的表演,则是一种活跃课堂上教学气氛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在对历史事件的演绎过程中,更好的去体会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意义,影响等等。在历史教材中,往往有存在着故事性的历史事件,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个事件的故事性,来让学生们以自己的体会来表演事件中的人物。
例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根据自己对汉朝以及元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来编写小剧本反映当时的政治制度,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的形式,往往都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要自导自演,学生们则得要更加的理解该知识点的内涵,这样就有助于促使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知识。
三、善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历史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媒体则早已成为了我们教学舞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集聚音频、视频于一体,在教学中很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而在历史教学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抽象性的,仅仅通过教师们的言语描述,学生们的想象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引入多媒体的辅助,则能够帮助学生们将很多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知识,易于学生们的接受。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中,历史距离我们已经算是遥远的了,现在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社会主义的学生们是很难想象到的,在当时抗日战争下,我国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因此,在此时,我们则可以寻找到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短片播放给学生们观赏,通过短片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在那个时代背景中,百姓们生活的艰辛,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陈旧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的努力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自主的探索历史知识,并将被动的学习历史知识看做自我的需求,让学生们兴趣中快乐的高效的学习历史知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历史教材,为学生们量身制定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优化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风.李晓风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2]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3]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篇12
一、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中有些知识不易理解, 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感,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就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例如: 动量定理这节课,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是注重理论的分析和推理, 讲得很枯燥, 学生们听得也是一知半解, 长时间不得要领。后来再讲这节课时, 为了把这节课讲得更加生动, 我采用了实验引入来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早餐时我在食堂挑了两枚几乎一样的熟鸡蛋,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分别落在讲桌和软垫上, 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实验现象是掉在讲桌上的鸡蛋摔碎了, 而掉在软垫上的却没碎,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 鸡蛋掉在讲桌上没缓冲所以碎了, 而掉在软垫上的有缓冲才没碎。那么我又问: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使鸡蛋掉在讲桌上也不碎呢? 同学们经过思考回答: 可以再想办法对鸡蛋进行缓冲如:给鸡蛋挂个降落伞、在鸡蛋外部包上一层较厚的泡沫等等。正好我有一段在央视一期学生节目中截取的关于“鸡蛋落地不碎方法”的录像, 我给同学们放了出来, 其中有多种方法和大家不谋而合, 同学们看得兴高采烈。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了“缓冲”在物理学中怎样解释呢? 这正中我的下怀。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的引入, 这堂课不同以往, 同学们一直全神贯注, 听课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一节课同学们连兴趣都没有, 又怎么能认真去听、认真去学呢? 而激发兴趣需要的有时仅仅是一个小实验、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趣闻甚至仅仅是一句话、一个动作, 而需要我们做的仅仅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多花一些心思考虑他们的感受。
二、及时抓住良好契机, 引发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要以良好的契机为切入点, 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示波器的使用”这节课,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只是让学生参照课本来认识示波器, 再通过我们的讲解令学生知道怎样去调节, 一节课下来, 学生基本记不住太多。陈立新老师在讲解这节课时可谓匠心独运, 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先将麦克风接在示波器上, 对着麦克风唱起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 在学生惊喜交加时来介绍示波器, 指出屏幕上显示的是他唱歌时声音变化的波形, “示波器”就是显示各种波形变化的仪器, 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再利用实物结合挂图来介绍示波器的面板上各部件的名称及功用, 同时加以演示; 接下来他又给同学们演示了示波器的内置波形及外接波形的操作及调节, 并要求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 在同学们操作熟练后适时利用典型习题令学生熟悉和巩固。整个过程中陈老师抓住了唱歌后同学好奇和操作熟练后需及时巩固的契机,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在借鉴后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果然效果非常好。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借鉴和吸收同行的宝贵经验, 我们一定能更快地成为新课程教学管理目标中的成长型、学习型和反思型教师。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
一节课仅仅40 分钟, 而学生能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仅仅是25 分钟, 怎样使学生的25 分钟甚至40 分钟都集中在我们的教学中呢? 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并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设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学习了平抛运动规律后的习题课上, 我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录像: 一辆卡车在弯道上撞到路旁的树而停下, 车顶恰好有一零件因松脱飞到了正前方的淤泥里, 交警根据这个零件就判断出出事前该车是否超速,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同学们思考和讨论后指出, 零件飞出时和车的速度是一样的, 要测车速只需要算出零件飞出时的速度即可。接下来我又问: 想算出零件飞出时的速度要知道哪些数据?同学们很快就说出: 按照平抛运动两个方向的分解式, 需要知道它的竖直高度和水平射程; 这时我给出了相关数据: 零件飞出时高度为2. 45 米, 落地时水平射程为13. 3 米, 弯路限速60 千米每时。计算结果是出事前车速为68. 4 千米每时, 明显超速。于是我提醒同学们将来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珍视生命。接下来我又以这道题为基础, 改变问法设置了两道小题。一节课下来我只做了少许的提示, 同学们在热烈的气氛中更加理解和巩固了知识, 也认识到了物理规律的实用性, 它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 不知不觉中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暗暗滋生。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同学们受到了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