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2024-06-19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精选10篇)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篇1

音乐具有强烈的表达情感和深入人心的强大力量,能够让人感受到幸福,催人奋发向上,帮助人体验积极的情绪,将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情感点燃,起到扣人心弦的作用。音乐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下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创设走进音乐的氛围

培养学生兴趣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学习,一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心无杂念地投入其中。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业的人对音乐都有一种喜爱,用音乐调整自己的情绪,用音乐给自己带来欢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在课前揣摩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在课程的伊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把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万事开头难,首先我们要做好导入阶段的兴趣激发,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需要,设计那些可以手、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的导入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得到激发。比如,在教学《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一个叫做宁宁的小朋友,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但是,他画了个炉灶却没有门,画了一匹马却没有尾巴,真的是一个非常粗心的小画家;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倾听音乐,感受歌曲是怎样表现这位小画家的。学生的学习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一边听着老师播放的歌曲,一边轻松愉快地看着视频、记着歌词,学习得很轻松。小小的一个故事、一段视频、一个音频文件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得乐此不疲,教师教得轻松惬意。

二、边玩边学,点燃音乐带来的激情

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数教师注重传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成绩的考核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缺乏研究。实际上,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难以在长时间内集中自己的有意注意,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他们并没有多少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转换教学模式,将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穿插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比如,《小鸟,小鸟飞回窝》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很特别,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我们可以设计游戏教学,老师装扮成一棵大树,一些学生装扮成小鸟,头上带上可爱的小鸟头饰,拿上音乐符,一边听着老师播放的音乐,一边做游戏,听到唱自己手中的音符了,就飞到“大树”的面前,将音符挂到“大树”的身上;对于那些听得准确无误的“小鸟”,老师分发表示肯定的礼物。游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辨听音符,大方表现,小礼物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消除他们的害羞情绪和顾虑,鼓励他们大胆放声歌唱,边学边玩,乐趣无穷。

三、多措并举,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边弹边教唱,学生随着音乐跟着教师学唱,学生的学习活动很被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际上,音乐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激情,这样的教学根本就难以彰显出音乐的魅力,学生也就难以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制成集游戏、教学、图片、声音于一体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受到优美画面的吸引时,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一边学习、一边欣赏,使学习活动变得写意、轻松,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容易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沉浸在音乐之中,课堂变得民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或歌、或舞、或弹,能够自由地表演,大胆合理地想象,不但可以学习音乐,夯实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摆手舞》这部分舞蹈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土家族的自然风情和土家舞的特点,教师则收集土家族生活地的景色、特殊的风土人情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打开设计的教学课件,一边播放土家族特有的音乐,一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慢慢地为学生引入土家舞,一边欣赏舞蹈,一边听介绍,感受土家舞的欢快。这时候,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舞蹈的名称、由来、寓意等,然后就可以一边给学生做示范,一边让学生练习。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土家舞步后,我们再次为学生播放不同的土家舞,让学生进行模仿。最后,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己揉合各种土家舞步,自创自演一段土家舞。这样的教学,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学生也可以更深地爱上音乐。

四、科学评价,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对于音乐教学,其实不在于传授了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感觉,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老师的赏识。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赞赏的目光鼓励学生、激励的言语促进学生、会心的笑容支持学生,为学生带去一缕缕的春风,开启孩子心中求知的大门,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带去一份快乐与自信。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改变以往只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我们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音乐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音乐中体验快乐,感悟生活的美好。

激发学习兴趣,增添数学乐趣 篇2

一、动手操作,启发思维

动手操作,直观感触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大量系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去启发思维,从而掌握更深层次、更抽象的内容。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长方形的铁丝骨架模型,通过观察、对比等,折一折,量一量,进而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再由此得出有关长方形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又如,在解决“一根圆钢长100厘米,把它平均截成3段小圆钢后,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求这根圆钢的体积”的问题时,让学生事先准备的一根胡萝卜,引导他们动手,将胡萝卜切成3段,再看一看,想一想,胡萝卜新增了几个面,这几个面与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由于是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胡萝新增了4个面,再根据V=sh,从而求得体积。

二、直观演示,化静为动

把抽象的知識具体化,让知识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0”的知识时,根据图中的静止图形制成精美课件,再展示给学生。“盘中原有2个桃,小猴吃掉了一个,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还剩0个。”学生通过观察,迅速地列出了2-1=1,1-1=0,从而理解了0就表示一个都没有,完成了从表象到抽象的思考过程。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书中的静态转化为动态,在课件中出示一个圆,将其分成红绿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16份,展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继续把它平均分成32份和64份,进而再拼成一个新图形。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C/2=πr × r=πr2,图像的变化将学生带进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如,在课堂中通过“抢答”“接力赛”“开火车”等活动,让学生们互相激励,敢于竞争,允许他们对相同的问题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四、科学安排,优化教学结构

在课堂中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如在新课教中,要做到复习得当,接触新知识要快,理解探索重点要慢,训练重点要实。所以新授课的时间安排一般是:复习旧知2~5分钟,导入新课2~3分钟,教授新知识15~20分钟,巩固练习10~15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4分钟。

唤起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篇3

一节习作课上, 我先给学生读了一篇从《读者》里找到的文章———《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里面写的是张晓在父亲去世后照顾瘫痪的母亲并继续求学的感人故事。当读到:“四岁的张晓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 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 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不会做, 就煮粥吃。锅台高, 够不着, 他便踩着小凳, 趴在锅台上, 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邻居实在看不下去, 递去一个馒头, 儿子就拿到母亲床边, 让母亲吃了, 而自己转身在灶房里舀一瓢凉水, 算是对付了一餐……”时, 教室里很安静, 学生们都被这坚强的男孩所打动, 不少学生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接下来, 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每人找出两篇能感动自己的文章, 并划出打动自己的语言。读完后, 我让大家仔细回忆一下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往事, 并以《让我感动的二、三事》为题让他们写一写, 每件事一、二百字都可以, 但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不一会儿, 学生就都把作文交上来了。

这个案例就是由一篇文章点燃了学生的动情点, 让孩子们“感动”起来, 从而想起了自己得到过的关爱。因此, 他们在习作时, 自然而然流于笔端的就是真事, 就是真情。虽然课本里有很多课文令人感动, 但学生一看到课本似乎就有一种畏惧感。这篇源于《读者》的文章一开始就消除了学生一见文本就要烦琐分析的顾虑, 以情动人, 使得他们的心和故事里的情节进行了对话、交流, 激活了他们那根创造的神经, 激发了他们想去用笔说话的欲望。所以我觉得,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如此,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立诚最为贵”!

由这一点辐射到面, 那么, 针对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我觉得寻找学生的动情点还可以作以下尝试。

利用课外阅读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如果说《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引出的是孩子们的感动, 那么《生命中的棉袄》带给他们的则是一丝温暖。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利用这些教科书以外的文章其实也能让孩子们在文字阅读中体味快乐, 感悟忧伤。文字在心间的流淌也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管理, 这对学生的情绪管理是有好处的。

利用思想品德课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思想品德课上关于竞争与合作、家乡的变迁等很多主题就是要让学生勇于面对生活, 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地认识生活, 感悟生活, 从而悟出一些人生意义和浅显的道理。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到作文中去, 会使文章变得有分量。

利用声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 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除了可以利用感情生活以外, 也可以利用声效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想象。如:我在上《太阳城的小公民》这节习作课时, 选取了一段欢快的音乐, 让学生在这种音乐的情境里进行想象:他们是太阳城的公民, 清早起来有的去太阳能超市购物, 有的去太阳能博物馆参观, 还有的去太阳能游乐场游玩……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愉快地想, 轻松地写。可见, 有趣的音乐使学生的习作热情得以点燃, 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利用绘本使学生再次深入地思考那些自己曾经看似明白的道理。如:我在上《珍惜现在》这一作文课时, 选用了《大大与小小》这一绘本材料。绘本中大大与小小两个小学生梦想着一个变大, 一个变小, 借助哈哈镜他们实现了愿望。我请学生们展开想象, 去写变成大人的大大和变成小孩的小小都有哪些有趣的遭遇。学生们调动生活经验写大大当医生看不了病时吓得躲起来, 写小小不会说话而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等。我又出示原来的绘本请孩子们对比思考:大大与小小为什么又钻出了哈哈镜。相互的交流之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昨天已经过去了, 明天是由一个个今天铸就而成的。所以要珍惜现在, 不要使它白白溜走。懂得珍惜现在, 一切都不会太迟。珍惜现在的人, 才会踏实地学习、生活。学生们也把自己的感悟以第三人称———大大或小小的口吻写了出来。这个绘本故事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 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其时, 像这样好的绘本材料还有很多,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篇4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个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们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目耳濡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快乐数学 篇5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 语言枯燥无味, 它没有形象的描述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 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积极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加情绪刺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情景交融中加深体验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安排许多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 设计出一组组优美的生活图片和一系列生活场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再通过学习它们的面积计算, 自己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演一演, 画一画, 说一说如何用多少平方的材料装修一下自己的家。如:买多少平方的天花板, 壁纸, 木地板等。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了当小主人的快乐, 这样既学会和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心智。

二、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分析能力不太强, 但他们天真好动, 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直观教具, 选用多媒体操作等具体方法,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一年级数学谁比谁多几, 少几, 同样多时老师可利用动画片, 看一看动物乐园有哪些小动物?有多少只同样多的小动物, 哪种最多, 多几?哪种最少, 少几?这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对动画片中的小动物也很感兴趣, 对学习也会很有兴趣, 愿意主动学习, 体验到了快乐数学, 对新知识也能掌握的很好。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快乐数学

游戏是少儿的开心果, 游戏能锻炼少儿的思维灵活性, 也是开拓数学知识增强兴趣的良药。把游戏带入小学课堂教学中, 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孩子在玩中学, 学中玩, 体验数学的快乐。例如:我们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认识人民币”, 让小学生自己当一次小小采购员, 售货员, 在班级里把书、本子、笔、文具盒等设置成为文具商店, 让学生真实的演练一下采购、销售时都用到了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 怎么样付钱、找钱等, 这样既在快乐游戏中认识了人民币, 又拓展练习了人民币的不同付款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 联系实际生活, 贴近生活。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时, 利用学生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来实际统计一下坐车的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等。让他们再将不同的统计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表格图案、颜色、填写好表格, 涂画出不同的统计图表, 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在实践中又一次体验了快乐数学, 并巩固了学习到的统计知识。

体验作文教学的兴趣激发策略 篇6

一、巧设情境, 充实炊粮

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就要在体验作文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 产生写作欲望。笔者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为学生捕捉写作材料:

(一) 丰富学生课余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把班队活动内容搞得更丰富, 把课余生活开展得更多彩。如利用兼做班主任的优势, 在班会晨会课上组织诸如“我是新闻发布员”“佳作赏读会”“雷锋模范我要学”等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出有趣的小报, 把读报、看电视、阅读课外书时收集的好材料, 设计成小报, 每人一张贴在墙壁上。当类似这样的富有情趣的材料, 一个又一个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习作时就显得有材可选, 有情可抒。由于有这样丰富的真实的体验, 学生写起来就显得乐意多了, 笔头也不再那么生涩。

(二) 多采用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

教导儿童的最佳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也能使习作娱乐起来。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带有游戏娱乐的活动 (如游戏、小品) 当堂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根据演示的内容, 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这样的活动轻松自然, 无拘无束, 回归了孩子的天地, 很受学生的喜欢。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较好地创设习作情境, 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 更带来了现场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改进教法, 恰当指导

(一) 精选作文题目, 投其所好

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可能就是开启学生话匣子的钥匙。学生平时要多次练笔, 尤其是低中年级, 练笔题目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点拨, 学生真是难为这个“无米之炊”。《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要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更好地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 教师应该先“蹲下来做回孩子”, 以孩子般的童心童眼寻觅那些学生乐于写、有得写的题材, 从而真正摸准学生兴趣的脉搏。

(二) 精于过程指导, 别具一格

在习作教学时,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恰当地把电教媒体引进作文教学中, 凭借电教媒体的特殊表现手法, 声画交融、化静为动、灵活多变等常规作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各种手段, 就能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发展,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三) 精于作文评赏, 听中求得

在作文教学中, 很多时候,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是无效劳动。教师还不如花点时间去精心讲评一下学生作文, 去欣赏一下学生的优秀习作, 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新的收获, 新的提升。

三、优于积累, 喜于迁移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积累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 我还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使他们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

(一) 优化课外阅读, 读思摘结合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我非常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 通过读思摘结合的方法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 趣化词语积累, 归类促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词语“百宝仓”,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的喜好, 阶段性地引导他们进行有趣的词汇归类积累。中国的语言瑰宝有很多,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歇后语、对对子、名言、俗语、谚语以及各种类型的成语等。在收集时, 我倡导孩子进行分类积累, 因为这样便于激起学生积累兴趣, 更易于学生记忆与运用。

在这样有计划的积累活动中, 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粮仓”, 更勾起了学生在习作中迁移使用的兴趣, 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四、鼓励先行, 推荐发表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篇7

一、运用抽垫子方法, 消除恐惧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 常有一些学生在练习时感到害怕, 表现出犹豫不决、面有难色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称为恐惧。《侧手翻》这个教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手臂力量和平衡能力, 而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动作, 但大部分学生力量小、胆子小、协调性相对较差, 就技巧掌握来讲存在一定难度。因此, 笔者在《侧手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运用撑高垫过渡到撑低垫的方式进行教学, 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学方法如下:学生模仿教师依次按手印撑高垫后进行摆腿, 简单地从垫子的这一端翻到另外一端, 然后经过多次练习后抽掉一块垫子继续练习动作;通过有序的组织练习, 并抽掉垫子降低垫子的高度, 直到抽完所有垫子。

笔者采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法, 并结合优生准确、优美、轻松的示范以及教师激励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进行讲解, 逐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侧手翻》的动作要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终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二、运用闯关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闯关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将一节课中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每个部分为一“关”,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闯关。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而兴趣又是最好的催化剂。在教学中, 闯关游戏让学生们激动不已, 于是, 学生们都精心准备, 全身心地投入, 参与性极高,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因此, 有人说, 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在这本次教学中, 笔者一开始做了个正确、优美的示范, 紧接着来了一次摸底测试, 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闯关要求。第一关:双手一次按手印直臂撑地, 摆腿从垫子的一端翻到另一端;第二关:屈身手离地面一定高度往下依次按手印直臂撑垫, 摆腿从垫子的一端翻到另一端;第三关:在直立的情况下往下依次按手印直臂撑垫, 摆腿从垫子的一端翻到另一端, 摆腿要有一定的高度;第四关:依次直臂撑垫, 身体稍微能够舒展;第五关:依次直臂撑垫, 直腿, 身体充分舒展。学生每冲过一个关卡就会有另一个新的关卡在等着他们, 即一个关卡一个目标, 学生会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去努力练习。而笔者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闯关要求, 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领悟了侧手翻的动作要领。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篇8

一、不断改进教学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观念当中,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习的效率也就相对较低。另外,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这与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不能相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 农村英语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英语知识的基础。教学计划和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具体需要,对于远远过他们接受能力的英语知识, 要尽量避免。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进步的需要进行不断调整,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通过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活动,从而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发现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注重相对学生自我展示平台的搭建,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自我展示中收获学习的快乐。针对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展开角色扮演。例如,对教材中的购物、就医等情境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当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英语课堂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

1.巧妙导入英语课程。英语课堂的导入直接关系着英语课的效率。一般来说,枯燥乏味的课堂导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难以集中,也就不能够迅速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特别是高三学生,面对的英语学习的时间更为有限,对课程导入的要求也就比较高。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或者疑问的方式导入教学的内容,并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做到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根据英语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与之相符的图面,让学生直观了解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农村高中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激发高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思考。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解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问不仅能巩固教学的成果,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学生对于学习富有激情,但也存在热情短暂的情况,难以持之以恒。而英语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难以一蹴而就。对于农村高中英语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样重要。

1.通过英语知识竞赛,为学生进步提供动力。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设置相应的英语知识竞赛。 英语知识竞赛的设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作文等等。通过多样化的竞赛方式,能够让吸取彼此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

2.采用激励策略,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对多样化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在学生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神态等内容,把握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情况。教师也可以在课后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外分析。同时,教师要坚持激励的原则,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支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在鼓励和启发的基础上,提升下学生对高中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要在学习当中,让学生考到自己的进步,收获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并把这种收获的快感化做学生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以保持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小结

体验作文教学的兴趣激发策略 篇9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验;激发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要改变目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在作文体验教学实践中我很注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体验,丰富习作内容,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回归,最终让学生喜欢习作。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激发作文兴趣的若干策略:

一、巧设情境,充实炊粮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就要在体验作文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笔者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为学生捕捉写作材料:

(一)丰富学生课余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把班队活动内容搞得更丰富,把课余生活开展得更多彩。如利用兼做班主任的优势,在班会晨会课上组织诸如“我是新闻发布员”“佳作赏读会”“雷锋模范我要学”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出有趣的小报,把读报、看电视、阅读课外书时收集的好材料,设计成小报,每人一张贴在墙壁上。当类似这样的富有情趣的材料,一个又一个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习作时就显得有材可选,有情可抒。由于有这样丰富的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起来就显得乐意多了,笔头也不再那么生涩。

(二)多采用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

教导儿童的最佳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也能使习作娱乐起来。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带有游戏娱乐的活动(如游戏、小品)当堂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根据演示的内容,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这样的活动轻松自然,无拘无束,回归了孩子的天地,很受学生的喜欢。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较好地创设习作情境,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更带来了现场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改进教法,恰当指导

(一)精选作文题目,投其所好

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可能就是开启学生话匣子的钥匙。学生平时要多次练笔,尤其是低中年级,练笔题目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点拨,学生真是难为这个“无米之炊”。《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教师应该先“蹲下来做回孩子”,以孩子般的童心童眼寻觅那些学生乐于写、有得写的题材,从而真正摸准学生兴趣的脉搏。

(二)精于过程指导,别具一格

在习作教学时,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恰当地把电教媒体引进作文教学中,凭借电教媒体的特殊表现手法,声画交融、化静为动、灵活多变等常规作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各种手段,就能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三)精于作文评赏,听中求得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是无效劳动。教师还不如花点时间去精心讲评一下学生作文,去欣赏一下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新的收获,新的提升。

三、优于积累,喜于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还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使他们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

(一)优化课外阅读,读思摘结合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我非常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通过读思摘结合的方法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趣化词语积累,归类促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词语“百宝仓”,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的喜好,阶段性地引导他们进行有趣的词汇归类积累。中国的语言瑰宝有很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歇后语、对对子、名言、俗语、谚语以及各种类型的成语等。在收集时,我倡导孩子进行分类积累,因为这样便于激起学生积累兴趣,更易于学生记忆与运用。

在这样有计划的积累活动中,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粮仓”,更勾起了学生在习作中迁移使用的兴趣,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四、鼓励先行,推荐发表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除推荐学生发表文章这一方法之外,我还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QQ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在QQ空间中,学生可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也符合新课标抒发真情实感的要求。在现实操作中我还倡导有条件的学生坚持写自己的网络日记,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水平。网络是个互动的绝佳窗口,学生还可以阅读到他人的评论,得到鼓励和赞赏,心与心也能更加紧密地交流,学生的真情灵性也会得到更好的激发。

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篇10

一、巧设问题情境, 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

在现阶段, 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其实, 在室内课堂中巧设问题情境, 通过观看视频和趣味问答等方式引导初中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 可以为接下来的室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观看视频, 探索发现

多媒体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 作为一线教师, 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实效性非常强的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此,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相关的体育纪录片, 或是一些教学方面的Flash动画, 让学生对某些动作和规则产生第一印象。

例如, 在跳远运动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便利用计算机制作了一款Flash动画, 在动画中详细雕琢了每一个动作细节, 并在其中安插了相应的视频讲解。比如腾空这个分解动作, 视频中介绍了上身该做出哪种动作, 以防止发生意外;当运动员双足即将跌落沙坑的时候, 双腿必须前伸, 然后将上身后仰等。此外, 在制作这个Flash动画时, 作者又顺便做了几个与之配套的、关于犯规的视频, 然后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找出犯规和错误的地方, 从而让他们在疑问和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总的来讲, 这种教学情境的优点在于直观化和趣味性, 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 并以此增强他们的观看热情, 这比枯燥的书本解读更具诱惑力。

2.趣味问答, 巩固知识

趣味问答是问题情境的核心环节, 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问互答的方式让知识在课堂中升腾变化,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跑步运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马拉松运动最早始于哪个国家?是为了纪念谁?我国首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谁?他当时参加的是哪项运动?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中获得了几块金牌和银牌?等等。此外, 还可以提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如体育运动中哪些运动是有氧运动?哪些是无氧运动?

当然, 课堂提问应该是双向的, 所以, 在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同时, 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向教师展开提问。这些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好奇的体育现象, 也可以是他们所不理解的某些知识点等, 如剧烈运动之后会感觉非常累, 这时最好应该立刻静坐休息, 这样的说法对不对?通过开设趣味问答活动, 可以让初中生在玩乐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 这是他们学习体育的重要一环。

二、构建游戏情境, 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

游戏是学生最好的玩伴。但是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多数体育课堂都只有一两种游戏可供选择, 不但形式单一, 而且局限性非常强, 操作一段时间后, 学生便会对其失去兴趣。作者认为, 若想让初中生保持这份积极性, 必须要灵活变动游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

1.搭建游戏, 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下课铃声一响, 一群男生便会抱着篮球冲到操场去打篮球。既然如此, 我们何不利用他们的兴趣来搭建游戏情境, 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从而让教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但是, 具体该如何将游戏和教学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呢?以篮球运球的教学为例, 作者是这样搭建游戏的: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赛跑活动。在活动期间, 由篮球替代接力棒, 学生在跑的同时要做出运球的动作, 假如期间篮球离手, 该名学生要及时将篮球拾回到赛道当中, 然后重新起跑;当遇到交接对象时, 将球拍出, 然后由对方接球继续起跑。这种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运球训练, 同时还能直接增强学生的体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女同学的综合素质现状, 可以对她们区别对待。

2.设计游戏,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促进功能, 却不懂得变通, 每次都使用相同的一两种游戏, 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很快失去兴趣。所以, 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导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以立定跳远的教学为例, 作者编创了这样的一个小游戏:首先在地上画出九宫格 (格子均为正方形, 且边长为半米) , 然后在每个格子中标上相应的数字, 要求学生在跳的时候必须看准脚下的数字, 保证两次跳跃的格子中的数字相加为10。而在跳跃期间, 不可跳入毗邻的格子中。如此一来, 既能让学生获得锻炼, 又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此外, 除了自行编创游戏之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整改, 譬如我们所熟知的“贴膏药”等体育游戏。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还能增强游戏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意识。

三、拓展竞赛情境,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 他们有非常强的好胜心理。所以, 我们不妨科学地利用他们的这个性格特点, 拓展竞赛情境。

1.根据学生喜好, 合理选择竞赛项目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几名学生因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 互不服输, 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说明初中生拥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所以, 我们不妨在课堂中搭建竞赛情境, 以此提高初中生的参与动力, 让他们在竞赛的同时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是, 该如何去选择竞赛项目呢?作者认为, 在初期, 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竞赛项目。比如, 男生喜欢篮球和足球, 那么就可以开展篮球竞赛或足球竞赛;女生喜欢排球和羽毛球, 那么就可以开展排球竞赛或羽毛球竞赛。期间, 为了增强竞赛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可以事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然后鼓励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 如猛虎队和棕熊队等。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担任自己小组的教练, 然后由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制订比赛方案。像这种竞赛情境不但真实感十足, 而且极具代入感, 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位初中生的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 是值得探索和推广的。

2.重新设计规则, 增强竞赛项目的趣味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假如规矩太过僵化, 则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 我们应该懂得变通, 并适当地对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整改, 使其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能力现状, 这是极为必要的。

例如, 在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赛跑的时候, 作者变换了规则:取消接力棒, 在接力的位置上放置一张桌子, 然后将抄有体育知识问答题的试卷放在这张桌子上, 由跑到此处的学生进行解答, 只有解答完毕之后, 才能让下一位学生接着跑。需要注意的是:这名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 准备接力的学生不可以告诉他答案, 如有违背则被视为犯规。当比赛完毕之后, 小组的成绩由两方面决定, 一方面看试卷的解答结果 (解答正确的题目数量) , 一方面看抵达终点的时间。这样一来, 学生既能获得体能上的锻炼, 还能间接巩固已经学过的体育知识, 可谓两全其美。整体来看, 这种竞赛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动力和好胜心, 还能让他们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让他们养成学习体育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总之, 广大一线教师有必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自然, 继而为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让体育课的价值获得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梨恩来.谈初中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 2014 (4) .

上一篇:局部检测下一篇:教师与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