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2024-08-24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精选11篇)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1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游戏激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学没几天,在学习拼音时,如果用传统的老方法,枯燥地反复让学生拼读,孩子们就会恹恹欲睡,提不起兴趣,整个课堂形如一潭死水。可是如果把游戏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拼读音节,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试问,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做游戏呢?如,在学习复韵母“ai、ei、ui”与声母相拼时,可以把音节一个一个地写在纸剪的“红苹果”上,再把“红苹果”一个一个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树”摘“苹果”,谁能拼出“苹果”上的拼音,谁就能得到这个“苹果”。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上来摘苹果读拼音的小朋友争先恐后,苹果“摘”完了,拼音也会读了。一节课就在轻轻松松、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

故事激趣

小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在课程的开始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生动有趣,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课文《狼和小羊》,可以先讲一个《会摇尾巴的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狼是一个坏家伙,不仅凶恶,而且狡猾;故事中的老山羊非常聪明,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学生:“有一天,一只凶恶的狼碰到了一只可怜的小山羊,结果会怎么样呢?小山羊有没有被狼吃掉呢?”以此设下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自己读起了课文《狼和小羊》。

直观激趣

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幻灯、影视等教学媒体,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发展智能。如,在教学课文《鸟岛》时,当学到“鸟岛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此时可以放上一段鸟岛的实况录像,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壮观场面时,禁不住时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时再回过头来读读课文,感受就更深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实验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之一,就在于认识新的事物,求证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一方面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课文《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口子较小的瓶子、小石子和剪刀做实验。瓶子里放少量的水,用剪刀模仿乌鸦的嘴“衔”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以及“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些句子,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表演激趣

这里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所谓“进入角色”,就是“假如我是课文中的xx”;而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一方面,由于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里的同学,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是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还罩上了情感色彩。可见,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学完《负荆请罪》后,可以把它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爽直豪迈;韩勃的性格直爽、打抱不平……

实践证明,丰富多样、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殿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和谐愉快的气氛。追求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2

【摘要】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 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纲要》第五部分“评价”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兴趣鼓励引导尊重

1鼓励孩子多动手

1.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1.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既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1.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2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

2.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2.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和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

3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4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4.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4.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4.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环境和兴趣的影响变化发展的。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给教师的建议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激发识字兴趣;自主识字能力

G623.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识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内容,而针对注意力难以集中、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全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才能保证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也才能促进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提升。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只是单纯强迫小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必然扼殺其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持久性。因此,教师要确保识字教学课堂上教学方式运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

一、引导学生生活中自主识字

小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关注点往往局限于日常生活中,而小学语文识字训练的外延就应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此外,生活中还蕴含了较多的语文教育,教师注重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是开发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1]。具体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将识字要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拉近识字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或是校园的一些告示牌中,有标语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常常引导学生参观校园板报,并进行识字训练。而教室背后的板报则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织板报设计比赛,或是制作各种识字卡,将学习用品类、植物类、动物类等字卡图片来进行识别并将其与对应的字串联,为学生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效率。或是在语文识字课堂上开展如“识字大王”的竞技性比赛,以增强竞争性来推动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识字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识字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建良好的识字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以高效率进行识字学习训练,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识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宽松学习下的训练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特殊的快乐,有助于摆脱过去传统的压迫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识别意愿[2]。比如在进行“请、清、晴、睛”几个字的识别学习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并强化引导,督促竞争:“同学们是怎么样记住这些字的?让老师看看谁识字记忆的方法最简单。”于是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水清就是清,言情就是请,目青就是睛,日青就是晴”,也有学生会反驳“清本身就是对水纯净透明的表现,因此这个字是水字旁;因为是礼貌用语,所以请是言字旁;眼睛的睛就是跟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天晴有太阳,因此是日字旁。”在教师可以营造的识字学习氛围中,学生经过深入讨论,研究各自识字的方法,自我补充,互相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同时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逐渐培养其识字能力。

三、通过游戏展开识字教学

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且正处于热爱游戏的成长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在课堂上引入识字游戏来展开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及识字自主性。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念儿歌或是各种游戏的形式,转变枯燥无味的单一式传统识字教学形式,活跃思维,提高识字效率。笔者常用的识字游戏主要有以下几种:(1)猜谜语。这种游戏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比如七人头上长了草,对应的字是“花”,采用字形的拆分形式让学生了解生字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识别生字的能力,明白组成字的用意;(2)采蘑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片广阔的蘑菇地,将制作的生字卡片以蘑菇的外形贴在黑板上,教师每读到一个生字,就由学生将其找出,采摘,识字准确的学生都将拿到对应生字的蘑菇卡,而最后拿到蘑菇卡并且再次准确读写出生字的学生比较谁拿到的蘑菇卡多,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3)编歌谣。很多小学生都喜欢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激发学生生字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碧”字时,教师就可以改编为“王姑娘,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看海洋”。(4)找朋友。这一游戏是对识字要求的深化,教师要将稍微复杂的字拆分偏旁部首,并以卡片的形式发放到各个同学手中,最后以组合式的形式展现合二为一的生字。

四、引导学生探究识字规律

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自主识字能力,就应掌握各个生字中的规律。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组合成了汉字,在汉字的组成历程中,都具备了明显的可循规律,只有将构成汉字的规律掌握牢固,才能形成自我认字的方法[3]。比如“山”字这种象形字文字,教师则可以找寻一张与“山”字相像的山岭图片,以图片和字形紧密相联,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高效进行记忆与识别。再比如“休”字这种会意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在走路的人,走累了就倚靠在树下休息。或是找出“捉、抓、打”等,这些字都需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如“荷、莲、蓬”这些字都与花草有关,所以是草字头;再如“江、河、湖、海”这些字都与水有关,因此是三点水。中国的文字尽管博大精深,但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规律来展开课堂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记忆规律、利用规律,从而激发汉字规律的探索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与深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上的引导自主识字、探究识字规律、营造良好氛围、展开识字游戏成为了当下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及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今后语文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艳.激发识字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J].教育观察,2016,5(06):98-99.

[2]时正勤.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2(11):192-193.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4

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汹涌浪潮中,教育已从传统的灌输转变成幼儿主动地学、主动地创造、主动地运用,从而在活动中产生新异、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并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而数学活动相对于故事教学、唱歌活动、绘画活动等而言要显得枯燥一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又不集中,自控能力又稍弱,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利用各种形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结合学龄前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让幼儿亲自操作,在玩玩讲讲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

1.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整合

儿歌朗朗上口,短小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数学知识融于儿歌教学中,幼儿易于接受,并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都爱听儿歌,念儿歌,将儿歌配上相应的多媒体画面,那幼儿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儿歌。如教幼儿学习认识物体匹配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桌子椅子手牵手,枕头被子头碰头,小碗筷子抱一抱,大家都是好朋友。”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解说,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创造性地讲出了遥控器和电视机是好朋友、电脑和键盘是好朋友、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等丰富的内容,并把它们编进了儿歌中,使儿歌的内容更为生动丰富。

将语言和数学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让幼儿接受新授知识,又避免学习数学的枯燥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学到的数学知识唱出来。在《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中,我要求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基本的形状,幼儿一开始便进入了学习状态,可过了一会儿便出现了低头捏手指、讲悄悄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当我把这些图形和相应的实物编成歌词并配上平时所熟悉的歌曲《ABC》的曲调时,每一位幼儿都听得入迷,在能力稍强的几个幼儿的带动下,一个个地跟着音乐唱起来,还做出许多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形状的手势、动作。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体现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体现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为幼儿学习数学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的学习过程。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园教学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幼儿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适合幼儿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如我在小班数学活动《比大小》的实施过程中,就设计了多媒体软件,将大大小小的物体出示在一幅图中,利用鼠标点击将大的物体放在一起,将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幼儿每答对一次,电脑就会自动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如果答错了那就是一声叹气声,接着是鼓励的声音。幼儿对此感到新奇,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兴奋不已,当意识到自己答案不对时就不由地产生了继续努力、不泄气、一定要找到的信心。

3. 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

数学教育的契机并不只存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幼儿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只要老师在平时能抓住时机,注意引导,日积月累的效果是很好的。

幼儿园每天午点后都会配上一些果蔬,如苹果、桔子、小蕃茄等,而小蕃茄又是孩子们比较爱吃的,因为它味道好,个儿又小,可以一次吃好几个。有一次,有的幼儿因为吃得快而抓了一大把,而吃得慢的幼儿只能吃到一两个。于是,我根据小蕃茄的数量在一开始就规定好“今天每位幼儿吃多少个”,然后鼓励幼儿来取时1个、2个、3个……大声地数出来,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吃的个数不平均的现象,而且也给了幼儿点数的机会。多次尝试后幼儿的点数兴趣浓厚了,点数的能力增强了,周围的事物他们都想拿来点一点,数一数。

班里有一些彩纸剪成的各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平时小朋友是利用这些图形喂娃娃,娃娃的嘴是什么形状的就喂什么形状的图形饼干,刚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便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这些图片的玩法,将这些图片分成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归类摆放好,设计了一件长长衣,请幼儿自己选择两种颜色,一个一个地将两种颜色的图形有规律地排在娃娃的衣服上,玩法的改变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老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旧游戏,创造新游戏活动,孩子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 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体验成功的快感

《新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而应该重过程、轻结果。幼儿与幼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既善于动脑筋又好于表现,而有的幼儿则知道答案却不表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平时要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发现进步之处,及时表扬,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没有幼儿积极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因此,不论谁在学习活动中有进步的现象,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会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比如今天飞飞勇敢地举手发言了,亮亮正确地说出了图形了,云云大声地点数了,等等,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幼儿才愿意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对自己充满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当然,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都对幼儿有激励作用,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都能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使幼儿愉快学习。这些表达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深受幼儿的喜欢,因为这些小小的举动表明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在同伴中的形象。

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为幼儿提供各类探索机会,引导幼儿在不断的摸索研究过程中理解、感知数概念,从而找出规律所在,有了这样的体验,幼儿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数学的枯燥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形成了矛盾,但只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与水平,采用恰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数学教学活泼、自主、有趣。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 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快乐学习, 创造学习, 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融合;结合多媒体教学, 激发求知欲望;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 体验成功的快感。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化学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让学生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有个性地学习,就是在学习中体现个人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等进行学习。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多费心思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拉近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愉快、自主地进行学习。例如,我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过程中,先出示一幅图,图中画了一个人戴着防毒面具在一条街上走着。然后要求学生说说图意,再进一步说说为什么这么做?随后,我介绍空气的有关资料,让学生知道空气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保护它们,防止空气受到污染。这时,我再顺勢引导:“那我们应怎样保护空气呢?你还知道哪些保护空气的措施呢?”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自主地搜集有关的资料,然后同学之间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空气的方法措施,并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空气污染。

二、尊重个人的体验,激发个性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体验,尊重个人的意见,不能将自己的感受、体验强加于学生的身上。因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感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统一一个唯一的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探究的精神。因此,只要无原则性错误,我们都要尽可能给予尊重,从而激发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水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我向学生提问:“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节约用水?”我这样一提问,有这方面生活经历的同学可来劲了,纷纷发表他们的意见,有说用淘米水来浇花,有说用洗脚水冲厕所的,只要他们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我都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三、选择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辅导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读、去说、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和学习中感知、感悟。例如,在阅读一些化学资料时,我让学生按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配合自己觉得合理的方法,自由地进行阅读。在问题讨论时,让学生喜欢找谁说就找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学习有关内容时,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学。例如,在学《燃烧和灭火》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学,自己喜欢自学哪部分就自学哪部分,可以用读、写、查资料、找同学讨论、做试验等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想象的空间就更广阔了,能在乐中学到知识。

四、分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是每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中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探究试验中,力求人人参与,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的实验模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探究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则是实验活动的主角,他们通过动手、合作、交流、评议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学自评

对于学生的意见,不能只由老师一人评价,如果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我让学生说说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想想该同学所说的新能源哪些好,哪些不够好,为什么?如果不够好,应怎样改进才更好。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自评,气氛非常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适当地“自由”,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6

一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 进一步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体育场上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罚点球的队员把球踢出去后, 对方守门员朝着来球方向扑去, 但是球却在途中改变了方向, 绕过守门员射进了球门, 球场上响起了一片喝彩声……这是为什么呢?这可以应用我们所学的流体压强来解释。这种被解说员称为“香蕉球”的运动轨迹, 是由于射出的球高速旋转而形成的。为什么高速旋转的球就不走直线了呢?这与流体压强有关, 即物体在流体中运动, 它周围的流体, 相对于它流速越大处, 压强就越小。当球旋转着以速度v向前飞行时, 其表面带动附近的空气层流动, 同时, 空气相对球来说, 有一个向后的速度v.当球逆时针旋转时, 球的左侧转动速度与旁边流过的气流速度方向相同, 右侧则相反。所以左侧气流的速度大于右侧气流的速度, 这时球右侧的压强大于左侧, 则球受到了一个向左的力, 所以球从对方大门左侧射入。

二 、在实验探究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探究中, 学生亲身经历质疑、猜想、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等过程, 既动手又动脑, 从中获得更多体验,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品质。还能培养学生敢于猜想, 不迷信书本, 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做演示, 在“玩”中学到知识, 在玩中学会技术, 在玩中学到知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时, 可先让学生拿自己的尺玩一通, 学生有三种玩法:一种是把尺平放在桌子边上直接拨;另一种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 放上橡皮再拨动;第三种是把尺平放在桌上拨动橡皮。“玩”将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了, 学生在合作中玩, 成为探究的主角, 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的情境中, 体会探究成功的喜悦。物理教学重在“动手做”, 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做总结报告。

三、教师授课时, 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1.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使之成为一种诱因, 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学生的内部动因, 调动其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 同时使已形成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例如, 《物质的密度》的教学, 密度的概念较抽象, 对初二学生来说, 较难理解, 学生也担心搞不懂,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的这枚戒指是黄金的吗?如果不是, 那可能是哪种材料做成的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知道学习密度的作用, 逐渐激发对密度学习的兴趣, 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研究浮沉条件时, 教师可准备盛满纯净水和盐水的两个烧杯, 一个苹果和一小块苹果, 问学生将整个苹果或一小块苹果放入水或盐水中时的浮沉情况如何?先让学生想像, 然后做实验, 让学生观察, 最后得出结论。

创设的物理问题情景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际问题的解决, 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果。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该合理地设计问题情景,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表明, 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 能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教学生动风趣,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 可以对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下落时, 你将怎样?学生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的头顶下落的是电风扇呢?学生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 “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势能和质量有关。

激发语文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篇7

一、真诚教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位老师如果整天板着面孔, 表情冷漠, 态度粗暴, 甚至冷遇恶言, 讽刺挖苦, 学生对他又怕又畏, 有时还产生反对情绪, 这样老师的课, 学生怎能充满兴趣、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因而,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主动去接近他们, 给予关爱和温暖, 课堂上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学生就会从内心对老师真诚地接受, 真正地信服, 从而真正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上这样的老师的课, 学生如沐春风, 轻松活跃, 兴趣盎然, 当然学习起来就更积极主动了。

二、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

语文课运用情景教学, 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之与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就拿学习《君子于役》这首诗来说, 我先出示了一幅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好的画, 当学生一边读着“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的诗句时, 一边感受画中的意境: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暮色苍苍, 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站在村头向远处张望……哀婉凄凉的画面与诗中所描绘的妇人盼聚无望, 度日如年的心境浑然一体, 学生深深沉浸在这一氛围当中。这时, 我又鼓励学生:你能展开想象, 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吗?于是一幅幅“语言图片”在课堂上积极展现出来:大约两千多年前, 在一乡村村头, 日暮时分, 在一抹残阳夕照的逆光里, 伫立着一位无依的妇人。庭院里, 鸡禽进窝, 原野上牛羊归来。妇人久久地伫立在村头, 失神地凝望远方, 不时发出声声叹息。暮色愈来愈浓, 她的愁思愈来愈长……听着这样的描述, 我们也禁不住神色黯然, 几欲泪下。创设情景, 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情感意识和情感行为的空间,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 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三、体验成功, 稳定学习兴趣

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后, 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 从成功中尝到甜头,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 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 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 因而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越学越有兴趣;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 本应加倍努力学习, 但由于失败, 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 因而学习情绪低落, 愈学愈厌学。其实,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 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 尊重他们, 热爱他们,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 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语文教学中, 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一节课下来, 每个人都有显身手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由成功走向成功, 逐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四、利用资源, 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 生活就是大语文。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的素材, 采集社会生活信息, 就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春》一课中, 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为了深入理解这几幅图, 体味文章主旨, 我带领学生来到野外, 让孩子们上山坡, 在草地里亲自观察, 在春风吹拂中拉起了长长的线, 放起了风筝, 孩子们在春风灿烂中尽情体味春风的抚摸, 欣赏春花的缤纷, 感受春草的柔韧……在课堂上, 他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 并尝试用自己的笔触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 既增强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 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教学资源广阔无垠,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将会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五、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充满兴趣的小故事是我们师生的最爱, 它短小精悍, 语言凝练, 富有哲理, 引人深思。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的范围, 博览群书, 搜集材料, 积累这样的小故事, 然后在语文课上复述。如此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而且这些小故事也是写作的绝好素材, 由此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分钟竞赛”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 例如“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比赛”等等。这些“一分钟竞赛”, 用的时间短, 运用灵活, 每节课都可以开展一次。经常开展这样的竞赛, 增强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篇8

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 记忆都是从无意识记慢慢向有意识记过渡。有的学生十分听话, 一切顺从教师和家长, 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优良, 在周围人的眼里绝对是好孩子。但是, 他们只能按老师和家长的安排程序行动, 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学生缺乏对学习和生活作出自己选择的能力。这种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有的学生不能约束自己, 感兴趣的话听几句, 不感兴趣的话根本不听,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他们大多缺乏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

那么, 怎样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自觉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 我在教《燕子》一文之前布置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回去观察一下小燕子是怎样做窝的。在农村基本上家家都有燕子到过, 而小学生大都对小动物特别是会飞的小燕子十分感兴趣, 虽然他们大都看到过燕子窝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燕子怎么做窝还真没有仔细观察过, 这就引起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观察, 第二天上午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回家都看到了吗?学生们就纷纷举手, 有的说燕子们真辛苦, 原来它们垒窝的泥土是一口一口衔来的。有的说它们垒窝时很快乐, 只要把泥土一放下就唱着歌呢!多么热闹啊!还有的说燕子们都很勤快, 你来我往没有一个偷懒。我接着说,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说得真好, 你们以后也得这样观察啊!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 平时不愿写作业, 不愿背书的学生, 你让他们去看燕子都愿意, 也就是他们从小对小燕子就有那种好奇心,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 也知道了燕子垒窝是多么不容易, 从中领会到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问,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一问一答追求完整, 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上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画风》, 上课时突然把风扇打开, 问学生有什么感觉, 有的学生说很凉爽。接着问是什么使你凉爽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 当学生掌握了书上教给的画风的方法以后, 教师就不应停留在这里, 应继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教师接着可以这样提问:你们学会了怎样画风, 除了书上教给的几种方法以外还有谁能画呢?看谁画得更多更好。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一下子就画了很多很多, 有的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学生却画了出来。再如在讲杜甫的《绝句》时, 先让学生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古诗, 有的学生背的就不是课本上的, 我接着问你是怎么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 有的说是自己学的。我说:“很好, 不管你是怎么学来的, 大家都应该给他一些掌声。”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思考探究,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要注意提问不要过于频繁, 表扬不要太多, 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维的空间,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不愿上语文课、数学课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尽管学生不愿上所谓的主课, 但对语文、数学的课外活动课却非常感兴趣。曾有一位教师利用减缩活动课的时间来罚学生,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说只要哪个学生违反了班上的纪律, 我将缩短全班活动课的时间。这种做法虽然不妥, 但可以看出学生是多么喜欢上活动课。改变语文课呆板、枯燥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结构, 采用形式多样, 自由灵活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 自由发言, 人人有表现的机会, 为他们创设了一种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课堂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发展能力,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规定1—6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达到145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160余篇。面对如此大的阅读量, 强行让学生达到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对于要背诵的古诗和精美片段, 我采用的是阶段检查。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不是给学生分配任务, 而是经常提醒学生你会背多少, 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人, 小组分设第一名和第二名, 看谁背得好, 然后全班选出1—2名背书能手, 在全班表演,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时教师监督检查, 习惯形成后, 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至于课外阅读, 我采用的方式是:1.学生到校后, 先让他们讲一讲, 阅读中读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每个人都要讲, 形成习惯以后他们都会讲, 抢着讲, 如果学生不去看也就没有表现的机会。2.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讲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在讲台上当小老师, 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听, 老师给予表扬鼓励, 这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 从而开阔了视野, 陶冶了情操。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9

一、从多种角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教学、开放教学, 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 会有多厚?请你算一下,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40次, 会有多厚?

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 根据教学内容, 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 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 学生兴趣高涨, 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 答案有多种可能性, 此时, 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 再用剪刀沿棱剪开, 展成平面, 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3. 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 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 设置诱人的悬念,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适当分段, 分散难点,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 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 找不出等量关系, 列不出方程。因此, 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 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 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 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 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 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 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 思维容易雷同, 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 培养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 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 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确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 才会去刻苦, 才会感到“苦”中有“乐”。

在《函数》复习中教学, 可设计以下的开放题:1.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 (3, 4) 和点 (4, 3) 请写出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2.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像及其性质, 并尽可能多写出结论。这些开放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 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情境, 让学生“学中做”。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 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 探索其应用价值;面对实际问题, 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学生只有不限于教师提供的案例, 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 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 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 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数学》中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和“3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终身学习 篇10

最近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学习问题,每每提到“兴趣”这个话题,我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做什么时感到最幸福?”我本以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肯定会体验到幸福,但学生给的答案却是“没有作业,放假,不上课,睡觉……”好像只有不用学习才会感到很幸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强大动力在于学习兴趣,古今中外,凡有伟大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满怀热爱。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都充满了厌倦,却又因为学习和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而不得不坚持学习。有学者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2%不喜欢学习;初中生中有45%不喜欢学习;高中生中有38%不喜欢学习,而在喜欢学习的高中生中,大部分原因是迫于责任。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越来越弱,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为追求成绩而过度采用外部强化的手段,从而削弱了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与这其中不愉快的事导致的消极情绪产生了连结,所以一提到学习就感到很痛苦。学习占用了学生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每天一睁开眼睛要做的就是读书、学习,父母天天念叨的是学习,老师每时每刻要求的也是学习。学习成绩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直接影响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好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站在一起就仿佛矮了一截。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过系列的研究和讨论,例如:满足学生内在的需要,及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讨论让我不断重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从提升兴趣的角度开展教学。

一、单纯增强课堂娱乐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短期的唤起兴趣,同在更为广博的意义上长期地建立兴趣不同。”教师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而选择有趣味的学习内容或使本身无趣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在我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想着加入一些视频、音乐或小活动,来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感兴趣,通过每次心理课带给他们的愉快体验而喜欢上心理课。但往往事与愿违,虽然趣味元素的加入延长了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但这些时间基本上等于趣味元素持续的时间。我同时发现,真正对于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学生,不管我是否加入趣味元素,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听课,课堂作业也会完成得很好,课下反馈也很好。而那些只是碍于不能旷课来听课的学生,即使我刻意增加趣味元素,他们也不过是随便看看,并不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让我想起上届高三的一个学生,在高中期间就自学了高等数学的课程。难度这么大的课程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枯燥无味,更是有人反复重修却不能过关,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确是生活中再有趣不过的一件事情。可见,兴趣并不止因娱乐身心的事物而产生,更多是由于满足了个体成长性需要才产生的。个体参与其中,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得到愉悦感。当然,中学生的课堂应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以好成绩、高分数为目的,而是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为目的。

二、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和高度有利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丁道勇认为:“总是让学习者处在精致化的、遴选过的、有趣的人工环境中,会让学习者丧失努力。趣味本身会败坏学习者努力的品性。因此,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禁绝。反而是那些沉闷、无聊的训练本身,最能塑造努力学习的品格。”去年,网上热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很多人认为书中大量的诗词妨碍了理解故事。近年来,社会上流行所谓“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恰恰迎合和强化了当代读者的浮躁心理。正是这些元素的流行使读者放弃了读经典的努力。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正处于上升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努力的学习品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还记得自己大二时被指导老师要求翻译英文文献,刚开始觉得很痛苦,翻译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但当整篇文献翻译完后再看中文文献,要比以前轻松很多。所以,如果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就永远无法驾驭高级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潜力,应该适时地选择一些高级的东西给他们“啃一啃”,从而锻炼他们的学习思维品质。

三、树立榜样,建立优秀的共同体

“行动者在参与过程中发生兴趣时,其外部环境中的对象不再被区分为有趣的、无趣的,也不再是个人目的化活动中的操纵对象,而是转变为个人渴望进入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充满了魅力和感召力”(丁道勇,2013)。在实际教学过程,特别是教育管理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团体,并在各方面提示学生如何进入榜样团体,对学生的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学校,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们看某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样难免使被表扬者陷入孤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指向一类学生的某一个行为,或许更能帮助其他学生培养优秀的品格。

记得我在教授大三管理心理学课程时,每节课都会表扬五六个作业写得好的同学,那门课我们班同学作业写得都很认真,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想成为被表扬的那五六个人。所以,与其表扬一个人,不如表扬一些人,不仅仅让被表扬的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还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得更好。

四、教学设计应融入学生自主元素来增强参与感

“旁观者就像一个身在监狱,注视着窗外下雨的囚徒,对他来说,窗外下不下雨都是一样。参与者就像一个计划着第二天要去郊游的人,下雨不停会挫败他的郊游。”(丁道勇,2013)如果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看客”,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对于课堂内容掌握的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我曾经问学生什么情况下听课最认真,学生给的答案有“一开始就回答对老师的一个问题;被老师点名;课前预习了并留有未解决的问题;老师对自己的想法给予了公开的回应……”这些答案的共同特征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看老师和其他同学表演的“观众”,而是参与其中的“演员”。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比看老师一个人表演更能达到教学目的。但让学生参与,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读老师要写出来的板书,而应该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有别于他人的思考,并在课堂上得到反馈。

总之,教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而不是为了在短期内追求考试成绩而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短暂的学习兴趣而选取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趣味元素。只有提升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感兴趣,才能促成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湟川中学,西宁,810008)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英语教学 篇11

一、融洽师生关系

我在教学过程中, 深深体会到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是随着心理距离的逐步缩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要放弃讲台上的绝对权威性, 大胆地读, 大胆地说。同时我们知道,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教学技巧的教师, 一定是爱生如子的人。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自然地被激发, 有利于英语教学。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的, 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因此, 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设法让学生产生一些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往往在平时的交际中才能获得。在教学句型时, 除了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外, 还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情景, 进行有意义的操练。例如, 在教学there be结构句型时, 教师先将一个box放在讲台上, 然后问“:What’s in the box?”这样可使学生集中思想猜测, 他们会很自然地说:“There is an apple.”或“There are some books/rens...”学生在自己成功的欲望支配下, 对句型运用就会更加熟练, 记得更牢固, 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运用注意规律

初中生还是发展不成熟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容易产生疲倦。鉴于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运用注意规律, 合理安排和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及时的调节。许多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注意力不能很快地集中起来, 我就会放一首英语歌曲, 这样学生通过听或唱就会集中注意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听或唱导入新课。

四、引入竞争机制

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 好胜心切, 特别喜欢表现自己, 还特别容易激动。在英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自控能力差, 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 他们会觉得反正没有轮到我, 就开始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Girls和Boys两组, 教师手中拿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卡片, 教学“What colour is it?”句型, 让学生用英语说出不同的颜色, 看哪组反应又快又准, 胜者给予奖励。这样一来, 马上就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五、鼓励性评价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经常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有失败的痛苦, 而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教师应根据其掌握的程度, 加以肯定, 及时鼓励。例如, 学生将“These are apples”改为单数时将句子改为“This is apple”, 虽然他将an漏掉了, 但是老师首先应用good加以肯定, 然后说出他漏掉了an的原因, 那么学生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下一篇:股东权益保护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