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2024-06-10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共12篇)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研究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

2016.6.15

本组共有6位老师参加本次的教研活动,这六位老师态度认真,准备充分。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关心爱护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比较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不能靠一时的“做秀”是来打动学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一个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同时,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思路,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识;评价不得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对于积极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应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如“你思维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动脑筋,下次再接再厉”“大家起来帮助他。”等。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法国的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的“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这种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而是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有达到目标时,教师应当不吝啬表扬,在不同的场合给予鼓励和赞赏;对于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其分析原因,如一张考卷;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失分情况,帮助其分析哪些是他不应该失分的题,哪些是他由于知识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同时,对于考试成绩没有达标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借贷”制,比如:某个学生的目标是定80分,结果只考了79分,那么我们可以先“贷”给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除了要达到80分的目标外,还要“还”上1分,这样即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

三、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黑板加粉笔,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地位消极被动,教学氛围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2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学习中, 学科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做到平等相待, 教学相长, 民主开放。尤其是对班中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 更应该爱护有加,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安全、学习交流的民主。学生的思考和情绪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够尽情流露, 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2. 科学的提问艺术。

提问是课堂上连接师生思维的重要载体, 也是触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线。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有效地激起不同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难度的控制、提问方式的运用都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都有所获得。

3. 合理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班级授课制。为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起点的把握上, 我们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现实基础, 远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也不能为了照顾个别后进生而放弃应有的目标要求。而应该按照数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本班学生的现实基础, 通过知识、方法迁移作用的充分发挥, 情感因素的充分调动, 使学习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效展开, 让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

4. 激励的学习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3

关键词:有效利用;主题图;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教材不断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加上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更是以主题图为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认真钻研教材,领会主题图意

主题图内涵丰富,凝结了众多编写者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题图,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幅主题图要深入地研究,领会每一幅主题图在这里的用意,而不是简单定位为情景图,只是为了把它呈现出来而以。如新人教一年级上册准备课的主题图,图中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了学校的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等基本的知识,而且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从中会计数,并且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掌握数数的方法,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

二、正确引导观察,获得有效信息

当然,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首先要了解主题图,根据其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把主题图分为自然情境类、活动方式类、对话形式类三种。呈现方式不同,蕴藏的内涵也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引入问题,有的侧重于如何解决问题,有的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强调突出,有的侧重于数学活动的过程展示,等等。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这样就机械的使用主题图,对于有些图来说还有作用,可对于一些活动方式类的主题图恐怕就不适合了。因此我们要合理运用主题图,体现价值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主题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主题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2、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数学知识以“主题图”的形式编写,通过画面场景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对于“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的把握,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

四、创造性使用主题图,发挥功能

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四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出示了四种常见的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根据这一主题图的启示,教师可以在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让他们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观察、访问,看一看哪些地方用到了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期间涌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没想到的精彩片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测量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2、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7页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从而引入验算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依据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成动态化的课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把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了理解了“验算的意义”。

3、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验教材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

五、有效使用主题图,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主题图利用好了使用好了,不但会让学生能很好地学到知识,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某一主题图联系到了孩子的生活实际时,他们会更加有兴趣,如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时,所有的孩子都熟悉钟表但不一定会正确认识时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正确引导,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有效使用,才能正真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服务,为我们的课堂增添灵溢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柏凌.也谈对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2] 韩洪刚.让主题图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载体.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二阶段总结

魏县一完小

这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探索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市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实践的经验,老师们据本阶段的计划,分工合作,集思广义,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积极准备,上好公开课。

据课题计划,课题成员每人上两节研究课课题组开两堂公开课进行研讨,初步确认该研究模式的可行性,每位教师初步实现课件能独立或合作完成。

二、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将理论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在实验班级进行实践验证,通过验证对比总结出以下经验。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亲切感受语文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画面,课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果光靠教师讲,学生会感觉单调而无味,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为学生创设生直观的教学效果。

2、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网上可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阅读对象。

学习《富绕的两沙群岛》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语文描述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篇5

在很多孩子还只是孩子的时候,爸妈就给他们报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课外班。语文速成班、数学火箭班、英语狂飙班、小提琴重点班、健美操实验班等等等等。弄的孩子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下去有何兴趣可言呢?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而是应该做减法,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自由地做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事,哪怕真的是研究盗墓,也许将来这孩子就是祖国的考古专家呢。

2.因材施教。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爱好,咱们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爱好和某一科目的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我以前高中有个同学特别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弄一些蟑螂啊乌龟啊啥的。但是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乌龟那么长寿的动物都被他养死了。孩子爸爸于是跟着孩子一起去逮捕小动物,打晕了拿回家养,并且给孩子买了布丰的书,孩子很快对生物学很感兴趣,虽然后来因为把蛇带到教室把老师吓傻了而遭到批评,但是孩子的生物一直是最好的。

3.追根溯源。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多,很少有生下来骨子里就厌恶学习,看见书本就心跳加速呕吐不止的。有的孩子最近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可能是非常简单的,比如上课被老师当众批评了,或者上课当众批评老师了。比如考试考太差了,或者同桌考的太好了,等等等等。这个时候咱们要跟孩子主动交流,不能严刑逼供,吓唬孩子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或者坦白从严抗拒从宽。在孩子坦白之后,不管理由多么匪夷所思,咱们都不能笑,而应该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倾听。

新进入一个年级,孩子会对一切感到新奇,所以回家会很愿意跟爸妈分享,比如班主任长着一张瓜子脸,或者倒瓜子脸,或者爪子脸。比如学校有许多有意思的社团-合唱团、舞蹈团、义和团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并和孩子讨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信号,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5.书桌。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能像毛主席那样在闹市区读书,在菜市场写作业,在麻辣烫摊前背单词。有的孩子没有封闭的环境,每当他开始学习的时候,爸爸就开始看爸爸去哪儿,妈妈开始拿出手机大战僵尸,搞的孩子无心学习。

有的孩子书桌上吃的一大堆,从张君雅小妹妹到两粒在一起才最好的益达,有的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题,桌面上就像一个废弃多年的垃圾回收站,堆得满满当当,想找一块橡皮还要把所有的东西翻一遍,最后也没找到。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场地是不行的。

6.劳逸结合。

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没有太高,只要孩子能像古人那样悬梁刺股不知疲倦就好了。于是会有家长任意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比如学习两小时休息三分钟这样的。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度的,如果不以人为本,很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厌恶、反感,到最后听见学习两个字就想吐,这样的话即使坐在书房,也是身未动,心已远。

我是很喜欢吃老北京小吃,可是你让我每天早上一碗猪大肠,中午两碗卤煮,晚上三碗爆肚,下午茶是一根刺身,夜宵是羊杂汤,我也受不了啊。

7.鼓励。

我们为什么愿意学习呢,是因为学习能带来成就感。如果孩子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让自己都感动,到考试的时候终于还是没考好,孩子会是什么心态呢。所以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设定一些目标,一定要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不能是跳起来还看不见的。

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并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就感。有个孩子英语作文总是写不好,他的爸爸就鼓励他交一个美国德州笔友,孩子高兴坏了,终于可以为中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其实所有的回信都是爸爸自己写的,一股子山东德州的味儿,但是确实很有用。

8.提问。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6

一、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爱学、会学 的重要基础。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2、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对于孩子的兴趣问题,应在孩子有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引导,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教材要求过高;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够;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从而产生为难情绪;④孩子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家弄清原因后,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孩子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转变思想观念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而现在血多家长只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单对认知过程起直接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如何培养呢?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客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自信、自理、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2、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5、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6、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民师孩子终生受益。

1、课前预习的习惯

2、认真听讲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

4、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要合理

当今的社会,家长对孩子往往寄予厚望,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期望过高,有时反而事与愿违。合理期望很重要。每个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状况,设置合理的目标,过低,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过高,孩子达不到,会产生退缩的念头。设定的目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跟去孩子的发展进行调整,以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家长。家长做事认真,专心致志,能坚持到底。孩子学习家长的榜样,逐渐也会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

当然,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并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孩子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就逐渐形成了。

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家长要多观察、多引导

家长应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那些功课,不喜欢那些功课。认真肥西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兴趣发展的趋向,然后有的放矢 的进行教育。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状况,不要把自己的医院强加给孩子。

(二)家长要把握好尺度

当家长发现对某方面感兴趣是要适当引导,创造条件,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当他有进步时,家长要鼓励;当他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帮助。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激励孩子在学习上的奋进向前。

激发学习兴趣 主动探究学习 篇7

教学《麻雀》一课时, 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 你们说猎狗和麻雀谁大?”学生齐说:“猎狗大。”还有的学生说:“猎狗怎么能跟麻雀比大小呢?”这时我板书出课题《麻雀》, 并说“你们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吗?请读课文。”学生都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又想知道猎狗和麻雀之间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只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同猎狗展开激烈的搏斗的故事”之后, 教师又让学生读课文, 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个故事的,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读课文。这样学生参与了全教学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使一些问题不是老师给解决而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但是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仍具有他们的共性———不随意注意现象占主导,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情境,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不随意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物体的容积时, 上课铃声响了, 我端着一杯水走进了教室, 并把水杯放在讲桌上, 这一举动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在下面小声议论, “老师讲课不喝水, 今天怎么端来一杯水呢?一定有问题。”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时, 教师指着水杯问:“谁知道这只被子里装了多少克水?”学生开始思考, 小声议论, 当学生不知所措时, 老师板书课题《求物体的容积》, 并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计算物体的容积。”把学生不随意注意迅速地引向了随意注意。于是, 学生做好了参与学习的精神准备。

数学教材中, 已知概念与新知概念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逻辑联系, 在教学中抓住已知与新知在认识过程中的联结点,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中心环节, 它将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当学生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法则和试商方法之后, 教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433÷6, 并说出试商方法和法则, 学生顺利做完并正确讲后, 教师又出一道题是:“430÷62”,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第二道题的除数有两位, “那么你们知道这样的题怎么做吗?”教师设下疑问, 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多数位数》。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理智上的要求, 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 那种愉快、满足的情绪伴随他们去探究新知。这时教师激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做这道题 (这道例题) , 而不是教师讲例题。学生都想看着这道题怎么做。于是, 都积极动手去解题, 教师还说看谁能很快地解出来, 并能说出方法。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因为学生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法则和试商方法, 他们能做出例题。学生都做完后, 教师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做, 并让他把做题的方法说出来, 教师再找几名学生说说做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看书, 看着自己做的题和书上的例题一样不, 学生发现自己做的方法和书上一致时, 那种喜悦感就会明显地表露在脸上。在学生积极性很高时, 再让学生做练习, 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学生的练习教师当堂批阅, 这样一节课, 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全过程, 练习的时间能达到20多分钟, 基本上做到了练在当堂、修改在当堂。学生做题的速度快, 准确率高。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质量 篇8

一、以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在课堂上,应重视学具的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行游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之展开,教师就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和球的特征,我在课前让学生从家中找来火柴盒、药盒、魔方、饮料罐、玻璃球、乒乓球等实物。上课时,让学生经历看、摸、滚等环节。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平面,圆柱体上下有两个平面,而且这两个面都是大小一样的圆形。二摸: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棱有角;球上没有平面,没有棱也没有角。三滚: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随意滚动,圆柱体只能来回滚动,而球可以任意滚动。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是都有六个面,不同点是长方体的六个面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这些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最后通过游戏掀起了本节课的高潮:把一些物体放进一个袋子里,请一位学生从袋中随意取出一个实物,高高举起,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形体,并说出它的特征。说对了,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说得不完整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教师和同学指定的形体从袋子中取出实物。取对了,大家再予以掌声鼓励。可见,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自我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形成无形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25×16”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25和哪几个一位数相乘可以得到整数,16可以分成哪两个数相乘?经点拨,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25和2、4、6、8相乘可以得到整数,那么把16分成4和4相乘或分成2和8相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接着我让学生计算“25×36”,大家根据上面的计算规律,很快就得出以下的方法:(1)25×4×9=100×9=900;(2)25×6×6=150×6=900;(3)25×2×18=50×18=900。学生边叙述,我边板书出他们的计算过程。学生算完后,我先表扬了一番,然后说:“你们的计算方法都是简便的,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比较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最好,即算起来既快又不容易出错。”学生们获得表扬后,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言,都想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通过比较,他们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最好。我进一步追问:“第一种方法好在哪里?”学生们分析后认为:25×4×9,先算25×4=100,再算100×9=900。将在25和4相乘是得到整百数,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最方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白了:简便算法中还有更简便的算法。最后我又出了一道题:125×32。让大家思考,看谁的计算方法最简便。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采用探索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从中得到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以良好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和好动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气氛,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欲。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时时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感兴趣了,学习的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的名言 篇9

2) 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会让你如沐春风般万紫千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觅到自己的亮点,也发出自己的光芒。人生更富有意义。

3)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4) 困难,激发前进的力量;挫折,磨练奋斗的勇气;失败,指明成功的方向。

5)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6) 抽出时间去学习,凡事从小做起,不怕单调和重复,长期的积累坚持,想不成功,也难。

7)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8) 人生这部书必须用心去读,用心去尝试了。

9)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0)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11)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2) 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3) 我们只要正视自我,让自己有努力的信心,奋斗的勇气,前进的力量,攀登的智慧,就能开阔视界和胸襟,一切也会随之柳暗花明。

14) 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15) 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的事。

16) 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17) 运动使人充满生机活力,音乐使人充满浪漫快乐,思考使人充满智慧理智。

18) “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19) 夸夸其谈牙尖嘴利真心诚意故弄玄虚喋喋不休

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10

孙跃坤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第六册《原色与间色》一课,认识原色与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的单纯色彩练习变的有趣味,我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我先出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五颜六色的气球,色彩鲜艳的花束,五彩缤纷的彩布等。在实物的吸引下,我在用丰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学生一听我会变魔术,每个同学的好奇心都被撩拨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演示。我拿出一个布娃娃和三件白色的小衣服后,我说:“今天我想给布娃娃换三件衣服,就用这红、黄、蓝三种颜色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然后拿出一件小衣服先放到红色水里后又放到黄色水里,请同学观察颜色的变化。看后学生都非常兴奋,有的学生甚至拍手叫好,我就趁热打铁又把其它两件小衣服也变成有有颜色的,学生看着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象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彩,使小衣服变的更漂亮了,学生看后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秒盎然的时候,我便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总结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进行色彩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出来的。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应用能力。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了你争我赶、争做“小小魔术师”的良好氛围。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让学生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有“鸟妈妈喂食”、“大鱼和小鱼”、“彩色太阳镜”、“大西瓜”„„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真是千姿百态、新颖别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戴上“魔术师”的帽子。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汽车的联想》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我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可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这时我发现有一辆救护车也被堵在当中,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一个学生说道:“重病人还会死去呢?”这时我说:“那你们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让救护车过去?”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救护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多功能型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是有感情的,小学生性格比较单纯,更容易感情投入,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制作了一些背景画面,设计一种情景,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上添画,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画面,在独立完成作业,如讲《鸟是我们的朋友》一课,要求画出各种不同动态的鸟,还要教育学生保护小鸟。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制作了一幅背景的画面,画了一些人和鸟巢。授课前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我说:“这里 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被坏人破坏后小鸟飞走了,现在人们和小鸟成为了朋友,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家园,你们能把小鸟请回来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都十分投入地去画小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画完的小鸟剪下来,粘贴在画面下。完成后,画面上的小鸟千姿百态,活泼可爱,有的小鸟站在人的手上,有的小鸟飞进了鸟巢里,伸出翅膀与人们打招呼,画面富有一种生活情趣。我在根据画面讲解构图的有关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都很好。学生经过多次的竞赛添画后,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物体,在观察各种物体时,感受与视觉相结合了,提高形象的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了美术素养。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美术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保持教学活动新颖性,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马可连柯也主张让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事物、丰富知识。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在教学《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中,为帮助学生牢记三原色和三间色,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先发给学生一些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纸剪成的小动物,让学生认准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是什么颜色,再让手中拿着间色小动物的学生找一找哪两位同学手中小动物的颜色是调成自己手中小动物的这种间色的,找准了,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结果同学们在游戏中非常活跃,轻轻松松就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所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在充分动手动脑时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尽量动手动脑,创造出他们满意的作品。我在教学《神气的大公鸡》一课时,将教材的重点定为如何画出大公鸡漂亮的尾巴。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说说大公鸡的尾巴像什么,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再请四个组各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比一比哪个组画的公鸡尾巴最漂亮。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后,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最后,作画前还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画的大公鸡。孩子的好胜心强,又好表现自己,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过不多久,白纸上便出现了一只只神气的大公鸡。特别是公鸡尾巴,每一幅都富有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应巧妙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没兴趣就没有发展而言。

内容摘要: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

没有兴趣就没有发展可言。

关键词:兴趣

直观

好奇心

情景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点燃学习热情 篇11

【关键词】学困生 培养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50-02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且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即学习上有困难学生。学困生之所以学困,除了基础比较差、缺乏学习信心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学习兴趣有关。没有兴趣,若非某种原因所迫,人们是不会去干某件事情的,即使干了,因未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学习消极被动,就不可能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学习效果自然就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和创新、发明的原动力。学生要对学习有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收获学习的快乐,学习才会有效果。如果我们的化学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就能使学困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如果学困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能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新导课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导课是一节课的开端,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一环,好比影剧的“序幕”。良好的开端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整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采用开门见山和复习引入的方式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尽管都比较简洁,也能起到直奔主题和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新鲜感和创造性,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你所上的课感到乏味,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困生,本来他们的学习意愿不强、兴趣不高,没有外部的强刺激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导课方式不能千课一式,应该因课制宜,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中应贯彻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的原则,力求创新,多姿多彩。

例如:上铁盐和亚铁盐这节课,我准备了一盒月饼。上课时,我从月饼盒拿出一小包固体物质,告诉同学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这包固体物质的性质,学生们非常好奇,眼睛齐刷刷看过来,这时我对同学说:“这是一包硫酸亚铁固体粉末,它常用作抗氧化剂,根据它的用途你们能得出硫酸亚铁具有什么性?”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具有还原性”。现在请同学根据桌子上的药品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性质。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教学活动开展的异常顺利,特别是学困生已不在作壁上观,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呈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应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迅速形成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感性认识,可以消除学困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亲近化学,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导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共识,导课的方式也在不斷推陈出新,化学故事、趣味实验、新闻热点、设置悬念等导入方法被广泛采用。有一次,我参加三明市严业安名师工作室活动,听了三明一中李老师的研讨课,课题是鲁科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李老师先从学生熟悉的“锌和稀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单线桥和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接着以单线桥的电子转移为载体,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来实现这个电子转移过程?”让学生思考,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动手完成这个设计实验,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这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而,很好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课后评议中,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最出彩的地方是李老师巧设悬念,从单线桥引出原电池装置的做法。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最有效方法,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颜色变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的化学现象,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调动学习积极性,点燃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对任何事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因而,我们要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当学困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困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困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学困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实验是学困生产生兴趣的源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独特的功能,有条件做的实验,我们绝不用“口头”讲实验,有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我们绝不会老师来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们也要用视频播实验,能够用实验来验证理解的,我们要想办法补充做实验。

例如:在钠的性质这一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钠与水和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试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钠与水和钠与稀盐酸反应都有大量气泡产生,但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更快,反应更激烈。由此激起学生疑问,为什么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更快呢?这时,我提供了一组数据,水在常温下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1.0×10-7Mol/L,而稀盐酸氢离子浓度大约为1.0×10-2Mol/L,通过比较氢离子浓度大小,学生很容易得出钠与水反应的本质是钠与水电离出氢离子发生反应。接着,我再提出一个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看到哪些现象呢?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交流、研论,然后要求各小组代表来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当中主要以下几种现象:1.有大量气泡产生。2.有红色固体析出。3.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接下来我有意识让一名学困生来演示这个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之后,很快发现有红色固体析出这一现象是错的,自然也很容易明白在硫酸铜溶液中,由于有水的存在钠要先与水反应而不能把铜置换出来这一道理。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获得了圆满的结果,显得非常高兴,特别是学困生看到自己也行,也能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学困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三、精心设置疑问,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开始,正因为有疑问,学生才会思考,才会动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的设置疑问,给学生营造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契机,才能有效的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困生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引入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场景,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以及社会热点化学问题、趣味化学实验等,来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引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

例如:在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一段有关氯碱工业、塑料电镀金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电解?了解电解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想要探究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欲望。于是,我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电解池在工作中能量是如何转化?2.电解池装置的基本构造如何?3.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通电后离子是如何定向移动?4.两个电极上发生了什么反应,电极反应式如何书写?5.在电解过程中那些物质参与了电解,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对于前面两个问题,我让学生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中电解池装置,分别提问了班里两位学困生,由于这两个问题比较基础,他们自然给了我比较满意的答案,我也毫不吝啬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在我的激励下点燃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困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接下来,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后面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困生们也能开口说话,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解决了许多问题,也不时产生新的困惑,我也参与他们的研讨,及时点拨解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总之,这节课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之所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首先是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关键在于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要针对学困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建立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

四、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入学生当中,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把热情和微笑带进课堂,以人为本组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互助、平等的教学氛围,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局面。由于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不能積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但他们同样渴求平等,希望得到尊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多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尊重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敞开心灵的窗户,接受外来有效的信息。

例如:SO2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教学,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SO2应该属于哪类物质?具有什么通性?举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析SO2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角度考虑SO2具有什么性?设计实验来验证。3.查阅课本SO2具有什么特性?与SO2具有相同特性学过的物质中还有哪些?其原理有何不同?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仅让优等生积极参与,还要更多去关注学困生,如果学困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老师与他们一起交流研讨,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每一次活动老师都应实施激励性评价,评价时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对学困生要以他自己原有情况为背景,而不是以其他同学作比较,只要他们态度端正认真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困生的任何回答,老师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不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老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即使一时答不上来,也应给予思考的时间,而不能冷嘲热讽。我们要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篇12

游戏激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学没几天,在学习拼音时,如果用传统的老方法,枯燥地反复让学生拼读,孩子们就会恹恹欲睡,提不起兴趣,整个课堂形如一潭死水。可是如果把游戏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拼读音节,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试问,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做游戏呢?如,在学习复韵母“ai、ei、ui”与声母相拼时,可以把音节一个一个地写在纸剪的“红苹果”上,再把“红苹果”一个一个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树”摘“苹果”,谁能拼出“苹果”上的拼音,谁就能得到这个“苹果”。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上来摘苹果读拼音的小朋友争先恐后,苹果“摘”完了,拼音也会读了。一节课就在轻轻松松、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

故事激趣

小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在课程的开始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生动有趣,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课文《狼和小羊》,可以先讲一个《会摇尾巴的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狼是一个坏家伙,不仅凶恶,而且狡猾;故事中的老山羊非常聪明,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学生:“有一天,一只凶恶的狼碰到了一只可怜的小山羊,结果会怎么样呢?小山羊有没有被狼吃掉呢?”以此设下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自己读起了课文《狼和小羊》。

直观激趣

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幻灯、影视等教学媒体,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发展智能。如,在教学课文《鸟岛》时,当学到“鸟岛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此时可以放上一段鸟岛的实况录像,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壮观场面时,禁不住时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时再回过头来读读课文,感受就更深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实验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之一,就在于认识新的事物,求证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一方面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课文《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口子较小的瓶子、小石子和剪刀做实验。瓶子里放少量的水,用剪刀模仿乌鸦的嘴“衔”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以及“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些句子,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表演激趣

这里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所谓“进入角色”,就是“假如我是课文中的xx”;而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一方面,由于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里的同学,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是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还罩上了情感色彩。可见,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学完《负荆请罪》后,可以把它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爽直豪迈;韩勃的性格直爽、打抱不平……

上一篇:初级电算化实验报告下一篇:本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