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事业

2024-10-16

媒体事业(通用9篇)

媒体事业 篇1

“全媒体”即“omnimedia”, 其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 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 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 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 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 深度融合, 提供超细分的服务, 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一、开展“素质教育”是全媒体时代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

进入“十一五”之后,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事业也随之进入大繁荣快发展阶段。对于市一级广电媒体来说, 机遇与挑战共存, 希望和困难同在。市级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压力, 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全媒体时代要求的压力。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在信息多元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的今天, 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表现艺术、宣传效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受众需求重大变化的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接受先进的文化, 分析和鉴赏能力越来越强, 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 适应本地受众的需求。三是新的媒体迅速兴起的压力。数字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催生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全媒体时代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多种新的全媒体时代形式。特别是这些新媒体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显现之后, 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绝对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竞争压力。随着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普及, 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市级台与中央台、省级台处于同一起跑线, 他们不会因为是市级电台、电视台而降低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广播电视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面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另外, 张家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多年来引不进高素质人才, 留不住人才, 出现人才断档现象。当时的局党委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需要, 针对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学习氛围不浓厚、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不过硬的情况, 在客观分析队伍现状的基础上, 放眼长远, 审时度势, 结合局情, 做出了在全局和全市广播影视系统开展以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要求, 全局上下因势而动、全面推进、逐步深化, 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工程的各项学习和培训任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素质教育”工程紧密联系广电事业发展实际

“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 是以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水平, 推动工作开展为根本目的。在“素质教育”工程中, 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标准, 按需所学, 素质教育与执业资格相结合。素质教育是实行广播电视执业资格和岗位资质的基本要求。遵照广播电视执业资格标准, 对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230名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参加了省、市资格培训并获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摄像、制作、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按照岗位准执业资格的要求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对公开招考、聘用、引进人员除特殊专业外, 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 所学专业与岗位相符。对“出镜”、“窗口”和服务、管理等岗位人员针对工作性质, 提出了普通话、计算机等培训要求, 严格把好入口关、上岗关, 从根本上确保从业人员的学历与素质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8%。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了90%以上, 初步达到了增强政治水平, 夯实业务基础, 强化队伍管理, 提升全员素质, 造就突出人才的基本目的。经过, 全局通过素质教育, 推动了队伍的整体建设, 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人才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 全局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150余人, 具有技师、高级工等级的技术工人达到了180多人。一批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强化基础, 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三年, 正是广播电视加快发展, 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全局素质教育很好地把握了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 按照“事业发展、实力增强、人民满意”的总要求,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 突出重点, 扎实开展。先后围绕学习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发展能力的培训;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大力学习外省市广电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认真组织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及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纪教育的培训;针对岗位业务需求, 开展采编、制作、摄像、播音主持及节目创优的培训。三年来, 全局规模集中学习培训近百次, 综合参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强化基础, 提高素质, 宣传工作亮点频出, 事业发展快速推进, 经营创收大幅增长, 管理职能不断强化, 行业作风得到转变, 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 评选出36名优秀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和广播电视十大品牌节目。三是立足实际, 放眼发展, 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广播影视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 体现在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创新上。遵循广电发展规律和管理特性, 对电视三个频道广播三个频率进行重新定位, 对人员、栏目及节目资源大力整合, 牢牢把握导向, 抓好主题宣传, 实现民生新闻和宣传本土化的新突破;对外报道连续在省排名取得新高, 2007年以来电台、电视台连续五年名列第三、第二, 其中, 电视《全省新闻联播》件播出量第一, 荣获2011年全省电视新闻突出贡献奖;健全评审评优机制, 精品生产和节目创优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 电台创作的10集广播剧《春到喜鹊沟》三部曲先后获得全国和省“五个一”工程奖, 实现了全国最高奖项零的突破。电视纪录片《骏马少年》荣获第八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奖, 第十六届河北省影视艺术“奔马奖”电影类特等奖;坚持技术革新, 投资5 000多万元用于更新摄录编播及发射设备, 在全省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数字化;健全以人事、财务和奖惩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 调动和发挥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全局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氛围, 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素质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广播电视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 特别是对于市级广电全媒体时代来说, “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阶段性任务, 而是一项长期的、时刻不可放松的工作。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在认真总结三年“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上, 实现了“素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继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素质教育”工程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之后, 依然保留了领导机构, 并按照人才建设的要求, 强化职责, 完善功能, 切实发挥出各级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专业小组的作用, 加强教育培训的宏观指导和组织管理, 使之成为推进教育培训的主体。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分析和评价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特点和现状, 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岗位专业技能和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 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 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的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 外出进修与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 使教育培训全方位、多角度。三是健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办法, 对各单位、各部门素质教育和人才建设进行动态考核和追踪监管。各单位、各部门也都建立起责任明确、程序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认真做好人才选拔。四是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奖惩激励制度, 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将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资格、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级晋升和聘用人员的使用挂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落实相应待遇, 激发从业人员追求知识、超越自我的热情。2012年, 在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四大行业中推行首席、标兵、优秀制度, 并实行动态管理, 每年一评, 与岗位津贴挂钩。五是完善经费保障体系。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 保证专项经费落实到位。

实践证明, 在广播电视专业技术队伍中开展“素质教育”, 能够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升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

媒体事业 篇2

当地震撼动中华大地,当暴风雪阻挡了回家的脚步,当贫困母亲进入我们的视线„„电视媒体每一次都站在最前沿,在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凸显国家及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传媒的时代,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媒体价值同步飞跃的时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回顾社会发展进程中度过的艰难岁月,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时候,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是社会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

理解和谐,离不开通过媒体广泛、深入地传播和谐理念,将这一价值观根植人心;促进和谐,离不开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用具体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尤其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电视媒体,其导向性和影响力决定了其在承担传递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社会公益等方面责无旁贷。在政府、媒体、社会机构、企业等各种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力量当中,电视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宣传公益理念、参与公益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一方面要承担大量社会性公共服务功能,一方面又要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对挑战。在自身资源和经济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媒体责任、推动公益宣传事业发展,是电视媒体必须正确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启动电视公益事业调研

今年5月,本刊以“社会责任、和谐社会”为主题,启动了“TV地标(2009)——全国电视公益宣传事业调研展评”活动,而且作为一项研究课题申报了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本次活动旨在调查和研究中国电视公益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施电视公益调研等具体活动并总结成《中国电视公益宣传事业发展研究报告》等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和电视公益事业实施单位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朱虹表示,这样的调研活动十分有必要,通过实践进行电视公益事业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媒体在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公益宣传事业方面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本次电视公益事业调研活动将一直延续到10月份,目前还处于紧张的进行当中。截至目前,调研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电视媒体、公益机构、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多家媒体单位递交了相关材料,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表示,《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开展“全国电视公益宣传事业调研展评活动”,积极调研各个电视台和广告公司的公益广告制作和播出情况,正是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公益广告既是广告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表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指出,公益宣传是媒体的光荣职责。在新时代,中国电视媒体要做推动中国公益宣传更好更快发展的旗舰。

经济实力薄弱导致电视媒体推动公益事业乏力

俯瞰中国电视媒体的分布,经营实力较强的电视媒体基本分布于东部、南部、中部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电视媒体的经营实力一般也相应的比较弱。一是呈现出区域性经济力量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是普遍规模小,很分散。本刊通过调研发现,这也和电视媒体公益事业发展强弱分布的基本格局吻合。

初步调查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公益广告播出的总时长135869分钟,占广告总时长比值达16.31%,公益广告制作投入资金2400万元;山东电视台此期间公益广告播出的总时长为55926分钟,占广告总时长比值达6.5%,公益广告制作投入资金300万元;哈哈少儿频道此期间公益广告播出的总时长为10102分钟,占广告总时长比值达13%,公益广告制作投入资金27万元。

本刊在调查一些分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营实力较弱的媒体时发现,有些电视台几乎没有公益广告制作经费的投入,播出时长也达不到广电总局相关规定的要求(《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执行宣传部门下达的一些任务时,也只是用较低成本、简单制作等方式实施完成。

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滞后是电视媒体发展公益事业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经济的发展、产业的繁荣才能够给电视媒体提供健康、快速成长的土壤。所以,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推动产业经济入手。

发展产业经济需要一个有活力并且开放的市场环境。俗话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必须在良好的政策机制保障和引导下,广泛地吸纳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才能够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

7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颇值得关注。

在政策允许前提下的跨地区整合可以帮助电视行业打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限制,解决媒体小而散的问题。社会资本的引入可以拓宽媒体的视野,帮助媒体弥补产业发展实力的不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当然,整合过程中如果是强强联手,因各自具有优势资源,合作空间较大,易为成功;强弱整合,则需要弱者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发掘自身的潜在价值,尽可能给整合带来更多利好面,否则,弱者只能成为强者的包袱,整合是否会成功也会成为一个难题。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未来一段时间,传媒行业将掀起一轮重组和上市风潮。电视媒体应该牢牢把握机遇,更新观念,乘势而上,取得经营上的突破,为更好地承担媒体社会责任打造坚实的基础。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提升电视媒体长期业绩

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是目前电视媒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开展公益事业的两种主要方式。

公益广告最早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栏目。至今20多年里,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培养起了大众的公益意识。传播公益让电视媒体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媒体品牌价值,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能够赢得品牌广告主的青睐。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媒体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早前制定的广告收入预期在企业广告投放缩水的状况下被迫下调。当广告主手里握着的广告预算已经削减,他们选择媒体投放的目光自然就会变得更加集中到强势品牌——好钢用到刀刃上。所以,当前的危机对于一些坚实的媒体品牌来讲,未

尝不是一个占领市场的机会。我刊在对各电视媒体在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广告收入表现进行调查时发现,强势品牌在危机来临时具备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电视媒体更应该增强对公益广告的认识,制定公益事业的长期发展计划,并将之列入全局战略当中通盘考虑。

一直在企业品牌形象广告投放方面占据优势的央视,今年就进一步将公益品牌的规划纳入到CCTV广告品牌的三年规划中,在“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的理念下,央视广告部对公益广告进行了统一的包装,在公益广告片播出之后,用2秒钟播放央视广告部的LOGO,强化央视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公益广告品牌。

公益广告需要占据播出时段,而频道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黄金时段更是弥足珍贵。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有限的资源,确实值得研究。好的创意可以令公益广告与公益活动完美结合,将这个播出资源上客观存在的天花板打破。

例如,山东电视台去年开办了公益专题栏目《公益总动员》,每月一个主题行动;与山东省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了公益行动——“情暖万家”,全年拨付1.2亿元善款救助了32万个特困家庭;与蒙牛乳业集团推出了“奔向北京,与爱同行”,为1000所贫困小学免费送奶。上述活动引起全国多家媒体加入报道,使得山东卫视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力传播,品牌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同样的,本刊“TV地标”2007、2008年的上榜单位哈哈少儿频道,2007年创办了“哈哈美丽心世界”儿童慈善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带动上海100多所中小学近1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共同为哈哈慈善基金筹得善款150万元,不仅培养了孩子从小参与公益的理念,更通过持续的公益品牌活动提升了哈哈的社会公益形象,巩固了哈哈在孩子中的号召力。

媒体通过公益活动可以拓展出更大的空间,由此建立起与社会大众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深度的信任,积累品牌知名度,增加美誉度,延伸媒体影响力,而参与公益活动也能给参与者带来荣誉感和对媒体的认同感。在大众公益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将有助媒体长期业绩的提升。

公益力量源于一颗责任心

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府廉洁是支撑社会稳定的三个支柱,无论哪一个支柱都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发挥强大的支撑力。

今天,我们在经济发展取得硕果的同时,已经品尝到了那些由于贪婪、追逐短期利益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带来的恶果。我们通过媒体得知,效率低下的能源利用方式正在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我们通过媒体得知,一些资源能源富集地区的GDP和财政收入连年迅猛增长,但是因开发导致的各种生态灾难却让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电视媒体一定要围绕先进的社会道德理念构建核心竞争力,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尤其是力量薄弱的电视媒体更要避免只顾追逐一时之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否则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道德底线,这样不但会损失媒体品牌公信力,这种行为也会被社会反对,被市场所摈弃,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了。只有当更多的人能够从文化产品中获益,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受到良好的熏陶时,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才是长久的。

责任心是发自内心的力量,责任心让电视人关注社会,贴近民生;责任心让电视人在面临利益诱惑的时候依然坚守原则,不为所动。

媒体事业 篇3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艺术;体育事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4-0041-0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往相对陈旧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不能再满足当今受众的审美需求。当新媒体技术邂逅舞蹈艺术,形成了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媒体舞蹈艺术革新。基于舞蹈与体育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新媒体化呈现出来的新型舞蹈艺术形式对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以2013年10月第6届东亚运动会为例,在东亚运动会体育舞蹈项目赛场上,中国队采用新媒体技术融合的音乐表现力、舞蹈编排、赛场效果等,带给观众强烈的表演欣赏性和技艺性,最终获取9金3银的好成绩,极大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十二五”时期,构建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体育创新改革是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体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因此,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舞蹈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体育艺术革新和形式创新至关重要。

1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艺术理念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与舞蹈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发展趋势。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新媒体艺术开始广泛吸收媒体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为加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创造性地将新媒体艺术融入到舞蹈之中;另一方面,为使大众更为便捷地欣赏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创造性以新媒体艺术为载体,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舞蹈增添更多的传播和表现形式,使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院。

新媒体舞蹈艺术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首先,虚拟化、互动化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不再仅仅依靠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实际的场景道具作为表现形式,而是以舞蹈艺术为核心,运用多样化的多媒体艺术手段,为观众营造更为真实、全面的舞台场景,提升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通过科技手段虚拟现实,实现了舞蹈的虚拟化表达,利用虚拟幻化技术将以往不可能表现的东西具象化地在舞台空间内表达出来,加强观众与舞蹈的情感交流,实现观众与舞蹈作品之间、舞蹈演员与多媒体设备之间的良好互动,使新媒体舞蹈艺术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其次,多维度空间的审美追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虚拟再现手段,可以实现舞台空间的时空转移、环境的瞬息万变,打破以往舞蹈表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最后,以舞蹈肢体和科技融合为载体。重视舞蹈演员与新媒体技术的配合,实现演员与舞台环境的共舞。

总而言之,新媒体舞蹈艺术开发了新的审美体验,实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境界。对与舞蹈一脉相承的体育艺术而言,舞蹈艺术的这些本质性、创造性的革新同样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2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在舞蹈艺术与体育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有众多争议。龚斌、王书彦曾提出,舞蹈是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体育运动起源的初级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高级形式。认为没有舞蹈,就没有完整的现代体育运动。国内众多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形式,舞蹈艺术的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强烈地表现着人的生物属性,并且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认为舞蹈艺术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极其巧妙的作用,能够以自身独特的美学丰富体育运动的美感,使体育运动有着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因此,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促进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现阶段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就是舞蹈艺术与体育运动的完美结合。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开始呈现新媒体与舞蹈艺术相融的发展趋势,这一舞蹈艺术的革新同时推动着体育表现形式和方式的创新,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与体育不断融合,推动着体育向更理想的完美境界发展。舞蹈艺术本身丰富的美学价值自然不容置疑,但笔者认为体育运动比舞蹈艺术的价值更加广泛、复杂、多样。笔者这此问题上认同山东师范大学王子铭的观点,体育运动除了能表达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极大地体现人的一种无限拼搏精神。实际上,在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不断加强与体育运用的融合,更是推动体育隐含的精神向着更理想的完美境界发展。从有着“空中芭蕾”之称的跳水运动角度来说,一方面,跳水运动所拥有的空中造型和翻转动作使其充分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造型美和动态美,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跳水运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单纯的舞蹈永远不能达到的“高度”和“难度”,体现出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彰显出一种鲜明的体育艺术,这种体育精神和体育艺术是任何舞蹈艺术和体育都不能单独实现的一种综合的美。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体育精神和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而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传播,将其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鼓舞人们时刻发扬体育精神,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知,正是舞蹈艺术、体育与多媒体运用的融合,才造就了体育向着这种更理想的境界发展。

第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具有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更加符合现代美学的要求。在学术争议中,现代美学探讨的焦点之一就是体育是否具有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而体育与舞蹈艺术的关系问题更是一跃成为国际体育哲学界新一轮争论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做出了正面的回答。以2013第十届长沙体育舞蹈艺术节为例,作为一项融合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一项运动,体育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健与美的结合,使其既具体育的特性,又有舞蹈艺术的美学特点。而在开幕式中,更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舞蹈营造得肃穆、端重。意大利国家级演员马可、玛利亚为观众进行节目展演,展演过程中运用投影、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了体育舞蹈独特的魅力,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展现体育运动的现代美学价值。

第三,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运动带给观众更多的健身娱乐体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活动越来越重视健身娱乐体验,不仅能使参与者达到健身塑形的目的,还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为其带来强烈的视觉艺术享受。如体育活动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华尔兹舞,将舞蹈的升降、摆荡、反身、倾斜与体育的健身融为一体,用活泼的身体语言来感染者参与者和观众。尤其是通过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对华尔兹舞场进行设计,为华尔兹舞场营造一种美轮美奂的时空穿越感,充分扩展了舞场的美学艺术,给参与者和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和娱乐体验。

第四,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提升新体育项目艺术性。现代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便是在舞蹈艺术影响下不断出现新的运动项目,并且这些新型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舞蹈艺术的现代传媒技术更是大量渗透到体育竞技项目中,在多媒体丰富的音乐、图片、视频背景下,融合舞蹈艺术和体育运动新型竞技项目具有高度精湛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这些体育活动追求形体、动作、姿态以及内在精神的美。以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项目为例,该体育项目由游泳、技巧、舞蹈和多媒体音乐编排而成,有“水中芭蕾”之称,它既强调体育运动过程中力量和技巧的掌握,同样重视其艺术性的优雅,并且,花样游泳要求运动员跟随现场多媒体音乐所表达的心境变化组织灵活、准确、连贯的动作进行表演,具有较强艺术魅力。

第五,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交叉学科人才的兴起。交叉学科研究是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交叉学科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呈现出层次多样的特点,提出交叉学科研究成为国内重要发展趋势的论题。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便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可以说,它带来的将是新媒体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兴起,这一学术关注反映出学术界对新媒体时代体育及舞蹈专业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越发明细,市场上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会越发明显,势必会有更多的体育学府、综合院校相继开设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方向的专业,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加强体育事业的创新力度和传播力度,以扩大体育潜在观众群,促使更多优秀体育健将的诞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都是未来新媒体时代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而给予体育事业的无限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与舞蹈、体育的结合既是传统艺术的延伸,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生活压力变大,体能降低,为缓解脑力紧张,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够强健体魄,更希望通过多元化艺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其更具审美性、娱乐性、自然性、艺术性,使快乐体育成为主流,真正实现“体育向着身心和谐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体育事业势必会将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具创意的表现形式融于一体,在极大地丰富体育事业自身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向国际化、社会化、科学化、素质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国际间体育竞争加剧、体育社会功能增强、体育形式多样化、体育向着身心和谐发展、更具健美价值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创新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等特征。

3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新媒体舞蹈艺术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打破了传统舞蹈表现形式的限制,成为舞蹈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对与舞蹈一脉相承的体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事业开始通过新媒体进行美术艺术、观众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革新,并将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技术融合到体育赛事中,实现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体育事业获得发展的关键。今后,这一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促进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交叉学科人才的兴起,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快速、稳健发展。今后,新媒体舞蹈艺术作用下我国体育事业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顺应当今时代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史友宽.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周波. 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韩磊磊. 转型期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王晓微. 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吴婷. 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媒体事业 篇4

大家上午好!

在2013年新年伊始,能在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与新朋旧友相聚十分荣幸。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新时期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良性、科学、专业化发展带来正能量效应!做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公关世界》杂志社,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盛会,同样分享公关媒体带给我们的力量。

一、读者的精神食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公共关系已在中国有近30年的发展史。从1993年至今,《公关世界》伴随着新时期中国公关的成长而发展,已走过了20年的时光。20年里,她秉承“传播公关真谛,缔造智慧人生”的办刊理念,立足专业市场、提倡百家争鸣,以宽阔的办刊思路不断聚集高水平的作者和忠实的读者,坚持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用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为指导,努力经营,搭建与各个领域的合作平台,以公关智慧为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期间不断地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期刊、倍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并被公关业内认定为行业的核心期刊。被读者誉为:“精神食粮”、“智慧宝库”、“谋略源泉”。

目前杂志在内容上仍继续关注和报道公关界的发展;关注运用公关智慧和谋略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层次的报道,充分表现、展示公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二、组织活动

作为中国公关类杂志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公关世界杂志利用自身在中国公关界的地位和影响,积极为社会各界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杂志社于12月在唐山举办了“公共关系——为唐山和谐发展助力主题论坛”,邀请了公关界权威专家从危机管理及应对等方面为企业度过难关献计献策。

2010年4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之际,又在海南岛举办了“2010年首届博鳌公关节:公关缔造和谐——公共关系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论坛不仅吸引了优秀公关协会的参与,还引起了公关各界精英的瞩目。

201 1年12月在石家庄丽池CEO会所召开《2011企业公关论坛暨公关界与企业界联谊会》,邀请了公关界精英和优秀企业家一起,从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关力提升方面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之路,为各企业文化的发展出谋献策,指明了方向。

这些有益于社会各界交流分享的活动受到了公关界人士及当地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

三、交流合作

作为一家公关专业刊物,杂志非常重视与各公关协会、公关公司及高校相关专业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公关世界》将进一步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并充分利用杂志的影响力,努力搭建两大平台:

(1)搭建展示、宣传、推介的平台

利用杂志和网站对各公关协会及理事单位、公关精英的重要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并展示协会、优秀公关人的新面貌、新风采。传播协会、企业、公关公司等公关精英的正面、榜样形象。并普及公关理念,传播公关智慧,充分发挥公共关系在政府、企业发展中所产生的正面能量而服务。

(2)搭建对接合作的平台

随着市场机制的发展需要,合作共赢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现象。公关界可以杂志为依托,以共赢为目的,各协会及理事单位、公关公司及公关精英通过交流资料、举办活动的形式,互通有无,来加强合作,为公关事业的整体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五、公共关系大有可为

最近几年来,随着开放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到来,危机与发展共存,政府和企业的公关意识也不断加强,在对外形象的树立、信息传播及危机管理上变得更积极向上。社会发展趋势都十分有利于公共关系的发展,因此,公共关系在将来是大有可为。

2013年《公关世界》杂志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她将一如继往地以“构建公关智库,创新共赢谋略”为己任,发挥智库、喉舌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公关事业。在此,杂志社全体同仁诚邀各公关协会及公关界精英继续关注和支持《公关世界》,把她当作公关之家,让她带给大家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合作,共襄盛举!

媒体事业 篇5

关键词:社会转型,基层主流媒体,地区特色文化,作用

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 受众群体发生转移, 加之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基层主流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如何探索和发挥好自身存在价值和重新定位, 对基层主流媒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 各地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 以及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推进, 基层主流媒体在普及地区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推动基层主流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繁荣地区特色文化, 这实际上达到了媒体与文化双赢的效果。

一、主流媒体——地区官方发布的“主心骨”

媒介生态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会随着外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主流媒体的变化。“主流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新闻界, 实际上所要表达的就是社会主流观念, 对主流媒体身份的界定应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即获得党政机关的支持、具有权威地位、关注社会重大问题、能够发挥重大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 我国的主流媒体实际上指的就是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 其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联系群众的桥梁, 是能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媒体, 基层主流媒体实际上指的就是各地方的传统媒体。例如, 在“沙溪6.25”事件发生后, 沙溪电视台并没有“失语”, 而是立即启动重大事件报道应急预案, 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对该事件进行宣传报道, 没有“失语”, 使沙溪本民众增加了对媒体的信任感, 对舆论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1]

二、基层主流媒体与普及地区文化关系的探讨

(一) 基层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思考

目前, 社会舆论呈现出一种复杂化的态势, 从舆论内容表现来看, 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受到版面、播出时间、发行日期等诸多客观条件限制, 难以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舆论来源来看, 传统主流媒体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刊登和播录的内容都是经过实地调查采访获取的, 并经有关部门审定后才公之于众, 信息的发布是专业的、严谨的, 可信度更高;从舆论主体和舆论观点来看, 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 已经成为最为庞大的舆论主体, 与传统媒体引导的舆论不同, 网络舆论观点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2]在此背景下, 基层主流媒体更应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 要实现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平衡与互动, 应从媒介议程转变为政策议程, 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 基层主流媒体是地方党政机关的喉舌, 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具有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疏导社会舆论压力、促成社会问题解决、传达社情民意、传播优秀文化等作用, 其议程设置必然要兼顾到政府政策以及民众意愿。因此, 基层主流媒体应从媒介议程转变为政策议程, 将自上而下的设置议程与自下而上的引导议程相结合, 多设置基层议题, 使传播效果能够得到实效。其二, 更加注重对地区特色文化的宣传, 基层主流媒体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 应着力提高媒体的宣传艺术, 增加自然态的传媒议程, 在新形势下借助社会转型的动力来改变自身的局限, 主动开阔视野, 将对内宣传的精细化和对外宣传的深入性结合起来, 通过扩宽报道视野来将主流意识形态宣导出去。其三, 要锻造主流话语体系, 加强舆论引导力, 基层主流媒体要更具地方特色, 更接地气, 在不失主流风范的同时, 还要注重加入新元素,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背景下, 基层主流媒体应时刻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 能够凝聚社会共识, 提高人们的认知。[3]

(二) 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发展路径的反思

社会转型是通过很多具体内容来体现的, 如社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实践方式的变化, 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文化的冲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各地方政府仍然需要主流舆论在关键时候发声, 而且在各地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 更要借助基层主流媒体的力量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更好地传承地区文化精髓, 普及地区文化。以沙溪镇为例, “凡有人烟处, 便有隆都人。”沙溪古称隆都, 现在是著名的侨乡, 语言的独立性为沙溪文化的独特性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隆都话在珠三角区域独树一帜。如今, 沙溪镇把文化当成产业来培养, 把文化视为地方人群的精神和灵魂, 文化的沙溪, 为沙溪的现代文明注入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现阶段, 基层主流媒体对文化的促进与阻碍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其在与新媒体争夺受众的过程中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媒介意义格局, 除了文化同质化、主体迷失等问题, 如何最大化地避免新媒体对文化的负面效应, 发挥主流媒体对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发展路径的反思, 其关键在于重建主体, 而最大的障碍则是文化的多元性, 这也使得基层主流媒体陷入纷繁复杂、多方诱惑的尴尬境地。在社会转型背景下, 想要推进地方文化建设, 必须要发挥基层主流媒体的作用, 而基层主流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证多元文化背景下主体性的回归, 而保障主体的回归则应大力繁荣地区特色文化。总而言之, 我们不能丧失基层主流媒体对文化建设的信心, 基层主流媒体在文化传播、意义建构以及主流价值生成中将日趋深入和完善。[4]

三、基层主流媒体在繁荣地区特色文化中的作用

基层主流媒体面向地方广大群众, 是地方党政机关的重要舆论阵地、形象窗口和发声喉舌, 也是地方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纽带,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地方政府更需要基层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候发声, 基层往往在传统文化民俗方面有着厚重的历史, 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向高潮,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 应肩负起传承地区文化精髓、普及地区文化的重任, 在繁荣地区特色文化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从基层主流媒体自身经营上, 应试图从过去“请近来”的硬广告的方式转变为“走出去”举办户外活动, 强调“走基层”, 增加对“走基层”报道的投放量, 打造专项栏目。例如, 沙溪电视台在国庆长假期间推出百集史录片《百年隆都》, 这是一部历时两年拍制而成的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电视大片, 从历史溯源、历史遗迹、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选题规划中进行全方位的创作, 集中了反映了隆都百年沧桑变化, 很好地配合了沙溪镇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基层主流媒体开展地区文化宣传活动, 有助于弘扬地方传统美德, 繁荣地区特色文化, 基层主流媒体在普及地区文化的过程中, 应保证报道的常态化, 将多维、多层、多样的社会图景呈现在公众面前, 使弘扬地方传统美德、繁荣地区特色文化成为一种自觉的媒体意识和媒体行为。例如, 沙溪镇“12.8”慈善公益筹款活动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 通过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12.8”慈善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 从中也能够看出沙溪电视台的不断努力成果,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 在配合镇委镇政府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主流媒体是承载社会主流价值的媒体, 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承担, 即要能够传承人文精神、弘扬核心价值、坚守文化阵地以及保护文化资源, 对于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特色文化的弘扬, 基层主流媒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漠视地方文化建设也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世界的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主流媒体与文化建设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 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推进, 也越来越需要借助基层主流媒体的力量, 其在繁荣地区特色文化中势必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茴茴.浅谈广播外宣媒体的定位——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北部湾之声”为例[J].视听, 2012, 10 (3) :10-12.

[2]本刊编辑部.明确定位担当责任——“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中国宗教, 2010, 12 (4) :27-29.

[3]何飞.对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价值的几点思考[J].新闻世界, 2013, 15 (4) :106-107.

媒体事业 篇6

江西出版集团进军体育期刊事业始于1993年, 最早创办的《足球俱乐部》杂志一度成为该领域发行量最大的足球杂志。江西出版集团目前已拥有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四本体育健身类杂志, 初步形成了体育领域期刊小集群。到2010年, 江西省拥有自己出版或主办的各类报纸、杂志、学报、期刊等超过400种, 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刊物开设了体育类专栏或是副刊;体育类专门的报刊、杂志有近10种。近年, 江西出版集团也在努力尝试改革与创新, 不断开发和自主创办体育类期刊, 向读者提供各类体育资讯, 搭建媒体与读者的双向交流平台, 引领体育消费。

2、江西目前在办的主要体育媒体

2.1、江西体育频道-江西TV66

江西CSPN与国内外多家媒体建立的合作关系, 已形成较为全面和具有较高权威的传播媒介平台, 是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之一的直播频道。江西体育频道直播节目以CSPN为主, 其主要内容包括:《嗨客体育》、《天下球》、《菲菲带我飞》、《魅力体育》、《神州话体育》、《绿茵集结号》、《艾尚体育》等, 充分的将体育、生活、娱乐、时尚等信息四位一体相融合, 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和各类人群的收视与娱乐需求。

2.2、江西体育媒体的一颗新星, 克莱博 (CLUB) 体育文化传媒中心

克莱博 (CLUB) 体育文化传媒中心, 成立于2005年初, 是一家集体育与文化媒体出版与经营的综合性媒体中心, 目前拥有多种体育休闲类期刊, 并建设有自己的综合类网站, 拥有多种自创的体育休闲类期刊。该中心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文化类图书与影音教材、教辅读物等, 实现了多元化的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平台。

2.2.1、《足球俱乐部》杂志。

于1993年5月18日创刊, 主要是报道和展现国内外足球风云, 同时还展现了国内足坛热点与体育文化发展趋势。《足球俱乐部》杂志在中国体育期刊领域独树一帜, 靠良好的创意策划和极强的可读性占有了一定的阅读市场, 是全国唯一一份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的足球杂志。

2.2.2、《篮球俱乐部》杂志于2005年正式创刊, 并被评为“中国

新锐媒体100强”, 主要以报道美国NBA精彩赛事为主、追踪顶级球星和篮坛热点的新兴时尚刊物。

2.2.3、《全明星》杂志。

该杂志创刊于2004年1月8日, 目前是国内唯一一本完全以人为本的体育类志, 在体育期刊领域独树一帜, 受到广大的赞同。该杂志重在宣传体育竞技场上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 同时也结合体育与家庭、生活、感情的共同热点, 拉近了体育与读者的距离。

2.2.4、《网球俱乐部》杂志。

网球是时尚的运动, 已成为职业网坛以及业余爱好者崇尚运动潮流的先锋, 也是一种精神需求, 自从2004年奥运会及2006年温网女双夺冠, 网球运动在中国持续升温, 网球的市场前景日渐广阔, 很好的顺应了现在市场的需要。

2.2.5、《第一健身俱乐部》杂志。

是一本时尚健身杂志, 围绕健身, 关注时尚生活, 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2007年正式创刊, 集经典、新潮、传统三位一体。

2.3、江西中体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中体传媒有限公司是江西探索集团成立的全资子公司, 中体传媒旗下两大平台:中国体育设施网和中国拓展网, 是迄今为止在行业内信息最全、商业数据库储存量最大、并同时拥有会展和传统杂志的行业EC和信息平台。中体传媒有限公司立足于体育产业, 为企业提供互相交流的公平竞争平台, 做企业的忠实“传道者”, 为推动体育事业在国内的发展而努力, 为促进体育产业的知识, 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而奋斗, 为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产业接班人而探索不止。

2.4、南昌东睿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 该公司与江西省体育局高尔夫协会, 创办了大型高端资讯DM杂志《商道高尔夫》媒体, 定位发展成为业界具有相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业期刊杂志, 也是目前江西市场上准许公开唯一的高尔夫媒体杂志, 真正实现让高尔夫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舞蹈!

2.5、《运动汇》手机报

由江西克莱博体育文化传媒中心和江西文明网江西手机台共同主办的《运动汇》手机报近日正式开通。这是江西省第一份专注体育、传播体育文化的手机报纸, 它立足于克莱博体育文化传媒中心旗下的5本体育期刊和1本电子期刊的强大内容资源和专业编辑力量, 有力的推动了体育新闻媒体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江西的体育类报刊媒体事业发展还有一定优势, 但相比较发达城市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江西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相信江西的体育类报刊媒体事业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也会不断提高, 也为江西体育事业的发展赶超国内其他城市起到很好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匡淑平, 虞重干.上海近代体育报刊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08) :143-147.

媒体事业 篇7

《广播与电视技术》:国内网络电视台目前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吴文杰:从索贝的角度来看, 网络电视台的增速是高于传统广电行业的, 电视台对网络电视台等新媒体的投入力度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略有提升, 这种情况在现在的条件下确属难得。各大电视台已经将网络电视台作为新媒体的一个明确的切入点, 网络电视台已经不只是一个视频网站, 而越来越像一个呼号, IPTV、手机电视、门户网站等各种新型的发布形式都归集到网络电视台下。网络电视台拥有独立的预算、独立的人员、独立的业务,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有助于网络电视台的迅速发展。

近些年, 各电视台对网络电视台盈利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视台已经由单纯的对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建设转向运营建设, 电视台要求网络电视台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同时, 观众对观看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观看的流畅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看到, 新媒体视频产业链在内容上的核心需求是碎片化内容, 其本质在于满足观众“互动和个性化”需求, 因此“点播”是所有新媒体业务的基础与核心, 对视频的碎片化设备需求将会持续增长。针对这一趋势, 索贝推出了CSP (内容服务中心) , 它是以资源和内容为服务对象的生产服务平台, 汇聚多种来源的素材, 经过快速网络剪辑操作对内容进行碎片化, 形成客户自有内容, 为前端运营平台或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基础性的基于业务需求的内容支持。

《广播与电视技术》:对于网络电视台的运营, 索贝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吴文杰:以前各网络电视台的运营只是把内容发布出去, 简单的放到网站或手机媒体上, 而现在运营的概念已经转变了, 大家开始关注为什么发布, 怎么发布, 如何才能盈利。索贝在业内首家推出BSP (新媒体运营中心) , 其核心理念是一站式运营, 整合了索贝旗下包括视频内容管理、视频广告盈利、视频互动增值、视频运营发布、视频营销分析以及运营统计等核心优质的视频运营模块, 用统一账号一站式打通信息流、数据流、商品流, 真正让用户可以心无旁骛, 专注于运营。

BSP为用户提供了可定制的运营工具, 按照实际视频运营管理需要, 选择使用某一种或多种视频运营管理工具。例如用户要做电子商务, BSP会提供与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 用户只要在上面进行简单的部署就可以开展业务。

《广播与电视技术》:近两年OTT业务也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 索贝针对OTT提供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吴文杰:OTT实际上是网络电视台的一个延伸, 有些电视台会把OTT业务纳入到网络电视台业务中, 但OTT本身是属于终端型业务, 应该具备独立发展的空间。我们认为电视台作为内容提供商, 其未来与OTT紧密相关。现在业界的OTT技术主要以运营商自用为主, 其他机构很难获得完整的OTT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而索贝推出的OTT TV可以提供端到端OTT解决方案, 并且拥有很高的成熟度, 使用索贝方案, 用户可以迅速部署, 快速商用。

媒体事业 篇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出现, 我们逐渐进入了基于web2.0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时代。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化媒体的助推作用, 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大众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社会化媒体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引起人们对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社会化媒体助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状况

1.1 社会化媒体

美国学者安东尼·梅菲尔德 (Antony Mayfield) 首先在其《什么是社会化媒体》这本电子书中提出了社会化媒体的概念, 他将其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 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特征”。[1]在我国, 对社会化媒体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 不同学者对其定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如金苗 (2009) 、王明会 (2011) 、范青云 (2012) 等。

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基于“以人为本”的Web2.0互联网技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注重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多媒体的内容聚合等, 给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具有多样化表现形式的社会化媒体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平台, 为他们获取所需信息、满足多样性需求等提供便利。

1.2 慈善事业

慈善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范畴,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慈善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本文比较认可学者周秋光和曾桂林 (2006) 的观点, 他们认为“慈善既是一种动机, 也是一种观念;既是一种行为, 又是一种事业。”[2]慈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慈善就是人们的一种动机、观念、行为, 是个人出于扶贫济困、人道主义的精神帮助有需要的人;广义的慈善表现为一种事业, 即慈善事业, 它旨在从制度层面上为慈善的发展提供保证、支持, 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慈善需求, 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中的慈善事业就取自广义的慈善概念。

1.3 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状况

王秀丽 (2013) 指出不同主体以不同的路径使用社会化媒体:发现、创造内容;推荐、分享内容;互动和反馈。[3]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主体是多元的, 不同主体运用社会化媒体的目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状况, 其中也涉及到以上这些主体, 因为它们同时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1.3.1 企业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企业通过运用多样化的社会化媒体形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比如, 通过微博这一平台, 企业发起转发捐助的项目活动,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 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 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可谓是一种双赢。达芙妮集团与鞋类协会慈善活动 (FACE) 联合发起的“2012FACE因为有你而完整”爱心活动就是企业通过微博的转发量参与慈善的一个例子。

1.3.2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可以说是我国慈善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发起的项目和开展的活动, 它们大多借助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博客等社会化媒体向社会大众展示自己, 以吸引志愿者的参与、资金和物资的支持、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等, 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包裹项目, 通过网站和页面向人们宣传和展示项目的基本情况, 通过17种不同渠道的捐赠方式拓宽了社会大众参与慈善的渠道和自己的筹资渠道, 践行了人人可公益的理念。

1.3.3 社会大众

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源泉就是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参与。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社会大众不仅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了解到相关的慈善活动和项目, 而且基于Web2.0的社会化媒体还能为其提供求助、资助、互助的平台, 使其更加便捷、广泛的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比如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和腾讯公益网站中的乐捐、月捐等项目。

除了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大众,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政府也开始积极关注和运用这些多样化的媒体形式, 对由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大众通过社会化媒体发起的慈善活动予以支持、规范和引导, 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有序的发展。

2. 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2.1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动员能力

社会化媒体的基础是互联网,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使用程度很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基础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 其中, 手机网民数达到5亿。[4]社会化媒体的主体是非组织性的一个个用户, 其将不同的用户连接成为一个网络。利用多种社会化媒体形式, 慈善项目和活动能够为人们提供广泛的了解渠道, 利用社会化媒体“社区化”的特征激发人们对慈善的参与热情和意愿, 还可以依靠名人的带头效应动员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2.2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一方面, 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更加容易传播, 用户只需要转发、分享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慈善救助信息和内容从一个“社区”传播到另一个“社区”;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化媒体具有聚合多种媒体内容的特征, 便于将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内容和信息进行传播和聚合, 在短时间内将所需要传播的慈善救助信息呈现到网络能够覆盖的地方和用户面前, 提高救助的及时性。

2.3 调动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 培育人人可慈善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慈善公益组织主要依托社会化媒体宣传自己的项目, 动员人们的广泛参与。社会大众意识到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而且依赖于自己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化媒体形式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如转发、评论慈善信息和内容、发起慈善公益项目、捐款等, 并且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感受到人人可慈善的理念。

2.4 人们参与慈善的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便捷化

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大众积极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发展慈善事业, 能够扩宽人们参与慈善的方式和渠道, 基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碎片化等特征, 社会化媒体能极大的利用人们的闲暇时间使其关注到具体的慈善救助和发展的活动中来, 通过便捷的参与方式鼓励人们以自己的力量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 社会化媒体能够充当资源链接的桥梁作用, 在社会中营造出一个个爱的循环圈。

2.5 提高慈善运行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

社会化媒体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慈善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越来越多的慈善公益组织将社会化媒体作为宣传、动员、筹资、反馈的主要平台, 他们主动将慈善组织和项目的各方面信息展示出来, 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传播给社会外界, 便利了人们对相关项目和组织的了解和监督, 有利于提高慈善组织和项目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 有利于为我国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思考与建议

社会化媒体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慈善事业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地创新和积极地使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形式, 才能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的、重要的支撑和力量。但是, 其在助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 对社会化媒体中的慈善项目、活动运行的监督和慈善信息内容的核实问题;第二, 一些草根慈善公益项目的规范运行和可持续性问题。

因此, 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和活动的监管, 对于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慈善信息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进行核实, 严厉打击那些侵吞善款的恶性事件, 确保人们的善心不被恶意的利用, 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和对与慈善事业的支持度和信任度, 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的发展, 为其争取稳固的社会基础和公众支持;另一方面, 要加强多重力量的合作和对接。一些由草根组织或者社会公众发起的慈善公益项目在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支持并且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时, 可以加强与政府、企业、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集合和利用相关的资源, 保证慈善项目和活动的规范化运作, 增强人们对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信心。

摘要:社会化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社会化媒体的助推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社会化媒体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自己对如何更好地运用社会化媒体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考和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慈善事业,作用

参考文献

[1]Antony Mayfield, What is Social Media[EB/OL].www.icrossing.com/ebooks.

[2]周秋光, 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人民出版社, 2006.

媒体事业 篇9

一、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 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是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济世为怀、扶持弱者、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以及积善行德, 是华夏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而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更好的发展是我党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上所提出的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在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建立健全社会分配制度与保障体系以及救助贫困群众等各个方面,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①作为政府的喉舌, 媒体通过履行自身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责任, 能够促进慈善文化的传播, 使得慈善的社会价值得以弘扬与传承;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更为深入地了解公益慈善事业, 切实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能动性;能够促进公益慈善资源沟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使得公益慈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能够促使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等各界力量形成合力, 促使公益慈善事业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②

(二) 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能够发扬中华民族慈善传统美德

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慈善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 能够将自身的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充分利用起来, 使得全国各地的慈善机构能够更好地开发并应用慈善资源, 使得更多的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得到援助。③当前形势下, 慈善与公益事业并非简单的给予与施舍模式, 已经发展成一种全新的价值观。④在这个价值观建立与发展的进程中, 媒体本身担负着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因此价值观的传播必须要依靠媒体, 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能够发扬中华民族慈善传统美德。

(三) 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能够促使社会各界更为广泛地参与进来

公益慈善事业并不是个体的慈善行为, 其本身具有社会性事业的性质, 只有真正具有社会性的慈善行为, 才能够组成慈善事业的主题。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针对失业群体、孤老残幼、灾民群体以及贫困群体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困要求, 大众的慈善意识逐渐觉醒, 而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舆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支撑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⑤现代公益慈善事业本身具有规模化、社会化以及经常化的特征, 通过媒体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 能够进一步拓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影响范围, 促使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

二、媒体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责任分析

(一) 运用媒体传播慈善文化

运用媒体传播慈善文化, 就是利用媒体平台弘扬和倡导慈善公益事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都有各自的媒体宣传平台, 在宣传和弘扬慈善事业的工作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襄阳帮帮团”广播节目是依托襄阳之声 (FM104 AM1098) 这个传播载体而创办的一档纯公益广播节目, 在每周一到周五的16 点30 分直播, 内容以报道襄阳本地的慈善公益事业、好人好事为主, 同时兼顾发布“帮忙信息”。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 不管是单位还是组织, 只要你为慈善和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我们宣传报道的对象。节目从2010年4月开播以来, 已经播出了“帮忙信息”两千多条, 所制作的专题节目涉及网络群体组织“襄阳义工群”、“襄阳慈善阳光班”、“社区助老服务组织”、“27 路党员文明公交线”等等, 在听众中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⑥目前, 依托节目, 媒体又开通了“襄阳帮帮团”的微博, 实现了网络信息和广播节目的互动交流。

2008 年“5·12 汶川大地震”, 襄阳新闻广播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启动了全天“关注汶川地震特别直播节目”, 除了报道灾情和救援情况, 通过电波还报道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事迹, 使全社会都对我们该不该行善、怎样行善、用自己的多少力量去行善, 做了很多思考, 这也是对国人的一次慈善公益事业最深刻的教育。许多市民在收听节目后打进热线电话、发送短信, 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 并希望通过襄阳市红十字会和襄阳慈善总会进行捐助。

(二) 媒体自身直接参与慈善行动

媒体也可以直接去做一些慈善公益的事情。一直以来, 我们的新闻热线经常会接到一些听众打来请求帮助的电话, 他们是抱着对媒体的信任和希望寻求帮助的。媒体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社会弱者?2009年8月“襄阳帮帮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广播宣传, 400多名普通市民成为“帮帮团”成员, 他们集结在QQ号为59714402、64614713 的QQ群下。2009 年9 月, “帮帮团”举行了启动仪式, 之后走进市儿童福利院、宣传无车日、在重阳节走进社区老人家中、在世界艾滋病日做公益宣传、帮助身患尿毒症的女孩募捐、春节期间走进老年福利院和孤残老人联欢、为西南干旱灾区捐款捐水并义卖、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等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富士康跳楼事件幸存者田玉, 被救起后积极面对生活, 社会的关爱成为她勇敢坚持下去的坚强后盾。2011 年4 月, “襄阳帮帮团”推出预订“爱心拖鞋”公益活动, 帮助田玉销售她和家人一针一线编织出的手工拖鞋。

(三) 通过媒体让慈善成为社会文化

让慈善成为社会文化, 而不仅仅是一种施舍的行为。媒体在做慈善的时候往往能力有限, 但是媒体可以劝善, 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加入进来。襄阳的慈善阳光班助学活动、媒体每年组织的特困家庭大学生帮扶活动、为身患绝症的人们发起捐助等活动, 都是有着一大批爱心人士和企业在参与。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召了他们走进慈善事业中, 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2010 年2 月1 日12 点, “襄阳之声”的新闻热线铃声突然响起, 一阵带着哭声的述说让全体记者编辑主持人为之揪心。原来是孕妇李女士羊水破裂, 到中心医院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只有5个单位值, 而正常人的血小板应该在101 至320 个单位。情况紧急, 刻不容缓, 记者立即通过口播形式和在“帮帮团”QQ群里, 将产妇李女士急需A型血血小板救命的消息进行了发布。“襄阳帮帮团”的团友首先进行了响应, 迅速赶往市中心血站紧急献血。一位在外打工刚回襄阳的女士在出租车上收听到了这一消息, 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直接赶到了医院。在众人的帮助下, 下午4点, 李女士手术所需的血小板全部备足……

2011 年7 月28 日, “襄阳帮帮团”面向社会发出号召, 启动“2011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 为保康一中高三贫困学生蔡开煊募集大学学费, 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⑦截至9月开学, “帮帮团”为蔡开煊募集到学费3.15 万元, 解决了他五年的大学学费。

一件衣物送出一份温暖, 一颗爱心带来一份感动。由“襄阳之声”发起的“冬日送温暖”活动开始于2011 年, 活动一经发出便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襄阳之声”共募集到爱心棉衣1000 多件、全新童鞋150双、少儿书籍1500册以及体育用品100件, 这些爱心物资被送往南漳长坪镇中心小学和标湖小学的山区孩子手中。

2012 年, “襄阳之声”再度起航, 将爱心深入高寒山区, 将300多套崭新的棉衣送往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远景中心小学……五年来, “襄阳之声”共计募集冬衣、棉被等过冬物资近四千件, 图书文具近两千套, 足迹遍布南漳大山深处的五所小学, 将爱心和温暖送到近千名孩子的身上。

2015 年8 月, “襄阳之声”联合华洋堂百货共同发起“点亮贫困大学生微心愿”活动。网友“简白”随记者一同跋山涉水来到大山深处的孩子家中;市民马先生拿出一千元积蓄, 资助父母双亡的南漳女孩胡江慧;听众吴峰拿出自己的“苹果音乐播放器”, 要求我们把它转交给孝顺女孩贾淑琦手中......

还有太多太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 通过FM104 平台, 和“襄阳之声”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用善行点亮希望, 用爱心助力梦想。22 名准大学生怀揣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与爱心, 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传播慈善、媒体行善、媒体劝善, 媒体在慈善与公益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而且是非常直接的作用, 两者的结合又直观地体现了这种社会责任。“帮人就是帮自己, 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是“襄阳帮帮团”的口号, 如今“襄阳帮帮团”正在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帮帮团”的活动声音通过调频FM104 (襄阳之声) 传递到千家万户。

三、结语

公益慈善事业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动的事业, 进行慈善文化的传播是每一个媒体人重要的使命与责任。慈善不能离开媒体, 整个社会慈善意识的提升、慈善文化的有效传播以及慈善事业的有序发展, 都必须要依靠媒体履行自身的责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这不仅彰显了媒体自身的功能, 更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良知及必须要担负的历史使命。处在当前这个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媒体应当充分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发展更多的“襄阳帮帮团”,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强大的温暖人心的力量。

摘要: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由许许多多热心市民共同组成的大写的人:2011年12月获得“感动襄阳特别奖”;2010年8月获得“襄阳市首届慈善之星”称号;2010年2月3日、2011年12月5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襄阳帮帮团”的图文报道;2009年11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对“襄阳帮帮团”进行专访, 制作播出一期20多分钟的专题节目。

关键词:媒体,公益慈善事业,襄阳帮帮团,责任

注释

11刘敏俊.电视媒体介入慈善公益事业的角色定位与运作方式探析[J].视听纵横, 2009, 03:19-22.

22 宋道雷, 郝宇青.从传统公益研究到网络公益研究的变迁——中国公益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科学, 2014, 02:28-38.

33 孙楠.“微公益”问题探析——以吉林省“微公益”发展现状为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4, 03:25-27.

44 郑凡.塑造媒体公益品牌形象——以温州广电市民义工团实践探索为例[J].视听纵横, 2014, 02:41-42.

55 李玲芝, 张彤彤, 孔珊珊, 于路开, 常乾坤.关于公益广告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以长春市为例[J].成功 (教育) , 2013, 24:289-291.

66 李玮玮.地市级媒体创办《公益周刊》探索媒体角色转型——由单一报道者转为公益互动平台[J].才智, 2015, 24:317.

上一篇:距离模拟下一篇:兴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