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2024-06-30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精选12篇)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正在成长为成熟的平台性媒介, [1]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泛在联接”, 人类社会、信息世界、物理世界实现全方位融通在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由此, 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 当下热议的媒体融合, 只是未来“万物互联”信息时代的一个初级阶段;我们目前所谓的“传统媒体”, 只是未来社会媒介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一前提下, 倘若将媒体融合放在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系统中来考察, 是否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提出一些不一样的理念, 从而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研究效果呢?

一、研究基础:重构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

近年来,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大量新媒体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颠覆了信息生产、传播的机制, 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使其面临着受众锐减、广告下滑、人才流失等困境, 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已今非昔比。为了应对严峻的生存危机, 传媒界开始了集体突围——主动拥抱互联网, 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14年8月18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见, 媒体融合已经不仅是媒体自身生存发展需要, 也是国家开展舆论引导,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媒体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 媒介融合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专题研究和经营实践层出不穷。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认为, 传统媒体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的治理理念, 建构用户、开放、分享这一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的治理理念体系。[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唐润华认为, 传统媒体在全面创新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 引入“互联网+”模式, 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造新的业务架构、生产平台、产品链条、传播渠道、运作流程以及评估体系。[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等提出,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互联网+”计划是推动媒体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 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自身的创新与改革。[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教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之一就是已渐次成为较为成熟的平台性媒介, 具有整合媒介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巨大力量。”[1]互联网大潮汹涌而来, 是未来传媒发展的宏观背景,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不管你愿不愿意, 高不高兴, 都必须承认并接受这铁一般的现实。喻国明接着还说, “ (传统媒体) 你可以选择不转型为新媒体, 但却需要了解互联网的思维和逻辑, 融入互联网之中, 在为互联网贡献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果说前几位学者主要站在传统媒体的角度, 将互联网当作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必要的手段、工具和途径,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尚处于相对、平行甚至相等的地位, 喻国明的观点则大大提升了互联网的地位和作用, 甚至认为传统媒体应当“融入互联网”, 并且“为互联网贡献价值”, 在他的眼里, 显然传统媒体之前一家独大的地位已经不再, 甚至已经“衰落”为以互联网主体构建的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 一个子系统,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不再是并列的、平行的、势均力敌的, 而是部分与整体、要素和系统的关系。

基于此, 我们或可预见, 目前人们所强调的传统媒体出于生存危机而与互联网的“被动融合”, 将来可能演变为面对互联网的“主动融入”, 未来媒体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放弃自身的独立地位, 打破原有的边界, 主动融入互联网、物联网乃至泛在网络构成的“信息流”和“媒介云”当中, 从互联世界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 凭借自身传统的内容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 为社会信息系统贡献独特的信息资源, 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理论框架:以平台化和智能化为坐标

倘若未来媒体将作为互联网构建的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那么目前媒体的转型发展就有必要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 靠拢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方向, 体现出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特征。由于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可以归纳为互联、开放、分享等方面, 未来互联网将发展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巨大开放性平台, 而且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愈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媒体发展将主要建构在以“平台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上,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以产品 (服务) 为载体, 以关系 (场景) 为关键 (如图1) 。

(一) 平台化

所谓平台, 就是一个信息集成与发布的场所。这种信息平台的关键之处, 在于它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用户, 而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双方, 由此形成了一个双边市场。[5]其实, 由于开放、参与、分享等特性, 互联网世界天生就是一个平台的世界, 未来互联网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平台间的竞争。从Facebook推出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 (API) , 到苹果推出App Store, 再到Android、腾讯、360实施面向第三方开发者全方位、全平台的开放策略, 这些互联网巨头们都在通过打造和控制平台, 以获取宝贵的互联网入口, 并获得忠实用户及大量流量。而作为分享经济的代表, Uber最近红遍五湖四海, 其根本原因也在于, 它为全世界的司机朋友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就业平台, 塑造了一种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工作模式、雇佣关系和合作框架。

对于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媒体而言, 尽管在优质内容生产上, 新媒体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其主要的信息来源有两个:一是依托于互联网用户自发生产的内容, 即UGC;一是大量转载于传统媒体的信息) , 但它却能够极大地消解传统媒体的市场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给昔日不可一世的“主流媒体”、传媒巨头带来了深刻的生存危机和转型压力。有学者认为, 除了互联网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等原因外,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所起到的信息生产、发布、交互的平台和信息流动的中枢作用。

通过互联网这一开放的平台, 各类信息生产者 (不仅包括传媒机构等专业信息生产组织, 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乃至公民个体) 、信息的消费者得以连接, 海量信息在其中肆意流动, 相互激荡, 推陈出新, 形成了世界上最复杂多元、最生机勃勃的信息生态系统:一方面, 互联网通过自身平台, 汇聚了大量流量和人气, 就具备了较高的广告价值, 促成了海量广告的流入;另一方面, 由于互联网平台为公司、企业等市场广告主体提供了越来越独立的信息发布地位和渠道, 使其得以绕过发挥市场信息中介作用的传统媒体而直接面对用户,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广告量断崖式下跌, 传统媒体维系数百年的“内容-读者-广告”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我们可以预见, 将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平台将无限延伸, 如果有需要, 现实社会的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纳入这一巨大平台, 互联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作用将愈发明显。同时, 互联网还将发挥强大的溢出效应, 将继续深度重塑传统社会的话语体系, 推倒众多社会子系统的体制围墙, 改造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乃至改变现实社会的内在结构。当然, 互联网影响最直接、最深入的还是传统媒体等专业信息生产机构:

一方面, 传统媒体需要积极树立互联网思维, 打破自身体制机制围墙, 主动融入互联网开放平台, 并且以自身传统的内容、专业和资源优势, 搭建并掌控优质的互联网入口, 成为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高地, 对平台上其他信息生产机构产生影响辐射和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 传统媒体也要借鉴互联网企业市场竞争经验, 加快自身平台化建设力度, 不仅通过重构作业流程、组织架构、运行机制, 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内容生产领域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媒介平台;还要搭建面对媒体工作人员甚至普通用户的开放性、松散性、众创性的工作平台, 从而变传统的单向雇佣关系为双向负责关系:媒体人以创造性劳动为平台提供内容和创造价值, 平台为媒体人提供工作条件和展示机会, 并鼓励其建立个人品牌, 最终形成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利益共同体。

(二) 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催生了互联网世界, 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交往、生产和生活。从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 到2008年IBM公司倡导的“智慧地球”, 再到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的“感知中国”战略;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到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 再到我国时下流行的“互联网+”, 人类社会正在信息社会的大道上跨步前进。“而且随着芯片制造、无线宽带、射频识别、信息传感及网络业务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合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的现实物理空间与抽象信息空间, 并向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 (ubiquitous network) 方向演进。”[6]由此, 人类社会将由“e” (electronic) 时代, 加速过渡到“u” (ubiquitous) 时代, 其核心标志, 就是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

例如, 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给政府完善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媒体机构内容生产方式。目前, 趋势预测性新闻和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分量开始增加, 媒体机构数据分析、呈现与解读能力有所提高, 新闻生产中跨界合作的现象不断增多。计算机辅助报道 (Computer Aided Reporting, 简称CAR) 将被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采用, 过去只有专业记者才能承担的新闻报道任务, 已经部分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这种崭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无疑将成为专业媒体新闻生产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7]

美联社透露, 运用自动化软件生产的新闻, 已经为其带来了业绩量十倍的增长, 并且释放了其大约20左右的员工, 使他们能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洛杉矶时报》在对2013年2月发生的加州地震报道中, 也使用了自动化新闻生成软件。美国Narrativ公司声称, 由于运用独特算法, 该公司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 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甚至认为, 未来机器生成的新闻将占到媒体新闻的90%, 并且有可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8]

我们还可以大胆预测, 随着将来物联网以及泛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互联互通的万物都将适时产生海量信息, 并通过传感器等相应设备传输计算机网络。由于这些数据直接采集自物理世界, 数量巨大、精确度高、时效性强, 将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重要数据来源。若再辅之以数据自动分析、新闻自动生成、信息自动传输等若干系统, 加之用户需求分析、个性优化推荐等功能, 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接受和消费的总体格局及基本原则或将发生根本性改观。例如, 这种由客观世界直接生成、实时传送的信息, 将最大限度排除信息撰写者、加工者、传播者出于自身固有认知、意识形态、现实利益等人为因素和传播渠道的影响, 为信息接收者呈现一个高度透明、准确、客观的现实世界, “拟态”环境的空间将被有效压缩。

三、融入接口:传统媒体融入互联网的具体进路

传统媒体融入互联网, 需要在以互联网为主体构建的大信息系统中找准融入接口, 重构自身定位与边界, 重塑媒体—用户关系, 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具体而言, 传统媒体实现“互联网化”, 需要在如下三条主要进路上发力。

(一) 挖掘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 新闻传播学经历了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单向到多向的过程, 大众传播逐渐演变为分众传播, 继而发展成为小众传播乃至个性化传播。喻国明指出, 在互联网背景下, 决定媒体的价值落地和价值实现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好的内容, 第二是好的技术平台, 第三是一流的用户洞察。媒体只有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体的前提下, 进行越来越细致、深入的用户挖掘, 找寻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增强核心用户的黏性, 才能将读者转变为用户, 将用户转变为客户, 将客户转变为粉丝, 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一点上, “今日头条”做出了大量开创性探索, 该APP主要根据用户兴趣图谱分析结果, 将聚合的网络热点信息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 在短期内积累了巨量人气, 并引发了资本争相追捧。尽管“今日头条”一度同传统内容生产机构版权纠纷不断而产生较大争议, 但是随着互联网媒介生态的发展, 基于内容免费模式的新型媒介运营模式的成熟, 这种“数据挖掘+个性推荐”的新闻生产方式将继续爆发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机构也将运用这一工作理念, 改造自身的新闻生产流程, 以满足愈发分化的用户需求。届时, 人类社会将由信息资源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用户在信息产业中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将被空前放大, 媒介机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得人心 (用户) 者得天下”仍是永恒的真理。

(二) 拓展内容之外的产品与服务

在互联网情境下, 优质的内容仍然重要, “内容为王”仍然是专业性信息生产机构重要的生存法则, 是其与自媒体的重要分界线。但是, 倘若仍然固守前互联网时代媒体机构经营路线, 认为仅仅依靠优质内容即可赢得受众, 获取生存和发展机会显然落伍了。其根本原因在于, 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与互联网媒介平台的属性产生了根本性矛盾:互联网是完全开放性的平台, 需要各子系统打破传播围墙, 实现信息资源的跨界流动, 使信息在不断流通中实现价值和增值。而传统媒体所依赖的“二次售卖”运营模式有一个基本前提——版权保护, 即通过制定转载许可制度, 设立“付费墙”等市场和技术手段, 维护媒体机构的合法经济权益。但这种看似合理合法的做法却人为地在互联网平台中设置了信息流通障碍, 有违互联网开放、分享的内在逻辑, 同时使媒体机构成为了信息洪流中的“价值孤岛”而难免衰落的命运。

这种看似两难的矛盾, 其实是在倒逼传统媒体思考建立一种既可促进信息无障碍流通, 又可实现经济利益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 通过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内容, 吸引用户的注意, 与用户之间建立强联系, 并将这种注意力资源引流至其他的增值性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媒介机构不仅要生产优质内容, 更重要的是依托优质内容扩展经营范围, “跨界”到游戏、影视、旅游等文化产业乃至其他相关产业, 直接面对、满足乃至挖掘用户需求, 延长自身产业链, 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

(三) 抓住关系和场景两个核心要素

互联网的发展, 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 以及社会化媒体的繁荣, 为新闻传播学增加了新的核心要素, 使得人们关注焦点经历了“内容—关系—场景”的转变过程。

第一, 重塑用户关系。在这个网状社会, 开放是个体生存的必备条件, “圈层”传播特征被极大地强化, “关系”已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和做出行动的基本依据, 成为了互联网空间的稀缺资源, 与用户的关系质量已经上升为媒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 媒体机构的空间越开放, 关系网越大, 连接点越多, 在信息流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其社会价值自然就越高。对于媒体机构而言, 要想在信息极其盈余的互联网情景下继续保持高阅读率、高影响率, 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实际经济价值:一方面要积极消除阻碍信息自由传播的体制机制路障,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同互联网平台其他系统、用户读者的信息连接和价值融通;另一方面, 则要努力寻找并搭建切入读者及用户人际圈层的突破口, 利用圈层传播的高黏性、高影响、高传阅率等特性, 提升传播效率, 营造良好口碑, 实现市场价值。

第二, 构建应用场景。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 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 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 即对场景 (情境) 的感知及信息 (服务) 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9]随着移动通讯、物联网以及泛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场景的重要作用将被进一步发挥。我们可以设想, 随着世间万物相连, 人类社会生存的现实物理环境、虚拟社会情境将高度融通, 并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或许将来有一天, 媒体机构可以运用相应技术手段, 对用户出现的特定的时空环境、社交氛围、生活惯性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定位, 并与数据库中相应市场环境和商品、服务信息进行智能化适配, 并进行个性化推荐, 从而诱发并引导用户产生购买行为, 最终实现自身的商业目的。

四、结语

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是大势所趋。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果说媒体产业是互联网洪流首先波及的传统产业, 那么今后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效应而赖以生存的产业, 以及无法充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其他传统产业, 都将不同程度地面临这轮多米诺骨牌效应危机。怎么办?除了面对互联网进行全方位适应、颠覆性变革和前瞻性创新之外别无他途。当然, 目前生存形势最严峻的、变革动力最强大的, 同时也是具体实践最丰富的, 非媒体行业莫属。结局如何, 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翟旭瑾.“后 (厚) 网”时代:纸质媒体的行动路线图[J].新闻爱好者, 2015 (3) .

[2]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 2015 (5) .

[3]唐润华.“互联网+”助推传媒全面创新[J].新闻与写作, 2015 (5) .

[4]黄楚新, 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次认识[J].新闻与写作, 2015 (5) .

[5]刘涛.移动互联网三大法宝, 平台化竞争大势所趋[J].互联网天地, 2011 (9) .

[6]张平, 等.泛在网络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5) .

[7]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 2015 (3) .

[8]中涛.连线杂志:未来新闻90%以上将为电脑化新闻[EB/OL].http://tech.qq.com/a/20120503/000271.htm.

[9]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 2015 (3) .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2

摘 要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文章从区(县)委宣传部的角度,探索试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剖析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问题,最后为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新闻舆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061-0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传播手段、方式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被社会认可度、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矛盾体,二者各有优势,应该走跨界融合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中明确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2016年2月,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新闻宣传要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常德市武陵区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有关精神,同时结合本区新闻宣传工作实际,整合区属媒体及市级协办媒体资源,在构建“大新闻”宣传格局下,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之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平分秋色

武陵区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区,是常德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拥有人口73万。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综合分析,2012年前武陵区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独占鳌头,重点集聚在纸媒、电视媒体上,仅2013年在中央级媒体上稿17条,《湖南日报》上稿30条,其中头版头条4个,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30条。传统媒体凭借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成熟的传媒运作机制和品牌知名度效应,在武陵区新闻宣传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尽管传统媒体为新闻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新闻发言席”一直是制肘武陵区对外宣传的重要因素。2012年,武陵区委宣传部在经过深入思考后,试水新媒体新闻宣传方式。10月,由区委宣传部全权主办的手机媒体《武陵手机报》正式创刊,凭借优质内容和快速发布迅速在武陵区“走红”,被确定为区委、区政府的机关报,2013年被纳入常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到会媒体,被广大读者誉为常德中心城区“资讯专家”。初次尝试让区委宣传部看到了发展新媒体的潜力与效应,在筹备工作持续了半年后的2013年底,与湖南红网合作打造的武陵新闻网经过多次测试后正式上线,武陵区从此有了具备完全新闻发布资质的新媒体。2015年,区委宣传部努力创新,又推出了“品武陵”微信公众号,一年时间就收获了近3万名微信用户的关注,单条推送内容阅读量超过5万次。自此,武陵区区属新媒体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随着新媒体建设的推进,新媒体新闻宣传开始在武陵区崭露头角。据统计,2013年武陵区在各大新闻网站上发稿3 521条,稿件在门户网站、主流网站上转载1 733条;武陵区在手机报媒体上上稿5 760条。同时,2014年武陵区在中央级党报党刊新闻网上稿15条,省级党报党刊上稿34条,其中《湖南日报》头版头条6条,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192条。数据显示,武陵区在拓宽新闻宣传渠道的路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有力构建

地处中心城区的武陵区新闻宣传,与其他县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天生的弱点。独特的优势是城区新闻内容具有趋同性和共享性,市、区两级媒体的报道重点时常重合,从而造成了新闻资源单向流动的共享格局,也就是区级媒体可以借用或直接署名转载市级媒体的内容。天生的弱点则是区级媒体在市级媒体的大品牌效应下,很难做出影响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武陵区委宣传部大胆地提出了“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构想,通过整合资源将区属媒体、市级协办媒体统一起来,共同为新闻宣传出力,而将这些媒体有机统一起来的载体就是武陵新闻网。在统一的思路指引下,包括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品武陵微信公众号、武陵新闻频道(电视)、武陵政府网在内的区属媒体,与《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民生报》、常德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开始了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

武陵新闻网作为“大新闻”宣传格局的“航空母舰”,在栏目上就设置了外媒关注、视频武陵等专门为传统媒体开辟的栏目,让纸媒、电视媒体的新闻资源第一时间流动到网络媒体上进行推介。同时,武陵手机报还经常会为登上纸媒的优质稿件进行推介。

除了在形式上融合,武陵区还探索了深化内容合作的模式。武陵新闻网在筹备之初,就邀请了纸媒、电视媒体的负责人参与谋划,广泛汲取意见。2014年初,武陵区委宣传部还建立了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重大典型报道,邀请网络媒体、纸媒、电视媒体负责人及区委办、区政府办等部门负责人一同参与,采取“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种创意多种联动”的发展模式,各具重点、百花齐放地积极开展新闻宣传报道。例如2014年7月,武陵区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新突破,建设“完美社区”过程中在落路口社区引入了湖南省第一台“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区”。在确定了该选题后,武陵新闻电视频道率先以便民、为民的角度对该服务终端进行了重点报道,紧接着武陵手机报以建设“完美社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进行了专栏报道。该新闻在区属媒体上一经发出,《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台相继推出相关主题报道。8月,中央媒体《经济日报》在头版以《湖南常德:有了“易办事”办事更便捷》为题关注武陵区创新方式加强社会服务,同时配发记者手记,结合简政放权、提升效率,表示全国各地都应通过武陵区真正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得到深刻启示。《经济日报》文章发表后,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再次撰文进行后续报道,将《经济日报》刊文内容核心与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融合,更深一步阐释了武陵区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通过此次新闻宣传实践得出的区级传统媒体+新媒体打头阵――上级传统媒体深入挖掘――区级新媒体升温的报道模式,给予了武陵区新闻宣传的重大启示,促进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结合各自媒体特点释放了更多展示的空间,在受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如何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二者融合之道

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传媒领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武陵区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新闻宣传的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1)解放思想,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2014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区(县)一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不能有畏难情绪和惯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观念,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武陵区委宣传部确定了通过新媒体发展带动全区“大新闻”宣传格局构建的目标,但依旧需要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实现共享融通,同时挖掘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自身,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抢占新闻宣传时机与先机。

2)发展阵地,形成适应深化合作的新模式。如果没有区属新闻宣传的阵地,与上级媒体采取更多的合作都只能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难以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因此,武陵区将加大投入,发展区属新闻宣传阵地,继续加快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电视频道的发展壮大,为武陵区新闻宣传大踏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的内涵、合作机制,在现有雏形的基础上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制度,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继续保持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加强内容交流,在合作中寻找灵感,形成形式与内容资源双向、自由流动的新模式,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动力和海量资源,推进武陵区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借助新媒体传播快捷、随时随地阅读和云数据优势,扩大武陵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此外,要充分地借力发展,不关起门来搞宣传,什么都自己来建。

3)夯实基础,形成以内容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闻宣传来说,“内容为王”的原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武陵区将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以内容优势推动新闻宣传工作。一是追求专业权威,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提升新闻内容品质。二是注重分众化互动化,即既要提供共性化的新闻产品,也要加强个性化的新闻生产,同时还要注重将大众互动纳入新闻宣传。2014年9月,武陵区全面承接17项城市管理事权,有市民在网络论坛上留言,希望武陵区加大对街面流动摊贩特别是新疆烤羊肉串摊的整治,武陵区创新思维,探索引导新疆兄弟入店经营后的第二天,武陵手机报以新疆兄弟自愿入店经营、在常德安居乐业的角度,侧面对武陵区解决“老大难”城管问题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市、区两级的广泛关注。10月,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武陵手机报转换角度,以普通市民欣喜看到城市管理转变,再次对该话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常德日报》持续关注该稿件,并将该稿件刊发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版显著位置。这种探索,达到了市民参与、新兴媒体密切关注、传统媒体借机发力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的一次重大历史变革,同时对于区(县)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观念、管理、发力的重大变革。武陵区适应发展潮流,率先探索“大新闻”宣传格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对促进武陵区对外宣传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武陵区也将继续顺应融合发展势头,健全、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大胆创新、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新闻宣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策略 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5-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互取精华,补己之短,相互促进,共赢发展。这对传媒业的整体发展十分必要。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的现状

(一)传统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拥有众多优秀的人才,在采编的方法和手段上也有着丰厚的经验,在新闻发布的经验上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传统媒体并且有着政府这个坚实的后盾,同时拥有着雄厚的资金。这些种种保证了传统媒体在发布上的权威性。

在看到传统媒体优势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劣势。与新兴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报纸、电视、广播等,受众在特定的时间或是空间下,接收到信息。同时,报纸版面有限,所能呈现的信息有限,并且图片少,发行的速度慢,在地域上也有些限制。再如,电视受时间的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播放规定好的内容,新闻联播也只能将重大事件播出,不能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广播,只有声音,不能直观的展现实际情况。这些都体现了传统媒体的劣势。

(二)新兴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新兴媒体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应运而生。它的优势首先表现在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如微信、微博每条内容下有“赞”和“评论”,扩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同时,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上可以集图片、文字、声音等形式为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其次,表现在内容广。网上的资源丰富,受众可以从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并且受众也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东西,扩充相关资料。再有,新兴媒体在地域上没有明显的限制。同时,它所传播的信息时效性强,信息传播简单快捷。

受众也能看到,新兴媒体缺乏权威性。对于一个事情众口不一,海量的信息导致信息的真实性颇受怀疑,另外,谁都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没有严格的监督把关。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推动两者的融合。

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要解放思想。以融合的思想为指导,才能着力视线二者融合。二者各有优势各有劣势,我们应取长补短,利用双方的优势打破壁垒,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次要增强互联网的意识,认识到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要想传统媒体越来越好,必须学习运用互联网死亡来运作媒体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要向新兴媒体学习传播手段和营销手段,掌握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内容传播手段。要积极调整内部机构,优化机构部门。同时培养新型人才,要求精通互联网技术、熟悉新闻业务,并且具有创新思维。

(二)整合媒体资源加快两者融合。

传统媒体较新兴媒体的优势在权威性,而新兴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先进的技术。两者融合的基础在于内容的融合,新兴媒体借助传统媒体丰富的内容,凭借先进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所以加快融合必须把内容与技术相结合。再有,进行机构重组整合资源。改革机构、变革机制,适应新形势,分工明确、调整人员、调整岗位。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在编辑方面,要做到内容资源的共享。在人员和机构方面做到了资源整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堅持党管原则。

坚持党对媒体行业的管制,这是对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坚持党管原则,一方面能够保证媒体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确规范地引导媒体融合。新兴媒体在制作上缺乏严谨,难让受众分辨真假,所以十分需要党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媒体也承担着对党的意思形态的宣传的任务,所以要保证媒体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坚持党对媒体的领导可以保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顺利进行。传统媒体在融合的趋势下已然有了一定的成效,这时需要党发挥领导作用,积极指导媒体的融合,出台相关方针,转变思想。政府层面积极协调,融合的步伐必能加快,融合的效果也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积极主动地进行变革,改变观念,进行内部机构地调整,积极推动内容资源共享。政府方面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政策的支持,两者在互补中,推动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祥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04):1-4.

[2]谭天 林籽舟 张甜甜.“一体两翼”: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策略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2):20-24.

市社科联课题: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号:SYSK2016-18-54。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4

屏屏通广播系统:立足广电进军小屏

目前广电面临着IPTV、OTT等严峻挑战,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正在逐年流失, 如何将有线服务有效覆盖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等终端, 真正将多屏互动照进现实, 成为永新视博着力研发的方向。屏屏通广播系统利用现有单向有线电视网络环境, 通过Wi Fi以广播方式传输覆盖手机、PC、平板电脑等多屏设备, 适用于家庭、办公楼宇以及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 迎合用户的多屏收视习惯, 成为运营商构建广电新平台、抢占小屏幕市场的神兵利器。产品推出短短半年即覆盖到南京、济宁、丹东等地, 荣获“2012广电十大创新产品”称号, 得到业界一致认可和肯定。此次会议, 屏屏通又有了新的收获, 总裁李东先生与宁夏、贵州、太原、淄博运营商代表共同出席屏屏通签约仪式, 达成合作意向, 未来, 我们期待屏屏通服务更广泛的区域。

点亮云计算:创新广电增值业务

作为全球第一家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公司, 视博云在国内首家推出运营商级云服务平台, 立志在有屏的地方就有视博云的云服务。会上, 永新视博集团副总裁吴君鸣推出视博云云服务平台, 助力广电运营商创新增值业务。云服务平台是一个增值业务能力平台, 可以兼容多种业务运行, 目前视博云在游戏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内容储备, 今后, 视博云云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开发应用, 带动产业联动, 为运营商增值业务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永新视博集团副总裁路希荣还介绍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又一项成熟的业务:云互动电视点播业务Super Vod, 全网覆盖, 单向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也能双向互动, 打造广电专网OTT, 支持多屏点播、多屏直播、多屏切换, 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与多屏互动。

智能终端:智能服务

针对近年来有线面临的困局, 如何提高竞争力, 提高ARPU值, 成为整个行业积极探索的命题。佳视互动总经理洪钧为运营商提供从终端平台定制、终端软件设计到技术支撑服务和内容引入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可以有效地支撑运营商减小系统部署难度, 大幅提高业务部署速度, 增加可运营内容, 提高运营收入, 减少运营成本。随后, 辽宁北方互动总经理史家斌作为运营商代表上, 与大家分享了智能终端业务运营经验和开展智能服务所取得的成绩。

V4OD如意视立方技术与万视如意计划

大视频格局下, 有线面临着老用户流失、新用户转移、整转红利不再、ARPU增长乏力等困局, 在这次会议上, 永新视博集团总工程师王飚舵向大家介绍了最新的视立方技术, 带来“STV+银河互联网+百度奇艺+各省有线网”四屏互动大视频整合运营的万视如意计划。从内容电视、体验电视上升到打造最高品质、最佳操控、最懂人心的梦幻电视。跨网云网关保障可管可控, 网络无论单双向, 盒子不管高标清, 只要存量机顶盒通过视立方认证、绑定, 不需要TV直连互联网, 即可把OTT内容引入内网IDC, 实现小屏体验、大屏享受, 异地分享、大屏接收, PC、TV、PAD、手机四屏互动的全新用户体验。

此外, 永新视博数字电视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晶还作了题为《省网整合及云CAS》的精彩演讲, 推出适合于省网整合的统一CAS/BOSS方案, 实现高效的授权控制和管理。视易购总经理徐鹏面向互动电视推出覆盖全国的电视商务平台, 提升数字电视的新媒体价值。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5

十八大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传播党意、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十八大话题成为新媒体的沸点,新媒体成为十八大的“红色阵地”。

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网络宣传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

新媒体正在成为影响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这点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另一方面,由于以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持续发展危机,它的影响力在慢慢衰退,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复杂,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的媒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塑造和影响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当前,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兴媒体正在崛起,影响力在加大。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开拓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传统媒体并不会很快消亡,同时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会出现融合和摩擦的现象是必然。

1、全新的认识媒体融合的价值和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它既不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也不分读者和作者,是多对多的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新平台将更多具有新媒体的特点,这是可以预见的。新媒体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很多具体的决策中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只有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考虑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保持主动,更好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价值。

首先,充分认识媒体融合,无论出版技术如何变革,用何种网络传输,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视为新媒体,大力加强建设。

其次,要认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又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要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关系,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新媒体之所以在短短数年间受众人数暴涨,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特别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使“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成为现实,其“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生活方式。新媒体不只是草根文化和草根视角的简单复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重置了社会的组织架构,唤醒了沉睡在草根群体潜意识里的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和权利欲望,这是新媒体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贡献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新媒体的草根性赋予了它最鲜活的生命力,但其草根视角和草根属性也注定了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向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

传统媒体则代表着一直在主导社会发展的精英文化。其传播模式从思想层面上来讲,是一种预先策划好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传统媒体的精英文化属性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疑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导意义。它通过舆论宣传和舆论控制避免了整个社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容易导致的盲目和冲动,是中国社会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块基石。尽管互联网使得大众发表观点更加容易,但是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依旧重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内容是并行不悖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代表的不同视角和文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它们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才有利于发出最具价值的声音。走融合之路是它们发展的出路,这种有机结合的力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它意味着草根经验与精英意识的结合,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行业和群体的声音,兼具经验和理性,有利于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聚同化异,扶正抑偏,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等议题的实施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3、优势互补共利共赢

新媒体在载体和内容上糅合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表现出数字化、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自媒体特征。2010年,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非“微博”莫属。今天,你织“围脖”了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表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微博已经从影响个人生活延伸到推动信息传播,甚至社会变革的层面。据学者分析:一种传播媒体普及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可见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然而,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首先是新媒体原创新闻不足;其次是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足;再次是海量信息遮蔽信息价值和知识;最后是网络新闻的趋同化。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难以取代,其内容优势在短时间内不可动摇。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舆论环境和新媒体舆论环境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融合之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首先,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内容生产力。虽然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当 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转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传统媒体聚集了一大批职业化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这些传统媒体的新闻业者既接受过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训练,又接受过关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还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第三,早期的因特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网络越来越把眼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被因特网所接受和利用。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更好的效果。

第四,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传媒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的品牌在受众中的信任度与吸引力,如采用品牌延伸的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原品牌的强化,这正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利用品牌资产方面的一种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如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

总之,尽管新媒体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传统媒体拥有优于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权威性及品牌等传统优势,新媒体必然要与传统媒体结合,各取优势,互补短处,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全规范期,分配出现多极分化,思想出现多元化,正确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是新闻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无法由一方单独完成。站在发 展的角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力量,将是今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

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使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如何加强两种媒体、两种传播途径的融合,切实担负媒体责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最终可以通过两种媒体的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1、要发挥舆论引导,抢占舆论主阵地

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仍然是一种舆论工具,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使其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性积极和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危机,是传播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扩大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

加强媒体间的互动,把传统媒体的深度及其传统价值理念带到新媒体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当中去,不断探索最佳切入点,进一步拓宽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期刊等产业。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表示:“传统期刊要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数字化将增强了期刊业的传播力。”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地探索互动之路。

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数字期刊强化线上线下平台互动,建构专业化、深度质量的新闻专题,逐步增强媒介融合的公信力、吸引力及竞争力,即是传统媒体和它所属的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必然。

3、要加速传统媒体的转型

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新媒体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抓住机遇发展平台、利用平台,坚持内容为王,按照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按照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相互整合、融通,以发挥综合整体的优势,从而创立新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遵循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神,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发布,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迅速壮大新媒体产业。第二,完善我国移动内容版权的法规,尤其是制定适应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能源节约型的数字媒体普及传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无纸化发行。第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受众方面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分工合作,促使传统媒体转变观念,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的发展。第四,面对当前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环境,政府、企业等单位都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第五,传统媒体应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系统,这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建立起自有的新媒体系统,将主动传播与驱动传播、群体传播与个体传播、事实传播与观点传播、随时传播与定时传播一体化,才能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4、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全媒体团队

报纸发展全媒体,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基础。在人力投入方面,除了引进必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之外,可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兼职新媒体岗位。报纸这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内容把关、精通内容制作的人员,而随着厚报时代向薄报时代的转换,报业内部也面临着人员重组的可能。报纸在这样的背景下办新媒体,可以借助母报的采编、经营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自办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传统媒体自办新媒体,在人力投入方面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新媒体建设的人才需要问题,反过来也能锻炼和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5、加快新媒体融合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融合不仅仅发生在新媒体的产业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立法理念、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了二者各自优势的有效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途径探究 篇6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应用也不断普及,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其应用已由高端用户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如互联网、广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电子书刊等。新媒体的诞生是信息时代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而且新媒体的诞生发展也必然会与传统媒体产生一定的冲突,但显而易见的是,两者的各自特点为两者的互补融合提供了基础。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比较

媒介的把握必然是以动态的眼光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不能孤立更加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一个媒介的发展。对于媒介的把握必然还要将其置于各种媒介构成的整体之中,

(一)覆盖域的比较

覆盖域是媒体特定的传播对象和范围的总称。覆盖区域较大是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的覆盖区域呈上升趋势,手机的覆盖区域将会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其覆盖范围有着更大的提升;报纸的覆盖范围因为受到传播介质的形式、地域、时效性的限制,使得报纸的覆盖区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中最少的。

(二)权威性比较

媒介的权威性是媒介自身具备的赢得公众信任的职业品质和能力。不同的媒介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不同而有着不同程度的权威性。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比较高,具有着正规的信息来源和渠道的把关人。新媒体,如网络和手机媒体形式,其权威性相对来说比较低,比如网络上信息发布者比较杂乱,容易导致各种信息来源的鱼龙混杂,信息可信度比较低。

(三)交互性比较

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往往是将信息“推送”给接收者。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驾驭自由性比较低,交互性较弱,受众处于一种消极的地位。而新媒体,给了受众较多的直接选择,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意思直接进行表达。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传播出去,而“志趣相投”的人也可以在类似于网络的新媒体上交换意见,不受到“守门人”的影响。新媒体的交互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捷。

(四)信息容量比较

对于传统媒体,报纸的信息容量受版面限制,电视媒体的信息容量受时间限制,因而,信息的容量非常有限。尽管手机媒体的信息容量目前也非常有限,但随着3G技术的应用、4G技术的推广和数据的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将传递大量信息。网络媒体的内容丰富,海量数据是网络媒体的显著特征。由于网络的共享性,Internet中可以保存大量信息供受众浏览,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受众可以随意点击。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途径

(一)提升新媒体的权威性

依照上文所述,传统媒体权威性要比新媒体强。对于新媒体来说,迅速提升自已的品牌知名度的最佳方式便是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传统媒体充分互动。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为例,目前它之所以能成为网上最大的报纸品牌,与其平面报纸的巨大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密切相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成内容供应合作伙伴,使得新媒体的具有著专业性与权威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战略性合作,能够使得用户得到更多的及时并且准确的报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只会使得社会传播事业更加繁荣而不会使得传统媒体走向消亡。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的手段达到扩大宣传、服务客户、挖掘潜力的效果。新媒体因为自身交互性比较强的特点可以使得更加全方位服务于作者,传统媒体因为自己权威性的特点可以使得读者更加易于满意其服务。例如报业网可以经过电子版、增加专业频道、打造读者服务平台等几个发展阶段,成为传统媒体的有效延伸平台。报业网站可以学习西方一些媒体网站的实践经验,开始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物流服务。为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信息物流配送服务。通过功能延伸和拓展,传统媒体网站将提升服务,新媒体将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

(三)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进行融合创新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与新媒体进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其合作,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例如,湖南卫视引进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神话,这一运作的成功,一方面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在运作之中注重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另一方面,这一运作的成功在于湖南卫视很好地调动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甚至刚刚起步的手机媒体的积极性。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来扩大节目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彰显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和资源合理整合的绝对作用。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增加其即时性

事实的急剧变化而要求新闻媒介尽快报道或传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获得信息的渠道上各具优势: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团队,而新媒体拥有遍布世界的“草根”和网络终端,可以即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即时发布;它们却也受各自特点的制约,而有着无法弥补的劣势: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严谨、权威却不比新媒体即时,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信息发布效率,却在信息的可信度上受到人们的质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快、更真实地将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王四小.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生态环境的表象和优化[J].编辑之友,2014,(2):69-71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7

谈一下大致的感受。

1)在回顾与总结中,三份报告都注意到了用户习惯差异、消费者等用户参与行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用户兴趣、消费场景的改变(《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数据&用户导向/PUGC生成、微博活跃用户量稳定增长(《未来媒体趋势报告》)。较之往年,即便是传统媒体,对“用户”的强调也达到一个声势上的高度。

2)对于未来趋势,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最重要的是预言2025年物联网对生活的改变,这其实决定了报告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在趋势分析中强调的是数据和人工智能会带来的影响,这两点都导向物联网。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等也是将数据带入现实生活;在技术开发理念上提及人工智能与人的协作,更偏向于对人的功能的增强而非竞争与替代。

《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提出社会正进入“众媒时代”。报告对产业上的跨界做了提示,如巨头在技术与资本介入所带来的影响。对用户越来越依赖社交平台获取新闻的观点与美国的报告一致。提出未来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新闻、机器写作、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定制化生产、个人云、人-物共生、人-物协同等8种趋势。既含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也含组织形式、运营逻辑和商业模式。

《未来媒体趋势报告》提出的概念是“一切皆媒体”。预测中包括无人机、机器新闻、计算机算法+机器学习、虚拟增强现实技术VA&AR、传感器等技术,预言这些技术有无限的扩展和想象空间,大数据的全面渗透和新技术的全行业融合正在改变今天的社会,并将走向万物互联的未来。从对未来的描述看,报告在技术理念上倾向于人的功能增强而非替代。

除了技术路线,报告还重点关注社群运营。指出中国媒体今后将以“超级App中的微媒微号”和“独立应用中的单极生态”两种核心形态存在。

报告定义微博为“最大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评价微信“已成为媒体移动化、服务化、商业化转型的重要战地”。并以新浪为样本说明“跨平台、广覆盖、细分化、工具化的产品矩阵”信息共享平台的运作,倡导政务微博挖掘潜力。还有“微信数据造假慧眼识别”的小贴士。报告还对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与困境做了分析,也对巨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及布局进行了描述。

3)研读和学习这些报告给笔者许多启示。无论从行业边界、技术理念,还是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改变看,正经历的变革都是颠覆性的。新技术迭代令人眼花缭乱,独立的趋势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传媒业发展而言,跳出界外、透视技术背后的核心逻辑至关重要,取舍之间往往就是生死之别。而要做到这点,对于人自身和对外部世界连接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种不安在我们面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变化时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现有格局、知识储备和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传媒业本身的边界渐在消弭,对于未来的预测在定位上就已经转移。跨界融合使我们对未来的研判需要更多学科背景与实践者的参与,仍以新闻传播学作为主导远远不够。在传媒研究领域,重新定义、建构学科边界、架构、机理与生长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它还关乎未来人才的培养。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8

在今年的BIRTV展会上我们如约来到位于5号馆的新奥特展台, 与北京新奥特云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董全武先生共同分享ONAIR云平台的最新进展。董全武先生多年置身广电行业的技术发展, 是资深的广电行业技术专家。

首先, 董总给我们介绍了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最新进展。融合媒体的发展需来源于两大技术革命一是媒体的数字化变革, 二是互联网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融合媒体是在信息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专业化媒体互相渗透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 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础上与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

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在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汇聚、分发和运营时, 面临着技术平台相对封闭和受硬件设备限制的缺点。融合媒体技术平台选择了新的实现方式, 即采用现成的云平台服务, 它具有开放、建设速度快的优点, 适合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

接着, 董总给我们介绍了融合媒体云平台Paa S+层的建设情况。ONAIR Paa S+是新奥特云视联手阿里云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开放、可运营的全媒体云服务平台可实现如下六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云管理中间件, 它对下兼容不同云基础设施服务商提供的Iaa S平台, 可实现云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服务, 实现上层应用的平台无关性;

二是统一用户管理和统一认证系统, 可实现不同业务的无缝集成;

三是工具服务能力管理功能, 能够汇集多个不同厂商的丰富的视音频加工处理产品, 并由统一的规范实现工具灵活互换;

四是媒体资源及内容的统一管理服务, 以及内容从汇聚、处理、传输、分发、展示的全流程的处理, 实现基于云的内容管理和共享;

五是全面精细的运营支撑系统, 提供计量、计费功能, 以服务方式提供, 实现业务统一的可管、可控、可运营管理;

六是云平台公共支撑能力, 如消息引擎、智能工作流引擎。

Paa S平台可为用户带来更加细分的应用、更贴心便捷的服务、更多的硬件选择以及更加丰盛的内容。

今年的BIRTV展会上展示的ONAIR平台新应用主要有星云内容共享、捷讯云通联、炫云微电视及大数据平台。

星云内容共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内容量成爆炸式增长, 内容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内容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版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依托ONAIR云平台研发的星云内容共享平台, 利用云技术可为用户打造安全、可靠、技术、便捷的内容传输共享通道。基于公有云及独有的网络上传加速技术, 实现大文件高速上传, 支持断点续传, 确保视频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从根本上解决了实现节制拷贝传送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实现一键发布, 即刻抵达, 满足省台与地方台之间的资源共享需求, 提供高效、安全、稳定、跨平台文件存储、传递和共享服务, 实现内容资源的跨地域分发。多家CDN同时兼容、高速分发, 专用的下载客户端, 数据加密防止非法复制, 时时监控, 实时的文件校验, 实现全网覆盖, 随时下载, 大大提高了用户下载体验。内容传输多重加密, 分级授权, 通过MD5校验、云KEY等安全措施, 提供银行级专业保护, 保证资源合理调配, 下载链接动态生成, 强有力的保障了内容和用户访问的安全。星云共享平台实现了内容送达的快车道。

捷讯云通联可实现省内新闻通联的高速上传、下载和文稿成片的编辑的企业级新闻通联云平台;是新闻外场覆盖移动终端和PC端的新闻生产工具, 是新闻外场全终端制作的利器;所有终端工具全部依据新闻记者的用户体验而设计, 注重操作的便捷、极简、稳定, 实现用户的高粘性;无需硬件, 无需搭建, 随买随用, 7*24小时的人工服务, 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一次飞跃。与互联网产品《美摄》和《点点视频》开发团队强强联手, 打造极致的行业工具, 开启了新闻通联云时代。

大数据分析云平台:阿里云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将5000台计算机合成一台“超级计算机”的云计算平台, 将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提供超级计算、高速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 满足其海量视频内容的处理和传播需求;合作伙伴新奥特则负责开发基于云平台的全媒体播控系统, 包括采集收录、快编转码、存储管理、多终端视频发布、收视研究等。这样的超级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与超级专业的全媒体播控系统的结合, 为电视台提供了汇聚海量数据、内容分析、根据各种应用需求可以精确地实现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运营。

炫云微电视以专业、灵活的音视频加工处理技术, 结合丰富酷炫的微信展示互动功能, 为您带来融合媒体下新形态、新技术、新用户、新渠道的四大变革。以最低成本实现即开即用, 快速搭建、按需定制、按量付费, 提供终身免费升级和运维服务;实现独立于微信公众平台, 功能服务丰富灵活, 无视频大小、格式限制, 无消息条数、存储期限限制;完全基于HTML5技术, 丰富模板选择, 专业色彩搭配, 极致细节设计, 为用户呈现最炫的视觉冲击;分享、评论、点赞、点踩、扫一扫、摇一摇、微社区等服务, 使用户与内容紧密结合, 手机电视双互动, 构建了移动媒体新形态。

最后, 提起ONAIR平台从2014年3月正式发布一年多来的业绩, 董总更是如数家珍。

2014年7月中华网正式落户ONAIR全媒体平台, 8月携手阿里云为南京青奥会提供基于ONAIR电视IBC云解决方案, 2015年1月湖南经视落户ONAIR, 3月江苏广电总台两会新闻云平台上线, 6月作为总集成商中标江苏广电荔枝云新闻平台项目。荔枝云项目是广电总局全台网2.0示范工程项目, 对推动传统广电行业转型升级, 向新一代融合媒体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是推进文化产业服务模式创新, 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样板工程。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9

在传媒领域, 内容一直是吸引大众的组成部分, 而新旧媒体在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方面所采取的手段不同, 这就需要实现电视、报纸、广播、手机和网络等的有效融合, 以达成高质量的传播内容。

首先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的置换, 即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力, 依托其强大的阅读市场, 弥补新兴媒体内容的不足。例如, 广告传媒中新旧媒体的结合过程, 就可利用楼宇视频吸引乘坐电梯的商务人员, 抓住流动空间内的人群, 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当然这对广告的要求较高, 既需要体现商品价值, 还需要提升客户的认知度, 而客户认知度的提升就需要传统媒体的宣传, 保障阅读者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更好地实现宣传效果。同时, 传统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更新自身的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多涉猎新媒体的内容、样式和传播途径等, 以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 促进融合媒体的发展。

此外是在传播内容上体现两种媒体的特色, 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好地实现节目的功能。例如, 著名的《焦点访谈》和《南方周末》等节目之所以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方面是对传统媒体的咨询进行了过滤, 突出了内容原创的特点, 增加了可信度;另一方面则是加上了新媒体的组织形式和传播途径, 贴近了受众的生活, 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传播形式的融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新媒体包含了传统媒体所有的传播途径, 此外还增加了qq、微信、微博等新的人际传播手段, 开创了新传媒时代。

首先是随着微信和微博的普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见闻发布到朋友圈, 也可以了解全国各地人们的动态, 获取很多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信息。这就要求在媒体融合的前提下, 媒体工作者对这些传播形式熟知, 并能够灵活利用, 以独具特色的新闻标题、多样化的新闻板块等吸引群众的眼光, 但是要杜绝无下限、无节操标题和内容的出现, 以免污染整个媒体传播大环境。当然更应该鼓励群众自主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创造和宣传工作中, 把自己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发布到微信和微博中, 为融合媒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使新融合媒体真正为民众所服务, 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是重视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辅助作用, 即一条新闻信息首先应该在传统媒体上刊发, 然后继续在新媒体的终端传播, 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例如, 近期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中, 就有一位广州的小姑娘谎称自己是爆炸附近的居民, 爸妈都葬身在了爆炸中, 引发了社会热心人士的关爱, 也收到了很多好心人的资金捐助, 实则是以吸引群众眼球, 提高自身关注度为目的的不正当行为, 不得不令人心寒。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把好新闻信息发布的第一关, 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和造谣信息传播罪行的讲解, 增强他们的意识,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当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也可以同步传播, 在保留原有读者量的基础上, 拓展新的读者群, 实现两者的相互监督, 形成新时代下的媒体传播形式。

三、市场和数字科技的融合

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 很多传播媒体都属于国有资产, 要实现新时代媒体的融合, 就必须以中央主要媒体为龙头, 重点项目重点抓, 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

所谓科技融合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出的, 即通过移动信息设备接受新闻信息、出版信息和广电信息等, 将过往的平面信息和该部分信息整合, 使各媒体不再相互独立, 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可能。

而市场融合指出了目前传媒行业发展的整个市场, 包括长久以来的纸质媒体忠实读者、网络信息阅览者、手机信息阅读用户等;融合渠道也涉及了管理、市场、内容等多个方面。目前, 我国正处于新旧媒体整顿的阶段, 市场融合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信息多元化和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网民数量的大幅度上升, 媒介的并购速度也在加快, 新的网络大市场局面已经形成, 未来市场融合将走向文化事业和产业平衡发展的道路, 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统一。

在市场融合的前提下, 过去传统的纸质新闻信息和出版内容也朝着文字、照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从新闻的采集到报道都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当然, 这都需要相关新闻工作者工作技能的提升, 随时随地捕捉新闻亮点, 同时尽可能借助大众的观察力和捕捉力等。

为此, 媒体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培养终生学习的理念, 做到对新媒体知识的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科技融合和市场融合等, 同时在改进媒体销售手段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自身媒体的阅览量和收视率;当然媒体单位也应加大资金投入, 组织内部员工定期参加培训, 邀请著名讲师来公司授课等, 以在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的同时, 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存在孰好孰坏一说, 两者是统一和互补的关系, 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不能够单独存在, 也不能够单独发展, 唯有将两者进行一定的融合, 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取长补短, 壮大新闻自身的实力, 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资源的共享。为此, 相关新闻工作者理应更新自身的观念, 摒弃传统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 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 更好地提高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 作为受众的我们, 也应该提高自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对于很多事件勇于发表自身的看法, 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做新时代的新闻参与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要途径的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 这给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因此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攻势下谋求发展已成为主要任务。就本文而言,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唯有将他们进行恰当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媒体的发展, 构建新时代的传播体系, 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策略,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宇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J].青年记者, 2014 (28) :56-57.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篇10

1 手机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何为手机媒体?应该先从媒体说起 , 媒体就是指对信息承载的载体。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 常见的媒体有报纸、杂志、电视等。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的一种形式 , 是继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 , 以手机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形态。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相关表述 , 可以将手机媒体归纳为利用手机作为信息交流的传播工具 , 是网络媒体的继承与延伸。手机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极具便携性 ,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 ;二是传播的内容灵活、多样化 ;三是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传播上的缺陷 ;四是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形式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将会打造新的媒体形式 , 更好地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 , 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生活。

2.1 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融合

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融合方式主要表现手机报的应用上。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 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 , 传统的报刊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报刊业的经营模式相对单一 , 很难应对媒体发展变化的需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 报纸和刊物不再是的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形式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刊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 功能日益多样化 , 短信、彩信、飞信的日益成熟 , 使得手机传播信息的手段在不断增多。而且 , 智能手机又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和开通移动网络流量 , 为手机提供了更多与互联网接入的机会 , 使手机报成为与传统报刊优势互补的首选形式。当下是一个数字化时代 , 传统报刊利用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数字化载体 , 发挥传统报刊业的营销优势 , 只有这样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结合才具有现实价值 , 是手机报成为广大受众接受新闻报道的主要窗口。

2.2 手机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相融合

手机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广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了广播行业的发展 , 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广播必须要与时俱进 , 主动寻求与手机相结合 , 以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广播听众。基于此 , 手机媒体与广播相融合恰好是根据时代变化的需要而做出的尝试性探索。加上国内网络资源的合并与重组 , 为手机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 让手机广播更广泛的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4G时代的到来 , 手机广播的各项技术都会日臻完善 , 为传统广播合理嫁接手机媒体提供了更为合理化的方式。有专家学者指出 , “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消失 , 只是会因时而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 手机媒体与传统广播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 广播将会以手机广播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贴身媒体。手机媒体与广播的结合必然也会推动传统广播的发展 , 使数字时代的传统广播也能够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2.3 手机媒体与电视的融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 手机电视将成为手机媒体与电视融合的有效形式。手机电视拥有最便捷的反馈信息的方式 , 能够最大范围的吸引受众 , 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手机电视不受时空界限的影响 , 在具备了电视的基本功能之外 , 又增加了便捷性、易于携带等特点 , 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各种缺点 , 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 手机电视也有其发展的障碍 , 主要是较高的移动网络资费 , 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手机电视的开发技术难度相对较大 , 也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未来的道路上予以克服。

3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符合数字化时代发展基本要求。特别是近年来, 三星、苹果、微软、索尼等世界电子巨头 , 纷纷将目光投入到手机网络市场 , 开拓了手机媒体发展的新纪元。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 , 共同推动着媒体业的发展。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能够实现信息渠道的多元化 , 同时也能使社会、网络资源得以共享。手机媒体很好的结合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双重优势 , 获得及时有效的新闻信息资源 , 通过手机移动终端 , 让更多的受众享受到手机互联网时代的利益。

第二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丰富了媒体的传播手段与方式 ,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局限 , 扩大了传播范围 , 实现了传播大众化。同时 , 手机媒体的出现克服了受众单一、被动接受媒介传递信息的缺点 , 实现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互动的可能 , 受众既可以充当信息的接受者 , 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第三 , 手机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 有利于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 需要更多具备传媒技能的新媒体人。手机媒体在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 媒体所采集的信息内容发生了变化 , 较之以前要明显的灵活多变。鉴于此 , 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高综合素质 , 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 成为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 ,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媒体新闻报道的多元化。新闻报道过程中 , 改变了原来单一的静态文字的呈现方式 , 以新的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并且融合在一起。以上种种变化 , 为新时代新闻传媒从业人员要有较完善的综合素质 , 不仅仅要懂得传统的新闻写作 , 还要结合媒体设计、编排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能力 , 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第四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实现双赢 , 这样既延续了传统媒体的生命力 , 又发扬了手机媒体自身的优越性 , 使之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 , 增强了两种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 将稀缺资源优化配置 , 资源共享 , 提高自身媒介产品的质量 , 多元化、个性化经营 , 不断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 , 实现利润最大化。

4 结论

手机媒体这一便捷、易于携带的移动终端 , 正在成为21世纪新型媒体发展的潮流。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 , 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 , 也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埋下伏笔。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只有在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 , 克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短板 , 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市场上站得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赵桐羽.3G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及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 2014, 1:58-60.

[2]张宁.3G时代:手机媒体对受众媒介接近权实现的突破[D].辽宁大学, 2012.

[3]鲁丹.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接成果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综述[J].商, 2013, 17:310.

媒体融合与未来媒体 篇11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优势;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媒体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以电子杂志、微信公众号等为主的新媒体代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新闻的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征,并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促进社会形势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一)传统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传统媒体是指广播、电视、报纸等,其有稳定的受众群众,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有严格的组织队伍,在采集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1、信息把关严格。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在信息把关、信息发布、流程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准确性、引导性,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失真,有害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等。2、专业实力雄厚。传统媒体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具有了一支高素质的业务团队,具有完善的组织制度,丰富的工作经验,健全的业务流程,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社会责任明确。传统媒体由于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为传统媒体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打造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新兴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接受便利等特点,这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特征。1、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优势作用在于传播速度快。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阅读和交流。2、信息量大。新媒体可以实现超文本链接,内容全面,聚集了大量的信息,受众可以随时查阅任何信息。3、交流便捷。新媒体出现之后,用户可以自由进行网络信息播放,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4、融介程度高。新媒体在创建过程中将多种形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包括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5、发布机制活。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网络平台的建立,普通民众也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利,他们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参与者和发布者。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

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目标不够清晰,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很多业内人士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还远远不够;其次,由于很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过程中出现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后,传统媒体未能够充分借力新媒体,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与发展。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

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对媒体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制约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

(二)新旧媒体相互借鉴

智能手机的普及,取代了过去人们利用收音机听广播的习惯。新媒体的使用,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免费的歌曲和新闻,还可以克服传统媒体定时定点收听和收看的习惯。因此,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沿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还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传统媒体应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次,传统媒体要结合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最后,传统媒体要借鉴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新旧媒体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一支觀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另外,还要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旧媒体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三个自信”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坚定信念、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强媒体队伍建设,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二者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传统媒体要结合现代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便捷的优势作用,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严格、专业实力雄厚等优势,实现二者的共通共融,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真正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峰.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09:50-53.

[2]邹祥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04:1-4.

[3]柳邦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探析[J].今传媒,2015,01:70-72.

[4]崔健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发展[J].新闻世界,2015,06:10-11.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篇12

一、传统媒体的构成及特点

传统媒体指的是传统的媒介和传统的互动方式的媒体, 包括电视、广播、唱片 (各类碟片, 磁带等) 、图书、报刊和其它印刷类出版物。

其中, 报纸媒体传播速度较快, 信息传递及时;信息量大, 说明性强;容易保存, 可重复阅读;读者在阅读上可以自选喜欢的部分先阅读, 不喜欢的忽略;一般情况下大多报纸历史长久, 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 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 消息准确可靠度较高, 刊载的广告也使消费者更有信任感。但是, 由于报纸的信息量大, 在一个版面中, 只有标题醒目的新闻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 由于印刷表现形式单一, 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

杂志媒体的读者不如报纸多, 但分类较细, 专业性较强;由于用纸比较好, 一般杂志版面安排灵活, 颜色多样, 印刷精美保存期较长。但是由于杂志是定期刊物, 发行周期较长, 周刊、月刊、季刊甚至年刊, 因此时效性较差。

相比之下, 广播媒体可迅速将讯息传递给受众, 由于广播用电波传递, 发射简单, 不受天气、交通、自然等空间限制, 即使自然条件复杂的地方也可以收到。受众收听也比较方便, 可随身携带, 且各个层次的受众都容易接受, 波及面更广。但是, 广播内容瞬间消失, 传播方式单一也是其自身缺点。

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强, 视听结合, 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但受众受个人环境影响大, 传播效果难以掌握。电视机不能随身携带, 需要特定环境才能观看。电视节目由电视台编排, 受众被动接受, 不能像报纸杂志一样自选顺序和详略, 只能通过换台选择。

二、网络媒体的特点

作为新媒体, 网络媒体迅速占据了传播界的半壁江山, 自然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时间上的自由, 报纸杂志等都有固定的发行周期, 且节目板块安排有一定规律, 不能随时发布。电视虽然可用滚动字幕传递信息, 但一般是短消息, 不能声形并茂。相比之下, 网络消息可以随时更新, 完全没有截稿时间的概念。一天更新多次, 可以满足受众要求。其次是空间上的广阔性。传统媒体受到地域限制, 一个地区只能阅读本地的报刊, 收听本地广播节目, 即便是电视也只能看国内各省台。但是, 通过网络, 则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任何开放网站, 也让网络受众有了全球化特征。同时, 在新闻传递方式上, 网络不仅有文字, 还有图片和视频, 基本囊括了传统媒体的各类表现形式。此外, 网络信息传递具备双向性, 网站在刊载一则新闻后, 都有评论栏供网友评论, 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受众对本事件的看法, 受众既可以成为接收者又可以成为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带来的变革, 改变了只有媒介组织才能够制造大众舆论的传统局面。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

在采访手段上, 报纸杂志记者用记录, 回到报社成稿, 再排版印刷出版;电视记者摄像回到电视台制片、配音;与此同时, 网络记者在采访现场便可通过电脑完成采编, 抢先发布。一般情况下, 传统媒体的记者有着明确分工, 记者们按照所负责的领域捕捉新闻, 记者必须掌握该行业的专业知识, 才有可能成为“专家记者”, 但是也造成了偏科的局面。相比之下, 一般的网站都是综合信息, 各类信息都要有, 这也要求记者各领域都要涉及, 相对全能。在传播方式上, 传统媒体需要依靠信件和电话与受众沟通, 本质上仍是新闻的单向传播。而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开通评论, 即时地让受众参与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还可通过受众之口传播。

传统媒体仍未灭亡是因为其传统优势。报刊杂志有近200年的历史, 广播有过百年的历史, 即使电视媒体产生也有九十年的历史, 这些年人们形成的接收新闻的方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传统媒体具备着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 拥有成型的采写摄影编辑队伍, 电视台的名牌主持人对公众的影响极大, 这些都是网络媒体短时无法达到的。

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为使各自更好地发展, 传统媒体需要利用网络新环境找到生长点, 网络媒体也需要吸纳传统媒体多年发展的经验。

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哥, 很多纸媒借助网络推出了电子报, 得到了很多受众的认可。逐渐, 网站依托报纸建立了公信力后, 可利用网络无限的空间, 发布更多的新闻, 随时更新消息, 不必再等到次日, 以此与广播、电视竞争。

网络广播, 这一词汇的诞生, 打破了广播受地域局限性的缺点, 开辟了网上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很多广播节目都在节目进行中同时关注广播网络平台, 网友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对节目主题的看法, 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主题性谈话, 分享自己的故事, 而不是单纯依靠广播热线, 通过网络省时省钱的做法, 无疑大大增加了听众参与的热情。

电视上网后, 可弥补受众自主选择节目的缺点, 网络电视不仅可以回放还可以点播, 受众可随时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台已经播过的节目, 电视台不再只受电视剧的约束, 人们外出时带着电脑本, 即可随时随地观看, 是网络媒体帮助电视走出了家门。网络电视开通后, 因为有了自由选择的主动性, 得到了大批网友的认可。

网络媒体也通过转载传统媒体更为准确、深度的报道, 增强了网站信息的公信力, 很多通过传统媒体衍生出的新的网络媒体也具备了先天发展优势。

上一篇:创编游戏下一篇:植物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