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数学

2024-09-14

多媒体与数学(精选12篇)

多媒体与数学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了适应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主动参与学习, 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把多媒体当做万能钥匙, 盲目使用, 甚至代替教师的位置,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为此, 我在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有效气氛

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活跃课堂的气氛, 从而使学生爱学, 乐学.

我教学《展开与折叠》这一节时, 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境:首先提出: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包装盒, 你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形状的硬纸板围成的吗?等学生回答后, 我用多媒体演示粉笔盒、茶叶罐 (圆柱体) 等几种包装盒的展开图, 学生集中精神观看后, 情绪高涨, 思路开阔.在讲解正方体的各种展开图中, 设计演示从不同路线剪开的不同展开图的动画过程, 学生豁然醒悟.在对这堂课的归纳、小结时, 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 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题技巧以特写形式归纳于同一张幻灯片上, 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二、突破重点难点, 促使有效内化

学生遇到知识重点、难点往往不容易理解, 特别是抽象的知识.这时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 让学生的手、眼、耳协同作战, 促进心理内化, 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

如教学七年级教材105页例4:运动场跑道周长400 m, 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倍, 他们从同一起点沿着跑道的同一方向出发, 5 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们跑步的速度吗?如果小红追上爷爷后, 立即转身沿相反方向跑, 那几分钟后小红再次与爷爷相遇?这是一道“环形跑道问题”,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的重点.我用多媒体模拟运动场上比赛的情景.学生通过耳听:“砰”, 随着现场一声枪响, 二人同时出发, 使学生身临其境;眼看:观察二人跑步情况;手动:用图示法, 画出二人跑步线形示意图, 使学生的眼, 耳, 手, 都协同运用起来了, 很快就学会了“环形跑道问题”的解决方法, 强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心理内化, 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解决.

三、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有效意识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学生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当学生学习中思维受到阻碍时, 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 诱导, 点拨, 沟通遇阻的思维, 利于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后, 遇到这样一道题:如图, 有一个正方体的房间, 在房间内的一点A处有一只蚂蚁, 它想到房间内的另一点B处去吃食物, 试问:它采取怎样的行走路线是最近的?由于解答本题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解答起来感到很棘手, 而教师使用教具进行引导理解又存在着诸多不便.若通过多媒体, 在屏幕上展开正方体侧面, 再连接AB的动态演示, 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来解决, 学生既顺利地突破了思维障碍, 又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遵循学习规律, 提高思维效力

每一节课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 更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在上课前, 我不再让班长叫起立, 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音乐, 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 我针对:将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只切一刀, 剩下的部分可能是锥体、柱体或其他立体图形, 就其中的三种情况, 说明剩下的部分有几个面, 几条棱, 几个顶点.这道题, 用多媒体制作了多个长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 把剪切的画面一一演示出来, 剪切的角度由小逐步变大, 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 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教学《数据在我们周围》这一章时, 我利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 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再把它转化为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表达方式, 使学生体验到实践生活中数据的存在, 以及数据的快速处理学生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五、发挥辅助功能, 提高有效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但多媒体不是决定性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 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 而是将它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实现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应紧扣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体现教学策略, 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创设出各种必需的教学情景, 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2. 在慎选材料的前提下, 更应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方法和时机, 没有固定的模式, 要根据课型教材选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 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 要把多媒体的科学使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明确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善教法和学法, 达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收到的效果,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切忌把媒体教学变成课件的展示, 或者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 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 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 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的设计、精心的组织, 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多媒体所具有的功能加强了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动态效果, 这也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所以不能厚此薄彼, 二者应优势互补.

总之,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揭示出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其变化过程展示得连贯具体, 抓住了本质特征, 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最有效.

多媒体与数学 篇2

作者:徐慧琴 文章来源:盐城市冈中小学 点击数:243 更新时间:2010-1-11 11:15: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正因如此现阶段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是我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粗浅看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生动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如:“圆的认识”这一课,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一幅“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各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64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割补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后的情形,从而能理解圆能转换一个等积的长方形。这样一来就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消除教学的疑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例如:一年级加减法应用题学完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展需要,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物乐园”的场景,小兔、小狗、小松鼠等各种小动物,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数量,形态各异。学生看着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思考其中蕴藏的数学问题。好表现的他们,观察得更仔细,思维特别活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既深化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巧用多媒体,渗透数学美

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取、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众所周知,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精心设计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中国的苏州园林、中国的民间剪纸、风筝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美,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教育。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从而打破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沉闷,让我们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然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反应的速度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本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专注的猜想、推理、运算等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是在欣赏数学,而不是积极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目前见到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音乐,时而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课,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浪费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主次不分,节奏过快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固然作用相当大,但也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用,如果牵强附会,反而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严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要非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23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是数学课堂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中,应根据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辅助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其更好地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组骑独轮车的画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此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呆板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汽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则在安全的情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和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收集时间,声像并茂,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强,但理解能力差。数学课本上的有关材料,有的是静态的,有的是抽象的,仅仅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其原理,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不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使用传统教法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和特征,促使学生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精讲精练。

例如:在《圆的面积》中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重点,先让学生拿出16等分圆的学具(硬纸板作成),小组合作,试着拼一拼,摆一摆,能摆出我们学过的哪种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讨论你摆的图形和和圆有什么关系?它的面积怎样表示?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一部分学生还似懂非懂,这时正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师及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圆分割成相等的4份、8份、16份、32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一边演示一边说明,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明白了“化圆为方”的原理,这节课的重难点很快就突破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加大练习的密度

数学的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课堂时间短,需要的练习内容多。通过多媒体可以将需要练习的习题分类并制作成课件,在练习课上或是一节课的后面进行练习,这样就会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加大练习的密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题型,练习更多的题目,从而尽快掌握应知应会知识,提高了学生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依靠它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感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所带来的种种益处的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多媒体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多媒体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里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制作课件很花哨,没有突出主题。特别是数学课件要避免花哨,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操作电脑的能力较低。只要一遇到公开课就会手忙脚乱,到处求人制作课件。由于制作课件的人不是上课的教师,课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意图的偏差,或者是操作失误导致课堂出现偏差。学校可以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然后再找几个课件制作高手来教大家学习制作课件,逐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

2.多媒体成了主角,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有的教师在播放多媒体时,很少提问和说明,或者不提问和不说明,学生看完后对播放内容一知半解。还有的需要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却直接用课件一代而过,一节课成了教师一直只顾操作计算机,学生只顾看课件,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教师的提问,讲解,引导,板书;学生的回答,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推理判断,总结汇报等传统教学优势是任何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上课就成了作秀。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适时、适度。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从有利于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角度考虑,当用则用,能不用则不用。还有一种极端现象也应该避免,一些学校的领导认为没有课件的课就不能被评为优质课,难道不用课件就上不出一节好课吗?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情境设计 篇4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运用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情境, 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 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 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 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 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感性认识不足, 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计算机提供学习者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友好的人机交互情境,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习,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个人潜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 针对性。

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

2. 启发性。

设问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 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由于有了实际问题背景, 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异常高涨,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构造函数法、定比分点法、数形结合法等十几种方法竞相出现。在解题回顾中, 师生还共同对问题进行了引申、推广及相应证明, 从而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

3. 挑战性。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 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 学生会望而生畏。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能够“跳一跳, 摘果子”。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 学生能更生动真切地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误差、运动与静止的极限过程, 从而对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有了深刻的领悟。

4. 明确性。

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 避免空洞抽象。可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 步步深入,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趣味性。

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二、以主题式的故事情境素材支撑数学学习活动。

在问题解决或应用取向的数学课程设计中, 一些现实情境主要是作为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 (如知识、技能、能力目标) 的背景或应用环境的具体事项而设计的。而通过故事情境设计引导数学学习的课程设计虽然与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有密切联系, 但其课程设计的中心在于设置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情境, 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 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经历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此类课程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即“抛锚式”设计, 这里的“锚”是情节逼真的故事或场景, 学习和教学活动围绕“锚”展开。这种学习是建构性的, 即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 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这样的学习常常具有知识的生成性, 探索问题的开放性, 以及手段的多样性。

三、利用网络环境, 创设真实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主动质疑的第一步,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网络环境, 创设协作情境, 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使学生思维不受拘束, 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解决学生入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课堂会, 课后自己动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出现障碍不知如何突破的情况;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有利于开拓、提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 学生或通过信息资源库, 或连接互联网,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

师生交流协作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在交流讨论活动中扮演配角的角色, 在学生质疑、释疑讨论过程中, 作用为巡视、指导、点拨、收集信息, 把难点分解, 引导学生主动探讨。

五、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异面直线概念教学情境设计及分析。

异面直线定义设计与分析:观察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环境中处于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物体, 并将其抽象为数学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新表象的建立总是利用熟悉观念的表象, 做必要的修正或扩展而成。处于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物体, 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已接触过, 但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模拟不仅真实性高, 而且有视觉化的效果, 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认知编码。同时计算机使观察的对象数学化, 用数学的观点来描述已有的经验, 缩短了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多角度观察、查找线与线的位置关系类型, 总结出异面直线概念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 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实践, 使学习者在做数学的过程中, 将正方体自由旋转,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判断。配合计算机反馈功能, 及时了解自己判断结果, 逐步总结出异面直线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典型的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时计算机提供的多视角、大信息量的观察对象, 克服传统教学中以偏概全的弊病, 有利于建构出正确的异面直线概念。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5

教师 雷小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好比一本趣味盎然的好书,开篇就该引起读者的兴趣。课上,巧妙成功的开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由被动变主动,畅游课堂,学习新知识。例如,我在上一节数学归纳法的课时,我可以让学生先看看电脑投影机上的先后出现的几张扑克牌:红桃2,红桃3,红桃4„„然后盖住一张牌让学生猜它是什么牌,学生马上有很多猜是红桃5,当我用鼠标点开这张牌时发现它是张牌确实是红桃5,他们很开心,然后我盖住一张牌让学生猜它是什么牌,学生马上有很多猜是红桃6,而当我用鼠标点开这张牌时,同学们发现它是一张黑桃q,这时我及时由不完全归纳法的不足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就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使我这堂课上得很活跃。

二、变抽象为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在课堂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我在讲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时,我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多米若骨牌倒下的动画,然后让同学们归纳出要所有的骨牌倒下,骨牌必须满足哪几个条件,学生们归纳出:第一,要第一张牌倒下;第二,要每张牌倒下后它后面的牌一定能倒下。这时我就归纳出证明中的关键两步:第一,当n=n0(例如n=1或n=2等)时结论正确;第二,假设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n=k+1时结论也正确。然后让学生对比着两者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及其在证明中运用两步走的方法的原因,再通过几个实例练习后,让学生通过一个直观的动画深刻理解了数学归纳法这个较抽象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

传统的数学授课中,由于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少,而数学概念抽象而枯燥,学生接受的刺激单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容量当然就小。利用cai的先进技术,课堂教学就可以变得生动活泼。

首先,计算机的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我们在分析数学概念时,可设计一些与概念相关的情境,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考查,学生就可以全方位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三角函数图像变换的教学时,通过几何画板生动的动画功能演示出y=sinx变换成图像的相位、周期、振幅的变化的全过程,变课本上死板的画面为栩栩如生的动画,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cai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上高三数学复习课时,因为很多知识都是学习过了,所以学生主要需要的就是大量地做练习,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省许多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的图形及动画使得解题过程更易理解,从而节省了讲解题目的时间,最终可以使得一节课的题目容量大大增加。

总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时代的活水,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这一学习资源的限制性,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课本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信息技术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确实有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学的各种资源与形式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家思考,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还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用形成性过程来得出结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改革使数学教学的目标发生偏移吗?教师和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吗?信息技术该如何用,用到什么程度?诸多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多媒体手段与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结合

随着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为了都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试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问题,谈些肤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的特性

1.直观性。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就会很直观。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让学生回答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三角形,然后利用计算机将其演示出来,并指出其外边框都是三角形。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2.趣味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尽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3.深刻性。由于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因而,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4.艺术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熏陶在多媒体所构建的知识的海洋中。

二、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计算机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数学情境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

(二)多媒体计算机能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便提高了学生注意力与动手能力。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

(三)多媒体计算机能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

多媒体——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篇7

一、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能够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在课堂上重现出来, 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中,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 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 先视频展示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让学生观看, 学生可能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你们可以根据所见到的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们很自然地会提出“下车多少人, 又上车多少人, 车上现在共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根据“上车加, 下车减”就自然地解决了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借助电教媒体, 就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时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可以借助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1. 有助于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对直观性强的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而这些数学知识也来源于生活,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 在学习“循环小数”时, 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 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

2. 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能否突破重难点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突出和强化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 将学习内容用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例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 在教材中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A和B分别站在两地 (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 强调这是两地) , 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 (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 , 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 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 (强调这是相遇) 。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 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这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多媒体手段让生活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来源于生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时, 我联系本地的旅游特色景点——达赉湖, 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达赉湖的美丽风光, 激起了学生前去旅游的热情,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旅游前应先购买哪些物品, 再讨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购买的物品和乘坐的交通工具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购物和美妙的旅行之中, 在富有生活情趣的讨论氛围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两组数量关系, 同时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一节数学课在快乐的旅游生活中度过, 实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并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四、多媒体手段带来了逼真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把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带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 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现实的。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弥补数学课堂脱离生活的尴尬局面。多媒体手段能模拟、创设出逼真的生活情境, 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创造出所需要的情境。

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超市购物”这一课时, 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现实购物的情况,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购物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超市购物”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 也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 能把一个五彩的生活世界重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的把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感, 节约时间、收到超时空的效果, 切实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够使生活更好的融入课堂,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 它不仅使表达更生动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与心得 篇8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求知欲好奇心, 这是人的永恒的, 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作为理科, 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所以教师要注意创造好的氛围, 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指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入学习情境中。在教学中, 要尊重孩子们的自尊心, 多给孩子们表扬与鼓励, 少用批评和指责, 否则可能导致学生们产生负面情绪, 产生逆反心理而厌恶数学课。

在数学课堂上和课堂外, 都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 积极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要耐心启发、指导, 直到学生弄明白。在课后, 教师也要主动关心学生们, 嘘寒问暖, 成为他们的“大朋友”, 做到严而不厉, 亲而不昵, 既保持了教师的威信和尊严, 又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这样, 学习数学的时候, 孩子们就不会因为数学枯燥难懂而对教师敬而远之。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小学生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 对新奇的事物尤其敏感。在数学课上, 我的根据课堂需要, 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导入新课之用, 以鲜活的形象和动感的演示打开学生们的想象之门, 在活跃而热烈的氛围中顺利引入新的数学课。

数学教学活动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的场景相关。比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 可以准备一些多媒体图片, 比如出示一个桃子、一个梨子和一个苹果, 然后让学生猜想接下来将会展示哪些水果。大家十分积极, 有的说是香蕉, 有的说是橘柑, 有的说是柿子, 有的说是菠萝……我说, 今天展示的水果只有三种, 然后我出示一个桃子, 让学生猜接下来是什么, 学生们说是“梨子”, 我问“下一个呢?”学生这时异口同声地说, 下一个肯定是一个苹果……然后又进行了第三排, 仍然是一个桃子、一个梨子和一个苹果。这时, 我问学生们:“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学生就说:“不断重复”。我接着说:“三种水果重复的顺序一致吧?同学们, 这就是——规律。”如此, 自然引入了这节课的课题。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本校所在地的生活场景, 将数学课植入到生活之中, 从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的数学技能, 包括良好的观察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抽象能力和演算能力。由于教室空间的限制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经常带着学生在课堂外面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

此时, 除了借助图片、卡片、实物等来创设教学情境, 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教学情景, 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数学演算不再觉得枯燥无趣, 从而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巩固练习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一些小游戏、小竞赛, 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争夺优胜者, 创造一种热烈的数学课氛围和学习数学的积极兴趣。

四、多媒体和动手动脑能力相结合

多媒体在数学课上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小学数学教学是门复杂的艺术, 传统的课堂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应该坚持保留。教师不妨将数学和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东西联系起来, 营造出探究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例如, 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 教师从红领巾、少队旗等形状引入新课后, 请学生任意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画的几何图形特点。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可以准备6厘米长的小棒两根, 8厘米, 10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 请学生搭出两个三角形。通过动手动脑的教学, 可以营造数学的现实感,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五、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必须了解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理, 将数学课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 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 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 将童心看到和想到的数学世界用多媒体表现出来, 让枯燥的数学变成一种学习乐趣。如此, 数学作为一种美好的学习乐趣将伴随着孩子, 数学也将化为一种美好生活和工作场景永远伴随着孩子们。

参考文献

[1]陈莉娜.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J].新课程 (中) , 2011 (3) .

[2]林国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 2010 (1) .

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篇9

关键词:数学,多媒体,有机整合,教学环境

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 黑板加粉笔, 偶尔加一些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 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巨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内容通过综合处理及其再交互, 制作出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图文并茂世界, 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能极大的地激发学习兴趣。现在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 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 讲授无理数一节课是, 制作了几张有关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我还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直观地表现了三线合一的现象, 让学生从感官上区别具体概念, 加深了记忆, 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起到了形象直观, 提高课堂效率,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内容抽象, 概念严谨, 教师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中, 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窗花、风筝、蝴蝶、汽车等生活中的图案, 让学生在欣赏美中感受美、创造美。再去展示学生作品, 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形象、具体、直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使用多媒体, 让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常规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不能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又强调“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 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知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和学习。例如, 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的“从分数到分式”时,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 展示祖国大好河山, 让问题出自实践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再引出分式概念, 让学生体验到在数学中建立一个新的概念, 大多是实际生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教学课件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实际情境中, 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数学的解题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习, 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侧重于逻辑推理, 偏重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 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 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 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学习数学。

例如, 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 可以充分利用实物, 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 但由于实物不透明, 学生观察不方便。因此, 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 给六个面画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 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 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 抽象于实践, 创设数学的良好情境, 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 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 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 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多媒体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 提供了超大的信息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 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 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 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 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略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 篇10

一、多媒体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影响

(一) 以丰富多彩的资源, 增大课堂容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快课堂节奏, 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教师可以将它作为方便的教具, 利用它制作新的教学课件, 以创设相关的情景。教师也可以通过它, 利用已有的课件, 比较形象直观地演示教学对象, 深入地演示数学关系, 动态地揭示数学本质, 形象地展示数学思维, 从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相关的学习情景去探寻数学的奥妙,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以往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 大量时间用在了任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解说和板书演示解题方面。课堂上, 任课教师语言解说的过量使用, 常常会导致学生抓不住该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学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数学教师先后解说的授课内容关联起来。而板书演示内容过多, 则会挤占任课教师大部分的授课时间。同时, 这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学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 则能将大量的练习题和课本例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 从而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练的容量都能达到最大化, 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

(二) 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

数学任课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 可以创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这种创设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又具体, 易于学生消化和吸收。而数学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面的逼真性和音效的动听性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则可以将抽象且逻辑性强的课堂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数学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有关数学的实践操作, 则是使学生科学地记忆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 它也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也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景, 则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 数学老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 创设问题情境表达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可以变抽象的数学问题具有现实的内涵, 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进而增强他们自觉参与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是造成广大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方法, 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 巧设疑问, 增强悬念性,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和实验中,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其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学习者, 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以往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对所学内容往往会感触不深, 易疲劳,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改变了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 使数学教学模式变成了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和班级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新模式。相应的, 数学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也相应地变成了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运用网络并举的局面。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 使抽象、静止的数学对象具体化、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最终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 课件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 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认知活动的主体, 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数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针对所教授学生的不同情况, 如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选择, 不应该以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目标, 而应当设法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 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有利的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获取知识, 所以多媒体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另外, 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只能使用统一的节奏, 面对全体学生, 更多地只能考虑学生们的共同需求, 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而课堂上可能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经验积累不同、思维反应也是快慢不一,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弊端。这就要求数学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 从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 做到课件内容的表达准确, 难度适中, 富有趣味性。

(二) 准备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

数学这一学科, 难就难在它融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实用性于一身。任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内容时, 不能只是单纯追求课件表面的生动和界面的美观。任课教师更应注意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当前市场上出售的数学教学软件大都缺乏启发性, 不考虑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 更不用提传授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了。因而, 当下任课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一定要考虑到如何凭借它设计出与以往相比更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三)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板书来阐释相关的数学概念, 解题步骤也是按部就班地逐步演示, 最后再总结出相关的数学解题方法。这种方式可能造成课堂容量小, 效率不高的弊端, 但这却给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虽能解决传统教学容量小的弊端, 但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机不恰当或者过多, 则可能会使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过程, 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因而, 教师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放弃板书, 要注意因材施教, 把握好使用时机, 保留授课的必要步骤, 留给学生自我反思和内化所学知识的余地。

(四)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避免流于形式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任课教师受制于学校的硬件条件, 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普通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一般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这导致了多媒体教室配置较少, 学生平日接触少, 而教师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偏低。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本人更应该, 利用一切机会掌握好好多媒体技术, 并能用它熟练地展开教学活动。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任课教师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把握好时机,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摘要:分析了当前多媒体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并简明阐释了数学教师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58-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迅速地走进校园。以前应用粉笔、黑板、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课堂教学带到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到来给课堂带来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加了知识量和信息量。数学是一切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数学应用正向各个方面延伸。数学在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工具学科。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不仅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随着发生变化,而且多媒体的交互软件、图形、声音也在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学校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一直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材。将多媒体引进教学之中,这些措施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

自从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学校,老师们开始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软件进行教学。同时学校也开始安装硬件设施,校园网开始接通。为了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学校安排了节假日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争取让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走进教室,逐步地从过去几个老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到现在几乎每个老师都有应用,并在教学上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几年来的多媒体数学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都保证了教学的要求,而且学生反映良好。一种“寓教于乐”的理想逐渐变为现实,逐渐地摆脱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单向式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从授课环节、答疑环节和课后辅导环节阐述一下。

1. 授课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要用大量的时间把本节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图形等一一搬到黑板上,老师把这些东西搬到黑板上的同时,下面的同学只能等待。一堂课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一些优秀的教师有时会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但这样又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讲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老师往往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圆,很有耐心地把两圆相切、相离、相交位置关系一一都画下来,并展示到黑板上。但讲到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时就不能画下来了,只能一边讲一边用准备好的教具进行演示。这样的一节课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利用多媒体教学只用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完成教学了,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不是说把简单的东西搬上去就行,它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而且要培养一定的审美观念。

2. 答疑环节

以前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答疑只能面对面辅导。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为答疑环节提供了方便,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学生给老师发E-mail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发邮件解决问题或者制作成课件带到课堂上再讲。

3. 课后辅导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我们开设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Mathematics的绘画、计算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老师们对课后辅导也不再发愁。把以前那种单调、枯燥的课后辅导变成活泼、有趣的课后讨论课堂。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当作一个讨论热点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把自己各自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直观的展示在屏幕上,然后经过同学讨论,老师点评,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的优势

1. 信息量大

数学教学课堂中定义、公式、例题比其他学科多。以前在教学中经常造成前面讲的公式已经擦掉而在后面的例题中又要用到的矛盾。而现在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2. 多媒体讲授的全方位效果

利用多媒体授课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变直观化、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像、动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使学生认知渠道多元化。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效果。通过了解事物的形象、声音变化和发展过程去获取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减轻负担,一个生动形象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要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讲解,而且还可以插入某些资料,原本要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点击一下就可以了,节省了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可以不再苦于时间不够用了。

3. 充分利用时间

电子文档便于老师整理教案,只需在新的学年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避免了以前那种重复机械的劳动;另外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淘汰了以前用粉笔、尺规作图的历史。教学软件,例如超级画板,可帮助教师绘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而且数学软件做出的图形标准化、直观化、准确化、立体感强。在加上PowerPoint强大的功能,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观看,便于理解。

四、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选择多媒体材料时一定要从目的出发,确定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讲授数学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的。其次再选用不同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声音和画面。只要直观、方便地把问题解决了就行。应用各种媒体既要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又要考虑到应用媒体的具体目的。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能使目的明确,讲究实效这一点落到实处。

2. 应用各种媒体时,注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以前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边讲一边拿着各种模型。例如:棱锥、圆柱等一些空间图形。学生也尽量展开想象寻找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但现在有了多媒体很方便地把图形展示在屏幕上。比较直观,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懒于动手、动脑了。

3. 及时反馈、调控

多媒体教学要求及时反馈,以进行调控。这种反馈是双向的: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的反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的反馈,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或肯定或改进或矫正的依据。同时重视两种方向的反馈,课堂教学过程就充满活力,就会运转自如,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4. 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从哪些方面参与呢?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教材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要让学生很好的了解并掌握信息就必须对教材、学生两头都要有深入地了解。只有这样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

(2)准备好恰当的媒体。在深入了解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事先要准备好适合教学内容的媒体。

(3)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这一点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减轻了教师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5. 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反复矫正、精益求精。

6. 教师要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五、结束语

我们的目的是探索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特点,处理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启安,刘志镜.多媒体软件设计技术[M].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课题组.探索有中国特色是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J]. 教学与研究.2005,(2):36—41.

多媒体与数学 篇12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渲染课堂氛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唤醒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因此很多教育名家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吝啬财主和火柴的视频故事:财主叫儿子买一包火柴,并叮嘱儿子买来的火柴要根根能点着的,结果孩子把火柴带回来时,每一根火柴都是点过的。这个故事很诙谐,也很有寓意,学生听后兴趣大增,很想知道这与数学有什么关系。这时教师提示,要想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学完这节课就明白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明显。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有效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题型变换复杂,因此,在教学时全盘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在单元复习、专题讲座和试卷讲评时,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复习课中,涉及很多证明和相关边角计算题,图形复杂多变。针对这样的素材,教师在课前可以制作Flash动画课件,在题型转换和拓展延伸训练中播放这些课件。这样,既节省了课上画图的时间,优化了时间结构,又能形象直观地展示题目中条件的变化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展示数学过程,揭示数学本质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以进行数学过程展示,科学揭示数学本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函数图像的生成教学中,可用Flash课件描点画图,效果直观,真实准确,学生一目了然。在讲解几何证明题时,可用Flash课件展示辅助线的作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讲有关动点、动线、动面的综合数学题时,可制作Flash课件,展示动态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内涵。图1是河北省的一道中考题,题目涉及两个动点P和Q, P点从D处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D→E→F→C→D的方向匀速移动,Q点以一定的速度沿Q→A的方向匀速移动,求出相关的数学量。在讲这道例题时,利用Flash动画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动点在移动过程中存在什么规律,从而为解题扫除障碍。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的目标。很多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在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这些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式的生成过程 (如图2所示) 。通过动画展示,学生能清楚地看出各个边的变化过程。每一个细节可以重复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到勾股定理的内容,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发挥媒体共享优势,促进学生同步发展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信息量很大,信息呈现时间较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看就会,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课件就展示下一个问题了,不利于全班学生同步发展。为了让全体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把课件发至公用邮箱或QQ空间中,让学生下载后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巩固这些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延续。

六、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 多媒体技术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春风和雨露, 但它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唯一法宝, 应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使用相应的教育设备和教学方法。立足“为了效果而用”的原则, 扬长避短, 彰显多媒体的风采, 确实发挥其资源优势作用,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银行下一篇:均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