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2024-09-20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精选8篇)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1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对初中数学和多媒体整合途径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探析。

[关健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整合;反思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暴露出诸多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数学的特点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3、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一直以来,教师是课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就会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几何画板》软件是当然的首选。《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适合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上数学课(特别是几何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掌握并运用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自觉的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师课件制作的培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使教师能熟练地掌握使用PowerPoint、Excel、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教学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二是使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是使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学科课件制作的规律来。如初中数学课件的制作,教师首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然后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产生不同的分支,经过这样安排的教学内容及过程构成多媒体课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3]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2期P10、3期P16)[4] 计正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2期P95)

[5] 张华 《与时俱进——浅谈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4期P93)

[6] 屈清明 《几何画板教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2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历史, 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 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写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 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 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 因此, 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在这个情况下, 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 将使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 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的内容时, 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 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 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 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的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 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 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 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 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有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且有些内容有比较抽象复杂, 地域空间概念强, 学生感到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讲授是无法实现的,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 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学习感受历史, 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 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时, 一定要把航海路线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地图, 才能讲得清楚。这时就可用多媒体, 运用动画效果配上解说, 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将每位航海家的路线标示出来, 这样学生对方向、对地图有了准确的把握, 对四位航海家所到的地方如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就有了深刻印象, 而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相比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在处理历史教学重难点上有所突破, 那要依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 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 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 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 思维能力占了特殊地位, 它是智力活动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 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 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 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积极的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的复习课时, 可先播放有关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准备情况和后方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 接着还播放三大战役的片段及人民群众支援我军的情况, 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军事力量几倍于共产党, 而且有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下, 国民党仍会失败呢?”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理论性知识, 加上刚刚看了相关记录片, 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以他们会很快总结出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民心, 而共产党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 因此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理性的认识,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找到答案, 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靠语言来描述历史, 缺乏情境渲染, 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如今的课堂教学,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在这方面发挥了他的优越性, 它可以通过一些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 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 增强真实感,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通过内心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 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 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人们吸食鸦片, 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 不仅形象的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 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思考

初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便是数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下文将进行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希望学校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

一、多媒体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益处

初中数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对代数和几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呈现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发展思维、总结规律;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显得片面

在一些应该重点详细讲解的数学内容中,利用多媒体讲课的方式容易忽略重点,使得重点内容被一提而过,很难让学生关注重、难点,影响学生的学习侧重点。

2.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工具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就目前来看,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逐一播放,完全抛弃了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工具,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使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单纯追求形式上的花哨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滥用动画,盲目地添加一些花哨的声效、图像、动画,违背了本质的教学服务,忽视了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宗旨,结果使学生在上课时过分关注花哨的形式,忽视了真正重要的知识内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1.把重点、难点教学放在首位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在呈现给学生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锦上添花,使得两者相互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数据的收集”这一课中,应该首先突出数据收集概念,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进行印象加深和分析。

2.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应当结合粉笔、黑板工具和学生共同动起手来,抛弃以前上课只看视频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为学生示范。

3.要体现出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抛弃过于花哨的教学形式,回归到知识传授的朴素教学模式中,体现教学主体。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抛弃那些花哨的圆的动画,回归到圆的性质上。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这样就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分析,提出了几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的建议,希望增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2]计正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网络科技时代,2007.

[3]张华.与时俱进:浅谈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网络科技时代,2007.

[4]屈清明.几何画板教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4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1.过度依赖多媒体。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难以把握好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基本上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既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影响了多媒体教学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促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主角,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也难以促使多媒体技术发挥积极作用。

2.盲目利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一般来源于市场和网络,并非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将学生与教学内容结合,通过多元化方式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简化知识难点,然而,在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完全照抄照搬,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还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

3.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目前,一些数学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过度追求教学密度,且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多媒体课件成为单纯的屏幕投影,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错误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违反了现代教学需求,而且脱离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中心,不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需要坚持的原则

1.实效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关键处应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学生过于沉醉于多彩画面,而忽略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够将其全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而应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辅助工具。

2.与传统媒体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内容丰富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但传统媒体中蕴含着更多的情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忽视传统媒体,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更多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兼顾软硬件。软硬件作为多媒体技术基础,不能够忽视任何一方,要坚持软硬件并重原则,科学选择和使用软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要提高直观、形象性;针对高年级学生,则要增加表现力,以此来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相应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1.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作为人们认识和行动的重要动力,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反之,则会出现厌恶情绪,抗拒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化表现方法创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数学基础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简化数学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分数大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四个娃娃共同分一个西瓜,第一个娃娃吃了1/4,第二个吃了1/2等,这时可以给第一个娃娃配音,说自己吃得多,教师再提问学生:“他们谁说得对?”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完成教学任务。

2.突破知识重、难点,夯实基础知识。小学时学生身体、心理及智力等尚处于发育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概念,小学生接受难度较大,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精髓。因此,在数学概念等重点、难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利用多媒体简化、分解数学概念,用学生之前接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日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除法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分解求平均数过程,先将数字相加,再进行除法运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重点,还能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

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掌握知识真正的内涵和意义,仅仅停留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阶段,对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自身作为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保留一个知识点,并提问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渗透,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性,并采取正确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使用误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法,,18,(3):259-261.

[2]桑运生,陈士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5):12-14.

[3]陆灵俊。让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10,(8):158-159.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5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实施的可能性,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结合实例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课程体系的修订、“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教学;钳工实训;实践;思考

技工院校以造就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其中不少专业都将钳工技术设置为学生主要专业技能。作为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由于实习内容是简单手工常规操作,实训条件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多年来一直被落上落后、陈旧、脏累的“帽子”。学生普遍认为钳工技术与时下高速度、?{精度、高可靠性的机加工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而这种错误认识也招致钳工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接受趋于被动。

钳工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综述

(一)“一体化”教学运用于在钳工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

从教学设置上看,“一体化”教学以实习课题为主线,只是对原有的实习教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对理论课程和实习教学进行了整合,选择了实用性强,与实习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因此从课程设置上看,可行。从教学时间上看,“一体化”教学理论课程融于实习教学中,虽然每个课题的实施时间变长,但这里多出的时间实际是由理论教学分解而来,总体的教学时间仍与分开教学的时间相当。这样的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从教学场地看,“一体化”教学要求场地能在理论和操作功能上兼而有之,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实习场地进行简单改造,配置一个可实施理论教学的场地,即在原有设施上添置课桌椅、黑板和多媒体设备。而这样的条件不少实训车间早已具备。因此,实训条件也是可行的。从“双师型”教师的资质看,技工院校已经培养出一批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于一身的专业课教师。

(二)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较,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理论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弥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应的实操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活力,激活了课堂气氛。具体而言,“一体化”将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及钳工工艺课程与钳工实训整合为多个模块,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完成 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改历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露无遗。

实践做法

(一)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取决于由技能的需求,目前技工系统没有与之对应的配套教材。《钳工工艺学》和《钳工技能训练》是之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用的主要教材,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还涉及到《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和教研组同仁一起以上述教材为蓝本,编写了《钳工一体化教学试用稿》,根据企业要求和专业特点,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将钳工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呈现。一共围绕钳工实训要求设置18个课题,每个课题都安排成工作页格式,包含有“理论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评分页”的子项目。编写时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理论围绕实践,保持一定比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删繁就简,注重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修改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需要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工具钳工的课程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编制出适合“一体化”的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要建立在对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深入剖析,着眼于工具钳工基本技能要求,立足于对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典型常用工件的加工方法,对《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极限与配合》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汇编。重要课程的变动情况(部分)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

传统钳工教室是普通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前者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后者提供实训场所,这样的布局割裂了理论与实践,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进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地点上的分割格局,建设一体化钳工实训中心。提出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钳工一体化教室的布置思路,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实训车间的基础上对车间进行重新规划,开辟出理论教学区域,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将教室和车间结合放在一起,而是更注重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除常用的实训设备和课桌之外,教科书,工具书等专业资料,可以随时上网的计算机。以螺纹底孔直径的确定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和通过网络资源分别获取方法,再相互对照,在培养查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使用多种方法获取答案。

结语

实践证明,钳工一体化教学符合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是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广大钳工指导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积累更好的教学素材,摸索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远教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篇6

曾溪中心小学 何才华

[摘 要] 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有实效。

[关键词] 远教资源 灵活应用 课堂精彩实效

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任教了二十多年,靠的是“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备课主要就是“摘抄文字”,靠的是几本书——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专门在书店购买的备课教案,综合起来进行备课,写教案。“摘抄”之余,无奈地说:“备课其实就是抄教案,不知何时了。”要是想备个声形兼备的动画、图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是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当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的。不单单是我,我想大多数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近几年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条件,真正为农村学校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但如何有效的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总结,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远教资源不能“拿来即用”,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创造”

当 “远程教育”这个新的名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的确让人感到很兴奋,农村小学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这样先进的媒体上课了,这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刚开始用远教资源上课我是这样做的,把计算机打开一放,学生通过看投影,就能听到看到优秀教师讲课,知识就学会了,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辅导一下就行了,这就算是利用远教资源上了一节课。当我在2006、2007两年中分别接受了县教体局、乡中心小学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和2008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和考试后,我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远程教育资源它涵盖的内容很多,一节课除了有优秀的课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动画课件、练习题、课外扩展知识。但在运用中我发现许多优秀的课例并不能完全适应于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有个体上的差异,他们接受不了高频率的学习活动,如果一味地完全应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跟不上,只会适得其反。我发现,在我一开始想象中的把别人的优质课件拿来就用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远教资源进行“修改创造”,恰当、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修改创造”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在课前把有关这节课的内容先看几遍,哪些内容能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哪些内容较深,自己所教的学生难以理解,课件、动画、训练题穿插在课堂中哪一个环节更为合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既有情景的创设、知识的传授、生动的动画画面激发兴趣,又有多样的练习题提高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二是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加以“修改创造”,组成新的媒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扇形统计图》一课时,从远教资源上获得的媒体资源非常精彩,我认为没有必要修改就直接用,结果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并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于是我认真反思将原有的资源加以修改,将原始课件上的统计图改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后自己动手制作扇形统计图,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很好。

二、远教资源的运用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功能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另一方面又要求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学习时间的保证。同时也不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特征。部分教师在运用远教资源中的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往往都迷恋于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老师的启发点拨。如果多媒体课件的图象、动画、声音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思——看——再思——交流——总结”的认知规律。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明灯”,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远教资源的运用也必须符合且服务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否则,教师运用远教资源就只是为了“用”而“用”,华而不实,让学生不知老师要表达什么意图,感觉是在云里飞雾里跑。另一方面,远教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多媒体课件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因势利导,来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答题等能力和技巧。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复习课时,就利用远教资源里面的大量复习题对学生进行练习,这不仅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时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网络,从而更好地建构知识。

三、要体现计算机教学的“辅助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集合。而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是计算机代替不了的。所以,在运用远教资源上课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师语言手段和其他手段(如课堂提问、学生笔记、分组讨论、课堂检测等)的使用。如果我们在利用远教资源进行上课时盲目追求艺术性,求大求全,画面连绵不断,文字越来越多,让学生应接不暇,必导致出现了“人灌+机灌”、“板书大翻板”等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远教资源修改创造的过程中注意计算机教学的“辅助性”,对计算机的应用要力求简洁,操作方便,交互性强,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既要注重其可视性和趣味性,又要体现出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记得刚开始运用远教资源上课时,我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草船借箭》一课,当时这位教师在整节课都充分利用了声音、图像、动画等,应有尽有,画面连绵不断,可谓精彩极了,可是课后问学生“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像这样盲目的追求艺术性就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对策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技术优势。怎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高效教学, 如何在多媒体运用上扬长避短, 也是任课教师思考和关注的话题。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误区

1. 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但是, 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后, 虽然教学手法有了改变, 但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理念仍大行其道。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的形式给包装起来, 确实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然而, 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形式主义教学面前被严重制约。原因乃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看做时尚, 利用不当, 一些教师对其依赖性过大,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分析, 将教学任务扔给了多媒体。这种滥用多媒体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停留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的认识上。

2. 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

一些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忽略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原则和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淡化语言教学和思维启发的作用, 提升了学生的体验, 却阻碍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个性发展。部分教师只关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信息环境, 试图用多媒体取代黑板、取代教师, 忽略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不注重课堂讨论, 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 最终会使学生思维能力退化, 知识探究水平停滞不前。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再别康桥》时, 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通过花草迎风摆动的画面欣赏康桥的美景, 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纪念白求恩》时, 会利用电影片段剪辑让学生认识祥白求恩大夫的形象。学生学习兴趣虽然被激发出来, 但是教师过分关注画面设计, 学生过分关注画面内容, 使得教学内容被严重冷落,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 课堂教学脱离课本和实际

很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可以, 在语文教学课件制作和使用上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即教师唯恐课件知识面不够全面, 因此他们积极利用电脑储存量大这一优势, 将与课程有关的所有材料都罗列下来, 这样, 多媒体课件就成为书本和黑板的翻版, 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盯着黑板看, 语文课变成了课件放映课, 严重脱离了课本和实际。这种漠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主次混淆教学模式不仅于教学无助, 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

1. 多媒体教学应用要主次分明

坚持多媒体教学辅助的原则, 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重要保证。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唯一目的乃是服务于课堂教学, 因此, 教师在多媒体设计和演示过程中, 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认真进行内容分析和讲解, 注重课堂互动和知识课后延伸, 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将语言教学与丰富多彩的信息环境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即使手握鼠标, 也能从学生眼神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接受信息, 进而给学生以鼓励、启发和诱导, 这种良性互动可以让多媒体教学变得更加实用、高效。

2. 注重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法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即有利于克服僵化的人机互动缺陷,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的进一步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其他教学手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几何, 给学生直观、真实的想象和感受空间。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诵, 让学生就场景进行想象, 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文章所描写的场景, 其次通过录音让学生感受到直观的美的朗读, 这种读、看、听相结合的方式, 有助于学生全面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这种对文章内涵深层挖掘的效果, 是单独的多媒体教学难以完成和实现的。

3. 化繁为简、去杂、去花的多媒体应用方法

语文课堂是思想交流、语言表达的教学场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能力, 一旦多媒体软硬件喧宾夺主, 试图取代教师、黑板和书本, 语文教学也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要注意情感因素的融入, 更要牢牢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阐述。如在《紫藤萝瀑布》的学习中, 教师要把握好风景画面的放映时间, 摈弃对华丽画面的依赖心理, 积极利用书写、示范、朗读和讨论等方式,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追求, 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 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教学辅助作用, 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认识上的偏差。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深刻认识多媒体应用现实的基础上, 努力纠正、走出教学误区,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媛.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误区与对策[J].长三角 (教育) , 2012-08-15

[2]顾晓晴.中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误区分析[J].中学时代, 2012-10-2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幼儿园;教学;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使图片色彩鲜艳,而且放大了几倍,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彻底改变了一贯老师讲、幼儿听,几张图片反复讲述、摆弄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理特点,多媒体课件能满足教师教学的动态需要,孩子对于动态的事物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多媒体课件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及与画面相协调的声音,它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多媒体课件对幼儿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使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适应了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分散,兴趣点容易转移的特点,并由此唤起了高涨的学习情绪。因此,对于需要动态演示和揭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通过声音、动画对孩子感官的刺激,不仅能让幼儿明白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而且它动态、直观的演示能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计算活动“飞来了几只小鸟”也是如此,通过形象的动态演示飞来一只小鸟、两只小鸟、三只小鸟,让幼儿轻松理解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让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更全面、立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多媒体让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丰富,但是不能脱离了实际,替代孩子对实物的认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多媒体课件。在选择是否要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有没有使用的必要,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科技教学,能活跃教学氛围,突破教学难度,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应变能力;反之,如果任何活动为了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教育手段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能就会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标。只有选准角度,课件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否则,不顾客观情况的滥用多媒体课件,其结果只能是华而不实。

如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的认识,就远不如利用实物教学来进行观察来的自然。若将这种原本通过感知就能获得的直接经验变成课件观看的间接经验,这样就与我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了。

三、课件不能一味追求画面的丰富,要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目前真正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多数课件需要幼儿教师自己制作,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要遵循让孩子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看课件的原则。年龄越小的幼儿无意注意就越占主导地位,而且孩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无意刺激干扰而转移或者分散。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等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但它瞬息万变的画面和五彩缤纷的信息容易让幼儿产生视听觉的混淆和疲惫。而且,过多信息资源的输入,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没有让幼儿获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而是让幼儿成了课件的观光客,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只是零星的、不完整的。例如在教师组织社会活动“一年四季”中,两位老师取材不同,一位老师的课件可谓相当精美,在课件中营造了一年四季四个不同的景象,并且配有优美的文字解说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一位老师课件中只有最凸显四季特征的植物的动态变化,画面比较单一。结果,第二位教师的课件教学效果反而优于前者,原因是前者内容包含太多,幼儿把更多注意放在了背景音乐和解说中,因为配有解说了,给幼儿自由发言和想象的空间就小了。

上一篇:消杀工作计划下一篇:处级干部民主生活会汇报材料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