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2024-07-03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精选12篇)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1

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能更加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课堂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许多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过于夸大多媒体教学, 不能适量使用, 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起主导作用, 而是起着辅助作用。

一、要适时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 教师要考虑什么时候运用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比如, 可以用在新课的导入上, 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学生读文想象、独立思考及相互讨论时, 最好关闭画面, 不分散学生注意力, 使之专注于文本。

二、要适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本身的感悟。如果用视频代替学生的对课文的阅读, 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 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三、要适用

(1) 应紧扣课程内容, 不可旁逸斜出, 不可喧宾夺主。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使用多媒体应有助于学生更形象、更准确、更深入地阅读文本, 更能自主探究, 提高学习效率。不管使用怎样先进的工具, 都应从实际出发, 适应实际需要。我们备课时, 应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多想想, 哪些内容该使用多媒体。

(2) 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在这里, 如果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那么一切花哨、一切热闹都该否定。这样的多媒体手段不用也罢!所以不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了学生的动手动脑, 陶行知也说过,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它确有其他很多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也就是说, 如果运用得当, 它将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增添了课堂情趣,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理解课文, 体味情感, 拓宽视野, 提高学习语文这门课的素养, 发挥了不课低估的作用。但是,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永远不能代替文本阅读, 代替教师讲解, 代替课堂交流, 代替学生讨论。我们要努力探索, 让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起到实在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2

我们旧式的传统教育,是语文为知识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讲解课文,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根本谈不上思考和想象,知识机械的学,往往兴味索然。

如果介入了多媒体,情形就不一样了,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和注意。我们都知道“百闻不如一见”,好的教学媒体总是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学习知识,而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草原》一文时,利用2分钟的时间播放草原的美景激动听的音乐,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婉转的乐曲,有辱身临其境,迅速融入课文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能力,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能保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很早我们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它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引导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学习《人人都要了解信息》一文时,我设计了“导读铺路——设疑引路——解疑行路——迁移拓路”的课件思路。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容量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省时增效。据有关实验证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比传统的教学“多学三倍的材料”。很多时候,往往要两三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后,仅仅一课时就能轻松解决问题。尤其是我们接触一些古典文学时,需要全面的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这些又离学生生活较远,我们就可以运用课件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思考。倘若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

四、直观形象,化难为易。

在语文课堂上,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比比皆是,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的优势,在课堂教学释疑解难中立竿见影。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可观的图画,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如:《草原》一文,学生理解草原的美景时,仅仅让学生借助几行文字去凭空想象,很难达到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游玩于实景之中,既便于理解课文,又能使学生对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了图画、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五、结合影视作品比较鉴赏,加深理解。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材让学生学会的过程,而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现在的小学教材,尤其是高年级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其中有一部分都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鉴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在比较欣赏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充分体会文学作品能激发人的想象,利于读者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创造的特点。这样课内外结合,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认识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更乐于走进文学。

研究表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再现性和形声性的特点,在学生接受的语文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94%的语文信息;视听结合记忆,三小时后学生能记住90%,三天后学生还能记住75%。同时,多媒体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思考动机和求知欲望,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篇3

一、认清怎样做才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谈到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知道何谓多媒体。“多媒体”即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组合。如,教师的板书属于文字媒体、教师的语言属于声音媒体、幻灯片为图像媒体、录像片为视频媒体等等。多媒体电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所有的媒体均能在电脑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这一点来看,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完全能够实现各种教学媒体的整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在什么时候需要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时,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它只能够加大课堂中的信息量,并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电脑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例如,在演示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现象时,我们可以用两个铁环的交合、分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必去浪费精力借助电脑来反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了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各种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教师通过演示情境,使学生產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动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又大大加快了理解速度。

简言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多媒体的运用不能代替板书,板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幻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

虽然电脑能够实现板书,但由于电脑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加之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学生往往来不及做笔记。一节课下来,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能够直观、精练地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如果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在多媒体课件中,课堂小结时展示一下完事,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简洁明了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能有一个完整、清晰、明了的轮廓和印象。所以,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还是不能代替板书,板书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四、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不了解,使用不规范,造成机器使用寿命短,增加课堂教学成本

由于大多数教师受教育技术水平的制约,不能规范地操作多媒体设备,使设备损耗过快。如,计算机的使用,相信所有的能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都能够规范地操作,而投影机的使用,就有许多教师不能规范操作了,投影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灯泡的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甚至更高,此时的灯丝呈半溶状态,在我们使用结束,关闭了机器后,机器内的风扇仍然在进行散热工作,此时,千万不可以切断电源,更不可以立即移动设备。否则,会大大地缩短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加速光学面板(LCD液晶板)的衰减和其他部件的老化。要知道,投影机的一个灯泡就要上千元人民币,理论使用寿命在2000小时左右,如果规范操作的话,一个小时的使用成本光灯泡就是一元多人民币了,如果不规范操作,使用成本将会成倍地增加;光学面板(LCD液晶板)一般在正常使用2500小时后就出现衰退现象(如果不规范操作,时间会更少),表现为颜色发黄、对比度及亮度显著下降,若要维持良好的图像品质,则必须更换面板,而一个机器的LCD面板价格大约是一台新机的70%~80%,而用完机器,切断电源,马上移动多媒体设备,把机器归还原处,又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的习惯所为,也是学校的制度所要求的,往往我们在不经意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成本。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存在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一个好的软件脚本就像一个好的剧本,直接关系到整个软件的价值。如果脚本质量不高,再好的表演也会黯然失色。而目前许多教师对于怎样写好脚本仍然捉摸不透。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往往是授课的不会制作,制作的不会授课。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相互协作,但效果就打了折扣。因为在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间与质量。

所以,目前急需对教师进行多媒体电脑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对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制作者与授课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授课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将自己最好的构想完美地表现出来。

当然,多媒体电脑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望而却步。任何事物都有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行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灵活地驾驭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4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历史, 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 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写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 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 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 因此, 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在这个情况下, 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 将使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 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的内容时, 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 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 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 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的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 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 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 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 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有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且有些内容有比较抽象复杂, 地域空间概念强, 学生感到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讲授是无法实现的,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 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学习感受历史, 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 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时, 一定要把航海路线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地图, 才能讲得清楚。这时就可用多媒体, 运用动画效果配上解说, 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将每位航海家的路线标示出来, 这样学生对方向、对地图有了准确的把握, 对四位航海家所到的地方如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就有了深刻印象, 而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相比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在处理历史教学重难点上有所突破, 那要依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 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 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 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 思维能力占了特殊地位, 它是智力活动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 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 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 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积极的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的复习课时, 可先播放有关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准备情况和后方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 接着还播放三大战役的片段及人民群众支援我军的情况, 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军事力量几倍于共产党, 而且有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下, 国民党仍会失败呢?”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理论性知识, 加上刚刚看了相关记录片, 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以他们会很快总结出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民心, 而共产党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 因此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理性的认识,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找到答案, 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靠语言来描述历史, 缺乏情境渲染, 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如今的课堂教学,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在这方面发挥了他的优越性, 它可以通过一些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 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 增强真实感,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通过内心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 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 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人们吸食鸦片, 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 不仅形象的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 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5

在历史课上学生一般积极性不高,均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以一定的地图演示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很难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好奇感、独特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好的交互能力。本人就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表现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给学生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2.趣味性: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在,它可以在比较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动感效果和丰富画面。比如说可以使文字在大屏幕上从不同的方向出现,另外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使文字以不同颜色闪烁,如我在讲到《民族团结》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画面。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3.直观性:多媒体的直观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如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对红军长征路线用其它应用软件制出动画箭头,随着教师的点击而移动。这样可使用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红军的路线,也更便于学生记忆。

4.更具有双边交互性:何为“交互性”,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想看某个电视节目,须等到播放时间电视台开播时才能看到,这不是交互性,但如果达到想什么时间看,看什么节目都能由自己决定,这就是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某些计算机软件来达到交互性,也就是说想学什么内容,就可以学什么内容,学习的进程等一切都由自己来控制。这样即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己了解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满足现行历史教学的提问、应答、个别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要求。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时,尽量不要以传统教学方式动用现代教学媒体,去控制学生,去束缚学生。而是研究它的特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即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考虑让学生不断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2.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转变。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自觉探究成为可能,它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更方便不同学生的个体选择。我们在运用多媒体中,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并刻意追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对学生进行某些指导,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以前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试想,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教师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不过1分钟,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阶段进度,实现个别化教学。

4.扩大了教学范围。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适当的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认识转化为软件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分析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解答实施遥控辅导。

5.可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靠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在这方面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它可以通过一些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历史画面中去体味,去感染,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中国人民坚决反抗的一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剪接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坚决反抗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它是历史教学手段和教学法改革的必经之路。

现代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根基于现代科技的我媒体教学手开辟了现代教育的一条新路子。

2.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越来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这些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中,我制作了一个动画片式的课件,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钓鱼,一个小朋友钓了26条鱼,另一個小朋友钓了20条鱼。课件出示后,我提出问题:谁能根据这一画面,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听?这时,老师让学生创设了情境,同时也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利用文本、动画、图像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刺激,达到加深记忆、促进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我运用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了动画,来解决一些重难点问题。如,在讲“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对求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很难理解,所以,我用Flash制作了直观性较强的动画,将一个圆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学生通过观察切分的动画,很快能得出:分得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并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快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印象极其深刻,不易忘怀。

三、强化记忆,巩固知识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课堂上,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例如,我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在讲到一般每四年一个闰年(整百年除外)的时候,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集声音、动画为一体的一个片段,那里面讲述了为什么整百年不一定是四年一闰的道理。当我播放后,学生都纷纷举手,从中获得了答案。这样,在后面做练习题时,学生就能很准确地判断出我所给出的年份哪一年是闰年。

当知识点传授之后,地行做练习。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用小黑板逐一地写出练习题,然后学生读题并解答,这样做非常枯燥无味。为改掉这个毛病,我在制作课件时,用PowerPoint把练习题分类,由易到难进行编排。为使效果更好,我又搜索大量的素材,把这些题编成了小故事,制作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房子的大森林里,住着小猫、小鸟、青蛙和大狗。一天,它们都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来帮忙,大家愿意吗?经过我这样一问学生都非常积极,并踊跃地回答问题。然后,我又给那些回答正确,并能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学生颁发了奖品。这样一来,所有的练习题就在学生边玩边学中完成了,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介绍背景知识,加强思想教育

每一学科教学内容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数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应创设相关的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动画片,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要情境交融,以情感人,从而使教育和感染的力量能够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在数与代数部分,可以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计算工具,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到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等。

多媒体现代技术以其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的特点吸引着学生,

不但能拓宽学生视野,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数学的活动之中,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刘月平.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上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中心小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7

一、选择合适的平台,注重高效、快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课件首先要选好平台。目前教师常用的平台有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等。每一种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制作课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Power Point是幻灯演示文稿软件,易学易用。它能实现简单的交互,能插入Authorware和Flash制作的动画,能链接相关网站,让学生拓展性地学习,制作一个课件只需1-2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由于它制作耗时少,能集音频、视频、动画、文字为一体,基本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Authorware可以在交互应用程序中加入文字、动画、声音,衔接性好,交互性强。但在Authorware中把图形放大,边缘会出现锯齿,而Flash却不会。Flash中的动画,具有使物体自动缩放、旋转、变色、变形等功能,制作动画更轻松,交互功能更强大。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需要,多项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巧妙地利用现有素材,在缩短制作时间的同时,让课件的功能更强大。

二、明确目标,符合课改精神。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要靠人来运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有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将“人灌”变成“机灌”,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课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内容呈现的非线性方式,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师生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报名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虚拟环境,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调用相应的资料,在“参赛活动”中,理解铁饼、标枪、铅球等比赛规则和运动器械的用途。教师在这课的设计上就不是仅仅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而是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制作课件首先要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设计意图,按需定制,按需取材,着眼点不要放在设计的美观上,而是要放在课件本身的内涵上,让教学课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件制作要注重其实用性。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粉笔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们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我们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多媒体课件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为教学注入活力,但如果用得不当和过度,有时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设计与制作课件时就应注意讲究实用性。

1. 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上,因此,无论什么课件的使用都必须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按一定顺序演示的,其实,这种课件是最不实用的,因为这种课件只能你一个人用,如果其他老师用你的课件,就必须按你的教学思路去上课,无法体现各自的教学特点,所以教师的课件最好设计成网页状,让教学者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进行任意点击,进入相应的板块。例如,我设计制作的语文课件《黄河的主人》,就将主页设计成历史资料、生字学习、视频欣赏、朗读课文、分句学习五个大的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中又有分支。使用者通过鼠标单击按钮,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内容,每一内容结束之后,又回到主画面。通过这五个按钮,使用者可以不按固定顺序,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跳跃前进,或者重复使用同一内容,整个软件的人机交互性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使界面变得更为友好,控制更为方便。我认为,这样的课件才是最实用的。

2.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提高教学效率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包括两层意思:从教师的角度说,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得更轻松省力;从学生的角度说,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课件”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变静态的挂图为可操作的动态的画面,变教师的单一说教为形象的视听刺激,变抽象复杂的问题为简单具体化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势必会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也会相应地扩大。

我想,只要老师们在设计课件时,能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那么制作出来的课件就一定是实用的。

四、活跃思维,启发想象。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8

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轻松自如

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相比之下,在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是有限的,主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

例如,当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音像资料,学生可以享受真正的园林景观,同时一边听范文阅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

在此基础上,老师在之后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因为脑中有所想象的美景而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轻松自如。但是这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吗?其实这与黑板教学与播放录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没什么两样。

有头脑的教师可以邀学生来共同制作一个课件,以此来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大屏幕前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2 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2.1 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可以包含大量信息,要求设计者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很难说清楚、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网络上有多志同道合的语文教师制作的课件,而且我自己也经常利用课件来上课,总结一下,像那些教学内容多而且全面、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课件,而那些设计简而优、小而高效,教学实用性强的课件才能真正获得大家的青睐。

在现实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也有一些误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叠出,变得更加复杂,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如同看电影,看热闹,几无所获,稀里糊涂。

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板书的数量,甚至将课本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

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章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尤其是在分析文章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 取长补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

我们应该明白,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小心,不要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两者应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我们有些教学内容其实是不必编入多媒体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可以在熟悉课本之时来解决;有些需要更多信息文字来解释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清晰,便于学生做笔记。

不能盲目的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有限,往往一读而过时,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根本来不及做好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语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出现的确带给教育很大方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认为在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后,只需移动手中,便达到了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3.1 教师必须加强艺术修养

古人云精通琴棋书画,如今虽说不用刻意模仿,亦不远矣。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只是在专业精通是不够的。

比如,上一堂音乐作文课,我们在设计课件过程的时候应该想到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浅层次的,但是不应该完全放纵他们的思路,像写小学生音乐作文似的任意发挥;也不要像中学生写作文,求他们将音乐理解通透,使写的作文与之相融。

教师如今可以借用优美动人词曲进行一段简单的音乐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含义。

理解音乐旋律是如何表达作曲者情感的,然后播放一段学生耳熟能详却不知道具体背景资料的音乐,如钢琴曲《致爱丽思》或琵琶曲《四面埋伏》,使学生们在初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这样学生得到了启发,写起作文来才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好地激发学生尝试现代教学方式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也要有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的解释给学生带来对音乐厌烦。

3.2 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勿庸多言的,语文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识,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有所加强。

比如现在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对背景的设置,会使课件作品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有一制作者在设计《爱莲说》时直接将一幅荷花图搬上屏幕作背景,花哨的背景导致上面的文字很难辨识得清。

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中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有些细节方面的审美意识不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背景,给学生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

又如设计《爸爸的花落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可以使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来表达作者因爸爸过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变得成熟;在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使用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而在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和陆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时,除了选用相应的《雪梅图》作陪衬之外,还可以找一些淡雅事物来陪衬,这样既可以表现梅花的冰清玉洁,同时也可以较好地表现毛词的豪情和陆词的忧怨。

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按照教学过程选择相应合适的背景,但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各页背景之间风格反差太大,应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在语文多媒体教学领域,以目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不能完全驾驭的,我们只有勇于进取,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思路,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光芒。

摘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轻松自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章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在分析文章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9

那么, 如何让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锦上添花而不添乱, 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呢? 笔者认为应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加以运用。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 应本着“适时”的原则

所谓适时原则, 即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用, 宁缺毋滥, 充分显示其价值。其实, 任何多媒体课件都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其目的只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都纳入课件中, 以辅代主, 喧宾夺主, 失时失度。那么, 何时为“适时”而可用呢?

1.为理解教学重难点服务时可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为教学重难点服务, 这是教师应有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上, 如果你的课件不为重难点服务, 那么它的“性价比”就低了。如初中语文《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要解决的重点是对美的认识。美有两层含义:外在美和内在美, 只有两种美完美结合, 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美。由于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未完全形成, 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很难理解, 因此, 重点也成了难点。对此, 笔者设计课件, 首先列出托尔斯泰的许多优秀文章, 通过超链接, 学生可以阅读这些文章, 从文章中受到美的熏陶。接着通过图片的展示, 以历史上豪华的规模宏大的秦皇陵、埃及法老陵和托尔斯泰大树环抱的长方形坟堆作鲜明对比,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会到托尔斯泰融入自然的朴实人格的内在美, 从而解决理解美的真正含义这一重点、难点。

2.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时可用

在课堂教学中, 既不是必须运用多媒体课件, 更不是多媒体课件必须完整连贯, 贯穿始终。如果是能用深度讲解、精当板书、方便的小黑板、录音机等传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就不必费时费力地制作或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内容抽象复杂, 学生了解不多, 学起来有困难, 语言又难以表达清楚, 就最好借助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象, 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 去过苏州的老师还好点儿, 没身临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 真是老师心里犯嘀咕, 学生听了犯糊涂。运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可以边欣赏园林边聆听课文朗读, 耳闻目睹, 好似“游”了一番苏州园林。这样一来, 园林的美妙不用多说也明白了八九分, 再品课文就一目了然。总之, 多媒体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本着实效的原则, 灵活运用。

3.拓展延伸文本时可用

现在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就要最大限度地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在这方面, 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众多知识, 而利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像, 消除平时只靠口说手写的弊端。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信息。例如我在讲解李清照的《武陵春》时, 除了向学生介绍李清照外, 还引导学生阅读她的《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加深对李清照生平遭遇的了解, 让学生更广泛、深刻地理解李清照在本文中表达的国破家亡之悲、颠沛流离之苦、夫死物失之痛。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本着“适度”的原则

所谓适度原则, 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掌握好分寸, 把握好度, 恰到好处地使用。虽然多媒体课件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它只是辅助工具,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永远是课堂的灵魂与核心。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决不能以课件展示取代师生交流。况且, 语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不具有的。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等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 语文因语言而形象, 并非因图片而形象。试想, 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 那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何谈起? 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 更不能以此替代学生对语言的体悟。要警惕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有时候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师生之间要共同研读与欣赏文本, 通过语言的品赏感受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如果把多媒体课件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 教师成为课件的操作员, 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围着多媒体课件转, 就是走进了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10

在中职阶段的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并且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是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探索内容。政治学科其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并且很多内容涵盖了政策方面、哲学以及经济学原理等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个良好的实例依托, 整个学习过程容易遇到一定的困难。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政治教学中进行应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以往传统中职政治教学工作开展中, 教师提前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以灌输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有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形势下, 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 课堂情境更加生动, 教师只需要在备课阶段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安排, 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得到了更好地凸显, 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

政治课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把握, 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会显得十分枯燥,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下, 学生可以通过影音图像获取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学生可以直接的对于内容和案例进行观察和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并且很多思路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政治教学应用中, 枯燥的知识点变得趣味化, 学生可以主动地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并联系自身所学的问题, 对于知识进行解决, 课堂教学环境更加愉悦、轻松。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第一, 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合理选择。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要既可以对政治知识进行融入, 同时也能以具有吸引力的图像、影音, 给予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 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上, 教师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提高所选素材的针对性, 并且可以更好地对教学的主题进行体现。在素材选择过程中, 教师也要适当地联系实际, 通过对教材知识点和社会时事热点内容进行结合,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尺度。多媒体应用固然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带来良好的支持, 但是当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 教师的应用过程缺乏足够的思考, 仅仅注重多媒体形式的应用, 而对于这种教学的本质了解不够充分, 在相关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对教学尺度进行把握, 进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思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 教师要应该突出重点, 并且关注对教学效率的提高, 但是不能舍本逐末, 要真正地实现因课制宜。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益于政治教学, 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不能放弃传统教学, 只有实现两种教学形式的统一融合, 课堂教学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例如,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 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展示, 教学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解释, 相关板书的应用上缺乏足够的机会。教师必须要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尺度进行合理把握, 真正地对于这一项新技术的优势进行利用和发挥。

第三, 提高多媒体技术的针对性。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要对于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进行有效控制, 并且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效果。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过程中, 教师要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被多媒体材料的转移, 提高对教学实效性的控制效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规律, 对于教学难度进行合理设置, 真正地将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把握, 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联系性。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在借鉴的基础上, 融入更多独特的东西, 亲自进行备课, 对于教学思路进行理清。对于中职政治教育的教学实际来说, 学生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教材的内容, 往往会存在一些疑问, 对于一些经济原理与哲学原理, 学生因为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 所以不能深刻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实例。在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时,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案例, 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真正的成为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中职阶段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政治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多媒体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当前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应用, 可以更好地提高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 同时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需求和新方向。政治教学过程中, 其知识点相对抽象, 并且很多知识点背后与其他知识点也存在很大的联系, 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让学生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更加主动, 并且可以更加轻易地对政治知识的规律进行掌握, 这是当前政治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朱小东.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20) .

[2]朱雷鸣.提高中专政治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 2014 (16) .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11

一、课前

每节课前作为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新课标,并利用其他媒体搜寻相关信息,而进行信息整合、筛选,将其申抽象难以理解,难于用实验演示出来的过程,设法制成课件,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将抽象的知识,无法呈现的过程真实地模拟出来,展示在学生眼前,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进行"原子核外电亏运动规律"以及离子(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教学过程前,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制成一幅幅画面,即常规运行的汽车、卫星的运动,模拟电子运动状态,利用微机迭加点阵法产生闪烁星点由小到多、由稀到密,最后得出电子分区域运动的结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最外层电子闪烁,电子转移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动画演示等非常清晰的图片制成软件以备课堂教学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再如化学变化中构成分子的原子相互分离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使化学变化的实质,采用电脑动画手段,逼真地模拟微机过程为宏观变化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微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和人机交互性,让学生们自己在这个环境中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使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也就比较容易。

二、实验前

化学课的特点是实验多,而有些实验如果操作顺序出现失误,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及后果:如(1)吹灭酒精灯;(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其纯度等实验操作会产生严重后果。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严重的后果,并且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我在实验课前,把这些违反操作程序的危害后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将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导致水槽申的水倒吸的实际过程和试管炸裂的情景制成课件,再如将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过程及因氢不纯产生爆炸的情景也制成课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它们以一幅幅画面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中为学生展示出来,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们实际体会到实验操作程序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操作。导致不良的后果。再如,有毒,有害、危险大的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有剧毒,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②铁生锈,铜树的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课前将铁生锈、铜树形成制成课件,就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③煤和石油形成过程,如果用语言讲述很难与学生们产生共鸣,达到效果。如果用动画等手段将几千年前的煤和石油在地壳变迁过程中由动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復杂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更能体现出多媒体课件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验后

计算机以声、光、图、形、动等合一,信息储量多优过其他:会在实验课教学后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内容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时间用家庭电脑等在不同场所选择正确仪器图形拼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当学完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等物质还原氧化铜实验后,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微机软件,用仪器图形拼画出正确装置图。将所拼画出的装置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及原理诸方面进行对比,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会使学生们把乎时学习到的知识重复地在微机世界里形象再现出来,使学生们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是学习的主宰者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课中

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在做一些演示实验,如:酸、碱、盐部分的性质实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生状态,教师在讲台上操作,下面的学生却不一定观察得清楚,利用微机媒体可以连接摄像系统,并通过微机联网显示的功能,把小小的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显示器清晰明确地呈现在全体学生的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同时我还利用一些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来巩固一些实验现象,把过去教师一人操作,学生被动观察的单一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通过微机的反馈系统,及时地解答学生们在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和错误变单方面的信息传递为双向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化学实验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观清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

五、课后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 篇12

一、素材是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前提

制作一节好的多媒体课件, 寻找好的素材是前提。因此, 要制作一个课件必须有丰富多样的素材。素材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课件主题, 而且应该使人赏心悦目, 获得美的享受。新颖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别致的动画、赏心悦目的文字等, 都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视觉、听觉吸引力, 提高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知识的消化,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件, 把社会焦点、热点在政治课堂中灵活运用起来。运用多媒体将社会焦点、热点引入到政治课教学, 并运用政治课的观点加以评析, 这样就给学生注入了学习政治课的兴奋剂。

如何寻找我们需要的素材呢?首先, 有针对性地寻找素材。在找素材之前熟悉课文内容, 这是能不能找对素材找好素材的关键, 只有熟悉了课文内容, 我们才知道要找有关哪方面的资料, 哪些资料表达课文内容更贴切。其次, 找素材的时候着重找时政热点。因为把时政热点跟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再次, 在平时就要形成良好的习惯, 把从报纸、网上收集到的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视频资料, 经过剪辑加工整理, 放在一个文件夹备用。例如,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反映的多数是社会热点问题, 将这些节目在收看时剪辑成录像以备用。收集时政热点:如党的十八大会议及“两会”的精神, “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维护国家安全 (有关钓鱼岛问题) ”“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谣言止于智者, 邪教定当铲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正能量” (最美现象) , “做高素质的中国人”等。我们在平时上网浏览的时候, 就可以把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分类保存起来。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政治教学抽象内容形象化

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 往往深奥、抽象。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 从理论到理论, 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 严重形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也影响了政治课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地位。多媒体教学具有强烈的形象性、直观性, 便于探微入里, 揭示本质, 引发想象, 凸现知识本质, 发展学生思维等优点。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 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诱导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该课的德育功能, 以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课德育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 是我在中职政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例如, 《政治与经济》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探究题, 而很多和社会经济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引入更为直观、贴切的例子。例如, 在讲《如何正确对待货币》时, 我用了一幅漫画, 并配之以卡通画的声音, 极具其效, 把一些人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觉。

多媒体教学, 特别是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我们知道哲学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总观点和根本看法, 是比较抽象的理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所以, 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和素材联系起来。寓言具有幽默、谐趣的特点, 适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口味,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优秀的寓言故事, 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充满乐趣, 喜笑怒骂中, 坐卧闲谈里, 都会跳跃着思想的闪光点, 为政治课堂教学增辉添色。如为了说明政治课教材中“主观因素怎样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观点, 在制作课件时, 我就精心选择了《愚公移山》中智叟和愚公的一段对话:

智叟: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乎?

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铺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 无穷匮矣,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并安排时间让学生讨论智叟和愚公是非曲直。然后,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对是错, 他们之所以讲出这番话, 是由于他们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观点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不相同。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政治学科的逻辑性较强, 如果采用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方式, 长此以往, 会令学生感到政治课“面目可憎”, 无半点兴趣可言。特别是中职学校, 学生不够重视政治学科从而更加对政治课程不感兴趣, 从而教学效果欠佳。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从深层次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将图表与色彩、动像与静像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出了无比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应时代步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

摘要:在政治课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直观音像情境, 使枯燥无味、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动静逼真, 既缩短了学生感知的过程, 又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 优化了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学,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运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伟忠.试论当前多媒体教学的几个矛盾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2]吴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下一篇:社会参与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