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2024-08-22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共12篇)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1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 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 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单一, 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直至厌学。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电教媒体介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创设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生可以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语言交际运用的积极参与者。

优美的音乐或生动清晰的图片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事先准备好合适的图片或录音带等, 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 积极动脑思考。如在SEFC Book 2 Lesson102 M iss Evans新课导入时, 可以用录音机放一段音乐M y H eart W ill G o O n.让学生思考并回答H ave you seen the film?Can you sing the song?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 让学生直观感受它的宏伟和豪华, 同时老师在一旁进行英文讲解。通过这样的引入,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化教材, 语言呈现情景化

运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 迅速创设新奇的情境, 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 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境和教学情境。我们在自制课件时, 利用音像结合的直观性, 尽可能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情境中去, 使用语言与语境相结合, 使学生身临其境, 产生兴趣, 在语境中感知所学语言。以G o for it!七年级下册U nit8 W hatkind ofnoodles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为例, 我在授课中首先用PPT课件呈现食物图片, 然后用多媒体显示多个面条馆, 出售特色商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种类和大小的商品, 教师用鼠标点击, 多媒体显示该商店情景, 营造商业氛围, 学生、教师充当买卖双方, 进行口语交际。学生急欲表现, 兴致极高, 效果极佳,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操练过程游戏化

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满足了学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 设计比赛性游戏, 使语言实践游戏化。

游戏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G o for it!七年级下册U nit3 W hatanim als do you like?的动物词汇教学之后, 我和学生做了个关于动物词汇的记忆力游戏, 游戏的操作是这样的:我用PPT在一张幻灯片中叠放了十几张动物图片然后用自定义动画将这些图片设置成快速显现的效果, 学生必须记下他们所见到的动物并且说出它们的英文名称, 结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集体合作, 答案得以揭晓, 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再如, 在G o for it!U nit4 I wantto be an actor.第一课时授课过程中, 针对本单元需要掌握询问他人职业这一语言目标, 我设置了通过模仿屏幕中出现的人物动作的游戏来巩固知识。游戏灵感来自央视节目幸运52, 游戏必须两人一组完成, 其中一人面向屏幕, 另一人则背对屏幕。老师通过点击鼠标操作程序控制游戏进程, 首先在屏幕在出现9个数字, 让参加的学生选择任意一个号码后由面向屏幕的同学表演图片中人物的动作, 另一个学生则通过提问题的方式猜出他所表演的职业。通过该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听说和英语交流能力。这部分充分利用了PPT中幻灯片的可链接性, 使得这个游戏进行得灵活生动, 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用传统的黑板是永远无法达到此种教学效果的。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单词句型, 乐趣无穷, 只觉得上课时间太短了。

四、学习反馈竞赛化

借助电教媒体, 设计一些比赛性语言活动, 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要, 使教学检测竞赛化。

我经常在课件中设计练习巩固这一板块, 利用下拉菜单可随意调出与当堂教学目标有关的几组练习。学生可分组自选一组检测题进行训练、检测, 看哪组答题正确率最高。得分最高的一组可获奖励, 中学生好胜心极强, 每逢此时, 学生们争先恐后, 兴致勃勃为本组名誉而战!课堂教学也自然进入了高潮。课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 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快捷的便利, 设计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 既可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 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理想的课堂环境, 为英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生动活泼。

摘要: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导入新课、活化教材、语言实践游戏化和学习反馈竞赛化。

关键词:多媒体,活化教材,语言实践游戏化,学习反馈竞赛化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在盲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视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为盲校教师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见解,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盲校

低年级

语文 多媒体

在盲校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看见”美丽的世界?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以前人们总以为视障学生看不见,有什么必要用信息技术呢?即便是使用,也只能针对低视生,或者仅仅起一台录音机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博大的容量,快捷的信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备课内容,而且使用灵活,操作方便,有效利地使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使用多媒体可以同时兼顾到全盲学生和低视生。

一、借助多媒体,帮学生转换角色,安心读书、渴望上课。由于我国盲校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盲生从上小学开始就要离开父母外出求学,新生入学年龄7到12岁不等。人的信息来源80%以上靠的事视觉,盲生没有了这一条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事情受到了限制。由于视觉缺陷,使得盲生的活动空间相当狭小(大部分家长采用圈养方式教育孩子)。刚入学的盲童们自理能力都比较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家长可怜双目失明的孩子,溺爱的心情养成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其二,由于视力障碍,使盲童自身也存在着显著的依赖性、自卑感,独立意识差。强烈的孤独感和浓厚的想家情结,使得盲生很难短时间内转换角色,积极主动快速地做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或歌曲,让他们安心在学校里生活。教师还可以借助QQ让学生与家长视频对话,及时缓解他们的想家情结,愿意并乐意听老师的话。教师借助多媒体,拓宽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世界产生好奇与兴趣,对读书充满向往和追求,为今后的学习埋下求知的种子。

二、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视障学生通过什么认识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声音来认识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不仅仅是图片和动画,还有对视障学生更为重要的声音。一篇课文的音频文件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学的乐趣。我国第一个盲人体育播音员古灏的成功正证明了这一点:有一天,妈妈又带我去散步,当我们走过一个开阔地时,我突然听到嘭嘭的响声,使我感到很惊奇,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我便急忙问妈妈:“这么多人,怎么老发出嘭嘭的响声?!”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个足球场,许多学生正在踢足球,那响声就是脚踢球的声音。”„„

就是因为这件事,把古灏引进了神奇的体育世界,并使他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盲人体育播音员。在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有关丑小鸭悲惨遭遇的视频。当学生看完了那个短片之后,纷纷说:太惨了!我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参与到教学中来了。

三、多媒体教学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教材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些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很难用常规手段解决的,如在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里,对于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海浪的声音,很多学生都没有听到过,特别是大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单靠语言的模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水流的声音,当讲到“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到小溪里”时,就播放泉水和小溪的声音;讲到“溪水 溪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我要流到江河里”时,就播放河流的声音;讲到“江水 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大海里”时,就播放海潮的声音,同时还找了相应的图片播放给他们听和看,使他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解决了学生感性认识上的难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呢?

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千万不能把信息技术作为“电灌”的手段,用死记硬背的老办法去窒息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先播放小白兔和燕子、小鱼的对话的视频,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完了课文以后,再给学生补充“蜻蜓低飞、蝉声突停、蛤蟆出洞”等方面的知识,(这里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讲也很好,但是考虑到视障学生生活范围的局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补充讲解),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小白兔见到这些现象时会怎么想,它与蜻蜓、蝉、蛤蟆会有些什么样的对话等,这样不仅丰富了视障学生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由于给他们补充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更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很多地方进行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可以很好地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路。但这也需要各个学校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和学生借助计算机上课提供良好的前提。从低年级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前提,因为学生在学会了操作计算机技术以后,不仅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查询所需要的知识,也可以凭借他们的兴趣去主动寻求知识。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迅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三、在学科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

对于我们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来说,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才会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目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不能充分满足教师教育教学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其次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没有过硬的技术,仅有良好的心愿是不行的。第三要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师的备课内容,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从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3

一、 多媒体要用在点睛之处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先进课堂教学的标志,有的甚至省去了板书,全都用课件来代替,教师成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追求课件外在华丽的教师忘记了课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宗旨,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实践证明,一节课运用课件超过10个,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降低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贪图多,要做到少而精,要用在点睛之处。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运用一对活泼可爱的珍珠鸟图片,并配有鸟儿清脆的鸣叫音频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喜欢上这对可爱的小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再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太极洞的形成时,教师映示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动画视频课件,再配上滴水的声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刻地感受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

二、 多媒体要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与化石的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没见过,教师如果空洞地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我找来各种各样的矿石与化石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看图去读懂这一块块“石头书”,这样,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化石的演变过程时,如果只凭课文描述,让学生想象,学生难以理解变化过程,但如果做成课件视频,将演变过程真实再现,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到化石形成的过程。

在课文中,有些句段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借助多媒体,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化难为易,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文章寓意。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制作两组课件:一组是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熟时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图,再配上轻音乐《摇篮曲》轻声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第二组是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谈感受。多媒体的运用,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浅显易懂,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设计多媒体时,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在运用多媒体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挂图、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多媒体要用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上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用快捷的方式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学生理解“巨著”一词时,我用罗列数字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李时珍取得巨大成就。课件逐一映示: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52卷

190多万字

记载药物1892种

随附插图1160幅

11096首处方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毕生心血的结晶

多媒体可将丰富的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因其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三年级小学生不太能理解刘伯承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做课件时,可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介绍刘伯承眼睛是怎么受伤的?伤情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走进沃克的诊所的?学生了解这些,便会知道刘伯承是为了革命而不想伤害脑神经的,是为了革命才有这样钢铁般的意志。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刘伯承事迹的材料,以便更多地了解刘伯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学生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

教学信息量可根据学生需要适当加大,但一定要慎重,因为超大信息量会造成教学节奏快,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4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时候运用多媒体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单凋枯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历史的讲解,缺少双向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仿真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图像、静态的物体生动形象,动感十足,并与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结合,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教学课堂赋予生命力,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很好的得以实现,收到更突出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表示动物的单词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引导学生拼读,难免会产生无聊的感觉,当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后,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显示了动物园的图片,图片下标注每个动物的单词组成和读音,恰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动物园场景,让学生很轻松的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同时,在图片上添加了对应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到声音就第一个猜出是什么动物,然后介绍了动物,记住单词读音和组成,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一些小动物,画画和阅读。既培养了听说能力,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动画场景的创建,形象生动的视听场景以及可视化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关键,因为词汇是沟通的基础,没有词汇量的掌握,将来不能很好的进行英语的沟通。但目前学生学习掌握的词汇不多,单词会读,可是识别很少,说写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必然选择。在词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词汇练习教学课件,口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真正的沟通环境、训练英语沟通能力时应用多媒体

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听、说,训练,视听等活动中不断提高技艺。学生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我们应该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况和教学情况。但是传统教学不能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声音、图片,人物,场景,光,电,使学生置身在语言环境中,产生一种需要使用英语,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语言交际,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口语活动形式的中心逐渐过渡的内容为中心,而不是受有限水平的限制。例如,在教学Unit 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时,利用英语儿歌来模拟春天的英语环境,通过旋律和这幅画的美让学生从四季的情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学生的语言是活生生的,接近生活,是天真无邪的语言,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图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而且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运用多媒体

以往学生做英语练习的时候,英语教师不可能站在每位学生身旁指导,在家里练习英语的时候也不可能让家长陪读,所以学生做英语练习,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不能立刻得到回应,从而影响做练习的信心。此时,给学生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自学。例如,我们在教学PEPBook2Unit5内容的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预设的英语课件。大屏幕上先出现桌子、椅子、房子、箱子、电动车、自行车、中巴、小轿车、吉普车、出租车等图片,学生点击图片,大屏幕同时显示出对应的单词Tables,chairs,boxes,house,electric cars,bicycles,China and Pakistan,car,jeep,a taxi ,并伴有相应单词的读音拼读,学生通过点击多媒体边点边朗读。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做练习,学生就会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而且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多媒体的运用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的要求,努力寻找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规律,从而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很容易突破,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样还优化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中学快速跑教学中巧用绳 篇5

3、 牵引作用

两人一组互相牵拉,在游戏中体会上体前倾用力感觉。如:在未教蹲踞式起跑动作之前,可先让学生两人一组,用绳套住同伴(拦腰斜背均可),一旦跑出立刻松绳,并要求学生观察该同学的跑速和绳的最终落点有何关系?

4、 替代作用

将绳打折成绳团,作为种子进行“抢种抢收”的游戏练习,以此检验学生蹲踞式起跑动作掌握程度。

另外,让学生将绳拉成各种图形,在课中用绳进行各种素质练习,如“携手共进、墨西哥人浪”等集体性游戏,还可进行跳的练习和创想练习;在课结束时,让学生将绳团高抛,作“放鞭炮”游戏,使学生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放松。

巧用绳在圆周上快速跑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6

关键词:多媒体;直观性;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36-01

小学阶段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孩子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学习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趣,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声、形并茂,为学生创设情境,拓宽视野,诱发情感,可以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非强加于学科,游离于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问题在于教师是否洞悉所教学科的性质,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佳作,总离不开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提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先用幻灯片把课文插图映在屏幕上,再让学生观察灯片,同时在右边打出一系列讨论题: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情?这段文字,在作者笔下却十分感人,为什么?在观察、对比、朗读、讨论中,让学生咀嚼词句,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而且在推敲文字表现力的同时,课文里对解放军深情就和语言因素糅和在一起,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在熟悉人民解放军事迹的同时,感受到他们的革命主义、爱国主义,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又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怕吃苦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历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教师可以先放映文中的“汤姆的爸爸”和“汤姆”的对话进行比较。当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爸爸指了指手表对汤姆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汤姆时会怎样做,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习汤姆与汤姆爸爸,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三袋麦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画面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开心喊道”、“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全种下”、“舔了舔”、“神秘”、“兴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小猪、小牛、小猴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他们三个的动作中体会小猪、小牛、小猴高兴的心情和不同的做法,从而体会土地爷爷称赞小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感染作用:不贪吃,把少变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知道分享就是快乐的道理。

离开了思想品德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孩子多种品德的形成。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孩子们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体验,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开朗、进取、活泼的个性品质。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学会关心、学会施舍、学会爱。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一个大写的人。

在政治课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 篇7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展现立体化生活情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手段, 紧扣社会生活主题, 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 力图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例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教学中, 从网上下载一些吸毒危害性图片和相关数字说明以及播放某些地方婚丧大操大办的录像, 把这些情境显示给学生。由于利用多媒体创设的这些情境图文生动, 贴近现实生活, 学生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了, 积极讨论发言,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马克思

主义原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利于突出和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这也正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手段的主要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 对于初学哲学, 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较浅的高中生, 要理解这些哲学原理和观点有一定难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多渠道的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冲击, 能够使哲学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具体化, 易于理解, 便于记忆,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识需求, 增进教学效果。

三、扩大教学容量, 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挖掘,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传统教学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课堂内容扩展若引入大量教材以外的事例场景, 容易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会给教学重点的解决, 难点的突破。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增加课堂容量, 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在高考复习中还可以增加更多的解题指导, 提高实效。

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 如何高效率地使用这种辅助手段呢?现就本人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 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问题

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整堂课花花绿绿的, 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学生叽叽喳喳、……以致整堂课容量过大, 学生很难消化等一系列现象。

导致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模糊、缺乏实践经验。其不清楚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应该在哪里;或是虽然知道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这个主体, 这是多媒体使用初级阶段最常遇见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 我们要在对多媒体的使用上下工夫, 教师既要认真反思每堂课的教学过程, 更要及时获得多媒体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信息。

(二) 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节奏性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往往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以外的信息, 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解, 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 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 忽快忽慢, 忽左忽右, 这些现象都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速度太快学生会应接不暇, 没有时间消化;速度太慢学生会交头接耳, 一片混乱;节奏紊乱学生会不知所措, 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节奏?这要因课而异。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讲授风格等要素具体确定。但是学生的认知状态, 学生的认知环境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 课堂节奏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杂乱, 而应该还是协调, 甚至是更协调。

(三) 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课件制作和使用问题

在现实多媒体的使用过程当中, 课件的制作普遍都陷入到了华丽的圈套, 风景、建筑、动物、娃娃、风雨雷电甚至歌星名模都上了席面, 再加上大量的声音、动作, 一堂课轰轰烈烈。

课件如何制作呢?如何使用呢?这似乎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1.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和整堂课所营造的课堂氛围、风格相适应的;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是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以及认知的水平、状态、环境等相适应的;3.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是和课时计划、整堂课的计划相适应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只求华丽、新颖、好看;其使用也不能过多过滥而最终导致其沦落为如粉笔、黑板一样的教学工具。

另外,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有一系列问题, 如: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课堂管理问题、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模式化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多媒体教学手段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1. 广大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认识, 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积累教学素材, 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2. 注重反馈信息, 加强研究, 不断深入。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8

一、借助音乐效果, 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 创设优美意境, 音乐用声音语言表达情绪, 也能创设出流动的意境, 这种意境与诗歌所创设的意境都属于感物而生, 是情感与形象的和谐统一。区别在于两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思想感情。二者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若它们相互交融则能产生更大的震撼力, 更能突显出音乐与诗歌美的意蕴。

1.音乐渲染, 营造美的氛围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 易受感染,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情感往往容易受周围氛围的影响。古诗教学中, 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效果, 可以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 创造出一种美的氛围,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 更好地理解古诗。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 若让学生先听一首古琵琶曲, 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音乐声将古诗缓缓吟诵, 在这样美的氛围中, 不必教师讲解, 学生也能迅速被感染, 产生与诗歌的情感共鸣, 诗歌的内容也就易于把握了。

2.配乐诵读, 培养美的情感

朗读吟诵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美, 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韵味与意境, 并能引起群体效应, 在自我陶冶的同时也感染别人。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诗歌的诵读与音乐相结合, 进行配乐诗朗诵, 让音乐旋律与诗歌的韵律、意境交相辉映, 相互渗透, 则更能发挥渲染、吟诵与感悟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双重作用, 从听觉、视角等方面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与愉悦。学生在熏陶之下, 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加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利于学生美的情感的培养。

二、借助图像效果, 培养审美情趣

1.借助图像, 导入美的意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存贮信息量大, 能同时调动多种媒体参与, 以动静结合的图像、声画合一的效果,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 模拟出诗歌描绘的真实景物, 通过美的画面、美的声音再现诗中美的意境, 并将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类似的情境氛围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在真切的感受中理解诗歌内容, 领悟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伴着哗哗的流水声, 边用语言描述边以多媒体屏幕展示出这样的情境:李白久仰庐山瀑布之名,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孤身一人来到庐山脚下, 只见太阳照射在美丽的香炉峰上, 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云烟袅袅, 若隐若现, 仿佛仙境。这时一阵巨大的水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李白循声找去, 只见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在多媒体展示下, 李白隽永的诗句被形象可感的动态图像呈现出来, 再配上教师的语言, 带给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 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久久不能自拔, 产生了“未入诗, 先入境”的效果。

2.借助图像, 进行美的创造

别林斯基说:“诗歌的本质在于把美寓于形象之中, 给予无实体的概念生动、感性的美丽形象。”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学生学习古诗, 可以从诗中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受到美的熏陶, 但古诗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这才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最终目的, 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教学古诗要借助图像引学生入诗境, 让学生在“境”中悟诗情, 巧妙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 在学生入了境、悟了情、理解了诗意之后, 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庐山, 对庐山的什么地方印象最深, 然后用多媒体将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展示出来, 让学生观察、欣赏画面, 再试着当一回诗人, 自己也来写首诗。也许, 学生写得不太好或不太像诗, 但他们经历了观察、感悟、构思、表现的过程, 并在整个过程中接受了美的洗礼, 体会到了创造美的过程, 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9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明朗起来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差,而且初中尤其是初三教材中的新概念比较多。因此将思品教材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多媒体具体化,学生更易弄清关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初三思品第九课《发展人民民主》中有一个知识点:人民、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如果教师口头讲述的话,学生一方面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听得很模糊。因此教这个部分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形象直观:

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图,脑中想着示意图,自然就非常清楚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用不着多讲了,效果反而更好。另外,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我国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也许这是多媒体演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吧。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使教学内容直观、清晰起来

初中思品当中的有些内容,学生实际上从小就开始被灌输了,道理都懂。因此,上课再讲这些大道理,学生可能不愿听甚至有些烦躁了,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课堂上“你讲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如在讲授八年级思品( 下) 第二十三课中“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先出示了“闯红灯的危害“视频。血淋淋的事实使学生感到震撼,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时我趁热打铁结合教学内容来讲授本课,学生发言踊跃,效果出奇的好。

多媒体教学在讲授一些学生“听出了茧子”的内容时,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内容生动起来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难点,重点,学生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构成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特别是遇到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缺少空间想象能力,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离不开多媒体了。如在讲授“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时,我出示了下面四副漫画并提问分别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

这个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化静为动,学生不只看到图形,还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了教学的内容,效果显著,将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变得可视起来,理解难度降低了,学得轻松了。

四、多媒体演示,使各种问题现实化、具体化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教材所讲的内容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思品的价值。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交换,以课件的形式出现,会使例题教学更有亲近性、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如教学复习课“维护合法权益”时,我出来这么一个题目:某校九年级学生小王和小张原来是非常好的“铁哥们”,两人可谓是“无话不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彼此之间是“零距离、无秘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闹僵了,不仅渐渐疏远,而且积怨极深。为报复小王,小张竟然把以前小王告诉他的一些小王家不能公开的家庭隐私打印成传单在校园张贴,给小王带来极大的伤害,被迫转学。

⑴学习了《思想品德》八下有关知识后,你怎样评价小张的行为?

⑵请你推测小王可能会采取那几种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运用法律知识对推测进行评析。

经过这样一来,拉近了例题与生活的距离。使原教材的“死”知识变成课堂教学中的“活 ”内容 ,使学生的探索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既学会了新知,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多媒体展示,使知识丰富起来

思品的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那么思品学习的素材也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学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这样学生会对这门功课更喜欢。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10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以及动画、文字效果于一体, 能够很好地创设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场景和氛围, 愉悦学生心理, 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借助音乐效果, 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古诗在先秦时期是合乐歌唱并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决定了诗歌与音乐在表达情感、创设意境等多方面是相通的。诗歌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 创设优美意境;音乐用声音旋律表达情绪, 也能创设出一种流动的意境。它们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若两者相互交融, 则能产生更大的震撼力。

1. 音乐渲染, 创设情境。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进行古诗教学, 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效果, 可以烘托意境, 渲染诗歌的内容,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准确理解诗意, 感受作品思想感情。例如, 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开课教师就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诗歌, 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诵, 边展开想象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飞流而下的美丽景色, 初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很快入境入情, 为后面的理解感悟做了很好的铺垫。再如, 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师先让学生听一首精典的琵琶古曲, 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声中将古诗缓缓吟诵, 让学生在琵琶乐声中学《琵琶行》, 体会“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的表现力, 胜过多少讲解。

2. 配乐诵读, 激发情感。

“诗歌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吐衷肠。”朗读吟诵不仅能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美, 还对读者有移情作用, 使读者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因此, 吟诵成为传统的教诗方法。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诗歌的诵读与音乐相结合, 进行配乐朗诵, 在意境渲染与吟诵感悟的双重作用下, 学生的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将更见实效。如, 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之后, 师生伴着古筝曲《高山流水》诵读这首古诗, 诗中瀑布的壮美, 诗歌本身音韵的美, 节奏的美, 语言的美以及诗中蕴含的意境美, 在古曲旋律与情绪的烘托渲染之下, 便能声声震撼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情绪高涨, 自己也觉得仿佛就是当年的李白。再如, 教学《春江花月夜》, 让学生配合古曲《春江花月夜》来诵读, 长江春夜潮涨的哗哗声合着“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歌意境与节奏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上, 那难以言状的美的感觉便会自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二、借助图像效果, 培养审美情趣

由于中国古诗都有它特有的韵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 或托物言志, 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因而往往诗中有画、诗画合一。所以古诗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图像的作用。

1. 借助图像, 领略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王国维说:“其文章之妙, 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就古诗而言, “意”即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诗歌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 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 构成了诗的意境。诗人写诗是“情动而辞发”, 学生学诗则是“入境而悟情”。诗词教学贵在“入境”, 也难在“入境”。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从而使学生在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的感情。现代多媒体技术存贮的信息量大, 能同时调动多种媒体参与, 以动静结合的图像, 声画合一的效果,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情境, 模拟出诗歌描绘的真实景物, 通过美的画面、美的声音再现诗中美的意境, 并将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耳等各种感官,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以便尽快“入境”。学生一旦“入境”就能消除与诗人的时空差距, 从而在“境”中会诗意、感诗情、悟诗思, 获得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例如, 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伴着哗哗的瀑布流水声, 边用语言描述边以多媒体屏幕展示这样的情境:李白久仰庐山瀑布之名,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孤身一人来到庐山脚下, 只见太阳照射在美丽的香炉峰上, 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烟雾袅袅, 若隐若现, 仿佛仙境。这时哗哗响着的巨大水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循声找去, 只见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李白隽永的诗句顿时化作形象可感的动态图像, 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渲染, 学生立刻“未入诗, 先入境”。再如, 教学《暮江吟》, 如果光是凭教师讲解, 学生是很难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诗句的含义的, 并且学生也无法想象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借助多媒体制作图像, 可使诗中残阳、江水、小草、露珠、月牙这些事物景象形象化, 让学生具体可感。

2. 借助图像, 实现创造性阅读。

教学中巧用科学评价 篇11

评价是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评价不仅是最后的分数,还包括学习努力程度,学习的方法是否得当,学习效率如何,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的进步等全面情况。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离奇的、或者不正确的想法,这时,我们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异想天开”,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态度,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面对精彩的回答,我们要舍得“掌声”,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恰当表扬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注意否定学生错误的方法,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创造者往往是有奇异思想者,我们教师要永远保持鼓励态度。使得学生能始终保持着向上的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同时,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时刻为学生的创新而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人受表扬的多一些,被人认同感、成功感容易满足,往往容易取得成绩;有人受批评多一些,特别是一部分缺点多的学生身上,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可以说极少获得表扬,久而久之,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心,学生工作就难做了。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注意评价的层次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我们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进行评价,我们对优等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同时,对评价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注意坚持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行为,认为“待优生”一点的好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不轻易表扬学生。须知良好的品质与大的成绩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学生。如我班的张晓云,平时周末的作业经常不做或者不做完,有一次,他很高兴的把作业交给我,我发现全部完成,当时就在全班进行表扬,并鼓励他学习知识就应该是这样,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给奖励,此后,他的作业完成情况较以前好了很多。

三、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多角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我们可让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在自我评估或互相评估中达到整合提高,同时,我们教师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用激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12

●语文教学片段

1. 横生趣味

(1)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

师: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

生:不是,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师 (语调轻柔而又神秘地) :好, 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静下心来听一听, 你们听到了什么? (教师播放配以各种细微声响的深海录像)

生:听到了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声。

生:听到了像小鸟一样的“啾啾”声。

师:谁还听出了课文中没写出来的声音?你能用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动真实的录像, 打开了学生的听觉世界)

生:有的像小鸡一样“唧唧”。

生: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

在借助多媒体画面中出示的各类海洋动物图片让学生分别利用书中语言介绍完各个动物之后, 学生对它们已然亲近起来, 教师随即又出示几种鱼类活动图片。

师:还有好多朋友想跟你们打招呼呢!你能也学着书中那样, 用几句简洁有趣的话介绍它的特点吗?

……

在饶有趣味的欣赏和表达中, 说明文的教学也能达到锻炼语文文字的功效。

(2) 《恐龙》教学片段

在震撼的音乐声中, 巨幅的图片、教师渲染的导语将学生引入侏罗纪。多媒体在小小的空间里再现他们心中最神往的世界——恐龙时代。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在白板上演示、介绍它们, 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还加深了对语言的内化, 互动非常热烈。

生:老师, 我还知道梁龙虽然个子特别大, 但是它的腿是空心的, 这就不增加它走路时的艰难, 比较轻松点。

生:剑龙看起来很难看, 但是它的牙齿不锋利, 它是食草的, 性格也挺温顺的。

……

因为多媒体, 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出其不意地补充了很多书中没有提到的资料, 后续学习氛围更浓了, 他们踊跃地从图库里拖出课文中没有的恐龙图片加以介绍。这个过程是充满愉悦的。

2. 解疑释惑

认识事物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时, 当学生对《长征》有了感性认识后, 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成了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 课堂上我根据内容出示了“逶迤”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千里皑皑的大雪山, 然后又出示了“细浪” (小河、小溪) 、“泥丸” (小土坡) , 前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了解到红军对于乌蒙山、五岭山的态度犹如“腾细浪、走泥丸”不放在眼里。紧接着, 我又出示了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拍打“云崖”、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及只剩铁链的“泸定桥”, 用视频再现了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激烈的场面, 感受红军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至此, 学生对“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理解就轻松自然了。

对于讲解这种有时空和心理距离的文本, 多媒体手段显得多么必要。

3.情景浸润

师:阿炳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

教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大屏幕出示场景。

场景一:冬天, 大雪纷飞, 寒风刺骨, 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 阿炳生病了, 烧到39~40度, 浑身发抖, 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

选择一个画面, 想象一下。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响起来, 学生们进入了情境。)

师:说一说, 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回答略, 每个学生都展开了自己的想象, 真情表述。)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 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 却听到了——“渐渐的”……

学生讨论之后再次播放乐曲。

师:《二泉映月》起初委婉连绵, 随着乐曲的步步升高, 进入了高潮, 表达了阿炳对命运的抗争, 在尾声中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谁来读?

学生读得动情投入。

师:起初, 琴声委婉连绵,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展开自然想象, 走近阿炳内心。

像这样情景交融的课文比比皆是, 如果我们精心设计, 于恰当之处采用多媒体手段, 往往都能创造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佳境, 或润物细无声, 或情到深处难自拔, 或引发慷慨激昂的大讨论。

●现象综述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 巧用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 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面对的是体裁丰富、信息量极其广泛的教材, 灵活性很强, 所以, 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是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结合我们的实践, 针对学生的学情, 既要多花心思, 又不能固步自封,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上面列举的几个例子, 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角度去思考巧用多媒体手段。

1.巧出趣味

在教与学中获得快乐和兴趣, 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 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记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利用信息资源的海洋, 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应该成为学生的爱好, 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在传统教育中, 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 完全依靠教师与教材, 缺乏主见与自主学习能力。我感到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 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 必须加大问题的提出, 通过教师的引导、辅助手段的适时运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对解决上课时的具体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进行争论, 这样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以上提到的说明文类体裁的课文, 知识罗列性很强, 相对来说, 比较枯燥单调, 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适时起到纽带作用, 则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 事半功倍。

2. 巧中释疑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 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 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 图、声、文配合, 把很多陌生而又遥远的时空概念再现在面前, 能巧妙帮助孩子解决理解上的难度, 缩小文本与心理实际的距离, 使注意力更集中, 思维更流畅, 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像很多古诗文、生僻类文章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于大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个别理解都会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3. 巧处激情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 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正确的语文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会写字和说话, 而是应该更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价值和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多媒体的交互性, 能根据学生的个性, 给予他们以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舞台。像《二泉映月》、《九寨沟》、《槐乡五月》等这样文质兼美的题材在小学课本中大量出现, 情感性很强, 如果能适量配合优美的情景图片、适合的音乐, 往往会让学生找到与文本共鸣的感觉, 那时那刻是此地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

上一篇: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下一篇:市场化改革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