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2024-08-22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精选12篇)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就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使人类飞速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极大地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导向性作用。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对教学有利的课件资源要充分用足、用好, 与教学不大相关的尽量不用, 只有这样的课件才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才有利于学生发展, 才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科学, 学生多有神秘感, 或认为深奥莫测, 或认为高不可攀。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使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 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往往在这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植物转基因技术”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高速公路两旁发光的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兴趣, 再给学生讲解这是将某种发光基因移植到植物的基因中, 从而使植物发光, 这就是植物转基因技术,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 种上发光植物就行了。这样, 激发学生求知欲, 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带来极大乐趣。

2.应用多媒体课件压缩自然空间呈现全貌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 , 许多现象受到时空的限制, 无法看清全貌,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压缩空间, 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例如:教学《雾和云》这一课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 聚集在一起, 飘浮在空中;在低空的是雾, 在高空的是云。由于现象在空中, 学生无法看清过程, 就可用电脑设计好空气分子、冷气、小水珠、小冰晶、雾、云等, 用动画展示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重点知识。

3.应用多媒体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在《科学》学科中, 有些现象在内部运动, 学生无法看清, 很难理解, 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例如:教学《叶的光合作用》这一课时, 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 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 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可以先用电脑设计好能发光的太阳、叶绿体“食品”加工厂 (包括输入水分、二氧化碳的管道, 输出养料、氧气的设备) 、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等, 用动画展示叶的光合作用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在好奇中理解知识的奥妙。

4.应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

在《科学》教学中, 有的实验只能展示表面现象, 学生感觉抽象。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 拿一只瓶子, 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 把水倒进漏斗, 水不能流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 水流进了瓶子。如果做实验, 学生可以看到现象。松瓶塞的时候, 学生并没有看见空气跑出来, 还是感觉抽象。多媒体电脑课件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用电脑设计空气分子, 当松瓶塞的时候, 空气分子跑出, 水流进瓶子,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5.应用多媒体课件延长或缩短时间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在《科学》课中, 有些运动过程短暂而迅速, 无法让学生看清晰, 就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延长运动时间, 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如讲到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过程, 先是后腿蹬, 紧接着前腿跳起来, 最后前腿先着地, 后腿紧跟着着地。如果用录像片段, 运动过程一晃而过, 学生无法看清楚, 可用电脑设计青蛙的几个运动动作, 拉大每一跳跃动作之间的间隙, 使整个运动过程时间延长, 使学生对各细节清楚明白。

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变化现象, 可用多媒体电脑课件缩短时间以展示全过程。例如:教学《发霉》这一课时, 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但需要几天时间。学生无法了解它缓慢变化的全过程, 用电脑课件缩短时间并用动画展示发霉的全过程, 让学生一目了然。

6.应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空白

在《科学》实验中, 常因缺少一些贵重仪器及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而造成实验空白, 可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这些空白。例如: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时, 把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合在一起, 抽掉球内的空气, 两个铜半球就紧紧贴在一起了, 用16匹马分向两边拉, 才把这两个铜半球拉开。铜半球和抽空气是贵重仪器, 16匹马也不好找, 无法完成这个实验。就可用电脑设计出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抽空气的机器、16匹马, 用动画形式将铜半球拉开, 让学生心服口服。

总之,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科学》教学, 必须从教师、教材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性。多媒体课件在一节课中的应用要找准切入点, 把握切入量, 根据教学内容, 用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2

余江县第一小学金铁汉

【论文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自然教学,应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学生带进大自然,带进日常生活。恰当运用多媒体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在自然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

二、运用多媒体,可将抽象变为具体。

三、运用多媒体,可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关键词】

化静为动将抽象变为具体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正文】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实物、黑板、学具等,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多媒体电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产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教学手段中采用了各种先进设备,具有效率高、效果好、范围大、规模大、生动形象的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一、运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学习《彩虹的秘密》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有关彩虹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可将抽象变为具体。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上这课前找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播放,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密的欲望,然后再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很快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后组织学生根据模拟课件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自然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可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把大自然带进教室,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课中我就制作了一个有关相对运动的课件,前进中的车与车里的人和车外的树、山等,车内的人与车的运动是静止的,车内的人与车外的.树和山是运动的。由此课件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自转。再用制作的模拟昼夜形成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到是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的变化。最后用制作的模拟地球公转的课件来理解四季的形成,使学生知道是地球在自己不停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 ,称为黄赤交角。如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地球转到北极的地轴偏向太阳的时候,太阳的高度大,北半球就进入了夏天,当地球转到北极的地轴远离太阳的时候,太阳的高度小,北半球就进入了冬天。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自身在大自然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篇3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希望学生能够喜欢上课,喜欢学知识。所以,在课前,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上课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上课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去,比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课,我课前准备了这样的画面,在一些老旧的瓦房上长满了杂草,请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还可以利用当下社会或自然的热点新闻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科学探索的欲望,从而为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最受条件限制的就是对天文地理和宏观和微观事物的观察,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许多昂贵的仪器来长时间地进行观察。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现时空的跨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比如,教学《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这一课时,学生无法清楚地感受到食物进入身体后,到底是到哪去了。我就先让学生猜测、画图,然后,给学生看人体消化食物的科学视频。科学视频里面清楚地展示了食物进入人的身体的整个旅行过程、食物是如何消化的,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可以实现动、静结合,能大大强化教学的视听效果,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思考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在白板教学过程中,比如认识各种动物和人的身体结构,可以通过白板软件来实现,先用白板软件制作一些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教学生上台来拖拉各个部位,放入合适的位置。如果放置的位置错误就会亮红灯,如果放置的位置正确就会亮绿灯。这样可以轻易地突破重难点,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IPAD。現在条件好的学校开始尝试用IPAD来上课,比如,我上次听了一节互动课堂教学,上的是《认识星座》,这一课应该是在晴朗的夜晚来观察天上的星座,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老师就把各种天空的星座放在电子书包上,让学生来找制定的星座,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找出来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了解星座非常有效。然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包的信息,来判断是什么星云。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业结果通过无线网上传到大屏幕上,然后逐一分析。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节省了教学时间,实现少讲多练,提高上课的教学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加强师生课外交流,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

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除了在课内,还要在课外。比如,可以利用QQ群、博客、E-mail等网络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学习,经验分享。比如,我校在三四年级开展的种花养蚕的活动,我就建了一个养蚕QQ群,一个种花QQ群,学生把每天观察的现象在QQ群里面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我也将学生种花养蚕的各种观察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QQ群、博客上,供大家观赏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探究、主动交流的习惯。

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科学网站,比如,可以百度搜索、中国科普网、观看熊博士科学影像节的各种科学探究视频。对于课后如何复习课本知识,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网站,学生在里面做题,师生还可以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特别浓,这样学生就特别爱上科学课。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4

1 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 (multimedia) 是对多种信息进行技术上的综合处理。多媒体以数字为基础, 对多种信息进行编码、采集、存储、处理、传输, 并使多种信息之间具有逻辑联系, 集成为一个系统, 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1]。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基本设备为基础, 在教学软件中插入动画、图像、声音等素材, 将需要讲授的知识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将书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惟妙惟肖的“活体”, 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掌握。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方法具有其先进性和优越性[2]其优势在于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及针对性, 且大量信息及大容量可节约时间和空间。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 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 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 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 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多媒体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优势

2.1 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形态结构和复杂繁琐的实验操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板书、挂图、课本, 学生做大量的听课笔记, 死记硬背, 结果就是老师与学生都很疲惫, 课后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相关的医学知识。妇产科既是临床医学又是预防医学, 学生的感觉就是内容多而繁, 深奥难以理解, 不容易被记忆。若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将大量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融会贯通于课件之中, 充分调动学生们各种感官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深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将微观领域模拟化。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讲盆底解剖、分娩机转、分娩过程时引用多媒体技术会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4]。学生们都知道女性孕育生命, 但是却无法想像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仅凭借书本的语言和挂图的说明很难让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 将晦涩难懂的“生命诞生过程”制作成动画, 应用于教学中,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使得课堂的容量增大, 缓解了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将妇产科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穿插、串联、反复展示,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易于学生们接受。妇产科理论教学中有些章节的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抽象, 例如学生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妊娠生理很难理解, 当用多媒体课件把“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与萎缩→受精→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这些基本概念及生命开始的一系列变化以动画的形式逐步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 同时配以简单易懂的解说, 学生会感到既好奇又新鲜, 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又增加了课堂活跃气氛, 使得学生很快理解了专业基本概念, 同时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也加强了记忆。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专业, 可以通过录像资料再现许多生理、病理、治疗等过程, 从而弥补难以找到实体病人配合的不足。例如在讲解各种妇科肿瘤时, 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相应肿瘤类型的标本图片、病理染色涂片和有关妇科肿瘤手术的录像, 可以加深学生对妇产科疾病的组织病理生理学特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全面认识。在讲解异位妊娠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孕卵异常着床的部位及动态的病理表现, 并且清楚地再现诊疗过程中的关键操作, 如后穹窿穿刺的操作步骤、腹腔镜手术检查治疗过程。其他如徒手剥离胎盘术、儿头吸引术、产钳术、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手术操作过程, 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子宫内膜、流产等各种病理性妊娠的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等都可以动画形式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一目了然,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加深了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的理解、思考、掌握和记忆。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信息提取量,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2 加强患者隐私的保密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在就医过程中提倡自我隐私的维护, 要求一个医生一个患者。许多患者很反感学生, 尤其是男学生进入诊室或者病房, 影响患者就医, 从而加重患者原有疾病焦虑的心情, 更容易激化医患矛盾, 并且妇产科教学包含许多检查及无菌操作内容, 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病例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的限制, 造成了临床工作的诸多不便。

妇产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例如:产前检查 (四步触诊法) 、头位分娩及难产的处理、妇科检查、人工流产和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即使教师讲解数遍, 学生也难以掌握临床处理的过程。在医院里, 妇产科的特殊性需对患者隐私的保密, 然而过多的人员进入产房和手术室, 必然会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机率。故不可能把大批的学生领入到无菌操作的产房及手术室, 直视下观察产妇正常分娩过程及助产士接产的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既往教学费时又费力。即便拿着骨盆模型和胎儿模型, 反复地一步一步给学生们讲解每一个分娩的步骤, 告诉学生何谓“衔接”, 如何算“下降”, 胎儿又如何进行“俯屈”, 如何进行“内旋转”等, 一堂课下来, 经常是教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很多学生还是摸不着头脑, 听得兴味索然。如果采用视频教学, 将临床操作及手术过程通过直播或录像转化为视频信号的形式引进课堂, 同时结合各类模型、彩色挂图和典型病例分析等手段, 可以让学生们直观胚胎、胎儿在母体宫腔内生长发育形态不同时期的图片, 在讲解产科分娩机制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将先露部分在产妇骨盆内完成一系列“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外旋转”, 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分娩机转以及接产技术操作等适应性转动, 采用大量的动画讲解, 使学生看得清楚而生动, 同时配以相应文字和解说加强理解, 如此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更容易接受, 弥补了无法让学生们直接观察的不足。因而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的减缓了医患矛盾, 降低了交叉感染, 增强了可实践性, 提高了对患者隐私的保密。

3 多媒体技术引入妇产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教学方式的关系十分重要, 避免课堂节奏失控, 重点不突出。妇产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器械的使用是基础, 也是常规。一些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 掌握基本的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如果只是凭借多媒体教学, 不符和临床教学的要求。实际操作中的重点, 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学生会本末倒置, 只是在一旁欣赏影片或是动画, 而不知道其中蕴藏的涵义。目前许多教学医院将仿真教学模型应用于妇产科教学中, 是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新途[5], 例如孕妇检查模型、难产模型、骨盆测量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术模型、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妇产科腹腔镜模型等。学生可以在逼真的模型上进行检查、反复操作练习, 把抽象思维变得清晰直观, 从而获得真实的临床感受。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它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实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6]。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可以依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使原本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 启发其积极地思考[7]。概括能力是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 概括的过程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比较、综合, 从而提纯出共同、本质的特性。将多媒体应用到妇产科教学中, 尽可能地将原本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通俗、易懂且易于学生们理解、接受、记忆的内容, 然后从中概括总结, 其过程有助于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在妇产科教学活动中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替代的。加强妇产科教学体系建设、挖掘教学潜力, 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手段和方法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起来, 迎合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要求来制作课件, 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

摘要:妇产科学是一门以研究生命为主题的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临床课程, 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且生命的迹象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仅限课本、黑板及粉笔的教学因内容抽象, 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会让课堂枯燥乏味;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大量引入多媒体教学, 将学科内容的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 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形象直观生动, 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维, 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多媒体,妇产科,教学

参考文献

[1]邵云娜, 项邦孟.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10, 12 (34) :260-261.

[2]姜恒, 郭光金, 张天飞, 等.多媒体网络下的医学课堂教学[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 13 (2) :118-119.

[3]朱莉.MCAI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0) , 53-54.

[4]张巧玉, 常青, 秦荣.新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大班理论课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12) :1647-1648.

[5]陈羽保, 陈沁, 吴兰笛.医学模拟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12) :1196-1198.

[6]赵扬玉, 乔杰, 赵之秋.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5, (1) :47-48.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5

摘 要:现代多媒体课件(CAI)的广泛应用,优化了品社课堂教学。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能广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选择和组合的多样性、灵活性为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展现的多媒化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当然,CAI的运用要适时适度、科学严谨,更要突出其实效性,才能达到调控课堂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优越性

注意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品社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多媒体教学课件(CAI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在运用CAI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一、多媒体课件在品社教学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品社学科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和层出不穷的生活事件,用多媒体教学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

(一)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趣味性和新异性。品社知识有的散乱、有的抽象难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多媒体技术用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积极地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同样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到最佳水平,让学生愿学、爱学。

(二)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多媒体辅助品社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现代多媒体电脑强大的虚拟现实功能,根据教学难点制作成二维或三维动画,模拟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描述的超常时空变化的社会事件,如利用视频、音频和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或模拟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或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缩短已知与未知的差距,从而启发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掌握规律。如学习《幸福的家庭》时,让课件展示过生日时的情景:我和爸爸妈妈买蛋糕—姑姑一家来给爷爷拜寿—叔叔从重庆打电话来给爷爷祝寿—我给爷爷端长寿面。画面上笑声、歌声一下子就把“家庭的幸福”表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也就自然总结出“和睦的、民主的、快乐的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这一重点。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成功地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利于开发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钱学森指出:“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展开翅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电化教育优势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但思维需要感性材料来支持,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多媒体软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直观材料,并展示相关知识背景,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学生带进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如讲《在邮局工作的人》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考讨论。学生的想法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超出了课本的论述。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四)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各自的能力、生理差异及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在掌握和理解知识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每个学生来说内容、程度和步调大致相同,很可能会抑制优秀学生的发展,差生又会不能圆满完成任务。而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征,编出分支式的教学程序,对呈现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达到教育的目标。这就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利于课堂及时反馈,实施科学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与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变单一的作业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多媒体可以优化品社教学评价。

1、多媒体可以使繁杂的评价细节简洁化。如:评价与游戏相结合,设计有教学要求、基本知识、能力测试、重点难点等内容的系列闯关游戏,使学生在娱乐中充分表现,兴趣盎然地接受测试。

2、多媒体可以使评价效果生动化。对于回答问题正确者,点击出现优美的音乐、图片或卡通人物为其鼓掌祝贺;也可以将评价结果制成精美的卡片,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或许成为孩子们珍贵的收藏品之一),促使学生主动要求测试的念头日益强烈,品社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3、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资源化。如学生设计的方案投影给大家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给大家讨论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的拓宽与加深。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品社教学中的应用,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也并非何时何内容都设计成复杂的课件,课堂教学才可能成功。CAI只是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媒体信息要具有针对性

现在存在这样一种误区:教学现代化就是大量使用多媒体材料,对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屑一顾。虽然丰富的音频、视频以及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时候,幽默的语言、夸张的手势及自编自演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如讲《我会做的事情》时,在一个班用多媒体放一遍“我在家做的事情有:给妈妈端水、帮妈妈择菜、修理小板凳、帮爷爷下楼”等,而在另一个班,让学生互相“揭发”同学在家里做的事情。我发现到下节课时再问及此事时,互相“揭发”的这个班同学们学会的东西更多,更能懂得帮助家人。因此设计的课件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课件,也应是一个短时、高效、成功的课件,只要它是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为目的,解决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二)媒体使用要把握最佳时机

教师事先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此时切入媒体,促使其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化,以便协同教师进行教学,提高目标达成度。如学习《熟悉的学校》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可爱的学校的画展”后,适时呈现出教师画的我们自己的学校平面图,让学生一目了然,与现实中的学校一对比,再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地图的方向和图例”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媒体内容要科学严谨

科学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品社CAI的使用一定要依此为准绳。引用的文献、照片、图表等资料要真实、正确,自行设计的动画模拟要符合科学原理,所有的操作、示范要正确、规范,解说要声画同步,音乐的运用要合理、真实。

(四)媒体运用要考虑接受是否有效

学生的视、听、触、感官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图片满天飞、动画视频不得要领、背景过分刺眼、滚动文字太多,都可能导致学生上课“热热闹闹”,下课“昏头昏脑”,知之甚少。因此,多媒体文字不宜过多,图像、动画要清晰可用。

总之,在利用CAI进行品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但不可滥用,为演而演,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不断调整,使之最优化,使教师、媒体、学生形成最佳组合,创设最佳情景,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多媒体的

科 学 运 用

位:广饶镇梧村小学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6

教育教学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媒体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知识。为此,为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我就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巧妙地把多媒体融入教学,谈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媒体,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教师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吸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輸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这样一来既引发了学生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

四、虚实互补,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和地域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而茫茫然了。

多媒体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把握多媒体和教育相融合,不断探索媒体教学与科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理县桃坪小学)

小学科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 篇7

在教学之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读小学科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巧妙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在二者的有效整合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一课时,教师必须先明确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根据声音的高低不同对声音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向学生明示一个概念,即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借助不同的物体产生声音。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深林中的画面,里面有各种虫鸣鸟叫,或者小动物的声音。由于小学生对新奇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在这个由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他们往往会很兴奋,容易辨别出各种声音,并踊跃地表现出自己的判读,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打破时空限制,强化实践训练

小学科学作为自然学科内的一个分科,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去体会其中的知识点。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对事物的感知与认识还较多地停留在具体的感官上,那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模拟再现功能,通过逼真再现科学知识中的运作原理过程,使学生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前提下,获得一种动态的感知,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时,教师应先明确教学重点,即了解骨骼、关节等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然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组动态的模拟视频,使学生观察到在人类运动中每个细节的变化等。接着再引导小学生做出规定的动作,如走、蹲、起立等,让学生在强化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对该课知识点的把握。

●适度扩充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如果单纯以学科内容为框架来规范教学内容,极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又很有可能使课堂宽泛无趣、机械呆板。而将多媒体与科学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听觉,丰富课堂的知识储量,进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八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一课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极昼与极夜的表面含义,但却很难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科学家在北极考察时拍下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极昼与极夜,产生对科学的强烈好奇,从而培养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8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 我们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讲解, 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 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在反复观察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下面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 简单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优化。

一、突破时空限制, 创设教学情景, 给予学生全新体验, 激活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这个时期更容易接受形象真实的事物, 所以科学课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采集和考察, 并且进行实验。但是由于条件有限, 特别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许多实践难以进行。例如:我国的南方因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原因, 几乎没有沙尘天气。以往在学习“如何预防沙尘暴”这一课时, 学生对沙尘暴的印象只是停留在新闻图片上, 纯文本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对沙尘暴产生原因的探索以及解决办法的思考。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 教师精选有关沙尘天气的视频资料, 在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播放,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积极动脑思考, 印象深刻, 教学效果很好。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 它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 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 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五年级上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一课的教学, 很多教师采取了让学生亲自进行种植, 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办法。但是当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时, 教师仅仅靠各类图片或语言归纳是无法完整展示植物生长的全过程的。现在, 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植物种类真实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果。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 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景”的情境, 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兴趣, 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比如:《光和影》的教学。上课伊始, 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播放了一段皮影戏的视频,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关于影子形成三要素的总结归纳上来,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加大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益, 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传统方式下的教学中, 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 常常会被板书、演示等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 使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 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增大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益。

科学实验是科学学科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 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后, 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 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演示的可见度, 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 丰富学生实验知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和实验,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能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实验完成以后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科学规律的归纳、概括。在此阶段不可能再做一遍实验, 此时应用课件再现实验的全过程并灵活进行分解、组合, 不仅能使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获得感性支持, 而且还能将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或矛盾进行特别强调, 激发学生认真进行分析、思考, 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主要现象或矛盾, 往往就是课堂教学中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物体的运动方式》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一般都知道单一一种运动方式, 但对于比较三种运动方式的相同与不同却不知如何下手。这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展现三种运动方式, 学生对三种运动方式的相同与不同一目了然,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多媒体的应用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滥, 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 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了, 多媒体的运用才是合理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启发学生思维, 深化课堂教学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学生方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因此,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 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在课下也“动”起来。要让学生主动去探求, 培养其独立钻研的能力, 提高其自学的学习素质,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为学生学会“捕鱼”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对小学科学学科同样有这个要求, 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课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有效利用。基于这一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之后, 还要积极指导学生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得到锻炼, 增长才干。在这方面, 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 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已经知道的知识相联系, 对此联系认真思考, 并根据需要分析、整理;向同学们作汇报、交流, 进一步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书面或者电子材料。我校科学学科推出的“家庭实验室”活动, 可以说是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持续性的完美体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家里进行研究、实验, 遇到问题自行进行网络搜索寻找解决方法, 家庭实验结束之后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整理、总结。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独立钻研的积极性, 我校开展了每年一度的“小诺贝尔答辩赛”活动,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得到满足与认可。

总之,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活化了科学课的教学, 提高了课堂效率, 使学生超越环境、条件的限制, 不仅学到课本的知识, 还领略到课本以外更广阔的世界, 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熏陶、能力上得到提高, 真正达到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这一较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4, (4) .

[2]网络论文 (佚名) .网络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3]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9

但是,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⑴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本身有着一定的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如PPT、PS、CAD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⑵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重点在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而不是技术手段的展示。但在实际应用中, 教师课前花大量的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 授课过程中, 教师偏重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有时甚至成为了课件的放映员, 学生成了观众。其实,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师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师生课堂思路的结合。课堂上, 大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对老师的讲解就显得缺乏兴趣, 从这个角度讲, 多媒体技术容易造成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和注意力的浪费。同时, 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具有统一性, 基本都是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来表现, 这种方式对解释说明教学原理和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却较难达到知识的衍生和扩展。各学科初步的理论知识延伸发展为系统的知识, 是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和思路进行引导的, 因此, 课堂上师生思路的结合和相互推进还需要借助传统的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有着其特有的优点及缺点,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呢?具体建议如下:

⑴对多媒体技术正确定位、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具有唯一性和必须性, 它的应用目的是“辅助”教学, 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 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辅代主, 势必导致轻人 (教师、学生) 重物 (现代教学手段) ,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 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来进行知识的深化和讲解,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⑵多媒体技术应用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本, 讲究实效。在教学原则中, 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形式, 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要恰当选用教辅工具, 力求简单实效。比如:使用传统的教具如挂图、模具能解决的问题, 如牵强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 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以启发式内容为主。科学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上。课件的内容多为疑问式或启发式, 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激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自主学;若多媒体的课件多为讲述式、解析式的内容, 则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思维的断层现象, 这样的情况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可见,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是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择。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 而发挥其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导”的教学理念, 清晰把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的程度和频率,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能因为应用多媒体技术而最终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多媒体设备的“俘虏”。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 改变其使用方式的单一性。如果我们能做到在教学中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 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 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开拓学生的视野, 将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20世纪末,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 把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 在教学中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科学地

参考文献

[1]沈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 更新教学方法, 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对新知的理解依赖于感性认识。科学教学中一些自然现象很难让学生直接观察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过去教师只能靠插图、说教, 学生难记, 更难理解, 大大削弱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现在, 教师可巧用多媒体将插图变得形象生动, 动态化地展现这些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一课时, 由于学生对火山喷发缺乏亲身体验, 教师可用电视录像放映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并提醒学生边看、边听、边记录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 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易于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 让他们积极记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的内容皆为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 小学生学起来有很大难度。教师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一些三维动画影片展示天体的运动情况, 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影片及示意图片结合各个具体问题, 给学生介绍并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最后利用幻灯片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回顾, 加深学生对昼夜交替过程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实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能扩充课堂信息量, 节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屏幕的快速投放, 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大量信息, 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 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扩充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 学生对这个课题所知甚少, 所查的资料也不全面, 讨论也得不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在食品农作物、医学卫生、环境保护、克隆技术等多个微小世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课中, 多媒体可帮助教师创设情境, 置疑设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磁铁的力量》一课, 课前我播放了刘谦在2011年央视春晚上的魔术《年年有鱼》。这时, 学生们个个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对此充满好奇又大惑不解, 他们热烈地讨论着, 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用了法术, 有的说是磁铁在作怪等等。这时, 我用磁铁靠近桌面上早已准备好的玩具小金鱼时 (腹内装有磁铁) , 小金鱼动起来了。学生们立刻明白了原因。当他们松下一口气的时候, 我随即指着桌面上一大堆材料 (铁钉、塑料、木头、石头、纸屑等) 说:“磁铁真的很神奇, 它除了能吸引大头针之外, 还能吸引哪些材料呢?”我激趣设疑, 趁机启发学生猜想进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总结出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规律。恰当使用多媒体,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11

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 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避免枯 燥无味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根据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由于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不是很贴近,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时间长了,学生就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可以给思想品德课注入活力。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多媒体,在课堂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个框题时,先播放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把学生带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播放玉树地震时救人场面的一段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引起学生对“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这个主题的共鸣。接着笔者播放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学生通过屏幕朗读这段名言,身心受到一定的震撼,对生命的可贵有了更深一步的感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高潮中。然后,笔者通过“做我真好”“请你帮助”“想一想”“算一算”“问题探究”“收获平台”等故事交流环节,配以生动形象的课件,在轻松愉快中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由于初一学生对于生命的感悟还比较肤浅,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如果不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只能死记硬背几个问题,应付考试。这样做就失去这节课的意义,时间长了思想品德课真正的教育意义、真正的教学目的也将不复存在。

现代社会信息来源的多面性使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讲解,多媒体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使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密度增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时效性。比如国家时政大事、焦点访谈等节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

2 利用网络技术交互性的特点,因材 施教,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在缺乏交互性学习的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多以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信息交互总是一对一的形式。同时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往往对思想品德课这门课兴趣不高。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引领所有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所以思想品德课急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学习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到成绩差的学生,使其都能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以及优良的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网络的基本功能就是使得在相同或不同地点的个体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成为现实。除一对一的信息交互外,还有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互即小组讨论。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与网络设备的多方面交互功能,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条件。对于思想品德课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其设计简单化、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同样,如果你有一种方法,我有一种方法,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方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方法。而多媒体教学使这种交流更为直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体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有利于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实际上学生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升华。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总结归纳问题,从而构建知识框架,这样就能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不同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分别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参加2009年淄博市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时,笔者讲授的是“我与老师交朋友”。为了理顺这节课的脉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把知识系统化,笔者将这个框题的知识做成网页的形式,在网页上共设置6项内容:师生关系论坛;各抒己见;大家谈;生活剧场;展示交流;当堂检测。这6项分别建立超链接,学生可以把自己小组的学习内容直接上传,进行点评。在各抒己见这个环节,小组学生先进行谈论,把谈论的结果填写在笔者设计好的表格里,表格共分两部分内容:教师新角色;师生交往新行为。小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讨论的结果上传,然后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看看哪个组的谈论结果比较全面、正确,这样既避免了以往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样,在课堂检测这个环节,学生把自己做好的卷子提交,教师就可以对其中任何一个学生的卷子进行当堂点评。这就能够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是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边和中学)

多媒体自然科学教学 篇12

在舞蹈教学中, 适当运用电视舞蹈教材, 能使学生更直观而又生动灵活地捕捉到舞蹈不断更新变幻的信息。另外, 电视声画语言 (如灯光、背景、角度等拍摄技巧) 的加入,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可刺激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学习速度也随之加快。

而让DV走进舞蹈教学中, 就能使舞蹈作品以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审美空间。如当学生表演一个舞蹈组合后, 教师运用DV把学生的表演拍摄下来, 通过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造型等进行分析, 如此一来教师可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 并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教师就可以因材施教, 学生也可反复对照练习, 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用DV拍摄学生或教师的即兴舞蹈表演, 能捕捉到许多优美的肢体语言和闪光点, 加以积累与发展, 就可以编创一些很好的舞蹈组合与作品, 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潜在的舞蹈意识与创新精神,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上编导课的学习热情,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更具有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进步得非常快。

电视舞蹈教材具有很强的教学功能。同样, DV拍摄教学法在教学中也起辅导作用, 并帮助学生发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从而让电视舞蹈教材、DV拍摄教学与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的心理倾向。以往的经验是老师讲, 学生听, 这样教学内容较少, 知识面窄, 学生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我们可以把一些舞蹈知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让学生们易于接受, 不但扩大了知识面, 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舞蹈课只是掌握舞蹈动作技能的课程,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之前, 先放一段介绍蒙古族风土人情的短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通过观摩多媒体课件看到蓝天、白云、大草原、蒙古包、羊群和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小伙们载歌载舞, 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 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韵律舞姿获得了丰富的感知, 而且对蒙古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这样一来,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 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第二, 整体演示。将要学习的训练组合整体地演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老师在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现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地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技巧课上, 跳跃的空中动作、旋转的连续动作, 滚翻的身体动作等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 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 用课件中的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 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 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 提高了教学效果, 缩短了教学过程。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 在上技巧课时, 他就能够自觉地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 而不是单纯地模仿, 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整个技巧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第三, 反馈练习。首先, 在学生表演舞蹈组合时, 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再反馈给学生一同观看并对学生的表情、舞姿、动作、造型等进行分析, 这样教师清楚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 并能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反复对照练习, 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 在上舞蹈编导课时, 用摄像机拍摄下学生或老师的即兴舞蹈, 能捕捉到许多闪光点, 加以积累与发展, 就能编创出很好的组合或作品了, 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第四, 课外教学。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网络资料的数量以及网络的共享程度都得到极大提高, 一些教学所需的舞蹈资料, 可以很容易就在网络上找到。如大地之舞、中国舞蹈网等几个舞蹈专业网站上有很多舞蹈文字资料及舞蹈视频资料, 只要在网站上注册一下, 就可以供大家免费下载或在线观看。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设备开展多种课外教学活动。例如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舞蹈作品视频, 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 再分析其艺术特点, 然后组织讨论。

多媒体技术虽然有着很强的教学功能, 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和一种教学手段, 绝对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正视传统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 才能合理正确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让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真正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二、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舞蹈课中的运用

所谓多媒体反馈教学法, 就是借助数码摄像机把学生在舞蹈课上所完成的动作记录下来, 利用多媒体把图像播放出来, 让学生和老师一同观看, 从而观察出所作的动作是否规范, 是否合乎要求, 在对比中发现错误, 及时予以纠正。多媒体反馈教学法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运用多媒体演示较优秀的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 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和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形象, 与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相互反馈。

现在很多学科都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在舞蹈学科上的应用几乎空白,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应该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实践证明, 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可缩短学生掌握动作的时数, 使动作更趋规范化, 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内在因素的激发,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更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处理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