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2024-07-16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精选10篇)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1

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提倡甚至强制要求教学活动需要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借助各种多媒体技术,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多媒体课件[1]就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它可以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于一身,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能够生动的展现出一些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画面,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而且节省了教师教学中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随着它的普及,问题也渐渐出现。

1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教学束缚了教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借助黑板和粉笔就可完成教学活动, 尤其是数学课公式的演算,教师占主导地位,可以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一个演算步骤,互动性特别强。如今,很多学校特别指出教学活动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分科目,一概而论。甚至有些学科完全不需要多媒体教学,这不仅增加了教师备课的任务量,而且“捆住”了教师、束缚了教师,使其局限在多媒体操作中,缺乏灵活性,互动性也变弱。

1.2多媒体课件难住了教师

说起多媒体课件,一般都会想到Power Point演示文稿。于是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将书本上大段的文字原封不动的搬到PPT上,在课堂上照课件宣科。久而久之,教师少了激情,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出现厌学的现象。有些老师一味追求课件的“外在”,而忽视了“内涵”,把课件做的过于花哨, 导致课件有量无质,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1.3多媒体教学忽略了学生

多媒体课件是在教学活动前已经准备好的,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节省课堂中很多板书的时间,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 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其进行教学,有可能为了增加知识量,讲解的速度非常快,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理解和记笔记,经常会错过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前后知识无法衔接。虽然知识面扩展了,而事实上学生并没有接收。

1.4多媒体教学迷惑了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实现启发式学习,并且便于记笔记。而多媒体教学中,大多教师习惯性地围绕PPT进行讲解,尤其是文字特别多的课件,使得学生错以为只要学习了课件上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课程,上课不听,下课拷贝多媒体课件私底下自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和教师几乎零互动,而且自学效率低下,常常事倍功半。

多媒体教学原本是为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却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无形地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2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2.1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设备,更新换代特别快, 教学的节奏跟不上软硬件淘汰的节奏。例如投影仪,有些学校使用很多年没有更换,出现色彩还原性差、图像清晰度低、分辨率不高等问题,这会造成投影图像不清晰、投影颜色和显示器颜色相差甚远,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错误信息。所以,建议学校定期检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环境,并加以改善,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教学。

2.2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

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才普及的,很多老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有所排斥或不习惯,而学校又强制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无法使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充分发挥。一些新教师,虽然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 但是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显得教学过程非常空洞。所以, 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或者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交流会,使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2.3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想要使学生热爱学习,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2]提出的“动机原则”,就强调学习动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异常重要因素,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促使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

心理学家特瑞特拉[3]通过实验得出:人类有83%通过视觉获取信息,11%来自听觉,以及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 剩下1%来自味觉。而人类通常能记住10%的阅读内容,5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70%自己说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制作出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让学生对课件产生兴趣,通过听觉和视觉最大程度的接收和记住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求教师熟悉课程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制作出美观且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这就需要教师钻研课程,在课件中突出重难点。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确实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就制作课件,口述可以完成或者必须板书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全部放在课件中。

3总结

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对多媒体设备熟练操作,将课件、板书、学生等统一起来,可以在课件中运用flash动画、音频等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录制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主导教学,可以在现实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的灵活性,提升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多媒体教学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等特点成为多媒体教学的核心。然而,其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理想中发挥的那么高效。该文从多方面分析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李雅丽,薛同莲,周晓燕,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0(35):193-194.

[2]范燕莹.布鲁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建平.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4(4):8-11.

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 篇2

关键词 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131-02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各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开始不断地涌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集合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美术有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学习,比教师的讲解说教的效果要好很多。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全方位地展示,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争论中产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进而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习“中国优秀的雕塑作品”时,教材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优秀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欣赏,但是这样平面的静态的欣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全面地进行鉴赏,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秦始皇兵马俑”“击鼓说唱俑”等制作成美术课件,在大屏幕上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示,再配以中国传统音乐,学生对于中国古代雕塑造型含蓄、以意传神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并且提高了美术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的美是在直观表达中表现出来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语言说教,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美术学科的艺术性。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直观示范。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能画一幅画就需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这时候留给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模仿的时间就不多了,这样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时不利的。而将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教学中,就可以在课前做好美术课件,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不仅展示了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而且把文字化的知识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知识,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动画视频中轻松地学到知识,而且记忆深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这样就扩充了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既拓展了视野,也提高了美术水平。

比如学习“结意寓心愿”时,教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几种中国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下中国结,然后可以选其中的一种来教学生具体的编制方法,让学生跟着大屏幕的展示一起来学,对于中国结的编法有一个直观的体会。到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中国结的不同编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 运用多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习模式被改变了,互动教学法成为素质教育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而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课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学到互相合作、懂得尊重别人,有利于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比如在学习“装点我的居室”时,教师要引导学习如何变废为宝、因材施艺,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漂亮的装饰画,然后让学生猜猜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得非常热烈。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谜底,学生都非常惊讶,这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成合作小组,互相帮助完成一幅装饰画。在这样的合作中,改变了美术学习的单调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完成学习。

4 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美术欣赏并不重视,美术欣赏条件差,当然在教学中就是蜻蜓点水式的粗浅对付了,导致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非常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美术欣赏的重要意义,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来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对于劳动的美术欣赏时,在大屏幕上将《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部作品同时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分析,进行欣赏,同时配以《拉纤号子》的乐曲,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画中人物的感情。学生在全方位感官刺激下,很容易沉浸在美术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完成鉴赏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

5 运用多媒体进行技能传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美术知识需要在教师的示范下完成。但是在常规教学中,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进行详细的示范讲解,很可能时间不够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如果教师不进行示范讲解,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就可以将示范过程制作成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同时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既可以完成美术技能的传授,又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梅花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先演示一遍,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领悟其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绘画,而且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教师的示范过程,让学生随时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6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亲自动手实践,不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设计制作请柬”时,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自主设计,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的请柬精彩纷呈,个性飞扬,不仅降低了美术教学成本,而且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益的。

7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曹莉莉.美术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1(25):68-69.

[2]杜娟.谈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1(18).

[3]李婧.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实践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2(11).

[4]丁玉剑.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1(15).

多媒体制作教学中若干问题探究 篇3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基于如上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介绍可以得知, 当前时期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那么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优势究竟在何处呢?具体而言,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便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识记

我们知道, 多媒体教学以文字、音像等多种传播媒体传递教学信息, 利用不同的色彩组合, 三维动画的使用等独特优势, 图文并茂、声像并举, 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由单纯的听课改为听和看相结合, 便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识记。

1.2 信息量大, 教学效率高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 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 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 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 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大大节省板书和绘图的时间用于讲课, 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演示, 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以文字叙述为主, 作图不规范, 色彩单调、可视化差的缺陷。大量的图片演示产生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另一方面讲, 也迎合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现在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时代, 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充斥着大量的图片, 以迎合人们的阅读口味和时尚追求。多媒体教学显得更有时代感。

2、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2.1 多媒体软件系统

多媒体软件系统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包括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素材编辑软件、多媒体写作工具、以及多媒体课件。首先, 设备驱动程序能够将计算机与设备之间信息相通, 可以说它是多媒体硬件的接口, 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 才能将硬件设备进行控制, 如果设备驱动程序没能够得到正确的安装, 那么将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由此可见, 设备驱动程序在多媒体硬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 多媒体操作系统;其是多媒体软件系统中的根本, 它主要功能是负责多媒体在各种任务情况下的调动, 确保控制声音与影象以及处理信息的一致性, 为多媒体信息提供全方位的基本操作管理;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可扩展性。

2.2 多媒体硬件系统

多媒体硬件系统主要是指能够用手进行操作的计算机实物。它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借口设备组成。一,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主要部分, 它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成;寄存器主要用于中央处理器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以及总线结构。二, 输入设备, 计算机除了最基本的鼠标与键盘装置外, 为了能够满足多媒体的应用而设置了输入设备, 包括视频输入设备、音频输入设备等等。三, 输出设备, 其主要包括显示器、扬声器等;四, 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光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以及光盘刻录机。

3、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步骤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应按照多媒体软件的规律进行设计, 使用课件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可以说, 其在开发过程中比其它的多媒体软件更具有独特性。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通常包括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及实现阶段三个步骤。

3.1 准备步骤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一个题目并确定方位。教育者要注意选择一些与课件相符的书本内容进行表达。如果在选题过程中没有对其加以重视, 那么将直接的影响到课件的质量, 这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一旦课件进入到设计制作阶段, 之前所选择的题目将无法进行改变。另外, 对于课件而言, 它是用在课堂辅助教学上好, 还是用在课后辅助教学上好, 应对其用途进行明确的定位。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目标设计、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脚本。目标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最后制定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年级的不同, 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多媒体运用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此, 应制定目标设计, 以此来明确课件的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 还要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教学单元,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 将各种媒体的信息相结合, 完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就是将教学设计的想法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 用书面的方式进行表达。

3.3 实现阶段

所谓实现阶段, 其主要任务就是将上述各个设计环节在计算机上实施, 其中还包括了多媒体素材的准备、课件的组成及其使用效率的评价。多媒体素材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软件自行创作, 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料转变为数字, 最后引入到计算机内部, 进行统一处理。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课件制作完成后必定会存在着不足, 因此, 不要急忙的将其进行实际应用, 应该有个试用期, 同时, 还要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 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它不但改善了人们信息的交流, 而且还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多媒体技术在社会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无论是商业广告, 还是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乃至于家庭生活, 都与其紧密相连。因此, 应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 提高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质量, 将其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一言以蔽之, 多媒体制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制作教学能够促进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 (2) 多媒体制作教学能够促使各种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产生, 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程度地不断加深, 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优势, 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多媒体制作的几个具体步骤。

关键词:多媒体制作,教学,问题,多媒体系统

参考文献

[1]丁钉.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和对策[J].河南教育, 职成教版, 2009 (11) :52.

[2]梁业生.谈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大众科技, 2009 (12) :155~156.

[3]曹妮娜.多媒体制作教学相关问题探索.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 9.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4

关键词:网络媒体;互动式教学;探索使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困境

所谓的传统互动教学方式是指依赖于课堂时间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虽然可以依赖课堂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但总面临着一些困境。第一,教学内容多与课堂学时有限的矛盾。对于一些公共平台课而言,由于本科生总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对其安排太多的课时。比如我所承担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共有32课时。如果深入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并让学生进行研讨,显然课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讲解深度虽然达到了,但教学广度却难以达到。反过来说,如果试图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的深度又难以满足要求。第二,课堂展示空间有限。本人在原来的互动式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就某个主题进行事先布置,让学生分小组课下完成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完成的成果,再让其他同学就该主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方式克服了即时式讨论所带来的思考表层化现象,某一部分深度参与,并引出思考点,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思考。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仍然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首先,由于时间限制,难以让每个同学参与进来。另外性格等因素,发言的总是一部分人,一部分不善表达的同学总是难以深度参与。其次,即时口头发言的情绪化程度太高,没有足够的理性沉淀。再次,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难以在课堂上展示。比如某一个小组展开主题讨论,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课堂上展示的PPT内容,还在于该小组准备该主题的过程。比如如何查阅资料、小组的团队如何协作,如何确定讲解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有哪些收获。这些“幕后”工作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甚至更有价值。但在传统的互动式教学中,基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内容都被忽略了。

二、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探索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互动性。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源,并对他人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利用媒体的这种互动性进行互动式教学。

1.网络媒体的选择。当前可以提供教学互动的网络媒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比如某公司大力推广的“天空大学城”,该平台能够为教学提供比较精细化的服务,比如师生交流、问题讨论、学生名单导入。但该平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步入门槛较高,属于一个封闭性的平台。复杂的导入程序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意愿,而这一点对于讨论参与者非常重要。决定一个平台能否持续发展下去不在于能提供多么专业化的服务,而在于界面是否友好,能做到“傻瓜”式界面最好。另外封闭的平台也会降低讨论者的参与意愿,由于没有“围观”者,参与者讨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会有所减低。二是公共的网络平台。当前比较合适的公共网络平台包括个人网站和博客空间。由于个人网站需要提供比较复杂的注册手续并且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因此我当前选择了博客空间作为互动教学平台。博客空间拥有以下优点:第一,步入门槛比较低,登陆比较便捷,符合学生的浏览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可能性;第二,公共平台能够引起“围观”效应,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在这种公共平台上,同学们自然会提高发言的质量,否则可能导致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第三,博客平台能够满足基本的互动功能。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就某一主题上传资料,其他同学在该主题下发表观点,分类非常清晰。

2.博客空间的使用。博客空间作为一个公共平台,虽然提供了基本的功能,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设置,使之更能满足互动的功能性要求;同时使界面更加友好亲切,切实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上的栖息地。基于上述考虑,本人在使用博客时采用了以下做法:第一,设置了分类查询功能。对学生上传的内容按班级进行分类,使之检索起来更方便。另外每个班级发博文多少也能够一目了然,具有更强烈的对比性,从而使之产生竞争感。第二,设置了质疑老师的栏目,鼓励同学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之进行评判和发言,从而营造一个可以热烈讨论的氛围。根据传播学的规律,人们在特定的场合是否发言,发什么言,与其所处的特定的“场”有很大关联。在一个适合的“场域”中,一个本来不会发言的人也可以踊跃发言,敢于发言。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如何营造一个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的“场”非常重要。因此我在博客使用中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的自由发言氛围,使同学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其次改变老师在场域中的角色,对老师“去神圣化”,经常和学生展开生活化的交流,从而去除他们心中的障碍。第三,老师要经常发言。学生是否愿意到网络平台上进行充分互动以形成一个热烈讨论的局面和老师是否经常发言绝对密切相关。对于发言者来说,总希望自己的发言更有价值,就学生而言,就希望自己的发言能被老师注意到。笔者曾经对各大校园BBS的发帖量进行过对比,一个校园的领导如果表示自己经常浏览BBS的话,那么学生的发帖量就会大幅度上升。如果校园领导能经常登录BBS并亲自发言的话,那么BBS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繁荣兴盛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发帖者除了想让被人围观之外,还在于想让其发挥真实的功效。显然对于校园公共事务只有校领导关注才能引起真正的改变,发帖者才能真正感觉到“有用”。课堂平台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的关注也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我发言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就课程事务进行发言,或者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及搜集到的教学案例放到网上让同学讨论。二是针对某一个话题与同学展开有针对性互动,使同学们的被关注感大大增强。

三、对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互动教学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5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正文、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综合一体化, 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 并能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中多媒体技术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目前以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显出极强的生命力, 对现代传统教育的冲击可谓是极其深远的。伴随着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 对于目前多媒体课堂教学来说, 其突出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来。相信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 应冷静地认真思考、挖掘出其蕴涵的弊点, 对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1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广泛调查、实践, 不难发现多媒体课堂教学有如下一些优点:

(1) 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 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 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 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

(4) 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 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1]

(5) 用多媒体课堂教学, 从另一角度来说, 可以使学生懂得多媒体技术及其配套的科技产品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方法, 来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为适应当今更大规模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几点, 可以看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之所在。但从另一侧面来考虑, 它也存在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2 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多媒体课堂教学使用手段存在盲目性

有的教师为了“顺应”现代电子信息化教学的潮流, 将一些原本不需要用多媒体演示的某些教程 (内容) ,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大肆渲染”, 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的要求, 反而违背了正常的教学规律。如在数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 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 无法体现教师生动形象的指导思路, 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2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

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 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有的课件只是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 (屏幕) 宣科, 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 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 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甚至形成了课下学生借来教师课件抄誊课件的局面;有的学生“赞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将我们所斥责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此外, 多媒体教学过于随机, 缺少集体备课 (审查课件) 和试讲等环节[1]。

2.3 在信息技术领域, 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这有其现实原因。一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初期, 人们忽视了对教师进行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教师的常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繁重, 学校也没有明确规定给教师留出用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

2.4 多媒体技术效能的充分发挥与多媒体教学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校 (包括高等学校及中、小学校) , 由于资金缺乏或管理者的认识不够, 使得与多媒体教学相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不能及时供给, 使得实践性质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采取的对策

3.1 观念上要更新, 方法上要引导, 角色要重新定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当然, 这样的角色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发挥, 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互和交流, 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教学形式, 因此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基于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 积极探索有利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应避免以“技术”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增强多媒体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感, 提高课堂质量, 这将是一项长期不断实践的过程。

3.2 选择并制作适合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件)

好的教学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首先是满足教学性要求, 即选题是否恰当、满足教学需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深入浅出、易于接收;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作业适量、问题典型, 善于引导。其次满足科学性要求, 即内容正确、符合逻辑、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场景设置、素材选取、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三是满足技术性要求, 即图像、声音、文字设计合理;画面清晰、色彩真实、文字醒目;声音清楚、音量适当、声像同步。四是具有较好的交互性, 即交互设计、页面跳转以及人机应答合理方便。

3.3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中的技术培训

伴随着教育机制的创新,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 对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 应给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培训提供资源、激励和持续的支持[3]。

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接受专业发展的意愿非常重要。学校要制定一些制度以保证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和占用个人时间的情况下接受培训。

3.4 加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兴趣

新形势下对高等学校的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突出。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灌输学生一些目前较新、较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反过来更应该具备渴望、主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基本技能,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自觉形成对变幻多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持续喜爱的良性循环态势。

3.5 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 巩固和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固然至关重要, 但多媒体课堂教学并不是“万能钥匙”。如今课堂内容多而课堂总学时数少也是当前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感知的一个话题,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消化掉大量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因此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答疑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使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课外得到弥补。

4 结束语

伴随着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高度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热衷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的发展, 大胆探索有利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各种途径,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顺应现代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种新模式, 给现代教学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优势与问题共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以期对新的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工作通过探讨获得一定启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袁雅琴, 詹学伟.多媒体教学:喜忧参半的思考.中国教育报【N】, 2003.10.1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1997.5.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维护

1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配备了设备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 已经发展成为外语教学不可获取的重要教学工具。但是再好的设备也要注意管理和维护, 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为此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深入探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常见的若干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降低维护成本, 提高整体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

2维护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耳机故障问题

耳机是语言听说的重要设备, 也是最容易出故障的设备之一。耳机故障问题一般有三种典型的现象:一是没有声音;二是只有一边有声音;三是出现各种杂音, 听不清楚。一旦出现耳机故障, 可以首先查看是否是学生终端主机方面的问题, 比如话筒不传声等。排除其他因素以后, 就需要有针对性予以解决。首先完全没有声音或者只有一边有声音时, 有可能是耳机内部出现断线问题, 需要及时维修。其次, 如果耳机出现各种类型的杂音, 要么是耳机内部有一些断线问题, 根据经验插头处以及耳机的根部两个位置, 最容易出现这种断线, 从而导致耳机中出现各种杂音。如果可以排除上述位置没有问题, 或者经修理后仍然存在杂音现象, 则可以重点观察耳机话筒转动的地方是否有破损的迹象, 内部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者断线等问题, 予以彻底维修。如果耳机的话筒不能将声音正常传输出去,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最有可能的情况有三种, 一是耳机话筒本身出现故障, 尤其是采用驻积体式的耳机话筒在语言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内部线路出现断线或者老化,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耳机上。三是部分耳机本身为话筒单独配备了一个开关, 这个开关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尤其是学生使用的话筒, 经常开启、关闭, 很容易造成故障, 导致话筒不出声音。

2.2 计算机病毒问题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巨大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一种特殊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也随之而来, 如果不注意防范和很好的应对, 将会导致我们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通常来说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如果不有效控制, 只要实验室有一台机器中了病毒, 则很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传染给实验室内的所有计算机, 造成更大的破坏。从来源上看, 实验室计算机的病毒问题主要来自老师和学生使用的各种U盘、移动硬盘。在实验室维护过程中首先要给所有计算机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 并定期进行更新。一旦发现有计算机中毒, 则应立即断开该机器与网络的连接, 然后进行杀毒, 必要时可以格式化硬盘, 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 以对付一些顽固的病毒。实际上最好的维护方法是为每个机器设置保护卡, 每次重启都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病毒问题了。

2.3 主控计算机问题

主控计算机在整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占据核心地位, 一旦出现问题就直接导致整个语言实验室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 主控计算机的网卡、语音卡和光驱是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

首先是网卡。由于长时间使用, 再加上各种灰尘的影响、硬件本身的氧化等问题, 网卡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故障, 使得主控计算机不能正常连接到实验室的网络当中。针对这个问题, 要注意保持实验室的卫生, 减少灰尘, 还要定期对网卡进行必要的清洁, 尤其是高等院校放假结束后, 经过一个假期往往落上了厚厚一层尘土。

其次是语音卡故障。当前在语言实验室使用的语音卡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PCI插槽, 和网卡的情况类似, 因为灰尘或者氧化问题的影响, 网卡同样可能会出现于主板接触不良的故障, 导致学生无法听到声音。为此也需要多语音卡定期进行必要的清洁。当出现学生耳机没有声音, 但其他部件未发现问题时, 有很大的概率就是主控台语音卡出现了故障。

再次是光驱。当下许多教材本身都有配套的光盘, 使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光驱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而光驱是电脑上较容易出毛病的设备。比如弹出光盘按键失灵, 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 为此实验室维护应该给主控计算机安装上虚拟光驱, 尽量减少光驱的使用, 教会相关老师虚拟光驱的制作和使用办法。

2.4 显示器故障问题

语言实验室的显示器也是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 尤其是一些比较老的显示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由如下四种常见故障及相应维护方法:一是显示器不显示图像, 这主要出现在一些老旧杂牌显示器上, 主要是由于内部分配器故障造成的。二是显示器出现部分暗角, 最大的可能性是显示器显像管和偏转线圈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只要将其相应调整就可以消除暗角了。三是显示器显示色彩略有失真或者不太稳定, 这种故障通常都是由于平衡电位器出现故障, 需要及时更换该设备。四是显示器周边出现类似于蠕虫蠕动的情形, 这一般是由于显示器的滤波电容故障引起的, 需要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

2.5 电力供应问题

网络实验室由于学生在上课前集中抵达, 同一时间同时开启的设备非常多, 而这些设备通常在启动时有着很大的电流, 因此往往会导致多媒体实验室的电力供应故障。在实际维护过程中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由于电流过大, 直接导致跳闸, 导致整个实验室失去电力供应, 此时需要引导大家先关闭设备, 重新开启闸门后, 引导学生陆续开机。二是部分计算机的电源设备可能被烧坏, 这只能进行及时的更换了。三是实验室主控开关使用次数多了以后, 可能会出现故障, 这需要经常清洗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定期检查维护。

3结束语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大量先进软硬件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需要管理人员认真的维护和保养。总的来说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维护既需要较高的技术, 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 更需要维护人员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才能更好的协助高校老师科学合理的使用语言实验室, 让各种设备高效运行, 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语言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锡琨, 于兴贵.浅议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信息技术, 2008.7.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7

笔者近年来在高等院校一直讲授《高等数学》课程, 有许多感触。目前, 大部分高等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仍然以板书为主, 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教学, 大部分以大班形式, 平均每班学生人数80人以上。每一学期教学结束, 师生均感到教学时间紧, 教学任务重, 教学效果较差。因此, 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除了想法设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之外, 适当利用各种新的教学设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一些改进, 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 在45分钟或者5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 传授逻辑性非常强的内容, 恰当利用多媒体是非常好的选择。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几个例子阐述多媒体工具的适当利用所带来的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采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加快学习进程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之,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的语言, 注重逻辑性的思维, 内容相对乏味抽象。学生必须经过若干思考和练习才能接受一个新的定义及其性质。而不像其他学科那样, 可以以形象的描述来体现事物的特征, 容易被接受。传统教学上数学概念的提出, 往往会伴随一个几何意义, 也就是说希望从图形上给出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 如何把极其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地解释出来, 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多媒体的出现, 恰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 计算机在处理数据、图像等方面具有快捷优点, 而且从图形上可以变抽象为形象。例如, 在多元函数的理解上, 如果没有直观图形的印象, 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含义的。因此在介绍多元函数微积分, 特别是空间解析几何时, 使用多媒体可以完美地诠释二元函数的一些几何图形, 像球面、柱面、旋转曲面、双曲抛物面等。而这些图形, 通过板书是非常难画的, 即使能画出来, 直观上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一个例子是, 在解释调和级数有趣的背景时, 通过多媒体适当对其历史渊源作进一步的解释。众所周知, 容易证明调和级数是发散的。当n越来越大时, 调和级数的项变得越来越小, 而且逐渐非常缓慢地, 它的和一直增大, 且超过任何有限值。调和级数的这种特性使得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困惑, 而且为之着迷。有一些数字有助于理解这类有趣的级数:级数的前1000项相加约为7.485;级数的前100万项相加约为14.357, 前10000亿项相加约为28。更有学者估计过, 为了使得调和级数的和等于100, 必须把1043项加起来。像这些推导出来的具体数字, 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简单验算。加入了这个细节, 学生在理解调和级数的发散性时会体会得更深刻, 而且兴趣会大大增强。我们知道, 这些操作通过数学软件Matlab、Mathematica等非常容易实现。

2.多媒体教学呈现较大的信息量。在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已经变成了我们快节奏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与其他学科相比, 《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一直没有太多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不仅仅在知识结构上加以调整, 而且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背景以及发展历史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我们知道, 介绍数学史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背景,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受一些数学家的坚毅品格和睿智的思维, 并了解古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数学成就。例如, 在介绍微积分基本定理时, 非常有必要通过多媒体介绍微积分理论的创建历程, 特别是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辉煌成就。牛顿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在诸多领域都声名显赫。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耳熟能详, 例如牛顿的物理学三大定律, 以及苹果园的故事。相比较而言, 莱布尼茨却名声稍逊。然而在微积分的创立上, 牛顿需要和莱布尼茨分享荣誉。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676) 创立微积分是出于直观化的几何问题的思考, 借助于笛卡儿解析几何, 与牛顿流数论的运动学背景不同。整个《高等数学》的核心就是微积分。微积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思想方法之一, 微积分是近两百年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支撑理论之一, 也是高等院校长期把《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原因。这些信息量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可以轻松地传递给学生。再例如, 极限思想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等现代数学方法的基础, 其重要性在《高等数学》课程中随处可见。最早, 春秋战国时期, 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对“截丈问题”有一段名言:“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个“截丈过程”, 既形象, 又阐述极限本质。特别是, 在17世纪之后的两百年间, 微积分的理论仍然建立在人们直观的、模糊不清的极限。直到19世纪, 由法国数学家柯西和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建立了严密的极限理论, 才使微积分完全建立在严格的极限理论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可以方便、简洁地阐述这个历史过程。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须注意的几个细节

我国的高等院校网络多媒体教学起步相对较晚,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尤其是加入WTO之后, 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开始选择多媒体教学作为应对竞争和追赶潮流的手段之一。由于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有赖于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而且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院校对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在近十年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 许多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尝试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以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某某大学为例, 在试用多媒体教学的几年中, 笔者发现, 由于缺乏经验, 教学效果依然不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地依赖于多媒体。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数学》教学是以板书为主, 严格的推导、论证、练习的方式。当引入多媒体之后, 画面漂亮清晰, 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 稍不注意就会过渡依赖多媒体。整个两节课下来, 黑板上写不了几个字, 全是口述和多媒体的演示。对于数学的一些抽象的定义来讲, 容易给学生一种走马观花文学式的观赏, 而离真正理解其含义以及其本质的应用太远。当逻辑性思维太强时, 严格的推导、练习、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是数学工作者熟知的过程。特别时在依靠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稍不留神, 讲授速度就会变快, 此时教学效果非常糟糕。

2.学生的思考能力受到约束。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组成这个王冠的是一个个完美的定理以及严格的证明。在所有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导和证明是最主要的步骤。当大家习惯于多媒体演示时, 学生的思维随演示屏不再转动, 因为接下来肯定有标准的答案。笔者认为, 用板书时教师的粉笔尖流淌出不确定的情形会更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偶尔故意犯犯错误, 热爱思考的学生会马上指出来。此时, 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感染, 勇于为老师“挑错”。这些教学上的技巧, 似乎多媒体是做不到的。

在数学领域中,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It is important to prove, but i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改进, 也就是创新。创新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 也是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所应该有的能力。

三、结论和建议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产物, 是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目前, 大中专院校对《高等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上文中, 我们通过对笔者教学中遇到的几个例子分析,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结合传统意义的板书教学, 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些例子只是教学中的一个侧面。我们需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 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点, 另一方面不丢掉板书的功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恰当的教学策略, 而且紧跟当前形势, 以新的教育手段培养新时期学生数学的逻辑性和创造性等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以作者近年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例, 对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恰当应用作一些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赣昌.微积分 (经管类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冯翠莲, 刘书田.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8

一、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的误区

1.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无选择性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首先要确定课件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都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法也有其可取之处, 切勿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教学。那些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法没法讲清讲透, 而多媒体课件却能更形象、直观地体现,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更好更快理解的内容更适合用以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就更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形式, 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 全球板块分布和运动, 东亚及南亚季风的形成,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等等。

2. 课件内容组织的平淡性

在笔者所见过的课件中, 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组织课件的不在少数, 这样的课件往往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 缺乏新意, 肯定算不得是优秀的课件。课件应该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理解, 以更符合学生认知顺序、认知层次的形式呈现知识点, 甚至是给知识点穿上“新衣”, 即以彼及此进行教学。如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 课本的主干知识点是河流的侵蚀地貌与河流的堆积地貌, 就知识点而讲知识点就显得枯燥, 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如果能结合某条河流 (如长江) , 就这条河流从上游到中下游及河口的地貌形成及特点展开讲解, 这样肯定要比原先的讲解方式要有针对性的多。

3. 多媒体教学的过分“独立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教学是不是一定要追求课件的完整性,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黑板板书) ?答案是否定的。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 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如黑板板书, 可以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 为学生呈现“知识树”。而课件内容虽直观、生动, 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却有欠缺, 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所以, 应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两者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有效运用的注意点

地理多媒体课件怎么制作才能更显条理清晰, 重难点分明?怎么运用才能不落于俗套, 更显示出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下面以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为例谈些自己的看法。

1. 首张幻灯片要能体现课件的整体结构框架

课件不应该是流水账式的做到哪算哪, 好的课件应是使观看者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就能一目了然地清楚这个课件制作思路。如地理的多媒体课件所用的流程可以这样设置:主干知识、教学导入、教学演示、课堂评价及复习反思 (如图1) 。这样编排一是可以明晰课件制作思路, 二是方便直接链接到你所要的板块内容。

2. 注重单个幻灯片知识点的一目了然

一般的幻灯片制作, 往往是一张或是几张幻灯片讲述一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到下一个知识点间隔长且难以体现一课知识的完整性, 等幻灯片放完, 即使在最后也呈现了知识框架, 但毕竟也是一闪而过, 学生的印象也不会深刻。所以, 要想办法在每张幻灯片上体现讲授内容的主干知识点, 如: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 在海水的温度部分主干知识包括热量收支、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三个部分, 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做如下处理 (如图2) 。

3. 多种媒体手段相结合

Power Point简单易操作, 因此, 是教师最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但它在表现稍稍复杂的立体动画时却又显不足,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天体运动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等内容, 表达起来就没有Flash表达的效果好。所以,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以一种工具作为载体, 如:PPT、Authorware, 同时, 在载体上加用其他多媒体工具处理过后的内容, 如用Flash处理的动画, Photoshop处理的图片, 剪辑过的视频或音频文件, 甚至是链接所需的网页内容或是Google地球上的卫星地图。总之, 一切为你所需的。但有一点需注意, 千万不要为了花哨而用, 用与不用的标准在于教学效果而不是工具的堆砌。

4.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板画相结合

作为“小三门”的地理, 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在这门课程上花多少工夫, 地理教师只能踏踏实实地立足于课堂,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上不仅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还要将知识点及笔记落实于书本, 使学生有复习的依据。多媒体课件教学很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课堂热热闹闹, 课后书本空无一字的现象。很多教师非公开课不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是觉得多媒体课的教学效果不好, 其实只是使用不得法而已。

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在多媒体课件显示其直观形象性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传统板书板画的优势。所谓“无图不地理”, 地理的“图”不仅有地图, 还有如锋面、气旋、褶皱等需要讲解其形成及结构的立体图, 这些需要分体式讲解的图就需借助板画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除上述多媒体制作及运用的误区外, 目前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地理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使用过程基本都是人随机转,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互, 学生主体地位无法突出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 也无法切实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重视课件的设计与运用, 通过建立平等交互的课堂教学活动, 多以设问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引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使多媒体课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本文结合近10年的教学实践, 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些自己浅显的认识和思考。本文通过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说明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时, 要对课件内容、表现方式、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也应避免几大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敖.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

[2]熊丙奇.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J].上海教育, 2009, (21) .

[3]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关于数学问题教学的若干思考 篇9

【关键词】数学问题 问题链 课堂教学

数学问题是指“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1。面对数学问题,当我们通过对它进行深化、推广、引申、综合,从而发现矛盾和缺陷(问题所在),探索到新的发展规律(需要论证的问题),或找到了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新的联系时,这就是形成“问题链”的開始.通过这种过程的不断深化和逐次推进而找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问题,就形成了“问题链”。

一、好的数学“问题”的特征

对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以为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通过教师有效地设置问题,将教学各环节,知识各部分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的设置是“用问题包装课堂”的基础。要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必须将问题设计好。总体来说,“好问题”的特征包括:问题的条件、结论、所描述的对象,给解题者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经理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如观察、猜测、检验、修正、证明、推广等,而且在活动中需要使用基本的、重要的饿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从教学实践看,好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展开、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促进他更深入进行思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能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应包含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或所要讨论的有关概念和技巧,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通过积极的分析,形成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好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能得到解决,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二)能进行推广、扩充、引申

好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意思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分做种种变化后,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伸、拓广、扩充到一般情形或其他特殊情形,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空间。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重代表性,要能够联系,推广,学生在这种不断扩充、改变条件就能引发新的结论的训练中,就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转化的能力。

(三)有许多种解决的办法

一题多解,就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探求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它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探索兴趣;二是能激发学生主动寻找解题捷径,培养求简意识;三是创新解题模式,提高创新能力。一题多解是被当下教学实践证明对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解题能力有重要作用的训练模式。因此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它的可变性,尽可能挖掘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问题链”教学的具体案例

教学中注重适当地设置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自觉去分析、鉴别、类比、抽象概括,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对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思维的能动性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要求设计“问题链”

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都具有严密的内在体系 ,一些看似相近的知识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而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他会将原有的一些思维习惯带入新问题的学习之中,影响对问题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合理设置“问题链”,破除学生思维中狭窄、零碎、片面的定势,激发和活跃思维,促进其在新的思考平台中去正确认识问题。

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问题链”。从教学角度来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重点内容层层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浅中见深,化难为易。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数学思想与方法就会逐步形成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体系。

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之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1)将定义中的“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2)将“绝对值”三个字去掉,其结果又如何呢?

(3)令定义中的常数为0,其余不变,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4)将括号中的小于 去掉后,如何讨论点的轨迹?

此问题以“双曲线的概念”为背景,通过设问,步步深入,形成问题链,在“变”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问,将静态的数学与动态的变化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选择能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链”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又不断地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定理、公式与法则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洞察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实质并揭示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得到极大地发展。

推广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之一。当我们从研究一个对象过渡到研究包含该对象的一个集合,或从研究一个较小的集合过渡到研究一个包含该集合的一个更大的集合时,就是推广,当我们对命题从层次和形式上作推广时,可以得到一些层次不同或形式相似的命题,它反映了数学对象之间的纵向或横向间的联系,可以拓广命题的外延表现形式并加深对命题内涵的认识。概念、体系、命题和方法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推广来进行教学。概念的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3种方式.在上位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推广的观点来教学。

教学案例【1】等差中项的性质及其推广

教学案例【2】错位排列问题及其推广

(1)编号为1、2、3、4的四位学生分别坐编号为1、2、3、4的四个座位,所有学生均不对号入座的不同坐法有多少种?

(2)甲、乙、丙等五人排周一至周五的值班,每人值一天,其中甲不排周一,乙不排周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3)甲、乙、丙等五人排周一至周五的值班,每人值一天,其中甲不排周一,乙不排周二,丙不排周三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4)编号为l、2、3、4、5的五位学生分别坐编号为1、2、3、4、5的五个座位,所有学生均不对号入座的不同坐法有多少种?

(1)、(2)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很快就能给出答案。3)提示学生用分类讨论或间接法,在教师的帮助下也不难解决。给出本题组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要揭示两类看似不同的问题间的联系,整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这两类问题的认知有质的飞跃。

数学课堂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是开启智慧之源。教师要找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思维基础,让新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与顺应,这样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的运用意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博览群书,潜心研究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做到得心应手,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烂熟于心,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

[1]陈 曦.数学[复习课:在“问题变式”中演绎精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10

[2]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63

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 篇10

作为电子线路方面设计的Protel专业软件可以说是电路设计的最优秀软件。它提供了Windows XP风格的浏览平台、友好的用户界面,其操作简单、设计高效。Protel DXP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不仅可以绘制原理图,还可以绘制印制电路板(即PCB)图。该软件在电子、机械及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了这门课程。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使用该软件的情况,谈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Protel DXP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如何使学生快速入门

2.1 理论联系实际,先认识电路图和印制电路板

在学习Protel DXP软件前,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电路图和印制电路板,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校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开设电子实训课,让学生熟悉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和布线规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按流程讲授,使学生有清晰完整的设计理念

在Protel DXP绘制原理图和PCB时,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绘制。所以先要介绍流程,使学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设计理念。

绘制原理图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在这里强调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新建原理图之前要先新建一个工程。这样要求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因为在利用Protel DXP设计时,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而不仅仅是画一张电路图。先新建一个工程再新建其他文件便于管理和设计。如果是只画一张原理图而无其他设计,那么只新建原理图也可以。

PCB设计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Protel DXP包含了原理图设计和PCB电路板设计两个板块。在教学时,可以先介绍原理图设计部分,然后介绍PCB设计部分,分块讲授,逐层深入地进行讲解。

3.1 原理图设计部分

在Protel电子电路板设计中,原理图的设计是其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在原理图设计时,应注意向学生强调以下问题:

1)放置元件。放置元件前,需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加载元件库和元件搜索。Protel DXP自带了两个元件库,分别是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通用元件库)和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Lib(通用插件库)。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两个元件库就基本够用了。注意,为了方便使用,建议在加载元件库时,选择其文件名后缀为*.IntLib的元件库,这样将来就不用再添加封装库了。加载元件库完成后,搜索元件,以备放置元件。搜索元件有三种方法:(1)在原理图绘制窗口中右击,然后选择Find Component…菜单项;(2)执行菜单Tools→Find Component…命令;(3)在Libraries面板中,单击Search…按钮。

2)电气对象和非电气对象要区别开来。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在初学时容易犯混淆电气对象和非电气对象的错误,常见的有两种:(1)Wire(导线)和Line(直线)的混淆。常常在本应是电气连接的地方用Line代替了Wire。Wire是电气对象,用于各个元件及方块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而Line是非电气对象,是一种图形,不起任何电气作用。(2)Net Label(网络名称)和Text String(注释)的错误使用。Net Label是一种无线的导线,具有实际的电气连接意义,使用它能让导线连接的复杂电路图简化。而Text String仅是注释,是文字,所以二者不可混淆。其他电气对象与非电气对象也应该注意区别。

3.2 PCB设计部分

PCB设计是Protel DXP设计的核心内容。之前的工作多是为PCB设计打基础的。PCB设计包括电路板的规划、放置元件并进行布局、设置布线规则、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放置敷铜与补泪滴、生成报表以及设计规则检查等内容。在学习PCB设计时,应注意重点强调以下问题:

1)规划电路板。规划电路板指设置Protel DXP的工作层和绘制电路板的物理及电气边界。一个PCB板可以有多个工作层,设置时要注意区分各个层的不同作用。Signal Layers(信号层)主要用于放置元件和导线。Internal Planes(内电层)主要用于放置电信号及接地符号。Mechanical Layers(机械层)用于定义PCB板的物理参数,电路板的物理边界就设置在该层。注意,电气边界在Keep-Out Layer(禁止布线)层绘制。不管是电路板的物理边界还是电气边界,都必须是闭合图形。

2)放置元件。PCB上元件的放置是指元件封装的放置。放置元件封装有两种方式,自动放置和手动放置。自动放置是指从原理图文件中导入网络及元件封装。手动放置和原理图设计中的元件放置类似。

3)设置布线规则。在PCB板上进行自动布线时,要先设置一定的布线规则,以便使布线效果达到最佳。在设置布线规则时,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对某一图元的属性设置时,忘记考虑之前设置好的布线规则,从而在DRC设计规则检查时,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应对学生强调进行各项设置时要综合考虑。

4 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4.1 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

Protel DX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上应该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实践应用。学校应该创造更好的条件,安排在机房上课,做到一人一机,边学边练。用这种方式代替以往的“多媒体授课+机房练习”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现在我校已经达到这种条件,并安装了教学系统,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演示,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接受知识。

4.2 教学考核方式要灵活

教学考核方式不光可以采用统一上机闭卷考试形式,还可以在平时安排测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项任务,并且评定成绩。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相比而言,平时安排测验的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因为每一次测验就相当于一次考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高效完成任务。当然,教学考核方式不应拘限于一种形式,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灵活应用。

5 结论

总之,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和教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摘要:Protel DXP是一款应用广泛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很多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使学生快速入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Protel DXP,教学,快速入门,注意事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亚萍.Protel DXP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0-143.

[2]方水平.浅谈“电子线路CAD”课堂教学[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27-29.

上一篇:滤除方法下一篇: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