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2024-06-18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共11篇)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1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李彩娣

(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中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已经成为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但它绝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完全代替“三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让地理课堂熠熠生辉。

那为什么不能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依赖性呢?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1.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与转移

计算机整合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影、音、文字信息,使得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直面感官很强烈。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学生往往会被图形、声音、动画等抢了注意力,而忽视了其所要表达的信息。所以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上课讲了些什么内容,更不要谈学到了一些什么。

2.忽略师生互动,以“机灌”代替“人灌”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做出好课件就是上好了一堂课,认为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仔细听、喜欢听就是上好了一堂课,就是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把大量精力用来修饰课件,挖空心思在音乐选择和画面上下工夫。完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完全被机器取代,成为计算机的操作手,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虽不再滔滔不绝地用语言进行灌输,但却用机器不断灌输。同时,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只注重地理信息的.单向流动,只关注教了多少东西、教的内容完整不完整、教的方法科学不科学、教的过程流畅不流畅,而忽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接受与否,当然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

一堂地理课,图片、影音材料一大堆,学生上课不像上课,反而像在看电影。失败的多媒体教学课与失败的传统教学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师生交流的必要性。

3.知识的呈现是暂时性的,知识量大,不易消化

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讲什么知识时,才会呈现出与其有关的知识,讲完了就会换成其他的知识,所以其呈现知识是暂时性的,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可能这节课讲完了,他们不一定还记得讲了些什么内容。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它往往可以呈现出大量的知识,而很多老师也喜欢加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对于不能很好地把握哪些知识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只要了解就可以的初中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其负担,反而不易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只依赖现代教学,而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三板”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将两者融合起来,就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二、传统“三板”教学的优点

1.用三板呈现知识脉络

教师通过板书,把地理教学内容要点进行分类、编码,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便于他们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发展地理思维,复习、巩固、运用地理知识等,都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正确、完整地表达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突出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设计合理的板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有利于他们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用“三板”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多媒体教学展示的地图往往是正规的、精确的、复杂的地图,对于初中生来说,看这样的地图,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通过“板图和板画”则不同了,学生可以亲自看老师在黑板上作简图,简图虽简,但其包含主要的、重要的信息,而学生通过观看这种化繁为简的地图,可以很快地读图、析图,更有助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地图,培养其作图能力。

现代教学的缺点和传统教学的优点,使得在初中地理教学上不得不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更不能产生对现代信息教学的依赖性。

本案例在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板出“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图,之后,教师可以边讲边画边写,使用简明的板画板书,让学生的第一印象清晰、明了、形象,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个板书既有知识的生成,又能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我们教师能够意识到,单纯地利用现代教学或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地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2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活处处有语文。”怎样使一潭死水般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有活力呢?多媒体教学能使语文课堂有生活味。如, 我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时, 利用视频、网络技术把“罗布泊优美的仙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向往。面对县城高楼大厦的林立, 学生无奈中在企盼那清澈的小溪和碧绿的森林, 那里才是心灵的皈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以往口耳相传传统上课的方式, 比如, 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 让学生易于理解, 会使学生乐学, 主动地学。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 学生与社会更接近, 与自然更紧密地联在一起, 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讲《旅鼠之谜》一课时, 我播放了北极旅鼠生活情况的视频片断, 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视野开阔、兴趣浓厚, 积极主动地参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为进一步愉快地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运用电教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的教育方向。

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的输入, 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 以前我们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写好教案, 课中还要将内容用粉笔写出来, 这样既浪费大量时间, 也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一节课内容往往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 在这一环境下, 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 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 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 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 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学习一些名家名作时, 我不再让学生去图书室或书店搜寻有关此作家的资料及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而是我们共同从网络上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增加课堂容量, 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 为语文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 同时对高密度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 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特别是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 农村孩子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 多媒体给他们提供了机遇, 给他们打开了世界之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让学生能“走出国门, 了解世界”。有时用小黑板出的课堂练习题, 改用投影仪效果会更好, 能节省人力、加大练习量。

三.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协作学习, 共同提高

多媒体呈现了大量的信息,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 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 协商学习, 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 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 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借助别人的帮助, 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时, 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 我也无法解决时, 就与学生一起看视频, 听专家讲解。计算机网络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让我们通过网络多媒体把西方优秀的教学经验融入中国特色的教育之中, 培养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才。现在, 是开放型的社会,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交流互动才能共同发展, 教育也是如此, “闭关锁国”式的教育终究会被社会淘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有“活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 做到博学多识, 引领学生紧跟时代步伐。

浅谈多媒体与教学的融合 篇3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如个别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上述要求。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切实解决课时矛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为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是很难通过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是讲一节课,学生也难以理解,反而只会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感。这些知识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大家看到模拟的直观的情况,这不仅可以将内容讲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大大加快教学进度,从而节约大量时间。对于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弄懂的内容可以反复播放,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室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多媒体课室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做到省时、高效,课时矛盾迎刃而解。

另外,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活动,更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大纲,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全组团结协作精神。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将不仅是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还必将促进关于教材的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做为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4

汉江中学 曾波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操作有机融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并指出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结合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数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板书、图画等形式为主,学生往往会对枯燥乏味的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和学产生厌恶情绪,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引用到教学实践,并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充分高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它有机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成为新课改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具备大容量储存数学信息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教师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可以借用中学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他们的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一)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刨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有巨大的动力。利用多媒体学习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丰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中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等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创新精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模拟大量的音频、视频、电影和电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勇于探索、自觉去发现。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节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小猫和小狗为了吃食而奔跑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提出“难道它们也懂数学”这样一个疑问来引入教学。小猫和小狗生动形象町爱的活动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充分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

(二)用多媒体引入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知识点多、知识量大时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在一些知识点多、知识量大的教学课中就可以适时地使用CAI。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就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三角形的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先演示一些三角形实物,然后隐去非本质的特征。只留下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出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以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可按边分类: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师通过演示,把出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再通过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从而利用多媒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使初中数学教育的重心发生转移,学校的数学教学从重视培养学生的算术和代数计算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将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与理解更本质、更需要智能的方面。如:在《数据的处理》这一章,用EXCEL制作统计表,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再把它转化为条形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

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又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从多媒体课件中调出茶叶罐(圆柱体)的展开图,让学生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紧接着让学生画出生活中许多漂亮的圆柱体包装

盒展开图。不仅如此,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也在一个程序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像中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

三、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使用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止摒弃板书

有的数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入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

(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使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为了“公开课”、“评比课”而使用计算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三)忽视教学过程。

多媒体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结语

作为教师,应当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引时代活水,使教材活起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准最佳的有效整合途径。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 篇5

【摘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但是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政治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的作用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在实践中,能把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融合 策略

高中政治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政治课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政治教学效率较低。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现实生活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反思的教学方式。把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相融合的作用

1.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高中政治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政治中《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的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会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时,如果能够把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充分融合起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鼍岸匝?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利用生活实例加政治理论的方式进行政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加强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师在《经济生活》教材“新时代劳动者”课时的教学完成后,可带领学生去各个高等院校校园招聘会的现场,让他们看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他们看看大学生都喜欢做什么工作,让他们认清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加深他们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让他们明白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政治学习当中,获得更好的政治学习效果。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看看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是什么样子,并了解自己长辈以前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把高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为政治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时,把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起来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政治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促进政治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明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并在生活当中形成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加强政治知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辉煌的中国》,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策略

1.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但是这样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较大限制,导致学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教师在采取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融合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根据教师的讲解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神奇的货币》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在为学生进行正式讲解之前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对货币的发展史和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保持比较愉悦的心情,并且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接下来的政治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把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对学生进行货币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时,即使有些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灌输,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思想方面的东西是灌输不了的,学生即使掌握了政治知识,如果不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那么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就不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有效应用。把政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

把政治知识与现实纷繁复杂的生活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快速进步。

3.把政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不仅要把政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要把政治教学与国家政治层面相结合,如教师在讲解《国家利益》这一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下钓鱼岛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钓鱼岛的时事新闻,了解我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我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方法等。近年来,由于日本的肆意挑衅,加上美国的推波助澜,日本在钓鱼岛屡生事端,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比较充分的资料,如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内非法抓捕我国船员,我国人民发起抵制日货活动,日本在国内宣称筹款“购买”钓鱼岛,受到我国的强烈谴责等,为了捍卫我国领土的完整,我国外交部称坚决保卫钓鱼岛的主权,绝不向国际邪恶势力妥协,显示出保卫我国钓鱼岛主权的强大决心。学生在搜集完相关的资料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狼子野心”,让学生根据钓鱼岛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如可以让学生对“国家利益都包括那些内容”“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犯。教师通过钓鱼岛案例的讲解可以使相关知识点更加具有时政性、生活化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政治教学是对高中生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政治教学时,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政治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政治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获得更好的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例如:在二年级(上)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大多同学只能分清楚时针与分针,全班仅有几个同学能理解1时 = 60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也通过钟表模型的转动让学生感知并体会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但好多学生仍然有些疑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制作FLASH动画和PPT当场给学生演示,学生不光能看出分针怎样转动,时针怎样变化,而且理解了1时 = 60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一进入感到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运动的几何元素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在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转变”,即开始对学生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建立几何图形、文字、表达式的有机联系,在推理过程中,根据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表达式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要点,也是学习论证几何入门的难点。对此,我把图形、文字、表达式及其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习惯。

2.动态图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强化重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认识角》这一课,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画法,结果产生这样的记法如:›、∟、∧、∨ 等形式。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角,用动态的角演示,让学生看到无论角朝哪边在记作时都应该记为如∠1这种形式。这个过程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科融合的定位。

1.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辅助教学,不要放在重要位置。

融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融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融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融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中常见的课型。

1.演示型课。它在融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实验型课。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图形,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

3.网络型课。它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人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7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传统的黑板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世世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传统教学也是如此。

1. 传统教学的优势

“黑板+粉笔+口述”是传统的黑板教学的基本特点,它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对课本内容边讲解,边板书。对于高等数学课程中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的演算,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不适合的。这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与细细地咀嚼,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而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严密、精确地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并能灵活地调节课堂进度,使师生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如备课时,教师认为很简单的概念或例题,课堂上学生却不太理解。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教师能十分灵活地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和此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或加强课后练习。又如,教师在讲课时要求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跨学科联系时,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灵活。

(4)高等数学教学既是自然科学教育,又是文学艺术陶冶,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图画,一边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一边向他们渗透艺术境界,是言教身教的并举。

2. 传统教学的缺陷

与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在黑板上抄题或表示多种情况的构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必然造成容量小、效率非常低。而且黑板上的文字、数学符号、图形比较单调、呆板、直观性差,无法进行“动态处理”,往往产生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对矛盾。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巨大的存储能力,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的信息量得以增加,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率,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2)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软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如将定理、重点的概念或关键词、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初学时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几何图形中关键的线段或几何点等,或以动画形式,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颜色,或配上与众不同的艺术字体,或适当配以音响来突出显现,从而提高了学生想象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与兴趣。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清晰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适时方便地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原本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进一步探求和学好高等数学的决心。

(4)有利于改善高等数学课堂的视听教学环境。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较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常常因为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和听不清教师的讲授而多有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电子板书和无线话筒的使用,其清晰、大号的字型、先进的声音扩放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多媒体教学的缺陷

尽管多媒体教学在现代高等数学课堂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存在一些使用误区。第一,它容易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功能,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坐在讲台上轻轻松松地点鼠标,把屏幕的内容读一读、解释解释,这无疑将它与远程教育混为一谈了。第二,数学思维表现力差,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论证能力难以培养。灵活多变地在黑板上逐步演算、推导,增强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对内容深入思考,细细品味咀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数学思维和能力能够得到培养。第三,讲授速度太快,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造成严重消化不良,这是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配合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在高等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扬长避短,把这两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目前很多教师要么只是使用“粉笔+黑板”,要么就只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没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数学教学核心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传统教学的这种优势应该保留,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建立多媒体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演示为辅;以学生自己动脑为主,媒体手段为辅的思想,启发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活动是有限的,教师表达的方式是单调的。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便丰富了,教师就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就会增多,这时的数学教学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时计算机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应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数学阅读、数学的计算和证明。教师应有对每一单元有总体的设计,如什么时候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什么时候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两者又如何更好地配合?原则上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求实效,掌握好尺度,更不能把计算机与粉笔、课本对立起来,而是把几方面的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的相互独立关系,而应该互相补充、相互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应用,合理地整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充分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做到手段服从内容、方法服从效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业文.浅谈高职高等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J].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8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用实验来演示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是物理课堂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与掌握必定容易且深刻。然而在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中,有很多重要的、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都是根本无法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设备进行模拟和演示的。例如在高中人教版的3-4中,“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时,我们不可能只为去体验该种效应,而兴师众众的带领所有学生到火车站去,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火车进站和出站的视频,让全体学生坐在班级就可以感受到火车带给我们的神奇的多普勒效应。例如在高中人教版的3-4中,“播的形成与传播”一节中,我们在讲授横波的特点时,总是用水平放置的长绳为例,但由于绳长的限制,空间的限制,桌面与绳之间的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效果往往很差,同时每一个质点的运动很难被学生发现和掌握。但如果我们改用多媒体课件来替代和模拟,则可以把横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特点逐一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于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等,将质点振动的情况和波的传播情况形象地加以区别,如若在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老师在适时地加以讲解讲解与说明,那么与波相关的如:振幅的定义、波长的概念、横波的特点、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或偶数倍质点振动时的相位关系等知识点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被学生接受和吸收。还有些演示实验,如自感现象的实验、LC振荡回路的实验,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相应器材来演示,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这一现象产生的具体过程是无法观察到的,致使学生难以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就更难以掌握与之相关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若此时改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该演示实验,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则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测到LC回路中的微观过程,通过感性认识来加深对实验现象、结论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传统实验的缺陷与不足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器材精度较小,在班级整体演示实验效果会很差,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多用电表等。在讲解这些器材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由于这些仪器刻度太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会非常吃力,学生接受起来自然更吃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多用电表等实验仪器拿到投影仪上进行讲解、演示、使用、读数等,利用投影仪的放大作用,将仪器投影到大屏幕上,能讓全班同学都能比较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

还有许多物理的实验现象是转瞬即逝的,即从开始到结束是瞬间完成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和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让这些“快节奏”实验以“慢镜头”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研究、思考,进而掌握现象的本质。例如在研究必修二中的平抛运动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实验,我们便可以通过电脑来改变物理的初速度,进而来控制其运动的快慢,并且还可以随时用“暂停”键定格某一瞬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能清楚地看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特点后,自然就能轻松地总结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再例如选修3-2交流电的产生一节中,“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一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将改变两次”,这一结论要以实验形式展示给学生是有难度的,因为在电路中我们只能观察到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无法观测到电流的方向,这时我们就可以用Flash制作“交流电的产生”的课件,通过慢速、定格、重复的演示,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矩形线圈转到各个不同位置时电动势的大小以及电流的方向。再例如选修3-4波的干涉一节中,在观察水波的干涉实验时,学生往往只见到水动,看不见波的干涉图样,此时就非常需要我们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水波干涉的虚拟情景,再运用慢镜头的方式对水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波的干涉图样,并加深学生对波的干涉图样的认识和理解。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违规及错误的实验操作将带来的后果

高中物理的实验操作中违规及错误的操作,轻则损坏实验器材,重则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若能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违规及错误的实验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选修3-1恒定电流实验时,我们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电路实验板,在电路板上某些关键的实验仪器并未连上,留给学生来自己用电脑连接,而老师则事先设计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当学生将实验仪器放在正确的位置时,电脑中会出现—段奖励性的音乐或掌声,并继续向下进行;但如果放得不对,则会出现错误后的相应结果,比如电源烧坏冒烟、电灯不亮、仪表指针打歪等并出现警示声音,如:“哦哦,连接不对,请重新来过”等,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方磊,杨秀娟,温亚芹.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06).

[2]傅伟芳.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3(46).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9

九江市双峰小学廖玫

[内容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的要求了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性: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等等。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活知情因素;赋予感情色彩,促进知情交融;再现知识结构,达到知情融合。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知情融合教学情景感情色彩知识结构

现代数学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能能力的同时,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紧密结合,使情感和认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虚实变化的特点,就能挖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的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 创设教学情景,激活知情因素.

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新教材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身临其境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为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吃西瓜”这一生活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动态的故事氛围:“妈妈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两个熊宝宝―大贝尔与小贝尔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看,熊妈妈是怎样分西瓜的”再动态演示分西瓜、吃西瓜的过程。生动有趣的故事已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思维的火花顿时被点燃了,学生提出了两只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只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贝尔比小贝尔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剩下了几分之几?等问题,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此时,想解决自己提出问题的内在需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由于课件清楚地演示了平均分的份数及取的份数的过程。所以,学生能自己掌握算法并理解算理。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在的情感动力。再如:在教学生认识“上、下”时,为了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学生觉得非常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时,电脑发出了亲切、动听的声音:“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它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非常好,每到星期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助树爷爷干活,陪它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这时小鸟、小松鼠、小白兔出场了。教师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个小动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大了,情趣更浓了,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等,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崭新的“表演舞台”,最大限度地激活了知识因素和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数学教学取得“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效果。

二、 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教学中,认知、情感应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形象、五颜六色的实物图形、明快动听的音乐,可以把缺乏情感因素的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例如,教学“分类”一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去商店购物的过程,围绕“琳琅满目的商品怎样方便顾客购买呢?”让学生明白商店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我是小小送货员”的活动,把“商店”的货物进行分类、整理,实际体验分类活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分类理由,从而理解分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分类的方法。学生在享受了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之余,收获最大的是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分类的方法。教学目标就在这有滋有味的活动中达到了,还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揭示了圆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松的音乐把儿童带到这样的故事场面:小猴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小猴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它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小猴舒心惬意。看到小猴一波三折的坐车经历,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正方形,三角型的车轮不行?椭圆是没棱没角的,为什么也不行?圆形轮子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小猴坐车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自然会产生找原因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行思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即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的特征,还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既巩固了新知,又激发了兴趣,知情自然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情感品质.

三、 再现知识结构,达到知情融合.

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应是一个丝丝入扣的知识网,每个知识点的形成不是教师灌输的,是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再现知识间的联系、直指实质、突出重点方面的优势,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映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亮点向一旁延伸,从而造成有关射线的具体生动的表现,认识到它与线段间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旁延伸,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容易使学生一次形成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其三者的联系与区别。由于学生们亲眼看到那些变化过程及图文并茂的形象,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再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安排了实践操作:让学生把圆等分成8、16等份,进行拼摆,发现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和学生动手能力有限,很难再继续等分下去。此时电脑演示把圆等分成32、64……等份,拼摆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不难想象随着等分份数越来越多,圆形最终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并且拼摆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同圆形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也一目了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于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所以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减少了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学生学得轻松,且印象深刻。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形成认知情感相辅想相成、和谐统一、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10

创新意识是 21世纪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时代在呼唤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者,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合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的使命――做一名创造型的教育者。因此这就更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师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呢?

下面结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呢?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的动化效果,很容易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容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用电脑显示一个聪明的机器人,然后讲了制作这个机器人的故事,这样即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然后我从机器人身上分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导入新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再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用多媒体进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这些桃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这些桃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的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 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

二、运用多媒体提供材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课件中恰当“闪烁”,引发学生思维的“闪烁”

在制作

浅谈“三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函数单调性教学;多媒体设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55-02

迁安市第二中学是省级示范高中,有优越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有强烈求知欲,具备一定分析观察等能力。但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方面,发展却不均衡。新课标提倡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呈现的课程内容,多媒体可以构建多元联系、灵活可变、蕴涵数学内容、有交互性的学习平台,与数学教学的创新融合,能够实现魅力数学课堂。

1 融合意义

1.1 知识动态化

多媒体与函數单调性教学创新融合,有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图形惟妙惟肖,有助于函数单调性知识获取保持,有助于在形数结合中感知数学内在美,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中感知数学严谨美。

1.2 学法兴趣化

多媒体与函数单调性教学的创新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兴趣,有助于拓展学生探究式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协作式学习达成,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1.3 教法新颖化

多媒体与函数单调性教学的创新融合,有助于学生手、脑、眼、耳并用,有助于唤发学生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有助于制定教学方案筹谋设计,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

1.4 资源共享化

多媒体与函数单调性教学的创新融合,有助于促成师生与生生互动思维启迪,有助于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有助于师生情绪、交流和目标达成和谐统一,有助于学习资源师生快乐成长共享。

2 融合时机

2.1 准确作图时

学生对函数单调性难以感性领悟,课前设计好的Flash课件演示作图,画龙点睛,探究函数单调性动态变化规律,落实课堂动态高效。

2.2 多元联系时

从形上判断函数单调性,从数上理解单调性概念,借助信息技术多元联系的学习平台,将变化过程通过图形、数据、图象、运动等方式一起呈现,加深学生对数学实质领悟。

2.3 互动实践时

小组互动交流讨论,归纳抽象出单调增函数概念,类比出减函数定义,借助投影、Flash课件展示探究结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能力。

3 融合方式

3.1 学习内容的融合

高一数学开始触及抽象函数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从常量数学思想过渡到变量数学,用运动、变化、发展、统一的观点进行学习,学生初高中容易衔接不好,上课易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数学兴趣。

在函数的单调性新授课教学时,笔者以课本教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知水平为起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归纳探究形成概念、定义应用知识迁移、归纳小结知识整合、课后反思回顾感悟”五环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投放重点知识、思想方法、温馨提示,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突出重点,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设计好的Flash课件,让学生体验认知结构升华发现过程,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突破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图像直观性,感受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用任意x1和x2大小关系来判断f(x1)和f(x2)大小关系,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整体性质,使学生理解并给出单调性定义,深化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研究函数问题的方法,体验如何用局部点的任意性推演到函数的整体单调性的方法。同时,用Flash课件演示例题解答过程,教会学生清晰思维、严谨推理,规范书写表达,实现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和良好思维习惯养成。

3.2 学习方式的融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时,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将多媒体巧妙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重基础,抓落实,提能力,构建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在函数的单调性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先认真分析考纲、考试说明和近五年有关省市高考题,结合学情考情,以低起点小台阶高落点,采用“问题导入、知识索引、典例点拨、方法重组、思想展联”五环节教学法:

课前设置好学案,用投影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疑问导入新课;解疑中索引出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概念,用Flash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学生独立思考,互动梳理单调性相关知识,用Flash课件展示解题过程,一题多解方法,点拨解题的通性通法;变式例题,目标检测,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法(定义法、图像法、导数法等基本方法);小组长将讨论结果归纳总结,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实质,会用函数单调性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函数单调性知识网络,构建函数思想、数形结合、转化思想方法体系,用Flash课件快捷呈现知识网络结构图,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出线索,展示联系,强调重点与难点,使复习课紧凑有序,简捷明了。

为突破难点,在学习方式融合中,课前预设学生熟悉的教学和学习情景,课间还穿插让学生运行画函数图象的程序,动手操作画函数图象方法步骤引入概念,对照分析定义,概括出证明方法及步骤:“取量定大小,作差定符号,判断得结论。”体验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激发用电脑如何画出函数图象的好奇心,演示和剖析函数的单调性实质,感受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思想,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3.3 教学方式的融合

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疑激趣,化静为动,增大课容量,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虚拟现实,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化静为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想象力的介质,创造宽松、和蔼的学习氛围,架设起思维的桥梁,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课前,笔者先在电脑上拷贝课前设计好的Flash课件,投影仪展台调试好,以备课上适时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上动静结合,节约空间时间,强化学生感知,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观察对象,精讲讲练,培养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课后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各种思路和方法,并能选出最佳方案;学会用运动变化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体会到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

4 融合说明

以“知识、思想、方法、能力”四大体系为重点,以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落实高考为切入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把握运用时机,让学生在多彩信息世界里构建体系,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4.1 内容适合

多媒体教学并非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必须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选用,所学内容应该难度适宜,有挑战性、探索性,并且以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观察为主。

4.2 重点突出

多媒体教学中,要避免插入过多动画或视频文件,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重点不突出,关键抓不住,难点没突破。

4.3 恰到好处

课前周密思考,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不能成为播音员和解说员,注意该用时才用,掌控好课堂教学,用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与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4(9):32-36.

[2]李冬梅.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17-19,35.

上一篇: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下一篇: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