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2024-06-0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精选12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1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 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相结合, 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1]。这种技术以形象、直观、快捷、高效、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 在新课标下, 如何走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 真正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

1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审视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1.1 弱化“以生为本”教学思想

教师如果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组合时认识不到位, 制作时只注重媒体技术, 重视先进的媒体效应, 追求课件的华美外表, 过分强调课件展示功能的新奇繁多, 就不能通过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参与机会减少, “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课件展示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多媒体最具魅力的互动功能更是难以实现。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 整个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 成功的课件必须渗透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应注意实际课型和内容, 在充分掌握学情、教法的基础上, 组合素材和结合教法, 发挥各种教学功能的优点, 避免滥用多媒体技术。

1.2 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配合

传统“五个一”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 及有限的实验演示教学方法已被多媒体辅助教学取代, 教师丧失了“主导者”地位, 成为“放映员”;学生丧失了“主体者”地位, 成为“观众”。

事实上, 优秀的板书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有无形感化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表情、动作能展示其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因此,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从服务课程教学实际出发, 恰如其分地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1.3 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 是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 的一大优点, 它能将讲授内容以投影方式显示在大屏幕上, 文字清晰整洁, 增强了学生的视觉美感;能将抽象的教学问题形象、直观化;能使学生获得接近真实的直观体验, 对掌握知识具有巨大作用。

尽管如此, 各种现代化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保证。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讲解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所进行的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智能劳动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1.4 忽略传统教具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 CAI课件虽然容量大、形式新, 但也绝非万能媒体。传统的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着更有便于操作、制作省时、经济实用的优点。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将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优化, 充分体现其“创新与实用”的价值。为此, 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相应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发挥各种教具的作用, 优缺互补, 交互使用。

1.5 以多媒体模拟代替所有实验, 不重视真实的实验动手操作

对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没有条件实施的实验, 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真实再现变化过程。但有条件、可操作的实验没有必要模拟, 因为“模拟”毕竟和真实存在差别。所以, 演示实验、实验教学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教学代替。

2 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 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在教学中, 教师在充分发挥课件优势的同时, 还应认真钻研教育心理学等知识, 深入探究如何将最科学、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思维方式融入多媒体课件, 制作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优质课件。

2.1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关系

对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 是教师变传统教学观念为现代教学观念的关键。从关注“具体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掌握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是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的差异不仅表现为指导思想和设计对象的不同, 而且基本要素和操作流程也存在显著差别。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为指导,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出发点是学生的“学”, 目的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后现代主义等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指导教学实践;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全方位、多角度地备课。教学设计要体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要符合新课程精神和要求, 接受修改教学计划、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现实, 把教学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与自身特点相结合, 形成有效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属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现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有其无法比拟的优点, 但在我国现有国情下还不够成熟。

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吸取、包容和发扬, 但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它属于一种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互补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既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 也不能完全依照传统教学。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2.3 教学过程中4个要素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4个要素,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其中,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2个最主要的因素,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的讲解依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做、怎样学仍取决于教师,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保持和谐。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 更是交流的平台, 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 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 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获得发展, 多媒体则是师生完成对话的辅助工具。

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 学会独立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还应了解教学课件的功用, 学会在教学环节中合理使用。 (1)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 确定教学媒体内容。如某一化学分子结构, 只有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才能将其原子组成、连接方式及立体空间结构反映出来。 (2)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选择最佳教学教具。如分子结构可通过挂图、模型、三维动画 (多媒体演示) 表现, 但模型是最佳选择。 (3) 根据整体教学设计, 将教学媒体整合到教学中。

2.4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4个原则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4个原则:重点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广泛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根据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教学中力求做到: (1) 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追求实效, 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心内容。 (2) 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分级设计、便于链接、完整顺畅, 使各教学内容之间能够相互跳转。 (3) 结合学科特点, 创新思路, 找出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 探究多媒体教学方法, 创新多媒体教学形式。 (4) 课件整体色彩适宜, 搭配合理。 (5) 注重教学特色, 组合开发多媒体素材库, 为学生创设最优化的学习环境, 实现个性化教育。

3 体会与感想

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能和合作精神, 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课件, 建议学校让计算机专业和其他专业教研组合作, 共同制作水平较高的课件, 或采取讲座、经验交流、课件制作评比、优秀课件展示等形式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在软、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 尽快使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多提供一些支持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平台软件, 如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3Dmax等, 以制作高品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总之, 教师应认真对待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贴近学生认知结构, 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丰富教学经验, 教好学生, 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爽, 刘松艳, 王宝珍, 等.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6 (12) :57~58.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2

辣子寨小学 李喜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3

一、多媒体课件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大气压强、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等,无法直接观察,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方便地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

1、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把声、光、色、影功能俱全的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随时展现出来。在教《压强》这节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剪辑,显示蝉用细长的口器刺透树皮吸取树汁的过程、蜂和蝎子用尾锥蛰入人的皮肤的过程以及大象踩过一段木头却不能伤其树皮等镜头。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2、使实验操作更加规范

多媒体动态效果好、灵活性强、可见度高、交互性强,可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规范和重要细节了如指掌,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如“天平测物体质量”,先放一段介绍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录像,学生对照实物逐步认识各个部件,并随录像进行初步操作。

3、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实验效果不好,如现象不明显,能见度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学生的错觉,弱化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对于相对运动,可用计算机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效果,让学生全方位感受,置身其境,直观地掌握该内容。

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就已经结束。如平抛运动,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全过程拍下来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反复操作,还可以利用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解释下落时的特点。

4、实现从微观向宏观的转移

限于条件,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可应用多媒体三维动画进行动态模拟演示。

二、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物理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沉溺于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教学效果;一些教师认为学计算机太麻烦,或者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物理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对繁琐,部分课件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部分教师心存反感。

2、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教师教学

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虽可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组织教学的需要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的中介作用不可混淆。

3、没有体现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操作,极大地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把计算机当做单一的媒体使用,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达不到最佳效果。

4、用多媒体资料代替物理实验

多媒体课件能把物理现象以图片、图像、电影剪辑等形式记录并展示出来,但不能用来代替物理实验。原因一;物理实验是真实发生的过程,是物理规律最根本的证据。让学生目睹实验的真实过程现象,能让学生明确这是事实,是物理规律的真实反映。而生活中有的媒体资料却有很多违背物理事实的镜头,如武打片中的人竟能站在细竹顶端而不压倒细竹以显示其轻功高超,同样是从空中自由落下,后落下的人竟然比先落下的人更快……这些都是电影技术虚构的,是违背事实的,所以只用多媒体资料而不用实验事实,就会降低可信度。原因二:物理实验过程本身还承载着锻炼学生思维分析,培养学生对器材的选择、组织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意外因素的应变能力等多种任务,这些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到。原因三: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养成注重实际、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形成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多媒体应该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分析事理,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关系。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并非万能。这就要求教师刻苦学习训练,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应用驾驭能力。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体会 篇4

一、调动多种感官

传统的历史教学, 基本上靠的是语言文字的阐述, 其吸引力有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图、文、声、像等多样化信息整合起来, 为再现部分历史提供了可能。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可利用CAL课件播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镜头, 然后提问学生, 图中是谁?他在干什么?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等有机结合起来, 生动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 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签订《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 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 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讲述显然是不够的。要利用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操作计算机, 选择所需了解的战争片段进行观看、思考、研究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这次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利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引发联想, 启迪学生思维;对中外历史事件进行纵横联系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时, 就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英国与中国相隔这么远, 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呢?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了哪些破坏?然后再结合《南京条约》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 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及有关投影图片和电影《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等, 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较、归纳,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近代落后的中国接连挨打的屈辱史的根本原因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更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本性和清王朝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的本质, 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从两次鸦片战争最终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以及从一些爱国志士为寻求挽救中华民族危亡道路的苦苦探索中悟出了一条新历史理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三、对历史事实可进行补充

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确实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汇聚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 快速、便捷地应用于教学。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不同的图片, 这样既加强了生活性、说理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不过,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 应注意几个方面:

1. 不要重形式, 轻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有时多媒体运用过滥或演示不当, 易对学生造成“刺激过度”, 使其产生“信息麻痹”或“无所适从”的负面效应。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断改变文字或图片进入画面的动作, 片面追求“新奇”。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 不考虑学生因素, 刻意追求效率。

有些课件在使用时, 受课时限制, 只能加快时间传输信息量, 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 荧光屏演示不断,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课件中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理解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只能顺着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 只会事倍功半, 甚至形成新的“满堂灌”模式。

3. 课件内容的选择要恰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5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更充实,课时容量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教学能向学生提供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行程问题”时,通常采用画线段示意图或演示的方法,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先出示一辆车从甲地行驶到已地的动画,然后出示这辆车返回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行程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亿级数的读写法》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上面有各省市的土地面积,可以根据地图上面积的数字来教学亿级数的读、写法,而且通过地图,学生可了解到中国有这么多个省市,又能直观地对比哪个省市的面积大或小等。这样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呈现新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抽象、概括、比较、辨析等,而且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联片教研活动中,二小的万丽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就通过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然后将每个小扇形拉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能转换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这样既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的分析演示,助“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用多媒体制作的图像既清晰又形象,有很强的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示知识建构过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取代的优势。如教学“射线”这一概念,多媒体演示出电灯的光、太阳的光,更好的是从端点引出一条直线无限延长的动态过程,配之由强渐弱的音响,声、形、色于一体,短短几秒钟内,初步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将射线的内涵、特点十分清晰地展示给了学生,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得轻松、准确、深刻,低教学的难度,省时高效。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提供事实、可显示过程、可举例验证、可提供示范,也可设难置疑,这对理解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 篇6

多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特点:1)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3)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

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靠教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笔者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用到科学教学中,服务于科学教学。

1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

情境

科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自己去获得结论,注重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锻炼和发展有关的能力,初步掌握研究科学的初步方法。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实物教材,再恰当地辅以多媒体手段,就可以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搭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研究土壤”,在学生自己采集土壤样品后,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多媒体出示一幅土壤成分的表解;教学“观察市场的鱼”,观察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进行充分研讨之后,再由多媒体依次出示鱼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必要的注解,最后拼成一条完整的鱼。在重点的地方,在出示画面的同时,发出“叮”的一声和闪烁相应部位,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引起兴趣和注意……这种手段的使用,在内容上可以做到画龙点睛,在效果上也可事半功倍,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更会有效。

由于地区性和季节性等原因,往往在创设情境及搜集实物教材方面遇到困难,这时多媒体就更能大显身手了。比如初春时教学青蛙,在我国南方,青蛙已经出洞了,而在北方,这时的青蛙可能还在地下冬眠,很难捉到青蛙。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影一段青蛙的录像。在讲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时候,录像的速度比较快,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一只大青蛙张开大嘴,倒在下颌的长舌像张开的折尺一样伸出来,舌尖一下子粘住了一条虫子,又一折,送进嘴里去。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迎刃而解……

2 利用多媒体帮助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所必要,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贯彻科学课程标准,教好科学新教材,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面对大科学进行独立的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这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实验前,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装配实验,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如“自然界水的循环”一课,要求学生会使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课本上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笔者用多媒体做了一个小课件,演示完一遍之后,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思考、讨论,并且让各小组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演示加热试管。出示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水,试管夹从上半部分将试管夹住,酒精灯的外焰正好给试管的底部加热,并且把实验中的要点、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演示完毕,再让学生复述,要求正确回答出给水加热的方法:试管里装多少水?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什么部位?试管与火焰的角度?用哪部分火焰加热?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酒精灯给装水的试管加热,并仔细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与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小学科学学科同样有这个要求。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之后,还要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受到锻炼,增长才干。在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发挥启发诱导的作用。

如教学“人体内器官”一课,这是一堂暗箱式内容的教材,要分析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实物模型虽然能向学生展示人有哪些内脏及位置,但是它不能向学生展示人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无法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人有哪些呼吸器官。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标有蓝色的箭头,沿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示意吸气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又出示一幅动画:标有黄色的箭头,沿着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示意呼气过程,再让学生思考呼气时,气体要经过哪些器官?在学生了解了人呼吸要经过哪些器官后,让学生来说说,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由于运用上述教学方法,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学生都能说出来。

在讲气体交换这一抽象的问题时,笔者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人吸进去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要讲到一个气体交换问题。关于人的呼吸器官,专门有一部科教片的录像,但是与教材不是太相符。笔者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视频捕捉卡捕捉到电脑里,进行修改加工,这样一来,这部分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要用几遍就可以用几遍,要怎么用就怎么用,改变了电视录像灵活性差的缺点。而且,课堂讨论气氛也大有改观,学生的思维普遍都很活跃,事后记忆效果极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多媒体技术,它的可交互性、灵活性是其他电教手段所不及的。

4 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强调教学效益

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普及。于是在一些教师心中就产生一种片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课,就一定得用多媒体。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有些课的内容,如前面讲到的青蛙,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地区差异,为了解决教材编排与地区差异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再或者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了多媒体之后,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观的问题……像这些内容,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把他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用这高科技的产物来辅助科学启蒙教育,不但可以帮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络化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合理结合,让多媒体课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新军屯小学)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篇7

一、将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时使用多媒体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抽象。 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结果。 这些微观的教学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 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模拟各种微观结构及微粒的运动, 化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 降低教学难度。 例如, 在教学《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时, 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法许多学生难以理解。 此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 把微观的知识变得直观可见。 又如, 教学《水的组成》时, 虽然有电解水的演示实验, 但学生从肉眼上也只知道水在电解时, 分解成了两种不同的物质氢气和氧气, 至于水在电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不知晓。 在这里如果播放《水的电解》课件, 学生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观变化, 水在电流的作用下, 一个水分子分成了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 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它们欢乐地奔向了自己的新天地 (负极和正极) 。 可见, 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的结构, 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二、展示感性材料, 增加感性认识, 强化教学效果时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爱护水资源》时, 运用多媒体展示最新的天文观测资料, 联系学生熟知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事实, 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广泛分布。 通过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严重, 淡水量少, 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的图文资料, 促使学生体会保护水资源紧迫性。

例如, 在教学《空气》一节时, 通过多媒体放映地球两极因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气候无常、冰川融化、酸雨、臭氧空洞等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从而说明我们有责任从我做起,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又如, 在教学氯化钠一课时, 先让学生讨论氯化钠的用途,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0.9%的氯化钠注射液、腌制咸菜、精制盐、融化积雪、农业选种等。 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 意识到氯化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食用的白花花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 怎样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 通过大屏幕播放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海水晒盐的录像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并理解所学知识。 紧接着做完粗盐提纯的实验后留下大部分时间用幻灯片投影练习题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增加了课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模拟各种难以操作的实验, 优化演示效果时运用多媒体

例如, 在教学“浓硫酸稀释”实验时, 如果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水会沸腾, 硫酸小液滴会四处飞溅伤人。 在用排水法收集完O2后, 若先移离酒精灯后撤导管, 会使水槽里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 若先加热后通CO, 试管会因为CO与空气混合加热而爆炸;反应完后若先停CO后撤灯, 铜又会被氧化等。 这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 往往教师只能进行口头讲解, 学生也只能凭空想象, 而现在用多媒体演示, 就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 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将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过程制作成动画, 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氧化汞分子。 我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 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氧化汞分子。 加热后氧化汞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而后无数个汞原子聚在一起构成汞这种物质, 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这样, 学生既理解了分子由原子构成, 又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化, 更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通过计算机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运用多媒体

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泡沫灭火器、粉尘灭火器、CO2灭火器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点之后, 给学生创新空间, 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设计简易的灭火器。 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 运用自己的智慧, 自制简易灭火器。 他们用空矿泉水瓶代替钢瓶, 用已用过的粗圆珠笔铅筒在瓶颈处钻一个小洞并安好, 在瓶中放一个用细线记住的装满浓盐酸的小试管, 瓶中装一小烧杯自配的浓碳酸钠溶液, 盖紧瓶盖, 将瓶子倒立过来, 就能看到瓶中喷出泡沫。

又如, 在演示面粉爆炸实验时, 因爆炸是瞬间发生的现象, 这样学生并不能通过实验来体会爆炸发生的内在规律。 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 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加深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的条件的理解。

总之,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搬别人的教学模式, 应当在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 不断完善已有教学模式, 创设适宜学生特点和教学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月霞.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6) .

[2]刘玉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4) .

[3]郑奎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2) .

[4]李志红.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化学教育, 2004 (07) .

[5]董素静.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应对[J].化学教育, 2004 (05) .

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8

●多媒体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在我教的学生们当中, 有很多是来自农村的, 他们对音乐课一点也不喜欢,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上过音乐课, 也就谈不上喜欢。面对这样的学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唤起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 平时上课最多也就是拿着录音机让学生听听歌曲乐曲什么的, 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于是我就向学校领导申请要一个多媒体教室, 学校领导就把学校预备检查的多媒体教室借给我用。丰富的课件一播放, 所有孩子的目光全被吸引到大屏幕上, 看着他们好奇的神情, 我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扰乱课堂了。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不断激起学生们的联想, 使他们完全置身于画面之中, 真正地领略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不喜欢吗?大面积的音乐教学在我们乡镇每次评比成绩都是遥遥领先。

●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听音乐会使人手舞足蹈, 也会使人潸然泪下, 能让人陶醉, 也能让人忘掉自我。它能直接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 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共同拥有一个家》, 从歌曲本身的意境出发, 首先描绘了在寒冷的冬天, 一只布娃娃孤零零地躺在马路边哭泣, 一个小朋友发现了, 询问布娃娃为什么不回家?有没有爸爸妈妈?并安慰布娃娃不要伤心不要害怕, 最后小朋友收留了这只可怜的布娃娃。基于这首歌曲是以故事的形式描述,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根据歌曲内容, 做了一个鲜艳、生动、活泼的课件, 将歌词、音乐、故事场景等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让学生在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 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

在教《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时, 我用课件出示军民大生产的场景, 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在歌曲教会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劳动生活素材, 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填上新词。学生积极性很高, 有的描写大扫除时不怕脏、不怕累的场面;有的描写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购物的情景;有的赞美家乡的风光;还有的为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摇旗呐喊。他们将创作好的歌词通过大屏幕和全班同学共享, 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多媒体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 增长知识

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 他们的生活环境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孩子, 在各方面见识少, 视野也就得不到开拓和发展。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欣赏杨子荣《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时, 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的由来及演变。京剧中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 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 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在欣赏《茉莉花》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电教媒体的录像播放茉莉花的各种形态, 了解茉莉花的知识, 还能听到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茉莉花的演唱风格。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听到各国各地各民族不同情绪的歌曲, 无形之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通过观看电影, 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 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在无教师引导和文字提示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解释为沉静的湖水、朦胧的月夜, 也可以解释为辽阔的晴空、幽静的田园, 还可以解释为秀丽的山川、茫茫的原野等等。这些可都是多媒体的功劳。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9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手段之所以深受学生青睐, 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形式, 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可感的立体化环境——让学生借助它抛开时空的羁绊自由穿梭。故此,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时段的需要, 通过音、视频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 从不同侧面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主动探求的激情。

如, 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 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 而从课本插入的故宫简图中所能观察到的景象又与课文描述的景象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若单凭语言描述不仅比较烦琐, 而且也较为困难。如果教师能够运用Flash手段, 把宫中的实景图片组合起来, 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 围绕中轴线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下观看故宫的景致、布局特点, 会令学生产生亲临亲历的感觉, 对故宫宏大壮观的规模、精致辉煌的太和殿等景致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有时,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或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 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前, 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对大气的污染, 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对航空运输及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以及2006年4月9日和2012年5月10日在新疆发生的狂风吹翻行驶中的列车的视频 (组合) 片段, 自然地引发学生对因土壤沙化致使气候恶化的诸多问题的思考——土壤沙化的 (历史和现实) 原因、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治沙……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有了这样的导入做铺垫, 会使学生带着深沉而又理性的思维、带着对所学内容急切的探究心理迅速进入课文。

有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使抽象的内容变得较为简洁明了, 便于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如, 在学习华罗庚写的《统筹方法》一文时, 教师可以将文中提到的甲、乙、丙三种完成“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泡茶”的过程用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观看三种劳动流程的不同过程和结果, 学生会轻松地选择出其中最节省时间的办法, 迅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 课件的演示就可以省去教师许多不必要的口头讲解, 大大加快课堂节奏,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就多媒体的功能始终与所学内容、学生实际、课堂需要灵活地结合在一起, 就会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需求产生共鸣, 达到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

从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而言, 语文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桎梏、锐意创新,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或办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 让学生能够在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思考, 充分挖掘多媒体的潜能, 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 在学习《马说》时, 每一位教过这篇课文的教师都会遇到学生质疑作者韩愈所说的“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的情况。这时, 教师可以将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通过PPT演示文稿的形式, 即把文章内容按照“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与“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之间的关系, 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不饱, 力不足”与“才美不外见”之间的关系, “天下无马”与“其真无马邪 (yé) ?其真不知马也”之间的关系按照观点和思路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成课件呈现给学生, 让课件以建筑框架的形式引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学生会在生生、师生互动碰撞中轻松地解除疑惑, 较为透彻地理解作者对“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感叹、憎恶的思想感情。

又如, 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 初一的学生因还缺乏必要的天文知识, 学起来难免会有困惑。教师可以借鉴《马说》的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对“日初出时——沧沧凉凉、大如车盖;日中时——如探汤、如盘盂”与“近者热而远者凉;远者小而近者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 (尽管学生会因缺乏必要地理知识的支撑, 犹如在没有生物进化知识支撑前提下论辩“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难, 但是教师可以在必要时给学生补充相关理论) , 但这种形式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碰撞中得以快速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 中考升学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能力, 绝大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已脱离书本的范围, 而是从能力考查方面进行了延伸和拓展。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时, 要借助多媒体平台以身示范, 引领学生展开多角度大胆质疑, 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努力寻求新见解, 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

如, 在《愚公移山》拓展教学中, 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引领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进行评判。教师可以就愚公的“愚”与坚定信念之间的关系, 智叟的“智”与不为不可为之事之间的关系, 看待“愚”与“智”的角度, 应该怎样避免“愚” (学会“智”) 等相关的议题与理由之间的关系制作成幻灯片, 以动画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就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各自的分析、阐述 (教师不做对错诱导和评判) 。这样, 学生独具一格的创新性思维就会被充分打开, 相互之间碰撞的客观效应或意义就会实现最大的生成。

此外,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要充分给学生以“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空间;在写作教学中大力提倡“一题多解、一材多用”;在说话训练时多鼓励学生像达·芬奇画蛋一样多转换角度。这样, 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结束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口腔实验教学,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 (以下简称口腔实验教学) 占总学时的60%,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多年来, 我院口腔实验教学由于学生多, 带教教师少, 站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整个实验过程, 导致学生在操作中不能完全领会带教教师的意图、掌握操作内容, 实验效果不理想, 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进度。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口腔实验教学, 把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 既可使全体学生在屏幕上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还可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和课后练习, 解决了实验教学长期受课堂、课时和人员限制的问题, 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提高了口腔实验教学效果。

1 师资培训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口腔实验教学, 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还要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为使教师能熟练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我们对其进行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培训。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聘请医院、企业的高级医师、技师对教师进行口腔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师下医院、下企业、下基地学习, 使其熟练掌握口腔医学技术操作流程, 提高口腔实验教学能力。

2 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的建立

目前, 我院网络教学主要通过网络虚拟教室、校园网和Internet等形式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 并建立了天空教室网络互动平台, 网站的栏目分为3组。 (1) 课程特色组, 包含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程负责人、授课录像4个栏目, 全面展现了课程的风貌与特色。 (2) 互动教学组, 包含教学大纲、互动教学 (以教学班为基础展现本学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网络课程、教学档案 (以教学班为基础, 记录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景) , 全面展现了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授课特点与教学轨迹。 (3) 课程资源组, 包含立体化资源、课件与教案、展示课程的公共资源与教师开发的课件。在以下5个方面实现了可视化:课程形式、课程资源、课程教学、课程历史和教学团队。所有的互动教学栏目都可以使用, 并且会自动为新学期下一个教学班级开设网络教室, 而对于教学结束的班级会自动存入教学档案。另外, 在口腔实验室配备了实验教学多媒体系统, 其硬件有高清晰摄像头, PC机 (配视频采集卡) 、投影仪、多媒体讲台、功放、话筒及布线 (包括音视频布线) 等。

3 教学设计

对牙体解剖及实训、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口腔疾病与临床技术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把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制成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 首先通过播放教师示范动作的全过程, 使全体学生在屏幕上仔细观察动作要领与细节, 然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 教师巡回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重复、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突出重点及操作过程中的疑点、难点, 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4 网络辅助教学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把牙体解剖及实训、牙体雕刻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核心电教课程的视频都放到校园网上, 供学生课后学习。学生在校园网上既可查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课程、授课录像、目标检测等, 进行技能强化, 还可以自由选择时间上网复习, 教师则定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馈的教学信息进行辅导, 如牙体雕刻技术, 学生可根据视屏反复练习雕牙技术。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CAI;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14-01

0引言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又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inuation,即CAI)。多媒體辅助教学的过程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运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性、直观性的表现手法,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配合教学需要添加声音,让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完成人机交互操作,从而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局限,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语言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讲课的内容,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技术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从而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多媒体教学就具有良好的界面、生动活泼的素材,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

最值得一提是多媒体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人机对话和信息反馈,随时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交互式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乐学、善学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多媒体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点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点难点和突破重点难点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了教学效益,这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加强教师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和永久保存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完全的将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个教研室可以将教师们制作的优秀课件和精品课程管理和保存起来,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选用各个章节的优秀课件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教师在课件制作技术和操作实践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探索,其素质、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行之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根据教材的更新和教学任务的改变及时地修改完善课件,使这些课件永久地使用下去,而且,这些课件不会象纸质那样容易破损或弄脏,真可谓“一劳永逸”,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减少教师的职业病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免除教师上课时的板书的劳累,还可以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影响。这样,每一位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中,精心设计自己的课件,使课件发挥最大的效应,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出色的完成。

5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要恰到好处,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CAI手段,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CAI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首先,固定不变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对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上课期间有时忙于操作,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无法洞察学生的内心。最后,许多老师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不愿写教案,不愿去摸索教学规律。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数千年来的运用和改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追求其形式,盲目的、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方面,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找准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实践证明,当我们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带来的众多好处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更不能一概地摒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常淑凤,郭领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辩证思考[J].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65.

[2]肖文雅,范庆彤,张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42-43.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旨在辅助 篇12

一、彻底推翻传统教育模式, 无法突出重难点

我们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化学教学, 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推翻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 它只是对化学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 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具体授课时, 有些教师过高估计了多媒体的作用, 忽视了传统的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的实验操作被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取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进行网上模拟实验.换句话来说, 就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所有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手动实验的活动, 都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 我们将所要进行的实验, 比如说化学实验, 我们只需要将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完全取代人的作用, 但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 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或者感受一些现象, 比如,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需要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 从而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如果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 不管课件做的如何逼真、如何真实, 都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计算机所取代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 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 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 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疑问与困惑都需要教师来给予指导.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计, 也是教师必须的工作.因此, 教师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比如,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因为化学并不是完全的理论性教学, 它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以及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事项.如,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 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 受到热源 (如电火花) 的诱发, 就会引起爆炸.

四、过大的信息量, 影响了学生对内容的消化吸收

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那就是它可以容纳更大的信息量.这看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 然而在教师制作课件时, 为了使课件看起来内容丰富, 生动有趣, 他们会将于这堂课有关的所有内容都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 然而授课时间毕竟有限, 一节多媒体课上所显示的内容, 有时竟然是传统教学课堂内容的2~3倍, 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授完如此大容量的课程, 教师就不可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只能是被动的被灌输, 然而如此之大的容量, 如此之快的授课速度, 不要说在理解上有难度的学生, 即使有些教师,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未必能够将课堂内容消化吸收.只能被动的听, 却不能参与讨论的学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节课掌握的知识内容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 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弊端也就暴露出来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从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上一篇:蔬菜穴盘育苗技术下一篇:困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