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2024-08-12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共8篇)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1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入”与“出”

当阳市富里寺小学:唐习香

[内容摘要]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就是把文本中文字的优美,语言的生动,情感的强烈通过技术充分地展示出来,并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效果,所以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首选的阅读教学手段。为了让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使用时,教师要进‚入‛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像对学生视、听觉的共同作用,把学生的身心全部带入其创设的意境和氛围中,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赏美、生情、思文、悟理,并在其感染下,学得更有趣,更有生气。在它尽显风采的同时,还要适时适机地跳‚出‛来,冷静理智地慎用,突 出‚准‛‚精‛‚巧‛‚活‛,使它的应用更加智能化。[关键词] 多媒体 阅读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不鲜见,其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极佳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看世界的视野,引领学生更深入、更广泛的投入学习,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增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了解。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阅读教学。把文本中文字的优美,语言的生动,情感的强烈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地展示出来,并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效果,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主要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如何有效的应用呢?根据多年的思考和对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笔者深知,所谓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不是一味依赖课堂上对其技术机械的展示和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灌输,而是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学生能有效的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和语文综合能力,内化他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应做到用弃因效,入出自如。

第一、入。

‚入‛就是进入、投入,即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像对学生视、听觉的共同作用,把学生的身心全部带入其创设的意境和氛围中,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赏美、生情、思文、悟理,并在其感染下,学得更有趣,更有生气。

一、入景赏美。

多媒体服务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能用最直观形象的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来创设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它这一优势,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最优美的学习场景,学生在美的感召下,轻松愉快的体验学习的美好,在享受学习的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情趣。

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整篇课文都充满着花的香味和形美,尤其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那么在制作本文的多媒体课件时,应突出这一主旋律,即把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经过处理搭配在一起,用来作为大屏幕的背景,可以把出现在大屏幕上的任何内容,甚至图标、按钮都用各种花来代替。这样扑入学生眼帘的都是美丽灿烂的花,学生在这花的海洋里,寻觅花美,感受人美,审美情趣得到了升华,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入文促思。

多媒体通过展示声像来吸引学生是其最大的特点,但是有重点、有层次地展示课文内容,并链接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它也具有独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及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指导学生的文本内容,适时地出现在大屏幕上。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相机地带领学生进入教师课前制作好的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师生互动,共同化解重难点,深入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如《农业的变化真大》)一文,从严冬花果、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等方面叙述了现代科技下的农业特点,虽然语言形象生动,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要深刻地领会这些变化,还是比较难的。教学‚无土栽培‛这节内容时,可以把这段文字出现在大屏幕上,先让学生读、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带着问题点击‚无土栽培‛这一术语,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动手操作无土栽培的过程并转化为语言,同位相互介绍。这样在多媒体的环境下进入文本学习,能使学生对本文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在网上操作和图文转换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

三、入境生情。

多媒体是化文本内容为学生的直观感受的最佳途径,它所创造的意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接受美的熏陶和思维被激活的平台,而且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产生积极的阅读情感。所以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能让学生触动心灵、产生情感的氛围,与作者共呼吸,同哀乐,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凡卡》(人教版十一册第21课)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凡卡写信和回忆两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了凡卡的悲惨生活,意在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及唤起学生对穷苦孩子的同情。其中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是教学难点,因为凡卡的时代毕竟离现在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凡卡生活的痛苦。那么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比较悲哀的钢琴曲《秋日听雨》为背景乐,声情并茂地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再带领学生配乐一次次的呼唤:‚快来吧,亲爱的爷爷!‛然后大屏幕出示古今中外的一些苦孩子图片,拉近学生与他们的距离,在引导学生与这些苦孩子比童年中,一步步激发出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入题悟理。

阅读教学中的审题、揭题及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是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的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促使学生对主题更好更多的感悟呢?很多教师会首选多媒体来帮忙,因为多媒体能从它无所不有的丰富资源中搜索到与文章主题有关的图文资料,从而引领学生顺利而有效地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如《将相和》一文的主题是通过将相的重新和好,让学生体会将相各自的美好品质及他们共有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可是将相为什么要和好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意味着什么呢?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单凭不易了解分析出其中的原因。所以,教师课前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网上搜索与其相关的图文资料,设计制作局域网站,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先质疑课题,再上教师制作的局域网站查阅这些资料,然后再交流讨论‚和‛与‚不和‛的前因后果,这样学生看得清楚,议得热烈,悟得透彻,从而更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出‛

由上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手段对阅读教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如果没有运用不当或者不到位,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学生学习,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为了让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使用时,教师不但要走‚入‛多媒体,让它尽显风采,而且还要跳‚出‛来,冷静理智地慎用,突出‚准‛‚精‛‚巧‛‚活‛,使它的应用更加智能化。

一、出准忌偏。

多媒体虽好,但在阅读教学中也只是辅助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那么何时、何环节选择什么媒体应由教学内容决定。所以,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教材,在把握课文重难点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选择多媒体手段,切记不要用偏,否则非但费时费力,并且还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这样的用还不如不用。

如《长征》这首诗精彩地回放了红军艰险而漫长的长征过程,同时作者毛泽东的乐观豪迈的风格也尽显诗中。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准确地把这些表现出来呢?读,在多媒体作用下的有感情的读,能把学生引入诗境,体会诗情。那么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彩色画面的大背景(大屏幕出示)下,在电视剧《长征》主题曲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范读全诗;再让学生上网查阅长征途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重点读;然后再小组内合作读;最后再逐句背读,全班配乐诵读。这样根据读的不同要求恰到好处地选择不同的媒体手段,能不断地调动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学生读的激情,增强学生读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音乐、画面,安排它们出示的顺序、方式等都要与每次学的内容和要求相吻合,只有这样的准确到位的运用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投入,学得有效。

二、出精去粗。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要想让它的运用有效,就要做到慎用、精用。试想,如果不加节制的滥用或粗枝大叶的泛用,整堂课充满了形、声、像,那么学生除了眼睛疲劳,耳边乱响,还会有其他感受吗?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多媒体精选择、精设计、精制作、精使用,真正做到去粗存精,用出彩来。

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教师可根据文中人物的‚举‛‚系‛‚凝视‛等几个动作,精心设计制作能表现文中青年时刻保护五星红旗的画面,并从歌曲《五星红旗》中截取歌唱‚我爱五星红旗‛的片断。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在大屏幕上相机出示这样少而精的课件,能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出巧避仿。

目前多媒体之所以在辅助阅读教学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就是因为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制作,并随时调整、补充、完善。但是要想运用得更好、更自如,教师还必须在‚巧‛上下功夫,避免机械的模仿和对别人的依赖。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握驾驭教材,又要熟悉多媒体技术,时刻把教学内容和使用形式巧妙结合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把多媒体的优势显现出来,并常用常新,越用越巧。

如《詹天佑》一文后有个课外拓展题:收集我国有关铁路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在具体教学时,如果教师把它放在最后拓展环节,并出示相关资料,虽然学生也了解了,但是印象不会太深,因为按教学顺序出现的,对比感不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以文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铁路设计图为背景,让学生进入教师课前准备的网站,查阅新中国铁路建设的资料先睹为快,然后文本教学时,再根据教学进程相机对文本和网站进行巧妙的切换,使学生在新旧中国的铁路强烈的对比中,更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热情,也更体会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就。

四、出活去贪

多媒体使用的原则之一就是使阅读教学更为灵活,教师从一开始的选择设计就应注意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量体裁衣‛,从而使课堂充满乐趣,永葆生机。由于学生课堂表现的不确定性决定课堂教学有很强的现场性、突发性、随机性、生成性,所以教师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运用时,当出现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冲突时,教师应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随即调整课件的使用。不能用课前设计好的东西牵着学生走,这样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既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位教师教学到周恩来在街上看到一个妇女被外国人打死这令人气愤的一幕时,文中出现了一些当时的术语如‚租界‛,教师问:‚‘租界’是什么意思?‛学生也许课前认真预习了,所以纷纷举手发言,说的很好,有的还带来了相关的图文资料。虽然学生对这个词已很了解了,但是教师不知是不放心,还是为了展示他用心制作的精美课件,他用大屏幕播放了跟学生说的差不多的一些资料图片。其实,这样的展示根本就是画蛇添足的贪用之举,它既不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启示,又浪费了课文重点内容教学的时间。如果此时教师不贪用,而是灵活变通的删掉不用,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重难点的化解上,那么就体现了教师对多媒体运用的灵活、成熟和自如了。

总之,多媒体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教师在应用时,要进入,全身心的投入,亲近它,感受它,充分利用它,使阅读教学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同时,又要退出来观察它,分析它,理智选择它,从而使它服务于阅读教学时能达到应用有效无痕,学生有趣不疲的境界。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2

1. 运用多媒体,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 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 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 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 化难为易。例如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课, 要让学生知道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京杭大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如果展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这样了解起来会比较清楚一些。学生产生了真切感受, 就能较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间的距离, 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景,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 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 赖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培养和提高。教育家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 但这个举措往往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 制约着学习, 并不一定能真正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不一定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因而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进入学生的阅读课堂,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 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成功体验, 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 并不断引导学生向高智商、高情商的方向发展。多媒体就像一个“魔术师”, 借助“声、光、影、像”,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如:学习《荷花》时, 教师精心制作了《荷花图》,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朦朦胧胧的夜色中, 一朵朵荷花盛开着, 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 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同时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 听着优美的音乐, 自然产生美的感受, 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纷纷发言说自己的感受, 极力从记忆中搜寻能表达内心感受的词汇, 并要求伴着音乐画面朗读课文, 真正体会到了课文所描绘的使人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的意境。可见, 动画情景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 为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运用多媒体, 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开阔视野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 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 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观潮》这一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钱塘江大潮的真实资料, 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 又能丰富学生关于涨潮的知识。

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定能巧夺天工;周密的教学活动安排, 必定会妙趣横生。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给课堂增添无限生机。在课堂上, 能听到春天淅淅沥沥的雨声, 听见星空下悠悠的鼓瑟声, 江河的咆哮声及波涛的怒吼声。配上轻松的乐曲, 浪漫的小调, 更使人陶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 他们的想象就会自由驰骋。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 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 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 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阔他们的视野。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 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 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 抹杀了语言的模糊性

当前, 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 开辟出一片绿洲, 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 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让学生学习母语, 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 进而掌握运用它的。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 那么, 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会抹杀语言的模糊的特性, 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比如, 《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谁也没有见过。一百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同一个读者, 反复品味揣摩这段文字, 心中的林黛玉也会有所变化。这正是语言的模糊性和富有魅力的体现。如果播放电视连续剧, 让演员的形象来代替语言的描述, 那就大为逊色了。

2. 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作用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 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大优点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切割组合, 形成新的知识块。突出重点、难点, 增加课堂容量, 加大信息传播密度, 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信息传播, 其第一位的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学生高一层次的语文能力, 即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批评鉴赏能力的形成过程, 离不开语境。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的只是现成的答案, 缺乏对过程的细致入微的展示。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的诗意丰富、博大, 只可意会, 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展现的。所以传统语言教学强调“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古人强调通过“诵读”, 读出“情”, 悟出“理”,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从而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 培养“语感”。

3.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 但是对语文课而言, 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 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 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所谓情动而发, 文章不是无情物, 师生俱是有情人。没有情感的外观、传达和共鸣的语文课是毫无生气的。课堂以教材蕴含的情感为源头, 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渠道, 流向学生的心田, 使古老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 并形成一定的情感氛围。在文学审美过程中, 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 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 唤起情感, 引导想象, 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多媒体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引发了教学方法的大变革, 使语文教学迈向了一个新纪元。但是, 无论多媒体多先进,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正确地运用, 多媒体技术就有可能成为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

1.多媒体的运用增大了信息量, 但是不要泛滥成灾

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 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信息, 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会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 扼杀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 这也往往喧宾夺主, 淡化了主题。不要将语文教学简化为动画的演示, 要注意它只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体, 而不是主体, 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控制信息量, 使它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2.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又要处理好人机阻隔的矛盾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即教师——教材——学生之间有一条鲜明的情感纽带, 语文教学往往要求以情动人。而我们若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房上语文课, 学生会只盯住各自的屏幕, 平时那富有生机能传情达意的脸庞不见了, 他们完全被一台冷漠的机器给淹没了, 你就会强烈感到计算机已不同程度地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整个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削弱和影响, 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但我们不能只强调让学生去“看”而忽视了让学生去“想”和“做”, 更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 运用要恰当

(1) 运用角度要适当

适当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这就涉及一个运用的角度问题, 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 以一个正确的角度去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手段,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以优越的媒体传递高效的信息, 达到设疑激趣, 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2) 运用进度要适时

适时是指把握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 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教学环节, 要在急需的时候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教手段的功能, 否则用了等于没用, 甚至适得其反。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捕捉教学良机, 适时地运用电教手段, 达到手段与效果高度统一的最佳境界。

(3) 运用幅度要适量

幅度是指事物占据客观空间大小的数量。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信息传递媒体, 同样存在着一个幅度的大小和数量多少问题。幅度要适量, 就是说每节课运用多媒体的量要适宜, 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过多则有画蛇添足之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与论述, 并且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方法, 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在教学运用中尽可能地避开它的弊端, 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學  情境  激发  兴趣  重点 难点  思维  美感

在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语文课文的语言优美、内容覆盖面广,都很适合小学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学生理解和挖掘课文精髓?这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被普遍运用开来,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而且要让多媒体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御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有兴趣。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使其在创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记得在教《瀑布》一课时,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瀑布,根本体会不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这时,我利用电教多媒体播放瀑布声音的磁带,让学生体会“远听瀑布的声音似浪涛、似松涛”,之后,又通过展示瀑布录像使学生感知“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挂在山涧”的气派场面,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诗文。通过此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还让感知到了瀑布的壮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自然油然而生。可见,电教手段的使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只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正好符合这一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如讲《观潮》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不少学生发出阵阵感叹。又如,讲《草原》一课时,我利用媒体再现课文描绘的情景,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滴,一只只羊儿悠闲的吃着草,从远处看好像一朵朵洁白的花儿。面对这样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仿佛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这样,学生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当然也十分活跃。

三、运用电教多媒体突破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我们往往讲得口干舌燥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就要利用电视录像,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图像变化、情节展示引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看赤壁之战的录像。生动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特点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再讲赤壁之战的起因,之后略讲第二段的战前准备,最后详细讲解战役经过,还找学生分析了交战双方胜败的原因。这时,我又把关键性环节的录像片重放了一遍,其中曹操的傲慢骄横态度、火烧曹营的经过以及曹操三次大笑的画面再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从中点拨,使学生知道: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傲慢轻敌,东吴取胜是因为能知己知彼,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条件。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如,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照片。学生看到小兴安岭的照片后都非常惊讶,纷纷说“小兴安岭很大很大,而且树木是那么的茂密,小兴安岭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呀”,这下,学生知道了课文中为什么把小兴安岭比喻成绿色的海洋。在讲解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时,我采用投影片的形式,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季节的画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各个不同季节的词语以及一些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样就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四、运用电教多媒体发展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给学生提供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考虑问题时会不全面,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电教媒体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例如,在讲《翠鸟》这一课时,第三自然段讲翠鸟飞行敏捷,这一段学生有点难以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的行动敏捷?学生能很快从课本中找到“难以逃脱”“像箭一样飞过去”“锐利”等句子,但是学生不一定找到“只有桅杆还在晃荡,水波还在荡漾”等句子。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看到这一画面都很兴奋,好像他们也在这种坏境当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认真观看翠鸟在河面飞起降落。然后,我再次提问:“我们看到‘河边水波荡漾和 ‘苇杆的摇晃持续的时间长吗?这时翠鸟去哪里了?”这时候学生们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然后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美感”

小学中的许多课文把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美的感受,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一课时,学生很难通过课文中的文字去理解《月光曲》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边让学生读“皮鞋匠静静的听着…”这些语句,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录音,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每一句文字与每一段音乐的联系、文字内容的起伏变化和音乐高低的不同。通过此环节,学生会深深感悟到:如果不是亲耳聆听,决不会凭空想象出这么美妙的音乐。音乐美与意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和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篇4

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日益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表现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作 者:张京毅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学校刊 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G43关键词: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5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培智学校广泛运用,多媒体的运 用要有明确的使用目的,了解媒体的作用和特性,合理性、创造 性地使用多媒体,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字】:培智学校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

方法

智障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在日益改善,多 媒体、局域网等网络技术已经在特殊教育学校得以应用,它使传统的 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 化教学手段,对教育观念转变,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浅谈自己 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的使用目的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实现教学 目标起辅助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使用时,教师要杜绝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现代化,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避免把多媒体的使用脱离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过程的花样性,把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讲完,几行板书,几个重点,就能受到很好效果的教学内容改为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个课件多达几十页,上课时不停的切换画面,搞得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课堂重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效果。从这一点来看,设计

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进行。例如: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和中年级学生就同一个主题《节约用水》的教学就应分别对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在确定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提下,再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设计多媒体辅助的内容。低年级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几组节约用水的图画、江河干涸严重缺水的画面或者影像,让学生感知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比较教育中受到教育,达到纠正浪费水资源的不良行为的目的。中年级学生则应从更广泛的知识领域选择教学内容,如“水的发源地在哪里”、“怎样节约用水”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学生真正懂得“水”的重要性,再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例举一些学生周围的案例,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分析,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对身边的不良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以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智障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但同时还要把握好最佳运用的时机。例如:“电”是一种摸不得的东西,只有通过视觉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最初电是从闪电中得来的,因此,在智障学生没有对大自然现象具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闪电动画效果在智障学生眼前,使智障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知闪电,将闪电图像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真正理解了“电”的含义,在智障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导入“电”的

写字教学,使智障学生很快地学会了写“电”,认识了“电”。认识“电”以后,再拓展“电”的用途,使智障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电。实践证明,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弥补表象的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了解多媒体的作用和特性

如何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如果在教学中正确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么可以使师生间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活泼,对开发智障学生的智力,提高智障学生能力,开拓智障学生视野,帮助智障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好处,还有助于培智障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智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应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充分认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从而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网络能够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但是网络信息量再大,内容再丰富,它是针对大众化需求,网络不能针对智障学生的需求,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加工,无法把智慧和能力传递给智障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智障学生获取的知识还需要使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智障学生的接受学习,才能达到启智的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的有效结合,不进给人以视听的愉悦,例如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智障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形象的表达出来,而且妙趣横生,淋

漓尽致,从而大大减轻了智障学生的认知难度。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所媒体教学,因为课文阅读讲解或者是其它课程是学生、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过程,良好的课堂互动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要点。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了解它的作用和特性,取其所长,补其之短,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也能用日益广泛且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一切有利于智障学生学习、发展等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智障学生进行补偿性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李明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6

摘要:本文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着力论述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最佳使用时机。

关键词:多媒体 微观粒子 实验操作 创新能力 板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使视、听、读、写功能的大大增强;能大大增强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由于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一般需要几个小时,老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讲解微观粒子运动和抽象内容时使用: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例如:⑴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内容比较抽象,讲授时描述也比较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⑵电解水的实验,如果我们只是给学生讲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肯定理解不透彻。水分子是如何破裂的呢?原子又是如何组合成分子的呢?如果我们把水分解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看清楚水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学生目睹了整个变化过程,就能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实验的现象和实质。⑶物质溶解于水,酸碱盐的电离等比较抽象的内容也可以制成多媒体如食盐的溶解:在一杯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固体,然后以绿色的小球代表水分子、以红黄双球(红代表Na+黄代表Cl-)代表食盐,开始时红黄双球与绿色小球碰撞后变成带一个正电荷的红色小球(即Na+)和一个黄色小球(即Cl-)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不断运动,并运动到绿色小球的间隔中去。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二、模拟实验操作时使用: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化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前提,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⑴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⑵许多化学变化现象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⑶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⑷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⑸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宜于在课堂上演示;⑹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在利用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⑴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演示实验。⑵对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先演示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关键的地方设置一个按纽让动画停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对于有微观变化的我们还可以同时配以微观变化动画,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这样学生能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实验的现象和实质。⑶对于一些不便于演示的实验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如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慢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铁的生铁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硫酸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钠与水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暂停控制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对于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但是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例如:初中化学中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时,如果氢气未经验纯,就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而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仪器破损,人员受伤的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果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从水中移出,而使水倒吸试管炸裂;当加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管且试管口朝着人时,液体冲出管外且灼伤人等,都可用动画来完成,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印象深刻并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三、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使用:

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度发展,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达到实践活动最高水平的综合能力,具有新颖、独特等基本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以创新教学为基础,仅依赖于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制取CO2气体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几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⑴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⑵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⑶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⑷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⑴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⑵时,稀盐酸和石灰石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⑶和装置⑷时,稀盐酸和石灰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⑶和装置⑷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⑷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盐酸不足,石灰石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石灰石)。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提问:长颈漏斗可否不伸到液面以下?学生讨论后展示动画,不伸到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展示正确的图示:⑸在试管中放有长颈漏斗的装置;⑹在⑸试管中放有橡胶隔板的装置;⑺将⑸的试管换成锥形瓶和广口瓶的装置。让学生思考图A:⑷与⑸、⑹、⑺的不同何种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最好?B:⑹能随时制取和停止制取气体的原理?C:⑸和⑺的装置对于制取气体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完后用电脑展示。学生对以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的同时,在Flash里给出“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底部有破孔的试管、有孔塑料片、长颈漏斗、橡皮塞、铁架台、U形管”等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进行装置的组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

四、板书内容太多时使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写例题、画图例及进行总结性归纳及物质与物质的性质对比等用时比较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可使本应花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如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这一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软件把练习题做成一些简单的课件,上课要用时只需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练习题及答案依次呈现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导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强劲的驱动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最新的科技动态,来展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便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如我们在讲解有关污染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就是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来了解,或是带学生到某一实地去看一下污染物,这样只能是以点带面的介绍污染。而现在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就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图像展示以及播音员的讲解来展示工业的污染物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污染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再通过利用化学方式对污染的治理。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振憾,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又能激发起学生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资料,再加上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成为学生感受知识的场所。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探索变化的规律

化学虽说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中学实验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限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多媒体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切身感到物质变化规律的可寻性,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例如:我们所做的面粉的爆炸实验,虽说有实验的演示,因爆炸是迅间发生的现象,这样学生并不能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切身感觉爆炸发生的内在规律。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我们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样可使学生自己去对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也加深了学生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的条件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科书中每章节在都有若干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去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也是教学任务之一。我们如能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将这些难点通过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才使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才有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三、利用多媒体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来学习知识,但在某些方面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如能将多媒体的应用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通过多媒体可以弥补实验时间上的不足。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无法达到此效果的,即使提前做好放在那里,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时可在课堂教学中演示这一实验,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这样变利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对该实验已有了本质的理解。象铁的生锈这种实验就可以与多媒体相结合。再如可我们讲解微粒间存在着间隙,也可利用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在实验的同时,播放 Flash课件,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微粒其体积的大小不一样,小的微粒如何进入到大的微粒中去,其结果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宏观现象。通过这样的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参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信息时代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中央三令五申谈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教师教育教学的互动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走信息化教学是新课标要求的必然选择。许多仁人智士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把学科单一的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梳理,成功地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得学生能形象的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

现根据自已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获得的启发和在实验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知识的广、博性

“教师的嘴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传统教学,在当今社会仍占有很大比例,教学方式单一,知识量有限,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口中。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它可以形象生动地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读、听、写的功能大大增强,充分给予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利用化学实验图像加以解释和引导,既培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增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2、教学内容的易修正性

在传统教学中,备课、书写教案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特别是实验,教师自已要亲自做几次才能把握实验效果,在讲解时还要把握时间与进度,掌握不好还会导致化学实验失败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要求适当地加修正,既减少了所需修改的时间和无意义的重复,又给予教师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教学;有利于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修正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更有利于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3、教学难点、重点的突出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和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化学实验现象,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秘密。但是,在实验室中做实验,都只能观察反应时的现象,无法解释其中更细微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尤其是把教学实验中难以突破又易发生危险的实验加以突破,使得整个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1)、辅助解释化学反应实验现象。

我在教学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学生先提出此实验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而不先加热,对此我要求他们先设想一下本实验的现象和效果,随后我应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让他们观察并分析看到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模拟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反应出现的原因,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提高了学生解题的能力。(2)、辅助解释微观粒子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宏观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轨迹(电子云)是学生无法用肉眼直接能观察到的。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挂图或图片、模型等教学用的示意图,因为过于僵化,固定而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加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把教材中的小图变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清晰的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启示,例如电子的构造,电子云(电子运动轨迹),电子的得失,价键的形成,水的电解等。(3)、辅助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实验演示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我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方法解决了以下困难:

1、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涉及范围大,学生观察的现象只能是模糊的特点,我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实验录像,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2、化学变化大多是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却难以集中在应当观察到现象的重难点上,而一些实验时间长,课时短且不易控制的实验不能做完,教育教学就达不到目的,如果在课件中安放控制按钮,便可以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使学生能轻易看懂,同时也克服了一些危险性强、不利于在课堂上做演示的困难。

3、工业生产流程规模大,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生产流程,使教育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和反应过快的实验,使用慢动画镜头播放,如金属Na与H2O反应实验,课堂演示虽然学生能看清楚现象,但反应过快,学生无法完整的描述实验现象,采用模拟实验可将该实验动画反复播放,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了。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会出现一些不可取之处,1、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性

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能看到完整的实验现象,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约一些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也增强了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描述性,但是许多学生认为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去做,同时还带有危险。化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只是让他们知道就可以了,应该多做实验,让他们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2、对危险实验的恐惧性

每当学生看到那些带有危险性实验的演示时,就会发出惊奇的叫声,想象做实验时的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而产生惧怕心理,在做实验时自己不敢去做,就算做也是缩手缩脚的,这样既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同时还增加了危险性。此时,我们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激励他们去克服各种困难和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正确的去面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现象。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都好;只要使用适度,不一味的去追求实验演示精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取其优势克服不足;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谈微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喻庆

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微机多媒体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它软件的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人机交互性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学生自己控制的发现式教学环境,开阔了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他们的被动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素质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微机多媒体的引进,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发现式、参与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微机多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微机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及开发,不断地给予学生以新的环境,也就不断地强比教学过程中的“刺激--反应”;同时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由他们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使其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一视霸卡等,事先录制、存放了许多有关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方面内容时,适时调用这些清晰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微机显示的画面以其清晰、色彩丰富、调用方便等优点,在效果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比以往常用的幻灯、挂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讲解和复习氧气、氢气的制取以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利用微机软件,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操作微机,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画正确的装置图。使学生们平时学习到的知识,重复地在微机世界里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们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充分体现出在学习中当家做主的优越性。再如:在做一些演示实验(如:酸碱盐部分的性质实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讲台上操作,下面的学生却不一定观察得清楚。

我就利用微机多媒体可以连接摄像系统,并通过微机联网显示的功能,把小小的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显示器清晰明确地呈现在全体学生的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同时我还利用一些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来巩固一些实验现象,把过去教师一人操作,学生被动观察的单一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通过微机的反馈系统,及时地解答学生们在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和错误,变单方面的信息传递为双向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化学实验、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观、清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

二、微机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方便

微机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建立起一个微机自身生成的环境,而用户则可以在此环境中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将在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幻世界、微观世界真实地模拟出来。初中化学中涉及到许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其受想象力的局限,比较难于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微机多媒体却可以利用其功能,将这些微观世界在微机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我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就充分利用了微机多媒体的动画功能,编制了适合教材的软件,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例如:在进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离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在讲课时,由学生根据需要操作按钮,将其调出观察。通过学生们的操作,一幅幅画面----常规运动(汽车,卫星的运动)、模拟电子运动的状态(利用微机,迭加点阵----产生闪烁星点,由少到多,由稀到密,最后得出电子分区域运动的结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最外层电子闪烁)、电子的转移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动画显示等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自然就会引起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画面,并产生研究从这画面所引起问题的欲望。这时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们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微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和人机交互性,让学生们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去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让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也就比较容易被突破了。

三、建立信息库----利用微机多媒体软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及个别辅导

利用微机的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大量存贮习题和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练习和复习提供方便。多年来,我不但大量地收集和贮存了习题和知识点,建立起自己的习题库和复习指导体系,还研究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料。在使用题库和复习指导时,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习题和测验的厌倦心理以及被动心态,我充分利用微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做到多机分配和多窗口分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某一章 节的测验时,我准备了难度不同的两套试题,应用微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分窗口功能,以不同的窗口将试题分别输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能力,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完成的一套题。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了相同的试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好的吃不饱,程度差的又消化不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树立自信心,克服对测验的恐惧心理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平时复习辅导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机操作的辅导,利用微机菜单的简单操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习题和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效果上来看,学生们普遍感到在微机上做作业和测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负担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7

关键词:学生成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正确定位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实现多媒体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个不仅仅需要停留在传统的工具教学上, 还需要深入到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多个阶段之中。

多媒体辅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也展现出了新的生机, 有学者曾经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结果显示, 新时期的阅读活动更加注重快读和略读。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 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下, 需要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模式变为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 在该种模式中, 教师是设计人员、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多媒体则联系着两者之间的教与学。利用多媒体来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应, 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多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但是这并非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全部, 而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 协助教师来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不同于传统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既可以通过网络来增加阅读容量, 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变成活动的载体,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具体的讲, 高中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多媒体来增加阅读文本量。

在时代的发展之下, 人们已经开始步入互联网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繁荣的发展, 全面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为了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打破传统应试化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更新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活动属于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内容, 必须要走出枯燥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 帮助学生把握好各类作家的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并建立起相关的资料库。

2、利用多媒体来开展对比阅读活动。

对比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比式阅读, 顾名思义, 就是将阅读文本与视频资料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差别, 这种声情并茂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素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文本脉络就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时的一种思维模式, 指导学生来分析文本脉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结构和艺术构思。在利用多媒体收集到相关的信息之后, 可以让学生来整理资料, 寻找出答案, 挖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学生的工作完成后, 教师则可以及时的与之进行交流和讨论, 了解学生的分析过程, 并为其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来寻找资源, 进一步扩展课堂阅读内容。

同时,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 需要熟悉各个电脑软件的使用方式, 并学会制作简单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些课件。具体的阅读篇目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寻找,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阅读文本进行筛选, 下载出合适的图片和音乐, 利用软件进行二次加工, 再拿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学生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予以适当的指导, 有效的将视频、音频和三维图象合理应用起来, 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利用电子图书馆来扩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需要充分发挥出远程教育的优势, 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充分利用起来, 实现各种阅读资源的有机整合, 利用多元化的模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多元化的阅读资源, 由于语言篇幅的限制, 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较为简单, 没有过多的资料, 特别是针对科学知识、历史事件等, 教材上的介绍是非常少的。针对这一不足, 教师就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收集, 既能够开阔高中生的视野, 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出多媒体资源的情感作用和认知作用, 这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 让多媒体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只有张弛有度, 才能够为阅读教学活动开辟出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谢汶欣.关于多媒体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2013 (01)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 篇8

关键词:传统教学;语文学习;兴趣盎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69-02

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我们也不可过分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学会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提高思想素质。学习语文需要人的思想情感的参与,需要对语境的感悟和想象,其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

因此我认为新形式的语文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点

1、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还在于学习的同时能够做到师生间情感交流和气氛的调节。而多媒体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这种交流互动。

2、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根本的地位。

3、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程序,从而限制了教师的发挥。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引导想象,但不能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手段。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从而淡化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老师在教学时,语言生动,用自身的气质与风采,亲切自如的体态,感染学生的面对面的真情效应,是多媒体教学的符号系统所弥补不了的。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1、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赫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人的信息,2.5%来自味觉,7.5%来自嗅觉,32%来自听觉,58%来自视觉。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配以声音、动画、视频等,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

2、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如教读课文《雷电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配以乐曲、视频,让学生进行朗读,效果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可以把知识形成系统展示给学生,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

三、怎样才能优化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1、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教学的性质。它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却不是教学中的唯一手段,更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主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基于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品味课文的精妙语言,模仿、练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教读《智取生辰纲》时,可选取影片中精彩片断进行播放,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就能有话可说,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涵。

3、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兴趣,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课堂中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仅靠诵读的手段,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利用多媒体,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便会产生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再启迪学生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突出难点,品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降低语言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难度,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多媒体应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学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对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的各种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6、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1)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课文朗读)、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

(2)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能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的同步进行。

上一篇: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宣传口号下一篇:描写中国高三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