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2024-10-10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精选11篇)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1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邮 编:556307 单位名称: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姓 名:杨晓俊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理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对提高教学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3、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5、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但是,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劳动人民及游击队是如何利用地道这一有利地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敌人进行打击,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从听觉、视觉上理解了这一“地道战是个奇迹”的难点。

再如《草船借箭》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一体,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来突破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大大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我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屏幕上展示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准备,按在课文中的“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试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激发学生了语言语言表达欲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情感的情境。

三、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的核心和精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特定的音像,四面八方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时候,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同学们:

1、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其余的自然段写什么?

2、第4自然段作者和朋友们在河中行船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听录音,配乐朗读(1——4)自然段。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环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由远及近:

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4、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1)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河面为什么突然变窄?为什么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是许多株?一株?还是两株?带着这些问题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宽阔的河面。远处岸边一棵巨大的榕树枝杆横卧伸向河心。由于浓叶遮挡,河面变窄。镜头渐渐推进,横卧在河面的枝杆离水面很近,上面堆满了树叶,看不清榕树的主杆,镜头再推近,“特写”大榕树的枝杆部分:枝杆很多很多,枝上生根,根垂入土,分不清哪些是枝杆,哪些是树根。)

对照课文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板书:

看不出,许多株?两株? 真是一株大树 大

枝杆不计其数

(2)多媒体课件展示:(远处: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翠色欲滴。镜头推进:一枝榕树的“特写”。一簇树叶堆在加一簇上,密密层层,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对照多媒体课件内容,找出课文中描写榕树美丽的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这句话中的“垂”、“卧”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板书:垂、卧(形态)

“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它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正在”、“展示”什么意思?这句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空隙。”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叶多、茂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这句怎样理解?(那绿色叶子之所以能反射出明亮的光是阳光照射的结果。)

“似乎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写出大榕树的篷勃生机)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大榕树的美丽?

板书:

卧、垂、堆(形态)

绿、多、亮(叶子)美„„

这样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草原》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学生没见到草原,对草原的美景没有直接感受,存在着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但通过使用多媒体,可把学生带入赏心悦目的草原中去漫游,品味“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的内涵,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从而缩短了思维的跨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草原的美景,体会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五、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了效率。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课件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生涯耕耘中,我不断的思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制作适合小学生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当我每上了一节节课后,孩子们都围住我,对我说:“老师,您上这节课真有趣啊,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更觉得内容很有趣,容易记得下。”我激动地抚摩着他们的一个个小脑袋说,这是同学们配合的结果呢!在谈笑的岁月里,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瞧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脸蛋高兴的劲儿,我感到很幸福,感到很满足。

冬去春来,当我送走了一批批小学毕业生时,我被同学们的真情感动了,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成功!我感到很欣慰。使我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也从中明白:学生的满足是我们的幸福,学生的需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的记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生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2

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 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 在英语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以初中Miss Evans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Titanic原声电影的精彩片段, 让学生模仿原声对白,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 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 直接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感;利用互联网来翻译生词, 节省时间;通过互联网中的视频、语音聊天等直接与外国朋友进行英语对话。

2. 有利于进行强化教育, 实现学习个体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逼真原型”的重复、慢放、定格等,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通过视听并举, 使学生及时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讨论辨析, 由浅入深地学习, 从而进行强化教育。此外,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及思维特点, 各班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能力等来设计教学课件, 控制教材内容显示的次数、时间和顺序, 进行因材施教, 从而实现学习个体化。

3. 有利于实行双向教学,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实行双向教学, 让计算机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反馈, 通过人机对话等形式, 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 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节省板书时间, 扩充英语知识量, 增加情景教学与学生练习时间, 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类型

1. 动画模拟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例如:在讲授介词in, on, under, over等区别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 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 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介词的含义。又如:在讲述jobs时,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性的人物, 并可借此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 使学生用英语思维去认识与理解policeman, farmer, solider, teacher等。

2. 交互显示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 制作基于PowerPoint或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 分层解析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 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在进行动词时态训练、课文阅读的表层理解时, 教师可以编制问题与答案交互显示的课件, 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3. 演示控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及综合处理的功能, 设计带有较强控制性的模拟演示。

此外,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练习设计、演示控制和影视演播等。

三、提高多媒体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1. 从实际出发, 避免追求表面, 处处滥用

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必须从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不断变换信息传递方式, 多方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切忌将多媒体全能化、使电脑成为可供学生学习的“课本”。

2. 紧扣教材重点, 避免随意呈现, 喧宾夺主

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但在实践中, 教师往往会本末倒置,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 他们或是过多地强调英语教学背景资料, 或是过多地追求教学课件的花哨效果, 从而导致课件冲淡教学主题或偏离教学目标, 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 应当将媒介、感知与材料“三位”融于一体, 紧扣教学目标与教材重点;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诠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英语情景, 形成认知冲突,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精心制作, 避免粗制滥造

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篇3

一、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是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的最好方法当首推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入多媒体技术,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冰心《纸船》一诗时,我将根据诗意画出的几张图画和艺术家范读的录音组成课件,上课放映时,学生很快沉浸在诗的意境里。冰心的诗固然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如果没有艺术家那如泣如诉的朗读,没有那飘忽、清远、动态的画面,课堂气氛一定会逊色许多。

听完一遍范读后,我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当节奏、感情都模仿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便给学生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独立朗读。学生们都争着举手,没点到名的,还直骂我偏心呢!

我把学生的朗读当场录下来,和范读录音轮换着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朗读要领。学生兴趣大增,往往是一堂课结束了,还嚷着说:“再放一遍,再放一遍”。

运用多媒体范读不仅是将老师解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以充满感情的声音、意境悠远的图画、柔和谐调的色彩、新鲜迷人的动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多么令老师开心的事啊!

二、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范文语言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不断地吸收和积累语言信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提高他们对各种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1.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介绍完童话的有关知识和时代背景后,我便给学生放映《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当一个个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动画和一句句充满感情的人物语言后,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爱憎情感,认识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激發起学生对自己内心与行为的审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醒人类行为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正好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寓教于乐的艺术性起到了以上作用。

2.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行学习的经验不仅以学习迁移的方式影响到后续的学习,而且在审题和思维方法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学习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要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解决新的问题。

上《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在讲清联想、想象的概念及文中的联想、想象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两幅图。一幅是静物一次性卫生筷,一幅是九八洪水惊涛拍岸的场面。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将两者联系起来。一两分钟后,学生们就回答出:筷子 → 木头 →森林被砍 → 旱涝灾害 → 环保。我又用多媒体演示另一幅图,这次画面上仅有两个几何图形。一个矩形,一个圆形,大小可改变。

我让学生根据画面图形的特点,想想将它们叠加后像什么。学生们稍稍凝视一会儿后,学生甲说:“圆放进矩形里像一口井。”学生乙说:“把矩形放进圆里像一个铜钱。”学生丙说:“圆放进矩形里像日本的太阳旗。”学生丁说:“矩形放进圆里像宇宙中的黑匣子”……

学生的想象力像开闸的河水,连绵不绝。这种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的方法既清晰、直观,又节省时间,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变“一言堂”为“多言堂”,真正体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

3.与信息技术课结合,让学生动手绘制古诗词意境

以前上古诗词,我在点评关键语句后,往往让学生自己品读、背诵后就完了。现在,点评完关键语句后,我会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金山画王,将古诗词的意境画在电脑上。经层层选拔后,我将画得好的复制下来,做成课件,然后演示给全班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诗词背了一两天还结巴,而且还易忘,现在不仅背得快、背得好,而且理解透彻,记得牢。这正如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说的,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

4.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潜能、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的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地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看图作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感悟,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社会,领悟人生,进而写出佳作。

6.音乐作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创造者。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创造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具有独立见解、标新立异的认识心理品质。听音乐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创造者创造的氛围中体验创造的情感、创造的乐趣,写出好作文。

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数学教学 篇4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想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地主动性、积极性、思考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音、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课教学获得高效率,并使师生从教学成就中体验到乐趣和价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存储量大、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有动中揭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和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率先编制好了教学内容和程序,使得教学过程极为紧凑,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设计具有目标控制性、要素分析性、优先决策性、反馈评价性等基本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知识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学习,这样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性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信息材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

五、巩固形式更多样

巩固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时间,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段,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六、结尾更精彩

一堂好课不光要有好的开头也应该有好的结尾。在结尾时运用电化教育创造环境可以再一次掀起到学生学习的热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5

保靖县昂洞中学

周正芝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将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加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年代拉近,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正因为如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略谈如下体会。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加了信息容量,增强了信息效度

因为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成为多种信息通道的集成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83.5%来自视觉,3.5%来自于嗅觉,1%来自于味觉,1.5%来自触觉。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顺应了人类获取知识的两条重要通道——视觉和听觉,所以,多媒体信息传递量较其他单一传媒大大的增加了。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呈现在面前时,人往往只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空气本来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为是空瓶,而用另一种也是无色的气体通入瓶中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从而集满一瓶另外的气体。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然过于抽象了。因此有必要使之具体化、直观化,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块表示这两种气体(空气和另一种需收集的气体),通过块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如何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来,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一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的改进高效

多媒体的非线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读写模式。传统的读写方式过于缓滞,而多媒体借助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把信息以一种更自己的快速,更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特点来选用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再跟据自己的预期目的更高效的重新组织信息,增减节点,建立新的链接。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高 效,交互性是多媒体的重要特点。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被动地,单向地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并收集其反馈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评价。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本教材、一叠讲稿进行教学的局面,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材重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多媒体创设的活泼、形象、直观、审美的情景,可以激活联系,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刺激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为师生在互动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把‘蓝色的空气‘逐渐挤排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纯净与否,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要求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材叙述简练,学生理解及记忆都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简单的重现制氢气、氧气实验过程,以及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的确定,图文并茂,交互性强,教学过程轻松。教学重点突出。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CO的性质》时,可把家中的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又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如用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实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引导探究法实施的前提,其重要意义无容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⑴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⑵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⑶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⑷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借助计算机穿插实验录像的途径,掌握了采用MPEG压缩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电脑可处理的视频文件(·MPG格式),并结合VCD编码系统制作VCD视盘的方法。使用时完全可以通过按鼠标或键来选择任何一个实验的画面,边观察、边思考,明显地提高了实验引导探索的效果。

浅谈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 篇6

浅谈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

慈利县苗市镇中学 曾维喜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地理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合理适度地运用好多媒体,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也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的直观性;教学容量和效果;

正文:

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地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电教参评论文

媒体课件,学生只能去寻找相关的地图册,而铁路干线图上并没有标明桂林、阳朔、北海的名称,有的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地理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剖面图,降水量分布图,景观图片等等很多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快速地展示所需用的地图,非常的方便快捷。如在学习《西亚》一节时,课件展示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东地形图、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古代丝绸之路图、中东战争图片及西亚的景观图片等。利用多媒体按照教学程序适时地播放地图和图片,任意切换,提高了信息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使学生对西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复习时,应用多媒体展示全图和局部图,有效地进行全图和局部图的比较,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及大量地理信息的再现,节约了时间,巩固了知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7

1 传统教学模式的闭门造车

中职生生源本就不是素质很高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方法与兴趣都不是太高, 要想让他们迅速端正态度, 极其投入地来进行电子方面的课程研究, 就需要有特别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传统教学形式落后, 存在许多的弊端, 粉笔加黑板就整个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授课过程, 这让知识的习得变得枯燥而沉重, 同时学生变得被动死板, 课堂气氛沉闷, 这让学生睡倒一片, 趣味索然, 逃课退学等现象时有发生。

2中职电子专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运用

2.1 正视多媒体在日常教学中的 地位及作用

现如今, 多媒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青睐, 有的学校认识到多媒体的好处, 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型产物进行大力推广和使用, 最终形成滥用的结果, 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手段, 它的目的都是统一的。中职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本身具有的固有范围 与弊端存在, 要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根据课堂内容来选择使用何种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例如, 在讲解整流电路这一课时, 教师若想在两个学时之内完成本课, 传统方法则需要至少用20多分钟来板书8个电路图与11个被整流后的波形图, 大大降低课堂效果, 耽误时间, 反之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 则只需教师打开准备好的课件, 快速形象的电路图便在色彩标识明确地演示下呈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在时间、知识量上展现了极大的优势, 在课堂效果上更是传统课堂不能比拟的, 而且这种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对于教师来说, 实现时效性信息的共享, 大大改观了当前教师的教育理念, 提升教育能力。

2.2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 完美结合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和谐统一是现代教师应该追求的, 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教学因子也是时代的要求, 多媒体展现的只是形象化的知识, 要想学生真正能熟练记忆与掌握电子专业技能更需要传统授课方式的巩固。如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游戏、演练提问、分组辩驳等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 性, 吸引其注意力, 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 互动交流中教师随时发现问题, 调度授课进程, 这样才能高度保证学生思维锻炼深入, 授课内容不留死角。比如《制冷设备》、《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维修》 等这些相对学生基础来说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 就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来完成课堂目标的完美实现, 学生对于维修工作的初步认识, 让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让他们进行大概了解, 然后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典型故障的设置, 以任务型的方式给学生布置项目, 也可利用小组教学, 提高研究的效果。

再如课程讲授各种半导体元器件、各种控制线路时, 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让学生对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 教师在一旁引导讲解。这样学生就在抽象与直观的学习基础上了解了各元器件的外形 与内部构造, 进而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加深对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3 时代变革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

多媒体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事物, 很多教师不能一时认可, 再加上电子课件的制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一切就需要学 校方面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提升多媒体使用能力的同时加强时代教育理念, 让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软件的发展能顺利延续, 让每个教师都能使用并进行简单故障的排除。在培训中, 应本着让教师轻松课堂、高效课堂的目的来灌输理念, 而不是让他们把这种新型事物当成一种负担来实施。如《工厂供电》一课中, 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 且内容涉及面广, 在培训过程中, 就可以拿出来让教师将心比心地来感受一下固步自封课堂中学生学习时的遇难心理, 如果转换为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学生可以在形象中领悟与实际相吻合的实例知识, 可以观察到工厂里变配电系统的概况, 不仅认识深刻, 而且理解透彻, 这样的课堂让教师没有理由不去认可, 然后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转化为行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立足于“辅助”二字上, 让学生在眼、耳、手、脑等器官被同时调动工作起来,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领会并巩固了实训课的技术与方法的同时, 不能认为它可以将传统教法完全取代, 我们要立足现在, 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技巧的相得益彰, 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培养出专门的职业性人才。

摘要:对于中职电子专业来说, 没有具体形象的演示是很难理解其真正实践意义的, 如果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会造成知识容量小, 抽象难理解, 还让学生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此时, 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其教学效果显然不一样。本文笔者针对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电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中职电子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重视和把握。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敏.多媒体辅助职校电工电子教学分析[J].城市建设, 2012, (19) .

多媒体辅助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8

1.创设情境,强化感知

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环境。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能全方位、多感官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化感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了的表象材料: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态各异的鱼,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的贝壳……学生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神奇无比的海底世界中,引起了情感的体验。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因“境”生“情”,因“情”知“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动态展示,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理解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离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困难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教师欲说不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就能强化直观效果,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从而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一个重点和难點。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山势的陡峭和“人”字形铁路,用动画形式给学生演示一列前后都有火车头的列车在“人”字形铁路上行走的情境,并在演示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解说。这样,恰当运用课件克服了抽象思维的困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使教学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 延伸教本,拓宽视野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阅读教学中适当的扩大信息量也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了信息传送的渠道,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大量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能整合学习资料,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也便于实现课内外沟通,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课外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激发起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的欲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如学习课文《鲸》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鲸的资料。这样就能有效地延伸教本,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多媒体手段用得恰到好处就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反之,则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以辅代主”

教学中,我们要牢记“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理念,不能把多媒体由“助手”越位成“主教”,取代教师的“首席”地位。多媒体同其他教具一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如夸大其辅助功能,用“老师换,学生看”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成了解说员和操作员,学生成了观众,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及灵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难得到体现,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决不能“以辅代主”,迷失了自己的角色,而让多媒体影响教学效果。

2. 不能频繁滥用

多媒体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如果教师只追求教学内容数量的增加和教学手段的新颖,毫无原则地滥用多媒体,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媒体本身的切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图像上。本来一读就懂、一点即通的东西,也要用课件展示,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精力;切换画面太频繁,教学内容变成了匆匆过客……课堂气氛看起来很热闹,但往往由于流于形式,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很好地辅助教学,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同时,多媒体信息量的增加,也往往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节奏。学生成了“观光者”,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对所学内容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并且这样也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慎重考虑,该用则用,不该用则坚决不要滥用。

3. 不能违背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功能降低学习难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但如果教师只注重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和动态效果,把“读书”的课堂变成“读图”的课堂,让声像欣赏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让直观场景代替学生丰富的想象,就可能使学生依赖“直观”而忽略对文本的研读和感悟,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如果学生失去了感悟、体验、想象、创造的空间,他们的感知就会表面化、机械化。这就违背了语文课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凭借诵读和想象等与作品交融,与作品对话,决不能用课件制作者或教师心目中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取代学生各自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9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摘要】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电脑多媒体课件,有他自身的优势,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可以更有效地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文本中。因此,电脑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电脑多媒体;优势;直观;语文课

有效应用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而现阶段,现代社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促使教师需要学习一些现代技术来适应现代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过时的老师。而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又促使了教师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电脑多媒体课件,有他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可以更有效地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文本中。以下是我在一年多的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实际举例。

一、在一些抒情散文中的应用实例

在七年级上学期讲到朱自清的《春》的时候,正值深秋季节,学生们对春天的美好景色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在讲新课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些优美的曲子,比如班得瑞的一些取材于大自然中的音乐,配合上我从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春天景色,这

样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到春天那美好的景色中去了,接下来我播放了东北地区与江南地区春天的不同之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在这个时候引入朱自清的《春》,因为学生们已经陶醉在春天的景象中去了,所以他们的思绪很容易就被朱自清描写的春天所深深吸引,本节课也是非常顺利的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算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另外,有一次我在一堂全市公开课上讲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掌心化雪》,主要讲的是作者与她的先生在对待一些普通人的点滴小事中告诉人们,不要歧视别人,要帮助别人,帮助弱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的人民得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各种援助,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深深情谊,这是一个教育学生们要感恩,要帮助别人最直观、最有典型性的例子。所以我从网站上搜集了很多很多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展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我再配合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和小提琴曲,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甚至有的学生的眼中还有点点泪花。我一直认为,在讲这类抒情散文的时候,学生们面无表情是很麻木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失败的表现。而学生们可以深深的被这些图片,这些文字所感动,这真是在每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达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文言文以它那晦涩难懂的语言使许多学生对它望而却步,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使学生对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失去学习的兴趣。而

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非常形象的将每一句文言文翻译过来,并且可以在文本中解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比如我在讲到《童趣》的时候,就将很早期的儿童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做成动画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有些学生们很熟悉,有些很陌生,但是这不妨碍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其实这是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的。他们中大多数的人的童年是在书本中度过的,也许是在学习班,也许是在自己并不愿意学习的乐器班度过,早早的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而这些图画能够唤醒他们对童年的一些美好回忆。语文并不是学生拿来拉分的学科,是一种培养人文思想的学科,是一个能够唤醒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学科,这才是语文最主要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

三、在说明文中的运用

说明文是初中二年级新接触到的一种文体。这类文体因为并没有多少生动性可言,对学生来说又像是说教一样,使学生们对这类文体不感兴趣,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所以多媒体课件又再次显示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比如在讲到《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我们本地的学生并没有见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拱桥,所以他们不理解什么叫石拱桥。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的了解中国石拱桥,我找了许多石拱桥的图片,并且用石拱桥与其他桥梁相比较,让学生们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这个时候再将文本,就能够使学生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了,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完全的消化。再比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学生们大多是没有去过江南的,更加没有看过苏州的园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话讲这篇文章无异于事倍功半。而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对苏州园林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知道了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些东西是书本中见不到的。

四、音乐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光运用直观的图画可以收到一定的良好效果,但是有很多的文章因为没有音乐的伴奏,使之失色不少。这就像配乐诗朗诵一样,诗固然是好,但是正因为有了音乐的陪衬,使之增色不少。在我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因为有了音乐的衬托,将我的父亲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关心他的儿子的那种父子情深切的表现出来。我用的是黄磊的《背影》,二胡的声音,悠扬的曲调,深邃的意境,都与本文的意境不谋而合。另外我从网上找了一篇电视散文《背影》,更加深了学生们对本文意境的理解。这些都是课堂有效教学必要的途径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1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八一希望小学 何秀萍 内容摘要: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就是多媒体组合教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让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便于学生的记忆,也便于信息的存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使用方便,生动直观,便于交流互动,对于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着重抽象概念的理科,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理清算理,拓宽视野 正文: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支持,尤其是计算机介入教学领域,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课堂教学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让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便于学生的记忆,也便于信息的存储。关于记忆比率的研究表明,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到40%;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可见,让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事物发展顺序和数量间的逻辑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勾画出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得到的点滴体会与大家进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有位专家曾经指出: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多媒体课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新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循环小数,什么是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上一个现象。”我简单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以下信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学生一下子就被画面所吸引,这时我再轻轻触摸屏幕中间的画面,季节随着音乐声音不断变化,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不断出现交替现象,学生们饶有兴趣地体验着循环的含义。此时我启发学生,师:“四个季节的出现有规律吗?” 生兴趣盎然,都说:“有。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重复出现。”

师:“会不会出现着出现着就不见了呢?” 生:“不会。”

师:“那在重复出现的前面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 生:“不断地。”

师:“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无限的。”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已经把循环小数概念的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板书出来。这时学生们对于循环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用课件出示

1.找规律填空:△○□△○□△、……,2.观察数字0.8383……,1.341515……

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它们都有“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等特征,说到最后两个数字“0.8383……”和“1.341515……”时,我加以概括:像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学生们在季节的变化、按规律填空、观察数字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循环小数”这一概念的理解记忆。

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这天,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好客的村民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猪八戒抢过西瓜谗得口水直流,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了极不高兴地说:“我长得胖,肚皮最大,我要吃它的六分之一,至少也要吃五分之一。”孙悟空听后,立即切了六分之一给猪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猪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猪八戒为什么直拍脑袋吗?这样的课件既创设情境,以境生情,又孕伏新知,分散难点,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清算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障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抽象的难点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比较困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圆柱被切割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在课件演示的同时出示思考讨论题:

1、圆柱体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在讲解的过程中,两个图形的底面积随着闪烁)

2、圆柱体的高和拼成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两个图形的高随着闪烁)

3、圆柱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5、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整个新课的教学,我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圆柱的体积通过课件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在直观演示中逐步渗透知识的转化,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最后在巩固练习时,我又通过多媒体的交互性技术,随机给出圆柱的半径来让学生练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将原本难以用板书、板画和模型说清楚的原理轻轻松松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们真正做到了用心去感受知识。如此获得的知识,学生会记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收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探究精神。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多媒体就恰好可以储存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天平”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天平,难以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我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幻灯片,供学生们欣赏,同时启发他们,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集中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深刻地认识到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我曾观摩过《数学广角》一课的教学,教师为提高学生对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的认识,课前上网收集了大量有关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等信息,让学生能随着屏幕的跳动体会到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提高了探究知识的能动性,整节课效果非常好。

诚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正出现方兴未艾的趋势。但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应该讲究运用的适度。许多地区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学还是刚刚起步,只意识到其优越性,未能适度运用。部分教师在初步接触多媒体后,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和内容上,而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背景、插图、声音等外在内容上,结果制作出来的课件,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华而不实,没有实用性。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一般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让多媒体课件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如今,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含苞待放的发展阶段,希望同行们多多尝试,在实践中寻求发展,让学生们越跳越“高”,摘到的“桃子”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篇11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难点的功效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善于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驾驭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力.

1.1 运用几何画板,化无形为有形

传统的几何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必要的图形支持,学生失去了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自己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 比如,在“点的轨迹”教学中,学生虽有“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的概念,但对“轨迹”的形成毫无想象力. 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有形的图形十分完整、清晰,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动态性,能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轨迹的意义.

1.2 运用 Excel表格,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功效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频率分布”教学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50名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5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 若教师重点讲清方法、步骤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1.3 运用Z+Z超级画板,化结果为过程

“Z+Z”,可以给学生更直观形象观察的机会. 像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中,一个点动起来,轨迹也同时呈现出来. 又如在讲解“展开与折叠”时,有一些学生想象不出打开上底面、左侧面等等这样的展开过程,这时我们利用“Z+Z”,一面一面的展开,学生的脑子里就有了材料,有了雏形,知道了什么是展开,怎么展开,展开后怎么样等问题.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难点的途径

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教学难点,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这些难点,突破的方法各异,途径也很多. 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几何图形的变化、运动过程模拟演示出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突破“探索规律”的教学难点

已知正三角形边长为1,如图1,把正三角形每边长三等分,去掉中间一段并向外作一个正三角形,如图2,再分别把图2中的每一段三等分,去掉中间一段并向外作正三角形,如图3,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求第10个图形的周长.

图1 图2 图3

在上课时,全班只有5位同学能在大约10分钟左右求出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4×(43)8. 而如果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从图1→图2→图3的整个变化过程,用三种颜色的线段,显示图1中三条线段的变化过程,很快使全班同学明白了线段长度和线段条数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破了探究规律中的难点. 特别适应部分后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2 利用《几何画板》赋值计算,突破“抽象概念”的教学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切实理解这些比值为什么是∠α的函数.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得到当∠A为特殊角时,只要∠A度数确定,三个比值是唯一确定的. 为了验证在0°~90°之间的其它锐角也有同样规律,利用了《几何画板》,取了不同的锐角,同学们能非常清晰、直观地看到,不论点B的位置如何,当角α度数确定时,这三个比值始终是唯一确定的,学生切实理解了这些比值和角度之间是函数关系,进而引进了三角函数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满足了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直观的要求.

2.3 利用flash动画分解图形,突破“图形变换”的教学难点

近几年“动态型”问题常在中考数学题中以压轴题出现,它要求学生通过动态图形在变化的条件中探索不变问题,即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索“动”的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要充分运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综合性强,难度大,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此时若利用flash课件分解图形,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图形变换与分类讨论”中有一例题: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A→B→C→D以4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① 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

②如图2,如果⊙P和⊙Q的半径都是2cm,那么t为何值时,⊙P和⊙Q外切?

图4图5

本题的难点是第②小题.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利用flash动态演示,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把具有相同变化规律归类分段,并作出在此条件下的图形(如图6).

图6

flash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图形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图形的形成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

2.4 运用多媒体课件分解难点,设计解决难点的问题“支架”

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解难点,各个击破. 它要求将一个大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以减小难点问题的难度,从而达到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的目的.

比如下面这道题目:已知△ABC,AB=AC=2,∠BAC=90°,有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将45°角的顶点放在斜边BC的中点O处,从图7的起始位置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45°终止, 三角尺两边与AB、AC分别交于点E、F(E点、F点可以与A点重合). 问该三角尺在旋转变换过程中,当△OEF成为等腰三角形时,BE的值是多少?

图7图8

旋转变换是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特别在综合题中学生对这一变化过程中的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终止位置状态不甚了解,是学习理解上的大难点.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并用动画演示,静态展示出以下这三种位置状态(如图9—11):

图9图10图11

这样就将一个大难点分解成了三个小难点,然后再来逐个突破这三个小难点,从而达到有效解决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间接为直接,变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目的. 当然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恰当运用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简介

姜武瑛,女, 1973年6月生,中学一级教师. 曾获衢州市柯城区教坛新秀. 主要研究如何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近几年来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多次在市、区级上公开课或作专题讲座.

上一篇:高中法制教案下一篇:年情人节微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