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24-11-16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用10篇)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1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新余市观巢中学

兰宁

付昆

内容摘要: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若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应合理地使用,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思想要不得。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容量创设情景

情感互动

思维单一化

教学流程

本体地位

介入时机

服从目标

促成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意义:

1.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2.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3.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语言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识记感性材料。4.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言语操练和开展课外讨论活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要保证中学语文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这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又不能用计算机来替代学生的想像。所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无疑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信息技术的使用要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而且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要建立在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接受的程度及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

5.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全面补充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改的热点,它以生动、形象、易被感知的优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这还得我们的语文教师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我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课,而应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合理的运用。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仅如此,多媒体的运用还能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因为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使用课件,让课题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这样在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其次,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就可以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定会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多媒体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这就要求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产生不好的效果:

首先,使用不当妨碍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不当的媒体使用使语文课这一充满人性的特点荡然无存。有位老师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采用了很多有关园林的图片。上课时老师忙于让学生观察园林的图片,在讲台上认真地操作着多媒体,一遍遍地演示着图片,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而学生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演示屏,忽视了教师的存在,师生之间没有了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对话”都已被冷冰冰的多媒体取代,又怎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其次,使用不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化

现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定的,使用的素材也都是教师自己去搜集的,这就等于教师在课前就已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笼子”,课堂上老师就是要花时间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这个“笼子”,课堂不再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思维行为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毫无个性可言,思维也是被动的。比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等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但如果老师认为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去模仿,让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就算是成功了,那就形成了思维的单一化。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难道一句话一段文字就只有一种读法吗?我们怎能将机械化的东西强行施加给学生呢?

第三,使用不当导致课堂教学流程的僵化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点,每一堂课实际上都是教师无法预测的,这就给课堂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正是由于此,我们在上课时会发现精心打造的教案到了课堂便有点“力不从心”;而也正是由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却异常地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现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固定程序,僵化了原本灵动的课堂。有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刻画费利浦夫妇性格特征的语段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这个同学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去,真可谓手忙脚乱。实际上,这位学生找的那一自然段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正是描写人物性格的重点段落,而老师却一味的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走,这样还是灵动的课堂吗?任何程式化的僵化的课堂教学都将是失败的。

第四,使用不当会弱化教材的本体地位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编辑而成的,其系统性、序列性、科学性是其它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在时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从上课到下课,文本都由多媒体加以演示,重点的段落都在屏幕上显示,学生眼睛盯的是演示屏幕,思维是跟着屏幕上的内容变化而变化。一节课下来,连书角都没翻动一下,在这样的课堂里,教材已是纯属多余。不可否认,演示屏幕上的内容是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但这毕竟不是原汁原味,已经过了老师的加工。语文是人文化、情感性极强的科目,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玩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体会文章的感情。教学中只有做到了以本为“本”,学生才可能和这些艺术大师们的丹青妙笔展开真正的“对话”。如果单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势必会画蛇添足,弱化教材的本体地位。那么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呢? 我认为首先要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一般地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介入多媒体,就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如教《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中,可以把“甲骨文”、“竹简”、“木牍”、“书”、“视盘”、“缩微图书”等,用图片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些涉及历史文化、著名人物、事件等,应用信息技术时,可以用意境深远的图片配以名人名言,加强教学效果。如《三峡》课文组织学习时,可以用李白的《静夜思》来突出乡愁,使学生感悟游子思乡的复杂心理。

其次选用多媒体,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例如教学《食物从何处来》一文,可用课件展示动、植物异养和自养的示意图,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

第三,运用多媒体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促成知识的运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即教师要巧借语文教材,找准课文的中心词句,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的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先放映一段城市雪景,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景物描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多媒体还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为了跟形式应付检查而简单地堆砌、滥用;也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紧密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每个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要领,经过思考,确定本堂课需要使用的多媒体,需在那些环节使用多媒体,切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思想要不得,不能因为赶时髦而滥用,要真正达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效果。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2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体现

(一)丰富情境创设手段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更适合接受直观、感性的知识,尽管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能够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幼儿所能接受的语言,但在传递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幼儿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都会对教育产生阻碍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通过打印或者购买一些图片,但这些图片在课堂环境下也会略显单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教学课堂,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表现,将所讲知识直观、清晰地传递给学生,避免了传统语言、图片的单调;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达到多模态教学的目的,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互动

以往教学往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再转述给幼儿,这样的方式对于文字储量低甚至没有的状态下的幼儿实际上是有缺失的。教师与授课内容进行互动,加入自己的理解后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获得知识,缺失的恰恰是幼儿与教学内容的自主互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教学课堂,能够通过动态的图画形成幼儿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此时幼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更深入的思考。

(三)扩展了教学空间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场地有限,难以使学生与自然、社区等进行足够的接触。尽管幼儿教育工作者多次提出幼儿园教育要走进社区、运用社区资源,然而在实际情况下是很难完成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看不到的情境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还有在学生进行游戏时,例如,角色扮演,当学生在扮演教师、医生等角色时,可以在大屏幕上打出教室与医院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认识相关内容,加速幼儿的想象与现实的融合。

二、如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切实推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教师与学生的人文互动与多媒体技术密切配合

虽然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不可能为冰冷的机器所替代。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直观、生动的优势,但在学生语言的训练、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仍存在不足。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网络本来就是双刃剑,依托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同样不是完美的。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却不能成为教学的替代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加强交流仍是重点。

(二)为学生构建专门的影像资料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留下一些影像资料,并且不定期播放给幼儿观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发现,在屏幕中看到自己和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自己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关注到课堂、关注到自身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扩展多媒体运用的方面

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不断开发新的领域,让学生经常能感到新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截取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也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摄影片段,这样的不断转化,吸引学生关注生活、享受生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歌曲或动画向学生展示诸如小蝌蚪如何变成小青蛙,花儿是怎样开的,四季是如何变化的等一些景象,而不是固定在一些模式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趋势,运用合理的技巧,能够带给幼儿园教学不小的改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各地区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不是全部的幼儿园都能“用得起”多媒体技术,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不会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减少,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与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充分互动,吸引幼儿注意,实现了多模态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潜能、兴趣进行开发。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的运用引起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于如何更好地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讨论也在不断开展,对于幼儿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模态教学,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音乐;运用原则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如今,其应用已经遍及到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选择,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通过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达到提高其审美能力的目的。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表达音乐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对国内作品了解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对国外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

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初中音乐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将文字、图像以及影视等形式交互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视觉冲突的效果,从而达到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在很大限度上拓展了教学内容;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逐渐浮躁起来,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很静下心来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缓解学生浮躁的心态,使学生沉下心来专心学习。

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实际上是以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得以运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辅助性原则、声像并用原则以及信息量适度原则。

1.辅助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不应该代替教师的主导教学作用,不能用课件教学完全代替教师讲授的课程,多媒体技术作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教师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这样会让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失去学习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辅助说明,当教师讲授西洋管弦乐器的特点时可以利用小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在整节课上都利用短片的形式进行讲授,就不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要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穿插对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的效果。

此外,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课件要简洁美观,不能过于繁冗;第二,课件内容要合理,多媒体技术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问题,那些明显易懂的问题没必要做成课件;第三,不能把音乐课当成视频欣赏课来上,课件的画面不宜太过华丽,操作也不能过于复杂。

2.声像并用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结合音乐和图像,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视频要保持音乐和画面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突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进行音乐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八音之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播放一段与山南鼓舞相关的视频,视频中的乐器声音要保持协调一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感受,进行差异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信息适度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确实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课件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信息的学习,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进展,变相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教师要对课件内容进行甄选,内容不能多的使学生眼花缭乱,也不能少的吊人胃口,教师要从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有用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五、结语

本文对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应用教学过程运用进行了介绍。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要遵循辅助性原则、声像并用原则以及信息适度原则,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蔡环.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实效性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年8期.

[2]李倩.让多媒体为初中音乐教学制造附加分值.《考试周刊》.2012年79期 .

[3]魏劬正.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探讨.《家教世界》.2013年1期.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4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它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趋势,尤其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更习惯于接受直观事物的思维特征,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或演示,把语言难以清晰表述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作用。

1、形象直观,激发兴趣。心理学表明: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废劳和紧张。

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初中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 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 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 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多媒体技术引进初中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4、培育情感,训练审美。多媒体技术,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被文以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多媒体技术就成为实现语文美育的最佳手段之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课例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2、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如学习《三峡》一课时,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教学课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功能,领悟三峡的美丽景色,设计类似“电子公告板”的一个“课堂讨论区”,由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计算机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视频文件上的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惊喜地发现了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兴致勃勃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高潮迭起。

3、多媒体技术引进初中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天净沙 秋思》 时,多媒体呈现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乡愁。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5

作者:常 兵

单位:河南省淮阳县黄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结合自身实践,不仅谈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这些作用,而且也谈了如何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些目标。意在能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推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多媒体教学融合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炉,既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软件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本的注释形式早已被学生所不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呆板的注释形式呢?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这个愿望。我采用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软件,将这篇课文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1]。

如教学名著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五、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首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落实生词,教师可以再把学生找到的生词呈现在屏幕上,再由小组交流读准,并对这些词进行分类,(如文中用法特别的词、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像给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S]。

[2]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C]。北京: 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沅江市阳罗洲镇复兴中学 聂灿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已势不可挡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教师从诸多的教学困境中走了出来,豁然开朗。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得以改观,它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地呈现给了学生们一个鲜活的世界。老师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得更轻松,知识讲解不再单调,更能吊起学生们的胃口,激发其求知欲;学生兴趣上来了,主观能动性也增强了,学习不再被动,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实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把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的诸多好处,尤其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历来是大多数学生深感头痛的一门功课。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随着词汇量的扩大,难度的增加,语法的越来越复杂,他们会日趋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恶感、畏惧感,最终以放弃英语学习而告终。某名人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凡学习任何东西及乃至做任何事,就会变得被动、勉强,结果自然会差强人意。因此,身为教学工作者,我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当然,培养兴趣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介入无疑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我们的课堂从此更加生动活泼,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劳自然是不言而喻。

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7为例。该单元主体为Food Festival。为了使学生对西餐及其食物名称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我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了一个整体教学课件。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先用多媒体演示西餐的各种礼仪。活灵活现的画面,栩栩如生,同学们一个个仿佛身临其境。整堂课下来,轻轻松松。学生们在强烈的视觉及听觉的冲击下,如实地感受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无形之中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借着他们意犹未尽的那种情境,根据故事情节向他们发连珠炮似地提问,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甚至连平时最不积极的学生也能用简单的一两个单词表达他心中的意思。即使回答不出来,但至少能听懂和意会,这就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听力水平。

又如八年级上册课本Unit4 Topic1中的Section C。内容是有关rainforests(雨林),是一篇比较枯燥无味的说明文,重在讲述雨林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按照常规的教学,无非就是给学生上一篇阅读课——先由老师提几个引导性问题,学生自读,再详读,老师分析、讲解,然后习题练习,理解巩固,直到每个学生都找到问题的答案就算完事,实在难上出很好的效果。但我根据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了一个课件。课堂上,我首先以视听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呈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学生们一边欣赏着热带雨林的风景,一边静静地聆听着录音的解说,很自然地投入状态之中。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学得饶有兴致,大多数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脑中也对绿色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为了升华主题,我还特意在网上收集了各种及人为破坏现象的图片,配上一曲哀伤的音乐,让学生去目睹画面。同学们的心情由此变得十分沉重。画面刚一结束,我便以一种很低沉的声音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d of those?Are you happy to see all those pictures?”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我,“No,we are very sorry to see that.”并各自用英语力所能及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最终达成的共识便是想到了要保护环境。于是,我顺着他们的思维,再次发问:“As a student,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以此分组展开讨论。讨论完毕,便采取了答记者问的形式,请自告奋勇的学生当记者去采访各个组。这样无形之中便提高了同学们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更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的结尾我觉得亦设计得比较理想。在“记者”采访结束,也就是下课铃即将敲响的那一际,我欣慰地走上讲台,轻轻地将鼠标一点,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两个少先队员用双手环抱地球的画面,画的下方,一段文字以打字机的方式,配以警钟的声音,出现在同学们的眼前:We have only one earth.To protect our earth is to protect ourselves.(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此时,下课铃响,同学们一个个露出意犹未尽的眼神。我心里很清楚,这堂课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在于我精心的备课设计以及科学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不能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的教学辅助工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我们老师解决许多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它可以集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让学生充分地去感知,从而使他们学习兴趣倍增。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7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我国不断要求改革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注重理论与技术的结合与发展。 比如在初中数学的教育课堂上, 突破原有的教课模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多数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生动的课本内容, 摆脱以往枯燥的课本知识, 让学生在新鲜的课堂里领悟到数学在大千世界中的奥妙, 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热情, 掌握学习要领。除此之外, 教学老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会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原有的数学授课方式中, 老师只注重书本的知识, 并仅仅只利用板书向学生展示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无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去掌握相关重要的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这一弊端, 将死板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动态的表现, 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教师职工要抓住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利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 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上课气氛, 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让老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与优势, 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例如, 数学老师可在正式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前期数学知识的回顾,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活跃教学气氛。

(三) 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具体化

在以往的数学授课模式中, 当老师在讲解立体几何或者是平面几何时, 不得不利用黑板将图形画出来, 但是照比书本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也只能按照死板的书本知识和简陋的教学条件学习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 不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展开自己的理解,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若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将所需要的图形进行立体展示, 让学生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数学理论知识。

(四) 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

在原有的授课方式中,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老师在课堂中的时间大多花费在板书上, 这样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的教学任务。然而若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老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将所需要的教学资料了进行收集与整理, 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现,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的工作任务。

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一) 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作用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对教育领域发展引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与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发现教育改革的实施与发展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引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为改革教学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以此表明, 数学领域的教师职工要正确领悟多媒体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同时, 相关院校要积极鼓励老师顺应时代的发展, 进行科技培养, 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与财力支持。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材进行改良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应该积极关注课程改革与教材质量的提升, 因为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教育目标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 , 所以, 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开阔与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同时, 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合理分类, 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 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随着当代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与建设, 我国教育领域的多媒体技术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进行定期的更新与改革。 如果当代的教学老师不注重利用新多媒体技术, 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走入新时代的发展程序,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模式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不能带动相应的教育发展需求, 因此, 为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教师职工要积极鼓励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

4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更加注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发展, 并希望以此来扩宽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践证明, 在教学课堂中, 将多媒体技术当作教学辅助工具,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扩散学生的思维模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对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突破了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 适应了当代教育方向发展的需要。这篇文章也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施的发展意义作出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家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 (03) .

[2]李居林.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23) .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如我們在学习初中语文《气候威力》时,同学们大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有关南极洲的新问题,并运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站,并题名为“大陆之王南极洲”,把南极洲的特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和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和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和命运抗争的决心和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生疏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优点。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心得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舒适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黄河颂》。课前,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翱翔。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新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目前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新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喜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展示。

运用多媒体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定、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在利用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促使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从传统到现代》,汪雅子主编,银河出版社,2002、4出版.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9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 吴成山

【摘要】 初中历史课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学习兴趣不浓,这一切极大地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历史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为历史课教学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试图就初中历史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件;运用

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深刻感受到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明显优势。本人是一位从教十来年的历史教师,两年来积极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适合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及其功能简介

适合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rantpage、Director、方正奥思、Flash、3Dmax等。Powerpoint、Authorware、Frantpage是强大的媒体组合工具,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并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适用于各种素材准备好的后期组合。Flash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平面动画工具,适用于做一些地图的平面演示。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中学教师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之外,一般对语言编程不太熟悉,故真正直接用语言编程的课件很少,上面介绍的几种软件其入门不需要语言编程的基础,像Authorware,它是一种图标导向式编程工具,很容易掌握,买上一本相应的书,对照书做一些实例,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掌握,若有高手指导,三天就能了解个大概。当然,要能够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其它软件的学习大致如此。

四.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帮助

1、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表达方式直观,反馈及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更有利于质疑问难的顺利进行。

如在教学《原始农耕文化》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看“尖底瓶”的汲水动画课件。学生看到原始的半坡人用尖底瓶慢慢汲水的动态化过程,很快就理解尖底瓶使用起来即省力又方便,了解到原始人在当时就已掌握了一定的物理重心原理,不禁钦佩我们古人的智慧,课文学懂了,思维能力也得了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诱发想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十分必要。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协助学生释疑解难。

如《秦的统一》一课中,秦始皇时期的统治政策是这课的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一步步展示不同方面的政策,并链接恰当的地图、图片、视频,更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老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

网络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师生均可以浏览到全班同学对政策的评价,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突破了重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受时空限制,语言文字描述的许多形象无法亲身体会、耳闻目睹,必须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描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浓缩更多的表象,为想象打下基础,优化想象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个性化和合作化探究学习得以实现。

如上完一课后,引导学生进入校园网的“历史天地”,让学生点击“历史知多少?”,那里有老师设置好的小题目,学生做对了,出示一只咧嘴哈哈笑的苹果,并询问是否继续挑战,随着一次次地过关,奖励的方式也一次次升级,学生也一次次地再探究,使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再如,一位学生在探究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书中写的内容有不同意见。于是,他通过对话框把这一探究问题显示在同伴的用机上,要求讨论。老师可提示他们扩大讨论而进行探究,渐渐地全班都参与到讨论中,纷纷找起网上的资料,最终弄了个明白。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合作式学习策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建立展示才华,积极参与历史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超链接,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历史实践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课外历史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时还可利用校园网搞一搞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搞一搞好文章、好作品评比,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5、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选择自己所要的学习内容,积极性很高。另外课余大量的时间老师可指导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开辩论会,讲故事,办手抄报等活动,更好地为学好历史这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多媒体课件的来源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甚至外语水平所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或者进行二次开发。英特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所共同遵循的准则。

六、常见课件下载网站:

1、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库

2、人教网-历史天地

3、CAI教学-网络交流

4、中教育星资源库

5、迈达威资源库等。参考文献:

[1]柏干平,方勇飞.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4,6(2):152-154.

[2]周俊琴,温瑞书,王海莲.多媒体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15(4):44-45.

[3]张丽华.信息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2):160-161.

[4]程美宝、刘志伟.数字化时代的历史学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0,(1)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 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思想与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的作用

1.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爱学数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经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能激发学生爱学数学。

2.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在新课改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3.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同时,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功能可创设引入概念的情境、推导规律的情境,可提出能够逐步深入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所设置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发现。

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课件创设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对一些立体图形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在数学课堂中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静止的图形变成运动的。

例如:学习“几何体的三视图”时,给出一个正方体的组合后先让学生自己想象该组合体的三视图,然后让它旋转使学生得以证实。再如学习“截面”时,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一些几何体的截面情况,使学生很直观、很轻松地学习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可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动态地去理解空间变化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模型。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

(2)应用课件分析图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变化中不变以及在变化中求不变的思想是辩证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数学思维中。应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展现动态图景,可培养学生“全面、本质看问题”的基本素质。

(3)应用课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课件中多设置日常生活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搜集媒体素材,做好数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或者进行二次开发。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应共同遵循的准则。目前开通的许多信息网的资源中心虽然是收费的,但是也有部分是开放的,只要你有大浪淘沙的勇气,相信会有不少收获的。

三、怎样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探讨下一篇:优秀生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