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4-10-19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共9篇)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特点,采用图形、头像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统一教材的技术规格,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通常,我们选用音乐,摄像、录像、投影、课件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这些媒体进入体育课堂,关键是要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始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1.动画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powerpoint、flas等,利用authorware流程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蹲踞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情况,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像上述这些具体的操作,对于体育教学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看不到真正理想中正确的动作,只是根据教师讲,以及不太正规的示范,一个动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好,甚至还

会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终生遗憾,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注意,去学习的。想一想我们教师的动作再正确也不如全国、奥运会上运动员所作的动作准确、优美,我们的目的是利用可能的条件使学生看到相对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在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学到正确的、新的东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数字摄像机来获取学生的动作,把这个动作加到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去,让学生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动作的美与不美的比较,使学生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掌握正确的东西,力求达到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再一点,在我们利用课件授课时,学生也可以大开眼界,看到一些新的事物,脑子里也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

2.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学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基本原理,通过巧妙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讲解支撑跳跃动作时,可根据动量定理,利用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分析助跑速度、踏跳和推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动作质量的影

响;在讲解弯道跑时,可以将有关离心力、向心力的知识用图像等形式体现于课件之中。

3.利用多媒体使讲解和示范更直观、生动、形象、准确。讲解和示范是体育两大要素

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式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他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而且还要能够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已达到确切地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讲解还要生动,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才能使讲解生动、形象、具体。讲解还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如对动作的讲解,就要根据动作训练的三个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和区别地进行如下讲解:

3.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意义、结构、要领和方法,对动作的细节暂不多坐要求。

3.2改进、提高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进行动作技术分析和正误对比,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与改进方法。

3.3巩固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提出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以便改进动作的细节。总之,在讲解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看、听、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这一点,仅凭“一张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现来教育技术以多媒体形式配合动作技术的分析进行讲解,就显得简单得多,而且更直观、形象有效。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景中领悟动作要领。应该说,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必将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跳远,利用粘贴组合技术、音像剪辑和慢动作处理合成的直观形象的图像进行讲解,九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为体育课堂教学开创全新的意境,使体育课的趣味性、生动性、知识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5.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 如: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由于体育课运动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与单调感,而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缓解生理负荷,消除疲劳,从而轻松主动地掌握体育技能。体育课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

要求,适量地播放预选的乐曲。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地乱放一通。首先所选择的音乐韵律要与练习动作的节奏相一致,练习的内容应是易于按均等节拍时间划分的,才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旋律要优美、轻松、清晰、健康、活泼。此外还要注意配乐的时机。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播放一首进行曲,使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列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课堂的始动环节,顺利地进入正课教学。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播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2/4拍子的乐曲,伴随着口令提示,学生在教室的带领下作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操,自然感到新鲜、有趣、轻松。课的结束阶段,可以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伴随轻松、活泼的动作,可以调节情绪,恢复体力,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1-05-18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2

●正确认识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一)多媒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优化的运用应以教学目标为宗旨,要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不能为用而用,更不能滥用,不能因多媒体的运用而冲淡教学目标,偏离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在媒体的选用上不是媒体越先进或使用频率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手段与目标一致,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服务;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讲授,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要注意历史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多媒体手段能声音、图像、动画并茂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和摄取知识的效率,但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淡化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通盘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手段的设计要合理,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要考虑到能否最大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应该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图像、音像的编缉、播放,都应紧扣学习主题,围绕重点内容、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效。

(三)多媒体运用应在直观形象,简化知识,构建体系,突出重点、难点上下功夫

多媒体实现了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的效果。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可以集文字材料、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起到创设历史情境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身历其境”、“亲闻其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有利于将繁杂的历史事实清晰化,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多媒体有利于将宏大的时代背景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而复杂的历史,将自身融化在由多媒体所营造出来的历史氛围中,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在历史教举中的恰当运用

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在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冷静地思考,应注意把握一些原则,恰当运用多媒体。

(一)适度性原则

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应该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作用仅仅限于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千万不能为用而用,最终忽略了教学目标。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而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有的教师整堂课利用多媒体不断向学生展示动态画面或图片,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兴趣是被激发了,却不知看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适度性原则,不能为用而用,不能滥用,使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脱节,这样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适时性原则

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但也可能造成学生对历史画面感受很深,却一直不能进入主动探求、积极思考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准确把握恰当的时机展示资料,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构思设计教学课件,把握好资料展示的时机性,增强教学内容生动性形象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历史学科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适当性原则

图片、声音、图象、动画、电影等资料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防止应用不当。

1.历史教师首先应考虑多媒体是不是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佳选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主讲论、合作探究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掌握。

2.选择的资料是不是与教学内容相适合,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影视作品的选择要慎重。在引用影视作品时,要考虑到它不同于史料,而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引用时教师应向学生指出这一点。可能的话,最好选择记录性的影视作品。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38-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1]。教育活动的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模式。在和谐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因此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会让历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接近历史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发展。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融入应当促进课堂与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使用,让教学活动的意义更大。但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仍然是显而易见的[2]。

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利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将学生当成历史知识的无条件接收者,在课堂中不停地灌输课本历史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批评,但也没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完全消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改革的希望。然而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因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而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将计算机当成另一个讲台或者黑板,让计算机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教师本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此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将课堂中的灌输者从教师转嫁到计算机身上,没有任何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积极意义。

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合理 多媒体课件是大多数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凭借。课件的设计质量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课件设计合理,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课件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只将书本内容搬到课件上,让学生从阅读纸质课本转化到阅读电子课本。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图片,忽视了图片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华而不实[3]。

学生课堂地位改变不足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定位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就学习内容互动的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主体地位长期没有得到肯定,让许多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下降。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师生互动活动埋没在丰富的图片与形象的视频后,历史课更因为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料逐渐发展成为观赏课,使历史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对于当代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正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开发有效的应用方法,才能让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积极意义得到发挥。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具有历史学习兴趣,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历史学习上,成为历史学习的积极者。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利用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经验基础上,促进学生于课堂中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有效的交流,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与视频的融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4]。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特点,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与情感因素的调动具有促进作用。

比如在讲解“伐无道,诛暴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进行提问:“为什么说秦王是无道之君主,是暴君呢?”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初中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由地去想象。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有关于秦王暴政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简短的纪录片,让学生将真实的史实与自己的想象结果进行对比。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得到调动,无论是课堂开始时的问题,还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历史学习信息,都会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专注度,促进多媒体技术应用意义的扩大。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附属品,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打造以及成功体验的加强,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以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讲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关知识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容量较大,教师要利用史实将课本知识内的逻辑性进行展示,更要将一些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形成与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容引入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还应当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知识[5]。在讲完北方民族的整合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民族大融合事件特点”这样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表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促进信息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这一特性,对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事件进行再现,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个人情感在学习中的投入,将历史知识高效传递,也发挥出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学科知识,更要让当代初中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学习观,找到民族自豪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给初中历史课堂带来新的生机,给初中学生带来新的历史学习感觉。多媒体技术让历史学习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6]。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更新,将多媒体技术恰当地利用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晓芬.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54-55.

[2]郭可景.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126-127.

[3]何君.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60-61.

[4]张浩.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副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93-94.

[5]张少平.略议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14):128.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抚州实验小学教师李文峰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民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电教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是解剖抽象复杂性数学知识的有利手段。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听听、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因此,数学课要充分与多媒体相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演变成有声有色的娱乐活动,这样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它能及时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中,我开始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演示一个故事:“蜜蜂和蝴蝶比较东西的多少?”把着两种动物的争吵过程演示出来,顿时学生就融于情境中,都显得很着急,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理解到如何去进行比较两数的关系。中、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有所增强,不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要增加诱导的图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面积相等),问学生哪个面积最大?让学生先讨论,然后用“等积变形”的分析推理方法,在电脑屏幕展现出割、移、被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激发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搜索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创新的氛围。

二、 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指数学教学中一节课着重讲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困难的内容,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行程问题”,还有各种不同情况,当堂演示了以下内容:(1)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交叉而过。(3)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行一段路程;乙才出发,再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4)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5)两人同时从两地反向而行。(6)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由于速度不同,经过时间越长,相距越远。(7)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同一方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者追上了前者。通过这一展示,使学生很清楚地明白了题目的意义,从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运用覆盖抽拉片,先出示33根小棒,很明显看出了不够减7,接着移动下上面的活动片,将1捆小棒覆盖,同时用手牵动一张拉片,将这捆小棒拆开为10根小棒,这样将其与原数中间3根和并为13根,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从13根中去掉7根,剩下2捆6根,即33-7=26,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使用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的空间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通过投影,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既调动了积极性,又突破了难点。

三、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课件上实物操作,提出启发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凑十”的加法时,如9+6有的学生不知道把6分成几和几合适,通过课件,先出示9根小棒,再出示6根小棒,教师提问:“9根小棒加上几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把下面6根小棒中的任意一根和上行的9根小棒圈起来就正好是10根,余下的5根就是个位上的数了。通过课件启发学生思考,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这中间想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取复合片,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一) 课题揭示更具吸引力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在教学一年级活动课“拼出美丽的画”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导入情境:随着火车开动的声音,一辆由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接成的小火车缓缓的开到小朋友的面前。美丽的画面一下子把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学生好奇地观察着这辆会动的火车,在不知不觉中数着三角形的个数,圆形的个数,正方形长方形的个数.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 新课教学更加直观化

现代化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如: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表示1秒,都不易弄清楚,对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10进1,也会感到不习惯,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针对上述情况,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行活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间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实现了课堂与现时的相融,宏观与微观的相融,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三) 板书设计更具有艺术性 条理性

用现代化技术的手段优化板书,并不是取代传统板书。在课堂中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起来,会使板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更具艺术性,更具感染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贯穿和系统掌握。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使板书更生动、更全面、更具有条理性。

(四) 习形式更具多样化

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已圆满完成。

(五) 课堂结束更精彩

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5

一、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赛的运用最能使学生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而教学任务也就胜利完成。例如上课集队,铃声一响,我一站好位,就喊:“看谁排得最整齐。”学生们一听,个个都收腹挺胸,笔直的排好队伍,并响亮的回答:“我们排得最整齐。”从而也就抓好了课堂常规中集队“静、齐、快”这一环节。

二、“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和小学生表现欲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中多表扬、少批评,树立好的榜样。如课堂纪律不好时,教师不应大发脾气,当众批评学生,而应及时寻找表现好的同学,说“某某同学最认真,小朋友应该向他学习”树立榜样,使学生感到“我表现好的话,老师也会表扬我的。”在课堂中,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当学生做错时,应及时制止,课后再找他谈话,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下次上课中不再犯错误。

三、低段小学生的对新鲜事物或新的形式出现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一下弄个明白,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激发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在课上应做到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的认识,组织教法灵活多变。如低年级投掷轻物这一内容,可用教具的变化多次进行教学和复习巩固加深。如用纸飞机投,用羽毛球投,用沙包投等等。在场地布置上也可进行变化,可以单面投,对面投,也可以圆形投等。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产生积极而又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十分向往上体育课。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6

一、合理选择教具辅助教学

生物学科既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科学, 又是一门实验科学, 不同教学内容适合的教学手段也不一样。因此备课时, 我先从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利用何种媒体入手,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有效运用教具模型

初中生物有许多介绍人体器官的内容, 例如, 肺、心脏、眼睛、耳朵、肾脏、骨骼、脑等, 书上关于这些器官的图片虽然画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但是相比较而言, 教具模型更能反映实物的特征。因此, 凡是讲到这些内容时, 我都会把教具拿到教室里与多媒体课件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同学们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教具, 再结合课件上的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容易一些, 对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更持久。

2. 小实验与多媒体课件组合

有些老师会用电脑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代替做实验, 虽然学生也能看到实验现象, 却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 相应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没能得到培养, 这样就失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如果学生通过视频观察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后, 对实验的各个步骤、现象和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时再亲手做实验, 就会得心应手。通过实验, 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有所提高。

3. 有效运用网络教学

在教学“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课时, 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分泌什么激素和各激素的作用, 还要知道激素分泌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知识点多而细, 需要记忆的部分偏多。如果教师采用普通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或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挂图或者教具上课, 难免会顾此失彼, 而且初二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较短, 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我在电教老师的帮助下, 精心地将本节课预先制作成局域网络索引教学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想了解哪个内分泌腺就可以点击哪个, 如果想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地了解还可以上网搜索。课堂预留15分钟通过小组竞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自学获取了大量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也大大减轻了记忆的痛苦, 缓解了课业压力。

二、有效切入多媒体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 也不再体现在对知识的“讲深讲透”的直接形式上, 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 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 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因此媒体只是辅助认知的工具, 媒体的适时切入,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 切入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电教媒体 (如图片、动画、视频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美”和“趣”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一节时, 刚好临近圣诞节, 我用学生熟知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来导入, 通过提问“为什么冷和饿总是相伴的”引出新课。我必须承认我自己都被这种出人意料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了, 学生们更是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看屏幕, 很认真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堂课无疑是一节成功的课, 因为它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 切入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比如“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这节课, 难点是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我先后听了两位教师的课, 一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直接解释难点, 先讲溶液概念、浓度概念, 最后讲解细胞内外浓度变化时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随堂练习检测时, 我发现学生对此难点掌握得不太理想。另一位老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形象地把浓度大比喻成人数多的一方, 浓度小比喻成人少的一方。浓度大 (人数多一方) 与浓度小 (人数少一方) 的两方进行拔河, 浓度大的一方就把水给抢过来了。这种“曲线救国”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更适合初一的学生, 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 溶液和浓度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媒体的切入对于解决重、难点有出其不意的功效, 因为媒体更形象、更直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 切入多媒体组织检查

通过媒体可以增加课堂训练密度, 变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为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形式, 当堂讲解当堂训练, 也使得课堂容量进一步加大, 教学环节更加完整, 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恰当运用多媒体,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案的设计时,通常都要进行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准确定出教学目标、难定、重点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甚至还会对自己的叙述语言、表情及板书有更完善的考虑。针对授课时的教具、实验及模型都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目的是为了更明确地使学生更好地学得知识。有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技术,这一切都得到迎刃而解。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辅助,以逼真形象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响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变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了,提高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兴趣盎然地融入教学内容活动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优化了教学活动过程。具体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体现如下几点作用。

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一切兴趣来源于外界环境事物的刺激而激发的某种兴趣爱好状态,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然而通常的教学活动是枯燥的,这就急需每位教师应善于主动采用各种手段教学,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学学习规律和有意持续的学习时间较短的特点,加之紧张的课堂思维活动,时间一长,同学们极易疲倦厌学,注意力分散,降低了学习效率,此时,适当选用多媒体来给以学生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创设学生新的兴奋点,激起学生思维,使学生持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公式来计算面积,同学们可能会有厌倦的心理,为了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活跃气氛,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道“智慧爷爷”出的动脑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所裁成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进行分组讨论,找出自己小组的答案,然后教师借助电脑加以演示。演示过程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同学们更清楚地感受到组合后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同学们一看,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就会很快得到答案,与自己小组答案形成对比,加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这样使学生在开放、自主、合作的情境之中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有了培养。

二、突破学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问题却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此教学,学生们的感触还是不深,容易产生疲倦厌学的情绪。突出学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较好方法则是改革变新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动静结合,形象具体,声色兼备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同学们各种感官协调的运用,可以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模式教法所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导出这一重点,通过电脑演示把圆柱体的底面积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把其切开,利用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平均分得份数越多,学生自己就会感觉并体会到这近似长方形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通过演示,学生们还可体会到这近似长方形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使得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

三、以加强训练为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决重难点之后,要通过练习同学们才可能加强对新知的巩固,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可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有效的短时间之内,给同学们提供较好的大量的习题加以训练。此时,我们教师可预先拟好训练题目,利用多媒体设置好更多种新颖的题型,多角度、全方位、有效率、循序渐进地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若学生出现错误时,再加上教师耐心地讲解,学生就会树立起攻克难关的信念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总之,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更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馈情况的分析,准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适时地增加课件的超智能化,就可以准确生动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其独立、创造性完成新知的学习任务,完美的教学又可称之为多媒体精髓之所在。

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偏颇之处,事物的发展如果超出一定的度则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下面就多媒体在文综教学中的作用做一阐述,并就教于业界同仁。

一、文综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第一、文综学科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则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提供最佳环境,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积极探索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文综学科教学的特点为二者实现有效整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文综学科教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具备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社会现实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而得以延伸并更趋完美,从而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文综学科教学实效性迫切需要提高的现状决定了二者必须实现有效整合。

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还十分陈旧落后,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在他们的专业实践中仍缺乏应有的体现和运用。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文综学科的效率,妨碍了课程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改变上述现状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二、多媒体在文综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我们没有局限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而是较为系统地从该技术对文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过程、重点与难点的破解、课堂高潮的推进、课堂结尾、试题讲评等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过去的导入方式较单一,无非是设问、故事等。使用多媒体情景导入的方式很多,画面导入,音乐导入,珍贵资料导入,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2、图文声并茂,构筑立体教育模式。

过去我们老师讲课情况是“一支粉笔一块板,老师空口侃大山”。虽然老师的讲授、激情也能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起一定作用,但是毕竟受限。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讲授抗日战争可以放映出示日本鬼子暴行的声画图片,让学生感同身受;政治课讲授《我国的国家制度》中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时,可以放映当时正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让学生看到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报告的场景,从而了解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更多,讲授《旅游》一节时,可放映一些各地精美图片,能让学生如临其境,避免了教师空口说景的情况,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3、巩固讲课成果,让结尾更精彩。

一堂课即使整堂课是精彩的,如果结尾不成功,也会让人有虎头蛇之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增强结尾的感染力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结尾不再是教师机械地重复,而是通过出示总结性的板书,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或通过声频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比老师口头讲述有效得多,也增加了问题的思考度。

4、巧用情境,陶冶情感。

我们要培养的对象不是机械的答题机器,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文综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任。多媒体无疑能够为创设情景,陶冶情操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的视听效果。比如讲授政治民族内容时,可以搜集关于少数民族发發展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切身认识到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从而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

5、适当利用,增加课堂密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拓展课堂空间,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让老师和学生扮演更多的角色,这就大大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内容,使得老师可以展示更多的资料,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6、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路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7、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有些难点,因为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往往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地理中讲大气运动时,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差些,想不通大气究竟是如何运动的,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大气运动的状态,让学生一目了然,比老师单纯地抽象讲解要好得多。

一年级体育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9

内容摘要: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体育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组织学生活动,适时鼓励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精心设计 身心健康 精彩高效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体育课,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组织学生活动,适时鼓励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经验和技巧,在此愿与同行们一起分享我的教学感悟和点滴体会。

一、充分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在“乐”字上做文章,是小学体育教学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乐”必须体现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鲜明,对事物的注意、思维持久力均差,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力求活动是群体性的;力求多安排游戏性的教材。我曾在一节教材为50米考核的课中做过成功尝试,使枯燥的考核课充满情趣。从课的开始就安排反应练习以集中注意力,随之在准备活动中又安排三项行进间的游戏练习,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还紧紧扣住短跑的特点进行了起跑所需的反应练习,做到一举多得,测验成绩良好。

在一年级的体育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安排了游戏“老鹰捉小鸡”。同学们都按游戏的规则练习去了。可是同学们对“捉小鸡”不感兴趣,都无精打采,一副不想玩的样子,口里还说着没意思。

我看到这种情况,就问着自己,是不是学生玩的次数多了,可能缺少了兴趣,怎样才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立即整队,马上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自己找朋友玩好吗”?学生异口同声说,“好”!学生就分散在自己的场地里,玩起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也不断的加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发现学生玩的更有劲,更有趣,会使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得更进,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切感。就在这时,有一组学生的游戏吸引了我,把我的视线都集中到那一小组去了。我没多想,快步走到他们小组的面前。同学们这是什么游戏?怎么你们这么开心啊!这一组的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踏石过河”。这个游戏很好!心想这游戏不但可以练习灵敏性,还可以提高跳跃能力。这不是两全齐美吗!想到这里,我马上集合全班同学,让这一组的同学演练了一遍,这一下,学生的兴趣大增。我就顺水推舟号召学生向他们这组学习。同学们以三、四人一组来玩“踏石过河”游戏。这时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样子。他们都分散在自己的场地里练习去了。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场面,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练习了几分钟后,我问学生:你们玩得高兴吗?高兴,太高兴了!那为什么这么开心?有趣啊!我们的游戏就是要接近学生的年龄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体育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另外,体育课要不断的加入新的游戏或是学生认为较好玩的游戏。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中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

二、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立定跳远比较枯燥,可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或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那么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又比如在游戏障碍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哪组能遵守规则为胜,第二次加上哪组队伍排得整齐为胜,第三次加上那组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篮球、踢毽子等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我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自由发挥各自的才能,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更好的集中思想和精力学习下一项内容。这样,教学手段多样化就会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优化的外部条件,激励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执教《篮球游戏》一课时,我没有采用原有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而是改用了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一口同声的说:“篮球”。想玩吗?想玩。那么我们各组来比一比,看看哪组用篮球玩的花样多。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各小组玩出了多种花样。这时我就抓住时机马上集合进行展示,对有创意的小组及时的进行鼓励、表扬。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上课中我除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课堂的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模仿小动物走》这一课,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动物模仿得像、模仿得快”。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中时,不论他们动作做得好与差,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这只猴子真灵活”“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在体育教学中,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好经验,做到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教学2007.08

2、刘志军.生命的律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1

上一篇:“缺憾”与“满足”的寓言下一篇:司法考试:法理学每日一练(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