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与“满足”的寓言

2024-10-19

“缺憾”与“满足”的寓言(共3篇)

“缺憾”与“满足”的寓言 篇1

圆,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未来就有了梦想、追求,有了无限的`转机,其实有了缺憾也很快乐。人生不可免的就是缺憾,怎样面对,逃避不一定快乐,得不到长久,许多的答案都不只有一个,所以不管悲伤快乐,我们永远有路可以走。

缺憾是“圆”的遗憾,但因为缺憾它也很快乐,并不难过,面对自己的缺憾,为什么一有他就拼命的去补足去满足。也许我和“圆”一样也懂了。世上的某一件事都有许多答案,不是只有一个,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始终都有路可以走,你明白了“圆”的那个举动了吧!

“缺憾”与“满足”的寓言 篇2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入环节 (Leadin)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学习动机、引领学生主动快乐地进入学习兴奋状态, 而且对整体教学过程及各个阶段有着较大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广大教师也逐渐增强了导入环节的意识, 用心设计、精心实施, 希望自己的课堂能有一个精彩的开端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校本教研活动中所听的70余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回顾、总结和分析, 发现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时还有诸多的缺憾。集中表现为:导入功能杂乱, 缺乏刺激的强度;导入切入点狭隘, 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导入形式错位, 缺乏新颖性和情感性;导入微技能粗糙, 缺乏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

二、缺憾的现象描述与反思

1. 导入功能杂乱, 缺乏集中刺激的强度

【案例一】

这是一节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1 Grammar (第一课时) 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请全体学生朗读词汇表中的“性格形容词” (Read the words about characteristics) , 约3分钟;然后提请学生分别各给出一个例句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 约5分钟;之后请事先准备好的男同学表演一个短剧 (Do a play) , 尽可能使用这些性格形容词, 约7分钟;最后教师从表演活动中的句子里挑出一些请学生集体口头翻译 (Listen and say) , 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约3分钟。

【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 教学的导入环节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意, 其功能更加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 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渗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以明确学习任务, 使学生重温相关知识, 使学生了解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认知新单词和句型等。但在不同的课型和内容上, 导入环节最根本的作用还是要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服务, 不可喧宾夺主, 以防造成功能不明、教学重心前移、学生兴奋点过早出现等问题。否则到了教学中心, 学生就会提前出现对学习材料的心理疲劳。具体的来讲, 案例一中的导入环节主要体现为:占用时间长, 活动情境转换快, 给人一种导入环节臃肿的感觉, 学生思维在众多的情境转换中疲于奔波、方向不明、难以定位。这种导入设计使导入环节的功能和效果都大大降低了, 缺乏了信息刺激的强度和广度。笔者以为, 执教教师若能删减第一 (Read the words about characteristics) 和第二步骤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 直接从第三步骤 (Do a play) 开始, 功能会更加明确和集中, 刺激强度和引领作用会更加强烈, 学生学习的目标会更加突出, 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首先应在心理认识上明确导入的功能, “充分认识导入环节的教学功能是设计有效导入的前提”;其次, 教师应在明确课型和教学内容, 及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导入, 讲究导入的时效性;最后, 教师还应在调动学生兴趣上讲究心理的兴奋点, “在合适的时候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调整到最佳”。

2. 导入切入点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链接

【案例二】

这是一节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4 Reading (第一课时) 导入环节。教师在上课铃响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红色A4纸, 并提问:

Look!I can make a plane with it. (折纸飞机并试飞) Now, what about you?Let me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prepare.Do it, please!

(三分钟后再问) Ready?Now show me your inventions.此时, 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大部分学生手中的纸几乎没变形状, 只有少数学生折成了飞机模样, 两个学生折了小船。学生的回报也是清一色的两个单词:plane与ship, 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反思】

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对其的选择得当与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导入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准确分析、学生整体情况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综合分析等。这其中, 对学生整体情况的分析至关重要。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和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水平, 从而确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案例二中的导入环节的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 过高估计作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动手制作折纸和英语语言学习及二者的结合上所具备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造成了学生一开始就处于高度的心理紧张和戒备状态, 从而出现了心理认知、知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封闭, 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链接, 从而导致了课堂的尴尬、单调和沉闷。

针对这种导入的切入点的缺憾, 教师应该首先充分了解学生, 通过小型访谈、口笔头测试及游戏等分析和调查了解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 然后再进行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其次,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技能或技巧等有所了解, 必要时可以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 寻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协助;再次, 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技巧和能力, 在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也为以后日常教学中能够使导入环节的设计更加精彩, 效果更好做好准备。

3. 导入设计的情感功能缺失, 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建立

【案例三】

这是一节校级对外公开课, 内容为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 Reading (第一课时) 。执教者从课间开始就向学生播放一段成年人的时装表演秀视频。上课开始后, 教师直接就从中截取的几个自认为精彩的图片来导入课堂。

T:What’s the film about?

S: (学生似懂非懂, 相互看看, 并无人回答。)

T:Is it a fashion show? (见学生反应冷淡, 教师自己回答) Yes.Is it beautiful?

S: (部分学生小声说) Yes.

T:Do you like it?

S: (学生相互看了看, 有的学生早就害羞地不敢做声了, 特别是很多女孩子早就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

T:It’s so beautiful that I like it very much.And there’s another fashion show.Who are the performers?Let’s enjoy it.

【反思】

通过观看和欣赏优美的图片、视频、录像或电影的形式来导入新授课程, 无疑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角色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教师在使用这一导入形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情感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平, 让美的东西真正发挥美的作用, 达到影响人、陶冶人、教育人、发展人、提升人的教育教学效果。案例三中执教教师所选择的导入设计本身无可厚非, 但对于刚刚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 尤其对于农村的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 其对成人时装表演的认识及其评价水平可能尚有一段差距。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 采用这种导入可以说是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不足的一个表现, 造成学生在导入中的“反应冷淡”“小声说”“害羞地低下了头”等状况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可塑性很强的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不可一味只注意导入的兴趣, 而忽视了导入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高尚情操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笔者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 发现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服装秀、礼仪秀等方面的视频素材还是不少的。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更加符合中学生情感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素材, 这样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4. 导入微技能粗糙, 缺乏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四】

这是一节“校长点课”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施教内容为8B 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教师上课开始即按照常规:T:Anyone to give us a report today?一名学生直接到讲台上进行演讲。学生演讲结束后, T:Thanks.Let’s go on talking about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反思】

课堂的导入微技能是教师重要的基本技能。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导入时所使用和体现出的良好的微技能一定会使这节课开始引人入胜、过程形如流水、结果水到渠成、衔接自然得体, 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既浑然一体, 又层次清晰。不同的导入方法中的微技能不尽相同:如话题讨论导入法中的恰当使用教材中的话题的微技能, 话题讨论中达到多项教学目的的微技能, 话题讨论中随机应变的微技能等。同时微技能的应用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随时随地都在体现着它的精妙。在案例四中, 执教教师的导入过程虽然简明, 但也体现出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微技能的缺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演讲内容及时地进行自然导入:Thanks for giving us a great report.But I have two questions about charity.Could you help me?……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harity?Let’s try and I’m sure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it in this class.通过利用相关主题的讨论来引起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关注, 并以此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部分信息和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 (因为渴望讨论中的未知的信息) , 又可以降低阅读和学习中的难度和疏远感。

微技能的掌握、精通和灵活应用需要任教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和锻炼, 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组织形式、师生交流意识和习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背景常识及教师的个人习惯和能力等多方面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从而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总之, 提高英语课堂导入环节水平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增强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需要从宏观到微观, 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导入设计水平, 经过不断地学习、反思、研讨, 逐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媛.提高导入环节设计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 (4) .

[2]孙明.英语学习和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满足与缺憾的思考 篇3

EOS交响乐学院是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从事交响乐乐队演奏教学与实践的全日制学院,2006年由指挥家胡咏言提议正式组建。学院成立后,当年就举行了近30套交响乐及室内乐音乐会,取得了一定的反响和收获。近日,这个学院的交响乐团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听后在满足与缺憾中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受。

音乐会的曲目算得上丰富,古典、浪漫、现代作品汇集一堂,上半场是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序曲》,贝多芬的《C大调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下半场是皮亚佐拉的《遗忘》《狂放的探戈》,伯恩斯坦的《西区故事组曲》。担任独奏的是小提琴家梁大南,大提琴家孙晓淇、钢琴家郑慧,指挥是美国佛罗里达青年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托马斯·斯利普。

当晚最精彩的曲目当属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三位独奏家的发挥都很出色,梁大南的音色清亮甜美,技术完成干净,音乐上稳而雅,表现出了颇为老练的功力;孙晓淇亦很令我惊叹,他的大提琴声部是三个独奏声部中最难的,但从整体演奏角度上看显得很轻松,无论是二乐章高把位的抒情段落还是三乐章快速的六连音乐句,都给人带来了听觉上的放心感;郑慧的钢琴稳重而流畅,衬托感、对话性都做得有板有眼,三位独奏家的配合协调自如,看得出他们都是室内乐演奏的高手。

EOS交响乐学院乐团无疑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他们主要由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从音乐会的演奏效果看,每个演奏员都是本着认真和严肃的态度来投入音乐的,指挥家托马斯·斯利普是一位严谨执著的音乐家,当晚他的激情和富有启发性的手势给了乐团成员不小的感染。尽管如此,这支新组建的学生乐团仍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缺憾,首先他们缺乏基本的乐队演奏规范,对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共性关系(即彼此间的协调)这一点在思想上较模糊,其次是对作曲家作品风格的把握亦有着茫然的空白点。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乐队协奏就很说明问题,学生们在演奏时似乎并不知贝多芬音乐的严谨应为何种程度,对于一些基本节奏如附点、休止十六分音符的四连音起拍等,都奏得模糊而不准确,有的“吃”拍子,有的则奏成了装饰音,至于声音的要求、声部的衔接、力度的对比等,也都有相对随便的迹象,然贝多芬的音乐恰恰在这些方面极为讲究,严格的节奏是其生命力,统一的声音,整洁的声部衔接及黑白分明的力度对比是其风格体现的根本,没有了这些,其音乐也就面目全非了。

伯恩斯坦的《西区故事组曲》是乐团当晚奏得较好的作品,管乐与弦乐在技术的表现上都完成得不错,这里边有两点因素:一是学生演奏员正直当年,技术水平和能力都很高;二是现代作品本身不易暴露弱点,复杂的织体、音响和音程走向,很容易使听众陷入到热烈而“纷乱”的氛围中而无暇细听。EOS交响乐学院乐团的铜木管和打击乐声部在这部作品中都经受了考验,弦乐也无大纰漏,只是特殊的爵士韵味很难奏出来,“街舞”音乐的感觉略显死板而缺乏柔润的活力。

威尔第的《纳布科》序曲是当晚奏得最不成功的作品,乐团好像没活动开,抒情段落不够延绵深情,快板段落仓促急迫,弦乐与管乐在律动上没有找到一致点,而小提琴的两个声部音量明显不够,声音立不起来,更缺乏穿透力(与女演奏员过多有关),结束时有些稀里糊涂,提不起精神。值得一提的是,由萨克斯四重奏演奏的皮亚佐拉的两首探戈很有意思,意境和感觉都很是那么回事。

上一篇: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浅谈体育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