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试验要求

2024-08-21

满足试验要求(通用7篇)

满足试验要求 篇1

摘要:后处理装置是国Ⅳ实施阶段机动车的关键部件, 机动车需要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才能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后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HJ 451-200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和GB/T 18377-2001“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性能和试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研究, 建立了后处理装置试验平台, 满足了标准中试验方法的要求。

关键词:后处理装置,国Ⅳ排放标准,水急冷试验,快速老化试验,振动试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 由此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汽车尾气成为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环保部的统计结果表明, 2011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约5226.8万t, 排放颗粒物 (PM) 近60万t, 已成为大气环境最突出问题。可见, 限制有害尾气的排放对于环境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1 试验目的

目前, 国家环保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已经出台, 自2013年7月1日起, 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 (柴油车) 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关于如何满足这一政策法规的要求, 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已经成为整车生产企业的共识。因此, 车用后处理装置作为机动车达到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的关键零部件, 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对整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车用后处理装置检测标准, 完全可以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HJ 451-200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是专门为柴油车的后处理装置而制订的标准, 涵盖DOC、DPF和SCR等后处理装置的试验检测方法要求。其中, 关于后处理装置的相关试验方法直接引用了GB/T 18377-2001“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该方法不仅包括后处理装置机械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 也包括载体和催化剂性能检测方面的试验方法。

2 车用后处理装置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后处理装置项目团队依据HJ 451和GB/T 18377标准开发相关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建立了试验流程, 制定了相关的企业标准, 开发和制造了相关试验设备和仪器, 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精度考核, 具备完整的试验检测水平和能力。

后处理装置的机械性能试验包括5个部分:轴向推力试验、密封性能试验、振动试验、水急冷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

目前, 一汽技术中心建立的五项后处理装置的机械性能试验检测能力已经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的权威认可, 已经可以出具具备法律效力的后处理装置检测报告。

3 车用后处理装置性能检测的试验内容

3.1 水急冷试验台

水急冷试验台 (图1) 是按照GB/T18377-2001标准的测试要求建立的标准化试验台。它能满足标准中对于水急冷试验的各项要求, 例如试验喷水压力为 (172±14) kPa, 试验喷水流量为 (10±0.1) L/min, 模拟尾气进气温度不低于600℃, 稳定控制空速在 (48 000±480) h-1和 (60 000±600) h-1。

3.2 密封性能试验台

密封性能试验台 (图2) 是按照GB/T18377-2001标准的测试要求建立的标准化试验台。它采用了独创的自由式夹具, 能对各种外形和不同尺寸的封装载体进行密封性测量, 测量精度为0.1 kPa。

3.3 轴向推力试验台

轴向推力试验台 (图3) 是按照HJ451-2008标准测试要求建立的标准化试验台。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采用Ф30 mm推力杆, 加载1 500 N对载体芯体和载体壳体进行抗相对位移能力试验, 轴向位移测试精度为0.01 mm。

3.4 振动试验台

振动试验台 (图4) 是按照GB/T18377-2001标准的测试要求建立的标准化试验台, 它能为后处理载体提供频率为 (100±5) Hz、加速度为 (28±3) g的纵置和水平振动试验。振动试验台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可调, 因此该试验台不仅限于后处理器的试验, 还能承接包括油箱和车架等一系列对抗振性能有需求的大型零部件的振动试验。

3.5 快速老化试验台

后处理装置快速老化试验台 (图5) 是按照HJ451-2008标准的测试要求建立的标准化试验台。它能连续提供空速50 000 h-1、入口温度不低于500℃的模拟尾气, 老化时间100 h, 并对老化前、后的NOx转化率/PM过滤效率及劣化率进行评价。

4 结论

车用后处理装置作为国IV排放标准要求的关键零部件, 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对整车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HJ451和GB/T 18377规定的后处理装置试验方法是保证后处理产品使用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

一汽技术中心后处理项目团队通过对后处理装置相关标准的研究, 参照HJ 451和GB/T 18377的试验方法, 建立了满足标准要求的后处理装置试验平台, 对提升车用后处理装置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满足试验要求 篇2

5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 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近年来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 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 并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二是科学合理定价, 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 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三是提高服务效率, 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四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各项管理规定, 加强对住房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五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及时给予回应。

满足试验要求 篇3

一、农机企业不适应市场的现象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 市场竞争越激烈, 客户对企业产品价值、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就越高。农机企业应尽快满足, 避免患上市场营销“近视眼”, 忽视用户的需求。据调查, 客户对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一是产品改进不快。一些问题经销商和用户多次反映, 仍然得不到快速、彻底解决。二是产品升级步伐较慢。在我国一些地区, 用户购买对象逐渐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而一些企业仍用传统的产品巩固传统市场的举措, 进入不了新的市场。三是农机农艺衔接不畅。研发、制造环节与农艺脱节, 没有按照不同区域的土壤特性、耕作规律和用户操作习惯开发出差异化产品, 满足不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出现客户购机后进行自我改进的现象。

2. 缺乏信息平台支撑。

首先, 除实力较强的少数几家农机企业信息手段基本和市场保持同步外, 多家企业信息获取方式和反应速度滞后于市场, 在信息收集、电子订单、网上交易和销售集成方面仍处于传统营销阶段。其次, 一些农机企业市场信息传输仍是“口口相传”, 受部门利益阻碍, 经过层层加工和梳理, 往往一线信息到达决策者手中, 市场先机已经丢失, 这在一些传统农机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最后, 一些信息化手段落后的企业对部分经销商的电脑等硬件设备未能有效共享, 没有完善的信息通报机制和流程, 缺乏利用电子邮件、传真、手机信息、密集调研等基础手段提高信息高效运作的互动机制。

3. 营销资源利用率低。

第一, 一些农机企业同区域经销商地域界定不清楚, 为了生存和发展, 同型号产品拼服务和价格吸引客户, 降低了经销商的忠诚度, 甚至出现一家经销商经销数家产品的现象。第二, 随着企业产品链不断延长和丰富, 一些产品尽管型号不同, 类型、功能接近, 加上宣传策划不到位、卖点不突出, 直接和老产品用户相互冲突。第三, 配件供应问题较多。在销售旺季, 企业生产准备困难, 主机配件供应出现短缺现象;在冬麦区, 客户平均一年的耕作经营时间只有一个星期左右, 为保证服务, 农机经销商在主机厂配件供应不及时, 转向到其他公司购买主机配件, 不能保证用原厂配件服务用户。

二、农机企业要以实际行动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企业、市场和用户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农机企业应以实际行动顺应用户需求, 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1. 加快推进产品结构性战略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必须把量的增长建立在质的提高的基础上, 以质的提高促进产品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一是建立新产品开发的集成机制。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产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以至于没有一个企业可能庞大到独自拥有所有新技术和开发生产新产品的人才和资本。因此, 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商 (下转10页) (上接11页) 参与新产品开发已成为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产品改进快速反应机制。研发和生产制造单元应建立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营销部门应建立情况反映制度, 把握用户真实需求, 对经销商和用户多年反映、多次反映以及市场经常出现、反复出现的产品问题, 采取针对性措施, 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且经论证后限期解决。三是巩固以市场为导向的重点扶持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大中型、新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加快研发具有市场空间且政府大力支持的环保产品和节能产品。

2.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立足两个市场、面向两种资源, 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 覆盖未来经营区域的企业信息运营平台。二是健全目标体系。建立以ERP、PDM、自主研发的ECC (Enterprise Control Center, 企业控制中心) 及门户系统等的管理信息化;运用三维CAD, 工艺全部采用CAPP工具进行设计, 关键和重要零部件采用CAE (有限元分析) 分析等的产品信息化;推进制造过程信息化, 不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三是发挥信息化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信息化平台, 发挥信息收集、竞争指导、决策经营、产品销售和服务支撑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效应。

3. 加强营销资源管理。

如何使商品混凝土满足工程要求 篇4

工程竣工后的成品建筑物都有结构安全性、使用耐久性、环保节能性这三方面的要求, 体现在工程中使用并最终作为建筑物构成部分的商品混凝土性能上表现如下:结构安全性要求强度有所保证, 不断提高的强度要求促使了高强砼的发展;因安全性要求一次性完成的大型结构对大体积砼提出了性能要求;使用耐久性因建筑物使用的环境、部位提出了抗渗、抗冻等要求, 于是有了抗渗砼、抗冻砼;环保节能性要求建筑物隔热, 那就在非结构受力部位采用多孔结构的轻质砼, 还能减少建筑物自身荷载, 有利于结构安全性;环保节能性也体现在工程施工是否简便易行中, 如泵送砼缩短了施工时间;清水砼成型后无需再做表面装饰, 既节省人工、材料, 又缩短施工时间;免振自密实砼不但节约时间、人工, 还免除了对混凝土结构的二次扰动, 同时减少了施工噪声, 既环保又有利于结构安全性。

下面就如何通过调整材料组成及种类来满足工程所需主要商品混凝土的性能作具体说明。

一、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砼指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物实体尺寸等于或大于1米, 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混凝土有两个固有的材料特征, 其一是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强度增长时伴随着体积变形—收缩, 其二是混凝土材料的拉压强度比低, 当收缩引起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即发生混凝土开裂。在大体积砼硬化初期, 内部温度较外部高, 有时达50℃~70℃, 这将使内部混凝土的体积产生较大膨胀, 其外部体积却随气温降低而收缩, 内部膨胀和外部收缩相互制约, 产生很大拉应力, 严重时便开裂。因此在配制大体积砼时, 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石子宜采用连续级配, 砂宜用中砂, 使空隙率小, 可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3.掺加缓凝剂来延缓水泥硬化, 减缓水化热释放, 掺加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 并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的比例, 以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通常掺加Ⅰ级、Ⅱ级粉煤灰, 取代水泥百分率不超过30%。

5.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大体积砼, 掺加膨胀剂以补偿收缩, 增强密实度满足抗渗要求, 膨胀剂掺量不超过12%, 通常为8%~10%, 超量掺加膨胀剂也会使混凝土开裂。

6.施工中采取物理降温来降低水化热, 必要时可在混凝土拌合用水中掺加冰块搅拌。

二、高强混凝土

高强砼指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为满足强度要求, 配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确保早期强度。

2.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因为含泥会影响砂、石与水泥石的胶结能力, 泥块会在混凝土骨架中形成薄弱部分, 不利于强度, 所以砂的含泥量应小于2.0%, 泥块含量应小于0.2%, 石的含泥量应小于0.5%, 泥块含量应小于0.2%, 并控制石子的针片状含量, 因为针片状会增加空隙率, 受力时易折断, 降低密实度, 不利于强度,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

3.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及细度模数合适的中砂, 可充分发挥水泥的强度, 减少空隙率, 加强骨架作用, 增加砼密实度, 有利于强度, 故石子粒径应不大于25mm, 砂的细度模数应大于2.6。

4.掺加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 减少用水量以增加密实度, 保证强度。

5.掺加矿物掺合料, 可降低水化热, 减少内外温差导致的结构裂缝, 并使砼后期强度稳定增长, 有利于保证强度, 应掺加活性良好的Ⅰ级粉煤灰、S95级以上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及F95级以上、由不少于两种矿物原粉经粉磨复合或混合磨细而成的复合掺合料。

三、抗冻、抗渗混凝土

抗冻砼指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 (冻融循环50次, 相当于建筑物在自然状态下50年的使用寿命) 的混凝土。

抗渗砼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 (在水压力不大于0.6MPa时, 建筑物结构不会被水渗漏) 的混凝土。

抗冻性、抗渗性是砼耐久性的具体表现, 其好坏和砼密实度、孔隙率、孔隙构造密切相关, 故满足砼抗冻抗渗要求以提高密实度、减小孔隙率及在砼硬化过程中自由水挥发而形成的贯通孔隙为主, 具体措施如下:

1.石子采用连续级配,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来减小孔隙率。

2.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 泥块含量不大于0.5%, 石的含泥量应小于3%, 泥块含量不大于1%, 以保证强度, 有利于耐久性。

3.掺加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 降低孔隙率。抗渗砼还可掺加防水剂、膨胀剂及矿物掺合料增加密实度, 提高抗渗性。

4.抗冻砼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保证早期强度, 防止冻害。

四、轻骨料混凝土、特重混凝土

轻骨料砼指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砼。

特重砼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的砼。

干表观密度指硬化后砼单位体积的烘干质量, 是为满足不同工程需要, 对砼物理性能提出的具体指标, 可通过控制配制砼用粗集料的比重来达到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用于建筑物的部位砼为非主承载结构时, 为减轻自身荷载, 要减小砼重量, 即降低干表观密度, 选用比重小的陶粒、浮石、火山渣等来配制轻骨料砼。

2.特重砼一般用于原子能工程的屏蔽材料, 采用赤铁矿、磁铁矿、金属碎块如圆钢、扁钢、角铁碎料或铸铁块等来配制。

3.特重砼有时也用于建筑物垫层, 可将地基下陷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配制时经过计算后, 可在搅拌商品砼时加入一部分石子, 到现场浇筑中再加入毛石、钢渣等达到要求, 干表观密度通常可达2800kg/m3。

五、泵送混凝土、清水混凝土

泵送砼指拌合物坍落度大于100mm, 可用于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在施工中采用泵送工艺,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工期, 为保证可泵性, 即拌合物有良好的流动性, 具体措施如下:

1.除需水量大、易泌水使拌合物流动性变差的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外, 其他水泥均可采用。

2.砂采用中砂, 因过粗使拌合物易泌水、过细则增大拌合物粘聚性, 流动性都会变差, 不利于泵送。

3.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小于10%, 且按泵送要求, 最大粒径小于泵送管径的1/3~1/5, 采用连续级配, 因石子颗粒不匀或过大易堵泵。泵送轻骨料砼时最大粒径不大于16mm, 掺加泵送剂、减水剂和引气剂等外加剂, 也可掺加Ⅰ、Ⅱ级粉煤灰、矿物微粉等矿物掺合料, 以提高其可泵性。

清水砼是指结构砼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 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 市政工程多用普通清水砼, 其原材要求除满足泵送要求外, 还需要使用同批水泥及砂石, 以保证外表面美观, 色差小;掺加矿物掺合料、外加剂以尽量减少泌水率, 可减少施工及结构硬化成型中形成的表面孔洞。

六、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性能膨胀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材料制备采用高效减水剂和优质超细矿物掺和料, 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混凝土, 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在配制时常加入一些膨胀剂以补偿其收缩, 就形成了高性能膨胀混凝土。

自密实砼是指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 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 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

为了满足高性能砼系列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配制混凝土时对原材有如下要求:

1.原材满足配制泵送混凝土的要求。

2.粗骨料粒径以20mm为宜。

3.采用超细水泥 (比表面积达1000m2/kg以上的水泥) 和矿物掺合料, 如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 可以充分利用水泥及掺合料的活性强度, 可使水化均匀, 减少因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的裂缝, 填充内部结构空隙, 增加密实度, 有利于耐久性。

4.掺加高效减水剂 (又称超塑化剂) , 能满足高性能砼、自密实砼施工中对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及保塑性的要求, 应考虑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同时满足自密实砼对扩散度 (体现流动性好坏) 的要求;如因运输时间长造成商品砼保塑性不好, 可在现场二次掺加高效减水剂以调整入模前的流动性, 以保证其工作性能。

谈结构设计应满足的功能要求 篇5

1 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的安全性, 即结构应能承受在施工和使用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行, 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 结构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 不致发生倒塌。建筑结构应根据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与否 (如危及人的生命, 造成的经济损失, 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 区分不同的安全等级。

设计是龙头, 是建筑的灵魂, 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 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及造价问题。本人从事结构设计快十年了, 发现结构设计时, 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二个因素是:1) 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 (荷载标准值) , 比如同样是办公楼, 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150公斤 (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200公斤) 。2) 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 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 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 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 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 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在可靠度设计方法中称为分项系数, 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分项系数越大, 表明安全度越高。

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 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稳定性。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 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 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 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缺乏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关系。2001年我市发生故意破坏的恶性爆炸事件, 一栋住宅楼因土炸药爆炸造成的墙体局部破坏, 竟导致整栋楼的连续倒塌, 也是房屋设计稳定性不足的表现。

设计时要注意结构的安全性, 也要注意优化设计, 不能造成工程造价的浪费。设计上保守, 造成肥梁胖柱, 密钢筋, 深基础, 厚楼板, 重屋盖的现象还蛮普遍。比如我市某单位十二层框架办公楼, 由外省设计院设计的, 萍乡为非地震区, 但他按6度设防, 且办公楼标准层高均按3.9米, 基础采用满堂红基础, 理应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结果造成混凝土与钢筋用量严重超标, 一般情况下萍乡的框架办公楼含钢量为35~50公斤/平米, 而该办公楼达到80公斤/平米, 造成巨大损失。

2 土建结构工程的适用性, 耐久性

结构的适用性要求即结构在正常使用期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例如结构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振幅, 以免影响使用, 也不发生足以使用户不安的过宽的裂缝。

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即结构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例如, 混凝土不发生严重的风化, 脱落;钢筋不发生严重锈蚀, 以免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 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 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 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普遍问题。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 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 而对环境因素作用 (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 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 其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 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 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我国建设部于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 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 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 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 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京津地区的城市立交桥由于冬天洒除冰盐及冰冻作用, 使用十几年后就出现问题, 有的不得不限载、大修或拆除。盐冻也对混凝土路面造成伤害, 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有:

1) 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 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 使水泥细度增加, 早强的矿物成份比例提高, 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定的最低许可值, 而国外则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 如果强度超过了也被认为不合格, 这种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2) 工程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 尤其是政府行政领导对工程进度的不适当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 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媒体上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 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更多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期的在国外要被罚款, 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3) 环境的不断恶化, 如废气、酸雨, 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一般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使用寿命的要求和论证。当前在建的众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着重蹈覆辙的道路走,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没有可资遵循的新依据。更为严重的是现行规范中的有些条文, 本身就对耐久性有害。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此外, 工程技术界还存在长期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看法, 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 顾虑会影响混凝土强度而不愿使用引气剂, 而引气本应作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常规手段;又如, 希望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 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应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 万事以人为本, 只要设计, 施工等人员树立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思想,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设计, 施工水平, 就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耐久性。

摘要: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 结构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主要体现在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适用性与耐久性等几个方面。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 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满足隔爆要求的绝缘子设计 篇6

煤矿井下采煤机电机接线盒尺寸由于受设备安装的影响, 主机厂对电机接线盒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本文通过绝缘子的设计, 使接线盒体积大大地减小, 满足了煤矿井下工作要求。

1 隔爆标准要求

GB3836.3-2010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电气间隙:两个导电部件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没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根据这一规定, 空间设计受限制影响有下述两个原因:1) 隔爆电机接线盒设计在盒内必须考虑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2) 电流在300 A以上引接线直径会很大, 载流6 A/mm2, 300 A/mm2, 需要引接线直径50 mm2, 接线柱的直径也很大, 而且弓型垫圈直径及压线空间都会大。

2 原接线盒设计

图1中B为电气间隙, L为爬电距离, 由于受电气间隙的影响, 接线盒大小根据电压已决定空间大小, 无法改变。

GB3836.3-2010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按表1的要求。对于I类电气设备电压1 140 V时, 我们取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1 250 V时, 最小爬电距离L=22 mm, 最小电气间隙B=18 mm。

3 新型绝缘子设计思路

新型绝缘子设计将引接线一段线绝缘皮剥落, 设计一种隔爆衬套, 将引接线放置在隔爆衬套中, 用环氧树脂将裸露铜线胶封在隔爆衬套中, 阻隔铜线中的间隙, 防止漏爆。采用合理的固化工艺, 组合绝缘子能够承受标准的耐压试验, 满足防爆要求, 能满足用户大电流的要求。新设计接线盒如图2。

没有爬电距离的要求, 两裸露带电体保证18 mm的距离就可以将接线盒空间降低, 从而保证电机使用要求。

将绝缘子放置在接线盒中, 只考虑隔爆衬套的安装空间, 将电机接线盒体积合理设计解决空间不够的问题。另外绝缘子一端引线配一个端箍、螺钉、绝缘套, 与电缆引接线连接后用端箍及螺钉固定引线, 套上绝缘套管, 保证电机引线坚固耐用。

4 绝缘子、隔爆衬套、端箍结构及简单说明

1) 绝缘子结构 (见图3) 。

2) 隔爆衬套 (见图4) 。图4的螺孔用于将绝缘子安装在接线盒端子板上, 隔爆面的长度将引线腔与隔爆腔隔开, 通过隔爆间隙与长度合理设计, 达到GB3836的要求。

3) 端箍见图5。

5 结语

用端箍将接线盒里、外2根引线去掉绝缘皮固定连接并套上绝缘套管, 放置在接线盒中, 使接线盒高度大大降低, 体积变小, 从而适用恶劣工况条件下采煤机电机接线盒体积小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傅丰礼, 唐孝镐.异步电动机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满足试验要求 篇7

学生步入高中后, 思维更加成熟, 其学习目标更明确, 学习更具主动性. 因此,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 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结合, 圆满地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等方面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以新课标为中心, 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都以往有区别.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 紧扣新课标, 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 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养成求实、批判、说理、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 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点在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课程实施中应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等中. 因此, 在课堂的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互动,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 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改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二、改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平等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种思维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数学学习和用数学解决课本、生活中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 促使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 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 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 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 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 例如, 有些概念 ( 如函数) 的教学是从已有知识和实例出发, 再抽象为严格化的定义; 有些内容 ( 如统计) 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又如,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是通过实例,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 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术语、数学符号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 它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 又是交流的载体.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中, 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 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在概念、定理教学中把握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数学符号教学中揭示数学符号语言含义的深刻性.数学课本中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 只有深刻揭示其含义, 才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解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 叙述精炼, 前后连贯, 逻辑性强, 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 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

2. 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语言的能力

如: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 包括几何体的形状、大小; 几何体间的位置关系; 几何体中各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相对于特定位置的排列顺序. 其次要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形、折叠、展开等直观处理来辅助解题, 培养学生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

3. 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一是在课后书面作业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书面表达上, 主要应做到思维清晰、书写规范、叙述简洁. 例如在数形转化和设参换元问题上, 严格要求学生在关键的转化步骤、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等方面, 做到严谨规范. 二是在应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 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 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 从而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四、教师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俗话说: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其实, “教”也是如此. 教师的数学素养, 同样是不增则减. 在职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知识、观念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否则就会导致在数学课上数学味不浓, 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 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 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源泉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 数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常常得不到保障, 甚至被人为地割裂; 知识单元之间的连贯性有时被破坏与隔离. 在课堂上, 讲授内容贫乏又没有什么有趣的应用, 不善于引导学生从联系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去考察数学对象, 不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情况数学化. 造成这种数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严重缺陷, 不能说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仅仅理解为大量习题的训练无关.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 到底欠缺在哪里? 我认为, 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 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 如前所述, 数学素养, 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修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 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 “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 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 当然, 对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来说, 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 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 有许多都涉及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 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 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 知识是基础, 没有知识, 能力何在? 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因此, 作为教师, 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应付高考, 而是要去研究如何教好与学好数学. 对这些问题, 若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不高, 在思想上没有个底, 要在平时引导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是困难的, 而要把些素养转化为学生在考场上的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 在新的课标下, 要上好高中数学课,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把握课堂教学互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师新的教学方式, 从而更好地发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另外教师本身应该学习现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教学手段, 做既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又能从事数学与数学教育科研的现代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安淑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老师读本[M].武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10-12.

[3]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24-27.

[4]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1) :3-5.

[5]杨世明, 周春荔, 徐沥泉, 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 2002.

[6]杨之.MM教育方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3) :6-11.

[7]徐沥泉, 郁建辉, 周家禧.MM实验回顾与小结[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2) :1-5.

上一篇:钢琴音色与触键下一篇:农业行政处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