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2024-08-23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精选12篇)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1

1.引言

近年来,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确实给各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对学科教学强大的辅助功能。 但是, 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以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育资源, 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笔者在此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谈谈体会。

2.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著名心理学赫瑞特的研究成果表明, 人类有83%的信息获取需要依靠视觉, 而听觉仅仅占到11%, 远低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1]。 因此, 采取包括电子白板、PPT等多种多样手段和形式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使得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在进行函数模型课程的讲授时, 便按照年代采集了不同时期奥运会撑竿跳比赛的录像和视频, 通过课堂电子白板展示, 以体现每届奥运会中撑竿跳的纪录不断被打破,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播放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引导, 使得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进而启发、指导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函数模型的建立[2]。 这种方式, 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函数模型, 而且锻炼了自我探究和动手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 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氛围的和谐。

3.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情景, 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可以非常生动地展现各种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近乎真实的教学情景, 使得学生能够在不自觉中身心完全投入, 激发其个人的求知欲, 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讲授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时,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纸笔, 画出一个正方形, 其面积为8, 从而顺理成章地将无理数这一概念引出来, 但是8并不是一个平方数, 所以笔者向学生提问:面积为8的正方形可以画出, 是否还能画一个长方形面积为8呢? 当学生用纸笔将面积为8的长方形画出来之后, 应当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且向学生提问: 如果想要将面积为8的长方形转换为面积为8的正方形是否可能, 应当如何做呢? 鼓励学生采取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自我操作。 这种鼓励学生自主动手的做法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将同面积的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实践, 这符合初中学生具体的身心特点, 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学生求知欲被成功激发后, 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并且安排学生分组, 进行讨论和交流, 产生初步的想法。 当学生均进行探索, 而且彼此之间进行谈论和研究后, 应当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将同体积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的过程, 这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知晓正确的方式和过程, 而且可以与自身所设想的方法产生比较, 而无理数的概念和特征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顺理成章地引出。 最后, 教师应当从常见数中列举无理数, 如2、3、5等, 更具体、准确地讲解其作为无理数的特点和特征, 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而言之, 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 通过合理安排和生动展示, 可以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以激发, 促使其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能自主地探索知识[3]。

4.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采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能顺利突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函数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函数对于学生而言恰恰是学习中最困难的内容, 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 如果学生采取待定系数法, 就很容易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两者弄混, 这不仅无法求得正确的结果, 而且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这一点, 笔者设计了PPT课件, 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 以不同的颜色展现横坐标和纵坐标, 而后鼓励学生动手,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不一样颜色的笔进行绘制。 通过这种视觉直观体验、自我动手实践和讲授, 就能够保证学生非常直观、 准确地了解到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不同, 并且记忆深刻。 因此, 在今后的学习和答题中, 出现将横坐标和纵坐标弄混这一错误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利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技术教学非常方便、快捷, 且教师具有极大的主导型和随意性, 是一种新型、优秀的教学方式, 但是应当根据现实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客观情况, 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 切忌随意而为, 使学生无法抓住重点。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 学生接触各种知识的途径非常多,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轻松地学到许多知识, 这就使得课堂教育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这一潮流, 采取各种多媒体手段, 保证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画板的各种功能, 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图形、函数图形等,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几何画板绘制相应的图形。 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直观印象的同时, 对于几何产生兴趣, 并且对于几何画板的使用有一定了解, 还可以极大地扩大教学容量, 可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发现, 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画板的功能时, 培养相应的几何思维,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结语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多研究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超强的交互性及动态的演示优势, 创建真实的教学情景, 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树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数学通报, 2006 (03) .

[2]张桂芳.对片段式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Z1) .

[3]赵玲.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5) .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2

辣子寨小学 李喜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3

【摘要】寫字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良好写字习惯的形成。教师进行写字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汉字的起笔、运笔和收笔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写字动作和笔划的变化,在演示到转折、提按和停顿等写字技法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慢放、重复播放等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技法。与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解、黑板示范相比,学生的写字兴趣更容易被屏幕上秀丽的汉字所吸引,强烈的写字愿望从心中油然而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也深深地刻在学生脑海中。这些途径和方法,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下一步的写字教学铺设了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写字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36-01

多媒体教学,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一节写字让学生不仅能学会写字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写字课上教师常常面临的尴尬是讲解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显得索然无味。而多媒体集声、像、动画、文字为一体,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使写字趣味化、形象化,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体会一、巧借多媒体,让课堂导入更富魅力

新课伊始,导入的方法多样。可利用课件营造了古色古香的书法氛围,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曲中欣赏名家作品与同龄人作品。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陶冶了审美情趣,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我也要写好字”的进取心。也可播放一段诸如《怀素写字》之类励志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激发起学生以这些书法家为榜样,也要刻苦练习的欲望。

体会二、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

写字课在临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心境,心境浮躁是写不出好字的,而音乐无疑是澄化学生心灵最好的助推器。用“暴风音影”播放一曲诸如《春江花月夜》之类的民族古典音乐,学生的心境自然会平静许多,心静了,临帖就会更加专神、用心,心静字就自然美了。

体会三、利用多媒体,令教师讲解更加生动

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枯燥的写字讲解变得生动有效。如靖江的朱志明老师用动画效果所做的“一百个关键字写字要诀”, 其中有许多生动的例子。如讲解“十”字时,先用黄点指明横画的起笔,然后横画书写的过程中同时显示笔画特征“横长”,接着动画演示写竖画,同时显示笔画特征“竖短”,最后整体显示字形特征“字形扁”。从每一笔画到整体字形的把握一气呵成,讲解生动而直观。

再如笔者在校内研究课所听《相向和相背》这一课,执教此课的李老师运用多媒体中的动画功能,就很容易解决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找两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形象,从左右同时向中间走,走到米字格中间时,两个小朋友互相问好、握手后,一个搭肩,一个搂腰,同时配音:看这两个小朋友多有礼貌,懂得互相谦让,他们挨得那么近,动作却那么自然,穿插那么合体,最后变成相向特点中的一个字“铭”。“妙”、“舒”两个字直接出示在后面。相背的字也同样,只不过不是两个小朋友搭肩搂腰而立,而是互相背靠背而立后变成字,配音: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贴得那么近,可能在比谁高一些吧!把两组都定位在屏幕上。看了这两组动画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并且较准确。在有趣的动画中学知识又快又准,学得多开心呀!这比那枯燥的观察、比较,有意思得多。

体会四、让展示与反馈更直观、指导更有效

没有展示与反馈的写字课是有缺憾的写字课。不给优秀的作业得不到展示,他们的兴趣就会下降,尚待提高的字没有及时地反馈指导,也得不到提高。作为执教者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投影仪,就可让孩子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上可将学生的好、中、差三种情况的作业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放大,引导学生观察。让孩子们积极地当小评委对照范字评哪一部分写得比较美,哪一部分写得还不够,应该如何改正。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进行评点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并在评价中逐步培养了审美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写字课教学,能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不但能提高教学信息的容量和质量,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易学,有利于学生艺术素质、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深信,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多媒体技术一定会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奏响一曲曲更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极大地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4

1 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 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所发生的现象, 发挥实验的巨大作用。例如, 在讲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 将两个都盛有Fe 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上, 可以看到溶液呈红色, 在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Fe Cl3或KSCN晶体, 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深, 再向另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KCl晶体, 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浅。在每堂多媒体课前,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课本演示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 这对于减少学生课堂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 我们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上课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PPT, 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演示实验要求,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而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弥补化学实验的不足,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世界中, 许多化学反应瞬间便可完成, 即使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 学生也很难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教师既可以模拟整个实验进程, 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 又可以通过暂停键, 随时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 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 达到能随意调整教学进度, 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此外, 运用多媒体的图像缩放、资源下载、重组等功能, 可以把化学教学中所涉汲到的有毒、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 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播放等功能, 可以模拟化学微观世界, 把在化学课上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 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 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对“原电池原理”一章的学习,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通过普通的演示实验, 用导线、电解槽、电极、电流表等向学生讲述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 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成电流的, 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若电极不纯, 现象并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 受实验材料的局限, 教师的演示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 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而无法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而运用动画, 则可以让微观世界宏观化, 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 真正、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

3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 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

多媒体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利用信息技术, 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 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 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 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 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再从中进行引导、总结、归纳,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 多媒体增大课堂信息量, 及时检测反馈, 增大课题密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贮量大、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 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及时判断, 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 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 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 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 不仅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 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 可随时修改, 随意排序, 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 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强化优势。

综上所述, 多媒体技术确实极大地优化了化学教学模式, 也向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 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 扬长避短, 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作用。

摘要:本文提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有利于整合化学学科教学, 丰富化学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优化,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康华发.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北京教育, 2009 (05) .

[2]万贵妃.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河北教育, 2010 (05) .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5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动画、声音,颜色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数学学习情境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果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教师需要用语言去说明一个数学问题所在的生活背景,学生通过教师的叙述或文字领会学习的问题情境。有了电化教学设备教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演示来精彩的呈现数学学习的情境。

二、运用多媒体,概念教学形象化。在概念教学中,提供概念本质性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在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运用多个环节,并且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对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以公司经理与职员关于工资平均数评价公司员工工资情况是否合理?这样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对生活中中位数、众数的统计意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生活实际认识概念的意义。接下来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出平均数的概念,并使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中的关键字加以强调。将抽象的概念教学用多媒体形象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三、运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6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知识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易于理解、记忆和激发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多媒体正是以其独特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外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新编高中英语课本The Olympic Games时,首先设计多幅动感画面请学生来抢答奥运项目的英语名称如滑冰、滑雪、摔跤、跑步,跳高(skating,skiing,wrestling,running,jumping gymnasium)等等;之后再显示历届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图片,请他们说出这些城市的英语名称及所在国家,这时学生会为屏幕上精彩的动感画面而感到情趣盎然。

紧接着屏幕上又出现了在奥运历史上留下过灿烂辉煌的运动员的身姿,如美国的卡尔·刘易斯,中国的许海峰、王义夫等。然后请学生回答:在奥运会前后常举行什么仪式?即开幕式和闭幕式(opening g and closing ceremony),把其中一些精彩画面展示于屏幕上,这更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继续问:“全世界人民为什么这么喜爱奥运”,这时学生会积极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表述奥运给爱好和平的人们带来的诸多好处。事实上,在这积极的问答中,已经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学生熟练运用句型,实现交际化,离不开必要的语言结构,借助一定的情景进行操作,更易被学生掌握,语言脱离了情景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表达和理解的难度。所以,学生仅仅掌握语言规则和功能项目的概念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只有把语言符号运用到与意义相联系的情景中去,才能使语义更明确,达到语言者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交际目的。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揭示语义,以加强听觉、视觉、动觉等感知印象,提高学习质量。例如英语中虚拟语气用法学生很难理解,我先后两次教这一用法,第一次是采用讲解——例句——翻译的方法,用了3课时,学生掌握得仍不够好,第二次教下一届学生时借助多媒体,把几幅标明虚拟语气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之后马上配之以难度适当的练习,仅用了2课时,效果比第一次还要好,比如表达与现实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时,画面上一位老人气喘吁吁追赶一个小偷,彼此间有一段距离以If I were a young man,I could catch him标在画面上方,之后我又把另外若干画面显示于投影幕上,几乎于此同时,在电脑上键入几组与所示画面内容相关的非真实条件句。学生经过一定量的感知后,再按要求将条件内容加以替换,学生们纷纷讲到:If I were a bird…If I took a plane…If apoliceman helped me…通过介绍和训练,学生对非真实条件句中的动词要求有了初步了解,为深入学习其它几种虚拟语气句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交际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要使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与课本配套的原声录音带,在课外或在家里听原声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自觉纠正错误读音,再用磁带把自己最满意的朗读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在班中播放。当学生听到自己朗读,再与别人的朗读相比较时,就会找到差距,得到老师或同学的鼓励时,又增加了自己无穷的学习动力,长此以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定势思维是必要的,但决不能让学生用定势思维来束缚自己的思维。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在讲解构词法时,老师在举了几种构词法后请学生大胆说出类似的可能存在的构词法。许多学生动起了脑筋,纷纷说出了自己所记忆的各种构词法,我及时引导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说多记构词法能扩展词汇量,利于英语的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由纵向思维发展到逆向思维,由聚敛思维发展到发散思维。运用多向思维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7

在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下, 我们大胆尝试了以2004级和200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99名本科生两个学年教学工作中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 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教学经验, 为深入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工作。

一、《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1.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 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手段, 克服“重情景创设, 轻课程整合”误区

由于《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是集正交表、均匀表、H阵等多种表格在试验方案编制中反复重复地运用, 大量数学公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繁杂而广泛地被应用, 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等多项统计检验中临界值特别频繁的查表分析等教学内容组合而成, 如果把创设教学情景摆在第一位, 那么必定会出现由硬邦邦的1, 2, 3等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枯燥呆板的实验方案和大量繁琐和难记的计算公式被固定在多媒体课件中, 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为克服“重情景创设, 轻课程整合”误区出现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 我们针对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因素, 充分利用吉林大学农学部物流实验室微机房完备而先进的教学资源, 在有限的40学时内, 采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使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均匀试验设计与分析、单元/多元线性回归设计与分析、混料/单纯形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内容与EXCEL、数据分析工具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在《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我们不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克服了教学难度大等具体问题,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L8 (27) , L9 (34) , U9 (96) 实用性最强的实验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套表, 为参加创新性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目标。

2.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提高教学效率, 克服“重教学容量, 轻学生接受程度”误区

对《优化试验设计》课程L9 (34) 正交试验方案与分析教学内容讲授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黑板上讲解, 试验方案设计方法与过程一般需要10-15分钟左右, 极差分析的具体过程一般需要在40-50分钟左右, 方差分析的具体过程一般需要在50-60分钟左右;外加例题讲解和总结等教学环节, 共需要120分钟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若采用一般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内容讲授共需要70分钟可以完成。

如果进一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建立EXCEL文本、调用EXCEL函数命令进行结果分析, 只需要2 0分钟即可完成。节省的大量时间, 可以对所讲例题、习题进行反复操作, 做到当堂理解和当堂消化,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教学不但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限,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锻炼学生查阅中英文文献, 了解学术发展中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最新动态, 扩大学生信息储备的同时, 促使学生在文献中找寻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主动利用自己设计与整理的套表进行检查文献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积极性特别高涨。

此外, 本课程在4 0学时要求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增加了多元线性回归设计与分析、单纯性设计与分析两部分教学内容, 在学生对于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充分掌握的情况下, 增设教学实用性操作技术, 为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中提供难度较大的实验设计方案, 以参加校级、国家级创新成果大赛提供帮助。

通过两届学生教学密度与教学节奏看,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 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信息产生兴趣, 主动接纳有用信息, 使多媒体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 发挥出其独特魅力。

3.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重视听效果, 轻师生交流”误区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优化课程结构能够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结构是由教师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微机操作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微机操作演示、课堂上机测试与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优化课堂结构, 将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特性的支持下变为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等[5], 既可保证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 又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还能给予学生新颖感和惊奇感,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保持高度的兴奋, 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难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还注意了实用性、直观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等计算机操作技术, 调动学生参与、可参与、创造性参与等意识的形成, 如在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中以2005级本科生刘艳丰同学2007年10期《食品科学》公开发表论文中《超声波辅助提取笃斯越桔叶片多糖的实验研究》、2005级本科生张兴茂同学2007年10期《食品科学》公开发表论文中《长白山笃斯越桔果实原花青素浸提工艺的试验研究》等论文为实验数据示例, 借助多种类型统计图绘制与变换等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讲授, 增加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更多地加入教学活动中去, 增加学习的交互性。

4. 注重课件整体设计与制作,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资源, 克服“重外表, 轻内容”误区

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 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但评价课件的好坏并不在于外观有多么华美, 而在于内容的实用性。

《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设计以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提供了学习参考书的范围, 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适当地搭配了一些的声音、图画、色彩等, 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件中的文字、图像必不可少, 但影像、声音、动画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了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在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中不设置和应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特效、图片等多媒体效果, 避免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冲淡教学主题, 影响教学效果。但当出现难点和重点时, 我都会用鲜艳的颜色, 粗体字等标识出来, 使学生易于找到重难点, 提高注意力;

(2) 避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运用频率过高现象的出现。在一堂课中如过渡依赖Flash, Powerpoint“搞杂耍”式的教学, 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会变大, 不但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而更加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级连接和随意转换, 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 既可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 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 克服了以往教学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弊端;

(4) 吐故纳新, 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教师可以自行完成, 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 增强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

因此, 在时间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一定的美化是完全必要的, 但应坚持美观、大方、实用的原则, 把握好尺度。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 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件, 做到量体裁衣, 以内容实用为根本, 以外在表现为辅。

5. 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克服“重机器, 轻教师”误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外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内因, 多媒体的加入使传统“人-人”交互模式变为“人-机-人”的交互模式[6]。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放映者”, 切不可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变“人灌”为“机灌”。

在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控制台几乎都位于教室一角, 而教师为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电脑上的鼠标, 这样就把教师禁锢在了多媒体控制台上, 很容易造成教师忽略主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特别容易出现“重机器, 轻教师”误区。为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 注意了几个细节问题:

(1)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描述、恰如其分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色彩”等吸引和感染学生, 传授着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察言观色”, 随时调整讲课的节奏, 时刻关注着课堂教学效果;

(3)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 甚至气质性格,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和人格, 既教书又育人, 哪怕是生病还是口干, 依然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4) 多媒体教室学生人数多, 不易管理, 利用板书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 不时走下讲台, 让最后排的同学也要感受到老师一直在与他沟通和等待他即时的信息交流;

(5) 课间休息从不离开, 注重答疑学生问题和指导学生上机操作, 对个别学生私下沟通了解学习情况;

(6) 在课下注意与学生的即时沟通。注重与学生利用邮箱或QQ等网络工具保持联系,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答复, 并且通过邮箱抽查学生的作业。

6.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克服“重电子手段, 轻传统方法”误区

虽然传统教学有其诸多弊端, 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 任课教师应该发挥传统教学方法, 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考虑好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因素, 协调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反思等关系, 便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巩固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仍然采用课堂作业、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综合设计等多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效果

通过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的两年教学中,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 在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7名本科生开展农学部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中利用L8 (27) , L9 (34) , L16 (44) 等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U10 (104) 均匀设计方案, 获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学术期刊《食品科学》2007年第10、11期中发表论文7篇, 作者中200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2名, 200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1名, 200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4名。

三、结语

多媒体教学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若能在教改创新中努力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采用相应措施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区, 对课程建设工作和教学效果综合分析看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姜彤彤.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2]杨世俊.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3]胡耀华.浅论多媒体教学的六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

[4]袁永昌, 周振军, 王桂芬.多媒体教学应用误区分析及矫正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1

[5]刘青华, 李灵敏.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1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活动

从教以来, 在教学辅助手段上从原始题材的运用到教育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教师经历了全程体验:从刚走上讲台用蓝、红的粉化纸在黑板上贴或盖, 到学校小黑板的使用, 再到投影仪和录音机的使用, 再后来实物投影仪的使用着实让我新鲜了一把, 兴奋了一阵。近年来, 伴随着江苏省教育现代示范初中的验收和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的推进, 多媒体走进了课堂, 开放的世界也走进了课堂。在这个多元的信息时代, 多媒体让现实生活走进了课堂, 师生可以在政治课堂上零距离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 极大提高视野, 政治教学再也不会是空洞的, 多媒体让它和现实生活紧密接触和碰撞, 引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从而为在多元信息化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个物质平台。从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从PPT课件的使用到网络名师课堂视频的观看, 我逐渐形成一个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对实现政治课改目标尤为重要。在21世纪的今天, 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更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现在年轻教师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我们中青年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和探究中, 对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上的应用有了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 多媒体运用是新时代德育目标实现的必备物质平台。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 曾经走过一段困惑, 在信息大潮中, 网络游戏的沉迷中, 如何用鲜活的事例来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启迪道德认识的提高, 增强法律观念?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 无疑为政治课堂提供了一个生活现实与灵魂思想的碰撞和升华的平台, 给政治课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为思想政治课课改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平台。以往那种口头举例的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 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 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断增强自主意识, 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目的, 教学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变成了说教。而多媒体的运用,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中, 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源和展示方式,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 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 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选择信息源中提出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领悟道德知识, 接受道德观念, 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 模拟课文中描述的生活情境, 从信息源中提取相关事例,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入境感受,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目标, 什么说教都不如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震撼而彰显出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魅力。

二、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中, 多媒体的运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在江苏省推进规范办学的今天, 在素质教育深入、得到全民认可的今天, 教学依靠早五晚九的早晚自习熬时大战来提高成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学生称之为解放日的到来。我们的教育靠什么来保障教学质量, 无疑靠高效课堂, 最近的视导检查、课堂调研也纷纷而来, 高效课堂从何而来, 多媒体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重要途径。多媒体计算机将课前输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 既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画面的演示, 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目的, 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完整、具体的事物现象, 从而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 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学习兴趣, 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 使思品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多媒体教学多种手段的展示, 如在改革开放中国变化中, 引入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相关链接, 点燃学生爱国激情, 从军队机械化的5%的国产化到今天的100%的国产化, 场面点燃学生激情, 数字增强学生认识,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发展想象力, 同时也掌握现代化学习手段, 提高学习能力, 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真正让学生主体动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 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 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 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在当堂运用环节上, 利用多媒体收集当年的中考题巩固知识, 既能引起学生重视, 又能有效地实现知识运用。高效课堂教学中在关键处, 利用媒体, 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教学内容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使教学重点形象鲜明地浮现于学生脑海之中, 抓住学生注意力, 促使学生认真听课,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使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在思想品德学科新课改中, 多媒体运用是有效实

现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中考成绩, 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门行为教育学科, 政治新课程应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活为主题, 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 它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而数量如此之大的生活信息 (又处于不断变化中) 的筛选必须依靠多媒体, 从而实现为教学服务。只有多媒体的介入, 才能实现政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 依据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 运用多媒体手段, 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 而这些“信息”要素的加入, 多媒体无疑是最为便捷的手段。可见, 多媒体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物质平台, 是现实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必备手段。

多媒体让作为德育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成为现在进行时, 而不是一般过去时。思想品德课考试方向近年来发生明显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二是考试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三是改进考试方法、方式。考试形式可以有封闭式、开放式, 还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考试;四是纸笔考试的题型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近年来政治中考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中考试题将进一步体现“以社会生活为载体、以热点时事为主线、以主干知识为重点”的理念。试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材,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 考查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就需要老师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 不断从网络中搜集、整理本学科有用的新闻背景、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 多媒体无疑又是最为便捷的途径。让多媒体走进政治课教学, 利用生活信息的鲜活性, 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思想品德课密切相关的时政新闻, 因与上课时间相冲突, 学生无法准时收看, 而多媒体网络则有利于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新闻补报”;适时展开“时事评论课”, 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展示相关资料, 开拓了学生视野, 扩大了知识容量, 为学生评论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恰当地在课堂上组织辩论赛或知识竞赛, 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竞赛现场, 使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 使部分没有经验、不熟悉竞赛规则而不敢面对竞赛的学生, 通过连续几次观摩, 便能基本掌握一些参赛技巧、规则, 并拥有了充分的自信, 即使是初次参赛学生, 也能从容上场, 坦然面对, “万事开头难”也不再难了。总之, 多媒体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不足, 丰富了政治课堂内容, 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筛选各地中考题进行典型训练, 既节省大量纸张, 又节省教师大量时间。高效的训练, 及时的反馈, 着实体现了多媒体优化的性能, 在增强学生的审题、分析、运用能力过程中, 为中考打下良好的解题基础, 既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又能避免学生陷入习题大战之中, 这样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高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综观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在版式设计、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 但是仍然不能摆脱思想品德课教学这种尴尬现状。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便捷, 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治教师解决了许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恰当使用多媒体绝不是一件易事, 对于我们“70后”教师是一种考验, 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 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 逐步引导学生, 又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我们要敢于尝试, 让多媒体成为教师必备的“利器”。要认识到多媒体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我们就必须努力参与, 让时代鲜花随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程标准研究.人民教育出版.

[2]程廷伟.徐州市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概况及教学对策.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篇9

1. 运用电教媒体业务不熟。

在课堂教学中应运多媒体时, 体现出诸多电脑业务不熟现象, 课件制作粗糙, 图片设置不合理, 效果不能充分展示。

2. 课前准备不充分。

一堂课的成败, 备课是关键, 其中准备好所用的电教媒体是备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 时常出现备课不充分的现象。如播不出声音或播放出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还有的进了教室使用电教设备时, 才知道课件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等等。

3.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手段, 将实验现象通过课件的形式做出来, 既分散了学生精力, 又浪费了时间。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教学时, 用马德堡半球演示, 实验简单, 操作方便, 易被接受。但有的人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程序来模拟, 在屏幕上画上马德堡半球, 再画上几匹马拉不开, 虽然设计生动活泼, 但华而不实, 令人难以信服。

4.用录像代替实验。虽然它形象直观生动, 能够较好地帮助老师分析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 学生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只觉得是在看电视, 真实感不强, 亲切感不足, 不少学生对其内容半信半疑。由于没有亲自动手, 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实验教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培训, 努力学习电教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教育技术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能正确选择、恰当组合、熟练掌握各种电教媒体, 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理论, 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 加强交流, 开阔视野。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2.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备好课, 写好优化课堂教学的教案,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二是熟悉所用媒体的性能、作用, 掌握使用方法, 保证操作规范熟练, 运用自如。三是制作好课件, 使课件不空、不乱、不糙, 不用则静, 用则迅速, 声音清晰, 画面清楚。四是掌握好成品软件的使用尺度, 不要过多, 也不要过足, 力求做到恰到好处。

3. 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

一是符合教学规律, 就是课的结构合理, 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得当, 要充分认识到电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不可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就是要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在利用听觉和触角加强教学效果时, 应丰富视觉刺激的内容, 增加视觉的强度和提高视觉的有效性。三是正确掌握应用媒体的时机, 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 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因素, 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是搞好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4. 运用电教媒体要直观。

就是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用感官直接接受, 直接观察。一是能够运用实物教学的,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实际操作, 这比机械地将实物制成一些投影片投影到银幕上效果要好得多。二是正确对待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 直观形象, 既能培养学生实验的各种能力, 又对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实验, 可以直接得出新理论、新概念的结论。因此, 实验教学是任何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总之, 只有科学合理地将电教手段与教学规律及其他教学因素揉合在一起, 才能使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教育技术中电化教学技术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能正确选择、恰当组合、熟练掌握各种电教媒体, 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理论, 用教育技术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 加强交流, 开阔视野。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深度思考 篇10

我认为,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之前, 应系统地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应掌握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和潜在的功能, 绝不能盲目使用或为应付场面, 把多媒体作为道具做“秀”。

多媒体在教学中, 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呢?回答这个问题, 必须有理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或者自己制作有关的课件, 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运用, 多媒体在瞬间使学生感到惊奇, 这是教师有意的对学生刺激, 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由惊奇自然而然转化为兴趣。学生产生兴趣之后, 往往在心理上伴有某种冲动感, 学生于是就产生“跳一跳”去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的新知识的愿望。优秀的教师, 把看上去似乎平淡的教学内容, 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 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的不可思议, 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这样成功的教学课例很多, 尤其是理科教学 (物理、化学、生物等) 更为突出。

布鲁纳认为, “人类全部生活中的最独特之点就在于人类能够亲自发现, 而对人类这种发现行为进行探究, 可以找出知识的占有者和所占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多媒体教学能超越现象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新的领悟。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有激活的功能, 能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激活原有的知识, 容易产生原创性。情感还有动力功能, 能引发探索欲望。多媒体教学, 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使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和新奇, 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和谐统一, 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围绕问题来组织知识, 提出与学生相关的问题, 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参与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中。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学习是建构的过程, 那他们就会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活动, 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信息技术能够而且应当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是一个知识急速扩展的时代, 把技术整合于教育之中, 创设新的可视可听动感很强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这样现代化教学环境里认知, 创造性思维无疑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篇11

多媒体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一、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1、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3、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在进行CAI化学教学,要注意展示的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

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篇12

目前,各级各类高校多媒体教学硬件环境建设都已达到相关指标要求,多媒体教学也得到较普遍的应用,但是,软件环境建设却明显跟不上形势。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让教师们上课轻松了,但却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信息量大大增加,但难点重点得不到强化,学生们学习反而觉得更困难了,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到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反思的时候了。应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识时务的,是符合知识呈指数增长、信息交流网络化的时代特征的,实践也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有其独特优势。但是,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毕竟还刚刚起步,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如何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二、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思路

1. 要充分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正确分析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与设计。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只有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种类和形式、出现时机和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才能真正显示出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无穷魅力和优势,才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 要正确处理好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关系。

多媒体本来就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有其优越性,但无法完全代替传统媒体,千万不要夸大现代媒体的教育作用。粉笔加黑板、教师声情并茂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只有二者取长补短方可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科教材自身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确实能提高教学实效的多媒体教学方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3. 要摈弃功利主义思想。

多媒体教室刚进入学校时,广大教师怕麻烦(难于做课件)不愿意使用,现在不同了,由于课件可以反复使用,大家都争着进多媒体教室,不管该不该用、不管使用效果如何,不为别的,只图省事。如:教材搬家(原封不动地使用教材配套课件,缺乏对学生和教材的具体分析,没有教学设计)、照屏宣科(老师不用记东西,看屏幕读即可)、追求技巧(把多媒体教学变成课件制作技巧表演,淡化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传达)等等,这些功利思想是要不得的,应该予以摈弃。

三、优化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1. 理工科类课程。

理工科类课程,其教学目标重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认知方法、思维能力、应用技巧的训练,务必详细、准确地讲解,故应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例如数学课中的公式推导、演算过程应用板书有利于师生的思维同步,而复杂的图表、总结归纳性内容,则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讲解效果更好。同理物理、力学类课程中的概念讲解、定理定律的阐释、公式推导、计算过程等均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主要用于工作原理、复杂图表、应用实例等内容的演示;化学类课程中分子结构、反应过程的板书比较困难,多媒体演示可以适当增加,但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平衡方程的推演等,仍应结合板书来讲解。实践表明,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等理工专业基础课,传统讲授方式原则上应不低于50%,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讲解最好用传统方法,多媒体主要用于扩展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以及原理演示、图表辅助等。理工科专业课的教学,由于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信息量大,图表曲线多且复杂,需要更多的感性材料的支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此类课程多媒体运用可以大于50%,但仍应有30%左右的板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软硬件基础知识讲解宜用传统教学方法,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互连网操作、程序设计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效果更佳。

2. 文史类课程。

目前,大部分文史专业教师都已习惯利用多媒体教学,文史专业学生也喜欢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丰富有趣、图文声并茂,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用于解释和板书的时间,学生可以接触更丰富的知识。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建立“视、听、说”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实现和谐高效、主动发展。例如,在外语教学的听说训练中,利用视听媒体可以让学生感受外语母语的语音、语调、语流、语速等,再加以模仿,反复练习,有利于提高听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仅凭听觉获得知识能记忆大约15%,仅凭视觉获得知识能记忆大约25%,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感觉,就能接受知识的65%。据调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38%。但是,必须注意,计算机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能否正确熟练地使用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文科课程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媒体应用要讲究适时,要用在疑难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幻灯、教具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要用在“不可言传”处。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对课文情境的体会“妙不可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时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遇到了挑战。这时,必须以媒体为中介,采取“教师-媒体-学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不能言明的可视化。要用在激发灵感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使学生在情景中感悟。 (2) 媒体应用要讲究适量,过多使用多媒体对教学并不利,例如,在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文章思想的理解、作者见解的剖析,还是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一些传统的适合语言教学的方法如朗读、背诵,最能体现语言教学特征的课堂活动,是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放弃的,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在课堂的某些教学环节中,一张嘴,一支粉笔,教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让学生感知教师讲授的连贯思路,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这是多媒体所无法替代的。此时,如果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看似热闹,实际无效。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前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为了驾驭和组织好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地选择、应用媒体,合理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宁, 刘玉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及其优化

[2]黄若妤.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探析

上一篇:畜禽饲料中毒下一篇:调整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