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2024-07-26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精选8篇)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1

写字课上, 教师常常面临的尴尬是讲解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 课堂显得索然无味。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 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 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能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写字课教学, 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借多媒体, 让课堂导入更富魅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为此, 我们要巧借多媒体导入, 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新课伊始, 可利用课件营造古色古香的书法氛围, 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曲中欣赏名家作品与同龄人的作品。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 并以此陶冶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我也要写好字”的进取心。也可播放一段诸如《怀素写字》之类励志的动画片, 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 迸发出以这些书法家为榜样的意念和刻苦练习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 令教师讲解更加生动

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枯燥的写字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如:靖江的朱志明老师用动画效果所做的“一百个关键字写字要诀”, 其中有许多生动的例子。笔者在校内研究课中听了《相向和相背》这一课, 执教此课时, 李老师运用多媒体中的动画功能, 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李老师找两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形象, 从左右同时向中间走, 走到米字格中间时, 两个小朋友互相问好、握手后, 一个搭肩, 一个搂腰, 同时配音:看这两个小朋友多有礼貌, 懂得互相谦让, 他们挨得那么近, 动作却那么自然, 穿插那么合体, 最后变成相向特点中的一个字“铭”。“妙”“舒”两个字直接出示在后面。相背的字也同样, 只不过不是两个小朋友搭肩搂腰而立, 而是互相背靠背而立后变成字, 配音: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贴得那么近, 可能在比谁高一些吧!把两组都定位在屏幕上。看了这两组动画后, 请学生说一说, 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 并且较准确。在有趣的动画中学知识又快又准, 学得多开心呀!这比枯燥的观察、比较有意思得多。

三、让展示与反馈更直观, 指导更有效

没有展示与反馈的写字课是有缺憾的写字课。优秀的作业得不到展示, 他们的兴趣就会下降, 尚待提高的字没有及时地反馈指导, 也得不到提高。作为执教者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投影仪, 就可让学生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上可将学生的好、中、差三种情况的作业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放大,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们积极地当小评委, 对照范字评哪一部分写得比较美, 哪一部分写得还不够, 应该如何改正。这样, 激发了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 而且学生在进行评点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并在评价中逐步培养了审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 我深信, 多媒体技术一定会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奏响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2

今天要写的是几个上下结构的字“爸、全、关、写、完、家”。首先,我把这几个字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一看到被我书写得很漂亮得几个生字,立即来了兴致。我让学生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大家众口一词——上下结构。

我告诉学生上下结构的字应该分别写在字的上格和下格,但是要仔细观察他们所占的比例。孩子们都认真观察了起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看我范写了“爸”之后,让他们观察“父”字头和单独做偏旁时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即发现应该写得宽、扁一些。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字的主笔,书空一遍,再在语文书上描红、书写。

《月光》的旋律在教室中响了起来。学生和我的情绪顿时浸染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也沉浸在专注写一个字的快乐之中了。待到音乐声停,学生同时抬起了头,跟我一起分析第二个字的写法。连班上最坐不住的李伟也安静如斯,教室里只有音乐在静静地流动,拂去学生心头的浮躁,显露出一片纯净。

写到“家”,我告诉学生这个字最初表示房子下面养着一头猪,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家。学生立即被这个有趣的字吸引住了,我让学生观察怎样把这头猪写得更加形象一些,学生说到尾巴应该翘起来,嘴巴应该写得小一些,身子胖胖的。结果下面的“豕”真的被学生的书写演绎得一头活灵活现的猪了。

多媒体技术在口语交际课中的运用 篇3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声“像”并茂的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训练课《我的家》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活泼可爱的“小蓝猫”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情况,并提出希望和同学们交朋友。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蓝猫”在说话,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台来介绍自己。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气氛非常热烈。可见在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要我说”变为“我要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用直观具体的图像引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在教学《春风吹》时,我制作了以春花、绿草、池塘、蝴蝶、小鸟等为主要对象的春景动画。欣赏完动画后,同学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世界里,他们尽情地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春天:“春风吹高了幼苗,春风吹融了冰雪。春风柔柔地吹,春雨密密地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同学都能根据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美景,生动地描绘出美丽的春天来,从而增强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三、引导学生言之有情

要使学生言之有情,必须让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啄木鸟和大树》时,我精心制作了内容有趣、对话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我重点抓住课文中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开展口语训练。我首先播放了三个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象,再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音。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由于有了角色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的感情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他们把啄木鸟医生和大树三次对话的内容和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

四、训练学生言之有“法”

小学生在说话时常常表达得不够准确,不合语法,这就需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纠正。然而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其保存下来,并可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如可将学生容易用错、意思容易混淆的词或存在语病的语句录制下来,做成课件,让学生反复听,找出毛病所在,并再次练习直至改正;也可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对学生说的话进行同步录音,让学生说完后自己反复听录音,以发现表述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就会逐步提高,语感也能不断得到培养。

多媒体在小学几何课中的运用 篇4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几何课中的优势

(1)直观性优势。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再到新知识的巩固,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了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然后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优势。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动起来。例如,在“三角形意义”这一概念建立时,屏幕首先出示了三条线段,然后通过画面移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这一概念时,屏幕中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及它的对边闪过后,由这个顶点慢慢落下来一条垂线,垂足落在它的对边上,并且随着打出“高”“底”的字样。这样通过对屏幕上图形移动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高”的意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形象性优势。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概念的建立只能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就能回答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然而,当具体问到这些物体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不容易回答出来,由此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只要在上述物体有关部位闪动几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深刻性优势。三角形的作高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通过教学软件,演示在锐角三角形内作高,显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高及直角所对斜边的高,演示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中两条在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作高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每一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而且加深了对三角形高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5)艺术性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起。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从小给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如何有效地在几何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虽然拥有独特的优势,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环节,严格及时地把握好应用的时机。

(1)建立清晰表象。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几何形体知识教学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而利用制作的课件,将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出来,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他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同时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维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能化难为易。教学《圆的周长》时,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不完全归纳法,教师是这样设计课件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标出记号,滚动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即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以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3)阐明概念。在小学数学几何体知识教学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接触感性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容易混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在《圆的面积》复习模块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教师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猫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师生互相问答,学生很快就理清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习“体”部分知识的困难性,而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教学软件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三维动画的功能。如,圆柱体的表面积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教师设计课件运用了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就很容易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圆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三维动画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弄清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知识向技能转化。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形成技能,教师在课件制作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制作了三幅动画:轮胎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三辆摩托车分别在路上行驶,要求学生观察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学生在教师进一步提示下,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演示,都明白了由于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摩托车行驶比较平稳的道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几何知识的概念又掌握了其内涵,让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释夫.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07(2).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5

一、习惯养成——影像生成助练姿

提笔即是练姿时。“凡学字,必学执笔”。写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握笔姿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姿。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与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是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追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其次要求学生做到“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老师要多提醒,多纠正,与家长共同配合,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写字姿势。为此,我将学生在校书写时正确的姿势用相机拍下,用摄像功能对一节写字课全程录像。

二、笔顺字形——动态生成助识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所以按正确的笔顺书写是保证书写美观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正确书写才能正确识记。

1.讲讲小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古往今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学生写字前以这些名人的故事来激趣,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搞搞小比赛。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

3.做做小游戏。游戏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写字教学中,我组织的一些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开始写“心”时,总写不好,我就和学生们玩了一个“坐卧佛”的游戏,把卧佛的姿势与写“卧钩”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从身体的这一动作中,既学到了写“卧钩”的方法,又尝试到了向生活学习的乐趣。

三、评价反馈——即时生成助提高

教师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增强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可恰当运用多媒体采取如下方法组织讲评。

1.当堂反馈。在书写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一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将作业呈现出来,分析他们书写的长处与不足,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哪些字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有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等,进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互评互改。同伴互助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因此可以让同桌或写的好的同学做小老师,在书写漂亮的字的右上方用“圈”圈出,此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达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但是孩子比较小,互相评改的时候容易引起争执,因此不宜批改太多的字,习字册上2~3组为宜(描红、仿影、临写各写一个为一组)。

3.家长眉批。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书写表现,教师可不定期地将课堂作业如《习字册》发给孩子带回家,选择一次书写量适中的作业让家长批改。使得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和质量,孩子的书写也会越来越规范、美观。

四、沉潜积淀——学力生成助发展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多媒体,运用,优势

在过去的写字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是单一的利用“讲解、范写、练习、评点”老一套进行教学, 由于其手段的局限性, 致使写字教学枯燥、无味。如果利用多媒体,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 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 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实效, 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写字兴趣

将写字教学内容以学生较感兴趣的卡通形式进行制作,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写字读帖时, 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 寻找关键笔画, 了解笔画的特征, 即笔画的长短、轻重、粗细、俯仰、斜正、曲直及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等。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 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达直观, 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写“飞”字时, 我首先在荧屏上打出一个“飞”字, 让学生说说哪一笔最难写, 有的学生说:“横斜钩”。于是屏幕上的“横斜钩”由原来的白色变成红色, 并且一闪一闪的, 学生一看就知道“横斜钩”是“飞”的重点笔画。然后, 在屏幕中打了一个田字格, 再把“横斜钩”放入田字格中, 指导学生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在讲到弯钩时, 老师打出一只飞翔的小鸟, 启迪学生想像小鸟展翅欲飞的样子, 使学生明白, 把弯钩写得稍有弧度, 这样字就显得舒展而有美感。

二、巧用多媒体, 训练写字姿势

在教学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播放录像来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姿势。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正确的坐位姿势时, 我先放一组姿势正确的镜头, 再放一组姿势不正确的镜头,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明确哪些是正确的坐位姿势, 哪些是不正确的坐位姿势, 正确姿势的手怎样放, 胸口离书桌有多远以及眼睛离作业本有多远等, 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坐位姿势来模仿, 相互进行评价, 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再如, 在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时, 请了一位执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学生来示范, 然后用镜头对准这位同学, 把这位同学的执笔姿势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通过观察, 明白执笔时, 手指要离笔尖一寸, 食指、大拇指捏住笔杆, 让笔杆靠在手的虎口上, 中指托住笔杆, 无名指和小指则垫在下面, 五个手指是各司其职, 共同合作的。除此, 为了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可以把学生平时做作业的姿势拍摄下来, 放给他们看。这样做, 不但新颖, 而且很有趣味, 因此, 学生也常常在这种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 自我改正, 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 直接演示指导

多媒体技术可将呆板的方块字变成生动的画面, 可以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效地克服了写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现象。如:教学“全”字时, 可以制作这样几组动画: (1) 把“全”字分解为撇、捺、三横 (两短横、一长横) 、竖。 (2) 显示一个田字格, 并告诉学生字要写美观, 必须注意各种笔画的安排。 (3) “撇”、“捺”、“横”等笔画蹦蹦跳跳地到了田字格中, 边配上声音:“人”字头位于上半格, 要写得舒展, 能盖住下半部分;“王”字三横间距相等, 上两横要短, 略略上挑, 最后一横要长、平。 (4) 字写完后, 配上优美的音乐, 并表扬字写得棒。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 轻松地学会了写“全”字, 从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高了写字的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写字课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坦”字, 首先从整体入手, 分析结构 (左右) ;再看局部 (左:“土”字旁, 左放、右收、让右;右:“旦”, 横分均;“曰”上宽下窄, 横托住右) ;最后看整体 (坦左右穿插, “旦”横穿插到“土”字旁的下面;“旦”的首横比“土”字旁首横略高;“旦”的横要上提) 。还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书写优劣进行比较, 添写笔画或移动笔画的位置, 而多媒体就具有这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写字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 而写字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写字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 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 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 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 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 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学字帖的风格、特点, 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 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 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 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 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添画”“临变”“移位”“比较”等方法, 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写出漂亮、美观的汉字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 加强学生的日常练习, 是提高和培养他们造型能力、记忆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 即人们常说的“悟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 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的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 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更为活跃, 敢于思考、乐于思考, 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摩完古人碑帖的同时, 还要从中取古人作品的精华, 有所创新, 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多种风格作品的临摩为基础;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 加以引导, 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欣赏能力

优秀的写字课, 不仅要教会学生会认字、识字、写字, 还应该训练学生对写字的欣赏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汉字的魅力一点一点渗透给学生。如把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笔画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汉字的结构规律等, 运用多媒体技术细致的演示给学生看。也可以把学生中不同层次的作业用扫描仪输入电脑, 让学生通过观察, 从中发现“闪光点”, 发现不正确之处, 并主动加以纠正,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写字水平,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让学生从小就对写字形成一种审美的积淀。

由此可见, 多媒体辅助写字教学确实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信息等方面也很突出。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 切实提高写字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7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助于课程的有效导入

直观体验,便于创设情境。如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歌曲,歌曲通过怀乡、漂流和呼唤三个感情层次表达了抗战初期人们对侵略者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要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笔者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播放了“九一八”事变期间的历史视频资料。通过这种直观体验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

剪辑和编辑音乐片段,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知识容量。如在《学堂乐歌》一课的导入环节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不同时代的多首校园歌曲进行剪辑,进而让学生对比思考。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很难在几分钟之内听到多首不同时代的歌曲。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增加了知识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助于课程重点的突出

借助视频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例如《浪漫主义音乐》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代表作体会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抒情性”。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主义作品的抒情性,笔者播放了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钢琴师》的片段,其中的配乐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影片的情节与作品的情绪十分吻合,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作品抒情性的理解。

借助影像了解音乐的创作风格。在《古典主义音乐》一课中,学生通过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来体会古典主义音乐典雅、完整与和谐的美,然而仅凭听觉的感受显得单一,不够直观。在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古典主义绘画和建筑的影像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古典主义的美学特征了解得更加明晰和深刻。

借助音像资料了解作曲家生平。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乐派的音乐巨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众多题材的音乐名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记录片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及时而全面的信息。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助于难点的解决

展示歌谱,直观分析作品。在传统的歌曲欣赏课上,歌谱大多要分发到学生手上,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实现试唱,但是要想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进行视听体验就显得比较困难。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歌谱,能使学生直观地体会歌词的内涵、曲调的结构以及作品表现中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通过影视作品体会音乐的情绪和意境。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传播了浪漫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为19世纪浪漫乐派音乐树立了典范。体会作品的创作思想一方面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音乐的体验。传统的欣赏是通过反复聆听进行的,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观赏电影《复制贝多芬》中《第九交响曲》首演的片段,再现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亲自指挥首演的盛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情绪和意境的理解。

运用视频了解乐器和乐队编制。要想实现对交响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的赏析离不开对乐队编制和乐器的介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通过对演出实况的视频欣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乐队的成员以及位置,直观地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还能体会演出现场的气氛。在音乐课上,有时会介绍一些独奏的乐器,比如演奏《江河水》的乐器管子,通过视频欣赏管子的演奏,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管子的形制以及演奏的技巧。

四、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助于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截取音频片段,突出音乐主题。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是音乐欣赏的核心部分。聆听环节主要有“初听片段、再次细听和完整欣赏”三个部分。例如欣赏《中亚细亚草原》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对三段主题反复欣赏和对比,体会“东方主题”和“俄罗斯主题”在风格和情绪上的不同,进而理解音乐形象。最后通过“完整欣赏”归纳总结出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点。在聆听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视听手段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联想 (或通感) 是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最重要的课堂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视听设备有助于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的理解。不同音乐作品有不同的创作环境,要想使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理解作品创作的初衷,还要充分发挥联想或通感的作用,把握好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与创作意图。

展示歌谱,试唱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离不开对作品主题的熟悉和掌握。只有熟悉作品的主题才能对作品的情绪、结构以及艺术形象有一个准确和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主题的学习除了反复视听以外,视唱谱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具备基本的识谱和视唱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上,应当鼓励学生注重音准和节奏等要素、正确地视唱谱例。例如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主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便于学生当堂试唱,体验力度记号对作品力度变化的影响,体会简单朴实的音乐特点。

展示歌词,直观分析歌词特点。运用多媒体能够对歌词进行直观的标记。歌曲《送别》是李叔同先生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的《梦见故乡和母亲》填词创作的。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当时由于缺少专业的作曲人才,大量的乐歌作品是爱国人士借用欧美、特别是日本的曲调填词创作的,所以“依曲填词”是学堂乐歌创作的重要手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依曲填词”的创作手法,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上设计了模仿歌曲《送别》进行校园歌曲填词的创作活动。首先,让学生分组创作歌词,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投影设备将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首先使学生理解了“依曲填词”的创作手法。其次,让学生自己创作歌词、表达真情实感。这次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歌曲的学习兴趣,体会到这些“老歌”不可没灭的艺术价值。

五、结束语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 篇8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在过去的写字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是利用“小黑板”“纸卡片”“偏旁部首游戏”进行教学, 由于其形式的局限性, 教学方式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辅助写字教学, 可以在教学中花费较少的时间而获得较大的成果。运用多媒体的声音、色彩、动感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如运用孩子喜欢的识字卡通片, 播放识字故事等, 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 激发学习新奇感, 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使用多媒体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纠正学生不良的姿势和方法至关重要。在写字过程中, 执笔的姿势, 坐姿、卷面的清洁程度等表现一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好与坏。我们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外, 还引进了多媒体。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直观特性, 有针对性地演示, 进行规范训练, 再个别纠正, 就能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势和书写方法, 逐步养成不摆好姿势不动笔写字的习惯。同时运用多媒体显示不良姿势造成的严重危害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可以把学生平时做作业的姿势拍摄下来, 放给他们看。让学生看后自己纠正。由于这样做, 不但新颖, 而且很有趣, 有时学生常常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 自我改正, 再加上同学老师的指正, 很快就纠正写字的姿势, 并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激励学生奋发练笔的进取心

多媒体集计算机、录像、动画、音响等功能于一身, 它所演示的内容图像清晰、动态感强, 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低年级段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 爱看故事片, 抓住这个特点, 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 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学到知识。在教学中, 挑选书法家从小练习写字勤学的故事、轶闻趣事、著名书法家的电影片段, 穿插于讲练的过程中, 利用电教媒体出示名家、名作, 同时加以点评或讲名家的故事, 激励学生奋发练笔的进取心。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领悟要领, 逐步掌握方法, 坚持不懈, 使学生身临其境,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起到调节、放松课堂气氛的作用。在练习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书写, 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 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 有利于写字效果反馈评价

评议是写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 可以使学生发现成功之处, 从而增强写好字的信心;也可以找到不足, 予以纠正。在以往的教学中, 受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限制, 对写字中出现错误共性的分析仅限于教师举例讲评, 缺少学生作业的直观分析, 存在描述不清, 展示不明, 展览滞后等不足。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实物投影为写字教学的反馈评价带来极大的便利, 利用多媒体设备, 不仅反馈及时, 而且省时、省力、面广、量大。学生在课堂练习时, 教师把学生作业通过实物投影, 直接从运笔、结构布局的角度进行评价, 如“某同学写字点画到位”“某同学写得结构严谨”, 等等。由于投影放大, 在笔画的写法上、摆布上更能一目了然, 更能细致地讲解作业中的笔法、结构的优缺点。一方面可通过投影仪, 把学生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和范字并列投影在屏幕上, 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距, 及时引导矫正, 当堂反馈评价。当堂动手改正, 有益于强化学生的写字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另一方面, 还可以将学生写得好的字制作成优秀作品展览的网页, 进行展示、欣赏、学习, 激励学生专心读帖, 专心临帖, 增强把字写漂亮的决心。这样将练习和作业激趣相结合, 评练相结合,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提高。

上一篇:带电与不带电下一篇:井下压力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