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2024-10-08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共10篇)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1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 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但是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 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 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历史的学科特点, 一定要从学生、学校、课文的实际出发, 防止走向教学的误区。

●●运用多媒体手段, 但绝不失去教师的主导地位

过去, 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 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 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 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 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 部分教师总喜欢把一大堆相关史实一股脑搬上屏幕, 书本上有的也不例外, 看起来一堂课容量十分充足, 实际上效果却并不理想。试想, 如此一堂课, 学生对知识是否能真正掌握呢?同时, 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 课堂气氛拘谨且不灵活, 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因此, 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 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 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 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 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 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运用多媒体手段, 但绝不失去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 既要看老师的教, 也要看学生的学, 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 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 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 学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 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 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 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 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事实证明,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 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 (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 会使人感到疲劳) , 科学地运用多媒体, 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另外, 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会感到有张有弛, 精神也会非常饱满, 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 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运用多媒体手段, 但绝不能喧宾夺主、生搬硬套

多媒体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现在, 多媒体教学中有不少人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 教学密度过大, 屏幕切换过频, 繁多的资料使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多余的动画转移着学生的注意力, 繁杂的音乐效果震得学生脑袋疼, 一节课时间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白白流逝, 教学的重点、难点未得到解决。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 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 在多媒体演示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多媒体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进行, 教师需要靠录像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刺激学生的大脑, 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 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是, 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这样的效果, 找一些和课的内容并不十分相关的资料展示, 这样,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观看完相关资料后, 不知道用处何在, 只是觉得挺乐呵而已, 老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 努力扬长避短, 采取有效措施, 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面孔, 一颗颗求知的心灵, 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 去粗取精, 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 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吸收到最为精华的知识能量, 为学生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的求知之路!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多媒体 问题 正确方法

多媒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它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提供的互动功能。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多媒体与传统课堂教育密切结合,不仅考验了授课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

一、多媒体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常见问题

1.教育资源的贫乏

教学设施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高质量地进行多媒体体育教学。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里,体育教学模式花样繁多,甚至部分学校还设有体育科目网站供学生浏览。但是纵观这些网站信息,不是为了应对教育评估,就是长期没有更新,对体育教学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而在偏远或者贫困地区,有限的教学设备只能提供给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重点学科”,无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环境的先天不足,自身又难以转化体育教学模式,使得落后地区的体育教学多媒体化进程愈加缓慢。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非专业体育教师教学是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较差,不能生动、形象、具体地为学生讲解体育课程。如在教学民族舞蹈时,一段集文字、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教学视频,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因此,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二、多媒体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正确方法

1.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

(1)自觉克服客观条件下的不利因素

对于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的学校,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单位的经验教训,尽可能实现体育教学多媒体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只能依靠自身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多媒体教学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生的思绪引入教学课堂。因此,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2)规避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不利因素

小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力,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则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常常被精美的画面吸引,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解体育的理论知识,这样反而不利于体育课程顺利、有效地开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3)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为体育课程增加色彩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时,技术不熟练的教师难免会紧张,总是担心出错。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打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还会让学生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

2.培养学生课后自觉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训练的习惯

在不同的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也有所相同,所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还要在课后和家里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师、长辈、同学的帮助与指导,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督促和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练习,引导他们观看多媒体视频,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学生做得好,教师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感知体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某一种运动形式的了解,更好地陶冶学生的体育情操。

参考文献:

[1]项亚光,徐金山.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杨家瑜,崔强.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3]马亚军.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3

首先, 我们肯定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缺陷,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一、可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以原理、过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 在传统教学中, 枯燥的理论讲解常常让学生昏昏欲睡。而多媒体教学, 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进入一个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讲《利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之前, 先视频播放了一段葡萄酒的广告词。悦耳的音乐、优美动听的语言, 一下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 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可以突破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生物的教学内容中, 微观的、抽象的东西较多, 特别是一些生理过程历来是生物教学的难点, 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 但如果将这些知识制成课件, 一步步展示各阶段的变化, 使枯燥的描述和数字转化为丰富的画面, 那就无需老师耗费太多口舌, 知识已经非常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灵动性,

三、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的特点, 它可以将教师课前收集的材料信息瞬间呈现, 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准确的语言总结出来, 还可将准备的习题一并列出, 减少教师画图板书及抄题的时间, 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增加了课堂容量,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

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图形的能力

近几年来的生物高考题, 通过图形、图表来考查基础知识是最常见的形式, 也是学生最怕的一类题目。而借助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物质的空间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 使学生的空间概念得以建立。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上习题课, 老师准确的指着图形中的某一处讲解、分析, 学生会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点,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和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等。

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必然会带来种种好处, 但是过多地或不正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会适得其反。我发现在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 大多数老师只忙于完成课件的展示, 按照预定的计划播放生物概念、过程、总结等图片, 没有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也没有让学生参与思考、质疑。这种做法会遏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弛。

二、生物课的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教学的知识性

多媒体教学展示教学内容, 大多只能使学生仅停留在对结构和现象的认识上, 而不能很好地体现一些生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观看, 忽视了重难点知识, 往往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回忆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 记录下的课堂笔记零碎、没有条理, 这对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 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生物课的多媒体教学容量过大, 成为新的“满堂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大容量、多信息、快节奏, 这通常会导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用大量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把课堂填的满满的, 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 并且没有思考的空间。我曾在几节多媒体课后, 询问学生感觉怎么样, 许多学生回答听得太累, 内容太多了。这样的教学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 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

四、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生物教学

目前, 有些学校受实验设施、实验人员的限制, 用课堂播放多媒体课件来代替生物实验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因为生物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理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得出的。另外, 在实验活动中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也不是通过观看课件能达到的。

有的老师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 而黑板上的板书具有相对的持久性、稳定性, 板书内容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 把重点内容板书出来, 学生记录下来, 也便于学生巩固记忆。

有的年青教师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一味追求动画、声音、视频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这些做法确实可以使老师上课很轻松, 使自己的课听起来也很精彩, 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刍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篇4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在引起一场教学革命。它正在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以及师生关系,为个别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主、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虽然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曾经批判传统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兴趣为主、以儿童的活动为主的主张,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教学仍然离不开课堂,离不开教师,离不开课本。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信息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现在两岁的幼儿就会摆弄iPad,从游戏中获取各种知识。互联网把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当我们许多学校还在禁止学生把手机带进学校的时候,手机上已经可以下载各种课程。面对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知识。那么,教师的作用何在?教师要用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于他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收集和处理有益的信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正在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要抓住这个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通过互联网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同时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当前许多教师把使用电脑编制课件作为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方法。实际上,制作课件只是信息技术最初步的运用,远远没有发挥信息化的真正功能。学校应该建立互联网的服务站,做到班班通、家家通,为全校师生、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创造条件。

教师上课使用课件要适当。课件固然有它的优势,它能够把事物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它可以把宏观的东西缩小,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抽象的符号变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可以通过画面、动漫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仍然会陷入教师的独家表演。学生与课件是一种人机的关系,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体现出人与人的交流。课件往往有以下几点局限性:第一,它会束缚教师的思维。课堂教学常常千变万化,学生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预见的情况。而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往往具有固定性,遇到课堂中的变化难以即时调整,缺乏灵活性。第二,缺乏人情交流。例如,课件里有一个圆,学生的感知就是一个圆。如果教师在黑板上一笔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学生会感到惊奇,会有一种与教师情感上的交流。第三,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个概念出现在课件上,学生的感知往往一带而过。如果教师在黑板上把一个概念慢慢地写出来,学生会一面感知一面思考。因此,我认为,教师使用课件要适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教师无法表达或者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表达的内容。虽然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但教师毕竟闻道在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显示自己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今天,平板电脑已经逐渐走进课堂。据报道,荷兰已经有11所学校运用iPad数字化上课,不再使用纸质教材,他们认为这是将来发展的趋势。我国也有一些学校开始试用电子书包。我观看了几堂运用平板的课,感觉平板教学,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但是仍感觉,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只是在平板上选择教师设计好的答案,无法反映学生的个性思维。运用平板上课,如何发挥信息化所具有个性化、网络化的特点,还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现在国外出现一种“反转式教学模式”。什么叫“反转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课堂里听课,回家做作业,“反转式教学”是在家里网上听课,到学校教室里讨论、做作业,教师给予辅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的进度往往只按照中等水平的学生,这就会使一部分聪慧的学生觉得教师讲得太慢,感到“吃不饱”,而一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又会觉得教师讲得太快,跟不上。如果把课放在网上,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很快地学完应学的课程,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反复播放网上的课程。当然,网上的课程要制作得好,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而且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把“反转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教师把课堂的讲课挂到网上。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听课,有必要的话回家还可以在网上再听课。这就要求教师把课件做得精当。北京市通过云计算已经把一万节优秀教师的课挂在网上,让学生选阅,这是使用信息化很好的实例,可以把优质教学资源运用网络传播到各个学校。这是扩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很好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我觉得应该正确处理好“器”“技”和“气”三者的关系。“器”指的是工具,是硬件,即电脑硬件。这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这是信息技术开发研究的任务。“技”指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包括制作软件和使用软件的能力。对一般老师来讲,主要是要掌握使用已有软件的能力。“气”指的是内容及其包含的人文精神,即神气。(中国传统文化很看重“气”字,如“气魄”“气概”“浩然正气”,就是讲一种精神,我这里为了与“器”和“技”一个声韵,所以用了这个“气”字),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就要着重研究这个“气”字,选择好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使它与教师的活动配合起来,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的作用已经消退。这是不正确的。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作用不是消退了,而是加强了。电脑要靠教师去使用,要求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平台;要求能指导学生正确采集有益的信息和处理信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要知道,信息不等于知识,有益的信息才是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需要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并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成为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光靠“器”和“技”是解决不了的。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机器代替不了的。

2012年3月,经合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摇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报告介绍了“21世纪技能评估与教学项目组”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研究机构的250多名研究者的意见,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并且说明“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替代的。”可见,机器是永远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5

一、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 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过去传统的靠着一块黑板, 靠着一支粉笔, 靠着一本课本和靠着教者的空洞说教,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时多媒体凭着其独特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中一展身手。

如教《飞红滴翠记黄山》时, 我利用多媒体下载了有关黄山的丰富资料:徐霞客手写真迹, 迎客松、莲花峰、天都峰、云海、日出、温泉等的图片, 《话说长江》电视片……在课堂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 学生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对黄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临其境, 从而也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丰富资源, 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仅仅靠教材、教参, 这样的信息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丰富教学资源, 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注重课内外知识的延伸。

如教《明天我们不封阳台》时,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 收集了一些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图片, 如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飘浮着朵朵白云的天空, 那一群群在蓝天下移动的羊群……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心旷神怡, 感受到了自然地美好。但是有一段录像呈现的景象却让学生们触目惊心:咆哮的洪峰、焚毁的山林、流失的水土、皲裂的农田、被捕猎的动物、灰尘满天、垃圾成堆……人类的美好家园被破坏, 自然对人类进行了无情的惩罚。看到这些, 学生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的心理, 从而更加增添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本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不仅丰富了课堂资源, 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提高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3.发展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形式的丰富多彩, 手段的直观形象, 形象的具体可感, 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加上多媒体问题设计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教杜甫的《登岳阳楼》的诗句“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这句诗既是写实, 也用了想象的手法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了杜甫的阔大胸怀。此时我先展示了多媒体课件中杜甫站在岳阳楼上登高远眺的插图, 让学生进入画面进行思考和感受。接着又介绍了杜甫的另一首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展现杜甫站在秋风中看着群童抱茅的无可奈何的画面, 并结合诗句中的句子“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诗句, 让学生再次领会到杜甫那阔大的胸怀, 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这两张插图, 学生既锻炼了观察能力, 又理解了诗句的内容, 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虽然有很多优势, 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有效使用多媒体, 真正做到优质高效, 是每一位教者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使用多媒体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我们对多媒体要有正确认识和定位, 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课堂中只能是一个配角, 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一堂课教师只是点点鼠标, 让学生随着课件上的内容走, 那么教师的示范作用、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也多被多媒体取代了。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微妙, 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句温馨的提示、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都是一种动力, 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绝佳方式。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如果所有内容都依赖多媒体, 可能就会错过课堂中随时出现的一些生成, 错过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灵感和创造, 会遏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学生, 也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还阻碍了自己的想象和体验。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 根据教学的需要, 恰当、适时地使用, 不要逢课必用。

其次,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它以语言作为媒介, 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美好的遐想, 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过程,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感悟, 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 用一幅幅画面和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 那么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文字的品味能力和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会被弱化,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中占了一席之地, 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如何准确运用多媒体, 会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6

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是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尤其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它既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又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其次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语文课有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最后是语文学科的广博性、开放性。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发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基于上述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性质, 教师在选择应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或应用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时, 应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注意区分不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注意课件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适时采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例如, 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 可以找纪念碑各个侧面的图片或视频, 做成Powerpoint课件或CAI课件, 学生很感兴趣。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纪念碑, 而且在讨论文章的说明顺序时, 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同时革命烈士百折不挠、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让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协调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使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问题和思维、信息交流与反馈等动态过程实现了适时互动, 而且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增进情感体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 学生无法看到, 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满意解决。因此,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协调运用讲解、谈话、演示等方法, 以学生学习为主线, 合理安排师生的教学活动, 能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 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

2.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具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的功能。阅读同时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叶圣陶先生说:“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阅读能力提高了, 还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实际教学中, 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 阅读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严格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 通过教师的配乐诵读, 通过相似的音乐或图画背景,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感悟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良好思维的基本手段。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 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 让学生自己发问, 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 并显示在屏幕上, 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 教师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 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初中英语教学,教学效率,运用原则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集文、画、声、像于一体, 它直观、形象、生动,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

1. 运用多媒体, 创设生动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支撑。在课的开端, 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仿佛一把金钥匙, 能够开启学生兴趣之门,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在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生动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这一内容, 先给学生播放一段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对地震有直观的认识与真切的感受, 深刻地认识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与痛苦,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与探究欲望。在课文讲解完成后, 教师发现许多学生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显然, 这一课时的教学触动了学生情感之弦,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 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创设直观生动、可视可闻可感的教学情境, 能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实效。

2. 运用多媒体, 优化学习环境,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兴趣、情感对于学习的推动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优化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设爱学、乐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发展语言能力。如, 笔者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1 Star Signs (Reading) 时, 先用多媒体映示富有情趣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十二生肖图, 并介绍学生所熟悉的诸如姚明、刘翔等明星的生肖。学生很快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吸引住了, 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接着, 笔者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十二生肖及不同的生肖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兴致盎然, 乐此不疲。特别是当介绍到自己的生肖和性格特点时, 学生思维敏捷、激情飞扬, 个性与才思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语言技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 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不能代替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使用多媒体要做到科学、合理。为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服务并取得理想效果, 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时, 务必遵循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1. 视思结合原则。

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 视听与思考应紧密结合, 不可分离。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视听, 但倘若只有视听而缺失思考, 则会达不到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2. 优化组合原则。

教学过程中, 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与合理配合, 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应是目前条件下最合适的、最佳的。选择教学媒体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媒体的特点与功能。选择教学媒体时, 要注意选择那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的媒体, 通过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促进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接受知识, 从而增强学习实效。

3. 恰如其分原则。

“恰如其分”就是要做到适度。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乱用、滥用, 则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一个“度”, 既注意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 又注意在“量”的方面进行控制, “过”与”不及”, 都不可取。既要发挥多媒体应有的作用, 又不能让其在课堂上“泛滥成灾”。

4. 彰显主体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也是英语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代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和启发, 不能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思考、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反馈活动仍然要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 这样才能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中要遵循相关原则, 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0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01) .

[2]陈玉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03) .[2]陈玉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03) .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8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容。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传授了英语内容。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情景播放向学生呈现英语的词汇、语法的表达。 这种方式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解说, 使学生更容易并且更轻松地接受英语内容, 使课堂内容变得更有趣, 学习英语的氛围会更轻松和愉悦。

2.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有一些情景模式的播放,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就情景模式进行角色分配和模仿。 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开心地领会英语的语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为学生将来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会播放一些图片和影视资料, 这些都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不会再感觉英语课堂的枯燥乏味。 再加上教师让学生进行的情景模仿表演, 学生会通过角色自己组织语言, 想象自己模仿人物的性格和个性, 加深对所要表达的英语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不恰当

1.多媒体的使用过于频繁。 自从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 教师就大量播放多媒体, 减少对于课本内容的解说, 学生只是对多媒体的画面有很浓厚的兴趣,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多媒体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 所以一堂课下来, 学生只是浏览大量的图片, 没有学到多少书本上的英语知识, 丢失课堂本身的内容。 这使得多媒体教学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学生只是对于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产生了兴趣, 并没有对英语本身的内容有多大的兴趣。 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2.多媒体的内容太多。 多媒体教学方式被采纳之后, 教师备课时会加入多媒体课件, 但是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太多, 学生根本没反应过来这个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已经更换成下一个内容。 这种现象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使他们对于英语没有多大的兴趣, 课堂气氛也不会活跃, 失去多媒体本身的意义。 多媒体的内容太多, 导致教师所说的内容太少, 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 这会造成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是很好, 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英语学习能力。

3.没有有效地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 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后, 并不能很好地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好的, 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 不能很好地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教师只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和动画效果, 丰富学生的视野, 却忽视传统教学中对于英语语法和学习重点的教学。 这使得学生只学到英语的词汇, 却没有办法真正掌握语法。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学科。

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1.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方式。 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时候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反而会使学生的思想不能集中, 丢失课堂的中心思想。 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插播多媒体课件, 在需要锻炼学生听力和情景模仿时打开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内容不要过多。

2.多媒体的内容应抓住核心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抓住课堂内容的核心部分。 有的教师会觉得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比较好, 将大量的图片、动画放置于课堂中来播放, 使多媒体内容过于繁琐。 这种模式会使学生没办法掌握课堂重点。 教师应当归纳总结课堂重点内容, 将有关课堂内容的多媒体内容在课堂中有效播放,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记忆和学习。

3.建立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也不应忽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英语教学相结合, 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生的听写能力和情景模仿能力, 而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英语的语法理解和词汇的记忆。 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二者的优点, 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两种教学模式, 真正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新课改的实行下, 多媒体虽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但是并没有被教师们正确使用和理解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主要的教学方式, 使多媒体内容过多, 没有抓住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更好地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 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反而成为教学方式的累赘。 因此, 教师应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 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内容,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使其更好地被运用到现代教学方式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课改的实施把多媒体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重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方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作者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周亚君.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 2014 (07) .

[2]陈玉菁.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扬州大学, 2012.

[3]林丽.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赵国霞.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08) .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语文新课改倡导创设情景,结果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用多媒体演示,这样一来,写字的过程没有了,笔顺笔画也看不出来。还有的教师把课本上的图画做成课件,再用多媒体演示出来。甚至有的地方评课,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而且不管该不该用,用得好不好。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误导。新课改强调设置情境,但设置情境并不一定都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许多情境的设置是基于生活的,根本不需要昂贵的器材。比如,地处江南水乡的学生学习荷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图,如果改成让学生给荷花配图不是更好吗?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夸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也不应该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这个世界的音乐》和《神奇的极光》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声音和极光的彩色图片,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不同动物的声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妙用电子信箱实现个别教学和提高书面表达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要求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信箱每周给我发两封邮件,内容不定,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均可。起初,他们还有些拘谨,渐渐地在我的鼓舞下,他们胆子大了,话题多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朋友式的真情交流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作文均能言之有物。当然,这种交流要注意即时认真回复邮件,不可敷衍了事,同时对于学生片面甚或是错误的想法,不能简单否定,而应晓之以理地去说服他们。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完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但是, 通过这么多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切身体验, 我发现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而是固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 作业提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创新和自主学习, 最终也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我认为现在的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而摈弃传统教学模式,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挥其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很好的融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我的想法。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板书、课本就是我们课堂上的三大法宝。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利用视、听、说,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图像、视频、音乐、图文等综合信息,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同时, 信息技术教学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然而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提出之后,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风靡教坛, 冲击着传统教学, 认为传统教学“粉笔十黑板十一张嘴”那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已经过时了, 没有多媒体多元化精彩纷呈, 大有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之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不能一概而论, 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 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 有其存在的空间和理由, 且是不可取代的存在。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无先进落后之分, 关键在于有效的运用。在教学中, 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 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机组合、整合, 才能做到优势互补, 协同发挥教学功能, 有效提升教学效益。

经过这几年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隐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比传统的教学要复杂得多, 就制作课件这一点对教师而言, 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教师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学, 一味的追求课件的完美, 似乎更愿意把一节课所需要讲解的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上课只要照本宣读就可以了。所以从课件素材的搜集到课件的制作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这过程中, 教师有可能忽略了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补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情况的掌握, 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有的教师为了方便, 将课件自动播放, 不再讲解或板书。这样, 教学由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 变“人灌”为“电灌”, 而教师成了放映员, 这就违背了教学原则, 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了兴趣和主动性。

那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携手传统教学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思考:

1 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时机

是否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教师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选择使用。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 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 不可喧宾夺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教师针对学生个性所进行细腻的情感交流, 是计算机无论如何也模拟不了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例如学生的自己动手实践也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学生的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情感体验的必要途径。媒体直观演示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操作, 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所经受的动手能力、分析推断、观察思索能力的锻炼, 在动手操作中的情感、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 都是不能单用媒体演示就能达成的。因此, 要正确把握好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机, 让它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助手。要正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做到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信息素养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课下练习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活用信息技术, 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任务, 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素材。由学生自己或者分成几个小组结合学习任务, 查找有用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加工, 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和辨别能力, 养成认识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不能一味的认为让学生动手了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让学生上网了就是在提高他的信息素养。在这过程中教师除了是传统教学的教师的角色, 更应该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掌舵人。既要让学生放手自己动手, 自主学习, 又不能一味地放任自由, 既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也要让学生遵守信息道德, 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 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对于需要经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得出的艺术形象和效果,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如果教师急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将图像和画面展示给学生, 学生被精彩的图像和画面吸引, 没有认真地去想象与联想, 这就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 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当中, 要注重实用性, 避免片面追求艺术性和形式主义。比如, 在课件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太花哨的背景色彩、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不要频繁的切换媒体等, 这些都有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令人眼花缭乱、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4 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过程, 同时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在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 由于教学平台和网络的交互性, 教师和学生同为学习者。教师要成为主动学习的榜样, 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这样,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自主交流, 进而形成多方位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学生演示”、“课堂测验”、“双向对讲”、“远程遥控”等功能, 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交流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在课堂外师生之间同样可以借助“Blog”、“班级网站”、“班级群”等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实现与学生之间实时或者非实时的交流和讨论, 甚至是课堂评价,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进师生感情。

上一篇: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教育下一篇: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