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多媒体技术(精选6篇)
印刷多媒体技术 篇1
进入21世纪, 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 世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所谓“全媒体”, 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 如文、图、声、光、电, 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正在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和速度影响媒介的传播方式, 而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媒体则显露出被边缘化、被淘汰的趋势, 这迫使媒体人开始为自己的职业恐慌, 他们担心印刷媒体会慢慢死去。
然而由此预言印刷媒体即将衰落为时尚早。套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正如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所言:“只要顺应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发展, 顺应当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变化, 顺应媒介融合的新趋势, 顺应公众和传媒市场的新需求, 传统媒体就能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办一张“我”的报纸
从某种程度上讲, 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是决定印刷媒体应对全媒体挑战的关键因素。消费者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推动着印刷媒体调整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
印刷媒体的传播对象是“较大数量的”“不定量的多数”的受众, 而全媒体传播受众是“个体”, 我就是“我”, 印刷媒体适应全媒体受众需求, 积极进行结构调整, 向网站提供新闻资讯, 经营自己的网络版, 已成为国内外报业的新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最终实现利益的共享。印刷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的角色已深入人心。在适应全媒体的过程中, 印刷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在报道中坚守负责任、可信赖的新闻理念。印刷媒体运用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最重要的是印刷媒体新闻人精心筛选事实、精心制作新闻, 传播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受众依赖印刷媒体, 并习惯于在印刷媒体中寻找答案。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来看, 互联网最初只是一个内容展示平台, 写微博, 再进一步发展网民在网上购物, 网络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平台。在全媒体背景下, 印刷媒体与其他新闻媒体的竞争中, 必须摆脱向网站提供内容的惯性思维, 必须由原创能力转化为影响力。新闻原创不再仅仅指以采访的方式获得独家新闻, 它也包括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与结构、形式上的创新。
或许有一天, 印刷媒体与新闻受众融合、互动、共动, 根据“我”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质, 满足“我”的需求, 邀请“我”参与新闻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报纸的主编、编辑根据“我”的吩咐策划、采编和组织稿件, 报纸只刊登与“我”有关的新闻 (含影响“我”和“我”影响的人和事) 。新闻受众通过与印刷新闻媒体的互动, 实现了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这是一份“我”的报纸, 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报纸, 这是一张有归属感的报纸。
关于“我”的新闻, 以“我”的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为主线, 挖掘“我”的重大事件、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的事实并作为切入口, 将多媒体的报道理念、运行模式和操作手法贯穿于“我”的新闻生产的全过程, 体现在报道策划、新闻采集、编辑加工和传播营销等各个环节。在与“我”相关的重要、重大、重点的关键阶段, 推出“我”的报纸, 成为“我”的历史见证。
新闻要会讲故事
传媒界一直有“内容为王”的说法。从一定意义上说, 随着媒介融合的程度加深, 印刷媒体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 取决于经营“内容”。在内容生产和制作方面, 印刷媒体总能给人们带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电视通俗化而浅显的内容相比, 印刷媒体给人们提供了启迪思维的原材料, 并且从大量的事实、缜密的逻辑、丰厚的知识中展示深刻和远见。数字化、网络化时代, 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相当数量的人甚至不能坐下来安静地读书和思考人生意义。当他们越来越意识到空虚无聊与沉闷单调、越来越渴望获得精神的慰藉时, 就只能依赖印刷媒体的帮助了。
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媒介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有多大, 具体说来, 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有多广、报道的领域有多宽、报道的区域有多大等。媒介新闻传播的内容是由媒介的性质、办报 (台) 宗旨和受众对象的需要决定的”。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时代周刊》就开始把新闻故事提要放到封面上。由于特殊的原因, 我国新闻类周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以新颖的“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传播新闻内容, 以独家和深刻的新闻内容解析新闻背景、拓展新闻内涵, 及时、客观、平衡、全面地为读者提供一切有可能影响人们生活状态的重要新闻和信息, 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需求激增的需要, 成为读者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和意见领袖, 实现了媒体的环境守望职能。
尽管新闻媒介在增加, 但绝大多数人认为, 新闻受众已经严重分流, 他们关注全媒介, 被全新的新闻渠道吸引。在此过程中, 新闻受众的兴趣似乎从严肃新闻转向了趣味新闻。与印刷媒体竞争的, 除了广播电台电视台, 还有博客、闪客、微客、短信等, 形成“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人”的局面。
尽管新闻故事的核心是为读者已经知悉或欲知未知的事件提供语境、额外的细节以及对事件的解释、评论, 社办新闻类刊物也陆续推出了“封面故事”, 但是重要的新闻故事过于官方化、程式化, 人物新闻成为光荣榜。我们常说, 新闻就是讲故事。但是, 故事讲什么、怎么讲, 却又是我们最为困惑的问题。杰里·施瓦茨 (Jerry Schwarts) 在其所著《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一书中说:“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 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 让人觉得有趣, 以这种方式整合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 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 而是真实的生活。”如果以真实的细节、细腻的笔触, 以平实的叙事代替了“总结式”拔高、“枯燥式”说教,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新华每日电讯》去年3月开设专栏“身边的感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身边的平凡人物、普通群众的故事, 展示普通百姓的崇高精神与高尚品质, 体现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先后推出了《从“郑百万”到“爱心爸爸”:郑安宏用大爱诠释真情》、《“你的心就是金子”———古稀老人39年赡养17位“爹”谱写大爱》、《在无音世界里笑对人生的失聪女孩朱赛楠》、《姬瑞芬照顾偏瘫婆婆九载传佳话》、《大爱无声———黄骅市民热心相救冰河遇险5位异乡人》、《“谁也不会不管”———专访河北省黄骅市冰河救人英雄》、《80岁离休教师蒋国珍:节俭度日资助学生2万余名》、《76岁老人十年如一日刮除城市“牛皮癣”》等报道, 通过细腻的场景描摹和对人物动作、语言的生动刻画, 用心记录下存在于身边的善良与美好, 语言质朴, 却非常入情入理, 真实感人, 引起读者共鸣, 产生鼓舞人心的力量。
尽管电视、互联网青睐戏剧性的、充满令人激动的影像故事, 而印刷媒体的新闻故事同样希望新闻故事点缀着充满感染力的叙事和令人感动的图片。印刷媒体人必须更加重视新闻真实的原则, 更加重视新闻细节的创作, 这是职业记者制胜的武器。试想一下, 周末是身心放松之时, 我们希望以平和的心情来看报刊, 了解一些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的有趣新闻故事, 看看以细腻的笔触叙说真实入微的细节, 感同身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聆听身边感动人物的心声, 启迪升华人生真谛, 这样开启的阅读之旅将是愉快的和有意义的。
信息组合多视角
全媒体背景下, 多样化新闻已成为新闻受众把握信息的一个主要方式或途径, 多视角新闻也成为无所不在的人类表达与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在尊重个性化受众需要的同时, 印刷媒体不能忽略媒体的信息整合功能。
多视角解读新闻。由于新闻线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新闻受众也分布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 印刷媒体职业人从选择新闻、“议程设置”开始, 就应考虑从不同视角策划、报道、解释新闻。当新闻顾及了庞大的多样化的新闻受众、包含了多样化的观点时, 那么新闻就逼近了事实真相, 新闻内容真实、准确、客观, 努力做到公正、平衡、完整, 避免了“同质化”新闻, 使报道清晰、令人信服。赢得新闻受众的信赖, 是衡量优秀新闻媒介 (机构) 的重要标准。
全媒体背景下要求新闻编辑具备新闻判断力。新闻判断是指编辑决定哪些新闻重要以及如何呈现新闻。编辑操作过程的核心是新闻判断, 新闻判断是由新闻价值观决定的, 它是编辑们据以衡量事件和议题重要性的标准。真实、客观、即时、贴近、平衡、反常、有趣等因素, 都可以作为新闻判断的依据。
多视角阅读新闻。新闻受众阅读新闻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据研究, 人类今天接收信息70%要依靠视觉信息, 因此, 新闻受众更愿意选择“速读、易读、悦读”新闻, 扫描式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性、忽略性, 如果新闻报道没有醒目的关键词, 没有清晰的提示和标志, 没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就难以抓住受众飞速转动的眼球。
激“活”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应该告诉读者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要使新闻标题出新出彩, 就要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 巧用主动语态动词 (现在时或将来时) , 变抽象为形象, 以动制静, 化虚为实, 吸引受众视线, 令人过目不忘, 耐人寻味。
扮“靓”新闻版面。一版是报纸的脸面, 如何在“黄金版面”上刊出抢眼的大照片, 是办报人必须解决好的一大难题。新闻照片真实性、新闻性、客观性, 是新闻照片的魂。但是这并不妨碍新闻照片追求真实、生动、感人。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
视觉元素直观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实现视觉冲击与人文关怀, 实现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易读的信息图表。信息图表因其简洁直观、冲击力强、易于理解等优势, 日渐成为流行的新闻传达方式。在印刷新闻媒体从可读、必读走向易读、悦读的过程中, 信息图表不仅扮演着新闻事件“特种兵”的角色, 而且成为印刷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和增长点的一个体现。在实际应用中, 信息图表既独立报道新闻, 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辅助其他新闻报道。当前, 信息图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统计图表、地图、趋势图、平面示意图、立体仿真图等, 许多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通讯或文章, 借助信息图表有助于帮助新闻受众减轻阅读时的费力程度, 增强易读性。同时, 一些零散的、孤立的新闻信息通过信息图表进行有机整合, 实现了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弥补了新闻版在服务性、知识性上的不足, 扩大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有效的版面设计。有效的版面设计越来越重要, 因为新闻受众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报纸、杂志等以报道为主的新闻媒体必须与电视这样的视觉媒体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反过来, 电视也必须用有力的图表设计抗衡印刷媒体的报道深度。未来各种媒体的编辑都需要牢固掌握基本设计技巧 (《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规程》, 展江、霍黎敏主译) 。版面简洁、整齐、统一、大方, 符合以简为美的现代审美取向。新颖的创意、精美的设计引发读者共鸣, 留下无尽回味。
结语
全媒体背景下, 印刷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政策、体制、机制还有人才。不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思想观念。“内容为王”是印刷媒体的优势, 是其他新闻媒体的基础, 然而也仅仅是基础。印刷媒体只有突破惯性思维, 加快战略转型, 加强内容生产和调整传播方式, 加强与新闻受众的互动、共动, 以有趣的新闻故事吸引和感染受众, 多视角地进行信息整合, 其主流传播地位才无法被撼动。
(作者单位:新华社办公厅)
编校:张红玲
印刷多媒体技术 篇2
印前技术的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间,很少有哪个产业像图像产业那样经历了如此多的革新。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的图像复制工艺流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图像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规模计算机控制生产的时代。现在的目标是通过电脑管理使工艺生产更稳定,流程更简单快速,品质更出色。
从彩色打印机诞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就已开始了数字式打样的尝试。随着各种专业色彩管理软件的出台,高精度、大色域、低成本的打印机的普及,数字式打样的各个瓶颈都已击破。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实验室的半成品,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被接受与认可,并已工作于生产第一线。一些技术领先的印刷公司已经开始得益于数字式打样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数字式打样的稳定性为依据调整生产工艺,来提升印刷品的整体色彩品质。
目前,数码打样虽然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打样, 两者将同时存在较长的时期。但随着CTP 不断深入及人们对印刷品质量及印刷速度的要求,数码打样以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CTP 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印刷品质量,并且更环保。今天CTP 在全球各地安装使用已经超过十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年来在中国更如雨后春笋, 一下子安装了上百台, 几乎所有用过CTP 的印刷企业,都表示使用CTP 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CTP 具备的优势,具有表示网点记录质量高、网点变化小、能够较好地记录调频网点、高光和暗调网点再现性好、阶调层次范围大,不存在灰尘、胶片边缘的晒版问题,印版的套准精度高。在时效优势方面,通过使用数字化工作流程整体缩短了印刷生产时间、提高了时效性,省去了印版上脏点和胶片边缘的手工修整时间,应用数字化油墨预设技术节约了调节印刷机的时间,记录重复性好,补版时间短。在成本优胜方面,省去了胶片及其显影加工的成本;降低了试印废纸、油墨、润版液的用量;提高了印刷机、印后加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人员成本。
印刷技术的变化
印刷机的标准机型上,配置了完善的自动化装置,如自动纸张尺寸预调、印刷压力调节、套印调节、自动给墨调节、自动上版、自动收纸等等。通过这些自动化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调机准备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胶印机上还配备了标准的远程电子诊断系统。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联机来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诊断或操作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如果说印刷机组为印刷机的心脏,那么控制部分则为当之无愧的神经系统。它可以在完全数字式的数据交流的基础上实施数种自动化模块,直至整个印刷厂联网,以优化印刷机的使用和企业管理。
印刷机上的人机界面可以直接对整个印刷机的输墨装置、供水装置、套印装置、颜色控制、自动清洗、串动调整、印刷质量控制等进行控制操作,并能对整个机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并把故障显示出来。这大大方便了操作者的操作控制及机器故障的排除。同时还可以同其它印刷机、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种PPS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相连,真正实现印刷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UV 印刷技术随印刷机的发展而发展,UV固化油墨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印刷工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促进了市场对组合印刷工艺需求的增长。UV 固化油墨自20 年前进入市场以来,已经有了显着的进展,在印刷行业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人们乐于采用的一种油墨固化工艺。迄今,UV固化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其他印刷工艺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UV 油墨中不包含挥发性的成分,如溶剂或水,不会使色彩和印刷
特性产生变化。在印刷中UV 油墨容易保持色彩和粘度的稳定,一旦在印刷前将墨色调整好后,在印刷机上的调整工作量就非常之小,也无须再加入其他的添加剂。印刷中途停机时,在光辊和网纹辊上的油墨也不会干燥。UV 油墨层的表面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UV 油墨具有很高的遮盖力和光泽度,印品的清晰度也很高,能充分体现出最终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当我们商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时候,希望不要过多地去人为比较谁强与谁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包装印刷企业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装与能源消耗、环保的关系已提上日程,包装的发展应该适应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充分考虑民众的生活状况,商品包装要求严格执行涉及的法律法规,包装印刷企业在生产包装产品时就应该为民众着想。通过努力,将中国包装印刷产品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包装印刷产品品质的提高,是由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科技进步的促进,改革开放的实施,管理方法的进步,人才素质的提高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对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的新要求,迫使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国际贸易的扩大交流,不仅促进了印刷品数量的成倍增长,而且强化了包装印刷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印刷多媒体技术 篇3
在绵绵细雨、满目葱翠中,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徐建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率队的印刷媒体寻访团(以下简称“寻访团”)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了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重点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厂旧址、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等地,实地了解当时的苏区印刷业发展情况和整体装备水平。通过现场展示的文物及历史资料,寻访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了印刷在革命年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禁不住透过那一台台静静摆放、布满历史印记的铅印、石印、油印设备,以及悬挂于墙上的工厂组织机构设置图,怀着满满自豪遥想当年的印刷盛况。
在中央印刷厂旧址前,徐建国理事长发表简要讲话并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虽然那时中央苏区的印刷设备相对落后,但就印刷能力而言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准。8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印刷事业与当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短缺经济、落后工业发展到工业体量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印刷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但在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上依然有差距,这些提升都需要我们以长征精神作为支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仪式最后,徐建国理事长与以王立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领队的寻访团成员一道,将为本次活动精心制作的红旗徐徐展开,用简单朴实又别开生面的形式宣告寻访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本次寻访活动将从红色之都江西瑞金出发,途径于都、井冈山、遵义、娄山关等地,历时11天,终点站为革命圣地延安。
“‘追寻红色印刷足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印刷媒体寻访活动,是印刷业界一次有责任感的大型公益活动,也是印刷传媒一次有使命感的联合寻根采访。这次活动,是我们协会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出资联合业内媒体共同承担这份厚重的历史责任与使命。随我们出征的媒体,都是伴随当前整个印刷业发展的深刻记录者。希望诸位媒体朋友们能够通过历史现场的重返,深刻感受到当年长征的印刷精神,从而为我国印刷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与力量。”
印刷行业中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篇4
在有机废气排放行业中,印刷行业的废气排放占据较大比例。
当前,我国印刷行业中普遍使用的是溶剂型油墨,该油墨挥发性较大,在调整油墨粘度过程中会使用到稀释剂。
当印制品处于干燥时,油墨的挥发性分组约在70%~80%,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甲苯、苯、二甲苯等有机质工业废气。
印刷行业中的有机质废气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光化学污染,若室内空气不流通将会形成温室效应,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废气排放造成的污染甚至会影响植物的成长,人一旦将这种废气吸入体内,将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该废气较大的挥发性会对有机化合物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企业自身要对废气无组织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管控,引进先进的废气治理工艺和设备,遏制有机废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印刷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印刷行业中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热力氧化法、吸附法、等离子体氧化分解法和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将挥发性有机物分离回收;第二类,将挥发性有机物分解成为CO2和H2O。
(一)热力氧化法
热力氧化法由直接焚烧、催化燃烧和蓄热式氧化三种方法组成,其工艺流程为:当废气经管道送入热交换器时,废气加热到催化燃烧所需的起燃温度,经过催化剂床层会发生催化作用,促使有机废气发生无焰燃烧,将废气强制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热能。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除去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催化作用而降低活化性能,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和反应物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反应,降低了耗能。
(二)吸附法
吸附法的关键在于吸附剂和吸附工艺设备的配置,吸附剂中含有:粒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和分子筛等,它可以促使废气充分与它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将污染物吸附在固体表面,使其彻底与其他混合物分离,达到净化的目的。
在吸附回收工艺流程中,废气的会经蜂巢活性炭吸附净化后排放到空气中,VODsZ在蜂巢活性吸附炭上加热而发生氮还原反应,当废气冷却凝结为精蒸馏之后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活性炭吸附饱和之后,使用水蒸气进行脱附清洗,活性炭便可以使用多次。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废气治理,但与活性炭产生反应的VOCs和大分子高沸点有机物不能进行回收处理。
(三)等离子氧化分解法
等离子氧化分解法主要是通过电子射线激活、电离、裂解废气中的有机物,促使废气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使用等离子氧化分解法通常会采用两个系统。
其中,一个系统利用高频等离子体技术加热等离子,促使其快熟上升到较高的温度,充分利用等离子体与蒸汽水相接触,在高温状态下进行分解。
另一个系统则是将高温分解后的废气冷却到约80℃,有效的防止二垩英等有害物质在高温状态下再合成。
该方法使用与低浓度的废气治理,具有操作便捷,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四)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治理废气效率高,它通过有机蒸汽结合体中压力推动透过过膜的传递速率,从而实现分离,该方法的关键部分在于膜元件。
为了确保膜分离法能够顺利进行,要求膜的进料侧压力要高于渗透后的物流侧压力。
当压缩后的混合物进入冷凝器中时,膜蒸汽分离后亚太VODs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而混合物中没有冷却的有机物则会通过膜的表面分成两股物流,渗透物流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未透过的有机物会从系统中排除。
膜分离法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三、印刷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措施
当前,我国大部分印刷厂在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VODc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和治理废气污染。
根据我国印刷废气污染的治理现状,在我国新的印刷废气排放标准中,VOCs法律要求对印刷厂和幽默制造厂严格控制有机挥发物的排放,并对有机废气的排放作了严格的规定,表一为印刷车间有机废气接触限制及排放浓度标准。
(一)控制有机溶剂挥发浓度
在印刷工作完场后,应该对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设施进行密封,可以考虑采用密封刮刀结构,通过密封管道传送溶剂,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传送过程中有机物的挥发。
采用溶剂浓度实时控制系统对溶剂挥发浓度实现反馈控制,最大限度的控制溶剂挥发。
通过检查发现,若将溶剂中碳的含量进行计算,每千克碳会释放0.3千克的VOCs物质。
在热固轮转胶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挥发性的低沸点溶液,可以通过回收装置回收有害的有机溶剂。
(二)应用环保油墨
对油墨中的所含成分要严格的进行检测,不断研制新的油墨配方,例如:可以采用水性材料替代有机溶剂,减少原材料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在油墨的生产过程中减少对有害金属的颜料的使用,以提高油墨质量。
应用环保油墨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辐射固化油墨。
该油墨不含溶剂,无VOCc问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第二,水基油墨。
针对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和丝网印刷,可以代替溶剂产生水基油墨,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水基油墨中的醇含量;第三,植物油基墨。
该油墨在胶印印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以上三种环保油墨事,还应该加紧研发用于高速轮转胶印机使用的无醇润版液,并推广使用专门的油墨清洗剂。
(三)高效干燥固化工艺
要想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料缓解VOCc问题,还需要研制和推广新型干燥装置控制系统和新的油墨干燥固化方式,并不断优化干燥系统工艺。
在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干燥固化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降低VODc排放量;提高干燥系统在印刷过程中的热能利用率;干燥系统的干燥效率要与印刷速度保持同步,确保印刷制品的质量;针对溶剂含量高的印刷机可以在印刷过程中回收利用溶剂,降低VOCs挥发量。
在干燥装置控制系统的的优化工艺结构中,以确保干燥效率为前提,优化干燥箱热风喷嘴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热风耗量,将系统调至最佳的工作状态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减少VODs的产生。
在干燥装置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对温度进行实时控制。
首先检测印刷制品干燥表面的温度,如发现温度异常,则应该在线反馈调整锋风速和热量,这样做同样能够达到节约能源减少VOCs产生的目。
固化优化工艺具体可分为:反应固化型、压力固化、调温固化、水基UV固化、热燃烧固化和催化燃烧固化。
下面将重点介绍反应固化型、热燃烧固化型和催化燃烧固化。
在反应固化型中,相互能发生反应油墨与纸张充分接触,油墨中的有机成分与纸张表面的涂布层发生反应而迅速固化,不会额外产生VODs;热然固化是在600℃~1000℃的高温下,将油墨中的有机物蒸发为CO2 和H2O,挥发物质的除去率在90%以上,若生产过程中不考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可热燃烧固化后的有机物可以进行循环回收利用。
催化燃烧固化能将VODs挥发量降低在10%以下,干燥温度保持在350℃~600℃,相比直接燃烧干燥温度,它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一氧化氮残余含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治理印刷行业中的废弃排放,企业必须规范环保审批,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相关政府机构有义务引导印刷行业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从源头上控制印刷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产生,既要督促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还要对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杨.印刷行业中有机废气治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9).
[2] 黄清明,许鹏,包能胜等.包装印刷有机废气排放控制与治理研究[J].轻工机械,2009,27(3).
[3] 许鹏,陈芳园,黄清明等.凹版印刷VOCs废气的净化治理联用工艺[J].轻工机械,2009,27(3).
印刷多媒体技术 篇5
在近5年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印刷传媒产业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乃至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行业,面向媒体融合的发展目标,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业态,基本形成了大中型骨干企业示范引领,“小微特”企业协调补充的格局,700多家印刷企业已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若干适应媒体融合环境,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高环保的跨媒体产品制造、再制造与增值服务新需求的创新型企业开始集聚,呈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分布逐渐合理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向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绿色印刷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数字印刷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方向发展。尽管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的增长率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印刷总产值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大国,但中国印刷业,特别是印刷传媒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引领与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合转型能力与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中小微”特色企业不多,企业散小弱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企业亟待融合与创新发展。
印刷传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服务国家文化传承和大众信息传播中,印刷传媒产业具有媒介信息产品制造与服务的双重特性。根据对中国印刷传媒产业典型区域与企业的调研、研讨与论证,印刷传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关键技术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中国传媒产业上下游的新闻出版行业、印刷复制行业和发行/发布行业都呈现出前瞻性较弱、新技术应用滞后、数字化水平较低、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市场导引和需求创造不足的现状,面临衰退与被替代的不利局面。一方面呈现出纸媒需求总量下行、库存不断加大的态势。在网络书店冲击和商业店面租金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地实体书店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国内书店在全民阅读人群数量急剧减少和网上书店低价营销的夹击下,呈现出逐步衰退或萎缩的业态。出版社除教育类图书正常外,其他图书的起印量均急剧减少,库存量明显增加,且库存增长远远高于销售增长,发行量越大图书库存越高的不良态势没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纸媒市场需求渐弱、新媒体风声渐强,从市场需求来看,2000年后,具有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传播互动、检索方便、用户充分参与等优势的新媒体,以不同产品形式侵蚀或瓦解传统媒体,造成读者流失、广告市场萎缩、电子媒体抢占印刷媒体市场的格局。印刷传媒产业在传统书、刊、报市场需求下降格局初定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自身技术模式、商业营运模式的变革,走媒体融合的拓展之路,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市场需求,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免于淘汰厄运。
从政策法规来看,印刷传媒产业承担国家文化安全和教材保障的双重使命,法律法规建设是印刷传媒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绿色环保方面存在的绿色印刷标准法规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原料供应商环保资质认证不足,源头污染亟待管控等问题;数字出版方面则存在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不全、兼容共享难度大、数字版权保护不足、盗版难消除等问题;税收与政府资助方面存在的税收偏高偏重、同类企业税赋不统一,政府资助和补贴定向不精准、冷热不均等问题。
从关键技术来看,印刷传媒产业的技术需求涵盖了降低内容编创、媒体产品制作和发布应用中的时间、成本与人员冗余,以及实现产品的个性化、交互性和再增值,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中跨媒体产品制造的复制科技,以及建立一个全数字化、从媒体产品编创到应用服务的采编排印发流程以及适合跨媒体内容页面描述与表达的数据库和资源库两个方面,真正实现“数据进、产品出”和“按需内容、按需媒体、按需设计”,达到既保持纸媒体形式与内容统一的优势,又解决信息传播实效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及信息应用的互动性等可变内容的组织与管理的目标,但存在以下难题亟待突破:技术门槛高、资金需求巨大、预期收益模糊,平台技术兼容性差,数据流、控制流、管理流的集成度较低,管控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标准各异难兼容等。
从人才培养来看,在媒体融合的推进中,印刷传媒产业的人才需求正在从静态内容复制向动态内容服务转型,把握系统开放性和复杂性、印刷产品的全媒体化将是未来印刷传媒人才的根本。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落后、亟待重构与转型,复合型人才匮乏、多专业集聚团队短缺等问题。只有超常规地集聚若干熟悉与精通传统出版流程和业务,拥有数字出版物的网络编辑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多专业、媒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与团队,才能实现传统印刷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印刷传媒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在近10年数字网络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印刷传媒产业生态环境巨变,书刊报受众规模渐小、市场需求多元、收入增加、利润下降、商业和经济环境艰难,呈现出通过“数字”求生存,媒体融合转型谋发展,拓展增值服务抢先机的新格局。面向媒体融合,用纸媒优势服务新兴媒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来凸显自身先进技术,才能找到支撑未来内容建设的目标与对策。
从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来看,印刷传媒产业要达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以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服务精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印刷传媒产业。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要通过重大项目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小微特”企业向“新、高、精”转型升级,引导印刷行业融合转型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解决媒体融合中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以及发展失范的问题,实现内容质量、产品形态与企业收益的俱佳。
从企业资质认证与示范企业培育来看,近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强产业法规、政策、规范、技术和标准建设,产业法规日益完善。企业资质认证可以文件化的方式向外部表达企业符合标准的信息与证据,表达企业具备承担相关业务的能力与资格。但目前国内尚处于单项企业资质认证阶段,如绿色印刷认证、G7认证等。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印刷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资质认证体系和评价方法,将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转型升级,为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提供法律法规依据,为中国印刷企业“走出去”奠定信誉保障,降低海外认证依存度。《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正在鼓励具有先进印制水平、经济规模和效益突出、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挂牌成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强化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骨干印刷复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认定、挂牌、专项资金、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扶持和宣传,对进一步加快优势企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从媒体融合的资金扶持来看,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引导印刷传媒产业向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印刷传媒企业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对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扶持,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绿色印刷工程、数字印刷工程、“小微特”印刷企业扶持工程、创意设计印刷支持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利用好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更要主导或参与政府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数字化出版公共服务平台、骨干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印刷多媒体技术 篇6
中华商务从2010年就开始为客户提供跨媒体解决方案,利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将纸媒和富媒体结合,实现纸媒向社会化媒体跨越。什么是“AR增强现实技术”?就是借助于三维显示技术、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电脑视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把虚拟物件与真实环境相互补充、叠加,增强用户对真实环境的理解。
中华商务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华商务主要以做外销为主,国外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二是现在很多客户都强调“跨媒体”,需要新技术来帮助纸媒呈现多媒体内容。
就拿书籍来说,现在有了电子版,很多人就不需要纸质版了,因为纸质版无法提供声音、图像等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去做一个整合,如果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对准书籍,就会出现一些动画、模型,甚至是游戏、互动等,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觉,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例如,在进行亲子教育的时候,将iPad对准幼儿图书,马上出现声音、视频、动画,小孩子就能更好地感知、学习,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乐趣;当你拿一个平板电脑对准房地产平面户型图,出现一个该户型的3D模型,你不仅可以拿回家跟家人分享,还可以发送到微博、朋友圈让朋友评論,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又或者当你拿到一个婚礼请柬,用手机下载一个APP对准请柬就能看到一段婚礼邀请视频,提前感受婚礼气氛。
总之,我现在比较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如何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能够展现自我的价值;二是如何从个性化里找出一个共性,这样我们才能量产,否则成本都无法覆盖。
【印刷多媒体技术】推荐阅读:
印刷技术05-23
包装印刷技术09-04
喷墨印刷技术论文09-13
数字印刷技术应用11-05
数字印刷技术新进展05-13
印刷技术专业论文10-22
印刷技术专业求职信08-08
数字印刷技术实习参观体会08-19
包装设计中的印刷技术08-01
丝网印刷技术员试题B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