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计

2024-06-25

印刷设计(共12篇)

印刷设计 篇1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当然, 孤立地指导教师进行“‘我设计’教学”, 也可能是无效的, 还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 特别是区域性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 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

印刷设计 篇2

常见贺卡展开尺寸:

成品尺寸:112×350mm 出血1.5mm后尺寸:113.5×351.5mm

成品尺寸:143×210mm 出血1.5mm后尺寸:144.5×211.5mm

成品尺寸:168×240mm 出血1.5mm后尺寸:169.5×241.5mm

成品尺寸:185×260mm 出血1.5mm后尺寸:186.5×261.5mm

成品尺寸:210×276mm 出血1.5mm后尺寸:211.5×277.5mm

其它定制尺寸:请您在定稿文件中请注明

异形或非标贺卡下单时请务必注明展开尺寸和成品尺寸!

排版时,请将文字等内容放置于裁切线内5mm,成品裁切后才更美观

二、贺卡样式:

常见贺卡样式:情人节贺卡、母亲节贺卡、教师节贺卡、中秋贺卡、圣诞贺卡、新年贺卡、节日卡、生日贺卡、结婚请柬、个性请柬、邀请函、周年庆贺卡、邮政贺卡、明信片、感谢卡、思念卡等。

手提袋设计须知

一、手提袋制作尺寸

手提袋设计尺寸通常需要根据包装品的尺寸而定。通用手提袋展开尺寸分四开、三开或对开三种,每种又分为正度、大度、横式和竖式四种;手提袋印刷净尺寸由长×宽×高组成,常见尺寸如下,供您设计时参考: 手提袋印刷正度四开尺寸( 280 × 200 × 60mm )

手提袋印刷大度四开尺寸( 340 × 210 × 75mm )

手提袋印刷正度三开尺寸( 340 × 210 × 75mm )

手提袋印刷大度三开尺寸( 360 × 280 × 80mm )

手提袋印刷正度对开尺寸( 400 × 290 × 90mm )

手提袋印刷大度对开尺寸( 450 × 210 × 100mm )

其它定制尺寸:请您在定稿文件中请注明

设计车设计自己 篇3

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798艺术去亮相的“大众自造”创意工坊热闹非凡,许多参观者亲自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汽车。此“自造”非彼“制造”,就是要让你自己动手。

汽车一定要有四个轮子?未必!你看,这个小删发摸着的这款车,不就两个轮子,而且大小不一。最搞笑的是,整车圆乎乎的,一点棱角都没有,一看车主就是好脾气。现在的马路上还真就缺这样好脾气的。至少,堵车的时候你不会听到刺耳的笛声。堵了就是堵了,难道你鸣笛,就不堵了?倒是给别人添了堵。

一款鱼造型的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真有意思,这辆车上长满鱼刺,想必设计者必有自己的用意。揣测一下,会是什么呢?做一也许靠谱的猜想吧!这位设计者在自己驾车行驶的过程中,或许遭遇过太多的强行并线。这下好了,有本事你来,我可全身是刺,你自己看着办!也是,要马路上都跑这样的车,肯定谁离谁都得在1米开外,不然安全就难以保证了。

名为“疾风”这款车,咋一看,觉得很温馨,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张床。如果合理发挥想象,应该能猜出设计者的身份。当然应该是学生。何故?现在最缺觉的两种人,一日白领,一目学生。白领早已被压力把性情磨平,没心思突发奇想。而学生不同,还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以爱突发奇想。

印刷设计 篇4

一、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的设计理念

在平面印刷品的互动设计当中, 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上, 具体表现为:

1、多维化的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

多维化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两个类型的表现形式, 即:一种是整合多种媒介的优势, 并利用各种感官上的途径使之产生感官上的多维化;另一种是将二维的平面设计应用在三维立体空间设计, 甚至是四维时空设计当中, 从而形成空间和时间上的多维化。前一种设计理念是对当前多种媒介技术的一次统一的综合;而后一种设计理念则是通过将空间和时间等因素结合起来而实现的设计效果上的多维化。

在传统的平面印刷品设计过程当中, 主要是人们依靠其视觉来感觉、接收和处理相应的产品信息, 而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 在当前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这种二维平面的信息传播方式正逐步显现出其乏味性和单一性, 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很难适用于当前飞速发展的大众和社会需求。因此, 对平面印刷品的互动设计实行多维化的设计理念, 是对产品信息综合表达和处理的最有效也是最佳的技术方案, 它能够被社会大众所喜爱和接纳。

2、趣味化的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

“有趣”是产品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 提高人们购买欲望的基础性的条件。同样, 趣味性在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当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趣味性是一种亲和力, 它能够使人们在振奋、新奇的情绪下, 更加容易、更加深刻的被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视觉设计魅力以及情感设计魅力所打动。趣味性能够使消费者在获得产品信息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美的享受, 使人们在对产品的审美体验当中自然、轻松的接受并喜爱设计作品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说, 趣味性的设计能够大大提升平面印刷品的价值, 帮助产品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觉感官效果呈现出来, 从而在生动、有趣的意境中深刻的揭示和体现出平面印刷品的内涵和主题。

趣味化的设计理念也是后现代主义中所极力强调的“崇尚非标准、崇尚个性、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发生, 追求分散化与多样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趣味化的互动性设计是在传统设计基础上的一次创新、开拓和升华, 是对平面印刷品设计中传统设计不合理的落后的设计理念的反逆和批判, 它能够满足大众在感官互动上的兴趣需求,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娱悦身心的设计目的。

3、可参与性的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

产品信息的即时交互性和动态更新是平面印刷品的互动设计与传统印刷品设计之间最为明显也是最大的区别。在设计作品当中加入互动式的环节, 能够使阅读者积极的参与到设计作品当中来, 而人们的参与又反过来形成了设计作品与阅读者之间的信息互动。传统的媒体 (如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广播等) 大都是以单调的线性方式来向热门提供信息的, 即依照信息供应者的体验、感觉以及事先所确定的格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而在当前平面印刷品互动性的设计过程中, 人们可以借由与产品之间的参与性主动融入到作品当中去, 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而以一中主动参与的身份参与到作品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当中来。这就使得平面印刷作品同阅读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长久的、相互作用的持续关系, 其平面印刷品的信息传播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的设计手法

目前, 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中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即:

1、对比衬托法

对比在艺术美学当中是趋向于冲突对立的最为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将设计作品当中所设计事物的特点和性质进行直接、鲜明的比较和对照, 以借此互比互衬, 借彼显此, 从而在对比中呈现出事物的差别, 达到简洁、集中、曲折变化的表达目的。这种设计手法能够更加鲜明的提示或强调产品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能, 从而给消费者留下较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2、以情托物法

感情因素是艺术感染力表现中最为直接的作用因素, 而审美则是事物与欣赏主体之间进行不断的交流感情、共鸣产生的过程。艺术具有感情传达的特征, 在互动设计的表现手法上, 那些侧重于选择具有丰富感情倾向的设计内容, 用美好的情感来烘托作品主题的设计, 常常能够以情动人, 通过生动而真实地审美感情反映, 充分发挥出艺术对人的感染力量, 这也就是现代平面印刷品设计中的文学侧重同美的情趣与意境的追求。

3、合理夸张法

合理夸张法主要指的是借助人们的想象, 对平面印刷品当中所宣传的对象的特性或者品质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明显的过分夸大, 并以此来扩大或加深人们对于这些特征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合理夸张法的设计, 能够更加鲜明的揭示或强调平面印刷品的实质, 加强其作品的人文感知和艺术效果。

夸张可以说是于一般当中求变化新奇的设计手法, 通过对事物、环境的虚构, 将平面印刷品的个性和特点当中美的方面予以合理的夸大, 使人们在变化和新奇当中体验作品的情趣。一般来说, 按照合理夸张手法的表现特征, 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分为神情夸张和形态夸张两种类型, 神情夸张主要是较为含蓄的处理品, 而形态夸张则是一中表象性质的处理品。通过合理夸张的设计手法, 使平面印刷品的设计更具有浓郁的、丰富的感情色彩, 从而使其产品的个性和特征性更加的突出、动人、鲜明。

4、直接展示法

直接展示法是在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中一种最为常见的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设计表现手法。它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将某一平面印刷品的主题或者内涵直接的、如实的在设计当中展示出来,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运用到绘画或者摄影等方面的技巧, 以增加的设计的写实表现能力。通过着力渲染和细致刻划平面印刷品的形态、质感和功能用途, 将平面印刷品的精美质地发挥到极致, 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以给人逼真的、动态的现实感, 从而使消费者对其所宣传的平面印刷品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

直接展示法因为直接的将平面印刷品推到了消费者的面前,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着重注意设计画面上对产品的展示和组合角度, 着力突出产品最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部位以及产品的品牌, 并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背景和色光进行设计意境的烘托, 从而增强平面印刷品设计画面对人们造成的视觉冲击感。

5、谐趣模仿法

谐趣模仿法是一种具有创意的引喻设计表现手法, 在设计过程中, 它能够别有意味的利用以新换旧等借名设计的方式, 将社会中普通大众所认识和熟悉的名家名画或者社会名流、明星等作为谐趣设计的图像, 经过设计人员巧妙的设计整合和整形, 使名人名画产生一种合理的、自然的谐趣感, 从而给消费者以崭新的、奇特的视觉印象, 让消费者在轻松、趣味、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认可产品的内容, 以达到提高平面印刷品的视觉效果, 增加产品关注度和价值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对互动设计的运用, 平面印刷品将不再使用平板的、单一的形式来进行设计, 面对当前学科交叉融合, 数字网络新媒体越来越强大的冲击, 平面印刷品的设计正在由传统的、单一的表现形式逐步向着更加多元化的、综合的具有学科交叉合作性质的设计应用领域迈进。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给平面印刷品的视觉设计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可能、新方向。互动式的平面设计给平面印刷品同周围各种环境因素的互动提供了可能, 让使用者能够以互动的交流方式融入到相关的信息内容当中。本文就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进行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以期能够更好的提高平面印刷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 促进和推动平面印刷品行业的稳定、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李渭涛.浅析平面设计的互动性[J].艺术与设计, 2011 (04) .

[2]徐翌.广告的创意与构思设计方法研究[J].作家, 2012 (20) .

[3]刘珊, 罗昭信.平面印刷品中的互动设计[J].包装工程, 2012 (08) .

[4]刘兵兵.活字印刷形式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2012 (08) .

[5]周雅琴.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理念的研究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2 (04) .

[6]陈新华, 周雅琴, 刘宇.论现代平面广告中互动传播的可能性思考[J].包装工程, 2010 (07) .

印刷设计 实训报告 篇5

业: 艺术设计

级: 09级(5)、(6)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 2011年6月30日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一、实训题目

专业综合实训

二、实训地点

本次实训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训场所,主要以海口景达鑫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为主,视具体生产实际情况,也可到海口市永发印刷厂,海口市永安印刷厂等进行实训以完成三大工序的实训任务。

三、指导教师

四、实训目标

1.熟悉印前部分、印中部分和印后部分的各种印刷设备、器材和常用印刷材料。

2.明确从原稿设计到生产出印刷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3.掌握各工序的具体操作内容及要求。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5.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实训任务

了解和掌握彩色印刷品或书刊的整个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整个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包括:

1.印前制作工艺流程。2.印中操作工艺流程。

3.印后加工整饰的各种工艺流程。

六、实训要求

要求掌握三大工序的具体工艺制作内容和要求。1.印前设计与制作

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制作出满足印刷要求的样稿,制出C M Y K四张单色阳图片,按制版工艺流程晒制出合格的上机印刷版。

2.印中操作

明确印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能做好印前的准备工作,能看懂机

-1-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台上的施工作业单,会检查印版质量,能正确的将印版安装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并能采用正确校版方法进行校对印版,使印版的绝对伸长保持在极小值,会计算滚筒包衬,避免出现速差过大降低印版耐印力、降低印刷品质量,会根据印品上网点变形状态判断包衬的正确与否,根据版面结构正确使用润版液,会正确裁切橡皮布和安装橡皮布,并根据所要印刷样稿的风格特点、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确定印刷色序和印刷工艺,并能按印刷工艺进行初步的简单操作。

3.印后加工整饰

根据客户对产品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将印刷好的产品按照具体的要求选用适宜的操作工艺流程并按着质量标准严格进行印后整饰加工,并达到客户的满意。

七、实训内容

一、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与凹印、胶印以及传统的凸印相比较,柔性版印刷方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设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与相同色组的凹版印刷机及相应有胶印机相比,柔版印刷机的价格要低许多。此外,柔版印刷机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种工序于一身,多道工序能够一次完成,不必再另行购置相应的后加工设备,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性。

2、设备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3、生产效率高。柔性版印刷采用的是卷筒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承印材料的双面印刷,同时还能够完成联线上光(或者覆膜)、烫金、模切、排废、收卷等工作。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承印材料范围比较广泛,例如纸张、塑料薄膜、铝箔、不干胶纸等等。

5、印刷品质量好,印刷精度可达到150线/英寸,并且印刷品层次丰富、色彩鲜明,视觉效果好,特别适合包装印刷的要求。

-2-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6、采用新型的水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无毒、无污染,完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也能满足食品包装的要求。

二、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制版和印刷两大步骤,制版过程一般为:

原稿 —— 菲林(正阴图)—— 背曝光—— 主曝光—— 显影冲洗—— 干燥 —— 后处理—— 后曝光—— 贴版供上机印刷。

印刷过程一般如下:

承印材料—— 印刷(包括反面印刷)—— 上光油或者覆膜等—— 模切 —— 切断 —— 检验—— 入库

三、生产注意事项

1、根据原稿和客户要求,选定合适的印刷色数、色序、幅面及相应的版辊(齿数、网线数等)。

目前,柔性版印刷的原稿有许多是由胶印转过来的,这两种印刷工艺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够照抄照搬胶印的工艺(尤其是分色制版工艺),要根据柔性版印刷工艺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公司柔版印刷机的性能来处理原稿,并同客户协调好。

2、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以及各部分张力的调整要适当。

因为柔性版是由一层较硬的聚酯版基和高弹性的感光材料构成的,因此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弹性。在印刷过程中又需要施加一定的印刷压力,尽管在柔性版印刷中采用轻压印刷,但是,印刷压力的轻微变化也会引起色彩和层次复制的变化,导致印刷品上图像网点的扩大。而且,印刷压力大,则网点扩大严重。

-3-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印刷速度要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来定,机器启动时从低速开始,调整各个色组印刷版滚筒的位置,达到套准之后再逐渐提高机器速度,并要同油墨的干燥性能相适应,同时还要注意机器速度不能过快,以防发生溅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影响生产。张力的调节和控制十分重要,如果张力不当,会导致印刷品套印不准、走料偏斜、收卷不整齐等故障。

3、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油墨的粘度、PH值和干燥性能。

对于柔性版印刷油墨的控制,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水分和溶剂的挥发,油墨的性能变得不稳定,粘度升高,PH值降低,影响印刷适性。因此,在印刷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要加入适量的PH值稳定剂或者相应的溶剂(要结合具体的印刷速度和油墨干燥情况),调节油墨的PH值和粘度。同时,由于柔性版是短工位印刷,色与色之间行程比较短,如果油墨中溶剂干燥不彻底,就会导致叠色不良或者粘连。

四、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设备维护

每一台平版印刷机上,都有125个变量需要得到控制,因此保持印刷的一致性也就成为了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印刷机上滚筒的硬度过大可能会给你带来以下问题:阶调值的大幅度增长、不均匀的网点密度、机械性鬼影的增加、色彩控制的失败、网点边缘的参差不平、网点模糊、半色调图案的颗粒化、实地色块的印刷效果不理想。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印刷机操作人员必须保证滚筒的清洁性、吸墨性和柔软度。我可能会去阅读一下印刷机制造商对每一个滚筒提出的硬度要求。有些制造商可能对根据滚筒的功能和它们在印刷机上的位置对它们提出不同的硬度要求,而有些制造商则可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适用于所有滚筒的硬度值。现在,你必须要为自己的印刷滚筒选择一个恰当的硬度值,并尽量把这个数值保持下去。

-4-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或处于高温和易于氧化的环境下时,滚筒就会变硬。因此,最好能把滚筒储存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并让它们远离热源和电动马达。

要想让印刷机的滚筒保持柔软,最好每周用脱钙溶液或者是含有15%醋的热水对它们进行一次清洗。此外,每到周末的时候,操作人员还应该用墨辊清洗剂彻底清洗滚筒,并在周一的早晨再对滚筒进行一次冲洗。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在滚筒上使用化学药剂,而且坚决不能使用钢垫。在理想状况下,最好能每隔一个季度就把印刷机上的所有滚筒都卸下来进行一次手工清洗,与此同时,还要对印刷机的支架和边框进行清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看到污渍的消失和印刷质量的提高。

印刷技术-压力的调试

正确适合的印刷压力是印刷质量的关键,特别是网版网点网线印刷对印刷压力的要求高,正确的印刷压力才能印刷出精美高质量的产品。

1、匀墨装置的压力

这个压力带是指匀墨辊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水墨传递的大小及均匀度。两辊之间的压力大(间隙小),网纹辊面上的墨量相对较少,反之则墨量较多。

这一印刷压力的大小与印刷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而言印刷面积较大的压力可轻些,以增加水墨量来提高墨层的厚度,鲜艳度。而印刷面积较小和较为细腻的文字图案,其压力则要略大一些,以减少墨量提高细小文字的清晰度,这一压力大小的原则一般视产品的特性而定。网点印刷时,压力相对大一些,细小文字线条压力可略大一些,大字及大实地产品可相对小些。

2、传墨装置的压力

传墨装置

网纹辊与印版辊之间的压力的作用是将网纹辊上的墨均匀地传递给印刷版面,这一压力的正确与否,对印刷的清晰度有很大关系。网纹辊对印版辊的压力大,印出来的文字图案变粗、双影、反白、小字体模糊不清,柔版网点印刷出来会出现图像严重放大,使阶调层次变暗、变深、图像清晰度差,同时压力过大时,使印刷版耐印率下降,并容易堆墨,印刷时产生“不规则发胖”变形缺陷。压印力过轻,网纹辊的水墨无法传递到印版,就不能印刷,且最佳的印刷压力应该是网纹辊与印版圆切水平接触。

3、压印装置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指版辊与压印辊对纸板的印刷压力,这个压力的作用是印版上的墨层准确无误地转印到纸板上,在印刷过程中,这是最后关键,压力过大,印出的柔版网

-5-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点呈铺展状,中间色浅,四周呈深圈,对图像层次有很大影响,文字线条版则铺展印迹双边,小字体易模糊,用手触摸有明显的凹陷感。正确的压力是当印刷的印刷面(凸出部分)与纸板接触时候,网点扩大最小,字线清晰,不双印铺展,文字图像全部印刷出来,无漏白现象为最佳。压入纸板深度不超过0.3mm,同时在印刷过程中,要根据印刷的具体情况而随时加以调节,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

印刷技术-立体印刷原理

在印刷领域,三维空间再现物体立体图像的印刷——立体印刷,已成为特种印刷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

立体印刷原理就是模拟人两眼间距,从不同角度拍摄,将左、右像素记录在感光材料上,观看时,左眼看到左像素、右眼看到右像素,按照这一原理制作出的印刷品称为立体印刷。

立体印刷具有如下特点:(1)能逼真地再现物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产品图像清晰、层次丰富、形象逼真、意境深邃;(2)立体印刷的原稿往往是造型设计或景物拍摄而成,而印刷品一般选择为优质的铜版纸和耐高温油墨印刷,所以光泽度好,颜色鲜艳,不易褪色;(3)印刷产品表面覆盖一层凹凸柱镜状光栅板,可以直接观看全景画面的立体效果。从人们对物体产生立体视觉上来说,对物体产生的立体视觉主要是从人的生理因素、经验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而来的。实际上,立体视觉是人在视觉过程中把上诉这些复杂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立体信息。从生理因素上来说,有视差(两眼视差和单眼运动视差)、辐辏、调节等。具体地说,两眼视差是人们获得立体视觉的根本因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两眼间的视角等原因,左右两眼所看到的物体图像就会产生差异,即视差,它给予人们立体感。

立体图像的效果必须由显示技术来体现。这里所说的立体显示是指对图像三维空间的立体信息进行再现,这是获得立体视觉的又一基本条件。实现立体显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两向显示法和多向显示法。

(1)两向显示法。可分为立体镜法、双色滤色片法、偏光滤色镜法及交替分割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利用两眼视差左右眼分别观察图像而获得立体视觉的。立体镜法:立体镜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立体镜来观察左、右的图形而形成的立体感。这种方法自19世纪出现以来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必须使用特殊的立体镜,否则就没有立体视觉。双色滤色片法:将左、右图像分别用红、蓝油墨印刷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红、蓝滤色片观察印刷图像的方法。由于滤色片与油墨互为补色关系,所以通过滤色片观察的图像不是红色和蓝色而是黑色。因此,这种方法仅限于黑白照片,不适于彩色印刷物。再加上不同波长的光分

-6-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别进入两眼,容易使眼疲劳。所以,这种方法除了制作航空地图使用外,一般很少使用。

偏光滤色镜法:将左、右图像分别通过相互直交的偏光滤色镜投影在同一平面上,左、右眼也用同样的偏光滤色镜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专用眼镜,但是在立体电影和立体电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交替分割法:将左、右图像交替呈现在同一平面上并将同期不必要的部分进行遮蔽,从而产生立体感。由于残像效果会引起闪光,遮蔽用的眼镜价格较高,所以,这种方法至今未能普及。

(2)多向显示法。主要有视差屏蔽法和柱面透镜法。视差屏蔽法:视差屏蔽法也称视差狭缝法,是由F.E.Lves于1930年发明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由狭缝进行分割并在软片上曝光,然后进行显影、晒版和印刷。若将其放置在摄影时相同的位置,两眼也分别置于放置图像的位置,就可看到立体图像。应用视差狭缝法,若将两个图像进行合成,就能得到视差立体图像。如果降低狭缝的开口比,可完成多个图像的合成,就可获得视差全景图像。视差狭缝法从本质上讲,光量的递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现在除了在柱面透镜法的摄影中使用外,一般很少使用。柱面透镜法:柱面透镜可以看成由许多凸透镜片并排构成的透镜板,它具有分像作用。此镜片的背面与焦点平面相重合。由于镜片的分像作用,可将各方向的图像A、B、C、D分离成a、b、c、d并在焦点平面上记录下来,只要将左、右两眼置于B、C的位置,就可看到立体图像。

八、实训总结

印前输出之前,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制作时选用较常用的设计制作软件,如pagemaker等,像word等尽量不用。

二、文中图片的模式必须为CMYK模式,精度最少为300*300dpi/像素/英寸。

三、检查出版物中文字是否为四色字,如果是,将其改为单色100%黑。

四、如采用pagemaker、维思、方正书版、Illustrator,必须将其链接图片文件和原文件一并拷贝。

五、photoshop文件最好为psd(未合并层)的文件,以方便修改。

-7-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专业综合实训

六、字体最好采用常用字体,如方正、文鼎。尽量不使用少见字体。如已使用,coreldraw和Illustrator先将文字转换为曲线(outline)方式,就可避免因输出中心无此种字体而无法输出的问题。如有补字文件,必须将补字文件一并拷贝。

七、明确告之输出中心印刷物的成品尺寸、印量、印刷用纸等,以方便拼版以及挂网。

八、如两页内容相同,只是黑色文字部分不同(经常碰到),那么只需输出第一页的CMYK四色,以及第二页的K色即可,免得浪费,又省钱。如果只有两色(如红黑)并且印刷要求并不高,只需将其在一色版内同时输出,并不需要分成二色输出。印刷制版时处理一下即可。同样省钱。

时间设计、设计时间 篇6

展览沿用之前在米兰展览的展品,并特别加设新主题项目,展出中国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作品。展品类型广泛,涉及装置、影像、架上等,共同探讨着:“时间是如何度量的?”、“如何表现时间的流逝?”、“如何感受时间的存在?”……展品以时间流逝、时间演进、物换星移为主题,手法讽刺且诗意,引人深思。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经过长年发展,早已成为反映时间概念的极佳方式,惟在设计上,人们往往只追求时间的准确度、量度方式及功能性。时间与设计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从审美角度或是功能角度评鉴,都足以让人眼界大开,心有所感。

展览的参观路线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分别从“正常”入口和“特快”入口进场。“特快”的概念源自机场体验,是一条“特快通道”,但放到展览之中,却可以变得有些矛盾。“特快”的“特权”体验在展览上完全颠倒,参观者虽然可在展览中快速前进,却只能欣赏部分展品,无法饱览整个展览。选择走“特快”路线的参观者不能欣赏全部展品,而是快速看个概况。现代人不断“与时间竞赛”,务求赶上社会中所有诉求,而这条“特快”路线的设置本身就是时间在现代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两件作品,均沿用旋转绘画手法,并利用沛纳海的表盘和家用亮光漆在帆布上绘制而成,分别命名为:《Beautiful Sunflower Panerai Painting》和《Beautiful FractionalSunflower Panerai Painting》。

达明安·赫斯特在创作时说:“我很喜爱沛纳海,他们的腕表设计经典隽永。我绘画这幅旋转画时,将没装上指针的黑色沛纳海表盘当作向日葵的种子,排列在花芯上。我希望这幅画会让大家想到我们来这里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不是耗费了一段冗长的时间。”

印刷设计 篇7

1 产品设计的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

1.1 产品的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产品的功能又不是决定产品造型的唯一因素, 而且产品的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造型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状况有其自身独特的实现方法和手段, 如对同一功能的产品, 可以通过多种造型形态实现其功能。但是, 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与产品的功能设计相矛盾, 不能以造型为基本出发点, 必须考虑产品所担负的最基本的使命, 即完成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产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产品造型体现产品的一定功能和特性, 并通过造型设计表达出该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 或能通过造型的肌理方向和表面质地、色彩来表达该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造型特征还能表现产品的象征性, 其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由于产品设计要兼顾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表现形式, 其中功能是基础, 形式实现的装饰功能, 使设计与实用、情感、舒适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 产品以美观的外形结构和丰富的色彩以及材质向消费者传播审美的信息, 以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需要, 并促成消费的实现。

1.2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 产品形态的完美与否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造型由形状、色彩、结构、材料、质感等因素构成, 但主要强调以上元素整合后产品的整体造型的形象意义。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 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 让产品更加好用好卖。因此, 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 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 合理的结构设计, 尤其是力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优化产品的外观形状, 以给人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使用上的便利。

1.3 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体现在结构体现功能, 即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设计, 集中体现或附加产品的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是产品原本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也可以是通过结构技术设计所实现的新功能, 新的材质的出现与成型工艺的发展, 能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引起技术革命。

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决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 产品的外形要附合产品的结构, 因此产品的外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因为只有在附合产品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造型才有意义, 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要尽量满足产品外形的需要, 使外形与结构的完美配合为产品的后续设计提供良好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

任何产品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 由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来开看, 可将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依次分为生存需求设计、舒适需求设计、情感需求设计三个过程。产品设计的侧重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面做出调整, 所谓的侧重点就是基于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诉求。生存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功能, 即产品设计应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最基本的功能诉求;舒适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 即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 还应使产品具有易操作、少故障、易维修等实用性诉求;而情感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消费者体验, 即使用户在使用或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上分析是根据消费者的阶梯形需求发展而来的, 其中功能性在最底部, 实用性在中间, 而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顶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将消费者体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能够更全面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设计, 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让消费者的体验结果为产品设计指引方向, 让产品设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消费者体验设计中, 体验要先于设计, 即强调设计要尽可能多的为人着想。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的使用和操作需求, 而不能仅凭借设计师的不切实际的灵感来完成设计方案。只有在产品中尽量多的融入人性化的元素, 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成功的、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相反的, 若一开始就忽略了实际情况, 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所占的主导位置, 就会使产品的设计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而成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 在充分全面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前提下, 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凋整和修改, 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 能产生更多的令人愉悦的体验感受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体验感受, 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感而不是失望感。

3 结语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 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消费者体验设计的引入,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 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 让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1]吕伟.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设计[J].科技资讯, 2009 (31) .

[2]薛丹丹.产品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与搭配[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1) .

印刷设计 篇8

一、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

时光荏苒, 书籍设计在我国走过了漫漫长路。从最初丰子恺引入“装帧”一词, 一直发展到现在提倡的书籍整体设计;从最初触碰书籍装帧, 开始用二维的思考方式来美化书籍的外部形式, 直至它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学科, 开始进行平面之外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网络、影视、数码等先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 单一的平面化书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追求, 传统的书籍装帧也满足不了书籍整体视觉传达的需要, 于是书籍设计取代了书籍装帧。书籍设计是一种由表及里的设计, 这是整个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如视觉传达设计取代平面设计, 由此给予我们更宽广的视界。

基于此, 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来探索书籍设计的新方法, 或是从形式, 或是从文化, 或是从书的材质等等, 像“概念书”这种以形表意的新型书籍也开始频繁出现。对于书, 我们的体会随着观念与技术的发展, 越发的轻松与活泼, 而生硬死板的书籍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书籍的样式颇多, 其中不乏吸引人眼球的另类书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风头正盛的电子书, 不知在人们的心目中, 这种书是否也被纳入书籍的范围中。电子书既无翻阅时的触感, 又无阅读时的油墨味, 处处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谈“和”

“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

关于“和”的解释, 在数学领域就是两个或若干个数相加在一起的一个数值, 从语法上分析则是连词。在中文中有“和气生财”、“鸾凤和鸣”、“和衷共济”等成语, 《孟子》中也有我们熟知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之类彰显“和”的古训, 而《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则体现出“太和”的观念。我们也可以通过“和”来对设计进行诠释, 把“太和”观念或者是“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在设计之中, 就是把所有应用在实践中的各个元素聚集在一起, 把它们“和”起来。这意味着贯穿设计的各种元素必须在各种对立中寻找统一, 尽可能地让设计更完整。这说来好似简单, 做起来却非常不易。

如何才能在书籍设计中做到“和”?在当代书籍设计中, 我们尤为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六年一度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的获奖书籍的四条标准为: (1) 书籍装帧的各部分如护封、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和字体等, 要达到美学上的和谐一致。 (2) 装帧形式与书籍内容统一。 (3) 最高艺术质量。 (4) 最高技术质量。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 设计书籍不只是之前简单地做一下“表面文章”, 而要从书的内容、结构、框架开始剖析, 了解书籍本身的艺术价值, 继而根据时代背景或其倾向, 来做书籍的整体设计。书籍设计不单单是形式上的, 而是由内而外、形神兼备的。

受后现代美学的影响, 极简主义的出现, 特别是近几年包豪斯再度受到追捧, 黑白两色在设计中的运用越发频繁。而在这方面, 日本的设计更加出彩, 这个有些极端的民族运用黑和白这两个亘古的元素所设计出的书籍更显庄重, 赋予传统文化设计以理性之美。日本自古就有“和”之说, 日本设计师更是在设计中追寻着“和风”而前进, 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创意、东方与西方、绚烂与雅致被杂糅到了一起, 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审美规范。

但对于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而言, 借鉴日本的设计经验, 即把这个原是指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和”应用于设计实非易事。首先, 做书籍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 把书籍中要传达的信息以最准确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这要求设计者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 能在书籍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将其结构、色彩、文字及版式做一个最好的融合。以文字为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即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读者也是通过文字来接受书籍所传达的信息, 如何编辑文字以及文字在书籍中的表现方式, 就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书籍设计者并没有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而是更注重奢华的外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先生说:“好书, 有趣, 有益”。对于这样一个要求——“有趣”, 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本书中最有趣最精彩的地方, 其目的是在内容的基础上升华其形式。读者在购买书的时候, 不仅仅是购买这本书的内在价值或信息资料, 还有书籍背后的创意理念及经过设计之后书籍所带给人的美的启示和愉悦感。读者和设计者产生互动和交流也是可以通过书籍来实现的。

其次, 做书籍设计要考虑到有形有势, 形与势虽皆为表, 世人重表轻里确实为常见。从大方向来说, 形与势适用于任何设计对象,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这个工业发达的社会, 功能性已经不是决定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唯一条件, 符合心意的外表有时才是触发消费的主要原因。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类的设计师, 他们专门投消费者所好, 为商业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自我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和”在这样的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化解矛盾、创造平衡。而回归到书籍设计中, 它就要符合时代主题, 充分发挥商业因素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书籍不仅仅是文化, 也是一种商品, 作为消费者的读者, 也在挑选具有最大价值的消费品, 这个商品包含着书籍的内容与形式。书籍的价值有一部分是由设计师决定的, 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此为人、我之和;书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电脑影像技术的结合, 此为中、西互融, 古今之和;在书籍设计中, 设计者应该把握各个元素形与势的和谐、结构与色彩的和谐、商业与观念甚至读者的心理与书籍内容等各种微妙的和谐。

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 款式古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正, 方为第一。”

《藏书纪要》·明

当今社会, 什么都讲究“以人为本”, 书籍设计同样如此, 从书本的大小、重量, 纸张的质感、颜色、触感, 到文字的排版、留白及页码的设计, 都需要处处留意, 以符合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杉浦康平先生提出了书籍的“五感”问题, 意在说明书籍带给了人除书籍内容以外的感受, 这就是人与书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科技发展至今, 大多数人依然否定多媒体、电子书、互联网将要取代传统书籍的重要原因。虽然书籍本身的不便携性和信息量小成为了它的致命弱点, 因而制约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书本在手中翻阅的感觉。读书读得舒服, 品书品的尽兴, 读书是在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 是一种情感的交融, 一种生活的感悟。

书籍设计追求审美和功能之间的和谐。在书店我们常常看到过于形式化的书籍, 外表华丽而内容泛泛, 这是现在书籍市场上比较严重的问题。世间精神永存, 而非形式, 若无思想, 一切设计皆为空谈, 这样的书迟早也会湮埋在时间的沙漠里。设计作为一种思想, 在书籍中尤为突出, 在“五感”的基础之上, 我们发现了书籍设计的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一本好书, 要内外兼修。但是设计过度有时也是存在的, 就如过度包装一样, 书籍的设计也要恰到好处才好。书本清高之物, 无需俗物来饰, 这也应该是“书卷气”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 设计师完全可以用简练的元素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特种纸的应用必然会给书籍增色不少, 亦能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但是过于依赖这种特殊的载体而忽视设计本身的意义, 就会使设计流于空泛。之前谈到做书籍设计要符合时代主题, 在这个力求环保的社会, 设计师是否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做设计呢?事实上, 环保意识应存在于每一个设计师的头脑中, 这种公共道德理念是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种理念会跟随其作品传递给受众, 因此环保意识和设计理念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和谐的共鸣。而特种纸的应用首先便带来了纸张浪费的问题, 继而就是特种纸应用后所带来的书籍成本的增加, 接下来还会让一些不成熟的设计者投机取巧地以特种纸来带替设计, 造成三重浪费, 这就是环保理念与特种纸应用在书籍设计中的不和。虽然书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但我们并不是要把特种纸全盘否定, 因为特种纸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 甚至是嗅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是单纯设计所做不到的。对于优秀的设计者来说, 特种纸的应用是使书籍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一种手段。

令人扼腕的是, 社会的不良风气确实带动了奢侈图书这个行业, 更加夸张的书籍包装, 真金白银的书签, 似乎使得送礼送书既风雅又不落俗套, 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让我们记住古人说的话,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庄, 方为第一。”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 我们需要让书籍设计多一分纯粹, 让书籍返璞归真, 让书籍回归其最本真的质朴。

艺术引发设计, 缺陷引发设计, 虽然中国当代的书籍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设计师们都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正如上文所说, 未来的书籍设计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孔繁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竞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S1期

[2]李丛芹.吕敬人教授访谈录[J].装饰, 2005 (08)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4]欧阳应霁.设计私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 2003

关于设计教学的设计 篇9

进入信息时代,设计已被广泛倡导。尤其近三十年各院校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各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而言,社会对于设计人员的需求已有一定量的满足,有的行业还出现“过剩”的现象(如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或在竞争中退出设计行业等)。然而,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设计和提高设计的品质,使设计的创新、合理与发展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仍然是与设计相关的各领域需要担负的重任。然而设计的提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产条件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设计者的素质与能力,因为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计的成果。因此,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部门,其工作的成效无疑是所有影响设计进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设计教学的设计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同样要求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发展性。教学设计的对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入学后的教学需求,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二,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更需要设计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因此,进行设计教学的设计,不仅是必要的,更应根据具体的要求,不断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和适应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多年,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深有感触,有无设计以及设计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甚至将影响到对专业设计发展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确保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当依照正确的设计程序,对设计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对于具体的教学,不应孤立的进行,更应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在全面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后,确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性,做到教学以人为本,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目的。既符合设计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出设计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设计教学的设计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

目前的设计教学包括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对设计教学的设计就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基础类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设计表达基础、产品摄影,以及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辅助课程等。以往的教学,在教师的努力下,都已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点也在教学成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随着专业要求的提高,不仅具体课程应该改进,基础课的整体结构也需要调整。如根据授课对象等具体现状,对基础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并将以往相对分散的课程进行归类。一方面可以突出基础课的目的,使学生从中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另一方面将有些辅助技能课程融到主干基础课中,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课时,将知识融合后,更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外,还要设置“造型设计基础综合训练课程”,将前期所学知识依据课程主题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将所学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今后的专业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后,具体的课程教学应支持和符合它的上层目标,并最终服务于总目标。那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课程教学的方法,都要遵循已定的“目标系统”仔细安排和研究。

同样,从属于子系统的专业设计类和设计实践类课程,也应按照上述的方法将以往的课程进行归类重组,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分别对设计类和实践类等具体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出各课程的教学作用,完善整体的教学体系。

四、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不同环节的相关性及具体环节的特殊性

在系统总目标下,虽然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无论其中哪一项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结果。基础课是学生入校时首先接触的课程,在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之前,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相对被动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即使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很强,因对专业了解不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除给他们传授课程必要的知识,还要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环节,除以上所述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不同课程的教学训练在提出课题的要求后,必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寻找课题的能力;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开展课题讨论会,从辩论中拓展思路、加强学生的判断力等。避免在专业设计课程,甚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找不到设计方向。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训练中,对课题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和评价,不应是直接给予和告知设计结果,而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课程教学中,应创造更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与机会,除参加社会竞赛等活动外,还可以开展与企业的互动教学环节,走进企业或相关的优秀企业管理、设计人才进行交流互动等。由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五、设计教学的设计应是发展教学及推动设计进步的持续性行为

印刷电路板设计 篇10

不同的电子产品, 对PCB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不同公司的电子产品, 对PCB设计的规范也不尽相同。但在电子产品中, 电路的基本原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电路中信号的传输也是一样的, PCB设计中对信号的处理的关键点也是普遍相同的。

1 PCB器件封装的设计

1) 常规器件的封装设计

常见的PCB标准封装按焊接方式分, 有SMD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表面贴装器件) , PTH (plated though hole, 通孔焊接) ;常见的SMD器件封装形式有chip, BGA, DFN, LCC, QFN, SOP, SOT等;常见的PTH器件有DIP, PGA等。

这些常见的封装的焊盘设计可以参照IPC-SM-782A (元件封装设计标准) 来设计。

2) 非常规器件的封转设计

电子产品中除了常规器件外, 也有很多非常规器件, 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特殊产品的特殊设计。这类产品中, 厂商会提供对应器件的规格书, 一般规格书中会提供该器件的封装尺寸及推荐的焊盘尺寸, 可以按照此设计。

也可以按照SMT技术规范常规要求设计。

2 PCB器件布局设计

2.1 印制线路板上的元器件放置的通常顺序:

(1) 导入PCB板装配示意图后, 与产品结构设计相关的器件优先放置, 如, 各种接口, 开关, 连接器, 天线馈点, 指示灯, 显示屏等器件, 放置后锁定器件, 防止误操作带来设计失误;

(2) 按电路功能模块放置各部分的器件, 要顾及该器件相关布局, 布线方面设计的考虑.

(3) 依据各模块占电路板的面积, 要考虑PCB布局, 布线的密度和所需空间, 优先放置占面积比较大的部分。

(4) 综合考虑PCB板上器件的散热, 磁场等外部环境, 合理分布各电路。

2.2 器件与器件, 与板边, 定位孔等符合PCB工厂, 产品装配和SMT产线的设计要求。

2.3 PCB电磁兼容方面的考虑

(1) 应充分遵守沿信号流向直线放置的设计原则, 尽量避免来回环绕。

(2) 多种模块电路在同一PCB上放置时,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高速与低速电路应分开布局。

(3) 存在较大电流变化的单元电路或器件 (如电源模块的输入输出端、风扇及继电器) 附近应放置储能和高频滤波电容。

(4) 线路板电源输入口的滤波电路应应靠近接口放置。

(5) 在PCB板上, 接口电路的滤波、防护以及隔离器件应该靠近接口放置。如果接口处既有滤波又有防护电路, 应该遵从先防护后滤波的原则。

(6) 布局时要保证滤波电路 (滤波器) 、隔离以及防护电路的输入输出线不要相互耦合。单板上如果设计了接口“干净地”, 则滤波、隔离器件应放置在“干净地”和工作地之间的隔离带上。“干净地”上, 除了滤波和防护器件之外, 不能放置任何其他器件。

(7) 晶体、晶振、继电器、开关电源等强辐射器件远离单板接口连接器.敏感电路或器件 (如复位电路、WATCHDOG电路等) 远离单板各边缘特别是单板接口侧边缘.为IC滤波的各滤波电容应尽可能靠近芯片的供电管脚放置。

(8) 对于始端串联匹配电阻, 应靠近其信号输出端放置。

3 PCB布线设计

3.1 PCB分层设计

(1) 有高速数字信号 (一般时钟频率超过5MHz, 或信号上升时间小于5ns) 时, 一般需要考虑多层板设计。

(2) 多层板最好用独立的“地”, “电”层。关键信号 (如时钟CLK、BUS总线、射频IQ信号、复位片选信号、片选信号线, 模拟音频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线) 应与完整地平面相邻, 最好再两地平面之间。

(3) 对于单层板, 关键信号线两侧应该布“Guide Ground Line”。对于双层板来说, 要求关键信号线地投影平面上有大面积铺地, 或者同单层板地处理办法, 设计“Guide Ground Line”。

(4) 多层板中, 电源平面应相对于其相邻地平面内缩 (建议值5H~20H) 。多层板中, 单板主工作电源平面 (使用最广泛的电源平面) 应与其地平面紧邻。

3.2 常规布线线设计

(1) 走线长度尽可能的短, 在高频阻抗信号更应如此, 走线的拐弯应成圆角, 直角或尖角在高频电路和布线密度高的情况下会影响阻抗性能;相邻两层走线应宜相互垂直、斜交, 避免相互平行, 以减小寄生耦合;作为电路的输入及输出信号走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 减小回路面积。

(2) 导线宽度:导线宽度应以既要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 大的电源线须满足所承受的电流最大。另外, 还须满足电路板厂的加工工艺。

(3) 导线间距:相邻导线间距必须能满足电气安全要求, 避免信号间相互串扰, 关键信号间最好用地线屏蔽。且为了便于加工生产, 间距也应尽量宽些, 以降低不良率, 降低生产成本。

3.3 关键信号走线设计

(1) 电源地线的处理, 即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 但由于电源、地线的考虑不周到, 而引起的干扰, 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 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

现只对降低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1) 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pin间加上去耦电容

2) 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 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

3) 用大面积铜箔作地线用, 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 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各占用一层。

(2)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 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 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一般需要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设计, 在PCB布局时, 也要考虑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隔离开来。最安全的做法, 是将模拟电路部分用屏蔽罩来屏蔽干扰。在PCB某点最终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

(3) 在电地层上布信号线:板子密度较高是, 没有足够的空间走线时, 要是再增加层数会给增加工作量且生产成本也会提高许多。所以, 就需要考虑在地电层上走部分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 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走的电源层的线可以是一些逻辑数字控制信号, 如使能信号, 开关, 上拉, 下拉等。

(4) 多点焊脚同网络的连接处理:在器件相邻多点接地和电源中, 多用铺大块铜皮的方式来实现多点完全连接。就电性能来讲, 元件的管脚与对应铜皮完全连接为好。但对PCB加工和器件焊接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 PCB加工时易出现同一器件的焊点大小不一, 既不美观也不易上锡焊接;且焊接时, 由于大面积铜皮散热较快易造成虚焊。为了兼顾电气性能与生产需要, 可以做成十字花焊盘也称热隔离 (heat shield) 俗称热焊盘 (Thermal pad) , 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不良率, 降低生产成本。

4 PCB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 也称DRC (design rule check)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导线线宽, 间距, 特殊信号的间隔, 长度等的规则检查, 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 EDA软件都待电气的连通性和间距检查。

5 PCB可制造行检查

可制造性也称D F M (d e s i g n f o r manufacture) , 主要检查生产工艺的需求:

1) 线、焊盘、过孔、铜皮、机械外形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加工要求。

2) 阻焊层的露铜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 丝印字符是否覆盖焊盘影响焊接质量。

3) 器件间隔, 连板工艺边、钢网设计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6 小结

PCB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涉及电子电路的性能和生产加工的方方面面, 唯有设计出能满足电子产品性能需求也能适合生产加工, 更低成本的PCB, 才能实现产品的最大利润化, 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

摘要:从印刷电路板设计PCB设计流程各方面总结了PCB设计的主要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印刷设计 篇11

上海设计一直被赋予“工具”和“价值”的使命。前者是指其不断被作为提升产业能级的手段,具体地表现为在整合全球先进技术、造就合理设计的过程中持续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指通过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设计成果的附加值,从而产生了明显提升大众生活品质、摧生上海品牌的效应。

认识上海设计的特性首先必须关注影响上海设计发展的各种要素,从宏观层面梳理其逻辑结构,探究其意义,因此我们特别选择邹其昌教授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版块首篇论文,以期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上海设计的基本框架。

特别可贵的是几位青年学者,他们并没有止步于对上海设计的一般研究,而是聚焦若干个热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更具“微观”特征的研究,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对上海设计的思考,由于研究范式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设计自觉”、“设计振兴传统品牌”、“概念设计”、“设计策略”的再思考,在叙述上海设计实践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指示点。

“伟大的城市应该有伟大的设计事业”,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行业的共识,可以认为研究上海设计的意义是期待一次自我的超越。上海设计在当下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过程中,上海设计必将成为驱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在近十多年,则主要以设计学研究为主,且侧重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挖掘与研究。本次有幸邀请到邹其昌教授为我们从设计、设计学、设计之都、国家身份以及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等方面,谈谈他本人对近年来设计学科的所思所想以及展望(图1)。

一、何谓设计?

设计应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人类的生产方式,这是设计的产生(图2);二是人类智慧的设计,这是设计的文明;三是作为人类的竞争手段,这是设计的消费问题。我们要知道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今天,如果没有设计,国家就很难发展。所以邹教授认为我们国家要以“设计立国”。

设计的三大板块:1、原创设计。原创设计主要是指具有原创性或版权性质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和设计作品,它是设计文化及其产业的生命线和原动力。这种原创设计一般具有版权性质,比如八卦图和十字架。2、再造设计。再造设计是指对人类经典设计作品和理论传承与保护的设计。当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属于再造设计,这是设计文化及其产业生存文脉,如当代数字内容设计产业就是以数字信息化的方式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等)的重要手段,换言之,这也是所谓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属于当代文化理论的时代诠释。3、整合设计。整合设计包括原创设计和再造设计。它是当代数字设计文化与产业整体风貌,其中整合性是当今数字内容产业或微设计的基本特征。在整合设计中,设计师、运营者、消费者已经融为一体。

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与生俱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广义上说,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属于设计。从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设计无处不在,高新技术更是设计施展的大舞台。2、设计是当今时代真正的艺术形态。当今的其他艺术门类(尤其是传统艺术)只有通过设计的参与或重新设计才能真正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现代的数字影像艺术就是设计艺术的成果,“苹果”就是当今设计艺术的典范。 3、设计是交叉性、多维度性、多层次性的人类实践活动。它包括技术设计、工程设计、艺术设计、人生设计以及人类未来设计。技术设计解决设计物的内在结构;工程设计解决设计物的相互关系;艺术设计解决设计物的人性化问题,同时还要思考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4、设计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设计是唯一的竞争武器。人类要想创新,首先得有设计。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设计立国”、“设计立市”。没有设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国际竞争力。韩国被称之为“三星帝国”,三星十三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设计”的永恒魅力。5、设计是当代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只有靠设计,才能强国。设计不只是上海发展的内在需要(设计成就了近百年的老上海——“设计之都”美誉的来源,新上海更需要设计来打造自主品牌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上海地位缺失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设计),更是中国当代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推手。6、设计也是人类实现梦想的推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为人类实现了诸多梦想,也在不断规训着人类的错误行为,设计理论家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为人的设计”等观念。而这些观念亦成为了当今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或策略。

二、设计学与设计学研究

设计和设计学是两回事,设计学是一个学科,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创立的。国内的设计学在2011年被定为一级学科,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党委副书记潘云鹤。

(一)设计学的基本框架

设计学的基本框架,或称之为五大建构,主要包括设计学基础理论(设计史论)、设计学门类(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产业)、设计服务以及设计类型。五大建构又可进一步概括为设计学“三大核心”(设计理论、设计实践、设计产业)。在三大核心里,设计产业既不仅是设计学科的核心之一,也是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之一。例如对于绘画而言,能否售卖对于作品本身没有影响。但对于设计作品而言,如果不能进入终端亦即产业部分,它就只能算作工艺品,也就不能完成设计作品的最终使命。我之所以将产业纳入整个设计理论体系的建构之中进行讨论,就是为了突出设计学科之于其他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因为我们知道整个设计行业都需要产业部分。

nlc202309051555

五大构建沟通政府、学界和政府三大部门,并形成政、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三大部门如何真正实现协同创新,至今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也是难题。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极力倡导“理论先导、政策跟进、产业繁荣”协同创新发展逻辑。这也是美国等设计理论发达国家所具有的经验。该理论的基本程序是:理论家提出和论证某一设计理论,作为咨询报告提交给政府(如《从摇篮到摇篮》的作者是克林顿总统的咨询顾问,他们提出了可持续化绿色设计,《更新换代》也是提供给克林顿总统的政府咨询报告),政府再作为政策或法规进行推广与实施,进而引导和规范设计产业和市场,提升设计产业竞争力,改变人类观念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绿色设计”(图3)、“为人民的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理论都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对于设计产业部分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政府的监督,设计产业就无法完成良性循环。比如去年上海地区关于本科生就业的问题出现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黄牌警告。我们要知道关于工业设计的本科生就业率低的现状是不正常的,在我看来这可能与我们的相关政策、其他相关产业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较有名的理论先导的理论家是《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作者帕帕奈克,他的很多理念已经作为很多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生存方式的指南。正确的理论推广之后,可以引导市场,规范市场,这样的话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变人们的观念,推动社会发展,如绿色设计、为人民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都是理论家提出来的,且影响人类发展趋势。

(二)设计学研究框架

设计学研究就是对设计学三大板块的研究,即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实践研究或设计门类研究、设计管理研究。

1、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设计史研究(中外)、专题设计理论问题研究(如设计人类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经济学、设计伦理学、设计生态学、设计技术学、设计社会学、设计批评学、设计诠释学、设计符号学、设计哲学,等等)。

2、设计实践(门类)研究:环境设计(图4)研究、工业设计(图5)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图6)研究、数码设计研究、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传统手工艺设计研究、动漫设计研究、会展设计研究、陶瓷设计研究、漆艺设计研究、首饰设计研究、服饰设计研究等,还包括大量门类设计史研究。

3、设计管理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方法研究、设计工程学研究、设计批评研究、设计管理工程研究、设计评估体系研究、设计社会价值系统研究等等。

三大板块的逻辑关系是“设计理论”侧重“理论研究”、学术性;“设计实践”或“设计门类”重在“设计技术操作”学习与研究;“设计管理”则在于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两者的整合、应用与创新。

此外,设计学研究还包括人类知识学系统、技术学系统、材料系统、传播系统、生态学系统等。

三、“设计立国”有助于国家身份的确立

目前,中国设计缺少国家身份,这种身份的确立就在于设计创新。我们要知道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今天,谈发展,设计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要以“设计立国”。设计立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设计立国可以构建大众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提升全民设计创新意识。所以国家应大力倡导设计驱动创新,尊重设计、尊重设计知识产权。上海2015年1号文件与设计创新密切相关,突出文创产业与设计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应知道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坚持“设计立国”才是发展的出路,也是确立国家身份的出路。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设计立国”、“设计立市”,没有设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自主品牌,也就没有国际竞争力。三星的发展最初是由两个美国设计师的努力,经历了十三年的发展,才有了世界著名的三星品牌,也才有了韩国这个国家的“三星”帝国之称。可见设计的魅力以及对于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而美国更是“设计立国”的典范。我们应该反思,上海乃至中国为什么没有“三星”呢?在我看来,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缺少设计。

目前这一类项目在国内做的较好的要数木马创始人丁伟先生所做的“设计立县”。丁伟认为“设计立县”应该是一个商业模式,它将上海的优秀设计与县城特色制造产业结合,打通设计、制造和销售的诸多环节,将创新的力量向下渗透,创意产品的转换同时也会得到支撑。在这里设计的概念将会转向,对象不仅是产品,更是产业。这即是“设计立县”的优秀案例。

四、“设计之都”有利于国家高品质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于2004年10月,是推动各城市间经济、文化和社会合作交流的全球平台,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创意城市网络”分为设计、文学、音乐、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烹饪美食七个主题。经批准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城市”,目前已有69个城市加入了该网络。上海于2010年2月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图7)。

上海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也是人类设计发展的代表性的地方(月份牌是上海设计的早期代表)。“设计之都”,意味着创意、设计、智慧、引领。设计是一切创新驱动的源泉,是“设计之都”的内核。中国尤其是上海真正缺少的就是设计。设计之都,应该是设计之源、创新之都;设计之都,设计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设计成为第一需要,真正实现“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之都,应该有设计为主导的高情感、充满活力和谐气象的社会环境;设计之都,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社会生活。上海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应该充分重视设计的力量,所谓“设计立市,设计立国”,应该将上海设计做成一个品牌,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之都。

nlc202309051555

五、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清华大学讲过一段话:“高校应该做高校应做的事,高校该做的不是职业培训。”我们现在的大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只是一种职业培训,现在的设计教育,从某种层度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训的教育。我们不能将设计笼统地看作是做一个项目,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将每个学科的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教育。

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教师就是对设计进行学理上的探讨,并将其传教给学生。做出符合国家身份的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做出来,中国的设计就有力量了。创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对创立国家身份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建构当代中国设计理论体系呢?在我看来要重视两大核心领域:关键设计技术和重大设计理论。设计教育应该得到相当的重视,为设计高端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上海设计教育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要求差距很大。上海急需设计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有必要组建中国设计大学、上海设计大学,培养高端复合型设计人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一切创新之本。我们目前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还应该从理论教育开始进行培养。设计学研究基地是造就高端型设计的创意理论研发、关键技术创造、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们要全面推进和迎接中国设计大国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服务。

六、结语

设计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贡献,在今天这个“设计立国”、“设计立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设计的关键价值和作用,充分重视创新设计的力量,把握好中国设计发展的大好机遇,用设计提升生活品质、改变人类观念、创造美好未来。设计理论理应走在前列,并指导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而我国设计理论滞后于实践、滞后于其他西方国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构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邹教授潜心研究,深入挖掘以《营造法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技术理论系统,并为中国当代设计(包括整个文化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服务(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的观点,做出真正有中国气派的当代理论体系,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资源)。邹教授认为应在立足本国经典设计文献研究的前提下,放眼西方国家,以一种兼收并蓄,虚心学习的心态,融合中西,融贯古今,邹教授也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设计理论的研究,为上海设计、中国设计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邹其昌

设计学博士后,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设计上海”2015:全球优秀设计品牌展

由英国Media 10公司主办的“设计上海”2015于今年3月2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该展览是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发起的2015年上海设计周春季板块的首个设计活动。这次展览由300个国际品牌、1000多件设计新品、40位国际大事、24场设计论坛组成。

“设计上海”2015包括限量设计馆、当代设计馆和古典设计馆以及以转型与变革”为主题的设计论坛,其中Swarovski的新版装置艺术雕塑作品“Prologue”、巴利(Bally)亚洲首展由Jean Prouvé设计的6*9流动组合屋完整修复作品以及Anomaly推出的沉浸式多媒体出版物是该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限量设计馆主要展现全球设计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限量单品,如设计师、发明家John C. Taylor博士代表性作品“时间吞噬者”,Paul Kelley用亚克力、黄铜和钢制成的家具,Louise Alexander Gallery展出艺术家和设计师Arik Levy的经典的岩石系列作品、灯光雕塑、装置以及其他作品。

当代设计馆汇聚国际高端设计品牌及优秀独立设计师作品。一些全球顶级国际设计师和制造商如Fritz Hansen,Bo Concept,HAY和Vitra等与新晋工作室和设计师联袂展览。另外,意大利设计品牌Moroso也首次展示了Nendo、Patricia Urquiola、Ron Arad、Tord Boontje和Front等设计师的设计作品。

古典设计馆将西方设计品牌与传统工艺带到中国。伦敦顶级设计师Richard Brendon首次推出为有眼力的消费者提供专属的定制服务。Elizabeth Ashard Ltd展示了使用西藏羊毛配有丝绸特色的手工定制地毯。另外,包括WallVision、Angus Ross和Miele等许多顶尖设计品牌也在古典设计馆内联袂展览。

此次展览中,本土设计品牌也不乏亮点,主要展示了Neri&Hu(如恩设计),Blue Shanghai White(海上青花), X+Q(稀奇), Design MVW(明合文吉)等已经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设计品牌。

“设计上海”会展总监、Media 10的联合创始人Mike Dynan表示:“在中国,创意设计业的爆炸式增长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设计上海’重在推出全球首发新品,以及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限量设计品。展览还将在聚焦中国当代新锐设计人才的同时,展出一些精美的中国传统设计作品。‘设计上海’2015不仅有望成为全球重要展览之一,并可向世人展现中国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

印刷设计 篇12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和改良性产品有关的设计项目。产品改良设计是对原有产品进行优化、充实和改进的再开发设计。它是对现有产品价值的提升, 通过对原产品的改进使其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要。改良设计要求设计师面对一个可能从未接触过的产品, 用较短的时间, 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 改良设计遇到的问题

在面对改良性产品时, 设计师如果沿用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 按部就班的完成概念草图、详细草图、设计模型、结构模型的制作, 在提交最终设计方案时, 可能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设计方案不符合产品的人机性要求。由于改良性产品项目的设计周期一般较短, 在面对较为陌生的产品时, 在概念设计和草图绘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部分人机尺寸要求。即使在设计协议中有关于人机尺寸的详细描述, 由于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和长期的产品体验, 创意设计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一些人机性的指标要求, 导致设计方案完成后无法实施。设计方案不符合现有的加工条件的问题也经常出现。改良性产品在造型、材料和工艺上都对设计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但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大部分是通过草图设计和设计软件完成的,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这些限定条件, 设计方案可能具有很好的创意, 但客户要么没有条件实现, 要么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成本。上述情况都会极大影响产品的开发进程, 甚至对客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同时, 对产品设计师的信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面对改良性产品时, 不能照搬已有的设计方法, 而应该结合改良性产品的特性, 通过反思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案。

3 面对改良性产品的解决方案

设计方案的检验标准是其能否转化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 因此, 设计师想要高效的完成工作, 就必须对改良性产品在材料、工艺、人机特性等方面的限制条件有全面的认识。为了将设计师的创意与企业现有的加工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提出“产品模型”的概念, 设计师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师的深入沟通, 基于开发产品的特性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构建“产品模型”, 通过“产品模型”对设计方案提供准确定位, 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产品模型

“产品模型”是产品相关设计信息的归纳和整理。它可以提升设计师对产品的认知程度, 是设计师对设计方案的判断依据, 帮助设计师针对改良性产品的特性将创意与工程化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产品模型”包含的设计信息可以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定量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结构、人机参数、材料、工艺方法等相关内容, 对于这些信息, 设计师可以在与工程人员的沟通中获得。基于这些信息, 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产品和使用者的虚拟模型。以一款摩托车头盔的设计开发为例, 笔者通过与设计师的沟通, 总结与其相关的定量设计信息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人机参数、结构组成、材料和成型工艺等。

产品的技术指标是指产品为实现其功能需要达到的条件。通过对该头盔的技术指标的调查, 笔者了解到的设计信息包括产品重量的最大限制、重心的位置范围、使用视野的角度范围以及防护性能的最低要求等。产品的人机参数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最重要信息之一。摩托车头盔的舒适性与驾驶员的头部尺寸息息相关, 因此, 在进行头盔的开发设计过程中, 对头部关键尺寸的把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 客户已经根据驾驶员的头部尺寸建立了相应的头部三维模型, 可以直接作为头盔造型建模的依据。将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参数补充到三维模型中, 使其直观的呈现在设计师眼前, 可以建立更加完备的设计模型。经过调研, 该款摩托车头盔由外壳、护目镜、内衬等部件组成, 头盔的外壳材质为聚碳酸脂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成型方式一般是整体成型。内衬材料为EPS膨胀性聚乙丙烯, 可以通过发泡成型。这些材料和工艺方面的信息也是“产品模型”定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对以上定量信息加以总结和整理, 一方面可以结合材料和工艺方式在概念设计阶段为草图方案提供导向, 一方面利用人机尺寸为三维模型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定性信息反映产品现有的设计趋势和造型风格, 是对产品造型的设计定位。设计师可以通过定性信息的归纳整理, 结合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 确定产品的功能特性和造型特征。产品相关的定性信息有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产品的设计趋势分析和造型设计风格分析两个方面。

设计趋势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通过调查了解该类产品的发展历程, 设计师通过调查不同年代的相似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条件、设计背景等信息, 可以对产品的发展现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对产品的设计方向提供准确的定位。

造型设计风格是指产品使用的造型设计元素及其所构成的整体设计语言。设计师通过调研分析同类产品的设计语言, 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并结合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外观的调整方向。在进行设计风格分析时, 经常用到的方法是意向分析法。意向尺度法以语言分析为基础, 用多对反义形容词来描述研究对象, 通过意向分析法构建产品意向尺度图。相比文字描述, 意向尺度图更加直观, 可以为设计师在造型设计过程时提供对比和参照。

通过将上述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加以整理, 形成设计报告, 就完成了“产品模型”的构建。在项目进行之初通过调研形成的“产品模型”, 对后续的设计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图设计阶段, 设计师以头脑风暴等方式完成了大量草图的绘制, 在确定草图方案的过程中, 设计师结合“产品模型”, 可以精确的选定出继续深化的草图方案, 避免后续在加工条件和尺寸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造成巨大损失。在草图深化的过程中, 设计师基于对产品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认识, 在进行产品细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行性, 将形式的运用和现有的加工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在产品建模阶段, 基于对产品模型的认识, 可以帮助设计师综合考虑造型设计元素和工程设计要素, 在考虑人机尺寸和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完成产品造型方案, 从而使得由三维模型导入生产的周期大大降低, 提高设计效率。

5 结论

面对改良性产品, 在项目之初就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构建的“产品模型”, 并不是对设计师创意思维的束缚, 而是通过信息的归纳和整理, 从设计师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定位。运用“产品模型”, 可以将设计师的创意与产品的工程化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由于设计方案与工程技术存在冲突所造成的损失。

摘要:面对改良性产品, 在项目之初就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构建的“产品模型”, 并不是对设计师创意思维的束缚, 而是通过信息的归纳和整理, 从设计师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定位。

上一篇:生料粉磨下一篇:单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