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码印刷

2024-07-15

发展数码印刷(通用12篇)

发展数码印刷 篇1

富士施乐价值战略助印刷企业提升竞争力

近几年,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数码印刷行业同质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无疑局限了数码印刷行业的发展空间。印刷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中凸显自身优势, 找到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呢?富士施乐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关键。

2012年初, 富士施乐启动了价值和销量战略, 针对数码印刷业务提出了全新的“价值主张”———富士施乐将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 并协助客户开拓新业务、捕捉新商机, 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增长。这一战略的实施, 为富士施乐继续保持数码印刷业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奠定了良好基础, 更为数码印刷从业者提供了全新发展思路。

创新技术提高客户生产力

围绕价值战略, 富士施乐针对细分市场的需求, 推出了一系列可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实现胶印品质的数码印刷设备。如富士施乐最新产品i Gen 150首次将A4单张纸彩色设备的输出速度提升至每分钟150页, 刷新了彩色数码印刷系统打印速度的世界纪录;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数字双面生产系统Nuvera314 EA采用独特的Tandem架构设计, 其双引擎结构可在双面打印时令两个引擎都能够全速运行, 从而实现高效、高品质的高生产力;全球输出速度最快的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Docu Wide C842不仅能实现突破性的彩色打印速度, 还可实现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高画质彩色输出效果。在黑白产品方面, 富士施乐带来了三款代表市场同类产品最高水准的黑白数码多功能生产型打印系统D95/D110/D125, 为快印店、企业文印中心、教育、医疗等诸多需要密集型批量打印的行业提供了全新选择。

专业服务拓展数码印刷新应用

目前, 富士施乐的专业服务已扩展到帮助客户提升色彩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

众所周知, 富士施乐的色彩管理水平和能力是目前中国数码印刷界独一无二的。富士施乐专门成立了“色彩中心”, 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印刷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色彩管理问题、各种介质的彩色输出效果以及彩色创新应用, 为客户提供最为专业的色彩管理服务。富士施乐的色彩管理和设计团队还尝试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 进行一对一上门沟通及提供专业指导服务。这种服务让客户能更充分利用设备的优势, 开发更多新应用, 以挖掘更多商业机会。

作为中国数码印刷领域唯一具备为企业申请Fogra和G7认证资质的数码印刷设备厂商, 富士施乐成功帮助成都三五快印成为首个获得Fogra认证的企业。这一认证将有效帮助客户具备专业色彩管理水平和承接国际标准的跨国企业订单的资质。

力推解决方案拓展数码印刷新商机

为帮助中国印刷从业者通过数码印刷开辟新商机, 富士施乐推出针对不同行业客户、不同时期业务发展需求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 如按需印书、数码打样、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直邮、账单打印、红头文件制作等。同时, 富士施乐还将一些在海外的成功应用介绍给中国客户, 引导他们从以往单纯靠印量盈利, 转向将数码印刷作为辅助工具, 为其客户提供将个性化印刷、可变信息处理、跨媒体平台完美结合的全新的个性化营销服务, 开辟更具吸引力和盈利机会的数码印刷新商机。富士施乐“一对一”个性化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在其他国家有着非常成功的应用, 这个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客户为其最终用户提升产品认可度, 更会直接产生购买需求。富士施乐因此荣获了“第四届CMO亚洲大奖赛最佳品牌奖”。

增值服务助力客户业务发展

促进中国数码印刷的国际化进程、助力客户的业务增长和发展是富士施乐肩负的责任, 也是印刷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 富士施乐一直通过各种形式的增值服务, 努力为中国印刷界同仁提供与国际印刷界交流、分享商机的机会。

例如, 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Innovate大会。。这一年度大会被誉为“印刷从业者的盛会及经营管理大学”。它通过向中国客户分享业界国际专家的前瞻战略营销和经营理念, 展示国外成功经验与案例, , 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附加价值。此外, 富士施乐通过举办年度“数码印刷创新大奖赛”促进国际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为中国用户搭建了拓展数码印刷新应用、展现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数码印刷发展的舞台。在亚洲唯一的区域性印刷大奖赛———2012亚洲印刷大奖赛上, 富士施乐成为客户获奖数量最多的厂商, 其中一位中国用户的作品还荣获了该次大赛的最高荣誉———“数码印刷创新奖”。

数码印刷厂商在进行自我发展的同时, 更要帮助印刷从业者提高业务水平、拓展思路。因为只有客户业务不断发展, 才能确保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富士施乐将继续推进数码印刷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成为客户真正的业务伙伴, 全力帮助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和利润、助力客户成长!

发展数码印刷 篇2

唐朝初期,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梨木或枣木作版材,用刀把图文刻出来,然后在版面上涂上墨,然后将纸张覆盖在着墨的印版上,再用刷子在纸上施加压力刷拭,完成图文的转印。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每一新的图文信息都需要一重新雕刻一块新的木版,而木版的雕刻过程是很费力费时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最早也是出现在我国。

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活字由单个字符组成,可以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关图文信息,用完拆开后又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雕版技术和活字印刷的发展,公元1340年,我国发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将同一版面的内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几块同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颜色从最初的两色到后来的五色和七色。到17世纪20年代,发明了木版水印版,其印刷品刻工精细、颜色妍丽、浅深适度、鲜丽如生。

活字发展到14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印刷技术成果,发展出了铅、锑、锡合金活字,使文字印刷的成本大大降低、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为世界印刷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谷登堡是首先使用活字印刷的欧洲人,历史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丰,目前还不能确定他是否借鉴了东方国家的活字工艺而发展出铅活字还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应该说,谷登堡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使用了活字印刷而是在发展活字的铸造工艺方面。谷登堡并不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人,11世纪初期我国首先发明了胶泥活字,但耐硬度还不十分理想,中国的活字技术发明后较早地传播到今天的朝鲜地区,13世纪中叶朝鲜人使用青铜铸造活字,约一百年后,谷登堡发展出铅合金活字工艺,更容易铸造,印刷效果更加精良,但铅是一种公认具有较高毒性的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

1845年英国人制成了由重铬酸盐与胶组成的感光液,从而实现了用照相的方法制作铜锌版,这是印刷历史上又一重要发展,结果是由于将摄影的图象引入到印刷,人类复制现实的能力向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对于历史资料的记录来说,意义重大。

早期的印刷是在手工操作的木制印刷机器上完成的,古登堡的时代就是这一类型,当时要完成200页的印刷品往往需要一整天的繁忙工作,如图:

17世纪中叶,同样是一天的工作时间,则可以印刷出2000个页面的印刷品,效率提高了10倍。今天,海德堡的SpeedMaster(速霸)系列平版胶印机则可以每小时印刷超过1万份单张印品,如果以天计算,效率则又提高了至少百倍以上,如图: 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给印前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化的变革;文字排版由手动照排机发展到全自动激光扫描式照排机,使文字排版从铅与火时代跃进到电与光时代。70年代,电子分色机的发明使用,使图像处理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90年代,随着专业领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高速发展,在印刷产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商业印刷的作业流程逐步实现更加完善的数字化。尤其在印前领域,而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给当代印刷业带来了又一次革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扫描、数码照相机、直接制版、数码打样、数字印刷机等设备实现了数字式联合作业,如图:

胶印技术与数码印刷的融合发展 篇3

在网络印刷市场,胶印与数码印刷的盈亏平衡点大致在150~300印/单(A3幅面,133g/m2,4色),而据调查,印数从0到3000以上的活件都不在少数,那么,印刷企业该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海德堡的胶印与数码印刷系统集成方案,是实现了市场需求全覆盖、资源利用最优、盈利能力最高的系统集成方案。其将胶印技术印长版活时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与数码技术一张起印的灵活性和处理可变数据的优势有机整合起来,旨在为用户提供最经济、高效、增值的解决方案。

胶印,演绎无限精彩

海德堡丽彩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胶印墨路系统,全部采用同倍径滚筒,具备以下5大优势:①换版快捷,减少浪费;②印刷质量稳定优异;③操作便捷;④实现印刷标准化;⑤实现高度自动化。

目前全球已安装1300个机组的SX52丽彩胶印机,其最多可进行10色印刷,还可完成翻转双面印刷、联机上光、专色印刷、UV印刷等。丽彩系统还已经移植到了安装量达1000多台的海德堡速霸XL75胶印机上。可以说,其基本可满足所有商业甚至包装印刷活件,是印刷企业进行优质高效、短版印刷的不二之选。

数码印刷,灵活应对客户需求

在数码印刷领域,海德堡与理光合作,推出了 Linoprint C数码印刷系统。数码印刷领域厂商众多,传统胶印巨擘海德堡的特别之处何在?海德堡有着非常专业的色彩管理和传统胶印的技术和经验支持,进入数码印刷领域的海德堡,“独门秘笈”便是让胶印与数码印刷完美配合的数码印刷管理系统。其具备以下4大优势:①海德堡印通数码印刷管理系统,操作简便快捷,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浪费;②可与印通工作流程无缝连接,实现胶印和数码混合印刷;③海德堡印刷色彩管理(PCM),集成的系统供应商,专业的服务团队,最接近胶印的色彩效果;④数码印后工艺(环装、折页、裁切、骑订等)联机设定完成。

胶印与数码印刷相融合,除了需要强大的硬件系统支撑,最为关键的,还需要有一套系统将整个印刷流程串联起来,如此,才能实现工作流程的高效透明,提高生产能力,助力精益生产。而作为海德堡的核心竞争力的印通工作流程就非常好地为印刷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其几乎涵盖印刷企业所需的所有系统。

总而言之,无论印刷企业面对的是长版、短版,还是超短版的印刷活件,海德堡都能为其提供量体裁衣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胶印技术、丽彩技术到数码印刷技术,从贯通生产全流程的印通系统到胶印与数码印刷共享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都可确保印刷企业高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发展数码快印 篇4

提升生产能力就必须要提高印刷品质和印力, 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的高品质印刷速度。这就离不开高速度、高性能、高附加价值的数码印刷设备。近日, 我们走访了成都华速图文、遵义友邦图文设计以及武汉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地区的三家快印店的发展经历, 看看快印企业该如何通过提升生产力和拓展新应用来拓宽业务、降低成本、实现更多盈利。

更强生产力 树立市场新标准

成都市新都区华速图文公司是四川新都地区最大的快印企业。据华速图文负责人介绍, 早就想买一台高速度、高品质的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系统。 正好新上市的富士施乐Versant2100 Press具有每分钟100 页的输出速度和可以媲美胶印的彩色输出效果, 因此就选择购买了它。

事实证明, Versant 2100 Press的表现令人欣喜。“现在客户的文件越来越大, 经常收到几百兆的电子文档, 一般数码印刷机的服务器处理这种大文件通常要很长时间甚至半个多小时。 用了Versant 2100 Press后, 文件的处理速度和打印速度都明显提升了。”华速图文负责人表示, “投入生产后, Versant 2100 Press高水准的彩色打印效果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订单, 业务形成了良性循环。新都家门店每月光彩色印量就由原来的2 万印增加至3 万印。

“不过, 彩色月印量的大幅增长还只是Versant 2100Press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的一面。这台设备的高品质打印效果和相较其他品牌印刷机更低的打印成本, 还让更多新老顾客专门到我们店打印, 带动了黑白打印业务的大幅增长。”华速图文负责人表示。可以说, Versant 2100 Press的应用拉开了华速图文与其他快印店的差距, 刷新了新都地区数码快印市场的新标准。

独有功能 实现业务新增长

武汉市某文化传播公司是一家以名片、标书、海报、工程图、企业形象手册、菜谱、挂历、会议资料等文件的设计和制作为主的快印连锁店, 客户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等商务客户。

这家快印店除了生产力强大和输出效果好, Versant2100 Press的价值还体现在拓展新业务、降低成本以及开辟新商机等。Versant 2100 Press的长纸打印功能可打印最大330*660 的幅面介质, 仅利用这一特殊功能就让该快印店拓宽业务范围, 开辟不少新的商业机会。而设备的大幅面打印功能还大大节省了成本。“例如, 原先的标书、手册、会议文件、菜谱等文件的封面都是用A4 介质打印、制作, 而现在通过长纸打印, 不仅确保彩色输出效果更加一致、操作更加方便, 而且也能够节省不少的成本。尤其是在制作台历、挂历以及名片的时候, 成本节省的效果更为突出。”该公司负责人强调。

顾问型服务 创造价值最大化

对于快印店来讲, 除了拥有性能强大、可靠性高的数码印刷利器外, 供应商的专业性和增值服务也至关重要。服务人员的专业程度、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等, 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快印店的经营。

“因此, 在选择设备时, 除了考察产品性能, 我们还非常看重服务。”武汉市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这是十年来一直选择富士施乐产品的重要原因。他举例说, “在刚购入Versant 2100 Press时, 要打印一批台历, 客户指定了象牙黄的棉絮纸。这种纸不光颜色特殊, 还有彩色的细丝。我们开始很难打印出最佳效果。富士施乐工程师得知这个情况后, 立刻来到公司,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操作, 发现这是由于操作员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找到关键问题所在, 富士施乐工程师帮我们进行了设置调整, 输出了最为理想的打印效果。这样及时周到的服务, 让我们按时完成了任务, 并提供给顾客户满意的最佳效果。”

谈到服务, 遵义友邦图文设计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同样深有感触。“除了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外, 富士施乐的顾问针对我们的业务特点, 提出了很多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建议。例如, 让我们用Versant 2100 Press的长纸打印功能替代名片及个性化台历等原有的打印方式, 这让我们减少了用纸量和纸张浪费, 降低了不少成本。”遵义友邦图文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关于富士施乐的增值服务, 在数码印刷行业内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例如:富士施乐会定期为客户培训设备的使用技巧、针对客户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同行之间的交流, 甚至是合作的机会、通过业务咨询等方式帮助客户拓展业务范围、开辟更多商业机会。

活字印刷发展过程 篇5

二.

答: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发明,到发展,再到创新,之后成熟,这其中蕴含了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印刷的祖爷爷,毕昇,一生从事与印刷事业,在对传统的雕版印刷的使用中得到了体悟,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于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几个活字,之也之类的字,造二十几个活字。将活字排入两块铁范,排满为一版。同时用两块排字版,一版印刷时,一块排字,交替使用。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并不简易,如印几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背诵崇宁二年(1103)年间的《佛说观无量佛寿经》残本于1965在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发现。有学者认为,“温州发现的印本残页„„考古学家金柏东将此本鉴定为北宋泥活字本。这说明毕升之后50年(1103)北宋仍以泥活字印书„„温州发现的印本是现在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这个结论仍然成立,它是毕升活字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采用毕升泥活字印刷术创制的西夏文泥活字排印的《维摩诘所说经》,印制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前期,只比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晚一百多年,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其又是一次飞跃。不仅加快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元英宗至冶二年(1332年)浙江奉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册。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253500个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金简在图文并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中记述造木活字的程序。

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再传到日本 韩国,再到欧洲。德国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德国发明了铅合金活字(1440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锑。其解决了油墨在金属上粘着的问题。同时发明了木制印刷机,变压印为平印。

2011年报业印刷稳步发展 篇6

2011年的报业印刷,在延续了2010年走出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实现全面回升的良好态势下,又获得了稳步发展,让业界欣喜。报纸印量稳步提高

在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对2011年度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的调查统计中,共有中央各报、各省市自治区、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部分地市报纸印刷厂共145家单位报来数据。这145家报业印刷厂2011年的报纸总印量为1174.86亿印张(如表1所示)。由于本次调查范围有所扩大,有较大印量的单位报来了数据,因此,本次调查的总印量占全国报纸总印量的比例应调整为70%。以此计算,2011年度全国报纸总印量为1678亿印张,较2010年的1613亿印张增长4.03%。全年耗用新闻纸377万吨,较2010年的363万吨增长3.86%。

2011年度的印量调查,仍以年印量大小顺序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年印量在10亿印张以上的单位数量变化较大,增长了9.09%。而2011年印量呈现正增长的单位有118家,占本次调查145家单位的81.38%,且其中印量增速超过10%的单位有42家,占本次调查145家单位的28.97%,这延续了2010年调查的较好形势(调查的142家单位中印量增速超过10%的单位有53家,所占比例为37.32%),且年印量在2亿~5亿印张和5亿~10亿印张的单位所占数量较多,分别为12家和10家。此外,2011年印量呈现负增长的单位为27家,占本次调查145家单位的18.62%,与2010年调查数据(调查的142家单位中呈现负增长的有24家,所占比例为16.90%)相比,虽负增长的单位数量稍有增长,但明显好于前几年调查中均有25%左右的单位呈现负增长的情况。

从地区上来看(如表2),2011年各大区的增长均在4%左右,从中也可以看出,虽各大区增势缓于2010年(调查中各大区的增长均在8%左右),但也处于良好态势,其中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6.30%和5.09%。具体到各省市自治区,则只有辽宁省(1.23%)、上海市(1.20%)、湖北省(0.46%)和广东省(0.04%)这4个省市的报纸印量呈现较小负增长,且8个增长超过10%的省市中,印刷较发达的江苏省也以10.18%的成绩入列,值得关注。

纵观2011年报纸印量的情况,可以看出在2010年走出过去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实现全面回升的良好基础上,报纸印量在2011年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少大报的印量持续下降甚至倒闭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报纸印量能稳步提高,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振兴等不无关系。而且,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报纸在各种媒体中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报纸的公信力,以及公众获取信息的习惯,是我国报纸存在及发展的基础。

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报业印刷仍会有一定发展,这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中小型报业印刷厂的快速发展中便可看出,而这也将改变我国各地区报业印刷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此外,如免费报纸、企业内部报纸等类报纸需求的提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我国报纸印量,且有益于丰富我国报纸种类。因而我们可以预测,2012年我国报纸印量仍将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且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仍将存在。

报纸印刷质量全面提升

报纸印刷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我国报业印刷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每年开展经常性的报纸印刷质量检测活动,至今已有22年历史。最早的一次可追溯至1990年6月,当时由于报纸还有一部分由铅印生产,且当时质量意识较为淡薄,参评的53种报纸中只有2种质量合格。但报纸印刷质量检测活动促进了各报业印刷厂对报纸印刷质量的重视,每年举办的活动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质量问题、借鉴有益经验的平台,因而也促进了他们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及对生产质量管理的改进。

正是在每年的报纸印刷质量检测活动的促进下,我国报业印刷领域的新技术引入步伐加快,因而也使报纸印刷质量有了稳健而迅速的提升。如报业印刷领域的“铅改胶"大改革,使各报业印刷厂积极淘汰旧有铅印设备,一改铅印生产问题多、质量差的状况,使报纸印刷质量得以大跨步提升;又如报纸生产由黑白报向彩报的逐步转变,使得报纸印刷质量有了质的发展,随即彩报图片的印刷质量也不断提升;而CTP制版、数码打样、软打样、色彩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CIP3数字墨控等新技术的逐步引入,也让报纸印刷质量有了更高、更稳定的提升空间。

因而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我国报纸印刷质量已获得全面提升。在2011年报纸印刷质量检测活动中,共有86家报社印刷厂的90种报纸参检,在送检的样报中,达到精品级的报纸有30种,优质级的报纸52种,良好级的报纸8种,不仅没有一种报纸的印刷质量不合格,质量最差的报纸也都进入了良好级,90%以上的报纸印刷质量达到了优质级和精品级。

在2011年的报纸印刷质量检测活动中,首次有20余种地市级报纸自愿参加检测,其中包括如《烟台日报》《嘉兴日报》《三峡晚报》等印刷质量优秀的地市级报纸,这也表明,我国的报纸印刷质量已整体获得大幅提升,不仅是中央各报、各省级报的印刷质量较高,众多地市级报纸的印刷质量也有了较大改善。

在我国报纸印刷质量获得全面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当前我国报纸仍在存在一些共性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文字墨色不均匀,有的标题、文字密度偏低、发灰;二是图片色彩偏色,印前工序和印刷工序脱节,引起图片色彩还原不当;三是彩色套印不准,当前要求套印精度≤0.15mm,经过努力是应该能够达到的。

报业CTP制版量已超50%

nlc202309040505

近年来,我国报业印刷领域对各类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中,对CTP直接制版技术的积极引入与全面普及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在2011年度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的调查统计中,仍对2011年报业CTP应用情况做了全面统计,共有139家报业印刷厂提供了有效数据。这139家报业印刷厂的CTP总制版量约为918万张,据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估计,本次调查的CTP总制版量占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的77%左右,以此计算,2011年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已达1192万张,占全国报业总制版量的55%。相比2010年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786万张,占全国报业总制版量的38%,2011年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增加了406万张,制版总量占比大幅增长了17%。

近几年,CTP制版工艺在我国报业印刷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普及,可谓大势所趋。2011年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在年制版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50%,表明报业CTP制版工艺已稳坐半壁江山,这也是全国报业CTP,总制版量自2010年年制版总量占比跃升至38%后的又一大飞跃。

调查中还可以发现,这139家报业印刷厂中,配有CTP设备的单位有116家,占比高达83%;年制版总量在10万张以上的52家单位中,有49家已上马CTP设备,且CTP制版量占比不低,多在50%以上;其中年印量在10亿印张以上的36家单位中,有34家采用CTP制版,部分单位还100%采用CTP制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CTP制版工艺在我国报业印刷领域的大范围普及程度。

CTP制版工艺在报业印刷厂中广受欢迎,不仅因为这种工艺可大幅提高制版速度和质量,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而且还因为其可使数字化扩展到制版环节,有效提高报业印刷厂的自动化生产控制水平。尤其是在胶片价格不断提高、激光照排机及相关零配件面临断档等的紧迫条件下,各报业印刷厂几乎都在抓紧上马CTP制版工艺。而国产版材产量、质量的不断提升,品种的增加,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CTP设备品种、规格的增加,已可适应报业印刷厂的多种需求(尤其是可适合中小型报业印刷厂的需要),这也是CTP制版工艺在报业印刷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一大要因。

在这种形势下,各报业印刷厂正逐步淘汰旧有传统制版工艺,或直接全部启用CTP制版工艺,实现100%CTP制版。仅在北京地区,2011年解放军报印刷厂、北京日报印务中心等报业印刷厂均已引入或计划引进多台CTP设备,正朝100%CTP制版的目标迈进。据预测,未来两年内我国报业CTP制版量将占到年制版总量的80%左右。

报厂强化科学管理加大多元拓展

在当前印刷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数字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等形势下,我国报业印刷厂纷纷加快了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时借此良机进一步加大报纸印刷技术革新、加强报纸生产管理,以求在保质、保量完成印报任务的同时,提升企业活力,实现科学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在此过程中,内部考核科学化是报业印刷厂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课题,报业印刷厂或通过ERP系统实现考核数据化管理,或通过制定如“卷筒纸的平张化考核管理”、分配奖励机制等制度区分考核层次,并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以打破惯有的分配平均主义。这些举措收效不错,且受到不少报业印刷厂员工的欢迎。

同时,越来越多的报业印刷厂也更加关注员工培训与员工素质的提升,并且借助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良机激发员工提升技术能力的积极性。不少报业印刷厂采取竞赛和日常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员工中形成努力学习、积极提升的良性循环。这从2010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的优良成绩也可以看出:全国共有124家报业印刷厂的650名选手参加轮转印刷工初赛选拔,有58家报业印刷厂的96名选手进入全国决赛,最终有2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二等奖的选手有5名,三等奖70名,优秀奖19名。

此外,众多报业印刷厂也纷纷加大了多元拓展的力度,以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众多报业印刷厂或借搬迁改造、更新设备之机,或在适应转企改制的同时,积极尝试向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等其他印刷业务领域拓展,同时也在数字印刷、绿色印刷上不断展开新的探索。

当前,全国已有超过10%的报业印刷厂拓展了报纸印刷以外的业务,多集中在图书、期刊、包装、广告等印刷业务领域。其中,部分报业印刷厂还依托集团优势,在多元拓展时积极争取集团内部及其子公司的书刊、文件、商业印件、包装等相关印刷业务,如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就承担了集团旗下地铁传媒公司的大量地铁广告喷绘业务,并顺利进入了数字印刷市场;少数报业印刷厂也凭借自身资源整合能力,正考虑或已启动与数字媒体的衔接业务,如开展在线印刷联盟业务、开设印刷商务网站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报业印刷厂在进行多元拓展时,也遭遇一些困难,尤其在拓展新业务领域时常遇见业务量较为不足的情况下,自身技术力量和管理也略显不足,这常常使报业印刷厂在这部分新业务开拓上较为吃力,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而要转亏为盈,更需做出努力。在当前国内外印刷市场竞争白热化、国内印刷成本上涨、工资投入加大、印刷工价下降的当下,要保证企业自身可以从中分得足够份额,报业印刷厂还须在差异化、市场化上多下功夫。

论数码媒体现状与发展 篇7

关键词:数码媒体,现状,发展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数字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带动了数码媒体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崛起。数码媒体以其信息迅速化、广泛化、个性化、准确化等特点, 迅速的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 开启了社会生活的数码网络时代。本文就我国数码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途径和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以促进和推动我国数码媒体行业的健康、良性、快速发展。

资组建了移动电视公司。充分利用关键资源和能力, 是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部分。

3.3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为观众提供价值, 又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具体计划和方法。根据提出的价值主张, 结合本身的资源和能力, 实施计划。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入, 电视媒体行业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盈利模式。

3.3.1提供信息资讯平台

资讯平台是借助数字电视技术的支持, 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需求中心, 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生活服务信息, 比如说, 如饮食、股票、交通、旅游、物价、天气等, 从而使看电视获取重要信息成为观众生活中一件便捷、有价值的事情。

3.3.2出售视频内容

在中国, 从目前形式看, 电视媒体仍然是国内视频节目的重要提供者。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 观众观看视频的方式越来越多样, 对视频节目的需求也在

1 数码媒体的现状概述

1.1 数码媒体的概念

数码媒体是一种新兴科技, 是指以数码技术和信息科学为基础, 将现代艺术作为理论指导, 结合大众传播理论, 广泛的将信息传播技术引入、应用于商业、艺术、教育、管理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 是一种将艺术同科学高度融合的现代化综合媒体技术。它所应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 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的软硬件及其应用技术、广播通信技术、数码媒体及其内容、版权管理、消费电

增加, 这就为电视媒体所拥有的视频节目提供了新的卖点。因为从最根本的根源来看, 不管是IPTV, 还是网络视频, 或是手机电视, 这些媒体的视频内容肯定要依靠内容提供商——电视媒体。

3.3.3开创付费频道

付费频道通常是有稳定的收视群体的, 这些群体能带来稳定的收入。著名Discovery节目频道仅依靠用户所付收视费就能摊平所有成本, 所以广告收入就成了电视媒体的纯利润。因为付费频道的节目内容专业化程度很高, 所以除了可以赚取广告和收视外, 电视媒体还能利用节目交换把节目二次销售给网络视频网站、i Pad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营运商等其他播出平台, 从而能够极大地拓展频道的利润空间。

4小结

总之,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电视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继续保持巅峰位置,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电视媒体的必有之路。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是在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子、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等等。

数码媒体精髓是文化为主, 科技为酶, 其内容包括了采用数码化技术制作、生成、运营、管理、传播和消费等等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它具有低消耗、高增值、软渗透、广就业、强辐射等特点。

1.2 数码媒体的发展现状

数码媒体及其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传统产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水平。我国的数码媒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下运营的。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发生重大变化, 都会对其他部分和整体产生影响。只有对商业模式系统地加以分析才能明白, 成功的模式是如何运用某些关键资源和能力, 并以赢利方式实现强有力的价值主张。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摆脱以往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状态, 省时度势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唐大勇.SDH数字技术及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9-13.

[2]张静晨.浅谈地方电视媒体的节目包装[J].当代电视, 2010 (1) :11-

[3]乔瑞华.融媒体格局下广电传媒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中国传媒科技,

(浙江省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浙江绍兴312000)

1.2.1 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数码媒体因其自身在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研究等方面的科技实力和产业水平而被国家高度重视, 政府也制订了相关的产业技术支持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成为当今经济市场上开发和投资的热点。例如, 在十一五计划期间, 国家的863计划在上海、北京、成都和长沙分别设立了国家级的数码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 并为三维运动捕捉、动画协同式制作、人机交互、网络游戏引擎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数码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2.2 数码媒体的涵盖范围广

数码媒体产业是一项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产业, 因此, 它在电子出版、游戏、动漫、影视、摄影、网络等各个社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技术产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当中。数码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载体和生活方式。

1.2.3 数码媒体的规模扩大迅速

目前, 数宇媒体正处在发展的快速时期, 数码艺术、数码文化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媒体传播的改革进程。据权威统计, 截止到2009年底, 国内的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33亿人次。到2010年, 我国互联网的总网民数已经超过4.04亿, 其中新增网民的数量同比增加了2000万人,

2 数码媒体的发展

面对数码媒体的发展现状, 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和引导数码媒体的发展, 从而促进和推进数码媒体向着快速、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1 建立健全数码媒体相关的法律体系

数码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产业, 在其管理、控制、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同时, 由于数码媒体的网络特性, 其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诈骗、涉黄、网络侵权等问题不断出现, 造成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经济损失。因此, 国家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数码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和规范数码媒体市场的管理, 保证其发展环境的健康、稳定, 以便于适应数码媒体迅猛发展的要求, 净化数码信息市场, 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活动领域和数码媒体的可持续长久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健康、良性的环境。

2.2 加强政府对数码媒体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国家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三网融合进程, 是更为迫切的是三网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的融合。加强对数码媒体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规范行业市场和研发, 加强对数码媒体市场的政策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对其发展的指导作用和统筹作用。

2.3 深入研究和制定数码媒体的发展战略

数码媒体的技术涉及面广泛, 产业的结构链漫长, 同时又大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因此, 国家在制定数码媒体的发展战略时一定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其内容、技术、体系架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国内外数码媒体市场发展环境的各个方面, 创新数码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念, 统筹调整数码媒体的资源分配和产业结构, 加快数码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互融合, 攻克数码媒体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技术瓶颈, 加大对数码媒体技术的战略性发展研究, 并提出未来五年数码媒体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等, 从而更快、更好的占据数码媒体未来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的制高点。

2.4 加强建设数码媒体产业化基地

目前, 我国已建立的数码媒体产业化基地有成都、北京、上海和长沙四家。产业化基地的主要作用就是研究数码媒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所需的关键科技技术, 为数码媒体的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国家信息产业等相关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现有的渠道大力发展建设数码媒体产业基地, 对引擎平台、渲染平台、测试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等进行重点的开发和建设, 充分的调动学术界、产业界、地方政府和国家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产研联动的局面。此外, 国家还应积极的推动动漫公共技术的服务平台和设备的建设, 大力支持对动漫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研发。

2.5 加强数码媒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目前, 我国的数码媒体发展才刚刚起步, 缺乏大量的数码媒体技术人员。因此, 国家和学校要结合当前数码媒体的市场情况, 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开设数码媒体技术的相关课程, 大力培育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化高素质技术人才。学校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数码媒体市场的基础上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系统的掌握和运用数码媒体技术的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动画设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以及视频特技编辑等等。大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捕捉能力, 以便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进而提高数码媒体行业的整体实力。

3 结语

当前, 随着数码媒体的不断发展, 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方式, 其摄像、微博、视频、智能手机等等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未来, 数码媒体的发展已不再只是IT和互联网行业的事情, 而是将成为未来整个社会经济全产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驱动力和能量。因此, 国家要高度重视数码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 制定科学、合理、严谨、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提高数码媒体技术的创造性、体验性、关联性、差异性和沟通性, 抓住国际市场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不断促进和推动我国数码媒体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悠.数媒体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6) .

[2]夏勇, 袁敏.数字媒体内容标引及映射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电视技术, 2009 (08) .

[3]杨亚萍.数字媒体及其传播模式研究[J].甘肃科技, 2010 (11) .

发展数码印刷 篇8

早在1819年, 为使各种食品保持原有的品质, 美国人安德伍在波士顿开设了第一家马口铁制罐工厂。他们将马口铁剪成一定的形状, 由工匠焊接成圆筒, 在两端加焊圆底, 顶部开一个孔洞, 将食物灌入筒内, 这就是最初的马口铁包装。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开始在马口铁上印制图案, 使得马口铁金属罐不仅仅具有食物保鲜的功用, 还兼有外观装饰性的作用, 以吸引顾客的眼球,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 印刷后的马口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 与纸张一起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当中。并且, 印刷后的马口铁经焊接卷封或冲压可制成各种规格的桶、罐等容器, 不仅应用于食品行业, 同时也为油脂化工、医药卫生、家电制品、建材、标牌等商品包装及玩具制造业所使用。

尽管马口铁印刷与纸张印刷都是普遍采用平版印刷技术, 但是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材质来说, 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既有相同点, 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为马口铁印刷其实是属于金属印刷范畴, 是一种专门的印刷, 加之马口铁具有特殊的物化性以及印刷品的再加工性能, 因此, 与纸张印刷相比, 无论从印刷工艺还是所采用的设备方面, 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即是对马口铁印刷的独特工艺的论述, 同时, 对马口铁包装的发展前景也略作探讨。

一、马口铁印刷的独特工艺

(一) 马口铁印刷中的油墨涂层的附着力至关重要

由于马口铁印刷品一般是先印刷, 后制罐, 最终要制成食品罐头、玩具、金属相架以及化工产品的桶、罐等, 而制罐需经过弯曲、拉伸、焊接、剪裁、翻边、卷封等工艺工序, 除要求干透的涂膜及油墨层有足够的强度外, 还要求印刷油墨对马口铁有较好的附着力和相应的机械性能, 以免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产生涂膜和油墨层的变形和开裂, 甚至从马口铁上脱落。特殊产品如罐头容器等, 其油墨涂层还要具备高压蒸煮的物理性能, 这也要求油墨涂层与马口铁表面之间必须具有优良的附着力。马口铁表面油墨涂层附着力的好与坏, 关系到马口铁本身的表面性能、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涂料的种类、烘烤温度以及油墨涂层的厚薄等许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 这道工艺至关重要。

由于油墨在马口铁上的附着力往往不是很理想, 因此, 需要先在二者之间涂上一层涂料, 即底油, 以改善附着力。其作用是其既能牢固地附着在马口铁表面, 又能很容易地让其上面的各色油墨附着、粘合, 使马口铁印刷产品在进行弯曲、冲击、拉伸、卷边等加工成型时, 油墨涂层不致因为机械加工而受损。因此, 对于底油的要求, 一般是要对金屑表面有很好的湿润性能, 成膜后有理想的抗机械强度;要透明性好, 干燥成膜后不会泛黄, 又不遮盖金属的质感;要具有良好的流平性、热固化性和柔韧性;要对油墨有足够的亲和性, 对各种铁皮都有良好的附着力。

(二) 马口铁印刷对油墨有着特殊的要求

马口铁表面光滑, 尽管在彩色套印前已对其表面涂布上了一层底漆涂料, 但如果对连接材料中合成树脂与马口铁表面的粘附性问题考虑不足, 制作出的油墨附着力就不能满足马口铁的印刷适性。同时, 印铁油墨除了应具备胶印油墨的印刷适性外, 还必须具有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加工成型性、耐蒸煮性等几种性能。因此, 马口铁印刷中要合理地选用油墨品种。

马口铁印刷对油墨的要求又分为对白墨的要求和对彩墨的要求。首先, 对白墨的要求是, 为了提高油墨的附着力, 印刷前需要先对马口铁进行白色打底。白色是一切画面的基色, 有很高的明度, 加入其他高能度的色相后, 能提高各色相明度而形成色阶。马口铁表面呈银白或黄色, 有金属光泽, 在印刷彩色图文之前, 需要把表面涂白或印白, 受油墨覆盖能力的限制, 单色机往往需要二次印白, 其白度可达75%。白度作为马口铁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求白墨具有与底漆良好的结合力、经多次高温烘烤不泛黄、耐高温蒸都不走色等特性。常用的底漆是环氧胺基型, 具有色浅, 经多次烘烤不泛黄、不老化的特点和柔性好、耐冲击的工艺性能。其次, 对彩墨的要求是, 马口铁印刷的彩色油墨除了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抗水性能外, 还需要有其特殊的要求。由于马口铁表面不渗透水分和溶剂, 需要经过烘烤干燥, 故而其油墨应为热固化型, 对颜料的着色力和耐久性要求较高。马口铁油墨除了应具备一般胶印油墨的基本性能之外, 根据印铁的特点还应具有耐热性、墨膜附着力强、耐冲击、坚硬性好、耐蒸煮和耐光等特点。

马口铁多色套印结束后, 还要在油墨表面涂布一层光油。为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印刷过程与上光油过程合并。光油除亮光油外, 还有亚光油、皱纹油、珍珠光油等, 涂上后能使印铁制品具有不同的质感。涂布光油的目的, 不仅是给马口铁产品外观图文增加光泽度, 使之艳丽夺目, 而且光油在油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以渗透到墨层, 增加墨层表面的柔韧性、耐磨性和耐冲击强度, 达到理想的附着力。此外, 光油经过高温固化后形成的涂膜, 能将油墨涂层与外界隔离, 使马口铁产品表面能耐物理性和化学性的物质侵蚀。

(三) 马口铁印刷中的烘烤干燥工艺极为讲究

马口铁印刷, 其表层油墨是利用热固化形式进行干燥, 这是金属印刷区别于平版胶印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马口铁印刷生产中, 油墨的干燥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只有合理地控制油墨的干燥速度, 掌握油墨干燥中的理化机理, 才能有效地进行快速的印刷作业, 保证产品质量。如果油墨干燥太快, 就会降低油墨的正常传递性能, 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造成印迹发虚, 墨色发淡, 印版、墨辊表面出现油墨干结, 使传递中的下墨受阻, 使印版图文干结层向外扩张, 使干燥剂用量过大, 造成油墨吸附性增加、空白部分起脏等现象。而如果油墨干燥太慢, 又可造成套印困难、粘连、附着力等, 使牢固度降低, 容易造成传送过程中的划伤等。所以, 油墨的干燥速度要适宜, 太快太慢均是不利的。

因为承印物的不同, 马口铁印刷机的辅助机构也有别于印纸胶印机。马口铁不溶于水, 不吸附溶剂, 所以印刷油墨需经高温烘烤才能使溶剂发结膜固化, 故而印刷工艺装置中一般需配有烘房。由于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涂料、油墨所含的树脂、颜料成分不同, 因此烘烤温度也不尽相同。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烘烤温度, 是马口铁印刷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它将直接影响整个油墨膜层的附着力。这就要求印刷工人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烘烤温度, 定期检查烘房内的温度, 力求达到烘房内的实测温度值与烘房温度显示仪的温度值误差在13摄氏度之间。机台运转速度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保证油墨涂层有合适的烘烤时间。

二、马口铁包装的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 包装制造业始终面临非常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 如今在我国超市商场, 很多包装均是塑料做的, 塑料包装市场占有率很大, 但造成的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具有低污染、可回收、省资源特性的马口铁包装在未来的包装用途上, 无疑将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马口铁属于环境无害性物质, 可自然氧化分解, 回复至原始氧化铁状态后即回归自然, 不会残存造成环境污染。马口铁具有的其他包装材质没有的特性便是可被磁铁吸附, 极易于从垃圾中回收, 减少垃圾量。此外, 利用马口铁废屑生产钢铁相较于铁矿生产, 每吨废铁屑可节省230m3天然气的使用量, 所以马口铁的回收再制过程可降低对全球性环境与能源的影响, 符合未来产品趋势。

中国数码钢琴的发展史研究 篇9

很多优秀的钢琴师在93年参加了上海的全国数码钢琴研讨会, 并且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李吴罕娜教授介绍了数码钢琴的新式键盘教学, 把理念深入了我国数码钢琴的启蒙教学案中, 这些丰富而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我过的音乐界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数码钢琴的概念也渐渐深入了生活中的音乐需求中, 主要是数码钢琴的教学显示出它的现实性和创新性以及灵活多变的优越性。因此, 引起了我国钢琴教师的极大兴趣, 开始了对数码钢琴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数码钢琴在我国的兴起

数码钢琴自从进入我国的市场, 广泛的被各个领域所认可采用, 渗透在音乐的方方面面, 并且, 人们也逐渐开设了实践性的科目以针对数码钢琴课的教学, 不仅仅是音乐师范类院校的必须课,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已经开设了数码钢琴的辅助科, 并且, 出了专门的钢琴学校之外, 在一些启蒙幼儿园, 中小学艺术培训班, 艺术类高等院校、技术型学校, 职业技术类院校以及音乐厅, 文化宫, 艺术展馆等等都开设了和数码钢琴相关的课程教学或者是宣传, 因此这说明数码钢琴在我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 并且也逐渐深深被我们的文化范围所吸收接纳, 融合了我国的民族音乐特点, 朱建成哦了一种新型的、受欢迎的、易于接受的演奏方式, 现在经过统计, 全国各地应该已经有几百家单位场所已经投入使用数码钢琴演奏, 并且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让数码钢琴被更多人所知道, 所学到, 所欣赏到。这是数码钢琴在我国初步兴起的状态。

二、数码钢琴在我国的现状

笔者在山东师大音乐学院自1994年建立数码钢琴教室, 现在数码钢琴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投入使用演奏, 并且对于数码钢琴的特点以及创新的形势和技术, 各个方面我们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经验的积累, 现在国内的很多全日制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也开设了数码钢琴课程的教学, 用集体教学的模式向他们展现数码钢琴的魅力和特点, 并且在数码钢琴兴起后, 引起了我国音乐界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他们积极学习, 吸收新鲜的演奏技术, 并且不断钻研讨论并进行总结, 得出了很多优秀的数码钢琴研究结果, 这些各种研究技术成果也随着数码钢琴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 百花齐鸣般热烈, 也是我国数码钢琴在初步路程上迈出的至关重要的步伐。关于数码钢琴教育的文章现在也越来越多, 各大的报纸、杂志、权威媒体等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数码钢琴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宣传、扩散, 让国内更多的人对数码钢琴产生兴趣, 并且能够吸收更多的人来投入研究, 争取更大程度上将我国的数码钢琴技术推上一个新台阶。因此, 这种状况还是十分可喜的, 这说明我们的音乐能够容纳和包含新的局面和新的模式,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音乐媒体进行演奏, 我们的音乐实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 这就需要音乐人一起努力研究, 争取将数码钢琴的技术在我国发扬, 取得更多的优秀成果。

数码钢琴之所以可以如此受欢迎并且易于接受和认可, 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它不仅仅有着和普通钢琴一样的7个8度的键, 这些键用于平时钢琴课上的作品演奏, 演奏示范以及演奏的学习, 在数码钢琴有着传统钢琴浑厚优美, 回档不觉的音色特点之外, 还有更加多功能的选择和音色的不同范围, 这就是数码钢琴比传统钢琴优越的地方, 它能够使弹奏着在弹奏时有着更多的音色选择和音色结合, 还能够满足很多不同角度的音乐演出, 甚至来源于别的乐器的特点, 比如管风琴、颤音琴、合唱等, 这些效果明显使得钢琴不在简简单单是单调的钢琴曲, 而是融合了多元化多种风格的整体奏鸣曲, 这就大大的综合了音乐的广度, 它不仅仅可以以假乱真客串别的乐器, 并且还能够运用自如进行叠加, 结合, 形成合奏的效果, 用不同的技术, 不同的力度, 就可以将原本简单的钢琴曲演奏成多种音色, 多种风格相结合的奏鸣曲, 将音乐的张力和表现力充分地扩大化, 整体化, 能够将各个部分相融合, 并且可以佩戴耳机, 进行不必要的相互干扰, 这些优越性就决定着数码钢琴将很快取代普通钢琴的单调, 成为新时代音乐钢琴发展的主流, 并且将键盘的技术极大的发挥完美, 带动了键盘教学的进步, 数码钢琴由于具有数码便捷的特点, 各种曲子的演奏都简而易懂, 易学易操作, 品质优良且性能稳定, 因此社会各界都青睐数码钢琴的优势, 它也能够渗透到社会各界投入使用演奏, 将数码钢琴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大家欣赏到多元化音乐的结合。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增添了很多情调。

三、在我国普及数码钢琴被的发展

由于种种优势的被接受和被认可, 数码钢琴在国内的发展可谓是极其迅速, 已经被社会各个层次普遍接受, 这也体现了, 数码钢琴的运用代表着世界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接受是历史的必然走向, 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大势所需, 艺术也是离不开时代潮流和形式的, 并且, 这也说明我国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因为数码钢琴的被认可和被运用体现着社会广大公众的品味需求也是在提升的, 因此, 这需要国民具有着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较高的艺术素养, 在艺术院校内专门的钢琴课上, 数码钢琴被运用教学, 取得良好的反应。一些生活公共场合需要数码钢琴演奏来制造一种氛围和艺术境界, 因此处处离不开数码钢琴发挥价值的舞台, 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着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很多学校也开设了音乐课, 相应的让学生能够了解数码钢琴, 欣赏数码钢琴, 就连老年人也能够收到数码钢琴的教育, 可以娱乐生活并调节省心发展的平衡, 数码钢琴的道路可谓是越走越宽。

就现在数码钢琴的教学模式而言, 实际上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和高科技数码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两者互相依存, 并且互相扶助, 钢琴学习在初级阶段可以尽量使用数码钢琴, 因为它综合能力强, 能够满足初学者的各方面起步需要, 在取得基础上的进步之后, 慢慢结合普通钢琴去融合演奏, 这样就能够完全接受了数码钢琴的灵活演奏, 逐步进入不同阶段的钢琴演奏学习。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针对性展开教学, 比如键盘的细节教学, 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从而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 争取全面发展。数码钢琴由于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 所以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教学, 在我国已经被推广并渐渐形成了惯性模式。在课程实施, 以及教材特点, 实践研究等方面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探讨, 才能够完善数码钢琴的教学。并且要调整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能够对数码钢琴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 艺术的不断发展成就了数码钢琴将会有着更加绚丽和宽广的舞台, 在我国能够更多更广的普及, 因此我们应该潜心研究数码钢琴的技术和内涵, 能够结合我国的特点去用数码钢琴这一新型音乐媒介慢慢开阔人们的视野, 推进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让这种音乐的魅力散发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基层开始, 将数码钢琴的教学走向完善化道路, 共同开拓音乐界的新里程。■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数码钢琴作为高科技音乐产品被引入我国, 现在已经成为教学中流行的演奏媒体, 数码钢琴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媒体, 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时代适应能力, 并且具有较为优良的演奏功能, 并且, 随着数码钢琴的发展, 就使得原本的传统钢琴的演奏产生了必要的转折和变革过程, 现在数码钢琴在国内和国际都渗透了音乐艺术的很多领域, 在各种场合, 各种条件下都能用到。也证明恶龙数码钢琴师非常实用, 有着创新的优点, 现在兴起的电子音乐和数码钢琴产生了良好的的结合, 并且在日常的演奏中也发挥了出色的效果, 所以, 数码钢琴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的音乐更加创新化, 多元化向璀璨的未来走去。

关键词:数码钢琴,发展史,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高晓光.钢琴艺术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3]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内印刷电路板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篇10

1 我国印刷电路板行业及技术发展情况

1.1 印刷电路板定义

印刷电路板, 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线路板, 简称印制板, 英文简称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或PWB (printed wiring board) , 以绝缘板为基材, 切成一定尺寸, 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 并布有孔 (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 , 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 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这种板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 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的关键互连件, 对科研、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基础, 其自身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1.2 我国PCB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PCB研制工作始于1956年。1963~1978年, 逐步扩大形成PCB产业。改革开放后20多年, 由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均获得快速发展, 国内PCB产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2002年, 成为第三大PCB产出国。2003年, PCB产值和进出口额均超过60亿美元, 首度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PCB产出国, 产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54%提升到15.30%, 提升了近1倍。2006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 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和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国家。我国PCB产业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 远远高于全球PCB行业的增长速度。2008年3月17日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在上海成立了全印制电子分会, 标志着我国PCB工业在发展道路上开始了新的阶梯。

1.3 我国PCB技术发展情况

自2005年以来, 世界电子电路行业技术快速发展, 集中表现在无源组件PCB、喷墨PCB工艺、激光直接成像技术、光技术PCB、纳米材料在PCB板上的应用等方面。PCB从安装向封装载板发展, 以及元器件的片式化和集成化、球栅阵列、芯片级封装、多芯片模块的日益流行, 要求PCB封装端子微细化、封装高集成化、同时也要求基板承担新的功能, 出现埋置组件印制板, 以适应高密度组装要求。目前先进的PCB制造技术有:曾层法制作高密度内层 (HDI) 印制板的制造工艺、半加成法技术、热固油墨积层法 (简称TCD) 技术、电镀填平盲孔技术 (Via Filling) 、高档次特殊材料印制板制造技术等。

2 我国PCB专利分析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 主要从生产PCB的技术角度方面进行专题检索, 1985年到2010年申请的专利总数是2385件, 而2000年到2010年是2108件, 近十年申请的专利总数占所申请专利总数的88%。2000年到2010年, 申请发明专利1798件、实用新型310件;申请国家专利有1677件、国际431件。从专利数量上看, 说明近十年来我国PCB产业发展迅速。

外国在我国专利申请的国家有: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法国、芬兰、瑞典、荷兰、新加坡等, 可以看出许多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 说明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国外企业的重视, 竞争较为激烈。我国专利申请情况前十名的城市:广东、台湾、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山东、湖北、天津, 我国申请专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者相加超过全国总量的90%, 长江三角洲近几年的发展较快, 而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3 我国PCB产品结构分析

从PCB的层数和发展方向来分, 将PCB产业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常规多层板、绕性板、HDI (高密度互连) 板、封装基板等6个主要细分产品。从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成熟期-衰退期”等4个周期来看, 其中单面板、双面板由于不适应目前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应用趋势, 正处于衰退期, 其产值比例逐渐减少,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在本土已经很少生产该类产品, 不少大型厂商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接单双面板。

常规多层板和HDI属于成熟期的产品, 工艺能力日益成熟, 产品附加值较高, 是目前大多主要PCB厂商全力主攻的方向, 中国厂商只有超声电子等少数几家掌握生产技术。挠性板特别是高密度挠性板和刚硬结合板, 由于目前技术尚未成熟, 未能实现大量厂家大批量生产, 属于成长期的产品, 但由于其具有比刚性板更适合应用数码类产品的特征, 挠性板的成长性很高, 是各个大型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IC (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 所用的封装基板, 无论是研发还是制造在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较成熟, 但在国内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 只有揖斐电 (北京) 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导体 (上海) 有限公司、珠海斗门超毅电子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在小批量生产。这是因为我国的IC业还很不发达, 但随着跨国电子巨头不断将IC研发机构迁到中国, 以及中国自身IC研发和制作水平的提高, 封装基板将具有巨大的市场, 是大型厂商的发展方向。

4 我国PCB行业发发展态势分析及建议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 虽然PCB行业目前十分繁荣, 但实际上遇到较多的困难。一方面, 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造就行业繁荣, 水平提升;另一方面, 到达阶段顶点之后, 发展带来的问题有所显现, 制约前进的空间, 劳动力、水电、环境等资本不再廉价。PCB行业由于受成本和下游产业转移的影响, 正逐渐转移到中国。中国增长的趋势分析:下游产品的需求推动产业本身的发展, 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 但我国政府处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限制4层以下的低端产品。鼓励HDI等高端产品,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促进PCB向高端产品发展。

未来PCB的成长主要在HDI板、软板、IC载板, 但这几类板的技术含量高, 设备投资大, 目前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 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PCB总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厂商逐渐向高端产品挺进, 逐渐丢弃低端产品或低端产品外包其他中小型PCB厂商。

中兴印刷:术业专攻 创新发展 篇11

然而,在众多荣耀光环的包围之下,中兴印刷却表现得异常低调,除了公司官方网站之外,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信息。实际上,我们对这家专攻食品软包装的印刷企业早有耳闻,于是更引发了对其一探究竟的冲动。

子承父业

中兴印刷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在业内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中兴印刷是由我父亲一手创立的,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开始帮忙做一些海外业务,但真正接手公司是在2013年1月初。”副总经理林勇回忆着自己接触公司的点点滴滴。

在林勇看来,中兴印刷是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拥有员工近200人,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林勇表示,父亲最初明确公司产品定位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民以食为天”,而软包装与食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发展前景比较好,于是就做起了食品软包装印刷的生意。

林勇是一个擅于开拓市场的角色,如今他不仅要“子承父业”,努力让中兴印刷的业务越做越广,还要继续管理自己在英国留学时成立的外贸公司。不过,我们从言谈之中发现,对于同时管理两家公司的压力,林勇反而显得游刃有余、乐在其中。

术业专攻

中兴印刷深知“术业专攻”的道理,凭借优美的生产环境、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优秀的人才队伍,一直在软包装领域锐意进取,从而成就了今天的业绩。

“从涉及的行业来看,我们主要是做食品软包装以及少量的日化产品软包装;从包装的材料来看,80%以上是薄膜类软包装产品,其余的是纸类软包装产品。”谈及公司的业务时,林勇信心满满地说,“中兴印刷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在出口国外的产品基本上占到了六七成。”

为什么中兴印刷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能如鱼得水呢?

林勇回答道:“坚实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是为客户提供高档产品和良好服务的保证。”正如林勇所言,中兴印刷不仅获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44-10101-00525),而且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公司采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也经过了瑞士SGS公司的检测,并且符合美国FDA和欧盟1935/2004/EC的标准。

从饮料、乳制品到糖果、水果制品,再从海鲜、肉制品到调味酱、香料调味品,以及各种零食和宠物食品等,中兴印刷逐渐在食品软包装市场站稳了脚跟。

以质取胜

“软包装虽然是一个前景比较好的产业,但是对我们印刷企业来说,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开拓业务、如何创新产品。我认为,只有创新企业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才能带来新的生产力。”林勇接着补充道,“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产品,那么最终就会导致价格竞争,所以我们的宗旨是‘以质取胜’。”

谈及产品质量,林勇自信他们是同行里做得比较出色的,也正因如此,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既然大家做的产品都一样,中兴印刷是如何凸显自身价值的呢?林勇的答案是“差异化”,他说:“要想创新,就一定要做有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当然,林勇所说的“差异化”并非空谈,早在十几年前,中兴印刷发明的“洗铝雕刻技术”就获得了“1995年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银奖”和“1996年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银奖”,填补了国内软包装技术的空白,从而被授予“中国镀铝雕空包装袋生产十强企业”的荣誉称号。其次,中兴印刷还研制出环保型新产品——纸塑包装,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平整性好、档次高,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赞誉。此外,公司还相继发明了“局部哑光或局部亮光高档次包装袋”、“定点涂布自动包装膜”、“冷封胶自动包装膜”等专利技术,为中兴印刷的差异化之路增添了无限光彩。

不仅如此,为了研究软包装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中兴印刷还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汕头食品软包装工程研发中心。“我们希望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达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目的是实现差异化。”林勇认为,“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已经很成熟,而别人成熟了我又有新的,这样才能不断发展。”

创新发展

立足国内市场,将国外市场作为补充,这是中兴印刷一直以来秉承的市场策略。林勇表示,国内软包装市场需求存在季节性变化,通常在节假日之前比较忙,而其他时间又比较闲,那么做出口会很好地缓解这种问题,避免“旺季很旺、淡季很淡”的现象。据了解,自2004年进军国际市场以来,中兴印刷的业务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近两年我们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大概在10%左右,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应该会过亿。”对此林勇非常肯定。

中兴印刷在国内外市场的平衡发展以及在食品软包装这条路上行走多年的经验告诉林勇:创新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这与林勇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有牢牢把握创新的力量,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推陈出新,才能成功占领市场。”

高职印刷技术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职,印刷技术专业,发展

印刷技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因而人尽皆知。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停留在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现代印刷技术可以生产书刊、报纸、宣传单、海报等传播信息的载体,也可以生产烟包、酒盒、纸箱等精美而实用的包装产品

一、高职印刷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企业年度检验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增长了5.3%,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印刷大国。然而,国内开办印刷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大约只有30余家。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而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却凤毛麟角,毕业生人数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印刷技术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高职院校对印刷技术专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匮乏,难以适应现代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双师型教师比较匮乏,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极少数来自行业、企业,因此教师没有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可以讲解理论,但实训课程无法较好完成。三是我国印刷技术历史悠久,但发展速度和先进程度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虽说企业对印刷技术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然而学生及家长对该行业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认识误区,行业企业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尚未建立,尤其是品牌效应还有待加强,印刷行业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海飞丝、脉动、蓝月亮等品牌人尽皆知,但没有人关心它们的包装出自哪家印刷企业。四是生源数量逐年下滑、生源质量不断下降。“90后”大学生认为在城市中心区工作会比较体面,不甘心在郊区的工业园区工作,凭此一点,即使喜欢印刷技术的学生也可能放弃选择该专业。

二、高职印刷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措施

面临重重困难,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必然选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提高印刷技术类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的原动力和根本目标。

(一)探索“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印刷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量大和家长期望子女顺利就业等因素,学校可与印刷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让企业、学生和家长放心。在印刷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协调下,鼓励企业参与印刷技术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采取“工学交替”方式科学安排教学实践,把教学分为“工程”和“学程”。根据企业生产的淡、旺季,合理安排工学交替时段,“工”与“学”交替进行,分段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行业企业一起,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引进生产线,让学生和企业员工一起完成生产任务。吸引企业支持学生创业,购置个性化印刷设备,面向校园内外,提供个性化印刷服务,增强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二)探索“训赛结合,项目跟进”的教学模式

将职业素养、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主动探索“训赛结合,项目跟进”教学模式,以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比如,参加全国印刷技能大赛、印刷模拟系统(Shots)全球大赛、“太阳杯”亚洲标签大赛、“新星太阳杯”全国印刷行业摄影大赛等,并将各项赛事的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竞争意识。通过各项比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技水平,“训赛结合”有效地处理了“标”与“本”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和“用”的矛盾。

(三)探索“专业+社团”的团队学习方式

在教学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地位,既注重“教”的创新,更重视“学”的改革。专业社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的改革。鼓励教师,发动学生开展专业社团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创“学生人人是社员,老师个个是导师”的良好局面。

(四)探索“互联网+”办学之路

建立印刷职教集团,各院校间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走“互联网+”之路,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通道在“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等之间建立随时随地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云志,何玉宏.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上一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下一篇:发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