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现状

2024-07-15

发现现状(共7篇)

发现现状 篇1

在上个世纪末, 互联网初入中国, 大家争先恐后的做网站, 门户网站、个人网站一拥而上, 目的只为争取一席之地, 所以粗制滥造毫不讲究, 这也间接引发了一场网络经济泡沫。后来人们吸取教训, 开始注重内容的突出, 掀起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所以当时的“www.hao123.com”虽然架构简陋, 但也能成为早期成功的典范。而当大家都有了足够的内容, 那么如何编排这些内容、使它们更显眼醒目, 就成了现在网站建设的主要问题。于是这个时候, 网页设计者理所当然的应运而生了。

网页设计作为一个起点高、门槛低的职业, 略有一点美术基础加上了解html语言代码的人都能较快的融入其中, 而越来越简易的、一体化的软件也给了更多非专业人士尝试的机会。所以有人说,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站长的时代, 只要你有兴趣, 都可以在网页设计中展示一下自己。目前的大学里虽然也有部分的网页设计课程或者专业, 但大多数从事网页的设计者却都是依靠自学, 或者上电脑专业学校培训学习, 他们懂得做网站, 却不一定懂得设计合理的布局和使用习惯。而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者不应该只懂得图象和效果的页面展示, 还必须懂得怎样才能使浏览者观看网页更舒服、操作更容易。网页设计行业的现状并不太好, 人们往往要求设计者什么都懂, 要比平面网页设计者多懂点代码, 比程序员多懂点设计, 最好还能做点动画, 总之网页设计者应该是个全能型的网页高手。但平面网页设计者却觉得他们是在侮辱设计, 程序员觉得他们在侮辱编程, 动画网页设计者觉得他们那两下子完全是班门弄斧。于是, 网页设计者很容易处在尴尬的境地。

网页设计要出彩, 就需要合作

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网页设计开始变得多样化, 门槛低、分工不明不代表它没有未来。一般的行业发展过快, 只能出现两个情况:一个是完全自动化的程序代替人力——比如越来越容易操作、每个人都能轻易学会的智能软件, 也许到那个时候就不再需要设计者了;一个是分工逐渐细化, 花费更多的人力来保证效率和质量——所以, 就出现了程序网页设计者、动画网页设计者、音效网页设计者、UI界面构架师、整合工程师、编辑策划师等细分的职业。网页设计的未来将会更趋向于后者, 因为网站本身虽然理性, 一段代码只控制一个效果, 但设计却是一个感性的事业, 绝不是简单的美化, 网站建设也不是单纯的页面排版, 再智能的软件也只能当做辅助工具, 最终使它成型并发挥作用的, 还得靠人的头脑。

面对网页设计行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 网页设计者也只能选择做样样全能的设计工程师, 或者做在某一细分领域具有相当技术的专一设计者, 假如还像现在这样什么都懂却没有一样精通, 就只能脱离设计去做幕后策划或者网站的项目管理者了。而要成为全能网页设计者是非常困难的, 网页设计包括的内容太多, 每天都在不断更新, 代码从最早的HTML发展到了.NET, 格局从WEB1.0发展到了WEB3.0, 形式在GIF和FLASH之后又出现了流媒体, 仅仅是编程的语言就好十几种, 全能网页设计者要求每一点都要涉及, 是很不容易的。更大的可能是每个设计者都精通其中两三类技术, 然后依靠团队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毕竟单一的技术容易掌握, 也更容易发挥效果。

网页标准的出现, 何去何从

不可否认, W3C网页标准刚出来的时候的确很吸引人。那时因为firefox的出现, 冲击了浏览器市场, 使得大家为了一个小狐狸, 而掀起一场网页标准的风波, 但是对于网页设计者来说带来什么?在这场风波我看到的最多就是技术的泛滥。

笔者举一些例子:刚开始接触到W3C的时候,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把传统的table布局给去掉, 利用Div+CSS做结构。这个是网页标准化的精髓。但是问题来了, 大部分人都因为这个而误会说“Table没有用了”“你的网页还有table阿, out了”。其实不然, 如果这样想, 那就大错特错了。W3C只是要求不table布局, 没有说table不标准呀。

社会在不断发展, 互联网也是一样, 技术更是一样。网页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专业技能向综合技能方向发展, 好看的设计并且是市场唯一的需求, 就像我们去星巴克喝咖啡一样, 喝不是咖啡, 喝的那种舒服的环境。网页设计和咖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浏览者的需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样化, 这种需要如果是某几个浏览者需要的那叫挑剔, 但是大部分浏览者都需要, 这叫用户需求, 这也决定了下一步网页设计的方向。

国内的网页设计环境

不可否认, 国内网页设计环境目前发展的时间还不长,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中包括浏览者也在浏览习惯和浏览需求上进行着不断的在改变, 不同的适应人群, 不同的浏览者, 网页的设计也是不同的。

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几年, 只孕生了普通的设计者, 没有几个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网页设计师。而网页设计师在国内被定义为一个潜力巨大的职业, 也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 网页设计的要求会随着发展一步步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对有志于投身网页设计的人来说, 必要的网页设计知识必不可少, 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笔者总结的网页设计优化具体表现是:

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设计方便的网站建设导航, 网页下载速度尽可能快, 网页布局合理并且适合保存、打印、转发, 网站建设信息丰富、有效, 有助于让浏览者对网页产生好感和信任;

二、针对网络环境优化, 对网页展示资源的关键字进行优化处理, 适合搜索引擎检索, 便于积累网络营销网站建设资源 (如互换链接、互换广告等) ;

三、针对运营维护优化, 充分体现网站建设的网络营销功能, 使得各种网络营销方法可以发挥最大效果, 网站建设便于日常信息更新、维护、改版升级, 便于获得和管理注册用户资源等。

纵观网页设计这个行业, 当然, 以上几点笔者浅显的看法显然不能完全解析网页设计行业目前所处的位置。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发展, 网页设计这个话题也将不断的提高到一个又一个层面。科技无止境!网页设计的发展空间更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网页设计这门学问也将会继续领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这个四处遍布网络的时代为人类服务, 为科技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发现现状 篇2

又是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天,北郊的校园里,也是一片勃勃生机。

不知不觉中,北郊已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学期。在与北郊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的一笑一皆可成歌。

为陶冶同学们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及增强同学们的爱校精神,学校特举办了以“发现北郊”为主题的诗歌朗诵的比赛。各班积极的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准备充分,大部分班级都选用了配乐带,情景交融。于是,一副极为和谐的图画展现在北郊校园。台下的观众能基本做到认真、用心的观看比赛,并在节目结束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朗诵比赛的节目新颖独特,从个人到团体,从朗诵道说唱。无不展现着北郊学子胆大心细,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点值得表扬,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比赛的同学都包含着对北郊这方热土的热爱,深情并茂的朗诵。在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许多同学都不由地挺直了腰板,这里面,免不了对老师的.感激。教师,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她们像一个个辛勤的摆渡人,把我们送到知识的彼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岁月的长河里,粉笔把老师的青丝染成屡屡白发。在时间的走廊,老师无怨无悔的献出了一个个白天与黑夜。这,又有什么能与这伟大的职业相提并论呢?

在评委的现场打分中,也评出了名次。可是,这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次有意义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展现了自我,把对北郊的感情之情发挥到淋漓尽致、洋洋洒洒。

是啊,北郊,一个多么打眼的词啊。作为一个北郊人,我们面对这方沃土,怎不会心潮澎湃呢。北郊,你的内涵如此丰富,外在美,内在美,人文美……在多繁华的文字也诠释不了我们对你的殷殷深情,在多华丽的语言也能用来点缀你。

北郊,我们因你而骄傲,我们因你而自豪。

发现金科,发现济南 篇3

自2012年11月,金科地产在济南大动作拍地后,金科城就紧随大幕的开启进入了开发建设中。这样霸气开幕的地产,怎能不引起业界和人们的瞩目?2013年5月18日至20日,金科地产组织济南媒体一行40余人来到重庆参观,一起踏上重庆,揭开了笼罩着金科地产和金科城的面纱,展示金科地产的魅力和特色。

发现金科:深耕重庆

十六年发展,渝派产品惊艳媒体圈

1999年是创建于重庆的金科地产成立的第二年,这一年他们刚刚拿出第一个“金科花园”地产项目。此时谁也不会料想到十六年后,金科地产的项目遍及北京、重庆、四川、江苏、湖南、山西、山东、贵州、新疆、辽宁等省中的29个城市。十六年的沉淀,让金科地产在重庆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科·10年城、金科·廊桥水岸、金科·廊桥水乡、金科·太阳海岸,此次媒体团参观到的四大项目,都是金科地产在重庆的“标志”产品,它们奠定了金科在重庆的“标杆地位”。

第一站

金科·10年城

金科·10年城位于北部新区高新园板块,坐落在江北区大石坝组团和北部新区大竹林交界的石子山大竹林片区。这个地产的南面及西面为江北区,北面及东面为北部新区。移步入城,环顾10年城整个的规划,你不难发现这里致力打造舒适、健康、便捷、高尚的景观式生活社区的理念,更是成功地营造了优美的居住氛围和多层次的景观空间。规划中的多层住宅区入口景观节点与中心景观带相接,联系起小区内住宅各个院落,院落纵横布置形成变化丰富的中庭空间——中心景观院落,与每个院落景观互相渗透。

第二站

金科·廊桥水岸

重庆金科·廊桥水岸位于江北区五桂路新区政府旁,在抵达地产项目之前,得到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我们即将见到的项目是何其生态。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0万㎡左右,容积率约2.7,绿化率超过40%,整个社区由22栋10~33层板式及风车状的点式高层组成,建筑风格简洁、俊朗,现代感、时尚感强,是低容积率、低密度、高绿化率的高档江景社区。

金科·廊桥水岸的中央赫然有一条绿色景观长廊,贯穿小区西侧入口至长江及规划中的北滨路边缘,从西至东最窄宽度约66米、总长约300多米,体现了项目极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整体通透规划的优势。

第三站

金科·太阳海岸

金科·太阳海岸是金科地产继洋房和高层之外的全新产品系列,是金科十一年来在重庆首个别墅项目。建筑形态主要以峡江联排为主,风格为纯正的北美风情舒适型的联排别墅。

占位两江新区心脏领地、稀缺资源的不可复制性赋予金科太阳海岸高贵和卓越的优势,核心地脉赋予金科太阳海岸不可预估的未来价值,让其成为真正做到兼顾繁华与宁静的高成长性两江新区城市别墅。

第四站

金科·廊桥水乡

这是金科2010年战略发展的恢弘巨作,同时也是金科10多年重庆开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金科·廊桥水乡。作为大学城的压轴大盘,它占地1800余亩,开发总量为150余万平方米,一期容积率仅0.7。产品包括洋房、高层,是目前大学城最大的纯居住项目,也是金科为大学城片区精心打造的高端人文住区。金科·廊桥水乡独有的80000方的示范体验区和3000方体验商业将为客户带来全新的立体感官体验。在造城之前,金科已斥2亿元巨资沿500亩虎溪河打造了一个具有七大人文景观的大学公园,全面升级大学城居住的风景品质和层级,实现公众所需与“廊桥”品牌的共同成就。

发现金科:品质和物业成就金科

没有情感就没有意义,对于一幅由水彩与宣纸创造出的艺术品如此,而对一片钢铁水泥凝结而成的建筑物亦是,没有高标准就没有好品质。三天的行程,济南媒体一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触摸了金科地产的每一个环节,感受了其金科多种产品的不同特色。

金科的品质是金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金科物业更是金科发展的坚强后盾。金科以“安心、省心、放心、开心、舒心”的“五心服务”先行,全国首创“金管家”服务模式,时刻坚持“做好每个细节”的理念,以“敬老、爱妻、亲子、睦邻、惜己”形成“邻里文化”品牌,多次万人大活动把金科人紧紧团结在一起,超越了社区的距离,真正融合了业主,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建立了金科品牌,也成为不断推动金科前进的动力。

为了展示金科的物业成绩,物业管理负责人跟媒体一行分享了很多关于金科的故事,从一束鲜花到一次次贴心的帮助,住进金科的人都深深地被金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发现济南:济南金科城,拭目以待!

本次媒体行,金科地产集团副总裁李战洪与济南的媒体分享了贯穿每个项目的宗旨和金科地产的理念。李总表示,金科任何一个项目(包括未来济南金科城项目)的落地从一开始就把“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品质理念贯穿成流程化的标准,这一标准得益于金科多年竞争而来的精细的成本控制和深度的服务认知。十六年来的发展证明,经过实践考验的这一系列标准正是金科坚守的成功之道。对于金科城来说,业主买房入住后的感受,以及未来房子的保值增值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结果。面对济南市场的竞争,金科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的动力,金科从不怕激烈的竞争!

2013,金科地产将会为济南带来什么样的惊喜?金科地产在济南的开篇之作——金科城,将以14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体量,扼守大济南西门户,以渝派风格为基础,导入多年成功经验,辅以优异建筑品质,建设济南渝派地产标杆。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利用现状的调查 篇4

那么, 在实践中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利用现状如何?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科学发现室的利用现状

为了解目前幼儿园中科学发现室的利用状况, 笔者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城市, A市、B市、C市分别抽取了“省级示范园”和“市级一类园”各三个, 共18所幼儿园, 采取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其科学发现室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 开设率不高, 近四成幼儿园没有开设科学发现室。

在所调查的18所幼儿园中, 38%的幼儿园没有开设科学发现室, 这其中包括2所省级示范园, 5所一类园。我们对这些幼儿园的园长进行了访谈, 发现园长们对科学发现室的价值都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之所以还没有开设, 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费问题。开设一个专门的科学发现室, 从装修到购置设备材料, 少则一两万元, 多则十几万, 这对于经费紧张的幼儿园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另外, 《河北省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中并没有把是否开设科学发现室做为一项硬性指标, 因此, 园长们认为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来说开设科学发现室并不是紧迫的任务, 相比之下他们更倾向于把经费投入到那些有利于提升幼儿园等级的地方, 如购置大型体育器械、玩教具和图书等。另外, 场地不足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部分幼儿园教学用房紧张, 无法安排一个专门的活动室用作科学发现室。

2. 科学发现室利用率偏低, 其存在流于形式。

已经开设了科学发现室的幼儿园, 虽然大小规模不一, 但材料都较为丰富, 并安排了专人进行管理。然而问卷调查显示, 科学发现室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有55%的科学发现室每周利用次数累计少于5次, 有66%的教师“近两个月来没有组织幼儿到科学发现室进行活动”。一些科学发现室更像是陈列室、展览室, 成为幼儿园应对各种检查和评估时的一项面子工程。利用率不高, 分析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是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价值认识不足。在她们看来“科学发现室只不过是幼儿自由活动的一个场所”, 调查结果也显示, 78%的教师对于科学发现室的功能认识较模糊, 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科学发现室价值不大, 视其可有可无, 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上课”上, 并没有意识到科学发现室已经成为幼儿园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科学发现室材料丰富, 但缺乏变化、使用周期长。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 它本身的特性及其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 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 获得哪方面的发展。总体来说, 各地各类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都较为丰富, 而且设备材料也越来越趋于高档化、成品化。然而, 这些材料往往都是在幼儿园刚刚创建科学发现室时购置的, 而在活动室投入使用后, 不少幼儿园却忽视了对其进行材料的更换和补充。尽管有较为丰富的材料, 但时间一长, 孩子们在重复操作之后, 这些“丰富”的材料就成为了“有限”的材料, 他们逐渐失去了兴趣, 因而对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积极性也随之逐渐下降。

4. 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目标性差, 影响活动的展开和实效。

教师普遍认为集体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因此较容易把握。而在开展科学发现室活动时, 不少教师却由于没有明确的既定目标而时常感到茫然, 他们除了给予幼儿较大的活动自由度外, 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幼儿, 因而往往每逢开展此类活动时, 存在着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现象。

5.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活动效果不理想。

科学发现室活动的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教学中的直接指导的, 它要求教师从台前走到台后, 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意愿, 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但是调查发现, 不少教师在科学发现室活动中过分地限制幼儿的活动自由, 如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安排幼儿的分组, 活动方式过于封闭, 等等, 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二、对策及建议

1. 转变教育观念。

科学发现室开设率和利用率不高, 活动效果不好, 归根到底是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的。目前, 不少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还比较模糊, 认为只有集体教学才属于课程, 因而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 也不懂得科学发现室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发现和探究并获得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要做到真正重视科学发现室, 重视幼儿在其中进行的活动, 需要幼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了解课程的概念, 懂得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2. 提供制度保证。

关于开放制度, 多半幼儿园采取的是教师自愿申请、预约时间的方式。这种制度, 看似有很大的灵活性, 然而正因为过于灵活, 导致教师有一种印象, 即可去可不去。当教师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安排一日活动, 思维的惰性往往使得他们不愿意打破原有的规律。笔者认为, 在使用方式上可以采用各班轮流使用和教师自愿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上, 每周应安排各班至少一次进入科学发现室活动, 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另外, 各班教师可结合常规教学的需要预约申请使用。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场地的合理分配、游戏材料的有效运用和管理, 使科学发现室真正利用起来。

3. 更新充实材料。

材料是幼儿“发现”的物质基础, 而丰富、新颖的材料才能真正吸引幼儿, 使幼儿的探索成为可能。因此, 科学发现室的材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 而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调整、补充, 根据目标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教育功效。除了购置成品材料, 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半成品的活动材料。事实上一些废旧材料同样蕴含了教育的价值, 如卫生纸筒, 在孩子们手中可能是望远镜、小手电筒、卷发筒, 等等, 相比一些精美的成品材料, 吸管、各种盒子等结构性低的材料往往更具有探索性。教师可以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 以游戏或操作驱动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现象, 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4. 树立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是保证科学发现室活动效果的重要前提。我们建议幼儿园应根据科学教育总目标、本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科学发现室材料投放情况, 设定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目标。而各班教师则应根据以上目标, 进一步确定:本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涵盖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本阶段的系列科学活动以什么为主线?等等, 使科学发现室的教育作用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5. 找准角色定位。

科学发现室活动其最大特点是幼儿的个别化学习, 这也决定了教师指导策略的改变, 即以间接指导为主。因此,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牢记自己不是指挥者, 而是活动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 并在活动的不同进程中不断转换角色。比如, 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做一个观察者, 全方位掌握幼儿的表现, 了解幼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且要善于区分其中哪些是幼儿可以独立解决的, 哪些是真正需要教师帮助的, 从而准确把握介入的时机, 运用适度的指导方式, 适时适度地给幼儿提供帮助、进行指导, 在充分发挥师生间良好互动的基础上, 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课题批准号:AHA090006)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俊.近十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 2006, (3) .

[2].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5) .

[3].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5].王志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

面试是发现缺点,还是发现优点? 篇5

@老熊:面试工程师时候,遇到简历写熟悉某语言或框架的,我都会问问ta使用的具体语言或框架的具体小版本号,遇到说熟悉IDE工具的,都会会问问该IDE工具的快捷键,如果这些都不清楚,基本可以断定不是真正的熟悉,。。

下面是一些人的回复:

@程显峰-Mars:开个玩笑,说熟悉C语言的,我就问ta,32个关键字是什么,或者15级运算符优先级

@池建强:啊,这太苛刻了,你再加上9种控制语句,彻底悲催了。

@西祠响马:NND,还真给问住了。跑去 google 了一下才知道是哪9种。

我的回复:都没把焦点注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工具的熟知固然也很重要。

@程显峰-Mars:熟悉了工具才能把大部分时间分析和解决问题。太多的人以为自己是在工作,以为自己在分析问题,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

我的回复:富士康有几十万熟悉工具的人。

@老熊:你要是这么理解,两回事

我的回复:您和程显峰说的有道理,但我的建议是,不必太苛刻,知道这些细节固然好,不知道,也还可以发掘别的优点,做主将的,要善于发现优点,而不是关注缺点。

很多程序员都经历了面试与被面的经历,大多数公司都在急缺人的情况下,才去招人,面试官工作很忙,面试时间控制很紧,判断一个人是否能用,也就变得简单粗暴,通常的招人按照如下顺序:

1)面试者的个性是否能够融入团队?

2)面试者的技能是否能够在团队生存?

3)面试者是否足够诚信?

4)面试者是否有其他影响工作的因素?

很多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问一个足够简单的问题,并且是0-1的判断。比如“你是否记得XXX版本号”,“是否知道哈弗曼编码”等等,通过这些采集到一个足够的信号集,来进行最终的判断。而往往问的这些问题都是面试者简历中写的。如果面试者答不出来,或大多答不出来,则不用再多花时间了,直接pass掉。

大多数面试官是这么面人的,为什么,根源就在于,把面试的过程看作是,快速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不是快速挖掘别人的优点。这是最本质的症结。

每每我听面试官出来评价面试者,总是第一句是“连个多线程都写不出来”,“连自己常用工具的使用方式都答不好“,”ulimit都没用过” 等等,

曾经某个业界牛人说面了个人,跟我说“在公司只管理几百台机器,也好意思说管理过大规模集群”,我心说,“那个单位最多也就几百台机器,为什么不能说管理过大规模集群,梁山好汉管理个几百个汉子,也了不起啊”。

面试的过程应该是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优势,并且在未来的工作中,鼓励他的优势,支持他的优势,让其越来越具有优势。大多数人受制于天朝固有的特点,喜欢面面俱到,都写上精通,熟练什么的,我想不需要过分苛求,P民们已经如此苦逼了,就不必苦苦相逼了。关键在于发掘他真正的兴趣。

无论一个多么面面俱到的简历,背后的这个人一定只会安心做一件事,找到这一件事,交给他做,让他越做越精彩。

发表博客后,程老师的一些精彩观点,如下:

程修远:招聘是人力资源体系中一个环节,有其具体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招聘是基于岗位职务说明之上,从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的过程。人员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公司而言都是特点,格鲁夫的偏执、乔布斯的信佛和脾气暴躁,都对各自公司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能用简单优缺点评估。

程修远:企业是商业行为,应客观冷静而不能感情用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价值判断,企业核心价值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上。招聘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求应聘者能接受并融入企业文化。在优缺点上不能简单判断,判断核心标准是是否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相悖。

程修远:在招聘过程中,企业规模与招聘人员的岗位高低,招聘中的评判方法和标准都会有很大不同。对于基础员工,是以能否胜任和与岗位描述的匹配来衡量,在考核中以企业文化和绩效为标准。对于高层员工,无论优点和缺点都会对公司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更应慎重,不能偏颇于只看某方面。

程修远:赞同 @老熊 有些观点。初试就是判断简历、实际能力和岗位描述三者之间的重合程度。初次以核实简历为主,其实就是一个简历重塑和岗位匹配过程。但在具体问题上应有技巧,比如程序员主要应询问经历、考核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当然对虚假陈述应判断。

发现儿童与儿童发现 篇6

在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发现作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时候,我悟到,当“发现”與“语文”相遇,便会产生一种极其奇妙的化学反应——通常意义上的“语文”不再是相对稳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体系,而是学习者通过语文与周围世界的相遇,是一种基于多元、多维发现的观照与选择,是无数多重、多向可能的碰撞与变化。

成尚荣先生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三个儿童的相遇:文本中的儿童、教室里的儿童以及作为教师的儿童。[1]对这一观点,我表示赞同。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儿童”的指向远不止于此。不管在文本中,还是在教室里,抑或是作为他者,“儿童”都是依托、存在于某一环境或身份中。事实上,儿童并不因为教学语文而存在,不仅仅是(甚至可以不是)作为教育者、学习者的儿童,而是一个天生的、自在的、不断发生改变的“真正的儿童”。

一些任课教师、教材编写者乃至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者,希望在语文教学及其周边发掘儿童的本质、潜能与发展力,促使儿童抵达理想的境界,而“真正的儿童”反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被概念化、简单化地对待,更不要说从“儿童发现”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了。对此,我深深地警惕,要求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发现“真正的儿童”,并让“真正的儿童”在学习、实践中“真正地发现”自己与所在的世界。

在我看来,发现儿童应该与儿童发现相结合,将成人对儿童的发现与儿童的自我发现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基于发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发现语文”的内涵

“发现语文”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五个。

1.发现

什么是“发现”?其涵义大致包括四种,一是发觉,二是经过人的感官看到或感觉到以前没有感觉到的事物或规律,三是寻找主观上要找的通晓的对象,对象被找到了,也可叫被发现,四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2]但从教育学、语文学的角度来看,发现不仅是一个点,还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庞大的意义群。

我们“发现语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认为,从表象看,人们所理解的“发现”,并不是科学家在自身研究的本领域进行的“原发现”,而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再发现”。

不过,课题组核心成员邢晔、戴继华等人对“再发现”实质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邢晔认为“再发现”的本质是直观、外联、内省、综合与“再认识”,是“点发现”“持续发现”与“系统发现”的个性化、差异化体现。对戴继华认同的布鲁纳的“直觉”说,他表示,“再发现”并不一定指向“领悟”,也可能是通过对有关对象的观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形成有别于自我原先认知的新的信息、信息集合与意义群,既可以是复杂的、高深的、多维的,也可以是简单的、粗浅的、线性的。当然,“再发现”的理想境界是“持续发现”“系统发现”,并由此展开新的“重构性发现”,通往认识世界、重构“我世界”的自由之境。戴继华则更加侧重于向布鲁纳靠拢,认为直觉“是指没有明显地依靠个人技巧的分析器官而掌握问题或情境的意义、重要性或结构性的行为”,无论是表象还是本质,这种“再发现”都需要一种重构,一种从课程角度进行的再编制,这种编制通常包括“缩短”“平坡”“精简”等形式。

我则认为,“再发现”不仅是从“元认知”到“意义重构”的发现,更是从“他者”的发现到“自我”的发现。从教育学、教学论、学习论的角度看,意味着从“发现儿童”到“儿童发现”的根本性区别。谁的发现、因为什么的发现、通过什么发现、发现了什么、发现之后怎样?这个完整的过程,让原始的“发现”拥有了多个方向、多重意义的可能性,从简到繁,进而通过学习的选择、删减、深化,又从繁到简,由众多的可能与混乱变为定向的所指与可控,实现基于宏观视野的精准学习。其中,核心是学习主体——儿童的参与、配合、实施乃至最终的主导、自为。

2.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简言之,就是基于发现的学习,即在教师与环境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等。“发现学习”源于多种情境,具有多种特点,其共同点是“有意义”。“发现学习”的“有意义”一般包括“意欲发现的问题有意义”“学习的动机有意义”“发现的路径有意义”“构建的过程有意义”“发现的结果有意义”等若干层次内涵。但这些若干“有意义”的要素,并不一定能够构成“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在他之前,卢梭、斯宾塞等都提倡过“发现教学法”。杜威将“发现教学法”进行了较为完备的阐述。布鲁纳则将“发现教学法”明确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理论,并加入了心理学的支撑,匹配了相应的课程结构。他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是遵循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因此,他大力提倡使用“发现学习”“发现教学”的方法。[3]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但没有对“自然环境”“人造环境”“重构情境”做出更为深刻的阐述,而这些恰恰是“发现学习”的必不可少的要件。

3.发现语文

关于“发现语文”,戴继华将其称为“语文发现教学”,认为它是语文教师基于“发现”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是植根汉语言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特点,以 “发现”为过程和方式,运用发现理论协调语文教学中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推动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教学方法。但这一提法,与我和邢晔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偏差。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4]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5]显然,“语文”与“教学”词性不同、内涵不同、意义不同,即使以“发现”为桥梁或主干,二者也不应混为一谈。尤其是,戴继华认为“发现语文”是语文教师基于“发现”和“发现学习”的教学,这种仅限于教师视角的立场,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及其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漠视”乃至“无视”。

在我看来,“发现语文”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这种发现是教师发现教学、学生发现学习与环境催生发现的总和。从语文教学主张的维度解读,“发现语文”基于人类本能与行为,着眼个体内在、外在交流与创生,它倡导“心眼手合一”,强调自我发现、关注世界、体验运思与自主创新,营造积极的阅读与写作氛围,解放儿童的身心,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同时,对世界和自我进行深入的追问,寻求内在和外在世界的连接点与生长点。[6]这一教学主张着眼于学生审美敏感、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反思、长于创新的综合素质。

在“发现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我将内容设定为:发现语文的要素、规律、机制,阅读、言语、写作能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提高,其显性结构和本质内涵等。其研究方向,包括从有意注意、积极体验、丰富感受到个性表达的整个过程的状态、思维与行为的研究,特别注重自我发现、发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机制与规律。

事实上,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应该也必须逐步提升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能力与权力——他(她)学习、实践的语文,至少是自己想要听、说、读、写的,并有权力与能力为了自己的发展成长,做出增、删、调、改的决定与行动。他(她)并不完全被动地等着语文、语文教师来发现,而是可以主动地发现语文、世界和自我——尽管在一个被“他者”操弄的评价体系中,儿童的自我发现往往体现为消极、拒绝与自我封闭。

4.发现语文课程

“发现语文课程”就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的相关课程。

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显然,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7]

问题来了。这一语文实践的主体是谁?当然是学生。既然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那么,“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就必须落实在“不同”的语文课程上,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应该也必须在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之下,拥有个性化的目标、差异化的体现。

对此,国家课程标准给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建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什么?除了“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开放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开放儿童对课程的参与时间、领域与实施权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很少有人真正关切学生反应的“多元”、学生体验的“独特”。

我和我的课题组成员希望,“发现语文课程”能够对此做出一定的反正:完整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真正关注儿童发展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需求,站在儿童的立场,和儿童共同构建一个“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的语文课程,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社会有需要的课程学习中,自主、自在、自力、自强,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作为、协同行动,更好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建设世界、建设自我。

5.发现语文教学

到底是“发现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发现教学”?是“发现语文”的教学,“发现”的语文教学,抑或语文的“发现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我们课题组内部也有不同的追求。

发现语文教学,首先是“发现语文”的教学。这是由“发现语文”的立场决定的。发现语文教学,当然可以是“发现”的语文教学,也可以是语文的“发现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學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奥苏贝尔等人坚持,“就个人的正式教育来说,教育机构主要是传授现成的概念、分类和命题,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奥苏贝尔几乎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他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在智力发展和功能上所起的主要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大量的教材知识多半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反之,日常的生活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来解决的。[8]

在我看来,“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矛盾。当前的语文课程整体体现着国家意志,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了教师指向,语文学习则可以充分张扬学习者的个性精神。发现与接受,并不处于非此即彼的敌对状态。在接受中发现,在发现中接受,应该是学习的常态,也应该融为一体。就语文而言,发现与接受体现在所有的听、说、读、写之中。听是接受,又何尝不是发现?读是在接受中发现,说和写则是表达接受之后的发现。

其中,是接受的比例重一些,还是发现的应用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无论如何,一切都是指向儿童的发现世界与自我发现,而所有这些,都处在不断发生的改变之中。

二、“发现语文”的立意

1.相遇

教育,是生命与世界的一次次相遇。每一个儿童,都在期望老师的导游,引领他(她)与世界美妙地遇见。在我看来,“发现语文”就是生命与世界之间那条充满情趣的路径。这条路,正在儿童随心、尽意的行走中,而每一个儿童,他们的路都不尽相同。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诗中写到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2.发现

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的发现。缺少智慧,则教学无价值;没有情感,则教学无意义。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和激发儿童去相遇智慧,丰富情感,进而在智慧的照耀下培育情感,在情感的抚触下激发智慧。

语文教学尤其需要发现。原初的发现,基于人类的本能与行为;关于语文教学的发现,则是外部世界对个体的要求和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渴望的相互适应与改变。在语文阅读方面,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提出“引导—发现”的模式。在作文教学中,另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管建刚则表示:“写作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和表现生活的美。”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发现—引导—自我发现”可能更加切合人的身心实际与发展需求,更能加强“我”与世界的良好互动与美好生成。

3.情趣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训,更是一种生命培育(包括自我培育与修正)的过程。要寻找一个情感、智慧与趣味的切合点,让我们显现出作为教师存在的生命价值、作为儿童存在的人生意义,更好地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建设生活。

教师上课,需要构思课的结构与流程,更要做到“课随情动,文随智行,意随趣生”。除了既定的知识架构及构成元素外,我们应该调动儿童的潜意识、记忆群、兴奋度和表现欲,帮助儿童搭建个性化的观照与认知体系,使之更富有新鲜感、存在感、获得感和创生感。

情趣,是发现语文的核心特质,也是学生热爱阅读的身心基础、热爱体验的现实因素、热爱写作的内在动力。情趣源于发现,长于交流,兴于体验,盛于创造,是改变自我、改善生活、改良环境的起点与目标,最终达成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

作为教师,我们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阅读、理解、写作、综合实践等方面,引领、呵护、激励、催生学生的情趣,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启迪智慧、表述心灵的有效教学。这个“有效”,指的不仅是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是情感与趣味的持续生长。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文本解读,文本情趣要素与生活情趣是相辅相成的,甚至互为镜像与因果。文本反映的往往是人类的心灵史,生活表现的则是现在时与进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时代文化的变迁,文本情趣要素与生活情趣之间并不完全一一对应,而有赖不同读者的不同发现与个性解读。全面深入地分析文本、理解生活,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启迪灵性、发展智慧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轻松解读与思想的深度触摸,让教学旅程在无痕与畅快的碰撞中快乐地开始。

发现语文不但传授知识,更重情感的交流,以情导行,以情启智。我们要引领和激发儿童学会知情识趣,情趣融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孩子们触景生情,入境忘情,主动地走上生活、文本、心灵的三维基础,师生共同打造情智趣三维空间,深入生活与内心,去聆听、体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塑造完美的人格。

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儿童,用心与世界相遇。其核心与指向,是智慧与情感的发现,是情趣与意义的表达。

通過“发现语文”,促进“语文发现”;通过师生合作、校社协同,真正发现儿童,同时让儿童真正地发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发现美好与改变的可能。这样,就让儿童发展拥有了坚定、现实的基础,儿童生命通向了真实、崭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邢晔.让学生在“发现”中写作[J].江苏教育,2016(6).

[2]于非群.优雅地读书,幸福地写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3][8]郅庭瑾.从发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4]谢晋.初高中语文学习比较分析[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4).

[5]郑纪英,彭庆锋.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思想探究[J].文教资料,2015(11).

[6]宋晓丽.发现语文:让情趣与世界相遇[J].教育视界,2015(1).

[7]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之学理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

(宋晓丽,南通市城中小学,226000)

发现无止境 路虎发现探寻之旅 篇7

闯,披荆斩棘

香格里拉到拉萨的路途可谓险象环生、披荆斩棘。沿滇藏线进藏,这条路被越野探险者誉为世界级越野线路,也是古代商贾行走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与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川藏线汇合,高海拔,多塌方,翻雪山,跨大河乃是一路见得最多的场景。地狱般的公路,却有穿越天堂般的美景,它的景观之奇之丰富也是其他自驾车线路无法相比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最艰辛又最美的行程中,路虎勇敢、无畏、探索、发现的精神始终陪伴左右,它激励着驾乘者,只有征服了坎坷的旅途,才能更加酣畅淋漓地领略拉萨的绮丽壮美。

听,纯净大地

车队行进至拉萨藏传佛教研究中心,沉浸梵呗之音,六字箴言不绝于耳,体味一日一月一世界、一花一声一如来的境界,人生真谛皆在这袅袅中浮现。夕阳西下,邂逅玛吉阿米娇羞模样,侧耳倾听仓央嘉措浪漫情诗,写下专属的浓情蜜意。第二天跟随路虎发现探寻冰雪世界,卡若拉冰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圣洁的身躯矗立在海拔5000米的巍巍群山之间,驻足冰川面前,感受天堂般的宁静。

访,精神家园

离拉萨市区60公里的德庆乡邱桑村有一排石砌的矮墙,里面注满了60多个藏族孩子对未来的希望,这就是邱桑小学。破旧的教室和桌椅、残缺的文具,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几册课本,他们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书籍。

路虎发现引领车队将爱心播撒,向邱桑小学捐赠了大批孩子们急需的物资,并与孩子们一起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看到他们澄亮的眼神和腼腆的笑容的时候,大家的心因纯净而彼此相近。

战,征服羊湖

车队来到羊卓雍错,便开启了越野体验。在羊卓雍湖边一路狂奔。来到泥泞土坡、砂石路面等复杂路段,路虎第四代发现大展拳脚,在高原条件下,无论是在沥青路面上驰骋,还是在草地、碎石地、雪地、泥沼,车辙、沙地,或岩石表面跋涉,只需轻轻旋转触手可得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Terrain Response旋钮,第四代发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节气门和牵引力设置即可自动重新配置,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发挥最佳驾驶性能。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和横向稳定控制系统(RSC) 与制动系统配合作用,随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西班牙风情 试驾西雅特Leon

自3月31日西雅特Leon正式上市以来,这款带有德国先进技术的西班牙性能小钢炮颇受关注。

出身名门功底扎实

西雅特——SEAT, Leon在欧洲主走年轻、运动、性能的路线。Leon有FR和CUPRA两个型号,分别采用1.8T和2.0T发动机。FR意为Formula Racing,CUPRA意为Cup Racing,都与赛车沾边,可见厂方是一心要为Leon树立性能化的形象。

出自大众PQ35平台的西雅特Leon,有着一副好底子,作为西班牙与德国的混血儿,充满浪漫风情的寓意。西雅特的西班牙国籍,有强大的文化积淀,有很强的商业创新和运作能力,就像他们的斗牛和足球一样,雄性激素高涨,激情时刻在燃烧。

后门把手和雨刮是亮点

在整体外观风格上,Leon采用大弧形构建出车身轮廓,有一种德国车所没有的柔美体态,有点像意大利车的风格。后门把手采用了隐藏在C柱内的设计,让车子远看就像一部双门版轿跑。别具心思地在后窗三角玻璃上做了一个凹坑,把手伸进去才会摸到开关,是个很特别的设计。更特别的是Leon的雨刮设计。它采用左右对刮式,奇的是Leon的雨刮在不工作时是垂直立于风挡两侧,而不像一般车那样位于风挡下方。雨刮立起时紧贴着A柱,从驾驶位是看不见的,所以不会对视野构成任何影响。

动力不负小钢炮之名

1.8TSI为118kW,数据与国产大众、斯柯达上的1.8TSI相同;而2.0TSI为155kW(211马力),略高于国产大众(包括GTI)的144kW。1.8TSI搭配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2.0TSI为6速DSG。就动力大小而言够得上小钢炮的名头。

上一篇:发展数码印刷下一篇:橡胶技术标准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