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2024-08-01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共11篇)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篇1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数码艺术设计教育的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图形艺术已不再是一种辅助的工具, 很多情况下已经是一种起着主导作用的主体。而且数码艺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设计行业, 如网页设计、视频艺术设计等等, 这种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图形、图像设计, 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流, 也是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面对着数码设计快速发展的形势, 我们的数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却有很大的欠缺, 远远没有跟上步伐, 数码设计人才已经成为了最紧缺的人才。很多学校认识到市场的巨大需要, 都纷纷上马数码艺术设计专业, 也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人才, 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新兴的事物, 对于它的接受, 是需要一定时间的。20年前, 艺术和科学是完全隔离的, 连摄影是不是艺术, 都要引起很多的争议。今天, 面对艺术和科学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 需要联合多方面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 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想培养出既懂艺术、又懂科学的综合人才,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二、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构想

1. 确定专业特点, 明确专业定位

21世纪的大趋势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 这不仅仅是艺术和技术的层面, 而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在这个数码时代里, 艺术家们的创作得到了科学的帮助, 发出了绚丽的光彩。数码艺术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 它是以数码艺术和新媒体为技术条件, 以图形图像为媒介的科学, 具有科学技术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 是科学与文化友好链接的新兴学科。数码艺术为以艺术设计提供了了无限的潜能和效率, 丰富了设计的内涵, 扩展了内涵的空间, 是一种具有科技美感的美术。在它的发展下, 催生出了多媒体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影像设计等, 大大丰富了设计艺术的类型。有了对数码艺术设计相对清晰的概念认识, 是我们进行数码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提。

2. 合理规划课程建设, 有效将技术与艺术衔接

当前数码设计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于教学方向的模糊, 很多学校认为数码艺术设计是传统视觉传达专业, 适应技术、媒体发展的新方向。于是数码设计沿袭了过去平面设计的中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教师也都是平面设计出身, 对数码设计的了解程度有限。再就是数码设计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这种交叉性的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首先是要对基础课程进行变革, 使之更加符合数码设计的特点。当前的教学, 还是沿用平面设计的旧内容、旧模式, 无法适应新专业的特点, 容易造成学生对技术的陌生和排斥。因此需要在基础课程中, 依据专业的特点, 进行适当的调整。拿素描来说, 要多进行一些设计素描, 代替原来的基础素描。多进行人物和景物的速写, 加入更多的立体、空间的训练, 来适应数码设计中的三维、动态的特点。又如色彩, 传统的色彩构成训练, 能够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颜料的特性和对颜色的认识, 但是学生们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 削弱了对色彩的研究和探讨。而计算机中, 有着上万种颜色可供选择, 我们对于颜色的研究, 正是要运用这种介质来表现我们的色彩世界, 色彩的构成训练, 是对色彩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而不是本身介质的掌握。因此用电脑取代颜料作为色彩构成训练完全有可行之处。

3. 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技术只有利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特别是数码设计中, 对于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 以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首先是要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 设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体会心得, 激发出艺术灵感的火花。拘泥于课堂的常规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在实际的设计中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不但创新了教学模式, 也解决了教学手法单一和实践场所缺乏的问题。其次是建立工作室, 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 建立数码影像工作室、数码动画工作室、数码摄影棚等各种实习工作室, 每个工作室都有明确的设计实践项目, 制定出课时计划, 对创作成果作出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 主动参与到学生中来, 做学生设计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参与讨论、发现问题、掌握知识。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 使我们的艺术成为一种理性化的艺术, 不再是完全自我的艺术, 成为一种立体的、实用的艺术, 而不再是单纯自我欣赏的艺术。最后, 建成的工作室应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动力源泉, 很多最先进的技术、设计思维都在这里诞生, 所以一定要立足在这一高度上认识工作室的建设。艺术设计要结合市场需求, 在实用和适应市场之间掌握好一个度,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切身实践才能体会这一要求。所以, 工作室的主干课的假设性课题越少越好, 设计市场需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课题越多越好, 使学生在参与设计项目的实践中,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 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商品的价值观念等信息反馈回学校, 使学校及时把握市场脉搏, 也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规模效益。

4. 加强跨学科合作交流, 应对信息技术挑战

数码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这就决定了教师之前不可能有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他们原来大多都是从事平面设计教学的, 对数码媒体的接触有限,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供借鉴和参考的资料和经验也都有限。面对这种状况, 要放宽标准, 进行全方面的人才引进。比如我们现在要求的, 没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 不能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但是有的数码设计人才, 确实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帮助, 就要适时的对一些规定和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在引进方向上, 也不能只局限于设计院校、艺术院校, 应当主动的吸收一些文理复合人才, 甚至是理工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以应对技术上的新挑战。对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 也要积极地邀请他们, 定期的来学校为同学们做讲座, 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到社会的最新需求,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在学校地内部, 可以寻找一些新的结合点, 既可以结合本校的强项学科进行交叉, 打破院系之间的阻碍, 对资源进行全新的整合, 在合作的道路上实现共同发展;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进行交叉, 利用双学位、选修课、假期辅导等方式, 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 面对新技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冲击, 社会更加注重需求知识面宽且有技术专长的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仍停留在传统的美术层面上的设计教育, 必须改革

浅谈大学生艺术团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徐乾 (南京审计学院艺术教育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 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艺术团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普通高校;校园文化

大学生艺术团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艺术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 有利于普通高校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 增强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 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科学组建大学生艺术团

普通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校情、传统校园文化、硬件设施、艺术教师师资队伍、艺术特长生专业等因素科学组建各类大学生艺术团, 如:交响乐团、民乐团、声乐团、舞蹈团、话剧团、昆曲社、美术 (书法) 协会等。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应隶属于校内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专门机构 (如:大学生艺术中心、艺术教育部等) 。

二、规范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

规范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是保证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普通高校应根据实际校情、大学生艺术团成员的特点等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管理制度, 如:《大学生艺术团规章制度》《大学生艺术团团员守则》《艺术特长生学分管理办法》等, 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应在保证较好完成学业的前提下, 按时、认真参加艺术团的每一次学习、排练和演出活动, 自觉遵守各项校纪校规和艺术团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 同时, 积极参与到所在院系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中, 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此进一步加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艺术指导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 也是推进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师资队伍的建设, 普通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年轻的艺术教师、引进校外优秀艺术指导教师、艺术教育专家等多种渠道构建一支工作敬业、专业精湛、团结合作的大学生艺术团教师队伍, 这将有利于大学生艺术团成员艺术专业素养的快速、普遍提高, 有利于壮大大学生艺术团的综合实力, 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四、鼓励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 引领校园文化潮流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维的创新和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组建, 使得大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我, 培养了大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进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出一批具备一定艺术素养、兼备高情商与高智商的人才, 这充分体现了普通高校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教育理念。

大学生艺术团是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更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 大学生艺术团应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思想内涵、以那种不问消费市场、脱离生活与服务本质的单纯追求艺术化的现状。相信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中国数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数码艺术设计业将会涌现大批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在他们的努力下, 数码设计产业会的发展会更兴旺、更持久。

先进的文化为表现方式、以高雅、健康的艺术活动为载体, 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 为校园文化的健康、有序、和谐、持续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引领着普通高校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潮流。

五、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艺术团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艺术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 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

(1) 不断培养充满活力、朝气的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

大学生艺术团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 (如:大学生艺术中心、艺术教育部等) 应不断加大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培养、建设和管理力度, 逐步完善大学生艺术团各项艺术专业指导和培训工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团内的工作机制, 促进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在艺术技能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上有质的飞跃, 通过积极申报并成功晋升为高级别的大学生艺术团来展现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充满活力、朝气的校园文化。

(2) 努力实现艺术素质的提高, 展示良好的艺术才能和艺术素质

大学生艺术团注重将培养艺术人才、营造艺术氛围、创作艺术精品有机结合, 大学生艺术团的组建和发展, 为大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普通高校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能和良好素质的机会。

(3) 努力实现能力的拓展

大学生艺术团的各种形式的排练、演出惠及全校学生, 使得大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和国外的优秀艺术成果,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奖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而促进了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在校园文化中实现能力的拓展。

(4) 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己任, 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校园艺术活动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道风景、一面旗帜。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给予学生青春和活力, 丰盈的校园艺术活动让学校光彩异呈。

大学生艺术团作为普通高校校园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应以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理念、一种高尚、高雅、和谐的精神引领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健康、有序、和谐、持续的发展。在艺术活动中, 大学生艺术团应坚持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己任, 实现文化精髓的传承、文化技能的传授、文学素养的传导, 促进普通高校通识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构建和谐校园的新环境, 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营造和谐的精神空间, 从而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之,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参加的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具感染力、渗透力, 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形式, 它是通过审美教育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所以, 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不仅可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美育素质, 还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刘德.《数字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

[2]祝庭.《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子教育》2001.2.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篇2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将思维与设计二者进行结合而形成的全新概念。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运用,但两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学家进行逻辑推导时通常采用抽象思维,而艺术家多采用形象思维进行非实体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以艺术家为创作主体的数码设计艺术常运用形象思维去建构、寻找和建立表达的完整形式,再辅之以必要的抽象思维。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是单一性思维,而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整合性高级思维模式。作为设计艺术的分支学科,数码设计艺术的思维属性同样具有设计思维的一般特性,以形象思维为主,另外创造性也是设计思维的关键因素,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作品富有生命力。但“数码”技术与设计艺术创作的结合又使得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同于普通的设计思维,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在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型设计思维类型,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及创意分析 篇3

【关键词】数码设计艺术,思维,创意分析

一:数码设计艺术的应用与发展

数码设计艺术是结合数码科技和传媒技术,将科学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合所形成的设计艺术形式。该设计艺术应用领域目前已广泛渗透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之中。数码设计艺术具有使用网络媒体传播和交互性等特征,采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创作出极具创意的“非实体”作品。

自50年代末以后,计算机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交流促进了计算机设计艺术的产生;20世纪末,与模拟化技术相比,数字技术有较大的优越性,从而催生了“数字化生存”理论。随后全球网络化的发展也使得数码设计艺术由单機化的静态发展转变为基于WEB动态的协同运作的新模式。21世纪,互联网艺术设计资源、新型硬件软件、载体平台等资源日益丰富,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日趋增加,从而推动了数码设计艺术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数码设计艺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己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创意经济产业,一般主要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游戏、计算机动画以及数码漫画等四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包括静帧、动画,工业设计、网页设计及电视广告经常运用此类软件。

电子游戏在日本发展尤为兴盛,日本游戏公司依托日本漫画与动画产业较强的文化实力,运用数码设计艺术,打造出成就突出的游戏产业。此外,计算机动画以及数码漫画也广泛采用数码设计艺术,制作出创意十足的非实体作品。

二:数码设计艺术的优势与特性

1.图形图像格式与特性差异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与传统绘画思维存在着本质差异,传统的手工绘画一般只涉及二维的点、线、面等,而数码设计艺术的基本创作元素则不同,计算机创作基于数字化图形图像的“可重用性”创作元素特性,以图像等图像数据作为基本创作元素。图像是由一系列的像素排列而成,图形编辑则是对节点进行调整,图像处理则是运用特殊滤镜效果等方法进行对位图图像加工处理。贝兹曲线、矢量绘图工具上的钢笔工具等都是绘出矢量曲线的重要工具,在三维软件的造型基础设计中运用广泛。

2.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融合

数码设计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计算机为艺术家与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源,突破天然材料的自然特性限制,以高科技的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自由的艺术创作。早期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艺术创作始终难以与计算机程序操作有机结合,21世纪初,计算机软件的改进,为设计艺术学科与计算机的交叉创造了有利条件,计算机在设计艺术表现领域迅速普及,新媒体艺术家步入专业创作的发展行列,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网络传播手段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意义上的制作与设计的分工再次走向融合。

三:数码设计艺术新思维的内容与发展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将思维与设计二者进行结合而形成的全新概念。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运用,但两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学家进行逻辑推导时通常采用抽象思维,而艺术家多采用形象思维进行非实体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以艺术家为创作主体的数码设计艺术常运用形象思维去建构、寻找和建立表达的完整形式,再辅之以必要的抽象思维。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是单一性思维,而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整合性高级思维模式。作为设计艺术的分支学科,数码设计艺术的思维属性同样具有设计思维的一般特性,以形象思维为主,另外创造性也是设计思维的关键因素,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作品富有生命力。但“数码”技术与设计艺术创作的结合又使得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同于普通的设计思维,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在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型设计思维类型,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

四:数码设计艺术创意方法研究

数码设计艺术创作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其方法来自实践,借用比较成熟的学科方法。思维的发展很大部分依赖想象与联想,这对数码设计艺术创意具有重大意义。

1。数码设计艺术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通过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得到。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而想象思维则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借助想象,现在与未来、具体与抽象、科学与幻想得到有机结合。想象使思维得以扩展,以改造记忆表象为基础,创建新形象,想象思维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形象思维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一切设计艺术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在进行创作活动时,首先要对自然物质进行初步观察,再通过想象进行整体归纳,创作出创造性作品。

2。数码设计艺术的联想

联想思维是指由于某种诱因人脑所产生的一系列彼此联系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能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维对象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使艺术创作的思维广度提高,同时激活创新思维,比如采用Flash再现老相声(仅存录音)就是创造性思维激活的典范。另外联想思维还有利于信息的检索和储存,将信息有序地储存在大脑中,并将之纳入一定概念的“链”中。基于模拟人脑的原理,人工智能的开发与运用应运而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驾驭计算机,摆脱工具的束缚,这等同于数码设计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础。

小结:数码设计艺术创作作为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在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数码时代要求设计艺术创作进行思维模式的创新,而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只有通过创新,数码设计才具有前进的动力。将网络时代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应用于数码设计艺术,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是现代数码艺术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钱安明;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与创意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2009年

周祖银;论艺术教育中的电脑数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J];论文联盟

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4

中国的数码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 虽然比国外晚了至少10年, 但其发展势头良好。数码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高素质的数码艺术人才是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数量和质量是河南数码艺术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河南要实现数码艺术崛起, 乃至成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 就必须注重数码艺术人才的培养。

二、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河南省多数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培养院校对数码艺术专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 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美术或艺术设计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 与其他学科缺少交叉和融合, 片面强调数码艺术教育的艺术或技术特征;此外, 数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针对于基础技术进行普及型教育, 已很难适应市场和行业细分的需求;而且其课程和教学模式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

2、人才培养层次低

高校是数码艺术教育开展的基地, 是数码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从高校培养的学生层次来看可以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层次。但目前我省高校的数码艺术专业教育大多集中在高职高专和本科教育的层次上, 而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少数几个院校具备培养能力, 且只局限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没有博士点, 人才培养学历层次偏低。此外, 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员, 是不具备学历和学位的。

3、专业设置雷同, 课程设置不规范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的数码艺术专业的设立很多都是仓促上马的, 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不规范, 随意性较强的现象。另外, 在课程设置上, 未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及优势, 只是一味地简单模仿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等重点院校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十分雷同, 缺乏自身特色。

此外,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还存着教育资金投入短缺、专业软硬件设施落后;师资短缺, 缺少精品教材和数码艺术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而这些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我省数码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策略

数码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省的数码艺术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促进我省数码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促进数码艺术教育良好发展

首先,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 政府应积极引导数码艺术教育与数码艺术产业发展相挂钩, 形成数码艺术教育研究和数码艺术理论研究一体化,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再者, 省政府应成立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 制定河南省数码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领导和组织数码艺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更新理念,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河南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培养院校应及时更新观念, 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条件,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既重视人才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不断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 从单纯的学术教育转向应用型教育, 以使其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 要注重高层次数码艺术特色人才的培养, 改变现在数码艺术专业单一、雷同的状态。

3、多管齐下, 形成数码艺术教育阶梯化体系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应适度发展本科教育, 扩大增加研究生教育, 积极发展高中职教育, 大力加强培训教育, 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主导、高中职教育为基础、培训教育为补充的专业教育体系, 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兼有、全日制教育与函授和远程教育兼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教育新格局。

4、完善教学模式, 适应时代新发展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专题网站、主题网站等平台,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 还可以采用开放型实验室教学模式: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 市场需求为主导, 并以实验室依托, 以课题研究或开发的形式与企业建立联系, 达到学生和企业互惠双赢的目的。

5、加强师资建设, 注重教材选用

依照河南数码艺术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院系应建立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 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 并通过科学规划, 制定激励措施, 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提高。至于教材的选用, 要根据教学计划, 选用正规、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还要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 并且重视参考资料 (尤其是电子文献) 对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

6、搭建互动平台, 加强学术交流

目前, 河南省的数码艺术教育系统, 尤其是高校之间缺少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教师之间缺乏教学经验的交流, 学生更加缺少学习的交流, 因此, 河南省应成立行之有效的数码艺术教育协作组织, 作为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 加强数码艺术教育行业的学术交流, 改变数码艺术教育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状态。

四、结语

数码艺术产业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发展需要, 也取决于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数码艺术人才的培养。因此, 河南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突破局限、发扬优势, 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有效的教育机制, 以促进我省数码艺术教育和数码艺术产业良好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浙江学刊, 2007 (2) .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篇5

关键词:婚纱摄影;数码艺术设计;后期制作

数码艺术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它紧紧跟随社会实际需要跨越“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绝大部分相关视觉设计的行业,引导和服务的角度充斥人们的生活,体现其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多种行业的融合性。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婚纱摄影是新生力的代表。新千年以后,婚纱摄影的发展趋势更是如日中天,其唯美的视觉效果和多变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纱摄影制作过程中,除前期的造型和拍摄外,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后期的数码艺术处理——通过后期的数码艺术处理将先前的照片更为艺术化、风格化,从而为婚纱摄影机构的整体套系营销以及二次消费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婚纱摄影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好的数码后期制作不仅仅是修改一些面容瑕疵,更重要的是把整体图像都利用软件技术功能统一到一种风格中来,给人以视觉美感。研发数码艺术设计精髓,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技术特点和表现风格,同时吸收不同文化,使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当下,婚纱摄影后期制作主要应用软件如下:

光影魔术手,简单、易操作,也可为图像制作精美相框、艺术照等专业胶片效果。不需要任何专业的图像技术,就可以制作出专业胶片摄影的色彩效果,是摄影作品后期处理、图片“快速美容”、数码照片冲印整理时便捷的图像处理软件,对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小。

Adobe公司的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Lightroom、Flash等。作为创意软件套装CreativeSuite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Photoshop是目前婚纱摄影后期制作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它有着最为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Illustrator与Photoshop有类似的界面,并能共享一些插件和功能,实现无缝连接。矢量图绘制操作与CorelDraw的特色相近,适合处理平面矢量绘图软件以及适合用来搞艺术创作,它和Photoshop界面很像,操作上手容易。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是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婚纱摄影行业而言,在后期制作中涉及将固态图片动态化的流程中,多采用本款软件。尤其是在设计固定情节的电影婚纱套系中多见使用。Lightroom系列虽然推出比较晚,但经过由一代到二代的多次升级后,现在已经拥有大批的用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它的整体界面就是按照“加入照片—处理照片—显示效果—输出、展示”的照片处理流程来设计的,这样的界面设计更有利于批量处理照片,经过不断更新与优化很有可能成为婚纱摄影后期数码艺术制作的新宠儿。Flash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程序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任何内容。

Corel公司出品的Painter和CorelDraw。CorelDraw作为世界一流的平面矢量绘图软件,被专业设计人员广泛使用,它的工作区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最方便的工具。在CorelDraw系列的软件可以完成一幅作品从设计、构图、草稿、绘制、渲染的全部过程。Painter完全模拟了现实中作画的自然绘图工具和纸张的效果,并提供了电脑作画的特有工具,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使得在电脑上作画就如同纸上一样简单明了,无论是水墨画、油画、水彩画、铅笔画或是蜡笔画都能轻易绘出,但没有美术功底的设计师根本不能驾驭它。

从艺术角度讲,婚纱摄影与数码艺术设计同以艺术元素为基础,是众多艺术门类中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相关的部分。二者一方面需要艺术理论和艺术思维的指导,另一方面又都受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婚纱摄影和数码艺术设计在近些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婚纱摄影,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发展成为百姓必备、家家必有的重要生活营养。

从技术角度讲,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状況进步程度直接制约了婚纱摄影行业的发展速度。婚纱摄影的后期制作主要应用了数码艺术设计的手段,利用了各类数码软件,以电子图像的形式让消费者对自我的影像进行既定的选择,并利用唯美的后期数码设计吸引消费者在规定套系外进行额外的消费,即二次消费。在各档次的婚纱摄影机构中,二次消费是企业盈利的重要部分,是套系推广销售的重点。而二次消费依靠的恰恰就是在婚纱摄影后期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的美丽浪漫而吸引消费者的。仅使用Photoshop软件不但可以将拍摄主体的皮肤、身材或是缺陷瑕疵进行完美的修饰,而且将这样完美的形象置于各类数码模板中,呈现出浪漫的、多彩多姿的、赋予个性的艺术风格形态。

在婚纱摄影的后期制作研究过程中,后期创作技法只是一种表达手段,技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美感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审美的品质。李政道教授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软件的更新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我们在关注软件的社会效益之外,还应该了解其投放到社会生活中后产生的审美效应和精神需求,关注软件在群众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我们在感受图像魅力的同时,广泛的应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再一次的解构和演绎,不仅是我们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也是全民的新的审美创造的开始。我们应该相信,有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支持,有了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图像的后期数码艺术制作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时代的数字化空间给艺术创作带来新的语言和新的形式,也给我们的生活与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切改变,艺术设计人员应努力做到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建立和完善数字化设计的平台,使艺术设计在表现技法上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好的服务于大众生活。

参考文献:

[1]Adobe公司(美).AdobePhotoshopCS5中文版经典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全相炫(韩).Photoshop+Illustrator完美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

[3]李海峰.数字媒体与应用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蒂莫西·萨马拉(美).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M].广西美术出版社.

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篇6

前言

数码艺术是一个新出现的艺术门类,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本文中我将首先从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谈起, 总结它们之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我将谈到它们在艺术传播中的差异;最后探讨它们各有什么优势可以相互借鉴。

一、什么是数码艺术

当社会出现新的事物时, 艺术总是能够最先体现出来。当电脑和各种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生活必备工具的时候, 艺术家们开始用电脑和数码产品取代纸和笔, 数码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数码艺术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 但另一方面数码艺术又展现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世界, 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我们知道最早的绘画形式是洞穴壁画, 绘画、雕塑、建筑一直是艺术的三大基本样式, 之后又有了装饰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电脑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 但数码艺术成为一个独立艺术样式的时间并不长。数码艺术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 要求他必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师, 要有数码思维和熟练掌握数码语言的能力。现在, 数码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建筑、服装、工业设计等领域。

二、什么是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画家在二维的平面上描绘对象, 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一定主题的一门传统艺术。它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众多形式, 作画工具和表现技法也各不相同。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盆上便有了早期的绘画, 其中有大量精美的图案。到了先秦时期, 绘画艺术主要以肖像画为主, 为贵族日常享乐生活服务的工艺性绘画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秦汉时期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等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绘画艺术, 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专业画家出现了, 绘画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画家出现了,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 尤其是人物画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出现了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捣练图》等一批杰出作品, 对后世影响巨大。五代时期的画家注重深入自然, 创作出了真实生动的表现北方景色和江南秀丽风光的作品, 北方的荆浩、南方的董源和巨然,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宋代的绘画与社会各阶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各阶层对绘画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世俗画和宫廷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 风格更加多样, 作品画面生动、画风严谨, 技巧上有了很多的创新。明清两朝画家众多, 画派兴起, 画法创新超过了宋、元时期, 出现了重要的“扬州八怪”等绘画群体, 对之后的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近现代, 大量的西洋画传入中国, 中国画在受到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大量的先进理念, 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出现了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画家。他们学贯中西, 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之不同

数码艺术扩大了绘画艺术的欣赏群体, 使绘画艺术开始了大众化进程。以往的绘画艺术爱好者都要进入博物馆、画廊或者通过欣赏画册才能接触到作品, 欣赏渠道狭窄, 欣赏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绘画艺术很难真正进入到大众中去, 只是一部分人的艺术。数码艺术不像绘画艺术那样需要创作者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而只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艺术素养, 加之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创作不受光线、环境、绘画工具等因素的制约, 使创作更方便, 为扩大绘画创作群体、普及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媒介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实践创作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使观众精神得到洗礼, 灵魂得到净化, 只有具备较强的艺术特色和真情实感,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作品才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艺术作品要想广泛流传除了要具备高品质以外, 其传播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一定要和艺术作品自身的特质、风格相匹配, 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才能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艺术传播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影响力的大小和获得受众认可范围的大小。一些作品虽然有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但就是因为传播的力度不够, 而不被大众所熟知。相反, 一些普通的作品由于广泛的宣传和正确的传播途径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见, 艺术传播对艺术品的广泛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数码艺术就有了广泛传播性。它是在艺术与科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传播性, 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造成了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当今世界, 全球一体化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这个多元化开放的时代, 网络的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而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得到广泛传播会很大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数码艺术虽然不像绘画艺术那样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它通过网络广泛传播, 能让观众时刻接受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 这也使得绘画艺术在传播中处在被动位置的局面被打破。观众甚至可以和艺术创作者相互交流, 探讨作品内容形式, 而在以前交流只有在研讨会上才能进行, 这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效果。艺术作品的网络传播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有效传播途径, 把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推广。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抵制网络传播中低俗文化的影响。如今, 视频影像技术也与艺术结合起来了, 创造出了新的数码艺术,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件成功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起来, 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3D建筑投影艺术。这些都是艺术与科技交汇而产生的新兴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多采用电脑等科技产品来进行创作, 能反复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绘画艺术多采用笔墨, 在画纸、画布上进行创作, 需要一定的功底, 而且不易修改, 这就没有数码艺术创作起来方便了。绘画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样式, 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而数码艺术则缺乏生动的语言形式, 有一定的机械感。与绘画艺术相比, 数码艺术有很强的时代性。网络文化的普及虽然使艺术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但同时也容易使人们产生了惰性, 不愿意深入生活、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取得第一手资料, 珍贵的现场感受的缺失,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会缺乏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艺术家们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 去感受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创作出生动感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来。数码艺术往往不重视绘画艺术中的技法, 博大精深的绘画技法在其中得不到体现。数码艺术往往只注重形式, 而且数码艺术家的造型基本功和美术素养普遍都不如绘画艺术家, 这就出现了一批平庸的数码艺术作品。同时, 数码艺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大大降低了其作品的艺术性。总之, 数码艺术、绘画艺术各有优劣, 二者如果能相互取长补短, 那将会使艺术作品的品质有很大提升。

四、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可以相互借鉴

在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数码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码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博物馆、大型展览中, 一些艺术收藏家也开始关注数码艺术, 数码艺术以新颖、时尚和独特的魅力对绘画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在传统艺术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观众而言, 它显得怪异和难以理解, 而对于追求时尚、便捷的青少年来讲, 它却越来越受欢迎。学习绘画艺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 要花费大量金钱时间, 而有了电脑以后, 艺术家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不足在于缺少艺术内涵, 其艺术表现中存在着视觉表现力弱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而绘画艺术则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之上, 蕴含众多地域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 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笔墨技法更易使欣赏者产生共鸣。数码艺术是在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基础, 但它却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 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绘画艺术家要了解数字化基本原理并要熟练掌握数字创作技巧才能进行数码艺术创作。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在碰撞中的融合, 也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李政道教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硬币的两面。”科学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现代的绘画艺术借鉴了数码艺术的诸多优点, 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未来的绘画艺术会更多地表现自由和趣味性, 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绘画作品大量地出现在公共场所、高级宾馆酒店以及娱乐场所中, 势必将使绘画艺术为大批观众认知、了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尽完美, 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将不断融合, 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数码艺术将吸收绘画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和表现技法丰富等特点, 绘画艺术也将吸收数码艺术创作方式便捷、传播方式多样和画面效果绚丽等特点。更多的绘画艺术家应积极地投身数码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为其艺术性、民族性、原创性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这些绘画艺术家深厚的民族情怀、全新的艺术理念必将会为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五、结语

我们深信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必将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 必将为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巨大动力, 同时也会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2]徐亚非.传统绘画的数码表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蔡恭亦.数码绘画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4]汤筠冰.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J].新闻传播, 2011 (05)

浅谈数码插画设计的艺术特色 篇7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不仅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涌现与发展, 数码插画就是其中的一员。与传统插画艺术不同, 数码插画是基于计算机与数码技术之上的一种新兴插画艺术样式。由于它是一种需要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作为支撑的艺术形式, 因此, 自身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数码插画的诞生不仅对传统插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时代。

二、数码科技发展为插画设计带来的改变

(一) 制作方式和工具环境的改变

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通过较强的手绘能力借助于颜料、铅笔、碳笔等一系列绘画化材料在各种纸张、木板、布等材质上画出来的造型艺术。我们不难想象,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插画艺术家们怎么也不会预料到科技创新能够成为插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 各类二、三维设计制作软件以及电脑手绘图形工具, 都有力推动着插画设计的长足发展与改变。只要将轻巧灵活的鼠标在方寸之间点按, 便能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 借助于电子科技手段, 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插画创作趋势。人们无需再受到绘图工具与材质的约束, 而是可以根据设定的概念以自由表现的方式去强调个性化的表达。这种绘画方式的改变, 真正实现了无纸张作画。既节约成本, 又节省时间, 并且使插画的修改变得极为万便, 有利于插画师在创作的同时, 能从较为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二) 载体与传播方式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互联网与多媒体也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成为了都市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如今强大的互联网络几乎已经覆盖了整个世界, 可谓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高速公路。同样, 互联网络也为插画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存储与活动平台, 可以方便快捷地为插画设计者的作品进行互动、交流与传播。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 虽然插画的印刷制品形式依然存在, 并且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但不可否认的是, 运用先进电脑科技并配合以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络, 的确为数码插画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码插画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的读图观念,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因此, 我们说现代的数码插画艺术不仅是一种时尚, 更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趋势。

三、数码插画的时代特征与艺术表现

(一) 数码插画的时代特征

由于现代数码插画自身所具的兼容性, 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故此, 兼容性就成为了现代数码插画艺术最为鲜明与显著的时代特征。数码插画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在创作素材上的体现。由于数码插画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或已经成形的图形、图像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 因此数码插画可选用的素材很多。比如, 传统绘画、摄影、剪纸、年画等以及其他计算机图形均可为其所用。这些现成的图像在融入了插画师新的理解与艺术情感后, 经过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就可以生成一件全新的数码插画作品来。这种兼容性是传统插画艺术形式所难以具备的。另外, 其兼容性还体现在数码插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上。它不仅可以轻松模仿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所独有的特征, 而且还可以在一件作品中让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谐共存。比如, 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甚至是雕塑, 运用数码技术均可模拟出以假乱真的效果。但我以为, 数码插画的模仿功能虽然强大, 可模拟得再像终归还只是模仿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疑会降低数码插画的艺术价值。因此, 数码插画艺术若要恒久发展, 必须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努力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质。

其次是数码插画的商业化与大众化特征。就近些年的数码插画艺术而言, 其本身早已经融入到商业艺术中, 并以其所独具的艺术特性受到了商业市场的青睬。前面我们讲过, 数码插画艺术是一种时尚, 更是一种流行文化。因此, 它能够非常容易地被广大消费者与受众所喜爱并接受, 其商业价值自然也就马上凸显了出来。由此可见, 与传统意义上的插画艺术不同, 现代数码插画更为侧重的是商业价值, 而非纯艺术品。一般来讲, 它并不具备很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通常带给人们的只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冲击与精神愉悦。这对于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中的都市人群来讲, 是远比所谓“高深莫测”的纯艺术来得更为直接, 更具吸引力的。而作为数码插画的创作者, 为了更近一步地迎合市场需求、吸引受众, 故而在其技术环节与表现风格上狠下苦工、不断创新。

此外, 现代数码插画的创作要求相对于传统绘画艺术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那就是它的大众化特征。创作者无需很深的艺术造诣, 只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与绘画基础, 就可以在强大的软件环境中任意“挥洒”出相应的作品。甚至一些美术基础较弱的作者, 仅凭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与对软件的熟练掌握, 也曾完成了一些商业佳作。当然, 我们万万不可目光短浅只将眼光放在当下。为了数码插画艺术能够更加健康与长久地发展, 还是需要更多的专业插画师利用这种先进、便捷的艺术创作手段, 去积极探索、研究, 以期跟上社会的视觉文化形态发展并满足大众审美需求。

(二) 数码插画的艺术表现

数码插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抽象的还是写实的, 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实拍的还是绘制的, 只要能形成“图形”, 都可以运用到数码插画的制作中去。其实, 传统插画和数码插画在创作过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 如激发创作灵感、素材收集、资料参考、草图构思等等, 只是数码插画最终是利用电脑软件技术来完成的, 作品的创作相对更加灵活自由。由此可见, 工具、材料与制作手段才是两者间最大的差异所在。数码插画的创作工具不像传统插画那样繁琐, 各种画纸、画笔、颜料、工具、画板等要一应俱全, 如今只需一台电脑和一套手绘板就足够了。虽然手段先进, 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 质感的表现虽可以模拟很多效果, 但归根结底还是模拟, 不如真材实料来得自然。再如数码绘制时的笔触也远不及传统手绘的那般生动、灵活。由此可见, 数码插画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相比虽然更加灵活多变,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缺憾的。

数码插画的创作风格与传统相比更具革命性, 它打破了传统插画在创作时的客观限制, 将插画者构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比如矢量插画的明快风格、合成插画的视幻风格以及三维插画的超写实风格等等。其实, 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风格以外, 还有许多是根据每个创作者的个性和心得而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灵感和对事物的认知感, 这样在创作时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创意来。而数码插画的最大好处就是, 可以利用电脑工具及软件将你的创意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比如, 国画与油画完全可以自然和谐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上。而利用传统手绘的方法去实现上述效果, 则显然不太可能。有时候一幅数码插画里往往会有很多种风格的融入, 不同时间不同灵感下的作品不仅主题不同, 风格与意义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 许多现代数码插画的风格是多元化的, 很难对其加以界定。

四、数码插画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不断渗入, 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样化。现代插画的应用范畴较以前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尤其是数码技术的引入, 使原本形式单一的插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原先较为单纯的书籍、报纸等载体转向更为广阔的范围。比如:传单、海报、招牌、影视、服装、标志、游戏、网络、媒体、环境美术等等。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 就会发现数码插画早己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纵观我们身边的一些作品, 不同的行业分类对其作品的专业要求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每一件作品都要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该行业所独有的特征。无疑这就对一些专业插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绘画技能, 更重要的是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创意能力。但就目前国内而言, 具备这样能力的专业插画师还相对较少, 主要是因为一些高校也没有专门的插画人才培养, 所以短时间内, 这种供求差距还是很难弥补的。那么, 这种差距该如何弥补,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与市场需求的数码插画师呢?我以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研究:

首先, 要努力提高数码插画师的技术水平。因为数码插画是全部由数码技术实现的。因此, 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应用软件, 它们的基本技术是必须掌握的。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其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 数码插画家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发展, 并借助科技的发展来推动自己数码插画艺术的完善。

其次, 艺术修养决定了审美品位, 也决定了插画最终的画面格调。不仅数码插画如此, 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多欣赏经典作品, 努力增长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等等, 都是促进自己艺术修养进一步提高的好办法。艺术修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作为一位数码艺术家, 一方面要努力地使自己的作品被大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也要坚持高品位的创作方向, 不能无原则地迎合低俗倾向。

最后, 还要努力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发掘关键在于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什么, 如何才能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呢?我以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积累与思考。作为一名插画师要多学习、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注意知识的积累。此外, 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以及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还要认真思考和加以分析。这样长此以往, 知识丰富了, 想象力和创意也就随之而来了。一个没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插画师, 其作品也定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倾其一生顶多也就是能能称得上一个“画匠”。因此, 创造力的发掘与培养对于插画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如今正是数码插画这一艺术形式空前发展的时代, 其特有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渐已形成, 如传统的油画和国画一样, 各自有各自的体系与风格特征。数码插画设计今后的发展道路是同数码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数码技术的创新、数码硬件、软件的改进与发展都会使数码插画的创作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若以更为长久的眼光来看, 创意与内涵才真正是一件数码插画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数码插画师, 在拥有高超技能并依赖于科技进步的同时, 还要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要具备能够融会贯通各种文化艺术的能力。只有如此, 才会使数码插画艺术之树常青, 为人民大众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与精神盛宴。

参考文献

[1]劳伦斯.泽阿根.数码插画的秘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2]吴灿, 黄莹.数码商务插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达莱尔.里斯 (Rees.D.) .如何成为插画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4]鲍瑜.浅析现代插画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 2008 (05)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篇8

关键词:高等艺术学院,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

绪论

近年来, 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 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 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 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 2003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 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虽然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但习惯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对其仍有顾虑甚至偏见, 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难点和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和建议。

本论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但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阻力。

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程度差异

目前, 我们学校的集体课是按年级编班, 每班20名学生, 每周授课一课时, 每学期16周。由两位教师任课 (一位是主讲, 另一位是助教) 。每个班级学生的程度不仅有初级的、中级的, 也有没学过的 (音乐表演专业) 。这种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的现象是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学生程度差距过大, 教师就很难布置共同的作业。如果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去布置不同的作业, 集体课也就名存实亡了 (目前, 我们学校的状况就是如此) 。依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1.1必须在编班之前对学生进行考核, 按照学生的演奏程度进行分班, 绝对不能按年级分班。1.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 要根据学生进度和程度及时的重新调整班组。1.3提供适当的补救措施。对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给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人尽其才, 又有效地缓解了两端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1.4在教学内容上加大重奏和合奏的比重。在选用或编写教材时, 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多选用或编写重奏、合奏谱, 让程度低的学生演奏浅易的声部, 程度高的学生演奏较难的声部, 使大家都能愉快的胜任, 也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1.5每个班组人数要适中。通常以10~20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太少了集体课教学的优越性又体现不出来。1.6要更好的使用教学工具。我们学校在教学中不使用数码钢琴的辅助设备。如音频设备、视频设备等等。这些辅助设备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清楚老师的演奏要求等。而我们在教学中确很少使用这一工具。

2教材建设

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是《钢琴》 (李和平唐重庆张惠编) 第一、二册。学生结业时得达到二册第4单元程度。在试行当中发现, 这套教材对我们学生来说偏难, 特别是练习曲 (没有几个学生能弹) 。现在国内已有一些院校尝试编写了部分教材, 但似乎仍未跳出传统教材的框架, 仅仅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良, 而没有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变。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和成熟的教材, 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去选择和补充教材, 很难保证集体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构筑科学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体系, 必须下大力气编写出适合我们民族大学的集体课教学专用教材。

3教法更新

集体课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系统讲授、共同作业和集体回课。它们共同支撑着集体课的开设和维持, 决定着集体课的优势和效率, 因此, 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被弱化或取代。3.1系统讲授。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必须把握教学系统和结构的完整性,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 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和即兴性。教师要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 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 并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2共同作业。如果没有共同的作业, 课程就没有统一的进度, 教师就难以组织教学, 集体回课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课, 因一个班级有不同程度的学生, 所以很难布置共同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音乐内容与技巧方法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对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给予事先的提醒, 对要点与难点做出清晰的讲解与指导, 并通过示范与模仿让学生弄清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要领, 使学生不仅知道练什么, 还能知道怎样练, 练成什么样。只有这样, 才能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上课时也不至于那样劳神费力。3.3集体回课。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 可以说是集体化的个别课。一些习惯了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在上集体课时, 往往还是跳不出个别教学的圈子, 回课时仍然以挨个检查作业、单独纠正问题为主。这就使得教师东奔西跑、手忙脚乱, 时间还不够用, 而大多数学生又坐在一边无事可干。这样的教法肯定吃力而不讨好, 自然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3.4评价与考核。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别于传统的钢琴个别课, 因此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应在考评之列;要改变只以弹奏难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 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及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发展的情况;要从对演奏水平的单一考查, 扩展到对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要制定详尽的考核细则, 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并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无误、严格遵循。3.5工作量计算。数码钢琴集体课在备课、授课难度和工作量、工作强度上都要明显高于传统个别课的教学, 所以对其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给予适当的倾斜, 否则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多年来兴起的业余钢琴学习热使许多教师的校外教学量和收入比校内还多, 如果仅仅从报酬来看,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份内工作和业余教学的关系, 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和研究, 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3.6课时量。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课, 仅开设4个学期, 每个班级每周只上一节课, 每个学期仅16周。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结业时的水平不尽人意, 学生能达到结业标准的比例很低。在第二次全国高等教育研讨会上, 从与同行们的交流当中得知, 其他姊妹院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周2课时 (一次两节课, 一周上两次的学校也不少) , 和他们相比, 我们的课时应该增加, 以此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3.7课任教师的数量。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是由两名教师共同任教的。一位是主讲, 另一位是助教。每位教师分管10名学生, 这样与上个别课是一样的, 没有进入到集体课的教学模式中, 而两位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共同上一堂课, 很难达到统一, 各自的教学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求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一位教师上课, 可以把教师的主导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学生也更能清楚的跟好教师的教学思路。

结论

数码钢琴集体课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钢琴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是基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上发展起来的, 是其自然延伸。它是吸取了传统钢琴音乐教育中一切正确有效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并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而进行的新型教育活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又是针对传统钢琴教育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改革。它的出现, 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发展, 引起并推动了钢琴教育领域中诸如教学原则、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整个钢琴教学过程的许多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与发展。这一系列变革与发展的路还很长, 需要我们钢琴教育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共同担负起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定位与思考.

[2]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数码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篇9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开创了研究视觉艺术的相关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与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空间”、“数码装置”这些词汇也逐步成为“新型艺术”中的一员,数码艺术空间正成为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本文将着重探讨景观设计中的“数码空间”,并对户外空间设计中数码艺术的应用及表现手法做初步的研究。

二、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首先,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数码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数码艺术一般以一种动态的、连续的、多感官体验的手段作为其艺术形式,风格上也多受现代及后现代设计与艺术思潮的影响。

其次,数码艺术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艺术。几乎所有的数码艺术都需要并且依赖机械或仪器进行工作。简单而言: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媒介有很大差别,传统艺术多依赖于实体物件来表现,如纸张,画板等物品;而数码艺术多借助计算机来表现,其传播媒介可以更换,显示器只是数码艺术最常用的表现媒介。同样的数码作品,用不同的媒介来表现,所展现出的效果就会有很大差异。数码艺术在这一点上与传统艺术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表现手法。

此外,数码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新型工具,而传统艺术完全不具备这个特点。数码艺术需要大量计算机设计编码专业的从业人员配合,从技术层面入手,以艺术的思维来驾驭整个呈现效果,因此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发新工具的过程。比如在数码艺术创作中,计算机辅助人员一次新的尝试有可能会带给数码艺术作品全新的展现。这种新工具的创造有时候会比艺术品本身带来更大的商机。

三、数码电子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近年来电脑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电子装置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媒介在公共艺术领域大展拳脚。户外水景喷泉、灯柱、LED光柱、电子屏幕……数不胜数的数码艺术与我们的环境互相融合,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的风景线,为我们的都市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四、数码艺术在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手法及效果分析

数码艺术在户外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目前还受到一些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因此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是数码艺术在景观行业应用并发展的动力。多方面地收集、研究、探讨有关数码艺术的具体案例,分析其艺术表现形式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结合滨水广场的模拟声光电特效——烘托主题型

在景观设计中结合数码艺术的方案不胜枚举,但在滨水区域尤为多见。“上善若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体现了水的灵动、柔美、韵律感强等特点,因此数码电子技术结合滨水区域的装置艺术显得尤为突出。

1.国内方面

在4年前的上海电子艺术节上,五角场商圈和浦东等地区的户外电子艺术作品均是结合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建筑景观环境进行艺术表演和展出的。而同为电子艺术节开幕式的“河流体”大型新媒体现场演出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颇具震撼力。它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建筑、人”三者合为一体,以散点式的演出配合浦东张家浜原生态河道水面上奇异的灯光效果,用高科技表达具有传统意义的内容,营造出炫丽宏大的整体效果,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来演绎浦东的美好未来。该演出的绚丽华彩给我们带来了时尚、先锋的感受,对景观设计者而言,互动艺术装置与表演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对于我们设计庆典类广场等空间具有借鉴和学习参考的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提倡环境保护,大量兴建绿地公园,苏州金鸡湖作为大型湖泊公园的典型代表,展示了激光喷泉艺术的现代科技之美。激光喷泉艺术以预成设计的激光表演结合音乐与喷泉,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彩色的激光光束下,呈现出现代科技下夜晚滨水景观的特色。激光喷泉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激光技术与色彩、音乐的恰当配合对烘托空间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2.国际方面

奥地利林茨电子技术博物馆灯光互动装置的设计,利用了一种称之为“虹膜”的光感互动装置(由萨尔布吕肯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生产),通过加载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器改变灯的颜色;该系统还可以用于播放游戏。奥地利博物馆坐落在河岸边,动态的灯光效果在远处显得非常耀眼。

在数码技术结合喷泉的表现手法上,国外的喷泉水幕激光电影比起国内单纯的激光喷泉,其表现形式更为新颖。比如新加坡圣淘沙音乐喷泉水幕激光电影,情节富有变化,图像丰富,更为吸引人的眼球。其设计之完美、技巧之精湛、画面之迷人、声音之美妙,国内罕见。当然,水幕电影也以其相对较高的成本和技术使众多公共空间放弃广泛应用。不过该技术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般的场景一定能顿时提升空间氛围。

(二)结合室外景观模拟真实场景——点缀型

1.国内方面

同样是2008年上海电子艺术节上的作品,徐家汇港汇广场的“金色的钉子”装置就属于电子数码技术结合室外建筑场景的作品。它作为一种点缀给人带来了遐想和一种新的理念。四面立体的LED方柱演绎着模拟真实的巨大钉子被敲打入地面的场景,同时在地面上真实地制作出了钉子被插入地下的痕迹,配合扩音器,整体感觉似真似假,若有若无。而该设计的寓意则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种下来年的希望。

2.国际方面

德国设计师理查德及其伙伴一起设计的名为“笑脸”的互动艺术装置放置在一个临近河岸边的钟塔顶部,通过LED灯管组成了一个笑脸的形态。事实上,这是一个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变脸的发光装置,微笑的嘴型会因为夜幕降临或者降雨等因素改变形态,给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和感受。

在普通雕塑上结合动态数码装置的典型案例还有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立体人头雕塑。该雕塑利用许多不锈钢板塑造了一个人的头部造型,水从它的嘴里喷出,形成一个大的喷泉。雕塑建设利用自定义编写的程序,由嵌入式电机控制内部结构功能。因此在不同时间段,雕塑板块可以横向旋转,形成丰富的表面形态。

(三)结合自然植物景观模拟超现实场景——融合型

英格兰康沃尔伊甸园项目设计中,灯光设计师B r u c e Munro设计了“原野之光”装置。其设计灵感来自于他15年前穿越澳大利亚红色沙漠的经历。“原野之光”就像是自然之中突显的外来生物,由雕塑光纤心柱相互缠绕形成了灯泡造型的“沙漠种子”。像是静静卧在沙漠上的生命种子,夜幕一旦降临,光纤心柱就会发出柔和的光线,富有节奏感。

事实上,户外景观中植物占地面积最广,而我们大部分景观设计师都将目光投向硬质景观的设计上,而植物设计师只是单向配合,设计手法上相对比较单一,很少将数码互动装置与绿色植物环境结合,而运用灯光和大片草地植被来营造环境空间相对于简单的植物色彩搭配设计而言更具有新意。

五、数码艺术运用在景观中的特点

数码艺术以其新的媒介支持、高新技术的表现手段、工具化的操作媒体吸引着广大设计师的运用和研发,这也给数码艺术设计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技术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与交流达成一致,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数码艺术的突破点与创新点,针对数码艺术表现手法和特点多做研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景观中的数码艺术作品特点很多,比如在公共空间中数码艺术装置适用于户外各个角落,从室内展示空间到室外绿地公园等都可使用;而它的互动媒介也并非单一的个体,而是多媒介、多方位的,触控屏幕、LED电子显示屏、激光、声控等等,可以说是多重感官的体验模式;在交互方式上有程序自动设置模式,也有人机互动模式。当然在户外景观中运用数码装置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而因为户外气候的多变性,作品的可控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作品的某种随机性与趣味性,就必须突破艺术创作的传统思维。同时需要满足公众与装置的互动性,就必须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从回馈的真实效果出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装置的出现,人们对其营造的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计算机编程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不断提高相互协调的能力。可见一个完整的、操作性强且效果独特的数码艺术创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当然,艺术表现的方式和手法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方面。

六、结语

对新技术的生疏,影响着设计者创造力的发挥;而富有创意的艺术家们必须学会驾驭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工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数码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与突破的重点。

目前在景观设计中,数码艺术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环境中去展现空间特质。在景观设计的初期,数码艺术和技术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景观建模这种可视化的数字技术给予了无数成功方案巨大的帮助和现实意义。数字化也将成为景观艺术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而如何利用好这样一个工具去传递艺术家的想法,将是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努力并实践的课题。

摘要:数码艺术正在成为内外空间设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数码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数码电子装置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媒介在公共艺术领域大展拳脚。景观空间中数码艺术有三种典型表现类型, 分别为烘托主题型、点缀型和融合型。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应当学习借鉴数码艺术在国内外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将其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郭选昌, 邓义勤.从公共艺术谈互动雕塑的发展[J].艺术探索, 2008 (01)

[2]宋扬, 杨恩慧.从公共性试论数码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协奏[J].美与时代, 2008 (09)

[3]刘宁.浅谈交互设计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1 (02)

数码艺术设计教育 篇10

数码艺术设计一般多指数码化的艺术作品,基本涵盖了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影视特效以及三维动画等类型。在数码艺术的帮助下,人们完成了过去不可能重现的画面,并以逼真动态的三维空间展示出来。而三维动画也几乎影响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这就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所带给世界的变化。数码艺术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方式以三维动画软件为形式,进行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本文通过讨论数码艺术的特征以及三维动画的运用,为人们了解三维动画世界打开一扇大门。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数码艺术设计兴起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以后的20年内,数码艺术设计得到蓬勃发展,并深入影响了各行各业的设计领域,其中包含了绘画艺术、影视制作、商业设计等,并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就数码艺术设计本身而言,其和传统艺术相比,拥有着无限的创意色彩、多维的艺术空间以及重现现实能力,几乎挣脱了传统艺术门类的局限,融汇多样性的技法与表现形式,进而呈现出自由高端、缤纷多彩的视觉艺术效果,同时将艺术设计延伸到了社会中的其他领域。

目前,国内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虽然具有新奇便捷的优势,但就其呈现的艺术意义而言,掺杂了过多体现商业价值的视觉冲击效果,但却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内涵。数码艺术最初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它诞生到发展壮大都是依从于商业的需求而发展。同时也是由于市场中过多的商业需求,才让数码艺术设计在短短20年时间内家喻户晓、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减少数码艺术设计的功利性,避免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批量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其艺术欣赏价值。

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

1.数码转换功能

数码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创作具有转换功能,其做法就是将美术作品通过扫描技术传输到电脑里面,然后经过数码和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这一功能无关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因为真正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在计算机中的数码环境完成的,但其在网络上的使用比例颇高。这一特征让不少传统美术拥有了网上画廊,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让人们更加贴近传统艺术的本身。

2.数码复制功能

数码复制的实现方法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让传统艺术家脱离纸张、颜料、画笔等创作工具,通过电脑和周边设备创作传统作品来。之后经过计算机的随机生成复制,让作品得到更多的备份,克服了传统艺术设计单一性、不可复制的难题,同时在创造和复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拓宽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同时还为创造提供方便。

因而传统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创意,由于传统创造不能为作品提供多样化的思路,艺术家要经过慎重思索来决定作品的最终效果,期间可能会让意外的惊喜想法得到了呈现和表达,只能弃之不用。数码艺术能够让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复制还原,让更多的艺术创意得到清晰的表达与实现。

3.数码媒介功能

数码艺术还应该鲜明的媒介功能,针对仅能够在数码环境中进行创作、传播和欣赏,并具备明显新特征的艺术作品而言,数码艺术是其呈现的必要基础。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传统作品的基础,在结合运用数码媒介功能,进而实现某种更加新颖的传播效果。

4.多维空间化

数码艺术包含了二维、三维等多维动画图形艺术,通过多样的即时输入输出设备系统,艺术家的思维已经能够从简单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立体逼真的三维平面。再加上时间轴,创作思维的想象已经能够漫步四维空间,不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进而实现物体的全方面逼真模拟,能够成功抓住其角度、运动和表情的变化。可以深入探索物体结构、动态以及环境变化。在宽广的视角范围内,艺术设计已经能够涉及到物体展示、动画制作、三维模拟、幻想表现等崭新领域。

3D动画的知识领域

三维动画是现代电脑美术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其根基是动画艺术和电脑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呈现出较为独立的艺术风格形式。因而三维动画是数码艺术设计的一个独立领域,数码艺术设计包含了三维动画设计。最早的三维动画是应用在军事,直到个人PC机的大量出现,计算机图形学才得以延展到数码艺术设计,例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后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蓬勃发展了起来,三维动画迎来了独立的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积极开展对于计算机图形动画技术的探索,那时候的三维动画仅可以通过大型工作站完成制作。与此相关的是,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也迎来不断地更新和深入。在DOS操作系统环境下,三维动画的设计多数要依赖3D Studio软件。而Windows操作系统下,工作站上制作软件又升级成为Softimage软件。Win95诞生的时候,3DS升级成为3DSMAX1.0。而1998年诞生的Maya技术几乎代表着3D动画发展的转折点和历史性标志。

三维动画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制作工具,多方面运用文学、美工美学、动力学、电影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原理,通过以多人合作为基础开展三维动画的思考进而呈现出来。三维动画能够还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概念,同时也能够呈现立足于现实的人物、景观或物体,因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有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故事框架。

因而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时候往往在故事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二维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再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各类模型的创建,然后在摄像机的帮助下,给每个场景中的模型做动画。最后给模型添加材质,为场景添加上灯光,再经过渲染输出,然后运用软件后期组接渲染出的分散镜头和特效等,让动画变得连贯和完整。

三维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包含了详细而严谨的制作步骤,只有完成这些,才能够保证三维动画的成果,如下所示:

1.前期规划

前期规划步骤主要包含了对动画故事的创造和设计,除了故事原稿之外,前期还应该做好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编辑,进而完成动画的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等内容做准备。

2.中期制作

在准备好前期工作以后,需要做好三维动画的中期制作,其中主要包含了3D粗模、3D故事板、3D角色模型(场景、道具模型)等内容的制作,还要准备好动画的贴图材质、骨骼蒙皮,做好分镜动画,并打好灯光等。

3.后期合成

对于影视类的三维动画,还要进行后期合成工作,也就是把前面做好的动画片段和声音等素材整理出来,遵循分镜头剧本的设计要求,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工作,经过后期合成之后,三维动画影视文件就制作成功了。

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

数码艺术设计目前已经被运用到诸多行业中,例如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和改革,对城市景观的数码制作、对广告摄影的功能呈现等,既承接了传统艺术,又体现了现代商业价值,因而应用领域十分多样化。以下以美术设计、景观设计和广告摄影为例,讨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效果。

1.美术设计

中国作为历史古国,具有源远流长的美术艺术历史,古有文人骚客吟诗作画,今有各类学派代表推陈出新。美术设计既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历史文化产物,又是艺术设计重要的领域学科。数码艺术设计在美术中的应用除了能够让普遍大众更加容易接触美术作品,即使不支付展览厅以及收藏价格的高昂费用,也能够一睹美术设计佳品的风采。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造必须依托现如今的数码艺术,这是因为景观设计过程会受到一些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设计师依靠脑海的想象往往不能考虑到现实景观位置以及装饰摆放的空间因素。通过数码艺术高清还原景观,不单单能够让画面立体直观,还能够让设计缜密合理。随着人工智能装置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于景观造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这就需要数码艺术具有更加强大的完整性、操作性强和效果创作。

3.广告摄影

在现代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中,广告摄影是数码技术和艺术形式高度结合的领域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广告摄影立足于电视、电脑等数码媒介进行传播;其次它的制作过程也需要数码艺术设计的全程参与;第三,传统艺术达不到广告摄影的制作要求,体现不了艺术效果。广告摄影主要是通过拍摄商品的形式,进行商品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流通,主要体现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良好的广告摄影作品能够直观呈现商品的外形、性能和用途等,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摄影一般具有动态广告摄影和静态广告摄影两种分类,动态的广告摄影有电视、电影、动漫等,静态的广告摄影有报刊、杂志、户外等媒体。

三维动画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设计软件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制作涵盖的功能和制作水平也越来越强大,就连地方电视台栏目包装和广告摄影设计中都有三维动画技术的影子,个人爱好者在自己PC机上开展三维动画的制作也成为可能。如今三维动画的运用场合真可谓无处不在,其发展趋势也迎来了多领域化、多平台化,例如在网页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游戏设计、影视设计、MTV制作、电视栏目制作、景观设计、科研领域中都有了它的应用。

三维动画总体沿着使用人群从高端进化到低端,制作收费从高昂变得日趋合理的趋势。目前,三维动画业还属于备受时代瞩目的新兴行业,回顾三维动画的发展历程,它一直沿着高科技、大众化的趋势发展,因而三维动画未来步入千家万户、实现被人们生活所用将不是难题,目前局限在大电影厂和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只是其发展的一个阶段。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数码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编号:KY2015LX492;2013年度贺州学院教改项目:乡村建筑与景观设计教学团队研究成果,编号:hzxytd201309。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 篇11

现代设计是现代经济和现代市场活动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市场活动有不同的设计范围。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商业美术,包括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这些设计门类从不同的角度成为与人交流的良好手段。比如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全世界的软饮料包装都基本与可口可乐金属罐一样,从开口设计到罐体结构都趋于标准化,因此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识别是否是饮用品。尤其是公共标识的设计更是体现了设计的无国界化及易读易识别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不仅涉及范围广泛而且市场价值颇高,正如现在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就由多年前的生产观念时期转变为社会营销观念时期。信息时代的来临引导着消费观念的提升,此时的营销不单只是卖出商品,更是在出售一种消费观念和品牌意识。平面设计便充当着向消费者传递有效信息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之所以现代企业逐渐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作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也在于这种形象的功能诉求和文化价值带给企业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着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在不断地充实。我们渴望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要求在各方面都有品质的提高。比如:一部好电影有了电脑高科技的充实才更称之为精彩,电影票房的攀升成为证实数码特技倍受亲睐的事实。精彩的数码特技镜头着实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画面中唯美的瞬间因为数码而更增加其影片的卖点。数码能够轻易地完成人所不能的特技动作或是奇幻的神奇景象,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受到大众的喜爱也是理所应当的。数码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已不是一朝一夕,它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发挥着巨大的潜能。在科技发展大踏步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和影响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的到来,数码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逐步走入了传统艺术领域当中。当数码技术与应用美术携手之时,艺术设计这一学科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无论身处何处,数码艺术设计随处可见。鼠标下诞生的广告设计作品几乎让传统手工绘制的海报画退出了历史舞台;眼花缭乱的各种网站中标新立异的网页设计成了增加点击率的金字招牌;此外,好木匠似乎已经敌不过3D高手的效果图了……数码技术走入艺术设计之后的确使整个艺术领域焕发出新的光彩,传统的平面设计一步步走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自然曲线,披上了高科技的数字化外衣在引领着设计的顶尖潮流。这一切的一切证明现代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已经到来,并且风头正劲……

[1]电脑美工在21世纪的设计行业中已不是新事物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运用电脑辅助设计,而且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著名艺术家罗伯特·伯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在上世纪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数码图形与数码艺术,从上世纪年代8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成功推出MACINTOSH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TP)开始,数码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码图形技术已从简单的排版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这种成熟带动了CAD/CAM(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的普及和发展,设计艺术与数码技术才得以真正结合。

2 数码艺术设计的原理

简单来说,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称为“数码艺术设计”[2]。数码艺术设计的主体还是“设计”,即以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出的设计思想为基础,把这种设计思维方式和表现语言总结概括,编成软件,由计算机来模拟传统设计方式。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计算机只是成为了一种替代工具。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的崛起,传统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同时受到了数码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影响。由于设计主体发生了变化,计算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模拟传统设计方式的替代工具,数码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数码信息时代生产方式的标志。

它既然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研究数字设计不可避免要提到“信息”。[2]信息,是指由事物发射出来的消息、指令、信号,数据中所包含的东西,是对事物状态间接或直接的表述。“信息”这种抽象属性为数码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将设计的创意思维轻而易举地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用以表达设计意图。这种信息的运用表达在数码艺术设计中包含这样两个层面:

第一,在执行创意过程中全面利用科学的资讯,它包括信息、数据、分析等,即“虚拟性”。设计者将作品转化为数据输入电脑,将虚拟空间与虚拟对象进行数据组合,通过视频输出,有助于设计师对其设计作品未成正稿之前各方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提前把握。

第二,在制作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术和应用服务系统增强设计的制作工艺,提高设计制作的质量与速度,即“实用性”。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类学科,相关行业的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现代设计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了数码设计的出现,设计师不再因为一个好的方案得不到及时地实施或将时间精力白白耗在繁复的制作上而大费周折。强大的复制能力可以将稿件精确的复制,成批量生产。

计算机技术相当于一种精美的方程式,机械而精确,却不能表达一种完整独立的艺术思维。将设计师独特的思想与理念用数码语言加以诠释,堪称是一种完美的艺术组合。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则是数码语言的系统。目前,已有的计算机软件从各个角度可以派分出不同的类别。从客观世界的属性来分,有三维、二维、声、像等的表现方式;从人的感官来看,主要由视、听两部分组成;从专业角度来分,则可分为视频、印刷、动画、多媒体等。举例来说, FLASH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二维的数码语言系统,它能在平面上造就丰富变化,形成多重错觉。静止的平面图像加上时间这一维度的变化,便提供了海阔天空的驰骋余地,微略的改变就能在人的下意识中形成迥异的感觉。用来做FLASH动画的计算机这一工具也作为一种探索工具,通过它来开发人的视觉因素,进而成为开发人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一种工具。

3 数码艺术设计实例

数码艺术设计的运用使得传统设计在成批大规模生产中得以升华。传统的手绘和设计样品的物理传递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以销售包装设计为例,它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也已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程序和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数码技术,分别对包装的视觉传达、形态结构、材质选择及整体效果进行辅助设计制作,通过计算机将平面设计手稿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它与手工制作的包装盒样品在展示效果上来说,其功能是一样的。同样可以达到让设计者和客户提出加工和修改信息的目的,并且不需要其它任何工具和材料,过程简捷、方便、经济、有效。

利用数码手段制作产品包装主要有三个基本过程[3][4]:

一是平面设计。它涉及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主要运用的软件是CorelDraw、Freehand、Adobe Illustrator等。设计者对图形、文字、色彩的创意可直接在电脑屏幕上得到验证,影像文字一气呵成,如有修改、补充、合成、过网效果等工序都可反复尝试。对文字行文方式、字体、级数的随时修改可以降低文字制作成本60%左右。

二是平面图形处理。Adobe Photoshop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平面图形处理软件。设计者可以根据结构面形态和结构的需要把包装平面图形进行分割和各种艺术加工。在电脑绘图软件的帮助下修正包装结构的标准制图规范,以节约成本、规范成品制作。

第三步则是三维可视化的实现。三维化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中三维图形制作软件建立一个完全虚拟的三维空间。使用较为频繁的软件是3D studio MAX。在建立起包装的模型之后,按照结构面将经过平面分割的贴图材料附着于上,然后就可能到产品包装得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了。也可利用Adobe Dimensions从Illustrator 、Freehand等软件中引进普通的二维图形进行转换处理、制作和拼集成三维图形。计算机模拟选样就可以更加灵活方便,真正实现计算机“所见即所得”的特点。

以上是包装设计利用计算机完成三维可视化生成的一般步骤。最后我们要做的一步就是对效果图的评价,在这个设计者与客户交流互动的时间里,可以对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或好的提议加以反复修改。做到这一点,在计算机中是易如反掌的。

不仅选样如此便捷,计算机技术在包装的印刷上更是功不可没。制作完成的数字式完稿可直接送进电脑印前中心,输出四色软片,分色程序单纯,无须繁琐的沟通与监督。分色成本完全不受图片数量的影响,可降低人为因素的成本浪费。

通过以上的例子,举一反三,我们不得不钦佩数码艺术设计的独特魅力。在设计领域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数码设计在设计领域中是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比如企业形象设计这一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与发展,从单一的企业形象延伸到区域性形象,由传统CI发展到今天的数码CI。为了企业的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精确整合,把数码技术引入企业形象系统的管理和应用,不仅整合严密精确还为企业的实施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把平面设计带入数码时代可谓是一明智之举,它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设计的使用价值。

4 数码设计艺术的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电脑技术表现设计艺术,设计艺术需要创意而有活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脑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更加准确、美观、快捷。熟练精通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为表现设计思路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在没有成批量生产以前,通过虚拟空间将作品做到尽善尽美,使得我们对方案更改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也是数码设计的优势之一。数码语言为传统艺术设计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是当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设计师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为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数码表现的不足。

其缺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数码万能说。现在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装饰公司数不胜数,但却千篇一律地将电脑操作熟练程度、软件利用的多少和效果图输出设备的精良作为评价设计作品好坏的衡量标准,认为电脑在手无所不能。更可怕的是,相当一部分所谓设计师除了熟练使用绘图软件外,没有经过任何的美术基础培训。导致了很多设计作品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抄袭现象,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电脑绘图软件的滥用往往会抹杀设计师的艺术创作,不能让作品在体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充分表现其艺术价值。

第二,神话商业价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码艺术”很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美学地位,只是单纯地将数码设计归类于科技和工业生产。将数码设计艺术看作创造商业神话的制胜法宝,把人的主观决策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更多谈不上艺术价值的充分体现了。没有准确地给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一个恰当的定位,过高的期待数码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美的真正追求。

第三,缺乏艺术感染力。新生的数码艺术创作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底蕴,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设计与文化变得陌生和疏远了。电脑毕竟是机器,总是缺少一种人类情感,使得数码设计作品显得有些呆板,很难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欠缺艺术的感染作用。

如何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呢?数码设计与传统设计之间的差异,有人称之为“设计距离”,而设计师就是整合“设计距离”的魔法师。由此,设计师们提出了“设计零哲学”[5]这一说法。“设计零哲学”是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填充因“文化隔膜”而造成的“数字设计”与“传统设计”间的真空地带。它是介于其二者之间的边缘性设计。我们推崇的“设计零哲学”认为二者之间可并行不悖的发展,可以兼容并举。将手中的的鼠标作为另一支画笔来构建美丽的画面。数码艺术设计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需要多学科多知识面的结合取长补短。在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设计修养的同时,充分利用手中这支特殊的笔,使数码艺术设计更加完善。正确对待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地位,克服各种误区,将艺术性、实用性完美融入设计中,将数码设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熟练驾驭各种设计软件更好地为设计创意服务,真正将手中的鼠标作为设计师的有力助手发挥所长。或许将设计间的距离拉近到零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每一位真正理解设计的设计师都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不论是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艺术修养的积累还是手中各种工具的利用,都需要不断进取。这些也许就是拉近“设计距离”的良方。

5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不可发生的事情转眼间却近在咫尺。数码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它更有赖于电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意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的整体脉搏,数码设计也好,传统设计也好,都不可或缺。数码艺术设计最终需要的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它应该是帮助设计师完成创意表达的利器而非阻碍,应该是意想不到的最佳艺术表现而非单纯的机械生产。数码设计的良性发展要求设计从业者不断积累知识,开发想象力,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也要求大家具备一种能力,就是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总而言之,数码艺术设计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设计零哲学”才可能得以实现,让数码与设计真正携手,共建设计领域的神话。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实用型的商业美术,在现代营销中有着极高的存在价值。它用一种极其高调的姿态展示一种视觉形象为商家赢得商机。数码技术的来临给予平面设计一个更大更广的展示舞台。文章主要从艺术设计的数码技术原理介绍扩展到设计实例的具体操作,展示数码技术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客观分析了数码设计艺术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平面设计,数码艺术设计,信息,包装设计,设计零哲学

参考文献

[1]任斌.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汪大伟.新语言———数码艺术与艺术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赵秀萍,许明飞,王丰军,司占军.现代包装设计与印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周红生,钱涛.产品包装的数码设计.中国设计在线———数码设计在线.

上一篇:卫生宣教下一篇:桩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