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信息技术

2024-07-30

数码信息技术(共11篇)

数码信息技术 篇1

传统计算机教室,主要使用台式计算机的建设方式。 根据管理的需要,另外还会使用还原卡、电子课堂管理、 网络同传等工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用云桌面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方案。神州数码DCN云教室正是这样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 方案结合了学校教学的发展方向和信息化建设标准,实现了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中的教学需求和管理需求,是一种简化管理、提高效率、环保节能的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

神州数码DCN云教室由一台云主机提供几十台虚拟机,通过网络把虚拟机传送到云终端。学生通过云终端, 能够体验完整的桌面环境;教师通过云主机,能够发布丰富的教学课件。云教室把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高效、简便、可控;把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到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位师生。优质资源班班通,从桌面开始。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云教室

一、典型应用

学校建设一间云教室,可以把云主机和接入交换机放在同一个位置;学校建设多间云教室,可以在学校主机房配置一台管理服务器,按照资源分布、管理集中的方式设计整体拓扑;区县教育主管单位主持建设桌面云, 可以在区县教育数据中心配置一台管理服务器,也按照资源分布、管理集中的方式来设计整体拓扑。

典型应用拓扑图

二、计算机教室部署更简单

学校投入的硬件资源可以充分共享,部署更简单, 云教室解决方案帮助教育主管单位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

云教室部署简单,通过网络连接,发布虚拟桌面池就可以完成全部终端的桌面部署。不论是第一次创建桌面还是后续的升级,都比传统电子教室的建设方式都更加快速和简单。

云主机可以创建不同的桌面池,为不同的班级提供定制的上机操作环境。也就是说,利用一个班级的计算资源, 提供了多个班级的上机环境。使用传统的电子教室方式, 需要采购更多的台式计算机,或者在同一个教室反复切换不同的上机环境,非常不方便。在云桌面的方式下,只需要点击按钮,就可以灵活的切换到不同的教学环境。

云主机可以扩展,如果已有的云主机资源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可以按需购买,实现弹性扩展。同样的一台云主机,可以推送高性能桌面,也可以推送学习任务单一型桌面,资源的投入完全由教学需求决定。

三、课堂秩序管理更方便

授课教师日常的管理灵活,操作简单。云教室在一个方案中实现了传统计算机加还原卡加电子教室软件加网络同传工具等多个方案组合的功能。

云教室提供集中管理功能,帮助教师更灵活地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云主机集成电子教室常用功能,只需登录教师管理界面,可以实现集中开机、 关机等,教师不用离开讲台就能管理教室内所有云终端。学生桌面的创建、 升级和分发,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完成。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完成课件的制作、 上传和更新。

云教室为教师提供了可以控制虚拟桌面的交互式界面,提高了教师的控制力度。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就像是给了学生一个大玩具,教师在教学生使用的时候,还要想办法维护使用秩序。常常发生教课的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操作带来的问题,由此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云终端只能联网获得云主机推送的桌面,教师能够控制推送的时间和桌面内容,相当于为正在练习跑步的学生画出了清晰的跑道。

四、信息技术教学更高效

学生通过云终端获得的操作环境,来自教师控制的云主机上的虚拟桌面,可以做到与当堂教学内容高度一致,让学生的动手练习更加有针对性。 教师通过屏幕广播和屏幕锁定,确保学生在听讲的时间段内有效的学习。 云桌面具备快速还原功能,遇到操作不当等情况引起的系统故障时,教师可以帮助快速还原,不会影响学生继续练习使用。云主机还可以设置虚拟机自动还原功能,每次课程完成后自动还原,快速为下一个班级初始化使用环境。

云终端上不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只需联网就可以使用被分配的桌面环境。云主机提供了软件预加载的功能,配合硬件缓存技术,让学生在访问虚拟桌面时更加快速,操作网络上的应用就像调用本地资源一样流畅。

五、静音节能更环保

云终端设备采用低功耗、无电源风扇的设计,使用寿命比传统计算机长20%,用电量仅为传统PC的1/4。如果按一间教室60台终端,每天使用6小时, 一年使用200天,每度电0.5元计算,一年能够节省3倍的运营支出费用。

数码信息技术 篇2

数码印花技术生产过程的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无污染等优越性能,配以合理的技术、设备配置,足以在大都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足够的利润。无疑将为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典范。

据悉,数码印花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如:扫描、数字相片、图像或计算机制作处理的各种数字化图案输入汁算机,再通过电脑分色印花系统处理后,由专用软件驱动芯片通过对其喷印系统的控制,对染液施加外力,使染液通过喷嘴喷印到织物(或介质)上,形成一个个色点,数字技术控制着喷嘴的喷射与不喷,以及xY方向的移动,形成相应的准确的图像。形成各种高精度的印花产品。

数码印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最早出现于2O世纪9O年代中期,初期用于广告纸张的快速印制,将其与纺织印染技术结合,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数码新技术 篇3

可以随时更换的键盘面板

键盘的新品种可不多,这种最新式的键盘真让人耳目一新。这位年轻人正在用专用键盘打游戏。他旁边堆的这些方块就是可以更换的键盘面板。(图1)就像手机壳。你想换一种游戏,就在原来的键盘底座上(图2)换这种游戏的专用面板,(图3)这样就不用在普通键盘上进行繁琐的设置了。当然换一种软件,换上这个软件的专用键盘面板就行了。这种键盘面板使用起来手感还不错,挺有弹性的。你也许会问,将来家里不就堆满了各种各样准备更换的键盘面板吗?的确是这样的。不过您不觉得这种想法别出心裁吗?

最省电的无线激光鼠标

鼠标倒没有什么太新的变化,光电和无线两大类。不过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红外激光鼠标。(图4)这种鼠标由于使用激光,直线性很好,所以鼠标耗能很少,2个七号小电池可以用上半年不代换的。(图5)而且无限激光鼠标在移动时,屏幕上的指针也会非常精确。同时,它还可以在玻璃上使用,这可是一般鼠标没法做到的。不过价钱可贵了不少啊。

越做越小的MP3

数码信息技术 篇4

打开网上搜索引擎,键入“数码杂志”四字,短短的0.0034秒就显示出约有156,000项符合网页。数码杂志的出现使之与传统杂志相比较,其高效、快捷、容量大、功能强等优点都显现出来,但同时也要求设计师以更适合信息数码社会的手段去组织设计,实施设计,思考未来,迎接挑战,并用最高效的设计方式去服务读者。

在我们翻阅数码杂志的过程中,杂志的视觉设计,信息传达与视听效果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数码杂志的翻阅过程中,读者接触的不再是传统的纸张类杂志,阅读行为发生在眼睛的观察与手指的点击之间,眼睛所获得的视觉感受与接收到的信息,将直接影响读者的思考与行为。因此,数码杂志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载体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码杂志的界定

数码杂志(Digital Magezine)是基于流媒体技术、Flash动画、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采用先进的PZP技术发行的一种杂志。它集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并具有强大互动性,内容丰富生动。同时,它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模式,可在线或离线阅读、直接用浏览器打开阅读或独立可执行文件等,也可以通过发行方提供的阅读器进行阅读。它充分发挥了数字信息多媒体的优势,其内容不再是平面杂志的简单复制;在形式上,它们保留了纸质杂志的封面、目录、封底,还做出了传统杂志的中折痕以及翻页效果。它的出版者包括传统的杂志出版商、专门的电子杂志出版机构甚至普通的网民,其发行渠道主要是以网站和电子杂志阅读软件相结合的发行平台。

数码杂志视觉信息传达与设计研究

视觉信息的组织方法

如果说数码杂志是一件建筑作品的话,数码杂志的诸要素构成了建筑的可选材料,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组织结构构架了建筑的框架,它构成了数码杂志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相对独立空间,这种关系和空间加强或者削弱了信息受众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以下归纳了构架数码杂志信息组织的若干种方法:

(1)字母组织法:

字母组织法是最常用的序列方式,通过字母排序进行信息分类组织,有利于帮助读者快速、便捷地发现所需要的信息。

(2)分类组织法:

这种方法来自于生物学分类方法,通过对信息归类实现信息有效组织,这种分类通常对专业人士提供信息;例如:一些大型综合类数码期刊就采取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例如将主题分成经济、教育、媒体、宗教、艺术、科学等门类,并且通过超文本链接的交互的方式来实现用户查询(图1)。版面简单,条理清晰。

(3)数数字和字母组织法:

有相似之处,即通过数字的顺序或者逆序进行信息分类;这种方法利用了数字的有序性进行排序。

(4)地点组织法:

根据地点进行排序分类,这种分类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出现。地点组织信息则是一个比较清晰直观的信息组织方法。例如,国家地理杂志数码版有效地利用了地图直观的指示作用,允许用户放大、缩小、移动、测量等交互的方式来帮助用户查询。

(5)时间组织法:

根据时间进行排序分类;假如用户需要查询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历史记录,这种方法显然非常方便快捷。

(6)笔划组织法:

根据笔划进行排序分类,汉语索引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组织。

(7)无序组织法:

任意地、自由地组织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设计比较少量的视觉元素的时候寻求一种自由的欢快气氛,或者为了寻求某种特别效果的时候使用。

数码杂志视觉信息传达的特征

由于数码杂志在多媒体技术上的优势,在发展初期,开发商就把眼光投向了娱乐休闲领域。例如,日本最大的网络集团日本软银公司给数码杂志的定位就是“娱乐型媒体”,该公司制作的第一本数码杂志就是从开发画册开始的,如今他们已经制作了16册画书(Demo)。国内种类繁多的数码杂志,也基本集中在时尚生活、电影音乐、运动休闲、娱乐明星、文化艺术、动漫游戏、数码产品等领域。这其中固然有同行之间相互模仿的成分,但更多还在于这一新媒体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下面,让我们通过数码杂志和印刷杂志的对比分析来认识数码杂志在视觉信息传达上的一些特征:

大容量信息的整合

印刷杂志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人们只要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即可方便地阅读而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精读”印刷杂志。数码杂志拥有大量的信息内容,是将一个大型的数字储存媒体进而转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环境。数码杂志的阅读则需借助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才能进行。阅读远不及印刷杂志那样舒适和随意。随着数码杂志的发展,网络信息量的几何级增加,再加上网络的超链接等技术的融合,使得数码杂志的信息量远远超越了普通印刷杂志,据某数码杂志运营商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阅读数码杂志时,通常翻到第50页就开始烦躁。相对于印刷杂志的读者,数码杂志的读者显然更缺乏耐心。

因此,数码杂志的视觉设计要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不宜包含大量文字信息,尽量将信息按不同的层次进行组织,在版面上清晰地加以区分和呈现,以方便人们“浏览”。这样才能让读者拥有更多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是趣味性。

信息传达的空间转变

平面杂志式与所呈现的内容都要限定于由宽度和高度决定的二维空间上。互联网的超链接技术使数码杂志的设计空间从二维扩展到多维,它的页面组织结构更加丰富。

印刷杂志的阅读通常是线性流动的,但对数码杂志而言,由于暗藏着“超链接”,用户可以点击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扩展阅读,一个好的编辑一定要理解这种习惯并且能在“超链接”思想指引下从事编辑工作。数码杂志信息的空间的扩大增大了数码杂志的信息容量,为丰富数码杂志的信息内容提供了新的方式。

信息传达的形象性

正如前文所说纸质杂志在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面占据优势,而数码杂志则长于视觉形象传播。在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是语言文字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形象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当读图时代到来,一些报纸,如《北京青年报》等,试图以整版大照片吸引读者眼球时,立刻遭到了专家的质疑,理由就是“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在数码杂志上这种做法就不会再受到批评,事实上,电子杂志要提倡的是图文结合,多用图片,少用文字。充分发挥图像、影像和声音在传达信息、情感和理念上的优势,同时还要利用它们引起用户阅读的兴趣。

视觉信息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数码杂志视觉信息设计的新特征。交互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有两个可交互对象;第二、两者必须发生平等对话关系。数码杂志的交互特性通常指读者和计算机进程之间或计算机进程之间进行信息控制权的交换过程。如今的数码杂志设计越来越强调用户的参与性和交互性,越来越多地向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人与机器的互动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飞向自由世界的过程,需要设计师科学的理性,天才的感性来实现这个人类的最高目标。

视觉信息设计的原则

(1)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在相似性原则中,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类倾向于将相似的元素组合为一个感知的单元。在对数码杂志视觉信息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把看起来相似的元素——例如,杂志文章各个小标题共用一种字体、风格、大小与颜色视为相似,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所以,在视觉信息设计中强调相似性与差异性是很有作用的。

相似性原则也可以延伸到排列上。让画面上的每个信息元素都与别的东西形成序列感,以帮助读者在一个整体的系统背景中来观看这些元素。

差异性原则:在设计数码杂志时,必须考虑接受信息的人的教育程度、解惑能力、智力、经验等因素。例如,对学识较低的读者相对于学识较高的读者来说,媒体设计的效果要更强烈些。

(2)对比性原则

在对数码杂志信息设计中应考虑到对比原则,例如大小:让字体足够大,使得内容突出,容易分辨,或者让字体变小,用于隐藏某些不想让读者注意的信息(图2)。

(3)简洁性原则

数码杂志由于本身信息量大,因而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都应该寻找到最简单的一种表达。因为对于任何外界事物和我们自身环境的视觉现象及信息,我们都在寻找一种简单的可能的解释,如果太过于复杂,受众在阅读的时候就会觉得负担过重,所以,在设计时,应为受众简化,至少是作一切需要的简化。

(4)整体性原则

现实生活中,知觉对象常常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总是倾向于对部分进行统一,来把握刺激对象整体的特征和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在将多部分刺激信息的特征知觉到一起构成整体知觉的过程中,刺激物的物理特征意义重大,如具有相近的、相似的形状、色彩、意义等性质的局部刺激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能够组合并能生成某种意义的刺激常被知觉成一个整体,封闭的图形以及连续的刺激对象也常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等等。因此,那些排列有序的、能组成整体的刺激信息知觉起来要容易得多。

(5)选择性原则

知觉的选择性指我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优先的选择出有限的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从而获得清晰的映像,其余的事物则作为只能模糊地觉察的知觉背景。知觉的选择性和注意的选择性密切相关,只有那些被注意到的对象才有可能接受知觉选择。个体的知觉特征、刺激信息的特征等都将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如对于新异的或与个体知觉目的相对应的刺激信息,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如刺激信息差别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

(6)时空的连续性原则

数码杂志视觉信息设计中视觉信息形态的空间关系对记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文字和图片出现在同一空间的时候,或者出现在同一屏幕,或者出现在杂志的同一页面时,学生能够将图片和文字的关系自觉地联系起来,这样,读者的阅读的效果要比图片和文字分别出现在不同的页面或屏幕的时候好。例如,当涉及到文字和图片必须同时出现的时候,文字最好紧紧贴着或者嵌在图形的轮廓里面或者将文字置于图片的下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几种情形相比较而言,又有一些微妙的差别,统计显示似乎将文字放在图片的轮廓里面实际的效果更好。

(7)解读的连贯性原则

数码杂志视觉信息设计的表达应该清晰、精确,内容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设计应该避免故意制造一些多余的内容来打断其该有的连贯性,否则,这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妨碍。因此,如果多余的文字、图片、声音被删除,阅读的效果要比有这些多余的东西要好。

(8)信息形态的选择性原则

恰当地选择信息表达的形态有利于读者对数码杂志信息的理解。动态图像和口头陈述与动态图像和屏幕输出文字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效果要好。例如,读者阅览一本数码杂志,杂志的内容以汉字为主,人的大脑按照理解图像具有同时性,而阅读文字具有先后性,非常明显,理解文字比理解图像要滞后,这就给理解信息带来了困难。在杂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此问题。

结束语

柠萌数码:技术嫁接超级内容 篇5

2013年,归国创业的韩雷成为国内各大视效公司争抢的对象。先后有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然而,韩雷最终选择加盟柠萌影业,最主要的原因出于他对柠萌贯以遵行的精品理念、对内容与市场的精准判断,以及出色的制片经验的认同和赞许,并希望借柠萌影业的内容优势,为柠萌数码未来开发基于CG技术的自内容产品提供帮助和支持。

另一方面,柠萌影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十分前瞻地意识到技术对于一家以内容为核心的影视公司的重要性,并率先将在技术领域的培育和拓展作为公司的战略方向。斩获韩雷这样的技术人才成为柠萌在技术端打开局面的关键所在。如今,他成为柠萌影业的合伙人之一,统领柠萌业务版图的技术板块,并致力于未来基于CG技术发展的自内容产品开发。

当前,柠萌数码专注于柠萌影业自有大型项目的技术开发、视效制作,如正在筹备阶段的《九州缥缈录》,及随后即将推出的《扶摇》等。柠萌数码深度介入公司自有项目的视效设计与制作,致力于将公司出品的古装魔幻、现代科幻类影视剧打造成国内电视剧视效制作的标杆之作。

长远而言,柠萌数码希望发力以CG技术为支撑的自内容,题材不设限,主要依托技术难度设定门槛、划分类别。未来公司开发的自内容电影作品可能涵盖实拍与CG角色视效结合的电影、全CG的动画电影,或其他任何新技术形式的内容产品。

“过去,CG视效的技术门槛和价值一向被资本市场忽视,更被看成为锦上添花或者修补拍摄不足的密集劳动,视效沦为创意产业链的底端,实际制作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韩雷认为,CG视效与动画需要的技术研发是非常前端的科技,同时又需要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最高境界。CG技术为艺术提供更多可能,艺术与技术不是对立关系,新技术将电影叙事语言的边界大大拓宽。

韩雷总结了好莱坞及国内的流程经验,并优化调整,将过于细分化职能而产生的十多个具体执行部门进行精简整合。传统意义上,大动画公司設有前期故事版、设计、模型、材质、绑定、LAYOUT、动画、特效、角色特效、群集、灯光、数字绘景、合成、修补等众多部门。柠萌数码将这些部门合并成四至五个核心部门,即CG资产,动画,特效,灯光合成。以这样的极简架构串联起整个制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内部迭代,实现一个更加灵活的可缩放型流程。

“在内容选择上,柠萌数码和柠萌影业母公司的理念非常契合,遵行精品策略,公司只做最有难度、最具挑战的超级内容,参与制作、设计的大型项目中也只关注于最核心部分,并为外部承包公司提供制作样板和质量控制。”韩雷希望三年后柠萌数码能产出直接面向C端观众的自内容电影产品,直接用票房和衍生品来实现公司利润价值。

(祝媛莉)

数码信息技术 篇6

解读摄影信息直方图的理论很复杂, 但是用概括性的口语表述是很容易理解的。本期摄影课堂用非学术性语言简明介绍一下摄影信息直方图的意义作用和观察方法, 以便掌握和运用。

一、摄影信息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摄影信息直方图是用柱状图表示摄影图像的亮度。横轴显示亮度等级, 纵轴表示每个亮度等级下的像素数量, 横轴从左到右表示亮度从暗到亮, 左侧的像素数量越多, 说明图像越暗;右侧的像素数量越多说明图像越亮。如果某一侧的像素严重偏多, 则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调节, 以获得准确的曝光。通过观察直方图可以了解整体曝光倾向、色彩分布、影调层次、明暗反差等。对验证和调整曝光量是否符合摄影者的要求, 是否与创作意图相符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专业摄影家来说它是最常用的衡量图像品质的标尺。另外, 有的数码相机荧光屏因某种原因图像显示色彩和明暗层次不够准确, 如LED荧光屏设定过亮或过暗, 都会影响观察被摄图像的影调层次, 只有观察直方图才是真实准确的。

二、摄影信息直方图的观察方法

图例一 直方图横轴上的波峰基本在中心位置, 波峰形状也很规则, 表示曝光正常。图一直方图接近图例一, 一个主波峰外有三个细波峰说明图一中有部分高光存在, 从波形看数值状态良好, 易于进行后期图像修整, 但并不是说在所有条件下波形都会均匀分布, 这里只是举出一个接近理想状态的亮度分布例子。

图例二 直方图横轴上的波峰向左方大幅倾斜表示暗部分布较多, 如果直方图横轴右侧缺少柱状图影纹甚至短缺, 则表示曝光不足。出现这种图形时应该进行增加曝光的补偿。图例二直方图表示缺少高光, 但是图二是夜景照片, 这样的直方图正是我们追求的, 不必要增加曝光补偿。

图例三 直方图横轴上的波峰向右方大幅偏移表示图像亮部分布较多, 如果直方图横轴左侧缺少柱状影纹甚至短缺, 则表示曝光过度, 出现这种图形时, 应进行减少曝光的补偿。图例三直方图暗部缺少影纹, 在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减少曝光补偿, 这样图三的色彩会更加饱和。

图例四 直方图横轴上的波峰在正中, 左右两端都缺少影纹, 说明拍摄对象反差较低, 但是这种照片在后期制作时通过调整色阶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反差。

图例五 直方图横轴上出现两个最高波峰, 分别贴到了左右两端, 这表示暗部缺失, 阴影部分丧失了浓淡层次并且高光溢出, 图五直方图与图例五接近表明了图五暗部缺失影调层次, 亮部尚存在着部分影调层次。图五拍摄目的就是追求黑白分明的剪影效果, 因此也不必进行增加曝光补偿, 这样的情况只能保一头的影纹, 暗部有层次高光必溢出, 高光有层次暗部必缺失。

三、影响直方图柱状影纹的形态的三个因素。

1. 被摄景物亮度的强弱;

2. 感光度ISO值设定的高低;

3. 曝光时间长短。

如果摄影实践中出现曝光不准确 (过曝或欠曝) , 只要调整其中任何一项便可解决问题, 究竟调整哪一项为佳, 要依摄影现场条件和拍摄意图而定。

图六A直方图横轴柱状图波峰偏左, 右边短缺影纹, 说明图六A曝光量不足, 应增加曝光补偿。图六B直方图横轴柱状图波峰偏右, 左边短缺影纹, 说明图六B曝光过度, 应减少曝光补偿。图六直方图横轴上的柱状图从左到右都有影纹, 并出现多个波峰, 说明该图曝光基本正确, 充分记录了被摄体的明暗层次。

四、总结概述

数码信息技术 篇7

↑金航数码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星海

在网球、羽毛球等运动中将球拍上最佳击球部位称作“甜区(SweettZ o n e)”,意为在其与球的碰撞中激发出最为“甜蜜”的体验,并可将运动者的能量最大化地传导到球上,从而使出球速度与线路控制达到最优,由此提高制胜的威力。在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如此,寻找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甜区”成为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航数码)推进中航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法宝。谈及中航工业的两化融合,金航数码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星海感触颇深。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设立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工业软件研发基地,并由中航工业的信息化专业支撑团队——金航数码负责承建,应该说,这是对中航工业两化融合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金航数码在工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体系、产品谱系和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可。“作为中航工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者,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不应总是源于现实的工程和管理的问题域,更要将视角聚焦并扫描,从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推进到方案域,在问题域和方案域之间寻找富于创新的链接路径。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工业方法在系统和元素层面的持续互动和结合、在结构优化和要素重构的过程中将引发两大体系的聚合,这一演进必将催生新兴的IT服务模式。”高星海说。

作为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实施和支撑团队,金航数码的发展大体分为两大阶段。2000年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坚持“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两元发展模式——在服务中航工业的同时向更广阔的工业领域辐射,能力路径的选择势必决定着发展的态势。2008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整合后,重组的“新”金航数码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和部门的指导下,“新”金航数码将核心业务回归到为航空产业创造价值的主线,打造以业务研究为驱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传动链条。2011年,金航数码再次进入行业外市场,以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和能力积淀,大力开展信息化咨询服务和实施工作。由于使命、方法、路径更加清晰,五年来金航数码的经营能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并得到工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认可。“除了服务于整个中航工业外,目前我们的行业外经营占比已达25%,行业外的客户数量也超过40个。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承担社会使命并彰显社会价值,国家级‘一个中心’和‘一个基地’落户金航数码也是我们得到认可的充分体现。”高星海说。

面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跃升

中国航空 工业集团 公司是由 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航空系统、通用飞机等产业板块,拥有几十个科研院所和上百个制造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工业体系,具备跨地域设计、制造的协同能力。

“航空工 业的工程 信息化和 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走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前列,”高星海回顾说,“中国航空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单点应用的导入和推进。”

“十五”到“十一五”初期,中航工业各成员单位已普遍使用工程数字化定义工具,并在部分研究院所、制造厂以及围绕设计/制造协作建立企业内部和区域性的协同平台。单点应用始终在追赶国际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标杆企业。但在当时,中航工业整体的信息化布局尚未开始规划,处于典型的自底向上的演进过程。

“十一五”中期,重组后的中航工业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启动了集团公司顶层以及覆盖全集团三级管理架构的信息化规划。2009年,论证并启动国内军工行业首个信息化顶层平台——多项目协同平台的建设,标志着中航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步入由自顶而下牵引和自底而上演进的双向对接模式。

高星海介 绍说 , 多项目协 同平台在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打通了全集团协同的信息链路,而且达到最佳实践经验在不同业务单元的快速辐射。特别是近年来多个新型号快速首飞,信息化在带动全行业协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尽管我们的开发和制造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信息化的理念和应用层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同等水平。”他说。

2013年,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和C I O张新国提出中航工业未来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主题是全集团统一IT架构,金航数码承载着规划支撑的使命,组织骨干团队积极论证,广泛研究国际先进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规律,清晰地认识到统一IT架构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并需要坚持不懈的推进和不断优化。

“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共性特征是我们作为集团公司IT支撑单位始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从过去单一视角关心单个软件应用转为针对中航工业整体发展、面向工业转型升级,提出基于先进工业软件体系的支撑模式,将工业知识转移到工业软件中,从而改变、提升工程设计方法,改进管理模式。”高星海表示。

寻求新的IT服务模式

“面对中航工业升级转型、实现三大转变的环境背景,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企业管理的新诉求都对I T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星海表示,“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要为航空工业跨越发展提供捷径,这是我们IT团队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水平的新支点,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品实现、管理过程和经营模式是工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根植产业并致力于成为新型IT服务商,金航数码始终穿梭于问题域和方案域之间,本质属性就具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特征。一方面在开发和制造方面,实施贯通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工程定义、仿真和协调;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推进覆盖全价值链的多层联动的业务流程管理(BPM)框架建设和商务智能(BI)的集成。今天,需要从流程(Process)的视角来认识业务对象,由方法(Method)来定义各 个流程节 点中的运 作方式,以工业软件为工具(Tool)固化其中的工业知识和人机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IT的使能环境(Environment)。因此,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管理和项目(群)管理(Portfolio & Project Management)是在需求和方案之间找到创新链路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从航空产品的发展来看,在设计早期阶段就应该从运营概念考虑产品的需求。航空武器装备面对从平台中心战的模式转化为网络中心战的模式,必须具备一体化、信息化和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同样,商用航空面对空域开放、卫星空管以及作为全球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需要实现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信息交换,也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航空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产品创新。为此,2013年初中航工业和IBM在系统工程应用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依托金航数码设立系统工程信息化推进卓越中心,大力推进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在中航工业的应用,将设计起点前推到运行概念、需求管理和架构模型,从而推动航空产品实现自主创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实现过程体现出面向用户定制和快速交付的特征,这就对制造柔性水平、现场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提出制造/科研一体化项目管理、精益单元等解决方案也只是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上的适应,我们还将在这些方面大力开发,形成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工业软件。

数码信息技术 篇8

一、数码照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数码照片是指用数码相机 (即数码静态照相机) 、扫描仪 (包括照片扫描仪、透视扫描仪两种) 等设备获得的, 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载体, 依赖计算机系统进行阅读、处理的静态图像。数码照片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光盘等载体, 相当于银盐照片的“底片”。数码照片还可以通过数码冲扩机或打印机, 还原成普通的纸质照片。数码照片具有许多的优点, 除了“成像快、处理快、传输快、编纂快、查阅快、归档快等优势外”, 还有以下特点: (1) 存储久, 质量稳定。数码相片只要存到了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上, 就可以长期保存, 不褪色, 稳定性强。 (2) 可以利用印象喷墨打印机或冲扩机直接打印或者冲洗成纸质的照片。 (3) 连接快, 应用广泛。数码相片可以在本身的相机和计算机上显示、浏览、处理可以十分便捷地复制与利用, 还可以与打印机、刻录机、幻灯机、电视机等多种外连装备连接传输, 更能与局域网中多台台式机或各个网站互相联体工作, 通过网上发布, 从而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二、传统照片、底片的数字化转化

1. 对分辨率的要求。

由于传统的照片档案与其他载体的档案比较起来, 保管更困难、要求条件高, 程序繁琐。现在可通过数字化将传统照片备份成数码照片。扫描仪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工作中通常用的是平板式扫描仪。分辨率是衡量扫描仪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理论上扫描仪分辨率越高扫描质量应该越好,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对于有一定分辨率输出的照片情况就不是这样。原因是随着扫描仪分辨率的提高, 以前低分辨率下照片上不易观察到的细小颗粒和瑕疵, 会随之放大, 影响照片质量, 甚至出现马赛克。因此扫描照片应参考照片的分辨率, 不宜过分提高扫描仪的分辨率。如扫描5*4英寸照片一般用600dpi分辨率就可以复制出原照片同等质量甚至更好的图像, 如果提高到1200dpi图像质量反而会出现质量下降, 提高到2400dpi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马赛克。

2. 扫描底片更有优势。

相对于照片而言, 可以高分辨率地扫描底片, 因为底片的载体是银盐胶片, 它的颗粒要比照片的颗粒小得多, 扫描时细节损失极少, 不会出现斑点等影像画面的因素。银盐照片的产生是首先有底片, 然后通过底片再冲洗成照片, 底片是最原始的“档案”。由底片冲洗成照片, 原来的图像信号就有一定的损失, 再由照片扫描成数码照片, 原图像信号又再次衰减;直接扫描底片减少了中间环节, 因此能减少图像信号损失。银盐照片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用化学药剂还原而成的, 不同的人操作方式不同, 冲洗出来的照片色彩、照片密度都有差异, 经过长时间的保管, 也会出现发黄、变色等自然褪色现象, 若扫描这样的照片, 再经打印或者冲刷等方式, 照片在颜色等各方面都会与原底片的数据不同。扫描底片不仅要求技术高, 而且需要带透视功能的扫描仪也就是底片扫描仪, 一般分辨率在1200dpi以上。

3. 数码照片的数据处理格式。

目前, 图像格式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首先是TIFF格式, 其采用无损压缩或不压缩的方法储存图像, 缺点是占用空间较大;其次是JPEG格式, 采用有损压缩格式, 采用其格式会损失一部分图像信息但是占用空间较小能相应地提高检索速度。缺点是不适合打印高质量的图像;再然后就是没有底片的照片, 可以直接数字化。拍摄数码照片的像素数应在300万以上, 扫描照片的线数应不低于600dpi。如小照片、老化褪色照片、比较重要的照片和需要进行印刷的照片等需调高扫描线数。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翻拍照片, 现在数字化技术出现后其效果要好于翻拍技术。照片档案数字化应根据用途来决定采用何种技术, 从保存照片信息完整性出发, 应以底片扫描为主, 照片扫描为辅, 最大限度地保留照片档案原始信息。

三、数码照片的整理

1. 拍摄前做好统筹安排。

如果条件允许数码照片的后期管理可以在拍摄时就开始。数码照片依赖计算机和各种各样的存储设备而存在, 各种设备条件及设备故障均影响数码照片的安全, 这就可以充分利用相机中的存储器。拍摄时相机给每张照片都加上了编号, 这种相机编号, 有连续编号、自动编号和手动编号之分。千万不要忽视这种选择。如果是连续编号, 那么照片编号从0001到9999, 中间决无重复, 即使是更换存储卡或者是删除了存储器上的照片后也是如此。这就给照片的分类保存提供了很大方便。如果采用自动编号或者手动编号的话。那么可能在每天拍摄开始, 或者是每次删除了相机上的照片后, 或者更换存储器后继续拍摄时又有了从0001开始的编号, 这样天长日久, 相同编号的照片就会变多。如果哪一天要将某一类照片归类到一个文件夹上, 这个文件夹上就可能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编号的照片文件, 这时的麻烦大家会知道的, Window系统会提示您“此文件夹已包含一个名为x的文件, 是否将现有文件x替换为x,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程序。

2. 数码照片的存储格式与载体。

数码照片的数据处理格式应该统一起来转换到TIFF或者JPEG格式, 确保照片数据不丢失。存储载体可采用可读光盘,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更好的材质的光盘, 避免用其他不易于长期保存数码照片的载体。在整理过程中要与纸质照片整理顺序相同, 并写好详细文字说明以便以后查阅。

3. 保证数码照片的原始数据。

数码照片具有无底片、不必冲印即可观看的特性而且复制方便、操作简单, 并且数码照片具有一定的修改性, 通过各种修改软件可以直接修改原照片的数据。在存储过程中要保持数码照片的原始数据不得破坏。在纸质照片的整理过程中要对应数码照片载体序号, 统一数据管理, 这样一来便于检索查询也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系统。

4. 实施数码照片档案的网络保管。

数码照片最后的归档整理都是通过计算机, 各单位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档案管理系统并且通过局域网或者是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数码照片也会有涉及国家、集体、机构、个人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经营、财产等利益, 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这就要求在网络使用时加强数码照片等档案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其次就是技术上要求专职负责人员在数据照片收集、归档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执行。安装反黑客攻击软件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确保带机密性档案照片或文档不会丢失, 如果单位条件允许最好特配专用计算机, 并做好备份。

摘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数码照相机逐渐取代传统照相机已成为发展趋势。信息化对于档案工作中怎样保存好数码照片, 在翻拍过程中如何确保最大限度的保存信息, 给档案工作中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信息化,数码照片,分辨率

参考文献

[1]辛俊岱.照片档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金晶.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探索与认识[J].浙江档案.2005 (10) .

[3]秦静.数字照片与传统照片的统一管理[J].中国档案.2009 (4) .

数码信息技术 篇9

1 仔细认真对焦

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 一定要按照先对焦后构图的顺序, 选择主要表现对象作为对焦参照物后半按快门锁定焦点, 然后再重新构图。有些相机在对焦后如需锁定焦点, 需要按住相机的自动焦点锁定按钮才能重新构图释放快门, 否则容易造成失焦, 导致图像不清晰。相对来说, 数码单反相机由于对焦系统先进, 所选择的焦点相当准确。但便携式数码相机有时对焦不太灵活, 需要反复确认才能够保证对实焦点。尤其要注意的是, 在特殊情况下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会失效, 导致拍出模糊的照片。

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两者的测光原理不同, 所以自动对焦式失误的原因也各异[1]。在使用红外线主动式自动对焦系统的照相机时如果碰到能够吸收或反射红外线的被摄体时, 会导致对焦不准确 (例如, 对着可吸收和反射红外线的玻璃和水面拍摄时, 因照相机发射的红外线被部分吸收和反射, 所以造成自动对焦失效) 。

被动式自动对焦是采用测试主体景物反差 (或清晰度) 的方式来进行自动对焦。目前大部分单反数码相机都是利用这种物体光反射的原理来进行自动对焦。其优点是:对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摄体;在逆光下的物体;对远处明亮的物体都能进行良好的自动对焦;而且还能透过玻璃对焦。但缺点是:如果现场光线比较弱时, 相机无法准确判断景物的反差或清晰度, 被动式自动对焦照相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准确对焦;对景物反差很小 (例如, 一面没有任何图案的白墙, 或者没有一点皱纹的单色布料面等) 情况下, 也不能进行准确对焦;同时, 还对细线条的被摄物;对运动物体;对含有偏光的被摄体;对黑色物体或镜面的对焦能力都较差。针对弱光情况, 很多单反数码相机都配置对焦辅助灯, 以便在光线较弱时照亮拍摄主题来进行对焦。采用被动式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在遇到上述不能自动对焦的情况下, 往往无法按下快门, 应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自动对焦功能失效的情况。

作为一个医学信息摄影工作者, 应了解自己所用的照相机在那种情况下会出现自动对焦失效, 从而在实际拍摄时能避免或及时改变调焦方式。如遇到调焦失效的情况, 可采用对参照物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当被摄物不能自动对焦时, 可在附近找一个与被摄物距离相同或者相近的景物作为参照物。如情况允许, 还可直接将一种方便精确调焦的参照物人为地放置在被摄点位上, 然后半按快门对焦并锁定焦点时, 再去掉人为地放置在被摄点位上的参照物, 即而将镜头转至被摄物重新构图并稳定住相机后果断按下快门, 最后得到高清晰度的照片。

如果在拍摄现场由于种种情况, 照相机实在无法进行自动对焦时, 还可以利用 (M) 手动档进行手动对焦。使用单反数码相机时还可以利用 (M) 手动档进行目测距离和用标尺实地精确丈量距离对焦, 以及利用较小光圈引用超焦距对焦等。

2 利用三角架和自拍稳定相机曝光

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三脚架对于拍摄优质的照片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脚架可以说是拍摄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在医学信息摄影的实践工作中, 有经验的摄影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三脚架。但有人尽管使用三角架稳定相机拍摄, 可是依旧用手指来按动快门, 由于手指触动很容易引起三脚架摇晃, 正确的做法应利用相机的快门线来按下快门。如经常需要拍摄医学标本等静物, 特别是在医院无菌操作的手术台旁拍摄医生正在对病人进行的紧张手术, 而此刻由于场地空间有限等多种原因, 摄影师又不方便手持相机靠近拍摄, 这时, 事先架设在合适位置上的稳固的三脚架上面的数码相机,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 只能用添置的"电子快门线"、电子遥控器和相机自拍机构来启动快门, 以确保相机的稳定。当然有条件的话, 在拍摄医学信息科技资料时, 把数码相机固定在专用的翻摄台上, 在两侧45度均匀光照下的、平整的资料画面上, 上下平整固定滑动操作相机, 既方便、又平稳、又快捷, 效果还特好。

3 手持相机拍摄

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快速取景和抓拍的方便, 摄影者都会手持相机拍摄。只要拍摄现场照度合适, 手持相机拍摄应该也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当然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同, 保持相机的稳定性也就不同。一般认为手持相机拍摄的快门速度应不长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如用100毫米镜头拍摄, 应使用不低于1/100秒的快门速度。不过即使使用焦距更短的广角镜头, 也不建议手持相机以低于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尤其是在行走间隙和爬高途中, 以及身负重物时, 摄影者呼吸加快, 全身肌肉容易抖动, 手拍持相机拍摄很容易晃动。如条件许可, 应待呼吸平稳后, 采取正确的拍摄姿势可以把拍摄时的震动降低, 但是, 拍摄者或多或少都会在拍摄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晃动。可以在拍摄现场寻找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和支撑, 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姿势来提高拍摄时的稳定性。比如拍摄时可以把身体靠在墙上, 或者双脚分开把背靠在稳固的树杆上等, 借助这些结实、安全固定的物体来辅助拍摄, 把手持相机拍摄可能引起的震动减小到最低[2]。总之, 要保持身体稳定、手持相机平稳时再启动快门。

4 尽量使用眼平取景器取景

许多新款的数码相机尤其是小数码相机都采用较为"新颖"的设计, 那就是LCD显示屏越来越大, 但取消了眼平光学取景器, 只能用LCD显示屏来取景, 所以持相机的双手要和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传统35mm胶片相机的取景方式是相机紧贴着摄影者的额头, 稳定性无疑更高。为了防止因为双手前伸的晃动而导致图像的模糊, 在使用较低的快门速度时最好利用依托物来稳定相机。

5 使用合适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

比较高级的单反数码相机感光度调节范围很宽泛, 从ISO50-ISO6400。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条件下手持相机拍摄的特定需要。由于数码相机曝光宁欠勿过, 在通常情况下, 在拍摄现场照度较高又有三角架稳定相机时, 为了扩放高质量的大照片, 最好选择比较低的感光度拍摄;如在室内等暗弱光线下拍摄时, 因照度过低而又必须手持相机拍摄, 应该选择较高的感光度, 以便借助较高的快门速度来避免相机抖动而造成的图像模糊。在适当提高感光度后, 可相应提高2-4档快门速度, 即使有轻微的抖动对图像的清晰度影响不至于太大。在一般情况下, 使用近两年出厂的拥有千万像素以上的小数码相机时, 所选感光度不宜高于ISO400;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时, 所选感光度不宜高于ISO1600;否则容易出现颗粒粗糙、噪点明显的弊端[3]。

6 选择适当的光圈

在合适的照度不变、使用相机镜头不变的情况下, 要取得正确的曝光值时, 光圈大小与选择快门速度相关, 在同样照度下, 采用的光圈越大, 可选择快门速度就越高;反之采用的光圈越小, 可选择快门速度就越低。因此在必要时, 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度。有些人以为大光圈景深短, 为增加景深 (清晰范围) , 拍摄时非要采用小光圈。其实一般的数码相机因CCD面积比传统35mm胶片相机要小, 即使用较大的光圈也有足够的景深。在特定的情况下拍摄, 宁可失去点景深, 牺牲被摄物前后局部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清晰度, 也要比因相机抖动导致整个画面虚糊来得更加合适。

7 选择合适的拍摄镜头和拍摄距离

在某些特定摄影现场, 摄影者希望得到全焦点的表现效果, 即从画面近景至远景都得保持清晰。因而合理地选择拍摄镜头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用焦距短的广角镜头所获得的景深都高于那些中、长焦镜头。这是因为影像清晰度的产生, 除了求助精确对焦外, 还得依赖于景深, 而镜头的焦距对景深的影响很大。焦距越长, 景深越短;相反焦距越短, 景深越长。其次, 在拍摄时, 适当延长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 对获取清晰度也很有益处, 因为物距与景深是正比关系, 物距越短, 景深越小;反之物距越长, 景深越大。

另外, 别忘了还有"微距"。微距摄影, 顾名思义是指近距离拍摄物体, 如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微距摄影, 必须用带微距的镜头。多会在镜头上标注Macro的字眼。这类镜头设计特殊, 要近距离对焦, 一般微距镜头都可以拍摄到1:2或1:1的倍率[4]。

在镜头的选择上, 微距镜头有多种不同焦距的选择, 从标准到长距离都有。标准微距镜头是医学微距摄影工作中最常用的镜头。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微距镜头, 还可以在普通的标准镜头上加上+1至+4号近摄镜片, 同样能获得不同的近摄效果。

8 防止数码相机照片发灰

数码相机上的感光体对光线较为敏感, 曝光宽容度大大低于传统负片, 所以很容易出现欠曝或过曝的情况, 当欠曝时, 就会造成照片发灰而且偏暗。因此, 最好把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在半挡误差以内。

在使用自动曝光模式时应注意, 在逆光拍摄时往往测光不准确, 因此尽可能顺光或者侧光拍摄。如必须在逆光下用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应进行曝光补偿调整, 或用反光板、闪光灯进行补光。

在室内多为人工光源照明, 需要根据光源色温特性对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进行重新设置, 以保证所拍图像的色彩还原准确。

另外在比较暗的环境下, 使用低挡小数码相机机身自带的小指数闪光灯拍照时, 比较远的被摄主体、尤其是背景就会明显曝光不足, 使感光体产生噪波, 形成灰雾。所以, 要注意数码相机内置闪光灯的有效照明范围, 当拍摄大场面时尽量使用外接大指数闪光灯拍照, 或者加大及改变现场光的照度等。在光线许可的情况下, 建议将感光度调至数码相机许可的最低值, 这样就能保证足够的反差和细腻的效果。

还有就是单反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感光元件在更换镜头时, 极容易受到灰尘、油渍的污染。由于分辨率越高的感光体其感光元面积越小, 因此, 肉眼看得见的微尘足可以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需要经常用专用的工具对相机镜头, 尤其是对单反数码相机机身内确实存在较严重污染的感光元件进行必要的清洁[5]。

目前, 世界上最高级的数码相机成像分辨率, 还达不到传统胶片的顶级清晰度。建议尽可能地选择手中使用数码相机的最高分辨率进行拍摄。不要为了存储卡的空间, 放弃相对优质的成像质量。由于数码相机CCD的像素有限, 要使所拍摄图像在后期制作时能高倍率放大, 则必须在拍摄取景时精心构图, 注意突出主题, 避免后期处理时再对画面进行"剪裁"。避免浪费有限的优质成像空间。

9 充分利用硬件软件的功能

从硬件角度而言, 可选择防抖器材, 近两年上市销售的数码相机大多数都带有机身防抖功能, 有些镜头具有"VR"防抖功能, 使用防抖器材时, 即使使用较低快门速度, 也能保证图像获得较高的清晰度。但硬件配置是一分钱一分货, 对还没有添加新器材者而言, 应预先作相应考虑选择。当然, 用图像处理软件"锐化",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画面的清晰度, 但是后期锐化主要是解决CCD前低通滤镜引起的图像轻微模糊, 如果前期拍摄的原始图像素材就存在明显的缺陷, 后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作强行"锐化", 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 从保证图像的综合质量考虑, 医学信息摄影工作者从拿起相机开始, 在拍摄医学信息资料时就必须重点考虑如何保证照片图像的高清晰度, 而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期的制作补救上面。

摘要:本文介绍如何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高性能, 使用多种拍摄技术和采取常用的以及特殊的手段, 最终使医学信息摄影工作者获得高清晰度的数码照片, 至少必须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数码相机,高清晰度数码照片,拍摄手段

参考文献

[1]古城.什么是自动对焦失效[N].人民摄影, 2007-11-7 (7) .

[2]远望图书部编.端正持机姿势.玩转数码相机就这60招[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40-42.

[3]远望图书部编.单反数码相机的结构特点.单反数码相机圣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最新版, 11-15.

[4]远望图书部编.别忘记了还有"微距".玩转数码相机就这60招[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69-71.

2009数码相机技术流行趋势 篇10

智能场景识别

前几年开始,数码相机纷纷提供场景拍摄模式,少则十几种,多则二三十种。不过说实话,我自己却很少使用这类功能,不是说自己的拍摄水平多高,主要是感觉选来选去的太麻烦,拍个照片还得从菜单中选,如果场景换了又得再来一次,如果中间忘了换场景,拍出来的照片可能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相信很多人跟我有相同的经历。

不过,今年推出的数码相机却不一样了,它们多数具有智能场景识别功能,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会自动根据你的拍摄对象切换到相应的场景模式下,比如拍摄画面中有人,它就自动使用人像模式,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相机就自动使用风光模式;如果拍摄的是夜景,则自动切换到夜景模式,以此类推。此外,有些品牌的相机还提供了逆光拍摄和逆光人像自动识别,拍摄功能,这无疑提高了一般用户的拍片成功率。

彩色机身

彩色机身也不是今年的新卖点,以前我们也看到过这种相机出现,但是那些都是零星的,厂商也没有重点推广,它们面向的对象通常是女性。不过,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彩色数码相机出现,包括一向比较保守的佳能,今年也喊出了“你好,色彩”的口号,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今年的重点是打印机。多彩的机身使相机看起来更像是大众消费品,虽然男性可能还是偏爱黑色和银色,但是多彩的机身,如红色橙色,蓝色等,可能会成为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的最爱,对于这类消费者而言,外形是可以战胜一切的。

超薄大变焦

这是今年的一大亮点,各大厂商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此类相机,以前我们只看到诸如松下、理光等推出过此类产品,还有就是由厂商推出的那种类似单反相机外形的大变焦产品。不过今年我们看到了佳能,尼康,三星,索尼等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超薄机身的大变焦数码相机,实际上笔者还是很喜欢这类相机的,首先它们便携,虽然大变焦镜头增加了机身厚度和重量,但是拍摄起来乐趣十足,如果还能同时提供广角能力,那就是一款全能产品。其次,长焦相机在拍摄方面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如畸变控制、长焦微距,背景虚化等方面都是3倍变焦的小相机所无法比拟的。

20倍以上超级变焦

这也是今年新发布相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以前我们通常会看到10倍,12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虽然三星也曾推出过18倍变焦的相机,但是那个绝对是一个实验性的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今年不一样了,我们看到了各大厂商纷纷推出20倍,24倍甚至26倍光学变焦的相机,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个新的产品线刮目相看。这有可能是10倍变焦的相机受到了可拍摄静态照片的DV的影响,毕竟目前有些DV已经可以拍摄1000万像素以上的照片了,这不得不让数码相机更进一步。同时,说实话,使用大变焦相机拍摄的乐趣十足尤其是那些喜欢偷拍的人们。

720P高清视频录制

真的没想到,没两年的时间,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已经突飞猛进,拍摄质量也今非昔比。相对而言,拍照手机无论在拍摄照片还是拍摄视频方面都没什么明显改进。今年,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可拍摄清晰的720P高清视频的便携相机,而且有些品牌的产品成像质量非常好,完全有取代DV的趋势,尤其是对于那些遇到个什么事情都喜欢拍下来传到互联网上的人们。这里要告诉他们的是,买一款DC去拍摄视频吧,别再用你手里的手机糊弄人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虽然有很多相机都提供了720P视频拍摄,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购买时如果很关注此项功能,建议多看看,多问问再做决定。

防水相机

都经济危机了,还会有人去潜水玩儿?不知道厂商们是怎么想的,以前只有奥林巴斯喜欢做这类产品,没想到今年佳能和松下也加了进来,要知道以前佳能只会给自己的新相机加个防水罩而已。今年我们看到厂商们不但推出了1米防水和防滴功能的产品,还推出了可在水下3米拍摄的产品,看来有试图做一款专业防水产品的趋势。不过说实话,估计它们在国内卖得不会很好,毕竟喜欢折腾的人还是太少,要么就是没什么钱。

1200万像素成为主流

前几天,看到某个厂商站出来说:1200万像素够用了,再升级像素没有必要了!翻回头去看,我在像素发展到500万、800万,1000万时都听到过类似的话,够吗?不够吗?有时候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层面的数字游戏而已。在这里讲一个笑话吧:记得很早的时候,某个老牌的相机厂商推出的顶级数码单反只能做到400万像素,而竞争对手的中档产品就有600万像素。花了大价钱却得不到更多的像素,这家400万像素相机厂家的粉丝们自然抬不起头来,于是他们开始鼓吹400万像素够用论,说即使是400万像素也可以把照片放大到一人大,有人还真去照着做,以资证明,当然这照片离着多远看就不提了。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出闹剧而已。这里要说的是,就像素而言,没有最多,只能更多。

近期DC发展趋势

以上是今年我们看到的新应用到数码相机上面的一些技术趋势,这也是数码相机的发展停滞了几年后改变最大的一年,从中可以看出厂商们的努力。此外,在今年发布的产品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更新的技术,但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其中的一些技术非常棒。非常值得推广,相信不但我们看到了,厂商也看到了,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相信它们会出现在今年末或者明年初的新款相机中。

智能接片功能

这是一项令人震撼的、超乎想象的创新功能,个人认为是今年便携相机中的最大亮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拍摄风景的人们。目前只有Sony的DSC-HX1提供此项功能,其自动接片功能完全超越了以前相机中提供的全景拍摄模式HX1提供的智能接片功能实在是太简单了,拍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它让数码相机变得更加好玩儿,也让我们看到一种全新的风格照片。2009年,希望有更多的相机加入该项功能!

CMOS感光元件

CMOS感光元件通常都是用在数码单反相机上,不过今年我们看到有两款相机采用了这种格式的感光元件,一个是Sony的DSC-HX1,一个是RIOOH的CX1。虽然同为CMOS,但是其性能完全不同,Sony的那款更强大,至于CMOS会不会成为未来便

携相机的主流感光元件配置,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超大容量

现在的数码相机,提供超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并不多,虽然它们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了十几兆到几十兆的空间但是总感觉在提供内部存储空间方面遮遮掩掩。实际上现在的闪存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在相机上提供大容量存储,同时提供照片分类保存应该是数码相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毕竟带着卡到处跑并不方便。

即时分享

在相机上提供网络接人功能,Sony DSC-G3不是第一个,但是我们看到G3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用户界面,你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拍摄的照片传到互联网上去,同时还可以发送通知邮件给对方,以快速完成照片分项功能。在此,我也希望诸如蓝牙之类的近距离,多设备传输可以应用到相机中,以充分体验分享的乐趣。

超级连拍

超级连拍是SASIO推出的一个概念,借助数码相机的电子快门,技术上可以实现比机械快门更快的速度,如果能配合高效的对焦功能,相信我们可以通过“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方式拍到效果震撼的照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按下快门就猛拍10张,并推荐给你一张拍得较好的照片功能的相机了,从使用效果来看,虽不完美,但还算管用。

多点触摸与手势操作

类似iPhone的操作方式会不会被应用到数码相机上面?这个问题本来是准备在DSC-G3专访时用来提问的,但是最后不得其果,看来似乎是Apple的专利在作怪。设想一下,如果能在触摸屏DC上面看到这样或者类似的功能就太好了,毕竟现在应用在数码相机上面的触摸屏幕效果还是太差,可操作性也不强。

关于数码摄像技术的探讨 篇11

2012年后, 苹果先后开放了其多项先进的数码摄像的专利, 包括其《音圈马达致动器》与《光学稳像模组》等专利技术, 由于专利技术的不断解密, 它们在将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在大量的数码摄像产品中。

两种技术混合使用, 就会形成镜头对致动器模块产生自动对焦机制以及光学稳像机制的效果, 并且能够实现可以在五个不同的方位上调整摄像镜片与相对图像感应器 (ccd) 的位置, 并且制动器能够实现在至少三个不同方向的移动, 并实现可以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旋转, 进而调整摄像清晰度。

音圈马达制动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械装置, 能够实现直线型以及有限摆角的运动, 使用来自永久磁铁磁场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各个磁极间的互斥与互吸作用, 产生有效并且有规律的运动的超精密集成装置。

音圈马达理论上是一种被动非线性型驱动装置, 其运动定位精度完全取决于感光反馈及磁场电流控制系统, 与音圈马达本身特性无关。采用合适的定位反馈感应装置进行运行, 其定位精度可以轻松达到最小0.01u M, 和最大加速度可达300g, 以下图片展示其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 。

2 最新软件对焦技术

数码相机的智能成像效果一直是各个生产商关注的焦点, 苹果最近获得了一项和相机成像技术有关的最新专利, 这项新专利也已经公开, 将在今后大量应用到现代智能相机上, 它允许使用者在照片拍摄之后根据软件数据储存结果对整个照片进行重新对焦。

事实上拍摄后再进行对焦并不是最新新发明, Lytro光场相机早在2011年时就被提出来并实现, 不过最新的对焦技术和Lytro光场相机相比实现方式又有所不同, 光场相机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前端的显微镜头来捕捉光强并转化成记录位置和角度的数值, 然后微镜头阵列再根据镜头光圈来调节光线达到用户的精准度要求, 但在最新的的专利技术中几乎是完全不一样, 每一个微小镜头都对应一组固定的数码成像像素, 当记录下光线信息后, 通过软件筛选后, 可以用来调整对应数码图片的焦距数值, 并确定那一个数据是你所需要的 (如图2所示) 。

在这项最新技术中, 最大的特色是在数码相机系统中将配置方式分为两种, 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方式。低分辨率可重新对焦, 高分辨率不可重新对焦。在低分辨率的模式下, 光学模块被放置在镜头和传感器之间创建多个光学传感器, 在拍摄时, 该传感器会记录下光线数据以及入射的角度数据, 多个数据被一次性记录下来, 以供在后期软件修改数码照片时使用这些数据, 因为这些数据被全部记载到数码相片数据中。

而所谓的光场技术就是有大量微镜头在传感器前面布置,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光线感应器群, 其特色简单的说就是“复眼拍照”。复眼是仿生学中模仿苍蝇的眼睛的一种多次成像技术, 使用这个功能能够捕捉一个场景内的正向方向的所有光线, 同时将数据储存起来, 这样就可以轻易在拍照后调整焦点, 以获得最理想的拍摄效果。已故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对这项复眼技术表示出了强烈兴趣, 并且苹果的研究团队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

在现有的技术下, 高分辨率模式时, 光学模块被透镜所取代, 这样拍摄出的数码照片就和普通数码相机没有任何区别了, 但在现在纳米技术以及微驱动器日趋成熟的今天, 在将来的数码摄像机制造中, 将大量使用高新技术, 所以将来的高分辨率模式即是现在的低分辨率模式。

3 结语

先拍摄后对焦, 是将来摄影摄像的大趋势, 虽然有着储存数据巨大的缺点, 但是随着快速存储设备的不断发展, 拥有超大容量的相机内存装置必将出现,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来容量会越来越大, 速度会越来越快, 阻碍摄像的大数据瓶颈就会得到根本解决。将来摄像摄影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不会再受光线和焦距所拖累, 光线和焦距调节将全部由相机的微芯片控制, 人的主要作用将是按下快门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杨凡著.《光场相机成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2011年.

[2]《告别失焦-----光场相机初探》.2008年, chopper著.

上一篇:基层社会基础工作下一篇:实现有效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