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

2024-10-02

数码艺术(精选12篇)

数码艺术 篇1

在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数码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码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博物馆、大型展览中, 一些艺术收藏家也开始关注数码艺术。数码艺术以新颖、时尚和独特的魅力对绘画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实, 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应该能够共生, 相互吸取营养, 为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最大的贡献。

前言

数码艺术是一个新出现的艺术门类,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本文中我将首先从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谈起, 总结它们之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我将谈到它们在艺术传播中的差异;最后探讨它们各有什么优势可以相互借鉴。

一、什么是数码艺术

当社会出现新的事物时, 艺术总是能够最先体现出来。当电脑和各种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生活必备工具的时候, 艺术家们开始用电脑和数码产品取代纸和笔, 数码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数码艺术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 但另一方面数码艺术又展现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世界, 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我们知道最早的绘画形式是洞穴壁画, 绘画、雕塑、建筑一直是艺术的三大基本样式, 之后又有了装饰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电脑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 但数码艺术成为一个独立艺术样式的时间并不长。数码艺术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 要求他必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师, 要有数码思维和熟练掌握数码语言的能力。现在, 数码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建筑、服装、工业设计等领域。

二、什么是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画家在二维的平面上描绘对象, 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一定主题的一门传统艺术。它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众多形式, 作画工具和表现技法也各不相同。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盆上便有了早期的绘画, 其中有大量精美的图案。到了先秦时期, 绘画艺术主要以肖像画为主, 为贵族日常享乐生活服务的工艺性绘画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秦汉时期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等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绘画艺术, 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专业画家出现了, 绘画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画家出现了,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 尤其是人物画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出现了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捣练图》等一批杰出作品, 对后世影响巨大。五代时期的画家注重深入自然, 创作出了真实生动的表现北方景色和江南秀丽风光的作品, 北方的荆浩、南方的董源和巨然,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宋代的绘画与社会各阶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各阶层对绘画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世俗画和宫廷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 风格更加多样, 作品画面生动、画风严谨, 技巧上有了很多的创新。明清两朝画家众多, 画派兴起, 画法创新超过了宋、元时期, 出现了重要的“扬州八怪”等绘画群体, 对之后的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近现代, 大量的西洋画传入中国, 中国画在受到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大量的先进理念, 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出现了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画家。他们学贯中西, 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之不同

数码艺术扩大了绘画艺术的欣赏群体, 使绘画艺术开始了大众化进程。以往的绘画艺术爱好者都要进入博物馆、画廊或者通过欣赏画册才能接触到作品, 欣赏渠道狭窄, 欣赏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绘画艺术很难真正进入到大众中去, 只是一部分人的艺术。数码艺术不像绘画艺术那样需要创作者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而只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艺术素养, 加之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创作不受光线、环境、绘画工具等因素的制约, 使创作更方便, 为扩大绘画创作群体、普及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媒介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实践创作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使观众精神得到洗礼, 灵魂得到净化, 只有具备较强的艺术特色和真情实感,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作品才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艺术作品要想广泛流传除了要具备高品质以外, 其传播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一定要和艺术作品自身的特质、风格相匹配, 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才能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艺术传播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影响力的大小和获得受众认可范围的大小。一些作品虽然有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但就是因为传播的力度不够, 而不被大众所熟知。相反, 一些普通的作品由于广泛的宣传和正确的传播途径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见, 艺术传播对艺术品的广泛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数码艺术就有了广泛传播性。它是在艺术与科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传播性, 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造成了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当今世界, 全球一体化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这个多元化开放的时代, 网络的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而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得到广泛传播会很大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数码艺术虽然不像绘画艺术那样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它通过网络广泛传播, 能让观众时刻接受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 这也使得绘画艺术在传播中处在被动位置的局面被打破。观众甚至可以和艺术创作者相互交流, 探讨作品内容形式, 而在以前交流只有在研讨会上才能进行, 这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效果。艺术作品的网络传播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有效传播途径, 把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推广。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抵制网络传播中低俗文化的影响。如今, 视频影像技术也与艺术结合起来了, 创造出了新的数码艺术,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件成功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起来, 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3D建筑投影艺术。这些都是艺术与科技交汇而产生的新兴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多采用电脑等科技产品来进行创作, 能反复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绘画艺术多采用笔墨, 在画纸、画布上进行创作, 需要一定的功底, 而且不易修改, 这就没有数码艺术创作起来方便了。绘画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样式, 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而数码艺术则缺乏生动的语言形式, 有一定的机械感。与绘画艺术相比, 数码艺术有很强的时代性。网络文化的普及虽然使艺术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但同时也容易使人们产生了惰性, 不愿意深入生活、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取得第一手资料, 珍贵的现场感受的缺失,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会缺乏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艺术家们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 去感受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创作出生动感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来。数码艺术往往不重视绘画艺术中的技法, 博大精深的绘画技法在其中得不到体现。数码艺术往往只注重形式, 而且数码艺术家的造型基本功和美术素养普遍都不如绘画艺术家, 这就出现了一批平庸的数码艺术作品。同时, 数码艺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大大降低了其作品的艺术性。总之, 数码艺术、绘画艺术各有优劣, 二者如果能相互取长补短, 那将会使艺术作品的品质有很大提升。

四、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可以相互借鉴

在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数码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码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博物馆、大型展览中, 一些艺术收藏家也开始关注数码艺术, 数码艺术以新颖、时尚和独特的魅力对绘画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在传统艺术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观众而言, 它显得怪异和难以理解, 而对于追求时尚、便捷的青少年来讲, 它却越来越受欢迎。学习绘画艺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 要花费大量金钱时间, 而有了电脑以后, 艺术家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不足在于缺少艺术内涵, 其艺术表现中存在着视觉表现力弱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而绘画艺术则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之上, 蕴含众多地域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 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笔墨技法更易使欣赏者产生共鸣。数码艺术是在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基础, 但它却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 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绘画艺术家要了解数字化基本原理并要熟练掌握数字创作技巧才能进行数码艺术创作。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在碰撞中的融合, 也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李政道教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硬币的两面。”科学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现代的绘画艺术借鉴了数码艺术的诸多优点, 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未来的绘画艺术会更多地表现自由和趣味性, 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绘画作品大量地出现在公共场所、高级宾馆酒店以及娱乐场所中, 势必将使绘画艺术为大批观众认知、了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尽完美, 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将不断融合, 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数码艺术将吸收绘画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和表现技法丰富等特点, 绘画艺术也将吸收数码艺术创作方式便捷、传播方式多样和画面效果绚丽等特点。更多的绘画艺术家应积极地投身数码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为其艺术性、民族性、原创性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这些绘画艺术家深厚的民族情怀、全新的艺术理念必将会为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五、结语

我们深信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必将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 必将为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巨大动力, 同时也会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2]徐亚非.传统绘画的数码表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蔡恭亦.数码绘画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4]汤筠冰.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J].新闻传播, 2011 (05)

[5]方桦.融合与共生——传统视觉艺术和数码图像艺术的共生意义[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10 (02)

数码艺术 篇2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拍照,有点小小的自恋,走到哪里都想拍照留念,而且尤其是喜欢拍自己在景点处的留影照,不过,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傻瓜相机,拍摄比较简单。后来发现学校提供了网络课程培训,里面有关于数码摄影艺术的,我欣喜若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门网络培训课程!选择了这么课程之后,在开班前,又通过网络购物采购了一部佳能单反相机,为课程培训做好准备!

短短两个月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留住生活中的美。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摄影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只是平时比较喜欢用手机拍照而已,我一直认为摄影与拍照一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拍照并不等于摄影。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有关于相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镜头,什么是光圈,什么叫焦点,画面的结构等,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原来摄影这么复杂、细节这么多啊!不过这也坚定了我学习摄影的决心。通过老师这一学期详细的讲解和我们课后的实践,我对摄影终于也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而且,对于这次培训,除了是对老师提供的一些素材进行学习临摹以外,我尤其是对BBS和QQ群感兴趣,因为里面都是一帮跟我一样的摄影艺术初学者,都是一样的生疏,都是一样的好奇,对于其他童鞋上传的摄影作品都是惊叹和赞美,而且可以相互交流,如何拍出这么美妙的照片!学的不仅仅是理论,为的不仅仅是学分,更多的是增加了许多课本和课堂以外的东西,而且还是美好的东西,这里有快乐,这里有赞美,这里有分享的喜悦!我真的是非常爱这种学习的经历!我也拿起我的单反相机,去发现身边的美,其实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但是以往都没有去关注过它们,现在,通过摄影艺术,把它们拍摄出来,才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美的东西!美就在我们身边!

启动 数码时代的韩国艺术 篇3

数码时代的重塑与融合

李二男的影像作品《小痴、金农和莫奈的对话》一如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一样,吸引了众多观众。1969年生的李二男是韩国当代艺术近年来名气迅速提升、炙手可热的明星,他的作品内容甚至更被编入韩国中学教科书。李二男以尖端数码技术从东方与西方艺术中汲取经典形象,通过重塑、融合及变化,编制成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录像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时间、空间的距离消失了,东方和西方艺术界限没有了,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置,天马行空却又让人惊喜不断。

在李二男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八大笔下的鸟飞起来,穿过黄公望的山水,飞到了赵孟頫画面的树林里,他们还会随风而动。梵高的《自画像》在他的作品中活了过来,一边咬着烟斗吞云吐雾,一边还向观众眨眼。在视觉艺术不断延伸扩展的时代里,李二男的作品通过对东西方经典画作的再创造,拉近了高雅艺术与普通观者之间的距离,也在另一种层面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艺术的认识与提升。

韩国艺术家金我他(Atta Kim)则是另一种经历,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金我他,与其他艺术家不同,他喜欢通过其艺术作品表现对文学和哲学的兴趣。受到将东方禅的哲学引入西方理论的哲学家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eorgii Ivanovich Gurdzhiev,1877~1949)的影响,金我他创作出其独特的艺术作品,最为外界熟知的当属其“图像训练”系列。在“所有存在注定都会消失”这样的先决条件之下,艺术家思考、提出问题,审视阴阳之间的和谐,洞察现实社会,宇宙的永恒,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摄影、影像作品,他的艺术作品暗示了时间流逝,而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被视觉化。

金我他曾在河南省鹿邑县县城郊区的田野里和北京798艺术区各放置了一块2.52平方米的画布,这是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自然的涂写》的一部分,该作于2010年1月开始创作,艺术家选择50个国家放置80块大小不等的画布,任其在自然条件下风吹日晒,两年后收回,通过展览,让观众了解不同地域的画布两年内发生的变化。

在炎黄艺术馆的这次展出中,金我他展示的是“冰的独白”系列中的影像作品。在作品中,在影像作品的刚开始,冰做成的希腊神庙晶莹剔透,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逐渐融化,神庙的柱子慢慢融化,变细,倒下……一直到整座神庙都坍塌,化为一滩水,消失。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体味到的不仅是作品带来的变化感和视觉效果,更让人想起遥远的希腊曾经辉煌的历史,盛极一时,无可比拟,如今却只剩下过眼烟云 。

重启东亚文化

有人认为,韩国当代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跟随性发展,尤其是对西方观念,达到亦步亦趋的状态。白南准是欧洲“激浪派”运动的主将之一,对韩国之后影像和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西方艺术潮流持续而广泛的影响,韩国艺术家捕捉西方现代主义和后期抽象艺术的精随,从抽象概念出发,赋予作品前卫而独特的形式,展现对纯粹造型与色彩的追求,在这一时期,以“物派”艺术家和理论家李禹焕为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韩国新生代艺术家登场,与三星电子产品一样,韩国多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也获得世界的认可。这些作品体现了韩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与风景,呈现出独特的时代意义。

然而,韩国当代艺术跟随西方现代艺术的逻辑和审美惯性,虽然有些艺术家得到认可,但仍旧游走、徘徊于在西方当代艺术语境的边缘地带。欧美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对韩国本土艺术创作的影响巨大,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艺术相比,韩国艺术欧美化程度高,较为认同欧美文化中心主义的体制、规则和价值观。虽然李禹焕“物派”和其他一些韩国艺术家竭力推崇从本土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为重点,创作韩国自己的艺术,但其艺术思潮的推进后继无人。韩国当代艺术发展片面依赖国际社会和国际语境,其价值支撑仍借助于欧美中心国家,因此,从韩国本土出来影响世界的艺术家很少,反而大部分韩国艺术家是在国外取得名气,进而影响韩国。

本次韩国当代艺术展的展览主题为“重新启动”,策展人金英顺表示,“重新启动”借用了电脑术语,在数码技术时代,“重新启动”则意味着发生问题时,在设置的环境里重新打开程序。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重新启动”两国之间友好关系,激活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共同提升亚洲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韩国当代艺术处于十字路口,既要摆脱西方艺术的扩张和支配性,又想在思想观念上建构亚洲的主体性。中韩两国当代艺术都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丧失本身的民族性和传统根源,现在,两国的艺术家都意识到这一点,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注重艺术家个体的感受和各自的文化传统。重新挖掘东亚文化的价值,形成东方艺术的主导地位,这是“重新启动”展览在中国举行的另一层意义。

数码艺术的价值 篇4

(一) 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及发展

数码艺术是基于计算机的艺术形式的统称。它的诞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革命成果在艺术领域直接运用的结果。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下, 全球以信息化、数字化的状态前进着。而新的艺术形态也在不断的形成, 纸媒时代也将逐渐被新媒体所代替。如今接收消息, 我们更多地是通过网页、手机app、或是现在正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进行分享。艺术创作形式也随着大家创作的手段而不断变化着。

生活方面, 例如日历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们看日期的习惯, 从月份牌演变到如今“IPONE”自带的电子日历。充分证明了传统艺术正在不断与数码艺术相结合。月份牌广告画是旧上海特定的产物, 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卡片式的单页年历, 方言指日历。 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以后, 上海原有的小校场木版年画已逐渐被新崛起的“月份牌”画所取代, 嬗变出上海年画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的人们, 手中没有手机, 没有“casio”电子手表, 没有“iwatch”。所以人们将艺术设计中心摆在物品的内部。月份牌才因而花样如此出众, 夺人眼球。画面除了商品宣传外, 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 或中国传统山水, 或仕女人物、或戏曲故事场面等。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大都停留在传统表现形式上。整年将月份牌挂在家里, 既可装饰欣赏, 又可查阅日期节气。但是, 这么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 却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甚至网上不能找到完整的月份牌绘画教学视频。而反观电子数码日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数码产品越来越趋于平民化, 拥有一本个性化的数码日历已经不再是稀罕事。并且电子日历app数量异常之多, app中也设置了非常多的个性化选项及运势提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凶吉”提示, “星座”运势甚至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而人们的艺术设计重点再也不仅仅是像月份牌一样放在纸面的构图、颜色上。更多的是交互设计, 对UI、UE的把控和设计。好的app产品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 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地域限制更小了, 传播速度更快了。

而工作需求方面, 现如今室内效果图、室内模拟布局的绘制与展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室内效果图、室内模拟布局等一系列的图纸绘制都以电脑渲染图为主。虽然在绘制之前仍然需要纸张的记录以及现场实地的数据测量。但终究呈现的方式, 都是以软件渲染、绘制为主。因为数码艺术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崭新的交叉学科。它同时兼备工科和文科两种学科性质, 跨越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领域的一级学科。不同的软件随着时代的需求及发展也应运而生, 例如Lumion、Sketchup、3DSMAX等, 软件内都有各种的计算方式以及对阳光量在各个时段分配的明暗、光线走向, 模型的拼接及建立不仅仅需要设计师本身所拥有的设计感, 更需要设计师以理性的思维去计算、预估、评判。此时的设计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感性的诗人”, 更多时候是一名“理性的裁决者”。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偏爱电脑制图, 是因为电脑渲染可以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运算, 使得最后效果图的光亮、氛围、反射光感及物体质感达到一个极其逼真的效果。这样也能使顾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设计师的思维及理念, 也能更好地将设计师创意放大到最大化。

(二) 技术异化与运用价值的失落及改进

数码技术的不断前进, 使得产品的交互性增强。交互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展现的环境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在数字技术未介入艺术领域的情况下, 作品与欣赏者是互相分离的, 作品无法了解接受者的反应。现在, 由于数字媒介, 特别是网络媒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接口技术, 实现了人机对话功能, 其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可交流的。这种交流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制作者和浏览者、浏览者和其他测览者之间通过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与计算机对话, 创作者与欣赏者可以进行及时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的交流。而正因为如此三维技术营造出虚拟影像, 诱惑顾客的视觉体验处于全神贯注的凝视与倾听, 使人完全置于数码中, 强化了视听效果的愉悦。使得顾客容易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 最后却被现实产品伤了心。而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商城之中。非常多的卖家依靠PS技术美化自己生产的产品, 给顾客造出假象, 引诱顾客购买。而最后收到的时候却与卖家所给图片大相径庭。因此在伴随数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设计师的道德也是需要被受到重视的。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 使得数码技术也会面临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使得一部分设计师过多的依附于技术的实现, 而缺乏对物体本身的美感把控, 这必然导致思想的僵化。我认为一切的设计归根溯源都是起源于最传统的东西。只有将传统创新, 才能将数码艺术的价值最大化。

二、总结

无论是数码艺术的经济价值亦或是审美价值, 无论是数字扁平化亦或是产品电子化。数码艺术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数字技术改变艺术的形态和呈现方式也是必然的。随着技术的分离和艺术的成熟, 数码艺术作品的艺术品位、本土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将会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传统艺术文化也更加需要我们运用数码的力量去尽可能地还原及传承。经典的, 才是最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党芳莉, 朱瑾.社会科学版[M].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30.

[2]王毅敏.计算机动画制作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1) .

[3]李建盛.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M].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

[4]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5]陈方.论数码艺术的发展趋势[M].美与时代, 2006下.

[6]许蚌.中国数码艺术发展现状[J].艺海, 2013 (12) .

[7]邱国鹏, 李勋祥.论数码艺术的审美及其影响下的价值取向[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

[8]冯少玲.数码艺术的科技与艺术特征[J].美术大观, 2009 (05) .

学习数码摄影艺术的心得体会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精彩。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带上了单反,自己感觉卡片机也是很好,回来比比看人家拍的确有水平。这次培训就选择了这个数码摄影艺术。

通过学习,我对相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还知道了光的重要性。因为拍摄是对光的捕捉,没有光就没有图象,拍摄的时候要运用好光,比如光强度,光亮度,光照度。要学会艺术性的认识造型光,对物体运用侧,逆,顶,地的光。以达到艺术性的效果。还有柔和光和硬光的应用。柔和光:能使物体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仿佛是物体本身发出的光。柔和光作用于物体就像“包裹”物体一样。而“包裹”的力度与光源的大小、远近、角度成正比。柔和光的对立面就是“硬”光,硬光不一定很亮,但他能产生鲜明的对比感。

构图也很重要,作品中主题一定要突出,要有情趣,假如别人看我画面时都不知道看了什么东西,那这幅作品还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体量的大小,色彩的深浅,形态的疏密。然后,须运用艺术性的审美观察与思维方法表现,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值不值得拍、如何去拍。充分的注意艺术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学会对比,对立,平衡地观察物体,拍摄物体。对于摄影,自己很小就很喜欢,觉得相片能留住美丽的瞬间,留住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每次出去玩,都会拍很多照片,留给朋友看看各地的人文风情。学习完了才明白自己和摄影艺术很远,回头翻翻以前的东西,只是为了留一个回忆,乱拍一通,没技巧可言,毫无美感。最最搞笑的是就像老师提到的照片的稳定性,“垂直线歪斜使摩天大楼给人要倒塌的感觉,水平线歪斜会有不稳定的感觉”,这在以前的时候从没有注意过,学习了以后就醒悟了,原来随便玩玩的是那么差劲。也看到了很多老师和学员的作品,欣赏了教程中精美的照片了,希望以后能好好琢磨,拍出佳作。

数码艺术 篇6

曾帮无印良品设计手机应用MUJI to Sleep的teamLab于2001年在东京成立,是一支由工程师、程序员、各类设计师和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团队。他们创作的基本宗旨就是模糊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界限。

这是一次将前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实验性艺术展览,展出了teamLab多年来的艺术创作以及最新作品,不仅能给参观者视觉上的奇幻享受,还充满了芬芳馥郁的嗅觉体验。例如《漫步在水晶宇宙中》这件作品就会散发出由宇航员山崎直子指导调制出的“宇宙”的气味。

Exhibitions at a Glance

冰淇淋博物馆/7月29日—8月31日/纽约冰淇淋博物馆/为了配合7月美国的“冰淇淋月”,冰淇淋博物馆今年夏天出现在了纽约曼哈顿肉库区。这间博物馆的所有馆藏均围绕着冰淇淋这个主题,还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包括冰淇淋乐园、彩色糖粒泳池、巧克力屋、可以吃的气球、冰淇淋三明治秋千、集体创作的巨型冰淇淋圣代等。纽约一些热门的冰淇淋品牌也进驻了博物馆,请观众试吃它们的产品。

充满即兴、幽默的“零食”展览/7月16日—10月1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这场“零食”展览中,众多艺术家带来他们不可归类的作品,展现全球不同角落、不同生活方式下的非常态思考、试验与经历,唤醒人们对节日的渴望与记忆。

安迪·沃霍尔:接触/8月6日—2017年1月7日/北京木木美术馆/该展览首次以沃霍尔作品中的机械生产方式和试验性为中心,为观众呈现安迪·沃霍尔打破艺术边界的摄影、装置、影像等多个系列作品。这些利用当时的新媒介创作的作品曾打破当代艺术的边界。

数码艺术 篇7

关键词:高等艺术学院,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

绪论

近年来, 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 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 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 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 2003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 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虽然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但习惯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对其仍有顾虑甚至偏见, 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难点和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和建议。

本论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但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阻力。

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程度差异

目前, 我们学校的集体课是按年级编班, 每班20名学生, 每周授课一课时, 每学期16周。由两位教师任课 (一位是主讲, 另一位是助教) 。每个班级学生的程度不仅有初级的、中级的, 也有没学过的 (音乐表演专业) 。这种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的现象是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学生程度差距过大, 教师就很难布置共同的作业。如果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去布置不同的作业, 集体课也就名存实亡了 (目前, 我们学校的状况就是如此) 。依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1.1必须在编班之前对学生进行考核, 按照学生的演奏程度进行分班, 绝对不能按年级分班。1.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 要根据学生进度和程度及时的重新调整班组。1.3提供适当的补救措施。对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给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人尽其才, 又有效地缓解了两端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1.4在教学内容上加大重奏和合奏的比重。在选用或编写教材时, 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多选用或编写重奏、合奏谱, 让程度低的学生演奏浅易的声部, 程度高的学生演奏较难的声部, 使大家都能愉快的胜任, 也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1.5每个班组人数要适中。通常以10~20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太少了集体课教学的优越性又体现不出来。1.6要更好的使用教学工具。我们学校在教学中不使用数码钢琴的辅助设备。如音频设备、视频设备等等。这些辅助设备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清楚老师的演奏要求等。而我们在教学中确很少使用这一工具。

2教材建设

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是《钢琴》 (李和平唐重庆张惠编) 第一、二册。学生结业时得达到二册第4单元程度。在试行当中发现, 这套教材对我们学生来说偏难, 特别是练习曲 (没有几个学生能弹) 。现在国内已有一些院校尝试编写了部分教材, 但似乎仍未跳出传统教材的框架, 仅仅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良, 而没有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变。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和成熟的教材, 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去选择和补充教材, 很难保证集体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构筑科学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体系, 必须下大力气编写出适合我们民族大学的集体课教学专用教材。

3教法更新

集体课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系统讲授、共同作业和集体回课。它们共同支撑着集体课的开设和维持, 决定着集体课的优势和效率, 因此, 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被弱化或取代。3.1系统讲授。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必须把握教学系统和结构的完整性,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 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和即兴性。教师要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 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 并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2共同作业。如果没有共同的作业, 课程就没有统一的进度, 教师就难以组织教学, 集体回课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课, 因一个班级有不同程度的学生, 所以很难布置共同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音乐内容与技巧方法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对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给予事先的提醒, 对要点与难点做出清晰的讲解与指导, 并通过示范与模仿让学生弄清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要领, 使学生不仅知道练什么, 还能知道怎样练, 练成什么样。只有这样, 才能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上课时也不至于那样劳神费力。3.3集体回课。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 可以说是集体化的个别课。一些习惯了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在上集体课时, 往往还是跳不出个别教学的圈子, 回课时仍然以挨个检查作业、单独纠正问题为主。这就使得教师东奔西跑、手忙脚乱, 时间还不够用, 而大多数学生又坐在一边无事可干。这样的教法肯定吃力而不讨好, 自然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3.4评价与考核。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别于传统的钢琴个别课, 因此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应在考评之列;要改变只以弹奏难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 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及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发展的情况;要从对演奏水平的单一考查, 扩展到对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要制定详尽的考核细则, 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并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无误、严格遵循。3.5工作量计算。数码钢琴集体课在备课、授课难度和工作量、工作强度上都要明显高于传统个别课的教学, 所以对其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给予适当的倾斜, 否则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多年来兴起的业余钢琴学习热使许多教师的校外教学量和收入比校内还多, 如果仅仅从报酬来看,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份内工作和业余教学的关系, 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和研究, 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3.6课时量。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课, 仅开设4个学期, 每个班级每周只上一节课, 每个学期仅16周。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结业时的水平不尽人意, 学生能达到结业标准的比例很低。在第二次全国高等教育研讨会上, 从与同行们的交流当中得知, 其他姊妹院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周2课时 (一次两节课, 一周上两次的学校也不少) , 和他们相比, 我们的课时应该增加, 以此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3.7课任教师的数量。我们学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是由两名教师共同任教的。一位是主讲, 另一位是助教。每位教师分管10名学生, 这样与上个别课是一样的, 没有进入到集体课的教学模式中, 而两位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共同上一堂课, 很难达到统一, 各自的教学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求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一位教师上课, 可以把教师的主导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学生也更能清楚的跟好教师的教学思路。

结论

数码钢琴集体课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钢琴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是基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上发展起来的, 是其自然延伸。它是吸取了传统钢琴音乐教育中一切正确有效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并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而进行的新型教育活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又是针对传统钢琴教育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改革。它的出现, 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发展, 引起并推动了钢琴教育领域中诸如教学原则、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整个钢琴教学过程的许多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与发展。这一系列变革与发展的路还很长, 需要我们钢琴教育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共同担负起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定位与思考.

[2]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数码艺术对广告摄影的影响 篇8

广告摄影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形式。它是传播商品信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广告摄影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 广告摄影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作品中。

广告摄影不仅是摄影技术的表现, 也是摄影艺术的表现。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渐变过程。在这个演化过程中, 其风格也由最初的简单写实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寓气氛与情节于拍摄影像中, 通过影像画面传达一个故事情节或一段感人的陈述, 发人深省或诱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创作形式的出现, 是现代广告业发展必然的结果。数码技术在广告摄影中的应用, 一改传统技术在影像合成中常用的剪贴、蒙板印放合成、照相拼板或幻影灯投影合成等陈旧手段, 使创作变得无比自由与得心应手。

广告摄影的特殊的视觉造型, 使它准确、真实地再现被摄物, 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可信性。总体来说, 广告摄影作品的特征有3个方面:一是它必须围绕广告的最终目的, 定向、定位地设计拍摄方案, 在内容表现上常常有限定;二是它传达的信息必须清晰易懂, 明确无误, 防止误导;三是其作品问世必须通过具体的媒介。

数码艺术是数码技术在艺术领域内的具体应用所产生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 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如何将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包括广告摄影艺术更好地结合, 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发掘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艺术渊源, 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正确认识数码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和表现风格, 同时吸收不同文化, 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数字化技术使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数字领域, 信息对载体的选择变得灵活多样, 突破了传统的运用和习惯的界限, 尤其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更是如此。

二、传统艺术与数码艺术的差异

传统艺术和数码艺术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 是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各自的审美观念。譬如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出的深远历史传统, 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 以及传统的笔墨造型和传统的艺术渊源, 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中产生亲和力, 形成共鸣。而新生的数码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现代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 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跨度, 使人在文化遗传和使用习惯上会产生陌生感和疏远感。

其次, 现代科技含量导致的创作和表现差异。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绘画, 尤其是传统的艺术设计, 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有所创新外, 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力上没有大的突破, 更没有受到过像现代数码艺术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当人们还普遍停留在传统艺术的运用和欣赏过程中时, 数码技术这一高科技产物一下子就来到了所有人的视野中。这确实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导致了人们对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可。由于对数码艺术的创作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也使人们对数码艺术价值的认同和欣赏在情感上存在距离。要想实现传统艺术和数码艺术的接轨, 尚需一个时间和科技再发展的过程, 更需要人们放弃成见去重新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理顺传统艺术和数码艺术在各个方面的关系,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数码艺术。数码艺术是新生事物, 是今后艺术和技术发展的主流。它无损于传统艺术, 只会使传统艺术更健康地发展。用传统艺术, 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码艺术的创作, 可以弥补数码艺术创作中文化内涵的不足, 解决数码艺术在创作中存在的过分注重视觉化表现的问题。

三、用数码艺术提高广告摄影的价值

要想通过数码艺术来完善和提高广告摄影的艺术价值, 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广告摄影创作必须由创作者亲临现场。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 面对摄影对象进行选择与判断。这一选择与判断的过程可能是非常短暂的, 但无论如何短暂, 仍要完成处理主题与环境的关系、选择合理的视角和表现手段。传统的广告摄影, 整个程序非常复杂和繁琐, 费用也相当大。尤其拍摄的过程和后期效果合成, 其技术性相当严格, 但使用数码技术和艺术的手段, 拍摄同一题材的内容, 在各个方面却会显得轻松和便利很多, 成本和风险也大为降低。

论数码广告摄影的典型艺术特征 篇9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及相关设备的飞速发展, 现代广告摄影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巨大的突破。数码摄影依靠自身特征实现了广告创意, 也使图像的视觉效果变得多样化, 且各异, 为了满足和引导消费者, 广告摄影师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创造着大量的广告图像, 数码广告的增长和蔓延速度着实令人惊叹。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 广告摄影的表现形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令人目不暇接, 数码广告摄影越来越显现出有别于传统广告摄影的优势, 为广告摄影拓展了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 体现出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盛行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在数码时代下, 超现实主义表现和数码摄影技术似乎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广告创作搭配, 那么, 超现实主义表现风格靠什么盛行至今日, 赢得受众的肯定呢?笔者认为, 这是技术与消费观念的双重选择。

人们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 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欣赏和盘托出的、简单写实的广告摄影作品, 于是, 人们热衷于“新视觉”的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本质开始表现出来, 人们开始对客观的“现实”见惯不怪, 失去观看兴趣, 并试图寻求新的感官刺激, 于是, 在此背景之下, 超现实主义表现风格的广告摄影出现了。商品的逼真已经不再作为广告的创作目的, 这种超现实而非现实的图像来表现不同的商品, 丰富了摄影的表现力, 顿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商家的追捧, 体现了特殊的视觉吸引效果和商业竞争力。

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的确为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和再创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便利了超现实艺术风格的实现, 可以说, 数码摄影后期制作技术以及相关的制作软件是制造主观妄想最有力的表现途径。不可否认, 这种用“现实”的技术手法创造“超现实”的视觉形态影响着数码广告摄影的繁荣。

二、潜在的美学特征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飞速向前的消费时代, 数码广告摄影表现出强有力的商业优势, 带动了广告的发展。当人们被一幅幅广告图像梦幻而唯美、新鲜而刺激、夸张而荒诞的视觉效果所深深吸引时, 也提醒了我们——当下广告摄影潜在的美学特征是不容忽视的。

不可否认, 数码广告摄影是商业化的产物, 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才会促其产生, 但同时又赋予其重要的使命——充分利用数码技术使得潜在的美学特征得以发挥并延伸。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 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反应, 从而使人们在满足自我审美需求的同时进行消费行为, 也就是说, “制造吸引”是当下广告摄影的第一目的。这在数码广告摄影创作中体现为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深层次的美, 通过外在的掌控折射出内在的魅力, 也就是说, 利用一切新颖和时尚的形式元素去表现深刻的创意内涵。这就要求摄影师从受众欣赏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角度出发, 在作品中融入足够的美学理念。著名的美术理论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谈到, “只要具有明亮的色彩, 眼睛就会被强有力地吸引。如果是明亮的暖色, 其吸引力就会更加强烈”, 他充分诠释出审美要素在广告摄影作品中的存在价值。

数码广告摄影是商业化的艺术品, 有着高科技的巨大含金量, 所以, 它是集商业、科技、艺术于一身的, 同时拥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广告门类, 数码广告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体现, 不仅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 能够通过自身的视觉语言呈现美好, 传递艺术魅力和审美情感, 不仅如此, 由于广告创意宗旨的影响, 更能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为消费者们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摄影元素和美好意境, 拓展了广告更加广阔的想象力和令人讶异的视觉表现空间。

三、明显的意识形态体现

数码广告摄影独特的意识形态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这是利用富有个性色彩的时尚主流元素, 配合技术手法去吸引消费者, 注重表现受众个性主张、潜意识想法或者内心渴望的广告创作观念, 这与传统广告摄影单纯注重表现和宣传商品本身特征和企业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使作品真正传递出的情感诉求及意识想法是作品真正的目的, 所要宣传的商品变为了广告表现的附属品, 于是, 广告摄影也超越了“广而告知”的界限, 超越了广告本身。这充分体现了数码摄影对广告创作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极大影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广告摄影图像比比皆是已经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真正能够使消费者心动并追求的摄影图像可能并非与商品本身有直接的关联, 但是它所呈现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表现正是打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有效手段, 所以, 这就要求广告创作需要迎合风格形态多样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消费者的意识想法, 既能提供给广告摄影得以表现的意象, 又能打开消费者的内心之门, 从而产生情感诉求。数码摄影及后期处理技术便利了独特创意的实现, 梦幻的美好意境、激荡情怀的情调、空间的理性交错等, 都得到很好地创造。

传统广告摄影惯用写实的语境在广告宣传中强调商品本身, 希望受众关注商品的主要特性, 而数码广告摄影更加注重广告与消费者心理的互动关系。

四、与时尚并行

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容易使人兴奋, 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陈旧的事物令众人乏味而沮丧, 难以留下什么印象, 这也揭示了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本性。于是, “弃旧从新”成为了现代广告摄影重要的艺术特性, 也是其屹立于商业领域的新手段。

旧的、重复出现的摄影元素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希望产品更新换代的心理要求, 独特而富有个性的时尚元素成为受众的追捧对象, 这就要求广告摄影的创作重心开始倾向于锐意创新、追求时尚、紧跟时代步伐、迎合消费者的时尚追求。笔者认为, 这不仅表现在摄影师如何能够利用司空见惯了的摄影元素把旧的产品拍摄出颇具吸引力的作品来, 更表现在对商品时尚、独特的宣传上, 从而通过作品产生的视觉效果引起观众的注意。

时尚与广告摄影是紧密相关的, 数码摄影技术作为广告摄影创作中的“时尚技法”, 完成了许多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 运用时尚的技法去实现时尚的广告, 是当下数码广告摄影艺术表现的极大优势。在商业背景下的时尚摄影创作, 绝大多数是依靠数码摄影的相关技术得以实现的, 摄影师成为调动一切时尚元素的总策划, 将最前沿的模特、衣装、造型和布景, 通过先进的数码摄影拍摄及后期处理技术得以完美融合, 呈现出充满视觉和心理诱惑的图像空间, 使受众留恋这份奢华美丽的同时, 诱导消费。数码技术的确加速了时尚广告摄影的发展, 全球极具知名度的时尚杂志《VOGUE》《Vanity Fair》《ELLE》等, 大量的时尚广告图片都在杂志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 高密度的铜板纸张和其他时尚元素承载着时尚广告的传播, 取悦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数码广告摄影典型的艺术特征, 令众多广告摄影师对于这样一种诠释广告的新语言万分钟爱。从此, 不仅把广告的艺术性直接作用到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传播效果上来, 而且把审美情感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笔者坚信, 数码广告摄影在其艺术审美和商业特征的共同作用下, 一定会在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中越走越远。

摘要:数码摄影技术是现代广告摄影创作的前沿技术力量, 为广告摄影来了新的表现技法、表现形式和媒介材料, 提供了自由和高效的创作平台, 使广告摄影艺术风格表现更加多元化, 从根本上推动了广告摄影的发展,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数码摄影技术优势, 肯定其为广告摄影拓展了更加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讨论其有别于传统广告摄影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数码,广告摄影,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林路.广告摄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6

[2]刘灿国.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02

[3]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12

[4]王荔.当代平面摄影广告中的视觉形态分析.装饰2009.08

数码艺术 篇10

关键词:电脑数码,美术造型,创作基点

现代插画艺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是视觉传达媒介中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使它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插画市场规模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价值日益显现,欣赏插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体系的一部分,广泛地运用于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封面设计等领域。随着现代插画市场发展的逐步专业化,呈现出多元化、多类型的插画风格形式,而且各种风格的插画艺术形态都有专门的艺术家进行设计创作。

一、插画艺术前景分析

插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表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有诸多插画艺术设计大师的经典之作,也不乏很多年轻插画艺术家的新兴作品。而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民族特色及现代风格特征的插画艺术。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插画艺术起步早,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而且都是将各自的文化特色很好的融入到插画艺术创作中去,形成了独特富有审美意趣的风格,在国际插画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我国沿海地区也在市场体制的磨练中逐渐找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插画艺术创作之路。中国内地的插画艺术发展相对比较晚,但近几年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插画艺术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内的插画作品大部分还是在模仿外国插画的路子。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模仿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最终的目的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因为这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插画艺术已经从传统的手绘制作阶段脱离出来,出现了电子数码插画技术的概念,其绘制技巧和应用设备都得以大幅提高,插画设计创作更加快捷方便,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插画也成为了时尚和流行的代言人,更多的艺术创作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脑数码技术创作时尚插画设计。

现代插画承载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其表现形式也必然具有多样性的原则。在艺术和科技高度结合的今天,由于插画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使其成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相当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书籍杂志、商业宣传广告、儿童读物、政府法规、交通法规、医学图鉴等等,都需要很多的插画师。现代插画艺术已经从纸面向数字领域扩展,如影视动画的科学幻想题材、游戏领域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等等。插画艺术在当代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广泛的,它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和美好的前景。

二、插画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动画是用图画表现剧情的一种影像形式,是以绘画造型方式为表现基础,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展现运动和物象发展的动态艺术形式。动画是“视觉暂留”现象通过人体生理的错觉而产生的。当眼睛观察物体时,如果物体被突然拿走,这个物体的影像仍然会在眼中保留0.1秒左右的时间,这时后一个影像呈现,两个画面就会由于人的错觉而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画面,这种结果便产生了一个动态的影像。

动画片质量的好坏与插画艺术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动画创作中的插画设计主要包括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动画是由每一个单张的插画构成的,再以每秒24幅画面的播放速度呈现,形成动态的影像。所以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动画艺术家其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插画艺术家。

在动画中,角色设计包括主角、配角、反角等形象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动画设计师要根据故事的剧情,以插画的形式绘制出人物的各种造型与表情,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技巧,构造人物的饱满性格。从影视动画结构的要求上来说,一部动画作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片中角色的造型设计。动画造型是否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审美价值,优秀的角色插画设计不仅能够给动画影片带来商业的成功,而且还会成为品牌形象的代言,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更会对诸如儿童玩具、影像DVD、卡通漫画书籍、文具用品等衍生产品的营销策略带来巨大的商机。

上世纪20、30年代,沃尔特·迪士尼所创作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深深地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其卡通形象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商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着,并不断地为热爱生活的人们创造着快乐。

场景设计是动画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动画制作的流程中,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插画设计稿。无论是在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中,这个专业性的步骤是不可或缺的。它包括背景和道具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一个画面中内容的总揽。在背景插画创作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好场面背景,还要掌握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等内涵的本质联系。插画创作要紧扣剧情本身。场景插画设计对于动画的成功始终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当代数码技术在动画中的广泛应用,插画艺术在动画中的表现形式也必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三、插画艺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市场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相关艺术数码设计专业的发展,插画艺术设计就是其中专业之一。在现代电子游戏与网络游戏的视觉设置中,插画艺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表达观念性影像的电子游戏是以插画创作为基点来进行表现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插画的形式存在于游戏图形影像之中的。电子游戏美术设计过程中,艺术创作人员所设计的角色、场景、道具、界面、关卡、动作、地图等都是以插画的表现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并设置的。

游戏公司设置插画设计师存在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了实现游戏策划文案中对于描述游戏世界观影像的文字图形化,同时在实现文案策划要求的同时,保证插画设计稿能方便三维设计人员的制作。其表现形式是三面图、两面图和斜视图。三面图是以平视角度绘制角色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形态,以及服饰和装备等;两面图是以水平角度绘制角色的正面45°形象和背面45°形象;斜视图一般用于场景设定,用于描绘斜角俯视25°至45°的建筑和场景。

游戏插画的特点是内容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包容量大、表现空间纵深感强。游戏插画师需要在艺术风格创造上能表现出富有个性的角色造型,还要求建筑场景设计严谨,这样就需要程序人员在数据设计上进行配合,依据剧情的需要和关卡设定来表现画面,以创造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游戏界面。游戏插画作为插画艺术拓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商业市场的密切联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从插画艺术中衍生出来的艺术形态,其流行元素紧追时尚步伐,并在电子游戏中随处可见。现代商业游戏插画作为一种视觉传媒的载体,在艺术市场领域注定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插画艺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其应用领域已经从书籍杂志、包装招贴等平面载体扩展到影视动画、电子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领域。流行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当今插画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插画艺术作为动画与游戏的视觉载体,也在日新月异的文化艺术领域谋求更广阔的发展。这种由插画艺术所带动的动画、游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潮流,并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詹凯, 商业插画,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2].崔生国, 图形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数码艺术在传统形象设计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中国功夫”;数码设计;形象设计;传统元素

1 “中国功夫”主题形象选题意义

本文的主题形象设计选择对象为“中国功夫”,选择意义有以下三点:首先,它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深远广大。其次,把民族文化做成一个创意,也并非容易之事,从设计艺术的现实应用出发,展现当代武术设计之美,使得做出的效果要能展现出“中国功夫”的气韵和魅力。再次,“中国功夫”这个题目相对较大,朝哪个方向去设计也是作者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2 “中国功夫”主题形象的创意构思

2.1 标志

标志采用文字性标志,首先“功夫”两个字采用书法里的行书进行再设计,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而且字体在形态上也显得苍劲有力,富有运动感。其次“中国”二字,用黑体做基础进行再设计,以印章的形态做文字的笔画性变化,体现“中国功夫”的权威性以及在字体设计上的创意性。整个标志的设计素材集中国特有的文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2.2 书籍装帧

书籍创意方向选择做概念书籍,在资料的选择对象为中国古代时用的木质书盒,但书本内容的装订形式采用的是经折装。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内页材质的选择为牛皮纸,因为牛皮纸的颜色呈黄褐色,符合整个设计的主题,体现了中国的传统颜色。外部则选用帆布加以保护,并使得所有内页得以拼接,布的颜色同样选用黄褐色,与牛皮纸的颜色保持一致。

2.3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初步构思有三个方:即太极拳、水墨和武打动作三个主题,再进行思维发散,针对每个主题设计出三张招贴海报,并与书籍中的元素相吻合,在风格上能取得一致。在表现方法上,用具体图形,直接展示招贴主题的构图,采用夸张暗影的效果、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图形设计的置换及空间表现、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方式完成九张海报招贴的设计。

2.4 主题形象的成果展示

作为主题形象设计,在数码软件中的应用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整个电子文稿在软件中已形成后,到最后的效果展示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标志、书籍设计以及招贴设计是本主题设计的主要部分,除此外还需要借用其他元素帮助完成整个形象设计的展示。展台背景素材选用的是大自然的材质木棍,由数十根长短一致的木棍错乱的相连接,用麻绳进行捆绑,形成一个线性的背景墙,而主题标志用红色塑胶板按照比例放大刻印,而“功夫”二字需要用黑色喷漆进行喷绘,完成后按照设计位置的擺放将其放置背景墙上方,招贴打印后由木框装订而成,相互穿插悬挂至背景墙的左右两端,展台同样由木棍组装而成,用拷贝纸进行覆盖,上面放置装订好的书籍,展台内部设于星星灯,是作为点元素以作装饰,除此之外,另增加了其他元素,展台前方用木桩形成点阵式的空间分布,同时将捏好的“泥人”放置木桩上方,“泥人”的形象是根据十八铜人肖像捏制而成,采用的材质为油泥,并且用金色的喷漆进行涂绘。整个主题形象设计色调一致,颜色的选择与设计的风格能够保持协调统一,设计的展示体现了中国功夫儒雅的一面,设计中没有夸张或特别引人注目的元素,但传统中国风的韵味也透露着中国功夫的内涵。

3 软件制作过程

第一,标志设计。先将书法文字“功夫”二字导入至photoshop,通过魔棒工具对其加入选区,并将其转化为路径,再导出成矢量图,再在CORELDRAW X3软件中用贝塞尔工具调节文字,分别采用删除、添加、平滑、对称等方法,当“功夫”二字设计完之后,再在CORELDRAW X3软件中用黑体编辑“中国”二字,转化为曲线,对文字做印章的设计效果,方法同样是用贝塞尔工具对其节点进行删除、添加、平滑、对称等方法调节,最后调整好四个字的位置关系,并用标尺工具标注好文字的比例尺寸,并添加颜色,注意标注的规范性,同时也对标志做了其他的艺术效果处理,但要谨记注意事项。

第二,书籍设计。采用的工具主要是photoshop,首先在photoshop中将书籍尺寸大小拟定完成,再就封面、目录、扉页、内容等页面进行分步骤的操作,每个页面都先将图片导入至photoshop,对每一部分图片进行艺术处理:封面的图形设计相对丰富,设计过程也相对复杂,通过一系列的色彩渐变调节,添加矢量蒙版等方法使得封面的图片素材更加完美,更加富有视觉效果;而目录的图形只是矢量图的绘制,然后再在photoshop里进行图形编排,但同样也要对细节图形进行改变不透明度的艺术处理;书籍简介的图形需要在coreldraw绘制后再导入photoshop中进行再处理。然后就是对文字在photoshop中的编排,分别采用直排文字工具以及横排文字工具编辑,针对某些特殊文字以及版面的需求,需要借助套索工具,将文字栅格化后对其加以变换,通过拉长、旋转、透视等方式调整文字,使得整个版面的文字适合图形的需要,更加强化书籍每个页面的设计效果。

第三,招贴设计。首先是针对不同主题方向的招贴在photoshop中的大小尺寸设定,然后就每个主题中的每一张招贴进行图片处理,即导入图片后做添加矢量蒙版、图形羽化、色彩渐变、改变图片的不透明度等艺术处理方式,对于文字的排版同样也是在photoshop里进行编辑,分别采用直排文字工具以及横排文字工具,并对其加以变换,使得整个版面的文字适合图形的需要,但在“水墨”主题招贴中有一张的文字版式为了配合图形,需要借用coreldraw中的螺纹工具,再将其导入至photoshop做进一步处理。

4 论文展望

整套设计在电脑制作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比如书籍每个页面的图形制作,以及文字的排版,每幅主题招贴的图形的在photoshop中是如何形成,以及文字的编辑,可以细分到在处理某一个部分时的软件制作方法。系列化设计方面还需要完善和提高,对色彩可以进行色系细分,使颜色更加丰富系列化,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浏览者的需求。最后总结的是,平面设计师要掌握的扎实的基本功,对市场需求的正确判断,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将功课做足再“挥毫泼墨”,作品展示后务必要考察一下受众群体的感官以获得反馈,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流程。

参考文献:

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12

中国的数码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 虽然比国外晚了至少10年, 但其发展势头良好。数码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高素质的数码艺术人才是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数量和质量是河南数码艺术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河南要实现数码艺术崛起, 乃至成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 就必须注重数码艺术人才的培养。

二、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河南省多数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培养院校对数码艺术专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 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美术或艺术设计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 与其他学科缺少交叉和融合, 片面强调数码艺术教育的艺术或技术特征;此外, 数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针对于基础技术进行普及型教育, 已很难适应市场和行业细分的需求;而且其课程和教学模式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

2、人才培养层次低

高校是数码艺术教育开展的基地, 是数码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从高校培养的学生层次来看可以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层次。但目前我省高校的数码艺术专业教育大多集中在高职高专和本科教育的层次上, 而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少数几个院校具备培养能力, 且只局限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没有博士点, 人才培养学历层次偏低。此外, 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员, 是不具备学历和学位的。

3、专业设置雷同, 课程设置不规范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的数码艺术专业的设立很多都是仓促上马的, 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不规范, 随意性较强的现象。另外, 在课程设置上, 未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及优势, 只是一味地简单模仿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等重点院校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十分雷同, 缺乏自身特色。

此外,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还存着教育资金投入短缺、专业软硬件设施落后;师资短缺, 缺少精品教材和数码艺术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而这些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我省数码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河南省数码艺术教育的策略

数码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省的数码艺术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促进我省数码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促进数码艺术教育良好发展

首先,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 政府应积极引导数码艺术教育与数码艺术产业发展相挂钩, 形成数码艺术教育研究和数码艺术理论研究一体化,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再者, 省政府应成立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 制定河南省数码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领导和组织数码艺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更新理念,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河南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培养院校应及时更新观念, 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条件,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既重视人才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不断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 从单纯的学术教育转向应用型教育, 以使其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 要注重高层次数码艺术特色人才的培养, 改变现在数码艺术专业单一、雷同的状态。

3、多管齐下, 形成数码艺术教育阶梯化体系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应适度发展本科教育, 扩大增加研究生教育, 积极发展高中职教育, 大力加强培训教育, 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主导、高中职教育为基础、培训教育为补充的专业教育体系, 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兼有、全日制教育与函授和远程教育兼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教育新格局。

4、完善教学模式, 适应时代新发展

我省的数码艺术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专题网站、主题网站等平台,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 还可以采用开放型实验室教学模式: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 市场需求为主导, 并以实验室依托, 以课题研究或开发的形式与企业建立联系, 达到学生和企业互惠双赢的目的。

5、加强师资建设, 注重教材选用

依照河南数码艺术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各数码艺术教育机构或院系应建立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 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 并通过科学规划, 制定激励措施, 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提高。至于教材的选用, 要根据教学计划, 选用正规、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还要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 并且重视参考资料 (尤其是电子文献) 对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

6、搭建互动平台, 加强学术交流

目前, 河南省的数码艺术教育系统, 尤其是高校之间缺少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教师之间缺乏教学经验的交流, 学生更加缺少学习的交流, 因此, 河南省应成立行之有效的数码艺术教育协作组织, 作为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 加强数码艺术教育行业的学术交流, 改变数码艺术教育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状态。

四、结语

数码艺术产业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发展需要, 也取决于数码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数码艺术人才的培养。因此, 河南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突破局限、发扬优势, 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有效的教育机制, 以促进我省数码艺术教育和数码艺术产业良好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浙江学刊, 2007 (2) .

上一篇:危机公关优化外贸环境下一篇:5-氯甲基水杨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