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精选12篇)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 篇1
1 引言
现代设计是现代经济和现代市场活动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市场活动有不同的设计范围。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商业美术,包括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这些设计门类从不同的角度成为与人交流的良好手段。比如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全世界的软饮料包装都基本与可口可乐金属罐一样,从开口设计到罐体结构都趋于标准化,因此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识别是否是饮用品。尤其是公共标识的设计更是体现了设计的无国界化及易读易识别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不仅涉及范围广泛而且市场价值颇高,正如现在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就由多年前的生产观念时期转变为社会营销观念时期。信息时代的来临引导着消费观念的提升,此时的营销不单只是卖出商品,更是在出售一种消费观念和品牌意识。平面设计便充当着向消费者传递有效信息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之所以现代企业逐渐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作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也在于这种形象的功能诉求和文化价值带给企业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着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在不断地充实。我们渴望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要求在各方面都有品质的提高。比如:一部好电影有了电脑高科技的充实才更称之为精彩,电影票房的攀升成为证实数码特技倍受亲睐的事实。精彩的数码特技镜头着实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画面中唯美的瞬间因为数码而更增加其影片的卖点。数码能够轻易地完成人所不能的特技动作或是奇幻的神奇景象,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受到大众的喜爱也是理所应当的。数码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已不是一朝一夕,它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发挥着巨大的潜能。在科技发展大踏步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和影响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的到来,数码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逐步走入了传统艺术领域当中。当数码技术与应用美术携手之时,艺术设计这一学科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无论身处何处,数码艺术设计随处可见。鼠标下诞生的广告设计作品几乎让传统手工绘制的海报画退出了历史舞台;眼花缭乱的各种网站中标新立异的网页设计成了增加点击率的金字招牌;此外,好木匠似乎已经敌不过3D高手的效果图了……数码技术走入艺术设计之后的确使整个艺术领域焕发出新的光彩,传统的平面设计一步步走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自然曲线,披上了高科技的数字化外衣在引领着设计的顶尖潮流。这一切的一切证明现代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已经到来,并且风头正劲……
[1]电脑美工在21世纪的设计行业中已不是新事物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运用电脑辅助设计,而且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著名艺术家罗伯特·伯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在上世纪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数码图形与数码艺术,从上世纪年代8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成功推出MACINTOSH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TP)开始,数码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码图形技术已从简单的排版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这种成熟带动了CAD/CAM(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的普及和发展,设计艺术与数码技术才得以真正结合。
2 数码艺术设计的原理
简单来说,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称为“数码艺术设计”[2]。数码艺术设计的主体还是“设计”,即以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出的设计思想为基础,把这种设计思维方式和表现语言总结概括,编成软件,由计算机来模拟传统设计方式。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计算机只是成为了一种替代工具。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的崛起,传统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同时受到了数码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影响。由于设计主体发生了变化,计算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模拟传统设计方式的替代工具,数码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数码信息时代生产方式的标志。
它既然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研究数字设计不可避免要提到“信息”。[2]信息,是指由事物发射出来的消息、指令、信号,数据中所包含的东西,是对事物状态间接或直接的表述。“信息”这种抽象属性为数码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将设计的创意思维轻而易举地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用以表达设计意图。这种信息的运用表达在数码艺术设计中包含这样两个层面:
第一,在执行创意过程中全面利用科学的资讯,它包括信息、数据、分析等,即“虚拟性”。设计者将作品转化为数据输入电脑,将虚拟空间与虚拟对象进行数据组合,通过视频输出,有助于设计师对其设计作品未成正稿之前各方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提前把握。
第二,在制作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术和应用服务系统增强设计的制作工艺,提高设计制作的质量与速度,即“实用性”。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类学科,相关行业的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现代设计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了数码设计的出现,设计师不再因为一个好的方案得不到及时地实施或将时间精力白白耗在繁复的制作上而大费周折。强大的复制能力可以将稿件精确的复制,成批量生产。
计算机技术相当于一种精美的方程式,机械而精确,却不能表达一种完整独立的艺术思维。将设计师独特的思想与理念用数码语言加以诠释,堪称是一种完美的艺术组合。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则是数码语言的系统。目前,已有的计算机软件从各个角度可以派分出不同的类别。从客观世界的属性来分,有三维、二维、声、像等的表现方式;从人的感官来看,主要由视、听两部分组成;从专业角度来分,则可分为视频、印刷、动画、多媒体等。举例来说, FLASH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二维的数码语言系统,它能在平面上造就丰富变化,形成多重错觉。静止的平面图像加上时间这一维度的变化,便提供了海阔天空的驰骋余地,微略的改变就能在人的下意识中形成迥异的感觉。用来做FLASH动画的计算机这一工具也作为一种探索工具,通过它来开发人的视觉因素,进而成为开发人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一种工具。
3 数码艺术设计实例
数码艺术设计的运用使得传统设计在成批大规模生产中得以升华。传统的手绘和设计样品的物理传递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以销售包装设计为例,它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也已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程序和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数码技术,分别对包装的视觉传达、形态结构、材质选择及整体效果进行辅助设计制作,通过计算机将平面设计手稿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它与手工制作的包装盒样品在展示效果上来说,其功能是一样的。同样可以达到让设计者和客户提出加工和修改信息的目的,并且不需要其它任何工具和材料,过程简捷、方便、经济、有效。
利用数码手段制作产品包装主要有三个基本过程[3][4]:
一是平面设计。它涉及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主要运用的软件是CorelDraw、Freehand、Adobe Illustrator等。设计者对图形、文字、色彩的创意可直接在电脑屏幕上得到验证,影像文字一气呵成,如有修改、补充、合成、过网效果等工序都可反复尝试。对文字行文方式、字体、级数的随时修改可以降低文字制作成本60%左右。
二是平面图形处理。Adobe Photoshop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平面图形处理软件。设计者可以根据结构面形态和结构的需要把包装平面图形进行分割和各种艺术加工。在电脑绘图软件的帮助下修正包装结构的标准制图规范,以节约成本、规范成品制作。
第三步则是三维可视化的实现。三维化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中三维图形制作软件建立一个完全虚拟的三维空间。使用较为频繁的软件是3D studio MAX。在建立起包装的模型之后,按照结构面将经过平面分割的贴图材料附着于上,然后就可能到产品包装得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了。也可利用Adobe Dimensions从Illustrator 、Freehand等软件中引进普通的二维图形进行转换处理、制作和拼集成三维图形。计算机模拟选样就可以更加灵活方便,真正实现计算机“所见即所得”的特点。
以上是包装设计利用计算机完成三维可视化生成的一般步骤。最后我们要做的一步就是对效果图的评价,在这个设计者与客户交流互动的时间里,可以对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或好的提议加以反复修改。做到这一点,在计算机中是易如反掌的。
不仅选样如此便捷,计算机技术在包装的印刷上更是功不可没。制作完成的数字式完稿可直接送进电脑印前中心,输出四色软片,分色程序单纯,无须繁琐的沟通与监督。分色成本完全不受图片数量的影响,可降低人为因素的成本浪费。
通过以上的例子,举一反三,我们不得不钦佩数码艺术设计的独特魅力。在设计领域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数码设计在设计领域中是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比如企业形象设计这一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与发展,从单一的企业形象延伸到区域性形象,由传统CI发展到今天的数码CI。为了企业的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精确整合,把数码技术引入企业形象系统的管理和应用,不仅整合严密精确还为企业的实施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把平面设计带入数码时代可谓是一明智之举,它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设计的使用价值。
4 数码设计艺术的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电脑技术表现设计艺术,设计艺术需要创意而有活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脑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更加准确、美观、快捷。熟练精通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为表现设计思路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在没有成批量生产以前,通过虚拟空间将作品做到尽善尽美,使得我们对方案更改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也是数码设计的优势之一。数码语言为传统艺术设计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是当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设计师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为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数码表现的不足。
其缺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数码万能说。现在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装饰公司数不胜数,但却千篇一律地将电脑操作熟练程度、软件利用的多少和效果图输出设备的精良作为评价设计作品好坏的衡量标准,认为电脑在手无所不能。更可怕的是,相当一部分所谓设计师除了熟练使用绘图软件外,没有经过任何的美术基础培训。导致了很多设计作品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抄袭现象,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电脑绘图软件的滥用往往会抹杀设计师的艺术创作,不能让作品在体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充分表现其艺术价值。
第二,神话商业价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码艺术”很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美学地位,只是单纯地将数码设计归类于科技和工业生产。将数码设计艺术看作创造商业神话的制胜法宝,把人的主观决策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更多谈不上艺术价值的充分体现了。没有准确地给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一个恰当的定位,过高的期待数码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美的真正追求。
第三,缺乏艺术感染力。新生的数码艺术创作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底蕴,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设计与文化变得陌生和疏远了。电脑毕竟是机器,总是缺少一种人类情感,使得数码设计作品显得有些呆板,很难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欠缺艺术的感染作用。
如何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呢?数码设计与传统设计之间的差异,有人称之为“设计距离”,而设计师就是整合“设计距离”的魔法师。由此,设计师们提出了“设计零哲学”[5]这一说法。“设计零哲学”是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填充因“文化隔膜”而造成的“数字设计”与“传统设计”间的真空地带。它是介于其二者之间的边缘性设计。我们推崇的“设计零哲学”认为二者之间可并行不悖的发展,可以兼容并举。将手中的的鼠标作为另一支画笔来构建美丽的画面。数码艺术设计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需要多学科多知识面的结合取长补短。在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设计修养的同时,充分利用手中这支特殊的笔,使数码艺术设计更加完善。正确对待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地位,克服各种误区,将艺术性、实用性完美融入设计中,将数码设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熟练驾驭各种设计软件更好地为设计创意服务,真正将手中的鼠标作为设计师的有力助手发挥所长。或许将设计间的距离拉近到零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每一位真正理解设计的设计师都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不论是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艺术修养的积累还是手中各种工具的利用,都需要不断进取。这些也许就是拉近“设计距离”的良方。
5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不可发生的事情转眼间却近在咫尺。数码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它更有赖于电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意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的整体脉搏,数码设计也好,传统设计也好,都不可或缺。数码艺术设计最终需要的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它应该是帮助设计师完成创意表达的利器而非阻碍,应该是意想不到的最佳艺术表现而非单纯的机械生产。数码设计的良性发展要求设计从业者不断积累知识,开发想象力,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也要求大家具备一种能力,就是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总而言之,数码艺术设计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设计零哲学”才可能得以实现,让数码与设计真正携手,共建设计领域的神话。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实用型的商业美术,在现代营销中有着极高的存在价值。它用一种极其高调的姿态展示一种视觉形象为商家赢得商机。数码技术的来临给予平面设计一个更大更广的展示舞台。文章主要从艺术设计的数码技术原理介绍扩展到设计实例的具体操作,展示数码技术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客观分析了数码设计艺术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平面设计,数码艺术设计,信息,包装设计,设计零哲学
参考文献
[1]任斌.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汪大伟.新语言———数码艺术与艺术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赵秀萍,许明飞,王丰军,司占军.现代包装设计与印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周红生,钱涛.产品包装的数码设计.中国设计在线———数码设计在线.
[5]白庭.当铅笔遭遇鼠标.中国设计在线———环境设计在线.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 篇2
时代性即时代精神,与时代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唐代人以胖为美,发展到现代,人们渴求的是身材苗条,所以各种健身房、私人教练、减肥产品应运而生。上个世纪流行过的喇叭裤畅销于全民“斯迪克”时代、朋克装风靡于滚石那批乐队的“摇滚时代”,过时几十年后又会因社会文化的发展重新流行起来。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产生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相应的审美意识,而满足于人们审美需要、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风格随之产生。
2.2平面设计风格的时代性
每个时代的人们又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生活品味,因此便有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正如德卢西奥*迈耶所说:“现代的设计不必受制于古典的准则和传统的构图,而是以空间和节奏通过各种形式和尺寸的单元砌叠、块面的组合进行大量实验,但始终是与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相结合,并且是满足审美要求的`”。②
3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
3.1图形
点、线、面是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要素。点在几何学上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在物质内容层面上,它则相当于零。康定斯基认为:“从内在性的角度看,点是最简洁的形态。”③也正是因为它的零起点,成就了其作为平面设计中第一要素的地位。线是由外力推动点的运动而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牵引,彰显出它的生命意义。从几何学角度来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无数条线条又组合成了面。
3.2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载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变迁,饱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文字来进行信息标注与说明,图文结合就能较准确传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增强平面设计的说服力、感染力、直观性。
3.3色彩
时尚设计的美好时代 篇3
983名毕业生举办的31场发布会充分展现了中国时尚设计的新锐面貌。作为“双创”生力军,纺织服装高校学子为我国时尚创意强国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而有前瞻眼光的业界人士显然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为学子们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之外,梅赛德斯-奔驰、国际羊毛局、SAGA皮草及杭州临平新城等优质行业资源深度参与本次时装周,以设立奖金、专项推介、提供高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年轻设计师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在本届大学生时装周上,比较突出的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等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前者的时装专业的教学重心是创立品牌,每个学生都在自创品牌模拟的框架内表达自己的设计,作品有针对性、十分落地。后者专注于当下突飞猛进的户外运动装行业并展开研究和实践,这种专注让学生们的设计凸显价值。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说,设计创新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是服装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次,它是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再者,设计创新是服装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服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复兴和振兴实体经济,就要真正深入贯彻以顾客为中心,一手抓经营,一手抓设计创新,两者不可分割。现在的消费者非常懂产品,有的甚至很专业,且越来越注重购物体验和参与度。如果说你的消费链不存在了,那么其实任何一种坚守都将失去发挥的空间。一个参照数据是,韩国“持续发展50强时尚企业”的平均销售率约为63.5%,也就是说计划商品的三分之一以上未被顾客选择。
均衡博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徐一遵表示,“后服装工业时代”正在到来,在新的共享经济下,每个设计师都有成为意见领袖的机会。这是因为,相比于接触生产商,消费者更愿意接近为他们提供内容和形式的人。他们是体验家,那么谁来给他们创造这个体验?是设计师。
未来,服装业将迎来设计师时代,不是独立的设计师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拥有各方面人才的团队。而且不只是服装,上游的纱线、印染创意关乎面料的设计创新,下游的家纺、产纺品亦需要设计与时尚度的提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都离不开设计创新。
尊重人才和人的创造,已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过去,设计师是企业的附庸,大众需求是企业供给的附庸。现在,企业需结合设计创新进行供给侧改革,而提升之后的大众需求正在托举一个设计师的美好时代。
数码时代产品包装设计的个性化 篇4
在经济繁荣的数码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他们品位的物品装饰房间,用具有特点的产品表达他们的个性,购置家庭用品的过程成为个人风格不断清晰化的过程。人们开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个人风格,提出了“生活环境个性化”的口号,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并与他们的想法有关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更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以求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设计师们为他们设计出引导时尚的个性化包装,厂商也认识到消费者想寻找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功能。
世界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公司将其包装个性和品牌看作是正比关系。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 虽然每次它体现在外包装设计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每次的变化都能引起市场轰动。在北京奥组委对外公布举世瞩目的2004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当天,11万只印有新会徽的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也正式上市。可口可乐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产品设计到正式上市,其工作的高效率令人吃惊,可口可乐公司也因此成为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第一家有幸被授权使用奥运新会徽的公司。其纪念罐的设计融合了奥运标志、中国北京元素、体育元素和盛会元素,新会徽将天坛融入其中,突出了浓厚的北京地域特色。
在包装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个性化审美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拥有百年历史的屈臣氏蒸馏水生产商在2004年推出的新款产品一上市,其颇具新鲜感的新包装便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流线型的瓶身、简洁时尚的绿色包装以及独特的双重瓶盖设计,把蒸馏水变成了一款独具时尚品位和独特风格的产品。众所周知,如今的国人都喜欢在超市购买食品,这样便于选购。但也恰恰是在超市里,同类商品往往是摆放在一起的,这时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除了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外就是包装了,包装冲击力强的产品往往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各大生产商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纷纷开始在包装上挖空心思,力求以赏心悦目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并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占得时机,其公司的成功也是设计个性化的成功。
二、个性化包装设计与需求
数码信息化时代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正在走向终结,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商品与个性化购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包装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走势。设计师在极力寻求代表他们品位的物品包装,用具有特点的包装产品表达他们的个性。于是,在流行思潮的喧嚣下,人们开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个人风格,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并与他们的想法有关的包装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购置生活用品的过程成为个人风格不断清晰化过程,因此,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包装产品的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情感个性需求,并在此前提下,提倡设计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
德国的产品及包装设计闻名全球,首先就在于其独特个性的产品设计周期短,以多样化的风格供应给不同喜好的使用者,设计代表了一种高级的个性化。因此,这种设计风格的空前流行,表明世界重新认识新产品个性化的重要性,不应把新产品的个性设计看成外部美学,而应将其作为市场开拓必不可少的一环。当世界许多新产品都具有相同品质、功能、部件,甚至性能的共性时,产品的个性设计会极大地影响顾客对产品的评价。
特别是在世界许多新产品都具有相同品质、功能、部件,甚至性能的共性时,更要在新包装的个性设计上下功夫,突出其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个性。塑造个性要有创新的意识,灵活应用创造思维和现代最新科学技术,使个性化包装产品设计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这样才能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的形成以及多种产品普及率的提高,重视新产品个性化包装设计的消费者有增无减。产品由过去大量生产向多样、少量生产的趋势发展,这是现代产品包装的新动态。在企业之间的销售竞争中,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的竞争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的“偏好”,已成为其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
同样品质、同样价格的产品,由于设计的不同,在销售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从原来的只顾质量,转变为兼顾质量与个性化设计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同类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已转化为形象力的竞争,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刺激,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与设计产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体验,这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包装设计营造了更多的空间。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能力的增强也使得人们追求特色的意识更强。产品包装更有个性,才会有市场与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包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产品包装的个性化设计
在数码信息时代,消费者开始强调产品的独特个性和风格,产品包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设计师在努力寻求能够代表产品特点和产品品位的包装设计,用具有个性的产品包装来表达产品的属性,个性化包装的特质被看作是流淌在商品文化命脉中不可忽视的元素。随着买方市场、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受众分化的影响,产品包装的个性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设计趋势。而产品包装在今后个性化设计的道路上如何能更好的传达产品信息,以及如何表现产品包装的个性,这些都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包装造型与生产的系统能力、工艺水平是实现个性化包装设计的保障。随着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系统的升级开发与应用,从图形的输入到包装设计的创意和绘制等,已经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及时设计,产品包装在设计形式多样化上已经得已实现。印刷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做到及时高效印刷,而随着直接制版系统和数码印刷机的推广和普及,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已经实现,这给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新材料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可以生产出不同造型与外观的产品,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在材料、结构、工艺水平等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包装盒型结构和系统生产的综合能力、工艺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产品个性化包装设计的保障。
产品包装的个性化设计主要是从内容、形式、结构、包装材料上进行再创造。作为设计师,不光要了解产品,还要了解产品所传达出的信息,要把这些信息提炼出来进行新的组合搭配创造,使其产生具有独特个性气质的包装设计。
设计师面对开放的世界,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寻找包装产品个性化设计的灵感。珍贵的文化古迹、原始的非洲木雕、神秘的热带丛林、独特的部落遗风等,都是进行个性化包装设计,展示风格和个性的灵感来源。科技的发展开阔了现代人的视野,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人们能够迅速准确地捕捉以往不能了解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以及许多未知世界中的各种要素,使我们能够超越自我,在科学与艺术的殿堂中自由地发挥创造潜能。对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展现独特的个性风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各种商品都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设计师必须把它们鲜明、直观、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便于消费者识别与选购。设计师可以通过包装外形、商标名称、象征图案、设计款式、模式与个性等要素来实现这些效果。包装设计是社会生活的“表层文化”,包装对现代文化生活由繁及简、言简意赅的透彻表现是时代特征的一个窗口。提及风靡全球的美国“CocaCola”饮料,大家都彼此心领神会,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饮料或包装的范畴,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象征。
我国四川的一些腌制品包装,采用了富于中国个性的竹制品作为其包装的原始材料,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符合民族审美意识,极具现代特征。而用陶罐包装的传统绍兴酒,则秉承了我国5000年悠久陶土文化的精髓,予人以纯朴、浑厚的特殊感受。这些包装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紧跟现代包装意识,无疑起到了既促销商品,又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是极富生命力的个性化包装形式和材料。由此可见,商品包装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民族个性,直接决定了商品的生存。
个性化的时代、个性化的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充斥张扬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细节,产品包装自然也不例外,设计者将会面对更多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基于对个体的关注,积极探索设计的新思路,不断提升设计的应变能力,更加主动地了解消费个体,从而使得彼此了解、相互信赖的关系得以重新确立。在这一前提下,个性化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 1990
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 篇5
现有传统相机市场为少数大厂家所占领,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品牌效应,但很遗憾的是在此却很少看到中国自己的影子。而数码相机作为一个新型产品,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因此成为国内厂家要和这些大的传统相机厂家分一杯羹的最后赌注。上到国家政策,下到一些小厂措施,都积极备战。当然那些大厂家也不甘示弱,也在做着努力。可以预见,对这块领土的争夺战将十分激烈。纵观商海浪潮——神话永远有,但神话不是永久存在。市场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充满着令神话覆灭的危机,但也不乏创造神话的机遇。面对这场充满看不见硝烟的中国数码相机保卫战,为企业服务的背后将有着更大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想来让人激动和兴奋。
二、现阶段市场状况分析
报纸、电视、杂志、万维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关数码产品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显然对数码相机这块大蛋糕的争夺之战已经开始了。
新款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相机的新事物;三是数码相机有着其前瞻性、时尚性特点;四是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最新的科技技术。
基于此,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数码相机,后起厂家若想赶超传统厂家,很显然在技术上是很难有太大作为。只有在找寻现有市场盲点的同时创造市场。竞争重点也就放在产品外观创新、服务、人性化设计、时尚把握、市场群定位上了,以此祈求可以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与数码相机形象匹配的产品市场形象——时尚、前卫、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三、市场调查
以此为出发点,我对传统相机和现有市场上的数码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及相应设计取向:
1、总趋势
传统相机在光学上的技术优势,成像上的效果,数码相机在短时间还无法对其实现替代,特别是对于专业选手,更是不可能。因此数码相机在设计考虑时,目前应着重与非专业选手的需求。
2、造型上
传统相机造型是以机械美、科技美为主要诉求卖点,在这些方面已达到极至。美的很,也十分具有诱惑力。因此数码相机造型在现阶段设计上就应避开这些,在吸取其这方面优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时尚、前卫及人性化等方面,况且这些也是与时代特征——科技以人为本、感性营销策略等相一致的。就像美国航空把诉求点放在高科技上,获得成功。而法国则把诉求点放在服务上,同样在世界上也不甘落后。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要获得成功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必须的。
3、产品功能上
在产品功能设置上,传统相机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可谓功能全面,因此造成了其复杂——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或许专业选手就是喜欢它的复杂,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勉为其难了。面对一款高档相机,也只有望而兴叹。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尴尬,面对一款光学相机却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机的诞生就是一种弥补市场的措施,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数码相机。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数码相机设计应该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够抓住最大群体的非专业用户,其成功就不得了了。毕竟专业用户又有多少,况且他们似乎对数码相机还不屑一顾的。
4、色彩上
传统相机由于是以机械美和科技美为主要诉求点,在色彩上主要是以银色和灰色为主要基调,可谓是色彩单一,面对其主要诉求点,其稳健、持续的作风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必需的。它也因此赢得了专业用户的由衷爱戴。但面对今天这个追求时尚、个性、多样化的后工业时代,由于其的市场定位,也势必会失去一大批非专业用户,为做出弥补,它们也推出了所谓的傻瓜相机,但事实上傻瓜相机只不过是一种简化版。事实上,他们也不敢随便就改变这一诉求点,要不它的麻烦就大了。这也就为数码相机暂时留下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它还没成熟,还没形成自己固定的市场角色。这一角色会是如何样子?通过与传统相机相比较,可以预见它应该是时尚、前卫、新潮、高科技、人性化的、面对最大消费群的大众时尚用品而绝对要区别传统相机的,在色彩上也就必然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了。
5、材料使用上
传统相机在此方面很少考虑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特有魅力。实际上,设计上对同一产品进行不同材料的使用是设计成功的一条非常有效的和节约成本的手段之一。像苹果电脑,相同的品牌、技术、类似的造型元素,仅仅以半透明的材料为机壳,就创造了世纪末的一个神话,形成一种潮流——g4流行风。苹果电脑厂家也因此摆脱困境,走向新的辉煌。我觉得,在面对产品开发阶段,不带任何“成见的设计”,不带任何“成见的评判”,将会使企业走向最可能成功的道路。创新之路绝非一条,没有一条企业也一定走不太远。因此,作为全新的数码相机在创新方面所应考虑得也就很多很多了,而材料方面也是绝不可以放松的因素。
6、产品精神、文化等高级功能
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复杂的问题(1)、产品、企业方面
细细想来,在众多成功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都传达给人每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深的东西,我们专业称为精神、文化价值或精神、文化功能,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家东西看上去很美,这件东西给人感觉很舒服或很好诸如此类明显的表现。另外有许多不明晰的表现也同样具有此类含义,如某些人在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身份或它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喜好。此时商品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件商品了,它已经被赋予了人格化的价值,被人化了。其价值也就不能简单的以其实际的物质价值为标准了。也就像上海有些五星级的大酒店,一瓶两三万元人民币的酒,开瓶费最高达7200人民币。也因此引出“一天开出一辆桑塔纳”的戏言。可见五星级酒店所包容的一系列商品种类,实实在在的已经是一种象征和寓意,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价值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样作为商品类型之一的相机,传统相机做的是专业用户,其精神文化价值就在于一个专业形象。例如sony所带给人们的是最先进的和最好的最优的等一系列与好相关的形象概念。靠的是它企业一流的科技,第一时间的创新——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国内好像还没有哪个企业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了(当然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使自己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是一个企业实现腾飞,摆脱别人阴影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实现高效率高利润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这些,靠某个部门某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具有把人团结起来,使之产生很高热情,产生想干点事的强烈欲望,能够产生良好的创新,这当然就是每一个企业都追求的境界了。
(2)、人的方面
从人发展需求的规律来看,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科技越发展,人类距离自然也就越远”。也就是说人类存在规律同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能再画等号的——尽管人类有其自然性(原始动物性)的一面。
a、社会经济
就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次提升的。当社会生产力达到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境界后,人们就会对消费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包含除实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甚至于民族宗教的更多功能(价值)。
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之初,当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涌向市场时,大多数人是欢呼雀跃的——尽管那些产品是粗造滥制和丑陋不堪的,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就是最好的了。
二战后40~50年代的欧洲经济落后,物质同样匮乏。人们生产最迫切要求是满足人们生命需求。因此产品以简洁、实用、耐用为最高原则,很少有人去关心其它方面的东西。
在经过60~70年代发展的后,很多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于是在人们深层埋藏着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欲求便被提升了起来。也因而80~90年代至今时代对人性化的关注提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形成人性化设计、科技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特征。这很显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中国达到这一阶段也不过在90年中期,才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国正为赶上这班末班车而努力着。那作为生存在这一大环境下的生产企业还有何理由不跟上来。因此产品具备精神、文化等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人类社会
上面我们提到,人是一种超越其自身原始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生命形式。因此人类除具有和动物一样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容。试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或许这也就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吧。这种需求从低到高主要分五个层次:
首先:生理需求
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属首要、必要条件。
其次:安全需求
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很自然就要求生存的没有危险,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障,这还基本属生存需求的进一步延伸。
次之:社会需求
最主要的内容是归属和爱情方面的要求。人类数群居动物中最高形式了,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一点自己的朋友、失业、爱情、或其它的他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的氛围,在这里他可以找到一些快乐和愉悦。
再次:尊重需求
也就是自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
属最高需求了,即人的价值有可以实现的机会和有可以实现的条件和能够实现并可以得到承认。像那些在拥有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富贵人,他们所追求的或许也就是能够实现自价值并得到承认了。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有着更简单明了地说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这些抽象的理论也许显得有些空洞,但它毕竟是科学,而现实社会也就是与之相一致的存在着发展着,并一步步验证着它的正确性。这已经不再是纯学术上的理论了,已经为众多企业奉为经典而坚决执行着它。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海尔、苹果电脑、tcl手机等——归纳为简单语言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的策略性设计”思想——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虽然人类各种高级需求的满足不一定完全通过设计物来实现,但作为人类接触面最大的商品,可以说是时时处处都伴随着人们。它无疑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载体——人类情感的物化物。人们往往在自己购买的产品后寄托它于自己的各种情感,赋予它更多以物质价值所无法衡量的价值内涵。很显然,在我们进行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实行并行工程,在认真研究消费群可能的高级需求后,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阶段就赋予消费群可能要赋予的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内容的话,使产品在被消费群见到的第一时间就深深地打动他。相信这也是消费者要在产品上寻找的除实用功能之外的东西。因此,可见使产品具有精神、文化、情感等价值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和策略性设计决不是几个设计师的心血来潮,它有着自己的渊源。
(3)、技术方面
可以说,技术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但技术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为人类做出贡献、服务必须有一个媒介作为它的物化载体,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各种机器设备了。这就很自然产生了一种关系问题——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一提到关系问题,相信是每一个人都很头痛的事——因为不管你是那种角色,都要每天面对各种关系,去处理和协调它,很麻烦的。同样面对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一直在做着努力,试图解决它协调好它。在事实与愿望之间中有哪一点差距。到现在这一关系该如何解决,仍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设计界也因此诞生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派别、未来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来各自解读着这一关系。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他们又不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从时代的背景和未来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探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为我们今天解决这一关系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这一关系,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一基础上对机器分类对待,那些人们随身携带的,非随身携带的;使用频繁的,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术为支持的系统平台终端产品,低技术产品;——这样一直分下去,相信每一个厂家都会找到自己的产品在为人类服务的众多产品中的准确定位,也会相应的找到解决自己产品与人的相应关系的良好方法。
拿我们的数码相机为例来分析技术、机器(数码相机)、人的关系。首先是以电脑和网络中心的技术群的诞生、发展、成熟、普及是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它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创新浪潮。而数码相机的诞生就是一切改变后的必然产物,是适用于新技术、新时代、新环境、新人类的全新概念的新生事物。很显然厂家在开发与设计时就应赋予它全新概念。
其次考虑这一新产品在适用于人时的最好形式,它包含设计理念确立(与人的关系)、产品设计管理运作,及在此基础下的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材质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营销战略制定、产品广告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运营、售后甚至与回收等透明机制,以可以有效检验在产品最初阶段设计阶段的一系列考虑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修改,以达到最好解决数码相机服务与人的目的。这也是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些,产品也就必然要求具有精神与文化等高级的价值内容。也只有这样,产品才会很好的达到实现高利润的目的。
7、自由飞翔
现阶段各厂家生产的数码相机大多还没能脱出传统相机的阴影,还在沿着传统相机的路在前进。它所遵循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传统相机的——业界对传统相机的认可形式。
上面我们也略微提到——数码相机是新时代发展的新事物,虽然它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相机的必要,但它似乎也没必要完全再沿着传统相机的路走下去。它应该具备更多与新时代相一致的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要不哪来的创新和前瞻性!又怎样体现它的新?有少量企业已作了一定尝试——北京数码节,几款全新造型的数码相机,基本上找不到传统相机的影子——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色彩、另类材质、全新造型却取得了轰动效应。其实这就是新时代新人类所期盼的——“他们希望在产品上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靠——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企业老板前瞻性的决策与果断,靠的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与不安于现状,靠的就是对时代对人的真切关注,靠的就是她可以用属于自己的形式自由飞翔!
四、产品设计
鉴于传统相机的种种优点、特点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场盲点——忽视了大量非专业用户;鉴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尴尬角色——没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鉴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资源特别是技术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垄断局面,一切变得越来越透明,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企业最有效竞争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对人类创造力、创新速度和企业决策者胆识等智利因素的竞争了;鉴于大时代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张扬及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设计产品如果还沿着别人的路走,而不能够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从而引导市场,那我们将很难有走很远的机会,更不用说创造神话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是tcl的品牌,我们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市场存在巨大未开发领域,相信我们只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任何的可能,大胆创新,我们将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保卫战,我们将很可能成为这一新事物的市场引导者和领头羊——神话的缔造者!
总结以上种种,对数码相机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方向是简洁、美观、亲和、时尚、前卫,同时是易操作的,易用和个性化的。
第一、造型上
这一点我们暂且称为形,应该说它是产品与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色彩是另一因素。它们属第一感性因素,同技术、结构、机能相比它们有着更大的可变可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1、个性化设计
在造型上我们有可能根据不同市场群、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民俗习惯等差异性,做出相应调节。面对特别要求的用户,似乎也可以开展定制业务,以手板制品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应该没有问题的。这样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开业界之先河,也会大大促进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速度。当然,收费要相应的大大提高。
2、模块化设计
为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在设计时把设计元素做模块化处理,做到一件多用,各件互用。这样做也会有效控制成本,增强产品的连续性和保持产品风格的相对稳定性。
3、人性化设计
适应广大的非专业用户需求——简洁、美观、在视觉、心理上都给人亲切、易用的平民感觉,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每一个消费者的可心伙伴。
第二、色彩上
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应该说这也是我一位一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的常言了,同样也是一名工业设计者最大的愿望之一。
第三、材质上
产品在材质上的设计变化,会有效提升产品的视觉美感和手感,对塑造产品的时尚感、前卫感、人性化、个性化等因素的力量也是绝不亚于造型和色彩的。举例来说,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黄色、灰色,难道没人喜欢磨沙感,、细腻感、木质感等吗?可见它们同那些造型上的方圆、长短、胖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都是很值得去认真来研究的必要内容。
对以上这些运用的熟练、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成熟的标准;对这些运用的成熟程度也是衡量一件产品是否具备深厚内涵的标准之一。这些似乎也是工业设计师解决技术与人之间矛盾,平衡技术与人关系,使技术人化的最重要的可用因素了。这也应该是工业设计使产品具备“态”的必要因素了,同“形”她二者共同构成“形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
第四、技术、结构、机能等
相对于前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应该属理性或隐性内容了。它们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的优劣。相信没有哪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要求拆开了去看结构、机能,有的也只有操作一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了。由此可见,如果在技术、结构等隐性因素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自己的产品想在大量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靠哪些因素?很显然只有在第一感性因素方面先做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设计开发阶段做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工作了。当然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跟上的。
第五、营销
就是在产品销售中,包括产品包装、广告内容、宣传策略等都要和第一阶段产品的设计理念相一致,并尽可能的强化它、贯彻它。其实这里做的事也是营销中的最高境界——销售自己的产品文化、企业理念。可想而知一旦做到,那些购买产品的自然是接受产品文化、理念的,试想一个已经接受了你的文化和理念的人,他还能做哪些?
五、结束语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 篇6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
樊德喜 罗 静
一个民族的造物“精神”即设计的文化态度是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关键。 中国设计与世界积极同构的过程中,“消费”是另一个应该关注的关键词语,只有“消费” 设计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病诟。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走向民生,为民众服务,还要努力提高设计创意,能站在世界设计潮流的前沿,用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去阐释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建构后世博时代的设计场域。
后世博 中国制造 文化身份 中国风格
引言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是一场有关设计的视觉盛宴,同时世博会把中国设计纳入了国际视野,国际设计界开始期待中国设计用自身文化来解释和表达历史与未来的世博会让世人瞩目。以此为契机来探讨中国当代设计虽然有不妥之处,但就中国设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风格”,开启“后世博”设计之门想必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应该走向何方?应该以怎样的文化心态去面对全球语境下的现代设计?又该以怎样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未来的现代设计?本文将对此方面的内容予以初步探讨。
一、文化身份的自我觉醒
当下中国现代设计在文化取向上可以说缺乏胜过西方的心里意识,西方文化中心论在大肆扩张的同时,中国文化引力似乎在自我消解、隐退。现代设计始终在西方的审视中自我怀疑,终归不能走出“自我”与“他者”的二元评价模式中,这就是导致“中国制造”的内因。
一个民族的造物“精神”即设计的文化态度是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关键。 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话来说,“塑造个人神话的史述就是在制造等级,制造符号暴力。”①中国古代的青铜造物,从酒器到编钟、从铜鼎到越剑,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符号,盛唐的古乐是吹向世界的文明之声,是对自我文化身份的确认与肯定!是一种包容其他民族的视野!设计并不能固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设计作品的文化印记应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综合特征,是一种源于中国人内心的大气和文化现象。强调设计自身的文化身份,并不是简单的“中国化”或是“汉化”,我们要摒弃狭隘的民族概念,放眼世界,吸纳世界文化之精华,把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有容乃大,用“大民族”、“后现代”的概念来看待中国设计的文化价值。当前,我们正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的文化进行着不断的、密不可分的相互交流,“甚至当最边缘的文化也称为一种更为广泛的多元文化世界的一员时,所有文化也就都被授予了运用其他文化的价值和传统,来批判性地考察自身文化实践的权利”。②这就是说,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取得不在于民族表面的物质躯体,而是一个民族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那么,对于后世博时代的中国现代设计来说,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现代设计的当务之急。当然,这种文化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它存在于当下设计作品之中,而且是自在延续发展的精神概念,它与整个中华汉文化的发展有关,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神有关,它不仅仅反应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中,而且也反过来决定设计的文化品味,支撑着设计作品的时空高度,弥补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对文化的冷漠。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中的文化殖民主义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要把握好文化输出中的“精品意识”、“国际化意识”与“话语优先意识”。 在创意过程中要有独立意识与超前意识。
二、消费模式下的全球化语境
“设计”一词仅从概念上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分工或行为, 很难找到其相应的文化语境,在2008年11月1日有 《装饰》 杂志主办的《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研讨会上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对“设计”概念进行了新的理解,他认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都会孕育出不同的设计,也会有对设计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关于设计的用语和术语。但是,这些不同的术语都可以在一些基本层面上互相解读, 这个层面就是‘设计文化’。 只有在这样的跨文化语境中,关于设计的种种术语才有被理解和沟通的可能。 ”③随着信息交流的加速,“和而不同”的文化方式日渐重要,而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重要标志是被全球民众所接纳、认可,全球化语境是中国当代设计面临的客观环境,中国设计师不仅要积极参与现代设计的全球化的话语建构,而且应对中国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中国设计与世界积极同构的过程中,“消费” 是另一个应该关注的关键词语,只有“消费设计”才能认同中国设计。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以消费外来文化为时尚,美国电影、巴黎时装、瑞士家具、日本电器都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尚话题,在消费模式中,中国设计始终没有走出国人的阴影,没有被世界所认同。设计消费应该从大众文化走向精英文化,反过来为大众服务,以消费的方式来关注人类,为民生设计,在消费的过程中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在宜家家具的设计中,消费始终是设计师关注的核心环节,从百姓消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细节,在追求质量与功能的同时也不会忘了“物美价廉”的民众要求,“现代商业活动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人们用消费活动来投票,无论贫富,投出的这一票是等值的。 ”④民众生活消费如何参与影响设计发展,这恐怕是以往设计师所忽略的,也是中国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消费的结果是对设计的最公平的评价,设计师是否在设计的同时考虑了生态的环保设计,是否关注了包括智障在内的残疾人的设计消费,这些在本届世博会的所有设计中都开始被关注,也是中国后世博时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设计走向国际化的起点。
当设计一旦进入消费领域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基于全球文化语境的设计产品,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自主地进行选择,消费过程不会在乎设计作品的文化语境,产品在设计消费过程中不会处于“失语”状态,人们对设计作品的文化解读是无国界的,设计语言方式是国际化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全球化语境的设计消费,才会产生好的中国现代设计。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风格”的嬗变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走向民生,为民众服务,还要努力提高设计创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仅靠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不能赢得国际设计界的重视,王受之先生在他的研究中谈到:“尽管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家电制造与出口大国,家具制造与出口,服装制造与出口,玩具制造与出口大国,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电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服装设计大师,玩具设计大师。 全球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却几乎不见Designed in China。 由于中国制造缺乏自己的设计与品牌,中国的制造业在近年来频频被西方发达国家以‘反倾销’的理由给予制裁。 ”⑤当一个国家的设计与这个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设计强国是多么的重要! 巴黎的服装,瑞士的家具,日本的电器,人们一谈到这些并不是所谓崇洋,而是这些国家已经把设计的意识烙进了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使用者,让人无法与这个国家分开,设计风格进入国家的文化领域,从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力”。
如果说“中国制造”是现代中国设计的病鋶,倒不如说“中国制造”为中国设计开辟了前进的大道,为“中国风格”的创立建立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虽然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中国设计界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思考中国设计到底该走向何方,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如“拿来主义”来得快捷和实惠,比如国内一些有名的标志性建筑都是由国外设计师设计完成,无论是争论不休的国家大剧院、鸟巢,还是上海世贸大厦、广州歌剧院,都在创意设计上为之一亮,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对前卫设计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填补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与文化之间的错位。 当然,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在文化自我觉醒的基础上加强主体意识的建构,强调“中国设计”走向“中国风格”要依靠本土设计师的努力,广泛深入研究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地将中国现代设计融入全球化语境之中,把“中国风格”演变成为国际化的“五线谱”。
导入国际化语言的中国现代设计,具有“中国风格”并不是其成功的象征,同时,还需要优先考虑设计的价值观,设计不仅仅是“以人为本”,更需要“天人合一”主导思想。 近年来,中国设计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设计资源的再生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例如国内某些包装为追求视觉上的奢华,不惜重金利用昂贵材料,根本不考虑包装与产品的“宾主”关系,所以,目前中国也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包装资源浪费大国;还有一些大型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建筑的长久性,随着一声声轰鸣的爆破声才引起人们的惊醒,倒下去的又是一栋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设计“畸形儿”。 设计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更多地要思考设计与环境的协调性,仅仅为人设计的价值观不再被推崇,绿色设计被广泛关注:包装是否更多地注重它的再生利用与可降解性;平面广告不要过多地成为现代城市的视觉污染源;建筑、民居是否要多思考它的长久性,总之,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为人”的利益之后,要用一种“宇宙”的价值观来重新审视中国设计的未来。
结语
“后世博时代”是中国设计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有能力能把本土视觉图像升华为国际化视觉语言的设计师,让本土文化成为设计师引以为豪的设计源泉,能站在世界设计潮流的前沿,用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去阐释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建构后世博时代的设计场域。中国设计的未来是在摆脱“中国制造”压力下的强大的设计创意爆发力的表现,正真把设计作为一种国家财富来进行国际贸易交换,那么,好的设计才会找到属于它的价值存在——设计消费。
注释:
①设计史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②行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设计史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③袁熙旸.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设计史研究.设计与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第104页。
④装饰,2008年12期,第61页.
⑤方晓风.民生设计刍议[J].装饰,2008年10期第14页。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 篇7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 经济全球一体化, 网络时代个性化和数字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20世纪末,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 促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 也充实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 让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进入21世纪, 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引发了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时空观念等。在科技和人们思想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 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质的改变, 多元化和综合化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蜕变于传统模式, 其更宽泛的设计内涵和更广泛的展示语言表现形式有待于我们研讨和把握。
2. 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2.1 人类信息传播革命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 不断拓展视觉设计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 并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脱离不了媒介, 而媒介形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随着媒介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交互的设计新领域。
信息传播革命是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结果, 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内容。自从人类诞生以来, 人类社会至少已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 是通过声音和信号这种媒介形态来代表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意义。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书面文字传播的诞生, 使信息传播获得了更多的稳定性, 人们用笔和色彩这种媒介形态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 报纸、书籍和杂志等印刷品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 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速、范围空前广泛, 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 人类进入到了以模拟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这一次的变革, 产生了新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影视动画设计, 同时也促成了印刷媒介的发展。
2.2 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数字化革命是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 即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这对艺术设计领域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视觉传达设计以其极具视觉刺激、极具动感、极富个性化的色彩视觉图像, 快速而多变地传递各类信息, 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它将会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 视觉传达设计已逐渐变为现代信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播者”。[1]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社会加快了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步伐, 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传统媒介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 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发展到三维和四维形式, 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21世纪,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 已经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 并开始影响和改变我们已存在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种数码新技术所引发的新的艺术形式变化, 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意义深远,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视觉设计的面貌, 开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纪元。
3.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方式、设计过程到设计领域的新变化。“从艺术发展历程看, 艺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和进步都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而今互联网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 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传统的传媒方式是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与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相比较, 感官传达功能比较单一, 传播领域受到局限, 而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 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他事物。所以, 为了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 就需要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数码时代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理念、制作手段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设计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以往简单、落后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逐步被先进的新兴媒介以及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所取代。相比于传统视觉设计而言, 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引起了新一轮的蜕变。
3.1 思维方式的转变。
数码设计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趋势。“在科学技术和艺术观念飞速发展时代, 社会要艺术家站在技术时代的前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也是石涛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的延伸, 只有深深地介入当代高技术化社会才能创造出代表这一时代的艺术品”。[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艺术表现形式趋向于综合, 对设计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伴随着娱乐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和数码新媒体交流的普及, 人们开始对互动多媒体、影像艺术和视听交流方式进行探索, 更多的人则沉迷于虚拟空间当中寻找和塑造自我理想的角色和形象, 这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必然带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即从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的表达, 发展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形态语言。21世纪的今天, 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 数码技术广泛应用, 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 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并带来了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2 视觉样式的变革。
在数码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展现方式的视觉设计样式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新媒介视觉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印刷品设计的静态版式与影视设计的动画设计而发展起来的新的视觉样式。同时,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 是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的, 设计样式无论在何种媒介形式上都会体现出这种特征。而在当今数码时代, 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几种媒介, 发展到今天综合化、多元化的媒体时代, 视觉语言也从“静态”延伸扩展到了“动态”, 从平面走向了“三维”乃至“四维”的空间。新媒介的迅速发展, 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的媒介和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实现的新的设计创作领域, 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技术时代的蜕变与革新。
4. 数码时代要求多元化、综合性的视觉传达设计
“多元化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助跑器———多元化是艺术, 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碰撞中沟通包融, 在借鉴中吸收整合的必然”。[4]由于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 造成视觉传达手段上的丰富多样, 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造成视觉传达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同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人们开始受到多元化需求的冲击, 国际性、区域性、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成为了一种趋势潮流, 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 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 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发布信息、传播信息, 这种以媒介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同时, 传播对象也具有社会广泛性, 因此造成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4.1 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理论与实践涉及市场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美学等诸多学科, 设计语言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的局限和范围, 它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广告、包装、标志、印刷、摄影、展示、电子灯箱、电视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的设计。同时, 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也是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 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 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 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4.2 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特色。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的数字信息形象的传播中, 视觉传达设计与其它设计类型将要互相融合, 设计将成为一个广泛合作的活动”。[5]视觉设计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 具有与绘画、书法等相交叉的超学科特征, 与雕塑、工业造型等相联系的超平面特征, 与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超视觉特征, 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 计算机技术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要素之一, 计算机的运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使得各学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 并促进了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朝交叉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 使视觉传达设计同哲学、心理学、美学、市场学、经济学、技术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 走向系统化与综合化。
5. 结语
21世纪充满希望和挑战, 数字化艺术作为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 有赖于数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基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寻求最佳的展示方式上产生了新一轮的蜕变, 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 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为设计师营造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 在设计领域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同时, 也意味着该领域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元化难免陷入大杂烩, 缺乏学科特色, 重技术轻艺术, 依赖数码技术中媒介形态语言的运用而缺乏艺术思想内涵的传达。所以, 只有紧跟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实现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与新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播领域。当然这有赖于我们对新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很好把握。
参考文献
[1]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J].艺术百家, 2005, (3) , (总83) :106-109.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45.
[3]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体艺术[J].美术观察, 2001.10:68.
[4]吴伟.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J].艺术百家, 2003, (3) , (总73) :90.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 篇8
一、交互设计的特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交互设计的特性也开始在这种背景下变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这种交互设计的形式是以往传统设计形式而无法实现的。其特性具体表现为两点:1.在语境和文化的基础上开展, 有相当部分的交互设计作品都是结合受众们所具有的目的来加以设计, 但是对于多种不同的国家、文化以及教育的程度而言, 其中所包含的差异性都非常大。因为交互设计具体是针对人类的行为加以关注, 因为其行为方面很难获得外观方面的观察及理解。如今交互设计的产品都是以促进人类间的沟通来作为其主要的使用目的, 属于人与人之间智能化的关系产品。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 交互设计直接成为和家居设计相类似的艺术形式, 但是其在真正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缺乏相应的严谨性, 而交互设计师本身则可以直接结合特定的技术环境以及特定的时间来解决相应的问题;2.在时间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 交互设计通常都是根据工作经验总结而出的方式来进行, 不过此类方法并不绝对, 一般会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变现出极为不同的发展趋势。交互设计主要以用户为设计中心,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质, 甚至是有害的, 所以以此来推出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交互设计在时间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现实问题加以解决, 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坚持将促进人类交流作为交互设计的目标, 因此就要求设计师们必须结合时间和经验来设计出真正适合项目目标的方案。
二、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形成艺术表达的因素分析
(一) 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本身的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在平面设计当中较为特殊, 主要是由于艺术设计本身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不但存在对现实的认识, 并且也具备相应的情感态度, 而正是这种情感态度促使创作主体形成对其所作出的反应及表现的一种情感认知。在艺术的范畴当中, 理性认识和哲学具有明显的区别, 并且艺术情感通常都是审美情感的有效表达。所以, 从艺术的角度而言, 理性认识其实就是创作主客体对自身的审美进行统一, 以此来进行相应的审美选择和评价, 最终表现出更为形象、感性以及直观的理性化内容。最后, 理性认识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模糊性, 比如在一些设计作品当中, 多数内容都可意会而无法言传, 因此促使其具备无与伦比的魅力及感染力。
(二) 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艺术表达的动机分析
也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表现的欲望, 因为通常艺术活动的开展都是用于补充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 因此很容易获得来自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单纯地从交互设计层面而言, 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源自于设计者本身, 并且设计者们的情感表达都由于一直表现的欲望所影响, 从而形成一种极为强烈的感受及情感。不过, 当此类的情感在设计者心中感到压抑时, 将直接形成一种艺术设计的行为动机, 并且最终形成设计者的一种自我表现和现实需求。在交互设计的开展过程当中, 设计者们也并不是肆意地进行, 通常创作的动机都源自于内心的一股冲动, 而这都是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真实审美需求。
(三) 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机制
设计者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 通常都是受到相应具有美感事物的刺激使然, 这些事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性, 能够充分唤起设计者本身的情感。同时设计者本身以审美眼光来观察事物时, 也将以此被激发出相应的灵感, 并最终形成一种最为原始的冲动。然后是一种内觉体验, 设计者本身的情感迸发后, 在设计过程中很难将最原始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而内觉体验就属于一种情感的理性处理, 能够促使情感的外化, 最终生成真正的审美情感。
三、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艺术情感的表达
(一) 设计过程中的情感积累
设计人员通过实际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理解, 同时设计者本身在审美理念的指导之下, 都必须严格按照某种艺术的格局来进行, 也即是直接在设计者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形象。在当下交互设计的发展时代下, 平面设计当中最主要的环境就是对艺术进行理解的全过程。这不但要求设计者本身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情感, 同时还促使设计人员应当携带充分的情感来参与工作。特别是在当今交互设计的背景下, 更应当真正构建出全新的设计理念, 促使其在开展艺术设计时, 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
设计者的情感积累可以直接通过调查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因为相关的设计数据, 不但能够帮助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设计者本身的职业修养。设计的目标是一种极为模糊的概念, 因此设计者在开展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 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 而设计者本身在设计时只需不断地向着自身的目标前进和发展, 最终将提升其对于艺术美的感受。
(二) 通过创意进行情感的投入
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创意非常重要, 通常是设计者本身情感乃至灵感大爆发的重要阶段。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必须要学会“移情”, 这样才能帮助其真正实现情感方面的投入, 而设计者本身如果想要实现情感设计的目的, 就必须要通过多个方面来实现对移情的分析及了解, 这样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平面设计受到情感转移的影响作用。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也可以直接通过一些比喻以及夸张的方式来实现移情的过程, 最好借助功能方面的因素可直接加快情感的有效投入, 因为功能本身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属性, 设计者在其中所感受到的直观感受很容易直接引发情感方面的投入。所以设计人员应当尽可能地找出能够和自身主观情感产生共鸣的设计, 这样才能促使设计的目标及主题更加的明确和清晰, 最终设计人员也借助此情感真正打造出最为优秀的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 平面设计是将生活和艺术相互连接的桥梁, 而交互设计则在平面设计当中真正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当今交互设计背景下, 就要求平面设计者必须要充分地将自身的情感和设计的因素联系起来, 以此来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才能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婕.交互设计时代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架构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17) .
[2]柴智.数字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艺术符号学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 2011 (5) .
关注民生:设计的时代命题 篇9
在四川地震灾区,我们看到了设计和志愿者通过将当地纯朴的民间传统刺绣工艺与当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性地以茶树叶形图案的绣品帮助当地人们提高经济收入、培养积极乐观精神的例证,这生动地表明了设计对民生的价值与作用,也彰显出设计师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注民生,是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对设计提出的一个时代命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伦理目标是一种“幸福”。如果设计师的工作是对广大民众的今天及未来都承担起一种庄严的责任,让广大民众的生活真正在设计艺术中变得健康、充实、美好起来,那么“关注民生”这一命题将成为设计师的“幸福”之源,设计的价值所在。
一、“以民为本”是设计关注民生的价值理念
民生,指“国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孙中山先生曾经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当代社会,民生之本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因此,设计对民生的关注视角,不仅包括改善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也包括提升民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而不论是民众的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都切实关系到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对设计来说,关注民生绝不只是一个意识问题,更是一个践行问题,惟有树立起“以民为本”的理念,以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关心民之所需,解决民之所求,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对民生的关注。
在历史上,设计曾被王公贵族阶层的利已主义所控制,成为提供给少数人享用的服务,而未能施惠于普通民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设计也被指责喜与富人为伍,许多设计都是为富裕的人们制作的,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贫穷地区,既缺乏设计师的设计关怀,也鲜见设计师的设计产品,偶尔可见的一些设计,通常也只是市场渗透的结果,而不是因民众所需专门进行设计研究的成果。
但另一方面,现代主义设计在许多场合都表达着对民众的重视,对民生的关注。包豪斯创始人、20世纪重要的设计家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就提出“我的新建筑要给每个德国工人阶级家庭带来每天起码六小时日照”的宣言,将使普通民众享受到充足日照的细微关怀纳入设计之中;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也强调“设计为民”的使命,他说:“请各位不要再为取悦于公爵夫人而设计纺织品,你们应该为农村中的劳动者生产,应该生产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20世纪70年代设计师提出了“设计为人”的口号,将为大众提供实用及令人愉悦的设计品作为设计师更高的责任。在许多设计实例中,更可见到设计为解决民生问题所做的努力。20世纪中叶,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合作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效率很高的制砖机,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盖起了无数砖砌的房屋,改善了他们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日本设计师坂茂秉着对世界负责的信念,以低价又环保的纸筒作支架为卢旺达的难民们设计了救助帐篷,还为神户和土耳其地震后无家可归的人们建造了“纸管屋”。以上这些都说明,通过设计来造福民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如果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设计,那么设计者对于广大民众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态度会通过其作品转移到他人身上,因此,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传播设计时,设计的理想越高,设计的水准也会越高。关注民生,为民众的利益而设计可以说是设计的社会理想,这个设计理想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是一个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中国现代战略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时中国只有北京、台湾、上海、澳门、香港、天津、浙江、辽宁和江苏等9个地区达到发达或中等发达社会水平,广东、陕西、黑龙江等22个地区只达到初等发达社会水平,还有云南、贵州和西藏尚属于欠发达社会水平。因此,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依然是中国目前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除取决于政府之外,还有赖于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设计对有关民众利益的关注,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担当,就体现了一种使命感。
二、发动民众、取材民间是设计关注民生的实践途径
民生问题是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对民生的关注必定着眼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所需之中,民众的住房、收入、教育等生计问题当然地进入了设计的视野与领域,而解决民生问题的设计方案也一定要与民众的生活环境相融相合。如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通民众家庭出现了对灵活多变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为适应民众所需,设计师奥托·施泰德勒(Otto Steidle)采用系统设计概念和工业化的建造方法设计了慕尼黑根特街住宅,使居住空间具有最大的可变性和持续发展性,并创造了崭新的居住方式,影响深远。
由此可见,在关注民生的历史使命之中,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由民众的生计所需决定的,“设计为人”之“人”被清晰地界定为广大普通民众。因此,民众是设计关注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主体,民众的生活环境就成为设计关注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空间。发动主体,让民众不仅理解与认识设计,并积极参与与民生相关的设计活动,设计关注民生的行动就能获得动力;而取材民间,从民众的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惯中挖掘各种行之有效的设计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设计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在“绣出未来——与四川同行”的志愿活动中,设计师们就是从四川当地的民间刺绣文化传统中寻找到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契机,并通过沟通获得了当地民众对新型图案设计及市场推广活动的理解与支持,有了民众的积极参与,这一关注民生的设计项目取得了切实成果。
发动民众意味着设计在关注民生的行动中要具有组织民众的能力,使民众不仅成为设计活动的受惠者,而且成为其参与者与共建者。这种发动决不等同于行政指令,而是在设计想民众之想、解民众之忧的基础上对民众的宣传、引导与激发。设计可以通过唤起民众所拥有的技艺与智慧,引导他们投入到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与提升自己生活水平相关的设计实践之中,发挥现实的自觉的设计能量。如苏州西郊的镇湖镇是著名的刺绣之乡,刺绣工艺极具群众基础,为使刺绣成为当地百姓的生存手段之一,该地结合市场需求专门设计了双面绣、和服腰带等绣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日本等国,并组织了上万绣娘参与制作,规划了百余家绣庄以及为其配套的商铺参与经营。这不但使刺绣工艺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也使绣品的设计创新与变革成为一种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民众行为。
取材民间意味着设计在关注民生的实践中要具有发掘民间文化的能力。民间文化是由民众自己创造的并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的文化样式,其生存的土壤就是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它最贴近民众的生活,最能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特定环境中民众的生活状态会诞生特定的民间文化,而特定的民间文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民众的生活状态。取材民间的设计可以称之为“民俗设计”,它更多地专注于民众对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和价值,能把民众的欲望、梦想和情感转化为实质的设计内容与形式。因此,从民间文化中去了解民众的实情,去洞悉民众的潜力,去制作有效的设计方案,就不失为一条关注民生的好的途径。
装饰面料设计的时代特征 篇10
(一) 、装饰面料的含义
装饰面料的普遍含义是指室内装饰的面料。譬如:桌椅类的包括座椅垫、沙发布、沙发巾、靠垫、座椅面料、椅背巾、桌布、台布、餐桌垫等等;窗几类包括窗帘布、窗罩纱、门帘、遮光布帘、门帘、茶几布、茶几垫等等;床柜类包括床罩、床榻布、床帐、床帘、柜帘、屏风、吊风等等;此外, 还可包括火车和汽车等一切交通工具的座椅面料、各种舞台形式的帷幕和各种空间的软装面料等等。
(二) 、装饰面料的种类与特点
装饰面料可分为以下几种:棉纺织面料、丝纺织面料、毛纺织面料、化纤纺织面料和无孔化纤面料等等。棉纺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但是它的缩水性、变质性以及耐蚀性相对较差;丝纺织面料, 轻盈柔软、色彩娇艳, 具有吸水透气等优点, 但是容易打皱退色;毛纺织面料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 耐磨性和弹性较强, 但是其耐热性能较差, 容易缩水和起毛绒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纤纺织面料和无孔化纤面料层出不穷并且纷纷上市, 它们不但具有传统纺织面料的优良品质, 还具有色彩鲜艳、耐腐蚀性强等优点, 但是普遍表现透气性较差。
二、室内装饰面料的分类
室内设计的装饰面料设计表现掌握装饰面料的以下几个基本性能:
(一) 、沙发布面料使用于所有交通工具的座椅套、沙发套、座椅靠背套、坐椅布垫、沙发靠背巾、桌几饰面布罩以及所有各种家具装饰布等等。
(二) 、窗帘布面料经常使用的如纯棉和真丝以及涤、麻、腈纶等等。真丝和纯棉具有面料手感柔软好, 麻质面料具有很强的肌理感, 真丝面料天然蚕丝纺织, 其高雅、靓丽、雍容华贵, 给人以高贵华丽之感。
(三) 、窗纱由于它的特点具有半透明和遮光的功能, 它总是和窗帘布结合在一起使用, 使室内的光线柔和、香新可人。
(四) 、绒布面料柔软温和, 它经常使用于各种类型的沙发布面料和植绒窗帘布, 也能够适用于植绒沙发布, 礼品包装以及各种玩具面料。
三、装饰面料的作用
了解装饰面料的品种和规格, 掌握装饰面料的性能和用途, 对各种装饰面料的使用对象有一个比较精确的分析, 这样才能使充分发挥装饰面料在设计中充分发挥装巨大作用。装饰面料的作用可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装饰面料是装饰最根本的必要条件, 是其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装饰面料作用能够使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强烈的视觉上直接冲击, 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它能够在一定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地理位置之中表现出来, 体现出在某一个特定环境或一个特定的区域而产生的艺术审美感。同时达到了装饰面料设计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二) 、装饰面料的作用还在于它能够使整体的设计效果显示装饰面料作用能够使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强烈的视觉上直接冲击, 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
个性美。一方面它能够使设计对象有丰富的布局感, 另一面它能够对环境的色彩有一个和谐美感。装饰材料还能够以它独特风格使环境空间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氛围。
(三) 、装饰面料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装饰面料的类型和档次方面。
根据使用的环境的具体情况, 合理地使用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以及面料的纹理就会使装饰面料设计对象达到设计的目的, 从而使装饰面料在装饰设计中发挥出它的全部功能, 加大环境的审美力度。从而凸显出装饰面料的特色功能和作用。
四、装饰面料的选择
(一) 、装饰面料的选择必须要注意对其材质的选用。
能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审美反应并且得到视觉上的直接冲击的主要来源是取决于对装饰面料的材质的选择。因此材质的作用对于面料选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譬如, 白色调的选择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清新和净洁, 选择细腻的材质并且和以蓝色为主色调相配合能够映衬出一种特别美感的跳跃性的色彩情调。
(二) 、对于装饰面料各种类型选择必须和装饰环境的要求相适应。
装饰环境大多是指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由于人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装饰环境之中, 所以面料的选择应该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方便愉快的活动环境。一切空间环境的材料使用都应该以在地面以耐用的材质为主, 以提高装饰面料的经久耐用性能。在比较高级的装饰对象和场合之中应当选择装饰面料档次较高的材料。如在装饰面料的舒适度方面、耐磨性方面以及色彩和色泽的清晰度方面充分注意, 必须使装饰对象达到良好效果的最大化。
(三) 、对于装饰面料使用的功能选择必须和装饰对象的要求相统一。
在一般的条件下装饰面料并不是需要很高的要求, 但是, 对室内吊顶的要求仍然须要注意装饰对象与周围环境的要求相统一, 努力做到与装饰对象达到和谐统一。主要因为要考虑到吊顶的装饰面料设计对顶棚的审美要求和耐用的持久性。
五、装饰面料设计的时代特征
为了适应消费者的时代要求, 装饰面料的设计还要求达到高品位。因此, 符合时代特征的功能面料和时尚的高品位相结合是装饰面料设计的时代特征
(一) 、领悟时尚, 添加元素
领悟时尚, 就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脉络, 必须抓住当今的时尚元素, 设计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装饰面料。由于生长在不同的时代的人们, 他们在色彩的感应方面有着不同的感悟, 因此, 色彩的流行趋势能够和时尚相联系, 不全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一旦我们掌握了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的结合点, 我们就能领悟装饰面料的时尚元素, 从而抓住二十一世纪装饰面料流行色与信息时代之间关系, 从而把握装饰面料设计时代化和人性化。
(二) 、多样式的组合
多样式的组合是指各种不同的色彩通过艺术设计而组合于一起形成了更加具有特别的艺术特征的色调。他显示出来的装饰面料的品位具有超自然的艺术魅力, 它能够使装饰面料的无论在产品的结构上还是在色彩配备柔和润泽方面都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组合而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调色彩一旦实现在新的装饰面料上, 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喝彩, 实现了人们审美心理上的愉悦。
总结:综上所述, 装饰面料设计的发展势头一日千里。它体现了在新时代环境中人们审美观念的飞跃。装饰面料设计一定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只有将时代特征融入到装饰面料设计之中, 不断地与时俱进, 就能走在世界装饰面料设计的最前端而永葆青春。
摘要:当轻工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 它便融入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高速发展的科学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 同时也给装饰艺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审美理念。因此面料设计必须符合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符合我国国情, 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产品, 使我国装饰面料设计在国际竞争之中占据更大优势。
新意大利设计的2.0时代 篇11
在目前举办的“新意大利设计2.0”展览上,造型各异的珠宝首饰展现出意大利设计师独特的创造力。意大利首饰设计师们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宽泛,不仅有黄金、钻石等贵重材质,也有不锈钢、蕾丝,甚至树脂、糖果、橡胶等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令人耳目一新。
设计者的艺术构思显得非常前卫,比如,“中国眼”是一款首饰兼视觉矫正器,设计师希望它可以让佩戴者拥有明显的东方特征,并以一种“中国视角”来看世界“穿山甲”手镯,内部弹簧的巧妙设计,使它的每一个组件都能够随着整体的移动而移动。
设计师巴约奇·利哲(BaiocchiLoretta)的几何系列中,“环”是_款具有动态结构的戒指,由于技术与工业上的改进,使它可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而改变形状;项链“椭圆”采用防过敏的金属材质,总长约60厘米,配件在鲥艮不同长度的钢丝上滑动,构造出一个椭圆形的项链。
巴约奇·利哲认为,几何是可以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特别是椭圆形,充满活力,且结合运动、线性。设计师解释:“复杂、独立、易受伤害和柔软就像椭圆。该系列从结构和材料研究上都具有创新性,整个设计在柔软和坚硬之间体现出一种张力。”
“新意大利设计2.0”展览,由著名设计师安德烈·亚布兰齐(AndreaBranzi)负责策展,选送到京的参展作品,由策展人及米兰三年展博物馆馆长西尔瓦娜·安尼基亚里科(SilvanaAnnicchJarico)亲自遴选;代表不同生活态度的红酒杯、造型各异的珠宝,“智慧之塔”的可调节书架……精彩的作品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本次展览独特的呈现方式,也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300件精彩的作品,由旋转的寿司台循环往复,将西方设计与东方意境进行了巧妙的结合,让观众感到既好奇又亲切。
据悉,此次展览汇集了100位意大利设计师的300件作品,其中既有知名品牌的畅销产品,也有设计新人的样本模型。展品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珠宅前饰设计、设计研究、美食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当代设计的各个门类。展览展出的每一件展品均来自意大利当代最为杰出的设计师。
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长弗朗西斯科·普罗夫莫教授认为,“展览充分展示了意大利在建筑以及高品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中所体现的传统优势。希望来此参观的观众们,尤其是年轻观众,能够在这些优秀展晶的独特设计中找到灵感,并在自己的尝试中求得创新。”
数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推广 篇12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数码技术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巨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和三维建模软件的立体效果展示, 使得包装设计者无须制造各种实物模型就能把包装装潢的三维立体效果展示出来,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 借助计算机这种先进的工具, 许多用传统美术设计方法难以表现的设计思想和效果如今得以实现, 而且表现得更加形象和逼真。数码设计以计算机软件为条件, 并能以新媒体为后续载体进行多媒介传播, 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设计时间, 减少我们的设计成本.数字化包装设计的设计流程:利用计算机进行包装设计, 不管是图形图像处理还是文字编排, 其过程大部分将在计算机中完成, 从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看, 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 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立体效果制作→效果调整 (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应用) 。
(2) 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包装容器模型制作→三维贴图→效果调整 (平面设计软件与三维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 。
二、数据化的色彩
建立在 (NCD) 的色彩体系上的包装设计色彩
什么是 (NCD) ?NCD是“通过色彩探求心理”为课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它所建立的色彩体系, 在门赛尔色彩学原理的基础上将色彩的意义从形象上进一步系统化, 体系华, 数据化。用社会学, 图像学, 心理学的基础平台构建合适本土人文环境的系统, 即将“文化基因”重组, 重构就有普适意义的色彩形象系统。它主要包括色彩表现方法与市场的使用频率
三、色彩表现方法 (表色数据)
参考门赛尔值, 即色相, 明度, 彩度 (h, v/C) 同时结合有助于电脑显示器或扫描仪表示的色彩, 即RGB的色系数据值 (色光的三原色:R=红G=绿B=蓝) 。
市场的使用频率
根据研究所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 (1997-2000年) , 从精确的调查数据 (以1093种色彩为基础的体系) 整理出130种代表色。
根据使用建立在 (NCD) 的色彩体系上的包装设计色彩, 将大大提高我们在包装设计中颜色在使用 (特别是在印刷) 过程中造成的色彩误差.同时, 也能更好地提供准确的色彩参考值.
四、色彩管理
鲜艳逼真的色彩永远都是印刷从业者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将在显示器上看到的颜色准确在印刷机上表现出来, "色彩管理”这几个字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提及, 色彩管理的相关标准和实施方法已然成为现在各大研讨会的热门话题。怎样进行对于颜色管理的有效应用,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统一标准。
颜色科学就是指把任何一个颜色, 在经过测光测色后, 予以标准化和数字化。色彩管理的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基于桌面出版系统或图文设计系统的自动色彩管理, 即以软件的方式来进行设备的校准, 对不同的色彩空间进行特性比, 针对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颜色传递以取得最佳的色彩匹配。
五、数字化的包装设计
在设计策略上, 我们可以在产品的包装内安装一个集成电路板, 以便在打开包装或摇动包装时就能发出响声.此外, 还可以在包装设计上采用3D的立体视觉图像, 并可采用富有触感的包装材料或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包装造型, 以此增强产品的个性特征。
智能包装通常采用光电温敏、湿敏、气敏等功能包装材料复合而成。它可以显示包装空间的温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包装。四川好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颖的防伪包装薄膜。这种防伪包装膜的优点在于其无色透明, 对商品的包装袋、纸盒、铁盒、玻璃瓶上面的图案不会产生影响。在光照下, 能明显地显示出无法仿冒的激光全息图案和文字。如果将其用于商品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上, 就可以使得商品的整体防伪效果更力口理想。
六、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是当今一种流行的成像工艺, 从创作到输出, 所有的图像信息内容都以数码形式存在。确切地说, 这种现代的印刷工艺不仅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而且在环保的方面提供了安全的选择。
随着生产过程中数码技术的普遍使用, 创建一个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已经不是难事.工作流程自动化的设置可以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
七、小结
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设计方式也由原来的纯手工绘制延伸至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巨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和三维建模软件的立体效果展示, 使得包装设计者无须制造各种实物模型就能把包装装潢的三维立体效果展示出来,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 借助计算机这种先进的工具, 许多用传统美术设计方法难以表现的设计思想和效果如今得以实现, 而且表现得更加形象和逼真。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设计时间, 减少我们的设计成本.在这个数字化时代, 包装设计无处不体现着数字技术的科技之美。但是, 设计的关键在创意, 创意的关键在人, 在于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掌握熟练数字技术的人。只有人脑和“计算机”的结合, 手工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 才能创作出这个数字化时代最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
摘要:数字技术 (Digital Technology) 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 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 包括、图、文、声、像等, 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 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设计方式也由原来的纯手工绘制延伸至计算机辅助设计。
关键词:数字技术,色彩管理,数码印刷
参考文献
[1][美]马丽安.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平面设计的数码时代】推荐阅读:
平面设计的创新10-11
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09-06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设计10-24
平面设计尺度的把握05-28
曲线桥梁的平面设计06-10
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09-10
平面设计的多维思考09-22
平面设计的未来规划08-20
对平面设计的建议11-08
平面几何的设计技巧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