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杠教学

2024-06-25

单杠教学(精选9篇)

单杠教学 篇1

多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设备的好媒的坏, 运用对教, 对传统的教学提学效果影响很大。出挑战多媒体。教师技术体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新的技教教术, 学改, 把多媒体的种种优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点发挥到教利用多媒体学学中去,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在江西能力。一、对教材的有益补充

体南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育●教昌据, 学资源多媒体, 有效地拓展教学信息教学可以优化和不断, 最大整合课少朱限度地丰富教材教学内容。体育课教中过程中和学有自己, 对技术和动的学科特点, 在具体的教学作的阐述要非常的清楚, 非常明白, 否则学生会学得稀里运很大糊涂。的动。体育课中作不标准, 很多动作如翻转对身体影响将是、用腾空等都是瞬间完成的, 这种高难动

作, 很难在课堂上讲清楚, 学生也比较难看清楚。而借助视频、慢动作等演

示, 可通俗易懂, 学生将非常明白, 师生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体育运动后的生理反应, 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后正常出现的出汗发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可以促进他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

二、提高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的情操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陶冶, 体育课的教学特征对学生的审美和情操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美的动作、拼搏精神等,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组织, 科学指导, 要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 感受场景, 体会、激励、感知, 提高自身修养。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 自己要多操练, 把握各种动作的要领。这样, 在自己参赛的时候, 就可以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遭受失败的时候, 也可以提高承受能力;取得成绩的时候, 能够再接再厉。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基本上是空话, 没有条件实现。多媒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的模式, 创建了一种师生、生生、人机之间交互的空间。这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个性化展示等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教学中, 可通过现代化技术分解动作, 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 为因材施教提供方便。

总之,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可以整合教学资源, 有效地捕捉教学信息, 最大限度地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为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条件。教师要转变观念, 善于学习, 对计算机技术比较精通。否则, 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无所知, 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新课标的水平目标只给了教师一个框架内容分类, 不是具体学习内容规定, 这给基层一个选择的空间。笔者根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五个领域目标的全面达成, 选择确定“蹲悬垂、分腿倒悬垂、后屈体悬垂、单挂膝悬垂、双挂膝悬垂、仰卧悬垂、俯卧悬垂转体180°成仰卧悬垂、向前挺身站立8个单个悬垂动作, 在学习以上8个动作的基础上创编悬垂组合”为具体学习内容。

一、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高一 (2) (4) 班为对照班。对照班简介:每班68人, 采用“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高一 (6) (8) (10) (12) 班为实验班。实验班简介:每班54人,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同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 采用不同教法、学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

二、结果与分析

(1) 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班, 未能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实验的四个班在第一课时时, 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 运用竞赛法, 把全班分为四组。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较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中进行组间竞赛, 每组选出8个动作最佳的同学展示小组实力, 由同学、老师共同打分评比, 评出冠亚军。此时, 学练气氛最浓。赛后进行友伴、帮教分组, 练习队形不限, 掌握技能较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帮教, 但一节课下来, 效果不佳, 再上一课时, 技能掌握效果仍然不佳。按单元计划应在三课时完成悬垂组合, 可三课时下来, 实验班只有30.5%的同学在掌握8个悬垂技能的基础上能创新编排完整的悬垂动作组合, 其他同学则未能掌握全部8个悬垂技能, 但能进行部分动作创编。

(2) 采用“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的对照班, 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对照的两个班, 在“导学式”的“传统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下, 运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个别辅导、练习等教学方法。学生的练习队形有规有矩, 保护帮助一应俱全, 学生练习有条不紊, 只用两课时8个悬垂动作94.8%同学掌握。第三课时, 按笔者所编排的组合顺序90%以上同学完成组合练习。对照班完成单元计划, 在学习技能上体现出高效率。

(3) 课堂参与态度比较。通过教师课堂观察, 实验班掌握所有悬垂技能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各项活动, 未完全掌握技能的同学会偷懒, 参与热情不高, 比较被动。对照班则完全等待教师安排, 跟老师做。问卷调查显示, 实验班有40.7%的被调查同学表示能积极参与练习, 而对照班只有19.1%被调查同学表示能积极参与练习。

(4) 小组合作及凝聚力比较。实验班小组凝聚力强, 特别是在帮助未掌握技能的同学时, 表现突出。对照班则按教师安排进行机械的保护帮助, 缺乏交流, 小组凝聚力一般。问卷调查显示, 实验班有53.7%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周围有很多同学帮助自己。而对照班只有1.4%被调查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周围有很多同学帮助自己。

(5) 同学间评价行为比较。实验班同学间能全过程主动相互评价。但也有“起哄”现象。对照班在被动状态下有所表现。调查显示, 实验班有72.2%的被调查同学表示上课时能相互沟通、讨论、评价, 但也有同学表示有同学笑话他动作。而对照班只有25%被调查同学表示上课时能相互沟通、讨论、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从实验数据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 实验班在课堂气氛、合作、交往、探究、创新等方面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就单一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而言, 目标达成率远远优于实验班。这种教学模式, 虽然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复述、模仿出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师的说教下, 被动地进行机械模仿练习,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 的确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现实问题。

(1) 学生一时不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 归还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 相当多的学生反而无所适从。由于多年来系统的被动的传授式教学, 使学生习惯“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 导致在新课标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漠然, 不适应。让新的学习方式融入学生, 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 班级人数过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创新思维。但现实是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照顾不过来, 较难做到让每个学生受益。

(3) 学期计划能否完成的不确定性。对照班为每班68人, 而实验班每班为54人, 器材场地一样, 教学模式不同。对照班人数多, 智力水平一般, 用三课时顺利完成单元目标。而人数少, 智力水平较高的实验班未能在三课时达到单元教学计划目标。在此之后的教学, 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班, 达到单元教学计划目标, 耗用9课时。像这样, 本应简单易学的动作要超出原定计划6课时, 那么如果其他单元教学也超课时, 加之场地器材有限,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 最终势必影响教学计划的制订、调整和完成。

甸垛高中)

选项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正逐步实施选项教学。但体育课开展选项教学中往往存在没有重视必修教学的内容与质量的不良现象, 必修教学的课程没有做到合理安排, 导致学生的体质没有向着全面性发展, 造成不平衡发育。掌握选项教学给学生及教师带来的影响, 了解体育选项教学的选项内容和必修内容之间的关系, 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体育选项教学方法探究

(1) 深入认识选项教学。 (1) 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选项教学的内容设置和方法选择等都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教学应围绕学生进行, 重点是把课题研究向学生学习过程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 而体育教师是促进者, 同时要改善师生关系, 营造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 (2) 必须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根据学校人力和体育等资源综合分析, 合理开展体育选项教学, 攻克无法满足学生体质需求的项目, 使体育选项教学更加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 (3) 能够体现健康理念。选项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及运动量的安排上, 必须符合每个学生身心机能的变化规律, 把健康理念真正融入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 (4)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体育课实施选项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2) 体育选项教学的实践。

(1) 教学模式。一年级设体操和田径模块以及专项衔接进行过渡教学, 共5学分, 二、三年级采取选项模块进行教学, 共8个学分。这使体育健康的理论模块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得到落实。

(2) 选项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调查问卷。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共同的兴趣点, 并帮助学生稳定自己的兴趣。二是填写选项的志愿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 发放志愿表。学校及教师应该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要求, 要创造条件, 教师要引导。三是统计、调整和公布。因为普遍出现集中选课的情况, 采取志愿栏方式能够有效掌控与调节, 在学生服从的基础上, 要尽量为满足学生需求而调整。

(3) 进行集体的组建和规范班级的管理。以项目分类为基础组成教学班后, 把传统授课制转变为分班授课制。教师应该尽量沿用原有班干部, 挑选综合能力和责任心强且具备相当技能水平的可以服众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充当教师的好助手。

(4) 体育选项教学不仅要重视各项运动技能的学习, 还应该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师应该结合人体生理各机能的活动和心理变化的规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体质等合理制定运动负荷。同时, 还要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中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积极参与, 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5) 选项模块教学的考核评价必须规范, 建立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提倡学生上体育课时要积极主动参与并张扬个性, 掌控相应运动技能, 得到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的评价和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客观、合理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 有助于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6) 体育课实施选项模块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往后越显得精力不够集中, 积极性明显降低。因此, 必须构建具有活力的课堂体系。课堂有活力,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教材有魅力、张力。教师应该诱发其兴趣、发散其思维、激发其情感,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认真思考, 同时应该营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教学互动课堂。当然, 体育教师也要增强选项模块教学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多用联系发展观点分析教材、技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丰富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艺术的培养, 满足学生综合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选项教学取得的效果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选项教学, 使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有所提高。系统合理科学的选项教学, 能够让学生对专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选项教学能够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得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并逐渐养成日常进行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很大部分的学生长期坚持, 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师安排的各种课外作业, 有效地培养了自我锻炼能力。同时, 各项指标显示也发生明显变化。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 发挥了特长, 能够在体育课堂营造出很好的互助气氛, 因此十分受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因此能够很好地掌握某项技能, 对运动的兴趣使得他们在课余积极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 使体育教师具备了科研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体育教师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选项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合作、探讨且反思, 需要师生齐心协力, 共同参与。在选项教学中, 各体育教师之间加强了相互学习与交流, 共同分析发现的问题并探讨有效解决方法。体育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也增多, 使教师在学习合作中共同成长, 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选项教学过程的研究, 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师必须不断反思实践, 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单杠教学 篇2

【摘要】通过对单杠翻上成支撑动作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翻上成支撑的动作技术。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

研究结果和结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1)、讲解要简明准确,可用口决式进行教学,示范要结合挂图、录像等手段,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2)、要控制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的时机,多采用辅助性练习;(3)纠错方法用正误对比法;(4)、应注重身体素质练习和动作技术训练相结合。【关键词】单杠翻上成支撑;教学;效果

1、问题的提出

翻上成支撑动作是体操项目中单杠的基本上法之一,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材的学习内容。由于体操教学的特点,该动作改变了人的正常体位,对学生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力量素质和协调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加之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在单杠翻上成支撑动作的教学中,教法比较简单,教学成人化,没有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对动作规范化要求不严,过早地让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此外,未能注意动作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造成学生不敢、不愿、不要练习的不良后果。为了使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单杠翻上成支撑动作技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该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在宁波市科技园区信懋学校初一年级中任意抽取两个班。702班为实验班(45人,男25人、女20人),704班为对照班(48人,男25人、女23人)。2.2实验方法

对两个班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表1),比较分析教学前的情况和教学后的效果。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教法对照

班级

讲解法

示范法

纠错方法

辅助性练习

完整动作完成时机

身体素质训练 对照班 一般讲解

一般示范

一般讲解

较少采用

不采用

实验班

口决式

结合挂图录像 正误对比

较多采用

较多采用

3、结果分析 3.1实验结果

经过5个课次的实验教学,“技评”成绩(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技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实验后两个班的“技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成绩。

表2

实验前后技术动作技评成绩对照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班别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前(人)

0 实验后(人)

增减值(人)

-1

-12 3.2.1示范与讲解

初中生求知欲强烈,容易吸收新鲜事物。在初学单杠翻上成支撑动作时,由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注意范围比较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加上翻上成支撑在杠上完成的时间短,使学生不能感知出教师示范动作的细节。所以教师在示范时,适当利用翻上成支撑的技术挂图、教学录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的各个细节和整个动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应用语言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初中生思维能力不太强、认识理解能力比较差,神经系统转换能力较强、易兴奋,抑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简炼准确,形象生动。要指出动作的关键和注意点。翻上成支撑动作可用口决式:蹬(地)、拉(杠)、并(腿)、翻(腕)、抬(上体)、伸(髋)六个字来描述。这样就突出了动作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3.2.2完整动作练习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后,急于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殊不知盲目地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易发生安全事故,易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甚至会由于某一位同学的动作失误,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害怕心理。所以,讲解和示范后采用何种形式的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实验班较多地采用了辅助性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的练习中。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验班在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前较多地采用了如下辅助性练习:

(1)让学生看完翻上成支撑动作技术挂图后,在课外画一副动作图片,并明确规定它将作为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这种结合图片在头脑中对动作进行反复演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对动作结构在大脑中形成有帮助作用。

(2)加强对上肢、腹肌的力量练习。例如仰卧举腿、单杠悬垂的直角举腿、屈臂悬垂等。

(3)练习者两手握低杠,一腿前迈一步,另一腿向前上方摆动,尽量去踢单杠上方的标志物:如球、彩带等。以强化蹬地练习。

(4)从杠上支撑开始,向前翻身下。以此体会空中感觉,使生理上逐渐产生适应,建立正确的动作过程及运动方向,提高控制力。

(5)从杠上支撑位开始,向前翻,然后再屈肘,拉臂,抬上体成支撑。以此来体会翻身上后如何成支撑的过程。

(6)布带(减小对学生腰部的压力)拉引帮助法。

具体方法:用一条宽约25CM、长约3CM的布带,一头固定在练习者腰上,另一头穿过杠下,再从单杠上绕过,帮助者站在练习者身后拉住布带。练习者上步摆腿时,帮助者及时用力拉布带,既安全又能减小练习者的负担,有利于腹部贴杠。

(7)在帮助下完成动作,此时教师要多用语言激励,特别是一些能突出动作要点的词语,如:蹬地、拉杠、靠杠、并腿、翻腕、抬头等。并且加强保护。3.2.3错误动作的纠正

在翻上成支撑动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摆腿偏前上,导致重心向前运动。这样就使身体远离单杠,增大了阻力臂和转动半径,翻转速度减小,加大了手臂的承受力,从而无法完成腹部贴杠、身体翻转的动作。另外,在完成翻上动作的同时,重心偏前,些时许多初学者不是屈肘拉杠,而是抬头展体。这样就易造成头重脚轻,身体被迫前翻,造成动作失败。

要防止与纠正错误动作,首先要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由于翻上成支撑动作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对其动作概念不清,要领不明;有的是思想过于紧张而产生了害怕心理;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造成的。纠正方法可用正误对比法,它是指在动作教学过程中,将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进行对比,找出错误原因,以利于学生常握正确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指定学生做正误对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讲解。也可由教师再做一次示范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另外,还可采用各种转移性练习,来防止和消除练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也可加强保护和帮助,从而达到防止和纠正由此而产生的有关错误动作。

3.2.4身体素质训练

初中生有其身体发展的特点:肌力较弱,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协调能力较差。而翻上成支撑动作对腹肌、上肢的力量,全身协调用力能力以及控制身体的能力要求较高。实验班采和了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腹肌、上肢的力量,改善身体协调动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正确掌握翻上成支撑的动作技术。另外,实验班在教学中还注意到初中学生骨胳肌生长发育的特点,采用轻负荷练习,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实验证明,实验班各项身体素质优于对照班(表3)

表3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照(均值)

项目

俯卧撑(次)

男引体向上(次)

女仰卧起坐(次/分)

立定跳远(CM)班别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前

8.3

9.2

6.8

7.1

26.4

27.5

168

172

实验后

15.6

11.5

15.2

10.4

34.8

29.5

198

183 增减值

7.3

2.3

8.4

3.3

8.4

2.0

30.0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班。这也是实验班学生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结论

4.1在教学示范时,要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教学录像、多媒体教学设备。且用口决式讲解优于一般讲解。

4.2在教学的初阶段,应较多地采用形式多样的辅助性练习,不能过早让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4.3在纠正错误动作的过程中,多采用正误对比法。

4.4在教学中,要始终将技术练习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起来。参考文献:

单杠治腰病 篇3

从那以后,我就靠拉单杠治腰病。开始时一天拉几十次,每次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随着腰痛的好转,我每次拉的时间也变长了,好了以后,我每天早晨拉一次。偶尔腰痛发作,我是随时痛随时拉,腰痛随即就缓解了。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腰病再也没有大发作过。具体方法如下:

选一根铁制单杠,架在空中,高度以自己两脚尖着地,双臂尽量向上升,抓住单杠悬体,两脚能离开地面就行了,将单杠固定好。拉单杠时,可先锻炼一下臂力,用臂力引体向上,然后,身体下垂、悬体、全身放松,特别是腰部以下要完全放松,让其下坠,根据两手握力,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就是几秒钟也是有治疗效果的。

体操棒在小学单杠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一、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 悬垂类

1. 练习目标

学会单杠练习中的悬垂动作方法;发展上肢及腰腹力量, 增强身体协调、柔韧、灵敏性;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

2. 练习方法

学生三人一组, 两人将体操棒放在肩膀上, 另外一个人握“杠”成杠上悬垂动作。

3. 练习内容

仰卧悬垂, 蹲悬垂, 不同姿势的悬挂以及综合悬垂。

(二) 支撑类

1. 练习目标

学会单杠练习中两臂伸直、杠上支撑的动作方法;发展手臂力量, 保持身体平衡能力;相互配合, 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2. 练习方法

学生四人一组, 两人紧握体操棒, 一人做正握“杠”支撑动作, 另一个人保护。

注意事项:肩膀顶住、手臂用力伸直、肘部不弯曲。

3. 练习内容

支撑平衡:正握“单杠”成“燕式”支撑, 这是表现单杠运动外形美的基本造型, 需要很好地练习、掌握。

二、相关游戏的拓展

(一) “抬轿接力”

1. 练习目标

发展学生力量素质, 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使其在与同伴相互合作中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四人, 两人面对面紧握体操棒并顶住, 手臂用力伸直、肘部不弯曲, 一人做正握“杠”支撑动作 (或者坐在棒上) , 另一人保护, 看哪组先安全到达终点, 下一轮交换角色。

3. 游戏规则

听到口令后, 方可出发, 不得抢跑。

4. 注意事项

游戏过程要注意安全第一。

(二) “云梯”接力

1. 练习目标

发展学生力量素质, 提高学生手脚协调配合用力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学生团结协作, 增进友谊。

2. 练习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 各组肩并肩站成两排, 对面两人组成搭档。每对搭档紧握体操棒, 高度在腰部位置, 肩膀顶住、手臂用力伸直、肘部不弯曲, 用力握牢, 变成一个“云梯”, “云梯”下铺上两层小体操垫。从起点开始, 每组最后两名学生依次爬过“云梯”后跑回排尾拿棒, 接着回到排头继续搭成“云梯”, 最后两名学生爬过“云梯”, 依次进行。

3. 游戏规则

每组学生必须依次爬过“云梯”, 不得漏人或替人。

4. 注意事项

单杠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在新课程四大理念的指导下,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欢乐中,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记住跳上成支撑-后摆下正确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跳上成支撑-后摆下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优良的意志品质。

三、学习内容:初一年级单杠教学第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

单杠教材可以发展学生肩带、胸背、上肢、手腕力量和身体协调、自控能力,对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磨练意志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初中阶段选择了低杠中简单的支撑、翻上、骑撑、回环、摆越等基本动作为教材,并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编排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握杠方法和充分利用向心力的原理,使身体重心紧紧围绕杠面做动作和恰当地利用身体的屈、伸、挺,使动作更加完美。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互相保护和帮助的方法以防发生运动损伤。本节课是初一年级单杠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跳上成支撑-后摆下。

五、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1)班学生,全班共50人,男生24人、女生26人,该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良好的班风,有一定的凝聚力,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但同学间的协作和配合意识欠缺、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

六、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身体姿态。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动作协调、伸展,幅度明显、落地稳。

七、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讲解示范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指导纠正错误法、启发教学法、表扬鼓励法、探究式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小组评价法。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提示重难点及要求。介绍几种握杠方法:正握、反握、正反握。

2、练习俯卧撑、俯背挺身、蹲撑正手握杠蹬地回落等。

3、反复练习跳上成支撑,强调蹬地与两臂压杠协调,支撑时臂伸直,不耸肩,不屈髋,不屈腿。

4、讲解并指导练习保护、帮助方法。

5、支撑,做小幅度的后摆,手不离杠;再支撑后摆下,成半蹲,两臂侧举。

6、学生示范,互相点评,教师归纳总结纠正。

7、保护下独立完成完整动作。

(三)、结束部分

九、场地、器材

单杠四付、体操垫四块

十、预计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35~40%。

单杠—翻上成支撑说课稿

教法:本节课主要本节课主要 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提问法: 通过提问来激发 学生积极思考; 2、示范法(直观教学法): 教师的优美示范不讲解,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分解教学法:通过分解教学来降低动作学习的难度,以便学生对动作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快速掌握; 4、比赛法(技能展示法): 通过技能展示法,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通过应用观察法了解技术动作结构不 组成,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2、模仿法:通过模仿教师示范动作,建立技术动作直觉感受。3、分组练习法:我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将学生分为3组:能力提高组、互帮互助组、教师指导组; 4、合作练习法:通过合作练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从而实现互相取长补短。

一、课的导入(1):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使自己支撑在单杠上

二、教学内容:

老师先做一个完整的动作示范一下。学生在体操垫上先自行练习体验一下。

1、介绍体操中翻上成支撑的大概的过程中发力过程。

2、教师边讲边示范,通过正面、侧面、背面一系列的动作示范以及选择合理 的示范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从而建立动作的完整概念。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分解教学法,来降低动作学习的难度,以便学生对动作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快速掌握。整个过程用时15分钟。先做仰卧抱膝盖滚动的辅助练习,到滚动蹲立在垫子上。② 在老师的辅助下同学们在杠上练习。教学生简单的辅助,让同学们一对一的在保护下练习。教师分别领做3遍,学生自己练习3遍,教师纠正错误。(3)完整动作的练习,实现学生对整体动作的把握(4)配合音乐练习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协调性。

三、分组练习法(3)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劢作的 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掌握劢作的熟练程 度将学生分为3组: 能力提高组: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挑战自 我的能力。互帮互助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教师指导组:达到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劣(每组选出一名 小组长、负责本组指导帮助)

四、技能展示法(5)

每组推选2人进行展示以此激发 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五、素质练习(3)

考虑到体操的项目特点,我增加以下几组素质练习来提高学生上下肢的协调性以及 下肢弹跳的爆发力。立卧撑跳起,男生20 个/组,女生10个/组,共做3组。

结束部分

1、集合队伍

2、学生自评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 自身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3、放松操:依次从头部、肩部、背部、腿部放松拉伸。

4、教师点评:教师对本 节课的学习优缺点做一个归纳总结。

单杠教学 篇6

【关键词】高单杠 屈伸上 常见错误 纠正方法

1高单杠屈伸上技术动作的运动形式

从简单完整动作图分析,屈伸上是人体重心围绕单杠的转动,从体半径不断减小,最后重心摆到单杠上方完成支撑。

2高单杠屈伸技术动作各阶段常见错误

在将近一学期半的时间里,我对高二理科班4个班,抽取的80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在初学阶段与结业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得出高单杠屈伸上各阶段常见错误,见表1—表3。

从表1错误数据反映,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起摆差”“前摆摆幅小”“晚收”“上肢過早拉拽”,据观察发现“起摆”不充分和“虚摆”情况相当普遍,由于不充分进行“虚摆”对学生本身而言是一种能量流费,前摆摆幅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动作质量,并不能要求像专修队员那样高标准起摆,但良好的“起摆”动作会充分利用杠体的弹性来帮助学生完成屈伸上动作,“晚收”“上肢过早拉拽”是初学者易出现,也是常见的错误动作“收”主要是身体前摆至极点时迅速屈髋、收腹举腿,使身体重心半径由长变短,屈伸上的前摆较慢,而当摆至极点时的屈髋,收腹举腿要极为迅速,据现场观察,出现“晚收”主要原因有时机的把握,动作节奏,还有摆幅小。摆幅太小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很好的“收”;导致“晚收”的出现,“上肢过早拉拽”主要是心急,想上杠心理很强,往往有力却用不上,适得其反。

3阶段常见错误分析

对于屈伸上动作而言,第Ⅱ阶段是关键技术环节,即动作的实质部分,主要技术环节大至归纳为“伸”、“拉”、“压”。“伸”即屈髋充分且两踝靠近杠面,可使伸髋肌肉有效地预先拉长,当屈体后摆至身体重心将通过杠下垂直面时,沿杠面猛力向前上方伸腿到髋部。“早伸”、“晚伸”、就以“早伸”来说,据在实际教学现场观察发现,对于初学者有一种常见现象,即“早收必早伸”首先,由于“伸”是紧接着“收”进行的,所以初学者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暂时性神经联系,即收得早就必须伸得早;其次,“早伸”是由“早收”造成,由于早收现象打破了动作技术固有的结构,在动作将进行的时候,已经“抢”在前面了,使基本应该在Ⅱ阶段进行的动作提前进行,其直接结果是,由于身体在Ⅰ阶段出现问题都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如前摆差,摆幅力等很多因素,使得为完成动作所贮备的能量不足,当身体提前缩短半径时恰恰身体还在前摆,而进入Ⅱ阶段时,由于回摆转动较快,重心升高有限,而腿的伸展往往由于回摆快,已不是上伸而是下摆,使身体重心突然下降。造成动作失败,晚伸,也是打破了动作技术固有的结构,相反而已。“拉压”由于屈伸上前两个阶段身体基本上都处于悬垂状态,因此,手始终处于牵“拉”状态,但“压”力则是通过手作用于杠面体现出来的,其目的是用来增加身体重心回摆的向心力,当身体处于Ⅱ阶段时,就应该逐渐增加向杠面施加“压力”。特别是当身体重心刚刚至杠下垂面为配合猛力“伸”应加入“压”杠的力度,从而增大身体上升速度,这样更利于身体重心,靠近杠面,“拉力”环节特别重要,从现场观察以及表2反映,“早拉”“晚拉”“不拉”“屈拉”“拉而不压”都有,而且很普遍,其实,刚才已经谈到“拉”是贯穿了前两个阶段,还有第Ⅲ阶段至支撑的。“早拉”“晚拉”“不拉”“屈拉”都是由于动作不熟练,动作模糊,往往多见于初学者,随着技术动作不断掌握,很快就不再出现了,“拉压”的配合,非常重要的,在完整的屈伸上动作中,重心的升高,人体半径的减少是依靠两腿沿杠伸展并缩小肩角、直臂拉压杠来实现的,直臂拉压杠的同时两腿沿杠斜上方伸展,致使重心在摆动中不断靠近单杠,伸腿展髋是以两臂拉杠为基础的,但两臂拉杠的同时必须有缩小肩角并压杠的动作,如果两臂压杠不充分,“只拉不压”那么作用于杠的力很多是斜向上的,垂直向上的力不足,也就是所说的压力,这样的话,身体就会快速翻转,致使两腿很快就掉下来,初学者大多容易出现这个错误,有时还有屈臂拉杠企图完成,结果越拉越掉。

4对三个阶段错误动作进行针对性纠正的练习方法

第一阶段:主要是“起摆差”“前摆摆幅小”“晚收”“上肢过早拉拽”,对于“起摆差”,可以反复进行高杠起摆练习,“晚收”,主要是收腹屈髋时机错误,要进行低单杠的长振屈伸反复练习,“上肢过早拉拽”,主要是心太急,不够放松,而乱用力。

第二阶段:主要为“伸”、“拉”、“压”方面出现错误,对于“伸”方面,保护者可以及时的用口令提醒,避免“早晚伸”;“拉”“压”方面,可以在低单杠上,在保护者的帮助下反复体会“拉”“压”,慢慢纠正“拉而不压”“压而不拉”,最后进行屈伸上完整动作练习,再过渡到高单杠练习。

第三阶段:主要技术就是一个“停”以及“屈臂撑”的问题,“停”是指充分地“伸”“拉压”之后,要及时地制动腿,对于制动腿,要在练习摆动时,反复进行“停”制动腿的练习。“屈臂撑”说明“拉压”力量不够,要在单杠上进行悬垂举腿的练习,注意在举腿用力压杠,进行下压力的练习。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高二4个班抽取的80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结业时错误基本克服,这说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纠正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5结论

5.1对学生高单杠屈伸上技术动作常见错误分析得出,屈体后摆阶段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屈伸部分,应作为该动作练习重点,反复加强训练。

5.2加强专门性身体素质训练以及辅助性动作练习等,是克服高单杠屈伸上技术动作错误的有效纠正方法。

5.3控制屈伸上动作节奏与时机的把握是各环节得以完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安治.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 2004,06

[2] 鲍海涛.高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教法手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3] 柳宗庆.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的分析与教学[J]九江师专学报, 1997,05。

[4] 周力行,崔鸣周.体操专修课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04-310.

[5] 周清志,王伯华.体操普修屈伸类动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1996,04。

单杠教学 篇7

1.1“星状结构”定义

“星状结构”模式是自创的, 是一种教学思路, 这种结构从简图上看外形象“星”, 而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一个较为复杂的完整的技术动作时, 根据所学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素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若干个辅助练习, 各辅助练习对完整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起着辅助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能对完整动作练习产生干扰和破坏。

1.2“星状结构”特色

(1) “星状结构”源于体育教学中的分解法但又优于体育教法中的分解法。

“星状结构”具备“三少一好”即分解数量少, 练习副作用少, 完整练习干扰性少和教学效果好的条件。

(2) 充实和完善现有的但又比较局限的教法手段, 同时避免盲目的辅助练习出现在现有的一些教法手段中, 有些已经比较陈旧, 不适合教学时使用, 有些数量比较有限, 通过“星状结构”的创设, 能充实和完善现有的但又比较局限的教法手段, 同时避免盲目的辅助练习出现。

1.3“星状结构”模式图

如图1所示 (此图为直观向外辐射出五颗星, 实际操作中, 根据分解的数量, 可自行调节) , 假设“A”代表的是所要学习或练习的较为复杂的运动技术, “a1、a2、a3……”则分别代表学习或练习时将完整动作技术设计出的几个教法手段。即完整动作技术“A”的学习或练习由“a1、a2、a3……”来完成, 如果设计出的教法手段“星”符合“三少一好”的条件, 那么这种辅助教法就称为“星状结构”模式。在实践的教学中就有参考与指导作用。反之, 只能算作不相关的动作练习或盲目的辅助教法。

2“星状结构”在单杠“骑撑-前腿向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中的实验

2.1 研究目的

本实验通过“星状结构”在单杠“骑撑-前腿向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中的运用, 以期通过探索性研究, 减少教学时数, 提高教学质量, 供一线体育教师参考与借鉴。

2.2 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

2.3 研究对象与时间

2.3.1 研究对象

2004级高二女生, (7) 班三十人, (8) 班三十人, (9) 班三十人, (10) 班三十人。

2.3.2 研究时间

在2005年10月份开始, 每轮二个学时。

2.4 研究设计

2.4.1 变量控制

(1) 在自然教学班中随机选择四个班, 两个为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 分别为实验一组, 实验二组, 对照一组, 对照二组。

(2)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质状况进行测试, 以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否进行配对实验。

(3) 教学时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控制相同。

(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任课老师教学水平基本相同, 并在第二轮互换。实验组采用新的教法, 对照组教法按常规进行。

(5) 实验后按照教科书上的技评得分由另外的三位老师统一思想, 统一评分尺度,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重新进行混合编组, 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技术评定。

(6) 在教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采取学生不知道实验, 技评组老师也不知道技评对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学生的“双盲”情况下进行。

2.4.2 制定实验基本步骤

(1) 确定实验方法。对实验班采用“星状结构”进行教学实验。

(2) 进行实验。在2005年10月份开始进行实验。

(3) 得到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 就得到了实验的相关数据, 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得到实验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质状况没有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 800m, 实心球进行了测试, 测试情况如下 (见表1) , 从测试结果来看,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六项体质状况P值>0.05, 说明两个班的学生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 可以做对比实验。

3.2 单杠和双杠中的一根器材相似, 可以进行相关实验

由于双杠一侧的杠子跟单杠的规格相差不大 (见表2) , 学生在双杠一侧完成的练习, 能快速转换到单杠上进行练习。

3.3 一课时和二课时后实验组的技评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技评, 我们可以发现, 一课时和二课时后实验组的技评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3) 。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利用“星状结构”进行单杠“骑撑前腿同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 能减少教学时数, 提高教学质量。 (2) 单杠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继续推广。 (3) 广大一线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 是可以创新发明好的教学方法的。

4.2 建议

“星状结构”在单杠“骑撑前腿同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中的运用, 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是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保护、帮助, 和学生的自我保护。

摘要:单杠运动是一项集发展学生力量, 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培养学生果断、勇敢和互助精神, 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等于一身的运动, 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随着体育教学向前发展, 我们也看到, 在一些学校, 为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体育教学中干脆取消了单杠等一些具有一定危险程度的运动项目。文章通过研究发现, 在体育教学中, 只要组织教学得法, 完全可以把单杠运动开展起来。把“星状结构”运用到单杠“骑撑-前腿向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中, 运用最接近完整动作的辅助练习, 充分体现了“星状结构”的三少一好的优越性, 力图做到提高学生练习时的自信心, 缩短教学时数, 使学生尽快掌握该动作。文章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利用“星状结构”进行单杠“骑撑前腿同侧摆越转体90°下”教学, 能减少教学时数, 提高教学质量。 (2) 单杠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继续推广。 (3) 广大一线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 是可以创新发明好的教学方法的。

关键词:星状结构,单杠教学

参考文献

[1]体操教材编写组.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7) .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与健康[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 (6) .

单杠支撑后回环教法及帮助 篇8

支撑后回环叫腹回环, 整个动作由支撑开始, 要求手臂撑直 (两手握杠, 之间与肩同宽) , 身体正直且腹部贴杠。然后两腿稍前摆, 肩稍前送使腹部接近杠, 上体迅速后倒, 同时两腿后下前摆 (借助后倒惯性) , 两臂压杠使下腹部紧贴杠, 身体绕杠回环。当腿回环到杠后水平部位时, 制动腿减慢回环速度 (支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一瞬间的制动) , 上体借助制动腿的力量翻腕抬头, 挺胸成支撑。从动作的全过程分析, 它的技术重点是倒肩要快、臂直、体直、腹部贴杠、回环后的制动与身体平衡。很明显动作要求手和腿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基本保持垂直, 腹部紧贴杠回环。

二、教动作前须考虑和预见的几种心理状态及解决方法

1. 做好保护和帮助

保护和帮助的目的在于使练习者有安全感, 并且顺利过渡, 独立完成动作。因此, 教动作时要教会学生保护和帮助的方法。该动作的保护和帮助方法是:保护帮助者站在杠前练习者体侧, 一手从杠后握其手腕, 另一手在回环时托其臀部, 使其腹部紧贴单杠, 在回环即将结束时, 握腕手迅速托腿, 另一手托肩, 帮助其恢复支撑姿势。

2. 进行利于完成动作的辅助练习

辅助练习实际上是把整体动作分解、分步完成, 而学生在完成好辅助练习后就可以为后面成套动作的独立完成做好准备。

(1) 反复练习支撑后摆回落成支撑

该练习是完成后回环的第一步, 动作要求体会回摆贴杠的感觉和用力顺序。为下一动作“上体迅速后倒”作好准备, 上体迅速后倒要靠前面动作的“启动”作用来更好地完成。在练习过程中, 笔者让保护帮助的学生站在练习者体侧 (在低单杠处练习) , 一手从杠后握其手腕, 另一手在回摆贴杠时扶其腿部, 使其回摆贴杠稳定。反复练习5-6次, 直至学生能独立完成回摆支撑稳为止。

(2) 做慢翻上的练习, 体会翻转能否抬头挺身的动作

该练习时要求学生正握杠与肩同宽, 同时两臂保持弯, 使胸前靠近单杠, 紧接着蹬地、引体, 两腿向上, 后方摆过杠, 两臂保持弯曲, 直至小腹贴杠, 两腿下落, 抬头, 挺身翻腕成支撑。

(3) 帮助支撑后倒, 抬头挺胸, 挺腹压杠成做该练习主要让学生体会后倒回环腿至杠后水平部位时制动腿以及巩固支撑 (2) 的练习。

(4) 保护和帮助完整动作练习

单杠教学 篇9

一、教材分析

《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及体能练习》一课是单元教学的第二课时,课型为新授课,其教学重点是推杠移重心同时摆腿,教学难点是推手摆腿时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在教学中,应以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这一“技术线”为基础,以支撑移动、 骑撑等技术为载体,突出体能维度,从发展学生力量、协调性的需要出发,思考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这一教材还可以教给学生什么?从而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上肢力量整体较差,平时和单杠接触很少,多数学生对单杠练习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给学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学生不了解单杠练习时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在练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动作时可能会出现未向侧移重心、摆越时屈膝、先摆腿再推手等易犯错误动作。

三、设计意图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深入分析认为, 应摆脱单杠器材对教学的限制,可用自制单杠来解决常态课中练习密度小和教学不安全两大难点。笔者利用10副自制单杠组织学生进行分步练习,所有的练习都紧紧围绕自制单杠进行,自制器材利用率较高。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练习跳上成支撑、支撑移重心、骑撑练习、扶杠支撑单腿摆越、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等动作,其中,两人负责抬单杠,一人练习,一人负责保护和帮助,在练习时,分工明确,练习密度明显增大。由于学生利用手抬自制单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肢力量,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单杠的高度随着动作的需要升高或降低,从而确保学生在练习时安全、高效。整节课,在技术学习的同时,融入了体能、趣味性和合作互助等要素,通过对常态教学和练习手段的重新构建,突出了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呈现“用教材教”的设计意图。

四、片断呈现及设计思路

片段1:准备部分

学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位,教师带领学生做扩胸、振臂、体前屈、推手等徒手热身操,再练习骑撑分腿跳和徒手模仿单腿摆越两项辅助练习,学生能积极配合, 跟随教师口令认真练习。徒手操的设计简单实用,主要目的是充分活动上肢肩带和手腕,两项辅助练习的设计意图是密切联系基本部分的技术学习,骑撑分腿跳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骑撑动作,徒手模仿单腿摆越是为了体验移重心同时摆腿。

片断2:学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

1.组织学生快速由热身练习队形成观看示范队形,学生观察教师做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完整动作示范,强调观察教师是如何移重心和控制骑撑平衡的。在基本部分一开始,教师的完整示范不仅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有效消除学生因动作学习产生的心理恐慌。在示范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具体的观察任务,既导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教会了学生如何观看教师示范。

2.复习跳上成支撑练习。教师强调跳上成支撑的练习要求:每人练习5次,每次支撑3秒,轮换2次。然后,学生按照上一节课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场地安排进行练习。学生四人一组,两人抬单杠,一人做跳上成支撑练习,一人站在杠前练习者的左侧做保护和帮助。教师巡回进行个别辅导,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即时评价,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直臂顶肩、抬头、挺胸、伸髋、两脚并拢、脚尖绷直及身体稍前倾。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集中纠错,学生再根据自身完成情况继续反馈练习或拓展练习 (支撑的同时让同伴前后移动单杠)。跳上成支撑是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在强调练习要求的同时侧重于巩固动作质量,整个复习成环形结构, 有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纠错,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引导完成动作质量好的学生尝试在支撑的情况下让同伴前后移动单杠,通过增加支撑的难度,以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要。

3.支撑移重心。组织学生体验练习杠上平移1次(支撑从单杠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支撑移重心。然后,集中学生到单杠前观察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为:支撑,右手推杠,重心左移的同时右腿伸直向上侧摆,支撑手靠近身体,学生根据动作要领做分组轮换练习,要求每人练习5次后轮换2次,注意保护与帮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移重心的幅度。杠上平移是笔者针对器械类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而设计的趣味性体验练习,学生通过尝试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体验,教师顺势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环节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讲解、示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彰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骑撑练习。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放低单杠,越杠分腿双手正握杠,直臂顶肩,前面大腿根部触杠,脚尖尽量绷直, 两腿夹角大于90°,控制骑撑时的身体平衡。要求放低单杠高度,一人做骑撑练习, 骑撑时,练习者注意保护和帮助,抬杠同伴慢慢抬起单杠至腹部保持3秒,重复8次后四人轮换。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最后每组选1名代表比一比看谁的骑撑时间长。骑撑练习的关键是控制身体平衡,教师设计的 “比一比”不仅有趣味性而且侧重呈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5.扶杠支撑单腿摆越。教师讲解、示范原地扶杠单腿摆越动作,要求站立双手正握杠支撑,推杠移重心同时右腿伸直侧摆至单杠高度顺势向前摆越成骑撑姿势, 再推杠移重心同时右腿伸直侧摆至单杠高度顺势向后摆越还原成支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在摆越时的移重心动作。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注意体验移重心、手推杠、腿摆越和支撑,练习过程中注意控制身体平衡,每人练习5次后轮换练习。该练习环节难度小,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以站立的姿势体验完整的支撑单腿摆越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服务,教师侧重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6.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引导学生先尝试做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的练习,强调完成动作后的下法为:负责抬单杠的两人同时放低单杠至大腿高度,练习者做手扶单杠的支撑向后单腿摆越还原成支撑,另一人注意保护与帮助。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鸣哨集中学生,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未向侧移重心、摆越时屈膝、先摆腿再推手等,然后组织学生到单杠前观看教师示范动作:支撑,右手推杠,身体重心左移的同时右腿伸直经右侧上方向前摆越过杠,紧接着右手迅速握杠成骑撑。学生分组轮换练习,教师个别纠错,然后男、女生分组展示并互相评价,教师提醒学生仍需注意的环节,然后学生做反馈练习,少数学生如果不能完成完整动作可以做手扶支撑单腿摆越、移重心或骑撑单个动作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做即时评价。最后,教师组织个别优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评价。本环节是这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前面的复习跳上成支撑、支撑移重心、骑撑以及扶杠支撑单腿摆越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大致呈现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动作,所以,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然后,集中点出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再次利用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反馈练习之后的展示采用了男、女分组的形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更多学生展示并节省时间,最后挑选一名优秀学生做展示,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也是本节课学习成果的精彩呈现。

片断3:体能练习

1.连续跳过低单杠。教师明确连续跳跃的要求:四人一组,两人持杠蹲下,两人轮流跳跃20次,提醒学生注意练习中的安全,学生快速完成并交换练习。在这个练习环节,笔者利用降低单杠高度做障碍物,目的是做下肢力量的补偿性练习。

上一篇:印刷设计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