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2024-08-18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共12篇)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要求高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之时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除了需要进行认知教育之外,情感教育也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情境教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课程的改革,加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教师在教学当中构建教学情景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利用各种技术辅助教学情景的构建时,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度,最终导致过分地利用图片、视频等转移学生注意力, 本末倒置。或者没有立足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套用别人的东西,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不利于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历史情感教育缺乏。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较为缺乏情感教育观念,在教学当中依旧延续传统的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始终将教师自身摆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知识。在整个教学当中并没有考虑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当中也侧重于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没有有效地培养历史意识,缺乏历史情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1)构建情感教育情境。通过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精神。第一,构建实物情境。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瓷器、画作等物品,利用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需要进行背景介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相关的图片、人物、视频等进行展示,以此起到渲染作用,加深学生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所构建的情感教育情境还应该包含课外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具有典型性的遗址。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生动的印象,感受到历史进程的鲜活性,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不断的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音乐渲染。音乐对人类的感染力很强,在情境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渲染,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自身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历史课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九一八”事变之时,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当中的一段,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侵华的对抗史。教师就可以选择音乐《在松花江上》,通过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引起学生对当时人们的同情之心,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抗争意识。第三,借助生活情境进行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当中寻找感情因素,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生活。学生投入了丰富的感情,并且将其融入到看似遥远实则很近的历史生活,通过感情的联系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进而提高真实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有关视频、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慢慢深入历史当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且为之提供一个展示平台。通过情境表演、扮演历史人物等,加深学生感受,产生情感体验。

(2)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和熏陶学生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充分结合,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投入巨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所设计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在讲述时,要感情饱满立足于自身的情感,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渐渐融入课程当中, 体会历史学习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其次,通过语言艺术,增强情感渲染。在课程当中声调的适当变换将有效提高情感渲染。例如,当讲述到革命高潮时,教师的声音可以适当变得高昂,同时加快语速。当讲到革命的惨烈状况或昏君当道之时,可以稍微放缓语速,声音凝重而低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融入历史教学当中,让一个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透过历史课程仿佛真的走入了历史长河。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肢体动作,将教师自我的感受和历史课程当中所要传达的东西,通过表情、肢体等传达出来。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情操和弘扬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充分结合,克服情境设计不合理、感情教育缺乏等问题。教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最终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汲取和总结历史当中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推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同发展。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2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学;情境设计;感情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情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情境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起来,不断的挖掘情感教育的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历史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树立对国家和名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健全人格、审美情趣、民主法制等方面有所提升。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课程中的情感教学包括很多的东西,这给高中历史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中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有着可塑性,容易被他人的情感所感染,中学时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情境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

在历史课堂中知识的展示方式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历史知识的展示呈现出多方面、立体式的展示过程,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面。每一个章节和单元都是给我们展现这人类过去的荣耀和屈辱,这些东西在历史课堂的展示都需要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入其境、感其情、悟其道、明其理。具体的展示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语言情境描述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事件、情境进行语言上的描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在描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要以真诚、饱满的情感去吸引学生,引去学生的共鸣,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在《战略大决战》的讲述中,教师可以朗诵毛泽东所写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那段难忘的历史。

毛泽东的一首七律诗,展现了人民的胜利,它不仅形象的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这一重大事件,而且揭示了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也展示了,毛泽东的雄才和胆量。通过这种展示,学生脸上泛出了激动的神色,内心也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无限自豪,学生们也和老师一期朗读起来,当教师打开学生的激情窗口的时候,课程的内容也是非常容易进行学习。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教师的情感带动了学生的情感,情感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语言展示有一个关键点在于教师的声调,当教师在讲诉场面宏大的场景时,例如群众运动、革命高潮、战争场面的时侯,可音调高昂、语速较快、声音连续;讲奸臣当道、忠臣受贬、百姓受苦、革命低潮时,语速缓慢、声音断续、凝重。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创造的鲜明形象,进而对其产生真挚的情感。此外教师要合理的使用体态语言,即通过面部表情、语言表情以及身段表情等有效的传递感情。

2.实物和多媒体展示

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时候,通过课外收集整理,在课堂上展示几种不同时代的特色服装,有相声表演时经常穿的长袍马褂、旗袍、中山装、军装等,学生们在亲眼所见后,对不同历史环境人的生活状态会有一定的直观的认识,而且认识到近代我国的服饰有吸取外来因素的影响,在风俗和生活方面都有重大的转变。从服装的展示可以看出中国由保守到开放转变,由等级森严向平民过渡,人们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富足。体会到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从心里由衷的感谢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爱国热情也是从自身萌发。

多媒体的展示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再现历史场景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比如在讲到《开国大典》的时候就可以播放真实的录像画面,让学生声临其境的感受激动人心的场面,深切的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溢于言表。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播放《香港!香港!》,用一个短片就可以展示了香港的百年,让学生对香港的今天回归祖国感到高兴,激发了学生学习近代历史的兴趣。

3.表演体会情境

在历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情境展示,例如在戊戌政变前一天,谭嗣同和袁世凯的一段对话,我们可以先看多媒体展示,再由学生进行表演展示,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谭嗣同的天真与豪爽,袁世凯的阴险与狡诈。这个时候的情节已经不是文字的形式,而是活生生的眼前展示,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展示之中,进而产生真正的情感体验。

历史教学情境展示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是一部影片的回忆、可以是一段文字的描述、可以使是图片、实物的展示、可以是角色的扮演。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让学生模拟与历史情境相似的场景,由境到情。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参与,带着情感去体验,带着疑问去思考。

【参考文献】

[1]袁志峰.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

[2]戴红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成功(教育),2013(23)

[3]孙建梅.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4

一、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概述

1、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内涵分析

情感教育是相对于知识教育或者说认知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态, 是构成完成教育生态、教育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生成乃至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 它以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教师主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情感, 从而协调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充分发挥情感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 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情境教学则是当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之一,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通过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抽象走向直观, 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效率。

2、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关系讨论

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二者并不是截然二分的, 相反, 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巧妙地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感教育是课程教育中的一个部分, 与认知教育、道德教育等共同构成了课程教育的主体, 情境教学则是课程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就是说, 情感教育是目标、是本体, 情境教学是手段、是方法, 情境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高中历史结合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措施研究

1、巧用情境导入, 激发历史情感

高中历史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不少知识点更是非常抽象, 学生学习难度较高, 知识教育尚难以有效进行, 更遑论情感教育。对此, 情境导入则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情境导入是课程导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所谓课程导入,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所开展的导入性教学活动,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情感的培养有着相当突出的价值。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导入来开展情感教育, 以情境激发情感。就以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为例, 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内阁、军机处等新型制度, 与传统的宰相制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中从影视资源中选择了几段与之相关的小视频, 比如从《大明王朝1566》中选择了内阁票拟的场景, 从《雍正王朝》中选择了雍正帝会见军机大臣的情境。这些小视频相比于教材而言, 尽管有艺术虚构的成分, 但更为形象直观, 也更容易刺激学生的眼睛,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 是情感教育的有效资源, 值得教师发掘利用。

2、构建历史情境, 生成历史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来情境教学契合学生直观化的认知心理, 二来情境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抽象性的弊端, 一举两得。因而,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既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进行课程导入, 更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情感。历史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多元, 比较的常见的构建方式包括语言构建法、实物构建法、故事构建法等, 巧妙地运用上述方法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 也是情感教育能够得到落实的核心要素。就以语言构建法而言, 这是情境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构建方法, 教师在不借助任何外界元素的基础上, 仅凭教学语言就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 这需要教师的语言描述除了具有知识性以外,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艺术性。就以必修一第十二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为例,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内容, 当当讲到邓世昌驾驶致远舰冲向敌舰时, 笔者采用了文学描述的形式, 突出了邓世昌的悲壮性。

3、角色模拟情境, 体验历史情感

情感教育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情境教学则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途径,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中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最为典型的便是二者都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此, 课堂游戏, 尤其是角色模拟游戏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选择。角色模拟游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之中, 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历史情感。就以必修一第五课《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为例, 笔者在教学中, 给学生分配了不同的角色任务, 比如公民、祭司、主席、传令官等,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来揣摩角色、体验角色, 这对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公民大会的地位、作用、价值有着相当积极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于学生历史情感的生成, 民主意识的激发也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 既加深了学生对雅典民主生活的感知, 又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拓展了历史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价值。

4、注重总结反思, 升华历史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认清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成果的完善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 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情感教育时, 还需要注重总结反思, 帮助学生升华历史情感, 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 以下两点内容最为关键:首先, 教师需反思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否有效。情境教学作为当前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 虽然有助于教学氛围的渲染以及教学难点的突破, 但使用不当也非常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消耗, 教师在叫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情境教学的实际效能,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使情境教学更好地服务情感教育的实际需要;其次, 教师需要定期考察学生历史情感现状, 通过课堂交流、随堂测试等方式查看学生中间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状, 并根据考察结果重新规划教学环节, 进一步矫正情境教学中的不足, 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情感教育是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新课题,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而情境教学则是推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对此,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来推动情感教育, 从历史情感的激发、生成、体验、升华等多个角度出发, 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邹春风.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 2014 (06) :53

[2]王禄德.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东方教育, 2015 (05) :88

[3]仲红梅.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黑龙江科学, 2015 (14) :98-99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篇5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机械地套用他人的方法,脱离实际的情境创设,不仅无益于教学,反而会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创设情境的形式一般有:

1、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场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语言就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地描述千变万化的历史故事,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那么,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在讲到民族英雄岳飞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飞母亲亲手用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家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吗?你想知道我们平时常吃的‘油炸鬼’是怎么来的吗?”通过教师生动地讲述岳飞那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的故事,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历史教师的语言刻画很重要,学生的语言刻画、描述也相当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朗读、对历史诗歌的朗诵、对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等来创设情境,把师生共同引入情境。如在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让学生以真挚、饱满的激情来朗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力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通过朗读诗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诗歌的豪迈奔放,感受到长征途中的艰难,很快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运用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等,展示直观。

由于历史本身的局限,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看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各种手段,使学生感知历史,达到科学的再造想象,而教材的插图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简单手段。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的展示,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真实化,再配语言文字就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历史,再造历史。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选取了“卢沟桥”、“血战台儿庄”、“南京大屠杀”等有关图片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直观的图片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如讲到《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介绍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时候,课前事先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些模具,如有的同学用橡皮泥、胶泥、肥皂等雕成活字,排成他们所喜爱的诗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会一下古代活字印刷术的效果;有些同学用硬纸板做成古时候的突火枪;有些同学用木棍、木板和磁针制作指南针或汉朝时的司南等模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代替老师讲述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刻字的时候要在材料平面上刻制反字,这样印出的字才是正字;要使普通的一根针变成磁针,就要用针在磁铁上顺着一个方向磨几下,它就变成磁针了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节文化课就成了学生的作品展示课,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更能直观地掌握课本有关我国古代三大发明的知识,而且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科技发明的过程,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3、多媒体运用,再现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不仅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地使用电脑、电视、录音、录像、动画及电脑软件等多媒体现代技术,集各类媒体优势于一身,再现历史情境,让图、文、声、色同时刺激学生大脑神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冷冰冰的历史文字由抽象变成具体,将无声变为有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如果光用语言表达,学生对长征路线感到难以记忆,对于红军为什么这样走法就更感到不可理解。由于长征(红一方面军)历时2年,红军从东到西,再由南往北,辗转十一个省,越过十八座大山和无数小山,渡过二十四条大小河流,攻克二十六座县城,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学生对此感到难记忆,难理解,若教师借助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将其用多媒体制作成动态地图,将红军经过的省区和主要地点,按教材顺序,逐一在图上突出显示并一一加以指明,最后给学生播放一首《十送红军》歌曲,屏幕显示歌词和红军长征一路经过的地方和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镜头等等;这样不仅促进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

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播放了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悲伤的情感立即充满了每个学生的胸膛。再配上屏幕显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样的方式,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又比如讲到“鸦片战争”时,可以播放《林则徐》给学生看,在讲到“邓世昌黄海大战”时,又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讲到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压迫和工业革命的时候可以播放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等等,这些都能作为我们教学的材料,这是我们历史教学最好的辅助工具。

4、音乐渲染情境,激活思维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比如说到“商鞅变法”一课时,上课前事先播放《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同时课件上显示这首歌的部分歌词,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通过歌曲,营造“改革”气氛,感受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进而引入到古时候的商鞅变法。又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可播放《松花江上》这一首歌,“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在悲愤的歌声中,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东北三省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从此来让学生增强爱国热情以及对日本侵略罪行的认识。

5、表演体会情境,展示自我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情景教学 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到我国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精髓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出发,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为目标,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学习效率。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创新融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其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很多老师只能分开使用,并不能做到两着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发生质的提高。

一、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有限,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束手无策,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总结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由以下典型的现象:

1.创设教学情境不合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但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没有作充分的准备,或者是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关注与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不给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2.说教式的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价值观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和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策略

1.创设教育情境

历史教学中,为了远离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学会利用自身对历史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突出人性化的色彩,让学生在心中具有爱国主义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实物情境,指的是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某朝代的精美艺术品。如唐三彩等,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感受到唐朝时期陶瓷业发展的状况;而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视频,展示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中国社会百态;在讲到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教师可以展示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模型,如石刀和石斧等,通过实物的展示,使学生对特定历史时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音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历史文化的感染力,以所教课堂内容的实际出发而有选择的进行音乐的播放,使课堂内容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让课堂生动有活力。

(3)教师在设置情境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历史素质,通过自己对历史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历史的存在感,利用液晶投影仪来展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使学生和历史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2.熏陶学生情感

对于学生的教学来说,情感是最容易感染学生感情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自身情感,利用自身情感推进教学。

首先,教师对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科学合理,利用生动的形象诱发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历史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真正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理解,对民族英雄充满敬意,进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教师要投入教学内容中,利用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

其次,教师要利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渲染。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声调,在讲解历史事件中的群众运动或起义等,教师的音调可以顺势提升,利用高声调及较快的语速突出事件性质,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及行动、语言等,向学生传递一些历史信息,并且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以史明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提高学生的史学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被无限放大,所以,教师要勇于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促成情景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去看待事情。

【参考文献】

[1] 姚春敏.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结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08):10-11.

[2] 马文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改变教学观念[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S2):20-22.

[3] 许微微. 以《抗日战争》为例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与整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30-31.

[4] 江伟. 社会史: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趋向[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4(1):40-41.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7

1 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模式, 能够将学生自身的情感活动与教学的认知活动相结合,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教学课程中的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从而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传统的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比, 情境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在课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将课本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设计,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 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的真实情感, 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帮助学生记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要使得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情境进行表演从而能够达到深入体会当时背景下的人物和时代的特征的目的, 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学, 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设计的情境应与历史的真实情境相吻合, 突出情境教学中所具有的情感丰富、主题明确的特点, 从而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 升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2 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

2.1 使用情感和语言烘托教学情境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十分浓郁的情感,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感烘托教学的情境能够很好的感染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情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真挚, 饱满的情感和动人悲壮历史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深入地感受历史所具有的魅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进一步将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2.2 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强化历史情境

历史的课程的教学就是向学生叙述过去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 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 以为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历史的依据。而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仅仅是通过口述过去的社会生活现象, 是很难打动学生的。所以,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模型或者实物等工具辅助教学, 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 而模型和实物所带来的新鲜感会引起学生无意的注意, 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无意的注意转化为有意的注意, 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够形象逼真的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情境, 而且能够包含许多历史知识,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能够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 这比教师生动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和生动性。所以, 在情境教学中使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教学工具能够将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学生, 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 使用视频资源再现历史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像电脑、多媒体和录像等许多新型设备已经投入到了教学的过程中, 为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些设备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局限,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课堂教学中的试听效果。通过多媒体或者录像等途径实现历史情境的再现, 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使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编写相应的解说词, 帮助学生理解视频资源中所再现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将不可能再现的以往的历史再次“近似的”展现出来, 并通过声光形色等不同的信息, 使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痕迹, 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能力。这样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能够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3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围绕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

要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中, 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或者其他的教学设备, 但应使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主题相对应, 创设的情境应生动形象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思考历史,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应严格围绕教学目标, 不能够偏离教学主题, 设置的情境不能过于庞杂。同时课堂上, 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交流和讨论, 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3.2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与其他的文科课程不同, 历史课程具有较强的思维性。所以, 历史教学的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应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 开阔学生的情感观。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师设置的情境应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和探究性, 保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教师在课堂中, 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情境,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通过课堂上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设置相应的历史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和电影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出答案, 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无论使用的是多媒体声像的情境, 实物情境还是问题情境, 都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 使学生积极思考, 形成良性的互动。而不应在教学过程中, 将教师至于教学主体的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一旁看或者听。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应将学生带入所设置的情境, 帮助学生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4 总结

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通) 过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设置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 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教学的主题和目标, 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现与时俱进。但是,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使得学生不能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历史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理解, 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本文将讨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国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波.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价值工程, 2013 (33) :283-285.

[2]刘金玲.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99) :137-138.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首先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考试, 其次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能力并维持稳定的一个阶段。 历史这门学科是高中生的必修课, 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理论知识多而且杂, 课程内容单调, 时间性问题繁多。 学生学习历史的统一印象就是学习历史必须学会死记硬背。 然而, 这确是学习历史最大的避讳。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格外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往往忽略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 包括学生在精神层面对于该种知识传授方式的需求。 于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就出现了很大的弊端,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等一些现象。 近年来, 教育部门不断开展教学改革, 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面对现在教学中的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创新, 如何针对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缺陷, 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改变教学方式, 已成为时代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面素质教育是目前社会对学生的整体要求, 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战争已经打响,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这种从精神需求层面上展开的教学模式逐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特点以及历史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来, 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不足的现象, 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从而培养了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自主学习, 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对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众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重点。 下面,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基础, 提出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看法与理解。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来看, 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 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教师传授知识方式仍然是照本宣科, 教学的目的只停留在了高考, 考试容易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 完全忽略了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 难度增加了许多。 初中历史知识较为浅显,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但高中历史知识就进一步的复杂化。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除此之外, 学生的基础不同, 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 很多高中任课教师总是以一个高水平的层次开始, 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 对教师失去了兴趣, 对历史课程也变得更加冷淡。第三,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方式上不懂得灵活多变, 无意间引起学生的反感。 很多人认为历史课程并不重要, 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也就可以了, 完全可以不用学。 很多教师也同意这样的做法, 给学生带到了学习误区, 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只是在近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进行, 大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定位。 所谓情境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将学生慢慢的引入到某种实际的情景当中去。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实地教学, 比如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第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将历史回放。 第三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学习, 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 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内心的反映。 情感教育在早年间已经被人提出来, 并且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 增加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度, 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 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对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历史知识悠久, 其内容丰富多彩, 每个历史故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让学生自己追逐历史知识, 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奥妙。 教师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 给予学生以引导作用, 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照本宣科,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来说, 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 创新思维, 站在历史中讲解历史知识, 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提出自己的见解, 少一些批评和强制性的学习,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 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探索历史知识。

(三) 转变授课方式,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开放性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学会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教育, 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 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 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但是其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 将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合理地引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乞玉淼.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 2013 (7) .

[2]于耀洲, 于宁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3 (7) .

[3]杨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9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内涵

情景教学, 就是在进行课程讲授的时候, 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 根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点, 具体可以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各方面入手, 结合丰富的情感语言和图片音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特定环境氛围,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此条件下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历史书上的知识点, 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史素质的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情景教学可分为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实物情景、实地情景、影视情景以及表演情景。

语言情景主要靠教师个人的情感表述来创设情景, 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问题情景是指由教师结合历史课本来进行巧妙设问,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物情景则是通过展示课程相关的文物或者仿品, 配合课本内容来更直观形象地巩固学生对当堂知识内容的理解,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地情景则可由教师组织, 带学生去附近的博物馆或者文化遗址进行参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所带来的冲突感, 曾无比繁荣而如今没落的遗址更能使学生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影视情景即通过电影片段或者相关的历史调查访谈节目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促使学生发掘旧历史中的新时代含义,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表演情景即由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角色扮演, 增强其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感性认知, 锻炼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坚持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用情景教学模式, 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进行讨论。

1. 课前渲染历史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

由于距离历史事件时间过长, 学生一下子很难从现实生活中快速进入到历史课堂中, 因此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角色中。

因此, 在上课前可以给学生看一小段与当堂课程相关的录像, 创设好对应的影视情景, 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 带动学生们进行思考, 比如可以让同学们观看电影《辛亥革命》的前段, 该片由成龙、胡歌等当红演员主演, 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们对孙中山在夏威夷为同盟会筹款一事有所印象, 然后再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多种多样的问题, 使得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 并鼓励学生们主动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课中再现历史情境,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要要注重历史情境的再现, 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及时转换, 避免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 并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法, 积极创设历史学习的语言情景。在课堂进行时, 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 运用PPT或者录像等来再现情景, 并且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对所将知识进行强调, 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给出主题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并让同学彼此之间进行意见交流与当堂陈述, 及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 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补充。

比如在讲国共合作形成统一战线的关键转折点———西安事变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述过程中重点强调张学良等人在此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以播放张学良、蒋介石等人的个人身份背景简述并进行及时补充和解说,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艰难选择的感觉, 然后在讲完当节内容后, 提问为什么蒋介石最后不杀张学良这个历史中一直讳莫如深的问题, 让学生们眼前一亮, 积极参与到当堂讨论中, 最后还要让同学们当堂陈述个人理解, 来间接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 课后巩固历史理解, 丰富学生历史视野

在课下, 教师也应该注重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学历史的重要性, 积极组织安排学生们到遗址实地参观, 观摩实物, 创设实地以及实物情景, 将历史书上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学生日常可以接触的东西。作为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古国,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有悠远历史, 比如江西井冈山是毛泽东红色革命的起点, 南京有日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四川有武侯祠和诸葛草堂等, 都可以辅助学生对历史课堂知识的学习, 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在课下给学生灵活布置作业,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创设角色情景, 比如让学生对李鸿章远赴日本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资料, 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巩固其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

摘要:作为非常贴合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以讲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基础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因此本文先简述情景教学的理论内涵以及目标, 并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历史高效课堂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历史情境教学法,创设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可以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必要鼓励和引导。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 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并结合实践,我总结了情境教学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图片、实物等创设物具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物具是指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文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很好地创设物具情境,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内容形象直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而且可以把较为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参与情境,探索新事物,提出新观点。

学生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不陌生,利用这幅画创设情境还原历史实际,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结合。如:在讲都市的商业经营场所时,纪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图8思考:到了北宋,坊和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讲到宋代街市与前代相比有什么变化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第一页图10、11,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认识到宋代城市经营手段、经营时间、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感受画面中的信息,深入历史,从而掌握真实的历史。同时使这节课有浓浓的历史气息和趣味,让历史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的课堂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提之一。

二、运用多媒体音像,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激发情趣,陶冶性情,活跃思维。

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日本的滔天罪行”时,教师单纯讲授枯燥无味,缺乏震撼力,无法感受日本军队二战期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上课时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体验,身临其境,看完电影片段后,请学生谈谈观后感,有的学生谈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平的可贵等。学生在感受体验中获取了有效信息,将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通过影视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于和平的热爱、生命的珍惜。影视情境为学生再现了过去的历史,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

三、角色扮演方式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实质是使表演者和观众处于一种真实情景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参与的理解”。它是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境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 然后经由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再次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增强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各种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温艳丽老师在讲授《西安事变》一课时,就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历史情境。温老师首先确定本课角色扮演的两个主题———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和杨虎城所面临的困境及决策,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局势发生的变化和意义。然后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分组收集材料及确定表演角色;第二阶段,按照第一阶段所明确要扮演的一些角色,挑选扮演者和导演、编剧;第三阶段,布置场景;第四阶段,课堂上的表演;第五阶段,展示幻灯片,布置表演后的任务;第六阶段,统计问卷,并把结果在课堂上告知学生。接下来把小组提出的重演部分在与演员交流后进行重新表演,并加以总结。很明显,温老师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方法充分体现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搜集资料,选演员、编剧、导演,设计场景到最后的表演、评价、总结,都凸显了学生的活动,同时体现了教师在表演之前、之后的指导、总结作用。

四、虚设历史人物创设情境

中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过程与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过程不同。史学家研究历史,必须依据确切的史料,中学生学习历史,除了借助史料外,还可以虚设人物,让学生在浓缩或概括的历史情境中经历和体验历史。新课改中不少教师都采取这种做法:如东莞市教研员夏辉辉老师在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设计了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雅典人帕帕迪;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在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时虚构了一个历史人物———二毛。从二位历史老师虚设的历史故事看,虚设人物故事并不是胡编乱造的,一定要有史实作依据。正如夏辉辉老师所指出的:“我在虚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有原则的,以这种神入的方式学习历史,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不是乱虚拟,不是乱创作。不论是帕帕迪还是二毛,肯定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但通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历史,或许他们有许多因素的综合、巧合,但绝不是乱捏合,这对帮助中学生理解那段历史是有益的。”这些老师的积极探索,为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设了情境,激活了课堂,也激活了历史。

情感与情境相结合的高中历史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感 情境 结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世界各国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国与国之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也在转型,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素质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高中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打造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一、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有关学生情感体验、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历史使命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环境和氛围,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目标。

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情境教学是实现情感教育的载体,情感教育是情境教学的目标,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基于历史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不能脱离课本内容。因为教学方式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不能本末倒置。

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照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战争环境的残酷。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笔者又带领学生回到课本,进一步解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了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和有效性。

2.提炼教材中的信息,实施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从课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如在教学《古希腊城邦制度》时,笔者借助书古希腊主要城邦分布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了解古希腊地理环境的前提下,思考当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采用问题情境创设法,进行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些启发式的问题,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相结合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也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的学习成绩,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红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成功(教育版),2013,(23).

[2]梁凯方.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

情境教学与历史教学 篇12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引出问题情境, 激发受教育者对问题的提出和思考的意向和欲望。以问题情境为核心的问题教学法, 不仅是落实新课程标准,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的需要, 而且是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进而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以下是笔者在近年来任教新课程的一点体会:

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 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方便教学,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切体验, 大大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 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教育者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促使问题情境的产生。如学习新教材中两次大战残酷性的具体体现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一战时的战舰、毒气弹, 二战时的原子弹等, 并加以引导, 学生就对这些武器具有直观感。在此基础上, 学生会明确:这些先进的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 才使这两次大战呈现其残酷性。再如讲《长江》时, 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把长江的水质特征和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图片展示出来, 还可播放赞美长江的歌曲, 请学生思考:“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长江是母亲河?”“谈谈长江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并议一议:我们应该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这样, 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长江”就变得非常生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便变得分外具体了。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 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在讲授《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节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横向比较的方法, 引发学生对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如中国古代在诸多方面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什么在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各国?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通过讨论, 最终明白:中国在近代仍然处于封建社会。这种制度在其末期, 日益呈现其腐朽性, 即闭关自守, 不向西方敞开国门, 学习行进的经验和技术等;其教育制度表现为僵化、守旧、呆板, 不利于开发人们的智力和社会进步。而西方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善于革新技术, 对外实行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 并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在教育制度上, 重视科研, 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于工业等方面。

3. 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讲授“秦朝一统”一节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教材中有这样一题:试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举措的看法, 并说明它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造成了哪些影响?教材同时还展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这是秦始皇的暴政, 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另一种是:秦始皇这次举措有利于统一, 值得肯定。结合史实, 评价这两种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使学生不仅辨别正误, 而且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评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对教材内容安排和版面的设计较以往有较大的改革, 最明显的是:叙述、说明的文字大为减少, 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大量增加。因此,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 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好这些图片, 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讲授“新航路的开辟”一节, 教材中有两幅分别为“1420年时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地图和“1620年时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地图图片。对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幅地图, 使学生产生“这两幅地图有着明显的差异, 为什么?”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 通过教师点拨, 学生就会明白: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及科技的进步等原因, 欧洲人对世界范围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此时也就从一个方面达到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和意义”这一教学目的。

5.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即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例如讲授“从维新到革命”一节, 讲到“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这种问题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没有《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会发生吗?”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论证以后, 最终明确:戊戌变法的发生是内忧外患的结果, 即内:清政府统治腐朽黑暗, 国力积贫积弱;外: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进而使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6. 利用社会调查获得的信息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突出人文情感, 提倡书本知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走访、教师指导等途径,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求和解决的欲望。如讲授“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一节, 笔者就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遇难同胞陈列馆去参观、调查。在学生观看陈列馆图片、遗物、遗骨等后, 笔者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 日寇在当地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说明了什么? (2) 当地政府为什么要在该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所学知识, 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 经过探讨分析, 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增强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拼搏的历史责任感。

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的叙述造成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或通过模拟表演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总之,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善于尝试、总结和反思, 不断摸索、更新和完善, 就能使“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且必将促使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地深入。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间隔资源下一篇:职业化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