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2024-08-13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精选10篇)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1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摘要】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情境 整合

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设计,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富于表现力,有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过程,使物理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实现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物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其大部分规律往往是在定性、定量、建模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条件的制约下,很难再找到其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利地理解所教学内容,无奈之下,靠教师一张嘴的讲解似乎是难以摆脱的桎梏。作为学生而言,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预测那种毫无激情,被动接受知识的又一无奈局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通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以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大大缩短了所学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可以说,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彻底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内容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集严密、逻辑与精确于一体的科学。物理教学的本质要求主体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认真思考和积极思维不断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教师的任务显然在于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毋庸讳言,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有些现象教师用语言表述也好,用文字说明也罢,甚至用挂图辅助都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的脑海中也很难呈现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辅之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通过其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定格呈现方式,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扫物理课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例如,对于物理教学中平抛运动的剖析,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实践教学变静为动的效果,实现变难为易的目的,帮助教师轻松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诚然,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所以教学中我们应针对所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诱导学生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为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物理教师的自身发展

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物理教师要树立与时惧进的教育理念。虽然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从现象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少了很多,但实质上对教师所讲解内容的含金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督促我们教师不断进取:首先,真正更新教学观念。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切实走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包括改变教案、粉笔、黑板、嘴巴一统课堂的教学思想;包括淡化教师在物理课堂的绝对地位,实现由单纯的物理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其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不是为了仅仅取悦学生,粉饰教学过程,而是要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与其一致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物理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我们仅仅把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中的笑声联系起来,那将偏离运用现代手段的初衷,合理的将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才是有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再有,不断加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掌握这种技术,才能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总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众多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自己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相国。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3]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4]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9。

[5]钟绍春。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0。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2

要实现上述教改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其他因特网 (Int ernet) 等。

教学中, 只有在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 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 才能做到优势互补, 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

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借信息技术, 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1. 化无形为有形。2.化抽象为直观。

3. 化静止为运动。4.化繁琐为简明。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历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36-0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逐渐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和开展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及其解读能力的提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提高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破教学难点;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等方面,对现代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信息素养是影响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多媒体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历史教师除了要学习历史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信息素养。首先,学校要设立相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时问和经费,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进修和培训,为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整合打下坚实基础和创设良好环境;其次,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交流和互访,借鉴他们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功经验;再次,在校内以学科组为单位,展开多媒体教学竞赛,激励教师自发地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转变学科教师包括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去接受和参与到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研究中,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能力,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二、设定历史环境,营造历史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的一开始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课程成功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堂的初期让学生尽快进入学生状态,全神贯注的聆听老师的讲解。信息技术工具毫无疑问是教师得力的帮手。比如在讲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向学生展不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秦始皇称帝的威武霸气。比如在讲解义和团运动时,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来反映当时中国外忧内患的局面,看到风雨飘摇里的中国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主权,人民没有能力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学生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不是教师口述的影响所能相比的。信息技术能够把书本上枯燥单调的文字转变为动态影像图片,让学生在直接感官上认识历史,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

在历史课程教学时,教师能够结合当时的情境,提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的考虑高中学生的文化水平、接受水平、能力水平,讲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标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文化知识来对历史进行了解评注。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史实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历程,从宏观来看,才能得出历史背后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在历史学科及其他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刘备托孤”的时候,通过播放影像片段,看刘备是如何利用谈话技巧使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观看时能够脱离教师依赖性,凭靠自身的思维能力来思考其中的本质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品德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任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重点,而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责任。例如介绍晚清时期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现实,如果仅仅根据课本介绍,很难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侵略者的可恨。如果教师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不一段段录像资料,让学生看到中国人民被欺压的血淋林的事实、那些被毁灭的老百姓,必然能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

五、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堂所蕴含的知识是很广泛的,它拥有很大的信息量,教师应该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限制内,向学生讲授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而且得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能够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历史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将所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制作成幻灯片,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目了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利用多媒体工具,能够十分直接形象地将历史教学中复杂多元的内容演不出来。比如在介绍太平天国起义时,可以把其发展过程制作成短片,来讲述战争的动态发展,学生自然易于接受。

六、将多媒体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情境,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更加直观的掌握,但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来看,多媒体技术手段并不能取代传统历史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性,在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立足历史学科和历史专题的特点,将其与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以求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各自发挥所长,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此外,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应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课件的主导控制权,能够把握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对课件中的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陈明洪.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 成功(教育). 2010(05)

[2] 董振刚.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J]. 才智. 2010(13)

[3] 韩海林.史料探究铸就历史教学的“丰约”[J]. 教育科学论坛. 2012(09)

[4] 闫阳春.浅谈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资讯. 2012(26)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和实施的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 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

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 出下列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西共九个省区;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

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

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种类、特点等。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将教材以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例如在讲“北方地区”这一节内容时,我采用了视频教学。将华北平源与东北平原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状况等通过图片、声音、讲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 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肺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阶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发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多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呈趋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

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但对大量信息资源的筛选,学生认知过程缺乏重点和有序性,导致了“热热闹闹,效率不高”。

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其他手段的运用。地理知识的特点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和手段的不同,地理教学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不能从减轻教师的课上劳动出发。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5

摘要: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二者有机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其成为语言创造性学习者,在实现自身能力提高和交流沟通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富内涵、形式多样化的语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目的在于将教学系统中各个分散的部分整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的思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整合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从小就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上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录音机和听力磁带。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方式曾经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课堂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向前发展。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超文本的作用已是必然和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信息量和知识量,促进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主题和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在各个组员进行充分交流的同时采取协作、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BBS、Internet、NetMeeting等各种网络通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6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使用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共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停留在教师的教的层面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目标的整合。“知识、方法、情感”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而运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的,通过信息处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是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是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一个方面。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组和创新的过程。而是为了完成某一主题的教学,需要弥补课程资料,需要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的引入。三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4、教学活动的整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一个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题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方向性原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主体性原则: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开放性原则: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二、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杜绝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忽视教学重点。

2、设计理念上,打破传统备课方式。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安排和策划,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不能用课件代替黑板,不能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

4、要从学生的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学生评价。

三.教学课件要求

1、教学体系规范,完整,资料丰富,结构严谨。

2、教学理念新颖,互动性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

4、表现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

5、课件运行正常,无导航、链接错误。

6、界面布局合理,切合课件主题,色彩搭配协调,课件制作精细。

专题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整合是既关注眼前,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有效整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标志。

有效整合就是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和形象互动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内在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涌动与成长,有效整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整合,用以改变

教学过程的模式,用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变,教师个体与信息技术并未整合的话,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课件,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建构

随着幻灯、投影、录音、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过程,特别是当代多媒体、网络等教育技术的应用,必将更强烈地冲击传统教育模式。因教育技术应用引起的教育模式的变革,将是21世纪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创景导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

(一)创景导学模式

这是一种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形象或场景,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1.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创景导学模式(如图1所示)

“进入情景,发现问题”:无论在新授课前的复习,还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课堂设计上,大多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动机,从中发现问题。利用飘然而来的情景及背景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更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大坪小学彭睿老师在上《我国的人口》这节课时,选取了大家记忆犹新的小品《超生激击队》的片断开课,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受到感染和启发,这对于学习了解我国人口情况,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如胡琳老师在上《相遇问题》一课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阿凡提故事来创设情景,激

发兴趣。再如,岳超老师在上《圆的认识》,开课就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段精彩的。赛车录像并配上强劲的音乐,无疑这已经为学习圆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每一个画面中,都隐藏着一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在进入情景的同时,从中去发现问题。

“合作学习,优化智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首先在构建设计上,要为教学营造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在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学生的智慧得到开启和优化。

“独立探索,内化创新”: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因此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保持和运用学习内容。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上,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同时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知识逐步得到内化,进而得到新的发现和新的感悟。如何毅老师上分塔动画(FAN—TA动画)一课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了实例教学法。本课开始以香港回归、大礼堂等动画作品激趣,然后以一个简单的“乒乓球动画”实例使学生明白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学生搭建了开展探索性学习的支架,同时也揭开动画制作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感受到能如此简单、容易地进行动画制作,体验到了动画制作的魅力和乐趣。接着教师以FANTA动画

软件的工具与菜单设疑提出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分小组主动协·作地去探索FANTA动画软件工具栏中“手形工具”“小刀工具”“手指工具”“选择工具”等工具的用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自己喜爱的某种工具或几种工具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并在操作中研究出这些工具的一些用法。然后教师提出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建议,组织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让其余的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在学生们对各种工具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创意地制作“会走路的台灯”或其他动画作品。展示的台灯一个个形态各异、富有创造性,令人欣慰和称赞!“展示成果,交互评价”: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探索,最终将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作品),这时,大多数教师教学设计几乎都考虑了两点:一是展示成果,即小组或成员根据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况,汇报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体会;二是交互评价,评价有多种方式,小组或个人有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或个人。评价的内容从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性与合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通过展示与评价,实现学生的自主认知,激励和鼓舞。

(二)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细胞,改变着我们的一切。Internet把人类带进了一个魅力无穷的电子信息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这样一种较之传统教学更为高明的角色。那么,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如何建立在英特网时代学习的新的结构?如何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等问题,已经得到了教育专家及同行的关注。

1.基于英特网的网络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主动检索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在主题的求证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将所建构的知识创新地还原于实践。在网络教学模式中,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2.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常说,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网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突出了学生是计算机的“主人”的地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他们打下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初步体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与进步;其次,网络的高度开放性,能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

算机为主,主要是教学课件;最后,缺乏教师上课时必备的形体语言,教学中缺少应变性,不利于教师实

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3.教学设计及任务分析

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大要素的结构关系和功能的根本改变。网络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线学习,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通过检索、学习、思考,将有关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构建出自己的认识方式。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即是“任务+活动”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学习者作为认知的主体在真实环境(活动)中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一个总体的教学概要,具体的教学方案要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只有教学结束,教学方案才能最终形成。这是因为,网络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它把学生学习的复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之前是无法准确预料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有时学习的想法与教学梗概存在差异。网络教学的任务即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体系(分解的任务),这种任务既可是抽象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也可是学生参与活动后具体完成的电子作品或发表的言论。活动就是为实现任务与目标体系而设计的现实情境(或虚拟现实)。于是任务、目标体系、活动就构成了如图3所示的这种关系。

其中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与学生完成的任务、活动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来源于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对活动有着自身的认识,他对知识意义的建

构有着自身的理解,但同时我们又可以用详细的评价量规去评价,这种评价是积极的和开放的,既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又承认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例如,我校的教师在设计《古埃及》一课时,把相关知识以网页的形式进行整合,其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把标志性文化遗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形成探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此将任务分解成相应的目标体系,如认识古埃及的金字塔、尼罗河、象形文字、宗教信仰等。然后教师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来设计相应的活动,如观看尼罗河的视频,玩金字塔闯关的游戏,识别象形文字的智力测试等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从这些活动中组建自己对古

埃及的认识,形成学生完成的目标体系,进而成为学生完成的任务。

4.教学评价的方式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7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育、融合到各学科课程中来,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促进基础教育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能力的必需手段。

1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 包括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所谓“整合”, 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 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 表达思想感情, 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是语文“听、说、读、写”整体训练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作文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作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整合不等于混合, 它强调的是高度和谐, 自然的有机融合, 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 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 将构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开放性自由写作的新作文教学模式, 能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2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情境型作文教学模式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情境型作文教学, 是指在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将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系统作为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以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的使用为标志。在该模式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和资源, 以图形、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教师与计算机交互, 创设情境、提供范例等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接受。其模式如图1所示:

2.1 操作模式

2.1.1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利用多媒体的媒体优势, 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资源有机整合, 信息量大且形象直观, 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进行感受, 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兴趣。情境材料可以是一段音频文字、音乐, 也可以是一副图画、一段视频剪辑, 甚至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这种情境材料的丰富生动性, 可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的不足, 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去体验、感受和感悟生活,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特定情境材料的刺激后, 教师要迅速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 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通过讨论, 学生的思维活跃, 观点在讨论中不断明晰、思路在讨论中更加清晰, 更有了用文字来表达内心万般感受的冲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 可将有争议的、有方向性或是代表性的观点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2.1.2 范例引路, 指导方法

优秀的范文起到了借鉴引路、总结方法的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已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后, 在多媒体课件上, 教师展示1-2篇不同角度观点的文章作文范文, 与学生一起来赏读、评析。多媒体课件用视觉刺激引起学生注意, 把文章的重点片段、写作要点、或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等展现给学生, 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 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和有效讲解, 对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引导学生精心构思,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能使学生创作更出色的作文。

2.1.3 展示作品, 评价交流

学生在课堂完成自由习作后, 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当堂作文评讲交流, 既可以鼓励学生写作的激情, 也可以迅速地反馈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选取数篇作文, 通过投影仪器, 师生都能通过屏幕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 按写作目标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共同分析评价。被评价作文虽然是少数, 但能对作文进行全方位评析, 并且不光是教师点评, 更多的是让学生讨论点评, 既能充分肯定成绩, 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友好竞争, 巩固提高, 又能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的方法。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 随着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启发, 获得更多信息, 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进行修改。这样利用多媒体在合作中学习不仅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 使其作文水平提高, 也能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

2.2 模式的特点及注意问题

本模式的特点首先是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合作者, 不再是课堂上的唯一主宰, 也不能成为评判作文优劣的唯一标准。其次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合作性学习。运用情境激发学生感受, 以学生学、写、评活动为主, 在讨论中激发火花和明确好作文的标准。最后是本模式操作性强, 便于教师设计、实施和管理, 虽然整合的层次较低, 但在课堂上的实施运用有效性强。

本模式需要注意的, 一是设置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受,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必要的, 但不能完全替代作文题目的审题;二是在课堂中学生在多媒体展示范文时讨论时间较多, 要能控制好课堂, 实时进行指导和点拨, 让学生有收益。

3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究型作文教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 其前提是“硬件”设施的配套, 即学生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通过局域网与教师和同学的计算机相连, 通过服务器与因特网相连。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工具。在作文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作文学习专题网站和开放的网络资源,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该教学模式下有两种操作方式, 其一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作文学习专题网站;其二是Webquest问题探究式。这两种方式都建立在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以及过程的交互性基础上,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写作思路、总结写作规律、培养写作自信心等。

该模式如图2所示:

3.1 作文教学主题网站探究式

3.1.1 操作模式

(1) 情境导入, 明确任务。在作文学习网站中进行作文的主题训练, 问题情境的设计很重要。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向学生提出问题或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中明确作文的写作任务及要求, 也就是明确了学习目标。

(2) 网上探究, 选材构思。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网站, 学生可以在网站或网络上搜集素材, 进行作文的构思。在作文主题学习网站上,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在“写作指引”中的“方法指导”和“范文引路”栏目中获取构思信息, 激发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形成文章结构框架和确定表达的方式和手段。然后学生可以在“素材集锦”下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好词佳句”各个栏目中获取丰富的素材, 并且能通过“百度搜素”在更广泛的网络世界中获取写作资源。把这些探究的信息资源进行内在加工、组合, 并以内部语言的形式保存下来, 从而完成了写作的构思过程。构思的过程以网站和网络为基础, 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

(3) 网上创作, 表达修改。把作文构思转化为作文表达是作文学习过程的难点。在作文主题学习网站“创作园地”的“自主写作”板块里, 学生把内在的语言, 通过键盘输入转化成文字, 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和完成后都可以自我修改。在线写作同时还可以点击“在线解疑”, 与教师进行单独交互, 就写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咨询, 也可以在完成后请教师做单独点评, 给出修改意见, 然后学生再对文章进行修改。

(4) 网上发表, 交流评议。学生完成自主创作后, 将文章上传到“拓展交流”中的“展示天地”, 这是学生互评互改的网络平台。在这里每个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 既评判他人也被他人评判, 每篇作文都能得到大家的关注, 每个人都可以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教师不再是评价作文优劣的唯一标准。经过大家评判后推选出的优秀作文, 由教师写好点评、总结, 上传到“美文赏析”中, 供大家学习。作文交流评改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3.1.2 模式的特点及注意问题

该模式能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交互性动态学习过程中,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主,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次网络平台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能通过建立主题网站如议论文、散文或诗歌等专题写作网站, 使学生建立系统的写作知识。

本模式需要注意的, 一是校园硬件设施即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要能达到一定水平;二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高, 网站的建立既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 更需要信息技术知识做支持。

3.2 Webquest问题探究式

3.2.1 模式的基本步骤

Webquest, 这是一种面向探究的学习活动, 活动中, 学生们所用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在网络作文教学中, 我们带着问题, 到开放的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 以作文的方式呈现我们整合信息的成果。可以分3个步骤进行:

(1) 明确提出问题。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明确告诉学生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确定问题, 写作的内容与范围即确定。然后对问题进行任务说明, 既要仔细告诉学生探究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指导学生分步骤进行, 也要清楚地描述探究行为的最终结果目标。提出问题, 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起点。

(2) 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学生明确自己的探究问题后, 要向学生推介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能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网址, 并且应该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 以便于学生能明确知道通过点击能获得什么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音频、视频、图画, 也可以是文字等。这样大部分有指向性的信息避免了学习者在网络空间迷失方向浪费时间。当然, 如果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不足以能完成任务, 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整理然后加工编辑信息。

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 可以进行独立探究、建构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但更好应该是成立学习小组, 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 提高对资源搜集整理的效率, 发挥团队的力量。这样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完成问题的探究过程后, 将资源整理编辑, 以作文的形式作为成果呈现在师生面前。教师需要搭建一个网络平台, 让学生的作文能相互共享, 在这里能相互指正。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 构建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 从组员的成果中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3.2.2 模式的特点及注意问题

该模式特点是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明确的问题, 指引着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且探究性学习的结果不是唯一性答案, 大家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思想和文字。

本模式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探究学习过程的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 但不能排除网络以外的资源, 而且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才可以验收学习的效果,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相比, 运用信息技术尝试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既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不足, 也能在作文教学中有新的突破与改变, 所以它是未来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探索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重视师生交流、更要丰富教学形式,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摘要:提出了在两种教学环境下的的整合模式, 即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情境型作文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究型作文教学模式, 并且将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整合提炼为作文教学主题网站探究式、Webquest问题探究式两种方式, 然后对上述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并客观地提出了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力求实现整合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作文教学,整合模式

参考文献

[1]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有才, 张正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江君飞.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初探[J].教育技术导刊, 2007 (1) .

[5]陈保德.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文教学模式的重构[J].教育技术导刊, 2007 (1) .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地理教学中的整合是将计算机的应用于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作为工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育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柏拉图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地质灾难”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录像片。地震时的隆隆响声,山崩地裂、高楼倒塌;火山喷发时的高温岩浆使线路上的一切物质化为灰烬;泥石流这种山区的非凡洪流沿山体表面奔腾而下,冲垮农田、村庄……。这一幅幅形、声、光、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地质灾难发生时的一幕。它以新异、生动、有趣、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重力,激发了他们急于想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难的成因、分布等知识。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环境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海洋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熟悉,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认知内驱动力,促进积极思维,能产生积极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例如: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

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三、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

四、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岳会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J].2006-9-27.

2.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2007-9.

3.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J].2008-7.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9

一、应该适度使用多媒体

1.媒体应用切忌过多过滥,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把握各种媒体素材的合理使用,恰到好处、灵活使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屏幕应简洁、生动、高度突出的主题,让学生能快速掌握要点。适量的图、文、声、像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反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传统的黑板、粉笔、墙图、模型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投影仪等视听教学手段仍然是没有用的。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适时呈现媒体。选准了多媒体的表现内容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失时机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之间的矛盾,必然不会出现随意性。

3.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全班不管实际教学中的所有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是不是可取的,这将导致灌溉+机器的情况,违背了基本规律的教学,是不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

4.不能代替实验和实践

(1)在物理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被信息技术替代的。不能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实验室就该关闭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视频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取消实验。相反,在电脑的帮助下,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2)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实际活动。而且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或者通过所学知识去实践,如:门电路、远程控制等。

5.要考虑经济和实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时比现代技术更有效,比如对电源的内部结构的观察,虽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电池的构造,但是让学生对废旧电池进行解剖,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费用也很低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传统手段,把信息技术的使用重点放在突破教学难点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树立使用多媒体的正确理念

1.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得好,才能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好像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2.更新教育观念,切忌浮躁只做表面文章。现代媒体的介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停留留在示范班,应该开放课堂,进入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挑战,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使媒体技术成如黑板,粉笔一样使用方便。

三、资源整合,有效拓展多媒体资源

1.多媒体的范畴是广阔的。提起多媒体应用,教师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制作ppt课件配套投影使用,这也成为教师最熟悉和得心应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多媒体技术类型很多,例如我校配备的多媒体一体机,在授课中配合自带的软件可以实现互动教学,还有位于主控台的投影展台,在课堂中探究生成的一些结果或者是学生的练习结果都可以即时的展示评价。

3.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课后、课中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微博或博客,记录教学心得体会和发起讨论,在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交流。同时在网络中能结识全国的专家、同仁,教学相长,不但增强了见识,还对教师的心理发展和专业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篇10

‚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集成性、操作的交互性、界面的友好性等等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已成为愈来愈多的国家关注的话题,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呢?以下我将从二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制成课件,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巧妙、恰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及时提出学习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

1的弊端。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可是如今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很多课文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给学生演示之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的场景作稍微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整合‚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我在制作课件中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接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在《爱迪生就妈妈》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内含极强的物理学知识,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模仿爱迪生操作的过程进行操作,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我校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来进行演示,基本上将操作过程还原在课堂上,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思维的火花得到

碰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训练学生进行具有超链接结构的电子写作,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其思维的整体性、创新性和严密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信息技术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整合。

首先,提高学生的素养,关键是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信息技术可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几乎所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予以辅助, 使得学生课堂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有效的融入了语文课堂。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

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可以通过小孩子在感情是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相对于蝌蚪式拼音字母,汉字从外形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的方块。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自制力差,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较差,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的劣势。因此教师仅仅或者完全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来进行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识字本身的单调、乏味,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朗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

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特别要提到的是朗读,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在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中,现行小语教学大纲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非普通话地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等课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了语速、节奏,尤其是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我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我在教《秋天的雨》一课时,在课文朗读环节中,我首先利用教学光盘播放课文范读,光盘中标准的发音,极具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将学生完全融入了课文境界当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跟读起来,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接下来,我关掉播放器,让学生自己读,同桌之间相互读,渐渐地,学生读的流利了,发音标准了。而且能富有感情的读。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为了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我利用计算机将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播放给学生听,开始学生感到效果不好,许多学生在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啊!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几遍下来,学生朗读地明显好多了,与教学光盘中的范读不差上下。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比我还

读的好。实践证明,这种效果比较好。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以及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达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上一篇:口腔作业,张慧,2008144220下一篇:保密实验室涉密设备保密管理制度